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時候對於電影的記憶是怎樣的?

剛才看格非的文章「鄉村電影」,裡面提到了七十年代的觀影經歷,覺得特別有意思。
還有那些老片子,比如「列寧在十月」、「龍江頌」、「偵察兵」...

格非如此描述「電影氣息」:那是炒熟的葵花籽、南瓜子特有的焦糊味;是塵土和雨水的氣味;是女人們香濃而迷人的雪花膏的芬芳;是嗒嗒作響的發電機散布在空氣中的汽油味;是月亮、星星神秘而高遠的夜晚氣味....

對大家來說,小時候的觀影經歷有什麼值得分享的嗎?


92年生,那我就把高中之前(07年)都算我小時候。由於父母對電影比較熱衷,所以經常會買VCD和DVD在家看,也會每周六晚一家人溫馨地窩在沙發里看CCTV6的《佳片有約》。

小時候看電影印象最深的是:一定要弄清楚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啊!

這點非常重要好嘛,因為弄清楚這個大前提,劇情的發展才能影響觀影心情的起伏。比如好人死了就會難過,壞人死了就會高興,好人和壞人打架就會在心裡為好人加油,當時覺得這樣電影才有意義嘛~

5、6歲那會兒,貌似是剛過抗戰50周年紀念,於是CCTV6經常會放一下抗戰電影,大多數能夠自己一眼就辨認出來。
吶,好人一般都是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而壞人呢,更好辨認了,大多是這樣的

(那時候覺得小鬍子肯定是壞人,沒跑了!)

後來在20世紀末的時候,接觸到了不少美國的動畫電影
其中好人和壞人的分辨同樣不難
吶,好人可以是這樣的

也可以是這樣的

而壞人呢?
有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好萊塢電影中,印象最深的還是《泰坦尼克號》
裡面的好人當然是傑克和露絲了
於是,壞人就變成了

但實際上從長相上來看,不容易直接就判斷對吧?
可誰讓你阻礙了男女主角偉大的愛情呢?

還有吳宇森的《變臉》當時也很熱門,只是尼古拉斯·凱奇和約翰·特拉沃爾塔都在好人與壞人之間轉換,令年幼的我十分費解。事實上,尼古拉斯凱奇那標誌性憂鬱的眼神,讓年幼的我覺得他挺可憐的,應該是個好人。

那時候看電影的分辨準則為:把男女主角當做好人,把和男女主角為難的人都當做壞人。

按這個準則走,基本上我能夠快速分辨,然後會很愉快。

但偶爾會遇到一些非常難分辨的,比如

當然,至今記憶猶新的最難分辨的BOSS當屬

每個人的身份都是神秘莫測,讓年幼的我直接淚奔......
每次某人的身份轉變,我就會問爸媽,Ta是不是好人,後來爸媽實在解釋不了,就說這部電影沒有什麼好人壞人之分。
最終年幼的我,給了這部電影一個大大的差評,應為不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觀影心情就會有嚴重偏差........後來長大慢慢懂事了,才知道對一個人的評價,不能用簡單的好壞。電影里是這樣,現實生活里也是這樣。


我父母所在的單位是三線城市(當時也許能算二線)的省政府直屬機構,雖然沒有大國企的規模,但也有上千號人。當時的體制下,跟當地的關係是很獨立的,跟國企、軍營差不多,也是自成體系的小王國。借這個問題總結一下自己兒時關於電影的回憶。

關鍵詞:小黑板
電影一般是不定期放映,有片子的時候,放映隊才會從外面把拷貝運過來。當時物資貧乏,估計拷貝也是要排期輪流放映的。
每當有電影要放映時候,機關大院門口就會掛出一塊小黑板,上書【影訊《×××××》,放映時間××××】。那時候放學回家,會經過機關門口,遠遠看到小黑板就特別興奮。只是,上面寫的也不一定全是電影通知。飛奔過去,卻很失望離去。
對電影名字印象最深的是一部叫做《流亡大學》。小學時字認得不少,但辭彙的理解又是另一回事,那時的人常常會寫簡化字或異體字,所以看到小黑板上面的影訊,我們理解成了《流氓大學》。於是幾個小夥伴一路回家,用懵懂未開但其實又開了一條小縫的小屁孩腦袋,一路YY這部電影是如何耍流氓竟然耍出了高水平,還專門設立一所專門的高等院校。當然,晚上迫不及待地等到開映,發現完全不是想像中那麼回事……

關鍵詞:籃球場、大白牆
沒有專門的電影院,是在一個露天的大舞台放映。沒有幕布,只是一面比較高的白牆。曾經只是一塊普通的空地,有個簡陋的平台和一面泛黃的白牆。後來為了」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投錢做了升級改造,空地成為兩個籃球場,舞台和背後的白牆也相應擴大了許多。去年回去看,舞台和籃球場還在。但估計不會再放映電影了。

關鍵詞:自帶板凳
吃飽飯,洗完澡,每家每戶各自帶上各式各樣的摺疊凳。當然,也少不了帶些飲料、水果、瓜子。不過對我們這些半大的孩子來說,凳子什麼的就無所謂了,反正常常到處跑,或者坐最前排的地上。

關鍵詞:露天
露天最大的好處是空氣好,而且便於一幫孩子們上躥下跳。從前排跑到後排,從後排回到前排,滿場飛。
但最大的問題,就怕天有不測風雲,遇上忽降大雨。通常拷貝借了都要按期還,不會第二天重放的。所以,如果電影精彩,人們就捨不得走,打著傘甚至淋著雨也要繼續看。這時候放映員也要撐傘,畢竟民意不可違啊。當然,如果電影精彩程度一般,很多人就放棄,紛紛回家。當觀眾少到一定程度,就會結束放映,但從不討論、解釋或通知,一切由放映隊長說了算(如果大領導也去了,也許會請示領導吧)。

關鍵詞:墟日
正如現在看電影通常不僅僅是看電影,特別是戀愛中的男女,其實更多是交流和加深感情。那時候也一樣,更像是一個墟日。
電影開始前,人已經聚集的差不多了。反正時間都是由放映隊長說了算,放映時間不會那麼精確,偶爾還會遇到棘手問題解決不了,可能拖十幾二十分鐘也不鮮見。這段時間就是社交的好時機,七嘴八舌,聊家長里短,有大聲說笑,也有小聲竊笑,孩子四處亂竄,賣水果、冰棒、小吃的小販們大聲叫賣,還有不少姍姍來遲的,也有各種原因搬著凳子調換位置的。後來有個工傷內退的幹部,組織上為了照顧他,讓他承包了旁邊的房屋,整了個小賣部,好像還因禍得福賺了不少。總之,電影放映日,跟墟日真的差不多。

關鍵詞:功夫片
單獨拿這個來說,是因為對男孩子來說,印象最深,最喜愛的類型,就是功夫片了。一般的生活劇情片,肯定是忽略的,去了也不會好好坐下來看。
只有功夫片和戰爭片,能夠讓男孩子們安穩的坐在屏幕面前觀看。也許戰爭片的場景,距離太遙遠,只有功夫片能夠激發遐想(瞎想?)的同時,讓男孩子們覺得這是」力所能及「的幻想。

補充一句,以上是本人八十年代的電影印象。到了九十年代應該基本絕跡了。


講個童年笑話吧。

那年夏天我五歲,老爸帶著我去長影小禮堂看內部放映,「星球大戰」第一部。

我是一個非常要強的孩子,當時完全被神奇的陌生所震撼,看著那些飛來飛去的飛船,奇怪形狀的生物,我緊咬著嘴唇,一言不發。

我在尋找,尋找這電影里和我生活中的款曲。

終於天不負我,我發現了一個光膀子的洋人,沒錯,他的確是個人。於是我激動的站了起來,對著我老爸大喊:

爸爸,爸爸,你快看!那個人雞雞毛長胸脯上啦!


-------------
呃,當時人挺多的。另外,雞雞毛的稱呼是我老爹在公共浴池告訴我的。


看到邀請,足足回想了十分鐘才下筆......太久遠了。

家在中部鄉村,村裡電影放得少,單手能數清。只記得都是夏天,全村人吃了晚飯,洗過澡,搖著芭蕉扇,提著小馬扎,涌到村小學的壩壩上......小孩子沒有耐心一坐兩小時,場地又開放,都是滿場瘋跑,很熱鬧,很新鮮,很開心。放的是什麼,早忘光啦。

小學五年級,學校組織,我第一次知道鎮上居然有電影院。那個電影把我弄哭了,很多同學都哭了,現在還記得每一個場景,連片尾跑的字幕都很清晰......《一個都不能少》,真是好片兒啊。

初中,學校組織,在籃球場上支個架子就開始放。李連杰《鼠膽龍威》,印象最深的是「剪藍線還是紅線」的時候真是糾結死了,而且他剪錯了...

寫到這裡發現高中學校太BT,升學率超高的省重,每天朝六晚十,除去上課時傳看武俠小說,看NBA文字直播,沒有任何娛樂活動...

但是教室都安裝了投影儀,通常拿來講課,高考前幾天,班主任突然跑進來說:我們看電影吧.......
那是我目前為止最美妙的觀影體驗:緊張得要發瘋的日子裡,拉下窗帘,屏蔽外界的所有光亮和喧囂,全班人聽著彼此的呼吸,一邊盯著銀幕,一邊接過班主任遞來的文具包...亦步亦趨,一個一個,走過每一張課桌,帶著莊重的儀式感....也因此,《加勒比海盜2》在我心中的地位無可超越。

然後,再怎麼勉強,都算不得小時候啦。

其實還有一個途徑:通常村裡年輕人結婚,都會置辦全套彩電VCD播放裝備,辦婚禮時賓客滿座,小孩都擠到房間里看碟,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毫無疑問的港片...《倩女幽魂》啦、《黃金島歷險記》啦、《東方不敗》啦、《黃飛鴻之獅王爭霸》啦...咦,為什麼沒有大話西遊.......

PS:被朱博文童鞋提醒------當然啦,神片《媽媽再愛我一次》怎麼可能沒看過!高一,心理課,年輕美麗的女老師鄭重地提醒我們準備紙巾。女孩們梨花帶雨稀里嘩啦,男孩們-----據他們稱都沒哭,一直在偷瞄我們有沒有哭.......


我小時候正好是VCD,DVD橫行的時候,小縣城,5毛一張碟,可以看一天。
一到周五晚上,我就跟爸爸去租碟,破舊的書店,破舊的紙箱,和破舊的碟,偶爾老闆會進回一箱新碟。
老闆說看完一定趕快還,還有好多人要看呢。
然後我就趴在紙箱子上一張張的看封面,一部部的看故事梗概,好厲害啊,當時的故事梗概大約是這個路子:

「打仔洪興,四仔東星」是一句江湖上流傳已久的話。洪興的老大洪勝與子洪飛(梁朝偉)父子不和已多年,因當年洪勝為救幫中兄弟捨棄了妻女的性命,飛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小春(陳小春)乃阿B手下,向來開殺時聲音大,膽子卻很小,但他是飛的崇拜者,一次小春在與東星的廝鬥中被東星幫少主阿寶和垃圾追殺,幸好飛經過救下小春。小春遇到偶像十分興奮,在一次賽車中把自己的妹妹小彤(李若彤)介紹給飛認識。
彤是一家報館的記者,聰明活潑,且對江湖上的事情非常好奇,因此對飛非常感興趣,在交往的過程中逐漸兩人產生了感情。在洪勝金盆洗手的當晚,東星幫眾人到場挑釁,要求洪勝交出曾打傷阿寶的小春,正好飛前來澄清了事實,東星的人灰溜溜離去,但飛父子倆為了當年的事情再度衝突,飛憤憤離去。東星幫在宴上送來洪家祖墳碑石,洪勝一氣之下,血管爆裂導致中風。
飛在彤的勸說下,與父和好,但東星的人不肯放過飛等人,而且小春的大哥阿B背叛洪興,在飛與東星的激斗中暗算飛。阿B與東星的志偉在暗算飛後,殺害東星老大嫁禍於飛導致雙方火拚,最後在阿寶和CIA的幫助下,飛揭穿了阿B和志偉的陰謀,並為了清理門戶,與曾經教他使刀的阿B展開了一番血斗,飛最後能否勝出,他與彤是否能在一起呢。

當時的封面差不多是這種套路,好厲害啊,( ﹃ )~~

然後回家,等還珠格格,鹿鼎記啥的播完了的時候,就把VCD打開了,看碟!

常見場景1:只見帥氣的男主角凌空一腳,腳,腳,腳,腳,然後就卡在這兒了,VCD發出了奇怪的聲音,退出碟片,弄回去,快進,快進X2,快進X4,快進X8,誒誒,快退快退,播放,只見男主角凌空一腳,把壞人踢了個踉蹌,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這才是男主角應有的實力!( ﹃ )~~

常見場景2:傑克!你究竟在幹些什麼!哦不!親愛的!你不能這樣!放開她!你這混蛋!哦我的上帝!夠了皮特兒!出去!離我遠點!你知道嗎!我還會回來的!
哇~外國人說話好厲害啊!( ﹃ )~~

常見場景3:男女主角接吻,麻麻蒙我的眼;女主角脫衣服睡覺,粑粑蒙我的眼;男主角到了夜店,動詞大慈動詞大慈,粑粑麻麻一起蒙我的眼;男女主角要做愛了,粑粑說,寫作業去!QAQ~

常見場景4: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同志們,沖啊!pia~pia~biu~peng~
爸我寫作業去了……

最常見場景:兒子,這碟是壞的你去換一盤切……

陪伴我走過童年的是:成龍,星爺,李連杰,陳浩南,名字稀奇古怪的外國人,中央六台和第十放映室。


霹靂舞。
金鏢黃天霸。


哎呀,怎麼能忘記小時候露天電影可以在反面看的情節呢。。。

小時候娛樂少,就記得某次下雨有露天電影放映。撐著傘也要看,躺在父母懷中,聽著雨點砰砰砸在傘上,又隔膜又親近。雨漸漸大了,小時候那種大大的黑布傘會漏雨的呢。。。


小時候以為解放軍同志和日本鬼子以及村莊顏色都是黑白的


說到電影,我有說不完的話,取其精華吧。
我8歲暑假的時候,住在外婆家,一個很小但很溫暖的農村(至少那時候我是這麼覺得的),在悶熱的夏天,大家沒有空調,吃罷晚餐便坐在家門口聊天。那天晚上吃完飯,同村的小夥伴興高采烈地搬上板凳來叫我,說大隊放電影了!我也欣喜若狂,雖然那個時候對電影有很少的概念,不過還是去了。露天,大幕布,放映機,放的是黑白的抗日片,什麼名字我倒是忘了,只記得那一晚和好多小夥伴玩捉迷藏玩到好晚。

我是個從小就很宅的人,大概過了幾年的暑假裡,我每天都窩在家裡看電視,我記得很清楚的是,只能收到一個台,畫面左邊是節目單,右邊是點播熱線,就是說你想看什麼,就可以打電話去讓它播(不知道小夥伴們知不知道這種東西),那時候最經常播放的是《數碼暴龍》《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BEYONF1991香港演唱會》。

《大頭怪嬰》這部電影說實話,應該是我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還是香港拍的恐怖片,在當時對我造成的心理陰影極大,在我的印象里,這是最恐怖的電影,至今都不敢看,尤其是那個攝影師掛掉的一幕,我晚上還會想起來。


小的時候,在球場上看露天電影,放映的是李連杰版的黃飛鴻。我們一群小屁孩從觀眾席跑到熒幕背後,各種搞怪,這是獨特的夏天記憶。
小學二年級,學校組織去看動畫版的花木蘭,裡面的木須噴火龍讓我為之驚奇。
初一,看了平生第一部純英文無字幕版的電影,是人工智慧。看到結尾的時候,哭的死去活來,發現語言並不是唯一欣賞電影的途徑。


我小時候的感覺是這樣的:「一開始無法理解電影里的人在幹什麼,為什麼這麼干,只能任由劇情發展,沒有自己的思考,大腦一片空白吧」


大年三十在大伯家和哥哥姐姐一起看未來戰士,被嚇出了心理陰影…


小時候的電影,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個叔叔家看的周星馳《大內密探》,是碟片。為什麼留給我印象深刻呢?因為這張碟片,在播放的過程中會插播一個姑娘穿的泳衣在海邊飛揚的跑步,還是慢動作。每到插播時,就會轉過頭去,假裝不看,其實還是在偷瞄。大人們會哈哈笑!
還有一次是在北京的姐姐宿舍,看的是一部恐怖片。《猛鬼差官》,一宿沒有睡覺。姐姐要關燈,我就阻攔,就這樣我看著燈泡,躺了一宿!
在家鄉還有一次是在我大爺家,看的一部恐怖片。在鬼出來的一個鏡頭,我哭了。各種止不住。沒辦法,我三大爺把我送回去了。
8歲的時候來了北京,家裡買了一套VCD和電視,然後家裡的碟片也開始增多。那時候功夫片我們叫武打片!大部分是港片,我哥到我家的時候,帶來了一套《指環王》然後全家人一起看第一部。好吧,沒有看懂。看到一半,關掉了!還有一部是《哥斯拉》,這是我年幼時期認為很牛X的國外大片。當時還為哥斯拉的死亡感到傷心呢!


兩棵大楊樹,中間拉白幕。


少林寺,媽媽再愛我一次,成龍,香港電影


成龍和舒淇演的<玻璃樽>。


很操蛋的感覺 小時候跟爸爸媽媽去看3d電影 眼睛太大了我戴不上


推薦閱讀:

《奧特曼》的劇情是怎樣的?
如何評價《環太平洋》(Pacific Rim)的特效?
如何看葉挺將軍後人葉大鷹導演在《建軍大業》上映前做出的評價?
如何評價電影《小時代 3:刺金時代》?
如何評價《廣告狂人》大結局?

TAG:電影 | 生活 | 調查類問題 | 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