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國學生眼中,中國留學生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
鏡像問題在中國學生眼裡,外國留學生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
相似問題外國人眼中中國留學生是什麼樣的形象?
亞洲人給人喜歡抱團的印象除了是有不少學生喜歡抱團的事實之外,有一點很重要的是:
亞洲人(包括印度人)!!!長的和大家太不一樣!!!!!一抱團就容易被發現啊!!!!
我後來發現!!!德國人!!!義大利人!!!法國人!!!!誰不愛抱團啊!!!!可是他們抱團!!!!不說話的話!!!!誰知道他們是一國的啊!!!!
嘆氣。。。
大家要公正。。。。
我朋友跟我說:「Hey Ryan, you are the only poor Chinese I"ve ever met!"
.......給祖國丟臉了,對不起......
--------—————————
我朋友不是真的在說我不好啊,他是在調侃大多數華人都非常有錢啊。。。啊,喂!~不要這麼嚴肅啊。。
——————————
再更新於2017年5月2日。沒想到當時隨便寫的東西,一下能有這麼多贊,今天沒事,隨便寫點吧。
工作兩年,前幾天終於在奧克蘭邊遠地區買了蝸居,大院子的小三房。
家裡給了首付,我也從此背上了三十年的貸款。每周大概還700多刀,自己扛著壓力不小。
我家庭不富裕,小時候爸媽也不是很和睦,但外婆奶奶都很疼我,我很知足,這樣的出生應該已經算很好了。
老實說,到國外見過太多富裕家庭,二代之中出類拔萃的不在少數,一開始見了,總覺得為什麼那些人為什麼那麼幸福,生活事業都有聲有色,既羨慕,又自卑。但後來覺得,既然起點都不同,走的路又怎麼可能完全一樣呢,沒必要用那麼複雜的心態去看別人。
剛開始來國外,因為生活費不夠,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兼職,比如華人餐廳什麼的。期間又遇到的問題各種各樣,經常被氣的想哭。有一次,看著自己銀行卡里還剩7塊錢,額度500的信用卡,已經被刷了487,又馬上要交房租和還款日,只能跟朋友張嘴借錢。那種祈求別人的感覺真的很難受。
直到畢業有了收入,才敢把上學時候的這些事情跟家裡說,一來是怕老媽之前擔心,二來,一開始家裡也不同意我出國,我自己也不想認慫。。。
好在,我現在很幸福,爸媽也很幸福。雖然我現在還沒有女(男?)朋友,但我有一條特別乖的金毛,以及強壯的右手。。羞澀。。
一切的一切都在朝著期望的方向發展。
那些說我國學生抱團的。
不只是中國學生抱團啊,來五道口看看,韓國學生是一團一團出現的,法國學生也是一團一團出現的,非洲(可能)學生也是一團一團出現的,德國學生也是一團一團出現的啊。
不管在哪國的哪國留學生,都是自帶一團一團的出場設定啊。問我喜不喜歡白人
我說不喜歡,我只喜歡中國男人
結果對方說我 種族歧視
hmmm
有次去德國朋友家做客,我們中國留學生主廚,吃好發現沒別的玩了,只能和一群世界各地的人聊天,不過照樣鬧到很晚。
臨走時主人解釋說,以前碰到的中國留學生都特無聊,吃過飯就走,沒想到我們這麼能折騰,早知道就安排些其他活動了。
臆測一下,只能說新一代留學生正在衝擊外國人對中國留學生的印象。這個題目我在土澳留學八年工作三年可以回答!
簡單的說,中國留學生在國外是有些被自動貼上的標籤,包括數學好,愛抱團(從不和任何不是中國人的人打交道),英語不好,穿著打扮很「asian」,不愛運動,不愛做group work,等等(說到這裡有人要出來跳了,先別急,讓我慢慢解釋)。
別的國家不說,就說咱們在大土澳的親身經歷。
高中
我剛來墨爾本的時候14歲。當時我們住的區是個老區,基本上都是本地人,新移民非常少。我就近上了一所公立女校,全校加起來也就20多個外國人,其中十幾個華人(包括中國人,馬來人,新加坡人,還有我國香港台灣的)其他的幾個海外學生來自越南,匈牙利,馬其頓等。我初中時特愛看歐美校園電影,所以特別想過電影里看的那種歪果仁學生的校園生活,從一開學就開始想和本地人交朋友。但是上了幾天學,發現好難。首先,完全高估了自己的英語水平,老外說話聽不懂。就算聽懂了句子,也不知道他們在講什麼內容,因為平常生活方式,接觸的社會,娛樂審美個方面都有太大的差別了(這是十一年前,現在應該好多了,畢竟有全球化的one direction,Justin Bieber,taylor swift等等在國內也很熟悉的名人話題可以聊)。所以沒幾天就和華人泡一起了。
慢慢地發現老外對中國留學生敬而遠之,他們會主動和法國日本留學生聊天,雖然他們的英語更差,但是很少和中國人說話。早出國的同學們都知道,國外高中學生是很在乎自己是不是在一個cool的group里的,說白了也就是抱團。他們很少和他們覺得不cool的團體里的人交流,裡面就不幸的包括了中國留學生(當然也包括其他本地的學生,性格怪的,喜歡搞IT的等等)。法國日本是土澳學生覺得高大上的國家,所以願意接近那些留學生交換生(別罵我,他們真的這麼覺得,就像很多咱們自己人覺得歐洲很高大上,印度很落後一樣),當然這也不代表他們就能跟本地學生混熟了,新鮮勁過去了老外也就該幹嘛幹嘛了。因為中國人在高中里比較安靜,基本上比較少參加體育活動,藝術節之類的活動,老外就覺得你們這些人不cool沒意思。有個馬來人經常參加活動,老外就願意跟他們玩到一起,另一個馬來人不參加活動,我到後來才知道,老外一直把她當中國人。這種奇怪的關係是雙向的,老外覺得中國人不願意和老外玩,中國人覺得老外都不和自己玩也不去搭理人家。很多老外根本沒有和中國留學生接觸之前就已經有了固定的印象。很多ABC,來的比較早的華人和其他地區華人都經常著急著和中國人撇清關係,包括有個英語奇差的香港人也是。
慢慢地我當時就有種莫名其妙的自卑心理,覺得因為是中國人所以被看不起。後來高二選課因為想搞設計,所以選了一堆沒中國人選的課,法語,平面,當代藝術啥的,天天一個中國人和一票歪果仁一起上課。上著上著也就聊上了。突然發現,沒那麼難交流了,在這住了兩年文化跟上了,英語好了,和老外有話題聊了,而且發現外國人一點都沒有歧視中國人的意思,可能只是以前沒機會聊。慢慢還開始一起吃飯圖書館party啥的。因為搞設計,作品在學校展出,突然又多了一票本地朋友。有幾個歪果仁朋友說:哎呀你完全不是我想像的樣子啊,不光數學好還挺逗比啊。
但是這個時候問題來了,我想帶我的中國朋友和外國朋友一起玩耍,但是雙方都不願意。老外朋友對中國留學生的印象的改變只限於我一個人。而我的中國朋友因為我和本地人玩一起了,也不太願意和我玩了。他們並不願意去接觸本地人,順帶著吧我也推走了。於是我就這麼被推進了本地人的圈子完成了高中。
小總結:對中國留學生的印象是:抱團不愛交流,沒意思,總之就是沒啥存在感,歧視啥的倒是沒有。
大學:
因為高中跟老外混了兩年,思念英語突飛猛進,交流寫文章啥啥零障礙。進大學的時候並沒有上高中時那種忐忑的感覺。一開學就和本地人還有幾個新加坡和馬來的學生玩在一起了。當時和我同屆的有幾個中國留學生,都是剛來或者預科出來的。一起一節課下來發現留學生英語真的不行。因為我們是設計系,所以語言要求並不高但聽不懂還是會影響上課。畢竟大家是同胞所以基本上一開學就相認了。但是後來一起上課的時候,留學生同學因為聽不懂不停地問我問題,非常影響我聽課。有兩個同學還經常在課上老師講課時說話吃東西,搞得老師很不滿,學生也會悄悄給他們眼色。所以我有意識地開始在課上和她們保持距離,但是下課後還是一起玩的。
我當時橫跨中外兩圈,所以經常聽到同一件事情的兩面。又一次我一個留學生朋友和一個老外一起做group work,中國學生就想一開始把工作平均分,各做各的然後最後放一起,外國學生就想交作業前兩周找一天,大家一起research然後一起完成。兩個人誰都不願意退讓。中國學生覺得老外懶,老外覺得中國學生不合作。再加上中國留學生英語不好,很多時候以中文的表達方式說話比如說:「我要。。」「你應該。。」直接換成英文聽起來比較沒禮貌「i want..." "You must...", 而不是平常對話婉轉的說法 「I would like to..." "Could you please..."。老外一聽不高興,結果對中國學生也很粗魯,就這麼杠上了。基本上大學裡對中國學生的負面印象都是這麼產生的。
反之,英語好的留學生,雖然生活學習審美習慣都很中國,沒有什麼老外對她有負面印象。雖然下課不一起玩,但是說起來都是覺得這人挺好的,認真,設計牛逼。還有更牛逼的一個學長,英語很差,但是設計特牛逼,不管中國人外國人,對他都是各種膜拜。其實有很多中國留學生和老外玩的很熟,形象很正面。但是這時候老外已經把你當朋友了,你的形象已經從「中國留學生」變成一哥們了,他已經不把你和留學生掛鉤了。說中國學生負面的其實大部分沒有正真認識了解一個留學生的。
當然也碰到過種族歧視,占語言優勢婉轉侮辱英語不好的留學生的。我聽到的兩次都毫不猶豫地幫同學頂回去。
小總結:大學裡已經不像高中分圈子分的那麼清了。學生比較成熟,見過世面視野寬廣的人比較多。作為留學生,主要的軟肋還是英文不好,特別是做group work影響他人的時候。英語好,作品牛逼,所有人都願意跟你玩一起。當然這是我們設計小系,大系可能有所不同。聽說中國學生找代寫論文的很多,這是比較受反感的(沒聽說過別國學生搞這個)但是我自己沒遇到過,可能設計系論文太冷門沒人寫。。
工作後:
簡單說一下,畢竟不算留學生活了。實習公司和正式工作公司都一樣。只要你業務牛逼,沒人在乎你是哪裡人。平常心對待所有人,以前感覺那些明顯的界限現在都沒有了。公司也有幾個中國人,有的已經融入當地的社會,有的還是不太和人交流,但是根本沒有人在乎。大家上班時完成工作,下班各回各家,誰是哪裡人都沒有關係。
再補一句關於抱團的,其實大多數我國人民還是很包容的。覺得人生地不熟的和自己的同胞抱團很正常,所以我們見到外國人在中國抱團覺得非常正常。但是很多西方人心理就不同了,(受教育程度越低的越是這樣)總有一種西方人優越心理:你到了我們的地盤就得說我們的話,抱團不說英文你就是不想融入我們的社會。以本人愚見,改變大部分外國人這種想法很難,但是總可以從身邊的人做起。不要很憤青地和他們講道理,而是和他們自然的成為朋友,讓他們發現他們對中國人的成見是有偏見的。其實很多老外接觸到的中國人並不多。每當歪果仁和我說你和其他中國人不一樣,有意思,會逗比啥的我就笑笑說,你肯定碰到的中國人不多吧,比我逗比的多了去了!偶爾碰到一些無知傻逼的問題時(比如說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太陽天打傘,你吃不吃狗肉之類的)就以開玩笑的方式解決,如果他們是聰明人,馬上就知道自己問了傻逼的問題,如果是傻逼,那就根本不需要理論了。當然遇到負面問題,比如說污染,我也會很坦然的說,是,這些方面是有待進步。畢竟每個國家都有不足的地方。我經常時不時地會和朋友們講講中國的文化社會民生(那些新聞上看不到的東西)包括各地小吃,房地產,國內各種好玩的地方,教他們各種親戚的稱呼(國外親戚稱呼都很簡單),教他們「傻逼」「牛逼」「逗比」「逼逼」的區別,現在整個辦公室都會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ibi。最好消除隔閡的辦法就是平常心對待,多交流。
第一次這麼認真地答題,洋洋洒洒說了一堆廢話。大家隨意看看就好。
USC在老美口中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University of So many Chinese.
在我們EE(電子工程)課堂中,課堂像一個象棋棋盤一樣,中間由一條界河隔開
老中坐左邊,老美坐右邊,中間界河裡坐的是老印,因為他們上課做項目基本在划水。
中國人不怎麼說話,但是能包攬90%的A
老美們非常不高興,這幫悶騷中國人拿光了A,他們只好拿B
為什麼?
because we are Asian
室友們對我的評價是嚴肅,正經,熱心,做東西好吃。
...
...
其實不是我嚴肅正經,
主要是他們太二缺。
他們現在在玩「給對方起外號並畫小丑臉貼到對方房門上的遊戲」...
我們這層只有我沒人貼...
我想說雖然我也是個逗比但是上了初中以後我就不玩這個了好嗎!!!
他們還喜歡玩水槍,躲在門後嚇唬人...
所以,有距離感怪我咯!哈哈哈哈哈,好像大家都覺得我情緒激動了。
我真的只是在寫答案的時候把自己腦補成了Drama Queen,
這樣嬸兒的,
或者這樣嬸兒的,
我真的是想做個小可愛來著~
呦呦呦,沒想到這麼多寶寶贊~謝謝~
-----------------------------以下原答案-----------------------------------
端正態度態度態度態度!!!!!
我先把自己舉過頭頂的椅子放下,盡量平靜地問你們個問題,
憑!什!么!和!外!國!人!玩!就!是!對!的!和!中!國!人!玩!就!特!么!要!受!到!批!評!
常常和中國人一起出現叫抱團對吧!
宿舍到學校一輛公車見到了不說話?
前輩有資料願意給你你拿了之後當不認識他?
別人過春節你自己等著和外國單身狗一起過情人節?
我來問問各位答主,什麼時候交朋友要先看國籍了呢寶貝們?
我在不同地方修了不一樣的master,分別在不同的時候和法國人泰國人土耳其人德國人希臘人捷克人玩的好,好到有時候晚上直接一起睡覺,常常跟著她們回家旅下游。但是! 我和他們玩是因為氣場合拍好吧,他們變成哪國人就算全變成中國人我也會和他們一起玩的多好嗎!
修歐盟法的時候英國人也坐一堆,土耳其人也坐一堆,德國人也坐一堆,這都正常,中國人坐一堆就不得了了?!
印象是吧,普遍旅遊城市的姑娘們認識中國學生之後都覺得我們素質蠻好,對中國人印象有改觀。
很多人覺得中國人比較嚴肅不太活潑。
都很humble~~~~
覺得中國人權狀況挺讓人可憐。
本來出國讀書,有人想要找教授讀博,有人想拿高分在當地找實習,有人想練語言,有人想那畢業證回國,也肯定有人想使勁和外國人social打入他們的生活圈,
相應地自然就會讓其他國家的人感覺到中國留學生有的勤奮,有的活潑,有的文靜害羞,有的是趴體就要去參加一下。
在國外不和外國人social在國內大多也不是整日開趴的,和外國人打成一片的大多在國內也是放得開的那一掛,性格不同你們強求什麼?
別人都沒覺得你們有什麼不正常,自己先急著給自己貼標籤,你不覺得有點怪怪的?
解匿,感覺沒什麼可以匿的了家人做飯好吃,導致從小就不喜歡下館子。
出國前,母上怕在外吃不慣,緊急培訓了三個月的廚藝,目的為了讓我能隨便作出幾個菜活下去(對沒看錯,怕吃國外食物活不下去)
結果
1.畢業後留校做廚師,收入是室友之和。
2.各類party我必須到場,不少人不撩妹不理帥哥就悶頭吃鍋包肉和拔絲地瓜拔絲蘋果(他們認為這是絕美的酸甜零食)
3.啪啪啪只為蹭周末食物(沒錯!就是猩猩與飼養員那個梗,只要你做的足夠好吃)
4.不敢跟母上說我近況,否則肯定是一頓咆哮(老娘Xx供你XxXx,你竟然白學了,在外做廚子!Xxxxxxx省略3千字)
5.老爹非常愛國,偶爾會和我說在外學到先進技術要報效祖國,師夷長技以制夷。現在好好努力是為了祖國明日的強大。(你們腦補我當時羞愧的心情吧)
我真的不懂,我就是不喜歡party,哪怕在國內我也不去party不去泡吧,老子就是喜歡三三五五個好朋友擼串也好,喝咖啡也好,網吧開黑也好,為什麼非要去social?不去咋滴了?不去就是不合群了?我自己在家裡請朋友來做一頓都比去那裡尬聊好,英國人high點和外貌真是不匹配……不喜歡
我們在國外老想著尊重別人的習慣,其實挺好。你看看國內那些留學生,我家住在高教園區,遇到各種各樣的留學生也多。好多人大半夜的在街上瞎喊,遇上求助的,幫完了,很多連謝謝都不說。我覺得是不是我們中國人對外國人太友好了。他們到中國來,我們尊重他們的習慣,跟他們講英語。我們去外國,還是一起講英語。
1.我的歪果仁同事們完全不懂我為什麼要喝熱開水,他們認為熱水就是soup with nothing, 好奇怪的說
2.有一次去同事家做飯,我帶上了電飯鍋,教授們都爭著按按鈕,說那是一個能夠把生米煮成熟飯的神奇按鈕 按完就在旁邊觀察,沒見識的樣子也是挺逗的
3.歪果仁女孩子們好像從來不梳丸子頭,所以見我的丸子頭都很新鮮,詢問是怎麼盤起來的
總結來說,我可能就是一個盤著奇怪丸子頭,喝著奇怪熱水,很會奇怪cooking的神秘人我是個外國人,英國的。 現在在中國工作。我上大學時見到好多中國人,他們留給我的些印象是:
1. Polite / shy. When the Chinese students interacted with the locals, it was usually just simple conversation and they were quite friendly. (But when I heard them speak Mandarin, eventhough at the time I didn"t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it was clear that with each other they seemed more natural and "real" - I guess language barrier was a factor)
2. Different socialising methods. In the UK most students enjoy goin to pubs, bars, or nightclubs... a lot of alcohol is involved, especially during the 1st year. Most chinese students didn"t have much interest in this form of socialising, but rather preferred more quiet things like cooking and eating together.
3. Friendship circles. A lot of Chinese students hung out with each other. I don"t necessarily think this is a bad thing. As a foreigner living in China I understand that it can be daunting movin to a new country alone, and so hanging out with people from the same background makes life more convenient and can help deal with homesickness.
4. Money. The Chinese students I encountered were a bit more laid back with their money. In my flat, the 2 chinese students always ate out at restaurants. A few students in my course even bought cars durin their last year of university.
EDIT: 我現在在一個高中的國際班教書,學生們都準備出國留學。分享一下我的體驗:
So I"ve noticed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ives of teenagers in the West compared to China. For example, here school is from 7 40am to very late in the evening, and there is a lot more pressure on students here too, parents have higher expectations. The little time that students do have to socialise may be spent at places like a hot pot restaurant, or KTV.
My time at university had allowed me to see the life of chinese students after they moved. My current work allows me to see their lives while still in this country. It"s given me a more rounded view of 中國的留學生. I think if I was back at university in the UK I definitely would"ve done more to accommodate Chinese students and make them feel welcome, perhaps used a different approach.我作為一位加拿大人來回答, 請大家原諒語法錯誤!謝謝!
我在加拿大上大學的時候,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已經很多,給我當朋友不少。從自己的角度要分享一下當時的感覺。
在我的大學中國留學生可以分成三種:
1. 富二代/官二代: 因為考不上中國好大學所以父母不得不給排到國外任何一個大學學習。付現金買高級車,搗亂,不努力,賭博,等。很少跟本地人互動,四年後英語口語一點進步都沒有,hehehe
2. 真正的學生: 家不是特別有錢, 要出國學習的原因很多, 除了學習還有學習, 很少加入當地的活動,有的會買輛二手車,有的會買輛便宜的新車。平時會跟幾個中國同學一起租個房子。
3. 優秀學生: 家可能沒有足夠的錢出國留學, 所以得申請國外各個地方的獎學金項目,並且一到目的地就會開始找臨時工作機會。努力學習,經常跟本地人互動,經常和別的國家的留學生當室友。買不起車,所以只能靠公交。因為餐館很貴,所以很快就會學會給自己做飯。這些人的口語進步是最快的,而且是最容易做朋友的。
這三種就是我一個人分成的,不知道別人怎麼看。
Cheers!
Daniel我們中國人罵人永遠是最有氣勢的。高中的時候跟中國人和中國人經常在宿舍里吵架。每次吵架的時候總有外國人露出敬仰的神情。有次訓練完以後大家坐在操場上聊天,有個韓國同學突然說:「你們中國人罵人的詞兒真多,我們只有稀巴和混蛋之類的。」旁邊的美國插話:「我們只能花式fuck和一些沒什麼氣勢的詞,感覺你們用中文吵架的時候用了好多詞。」
於是,我回到宿舍後撕了一張紙。寫了一些我能想到的中文髒話然後標準音標並寫上了英文注釋。那張紙被當時插話的美國人拿走後就沒見過了,但是聽和他一節課的人說他經常從校服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張摺疊得整整齊齊的紙然後用生硬的中文念:「草泥足總屎把袋。」還經常不厭其煩地跟其他老外解釋:「It means fuck eighteen generations of your family in Chinese."其他老外一聽,頓時瞪大了雙眼並露出敬佩的眼神。看我們的衣櫃整齊不
樓上大致都說的很清楚了,也都是存在的問題。
但我切身體會不愛社交的原因是他們的社交真的很無聊………
有多無聊呢,一幫人最愛乾的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扯淡喝酒吃薯片。
wtf…這些我在國內都不愛天天乾的事情,為什麼到了國外我就必須要融入他們的文化。
手機不好玩嗎?有空做做旅行計劃,做做吃的,逛逛博物館,去海邊吹吹風不好嗎?
為什麼一定要喝酒吃薯片講笑話聊八卦?
外國也一大堆無效社交,我完全不覺得留學生不參與他們的社交有什麼問題,因為就是無聊!
打開手機和wifi發現更大的世界,請外國友人學習一下,別天天議論中國留學生不cool不參與集體了。
如果真心想拿長居或移民的,請忽視我的話,因為你必須要和他們在一起一輩子……
更新一下。因為我村中國人不多,我中國人玩的也少了點。我是很希望祖國同胞來跟我玩耍的,但人家跟我專業學校都差別很大。於是我在國外基本上是獨來獨往型的。當然,好多國內的小夥伴飛來找我玩,我覺得是最開心的時候。
出國其實難免會寂寞,但再寂寞我也知道自己喜歡幹什麼,不喜歡幹什麼。所以我這一年始終保持一個外鄉人的狀態,並且跑的地方相當多,大多是一個人去的。吃遍歐洲,過得不可謂不充實。
與其在思考自己在別人眼中是怎樣的存在,不如問問自己到底是怎樣的存在會比較好。否則,強行為了融入和排解無聊,只會適得其反。
願大家留學生活都過得更好。
留學生眼中的中國人
我們是什麼樣的人?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想和你分享一個故事。
當我2010年來到英國走入交換大學的宿舍時,引起了一陣轟動。
我們的宿舍,當時是一間8個人的flat,每人一個小房間,大家共同分享廚房和洗手間。當時,我管我們宿舍叫八國聯軍——8個人基本上來自五湖四海,亞非拉歐美齊聚,黑人白人黃人個個不缺。
第一次來到國外一個人生活,說不惶恐不緊張那是騙人的,我牢牢記住了出國前輩們的教誨,「要多和外國人打交道」。然而,不久我卻發現,和外國室友們雖然能客客氣氣地聊上兩句,但想走心卻有些無處下手。聊學習,大家瞬間焉了,聊娛樂,聽著他們興沖沖討論的東西我卻一臉懵逼,聊天氣,嗨,人都散光了……
最後,很好運得還是跟大家接上了頭,卻是源於一次種族技能的開發。某天閑著,心血來潮,鍋鏟油鹽,拿出暑假在家苦練了一個月的廚藝,炒著雞丁唱著歌。不一會兒,幾個不同顏色的腦袋瓜子從廚房門邊探出,「哥們,介是嘛呀?」彼時情商低於平均線的我也是情商突然上線,幾個碗盤和大家分了分,吃到最後每個人都樂了,「博文是個好同志」,事兒也就這麼成了。
接下來,順理成章,吃個飯,喝個酒,遛個彎,大家都會顧上,逐漸熟絡起來了。某天喝酒吹牛之際,我好奇地問哥幾個:「你們看中國留學生是什麼感覺?是不是特別不給力不想搭理?」
「屁!」來自非洲的台哥回道,他老人家早年去過台灣,偶爾還能秀兩句中文。
「怎麼說呢,中國人給我的感覺就是……太神秘了。」一邊熱愛搖滾,長發飄飄的康納接道,沒想到身邊幾個夥計紛紛點頭,讓我不禁追問起來。
「中國人老是和中國人在一起,中文也聽不懂,聊得眉飛色舞的,我感覺我就沒法搭上話」澳洲的馬特君先是吐槽了一記。
「而且不少中國人英文確實不太好,說話老費勁了。有時候我覺得我也不太在意,但我看他們自己好像挺介意的,後來就不找我聊了」。勞倫斯補充了幾句。
「我們嘛,你知道的,晚上比較那個……活躍,白天就愛睡覺」,資深派對手台哥尷尬得笑了笑,「而且學習這玩意我們也不太care。但是中國學生真的跟我們過的時間都不一樣,睡得早起得早,每天學習很給力,實在是不太敢和學霸搭訕啊。」
「可能文化也有影響」馬特君輔修跨文化交際,於是給了我們一個很有深度的發言,「我們西方接受到對於中國的教育和科普,實在還是太少了,你們有很多美食,你們有很豐富的歷史,你們現在很有錢,就這麼多了。一方面,我們覺得你們好厲害,另一方面,又覺得你們有點太勤奮,怪嚇人的。所以我們對你們是很好奇的,可是中國人好像天生不喜歡錶達自己,我以前試著跟中國學生聊天,要麼是支支吾吾不想跟我說哈的,要麼就是特別容易激動讓我覺得有些尷尬的」馬特眨了眨眼,說道:「聊完後,我覺得中國人更神秘了——你知道,如果一個人對你來說一直很神秘,那就有些可怕了,因為他們是完全無法預測的。」
「這是文化的問題,夥計們。」我覺得有點委屈,於是花了不少時間跟他們解釋了什麼是中庸文化,什麼是中國式教育。
「那我現在理解多了」,大家紛紛點了點頭,但是馬特君又補充道:「不過,說真的,也不是每個文化都是和西方一樣的。只能說,入鄉隨俗,是遊戲規則。你選擇來到這裡留學,不管之前的文化是什麼,你必須努力去接受新的價值觀和交際方法。中國留學生好像有些頑固,這當然沒什麼問題,但是在交際上吃虧,也是沒辦法的。」
大家紛紛點頭,氣氛一片肅穆之際,盧克進行了總結陳詞:「好了好了,總之,博文是個很特別的中國人!博文,什麼時候再來一次上次那個雞?」
這是一個很難忘記的夜晚。從此,我懂得了留學社會的社交準則,也明白了外國朋友眼中的我們是什麼樣子的。這無關人種、相貌和財富,只需要你問問自己:
「我來此,有何貴幹?」
美國很多年輕人過於自信,根本不知道中國現在發展成什麼樣,自以為美國各方面都是最牛逼的。導致許多美國學生認為中國留學生都想留在美國,中國女生都想找美國男票。卻不知道很多人選擇留下,其實是為了離開。
這些話都是老生常談了。但是不管我在明尼蘇達、伊利諾伊還是在加州,都能感覺到大部分美國學生對中國的無知和對美國的自信。這種自信甚至有時候可能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比如我穿了一條色彩鮮艷很可愛的裙子,很多美國女生就會說:
「你的裙子好漂亮啊!」
我說:「是啊,我的朋友都說肯定是從中國買的。」
這時候美國女生就斬釘截鐵的說:「不,你是從美國買的。」
這幾句話我回味了很久。我下意識的說我從中國買的,因為我和我的朋友都知道國內的裙子比美國漂亮得多。國內的網購、物流比美國強太多。但是美國女生並不知道,她們沒有問我你在哪裡買的,因為她們潛意識裡Made in China都是廉價品,以為我的朋友說我從中國買的我會不高興,安慰我一看就是美國買的高檔貨。
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不經意流露出真實想法的對話還有很多。如果他們能像我們了解美國一樣去了解中國,就會理解並不是每個人都想留在美國。留或不留,涉及到了家庭、經濟、專業、職業發展、教育回報等多種因素。即使留下,也可能是短暫的。比如我的理想是當一名教育家,我希望能在美國教幾年,在中國教幾年,再去芬蘭或者非洲或者世界上需要我的地方去教幾年都可以。
但是我在讀教育碩士的時候,沒有人問我你想留在美國嗎?你以後想去哪裡教書之類的話。所有人都會說「你現在在的學校很好,沒有人想要離開。」「你將來能去XX學校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啊」之類的。
心裡有世界的人,才知道美國不是天堂。
最讓我反感的就是很多白人以為所有中國學生都想留下來,所以中國女生都想嫁給美國人……
WTF。
別人怎麼樣我不管,反正我不是。
我記得以前在法學院的時候有一個白人JD跟我表白,我非常感動正想如何發一張好人卡,他突然很誇張的問我,
」你不是沒有跟白人約會過嗎?你不想知道跟白人交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嗎?」
WTF。
一個TOP法學院的JD,Dean"s list,成績優異,精通多國語言,最後還是優秀畢業生,前途一片光明,此時此刻他的自信居然僅僅是他皮膚的顏色。
太噁心了。我連好人卡都懶得發了,真想拿張智霖彭于晏金城武的照片摔他一臉。滾滾滾!
這道題如果是在外國人眼中,中國留學生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能寫更多。畢竟我現在的同事、領導、家長、教授們都是美國人。
其實除了生活、學習、工作的正常交往外,沒有必要委屈自己刻意融入,特別是留學生們。知道是怎麼回事,有這麼一段經歷就好。成年以後能否交到真正的朋友在哪都不容易,不論國籍。對少數族裔的歧視、刻板印象、未來的職場天花板是真的,美國的高等教育絕對是世界領先的是真的,優異的GPA和實習經歷能讓你進可留美退可回國也是真的。
怎麼選擇還是看自己,和歪果仁怎麼看我們無關。
關於美國的回答:
帥姐姐就是原老師:美國到底哪裡糟糕?
帥姐姐就是原老師:對即將赴美留學的同學,作為學長姐的你有哪些保障自己安全的建議給他們?
帥姐姐就是原老師:美國有哪些方面比中國強?
帥姐姐就是原老師:有哪些出國後才發現的以前對英語的錯誤理解?
其實過往中國人在國外建立的影響,本身我們是不需要太在意的,而更好地解決辦法是主動地做些事情去給周圍的外國同學留下了好的印象。其實在我的經歷中,並沒有受到老外的什麼歧視(偶爾有些接觸上不爽的地方),只是各自的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了我們溝通的一些不便。我舉幾個真實的例子,皆具有代表性:
1、留學早期在日本(CMU項目的前4個月),班裡一共十幾個人,只有4個中國人,其餘各個國家,韓國,老印,日本本土的都有,當每次考試我們4個中國人(大陸)都霸佔了前四之後,他們難以望其項背。給他們的印象是 - 中國人讀書牛逼;以至於後來他們作業前或者考試前都會來借答案和往屆試卷看看,由此可見,抄作業或者借答案的現象不分國界和種族。
2、為了珍惜我來之不易的留學機會,每天自習到半夜12點50,然後做1:05分最後一班的JR電車回宿舍,而我們其他中國同學亦如此。所以他們的對中國留學人的印象則是 - 刻苦。
3、到後來,我們也有一些聚餐活動,野營活動,看到日本韓國還有台灣的同學都非常的禮貌和謙虛,而我的社交經驗當時還有所欠缺。後來自我覺得我留給他們的印象會不會是 - 不善交際或者稍微有點不禮貌?
4、到了美國之後,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公司,我很多時候是侵入在華人的圈子裡。這也是人一種尋求安全區域的潛意識吧。我們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我們有聊的來的東西,於是抱團的印象就產生了。這多少也造成了很多老外對我們中國留學生的影響 - 喜歡抱團扎堆,不夠open(當然少數中國人除外)。
這裡多啰嗦一句,如果各位在國外準備長呆或者工作的話,我個人倒是建議主動走出華人自己的圈子,多和老外交流與合作。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做得並不好。過了幾年才慢慢意識到,當一個工程師做到了更高的級別,你代碼能力的重要程度指數型下降而你的soft skill(除了編程能力之外的軟實力) 則越來越重要。這時你的圈子和人脈(即使在公司里)就顯得越來越重要。所以,如果你對自己心氣比較高,對一些抱負的話,一定要逼自己走入主流的圈子(也即白人圈子)。比如:「team lunch」 這種東西,我之前說過無數遍:不管他們是什麼牛鬼蛇神,吃什麼難吃的雞鴨魚和草,都是要去的:"it is mandatory."
bless~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國外呆久了發現自己已經「回不去」中國了?
※留學生們是怎樣緩解出 offer 前的焦慮?
※如何評價「暴走漫畫王尼瑪知乎揭 ABB 老外副總裁京滬航班上爆粗」?
※口腔醫學生怎麼申請去日本讀PHD?
※出國留學是否需要留學中介機構?理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