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大足石刻千手觀音的修復?


更新一個視頻,如下:

記錄——千手觀音修復

工作之故拿到了不少修復視頻,也在香會期間去拍過,出於個人原因剪了此片。


更新完畢


知乎這個話題關注者少,還是文物工作者上知乎少,看來等不到修復者來「親歷者說」了。

工作之故全面接觸過這件事,不是修復者,但目睹「從舊到新」的過程。爭議集中在貼了全新的金箔和改了主尊的面容,因為大眾也只能看到這個層面。以下重點說一下金箔和面容,如有餘力盡量呈現一下除了表面這些變化之外的修復工作。


一、貼金

1、原貼金病害嚴重,面積大,是視覺上造成千手觀音古樸的重要原因,但是「古樸」其實是「病害」,舊跟壞,是兩碼事。

上圖為金箔病害分布

上圖為金箔病害種類與比例。

下面近距離感受下是古樸,還是慘不忍睹。

千手觀音不僅是個文物,還有石刻藝術價值和宗教藝術價值,貼金的現狀屬於文物的物質性層面,效果的完美與造型的完整是圖像性層面(藝術層面),數百年來的多次修復留下的多層貼金是歷史性層面,我認為還有一個作為「半個亞洲的信仰」的精神性層面,上朝峨眉下朝寶頂,下朝寶頂便是大足石刻寶頂山的千手觀音,作為一個信仰的依託,殘破總是說不過。

修復,這本身就是一種毀壞之後的補救,任何的修復行為都要折中的態度來面對具體的修復問題,而折衷主義必然是將文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與科學價值共同考慮在內的。


2、方案以及試驗階段其實是將揭取下來的舊金箔處理後再回帖,但是已經老化的舊金箔與石質結合併不理想,很快還快出現金箔開裂等問題。

揭取下來的金箔先軟化再逐層分開。貼金有4-8層。

終於我們把它處理成這樣。

回貼上去是這樣,對比修復前來看好像效果不錯,但這治標並不治本,它很快還會壞。

上圖為回貼試驗,回貼的舊金箔很快會產生開裂。

其實,貼新的金箔,並非全扒了一點不留再貼全新的,沒壞的舊金箔還是在裡面的。而新金箔也是對工藝的傳承。

前期對千手觀音做了有史以來最詳細的勘研,其中關於金箔的成分與工藝有:

這都是付出與成果,對工藝的傳承,對川渝地區其他文物修復的參考,也都是修復的意義所在。

過程是這樣的:

這是揭取了不穩定金箔,並對石質做了處理之後的,服帖的沒壞的金箔還是在的。

滲透加固

生漆流平

漆灰找平

熟漆加固

髹塗金膠漆

舊金箔回貼

新金箔全色

修復後

然後這隻手的一切信息都會存檔,修復前後的三維模型,病害、修復材料等,這對以後出現問題以及數十年百年後後人再次修復時提供依據和資料。每隻手、每個法器,都有自己的一個「檔案」,乃至整個千手觀音的信息,這也是本次工程的一個課題,後面再提一下這點吧。

最終所呈現在表面的,看得見的,都是那全新的金箔,它像歷史上的每一次貼金裝彩一樣保護內在胎體不被風化侵蝕,保證造像完美的形象,符合佛教形象的貼金傳統,符合信徒的心理需求,延續傳承了傳統的貼金裝彩工藝,卻僅僅是因為自己太新了,新到遮掩了過去,而被罵的什麼都不是了。

我個人我覺得是不得已不用新金箔。來個不恰當的邏輯,假如腿真的壞了,必須得截肢,不然就危及生命,舊腿真的不能用了,於是他們用最先進的技術、用同樣的肉和骨頭,甚至模擬了腿是怎麼長出來的,然後給你打造了一條新腿,只保留了一點舊得大腿根兒,你能繼續走路了,但是你卻嫌棄它是條新腿。為什麼千手觀音叫搶救性保護,又叫全國石質類文物保護一號工程,修復還是次要的,搶救和保護並讓它長久的存留下去,作為物質文化遺產和佛教題材的精神遺產,能繼續被後人享有,意義更大。

你可能覺得沒那麼嚴峻,真的壞得那麼嚴重嗎?

我貼幾個數據:1979年,0.25噸塊體自然脫落;1985年,一隻50千克的手自然脫落;2007年,一個拇指脫落。

再貼幾張圖

梁思成大足考察時的千手觀音,請注意後面的變化。

1962年基本也好

1984年,

1988年

修復前

毀壞的程度與速度是超乎我們想像的,畢竟那是八百歲的老人了,(病害原因後面有餘力再說)。

八十年鑿崖成佛,八百載佛渡眾生,它今天滄桑、病體、塵垢,回過頭來,被它度化的眾生是不是也要反哺點什麼。佛渡眾生、眾生修佛。根據佛教傳統,建寺、造塔、雕像、畫佛等都是功德,實施者或供養人據此可以福報,對古代寺塔、造像和壁畫進行重新妝飾,也是佛教徒奉循的一種傳統及功德。

扯遠了,說回來,我的看法是,我也覺得全新的金箔不盡人意,但是在毀壞程度上,在折中的幾個層面上,在工藝的繼承上,它最終這樣是合理的。


二、面容

1、歷史上的修復不同時期的審美、功德主的財力物力等都影響了千手觀音後來的狀態。這其中貼金質量與工藝的好壞還是缺失部位補型的好壞都是在修,是修舊和填補缺失。但是對千手觀音的面部,卻有補塑,補塑改變的是長相,這就不是修了,而是改!修得好與壞還在其次,改就是主觀加之。更那堪,補塑上去的部分會出現病害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是要還原南宋那個千手觀音,還是要一路走來的修改過並且出現問題的千手觀音。

面部的後期補塑材料劣化,嚴重影響了面部形態。

面部特寫。不說可能不會發現,不覺得眼睛和嘴巴怪怪的嗎,佛教形象不因該是祥和的、慈眉善目的嗎。

把表面不穩定金箔揭取後,是這個樣子。

特寫我們能看到嘴巴和眼睛的補塑。

那麼這補塑是要還是不要,一個本來面貌、一個是歷史痕迹,但是到這我們首先明確兩點,(1)、這補塑壞了;(2)、這補塑改變了樣子。

2、那麼它本來樣貌是怎樣的。多說一下我的體會,千手觀音占崖立面面積是88平米,體量巨大,人站在大悲閣首先感受到的是氣勢,加上起翹的金箔干擾,很難看清眉目,可能大眾在此前並沒有察覺到眉目的樣子。

說遠了,說回來。

翻模出千手觀音的面相。

石膏翻模,修復後的面部。這才像一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真正面目。

不知你是否還堅持那個被補塑過的面容。

這種爭議也許沒有對和錯,以下是我的看法,我支持還原最初的千手觀音,因為那才是千手觀音的樣子,它符合一個佛教形象慈眉善目的形態,我更認為不是所有的歷史都是正確,再直白一點,我認為那些不當的修復是破壞!但這不是前人的錯誤,這是歷史的局限性、時代的訴求,技術的壁壘(後面舉例)甚至就是功德主自身的訴求。而且今天這次修復,我們努力做到了當下的最好,若干年後,後人們還會繼續修復,傳承,也許那時候由於技術的進步、觀念的超脫,致使當下我們的修復也有不當。但我們當下的責任就是保護她、傳承她,後人才有機會。舉個技術方面的例子,現在用X光射線,探測內部斷裂,而之前沒有,看不到指頭是否斷了,就在外面貼金,這就是問題。


補一個現今可考的時間軸
1174年-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開鑿

1570年,大名隆慶四年,裝彩

1748年,大清乾隆十三年,裝彩

1780年,大清乾隆四十五年,裝彩

1889年,大清光緒15年,裝彩

1964年,保存完整

1962年,主尊面部及金箔,基本完整

1984年,主尊右手完全殘缺

1988年,局部風化侵蝕

1999年,大面積風化,地仗層露出

2007年,造像石質風化、金箔開裂,才會脫落

2008年-2015年,全面修復。

而我們的這次修復,會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次,我們的意義不是把它修成你所嚮往的樣子,而是保護她,讓它走下去,就像八百年走過來一樣。

-----------------------------------------------------------------------------------------------------------------

更新:

金箔僅僅是本次修復工程中的一個環節,只是因為其在最表面,最影響了視覺效果,所以如此爭議,以上是我呈現的客觀資料和個人看法,大家見仁見智吧。

下面我呈現一些修復工程的其他事宜,不可能全部羅列,也不分時間先後,我盡量讓大家看到修復工作的其他方面。

本體修復主要分三大類,石質、金箔、彩繪。

上圖為石質病害分布,主要有:石質殘缺、石質斷裂、分化剝落、片狀剝落、空鼓、生物病害、滲水等。

上圖為石質粉化病害。

石質殘缺

掉落的哪個手指

表面看似完好

內部損傷

如上圖,這樣的內部損傷,有這麼多。

各種石質病害就不逐一上圖了。

下面以泥塑手指的修復為例說一下過程。

上圖是去除不穩定金箔後。有沒有發現拇指不對勁。拇指是後來泥塑上去的。千手觀音的本體是岩體(砂岩)。

修復的材料、工藝,都是前期花了大量時間論證和試驗過的,石質胎體修復好,然後才是貼金。

造型的依據來自三維掃描的模型和佛教造像的手印研究

再補一些

清洗石質表面的劣化材料

裸露的基岩脫鹽

殘缺的手指補型

下面提一下關於主尊胸前的手。

再說彩繪

彩繪病害分布

彩繪成分與工藝研究

彩繪起甲

彩繪脫落

不一一上圖了,舉一例修復過程。

前期都經過試驗

以下補一張流程圖,和一些修復過程圖。

本體修復不多說了,說說支撐修復和保護工作的勘測、研究、和試驗等

有人問病害圖、病害面積都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就是這麼磨出來的。

這張圖雖然是擺拍,但手的數量、每種病害對應的位置,都是人工採集與計算的來的。

X光探傷

上表格吧,都不是新技術。

千手觀音的三維模型。(修復前,修復後都有)

微環境檢測。最千手觀音微環境氣象條件和空氣質量實時自動監測。

凝結水的長期作用,對千手觀音的風化影響巨大。
川渝地區多雨,凝結水幾乎常年存在,乾濕交替,水分在造像上一進一出,毀壞嚴重。

剪刀手好萌

修復材料研究

在本體上的幾次修複試驗

侍者修複試驗

有人提修復上去的那麼突兀,這叫可識辨修復,就是要區分哪是本體,哪是補上去的。丁是丁卯是卯。
-----------------------------------------
以下是自己寫的,後來用到了上面那個視頻里。
----------
八十年 也許是幾代人
耗盡一生韶華只為修佛、修己、修信奉的依託
定是心的嚮往、眾生的虔誠,乃至風雨的相助,
在這天地之間,化作了觀音出世,照一方凈土,供眾生來朝。
---------

她守著,八百年

卻沒敵過時間的撕扯,一切都變了,她也沒能倖免於冷峻的歲月侵染,殘年 蒼老 病體 衰軀 ,像一個塵世里的老人 ,耄耋之年 不堪重負, 卻又眷戀著世間 悲憫著眾生。

-----------

這世間的痛苦

似乎平等地對待著心靈 與萬物

那放不下 是痛苦 又是信念

堅信著 心不變 萬物就不會變

原來這修行之事 是沒有始和終的

-----------

再挽回她 還有信仰的寄託與心靈的歸宿

再修復她 和那浮華的時間裡躁動的心靈

我們去替歲月 償還無情的刀俎

為內心 再修虔誠的歸附

成佛在心 成事在人

像無數次探索自我的內心一樣

去無限逼近那亦真亦幻的機緣

五百次的擦肩

總有一次最逼近於內心真實的剎那

--------------

大悲無淚於滄桑巨變後的憔悴

大笑無聲於傳承與信仰的不止

大悟時又無言 才覺得這世間的一切

本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

堅信著心不變則萬物則不變

一念智 般若生

眾生心中 有佛

眾生 皆佛

----------

回答更新完畢,題材特殊,切勿私自轉載,它用請私信聯繫。

------

彩蛋時間

以上分別是大帥比梁思成,他首次將大足石刻介紹給世界;1945年楊家洛等考察團,以及2014年部分修復工作者合影。

無意將他們類比,只是他們都應該被尊重。

以上


利益相關:大足石刻博物館設計方,千手觀音影片總策劃


哼,interesting.
此次修復的爭議,無疑來源於日本人怎樣修復國寶千手觀音?丨壹讀百科
說書人看後很是生氣,來跟大夥好好嘮嘮。

1:壹讀是怎麼講這個故事的?

開篇明義,壹讀一開場就給了三張圖配字,

號稱「國寶中的國寶」的大足石刻千手觀音,從以前的這個樣子↓

變成了這個樣子↓

面對這個充滿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審美風格,壹讀君(yiduiread)忍住了想要吐槽的衝動……

在這之後,該文章用了十五章圖,詳細的介紹了日本唐招提寺歷時十年的修復過程。唐招提寺內恰好有一尊被尊為國寶的千手觀音像。中日兩國對各自同一題材國寶的修復,是個不錯的選題角度,有對照組。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金堂內千手觀音立像)

2:壹讀這篇文章寫的怎麼樣?
請允許我用壹讀自己選的圖,來形容他們的文章

我國的修復放一張圖,日本的修復前前後後放十五張圖。然後得出結論是日本國的修復真是又精細又美好,我們修復的像義烏小商品市場?
這你妹的是什麼混帳邏輯?想吐槽想得喪心病狂么?

3: 大足石刻真得被修復的成義烏小商品市場風格了么?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壹讀選的這張照片。 恩... 看起來是有點濃濃義烏風,很坑爹啊。

(壹讀選照)

但會不會是因為,照相者自己水平太差所導致呢?在這裡我貼一副能找到的最好看的。

(人民網選照.上為修復前下為修復後 .我貼過來顯然侵權,如有抗議即刻刪除。原貼在此重慶800歲千手觀音修復前後影像對比令人震撼--人民網)

換個角度,也很有味道。

(中國日報選圖,Restored Guanyin statue to reopen to public[1]- China Daily Asia )

再找一張照的沒那麼好的,來自北京晚報。這個光就沒掌握好,但看起來也不錯。

(北京晚報選照,原帖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金光重現)

多看幾張圖後,是不是就覺得寶相莊嚴了? 那位觀眾要是覺得這還是義烏風,我給你一百快,你去義烏幫我買十個這樣的回來。

那麼問題就是,既然好看的照片那麼多也不難找,壹讀偏偏搞了一張難看的要死的?

這種為黑而黑的作法,真是讓人忍無可忍的跳出來數落幾句。人在作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靈。當心那天有神通收了你。

4:為什麼日本人的修復,看起來舊一些?而我們的那麼新
從修復結果圖來看,日本人確實作到了修舊如舊,不像我們的修復看起來煥然一新

A:那我們要先聊聊,為什麼要修復千手觀音像。
日本金堂內的千手觀音像,是因為要重修唐招提寺。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招提寺的金堂立柱傾斜嚴重,亟需修復。三年後招提寺被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遂成立了「唐招提寺金堂保存修理事業專門委員會」。自2000年動工,開始了歷時十年的「金堂平成大修理」。

所以我們要知道,日本的千手觀音像,常年置於金堂屋內,被當作國寶供奉,保存完好。95年的地震也絲毫沒有印象到這尊塑像。

既然保存完好,看起來也很漂亮,自然沒理由改變原貌。 這就和養護槍械,把槍拆一遍上油裝好,沒道理再給槍外噴一層金漆一樣。

所以答案很清晰:日本的千手觀音壓根就沒壞呀!與其說是修復,不如說是「解體與復原」。

(解體後的日本千手觀音像)

我國大足山的千手觀音像,是因為建在山頂上,風吹日晒雨淋,損毀的不成樣子。號稱三十四病,千壞萬損。尤其是近年來酸雨厲害,已經到了慘不忍睹的地步。來張頭部證件照大家感受一下,不修整能行么?

(修復前就是這樣了,你說不修還能看么...圖摘自知友 @王貴友 的答案)

B: 塑像如新還是如舊,也要看塑像所處的環境。
日本的千手觀音,在古都(奈良)中的古寺(唐招提寺)的古建築(金堂)內存放。招提寺為大唐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後親自設計並督建,金堂陳列的佛像據傳也是鑒真設計(鑒真東渡前就在國內設計修建了許多佛像)。所以這個建築,即是日本天平時代文化遺產,又是日本佛教戒律宗聖地,然後還是紀念鑒真大和尚的所在。

(金堂內安置的千手觀音立像,盧舍那坐像及藥師如來立像。)
那麼置身於招提寺金堂之內,引起的是一種怎樣的情懷呢? 有詩如下:

月光灑招提,圓柱垂影時,跫音踏地靜,夜深共冥思。
林祁 譯

在這麼一個環境中,把佛像再次塗滿金箔,可能並不合理。

而我們的大足千手觀音,建在重慶大足區寶頂山上,是一座摩崖石刻造像。 山上造像,很多時候需要有色彩。否則石刻和山石融為一色,觀看效果難以保證。 更兼佛愛金裝以求香火不斷,這樣一座建在山上的石刻佛像,重塑金身是非常合理的(可惜現在把金身佛關在黑屋子裡了)。何況大足千手觀音,不僅僅是金身佛像,而是集雕塑、彩繪、貼金於一體的藝術品。本次修復,連彩繪也一併修繕,相當細緻。

有些朋友非要認為我國佛像修復用黃金就低俗,日本不用黃金就高雅。那我放一張日本凈土宗本山 東本願寺 正殿 阿彌陀堂的修復效果圖來閃現他們的狗眼吧。

(純一色金箔殺!)
當然,雖然全殿塗滿了金箔,好好拍照也能顯得雅緻。

5:日本人到底哪裡比我們作的好?
我覺得中國和日本的文物保護修復工作,都作得非常好。
但日本的媒體,可能不像我們的,水平這麼低。

當然,我要吐槽一下這次修復的組織負責人員,既然花了這麼多財力物力人力,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歸檔工作。能不能再花點小錢,請一個美工,一個攝影師,一個程序員,拍點美圖搭個網站來點文化講解,給我們大眾小民補補腦呢?

我用中文google大足石刻,跳出來一堆旅遊網站。 我用中文google唐招提寺,跳出來了日本人建的官方網站

這個官網很精緻的介紹了招提寺的方方面面,還配有中英文概覽。對於那項歷時十年的金堂平成大修,更是按年譜整理了工作進度。 在這一點上,我們確實是差了很多很多。

最後,再深切問候一下壹讀那篇文章的作者和編輯。作編信息來自這個頁面: 日本人怎樣修復國寶千手觀音?丨壹讀百科

特約值班壹讀君丨蘇枕書

強行露臉的值班編輯丨劉十九


不請自來,紀錄片《大足石刻》中關於千手觀音修復的部分是在下拍的,王貴友老師的答案中有部分也引用了,深感榮幸。那我就講兩個故事吧。手機碼。


1、當年這個片子開拍的時候,bo在重慶正風生水起,這項修復工作算是bo特別重視的項目。修復提案一經通過,調研做計劃就開始了,跟咱們文物修復關係不錯的有義大利和日本,這倆國家屬於文物大國,技術的確比咱們要先進些。日本,主要是紙質文物修復強;義大利,石質文物修復強。於是義大利就來了,一出報告說需要10年……並且這還只是數據調查分析所需要的時間。
故事肯定不會這樣,不然咱們今天也看不到修復完成的千手觀音,於是義大利的兄弟姐妹們只做了項目的外方參謀。
在拍攝期間,義大利帥哥跑來和咱們的修復人員吵架的場面我也見了,就在大殿的工作室里,中方老大之前在義大利學習過,現場直接義大利語混合英語各種互撕,我連英語都不太好,只能純看熱鬧。不過這樣的爭吵在當時和現在看來都未必是壞事,因為大家是真的在用生命去修復這個千手觀音。(這件事情在片子里不好說,不過採訪還是做了,帥哥說了很多也很中肯,雖然帶著點傲嬌……哈哈)日本那邊呢,基本就是來探班的節奏,他們紙質修復老大也來看了,各種驚嘆,不停感慨這個項目難度真的太大。話說採訪設定在腳手架上,老爺子二話不說爬上來接受採訪。插句題外話,文物修復界的人我至今覺得還是很可愛的,心裡都特別乾淨。


至於為什麼中方不接受義大利的計劃,具體原因我個人認為還是在bo,他要求,在2012年完成修復工作(這個時間點大家自行想像)。這顯然不是科學修復文物的節奏,修復團隊做完分析,最終定下來最快能在2014年末修復完,然後bo也只能接受。所以說,中方修復人員也是有自己立場的,中國政治如此,著實不易。此外,片子在12年檔口要播出,當時也因為bo,被壓了好久。


2、拍攝期間,我幾乎天天跑千手觀音那裡,和修復人員一起,他們幹活,我就在邊上看著,也不著急拍(三個導演一起扎在大足,寶頂山最先開拍,我的另一部分內容在北山,所以有了空閑)。因為我之前不懂嘛,所以想著先跟他們混熟了,多學習學習,搞清楚了再拍。

記得第一次,我一個人進去,在腳手架下頭喊陳主任,一個腦袋從腳手架上探出來,陳主任一邊摘手套一邊走下來(那時還是木頭腳手架和木台階,後來做採訪的時候正趕上更新電子升降台,沒了樓梯,日本老爺子還真挺倒霉的,哈哈)。陳主任吧,個子小小的,是個很認真的阿姨一樣的人,也是個好玩的人,特容易緊張,平時說話就快,一緊張說話更快,不過人蠻隨和,大家都不怕她。她是現場負責人,也是一線工作人員,帶著一幫年輕人一起做這個事情,真心佩服。

很快,我這個比較內向的人也跟他們混到了一起,隊里的年輕人還是多啊,平時開開玩笑什麼的也就ok了。他們在觀音手上剝金箔,我坐在腳手架板子上看著,除了吃飯和開會,他們白天幾乎都在腳手架上,重慶天又熱,動不動汗水就下來了,有時候大家唱唱歌,講講八卦,平時也沒有業餘活動,枯燥的工作全靠大家內部消化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憊感。

記得在拍他們金箔分離時,喊大家都到實驗室里,一人一堆金葉子,我說咱們開始吧,他們就開始拿鑷子剝,剝了兩下,開始討論起趙本山的小品,一哥們在那喊拐了拐了,我只好停下來跟他們說:咱們好歹也是在拍一個嚴肅的紀錄片好嘛。實驗室里頓時爆笑,我一腦門黑線,然後也跟著笑,哈哈。
還有一個大叔我要特別說一下,段大叔是從敦煌過來的,是特聘,這一來連他妻子也一塊來了,他們倆都是文物修復專家,大叔負責石質,阿姨呢負責漆面,倆人年輕時一起干修復好上的,干修復這行好多都是這樣成家的,往好了說強強聯手,更多是這個工作太寂寞。
他們倆現在都是專家了。
和大叔聊起來,那個性啊,簡直跟電影人物一般突出,各種恨鐵不成鋼,加上他的眉毛像張飛,你們就想像一下吧,張飛臉的頂級理工男一生浸淫文物修復,個性火爆又內向羞澀,一緊張就臉紅,總結起來一個字:萌。
他老婆呢,正相反,典型的上等丈母娘款,集美貌、溫柔、大氣於一體的阿姨,是隊伍里的老大姐,手把手教年輕隊員怎麼清潔石像上的漆面,還有怎麼給觀音手打針(注射修復用的可逆處理的粘合液體,具體化學名忘了)。

以上都是鋪墊,我真的要說的是一次午間聊天。
那是我唯一一次和他們在食堂里吃飯,劇組有自己的飯,我純屬湊熱鬧跟他們去的食堂,一來也是想知道他們不幹活了是什麼樣子。那天很熱,陳主任打開了話匣子。(以下為大概內容整理,片子里也沒能提及的)
隊伍里的年輕人,基本都是重慶、四川和大足本地人,好一點的,也就是從四川地方的文物保護區借調過來的剛入門的年輕人,學歷方面嘛,都不高,而且很多人在這個項目之前,都不是干文物修復的,有的是大足當地氣象局的年輕人,之前就是記錄每天溫度和空氣濕度的,文物修復也涉及小範圍的氣候問題,算是有點關係。有些更是八杆子打不著的職業過來的,文員什麼的,可以說都是文物修復知識白紙一張的孩子。文物修復界有個規矩,在進行實物修復之前必須有X年(我忘了多少年)的非實物操作階段,個人出個意外事小,萬一文物被搞壞了,那可是千古重罪啊。但現實是,現在這個團隊里除了幾個年紀大的,幾乎沒有合格的修復人員。
為什麼呢?


陳主任又說,他們在項目啟動前就開始全國範圍招聘,但沒有人願意來,本來這個專業的學生就不多,學校一般都還不錯,專業對口的科班學生都不願意到大足這個地方一待就是近十年,不光這樣,錢還特別少,每個月2000多塊錢,就算包吃住,那也的確很少,最後只能在本地年輕人裡面遊說。畢竟大足當地的消費還不算高,這個工作也算穩定。
至於專業技能方面的問題,只能是邊修復邊教,等修復完成他們也就成半個專家了。
陳主任說完沉默。


我無意加強陳主任或是文物修復這項工作的悲傷沒落情緒,這樣的情況在今天這個社會,其實普遍存在,但凡不能與商業利益掛上鉤的工作或者技能,都面臨著同樣的窘境。
不過,加上我前面描述的,我至今仍然認定一個看法:這個團隊對文物修復的態度是純粹的,這個行業雖然有著許多不那麼明亮的地方,但整體上還是充滿個人理想主義的。


當我看到千手觀音修復完成的新聞,發了個簡訊給陳主任,祝賀他們終於看到成果。她的回復很簡單:謝謝!歡迎你們再來大足!
這七八年里,有太多媒體來了又去,他們的事情也不過是媒體上的豆腐塊。社會已經物是人非,他們卻一直在那個大殿里。
一點一點把千手觀音拆解開,一點一點螞蟻搬家似的處理好每一片金箔、每一塊細碎的石渣,用針筒一滴一滴地把粘合材料往石像深處滲透,再把每一片帶著編號的金箔貼回當初它所在的觀音手上,他們認為,現在我們還沒辦法技術分析這些金箔,以後的人類或許能從這些舊金箔上分析出更多信息,他們就能探尋到更久遠的歷史。
他們既要考慮如何如何能更好地修復這尊千手觀音,還要避免後人再次修復時是否會因為他們今天的操作不當而面臨無法修復的問題。
他們還要考慮藝術上的保留,每一隻手的造型都要完全保留它初始的樣態,不僅僅是固定,甚至是要通過技術分析來還原。

那些年輕人應該已經成為半個專家了,從原始的腳手架到後來的各種配套設施相對完備,他們真的熬過來了!

這尊千手觀音本來就不是一下子建成的,這次修復也僅僅是我們當下的一次,絕不是他存世以來的第一次被修復。我後來拍《草原》,理解了蒙古族為什麼能坐視他們的宮殿被自然吞噬,因為他們認為有型的建築遠不如無形的精神、習俗、技藝來得珍貴,因為他們一生都在漂泊,對他們而言家是草原,無處不在。而我們漢族與之不同,我們的歷史一再被中斷、改寫,所幸能流傳下這些建築和藝術,成了回看和研究我們的歷史,最好的途徑。也許還能看到更多,只是我們現在看不到。


所以,表面金箔看起來怎麼樣我覺得不重要,這尊千手觀音的里子是那麼堅實,以後的人能夠繼續看到比什麼都重要。作為這尊造像的過客,我們已是渺小,有幸看到他依然存世,遙想多少人為他付出,多少人也同自己一樣能有幸從他面前走過,就已經很幸福了。


感謝收看,雖然我不怎麼回答問題,但也知道用下面這個詞。


以上。


-------------------------------
補充一:近20多年千手觀音毀壞嚴重,王貴友老師貼了對比圖片。這是因為環境污染日益加劇,重慶又恰好處於中國西南酸雨帶……所以,修舊如舊到底是如哪箇舊?是更好地保存下去還是滿足現有觀感印象?討論藝術和哲學也得講道理嘛。

補充二:王貴友老師說等不來「親歷者說」,就我了解,他們都是一線實幹派,不太可能來知乎,就不要等了。

補充三:個人之見,謝謝。


謝邀~

其實以上個中回答,切中要害,但也都被忽悠了。

關鍵在於為什麼大家會「修舊如新」耿耿於懷,主要在於對「修舊如舊」的理解。這個界定問題業內也已經爭論很多年,到底何為舊,何為新,其實目前被媒體牽著鼻子走的只不過是描述你所能看見的表面功夫,於新舊的關係其實不然。

就專業認識而言,依照當代修復理念,「保護」意味著保持事物的現狀、而不以任何方式去改變其形態、狀態等安全屬性,「修復」則是逐步被定義為「任何將文化資產的現存材料和機構恢復到一個一致的較早的時間之狀態的行為」——博物與美術館委員會 Museum and Galleries
Commission,1994

但就大眾而言,到底何為「舊」,並非是強調破破爛爛或者灰頭土臉即可以稱之為舊,這是十分狹隘的。原本「舊」因該界定的是其所在時代所對應的狀態。只不過依照歷史上就有多次修復貼金的大足千手觀音而言,那個過去的時間段才是其應有的狀態。再說嚴苛些,石刻才雕琢成型,還是首次貼金,抑或首次貼金後開始出現脫落的時候,還是後期修繕時又再貼補金箔的時刻?這個,一千個人就一千個漢姆雷特。

所以,專業領域內對「舊」的認知,主要是嚴謹在是否使用的是舊工藝,也就是原作工藝,在說具體點,就是前任是貼金箔,現代修繕就不能噴金漆,這個才是要強調和著重的。

同時,由於當年破四舊以後,很多老工匠的手藝幾經失傳,就像都知道千手觀音是大漆襯底在貼金箔,但是大漆配方,如何調製,施作要求等等,可沒有現成的資源讓你像塗抹現代膠水一樣簡單易行,整個過程中這些用料選擇、材質加工、施作工藝,幾乎全都是空白,基本是這回對此類問題推敲其實比貼出來是金光燦燦與否要有意義得多,更別說因此能救活幾家傳統材料廠了。

另外,依照國人得喜好,特別是現代佛教的追求,以及地方政績和旅遊市場的開發,僅僅作為施工人員的你,你能清潔完後,依然保持一種陳舊感,估計輿論的壓力不會比現在吐槽少。

還有,應該說,沒有那代人的修繕不是以其當時最好選擇才進行施作,這個么,我也引一句來自「壹讀」挑撥輿論的資料來源——《天平之甍——唐招提寺金堂大修記事》中的一句話作為結束:

「復原並非僅是分毫無誤的重建,今天的人們也有責任保留過去每一個時間段留下的痕迹。因為沒有誰可以完全複製其本來的面貌。正如六百年前那位在鴟尾上留下自己姓名的瓦師,當時必也竭盡全力,卻也未能料到自己的鴟尾並不如一千兩百年前的那一隻耐得住時間的考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對比、評判只有留待後人。」

以上。


爭議點肯定來自修復結果後「太新」的問題,以下轉帖《秉持正確理念 堅守求實原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劉曙光談大足千手觀音保護工程》其中的一章「如何看待『新』與『舊』的糾結」,算是從修復工程角度對這個爭議作出的自我辯護,原文發表於《中國文物報》2015年5月11日。

在千手觀音工程立項之前,到工程實施結束,關於造像貼金「新」與「舊」的討論、議論、爭論就沒有斷過。我們的工作,證明這裡不僅涉及修復理念的問題,也是一個材料、工藝和技術應用的實踐問題。剛開始,我們只是將千手觀音修復看作是一項石質文物保護工程,也把「真實性、完整性」和「修舊如舊」當作座右銘來鞭策自己。但在修復現場工作的時間越長,對造像各種細節的了解越真實、越深入,就越來越強烈地感到,不能夠僅僅從石質文物的角度去看待千手觀音修復工程的性質和意義。即便只是把千手觀音造像當作石質文物去保護修復,也有一個是從「修舊如舊」,或者「殘狀修復」的概念出發,還是從「救命」、「治病」的實效出發的問題。如若再從佛教文化和佛教藝術品的角度去看,從東方審美觀念去看,千手觀音的修復原則和技法,就應當和一般的石質文物修復有所區別。大家關注的,不僅僅是病害的祛除,還有對觀音造像所表現的「妙相莊嚴」、「寶相神聖」的恢復或再現。對於千手觀音造像來說,如果這隻手是四個指頭,那隻手是三個指頭,甚至有胳膊而沒有手,人們能夠欣賞這種「殘缺美」嗎?這種「修舊如舊」的美,又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歷史文物原有的外在形態和文化內涵呢?

  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逐漸明確,對大足千手觀音這樣的佛教藝術品的修復,不僅要照顧到歷史文物修復的一般原則,還要考慮到東方傳統美學形態下對佛教藝術品的特殊要求。為此,我們兩次組織會議,特別邀請了研究美學和中國古代佛教藝術的專家發表意見。我們還與國家宗教局和佛教界人士溝通,充分聽取他們對木刻或石雕類佛教文物修復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我們堅定了把觀音造像缺失的手指塑型補全、把損壞的法器補出來的想法。這些工作是原來方案里沒有的,不僅增加了施工的技術難度和經費支出,也對我們的工作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調整方案經過批准後,我們在項目組中增加了具有美術專業背景的人員,使經過塑型修復後的千手觀音的手指有彈性、有肌肉感,有佛像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這可以看作是我們為中國古代宗教藝術品或宗教文物修復做出的一點積極探索吧。

  針對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這樣一處極為複雜的大體量的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修復,大家都很關心,有不同的聲音,這是正常的。我不斷聽到業內外人士對我們工作的質疑,我們也經常主動做一些說明和解釋。說實話,我對今天的修復質量和效果,心裡還是蠻有底氣的。首先,我們認為,對於大足石刻千手觀音的保護修復,首要的是文物本體的保存,但目的卻不是文物在物質意義上的保存,而是通過保護、修復,發現並整理出文物原來所包含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價值,供人們研究、欣賞、傳承。所謂文物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也應該重在歷史信息和文化價值的真實與完整。這才是文物保護的終極意義。通過千手觀音修復工程,我們前所未有地發現了大量新鮮的、重要的歷史信息,而且將這種信息用傳統與現代科技的方法提取出來了,這是大家都歡迎的。其次,我們認為,千手觀音造像今天在觀感上的「新」與「舊」,是表面的、次要的問題。衡量或者評判的標準,關鍵是看修復前千手觀音的病害是否得到了有效治理或遏制。與其說今天的千手觀音看起來有點新,不如說昨天的太破舊、慘不忍睹。實際上,貼金在整個千手觀音保護工程中是最後一個環節,這個環節的表現力最強,但技術難度卻不大。通過這次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原有的酥鹼、斷裂、風化等30多種病害都得到了有效治理。千手觀音造像久病初愈,恢復健康,重現其昔日風采並得以益壽延年,這才應該是人們更應關注的話題。


以上諸多回答已經將「修舊如舊」這一原則闡釋得非常清楚了。在下就扯點別的。

目前國內對於文物修復的研究,多著眼於在技術性研究,忽視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不管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修得新不新,符不符合諸位看官的審美,它在描述性和分析性研究上所做的工作都是詳盡且細緻的,這一點值得以後的修復學習。

引《中國文物報》2011-04-15的一篇文章:《千手觀音搶救性保護工程的前期研究與試驗》

34 種病害折磨千手觀音病害面積近 200 平方米 ——千手觀音前期調查概述
在明確了調查目的和原則的前提下,以千手觀音本體表層現狀為對象,將石質、彩繪、金箔作為病害分類的材質基礎,確定了三類材質的基本病害術語及圖示;通過將考古探方立面化的形式,將千手觀音立面劃分為 9 層11列共計 99 個單元。分別以單元格、造像、手為調查單位,針對文物病害種類與面積、手臂數量和殘缺數目、法器數量三方面進行了調查。現場共填寫調查表1032 張,約 35000 個數據,手繪病害圖 297 張,病害矢量圖 335 幅,現狀照片 1300 余張,其中經過近景攝影測量的高清晰照片 40餘張。
調查結果顯示:千手觀音現存手臂數量為 830 只,其中手有 817 只,臂有 13 只,殘手有 283隻,佔總數的 34%;現存法器 272件。石質表面病害面積約 15.01 平方米、殘缺 440 處、斷裂90厘米,共 9 種病害;彩繪病害面積 28.96 平方米,共 14 種病害;金泊病害面積 130.62 平方米,共 11 種病害。
根據調查結果對千手觀音的保存現狀進行了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估方式,分別對三類材質、手、法器、造像進行了評估,並對每種病害都逐行逐列進行了數據對比,生成分析圖表 146張,結合其他工作團隊的研究結果,深入分析千手觀音病因、分布規律及發展趨勢等。
評估結果顯示,截至 2008 年 8 月,千手觀音石質、金箔和彩繪病害面積分別佔千手觀音展開總面積的 5.56%、66.84%、40.92%;彩繪部分比貼金部分劣化嚴重;金箔剝落部分比金箔未剝落部分劣化嚴重;下部比上部劣化嚴重;東側(佛面朝向為準,右側)比西側劣化嚴重;手(臂)比造像劣化嚴重。石質病害中的斷裂、粉化等,彩繪中的彩繪粉化、起甲等,金箔中的分層開裂捲曲、崩裂等病害已危及到千手觀音的完整性和藝術價值,有必要對千手觀音採取搶救性保護措施。
本次調查史無前例,大幅度突破了不可移動文物傳統調查的精確度,病害面積調查精度最高可達 1 平方毫米。是千手觀音搶救性保護工程開展的關鍵;是篩選檢測分析方法、確定環境影響因素、進行科學試驗的重要依據;為後期制定技術方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張曉彤)

影像全圖——千手觀音的「身份證」
近景攝影測量與高清晰圖件製作項目利用具有安全(非接觸式)、速度快且信息豐富(瞬間獲取被測物體的物理及幾何信息)、精度較高(可達千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相對精度)、可與其他數字攝影技術集成應用等優勢的現代數字近景攝影測量技術,描繪其線劃圖,結合高清晰數碼拍攝,基於某一投影面,製作千手觀音造像的高清晰影像圖。
這是迄今為止最完整、最清晰的一張影像全圖(21853x15424 像素,解析度 100DPI,平均實地解析度 0.5 毫米/像素),被專家譽稱為千手觀音的「身份證」,為千手觀音留存了寶貴的歷史信息。而立麵線劃圖為病害調查中劃設探方、編號,實現精確調查提供了重要支撐。 (吳育華)

三維信息留取與虛擬修復效果展示
……實現了整體的三維建模以及單只手/法器的精細建模,為每一隻手/法器確定了一個「身份證」。
千手觀音局部破壞已經十分嚴重,亟待修復。然而其珍貴性和特殊性,決定了不能輕易在文物本體上進行保護修復。高精度的三維數據和真實的紋理數據,已作為原始資料數據予以永久保存,從而使大足優秀的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永續傳承成為可能,為今後保護修復等工作提供最真實可靠的科學依據。由此,我們建立起了虛擬修復模型,通過虛擬修復,既為制定修復方案提供依據,也為實際修復給予支持,並為保證修復的質量監測與驗收提供規範標準。 (吳育華)

中間一些文章略過,大抵有以下內容:
程博《千手觀音工藝調查研究》、 方云:《三維水文地質模型分析表明:凝結水是千手觀音造像潮濕的主因 》、高峰:《四大主因,讓千手觀音病害重重——千手觀音雕像岩石、金箔、彩繪風化病害破壞機理研究 》、張彭義:《微環境監測研究揭示:千手觀音處於高濕酸性環境中》、楊淼:《X光下的千手觀音:「病」得不輕——岩體穩定性測試與評估研究》、蘇伯民:《尋覓理想的修復材料 ——修復材料的研製與評價》、段修業:《對症下藥:「治療方案」得到肯定——千手觀音前期、中期加固修複試驗》。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知網下下來看看。

下面引大家比較關心的,關於貼金的問題:程博《為「貼金」,經過了四重試驗——貼金層保護修複試驗研究》

試驗的第一階段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漆藝實驗室進行,主要進行傳統漆工藝的漆膜回貼研究,需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帶有金箔漆膜的回貼;回貼金箔的效果。
第二階段是千手觀音的現場試驗階段,現場試驗階段並沒有在千手觀音本體進行修複試驗,而是採用工藝復原的方法,在與原物大小一樣的新雕石刻手臂上進行了復原與回貼的兩方面試驗。
2010年5 月,在北京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實驗室展開了第三階段——針對千手觀音本體脫離局部修複試驗的研究工作。修複試驗的對象是千手觀音本體脫落的完整手部。
試驗的第四階段,也是針對千手觀音本體的中期修複試驗階段。在此次試驗中,對東西兩側的五隻手臂和延伸出的兩隻試驗手臂進行了貼金層的修復處理。

再引最後一篇:陳卉麗:《跟蹤監測檢驗修複試驗效果——修複試驗效果及千手觀音本體跟蹤監測》

主要採用定期監測、動態監測、文字記錄、定點攝影、科學檢測及分析等方法對千手觀音造像修複試驗區域的岩體加固、局部補形、彩繪修復、金箔修復等效果進行監測;監測內容包括強度、微觀形貌(起翹、開裂、空鼓、色澤)、與原岩面的結合、合成材料與大漆的兼容性、降塵、凝結水等以及千手觀音造像本體穩定性(斷裂、脫落、裂隙)等。
對 2008~2010 年監測資料結合環境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取得以下初步的結論:
1.傳統材料牛膠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容易滋生黴菌,不適合作為千手觀音金箔回貼材料。
2.丙烯酸乳液和 Sanomix 加固砂岩,強度不夠,手觸摸有石粉顆粒脫落,不適合作為千手觀音岩體加固材料。
3.ZB-WB-S 作為千手觀音砂岩加固、補形及彩繪修復材料,強度適中,效果較好;作為表面封護材料,強度較好,但局部有少量眩光。
4.ZB-WB-J 作為千手觀音造像金箔回貼材料,效果較好,在高溫高濕、凝結水嚴重時段回貼金箔邊緣局部出現少量起翹、開裂、空鼓現象。
5.千手觀音小環境可吸入顆粒物常年超標,修復部位較未修復部位容易產生積塵。
6.修復部位表面凝結水呈水珠、掛流、潮濕、積水形式出現。
7.千手觀音造像整體穩定性較好,在高溫高濕和凝結水嚴重時段,雕刻品出現少量局部斷裂和脫落。
8.大漆作為千手觀音造像金箔回貼材料,因監測時間太短,目前回貼金箔穩定性好,未見金箔開裂、起翹、空鼓現象。(陳卉麗)

啰啰嗦嗦引了這麼多,說幾句自己的話:在我見過的為數不多的文物修復中,大足石刻千手觀音的修復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的。是的,它或許太過金碧輝煌,少了你們所期許的、作為從歷史中走來的那種滄桑感,但是這次修復對於保全文物本身意義重大。文物的修復不只是為了好看,文物修復的原則也不只有「修舊如舊」,還有可逆性原則、最小損傷原則、最少干預原則、耐久性原則、斑點試驗原則等等。起碼通過《中國文物報》刊載的這篇文章(我相信這只是修復報告中簡短的一部分而已),我們可以管窺此次修復的一些細節,我們可以得知千手觀音的某一隻手的手掌有哪一種病害,修復人員用什麼材料進行修復了,用了多少,效果如何。我們也可以通過對照試驗和斑點試驗得知,這種材料似乎沒有哪種適合,它的缺點在哪裡,優點又在哪裡。


這次修復,不是對大足石刻千手觀音的最後一次修復(起碼我希望不是)。當幾十年幾百年後的修復者,面對「重返滄桑」的千手觀音時,起碼有這樣一份詳實的修復檔案告訴它們:在21世紀修復之前,這裡是斷裂的,21世紀的修復者使用了B72將它粘接加固,現在它發生了老化,我們應該怎樣無害地去除。


向千手觀音的修復人員致敬。

參考文獻:《千手觀音搶救性保護工程的前期研究與試驗》,《中國文物報》,2011年4月15日,第6版。


修復前的大家:「看著飽經滄桑的佛像,我們不禁開始想像當年剛剛造好時的寶相莊嚴。頂禮,膜拜。」

修復以後的大家:「我靠,什麼JB玩意,盡糟蹋文物!」

然而這就是佛像剛剛造好的樣子……

然並卵…… 這個喚作「葉公好龍」


非專業人士,僅作為剛去大足石刻回來的遊客聊聊自己的觀點。

當我從跟著導遊沿路走過去時,我走到一個小木屋外,在窗外就看到了這樣的畫面:

真的可以用「驚為天人」這個詞來形容我當時的感受。現場親眼所見還是非常震撼的。
導遊說原來數「千手」其實有1007隻手,修復後發現其實是800多隻。(囧)

我也去過敦煌,看到敦煌壁畫被破壞,看到敦煌的解說員(其實都是敦煌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每進出一個窟,都會很謹慎地拿鎖開門、解說完後把門鎖上(防止壁畫被氧化),你真的會很感動。

我相信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修復是經過一系列縝密的研究、考慮才實施的。在現場看到的那種氣勢磅礴、肅穆的感覺,不是所謂的看起來像義烏小玩具的調性。一味得去誇讚日本,不結合大足石刻具體的情況就在網上發嘴炮的人,真是夠了……

導遊最後說,「修復後的千手觀音也是今年6月才對外開放的,所以現在見到的各位,也算是和佛有緣之人。希望大家珍惜。」也希望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


問題的關鍵也許是在對待「修舊如舊」,和「修舊如新」的問題上,但是不可忽視的一點是,作為唐末宋初時期的大足石刻千手觀音,我們有必要知道的一點是,千手觀音歷史上可以明確的修補記錄的,至少有4次。其中最近的一次是在光緒年間,時間也就是才一百多年。所以一百多年修復一次的經歷大家也可以想像,這裡也涉及到大足石刻大家所關注的貼金箔的問題。原本的大足石刻的金箔是在每一次的修復過程中用新的金箔覆蓋老的金箔,修補完成後是什麼樣子,大家可以自行腦補。由於工作關係的原因,到現場去過,考古所的同仁們是怎麼處理的,你們知道嗎?把每個朝代修補的金箔全部一層一層揭除,然後化學處理後再貼回原位,所以有些地方並不是我們想像的,至於為什麼要用藥水處理後再放回去,金箔因為非常薄,有的帶有空洞結構。而危害石刻本身的最重要因素是化學腐蝕,自然風化和微生物腐蝕。而金箔的空洞結構會讓有害化學成分和微生物附著於其中。值得注意的另外一個點是,大足石刻的金箔不是純金,有其他銅銀成分,這也會帶來其他額外的傷害。答的很亂,但請尊重文物保護者的工作


文博學生,覺得修復的很好,只要不臆造,不破壞,有據可依,我更贊同修復如新。

文保工作者又不是古董販子為什麼一定要在大修的時候做舊? 修舊如舊只能是越修越舊,這個「舊」是個扯不清的概念。中國的建築需要定期修葺,佛像需要的是法相莊嚴,許多人老是說什麼時光的痕迹,滄桑的美感,呵呵,今天沒人把它們修新的話,那種「滄桑」的病態審美恐怕僅僅只能持續一兩代人了,要滄桑感那不修不是更好?

文物的落滿灰塵是滄桑,千瘡百孔斷壁殘垣更是時光的雕琢。但是沒有什麼建築、宗教造像是為幾百年後之人獲得滄桑審美而修建的。
曾經的畫棟雕梁,現在的蛛絲塵網。曾經的金碧輝煌,而今的斷壁結霜。這不是它想要的滄桑,僅僅是無人來為他治傷!

一些人並不關心文物本體的死活,只是用它們的傷痕來裝點其審美的超凡脫俗而已!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增加內容:
1.用我匿名來噴我的跟我讀:匿名回答是每一個知乎用戶的權利。您拿我匿名說我見不得人,這就不能怪我不友善了,那我就直說了吧:我匿不匿干你P事,你沒高尚到有這個資格指點我匿不匿名。
2.你覺得有專業人士反對,拿出來他們的觀點,讓我們看看反對原因是什麼,別把自己的私貨當業內人士觀點放。
3.能別什麼問題都扯到體制上好不?政府原罪論只能攪混水,把話題扯離主題,這樣很low,酒桌上老爺們喝醉了吹牛都少不了這個環節,就是這麼low,腦洞開成這樣的您也是有點意思。
4.我只是圍觀的外行,但其他回答里有業內人士,網路上找到業內人士觀點意見也不難,麻煩尊重一下其他人碼字的勞動,看完了再來評論,你就不會問出那些問題了。

關於金箔:我不懂相關知識,但是唐招提寺佛像的損壞度明顯比大足低得多,唐招提寺的最起碼上面還有層漆保護,大足可是碎的內部都成粉末了。您覺得不該加金箔您自己說個辦法、從別處看到的也成。還有什麼原來金箔標號原位放置的,您看新聞報道了?您自己引用詹長法老師話的那篇報道下面就提到了對原來金箔的處理辦法,您是真沒看還是看了發現對自己不利就屏蔽了?「不是做不到,日本人就是這麼做的」,沒錯,中國人也是這麼做的,可惜你您是精神外國人,中國人做的哪能算數啊?真別怪我給你扣帽子,這抹黑姿勢太難了。我真是看不下去你們這麼黑文保人員了,直接完全否定他們的工作,捎帶質疑人家道德水準。你們把這套中國式辯論手法收收吧,都不是聖人,別評論別人道德。


關於原貌:如果有影像資料保存能告訴我們原貌是什麼最好不過,但是遺憾的是沒有。那我覺得我們這些外行最好還是相信修復人員是按最接近原貌的樣子修復。您覺得不是,拿出乾貨來,或者找到其他業內人士的乾貨,告訴我們應該是什麼樣子。沒有的話就歇歇吧。

增加幾張微博上的圖,讓那些用情懷保護文物的人好好看看日本那個連上香都不行的寺廟裡的一個木頭佛像和大足石刻佛像保護難度是不是一個量級,有沒有可比性。(來源:北大文保_周、游北君)

同時微博上出現了不同聲音,大家請自行取捨。

有的人真的是為噴而噴,只會講藝術啊,這個風格不對啊,也沒看到他們講是哪朝哪代什麼風格,用什麼技術造出來的。光在秀自己情懷,講不出個子丑寅卯來,你說這些人是怎麼回事?以下為原答案:
同意排第一的@螺旋真理,知乎情懷黨太多,歷史發明者也多,說不尊重原著的真的知道原著什麼樣子嗎?你們真以為歷史上佛教藝術多麼不沾煙火氣啊?真以為人間是佛國,諸信徒皆拈花微笑?不修的金碧輝煌光彩奪目還有人拜嗎,以前那些廟裡的佛像擱今天就是土得一逼的暴發戶土豪金啊,真以為看了禪宗打屁公案,體味了玄音妙理,自己就了解佛教了?唐招提寺是嚴格禁煙的,連香都不能上,還是室內木雕像。大足石刻室外,石材,接受香火的,這保護難度差了不知道多少好嗎!從觀賞實用性講,照日本那個修法,加上當地潮濕氣候,不等多少年,不光是「修舊如舊」了,真是「舊上加舊」,壓根沒法看了。文物修復不要考慮未來能延續多久?不考慮還有實際用途的怎麼繼續發揮作用?所以這樣修復是否符合歷史上真正的規制,以及修復中利用的技術多大程度復原了原來的技術,這才是這個問題下應該討論的內容,除了寥寥幾個答案,都在那裡抒發情懷去了,真替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相關人員感到不值,他們的努力讓你們輕描淡寫地說成了破壞文物不尊重歷史,到底誰才是起反面作用的人?


普通人對於文物修復什麼的毛線都不懂、隨口胡說八道兩句很正常。
媒體寫這樣的文章就有失偏頗(或者別有用心)了。對,說的就是《壹讀》


中國的文物修復工作和日本相比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差距從何而來?
差距就在於兩國媒體從業者的道德底線。


作為一個有幸今年端午才看了千手觀音的純遊客來說,實物明明很震撼啊,而且在現場可以看到修復過程的照片,覺得文物修復專家很不容易,一開始還覺得旁邊的房間叫研究所很莫名其妙,後來想想這確實需要反覆多年的試驗才能把試驗出最符合歷史的材料,可惜關在小黑屋,當天光纖不好,人又太多,實是在不好拍照。


日本在東大寺加上了金鴟吻,,金閣寺就是近代重建的,貼滿了金箔鋥亮的照樣拿了世界文化遺產,

我鍾愛的平等院鳳凰堂,現在

這就是嚴謹的,專業的,唐風宋韻的日本人做的好事,你還看得出它1000歲了嗎?修舊如新和修舊如新並不是對立的,並沒有高下之分。
建築始終是以人為中心的。


首先我不是專業人士,只代表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吧,看圖片修復得還行,佛像能盡量恢復原貌是比較好的,修舊如舊不一定是永恆的真理,佛像不僅僅是文物,還具有宗教涵義,只要尊重原貌的修復,都是可以接受的


分享一個全程參與了本次修復事件的重慶大足研究院修復師之一的採訪視頻:視頻封面【靶點】修觀音的人 - 騰訊視頻視頻大足石刻千手觀音,位於中國西南重慶大足境內,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和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

造像飽經風雨,早已百病纏身。從2007年開始,多學科的專家項目組按國際標準,對千手觀音造像進行的現狀調查顯示:千手觀音金箔脫落嚴重,石質內部長期經受風化等多種「病害」侵蝕,引起石刻岩體缺失、斷裂、脫落......而這一切表明——對千手觀音石刻造像的修復刻不容緩。

陳卉麗,大足時刻研究院中心副主任及本次修復師及之一。從第一階段的前期勘察,第二階段的方案設計到第三階段的本體修復,她都全程參與之中。

「這次修復,更重要的是對觀音實質胎體的修復,文物修復一定要有理有據,不能修成贗品。」陳卉麗說。

而在這次工程中也取得一些重大發現。

第一大發現:經過用最先進技術檢測出來的千手觀音共有830隻手。而大足石刻的千手觀音有1007隻手,則是由觀音主尊和摻雜於其中的佛像的手加起來的數量。

第二大發現:千手觀音上部有12米長的「分層線」。

第三大發現:主尊像腹部區域有一個「暗格」,內藏有陶瓷殘件、金箔殘片、有形石質殘件等。「暗格」封口石磚長30cm,寬8cm,雙面載文,記載了乾隆四十五年,遂寧縣中安里一位名叫張龍飛的善士合家裝修千手觀音主尊一事。陳卉麗說,這是千手觀音造像首次發現有年代的題記,印證了寶頂山聖壽寺維摩殿碑刻所載之事。

從2008年7月到2015年6月13日,千手觀音的修復終於完成,歷時8年,修復完成的千手觀音恢復了千年以前的光彩相貌,並對遊客重新開放。至此,文物保護史上的一項浩大工程終於完工。

「人生缺憾,一碗承受」,我們之於文物,不過是經過而已。


我不是干這行的,不過我難以理解修舊如舊的觀念,為什麼不讓我們如今的現代人看看當年古人的剛修出來的東西長什麼樣,非要看個侵蝕多年的樣子,搞得現在一些學生覺得後母戊鼎四羊方尊原本就該是綠的似的,這不開玩笑嗎


歪個樓,作為一個大足人,剛好八年前進小屋見過一次千手觀音,還是很壯觀的,那時候才高一,經過修復看影像資料還是很灰宏,等放假回家再去看看。ps:今年第一次票價對本地人有優惠,哈哈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奔跑吧兄弟》節目組去杭州博物館拍攝?

TAG:文物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