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中華正統在日本!
明治之後無日本,廣島之後無大和,東瀛正統在台灣!
林肯之後無美國,布希之後無白種,米國正統墨西哥!
希臘之後無哲學,羅馬之後無上帝,歐洲正統土耳其!  
母系之後無能人,部落之後無智人,猿猴正統在非洲!


牧野之後無華夏,山頂洞後無中國。我大商煌煌六百載,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體現了華夏民族真正的骨氣。

   大商天子帝辛,天資聰穎,力拔山河,一時人傑,若不是當年子辛大帝東征同屬華夏的東夷,兄弟鬩牆,又怎會被雅利安野狼周戎篡奪了天下。而牧野之戰當時就是以周韃為首的西戎勢力聯合諸蠻族共同菊爆大商的不義戰爭,連通古斯野豬皮肅慎和南蠻長蟲蜀國都為了入主中原分杯羹而出兵了。

  周酋姬發為了摧毀我華夏的骨氣,在大漢奸姜子牙的指使下,誘騙一些漢奸臨陣倒戈,然後讓他們對我華夏的健兒們實行了慘無人道的牧野大屠殺。史書記載,當時的慘狀那是「流血漂杵」。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應為之哭泣。但是周韃的奴才文人孟軻為了掩飾韃子的罪行,竟然恬不知恥地提出了「盡信書不如無書」反智反動口號。如今還變成了成語到處引用。

  周韃為了壓制我大商兒女的反抗,還一把火將有東方之都美譽的朝歌城付之一炬,事後還把罪名安插在子辛大帝的頭上。大商人民為之痛心,唱出了彼黍離離的哀歌。華夏兒女從此變成了韃子們的奴隸,被罵成是如同當年蚩尤戰敗後的奴隸——九黎一般,這就是黎民的由來。

  在入主中原後,為了建立起他們的殖民統治,周韃還對我華夏兒女進行戎化奴化教育,廢我高貴的鬼神信仰,推行野蠻的祖先崇拜。將我們這個敬畏神明天地的民族變成了一個不知敬畏不知尊重只知道個人利益家族利益的自私民族。韃子還大肆篡改歷史,攻擊子辛大帝是紂王,用一切可以用到的詞語來污衊他。另外,文字獄和特務也是周戎發明的,周酋厲王對我華夏兒女大搞文字獄迫害,在大街上散布特務監視百姓,甚至搞得百姓只能「道路以目」,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中華兒女並沒有因為韃周的殘酷統治而放棄了鬥爭。有骨氣的伯夷叔齊二人用他們的生命表示了對韃周反動殖民統治的抗議,子辛大帝的兒子武庚也憤然起義,遺憾的是最終起義被韃周殘酷地鎮壓了。華夏祝融族的楚人也不甘於被戎周的統治,起義反抗,最後終將周酋昭王打敗,淹死在漢江之中。另外一些商人苗裔、華夏正統遠避朝鮮。在那裡建立了如天堂一般美好的海東君子國——朝鮮。後來中原大地在無能的周殖民者的禍害下成為了一片焦土,只有那裡是安寧之邦,連韃周的奴才孔老二也想移民到那裡。而現在漢人們卻在無端地仇視嘲笑華夏正統、大商子民,還辱罵他們是棒子。悲哀啊,我實在是為我們漢人而感到悲哀。

  要是沒有周韃的破壞,憑著我大商高超的青銅工藝和重商主義精神,中國必定領先世界,產生出各種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萌芽,跑步進入資本主義,提前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登陸火星。中國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到處受欺負了,我們也肯定過上美國人甚至外星人一樣的美好生活了。千錯萬錯都怪周韃子。


圖片來源:http://www.guokr.com/post/311044/focus/0932343205/


為了排比,他們這些人什麼都做得出來


啊,因為他們不讀史記,不知道牧野之戰的慘烈景象,野蠻的西周裹挾西南蠻族一路東進,偉大的殷商華夏原始文明就此倒塌,可恥的周人還篡改了歷史,把自己宣揚的偉光正,但不能掩蓋他的酋長周武王和微子聊了一下天命就病了。。。

牧野之後,再無華夏。。。

他們大概也不知道南下的隋朝徹底消滅了陳朝,六朝金粉之地徹底成為回憶,哎呀,南朝士大夫的那種優雅,緩慢的生活狀態終於被北方胡化的野蠻人給摧毀了。。。這之後,胡服胡風盛行。

後庭遺曲,再無優雅。。。

每當這種帶感的詠嘆調浮現出來,都能夠讓人感覺到一種莫名其妙的高冷獨立。。。

總之很帶感。


明治之後無扶桑
二戰之後無大和
廣場之後無日本
東瀛正統在台灣


這是把中國歷史和文明按照西方種族血統論的觀點來看才得到的結論,看上去貌似是向人們揭示歷史真相,實際上完全就是賣國言論。中國的國家和民族向來是靠文化認同而不是血統認同,所以只要你的腦子裡是中國人的那套思想,天天子曰詩云,你就是中國人。像駱家輝那樣的即使有中國血統,但是腦子裡都是西方的那套東西,你也不會認為他是中國人。古人早就說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就這個道理。
文化這個概念比較大,但是判斷一個文化是否還在傳承的標準不是在於服飾,禮儀之類的東西,那些都是細枝末節。現在好多人在那宣揚漢服,穿漢服本身沒什麼問題,但是你別把穿漢服上升到民族文化存亡的高度。服飾,禮儀這些東西都是與時俱進的,都是不斷變化的。同樣是漢服,秦朝的,唐朝的,明朝的服飾都一樣嗎?秦朝,唐朝,明朝的禮儀都一樣嗎?明顯是不可能一樣的,但你能因為這些東西變了就說中華文明滅亡了嗎?要真這樣不用等崖山之後了,春秋的時候就沒中國了,因為禮崩樂壞了嘛。所以這些東西不能成為判斷文明是否滅亡的標準。
真正能判斷文化存亡的東西就是人們的思想。為什麼我們說古埃及,古希臘和巴比倫滅亡了,是血統滅亡了么,肯定不是,侵略者本事再大也殺不光所有的古埃及,古希臘和古巴比倫人。之所說這些國家滅亡就是因為他的文化沒有了,他們的思想沒有傳承下來。只要今天的中國人腦子裡還是中國傳統的那套思想,四書五經孔孟之道子曰詩云,中國人就是中國人。有人可能會說當今的人有幾個讀過四書五經啊,那是不是那些人就不是中國人了。雖然你可能沒讀過四書五經,但是這些書里的內容上千年下來已經深入中國人和中國社會的骨髓了。所以即使你沒看過,甚至你父母都沒看過,但是你父母教你的那些為人處事的方法,社會上的人對你的評價標準,怎麼做人,怎麼辦事,全是老祖宗書里寫的那一套,只要你的腦袋裡都是這些思想,你就是中國人,只要中國社會還是以這些老祖宗的東西為道德標準,中國就是中國。所以那些說元朝,清朝不是中國的都很扯淡,因為這些朝代雖然衣冠服飾變了,但是最根本的文化傳承沒有斷絕,所以就不存在中國滅亡的問題。元朝雖然沒漢化,但是也沒滅絕中原文化,四書五經照樣讀,孔子的大成至聖先師就是元朝封的,元雜劇和元曲你能說不是中國的么。清朝就更不用說了,從小教的也全都是四書五經,後來的八旗子弟還有幾個會滿語滿文的,現在你要不看身份證誰能知道誰是滿族人。所以說中國文化幾千年來從未斷絕過,不能說一點變化沒有,但是忠孝仁義,禮義廉恥的這些核心價值觀並沒有變。中國從來也沒有滅亡過,今天的中國人依然還是那個中國人。所以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這完全就是扯淡。
滿清之後無漢族這話完全說反了,原因我上面也已經說過了。
文革之後無信仰這就太搞笑了,那文革之前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佛還是道?基督還是天主?華夏民族本來就是個弱神論的民族,什麼都信,又什麼都不信,遇到事了挨個神拜一遍,能把菩薩,太上老君,耶穌基督放一塊的也就中國人。事過去了愛誰誰,禱告不靈還會罵兩句老天爺真瞎了你的狗眼。中國歷史上三武一宗四次大規模滅佛,你見過歐洲哪個國家敢小小的滅哪怕一次天主么。你要非說中國人有點什麼信仰那就是信祖宗,中國人什麼都可以罵,玉皇大帝,觀音菩薩,皇帝老兒誰都可以罵,就是祖宗不能罵。罵人祖宗,刨人祖墳是中國人侮辱人的終極形式。西方人聽聖經的,中國人聽祖宗的,祖宗說的就是真理。但是中國人崇敬祖宗這點難道文革之後就變了嗎?難道現在中國人在家對長輩都直呼其名?不尊老?不敬自己的祖先?我怎麼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修家譜,拜祖墳,到宗廟尋根認祖呢?
至於改革之後無道德這句我就更不明白了,要是說總體道德水平有所下降,這我同意。但是沒道德這話是怎麼說的,是說中國人沒道德感還是中國社會沒道德評價標準啊。要是中國人現在沒有道德感為啥一出現關於道德淪喪的新聞中國人就那麼義憤填膺,對失德之人大肆撻伐,恨不得剝其皮食其肉,一旦出現道德楷模就熱淚盈眶,讚美之聲不絕於耳。要是中國社會沒道德評價標準,那些公知大V們幹嘛在幹壞事之前先給自己披上一套道德的外衣,搶佔道德制高點呢。
所以綜上所述,這句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滿清之後無漢族,文革之後無信仰,改革之後無道德,就當個笑話聽就完了。以後誰要是跟你說這句話,你就呵呵一笑去洗澡就行了。


人家想讓漢族人沒歸屬感,想讓漢族人覺得自己是雜種。這裡咱們只說漢族,本人非皇漢,就事論事。
我們理性討論。
理性他娘個蛋!這句話本身就是罵街!就是告訴你你漢族死絕了,你們都特么雜種!我去他娘個蛋的!老子這地兒生這地兒養!說的是漢語!接受的是漢語教育!尊重的是祖宗!家裡族譜一直記著呢!憑特么你一句話我漢族就死絕了?!中國沒像日本、韓國那樣靠認爹發展起來,就足夠說明民族脊樑還在!
漢族也好,中國也好,都不完美,我們有什麼病我們自己知道,現在努力改著呢,以前不敢曝光的消息現在敢曝光了,敢把更多的黑暗暴露出來了。他們想讓你慫,想讓你沒臉提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國家,還真有漢奸為了五美分、五日元背叛國家。神特么,抬頭看看,老祖宗們盯著你呢!


轉一下 @李淼的這個回答:為什麼中國歷史年表中有蒙元的存在,而沒有使用「蒙元時期中國滅國」的說法?在是否滅國這個問題上,是否有明確的界定?
之所以匿名是因為不想把這個回答的贊算到我的id上。

「崖山之後無中國」是哪兒來的?
根據@Cavier 兄在這一答案下( 如何理解「崖山之後無中國」? ),以及本人的考證,這句話出自田中芳樹(田中大神,諸多空想歷史科幻小說以及《銀英》作者。)1997年的小說《海嘯》。
日本懂中國、懂中國歷史的作家相當不少,執牛耳者有司馬遼太郎和陳舜臣(其實台灣人)兩位,在歷史方面,田中芳樹遠未夠班,即便曾是他的腦殘粉,我也只能這麼說:田中的史觀是唯物論、宿命論的,空想過於實際。所以在看他的作品時,戰爭場面固然精彩,但在戰略決策上的人物總是太戲劇化。簡單地說,田中的歷史小說,並算不上佳作。《海嘯》這部作品,在日本更是反應平淡。

而從一個外國的小說家的一部不賣座的小說中摘出的這麼一句「崖山之後無中國」,竟然在我國被發揚得如此廣大,信者之眾之腦殘,恐怕要嚇到田中本人了。

更有好事者,把這句話補了下半句:「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您以為這是過年貼春聯呢?橫批呢?「苟延殘喘」?

2. 為什麼日本人會這麼寫?

因為日本人有其可笑之處。

宋朝之前,日本對中國的態度,向來是「天朝上國」。儘管在唐朝時日本人和中國/高麗聯軍打過一仗,但畢竟兩國沒有直接利益衝突,而且民間頗多貿易文化來往,使得日本一直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然而宋被元滅後,元朝積極向東擴張。先滅了朝鮮半島的高麗,隨後帶了高麗的降兵開始征討日本。國內諸多謬傳是,元朝的遠征船隊悉數被「神風」吹翻,隨後日本人信仰神風並組織神風自殺攻擊隊云云,但這根本是故事會。

元朝征日共有兩次,兩次都是登上了日本本土,並且頗多激戰。細節不表,上陸的元朝軍隊和高麗軍隊無功而返,除了深深地傷害了鎌倉幕府的心靈以外,也給日本民眾種下了恐懼,從此中國便是虎狼之國。

轉機發生在明滅元之後,兩國又恢復了雙邊貿易。儘管先後有倭寇和中國海盜(所謂後期倭寇)的滋擾,但中日雙方的官方貿易仍維持了150年之久。日本又再次開始有來自明朝的文化不斷傳入,程朱理學也是這一時期傳入了日本。

清滅明的時期,明朝有一儒學者,名朱舜水,本是布衣,投靠朱以海和鄭成功,投身反清鬥爭,後無落腳之處而流亡日本,被水戶黃門厚待,開始在日本傳授儒學。從此舜水置反清事業與不顧,在日本過得風生水起,儼然成為一代宗師。然此人在中國時學問並不見長,而其他流亡至日本的儒生,前前後後也不過30來人。但即便如此,這30幾名窮酸秀才的「儒學思想」,竟然被日本人尊為「華夏思想精髓」,並命名為「水戶學」,廣泛流傳於德川幕府。

朱舜水因為其家園不復,曾在日本說出「夷狄所治者並非中國,日本才是我家鄉」這樣的話,不禁令人想起那位偉人說過的「此間樂,不思蜀也」。
---------------------------------
水戶學到了江戶幕府末期,已經影響頗廣。日本學者們提出的思想是:
1. 儒學講究君臣之禮,而中國自隋唐起,各朝各代都是亂臣賊子作亂弒君,早已喪失了中華思想的品性。中國自隋唐起已不是中華。
2. 清朝是夷狄之治,並非中華。
3. 日本自神代開始,天皇代代相傳,君君臣臣,這才是真正的中華精神。
4. 日本既然繼承了中華精神,就應當世代保持,成為萬世楷模。

這些拿著雞毛當令箭的日本人真是認真得愚蠢。

而就是在這種思想的支持下,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輿論,普遍認為清朝愚昧可欺,而日本方為上國。所以才有之後日本與清朝的諸多摩擦。

而對華戰爭開始之後,日本的這一「中華」思想更是得到了實際的升華:成為了用「民族主義」分裂中國的工具:
1. 日本支持孫中山等人的革命行動,不單對同盟會在日本的行動不加阻撓,更有很多日本人加入了孫中山發動的幾次反清起義,成為了反清運動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而同時日本也與清政府保持著外交關係,不僅割走了台灣和澎湖列島,還積極向清政府提供財政支援,在中國建鐵路,加強經濟滲透,頗有兩面逢源的意思。
2. 充分利用民族矛盾,挑起漢、蒙、滿各族矛盾。在辛亥革命勝利後,更是一面積極扶植北洋政府中的親日派,以抑制親俄派、保皇派、親歐派的行動,另一面準備讓滿族貴族勢力在吉林復辟,建立滿洲國。又是一手分裂圖謀,讓原本自己想侵佔的東三省,成為了名正言順的「獨立國家」。
3. 煽動回族、維族地方武裝,使其與西北軍、共產黨反目,使日軍勢力可以輕鬆滲透進黃河以西的民族混居地區。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日本對自己有「中華思想正統繼承者」的認識,才在日本社會的輿論中,得到了大量的支持,讓對中國有野心的政客可以對中國虎視眈眈,甚至認為自己是在為中華思想正名。

而我們現在卻反過頭來,承認當時的日本人說的是對的?

==========================================================
我認為判斷一個文明是否滅國了,應當以其代表性的文化是否滅亡為準繩。

舉個幾個「文化滅亡」的例子:
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征服迦太基,在他們所有可耕種的土地上灑滿鹽,把所有的房屋燒毀,讓迦太基人學習羅馬文字。迦太基文明滅亡。
阿茲台克人被西班牙人征服,城市被血洗,民族文字消失,所有阿茲台克後裔今天都在說西班牙語,用西班牙的名字。這是文明滅亡。
蘇美爾人被巴比倫人所滅,城市僅存廢墟,居民下落不明,文字沒有人認得。這是文明滅亡。
賽德克人被日本人強制同化,結束傳統生活方式,講日語,用日本文字。這是文明滅亡。

而中國呢?
元朝滅宋,來的是蒙古人。蒙古人官方文件使用漢字,官員任用漢人,文化更不用說:
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
採用程朱理學為主的科舉
關漢卿、馬致遠等等元曲名家
《西廂記》《竇娥冤》等故事,直至今日都深入民心。
《三國演義》、《水滸傳》的成書時間,都是元末明初。
蒙文轉化為八思巴文,並且大多用於對漢字注音。
好吧,我們有太多的誤傳,說是元朝只用蒙文,漢人不許識字云云。來看看蒙古人給日本的國書,內容為《促日本投降》,諸位看看是漢字還是蒙古字:

關於國書,我理解也許並不準確。據我所知,各國的國書,都代表了一國之尊嚴,鮮有用他國文字書寫本國國書的例子,當然,那些沒有文字的國家除外。而使用了漢字漢語作為國書語言,並不是忽必烈為了「照顧」日本人看不懂-----事實上給日本人帶去個翻譯就夠了,宋朝降民中有很多與日本通商的商人-----而是真正地將漢字漢語作為一種官方語言在使用。
至於漢語和蒙語,哪種地位高,這個不能想當然。如果你Baidu一下,你會發現絕大多數網頁都在說「因為蒙古人不懂漢語,所以官僚貴族用蒙語,普通老百姓用漢語。」我擦...

根據北大這篇論文的考證:元朝詔敕制度研究 ,元朝最重要的兩類中央文件:聖旨 和 詔書,分別是用 蒙語 和 漢語 書寫的。聖旨用蒙語,內容基本是皇帝對某一官員某一機構的特別指示;而詔書則是詔告天下的 政策、訓誡,使用範圍更廣,由翰林院用漢文起草。所以你看到的所有元朝法典、外交文書、史官記載,都是漢字漢語。

元朝並沒有強迫推廣漢人學習蒙語,反而是將很多漢籍譯為蒙文,供不懂漢文的蒙古官員學習。元朝一沒有剿滅漢語,二沒有禁用漢字,三沒有停止非蒙古人學習文化。所以這完全談不上文明滅亡。而從我們現在的生活來看,元朝誕生的種種文化,直至今日都在發揮著作用,早已成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所謂「崖山之後無中國」....列位自己覺得靠譜么?

至於「明亡之後無華夏」,更是扯淡。按照我前面列出的幾個文明滅亡的例子,我們難道可以自認為是「華夏文明已經滅絕」的中國人么?

至少我知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句話的意思,不是「昨天晚上吃的炸醬麵」。孔子說的話,到今天我們還能看懂,還能正確理解。
至少我知道,《三國演義》不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從日本小說翻譯過來的,關雲長張翼德這兩位無論宋元明清,都受到了廣泛的愛戴。
至少我知道,我嘴裡的北京話,儘管已經被北方民族的發音所影響,但仍然是基於漢字的漢語,而不是寫成西里爾字母或者蒙古字母的滿族話。
至少我知道,中華這個詞,這種思想,這種文化,從它產生之日起,就只能生長在這片土地上,有著「離土既亡」的DNA,無論被什麼人學了去,也僅僅是盲人摸象學了皮毛。
至少我知道,無論是蒙古人還是滿人,欽佩的都是充滿氣節風骨神韻的中國人,而不是動不動就說自己精神已死的行屍走肉。所以他們敬文天祥,敬袁崇煥,敬史可法。而我們卻說他們為之犧牲的中國已亡,元明清三朝的文化並非中國文化?
我無話可說,因為恐怕我寫的這段,在這些人眼裡,也不是漢語。

中國的文化確實可以被其他國家,或者離散海外的華人學走。但他們所能帶走的,學走的,僅僅是那一時期中華文化的一個縮影,一個片段。
日本人把漢服唐服學走,改成和服;
朝鮮人把端午學走,變成他們的端午節;
琉球人把建築風格帶走,變成他們的首里城;
泰國人把孔明燈學走,變成他們的天燈節;
馬來、越南的華僑把舞獅舞龍帶走;
旅日華僑把餃子麵條帶走;
德國人把酸菜燉五花肉帶走;
義大利人把不排隊帶走;
但這些都只是文明的一個片段,文明真正的生命仍然在這片土地上。


蒙元之前無蒙古,蒙元之後亦無蒙古!蒙元之前蒙古族剛剛形成,蒙元之後蒙古分裂,子孫在東亞的各自為政,到西亞和歐洲的都融入他族,化於無形,信仰也早變了,姓名也變了。到了清朝,滿清大興黃教,又致使喇嘛數量大增,人口大減;到了現代,外蒙人受俄國影響,連蒙文都換了字母。

滿清之前無滿族,滿清之後亦無滿族!彼時滿清自稱金人後裔,其實完顏氏早就做了漢人,愛新覺羅統一的到底是什麼人說不好。至於清亡之後,今天中國的滿族幾人會滿語?有多少是包衣之後,又有多少是滿族自治縣中其他民族冒充的滿族?

華夏一直都有,中國一直都在。

除了澳洲土著,無論文化還是血統,我們漢族並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更雜更亂。

不信你隨便找個有點文化的民族,自己查查它的歷史和文化演變過程,其混亂程度絕對遠超我們這個號稱數千年民族大融合的產物。

英法德意哪個乾淨?日本萬世一系那家子也是個外來侵略者,雅馬蝶女王哪裡去了?連印第安部落的頭領都跟白人混血了……

中國隨便一個高中生都可以連猜帶蒙地讀點漢朝的文章,你問問哪個民族的孩子能讀得了二千年前他們"本民族"的文獻?猜都沒法猜!因為壓根沒那個東西,或者那時壓根沒這個民族的主體或概念,那麼他們有沒有祖先呢?當然有了,他們的祖先太亂太雜,我們有主體了,他們再混血一千年才成形,誰更亂?誰更能維護傳統?

漢族到底應不應該有存在感?這個問題不取決於漢族自己怎麼看,要和世界對比,也要看世界怎麼看。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都認為不存在"漢族"這個東西了,那麼漢族就不應該存在了。

至於有人認為台灣算中國,那同樣要看世界怎麼認為,而且還要看台灣人自己怎麼看,我的觀感是,台灣人認可自己是台灣人更多於認可自己是中國人。

我不喜歡中國,但生來是中國人,沒辦法。你們不喜歡漢族,我生來是漢族,沒辦法。


秦朝之後無貴族,夏商周秦的祖先都是和堯舜禹並肩戰鬥過的牛人,再看看後來的劉亭長。從那以後我國的貴族傳統和相關的禮樂文化就已經斷絕了。


這種話居然還真的有人信啊...真心要笑尿了好么.正好剛才看見樓上大神神吐槽我也續一個吧:尼安德特之後無人類!我們萌萌噠尼安德特人快樂的生活在地球上好好的,一群叫智人的蠻夷出現了然後把我們滅掉了.我們很不開心!我們才是正統,我們要驅除智韃!還我尼安德特文明來!什麼進化不進化發展不發展關我們什麼事!你們這些愚蠢的現代人類都不是正統!地球人類文明在冰河時期就已經結束了!我們要恢復尼安德特人在地球上的統治地位!你們現代人類都已經忘記了尼安德特人的傳統!我身為尼安德特人的純種後裔痛心疾首啊!


1. 這話是日本人說。
日本人這麼說是為侵略和統治中國。
日本人的意思就是我們是中國文化的正統繼承者,我們現在來「進入」中國,搞大東亞共榮圈,是恢復中華的節奏,你們不要反抗了,你們要當我的順民。

2. 國外一些學者認為,古典中國的結束是南宋滅亡。這個不可否認。

3. 但是,中國這個概念是動態的,古典中國結束了,還有近代中國,近代中國結束了,還有現代中國、當代中國。你看看我們我們自己承認自己是中國人,自己相信自己是中國人,這說明中國還是存在的,我們還在說中國話、寫中國字,看得懂幾千年老祖宗寫的書,認同祖先的文化和傳統,毫無疑問,我們就是中國,中國仍然屹立不倒。



不是把句子寫得對仗工整就是有理的,這種蛋還是少扯點,除了裝逼沒啥用處。

原子彈之後無日本,AKB之後無大和
俾斯麥之後無普魯士,希特勒之後無德意志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這話是日本人說的。
說話的時間恰恰是日本開始努力崛起的時候。
當然,日本人對蒙人、滿人統治的中原是不認可的,所以拒絕承認他們是中原正統,那麼滿蒙不是正統,誰是正統?這就是日本人說再無中國的目的,日本人才是正統。
明亡之後無華夏也是這樣的一個情況,也是日本人關於自我正統地位的呼號。
進一步,這也是日本發動大陸戰略的理論基礎之一。
如果身為中國人而把這兩句當真,那還真就應了日本人說的這兩句話了——太傻了,不配繼承中華文明。事實上,日本人在給自己定位的問題上一直是比較功利和現實的,比如這個中原正統,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人意識到歐米才是強大的以後,就不太在意了。日本人轉而開始宣揚脫亞入歐。再之後日本完成了他的大國轉變才把眼光又縮回亞洲。
我們的文字史中斷了嗎?我們的文化斷絕了嗎?歷史上這些所有的異族入侵對我們文化文明造成的傷害還不如文革。
中國所以是中國是因為我們的中華文明,中華文明之所以是中華文明在於其強大的生命力,為什麼元曲能成為和唐詩宋詞並立的東西?因為我們一直知道中華文明植根於何處,為什麼我們一邊說滿清是蠻族入侵,一方面又認同清朝時中華歷史?因為滿族雖然不斷的在傷害和閹割中華文明,但是他們也在努力成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雖然結果並不太好。
至於說日本保留了我們很多傳統的東西,而中國這些東西卻已經失傳,這卻是抓芝麻丟西瓜了。很多唐代的東西,宋代就不見了,宋人又創立了有自己風格的東西,明代也一樣,所以別以為和服在日本、唐代風格的建築在日本,魚生壽司在日本,還有好多其他的東西在韓國乃至越南就以為我們的文化丟失了,不是的!這些東西大部分(除了異族入侵)是中國人自己拋棄的。因為我們的祖先在亞洲就是風潮引領者,他們不斷的創造著新的文化產品,不斷丟棄著舊的文化產品,而被丟棄的卻被其他小國當寶貝保留了。作為中國人而看不到我們先人的榮耀是何等可悲的事情,更可悲的是假裝理性的去傳播這些無稽的昏話、鄙視自己的歷史。

後面兩句,當系今人湊數。自然反應的是一種不滿。
事實上中華可能被強姦過,不過他/她還是頑強的活了下來。
所以,這四句話,就現在來說,我得說,中國人而信前兩句是為不智,中國人而不為後兩句做些什麼,就不是中國人,是中國人就頂啊。。。。。好吧,頂這句話是我手抽了。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大概是網路時代的月經話題了,這樣的話題大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來一次,我想來終結一下這個話題。


究竟這句話出自哪裡?有人說出自錢謙益《後秋興之十三》: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

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

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無歸處,獨俺銀輪哭桂花。

這種對於神州陸沉,國土淪喪的切膚之痛固然值得同情,但以宋亡比喻明亡,只能算常用手法,就像宋人經常拿晉人南渡比喻一樣,何況表達的也根本不是華夏文明徹底斷絕的意思。

有人說是日本人說的,其實對了一部分。這句話的真正作者應該是中國網民的原創,但是卻受到了日本皇國史觀的影響。

日本的皇國史觀,內涵就是神話日本,神話大和民族,神話天皇,這種史觀的構建跟日本的歷史尤其是跟中日交往歷史關係密切。


神武天皇

隋唐中日的交往


隋代的時候,日本曾經兩次派遣隋使前往中國拜謁當時的皇帝隋煬帝。使臣是一個叫小野妹子的人,當然他是個男人。小野妹子帶來日本的國書,國書開頭寫到:「日出之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

隋煬帝一聽心裡就一萬頭草泥馬奔過,無恙你妹啊。天子是中國皇帝的叫法,這從不知道哪來的小國皇帝就敢自稱天子,天子也是你叫的。所以隋煬帝根本不打算搭理他,「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皇帝這個態度,大概國書里沒有什麼好話,還好小野妹子比較機靈啊,他把隋朝的國書假裝遺失,回去復命,才避免一次外交衝突。

後來小野妹子第二次來隋,日本的國書就變了許多,「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但是,隱隱中依然有平起平坐之意。

日本的這種態度很快在唐代被徹底扭轉。白江口之戰,日本跨海援助百濟,被唐軍以少勝多,再不敢言戰。自此之後,日本開始了全方位學習唐朝的熱潮,貴族階層都以學習唐朝文化為榮,政治、典章制度、建築、服飾,活脫脫一個小唐朝。日本對唐朝時發自內心的仰慕,至此再也不想什麼平起平坐的事了。


遣唐使

蒙元的遠征和崖山之後無中國


一切在元代開始改變。忽必烈時期,曾諭日本來歸。日本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我夷彼亦夷也,乃欲臣妾我」。我是蠻夷,你蒙古不也是蠻夷,我憑什麼做你的屬國?

蒙古的國書

日本當時有封國書準備回復大元中書省:

凡自天照皇大神耀天統,至日本今皇帝受日嗣,聖明所覃,莫不屬左廟右稷之靈。得一無二之盟,百王之鎮護孔昭,四夷之修靖無紊。故以皇土永號神國,非可以智競,非可以力爭,難以一二,乞也思量。

故以皇土永號神國,在這封國書里,日本第一次自稱神國。

這封國書並未發出。但忽必烈還是決定跨海遠征日本,結果兩次東征,皆遭遇颶風,不可一世的蒙古大軍,落得折戟沉沙。

這樣的勝利讓日本國內很是打了一針雞血,日本的神國思想極度膨脹,很多人認為,日本之所以戰勝,是因為日本是神國,兩次颶風,都證明日本有神力庇佑,是神武天皇招來颶風保住了日本,所以這颶風也成了「神風」。後來在二戰時期,日本利用自殺式方式攻擊美國艦隊,也取名叫「神風特攻隊」。

這件事對日本影響很大,日本並不再把元視為一個可以尊敬的上邦,從日本的角度而言,中國是一個文化概念,蒙元只是地理上的中國,所以要說「崖山之後無中國」。

「明亡之後無華夏」的由來


而到了明代,由於倭寇騷擾,朱元璋派遣使臣致書日本。結果日本懷良親王回復了一封文采飛揚的國書:

臣聞三王立極,五帝禪宗;唯中華而有主,豈夷狄而無君?乾坤浩蕩,非一主之獨權;宇宙寬洪,做諸邦以分守。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臣居遠弱之倭,偏小之國,城池不滿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故知足長足也。今陛下作中華之王,為萬乘之君,城池數千餘座,封疆百萬餘里,猶有不足之心,常起滅絕之意。

夫天發殺機,移星換宿;地發殺機,龍蛇走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堯舜有德,四海來賓;湯武施仁,八方奉貢。

臣聞陛下有興戰之策,小邦有禦敵之圖,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又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竭力之兵,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海之州,是以水來土掩,將至兵迎,豈肯跪塗而奉之乎!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有何懼哉!若君勝臣負,君亦不武;若臣勝君負,反貽小邦之羞。自古講和為上,罷戰為強;免生靈之塗炭,救黎庶之艱辛。年年進奉於上國,歲歲稱臣為弱倭。今遣使臣答黑麻,敬詣丹墀。

臣誠惶誠恐稽首頓首,謹具表以聞。

雖然表達的是願意稱臣之意,但是不卑不亢,尤其「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臣何懼哉」這樣的氣勢,也反映日本並不心服口服。不過朱元璋雖然「怒日本特甚」,還是不願加兵,把日本列為不征之國。

此時的日本對明朝文化還是比較尊重,雖然有豐臣秀吉侵犯朝鮮之事,但還是不斷有僧侶和學者仰慕中國文化來大明學習,朱熹的理學也在日本傳播。

真正的改變發生在滿清入關以後,日本開始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是『中華』或『中國』?他們認為禮俗最文明、秩序最安定、歷史最綿延、風土最秀麗、人物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中國』或『中華』,這『中國』或『中華』並不是地理名詞,卻彷彿是一個文化象徵,它不一定就是那個大清帝國。既然大清國已經是蠻夷了,那麼自以為繼承了中國文化的日本自己就是「中國」了。

蓋彼邦之學,因其始於人智而多邪理,其意旨亦易得也。而吾皇國之古道,自天地伊始,平坦寬闊,為其不可道破,後人亦難知之矣。吾邦古道,雖言絕跡,室則與天地共存,永無止境也。


日本有本書叫《華夷變態》,反映了日本的心態變化,序言中說「崇禎登天,弘光陷虜,唐、魯才保南隅,而韃虜橫行中原,是華變於夷之態也。」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人認為「明亡之後無華夏」。


皇國史觀和滿蒙非中國論

隨著民族自我意識的膨脹,日本逐漸構建了皇國史觀。平田篤胤、佐藤信淵之流開始鼓吹,日本乃神造之日本,與萬國不同,世界萬國要服從皇國是不言而喻的。甚至腦洞大開的規劃,

「而今世界萬國之中,皇國易攻之地,在支那的滿洲,雖不知何時可得,但終為皇國所有,定而無疑。不僅滿洲,支那全國亦由此而衰敗……繼而朝鮮、支那可圖。」

「支那既入版圖,諸如西域、暹羅、印度,豈能不慕德畏威稽首匍匐以為臣僕乎?故而,由皇國混同世界萬國並非難事。」

日本的侵略意識逐漸膨脹,明治維新後,更是大力推行這種皇國思想,日本人成為這種思想的奴隸。

在明治維新後,為了配合日本的侵略,一些理論家又炮製了另一個理論「滿蒙非中國論。」

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日本就發出一個檄文,此時已經初步具備了滿蒙非中國的雛形:

「先哲有言曰:『有德受命,有功受賞。』又曰:『唯命不於常,善者則得之,不善者則先哲有言曰失之。』滿清氏原塞外之蠻族,既非受命之德,又無功於中國,乘皇明之衰運,暴力劫奪,偽定一時,機變百出,巧操天下。當時豪傑武力不敵,吞恨抱憤以至今日,蓋所謂人眾勝天者矣。今也天定勝人之時且至焉。   

熟察滿清氏之近狀,入主暗弱,乘簾弄權,官吏鬻職,軍國瀆貨,治道衰頹,綱紀不振,其接外國也,不本公道而循私論,不憑信義而事詭騙,為內外遠邇所疾惡。曩者,朝鮮數無禮於我,我往懲之,清氏拒以朝鮮為我之屬邦,不容他邦干預。我國特以重鄰好而敬大國,是以不敢強爭焉,而質清氏,以其應代朝鮮納我之要求,則又左右其辭曰,朝鮮自一國,內治外交,吾不敢關[聞]。彼之推辭如此也。而彼又陰唆嗾朝鮮君臣,索所以苦我日本者施之。昨東學黨之事,滿清氏實陰煽之而陽名鎮撫,破天津之約,派兵朝鮮,以遂其陰謀也。善鄰之道果安在耶?是白痴我也,是牛馬我也。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我國之所以舍樽俎而執旗鼓,與貴國相周旋也。  

  抑貴國自古稱禮儀國,聖主明王世之繼出,一尊信義,重禮讓。〈今〉蔑視他邦,而徒自尊大,其悖德背義莫甚〈矣〉。是以上天厭其德,下民倦其治,將卒離心,不肯致心,故出外之師,敗於牙山,殲於〈豐〉島,潰於平壤,溺於海洋。每戰敗衄,取笑萬國。是蓋滿清氏之命運已盡,而天下與棄之因也。我日本應天從人,大兵長驅。以問罪於北京朝廷,將〈迫〉清主面縛乞降,盡納我要求,誓永不抗我而後休矣。雖然,我國之所懲伐在滿清朝廷,不在貴國人民也;所願愛新覺羅氏,不及聳從士卒也。若謂不然,就貴國兵士來降者證之。

  夫貴國民族之與我日本民族同種、同文、同倫理,有偕榮之誼,不有與仇之情也。切望爾等諒我徒之誠,絕猜疑之念,察天人之向背,而循天下之大勢,唱義中原,糾合壯徒, 革命軍,以遂滿清氏於境外,起真豪傑於草莽而以託大業,然後革稗政,除民害,去虛文而從孔孟政教之旨,務核實而復三代帝王之治。我徒望之久矣。幸得卿等之一唱,我徒應乞於宮〈而〉聚義。故船載糧食、兵器,約期赴肋。時不可失,機不復來。古人不言耶:天與不取,反[而]受其咎。卿等速起。勿為明祖所笑

這篇文章的荒謬邏輯是,既然滿洲非中國,那麼日本來侵略中國,不是來侵略中國人,是來幫中國反清復明,十八省的豪傑應該共聚大義,至不濟也該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否則要為明太祖朱元璋所笑。


簡直奇哉怪也。

這簡直不是往臉上貼金,這是往屁股上貼金。


但這並不算完,石原莞爾提出滿蒙非漢民族之領土,在《扭轉國運的根本國策——滿蒙問題解決案》中痛陳滿蒙對日本的重要,而在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中,更是提出」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國征服,其他如小亞細亞及印度南洋等,異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於我。使世界知東亞為我國之東亞。「

實際上還是日本皇國史觀的糟粕。


也就是說,中國應該」純粹中國人(漢人)「的國家。這也是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建立偽滿洲國的理論基礎。

日本最終在軍國主義思想的綁架下,越走越遠。


所以現在的網民,尤其是極端民族主義者,很令人費解,為什麼要把日本為配合侵略炮製的謬論,重新撿起來?如果對這種論調的出台稍有了解,都不會提及。


我昨天在微信公眾平台寫的文章。

http://weixin.qq.com/r/OUM9JcvEw5a8rY9G9xYr (二維碼自動識別)


大院君後無朝鮮,
金日成後無北韓,
高麗正統在琿春。

順帝之後無大元,
也先之後無瓦剌,
蒙古正統牙克石。

伊凡之後無羅剎
彼得之後無沙俄
毛國正統烏克蘭

黑船之後無日本
昭和之後無大和
東瀛正統在沖繩

凱撒之後無羅馬
屋大維後無拉丁
神聖帝國馬爾他

大流士後無波斯
霍梅尼後無安息
伊朗正統高加索

羅馬之後無高盧
滑鐵盧後無法國
法蘭西在留尼汪

維京之後無挪威
納爾瓦後無瑞典
北歐正統格陵蘭

普法戰後無神羅
澤羅弗後無三德
日耳曼在洛林省


瞎扯的東西喜歡用排比句嘛,這樣看起來很有氣勢,說得好像和真的似的。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歷史觀 | 中國 | 華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