《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麼?
請大家暢所欲言。
「給缺愛症人群的反面教材」
不管導演怎麼宣揚「愛就是神」,這片子用處在於,讓那些同樣因為缺少愛而變得感情泛濫的人,學會警惕:看看吧,具有童年陰影、精神隱疾、缺愛症、皮膚饑渴的松子,如何把自己變成一個愛的奶牛,再把自己擠干,孤零零死在陰影里。
一個電視業的朋友講過:電視里有一種角色的人生模式是不斷向下的,而這樣的角色,你如果不能把他挽救起來重攀高峰,就只能讓他最後跌到底點,一敗塗地,讓觀眾得到最強烈的同情體驗,嗯,比如松子——她這種人格悲劇,很明顯是打撈船都救不起來的。
你可千萬不能活成她這樣啊!
我拿松子教育過一個大姐,她家世好,人漂亮古板,卻一直吸引各種渣男,被辜負也不肯下手報復回來。
她說畢竟愛過,捨不得看他太痛苦,自己吃點虧就算了。愛也要算計一下得失,就顯得自私了。
缺愛的你,難道不應該對自己付出的愛做些精打細算,以便去獲得更多的愛作為人生補償?
這如果叫自私,那些不自私的人,為什麼不來無私的愛你?
不僅僅是松子,日本人對「奉獻愛的女性」,思路一向是有點奇怪的。
以前看過一篇著名日本作家的短篇。
主角是一個貧窮女人,唯一奢侈的愛好是用四分之一個檸檬的汁水塗遍全身。她像個點石成金的手指、成功人士的訓練營,因為她每次總會選擇處於困窘的男士墜入愛河,而那些男人和她戀愛後,無一例外地很快獲得成功,然後——————把她甩了。
神奇的是,檸檬女對此無怨無悔,而且每次親熱時都會溫柔地向對方說:等您成功後,就不會再看上我這樣的女人了。
檸檬女在貧困中死去,而她最後愛過的一個貧窮年輕劇作家,劇本大獲成功。他用那筆錢買了一卡車檸檬,給她堆了一座檸檬的墳墓。
你很好,你善良,你充滿愛,你無私奉獻,你得到一座深情的墳墓。
可再浪漫再深情,TMD也是座墳啊!
(╯‵□′)╯︵┻━┻
PS:
黃貓 回復 牙曉算命的(作者)查看對話
檸檬女的故事是川端康成《窮人的情侶》。
知乎這點最好,我就知道一定會有同學記得這篇滴╮(╯▽╰)╭
摩西在詩篇90篇裡面說:
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嘆息。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人生中的苦難,總是綿綿不絕,由始至終,以一種滲入骨髓的方式與人的生命共生著。
在這樣強大的苦難之下,本來一死了之是一個很自然的選擇。
但人卻生來,有一個名為希望的生存本能。
希望有很多副產品,比如它會讓人相信苦難的價值,因為如若苦難沒有價值,那麼為何我們要承受?
但真相是,我們不得不承受。
和電影一樣,我們每天面對令人厭惡至極的罪惡與苦難,卻不得不給自己戴上搞笑的表情,給世界上的無趣加上種種濃烈的色彩,甚至讓慘絕人寰的往事在記憶中扭曲成為喜劇。
但這並不是一種虛偽,這是一種從根源上的無奈。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從小的時候就被告訴這樣一個道理,人生是美好的,充滿希望的,我們要伸手,去抓那個天上的星星。這是來自這個世界的善意。
但當我們欣然領受後,成年後,走上世界,才明白並不是這樣。
這個世界上快樂是短暫的,大部分的時間由苦難來填充。
我們不覺得,有可能是我們被身邊重要的人保護著,還沒有獨自踏上台階。
羅馬書里說: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
有人對松子進行性格分析,認為她怎麼做就會更好,認為她太依賴別人,所以導致了自己的悲劇。
這樣想,其實是沒有留意到導演的寓言筆法。
松子的一生,是追求的,也是遺憾的,可以說是失敗的,但卻是認真的活過的。
導演對這種悲劇投入了讚美的情懷,他認為我們無奈卻精彩的一生,是鮮花鋪就的。
影片最後,大家一起的合唱再直接不過地顯明:這並不是松子的一生,而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
我們誰不是松子呢?
我們充滿希望,被苦難打到,滿身傷痕,幾乎要絕望,卻被希望的本能驅動著繼續生存下去。
答案在哪裡?
可能我們至今沒有想到,也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也可能答案只是我們在行走的路上陪伴我們之物,
也可能真理就在我們所看不見卻相信的地方……
人們選擇不同的道路,但這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其實,我們的願望很簡單,一個能夠對自己微笑的爸爸,一個完整的家庭,一個愛著自己也被自己深愛著的妹妹。
所以小小的我們,走著人生長長的樓梯,彎著腰,伸長手,想要抓住天上的星星。
天上的星星永遠在我們指尖的外面,所以如同電影中,擦肩而過的我們,
懷著相似卻不同的理想,走著相似而不同的道路,唱著同樣的一首歌,演奏著這個世界的交響。
--------------------------------------------
末了,就消極或者積極的意義再補充一些:
在我看來,直面這個世界的苦難,以及人生的苦難本質,並不是一種頹廢,其實是一種勇敢。
在導演看來,他借松子之手,講述了人生即是在苦難中的絕望與天生的希望之間抗爭的本質,其實是一種誠實。
這個作品,我覺得與《人間失格》的格調是完全不同的。
並不是厭惡,並不是絕望。而是「即使世界充滿痛苦,眾人也都在努力的生存」。
電影對這個真相本身,進行了詩意與美學的頌讚。
我覺得這是透徹且堅強的想法。因為無論怎樣,這個痛苦與絕望的悖論是無法逃避的。
而作者告訴我們要背負這些生存下去。
小時候缺愛的話,長大之後是真的會不顧一切去愛別人的。
可以愛上所有人卻沒有辦法做到去愛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低,別人稍微給一點點好就會受寵若驚感激涕零那種。
只能通過不斷地把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付出給別人來幻想著對方可以像自己付出的那樣對待自己,雖然往往並沒有什麼卵用。
寧願被傷害也不願意去傷害別人,因為負罪感比受的傷害要更痛苦。
明明知道自己是不對的,明明知道自己要好好愛自己,可就是做不到。
可以很輕易地愛上一個人,也可以很徹底地放下一個人,不管之前戀愛過幾次再次面對新的愛人的時候也會像面對初戀那樣。
如果像松子那樣運氣不好的話,真的太痛苦了。
。。。所以,最大的感觸就是,如果我將來有孩子的話,我一定要給ta最多最好的愛!!!
之前寫的公選課的影評,中島哲也的這部電影是迄今為止我最喜歡的亞洲電影,沒有之一。
喜悅的悲傷
自幼讀的書籍和觀看的電影不能算少,大都挑口碑頗佳的來欣賞。作家我首推魔幻現實主義的加西亞,而導演我最愛畫風濃郁、用戲謔的手法來戲謔戲謔的中島哲也。
看過很多豆瓣上排名前列的經典電影,諸如《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海上鋼琴師》、《這個殺手不太冷》之類,發現相對於經典大作的簡約手法和其所浸染的普適陽光的價值觀,我更偏好日本電影的精緻雕琢和其所隱喻的扭曲人性。
大概是亞洲電影承接了亞洲人的天性特色,其內容的表現手法通常晦澀卻又靈巧,一部電影乍看並不起眼,然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導演就像拿著一支黑色畫筆,一筆筆將主人公湛藍色的天空塗抹成烏雲密布的顏色。到影片的最後,濃重的壓抑感會隨著情節的陡轉直下而走向頂峰。
——往往,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會沉浸在電影所營造出來的壓抑氛圍里。這種功力,就是歐美導演所做不到的。
《牯嶺街少年殺人案》如此,《告白》也是如此。
而說起能在導演技巧的藝術性和所表達的內容的藝術性達到雙巔峰的影片,在我看來,除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別無二選。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在一年前,彼時它排在日本電影排行榜的榜首,評價十分之高。滿懷好奇找來看過開頭之後卻不自主暗暗吐槽:「像極了跳脫的歌舞戲劇,那麼高的評價是給誰的?」然而當鏡頭慢慢向後延展,電影進行到三分之一,我便不可抑制地留下眼淚來。
「用
戲謔的手法去戲謔戲謔」,中島哲也在整個影片中添加了大量明快的元素:拍攝女主松子的時候用大光圈加光暈,好像她真的置身於燦爛得耀目的陽光中一樣;松子
出場的時候總會有花,小而淺的,或大而濃的,就連影片最後松子死去的時候,都是蜷卧在一片綠瑩瑩的草地上,身邊開滿了細碎的花朵,景象唯美而且夢幻;還有
仿60年代MV風格的歡快歌舞《Happy Wednesday》和《Love Is Bubble》,以及在地鐵上隨著音樂一起聳動肩膀的路人……
印象最深刻的,是松子騎著車子逃離那個給她帶來太多壓抑難過的家時,所行經的那條色彩飽和度滿溢、花團簇擁的鄉間小路。松子在這麼美麗的一條路上一路狂行,她逃離了家的苦難,卻迎來了整個悲慘的後續人生。
而讓人在各種本應該放聲大笑的情節里,卻捂著嘴巴不可抑制地流下眼淚哭出聲來的,正是中島哲也添加進來的這麼多渲染性的明快因素。他用拍攝喜劇的手法來記錄松子悲慘的一生,讓人想笑卻笑不出來,反而不受控制地心生難過。
比
起《關於莉莉周的一切》那樣整個電影都使用壓抑的拍攝手法,刻意誇大悲劇性的電影,我更推崇中島哲也這種不矯揉不造作的襯托手法。我們可以看到松子被父親
忽視、頂替犯錯學生受過而被開除、親眼目睹心愛的人卧軌自殺、被情郎拋棄、從事性工作紅極一時後又迅速被行業拋棄、被男人騙走錢財和情誼、殺人、跳樓自
殺、被利用、被心愛的人逃避、被家人嫌棄等等各種悲慘情節,松子多次說下:「我覺得我完了」,然而她又頑強地與命運抗爭掙扎著生存了下去。我們可以理解為
中島哲也的這種導演手法是一個冷眼的旁觀人對松子一生帶有戲謔和嫌棄的描述,但我更傾向於將這視為用松子的眼睛去觀望自己的一生,因為她就是這樣一個樂觀
頑強、不輕易屈服於困難的人,並且對一切飽含濃郁的熱愛。
松子有著太熱烈太真摯太純粹的愛,如果說松子是單反的一種快門模式,那麼她的色彩飽和度一定調到了最大值。
然而世人,尤其是東方人,都是中庸而剋制的,甚至是昏暗且寂寥的,所以,正如十九世紀的人們無法理解梵高畫筆下的濃烈色彩和印象主義,昭和年間的普通民眾也無法接受一個普通人可以擁有充滿神性的、毫無保留的愛。
看到很多人斥責松子有心理疾病,但實際上在那種生活情景下,她已經表現得足夠堅強和勇敢,心理承受能力足以超越大多數人。夏蟲不可語冰,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時
隔一年,再看這部電影第二遍的時候,因為對後面松子悲慘人生的了解,所以當影片開始,小松子和父親坐在一起看天台上的歡樂演出,周圍所有人都在瘋狂大笑,
只有父親無動於衷,於是小松子學著台上的小丑做鬼臉逗父親笑時,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下來,在整個電影最歡樂的情節里。
我也是後來才發現,所有能被我划到「Favorite」列表中的電影,都會具備「童年對於愛的缺失」這樣一個基本情節。之所以會感同身受,引起那麼大的共鳴,都是因為自身童年的家庭教育。
因
為父母一向很忙,我的整個童年乃至少年,都是在極度感受不到關愛的環境下成長的。用我常常說過的話來形容就是,早上我醒來的時候,父母已經離開,晚上我睡
下時,父母還未歸來;家裡的廚房從來都是一個擺設,從小到大家裡人聚在一起吃一頓家常菜的次數用一隻手就能數得過來,都用不著一雙手;沒有溝通,他們從來
沒有問過我在學校裡面怎麼樣,交了哪些朋友,參加了哪些活動,有沒有喜歡的男孩。所以在小學高年級的時間裡,我常常在放學後跑到閨蜜家裡寫作業學習。晚飯
的時間閨蜜會被他們的父母喊出去吃飯,餐廳在閨蜜卧室的旁邊,我坐在她的桌子前一邊寫作業一邊聽她和父母聊天,獨自感慨這才是家應該有的模樣。
那時候我跟她們說:我真羨慕你們,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聊天,爸爸媽媽總是在身邊,多好。她們會聳聳肩說:我才是真羨慕你,那麼自由,爸媽從來不管你,還有零花錢。
我
不置可否,因為沒有經歷過的人體會不到。體會不到整個房子里只有自己一個人,靜悄悄的沒有生活的氣味是一種怎樣的感覺;體會不到想要拿很好的成績,只為了
換父母一句也並不那麼上心的誇獎是一種怎樣的落寞;體會不到人生的前幾年都是留守兒童,看到許久不見的姥爺出現在當地電台的新聞播報里淚如雨下是怎樣一種
酸澀,那一年我也就只有四歲;體會不到十二歲便外出求學,每晚聽著室友們和父母可以聊十幾二十分鐘,但是自己給父母打電話只要匆匆十幾二十秒的那種孤獨
感。
有了一個小自己九歲的弟弟之後,這種失落感就更加嚴重。
家庭教育中愛的缺失是很多亞洲家庭的通病,父母不善表達,孩子因為年幼也無法從細枝末節捕捉愛意。所以,很多孩子的敏感、脆弱、自卑,乃至於像松子一樣因為未曾感受到愛,所以想要盡全力去給予愛的種種心理上、性格上的缺陷,大抵,都來自於並不明麗的年幼時期。
這
就是為什麼我說松子是堅強的、勇敢的而且仁愛的。她會不會因為父親的偏愛而委屈難過,甚至偶爾也心生恨意。肯定的,因為我也是,我也曾經小小地憎恨過父
母、憎恨過弟弟:為什麼你們不愛我,為什麼你們愛弟弟比我多得多。然而松子想盡一切辦法想要讓父親開心,做一切順應父親心意的事情,希望能夠得到父親哪怕
一點點的愛;和自己久病的妹妹久美聊天,想要讓她知道外面的多彩世界。她沒有憤怒跳腳,而是想要通過更愛別人的方式來獲得哪怕一點點、一點點的愛。
雖然失敗了。
有人說松子面對男人愛得太卑賤,然而在我看來,松子的一味妥協都是因為她給的愛十分純粹。就像,就像母親對於孩子的溺愛。
是的,我自己倒是覺得這個比喻十分精妙。當她被毆打被虐待,只要對方對她有一點點好,她就仍然死心塌地地追隨下去。松子哭著對東惠說:「我啊,只要跟這個人在一起,地獄也好,我也會跟著一起去的!」
東惠後來面對松子的侄子阿笙回憶的時候說:「那時候,說那句話的松子,可真漂亮啊。」
這
倒不是松子愛得太卑賤,而是她愛得太純粹太濃烈,所以我把它比作世間同樣純粹的母愛。記得有一次寒假住在姑姑家,逛商場時表弟因為想買一件小東西卻無法達
成願望而對姑姑惡語相向,姑姑自己一個人在後面默默抹淚許久,最後幫自己的兒子付了錢,兩個人又開始言笑晏晏像沒有任何事情發生。我後來看到很多孩子辱罵
父母,父母獨自落淚,卻最終又轉過身來對孩子寵溺如初的情況。
在這裡我不評價這種愛是對是錯,但絕非卑賤。恰恰是因為愛得太純粹,不計較得失與回報,所以我寬恕你給我的所有創傷,就像所有疼痛從來沒有出現過,既往不咎地愛下去。
當
然,在當今的社會中,我們更提倡理性不自賤的愛,自尊心就算很骯髒我們也要好好保護它。然而松子的成長環境偏偏把松子塑造成了這樣一種在愛中全然忘我無私
奉獻的性格,而一個人愛的方式一旦形成習慣便很難更改過來。所以當東惠嘶吼著勸松子:「跟著龍洋一這個男人你會下地獄的!」松子還是眼含淚光笑著說:「只
要是和他,就算是地獄我也跟著去。」
「這是我的幸福。」
我只要還在愛,不管我能不能得到回報,我都很幸福。
龍洋一在服刑期間向牧師請教「上帝即是愛」的含義時,牧師問他:「你有恨的人嗎?你會為你恨的人祈禱嗎?」龍洋一沒有說話。
「人很難做到這樣,因為人的心是脆弱的。但是藉助上帝的力量就可以辦到。」
「寬恕不可寬恕的人,並且愛他。這就是上帝的愛。」
聽聞後龍洋一悔恨不堪。如果說松子的父親毀了松子的精神世界,那麼龍洋一則因為自己年少時期的叛逆和不成熟的所謂愛,毀了當時的松子所擁有的那麼祥和的表面生活。
然而松子非但沒有恨他,反而愛他參與了自己的人生。
「松子,就是我的上帝啊。」
在龍洋一刑滿釋放的那天,監獄外面飄著漫天白雪,松子穿著白衣手捧鮮紅的玫瑰,笑著對龍洋一說「你回來了」。這可以說是整部電影里最美的一個鏡頭,美麗的松子,因為帶著一臉期待的表情而彷彿閃閃發光,像手裡捧的玫瑰花一樣鮮艷。
然而龍洋一卻反手一捶,把松子打到在地,吼叫著跑開了。一來,他是怕再給松子帶來厄運,二來,則是他害怕了松子所給予的太過耀眼的愛。
「打出生以來,我從來沒有得到過別人的愛。松子的愛情,太耀眼了。覺得既痛苦,又非常害怕。」
松子被打得俯趴在雪地中,抬起頭時鼻血鮮紅,她幾欲哭泣,說了一句在電影中多次重複的話:「為什麼?」
是啊,為什麼?為什麼我所愛的人都不愛我,為什麼他們都要離開我,為什麼我被人嫌棄一生,為什麼我得不到我想要的幸福?
為什麼,我的一生。
沒有吶喊和咆哮,一句簡簡單單的絕望的疑惑,一瞬間讓觀看者淚腺決堤。
我們誰都說不出,哪裡出了錯。但是一個接一個的悲劇又那麼自然而且理所當然。
「只要是女人,無論是誰,都憧憬童話中那可愛的白雪公主啊灰姑娘啊。可是卻不知道哪個地方的齒輪不對,本來憧憬著成為白天鵝的,醒來之後卻發現,變成了黑壓壓的烏鴉。但是人生啊,卻只有一次。如果是童話的話,那這個童話就太殘酷了。」
是啊,對於松子來說,這一生,都是在太殘酷了。
松子的一生最殘酷的還並不在於她究竟是怎樣被人嫌棄,而是在於,她自己未曾察覺,所有她覺得她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她其實都得到了,她只是沒有察覺,或者命運未曾讓她察覺。
松子多年後回家的時候,翻到了父親靈位旁的日記本。從松子離開的那一天開始,父親的每一篇日記的最後一行字都是「沒有松子的消息」。十幾年來,父親一如既往地關注松子的消息。
那時候松子突然明白,其實父親也很愛松子,是他不會表達這份愛,同時又把對妹妹久美的偏愛表現得太過鮮明,導致松子一直以為自己是被嫌棄的存在。
然而松子明白過來的時候,一切都太晚了。
松子最終知道了父親的心意,然而更多人對她的愛她卻不曾察覺,她的閨蜜東惠、作家男友、龍洋一,還有她的妹妹久美,其實都深刻地喜愛著她,但是她卻自動屏蔽了所有伸展過來的愛的橄欖枝。
有一個細節,整部電影,松子說了很多次:「我回來了。」但是在這很次場景中,不管當時她租住的房子裡面有沒有共同生活者,都沒有人來應答。
而整部唯一的應答,就是妹妹久美臨死前的那句:「姐姐,你回來了。」
「姐姐,你回來了。」而松子此前一直認為是久美毀掉了自己的童年。
當到了影片的結尾,我們發現,松子曾經熱烈愛過的人,大都也愛著她,只是她不自知。她把自己給予愛的能力放大,而忽略了去捕捉別人體現愛的細枝末節。
大概是因為父親的愛一直沒有明白體現,而讓松子以為自己不具備被愛的能力,而拒絕接收一切被愛的信號。
人生的最後階段,孑然一身的松子想要回到家鄉卻被家人排斥,她只好在荒川邊住了下來,這是一條很像她家鄉筑後川的河流。
「這條河很像家鄉的河,於是我在這條河邊租了間房子住了下來。」
「再也不相信任何人,再也不愛任何人,再也不讓別人介入我的人生。」
「我什麼也不幹,就是吃東西,喝酒。常常看著河流,想念家鄉,就這樣過日子。」
在那裡度過了跛腳、骯髒、肥胖、壓抑的最後十年,乏善可陳。
「阿龍說姑姑是他的上帝,可是到了最後,她卻這麼中用。我不了解上帝,如果說這個世界有上帝的話,像姑姑這樣,給人歡笑,讓人打起精神,熱愛別人,就算自己變得傷痕纍纍、孤獨一人、不入流,甚至笨得不行,我卻覺得,這個上帝值得信仰。」這是阿笙對於自己的姑姑松子的理解。
也
許到了現在,我並不傾向於像影片中宣揚的價值一樣,對松子堅韌又奉獻的一生給予謳歌和讚頌。我更多的是一種感同身受,關於童年,關於無疾而終的愛情,關於
難得好結果的種種努力,關於美好又艱險的人生。有時候我們不知道一個影片究竟哪兒觸動自己了,淚水都是共鳴的漿露,也許是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自己人生的,
哪怕一點點縮影。
大概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松子身上找到一點點影子。導演用松子荒誕的一生和戲劇化的手法,來具象化了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普世化的挫折與苦難:無論是童年愛的缺失、被誤解和誣陷,抑或是被所愛的人拋棄。
而
我們也都從松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百折不撓頑強生存的折射。人生總有很多說來就來的天災人禍,然而我們跌跌撞撞這麼多年,被打倒又爬起來,有時候奮勇奔跑,有
時候閑庭信步,有時候歡呼雀躍,有時候半夜痛哭,都一路這樣成長了起來,回頭看看走過的道路,陰差陽錯不知道怎麼就走到了今天。
如果人生的哪個岔路口走向別處,如今都會是完全不同的道路,面向截然相反的風景。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然而我仍然想要舉杯,為過去屢屢犯錯的人生,為曾經頻頻出現的折難,更為二十年這麼頑強又堅忍的自己:
——感謝自己一路的堅持和反思,感謝一路悔過和勇敢不計回報。
——感謝自己從來沒有被任何挫折打倒。
——感謝自己一直保持著熱淚盈眶的能力,永遠年輕,永遠熱愛眾生。
於15年6月2日再觀《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淚流滿面。行文未循規矩,情之所至,所言多無邏輯,還望諒解。- 愛人先要愛己。一個人不應該完全為別人而活,否則下場會很慘。
- 人都是害怕孤單的,需要有人來愛,需要陪伴。
- 只要努力活下去,生活就會不斷出現驚喜。
絕不把寂寞當作墮落的借口
不把他人當作寄生對象
不把無條件付出當做證明自己存在感的砝碼
愛自己
松子死前留在牆上的話,「生而為人,對不起。」看到這裡,剋制了很久的情緒終於爆發出來。這時候的她,頭髮亂蓬蓬,臉上滿是皺紋,身體浮腫的厲害。那個很安靜的晚上,她在牆上刻下這七個字,這一年她50歲。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我兩次才看完的電影,因為難以接受,裡面所有講述的美好都是轉瞬即逝,上一秒還是鮮花陽光歌聲,下一秒就是血淋淋的屍體和無邊無際的昏暗。我多希望上天對她好一點,不要反覆無常不要背叛不要爭吵和虐待。
七歲的松子在偶然知道扮鬼臉可以讓父親對自己笑,就一直養成了這個習慣,直到她長大,大到二十多歲,只要一有人吼她一感到壓力,就會控制不住的扮鬼臉。松子從小都是為了取悅別人才能獲得精神上的慰藉。
心理學上把這個叫做依賴性人格障礙,她把所有的快樂和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企圖通過自己的一味付出取得一份稍微好一點的愛。只要有光她就義無反顧的去了,她什麼都不在乎。
所以她和第一個作家男人在一起時,不在乎作家打她,讓她去做脫衣舞女郎,她覺得即使這樣也比一個人好。
所以她在作家死後做了岡野的情婦,即使知道他只是在貪念她的身體,松子還會跪在地上求他不要走。
所以她和街頭混混在一起都不會過問自己的巨額錢財去了哪裡,只要有人陪就好。
所以她和學生阿龍在一起後哭著說,「即使和他在一起會下地獄她也願意。」
她這一生啊,差點掐死妹妹,離家出走,殺過人,當過土耳其脫衣舞女郎,孜孜不倦的去愛人,卻得不到善終。她不是沒有試過自殺,但是她心裡想活下來,她說活下來是為了愛 。
你問她懂愛嗎,我想大概不懂,像飛蛾撲火一樣,看見光看見溫暖她就奮不顧身。
這種邊緣性人格,這種渴愛症,在心理學上具體解釋過:童年時的痛苦體驗,使人的個性心理發展產生了社會化阻滯,從而對人生對某些事物具有一種超出常人的敏感的獨特體驗。這種創傷會影響人的一生的心理和性格。
所以松子即可憐又可悲,也許她要的很少,一份很穩定的愛,即使付出很多即使貧窮但是溫暖。 她每次回家,都要很習慣的對著空蕩蕩的房間喊一句,「我回來了」,假裝有人迎接假裝有人應和。即使是現在,在外疲勞一天的人回到家有熱水有熱湯,這樣及其平常的小確幸,卻是她窮極一生難以實現的夢。
直到她從二十三歲到四十歲,直到她站在雪地里一臉微笑的等待著她出獄的男人卻被他打倒在雪地里,她放棄了。搬到像故鄉河流的邊上住下了,不去愛人不去相信愛,不梳妝不打扮不打掃,每天除了拚命的吃東西,就是躺在自己垃圾堆一樣的房間里睡覺。
每天的生存是日復一日的等待自己喜歡的明星的回信,到最後出現幻覺,聽見烏鴉對自己講「活著真沒意義」,她在牆上寫下這七個字,「生而為人,對不起。」
我以為她大概就要就此崩潰,但是她還是沒有。當她意識到自己還有能力繼續工作,她急匆匆的去找丟失的名片,彷彿在尋找光。
電影最感人的地方就在這裡了。當她在找到名片走回家的時候被小孩子用棒球棍打傷,她艱難的爬起來搖搖晃晃的繼續往有光方向走。可是沒有辦法了,她走不了幾步就倒下死去了。那是寂涼凄清的夜晚,53歲的松子死了,留下來的只有嘩嘩的流水聲和滿地的鮮花。
直到這裡,我才懂得,為什麼這個身材好活好,笑起來既像高圓圓又想楊詩詩,燙頭髮像莫文蔚的女人一生流離一生都在討好。
一部從頭到尾都充滿鮮花歌聲陽光的電影卻近乎殘酷,殘酷到讓人淚流滿面。我寧願把它當作一部庸俗的勵志片來看,導演也只是想讓我們知道不要輕易放棄活著的希望。
我多希望上天對她好一點,也許松子不會遭遇遇人不淑,即使松子仍有童年陰影,當她真正遇到一個對她好的人至少這輩子會好過一點。
松子在童年過得非常痛苦的時候,沒有一個比她年長、更有情商和包容力的成年人來發現、傾聽她的問題,她一直用她自己匪夷所思的方法磕磕碰碰地抵抗著命運的暴擊。
無所倚恃的人生是非常難以為繼的,童年受的傷會一輩子難以痊癒。
記得我童年時,被欺負了、摔跤了、病了、冷了、闖禍了 都會屁顛屁顛地跑回家,哭著跟媽媽訴說我的遭遇,媽媽會竭盡所能為我解決問題,記憶最深刻的是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把數學課本給弄丟了,我媽給我手抄了半本!
後來長大了,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我還是回家找我媽,找我老公,雖然不需要找我姐,她也會積極各種幫我想辦法、各種為我抱不平......我很篤定地確知無論什麼問題都是可解決的,而且有最優的解決方案。
松子沒有,她不知道闖禍時該找誰,事件嚴重到何種地步,不知道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態有沒有問題,不知道一個男人是不是人渣,不知道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常識,在松子的世界裡,她是孤獨地拼力對抗整個充滿敵意的世界的,松子的爸爸真的非常殘忍。
有很多人說非常喜歡這部電影,而我其實並非如此,看完了這部電影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刪除了它,我確認自己不會再看第二遍,就如同看《螢火蟲之墓》的感受一樣。松子的世界,一個看上去打碎夢想的歷程,一個呈現殘酷的影片,但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姑娘追求幸福的故事。
劇中的松子終其一生都在找尋愛她的男人,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她心中的愛。但這一生中彷彿遇到的都是「渣男」,一個比一個惡劣,即使她自己都知道她喜歡的男人有家室,對她暴力,甚至安全都難以保障,但是——她依然愛著他們,而且是死心塌地,傾盡全力。
這可以說就是松子要得愛情,他人難以理解,但她永遠沉浸其中的「幸福」,寧可與天下人為敵,也要擁有自己想追求的夢想。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都會不舒服,為何她非要如此?但這好像恰恰是松子生命的遊戲規則——「找到不愛自己,利用自己,甚至是個危險的男人,但要把他拯救回來,讓他愛自己。」聽上去很虐心的一句話,伴隨著松子的一生,如果再看一下她更深層次的需要,那就是為了得到媽媽或者爸爸那難得的微笑,能夠踏實地愛自己一次,而不惜放棄自己的一切。
這就是忠誠,對父母愛的追隨,內心客體在現實中呈現,如果她真的遇到一個普通男人,她是無法投入情感於其中的。因為她只要挑戰最高難度的男人才會有情感的高潮。當然她心中還有個希望,就是男人也許是能給她這個需要的,對於女人或者說媽媽,她更是絕望而不再期待。
在她和男友親熱時,反覆要求這個男人說一句話:「松子我愛你,永遠都愛你。」直到這個男人無法承受這個壓力而發火。這句話或許是松子期待了一生的父母之愛——「我愛你而不離不棄,永遠和你在一起。」
「疼愛孩子」在父母與孩子關係中,這個聽上去最簡單最樸實的感覺,卻是很多本身有創傷的父母無法給孩子的,父母意識或者潛意識會傳達出得往往是:「你符合我要求,我才會愛你,如果你不聽我的話,我就會拋棄你」這種不穩定的信息,會促使孩子一生都在追尋一種穩定的愛,也就是安全感,但潛意識又需要體驗當年父 母創造的不穩定關係,在這個過程里,就如同松子一般要遇到挑戰的局面,然後再去突破這個危險,試圖可以穿越這個艱難險阻才能得到一份幸福的愛。通過找尋不穩定的對象,在這個痛苦的穿越中品味愛的快感與甜蜜。
當一個女孩子,在沒有得到充足父母之愛而長大,通常在親密關係尋找自己所缺失的愛,例如像松子一樣去拯救男人,潛意識驅使著她碰上自戀的男人,去努力想獲得他的垂青,或者尋找具有某種惡劣品質的男人,試圖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他,她的潛意識用各種方式來證明挑戰自己也許成功的慾望,試圖可以修復那從未得到的愛。
這是一種過山車的感覺,恐懼並興奮著,就如同最近新聞中的明星,愛情複合亦或反覆出軌也都是在她們自己內心軌道中重複運行著一個規律:意識中想要幸福穩定,但潛意識希望通過不斷變換不穩定客體來實現小時內心動蕩的家庭現實,或許她們也曾希望過上賢妻良母的日子,但內心對原生家庭情感的忠誠造成了這個循環無法停止。
在我們內心潛意識的需要未得到覺察,關係中的創傷未在一段可信賴而安全的關係(諮詢關係)中開始修復時,內心動力通常會根據快樂原則和經濟原則來運行,這 個潛意識鐘錶的齒輪會循著固定的線路圖來行走,於是我們像是飢餓的小狗,順著食物的方向,邊嗅邊走,即使食物腐敗,也會義無反顧,因為我們不知道還有更好吃的,或者是更適合的。
松子,這裡只是一個符號,她代表著我們世間諸多女子,對愛欲求未滿,身負關係創傷,卻試圖用自己一生來實現獲得愛的夢想,松子是個面對愛情勇猛無敵的女 人,看上去她要的是男人,也許僅僅想要的是無條件的,一份無論如何都陪伴在左右,踏實地只呵護她一人的愛。這個愛,本應來自媽媽。
有時,我們的目的都是希望追求到幸福,區別在於,有的人可以按部就班地到達,有的人要走更多的路,爬更艱險的山,繞更多的圈子。並非她們不想簡單,而實在是她們內心裡對幸福地建構就需要這樣的翻天覆地,曲徑通幽,重複迂迴。
關於潛意識,心理學術語。是指人類心理活動中,不能認知或沒有認知到的部分,是人們「已經發生但並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弗洛伊德又將潛意識分為前意識和無意識兩個部分,有的又譯為前意識和潛意識。
我們是無法覺察潛意識的,但它影響意識體驗的方式卻是最基本的——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我們生活中日常活動的意義,我們所做出的關乎生死的快 速判斷和決定能力,以及我們本能體驗中所採取的行動。潛意識所完成的工作是人類生存和進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松子除了會逼瘋自己,還會逼瘋所有和她在一起的男人,與其說她遇人不淑,還不如說無論她遇到什麼類型的男人都會被她壓得喘不過氣。
結局以及評論的許多人,都說她的愛是「上帝一般的無私的愛」,其實並不是。她的愛是為了得到「愛」以便去補她父親留下的空洞。她背後的用意是:你快看,我為你可以什麼都不要,我多麼包容你啊,我什麼都不求,只求你愛愛我。你看,我被你打得鼻青臉腫也愛你,你是不是也該回來愛愛我?我想松子自己也被自己的「神性」感動得一塌糊塗,卻沒發現其中缺憾,這樣的姑娘很容易走極端,以為自己的不幸是因為「自己太好,太純真,太偉大」從而下定決心變得「冷酷」。
實際上問題不是她們的「愛」,而是她們心裡的洞,這個洞別人補不了,要她們自己補。
她們身邊的男性其實隱隱約約是能夠察覺到這種愛的瘋狂索取,永不滿足,以及和她在一起,一直對她的「虧欠」感。於是他們就會想推開她,不想讓她過分融入自己生活的每一寸,一開始必定是言語的粗暴,可是沒有用,於是就會升級通過暴力的手段把她推開,背後的用意其實是:你看我多壞,我打你,我很可惡,你根本不應該也不需要愛那麼混蛋的我,為什麼你不退開點?我快無法呼吸了。
要看一個女人用「無私的愛」這種名義會陷落到什麼程度,看看《破浪》可能更直觀。2015-10-04
松子就像深埋在體內的另一個我。小時候敏感缺愛(當時自認為),習慣用卑微方式獲得愛和注意。好在我沒有她那樣的不顧一切擁抱的勇氣,我更害怕受傷。
但我不認為影片表達的松子這樣「無私奉獻」的愛值得被歌頌。
愛必須是平等的。愛的付出必須建立在一個平等的關係上。你必須自尊自愛,才能得到別人的愛。
松子的愛就像緊緊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的拚命力量。瘋狂、汲取、不顧一切。彷彿自己的全部生命力都在這愛上,沒有這愛,下一秒就會幹癟死去。她太想得到愛了,所以才會這麼用儘力氣燃燒自己,奮不顧身擁抱愛人。可是當你奮不顧身擁抱一隻刺蝟時,你身上的刺下的斑駁傷口和淌出的血液已經嚇跑它了啊。
「為什麼?」
為什麼,為什麼。我也很搞不懂。付出愛就會得到愛對么?愛到底是什麼啊。人性太複雜了,有人用PUA學輕而易舉得到了愛,有人捧出真心卻遍體鱗傷。
可愛就在身邊啊,只是脆弱敏感的心拒絕去感受。
多年後回家的松子看到故去的爸爸寫的日記,才意識到這一點。
松子活在臆想中。認為自己得不到愛的松子,又怎會被愛呢。
太容易得到手的東西都不會容易被珍惜。對自我的尊重才會讓別人珍視你。
可我想松子即使明了了這些,當時的她也肯定不會後悔。
大概是因為她已經沒有自我了吧。
唯有汲取,才能滿足她需要認同,渴望愛的空虛內心。
她的身上的慾望單純不加掩飾,每一步都遵從自己的欲求。哪怕這欲求無端而出。
我敬佩她,欣賞她,但是我不想要這樣的人生。
假如我孤零零,那就孤零零好了,受傷了就獨自舔傷口,沒人愛就好好愛自己。待我成為完整豐滿的人之後,再努力觸碰愛。人這一生吶,開心最重要了,松子不害怕,但是我好害怕受傷啊。所以在我還沒堅硬勇敢起來之前,先好好愛自己吧。
第一次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時候我印象很深,是在藝考的考場上看的,那年剛好取消了省聯考,這個片子還是第一個學校,兩個小時的電影(還是刪減版),看完寫影評。我坐在倒數第二排,腦海里現有的印象就剩下一個很大的教室黑壓壓的一片和一個陰暗的屏幕,我們都那樣安靜的答著題,對於未來的一切毫不可知。那時具體看到了什麼看懂了什麼真的不清楚了,寫了什麼也忘的一乾二淨,也忘記了還有我喜歡的瑛太,只記電影像一篇華麗的樂章卻有深深的孤獨。下一次看的時候就是時隔六年的現在了,導演用最唯美的畫面講述了一個最殘忍的故事——松子的一生。看似童話般的夢境一樣的電影畫面,渲染了一些情感,也稀釋了一些本質。松子的弟弟看著死去姐姐的房間給了這樣一段評價:無論怎麼看都是無聊的一生。但是她的人生真的無聊么?她的畢生所求又是什麼呢?
她善良卻遭學生的誣陷失去老師的工作;她離開家,經歷抑鬱的作家男友;成為一個懦夫的情婦;自暴自棄當上陪酒女郎;手刃背叛自己的男友;在牢獄裡平靜的接受懲罰,出獄後重新準備投入新的生活。但是她卻遇上了當初陷害她丟掉工作的阿龍,在一個暴雨的夜晚,徹底陷入了寧願被打販毒也要和他在一起的二人地獄,正如松子所說「兩人的地獄總比一個人的好」。她的一生彷彿都在愛上別人與被拋棄中徘徊。
她的第一段愛情,松子和作家,有這樣一個細節,作家自殺前一天,松子遭到毆打,松子被打倒在地上的時候看到了作家的襪子破了洞漏出了腳趾,此處鏡頭給了特寫;松子眼看著作家站在鐵軌上,飛馳而來的火車將他撞飛,一段殘肢落在松子面前,此處又是特寫。從「腳趾」這個細節,足以看出松子的愛卑微到了極點,可是愛的太卑微也就不屬於愛了。
松子的最後一段愛情又回到了卑微的起點,那個曾經陷害她丟掉工作的人竟也是愛她的,兩個人在大雨中緊緊擁抱。他們互相疼惜,互相憐愛,就算被打也要在阿龍身邊。可是,她還是失去了它,阿龍是她的最後一根稻草。自此以後,她在再不相信任何人,再也不去愛任何人,自暴自棄,每天都孤零零一個人,在像極了家鄉的河邊發獃。
她把自己安放在空無一人的荒野,直到命運將她推向真正的死亡,但松子的悲劇命運和家庭環境也密不可分
「埃勒可特拉情節」概括的是女性在孩童時期形成的戀父憎母情節。在這部電影中,卻是關於父親和兩個女兒的。電影中母親的鏡頭少之又少,只有幾個背影,在家庭中類似於缺席。電影中看不到爸爸和媽媽的互動,也看不到任何爸爸和兒子的互動,爸爸將所有的情感都投射給小女兒,但松子將所有的愛欲都投射給爸爸。所以松子嫉妒的,恨的,想要殺死的是妹妹,而不是媽媽。最後松子的幻想中有爸爸,有妹妹,有男友們,但從未出現過媽媽的臉。因為松子和媽媽之間根本就沒能建立起依戀,也沒有安全的依戀關係。或許在她還是嬰兒的時候,就經歷了和母親分離的創傷。這也解釋了松子成年後對於親密關係的態度,她對於分離有巨大的恐懼。面對阿龍的暴打,她說「你打我也沒關係,這樣總比孤單一個人好」;面對阿龍的沉淪,她說「不管是去地獄還是什麼地方,我都跟著他」;做愛的時候,她一遍遍的要阿龍說「我不會離開你」。父親的愛都在生病的妹妹身上,對她的愛少之又少。印象最深的場景是,年幼的松子興奮的跑到剛回家的爸爸面前,滿心歡喜的看著爸爸手中的禮物盒,而爸爸面無表情的把公文包給了她。
上樓走向那充滿陽光和溫暖的妹妹的房間,微笑的把禮物拿給妹妹,「啪」的一生關上房門,無情地把松子隔絕在父愛的門外,松子看見的永遠是父親冷漠或面無表情的臉。
在與爸爸唯一一次的單獨相處中,松子偶然發現,當自己學著小丑做鬼臉時,爸爸對她笑了。
之後這樣一個很醜的表情,變成了她的招牌動作,變成了她的怪癖無數次的出現在她本來很漂亮的臉上——在她想要取悅爸爸的時候,在她成年後被辱罵欺凌,想要取悅他人的時候。
在拉康派的理論維度里,主體是通過他者來構建自身的,主體的想像自我是在他者場域下構建的,需要他者的認可,這種認可通過父母特別是母親的目光和話語來傳遞。她正是需要他人的認同,所以才會降低自己而去取悅別人。
松子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松子和小惠一起回家,走到樓下。小惠按著樓層對講,囂張地大喊:我回來了!話筒里,男人溫柔的答道:你回來啦。松子臉色驟變,孤零零的回了家,從此和她疏遠。
突然意識到她們雖然境遇相似,但是她們是不一樣的。松子面對的空蕩蕩的房間說了一句「我回來了」。
松子對許多人說過「你回來了」,卻從沒有人給她一個溫柔的回答。 她想要的,無非是家中有一個人,在她說「我回來了」的時候,接上一句「你回來啦」,或者反過來——這日本家庭中最平常不過的對話,卻是松子畢生所求、求而不得的東西。
回頭看阿龍的台詞: 「松子的愛情,太過耀眼,太令人心痛……」
緣木求魚,心酸至此。
松子的愛太過於完整,她對待每段戀情都真心實意,再多苦難也不離不棄,然而那些男人都退卻了。真正愛上松子的兩個男人是作家和學生,他們理解松子純全的愛,並感動於松子純全的愛,更意識到自己生而為人,卻配不上這樣純全的愛,他們無以回報,他們否認自己,一個選擇死亡,一個選擇逃離。松子的愛對這兩個人來說是刻骨銘心的,那個不記恨傷害的,以愛來回饋他們的松子,是他們的上帝,他們終其一生直到死都無法放下對松子的虧欠。面對純全愛,渺小的充滿原罪的個體無法承受,因為無法回報,愛就變成了負擔,他們習慣粗暴冷淡地對待這個世界,也習慣於被粗暴冷淡地對待,能夠配得上這份純全愛意味著對自身的悔罪,但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因為如果說松子是愛世人的耶穌,而耶穌最後就是被他所愛的世人殺死。
最後松子還是那個與人為善的松子,生活一次次把她打倒,她忍著痛,一次又一次面帶微笑的站起來。在無數次反覆之後,她終於累到了,想躺下在地上就好,不起了。躺了很久,她終於想起原來的自己,於是,她找回了名片想要重新找回希望想要重新生活,但這一次生活卻很無意地把她打倒,打死了。
松子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也是失敗的一生,但確是認真活過的一生。
THE END
文章來自她者觀影訂閱號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微信號
訂閱號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越是將就越得不到,越是委屈求全越一無所獲
松子真是個有毅力而出色的女人
當脫衣女郎,坐台小姐,每天不間斷地練習自己的下肢腰力,手指靈活度。鑽研客人的喜好,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了頭名。後來因為花街圈口味發生變化,無奈失業。
在牢里,因為懷著愛的信念,學手藝,練技藝,成為了出色的發藝師。從她給拍AV的閨蜜做髮型時的手藝,還有N年後閨蜜仍找她做自己的造型師就可以看出來,她在這方面還是很出色的。
其他不說,學一樣精一樣的毅力,夠大多數人學一壺的。其中克服的困難和過程中的沮喪她都積極面對了,甭管她為了什麼,我相信,她做廚師也好,做銷售也好,都會成功的。
我們也可以為了什麼而努力,為了愛、為了夢想,哪怕是為了錢,只是能堅持手上所做的事的又有多少。
這個心態和毅力讓我印象很深刻。用最絢麗的畫面卻表達出最不幸的人生;
用最美妙的音樂卻演奏出最哀傷的經歷。
松子其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被侮辱與損害的人",典型的像《罪與罰》里的索尼亞。她受盡困難,被繼母逼著在窄小的黑屋子裡賣身養家,還被父親騙了血汗錢去喝酒賭博。但她對世界始終充滿愛,從不怨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當大學生拉斯科爾尼科夫逼問她這麼做的意義,她說這是上帝才能回答的問題,人是不應該問的。松子的性格正是符合基督教所提倡的」別人打我右臉,我左臉讓他打的「這種以德報怨精神的。這是一種神性的愛,正常人是無法做到的,所以我不認同上面的很多評論對她做人格和心理的分析,進而批評她無私的愛人的心理是一種人格缺陷。松子的一生不是為了追求我們世俗的幸福,她走的是一條以苦難救贖自己的道路,所以電影結尾她緩緩的步入天堂了。這部電影畫面的濃烈色彩,松子敞開心扉毫無保留的愛,這種愛所帶來的對人性的拷問,還有那令人痛徹心扉的苦難,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看的時候讓人有種讀陀式小說的快感。黑澤明改編拍過陀的《白痴》,但看了總覺得過於冷靜,沒有小說中的那種張狂和激情,而松子卻是一部有著愛的激情的電影。
日本人和俄國人雖然算是世仇,可他們骨子裡喜歡走極端,對人性光明和黑暗面的探索也非常到位,像黑澤明拍的很多古裝電影都有希臘悲劇的色彩。中國人提倡中庸精神,幹什麼事只為自己能平淡幸福的活下去,對不合生活情理的東西缺乏同情心,對這部電影出現理解偏差也是正常的。
1.不被愛的人在被偶爾善待時體會到的感激與溫暖倍於常人;
2.因為體驗過愛帶給自己巨大的欣喜,也因為沒有安全感所以總是去轟轟烈烈全心全意地愛人;
3.因為缺乏關愛跟注視,偶爾被關注到時第一反應是怯懦甚至自卑自輕,當懦弱被利用時,被傷害在所難免。Ps父愛的缺失絕對會導致性格里剛硬部分的缺失,即使有些人身上表現出過分的自我保護式尖銳。我就是如此。
4.容易愛,更容易為了得到十分之一的回應也會不自主討好;
5.松子竟然始終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也是本劇唯一一點不讓人絕望的理由。
不是上帝的上帝--松子
缺愛可怕,愛的背叛更加可怕。這些悲劇在松子的一生里反反覆復,不斷上演,貫穿了松子的一生。她不明白,愛的本質是一種利益交換,不對等的愛註定不會有好的結局。普度眾生的愛,大概只屬於上帝。
- 缺愛的童年,順從與卑微
- 糊塗的愛,愛的背叛--龍洋一
- 卑微的愛,愛的背叛--懦夫 八女川
松子愛上了作家八女川,八女川卻將賺取生活費的工作全推給松子,松子也因多次跟家人借錢,斷絕了與家人的關係,父親去世也沒見上一面。可是松子仍卑微地愛著,卑微地護著自己的愛人。哪怕八女川事業不順,打他、罵她地發泄,仍不離不棄。八女寫作重創,最終選擇了放棄自己、放棄松子,並在她面前自殺。這是「擊倒」松子的最後一拳。生而為人,對不起--這位作家生命最後的吶喊,在松子的心理打下深深的烙印。從小對愛「饑渴」的松子,更加饑渴,失去愛的感覺,沒人愛的感覺,似乎給松子判了死刑。
- 愛的背叛--有婦之夫 八女川的朋友兼對手 岡野健夫
岡野健夫--八女川的好友兼對手,一直揶揄松子,他支持著松子漸漸從八女川的愛中恢復。松子開始在超級市場擔任收銀員來維持生計,她重新振作起來生活。但是,不久之後松子開始和岡野發展戀情,岡野承諾娶她。某天松子違背兩人的約定,偷偷跟隨岡野到他的住家,結果被岡野的妻子發現這段外遇關係,兩人因此分手。對愛徹底絕望的松子企圖割腕自殺未遂。
- 愛的背叛--渣男 小野寺
走投無路的松子從事色情行業,工作起起伏伏。最終,松子決定要辭去浴女郎的工作,希望和男友小野寺一起開設小餐館。但卻發現小野寺將松子賺來的錢拿給外遇對象。在爭吵下,對愛絕望的松子用菜刀殺害了小野寺。
- 短暫而無奈的愛--島津賢治
殺人後,松子來到東京三鷹的玉川上水企圖投河自殺,被剛好路過島津賢治所救,兩人開始同居。但與島津同居兩個月後,殺人事發,松子遭到逮捕,被判刑八年。在即將出獄的時候,卻被告知,島津拒絕做她的擔保人,她的親人也違背了自己當初的諾言,拒絕了她 。當松子終於出獄,她帶著美髮師執照去尋找島津,卻看見了島津的妻子和孩子。
- 愛的背叛--龍洋一
可誰曾知道,「偷錢」的學生又出現在松子的世界,陰魂不散的孽緣啊。他們愛了、睡了,抑或是睡了才愛了。她愛他,他打她,她為了他可以死,他為了錢讓她賣淫。「就算被打,也比一個人好,比孤獨更好」,就是這樣的松子,放下自尊,為愛人能做一切,而這樣的她也讓自己變得更加廉價。黑幫追殺他們一對時,他們想到了殉情,而當松子吞下大量安眠藥欲與愛人長眠的松子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深愛的人怕死,放下了手裡的安眠藥。這註定是一份不對等的愛,這份愛註定有一個悲慘的結局。龍洋一入獄,松子滿懷期待的等待他出獄一起好好生活。龍洋一身懷愧疚,決心不再糾纏松子。不曾想,他的離開也帶走了松子全部的愛,帶走了松子餘生所有的希望。
- 孤獨的餘生
松子對愛不再有期待,她選擇了墮落,變得邋遢、肥胖,然後更加絕望。她反覆的書寫著「生而為人,對不起」,這種惡性循環讓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再也抬不起頭來。她時常坐在河邊想家,卻再也找不到一個家。好友的偶遇相逢讓她重燃生活的希望,不過這一切都來的太遲。她至死才能回到小時候同自己的妹妹和解,同生活和解,但空留一生的遺憾。
- 上帝就是愛護所有人,只讓自己受傷的人。
再次入獄的龍洋一發現自己仍然愛著松子,出獄後卻發現松子已離開人間。松子的一生那麼「笨拙」,可龍洋一卻說她是「上帝」。
松子是凡間的上帝,她愛護身邊所有人,而每一次愛的付出換來的卻是傷痕纍纍。
這個上帝不幸地落在了凡間。這或許就是「生而為人,對不起」的真諦吧。
天堂里充滿愛,那裡沒有欺騙,那裡沒有背叛,那裡屬於上帝,上帝會愛護所有人,不會讓你傷痕纍纍。
最後,我們每一個生活在世俗社會中的人,都不是上帝,或許我們應該活得世俗一點,所以活著請先對得起自己。
生而為人,對得起自己!
- 最後附經典台詞:
松子的父親從小就偏愛體弱多病的妹妹。只有靠做鬼臉博父親一笑,為了順從父親對自己的期待,甘願違背自己心儀理工科系的意願而選擇了畢業後可以成為老師的文學系。松子學會了討好,學會了順從,她以為這樣就能博得父母的關注和愛。卑微的渴求,毫無自我的付出得不到愛,反而讓自己更卑賤。
「龍洋一」竊取現金,松子以「愛」之名替犯下偷竊的學生「龍洋一」出面頂罪。校長對松子做出留職停薪的處分。走投無路的松子找洋一要求他自首,但洋一卻向學校報告松子用電話威脅他出來頂罪,結果松子被迫辭職。這是松子第一次被愛背叛。當天盛怒之下的松子將所有的怨念轉移到奪走她父愛的妹妹身上,差點將妹妹久美掐死。松子從此離家出走。松子曾試圖讓每一個人開心,讓每一個人免受傷害。她以為這是愛,這是保護,這是被愛的前提。她錯了,她以一種自我毀滅的方式去愛,最終受到傷害的卻是自己。放棄了工作,放棄了生活,放棄了家庭,她以逃避的方式選擇離開,然後放棄了自己,走向隕落的邊緣。就像松子的獨白--「這一刻,我覺得我的人生完了」。
-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得到什麼,而在於付出什麼
- 從沒見過像松子這樣一點不安、迷惘都沒有的,只是盲目的活著
- 你沒有喜歡的男人嗎?出去之後最想見到的男人?
- 你為了什麼而活著?--不要為別人而活--為了成為自己而活著,Love is life
- 櫻花樹下的松子真是漂亮;她騎車穿過的夜景真是漂亮
- 她在每一次絕望之後,隨波逐流,沒有賦於她自己生命的意義
- 只要是女人,不論是誰,都在憧憬童話,親愛的白雪公主啊灰姑娘……卻不知那地方的齒輪不對,憧憬著成為白天鵝的,醒來之後卻發現,變成了黑壓壓的烏鴉,真是的,但是人生只有一次。如果這是童話的話,那童話也太悲慘了
- 你和這種男人在一起,會掉進地獄最底層的!---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地獄也好 什麼地方都好,我都跟著他。
- 打我也沒關係,兩個人一起,總比一個人孤單的好
- 什麼都無所謂了,你喜歡怎樣就隨便你好了。你要做混混,那我就做混混好了。從一個音樂老師到混混……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我什麼都不在乎
從此之後,就只為了阿龍活著!她從未有自己的追求!
- 寬恕不可寬恕的人,並且愛他
PS:
每一個人身上或許多少都有松子的影子,卑微的討好,毫無保留的愛。這種毫無保留,卻讓我們更容易受到傷害。
每一個人應該像松子一樣相信愛、勇敢愛,但不要盲目的愛。。。
我也曾毫無自我的愛,幸運的是,女友很珍重這份來之不易的愛戀,讓我與自己和解。
最後希望每一個人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人間平等之愛」。
生而為人;對不起。這是八女川留給松子的遺書里唯一一句話,也是松子在牆上寫了無數次的唯一一句絕筆。
什麼樣的人生才會讓人在最後的餘光里想到給自己摯愛的人們留下這樣的歉意,或者給自己就將結束的一生留下這樣的悲嘆呢。
太多未竟的努力,太多尚未完成的事業,太多該死的卻未曾滿足的慾望,太多曾努力過卻不曾見的美好……等等。於是生而為人,愧對上蒼殷勤的眷顧,愧對摯愛的人們對自己虛妄的信任,愧對自己曾有過的夢想和已經逝去了的青春。
所以,對不起。
在這樣的基調里,註定了這是一部悲涼而沉重的電影。很多人也許都會把這部電影當成是喜劇電影,因為,這部電影的色調艷麗,鏡頭歡快,充滿了童真而稚氣的幻想以及不死的美好願望。
然而,正是因為這種種和那格格不入的悲沉基調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這部電影的悲愴意味變得更加明顯。這部電影在用一種歡快的語調來闡述一個悲戚的故事,因為語調歡快,悲戚也會因此加劇而變得更加強烈。
這樣出來的效果要遠比純粹的一味悲愴來得更沉重也更讓人抓狂。因為我們常用的種種表達情感的方式會被眼前的鏡頭打亂,至少我有這種強烈的感覺:歡快的時候,笑不出來;悲涼的時候,哭不出來。於是就這樣被吊在半空里上不著梁下不著地,無處使勁,無處著力,所有的感知和情感覺不停地積蓄升級卻找不到突破口,最後只能鬱鬱而終在那些戛然而止的鏡頭中,一味地抓狂。
這部電影,只留給我們那種無能為力的絕望。
正如電影里所說的:每個小女孩或多或少總會有過白雪公主或者灰姑娘的幻想,只是,大部分的人將經歷過她們之前凄涼的人生而後,卻沒有她們那麼美好的童話結局。
現實中的童話故事要遠比書本上的殘酷得多也無奈得多。而松子的一生,是一個窮盡所有追求白雪公主結局的灰姑娘的一生。
灰姑娘如果不遇到只屬於她的王子,那麼灰姑娘的童話絕對只是一個悲愴的故事。而松子的故事,正是如此。這部電影里艷麗的色調、輕快的音樂、唯美的動畫和富有美感的鏡頭總會讓我們誤以為這會是一個美好的童話故事。當鮮活的所有一切都僅僅只服務於沉重的死寂的時候,這部電影只是一味的悲涼。而且這種反襯作用下發出來的能量要比一味的鋪墊和烘托來得猛烈得多。
松子的一生是取悅他人的一生。從小到大,她似乎更多是生活在體弱多病的妹妹久美的陰影里。松子是一個孝順的女兒,而她的父親也是一個疼愛女兒的長輩,這一切本來也許可以更好,可是因為中間隔了一個久美,所以,父親總是憂愁而終日憂心忡忡。如何讓父親開懷成了年幼的松子最強烈的渴望。
她學了一個總能讓父親歡笑的鬼臉以便可以時時見到父親的歡顏,她也遵循了父親的願望而當了一名中學的音樂教師。
在此之前,松子的人生是為了取悅她總在憂愁的父親;而之後,她的人生是為了取悅那些她不顧一切而愛上的男人。
松子的性格有著其軟弱的一面,這一點最多地休現在她總是不自覺地取悅於他人。為了保住教師的工作,也為了不讓父親失望,她不得不取悅於失竊旅店老闆,因為失竊是發生在他們住店期間的;而在教導主任責備下來的時候,她又不得不犧牲色相去取悅這個禿頂而好色的中年男子。然而最終她卻依舊沒能保住她的工作也失去了她的第一份懵懂的情感。
由此而衍生的家庭慘劇,並不顯得突兀,因為在此之前所鋪墊的是松子自小到大的壓抑以及妹妹久美給她造成的壓抑,這一切的暴行,除了被奪走了的父親的愛,以及父親對她所期盼的工作和還沒來臨就已失去的愛情。所有曾經有過的壓抑,對前路未知的恐慌以及又一次被奪走的愛,足以讓她徹底地失去了理智以及讓她暫時忘卻對妹妹的愛變成了瘋狂的報復。
之前所鋪墊的一切在松子撲向久美把掐住了久美的時候全部被釋放出來。童年的陰霾,父親對久美的偏愛和那條又高又遠的樓梯;他們在那邊,而松子在這邊,永遠可望而不可及。
離家出走自此沓無音訊的松子從此過上了孤獨的生活。沒有家庭,沒有親人和朋友,直至死去了之後才由侄子笙來翻出她曾經有過的那些落魄的生活。
一個灰姑娘式的女子,做著白雪公主那虛妄的夢。我們在電影開始的時候已經知道了這已經註定了的結局,然而我們並不知道的是,笙最後是不是會像松子一樣做著同樣的夢以及同樣的結局。這部電影所做的是,埋充中間那些我們都未知的所有以及尋求一個或許沒有的答案。
松子開始了她一波三折的情感經歷。中學音樂教師的生活結束了之後,她就不曾再安定而幸福地生活了。
作家八女川,酗酒、暴躁、打她,讓她出賣自己的身體去做土耳其浴女郎來換取他的酒資;八女川的朋友岡野,對松子所有的慾望只是因為她曾經是自己永遠也沒有辦法追趕得上八女川的女人,為了自己那可恥的所謂自尊;在四處流浪的路上遇到的小野寺,僅僅只是為了她的身體以及變賣她的身體而獲得金錢;理髮店的師傅小島津也許是松子最接近幸福的時候,雖說他落魄而且潦倒,可是那樣平靜而幸福的生活也許是松子最嚮往的;她曾教過的學生龍洋一也許真的是發了瘋地愛著松子,可是,他並不懂得如何珍愛自己所愛的那個人。
松子輾轉著,從八女川到龍洋一,一路走來,僅僅只是為了她所想要的愛情。松子除了她的軟弱,她也有著她所獨有的執著和堅定的一面。為了取悅她所愛的男人們,她做了他們希望她替他們做的所有一切,甚至和家裡徹底地破裂以及失去自己最後的唯一的朋友。僅僅只是愛情,她放棄了自己的所有一切,然而,她依舊沒有能夠得到她所想要的愛情。
用松子的朋友澤村的話來說:松子很漂亮,而且遠比自己性感,對感情也比自己執著。然而她的一生卻要比松子幸福得多。
或許說,松子自有她自己的幸福,就算她的幸福充滿了屈辱和身體上不間斷的傷害。她也許有點無奈,可是,她至少擁有。這也許也就是她全部的幸福了。
她用她的所有去愛她的男人們,用自己的所有去取悅她所有的男人們,而那些男人,在松子身上想要得到的僅僅只是肉慾,金錢,甚至是自己那卑微而可恥的自尊罷了。
悲涼如松子,美麗、性感、聰慧而天真的松子把白雪公主的夢和灰姑娘的結局寄托在這些男人身上,註定了的是她自己一生的憂患重重。
松子從一個幸福的小女孩到抑鬱,再到中學教師、土耳其浴女郎、妓女,最後淪落為一個殺人犯;孤獨終老。她的一生是呈一個下滑趨勢一直殞落的。所有的這一切,每一個轉折點都是一個松子用盡所有去愛的男人。
最其貌不揚的小島津最有可能給松子帶去最接近於我們審美觀點的幸福。然而,因為之前的情感糾葛而殺了小野寺的松子不可能擁有這樣的幸福。松子的幸福生活在她的牢獄之災後,她只能隔著玻璃看著小島津抱著一個孩子和一個跟他一樣其貌不揚的女人輕輕地說:我回來了。僅僅只是一步之遙,可是,松子永遠也到達不了那個彼岸。
遇到了龍洋一的時候,松子曾說:就算是地獄,我也要跟著他一起去。這也許,就是松子最後最絕望最無奈的幸福了。地獄也許並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寂寞,是一個人呆著時無聲的安寂,沒有人會關心我,沒有人在乎我;一個人呆著的時候,更多的絕望的念頭會突然間全部跑出來。
松子之所以會接受龍洋一,而且為此和自己唯一的朋友決裂,只是為了逃離這種可怕的感覺罷了。一個人在堅強的時候所能支撐起來的一切,在她脆弱的時候,輕輕的一點力量都會讓她崩潰。龍洋一的出現和表白剛好在松子最脆弱的時候,於是,她知道跟著他去會走到地獄,可是,她依舊放棄了她最後無力的固守。
她常常一個人坐在江邊,看著流水、綠草和夕陽獨自垂淚。她也常常把自己關到屋裡,看著閃爍的電視屏幕,喝酒、吃東西、高聲唱歌、尖叫或者夢著自己曾經摯愛的那些人們。
生而為人,對不起。她也曾蜷縮在牆角不停地書寫著她的第一個愛人給她留下的最後這句遺言。只是,她在寫著的時候,想著的是一生悲愁的父親、體弱多病的妹妹、自己曾愛過的那些男人們,或者僅僅只是自己。
生而為人,對不起。或許,這該是八女川對松子的一聲輕嘆,也許該是所有松子所愛過的那些男人們對她的一聲歉意,也許該是這個無奈的人世間對松子最悲愴的負愧。
松子寫著這句話的時候也許並不曾想過用來控訴,然而在我看來,這種無意識的對自己以及對情感的失望,成了更大程度上更強烈的悲憫之聲,也是作者和導演對松子這個人物形象的深深同情。
生而為人,對不起。松子被嫌棄的一生是一個祈圖擺脫寂寞祈圖尋找純粹祈盼愛的不間停追求一生。只是,並不是所有的灰姑娘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更多的灰姑娘只能像松子一樣,死於憂患。
被嫌棄的也許並不是松子,而是這種不該錯失的美好情感以及不死的純粹。艷麗色調里的灰暗童話,所有純粹和唯美的一切都已經被淡忘了。或者說,我們聖潔的情結已經無處可去了。
魂歸何處的松子是如此讓我們同情,而更值得同情的也許是我們自己。肉慾的張狂,財富的狂想,除此之外,我們所喪失的也許是松子所僅存的所有。
被嫌棄的松子一生,真正被嫌棄的是你我。松子從來不曾被上帝所遺棄,她和他,她不曾有的幸福結束在他們無窮盡的遺憾里。被嫌遺的是我們,我們連那種遺憾的氣力也沒有。
生而為人,對不起。寫在這裡,我突然有種沉重的以及深深的愧疚。
已經無路可逃了;不論怎麼折騰,前路一片黑暗。
久平渚說:現在還來得及,回頭是岸,重新來過吧。可是,是不是真的來得及呢。是縱身跳下懸崖,還是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笙也許有他自己的答案,我們呢,是否有我們自己的答案。
用喜劇的方式表現的悲劇,用各種美妙的音樂協奏一曲輓歌,用一個人的不幸詮釋所有人的幸福,用被嫌棄的一生講述生命中的愛與美與純潔的故事。"生而為人,對不起。
看完以後眼淚竟然止不住的往下流,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松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吧。
侵刪。
松子錯在天真的以自己的方式去解決所有問題,但是社會是規則的,也是自私的,天真怎麼會得到允許與諒解?
松子的每一個情人都是有所保留的,自私的,她的父親不苟言笑,不會表達愛,她的弟弟嚴肅而無趣。這樣家庭里誕生的阿笙和松子,其實都是坦誠的,毫無保留的,這是二重的呼應。所以能夠理解松子的人,也只有同樣成長環境的阿笙了。阿笙離家出走,追尋夢想,但是又放任自己,漫無目的的活著,直到女朋友和他分手。這條阿笙的生命路線和松子的在開端是相似的。因為他們是一種家庭環境里成長出來的。
所以松子如果可以認識阿笙,就會好很多。
松子迷戀偶像組合,阿笙迷戀AV女優,
性愛與崇拜真的是人間最後的溫柔光輝了呢。
如果不看這些,在最後的歲月里,松子可能會好很多。但是又怎能不看呢。
電影一直都在通過別人的視角還原松子的一生,但是唯獨缺少松子自己的講述,松子是真的沒有辦法講述么?並不是,從生而為人,真對不起上來看,松子只是在退讓,退讓,作出讓步,她只是沉默,承受這一切,而寬容別人是需要實力的,你打我,我能打死你,但是我沒有那麼做,這叫做寬容,松子是因為家庭教育,親情的的缺失,無依無靠,心理上沒有支柱,所以她沒有反抗的基石,如果說她寬容這一切,寬容別人的傷害,不如說是她從根本上失去了依靠,失去了自己,從沒有被愛的填充過內心,所以那些壞男人自私的愛,形同虛設(用詞不好,但是就這個意思),於松子無補,無助益,並不能讓松子成長,彌補從年幼時就缺少的父愛。
這裡就是男人們的事情了,沒有男人承擔責任,為什麼,因為二戰日本死了一大批男人,國際社會上也是男人都死光了,男人們很容易得到性伴侶,在家庭上並不給出足夠的關愛,可以說是二戰,讓世界上多出了一些看似很容易上手的easy girl。
所以結合背景,容易孤獨,完全跟不上潮流,意味著松子受到時代的影響很大。松子誕生的年代,導致松子的悲劇,這也是一個二戰結束後繁榮的大時代的縮影,並不只是松子一個人的生命。
電影里多次用到魚眼鏡頭,把畫面普通包裹在泡沫里看到的世界一樣,而當時都在表現愛情的破滅,音樂也有愛情是泡沫的字眼。
所以愛情這個東西,導演是在華麗的包裝後,告訴你這,是,一,坨,沒,用,的,虛無。
因此我覺得應該不相信愛情,會好很多。
如果她相信女權主義,可能會好很多吧,每個悲慘的女人都應該相信女權主義,每個不知道自己悲慘的女人,都不應該相信女權主義,還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活的開心。女權主義還是有用的,可是松子的爸爸對妹妹很好,讓所有女權主義者都閉嘴了。
為愛而生的女子,要如阿爾莫多瓦般堅強,松子相信愛,渴望愛,最後死於純真的孩童。不禁讓人一口冷氣,送到眼前,開始思考,我們的未來,那些孩子,也是多麼可怕。
我其實挺喜歡李志的。
?
把思想作為信仰吧,遵從內心的思考吧。
阿笙的那句話,也是讓我感動的。
我對上帝一無所知,也從未想過關於上帝的任何,但是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上帝的話,像姑姑一樣,讓人歡笑,讓人打起精神,愛別人,自己卻總是傷痕纍纍,那麼孤獨,完全跟不上潮流,傻到透頂,但,如果上帝就像姑姑那樣,我倒願意,信仰他。
原諒我車上無聊,寫了一坨屎
推薦閱讀:
※有哪些日本男明星比較符合中國的大眾審美?
※為什麼《大逃殺》會受到那麼高的評價?
※2013 年日本學院獎影片《聽說桐島要退部》到底優秀在哪裡?
TAG:電影 | 人生 | 日本電影 | 影視評論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