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環境的限制從周圍人中脫穎而出?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對他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會是決定性的影響。
試想,一個父母都是大學教授的孩子,從小受父母的耳濡目染,在重點中學讀書,周圍的同學都上了一本,那他考上一所985或者211大學,可以說他只是「符合」了他的成長環境的期望,並沒有突然自身的環境。
但是一個父母都是農民,從小就在師資力量貧乏的鄉村小學中學裡念書,周圍的同學都只能考三本、專科,那他能考入一所985或者211大學,可以說他是超脫了環境的限制的。
這只是高考這一方面,在大學,在職場,也是一樣的。
但可想而知,想要從自身的環境中掙脫出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資源的匱乏是一方面,可能還會遭遇同儕的不理解,等等阻礙。
那如何能突破自身環境的呢?身處在一個環境中,要具備怎麼樣的品質,才能提高自身實力以至於超越他們,走入另外一個嶄新的層次?


小時候看過一篇文章,叫《高手不多》,現在覺得,其實不是高手不多,而是靠譜的人真是太少了。

  何謂靠譜?

  我們有個很靠譜的網路技術人員。

  有次我們在正大廣場做StarsWar,因為電子競技對網路的要求比較高,現場有複雜有線網路和無線網路搭建需求,除了舞台還要照顧各展商的需求,我們申請了商業光纖,活動前三天就已經搭建完畢,測試沒有問題。

  就在活動前一天晚上,我們發現網路出現波動,弄到很晚都沒有解決,他讓我們先走,因為第二天我們要有精力盯從早到晚的活動。

  第二天早上我7點到的時候,他依然在調試,伺服器終於好了,活動正常進行。

  後來我知道,那天晚上,他叫了3個他的徒弟來幫忙,把已經布好的線路全部重新布置,發現還是波動,然後他把所有網線全換成光纖,把光貓放到離比賽台最近的位置,還是有波動,之後他通過關係打了一圈電話叫醒好幾個人,最後找到到電信那邊的值班人員檢查伺服器端的介面,更換了幾個介面,直到網路沒有波動為止。

  他和幾個工作人員一晚上沒睡,在空無一人的場地里來回折騰,第二天睡在喧鬧的舞台下面休息,隨時跳出來解決技術問題,所以這麼多年我們什麼技術類的活動都找他做。

  我還認識個做布展的人。

  需要在體育館的上面掛弔旗,掛前我們再三叮囑一定要離我們的頂燈遠一點,他滿口答應,他的工人半夜來掛,早上來了我們一看,有一半掛在燈旁邊,這要一開燈,那些易燃的弔旗如果燒起來,我們可是拿著滅火器都伸不著的,我當時就火了,把他叫來說,他竟然跟我發起了火,說他們弄了一晚上很辛苦之類,言下之意不願意重弄。

  我上學的時候認識一個做網站的小伙。

  他的專業是土木工程吧,他喜歡做網站,我們倆合作幫學校機房做官網,我負責策劃,他負責技術,我的需求提的天馬行空,手裡卻只有他一個人,需要美工,他去學PS,需要資料庫,他弄的像模像樣,為了把網站弄的漂亮點,他還自學了FLASH,話也不多,像機器貓一樣能把各種需求滿足,當然一個機房的網站也沒什麼高科技的,後來這個人畢業三年就靠自己開公司賺的錢在西安買房買車了,我一直拉他來上海,他卻捨不得老婆孩子。

  我還認識好多富二代和官二代,甚至紅幾代。

  雄心壯志、口號震天的殺入電競圈...

  後來他們大多無聲無息的都走了。

  我一直跟我的表弟表妹說,外面的世界並沒有那麼難混。

  只要你靠譜,你就鶴立雞群了。


如何對抗環境?——這是一件最難的事情

我跟學生接觸的多,這個問題在學生當中非常的典型。不管是我的群裡面,還是知乎私信、qq留言等,很多高中生都向我諮詢過一件類似的事情:我在一個不理想的學校里,周圍的同學對我有很多負面影響,我該怎麼擺脫環境的影響?

對於存有這個問題的同學,我有兩個消息要告訴你,一個壞的,一個好的,你要先聽哪一個?為了讓各位有一個好心情收場,我還是先講壞消息,再講好消息吧。

壞消息是,在眾多學習問題當中,(同學)環境問題幾乎是最難解決、影響最大的一個,唯一可能更複雜的只有家庭問題了。在眾多的學習問題當中,什麼不會寫作文,很好解決;數學不理解,也有方法;學過了總是忘記,並不是難搞定;做題思路比較模糊,也用不著緊張——上面這些都是可以使用特殊的學習策略來搞定的,至少我是可以解決的,也成功幫助很多高中生解決過這些問題。

然而同學環境不好,比上述這些語文不好數學太差的問題都更難解決。

一、環境影響面之廣,能對你造成立體式打擊

首先,環境問題影響的範圍很廣。概括起來,它大概會影響你這幾方面的問題:

1削弱你的學習意志

更弱的同學環境中,最普遍的問題是學習意志的薄弱,而學習意志是會傳染的,而且很容易傳染。想像一下,有很多同學經常在你耳朵旁邊叨叨:哎呀,學習好痛苦啊,好煩啊,我真不想學啊。當他看到你在學的時候,一邊不停的對你進行負面暗示,讓你覺得學習很痛苦,還可能對你譏諷,用酸不溜的語氣說:「哎喲,這麼認真啊,怎麼也沒看你考個北大啊~」甚至,些不遠學習的人,還會聯合起來孤立你,讓你一個願意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和努力的人,成為班級中的另類。

很多同學在一開始曾經天真的以為,只要自己意志堅強就可以抵抗這種影響。很抱歉,這種影響幾乎是不可抵擋的,這是人類大腦的規律。它不是只對部分人起作用,而是男女老幼通吃的,你不是神,你沒法超越這種全人類通用的規律。

2增加你的心智干擾,降低思維能力

有一個更加隱藏但不可忽視的規律:思維能力是受到情緒、信念和念頭影響的。當你的大腦被周圍的環境不停的灌進去各種負面信息和垃圾念頭的時候,很抱歉,你的大腦思維能力也會下降,尤其是推理、綜合分析、評估能力會下降得厲害。具體的表現為,數學、物理等理科的理解能力,語文閱讀理解和作文,政治、歷史、地理的大題綜合分析能力等,會變得很弱。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很複雜,本文沒法細講。但是用一句簡單粗暴的話來概括就是:在更差的環境里,你會變笨。

(這種思維能力的降低,叫做心智損耗,在我另一個文章中講的比較詳細,可以做參考:哪些素質很重要,卻是讀書學不來的? - 知乎)

3 降低你的信息更新效率

學習的流程中,信息的提供和反饋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我們以為,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最重要的信息提供和反饋者是學校的老師。然而這個觀點是錯的,最重要的其實是學生之間的信息反饋,它比師生之間的反饋更頻繁、影響更大。

在一個優秀的環境中,你能夠及時從同學身上提取各種有益的信息。比如數學課,有個地方你沒聽懂,你根本不用等到下課再去問老師,那樣太慢了,影響你這節課剩下時間的學習。你直接就找你的同桌問一下:這道題你聽懂了嗎?同桌順手在你的本子上寫下一個關鍵步驟,十秒鐘時間你就搞定了這個問題,剩下時間就可以順暢的上課了。

再比如,開學學了一個多月,你總感覺學得效率不夠高,但是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老師也不會清楚,老師只會讓你好好聽課認真做作業。但你可以觀察和詢問你的同學:哪本數學輔導書很好用?英語聽力app你最近在用哪個?物理你怎麼學得這麼好?……

在日常隨意而零碎的溝通中,各種有用的信息都會匯聚到你那裡來。這大量的瑣碎信息,總量加起來,會不亞於老師上課時所提供的信息量。

而在一個較弱的環境里,同學可能是這也不會,那也不行,沒人多少有意義的信息能夠提供給你,各種娛樂八卦、勾心鬥角等垃圾信息可能倒是不少。

在一個較弱的環境里,你會有一種信息上的孤獨和無力感。

4直接干擾你的學習行為

在更弱的高中里,更加惡劣的環境,不僅是在心態上想你灌輸負面信念和情緒,甚至能直接干擾你的學習行為。比如晚自習,你想安安靜靜認認真真的複習一下當天學習的知識,但周圍的同學都在嘻嘻哈哈大吵大鬧,或者開個功放玩手機,硬是把你吵得要崩潰。你能怎麼辦?

如果說教室里老師還能勉強管一管,那麼到里學校寢室里就更悲劇了。為了第二天更有精神的學習,你至少得11點之前睡覺好好休息吧。可是在更弱的高中里,你的室友會缺乏好好休息好好學習的觀念,他們認為白天在教室里被老師管束的很煩,寢室里才是放鬆娛樂的時間。於是深夜打遊戲,大肆談論美女和性問題,相互瞎吹自己跟社會上哪路大哥混得很熟等等,讓你睡覺都睡不好。

即便最惡劣的第4種情況——直接的行為干擾沒有發生,前3個影響已經夠你受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環境的影響範圍之廣,接下來再看看,它的影響程度嚴重嗎?會不會雖然能影響你,但是程度很輕,後果不嚴重呢?很不幸的告訴你:

二、環境的影響之深,能對你造成1萬點傷害

同學環境對一個學生的影響有多大?讓我隨意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正面反面案例都有。

浙江省會杭州市的教育生態和其他地方不一樣。我們知道,中國的教育體系中,但凡最優秀的學校(中學)必然是公立的,私立學校水平再高也無法和公立學校抗衡。但是杭州就很奇葩,在杭州的初中教育界,排名前列的中學全部都是私立學校!

而且更奇怪的是,這些私立學校成名速度都極快,根本不需要積累十年八年才能成名,基本上是第一年建校,第二年第三年就成名了,就成為杭州的著名優秀學校了,全杭州的家長的趨之若鶩,擠破門檻。奇不奇怪?按照教育行業的規律,教育本來是一件見效很慢的事情啊,怎麼變得這麼快節奏了?

那麼這些著名的杭州私立學校是如何快速起家的呢?其實很簡單,他們只用了杭州一個教育政策上的特性——公立學校不允許挑選生源,但是私立學校可以。於是這些私立學校,第一年就動用各種手段——人情、金錢、忽悠,強行拉起來一波最優秀的生源。從第二年開始,他們再招生的時候就有正當理由可以牛氣衝天了:我們有最優秀的學生,你們這些家長如果把孩子送過來,你們的孩子就會有最優秀的同伴,你們不來就是傻子!

於是家長就屁顛屁顛的把自己的孩子送過去了,並且是搶著交高價,求爺爺告奶奶的進去。

那麼,這些學校是大忽悠嗎?這些家長都是傻子嗎?

還真不是!從結局上看,這些學校後來真的做出了相當好的成績,這些學校的學生後來也考出了很驚人的成績!他們能夠排名全杭州前幾名,並不是靠吹牛吹出來的,而是根據中考成績統計,確實考的就是前幾名!

奇怪不?一批匆忙建立起來的學校,沒有完善的課程體系,沒有最頂級的師資(都是成名後才慢慢招進來名師的),僅僅只有一批優質的學生,居然就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其實一點都不奇怪,他正暗含著一個極其重要的教育規律:

學校里,老師並不那麼重要,學生才是最重要的人;學校關係里,師生關係沒有那麼重要,學生之間的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把上面這句話濃縮一下,可以簡化成:

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的力量大於一切。

這就是一個非常核心的教育規律啊,核心到什麼程度?順應它,你可以輕鬆取得不錯的成績;違背它,哪怕其他條件再好,你也會過得很艱難。

上面可以看作一個利用這條規律取得成就的正面案例,再來一個反面,看看違背它會有怎樣的後果。

我初中畢業的時候,大部分成績好的同學,包括我自己,都去了本地最好的高中——二中。然而有少數幾個例外,他們去了次一點的高中的實驗班。當時那幾個次一點的高中,發明了一種宣傳策略,向初中生們宣傳:

你們到二中去,只是眾多優秀學生中的一個,並不能得到老師的額外照顧;但你要是到我們學校來,我們會把整個學校的所有資源都投入到你們身上來,反而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幾個人相信了這種宣傳,以明明可以去二中的分數,上了這幾個次一點的高中。這些同學和他們的家長並不是傻子,他們也做過相應的調研。那些次一點的學校雖然名師數量沒有二中那麼多,但是總歸還是有幾個。而這有限的幾個名師會全部集中到一個班裡面去教他們,所以師資力量上,反而會比二中的普通班級更強一些,至少是持平。在確信了這一點後,他們就這樣邁進了次級別高中的大門,與我們這批進二中的人分道揚鑣了。

三年之後結果如何呢?這批原本與我們水平差不多的同學,三年之後開始擔憂,不知道能不能上一類呢?希望能夠發揮好一點壓個重點線吧。特別牛的,說不定還可以考上武漢大學這種水平的呢!

而我們進了二中(普通班)的這批人心裡在想的是:什麼?普通一類?開玩笑吧?武漢大學是拿來墊底的,如果考得太差了沒辦法了那就上武漢大學吧,但是希望不至於落魄到這種程度。

你看,三年下來,差距已經變得這樣大了。這三年里發生了什麼呢?他們的次級高中實驗班的師資和我們二中普通班的差不多,他們的老師教他們也更用心,他們學校也給他們配備了更好的物質條件。但是最終一切的努力都比不上一點:

在二中的這批人,擁有更好的同學。

以上,就是這個壞消息的主要內容:環境問題,幾乎是學習問題中最難、最壞的一個問題。

如我開篇提到的,今天希望大家有個好心情收場,所以把好消息留到後面。終於要說好消息了,那就是:

三、環境問題再難,也是有解藥的

為了克服這個非常難辦的環境問題,你需要為自己制定一個大的戰略計劃。大多數人在環境面前失敗、倒下,而且輸得很慘,是因為缺乏戰略認識,只知道死扛:我要用我的意志力去克服一切困難!搞的好像自己是日本動漫和美國電影中的主人公,背景音樂一響,潛藏的能量一爆發,一切問題就解決了!

不,真正的戰略計劃不是這樣的。你要搞清楚,你是不是漫畫主角,而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為了解決這個環境問題,你需要非常針對性的、謹慎的去做下列的戰略調整

1 環境隔離、改變與創造

2 信息渠道填補與升級

3 自我意志強化

1 環境隔離、改變與創造

問了理解這一點,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孫子兵法》,理解一些典型的軍事原則:「故用兵之法, 十(倍)則圍之, 五(倍)則攻之, (同)倍則分之, 敵則能戰之, 少則能逃之, 不若則能避之。」

簡單的說就是:要聰明的打,不要死扛;要以強打弱,不要以弱打強。

可是有時候,你就是會面臨以少對多的不利環境啊!就像我們都希望有一個好的環境,但是有些時候,你就是會面臨壞的環境,該怎麼辦呢?

破解之法就是:在整體以少對多的不利情況下,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

玩過戰略戰爭遊戲的人都有這種經驗。人類玩家和電腦對戰,往往是一個打多個。電腦的兵力比我們要多多了,該怎麼辦呢?辦法很簡單,電腦的兵雖多,但是往往分散布局;我們的兵雖少,但是我們要把所有兵力集中起來,然後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這樣就能贏了。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應用在環境中:雖然整體上我們面臨的環境是不利的,但是我們可以把所有資源集中起來,形成局部的環境優勢。

具體做法如下(多個方法協同進行):

A 把少數願意學習、會學習的同學集中起來

一個班50個同學裡面,或許只有5個同學是真正願意學習、有學習能力的——環境夠惡劣了吧?但是如果你能把這5個同學集中起來,形成你的社交圈,那麼你的學校社交環境也就足夠了。

這種時候,千萬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怕主動出擊。你要知道,當你在為自己的環境擔憂的時候,他們可能也在擔心類似的事情!主動出擊,邀約他們組成一個學習的小團隊,沒有那麼難。

B 把自己和負面的環境盡量隔離開

如果寢室里狀態差的同學很多,就申請走讀;如果無法申請走讀(大學就沒法走讀),那麼盡量少在寢室呆著;如果班級教室里的環境也很差,那就到圖書館或空教室去學習;如果連教室都調動不了(高中生會有這個問題),那就找班主任談話,申請把某幾個同學——往往是願意學習的——調整座位到一起去(當然,你先要去找這幾個同學合謀)。

C 更多的與老師建立聯繫

誰規定學生就一定只能和學生進行日常交流?當環境比較弱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把老師當成同伴,當成主要社交對象?

其實這種方法很好用。雖然也有少數老師很奇葩,但是總的來講,老師比同學更靠譜一些,他們至少不會刻意壓抑你的學習動機,不會主動想辦法降低你的學習效率。把你的社交需求部分的從同學身上轉化到老師身上,能夠讓你的環境快速改善

2信息渠道的升級

同學,本來是一個重要的信息渠道,你應該從這個渠道中獲得大量的信息,但是當這個渠道無效、被封鎖了以後,你該怎麼辦?

很簡單,增大其他渠道的效用就好了。這就好比,外國的貨物從寧波、上海、廣州3個港口進入中國,現在寧波港封鎖了,總貨運量下降,該怎麼辦?把上海、廣州港口進行擴建就好了。

其中,老師還是一個重要的信息渠道。當你的同學信息變弱以後,你需要增加一個意識,要去刻意的、主動的、更加頻繁的去找老師交流,去問更多的問題,以此進行信息彌補。這種時候,千萬不要顧及面子,不要害羞,不要怕。你要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緊急性, 意識到信息不足的危害——這種危害逼著你必須去克服困難,執行戰略。就像得了重病的病人要開口向藥店的工作人員買葯,不管他平時多麼內向害羞不敢跟人講話,他都一定要去開口說話,一定要克服自己害怕的心理——因為沒有退路。

如果老師也不靠譜呢?

那就再找其他的替代渠道。比如物理老師講課很爛,那就多買幾本輔導書,到網上找幾個物理名師的課程視頻等,用其他資源來提到老師。原理不變,它有什麼功能發揮不出來的,你就找個同種類但是好用的東西去替代它。

3 自我意志的強化

在一個惡劣的環境中,意志力還是挺重要的,但是你要知道如何去產生和維護意志力,而不是指望自己恰好是命運之子天生意志無限。

我在文章怎樣擁有學霸那種一學就是十幾個小時的精力? - 知乎中提到了部分意志力的內容,這裡額外的強調一個:身體對於意志力有極大的影響。

意志力,不是一種抽象的精神物質,而是一種存在與我們身體中的實體物質,是有相關的激素群和神經狀態與之對應的。你需要通過身體的鍛煉來激發這些實體物質發揮作用。可以說,一個身體羸弱的人,很難有頑強的意志力。

所以,與大多數人的本能相悖,當你想要有更頑強的意志力時,最主要的不是去做某種精神激勵,而應該去對自己的身體進行維護、修復和磨練。更加強大的肌肉,更加通暢的呼吸系統,更高的耐力,以及在高強度的運動中產生的那種戰鬥的慾望——這些才是你意志力的來源。

這一系列的舉措,如果能夠配合元認知(主要是自我認知監控、調整)的方法,功效又會更大。當然,這很難,尤其對於中學生來說。但是,當你面臨了一個惡劣的環境時,你根本沒有選擇,你要意識到,這個困難不是一個小困難,是一個特別緊迫而嚴重的大事。

在特別的困境面前,最難的路,就是活路。

其他參考文章:

葉修:如何控制負面情緒?

葉修:如何提高學習能力?

葉修:普通人如何通過訓練大幅提高自己的決策能力?

葉修:怎樣擁有學霸那種一學就是十幾個小時的精力?

葉修:高中學習,什麼樣的應試方法是好的?

葉修:如何獲得更有效的閱讀效果,得到真正的提升?

葉修:如何訓練思維的深度和縝密度?

------------------------------------------------------------------------------------------

知乎正在對我進行流量限制(意思是我發了文章大部分粉絲都看不見),剛剛開始轉戰微信了。有興趣的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學習策略師(ID:xuexicelueshi)

另外新開了高中學習策略4群:488627941(入群密碼:葉修),有問題可以群里一起交流。


其他答案都挺好的。
不過都要加上有野心,否則只能在自身環境里出挑,很難進入嶄新的層次。


第一個必備的品質:獨立思考

想要脫穎而出,首先就需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思考不是一個人悶在WC里思考,而是可以由自己獨立控制整個思考過程的思考。好好想向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向朋友或家人提出想法後每個人的意見都需要進行獨立思考,然後吸取有用的意見改進你的想法。什麼?你不需要集思廣益?那要麼你會失敗,要麼你就是天才。

要知道,獨立思考是一件非常傷神的事,因為你找不到任何完整的引導和參考,還需要面對主流群體的壓力。然後...然後才剛剛開始,因為你只是剛剛做了一個或許能使你脫穎而出的選擇。


第二個必備的品質:執行力

做出選擇後,想好做法後,就需要放手去做了,為了那個與眾不同的目標,你信心滿滿,但是當你的行動一開始,你的大部分精力就會轉移到主流做法的優點上;原來XXX這樣做,也不錯啊,還可以XXOO;另外XXX這樣做貌似比我的選擇好啊;最要命的是如果這時候你在意的人,再來上一句質疑,那麼你的效率基本上就等於雙十一到了。嚴重一點的話,說好聽點,你會陷入沉思,說難聽點你就會犯起神經病。我給你模擬一下啊:小惡魔:你應該立刻對這篇答案點贊啊! 小天使:OH!NO!你應該立刻關注答主 @知識海盜是顧曉東 (反覆閱讀一百遍,就能立刻體會到那種糾結了)

努力...堅持...努力...努力...堅持...努力...努力... 再努力

很多人在執行的過程中不僅沒能堅持下來,甚至還弄殘了自己的心靈,帶著不甘與不屑,重新踏回了主流道路,更有甚者成為了主流道路上的一個神經病。這就好比一個沒能當上黑社會老大的官員,帶著我是流氓我怕誰的理念重回官場,這是多麼可怕啊!


第三個必備的品質:抗壓能力

如果你能感受到壓力,那麼恭喜你,你已經相當於老羅挨罵,成功一半了。不過就正如老羅的事迹一樣,後面還有更可怕對手(主流群體)在等著你,當你做出一點點成績後,你會馬上發現,主流群體開始關注你了,然後你會發現一些笑的那麼自然的主流人士開始對你示好,不要高興,這不是認可,這只是炫耀和諷刺前的鋪墊,你會發現似乎你沒有的他們都有,似乎你失去和得到的他們都得到了,不過大部分情況下這只是你在孤獨陰影中的幻覺。

舉個親身經歷的例子,本人算是高中開始正式創業,到大學裡不小心被一個心高氣傲的班委知道後,沒過幾天這位班委同志就保持著同一種燦爛的笑容碰巧在一天內分別帶了三個對象在校園內與我噓寒問暖。幾年後我突然意識到,原來這位班委是在暗示我他有三個對象啊!我舉這個例子,只是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啊!


第四個必備的品質:懂得給他人行方便

本來想寫懂得幫助他人的,但是仔細一想,既然要忙著脫穎而出,很可能暫時沒精力幫助他人,就算沒能力幫助他人,也起碼要懂得給他人行方便。一位來自外星自稱馬雲的同志曾經說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他的本意其實是你在淘寶搶秒殺,周六人挺多,周日人更多,但周一大家就都得乖乖回公司專心處理上周未未處理完的工作去了,沒人搶了,但是一般情況下,你的錢包在周日晚上就會空了,作為一個有心人的你如果能平常沒事兒就請同事喝喝飲料、吃吃蛋糕或提醒一下同事的褲門沒拉,周一沒準就會有人借你錢了。

道理就是這麼可愛,就是這麼通俗易懂,而為什麼我們有時候不願意這麼做呢?因為有時候我們很怕身邊的人都脫穎而出,落下自己;但如果真的這樣,你不恰借力脫穎而出了嗎?


第五個需要的品質:運氣

舉個最脫穎而出的人,大蘋果的史蒂夫·喬布斯,要是總結喬布斯脫穎而出最後功成名就的原因,我想沒準會有上千條,喬布斯的優秀不可否認,但是有一條絕不可否認的原因就是:運氣。喬布斯碰巧生在了美國、碰巧生在了那個時代、碰巧能遇到那些精英、碰巧......

運氣二字不只是要脫穎而出之必備,更是做每件事所必備,雖然它有時候很廉價,但是誰也不能無視它的存在。就像你能看到這篇答案,這就是運氣,而且這個運氣貌似並不廉價。


第六個需要的品質:自然心

什麼叫脫穎而出?你說他是脫穎而出,他就是脫穎而出;再結合題中的「環境」二字,你說莫言拿到諾貝爾(環境=大家懂的)算不算脫穎而出?那麼大學生失戀跳樓(護欄+心理教育=環境)又算不算脫穎而出呢?要脫穎而出首先要保持著一顆自然心,正所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老婆跟人跑還可以再找。自然心是脫穎而出的催化劑,而且如果你保持不了一個自然的心態,那麼就算你能脫穎而出,也是從失敗者中脫穎而出。


最後,回到題主的問題上,問題中有個詞確實深觸我心:環境。我來講一下我的環境:我的房間特別乾淨,一塵不染,我卧在床上一邊悠閑的喝著加多寶,一邊悠閑逛著知乎,這時候看到題主的問題,尤其是看到那格外顯眼的「環境」二字,我一激動,把那瓶加多寶扔到了半空,這時候原本整潔的房間灑滿了我的加多寶,我心中默念一句:萬幸!幸虧不是健力寶瞧!要改變環境就是這麼簡單,辛苦收拾了N年的房間就這麼被題主的「環境」二字給毀了。還是題主所提的「實力」二字比較實在,因為要不是「實力」二字,我定會先把問題放一邊,去清理加多寶了。

最後,這回真是最後一句:想脫穎而出就別理「環境」,專心和「實力」搞基!


千萬不要覺得別人比你強。


1862年,成為首相的俾斯麥對議會斬釘截鐵地說了這麼一番話:「當代的重大問題並非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後來國王對他說,「你我的下場就是人頭落地。」俾斯麥告訴國王,「死在斷頭台也是死,死在戰場也是死,既然都是死,不如死得體面,我們一定要抗爭到底!」
後來的歷史大家也十分清楚,鐵血宰相俾斯麥揮師橫掃各地,最終南德四邦加入德意志聯邦,建立德意志帝國。
俾斯麥相當靠譜,沒有他,德意志帝國分崩離析,統一時間要再推遲幾十年。可是單若憑藉一技「靠譜」去做到題目所說的突破限制,脫穎而出,我認為遠遠不夠。
沒有逼入絕境的死路,哪來奮力掙扎的慾望。
自認為已身陷環境限制不能自拔的人,有多少人考慮過一個問題:
我究竟有多強烈的渴望,要從這灘死水裡爬出來?
我想賺錢,十分想賺錢;我想握權,十分想握權,所以,哪怕自斷雙腿,我也要在這裡抽身。
這是一個真正想要突破自身環境限制的人,最大的優勢。
因為身後無路,索性老子拼他個你死我活。
可悲的是,很多時候的「自認為」就只是顧影自憐的那幾分人云亦云的呼喊。哦,年終獎與我無緣,出去玩的錢要拿來買車,老闆又指責了自己的業務,回到家老婆無休止的嘮叨。
真有那麼一刻你感到被環境深深的限制。可下一秒,你又沒心沒肺地去刷美劇吃披薩開副本晚上么么噠啪啪啪了。
所以你究竟是像題主那樣真正屬於被環境限制的人,還是打開知乎看到這個題目,圍觀看熱鬧的跟風狗呢?
弄不清自己是不是真正屬於這個限定條件的,無論你看多少個類似答案,都毫無作用。因為你的內心已經麻木,已經徹徹底底妥協給現實,你以為你把生活的不愉快當個屁放了,卻沒料想生活早已把你踩在腳底。

總給自己留後路,真正要走出來的那一天永遠不會來。

所以這樣的你才是「被環境限制」自命清高,以為看清現實,卻又因無知一敗塗地的loser。
連想要走出去的慾望都沒有,提如何做毫無意義。
我要說,這道題的答案簡單得就一句話:釋放你的求生欲。
很多人在高談闊論哲學、物理、人文等高等學術話題時,往往忽略了人最基本的屬性。
人類最強烈的本能就是求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很多人都不願意去正視它,非要想著如何靠走捷徑去做到「突破環境限制」。
會來事,懂做人,優化自己,利用環境,保持活躍的精力,這些道理誰都懂,誰也都能說,可是會打嘴炮的依舊只會打嘴炮,做不到的依舊做不到。有用嗎?
動物世界有著最殘酷的生存法則。在電視旁我們看得津津有味,卻不知道電視里的動物們為了一口水,一塊肉,就不得不賭上性命。
角馬每年都會遷徙,每年都會淘汰掉那些老的、弱的、奔跑速度慢的角馬。正因為這樣,角馬快速奔跑基因,躲閃能力得以傳遞下來,而野狗等捕食者,也會隨著角馬的進化而不斷進化。捕食者中那些弱者也只會死亡。
非洲角馬壯觀遷徙渡河:為躲避鱷魚躍起3米高 動物畫報 行者物語網

有位白手起家的長輩,年輕時寒冬大雪天推著自行車給人送貨,雙手凍得浮腫,最後買家嫌時間太久,在他到人門口後,當著面把他拒絕,他只有堆著笑點頭,然後他又推著自行車,在雪地里一腳深一腳淺地回去,膝蓋凍得左右搖擺,一路上臉上流的淚被吹乾,風一吹,皮膚皴裂。
他說他永遠忘不了那個買家從上往下看的眼神,他也永遠忘不了在那個下午咬牙切齒地發誓,要出人頭地的願望。

起初家裡人都不看好他,木訥,老實巴交遭人欺負,部隊退伍下來,偵察兵在這個和平年代沒有任何用處。可他就這麼一步一步,從那最艱難最卑微,最活的不像個人的年代摸索過來了,我小時候不懂事,追著他問成功的秘籍。

他笑,「沒有什麼秘訣可言,想要生存下去的慾望會逼著你學會一切。」
而這個看上去白的不能再白的大白話,直到今天我才完全吃透。當你哭著喊著,咬破嘴唇,你要離開這個苟且的地方,誰都勸不住你,且心中憋著一股火,非但要活下去,還要活的很好時,你會努力讓自己變得靠譜,變得懂事,既能暫時妥協於現實,又不甘於碌碌無為,無論你是走著,跳著,還是爬著,跪著走出這個污泥池子,你都會走出去。

憋著一股勁,為了走出去這個願望,一直琢磨,尋思怎麼干,別他媽停。

祝我們好運。


有一點很重要,要勇敢。你要敢與別人不同,並甘心承擔這種差異帶來的壓力。


什麼是卓越,這樣說,如果你要合群,和大多數人都一樣,你有的別人都有,那是根本卓越不起來的,只有出現這樣的情況——你有的他們都沒有,甚至或許很難有,甚至或許不可能有,那你就卓越了。

然而,不僅僅卓越本身是獨異於世的,追求卓越的這整個過程也是如此。


我不說奮鬥,不說學習,因為這些你都知道,都清楚,你只管去做好了。我要說的就是,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要非常獨立,也要非常勇敢,加油了。


大概許多人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遺世而獨立吧。但很詭異的是,他們在這樣想著的同時,又在努力地向著人群靠攏以使自己感到安全,他們生怕掉了隊,顯得突兀,因為這樣的突兀使他們感到寂寞與危險。

這是正常的,當我們的祖先學會了合作,人類就有了巨大的力量,趨利避害是本能,抱團取暖也是本能。當我們在群眾中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很強壯,因為大家並肩作戰,天上砸下一座大山,不會落在自己一個人肩頭。而一旦脫離了群眾,勢單力薄,敵軍攻城,只能單槍匹馬獨自備戰,甚至有時候這阻礙都不是來自外界敵軍的,而是來自你脫離了的那個原本可以給你力量的群體。他們對你這個異類的疏遠與排斥,也是因為他們的自我防禦機制。


即使是在相對來說比較自由的網路平台,人們大多也並不真的表現得那麼有個性,那麼有自己的特色。

人們都標榜著自己的獨立性與不可替代性,但他們又總是不約而同地發著一樣風格甚至一樣角度的照片,曬著差不多的那些東西,或是談論著某一件事,談論的腔調都如出一轍。這樣的結果就是,假設別人不看他的名字和頭像,僅僅是看完他的文章或是發布的其他東西,很少有人能辨得出這是誰。他跟風的時候不會問自己,這真的是他自己的表達方式嗎,他表達的是他自己嗎,還是,他覺得大家都使用著這樣的表達方式,於是他也這樣,又或者是,他自己本身就已經被同化了,於是表達出來的東西就沒有辨識度?

於是大家的臉似乎都長成了一個樣子,說的話也說成了同一個樣子,做事也做成了同一個樣子。簡單粗暴地向大眾靠攏,往往也會失去許多本身獨有的好東西。


說句不好聽的,既然要合群,那就別想卓越。你的卓越,和你追求卓越的過程,註定是與大多數人背道而馳的過程(當然一些普世的東西不算)。


想通這一點,擔住這壓力。


其實是很孤獨和辛苦的。

但卻是必須的。


但還有一點,要有判斷力,要知道,被大眾控制並不僅僅是跟著大眾走。故意朝著與大眾相反的方向走,也屬於一種被大眾控制。


知道想要的是什麼,以及自己到底要幹些什麼,那就厲害了。


想突破環境,先爬到頂層。環境不好沒關係,更容易進步,別人打遊戲看電影,你去上自習,你就比他們好了。不要想著環境不好,努力也沒用,怕不合群。環境不好,更要努力,想要離開的就是周圍的人,合不合群無所謂。當你來到的你所在的環境的頂層,你會有更多的機會。

天上會掉餡餅,你要張嘴。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到了頂層,機會更多,不要只是低頭拉車,也要看看四周,別人在做什麼,更優秀的人在談論什麼。機會各種各樣,掉的餡餅也是各有不同,可能有肉夾饃,也可能有必勝客,不要因為你吃習慣了包子,掉下來個披薩你就把它丟了。那些沒見過的餡餅更是難得,很可能是突破的環境的機遇,要有所準備,不要錯過了。

要認識自己。人各有不同,社會上衡量成功的標準也不時變化。想想清楚自己喜歡什麼,厭惡什麼,不要千辛萬苦走到最後,卻變成了自己當初厭惡的樣子。把別人的標準,當成自己的目標,不算是成功,要知道自己要的什麼,讓自己滿意才是真正的成功。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在知乎。任何一個沒有基礎名氣的人都是受到環境限制的新人。

如果你能在知乎脫穎而出。在其他地方應該也不難。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在不清楚題主基本情況的環境下,找到一些資料給題主和大家,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1 了解你自己

首先你需要對自己的基本狀況做一個總結和。「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你首先要了解自身的和環境的限制,然後才能打贏一場場突破的戰爭嘛。


這裡我推薦閱讀一篇來自哈佛大學的Peter F. Drucker的文章《Managing Oneself》


文章主要從四個方面論述了如何了解自己,分別是:

  • 你最有價值的優勢和最危險的缺點
  • 你的學習和合作的方式
  • 你的價值觀
  • 你適合在什麼環境下工作和學習

下載地址:http://www.cqu.edu.au/__data/assets/pdf_file/0004/26833/Managing-Oneself-Full-Article.pdf


2 優化自己


了解自己之後就需要優化自己。如果你只是過得去,特別是專業技能只是過得去,如何能實現突破?這一方面我推薦閱讀同樣是來自哈佛大學的Robert S. Kaplan 的文章:《Reaching Your Potential》


文章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論述如何優化自己從而實現脫穎而出:

  • Know yourself(了解自己)
  • Excel at critical activities(優化關鍵任務)
  • Demonstrate character and leadership(展現個性和領導才能)

下載地址:http://missionfacilitators.com/wp-content/uploads/2013/03/Reaching-Your-Potential.pdf


3 保持活躍的精力(副標題:提升效率)


沒有任何付出就期待有所改變是不切實際的。特別是「突破環境的限制從周圍人中脫穎而出「這種十分之艱難且宏達的人生任務。我以為(我自己也是這麼鞭策自己的):腳踏實地(你在認真做),長久地保持活躍的精力(你在有效率地做)為自我提升做努力是不可缺少的。這裡為題主提供一篇文章,Tony Schwartz的《Manage Your Energy,
Not Your Time》


我在這裡還是概述一下主要內容,文章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 Physical(身體上的狀態):主要是說要多鍛煉多休息
  • Emotional,(情緒狀態):主要是說多與人交流和活動來獲得積極情緒
  • Mental(心智狀態):主要是說減少外界的打擾,專註做一件事情
  • Spiritual(精神狀態):主要是說找到自己的舒適區。

附上下載地址:http://www.bumc.bu.edu/facdev-medicine/files/2013/10/Manage-Your-Energy-Not-Your-Time.pdf


4 情緒管理


針對題主所問「可能還會遭遇同儕的不理解,等等阻礙」的這方面的問題,我覺得打破常規,實現突破的人必定會招致【一部分人的】不理解甚至詆毀,這無可避免。那麼如何心平氣地管理情緒變變得非常重要的。


這裡建議題主百度或者google一下關鍵詞:」five "domains"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這五個方面分別是:

  • Knowing your emotions(認識到你的情緒)
  • Managing your own emotions(管理好你的情緒)
  • Motivating yourself(激勵自己)
  • Recognizing and understanding other
    people"s emotions(認識和理解別人的情緒)
  • Managing relationships, i.e., managing the
    emotions of others(處理好和別人的關係)

5 運氣


不是說了解了自己,付出了努力,管理好了情緒就能實現突破,因為這些都是必要條件。相比也沒有人能說出個充分條件來,因為還有最關鍵的一條:運氣。俗話說「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做好自己該做的,探索了,努力了,嘗試了,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剩下的就是保持一個平常心安然等待結果。(這一段聽起來十分雞湯,但想想也確實十分有道理呀)


我自己也按照上面的幾條去實踐和努力的,這裡祝題主好運,和題主共勉。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比形象更重要的是「標籤」

一個人的形象是指他人對個人的外在感知,評價一個人的形象時多會用這幾類詞語:形容相貌的,如美如冠玉、憨態可掬;形容品格的,如光明磊若、堂堂正正;形容性格的,如憨厚老實、活潑外向,等等。總之,個人形象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窗口表現。

形象大多只能給人以模糊的印象,在生活工作中,如果想讓自己脫穎而出,我認為光靠樹立形象是不夠的,關鍵要學會打造「標籤」。

「標籤」是個中性詞,或褒或貶,有利有弊。很多人懼怕自己被貼上「標籤」,因為會固化別人對自己的認知。就是說一旦被貼上壞「標籤」,就很難再翻身了。

因此,我們要學會打造「標籤」,樹立屬於自己的職場標誌和個人品牌,使別人一提到你的時候,不會再用勤勤懇懇、伶牙俐齒等模糊的形象表述詞,而會直接用「電腦高手」「考試達人」「記憶天才」等有明確技術指向性的詞語。

1

曾經有一次,我們部門幾個人去外地出差,自己開車去的,住在一個偏僻的酒店裡(學習考察項目在郊區)。那天晚上幾個人肚子餓了,酒店的餐廳已經關門,周圍轉了一圈也找不到有吃的,後來決定要去遠一點的地方吃東西。

一路開一路看,大概開了20多分鐘,東轉轉西轉轉終於找到一個吃飯的地方。吃完後就開車回去了,不知道是那天天太黑還是我們轉的彎太多了,駕駛員居然怎麼開都找不到回去的路。那時候導航也沒現在這麼先進,很多路地圖上都沒有。

這時,有一名同志自告奮勇,說讓他開吧,他記得路。一開始大家也不相信,不過也想不出其他辦法,於是就讓他試試。他坐到駕駛座上後,猶如腦子自帶導航一樣,在一片黑漆漆的道路上精準地左轉右轉,很快就開回了酒店。

這件事情給一同前往的領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活地圖」就成了這個人的標籤,後來公車改革後,單位駕駛員都分流了,他就成為領導出行的專用駕駛員。

認路是一門技術活,但其實也不是一項多強的能力。但是只要你在合適的時機展示出這方面能力,就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有一次單位要推選一個人到省里掛職(這是好事,因為表現好的話,以後省里如果有選調考試,自己就會有很大的優勢),部門裡有好幾位同志都符合要求,他們自己也都很有意願去。

到底讓誰去呢?領導想了了很久,畢竟去省里掛職的人代表的是市裡的形象。在綜合考慮幾位同志的條件後,領導最後拍板,決定讓小李過去。

小李其他能力都跟其他人差不多,唯獨有一點是別人不具備的,他的普通話非常標準,有一級乙等的證書(在我們單位是唯一一個)。

其實這還真不是領導偏心,在同等的條件下,選誰都是不公平的,選其中任何一位,其他人都會有意見。

既然如此,就選一個有「價值特長」的人去,就比較容易服眾。「標籤」有時候不一定非要用在具體的工作中,而是可以使自己在面臨同等對手時候,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3.

我自己也是有一個有標籤的人,我的標籤就是「寫材料」,雖然不是說寫的多好,但只要在這個部門裡寫的比別人好,那就足夠了。

會寫材料有很多好處,眾所周知的我就不說了,我講一個特別點的,昨天的微信最後也說過。

像辦公室平時是沒有出差的機會的,要去也是去省里參加一些培訓。但是業務處室就不一樣,他們可以全國各地跑,理由嘛,太多了,調研、學習、開會、洽談業務,等等。

但是一般出差回來,總要交一個調研報告之類的總結性材料拿給領導。有些處室文字能力比較薄弱,沒有會寫材料的人,這時候他們就會想起我了,以辦公室負責後勤的名義硬是把我拉過去一同出差,然後調研報告就交給我寫了。

我一年到頭僅有的幾次出去考察學習的機會就是這麼得來了。擁有「標籤」的好處就是自己會成為一個別人需要的人,而這就是個人價值的體現,在工作中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4.

現在是一個「標籤」時代,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標籤。你的「標籤」不一定要多麼出眾、不一定要多麼高深,但是一定得是正面的,一旦被貼上負面「標籤」那就完了。正面標籤如何打造呢?其實就更打造自己的長處一樣。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天賦,只是有的人強,有的人弱;有的人被徹底開發,有的人還未被深入挖掘。回顧自己人生的歷程,看看自己到底擅長做哪些事情,然後就圍繞這些不斷學習、不斷思考,挖掘自身最大的潛能。

有些人天生對數字敏感、有些人天生對音樂敏感,有些人天生對文字敏感。如果實在想不到自己的天賦所在,那就把自己小學、初中、高中的成績單拿出來看看,到底哪個專業得分最高。

這個長處不一定非要是非常專業的能力,有時候一些看起來不重要的能力,往往也能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從而給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

我覺得比職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在同一平台中別人所不具備的能力,因為這會讓自己更容易脫穎而出。

有些人,只要看到第一眼,就感覺他光芒四射。這點我們做不到,我們要做到的是讓別人多看幾眼後,就能發現我們與眾不同的地方。不能做那種讓別人看了好幾年,也覺得你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

中國是一個講中庸的社會,人人都不願意張揚,但這不代表我們就要選擇平庸。張揚是個性問題,「標籤」是能力問題。現在大家都很忙,特別是領導根本就沒時間細細打量一個人,有時候對一個人的認識基本上就看他做的一兩件事情。具體來講,打造「標籤」還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一是說。通過公共場合的演講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是職場的一個常見現象。平時要刻意練習自己說話的能力,首先普通話要標準,其次是說話聲音要洪亮,第三的是講話要有感染力。這個練習方法網上有很多教程,不難的,只要經常講自然會提升。

二是寫。這個話題很複雜,空話套話我就說不了,說一個自己工作中的一個小小心得。其實也是跟「標籤」有關,就是要給自己文章貼上一個「標籤」,就是每篇文章無論多平淡,一定要有一兩個亮點體現出來。這個亮點可以是文章主旨,也可以是文章的標題,也可以是文章的謀篇布局,甚至可以只是一兩句話。特別是領導講話稿,一定不能寫得太平淡。有些人說公文不就是要寫得四平八穩嗎?這種理解是片面的,現在的領導都喜歡文章寫的有新意。一開始如果做不到在謀篇布局上體現新意,那可以現寫出幾句特別亮的話,然後加粗上去。很多時候,別人聽完領導講完,能記住的其實也就是幾句話。如果能把這幾句關鍵的話寫好、寫亮的話,那就會達到「讓領導滿意、讓聽眾認可」的效果了。

三是干。做工作如何讓上級留下好印象,這個涉及面很廣,比如工作的態度、工作的效率、工作的完成情況等等。這裡我也只講一點自己的心得,就是工作的反饋問題,這也是很多領導多次強調的問題,可見他們對此的重視程度有多高,也表明這個問題是很多人忽略的。簡單來講,就是有事多彙報、一事一彙報、領導交代的任何事情都要有迴音。這樣做就容易給人留下辦事踏實穩健的好印象。

四是各種才能。這個就很多了,比如唱歌、跳舞、打球之類的運動,會外語、會技術,甚至會修電腦也行,這些都能給人留下印象,都可以成為一個人正向的「標籤」。

我們無需做到光芒四射,但身上總得有那麼一兩個閃光點,否則天一黑,誰都看不到你了。


只有做到200%,才能在年紀比你大、資歷比你深、學歷比你高的人、家境比你好、天賦比你高的各種人群中勝出。

即使你很努力的做到120%,通常也改變不了別人對你的輕視。

但殘酷的現實在於,為了做到200%你需要付出的太多太多。


幾乎不同意所有的答案。一個人能否落入俗套,這基本上在很早的時候就定性了。人的個性符合統計規律,沒有為什麼。所以你不可能通過模仿,參考某個人或者某總做法去成為統計上的個例。因為你從概率上來說跟周圍人沒有本質的不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路該怎麼走,只能參考別人的答案

所以,如果你渴望成功,出人頭地,於是看成功學,看別人自傳,看勵志故事,到處取經...相信努力能改變人生而不斷給自己打雞血的,那麼你永遠不會脫穎而出——因為主流的人都這樣想,想要脫穎而出本身就是平庸。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這至少比那些為了叛逆而叛逆,為了不一樣而裝作不一樣的人要好一點。

這是個悖論,想要脫穎而出,你首先得放棄這個想法。換句話說,那些脫穎而出的人,從來沒有故意而為之。或許,做好自己,你就已經脫穎而出了,哪怕做個奇葩也算。問題是你有(gan)這麼任性么?

-----------------------------

看了看評論,很多人還是覺得努力可以改變。恩,表面上看是這樣的。好那把,假設努力就是所有的因素,那麼吧100個努力的人放同樣的環境,是不是100個人都脫穎而出了呢?顯然很荒謬是吧,100個人都很厲害就不叫脫穎而出了,對吧?問題在哪裡,問題在於你們認為
1,這是個競爭的世界。一定要打敗所有的人升級才叫脫穎而出,才叫NB。(即對也不對)
2,你的對手不看這篇(類)文章,他們不關心,或者不知道訣竅。
沒發現嗎?1和2自相矛盾。

命運是掌握在你的手裡,但絕不是只有脫穎而出這一條。老想著怎麼往上爬(其實蠻可悲的,因為這個社會似乎也沒別的更好的選擇)這一條路,那就只有你死我活了。想想高考吧,有哪個學校不宣傳「命運掌握在你的手裡」這個道理,哪些學校不讓學生努力?可是呢,一年年重複,還是題主所描述的那個樣子。醒醒吧,別不把客觀因素當回事,無窮誇大主觀能動性。當大家都努力的時候,你的努力就啥都不是了。可是沒辦法,可是就算啥都不是,你還是要努力...這是個悲劇。

希望我們最終建設一個更好的世界,在那裡,你就是你。


剛剛寫了一篇突破環境限制的小文:
搭訕有路,暖行千里

就我而言,我的體會大致有兩點:
1.持續積攢正能量
2.從小事練起
第二條此處不展開,或可參考
=設立最低目標,你才能夠堅持
=人總得自己強迫自己

重點說說第一條。

35歲時,我已經開始看到職業的亮光,於是和同事聊,說嚮往更自由的天地。記得一位長我十歲的女同事驚訝地瞪大眼睛說:你還沒有孩子呢,等你有了孩子,三十七八歲了,誰還要你啊?!聽了這話,我轉過身,翻翻白眼。38歲那年,我有了娃,同時去了更自由的天地。

說到擺脫環境的限制,大多數人都只是說說,不會真的去做。因為真的去做的人,會顯得」好傻「。走一條新路的人,猶如嬰兒學步,哪有不跌跌撞撞,一副傻樣兒。

你得從青少年時代,就在心裡給自己存這樣的榜樣:身邊的,書上的,能存就盡量存,絕不會嫌多。這就是攢正能量。因為走上社會後,你會發現負能量滾滾而來啊,想要不被負能量吞沒,就得讓正能量的積累速度超過負能量襲擊的速度,兩相拔河,要讓正方贏!

這幾個回答,和如何獲得突破環境限制的正能量有關:
對於剛剛踏入社會的 90 後畢業生,70 後和 80 後有什麼建議?
要怎樣努力,才能成為很厲害的人?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這裡,我著重想推薦給題主的是胡適先生認為是「近二十年來出版的許多自傳之中最有趣味,最能說老實話,最可以鼓勵青年人立志向上的一本自傳。」 的沈宗翰的傳記沈宗瀚自述(全三冊)。

胡適:介紹一本最值得讀的自傳——《克難苦學記》序)
節選:

沈宗瀚先生自傳的最大貢獻就是他肯用最老實的文字描寫一個可以「逼死英雄漢」、可以磨折青年人志氣的家庭制度。這裡的罪過是一個不自覺的制度的罪過,不是人的罪過。沈先生的父母都是好人,都是最愛兒子的父母,不過他們繼承了幾千年傳下來的集體經濟的家庭制度,他們毫不覺得這個制度是可以逼死他們最心愛的青年兒子的,他們只覺得兒子長大了應該早早結婚生兒女,應該早早掙錢養家,應該擔負上代人積下來的債務,應該從每月薪水四十元之中寄三十元回家:他們只覺得這都是應該的,都是當然的。描寫一個最愛兒子的好父親,在不知不覺之中,幾乎造成叫一個好兒子「為錢逼死」的大悲劇。這是這本自傳在社會史料與社會學史料上的大貢獻,也就是這本自傳在傳記文學上的大成功。


沈先生所謂「克難苦學」,他所謂「難」,不僅是借錢求學的困難,最大的困難,在於他敢於暫時拋棄那人人認為當然的掙錢養家的兒子天職。他在十七歲時(辛亥,1911),已受了梁任公的《新民叢報》的影響,激動了「做新民、愛國家」的志向;又受了曾文正、王陽明的影響,他立志要做一個有用的好人。他說:餘生長農村,自幼幫助家中農事、牧牛、車水、除草、施糞、收穫、曬穀、養蠶、養雞等,頗為熟練,且深悉農民疾苦,遂毅然立志為最大多數辛劬之農民服務。這樣他決定了他終身求學的大方針學習農業科學,為中國農民服務

書評《沈宗翰自述》:大時代里的技術型知識人

節選

對於一般讀者而言,沈宗翰之名可謂陌生。但若稍微了解中國近代農業發展史者,這個名字卻很熟悉。沈宗翰於1927年美國康奈爾大學農學系畢業之後,在金陵大學農學院從事小麥遺傳與品種改良工作,其間培育出大量優良麥種,普遍應用於全國各地。其後,參與創辦中央農業實驗所,負責全國稻麥改良工作,在提高中國農學研究水平,培訓全國農業人才,協助各地建立農場等方面做出巨大貢獻。抗戰期間,其由研究品種改良轉向負責設計戰時糧食增產規劃,並親自協助各省增加糧食生產,保障抗戰供給。戰後,與蔣夢麟、晏陽初代表中國與美國合作建立著名的「中國農業復興聯合委員會」,致力於改革鄉村租佃制度,大範圍進行二五減租,並推行平民教育。1949年到台灣後任農復會主委,將工作範圍擴大到農林牧副漁以及農業經濟、鄉村衛生等方面,並協助政府進行台灣土改,制定農業五年計劃,根據形勢調整農業方針,建立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等。台灣能在島內順利實行土地改革,較快實現民生安穩和經濟起飛,沈宗翰功莫大焉

=========存,存好正能量=====================
12歲那年,我讀到了一本小書:《卓婭和舒拉的故事》。當時讀哭了。日後看到我敬佩的梁漱溟先生撰長文敘述《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帶給他的心靈觸動:
至性動人-讀《卓婭和舒拉的故事》(1)_讀書頻道
至性動人-讀《卓婭和舒拉的故事》(5)_讀書頻道
"在一個未成年的少年人的生活里,每一小時全是很重要的。在他的眼前不停地出現新的世界。他開始獨立地思考,他不能不加考慮地便接受任何現成的東西一切他都要重新考慮決定:什麼好,什麼壞?什麼是崇高、尊貴,什麼是卑鄙、下賤?什麼是真正的友愛、忠實、公理?什麼是我的生活目的?我是否無味地活著?」——摘自卓婭和舒拉的故事

從12歲接觸到這本書開始,就已經給我一生追隨的正能量榜樣定了調子:卓婭這樣的人
日後還可以數出一長串類似的名字:傅雷,張自忠,戴安瀾,沈宗翰,馬歇爾,譚伯英,費曼....

而在你人生中遇見的貴人是怎麼幫助你的?這篇回答的結尾,我寫道:」我上面遇到的所有這些貴人,身上都有我爹的氣質特點。如果沒有我爹,我怕是不容易遇到這麼些貴人。「

讀大學的時候,情緒低落,我爹寫信給我,信中說,他當年出身不好,下放到東北農村的幹校,但是他沒有自憐,而是看到農民實在太苦了,想著怎麼才能幫到他們。所以他在幹校的4年里,肯幹活,能吃苦,且還真的用上了自己擅長的數學——幫助當地解決了一個水利建設上的難題,後來把這項成果寫成論文,獲得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

一度,我的身體出現了一點小問題,加上工作不適應,意氣消沉。我爹就講故事給我聽,他說:達爾文晚年身體不好,每天精力不足,但是他一定堅持每天讀10頁有用的書。這個小故事我記了好多年,每次我遇到身體有恙或心態消沉,都會想起來,就會拿起書來讀,儲存正能量。

附贈:(轉)詹宏志談學習與閱讀 ——詹宏志,農家子弟,無祖蔭,靠大量閱讀,他不斷突破著自己。

======看大俠,硬碰硬,敢亮劍======
在你人生中遇見的貴人是怎麼幫助你的? 中,我提到了鄒欣老師。鄒老師曾經寫過一篇大俠,走好 | Xinz"s wordpress 他寫的是王選先生(附:王選: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八個選擇)。我喜歡這篇文章,讀了很多遍,貼在這裡:

大俠,走好

xinz

一位大俠,就這樣淡入了歷史。 他可能都沒有自己的blog, 但是,他使一個行業發生了巨變

他去世的消息出來後,我看到水木上有不少人問 – 他是幹啥的?我不由得想說說我對他的一些零碎的印象。

我只在課堂上和他見過,當時北大有關於他的不少傳說 – 據說他在十年動亂的時候堅持聽美國之音。當時有好事者報告了領導,領導說 – 我了解他,他是在學英語。

我在大四的時候,上過他的一堂課,好像是給研究生講的,叫「軟體設計的現代方法」,全部用英語講課,用自己寫的講義,是自己開發經驗的總結。當時是在三教一樓,下午上課,旁邊就是籃球場,大家的注意力都不太集中,我記得有研究生被點名提問,站起來後卻不知所云。

他主持研製的排版系統,在和國外廠家硬碰硬的競爭中,戰而勝之。這是什麼精神,這就是亮劍精神。我想起上學的時候就有專家在爭論是否要開發中國的操作系統,二十年後,爭論還在繼續; 同時也有人手持開源代碼,號稱自己是民族產業以請求扶持。 何不亮劍出鞘,在市場上見分曉?

當年搞排版系統的國內單位不少,我還記得他有一次分析別的競爭對手為什麼失敗,說他們很有才華,只不過方向錯了,字裡行間流露出英雄惜英雄之意。

最後一次注意到他的消息,是幾年前的一篇報道,他說現在大家都叫他權威,其實他已經不靈了,他年輕的時候的確是某一領域的權威,但是沒人搭理他。

根據這篇文章 –
「[他]不僅是一名科學家,他還是一名程序員。方正第一代到第四代RIP裡面90%的微程序都是王選寫的。」 可見權威不是吹出來的。(權威恐怕也不是 blog 出來的。)

現在都時髦以俠來互相稱呼,一不小心,還會加上譬如無極,天地等形容詞。我覺得他算得上是俠之大者。

大俠,走好。
---------------------------------------------------------------------------------------------------------------------------

我和鄒老師相識於八年前。我們合作的第一本書,書名是移山之道,現在這本書變成了構建之法。兩本書之間,跨度是八年。

八年里,我數次去鄒老師講課的課堂聽課,去過清華,去過北航。記得某次在清華聽完課,和鄒老師一同走到校門口,他停下腳步,微皺眉頭,說起突破鐵板一塊的高校教學環境限制的困難,接著說:他想去北航試試。其時,夕陽殘照,我心蕭瑟。

同年年底,當時還在MSRA工作的潘愛民老師和我聊天,說收到了鄒老師發給同事們的一份軟工教學心得,說很長,總結得細緻,寫得好極了,他十分佩服。於是,我找鄒老師要來這份總結,讀著長長的文檔,我知道我的擔憂是多餘的。移山之道從未停止開拓,構建之法終將日漸成型
(附:《現代軟體工程》 教學心得)

好多高校老師,都知道鄒老師長期在微博上搜集軟體工程專業的同學們的各種吐槽,以此警醒有志於高校教學改革的諸君和同學們:青年學子在怎樣虛度著青春企業為什麼總是招不到人才!
可說歸說,有誰想到持續用這樣一種」笨「辦法來集中展示這種觸目驚心,同時還有數據佐證——

=================更多負能量,盡在微博上的軟體工程========================

========然而,突破,從未停止========
上個月月底,我在北航再次聽現代軟體工程的公開課,鄒老師這次不在台上,而是坐在台下,聽北航的老師講課和點評。這一次,有20多位高校老師也前來聽課並研討,同時老師們聚集在軟工教學微信群里互通信息(上圖是北航同學在講台上彙報小組項目進展,下圖是鄒欣老師和北京理工大學的金旭亮老師在聽課。鄒老師頻頻犀利發問,同學不服爭辯,火花一閃一閃,詳見視頻)。
北航軟工觀摩課(上)北航軟工觀摩課(下)
北航軟工教學研討會(上)北航軟工教學研討會(下)

2014年北航軟工課程同學的團隊博客
團隊名稱博客Sevensbuaa_softwareourteamP# - 博客園C705C705 - 博客園666666sixsix - 博客園dxteamdxteam - 博客園EchoEcho-BUAA - 博客園newbenewbe軟體團隊hotshots_buaa - 博客園

//@程序員鄒欣:更重要的是同學們能使用第三方工具/sdk去跟蹤App 的表現,改進軟體。//@陳彧堃: 得到鄒老師的推薦是友盟的榮幸:) 同學們的項目很接地氣啊,是按照下載量給成績的么?//@程序員鄒欣: 在北航的軟體工程課上,同學們的項目也使用友盟跟蹤App 的數據: 12.17 Daily Scrum

@網站分析公會微認證-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
【成立四年,友盟首次公布數據工場運作流程!】從2011年起,友盟就組建專業的數據挖掘團隊,著手於對平台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最近友盟正式開放「數據工場」體系,將挖掘出的數據成果反哺給開發者。那麼問題來了……友盟數據工場是如何運作的?能為開發者帶來哪些價值?
|3分鐘看懂友盟數據工場如何進行數據挖掘

=========
正能量激發正能量,向著 微博上的軟體工程,噠噠噠,噠噠噠——
匠心獨運,乾貨滿滿
搞軟體的應該人手一冊,就像每個兵家必備一本《孫子兵法》一樣。

======飲水思源,正能量源自初心======

2008年,鄒欣老師和我們合作出版了編程之美 ,他在這本書里附上了一篇追憶編程之初,

(高中一年級暑假的時候,鄒欣在他父親的實驗室擺弄一台叫Sharp PC-1500 的攜帶型個人電腦)

鄒老師的這篇回憶,我也讀了很多遍。淡淡的文字,長久的懷念。

」大概也就是那一年的暑假,《少年計算機世界》上有一個程序比賽,我看了題目(好像是和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有關),覺得可以試一試,於是自己在紙上寫了程序,但是沒有電腦調試,開學後,我就找到了龐老師,想借用一下電腦調程序。於是,一天中午,他帶我去了學校的機房,我在計算機前敲敲打打,總算把程序調通了。忙完之後,看到龐老師已經趴在桌子上睡著了。
.........
又過了十年之後,我又回到柳州高中,校園已經變了模樣,新的教室和宿舍的高樓佔據了原來的操場,我在教學樓中迷了路,只好敲開一個教研室打聽龐老師,老師們互相看了看,支支吾吾地說——龐老師……龐中堅……龐老師已經不在了。

別的老師告訴我,龐老師一直工作很出色,本來要提他做校長。他在外地參加學習,突然發現身體不適,但沒有搶救過來。很可惜。


回想起來,我接觸計算機已經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當時真是懵懂少年,多虧了幾個老師的幫助和提攜,才走上了這條職業道路。20多年過去了,計算機行業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也有不變的,例如:

· 學習電腦的學生,很多還是以玩遊戲為主;

· 現在來面試的學生,大部分不能在紙上寫出沒有語法錯誤的程序;

· 計算機行業的人士還是在興奮地討論軟體的升級問題。


我倒是進入了當年龐老師的年紀,現實生活讓我明白,馮程程往往會錯過許文強而嫁給丁力。我也體會到中年人非常需要睡午覺。現在有不少學生也叫我「老師」,如果有學生來找我,我爭取像龐老師那樣,犧牲自己的午休,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機會


這就是我要把《編程之美》獻給當年的龐老師的原因。」 (摘自鄒欣追憶編程之初 )

-------------------------------------------------------------------------------------------------------------


西諺:不忘初心。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也許,真正的湧泉相報,未必是要回報給施恩於己的那個人,而是要把那恩澤長長遠遠地傳遞給無數個需要幫助的人。這也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吧。

也許,這才是一個人渴望突破環境局限最深沉有力的正能量。

====以下回答推薦給IT小小鳥
有哪些可以提高程序員技術檔次的書或博客?
什麼才是程序員的核心競爭力?


有人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想必是看了我之前對人生的態度吧,結果進來一看,前幾位都已經是四位數的支持率了,所以我的這篇純道理論述沒有可能再行上揚了,不過作為與他們各種奮鬥論有所差異的一個人,想把自己的道理擺一擺。頭先想說一說目前排名第二,就是那個支持率達到1000多的仁兄所言,我個人幾乎具備了他所述的全部品質,不過在行為方式上略有差異。

一個人要做到所謂的「脫穎而出」,相比周圍的人都更「成功」,無非取決於你自己怎麼看——有些人非常在意周圍人的眼光,期望周圍絕大部分人的肯定後,才認定自己是「成功」的,這話不假,不過說到底,期望周圍的人肯定,無非就是要讓自己肯定自己,並且讓自己對自己的肯定更有底氣。

我在過去的一篇回答中否定過大部分人追逐的「成功」一事(大二突然覺得前途一片灰暗怎麼辦? - 歐陽洋蔥的回答),因為我感覺人們活著也就短短數十年時間,還要去搞「成功」那一套,就真的有點對不起自己了。所以我在先表示對題乾的不解後,提一些我自己的想法,或者說我怎麼做到讓自己感覺是「成功」一事。

1.儲備好一瓶水,去做半瓶水的事情

工作至今,我奉行最大的原則就是,如果一件事情需要花費我全部的實力才能完成,那我肯定是不會去做的,因為一方面你沒有辦法在與同事或合作夥伴的合作中感覺到居高臨下,因為你需要非常努力才能做好這件事,與你合作的那些人中必定絕大部分和你是同一水平,或者比你水平更高。在這種情況下,你會變得沒有話語權,自然不可能做到脫穎而出,除非你體內有其他的氣質,比如像我一樣,特別能說話聊天。

但這個原則並不意味著止步不前,2年前我曾經到媒體E面試,在幾輪面試後我就通過了,進去這家媒體1周以後,我感覺要完成這個工作至少需要花到我9成的實力,而且又太累,所以我立刻就辭職了。此後我回家花了2年時間惡補了成像和晶元方面的理論知識,之後再度進了媒體E,隨後的工作就顯得非常遊刃有餘,僅工作不到半年就已經成為他們中的佼佼者,這就是題主所謂的「脫穎而出」。老闆將許多其他工作已經數年的人都不會去做的工作機會給了我,這就顯得很順意。

當然,如果你將10成功力花到另外一份工作上,或許可以得到比現在更多的報酬,但你絕對不會有居高臨下的感覺。而增長點就在於,你自己需要不停地做儲備,然後去做先前需要出全力才能完成,但現在只需要花一部分力氣就能完成的工作。多出的那一部分力氣就是居高臨下、脫穎而出的資本。

2.永遠固持己見,盡量拒絕自己不想做的事

這個世界懂得否定他人的人並不多,懂得拒絕的人更少。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拒絕,但至少要表現出自己不願意去做的意思。比如說,老闆讓你加班,如果你感覺直接拒絕並不好,那麼可以非常為難地告訴他,家裡有事,看看能不能協調的過來,之後再告訴他結果。過了一會兒你可以告訴他,可以加班,已經安排妥當。——但這件事已經向其他人發出信號:雖然我可以加班,但我也有自己的事情,所以要找我加班並沒有那麼容易。那麼以後老闆再讓你加班就會仔細斟酌了,當然如果你有拒絕的氣度,那麼老闆飛到萬不得已就不敢讓你加班了——我在公司一直都是這種態度,這是其他人加班,你卻不用加班的關鍵所在。

在你具備了絕對的實力,而且認清自己的位置以後(注意,這是前提),你就可以在內心否定你老闆的想法了。早年我在一家紅酒公司做網路,因為網站的搭建也是我完成,部分設計工作也是我去做,我會先把自己的初稿交給老闆,這是我認為滿意的成品(至少要讓自己滿意),如果老闆讓你改,你不需要和他爭辯,但你必須記住,你自己做的才是最好的,老闆之所以要你改是因為他非常傻逼。這聽來像是阿Q精神,但你必須了解,相信自己是延續這份工作的依據,而不是為了安慰自己所以才相信自己。這樣一來,做到「固執己見」,你自然不會和絕大部分人顯得一模一樣。

3.認真做事是需要的,但不要整天喊努力、奮鬥、向上

我做事給周圍人的感覺是,很多事幾乎不費力就可以完成地非常好。除了因為上面提到的第一點原因,就是「你必須非常用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裡的用力指的是做事認真、一絲不苟。你自己必須堅持這樣的原則,但不需要給其他人這樣的感覺。

但如我所說,人生不過短短數十載,如果你整天想著要出人頭地、要成功、要努力要奮鬥、要向上爬,那你的人生就太沒意思了。我見過很多工作狂,工作態度非常好,執意未來飛黃騰達——很多這樣的人跟周圍的人關係處不好,原因只在於,他對待生活太認真,缺乏生活情趣,而且目光貌似長遠,實際卻很短淺,怎麼跟周圍的人把關係搞好是你將來即便不在這裡工作,這裡依然對你有價值的關鍵所在。

將關係與周圍人搞好的關鍵在於「真誠」二字,我很少見到生活中真正做到完全真誠的人,但我非常真誠;我見過了各種各樣工於心計的人和事,雖然我還算有頭腦,但從來不會去向這樣的人和事看齊,很幸運的是,我活了三十幾年,從來沒有被人欺騙過,大家對我都非常好(這一點就是你的運氣了)。我常跟周圍那些經歷過不幸的人說,你被人欺騙是因為你自己還不夠真誠,如果你足夠真誠,是不會有人騙你的——這話對很多人而言是歪理邪說,因為你不會相信在你們所謂的「這個社會」,真誠能夠帶來些什麼,但我因為真誠獲得了很多東西。

我自己覺得我是個在生活中表現得非常成功的人,除了信用卡欠了一堆卡帳這個事情讓我自己也很不爽,但我周圍的朋友都非常喜歡我,包括同事老闆甚至都還會跟我交心,說一些他們絕對不會說給其他人聽的話。這種成功一方面是建立在你工作出色的基礎上,另一方面則需要你是個非常真誠和易於溝通的人,這種東西是學不來的,需要依靠知識的積累和經歷各種事情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

4.盡量學一些與你的工作或主流價值無關的東西

我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裡面幾乎不發與我自己的專業和工作相關的內容,而將主要興趣表現出來,比如我熱愛音樂、電影,所以我會寫影評、樂評,我有非常豐富的感情經歷,那麼也會把自己的感情故事寫一寫,另外我會把所有我看到古怪的東西分享給其他人。

至於吃的東西、住的酒店、去的地方(因為個人工作的關係,常年在住各種5星酒店、常年出差在外)那些是沒有必要發的,因為見得多了自然也就不會去在意那些事,這也是和其他人產生區隔的重要不同點。但把你的興趣發揮出來,並且去學一些專業的關於興趣方面的知識,你的加分項就會多出很多——如果你只限於工作和你的專業部分,每天說你今天發現某個地方編程該怎麼弄、某項研究取得重大進展,那你是無法獲得周圍大部分人的認同的,一方面是很多人看不懂,另一方面是你只專註一個東西只會讓人感覺你視野狹窄,我就很討厭那種常年盯著一個東西不放的人,你就不能有點自己的生活嗎?

不過形成的臭毛病是,看同事在朋友圈和微博分享相關工作的內容不亦樂乎,我卻從不過問這些,會讓人感覺你有些難以親近。前一陣因為一個偶然的工作機會,我去作為某日本著名品牌的官方攝影師參加了一場發布會,時間大約是一周,但在這一周時間裡我沒有發布任何與這份工作相關的內容,而只是在某天得空去海邊的時候,拍了兩個米老鼠裝扮的人,告訴朋友們,我覺得他們很可愛。倒沒有要故意搞得自己很裝B的樣子,而是把你輕鬆的一面表現出來,更容易贏得人們的好感。

但請記住,即便只是興趣,也需要去好好學,這樣才有在其他人面前裝逼和炫耀的資本,這也需要認真。

5.結交一些有意義的朋友

我覺得我認為自己「成功」——或者說用很多人的話來說叫「成功」,是因為周圍的那群朋友使然。我周圍的朋友幾乎大部分都比我牛逼,他們有常春藤盟校的博士,有高官、有富二代或富幾代,有非凡經歷的人,有某些領域的專家。

他們常年給我灌輸一個概念:洋蔥,你是很牛逼的人。久而久之,其他和你關係一般的人即便否定你,你也不會有什麼動搖,並且堅定地認為自己是牛逼的人。這些有些自吹自擂的感覺了,但實際情況是,你可以以最真誠地態度去對待他們(至於怎麼認識的,這可能跟我的個人經歷有關,就看你自己的運數了),甚至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否定他們,告訴他們:你今天穿的衣服很難看。那你就是朋友圈中的勝利者,結交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我有個學社會學的好友,哈佛的博士。某天我問她:你覺得我是不是個優秀的人?她很認真地跟我說:洋蔥,我覺得「優秀」根本就不足以形容你,你是個很特別的人,我身邊沒有再出現過你這樣的人。這話講起來噁心了點,但不止一個人這麼跟我說,那我自然可以認為自己是優秀的人。這種狀態是有意義的。

另外的意義就在於,他們可以教你一些有意義的事或知識。如果一個人整天只會插科打諢,講話內容空洞沒有任何意義,不能從中獲得任何技術或知識,或是一些道理,那這個人就是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我身邊還有個經濟學博士,常年跟我說他看到的經濟學現象,有些挺有意思,這種就顯得很有價值,而且他還彈鋼琴、學編程和網路,這就更有價值了。

6.運氣

我常年認為自己是個非常幸運的人,從工作到感情,唯一不是特別順意的是,家裡人對我不夠支持,這大概是我最失敗的地方。

但我喜歡什麼樣的人幾乎都能得到回應,不管最終的結局如何;我想要得到什麼樣的工作,幾乎立刻就能得到;我的人生各方面幾乎都是一帆風順的,周圍所有的人都對我特別好,從精神到物質無條件支持我。所以我特別滿足。有時候我感嘆這個社會是不公平的,因為我覺得自己太幸運的,相比很多同事,以及同輩的人,我比他們幸運太多了。

我也很害怕這樣的運氣某一天用完,所以為了將來運氣不好那一天的到來,我還是在儲備著自己的學識和經歷。

7.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很牛逼

雖然常年被人灌輸我很優秀,而且我也很自戀,但至少要把自己的定位搞清楚,確切了解,比你牛逼的人太多了這件事,為了更少的人比你牛逼這一目標,你需要不停地學一些東西,讓自己顯得更牛逼,更有裝逼的資本。

我人生目標就是坐在餐廳里跟朋友們聊天,聊各種事情,聊感情、聊時尚、聊天文地理、聊計算機,你知道為了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你需要去做很多事情,否則你會逐漸沒有談資。積累談資的最好方法是學歷史、旅行、學科學理論,所以我甚至在學網路工程課程的時候都只在意理論知識,對於應用部分甚少理會,因為我對實際操作根本就沒有興趣,學這些只是為了去跟朋友聊天。

最後,即便你很自戀,在任何人面前也要表現得謙虛、懂禮貌,對於不熟的人更是不要擺弄你那些無聊的知識,或是你的大道理。最後的最後,保持真誠的態度是最重要的,盡量堅持只做你想做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話,人生不過短短數十載,幹嘛追求成功和「脫穎而出」之類的東西,讓自己過得開心不才是最重要的嗎?如果你違背了這樣的初衷,即便得到了很多人虛偽的掌聲,大概也不會有什麼意義吧...歡迎看我文首提供那條鏈接的回答。


所謂突破環境限制,其實是突破你的心的限制。
比如題主認為環境會把你限制,這就是你的限制。雖然環境可以限制,但是如果你能明白其實未必能完全限制,那就不是限制。
人的成功無法超越他的思考格局,你能摸高的空間在於你的想像力,前提是你能持續觸發執行力。


好問題!中國人由於文革等等血雨腥風的影響,特別怕跟別人不一樣,非得跟別人一樣才能心安。我最最懼怕的就是和別人一樣。我從小愛讀偉人和企業家的傳紀,心知肚明只要和別人一樣的選擇,一般都不是對的。因為大多數人都只能成為芸芸眾生而已,和他們一樣,只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只要我做了和大家一樣的選擇,我會突然驚醒,質問自己這個選擇是不是對的。

簡單介紹下自己,三年前,我從美國中西部一所玉米地里的商學院以高額獎學金、最高榮譽本科畢業。拒絕了幾家財富500強年薪十萬美金的offer,拒絕申請OPT,畢業典禮一結束就頭也不回地飛回霾霾帝都,開始了蝸居、擠地鐵、一天三頓盒飯的北漂新生活。窮屌絲只能白手起家,一開始幾乎湊不出三萬元的公司註冊資金,擠在租的小民房裡辦公;三年後,公司逾百人,我們做到幾個細分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

-----------我是分割線-------------

七八歲時,和好多小朋友都玩得很好,但是當我有很多大膽獨特的想法時,他們卻不會和我一起完成。我當時不明白為什麼,我覺得我們都是一樣的人,平時玩得這麼好,為什麼不能一起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我想啊想啊,終於明白了,人是不可能成群結隊地成功的。

高考發奮考到了國內top3的大學(當然啦,國內十個學校都說自己是全國第三)。進了大學發現同學們都是在混日子,根本看不到希望,沒有努力的方向。有一天,我午覺醒來,突然發現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這是溫水煮青蛙。於是馬不停蹄考托福SAT,毅然決然申請獎學金轉學美國。馬上就走,絕不多停留一分鐘。

畢業那年過五關斬六將進了一家500強企業。參與培訓,我感覺每分鐘都異常痛苦,感覺大家都是小綿羊,而我是一隻血性的狼。我想用全部的努力和心血,去實現夢想。我的青春,要和別人不一樣。我胸中有充斥著力量之火,必須馬上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拼搏創業才無悔青春韶華。三年的努力,現在公司營收幾千萬,公司逐步發展壯大。每一個指尖的日子,都飽滿充實,發出了光和熱來。

千萬千萬不要和別人一樣,否則你只能成為芸芸眾生中的一員。一樣?一樣你就輸了。世界上最悲劇的事情莫過於:「認真讀書,拿好成績,上好大學,找好工作,去大公司。努力在公司奮鬥30年,費儘力氣往上爬,不亂花銷,攢錢買房子,養孩子。循規蹈矩地老去。」


小時候,我想出海,媽媽告訴我海那邊有妖怪;長大了,我想出海,媽媽告訴我海那邊沒有錢;老的時候,我想出海,媽媽告訴我海那邊還是海!


大伙兒答得都不亦樂乎,但我思忖良久,生怕哪裡說錯給人帶溝里去,所以我結合自身經歷,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忘諸君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拒絕內耗
最大的消耗,是對自己的戰爭,我們將其稱之為內耗

你早上5:30準備起床背單詞,天下雨了。你想,下雨了天很陰,還是更適合睡覺。但你又不想浪費這時間,覺得對不起父母供你讀書的血汗錢。於是,覺也沒睡,書也沒背,心裡鬥爭到8點鐘。你想:也不差這一天,算了,還是從明天開始吧。

你喜歡一個女孩,朝思暮想,一個月沒好好學習,準備給她寫封信。但是轉念一想,要是被老師發現了怎麼辦?還是不寫了。又過了一個月,不行,天天都想她,還是得寫...到底寫不寫呢?整整兩個月你什麼也沒幹成。

你上了3年大學,放假回家一看,小學同學的孩子都滿地跑了,他開了個加油站,至少賺了幾十萬,開著小轎車,你還是什麼也沒有,窮學生一個。回到學校你就想:上學有什麼用,乾脆退學得了。可是別人都說知識重要啊,沒有大學畢業證,連個好工作都找不到...結果是,創業的機會被你白白錯過,學習成績也沒見提高,好工作自然與你也無緣了。


女孩子整天想,我要自立自強,不依靠男人,甚至有女孩想,我要是能變成男人就好了。這是典型的內耗理論。要知道,這個願望你永遠都無法實現,就算實現也未必就會快樂,而你所做的只是每天讓自己心情鬱悶罷了。

你天天想著:他為什麼學習比我好,長得比我帥,日子過得比我富裕...

結合李松蔚老師李松蔚《幻想是最大的不自由》這個視頻就不難發現你是不是在內耗

(這裡所說的自己跟自己作對,並不是指讓自己努力奮鬥,而是上面所說到的把時間花在了沒用的妄想上,別誤會!)


人最大的消耗,不是來自智力或體力的透支,也不是來自跟大自然或者同類的爭鬥,而是自己對自己的戰爭。因為在這場戰爭中,「敵我雙方」的戰士、彈藥甚至戰術,都是這個人自己提供的。所以沒有任何人可以支撐下去。

我們觀察孩子學步,會發現他們永遠都是先扶著牆、椅子或者大人站穩,然後才向前邁步的。開始時的那一步邁出,與其說是為了走穩,不如說是為了摔倒,摔得乾脆而壯烈。他們絕不會因為摔倒而對自己不滿。他們會繼續找一個人或者物體扶著,仍然是先站穩,再邁步,一次又一次地摔倒,再一次又一次地站穩,直到不再那麼容易摔倒為止。

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從未站穩過的孩子,他以後會慢慢學會走路。幸好老天沒有在嬰兒心中事先植入對自己的攻擊,所以他們盡可以不因為自己的不足而自責。遺憾的是,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由於周圍環境的影響,成人們學會了因為自己的哪怕輕微的不足而折騰自己。在這樣的折騰之下,站穩都成了問題,所以邁出的每一步都顯得慌亂、怯懦和浮躁。

對自己不滿意的人,迫切想改變自己的人,想讓自己脫胎換骨的人,都是把別人或者環境對自己的不滿,植入了內心。外界的要求變成了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就意味著外界的攻擊變成了自己對自己的攻擊。

變得更好的理想本身無可厚非。但需要記住的是,我們必須基本上認為自己是好的,然後才可以變得更好。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不好的,對自己缺乏基本的滿意,那麼變得更好的願望本身,就應該算是我們所有的「不好」中最壞的一種。

假如你把精力稍稍從內耗中抽回一些,放到應該用的地方去,該學習的時候就好好學習,該談戀愛的時候就談戀愛,旅遊時放開心情,工作時一絲不苟,那麼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將蒸蒸日上。把頭腦中所存在的鬥爭、衝突統統消除掉,這是你突破環境限制的關鍵所在 。

反求諸己
無論是貶低攻擊他人,還是追隨信服他人,你所得到的都不過是虛妄的自尊和歡愉。它們都不會使你內心的清凈和洞察增長一分。比較有收穫的,是能夠發現和吸取到他人身上的美好能量,如果沒有,他也不是你能夠評判的問題,人一旦有排他性,就是去了包容性,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容易走極端。讓自身強壯以突破環境脫穎而出的前提是,首先解決好你自己的問題。

——————有感而發的分割線——————
「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 到去拼天賦」這是拿偏見當原則,好比某人告訴大家用「心靈防護」抵禦霧霾。鐵杵磨成針是傻子才會幹的事,鐵杵就是鐵杵,針就是針,沒必要死心眼去為了一個自己根本達不到的目標努力,搞清楚自己的能力上限和道德底線。


整理整理再跟大伙兒聊聊啟蒙與偽啟蒙。
直接貼一段吧,省事兒:

「人的心靈有時就像一間沒有窗戶的封閉的屋子,真正的啟蒙就是為其打開窗戶,陽光照進來會豁然開朗,然後發現一個真實的世界,這個世界的事物各有形狀、特色,並且各從其類,邊界清晰。如果是偽啟蒙,便是朝更黑暗的地方為其點燃一支燈頭,告訴他這便是世界的模樣。表面看來,好像這樣的啟蒙者也帶來了光明,但這僅是一種假象,因為這支燈頭,使屋內的人錯判了光明的方向,可能在這樣的封閉中苟且一生。其實這與柏拉圖所說的洞穴原理別無二致,現實中有多少人甘願接受在燭光映照的洞穴中,回到真實的世界即刻會被太陽灼傷眼睛,甚至產生巨大的驚恐。


對於啟蒙的過度依賴會妨礙了自由,也會形成對於奴役的麻醉,因為啟蒙容易收攏平行的多重光線,一味直視,則會盲目。真理的敞開是精神的創造行動,只有在行動實踐中才能克服世界的奴役,啟蒙來自一個概念的世界,世界本身早已被虛偽劃成了兩個部分。

因此,啟蒙與文化一樣,它推動了文明的進展,但也容易形成文化壓迫,因此,文明的歷史並不都是勝利與凱歌。啟蒙能夠驅除愚昧與迷信,但又容易形成新的迷信,何況有人千萬百計利用啟蒙的名義建立自己的迷信皇宮。在新的迷信中,以啟蒙大師自居者並不是幫人擺脫恐懼、驅逐迷信,而是用新的技術恐懼來構建自己的粉絲親友團。這是另一種與極權主義的合作,因為他妨礙了追隨者具體行動的興趣,陷入了一種有待被啟蒙的假象之中。尤其是關於啟蒙受眾層次的劃分,更是暴露了其真實心態,以一種階級劃分來獲得階級快感正是啟蒙巫術化的拙劣小技。如果確實存在一種思想洞開意義上的啟蒙,都一個人都可能是被啟蒙的客體,其領受啟蒙光芒的能力不存在財富的關聯。只有巫術所進行的利益計算才有可能進行這種劃分,其本身所進行的啟蒙活動恰恰是為了堵塞他人的認知通道,將其引入一種新的迷信狀態,從此獲得被崇拜的利益滿足。」

對任何人任何觀點都抱以存疑的態度,才不至於被他人蒙蔽,如果實在分辨不開,就想想怎樣對自己利益最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推薦閱讀:

什麼瞬間,或者一句話,讓你突然就對一個人死心了?
如何拒絕朋友免費做設計的要求?
女神是用多少錢「堆」出來的?
有哪些事是你知道卻裝不知道,看到卻裝沒看到的?
買了很貴的東西,被不懂的人以為很便宜,怎樣應對這種情況?

TAG:學習 | 教育 | 人際交往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