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演的孫悟空真的好嗎?好在哪裡?

六小齡童演的孫悟空好在何處?他較之其他扮演者有哪些優點?


這個題讓我想起來前幾天的一個新聞,一個日本小朋友,今年八歲,兩歲開始打乒乓球(穿著尿布坐在球案上打,有視頻),被譽為天才神童。今年來中國,跟中國差不多同歲的小選手比賽,比了八場,七負一勝······

中國教練說這個日本孩子是個天才,各種反應能力控球感覺都太好了,就是一點,基本功不行·········從兩歲開始打,打了六年,基本功不行········

這不是說孩子基本功不行,是說日本的師父基本功不行!說句內行話,沒有傳授。

回到本題,為什麼六小齡童演猴,要遠遠強於電影電視中其他的孫悟空扮演者。

因為其他演員對於猴戲的訓練周期,不會超過一年(檔期等不起)。而六小齡童,祖上四代演猴,他父親六齡童章宗義,表演中融合了紹劇以及京劇南派猴戲的精髓,繼承了鄭法祥、蓋叫天等一批藝術家的表演方法。老頭的能耐,稍微給六小齡童來點,就夠電視觀眾看大半輩子的。

六小齡童章金萊先生,個人倒沒有太出彩之處,只能算個中規中矩的繼承者。不過他演電視劇很有優勢:長相好顏值高,年輕動作利落,臉瘦粘假面不顯胖。這些優點在電視熒幕上都能被放大。

所以我說,中國經典文化,在謙虛的同時,不要妄自菲薄。咱們有好多別的國家見都沒見過的東西,是多少輩人鑽研出來的。作為藝術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咱們原來有什麼,缺憾在哪方面,再去進行自己的創造。有些人費了很大勁,最後發現自己研究的東西,還沒有一百年前的人的好了,這就是無知無學所造成的人才資源的浪費。

我在下面貼點鄭法祥的圖:

————————2K贊更新————————————

謝謝大家的贊同。

我看到了一點:中國戲曲,離進博物館還早呢。因為她的精神,明明活在你們的心中。現在的人不愛聽戲,不是因為不能欣賞,而是根本沒有去了解戲曲。戲曲在某些地方,露出的一鱗半爪,就足夠令人心醉,何況她的全貌呢。

六小齡童從戲曲中繼承來的孫悟空,是我們心目中最完美的齊天大聖。而對於我這個戲迷來說,戲曲中何嘗沒有最完美的趙雲、曹操、武松、林沖、高寵、楊六郎、竇爾敦等等人物呢。

有些東西,不該完,真的。

————————10K贊更新————————

父子美猴王 -- 六齡童、六小齡童(1991年)
大家可以看看這個視頻。章宗義老先生當時已經67歲了,但身手做派,不減當年啊。
我個人的觀後感是,戲曲勾臉對於面部表情活動來說極其有利,遠勝於橡膠貼臉。

——————春節前更新————————
貼一張六小齡童在微博上的照片,大夥看一下:

你看這三位,只有居中的六小齡童先生,微微含胸,自然刁腕,腳下丁字步一虛一實,鐵棒背拿顯著那麼合適,收下頜,眼上抬,活脫猴像。而左右兩位,左邊是上海京劇院的嚴慶谷 ,右邊是天津青年京劇團的唐春園,水平也相當不錯。但是,大夥只需看這三位在前面的左手,便能看出高下。


是的,他的演出是最好的。。。
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表情上看,和其他孫悟空的演員相比,他有一套自成體系的肢體表情,包括不屑時的揮手,開心時兩個手翻覆的動作,吃驚的時候會咬牙,撒潑的時候滾地等等,由於孫悟空本身是一個「有靈性的猴」本質上他的行為也更接近於「猴」而不是「人」,其他演員表演的時候,則更傾向於「用人的表情表達猴的心情」。這一點就是其他演員都比不上的。
第二:猴戲功底帶來的一些招牌動作是其他人學不來的,最經典的就是把棍子插在地上,然後爬上去遠眺,這個動作是非常經典的「猴」動作。
第三:對孫悟空性格的轉變把握到位,孫悟空一開始是「靈」,看到什麼都想學,什麼都好奇。師從菩提後對菩提子也是沒大沒小的。大鬧天宮之前是狂,酒醒了想跑是畏,最後了不起打就是先從潑皮無賴到怒火燒心狂妄自大,輸給如來後是不甘,一開始師從唐僧時也沒把唐僧當回事,後來是服於緊箍咒而不是唐僧這個人,再後期就是他真心喜歡和唐僧在一起,把唐僧當成自己的師傅。。。
而且一直到最後如來面前,他對如來也是不服的,對觀音也是一種調侃的態度,唯獨對師傅是真正的尊敬。這在整個83版西遊記中很多細節是處理得非常好的。其他版本的孫悟空都沒能表達出來孫悟空這個人的性格轉變過程。

還是老一輩藝術家比較厲害啊。。。


寫在前面:我肯定章老師在飾演孫悟空上的傑出成就,但對他某些觀念和做法無法苟同(如沒完沒了痛斥惡搞卻在自己的作品中充斥大量惡搞,如最近出的所謂典藏版《西遊記》不僅把自己照片印在封面上而且公然刪改原著,這些做法我永遠不能理解)我不會因為某個人過去的功績就無原則地支持他所有行為。這二者毫不矛盾

六小齡童的成功,機遇占很大成分。其實他的條件並不算優越,沒有哥哥那麼高的表演天賦,從小太嬌慣生活不能自理,性格內向,還是高度近視。但是,拍西遊記時,他哥已死,他爸已老,他們家能演的只有他了。

雖然如此,他還是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演西遊記,可以說是他脫胎換骨的歷程,對他的改變真的不亞於西天取經對孫悟空的歷練:他完全克服了嬌氣的毛病。一雙近視眼練得炯炯有神。性格由內向變得活潑。演技和猴戲水平均大幅度提升(建議各位看看他的《過年》《連城訣》《燕子李三》以及演的周恩來,胡適,絕對不會讓你有猴子的聯想。他演技真的很好)。

在黃果樹瀑布,他險些斃命;為了特效,他差點被爆頭;日復一日的複雜化妝弄壞了他的皮膚;長期盯著大太陽看弄得他眼淚直流……為了美猴王炯炯有神的眼神,他真的是下了一番苦功。我們可以看到,最初拍試集《除妖烏雞國》時,他的眼神是這樣的,比較空洞渙散:

那時的他,看上去更像一個文弱雋秀的書生:

但隨著不斷的苦練

(他每天必做的三件事:「第一件,早上比如說不拍戲,我會長時間的去看日出,比如從一開始盯著,很長時間,有時候能到十分鐘,二十分鐘這麼盯著,一直到眼淚流下來這樣,這個其實你戲裡不會用那麼長,但是我覺得很重要,人要有毅力,不怕有一些不足。第二件,看完日出回到劇組裡,有人打乒乓球的地方,我在一個網的中間,頭不動,眼神看乒乓球轉,很快速的轉,練這種眼神靈活,或者上下轉,或者左右,對眼神都可以,這個眼神對孫悟空的表現非常非常重要。第三件,晚上的話,我會點一支香,回來早的話,就找這個香的煙頭就看,到這個視點。」凝視太陽,用目光跟蹤乒乓球的弧線,追逐香頭的光亮——六小齡童就是為了把發散的眼神變得堅定、有穿透力,不僅如此,自從他聽說「吃魚眼能補眼睛」就包攬了劇組裡的魚頭。)

他的雙眼開始有神了,有戲了:

慢慢變成了我們熟悉的這樣:

這樣:

以及這樣:

應該說,上天本來是把演好孫悟空這個大任降在他哥或他爸身上的,但陰差陽錯,降在了肩膀本來非常稚嫩的他身上。而他用自己千百倍的努力,為世界締造了一個經典。

最後說一個本人小時候的感受。不知道各位90後小時候有木有看過一個動物情景劇《毛毛和哈利》,是一隻狗和一隻大猩猩演的,都是真的動物。然後人給配音。所以小時候看西遊記,我以為他們和這個劇的做法一樣,一度以為演孫悟空的是只真猴,當時還很納悶從哪個動物園找來的,又能說人話又能演戲演這麼好。因為當時我沒法想像給人身上粘那麼多毛是啥感覺。
所以後來,我知道這是人扮演時,很震驚。

以及,我們不應該忘記為了這個角色的成功,那些幕後辛勤付出的人們:
給兒子傾囊相授的六齡童章宗義
歷盡坎坷不改初心的導演楊潔女士
國寶級化妝師王希鍾老師
出神入化的配音李世宏,李揚
音樂製作人許鏡清,姚明(重名而已)
六小齡童的幾位替身徐霆雷,丁健,任鳳坡等
(因為六小齡童是大近視,在近身打鬥時容易傷著對方,所以有時候會用替身拍打戲,尤其徐和丁。但令人費解的是,六小齡童現在不承認自己有替身,甚至說要和宣稱自己是替身的徐霆雷打官司。即使在楊潔和觀音扮演者都出來稱六小齡童確實有替身的情況下。很不明白章老師為什麼要這樣)
====================
謝謝各位的贊。我想說的是,對章老師的肯定和崇拜不代表我得罔顧事實。他讓我比較不能理解的有以下幾點:(關於這個可以看這個答案,總結得更詳盡:如何看待六小齡童主編的《西遊記》刪減原著「糟粕、迷信」內容一事?六小齡童究竟做了什麼引起大家如此不滿? - 如何評價 X)
1,不承認替身。其實他有好多個替身:
玩蹦床表演的這些也是替身,試集里是江蘇體工隊的幾位跳水運動員。不過,片頭悟空的那幾個蹦床動作的演員是哪裡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弼馬溫騎馬的背影是錫林浩特大草原上的騎兵團的戰士。因為一般的演員不懂馬性,帶不了大隊馬隊沖著一個方向跑,所以只能找專門的戰士:

悟空出海學藝時,這個划船的背影是東山島當地水性最好的漁民。其實水性再好,當時又沒有什麼保護措施,所以危險性也是相當大的吧。

下面這個也是替身,猛一下看不出來吧?這是蓮花洞那段,因為這裡六小齡童已經演了九尾狐狸精,所以孫悟空只能找別人了。扮演者是副導演任風坡,這個替身最厲害,正面特寫,都是些什麼神一樣兒的化妝師啊。BTW,這裡面的黃袍怪和靈吉菩薩也是任老師扮演的。這樣的演員除了nb你還能說什麼?

下面幾張,丁健

下面幾張,徐霆雷

(我就奇怪了,當年就有這麼好的化妝技術幹嘛不把真假美猴王拍出來?)

2,西遊記播出後的新加坡走穴事件對楊導的巨大傷害。
播出後四人應新加坡邀請去走穴,但沒有帶楊導。他們還拉蔣大為,蔣為此很生氣,說「沒有楊導,能有你們今天嗎?」於是蔣沒有去。採訪視頻見此:論道—中國第一女導演楊潔的西遊人生

四人此為重傷楊導,她聲稱10年不看西遊記就是因為這個。幾年後四人登門,真誠向楊導哭訴道歉,這才重歸於好,一起補拍續集。這些楊導回憶錄里寫得清清楚楚,有次訪談也說了,絕非杜撰。欲知詳情可自己找那段採訪,可看下面這段話。轉載均不代表本人觀點:

首先對於那件事情,楊導一直是比較厚道的。
到現在為止,她唯一的評論就是:「我都希望它少播幾次,年年播視覺疲勞,我都煩了。而且這個戲完了以後,師徒4人出現了一些事情,讓我很不舒服,所以我十年不看《西遊記》,不說了。不想說了。」

哪怕後來在8l所說的那個訪談節目里,「師徒四人」電話連線楊導的時候,楊潔的表現也是明顯的不冷不熱,「師徒四人」說的場面話楊導也不當回事,其實不老給面子的。

其實說起來事情也不太大。88年金鷹獎前後時間,新加坡方面邀請西遊記劇組的過去做一系列商演性質的宣傳。當時新加坡方面指定的是導演帶隊。可是師徒四人(沒有徐少華)直接繞過了楊潔自己一溜兒跑到了新加坡…具體他們咋想的不清楚,當年的報紙和輿論都是頗隱晦地指出他們四個拋下導演摟錢去了…楊導從此很受傷。話說印象里為了參加這個商演,章老師連婚禮都沒時間舉行了,是在當年的金鷹獎上由主持人宣布的婚禮。

剛才谷歌了一下,以確認自己的記憶正確,可惜前幾頁沒找到相關報道。畢竟那只是一時的紙媒輿論,很快也就過去了。如果上面有記錯的,希望有印象的過來人指正一下。

不過續集開拍的時候那是鬧得相當地熱鬧。不光楊導堅持起用和章老師不對眼徐少華,還有堅決地棄用馬、閆二人,據說當時幾乎到了快動手的地步。楊導還是很強勢的,對章老師也給了下馬威。別的不說,只要看開機發布會時丁健帶妝出席章老師的不爽勁就啥都明白了……

前幾天某地方台播了最近一個採訪楊潔專題片。提到一些新加坡事件的情況。片中採訪了蔣大為,他說,當時,師徒四人有人說「楊潔去,我就不去」。蔣認為師徒四人的做法是不對的。蔣當年就明確表態:「如果楊潔導演不去,我也不去。」

3,一邊以原著衛道士自居,痛斥一切惡搞;一邊卻演了好幾部戲說劇,比如歡天喜地七仙女,石敢當。甚至他自己的《吳承恩與西遊記》也有很多杜撰成分,甚至有「孫悟空這個名字是吳承恩創造的」這種低級錯誤。這不能不給人以言行不一的印象。

4,愛出風頭,愛張揚。尤其最近,不僅把自己照片印在《西遊記》原著封面上,而且公然刪改原著。這種做法讓人無法接受

以上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我沒有歪曲也沒有誇大,只是原原本本地說出來。章老師有貢獻,很傑出,但不完美,就是這麼簡單。

===============================================
△還有不得不對現在一種流行說法的看法談談我的觀點,也是對我本人之前一篇答案的一定程度上的糾正。現在很多人認為,像 @羅罔極 那個答案所說,86版電視劇拍的過於簡單、幼稚化,把《西遊記》應該有的佛道宗教哲理內容沒拍出來。
我認為:
首先這種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86版確實有這個弊端,事實必須承認。
第二,承認事實之後,我們要看到,為什麼會這樣?看歷史人物要有歷史之同情,就比如你不能說因為100年前美國造不出iPhone,就說那時候美國科技不行,沒這道理。86版已經過去整整30年了,可以算歷史了。試想,86版從開拍到播出才是80年代,離文.革結束10年都不到,在思想、技術各方面都遠遠落後於今天的前提下,對原著理解不夠深入甚至錯誤是在所難免的。
第三,《西遊記》的內涵很豐厚,有佛道哲理宗教內涵不假,但更有幽默酣暢的文風、引人入勝的故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和昂揚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對英雄主義的追尋。而且應該說,後者才是《西遊記》的最大價值所在,是這部經典長盛不衰、廣為流傳的根本原因。明中期是神魔小說的湧現期,可是為什麼只有《西遊記》成就最高,最為人熟知?最大的原因就是《西遊記》是真正的文學作品,她也寫宗教,也寫佛道,但她卻完全不像那些「釋氏輔教之書」一樣僵化無聊,而是充滿了文學的意趣。正是由於這一點,《西遊記》才能不朽。試想如果不是《西遊記》這麼精彩這麼好看,孫悟空豬八戒這麼令人喜愛,誰管你書裡面有沒有宗教內涵,哲理內涵?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現在很多研究《紅樓夢》的也有這種傾向,過分關注文本以外的東西,把小說本身博大精深的內涵卻置之腦後)你把《西遊記》的宗教哲理內涵注意到了,可是對其幽默酣暢樂觀的風格卻忽視了,那才真是舍本求末、緣木求魚之舉。明乎此,我們就會發現,認為86版幼稚簡單的觀點有其片面性,沒有認識到86版的傑出成就和貢獻:在表現幽默酣暢的文風、引人入勝的故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和昂揚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對英雄主義的追尋這些主導方面,86版絕對是成功的,而且後來的幾部在這方面鮮有能及者。(10年出的浙江版西遊記就是一個反例:幾乎每個劫難結束之後,都要讓師徒四人站在一起討論一番大家由這次經歷所悟出的佛教哲理……僵化教條至此,還不如不拍)更重要的是,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部我們國人自己拍攝的、比較忠實於原著的《西遊記》,才能讓無數國人、尤其是文化程度較低的國人最起碼知道了《西遊記》是怎麼一回事,才沒有被日本美國搞出來的離原著甚遠的那些東西帶偏。你說有人因為電視劇而誤認為西遊記原著太簡單幼稚,但我想請問電視劇的這一貢獻你能否認么?用那樣的觀點看中國最優秀的古典小說之一,難道很大程度不是他自身的原因么?從這一點來說,86版在傳播原著乃至整個中國古典名著的事業上,有其不可磨滅的篳路藍縷、開疆拓土之功,值得永遠銘記。

佛道哲理當然是智慧,但並不能等同於智慧,拿貌似深奧的東西來故弄玄虛則更不是智慧。相反,即使刨除這些,原著和86版一樣有著豐厚的內涵。我們想想這麼多年來看劇的感受,當我們看到孫悟空歡躍于山林之間、遨遊於四海之內、縱馬於天池之中時,有誰不為那自由瀟洒的偉岸精神而心馳神往、倍覺振奮呢?當我們和他一起,闖龍宮,搗地府,鬧天宮時,有誰不為那自由人格最大化以至到達幾乎衝破社會規則程度而帶來的英雄情懷而大呼過癮呢?而當我們看到,曾經無拘無束的猴王被困五行山,五百年的滄海桑田,凄婉的歌聲、無情的風雪、渴望的眼神中,曾經的美好一幕幕電影般重現,這巨大的反差所形成的情感波瀾,一浪一浪地衝擊著我們的心扉時,又有誰能不為之黯然失色,潸然淚下……而最後,當我們看到他們在跋山涉水、斬妖除魔後終於功成名就卻還不忘「人生總有限,功業總無涯」時,又有誰能不沉浸在這偉大的使命感,崇高的幸福感中並為之肅然起敬、欣然而喜呢?這千姿百態的人生況味,這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是非認真投入者不能創之,是許多後來者所不能為之的。夠豐富了,然而還不止於此:那追尋自由之心和社會規則之縛的恆久矛盾;那個人力量最大化的出路是破壞現有規則還是造福芸芸眾生的困惑;那人性中似乎永難泯滅的缺陷,諸如高傲、急躁、虛榮、懶惰、懦弱等等,應該必欲除之而後快還是可以持有一份幽默的調侃,人性的包容……種種這些,哪一個不是千百年來人類始終苦苦追尋而眾說紛紜的終極命題?哪一個不是古今中外多少大師力求展現的經典文學母題?現在,我們有16世紀的天才文學家,用一個取經的古老故事,舊瓶裝新酒,將這些思索展現得如此圓融、豐滿、生動而瑰麗;而我們20世紀的創作者,將這樣的經典呈現得如此壯麗、詩意、鮮活而動人,孰謂這不是深厚的智慧,不朽的傑構?作為同胞,面對如此深厚的智慧,傑出的創作,倘若不是珍惜和發掘,而是以幼稚淺薄之名冠之——毋乃太過乎?

4,關於名著的改編問題。 @羅罔極 提到,悟空八戒的形象離原著太遠。其實這個前提就錯了。小說和電視劇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表現方式,要求百分百還原,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三國演義還說劉備兩耳垂肩雙手過膝,難不成要找一頭豬加一隻長臂猿來演??我認為,對名著合理的改編態度,是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礎上,儘可能還原細節,並修正不盡合理的地方。大家不要以為經典就處處都是十分合理,毫無bug的。還拿三國演義來說,空城計這一段,書里的諸葛亮始終泰然自若,最後看著司馬懿撤退哈哈大笑——這樣的描寫,非常不合理不真實。試想當時西城不到3千殘兵,司馬懿的幾十萬大軍無異於泰山壓頂,在這麼嚴峻的形勢下,心理素質再好的人也絕不可能像書里寫的那樣神化。所以唐國強在這裡的表現,是神態上的微笑洒脫之下,始終暗藏著對形勢的警惕和憂慮,司馬懿大軍多呆一刻,這種憂慮就增加一分,以至於他的額頭逐漸滲出了細密的汗珠,嘴角越來越緊閉,以至最後用力過猛,琴弦崩斷。接著他面對敵軍遠去的塵土,長嘆一口氣曰:「險啊,險計,不得已而用之!」然後給下屬說了,就這麼點人,走不了多遠就會被擒——這樣一改,諸葛亮的心理變化就非常地真實,細膩,絲絲入扣,而且解釋了此時運用空城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這樣一改,諸葛亮就不再是書里那個「多智而近妖」的,不可企及的「神」,而是一個充滿智慧,又有血有肉的「人」。啰嗦這麼多只是說明一點,原著流傳百年有他的經典性所在,但未必事事合理,未必事事都符合影視表現和傳播的需要,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改編。如果悟空八戒沙僧的形象身高完全還原原著,這電視劇有幾個人能看,能接受?大家都不愛看,都不接受,你的傳播名著,普及經典從何談起??(張紀中版在三人的形象上不也適度美化了嗎?)當然,86版確實好幾集對悟空八戒的形象美化過度,以至於八戒最後都畫了眼線,悟空也過於俊美……合理的辦法應該是讓原著和眼緣兼得,這一點我覺得高老莊,人蔘果,白骨精這幾集做的不錯。總體而言,我認為86版的人物形象還是相當成功的。

綜合這位兄台的回答看,我覺得此公對西遊記還是頗有研究的,很有見識,一些觀點也和我不謀而合。但不知是刻意為之,還是真的不明,總覺得有點嘩眾取寵之嫌…他所說的不懂西遊記的人在談自己多懂西遊記,我覺得恰恰在說他自己……個人觀點,對事不對人。

===============================================

說幾個86版西遊記的明顯文史錯誤:
第一集孫悟空吃辣椒的情節。孫悟空被壓五行山時已經300多歲,加上500年才到唐代貞觀年,這樣算來,孫悟空出生時應該是春秋戰國年間,那時中國沒有辣椒。這個情節對於表現猴王出世時的滑稽活潑頗有助益,但實在有點穿越;

須菩提祖師是道還是釋?(注意:不是「菩提祖師」)電視劇的表現,從服裝到住處,是地道的老道。實際上這是不對的。因為原著里,這個形象的宗教定位很是朦朧,這是吳承恩有意為之。這涉及到全書的創作思路:我們知道,在吳本西遊記之前,西遊故事就已經流傳了數百年,孫悟空這個名字也早已產生。悟空這個名字,是一個地道的佛教名字(空是佛教主要論題之一。而且唐代確實有叫悟空的僧人),而歷史上釋迦摩尼的一位弟子——須菩提,就以「解空第一」著稱。所以,吳承恩在給悟空安排授藝師父時,自然就聯想起了這位須菩提。這樣的話,悟空一開始的出身就是佛教。但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西遊記的宗教傾向是崇佛抑道的,吳承恩是想寫出一個孫悟空「改邪歸正」、最終歸於佛教的人生轉變,以此表現對道教的否定。那麼這樣一來,孫悟空又必須出身於道教。正是出於這樣兩難的境地,吳承恩只好有意把悟空這位授業恩師的宗教面貌模糊化,並讓他在悟空學成之後就在全書徹底消失,以免後文的麻煩。可是電視劇里,不僅把這位祖師坐實成道士,而且讓他在人蔘果樹一集再度出現。(這一點張紀中版做得稍微好一點)這實在是對原著的精神理解得膚淺了。當然了,那個年代學界對於《西遊記》的認識也才是現代學術的起步,何況畢竟是拍電視劇而不是搞研究,不能拿學術的標準要求劇組。但明顯的錯誤還是應該指出來的。

△第二集孫悟空打敗了混世魔王又和其結拜。這個改編嚴重背離了原著精神。《西遊記》受明代王陽明心學影響很大,所以原著里,孫悟空這個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喻指了人心的修鍊過程,他形象地表現了修心正性、成聖作賢的心學理論。孫悟空從充滿慾望的野猴到取得正果的猴神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去除心魔的過程,出世到上打天宮下闖地府是放心,被困五行山是收心,西天取經的磨難是煉心。(後文的悟空除六個強盜、假悟空等情節都是這一主旨的形象表現)原著里,混世魔王就是悟空出世後的第一個心魔,所以必須除之,才是悟空成長正路上的一步。可是電視劇里,悟空不僅沒有打死魔王,還和他結拜,這樣,主體就成了心魔不僅未除反而陷溺其中。這和上一點一樣,體現出當時劇組對原著思想精神理解的膚淺。

車遲國一集。在隔板猜物時,國王給柜子里放了一件華貴衣服,孫悟空把它變成了「破爛流丟一口鐘」——這是明代對破舊僧服的戲稱,和尚所穿的最破爛流丟的遮蔽形體的衣服,像一張麻袋片子,鑽出個頭和胳膊腿來,活像一個「中」字,又像一口銅鐘的樣子,故名。「流丟」是粵語,意思是拉塌,又做「褦襶」。其實這個詞在明代很流行,只要稍微讀過幾本明代小說或筆記都不難知道。可是劇組竟然把它理解為真鍾,所以最終我們看到的是柜子里赫然出現了一口破破爛爛的銅鐘………………不過,後來經觀眾指出(據說是錢鍾書寫了匿名信),劇組專門重新拍了這個鏡頭,換成了破僧衣。可是八戒那句錯誤的台詞「這麼一口破鍾,你還把它當寶貝」還是沒刪。這個地方,張紀中西遊記做對了。

△最後一集。這集錯誤有好幾處
一,如來十大弟子之一的迦葉應該讀作「加設」,而不是什麼「茄夜」;
二,原著如來口中說的是「趙長者家」,劇里成了「趙長春家」;
三,劇中的經書的形式是藍皮線裝,很是符合國人對古書的想像。但很遺憾,①玄奘所取的印度經卷根本不是這樣的,而是印度特有的貝葉經——寫在貝樹葉子上的經文,素有「佛教熊貓」之稱。②唐代流行的書籍裝訂形式主要是蝴蝶裝和捲軸裝,那時根本沒有線裝書,線裝書這種裝訂方式是明朝中期以後才有的(也有說唐末五代就產生了,但起碼可以確定的是唐初貞觀年間肯定還沒有)。這幾點,張紀中版西遊記都做對了。
四,師徒四人最後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唐僧、悟空成了佛,八戒和沙僧則不是佛。(其原因,這篇說的很好:《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都成佛了,為什麼豬八戒成了凈壇使者,沙和尚成了金身羅漢? - 小說)但86版卻讓他們的形象都一樣——頭上光環,身上袈裟。這一點張紀中版又做對了:成佛的唐僧和悟空頭上有光環,沒有成佛的八戒沙僧頭上則沒有。

由此可見,當時的西遊記劇組在很多文史知識上實在是謬誤多多。這個不能不歸咎於導演楊潔——她沒有給劇組請專家顧問,而當時又是國民文化素質整體不高的80年代,出現這麼多錯誤可以說就是必然了。反觀三國和紅樓,強大的顧問團是保證人家少有此類錯誤的前提。當然,瑕不掩瑜,雖然有這些毛病,但並不妨礙86西遊記是永遠的經典。

==============================================
順便辟幾個謠:△《西遊記》在明代是禁書。大錯!(沒記錯的話這個說法好像是來源於《明朝那些事兒》。我不知道當年明月是從哪得出這個結論的。只有一本《李卓吾批評西遊記》被禁了,但這本書被禁不是因為西遊記,而是因為它跟李贄扯上關係了。我估計當年明月可能是沒搞清楚這條史料,所以得出了錯誤的結論)筆者看過的文學史、文化史、史料也還有幾本,從來沒有看到過一處說《西遊記》在明代是禁書。相反,明代從洪熙、宣德以後對文化的管制就越來越鬆懈了,在當時,《三國演義》《水滸傳》最初就是由皇家教育機構國子監印刷的;某位皇帝(好像是正德)還特別喜歡看《水滸傳》;李開先、袁宏道等著名文人都在自己的集子里對《水滸傳》大加讚揚;公然宣揚臣下造反的《封神演義》也賣得很好——這樣開放的文化氛圍下,就說了一句「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西遊記》會是禁書?那不成笑話了?判斷歷史現象有無真假,一要看有無史料,二要看史料真假,後人的評論很多是靠不住的。當時的禁書資料可以參看:明朝時《西遊記》是禁書嗎? - 文學

△小白龍的扮演者。並不是周濤演的(不可否認確實很像),真正的扮演者叫任文堅,當時的雲南武術演員。

===============================================
輕鬆一下,來個彩蛋O(∩_∩)O~:86《西遊記》的「紅緣」:
這版西遊記彙集了當時眾多一流的主創,他們或身份不凡,或演技高超,讓我們看看他們和主旋律片兒都有什麼樣的緣分:
導演楊潔:

楊潔的父親楊伯愷,原名楊洵,字道融,一八九二年出生於四川省駱市鄉。少年在本鄉和順慶(今南充)聯中讀書。繼又去北京考入法文專修班。重慶「三·三一」慘案後,改名楊伯愷。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回國,在重慶參加創辦中法大學。大革命失敗後,任中共上海滬東文化支部書記。抗戰後回川,從事統戰工作。後任《華西日報》主筆。1944年參加民盟,任中央委員兼四川省支部宣傳部長。解放前夕,1949年12月在成都就義。

1945年,楊潔被父親楊伯愷委託張友漁送到陝甘寧邊區首府延安。後楊潔轉赴張家口,進入華北聯合大學,並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被組織分配到文工隊當演員。在延安,楊潔和當時的中共幾大巨頭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均有直接接觸,毛澤東鼓勵他好好創作文藝作品,為人民服務。(楊潔《我的九九八十一難》)

表演藝術指導——董行佶。現在知道他的人可能不多了,當年卻是知名的藝術家。在西遊記里一開始給唐僧配音(後來換成張雲明了),還專門指導六爺的表演和口音(六爺紹興口音)。但後來拍電影《廖仲愷》,鄧穎超點名要他演,所以他只好離開了西遊記劇組。沒想到不久以後就自殺了,原因現在也不明確

孫悟空——六小齡童。六爺首先就演過三個非同凡響的近現代人物:周恩來、魯迅、胡適:

感覺其實從長相來看,他是國內男演員里和總理最像的了。。。。。我甚至覺得如果當年他哥哥不死,他無緣演孫悟空,後來很有可能成為周總理特型。

他們家和這些名人也頗有淵源:父親六齡童、哥哥小六齡童給毛澤東、周恩來演過《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哥哥小六齡童和周恩來有合影,周恩來還給六齡童說「文藝事業也需要接班人,希望你多培養幾個小六齡童」。加上都是祖籍紹興,六爺演周總理簡直可以說是天作之合。可惜他演的兩次都沒有播。另外,小六齡童白血病病危時,六齡童曾經給當時社科院院長郭沫若寫信求助,郭的答案是:「這個病目前還是絕症。如果能治好的話,那應該是靠精神的力量」

須菩提祖師——關雲階

轉世以後,還是灰常牛逼:

所以你能想像下圖就是總理和主席在一起么。。。。哈哈哈:

然後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天神轉世以後:
玉皇大帝——章玉善。演過彭真

王母娘娘——萬馥香。人家當年可是江姐:

太上老君——鄭榕。演過董必武:

鎮元大仙——吳桂苓。演過傅作義:

二郎神、混世魔王、武術指導——林志謙
林志謙力大無窮,能輕易捏碎核桃,拿手指夾鋼棍,路見不平一人打敗十多個劫色流氓。高徒出自名師,他師傅是著名武術家萬籟聲,當代武林泰斗,南北大俠杜心五先生的掌門大弟子,自然門武學第三代掌門人,做過蔣介石的保鏢。1982年12月在北京召開全國武術工作大會期間,福建老人萬籟聲是位最引人矚目的人物。在他的住室里,武術界、新聞界以及體育界的領導同志,來拜訪的絡繹不絕。當時報紙稱他為武術工作大會的「新聞人物」。(有時候想想86西遊記真是牛B,一個武術指導都這麼有來頭……)

太上老君道童——許晴。建國大業的宋慶齡

小白龍——王伯昭。這位演過很多(若問86西遊記中誰的片酬最高?想必大家都會說是六爺。殊不知,演出費最貴的恰恰是這位小白龍……王伯昭拍攝本劇時剛從上戲畢業一年,當時他因主演《筆中情》而走紅,被譽為新一代的英俊小生。本來他想出演唐僧的,可惜楊導已經找到了徐少華,但是小白龍的扮演者一直空缺,楊導希望他能演;因為演不了唐僧,他就不想演,最後跟楊導提條件,把每集的出場費生生提到了500元才入組…這個秘密被導演保守了30年,後來在錄製《魯豫有約·西遊三十年》的時候,才由王伯昭自己爆出。一經披露,著實驚了台上坐著的猴子跟豬,因為他們兩位號稱是組裡拿片酬最多的人,其實才只有80元一集…):

錢學森

榮毅仁(就是前年那個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里)

如來佛祖——朱龍廣。地道戰里的高傳寶(一個佛祖一個農民。。。)

觀音——左大玢。曾和毛澤東跳舞(個別造謠者滾粗)

1959年,左大玢在湘劇界已小有名氣。一天,她突然接到通知,要她們到湖南省交際處(現在的長沙市湘江賓館)演《生死牌》(左大玢在戲中演主角王玉環)。左大玢猜想一定有重要的領導人來了。果然,當她登台表演時,發現了台下竟有毛澤東!左大玢驚得一下子差點忘了台詞,趕緊鎮定下來,才將戲演完。

戲剛演完,又開舞會。那時左大玢還不會跳舞,她打算卸完妝早點回家。這時有人悄悄告訴她:「毛主席可能會來跳舞。」她一聽,馬上改變主意,直奔舞廳。這是她平生第一次進舞廳,心裡不由得有些緊張。剛坐下一會兒,一位女同志走過來問她:「你是演王玉環的吧?」左大玢點了點頭。這位女同志又說:「毛主席看了你的戲很高興,等會兒你陪他跳舞吧。」能當面見到毛主席,這當然是做夢都想的好事!可是,左大玢不會跳舞,她怕在毛澤東面前出醜,因此有點兒猶豫不決。這位女同志好像看透了她的心事,說:「你還不會跳吧?沒關係,我找個人教你,很容易學的。」

還有一次,毛澤東問左大玢,你姓左,那左宗棠是你什麼人?左大玢搖了搖頭。毛澤東又問,那左霖蒼又是你什麼人呢?「他是我大伯。」左大玢接著告訴毛澤東,父親叫左宗濂,曾是程潛帳下的少將高參。毛主席聽後點點頭,又說,你大伯左霖蒼可是個有名的舉人啊。「什麼舉人,一個逃亡地主。」左大玢順口答道。毛澤東聽了左大玢的話,沉思了一會兒後自言自語道,逃了也好,逃了也好啊。

白骨精所化老翁——黃斐:

這老先生的傳奇人生,可以說比他演的角色還讓人驚訝。60多年前,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他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1949年4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在東起江蘇江陰、西至江西湖口的幾百公里的戰線上發起全面進攻,突破了蔣介石苦心經營並利用長江天險構築起來的「千里江防」,並於23日順利佔領了國民政府的統治中心南京。國民黨長江防線的瞬間崩潰,有一神秘人物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他就是時任國民政府國防部機要秘書的黃斐。
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時,黃斐還是一名國民黨憲兵學校的學生,他們學員也編入守軍序列參與了南京保衛戰。唐生智宣布撤退後,部隊長官先行撤離,他和一群散兵一路被日軍追趕,一直跑到下關的長江邊上,並一起跳進滾滾長江向江北游去,跟他一起逃亡的一位老鄉被日軍機槍打死,黃斐則繼續向北游去,游到江中心的時候被一艘英國商船救起,幸免於難,後隨商船安全抵達武漢。
孤身一人的黃斐無奈進武漢一茶莊當上了夥計,碰巧的是,茶莊跟蘇聯大使館就只有一牆之隔,當夥計的黃裴就經常去使館與蘇聯人聊天。蘇聯人告訴他國防部正在招人,建議他去報考,結果順利考上。後來他跟著國防部到了重慶,抗戰勝利後回到南京,繼續在國防部擔任機要秘書。中共佔領南京前夕,就是他把南京一線的江防圖秘密交到蘇聯人手中,蘇聯人立即轉交中共,就這樣,黃斐為解放軍佔領南京立了大功。
富有戲劇性的是,解放後,功勛卓著的黃斐謝絕了南京公安局副局長的職務,曾參與過抗戰演出隊的他最終選擇了當演員,演了一輩子的戲,直到去世。

仙界一片「紅光熠熠」,人間和妖界也不甘示弱:
女兒國國王——朱琳。轉世後還是女王。。。更牛逼的女王。。。

寶象國國王——顧嵐。轉世後是康生:

車遲國王后——趙麗蓉。應大家要求,補上趙奶奶~雖然她並沒有演過什麼紅劇。但呼聲實在太高了:

白骨精——楊春霞。當年就是戲曲界的角兒,曾和周總理碰杯:

賽太歲——王仁。轉世後跑到了食物鏈頂端。。。。

五庄觀道童、鹿精——劉勁。沒錯,就是現在的總理專業戶,他還演過張學良、廖仲愷:

另外劉勁本人說楊潔拍西遊記續集時本來邀請他演孫悟空。。。。

不妨數數西遊記里有幾個總理幾個主席?這陣容都能組個領導班子了。。。。

金角大王——車曉彤。轉世後變成軍神:

他兄弟則是籃壇明星。。。。


只說一點:猴子撓癢是反手撓癢的,你看現在的電視劇,除了六小齡童老師,誰會注意這點;
其他的演員是演了很多角色,偶爾演一下孫悟空;而他是一生都在演猴子
就現在各種西遊記和各種改編來說,別的演員演的是人;只有六小齡童演的是猴
別的演員演的電視劇,孫悟空一路都是走路的,只有打戲的時候跳兩下;六小齡童老師演的孫悟空一路上都是蹦蹦跳跳的,誰能做到?
苦練七十二變,才能笑對八十一難


我心中有三隻孫悟空:黃渤的孫悟空是妖,周星馳的孫悟空是人,六小齡童是孫悟空是聖。三人象徵著孫悟空三個不同時期,曰:水洞妖王、人間行者,斗戰勝佛。故黃渤得孫悟空之邪,周星馳得孫悟空之情,六小齡童得孫悟空之美。三人合在一起是我心中完美的大聖。三人可以建個組合叫「猴王boys」,一起上春晚。

我愛《西遊記》,但我不只愛悟空,更愛這個取經團隊:悟空眼裡只分人與妖,唐僧眼裡只分善與惡,八戒眼裡只分美與丑,沙僧眼裡只分對與錯。所以悟空有能力,唐僧有境界,八戒有品味,沙僧有原則。佛曰:五蘊皆空。悟空是「行蘊」,代表勇氣,負責衝鋒陷陣。唐僧是「識蘊」,代表目標,負責凝聚團隊。八戒是「色蘊」,代表慾望,負責製造驚喜。沙僧是「想蘊」,代表淡定,負責調和矛盾。白龍馬是「受蘊」,代表接受,負責腳踏實地。五蘊合在一起,便是一佛也。

猴子和小白龍是心猿意馬。豬與沙僧不過是人性的貪、痴、嗔而已,這是少年唐僧一個人的奇幻漂流。一部《西遊記》即是妖魔傳,又是人性史。即是歷險記,又是佛學錄。

http://weixin.qq.com/r/yUgAGDLEOG9HrXZ79x3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最後附一張我和章金萊老師、馬德華老師的合影,感謝他們為我們呈現出一部比原著還要深入人心的86版電視劇《西遊記》


如果你去看看轟動美國,到世界都是經典之作的《星球大戰》,特別是第一部,與其說是電影,不如說是童話。包括作者本人當時都認為那是一部迪斯尼式的片子,其實很簡單,然後卻仍然感染了無數的人。

同樣的道理,有這麼多的對西遊記的新的解讀,新的認識,我還是願意把它當成一部童話看呀。

能感染孩子的,能感染成人的,簡單卻美得童話。

西遊記有各種新的解讀,有借之諷刺當今政治的,有把它做陰謀論解讀的,有考究人物原型的...

新的各路影視翻版,有加以戲說的,有截取出來某一部分無限演繹的,有給人物加上特別多複雜人性的...但誰還走那條經典無比,印入無數國民心中的路子---把西遊記這部經典的神話,拍成咱們中國人的童話

我看西遊記,師徒四人就是好,妖怪就是壞,神仙和孫悟空好的就是好,抓他的打他的就是壞。

人性複雜,社會黑暗,我從各個方面都能知道,真不願意從西遊記里看這些東西。

兒女情長,曲折愛戀,我從很多故事裡都能明白,真不願意從師徒四人里挖這些八卦。

我願意看一部童話,輕鬆地,開心的看,希望還有人能導出來,有人能演出來吧。

就簡單的,給我們這些活著挺累的人,講個好故事,不行嗎?

就簡單的,給我們這些活著普通的人,演個大英雄,不行嗎?

所以我認為,六小齡童老師演的好,其他方面前人之述備矣。

我們把他的表演放到整部劇中,他是最好的,因為是他是那部童話里,最閃耀的英雄


他演的孫悟空確實經典小時候看到成年,近幾個月他發表了一個微博,暗中指責周星星張衛健等這些和他比「不入流」的孫悟空,當時我在那條微博評論以下「章老師您演的確實經典,怎麼看都看不夠,但是您這樣一個研究西遊記的老師這樣詆毀別的西遊記有些掉份了吧,《大話西遊》當年誰沒看過這個,花果山水簾洞特派西天取經使者齊天大聖孫悟空誰會忘記?」 隨後兩分鐘章某把我掛微博,一萬八千多個人來炮轟我微博的一些生活日常,講真不是我崇洋媚外,只有六個人站出來和我說不要怕,一些水軍,他們都是海外華僑,沒別的意思,我只是在講述當時的故事,一天後他把我評論的那條微博和掛名微博刪掉,隨後又發表一條微博,大概意思就是他的孫悟空最厲害,那天章某掛名有倆人,一個是我。


王剛演的和珅真的好嗎?
陳道明演的康熙真的好嗎?
唐國強演的諸葛亮真的好嗎?

當我們問出這樣的問題時,實際上已經承認了這些演員塑造的某個角色已深入人心。

所以,回答是:好。

(應評論里的強烈呼聲,把毛澤東改為諸葛亮)

~~~~~~~~~~~~~~~~~~


更新。提問者的原問題是「六小齡童演的孫悟空真的好嗎?」 後又改為「六小齡童演的孫悟空真的好嗎?好在哪裡?」

那就更新一下答案吧,說一下我的愚見。

首先,章金萊先生自身的演技自不必多說,高票答案都有,人家出生於猴戲世家,典型的「猴x代」,這是絕大多數演員不具備的優勢,從小的耳濡目染讓他自帶猴子的靈性這個光環。

其次,對細節的死磕精神。為了表現出齊天大聖的火眼金睛,患有高度近視的章金萊拍戲時每天晚上在家一個人盯香頭數小時。這樣的死磕精神和完美主義有幾個演員能做到?

(患有高度近視的六小齡童)第三,孫悟空這個角色的成功還有一個十分重要但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 造型和化妝。看過很多其他版本的孫悟空,大多數的面部表情僵硬,甚至說話連嘴唇都不動,或者壓根就是人臉沾了幾撮毛,讓人分分鐘齣戲。反觀六小齡童的悟空,高下立判。對比見下圖。

最後,角色的成功也不要忘了幕後的配音演員。我們記憶中孫悟空是立體的,不僅有形象,還有聲音。沒有石班瑜就沒有星爺在大陸的成功,沒有李世宏和李揚就沒有86版西遊記中孫悟空角色的成功。李世宏的配音略帶沙啞,剛好符合前五集猴子沒有皈依佛門的野性,李揚的配音細膩,符合改邪歸正後的猴子的特性。


附贈大年初四最新更新《西遊降魔篇》影評:如何評價電影《西遊·降魔篇》? - 羅罔極的回答

——

六小齡童演的猴確實好,幾近以假亂真的程度,但它未必像孫悟空,最起碼,不像原著小說里的孫悟空。

那孫悟空究竟是什麼樣的?吳承恩這樣描寫:

《西遊記》第三十六回,寶林寺的僧官看到他「真箇是生得醜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

別不信,最像此描述的,是《西遊降魔篇》里的孫悟空。

豬八戒也遠不是86版那個肥頭大耳嘟嘟嘴的賣萌豬,吳承恩如此寫:《西遊記》第二十九回:

「我那大徒弟姓豬,法名悟能八戒,他生得長嘴獠牙,剛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風。」「他本是天蓬元帥臨凡,只因錯投了胎,嘴臉象一個野豬模樣。」

最像原版豬八戒的,是張紀中版:

實際上,西遊記從來就不是一本老少咸宜的書(多數人讀過的都是青少年現代白話閹割版),原著里人物醜陋,勾心鬥角。悟空八戒沙僧都曾是以吃人為生的野生妖怪,尤其是沙僧,唐僧的前九世很可能都被沙僧吃了。

《第八回》
那怪道:「我願皈正果。」乃向前道:「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惟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閑時拿來頑耍,這去,但恐取經人不得到此,卻不是反誤了我的前程也?」菩薩日:「豈有不到之理?你可將骷髏地掛在頭頂下,等候取經入,自有用處。」怪物道:「既然如此,願領教誨。」菩薩方與他摩項受戒,指沙為姓,就姓了沙,起個法名,叫做個沙悟凈。當時入了沙門,送菩薩過了河,他洗心滌慮.再不傷生,專等取經人。

評論里有許多人質疑孫悟空吃人,我在此作統一回復:
《第二十七回》

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里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庄台,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晒乾了防天陰哩!

原著中還有許多兒童不宜的情節,簡單舉兩個例子:

《第三十回》「當晚,眾臣朝散,那妖魔進了銀安殿,又選十八個宮娥彩女,吹彈歌舞,勸妖魔飲酒作樂。那怪物獨坐上上席,左右排列的,都是那艷質嬌姿,你看他受用!飲酒至二更時分,醉將上來,忍不住胡為。跳起身大笑一聲,現了本相。陡發凶心,伸開簸箕大手,把一個彈琵琶的女子,抓將過來,扢咋的把頭咬了一口。嚇得那十七個宮娥,沒命的前後亂跑亂藏。」」卻說那怪物坐在上面,自家斟酒,喝一盞,扳過人來,血淋淋的啃上兩口。

《第七十二回》里蜘蛛精的描寫:

那些女子見水又清又熱,便要洗浴,即一齊脫了衣服,搭在衣架上。一齊下去,被行者看見——
褪放紐扣兒,解開羅帶結。
酥胸白似銀,玉體渾如雪。
肘膊賽冰鋪,香肩欺粉貼。
肚皮軟又綿,脊背光還潔。
膝腕半圍團,金蓮三寸窄。
中間一段情,露出風流穴。

(女妖下面那條魚是八戒,想知道為什麼?自己去翻書!)
據說這就是,「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西遊」的由來(不知道俗話版本很多?)。

所以,西遊原著其實是不適合拍成電視劇的若真要拍,起碼也得是冰與火之歌的規格。

首先是少兒不宜,其次是思想內涵極其深刻(借神魔佛道的背景諷刺社會(,有關這類的解讀何止千萬字)。再者,畫面著實龐大,《第五回》:

李天王即調四大天王與二十八宿,一路出師來斗。大聖也公然不懼,調出獨角鬼王、七十二洞妖王與四個健將,就於洞門外形成陣勢。你看這場混戰,好驚人也:
寒風颯颯,怪霧陰陰。那壁廂旌旗飛彩,這壁廂戈戟生輝。滾滾盔明,層層甲亮。滾滾盔明映太陽,如撞天的銀磬;層層甲亮砌岩崖,似壓地的冰山。大捍刀飛雲掣電,楮白槍度霧穿雲。方天戟,虎眼鞭,麻林擺列;青銅劍,四明鏟,密樹排陣。彎弓硬弩鵰翎箭,短棍蛇矛挾了魂。大聖一條如意棒,翻來複去戰天神。殺得那空中無鳥過,山內虎狼奔。揚砂走石乾坤黑,播土飛塵宇宙昏。只聽兵兵撲撲驚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
這一場自辰時布陣,混殺到日落西山。那獨角鬼王與七十二洞妖怪,盡被眾天神捉拿去了,止走了四健將與那群猴,深藏在水簾洞底。這大聖一條棒,抵住了四大天神與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殺夠多時。大聖見天色將晚,即拔毫毛一把,丟在口中嚼碎了,噴將出去,叫聲:「變!」就變了千百個大聖,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戰敗了五個天王。

大鬧天宮的場面若讓好萊塢拍成電影,指環王恐怕也只能跪下了。

所以我想說一件事情:86版西遊記由於審查、思想、以及當時拍攝技術等種種原因,它和西遊記原著的出入極大。

六小齡童的表演固然好,但那只是他詮釋孫悟空的一種方式。而周星馳、張衛健則是詮釋孫悟空的另一種方式。這三種詮釋都屬於另闢蹊徑,不符合名著。

但是,六小齡童卻經常去說人家周、張等「篡改世界名著,辱沒中華文化」,做出諸如此類等等的道德抨擊。彷彿孫悟空這個角色只能由他來演,其他一概胡扯。

賈玲向「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道歉,六小齡童居然非常贊同:

而事實上,正是六小齡童與其團隊,一手把一部偉大的古典神魔小說改編成了優秀兒童劇。

那些極度吹捧86版西遊記的人,我想問一個問題:你們看完全劇,除了說說「孫猴子演得不錯」「豬八戒也不錯」之外,還能感受到什麼?

抱歉,我幾乎沒感受到一絲佛與道的思想內涵,也沒看出任何諷刺不公社會的行為動機。我也只能隨口說說:「演得不錯」。

它究竟體現出什麼「文化內涵」了?

在86西遊里,孫悟空是高大全的黨員,唐僧是迂腐不化的笨蛋,八戒是一隻圈養豬,沙僧則只會說:大師兄二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

這樣一部臉譜化的西遊記,真是你們想要的?

然而周星馳雖「惡搞」西遊記,在裡面添加女主角,創作出與原著看似毫不相干的劇本,並被六小齡童批評「拿棒子的動作像流氓」。但是,我卻在裡面習得了許多深刻內容。

在《西遊降魔篇》中,我看到玄奘不是腦子轉不過彎的笨蛋,而是真正懂得悲憫眾生的僧人。

在《西遊降魔篇》和《大話西遊》中,我看到孫悟空不是臉譜化的英雄形象,而是一個因大鬧天宮被佛祖關壓了五百年,卻仍「冥頑不靈」,企圖再次棒指蒼穹的悲情大聖。

在《西遊降魔篇》中,我懂得了,少女們愛的不是天蓬元帥,而是天蓬元帥的那副皮相,而一旦他毀了容,少女們則紛紛避恐不及。

陳佩斯說,好的喜劇,往往包裹著悲傷內核。

就如同,金·凱瑞以喜劇對抗社會牢籠,周星馳以喜劇表達人文思想

「藝術家用謊言道出真相。」

然而現在有許多老一輩人,他們看不懂當代青年弄出的一些東西,卻總習慣以自身標榜的所謂「資歷」來堂而皇之地對其批判(像不像不識白骨精的唐僧?)。 好似把頑固、不知創新改革當成了一種文化美德。 簡直就像是古代的腐儒。

我想,孫悟空已經不止是一個特定角色、名稱,它儼然形成了一種文化符號。
而文化符號可以有多種不同地表現方式,它不該被某一人或某一種特定形式所壟斷。
而我認為可悲的是:曾經最先給傳統文化作出大量改編的,卻和現在四處叫囂「尊重傳統文化」的,往往是同一波人。

六小齡童把他個人一心想塑造的黨員雷鋒、蓋世英雄、含有戲劇精粹的靈明石猴表演得淋漓盡致。

而周星馳,同樣把他個人所理解的與天斗、與地斗、與命運作出不屈抗爭的傲骨妖猴詮釋得刻骨銘心。

六小齡童演得好,但並非最好,因為孫悟空好比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理解和表演方式都不同,且都難以符合名著,所以,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最好的孫悟空」,只有「不同風格的孫悟空」。

結尾引用一句深得我意的話:「人的本能就是拒絕承認甚至去理解和自己認知相反的事物」,西遊記是一篇佛教(權勢)的高級黑小說。——引自評論區文浩。

最後說一下:但凡讀過西遊記的人,一般都不會說自己懂西遊。而「自以為」懂西遊的人卻很多,他們大多數都是沒讀過書的人。答主快速略讀西遊原著兩遍,認真通讀一遍。如文中有記憶錯誤可以評論指出,只求莫拿無知誅我心。

本文於1月16日知乎首發,已通過知乎授「毒舌電影」等幾十家公眾號、雜誌、報紙轉載權。部分內容被一些微博、公眾號抄襲篡改,答主也無能為力,請不要再私信說這個了謝謝。

另想轉載請關注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_jnp8QHEelwFrUWS92zo (二維碼自動識別)

——

破5k了,答主回答一些評論區的問題吧。

以上原著引文均為複製,錯別字不作修改。

蜘蛛精和大鬧天宮兩處插畫,引用畫家張墨一和劉冬子作品。

孫悟空究竟吃沒吃過人,確實存疑。經我檢索幾個不同電子版本,有的版本說吃過,有的版本說沒吃過,還有版本同時說吃過又說沒吃過。我想可能吳承恩自己也弄亂了,畢竟那個年代沒有電腦,這麼大篇幅的小說難免出錯。

有人說我偏題,其實沒有。我回答的時候這個問題標題是「六小齡童是不是演得最好的孫悟空?」,我已經在最後給出了答覆,即世上根本沒有最好的孫悟空。

我也沒有完全否定86版西遊記,畢竟在那個電視劇數量用手指頭都能數清,文盲占多數的時代,西遊能拍到如此實屬不易,也應了當時的老少咸宜。

但我想,人們不該將86西遊奉為神明,更不該奉為唯一的神明。

它距離我心中那個西遊,確實相差甚遠。

86西遊的娛樂性很強,填補了當時許多人的精神空虛,這很好。但是,正如紅樓夢的讀者對電視改編的要求極大,為什麼到了西遊讀者這,就必須得降低標準?二十一世紀了,對舊事物有意見,難不成還不讓表達?

如果有人把寶玉打造成一臉譜化的浪蕩公子哥兒,把黛玉、寶釵打造成臉譜化天真爛漫地純情少女,那恐怕紅學界要鬧翻天了。

同為四大名著,不能因為西遊比紅樓的文化門檻低,就理所應當降低作品標準吧?

我可以接受86西遊的存在,因為它也有好的一面(想看好評請左轉,外面有一堆),但若有人說它是最好並唯一的,我絕不認同。

我也沒說過周星馳是最好的,周星馳的作品實際跟西遊記沒多大關係,但不可否認,他確實以喜劇的方式,表達出了一些吳承恩可能想表達的思想內涵。

我不否認,六小齡童與86西遊製作團隊「弘揚西遊文化」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也確實極艱難的處境下,為中國西遊文化打開了一些國際市場,這一點我服。

但我還想問一個問題:有多少人因為只看過86西遊,腦袋就被其幼稚的畫風、簡單的情節和台詞刻上了一道思想鋼印:「這就是四大名著西遊記?小孩子的玩意罷了。」,然後武斷地對吳承恩的偉大小說不屑一顧?

「人不要因為懷念而成為時代的阻攔者,因為再往前走,就不會再懷念。」——白岩松。

六小齡童的某些做法我認為有些欠妥,而我不知道我的做法是否也欠妥。
但評論區有不少人看過答案後,表示要去讀一下原著。因此我覺得,自己也算為六小齡童推崇的「弘揚西遊文化」獻出一份綿薄之力了。

雖然我在答案里對六小齡童的批評較多(想看好評請左轉),可在某種程度上,我想,我與六爺殊途同歸。

評論實在太多,恕無法一一答覆。

關注微信公眾號: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角度刁鑽的電影原創文章


不好意思,借題主這裡用一用,沉底了我也要答!多圖啊!多圖。我要非常十分強烈反對羅罔極答主的答案,為什麼要反對,因為這個答案錯漏百出,誤導了一大批不明真相的群眾,我實在是看不過去。那我們就仔細看看他的答案究竟錯在哪裡。

開篇羅先生就提到大聖的長相問題,認為六小齡童先生扮演的孫悟空扮相併不符合原著。不光引用了原著中一段對大聖外貌的描寫,還舉出了西遊降魔中的孫悟空形象作為正面例子。那麼他說的真的是對的嗎?我覺得,不光是羅先生,還有一群人,總是覺得孫悟空是妖,妖的形象就應該猙獰可怖,嚇死人不償命才對,那狐狸精也是妖,嚇人嗎?實際上他們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孫悟空到底是什麼,孫悟空不是弗蘭肯斯坦,他是有原形的,西遊記原著中寫的非常清楚,孫悟空就是猴子啊!孫悟空他是猴子,是猴子,猴子。。。。。。猴子是什麼樣孫悟空就該是什麼樣啊!那麼猴子是什麼樣子呢,去過動物園的都清楚,猴山上多的是。百度上搜猴子的圖片也可以搜出來一大堆。我挑了幾張比較順眼的給大家看看。猴子是這樣的

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我們再分別看看86版西遊記和西遊降魔篇中的孫悟空形象各是什麼樣的。

哪個版本更像猴子不用我多說了吧。至於為什麼原著里人們看到孫悟空都那麼害怕,原因很簡單,穿衣服的猴子在你面前說人話,是你你也怕,害怕了當然就要誇張點描述了,不然我被一隻猴子嚇的差點尿褲子,說出去多丟人啊。這種誇張描述我來舉個例子大家就懂了,「鷹嘴貓眼鬚髮赤,錦纏花腿到腰身。」大家猜猜這句詩是描寫哪個妖怪的?猜不到?這其實是清朝詩人汪仲洋描寫英國人外貌的詩句。所以當年明月說「群眾才是最操蛋的」,可笑的是老有一群人不去看活生生的猴子長什麼樣,卻偏偏抱著原著里的誇張描寫奉為聖經。羅先生口口聲聲說西遊降魔中的孫悟空才是原著中的孫悟空,我們來看張貼吧里的電影截圖

「爺爺爺爺,我想變成像孫悟空一樣厲害的大猩猩!」

「大夫,你快看看這孩子是怎麼了,都說胡話了,可把我急死了!」

拜託,你喜歡哪個版本的孫悟空是你的自由,可你別再嗶嗶西遊降魔里的孫悟空是最符合原著的好嗎!!!符合七龍珠原著吧!而且孫悟空可是自稱為美猴王的,說明他至少對自己長相還是有一定自信的,像西遊降魔里那種長相的猴子,沒有法力進了猴子群要被猴子打死的吧「哪裡來的獅子狗,打死他!」

這裡補充一點,我放猴子的照片不是說孫悟空就應該長的和現實中的猴子一模一樣,也不是說86版西遊記里的孫悟空最符合原著描寫,但至少他得有猴子樣吧,不管是變成人,還是變成妖,他當了幾百上千年的猴子,不像猴子像大象嗎?西遊降魔篇里那是猴子嗎?猴子人中有那條縫嗎?你確定不是黃獅精?(對比圖在後面)

說完孫悟空的長相,我們再說說孫悟空吃不吃人的問題。羅先生這裡又引用了一段原著第二十七的內容,是孫悟空親口跟師父說他當年是如何吃人的。我說大哥,你都看到第二十七回了,再往下看兩回唄!原著中第二十八回寫到:孫悟空回花果山,發現猴群被獵戶獵殺,勃然大怒,就運法力殺了一群獵戶,之後吩咐猴子們:「你們去南山下,把那打死的獵戶衣服,剝得來家洗凈血跡,穿了遮寒;把死人的屍首,都推在那萬丈深潭裡;把死倒的馬,拖將來,剝了皮,做靴穿,將肉腌著,慢慢的食用;把那些弓箭槍刀,與你們操演武藝;將那雜色旗號,收來我用。」請問,如果孫悟空吃人,為什麼要把這許多屍首扔下懸崖不吃,反而要猴子們吃馬肉呢?再看原著第三十九回救烏雞國國王:行者接了水,口中吐出丹來,安在那皇帝唇里;兩手扳開牙齒,用 一口清水,把金丹沖灌下肚。有半個時辰,只聽他肚裡呼呼的亂響,只是身體不能 轉移。行者道:「師父,弄我金丹也不能救活,可是殺老孫么?」三藏道:「豈有 不活之理。似這般久死之屍,如何吞得水下?此乃金丹之仙力也。自金丹入腹,卻 就腸鳴了;腸鳴乃血脈和動,但氣絕不能回伸。莫說人在井裡浸了三年,就是生鐵 也上銹了。只是元氣盡絕,得個人度他一口氣便好。」那八戒上前就要度氣,三藏 一把扯住道:「使不得!還教悟空來。」那師父甚有主張:原來豬八戒自幼兒傷生作 孽吃人,是一口濁氣;惟行者從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為生,是一口清氣。這 大聖上前,把個雷公嘴,噙著那皇帝口唇,呼的一口氣,吹入咽喉,度下重樓,轉 明堂,徑至丹田,從湧泉倒返泥垣宮。呼的一聲響,那君王氣聚神歸,便翻身, 輪拳曲足,叫了一聲「師父」!雙膝跪在塵埃道:「記得昨夜鬼魂拜謁,怎知道今朝 天曉返陽神!」這裡旁白講的很清楚,孫悟空不光沒吃過人肉,他就沒吃過肉。那羅先生引用的原文是怎麼回事呢?我再來舉個例子:電影里,綁匪對人質說:「你給我老實點,老子手上可是有十幾條人命的!」這時候旁白說話了:「我叫王大鎚,是一個綁匪,這是我第一次犯罪」各位觀眾,你們是相信錘錘殺過人呢,還是沒殺過呢?退一萬步說,孫悟空沒有修鍊之前就是猴王了好吧,他從菩提祖師那回花果山之後手下更是有七十二洞妖王這種打手,就算要吃人也犯不著自己動手好吧。因此對羅先生所說快速略讀西遊記原著兩遍,通讀一遍我表示十分懷疑。

在羅先生的答案里,接下來就將矛頭對準了六小齡童先生,原話如下:六小齡童卻經常說人家周、張等「篡改世界名著,辱沒中華文化」,做出諸如此類等等的道德抨擊。並貼出了一條新聞的標題作為證據,是什麼新聞呢,我們來看看。

就是這條新聞。我可以告訴大家,這條新聞就是徹徹底底的標題黨。我在搜狐娛樂找到了這篇報道,原文地址六小齡童評《西遊》衍生作品 褒龔琳娜貶周星馳,這篇報道中六小齡童根本就沒有對周星馳做出評價好嗎!而且他也說了支持多元化演繹,反對的只是過度改編。我不是為六小齡童先生洗地,我只是覺得就放個標題,用不存在的事情來評價一個人是不正確的,也容易產生誤導。羅先生還說「而事實上,正是六小齡童與其團隊,一手把一部偉大的神魔小說改編成了優秀兒童劇」,羅先生,你知道86版西遊記開始拍攝的時候六小齡童多大年紀嗎?你知道六小齡童差點被導演換掉嗎?那時候六小齡童何德何能「一手把一部偉大的神魔小說改編成兒童劇」?查一查86版西遊記的主創人員名單很難嗎?六小齡童只是其中一名主演而已,當然他肯定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就像周星馳飾演的至尊寶一樣(不好意思我這裡用了至尊寶這個角色名,因為電影大部分時間裡,這個角色都是以至尊寶的形象出現的)。說到周星馳,羅先生的答案能獲得這麼多贊的原因我想與他對星爺的推崇是分不開的,但是,周星馳出演的大話西遊實際上是披著西遊的外衣講的是另外一個故事,西遊降魔篇也是如此。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和星爺的孫悟空是不適合比較的,他們就像兩個故事中的同名角色一樣,這兩個故事都很好,然而他們是兩個故事。

86版西遊記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優秀電視劇,和主創人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也許相比原著有一定差異,沒有表現出西遊記原著的精神,但我想說,每位觀眾的理解不同,86版的西遊記已經努力去適應了大部分觀眾的口味,電視劇畢竟和小說的表現形式有差距。只是我不明白為什麼在羅先生這裡就成為了幼稚的畫風,簡單的劇情和台詞。羅先生在他的答案說過陳佩斯先生的話,「好的喜劇往往包裹著悲劇的內核」,但不要忘了,陳佩斯先生還說過另外一句話:「你管得了我,你還管得了觀眾愛看誰嗎?

另外,我還要說,羅先生答案最後的黑體字,與微博上一篇文章的結尾一模一樣,一字不差。如果這文章是羅先生寫的,我真誠向您道歉,如果不是您寫的,我覺得還是註明轉載為好。不過我覺得以羅先生自認對西遊記有深刻理解之心,是不會寫出這樣一篇對86版西遊記有大段溢美之詞的文章的。文章的地址在這裡六小齡童版美猴王春晚節目被斃 為什麼我們會感到憤怒不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最後將羅先生答案里的原話奉送:現在有許多年輕一輩人,他們看不懂前輩們弄出來的一些東西,卻總習慣以自身標榜的所謂「個性」來堂而皇之的對其進行批判。

一肚子的話,事到臨頭卻不知道如何下筆。就到這裡吧,我想,也是該去吃夜宵的時候了,樓下的燒烤攤早就營業了。「老闆,來一斤大串羊肉,兩串大腰子,多放孜然啊!」

拜拜!

編輯的不好,請大家諒解,也歡迎大家來討論,感謝!

====================

兩千多個贊了,我覺得有必要再說幾句,先說說我的答案,我承認,這是我第一次認真的在知乎回答問題,動機是一時不忿,確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所有評論我都仔細看了一遍,感謝知友們的支持,也感謝你們提出的不同意見,看到大家在認真的討論西遊記我真的挺開心的。有幾位知友提出我沒有放猴界金城武的照片,我虛心接受,在此補上。

這就是啦。
另外也有幾位知友提出西遊降魔里的孫悟空更像黑熊精,我到網上搜了搜黑熊精的圖,有意外發現。我把圖放上來請大家點評一二:

話說這個妖怪是叫黃獅精吧?我也記不清了。。。。。。

話說回來,我又去看了看羅先生的答案,發現他的答案里刪掉了原來發布的那篇報道圖片,我表示很失落。取而代之的是幾張六小齡童先生點評其他西遊記作品的節目截圖,然而這並沒有坐實原答案里「六小齡童卻經常去說人家周、張等'篡改世界名著,辱沒中華文化'「,我在網上也並沒有找到六小齡童先生說過這句話的原文,不知道羅先生從何處看到?

最後,對於支持我的答案卻給了我差評的知友們,對,沒錯,說的就是你們,吃貨們!!!我有一段關於燒烤的體會送給你們,純原創啊:吃烤羊肉要活羊現殺,選上好肉切成大塊,須肥瘦相間,用長釺子穿成串,每串重約一兩有餘,使用優質木炭明火烤制,這裡極講究火候;分多次少量灑入孜然,須知孜然這種調料,烤制越久,越能散發其獨特味道,既能去膻,亦能增香。待肥肉邊緣烤至欲焦未焦之時,均勻灑上精鹽,略加烤制,便可食用。吃點時候嘴裡首先感受到的是半焦肥肉的脆繼而是瘦肉的嫩,用力咬下去,會感到有油花在口腔里爆開,緊接著就是濃郁肉香混合著孜然的香氣,搭配的堪稱完美,這味道直接滲透你的天靈蓋。細細咀嚼,體會這鮮肉的本味,接著大口吞咽,只因為已不受控制的拿起下一串。最後伸出舌頭,舔一舔留在唇上的油脂,完美!(讀此段文字時請自行腦補吃羊肉串的經歷)

因為之前我發燒烤圖被發差評,並不敢繼續發,只能發燒烤攤了:

走您!

馬上就過年了,祝各位知友新年快樂哈!猴年猴賽雷!謝謝!

悼念86版《西遊記》電視連續劇導演楊潔女士,感謝您為我們奉獻了一部長盛不衰的經典作品。


再補充一下:
----------------------------------------------------------
看了評論區中大家對原著的討論,突然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孫悟空的形象很難演的地方在於連貫性,以及他非人非獸、非老非少的那種奇幻而又平實的感覺。
我們拋開影視作品不提,孫悟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他是一個1000多歲的老年「人」,他未修道之前曾在人間遊歷過9年,他所學的,可不止法術這麼簡單,他懂人情世故,喜歡交朋友,喜歡炫耀自己的資歷。有叛逆和不靠譜的一面,也有細心、穩重、老奸巨滑的一面,更有善良豁達的一面(他曾經對人說他是個無根的人,人家嘲笑他他也不惱)。作為一個閱歷及其豐富的老妖怪,他有趣就有趣在他的這種豐富性上,而他的可愛,則是因為他的底色是善良豁達的。

六小齡童的整個表演,充分表現了孫悟空的方方面面,從所有的訪談來看,六小齡童很強調他的「猴戲」功底,這是他家族的傳統,然而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出演的這部電視劇,其實比傳統的戲劇更能反映原作的光彩,即使這部電視劇改編了太多的東西,修飾了太多不和諧的東西。由於其他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在角色的塑造上對人物性格進行了更多的誇大或偏移(包括所有的主要人物),到目前為止,央視版西遊記,仍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最好版本。

我們之所以能夠因六小齡童的表演而落淚,並不是因為他演得「像猴子」,也不是因為他演的是「猴戲」,而是因為他演了一個獨一無二的、一千多歲的人,他的一舉一動反映的並不全是天上掉下來的「個性」,還有他的閱歷。他不是一個不老的中二少年,而是一個老頑童,他的人情味和情感,才是他的魅力所在。
如果不相信我的說的話,你可以回憶一下孫悟空與劇中一些老頭子、神仙、妖怪、男男女女打交道的那個感覺,再隨便拿其他版本的孫悟空來對比,那個更像那麼回事?其中的區別,高下立判!
特別是與各種老頭子打交道,你真的能看出「我確實是你孫外公」的感覺,沒有一點強行裝逼的味道。

六小齡童的成功,有可能是歪打正著,假如沒有導演和劇組的砥礪,其實光憑著他們家猴戲的功底,我們很難想像他最後會演成什麼樣。

我一開始並不想說六小齡童演得好,特別想避免懷舊影響自己的判斷,畢竟我看西遊記的時代,相比現在真的是一個物質和精神雙匱乏的時代(很多家庭連電視機都沒有),西遊記所佔據的地位讓我無法給他差評。但是越往深了想,越發現這個孫悟空難以超越,這個難以超越,絕不是演技層面的,甚至都不是演員個人水平層面的問題。

原著揚揚洒洒那麼多字,寫了那麼多的故事,那麼多的細節,那麼多人物語言,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形象,這些形象的牛逼之處,絕不是幾個簡單的劇本抖抖機靈就能解構並超越的。央視版西遊雖然砍掉了很多東西,比起其他版本,仍然是較為完整的,而這個完整,就使得人物塑造方面更穩更自然。

----------------------------------------------------------

補充一下,
別的猴子演的都是"我是怪咖,我脾氣不好,我很酷,別惹我","我雖然喊他師父,其實我才是老大,你們不服有用嗎"。

六小齡童的猴子是"我年齡大本事大,而且我還很開心,我是你孫外公,你服不服","師父咱們還是有感情的是不是?你對不住我不會對不住你。別看我是猴子我是讀過書有情懷講義氣的"

原答案:

我小時候並沒有其他猴子來對比,
這個先入為主的缺陷是迴避不了了。
其他猴子我基本都沒認真看過。
只有周星馳那個猴子多看了幾回,
有人說好多猴子是仿六小齡童,
其實他們都是不敢仿六小齡童,只好仿周星馳。
造型方面,很多是在仿美國漫畫。
其實我覺得西遊降魔篇里的猴子比較有意思,孫悟空本來就是一個吃過人肉的妖怪(更正:評論里有人說他沒吃過人肉,因為他吹氣是清的,說吃人肉是嚇唬唐僧),這個片子算是從某個角度還原了一點原著精神吧。
--------------------
1月21日插入補充:我只是說西遊降魔篇的猴子有意思,但並不認為它的形象最貼近原著。西遊降魔篇相對其他的還行,但造型上還是過於誇大,過於丑了。原著說孫悟空丑,是拿他和人類來對比的,你仔細看看那些描述,寫的不過是一隻普通獼猴的形象,說他眼黃,卻並沒有說他眼小眼塌,說他孤拐臉,卻並不是說他臉縮到一起去了。對原著的解讀不能矯枉過正。我曾看過一部西遊記連環畫,裡面的悟空就是猴子相,我覺得那個才是正經尊重原著。
----------------

六小齡童的猴子演技怎樣我就不說了,因為溢美之詞大家都在說。
我只能說兩點(和演技沒關係的):
1、他的造型比後面的演員更漂亮。
2、他演的孫悟空是個好人,我們確實為三打白骨精那段掉過眼淚。
其他那些猴子都特別希望演出猴子的壞、酷和反叛,還有刻意裝扮的帥氣。

六小齡童的時代並沒有酷的概念,他的猴子是單純的、傳統的、有點徒弟樣子、師兄樣子、孩子氣而又不裝孩子氣的猴子。

那個時候郭靖也還年輕,沒有人嫌他老實。

那時候哪吒的動畫片也叫我們掉了淚。

我覺得很多人不了解這些,所以補充一下。


感謝評論區熱心朋友們指正和支持。在此修改一些邏輯上的關係只為讓大家能對我說的有更直觀的理解。

另外,就評論區目前為止出現的一些疑問,在開頭一併首先說明——理由只有一個:為了大家更方便理解(^_^)

1,本回答的觀點是(個人認為基本可以用這句話總結,如有異議,大家一起討論~):歷史長河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時勢造英雄」。
2,喬丹的例子或許不恰當,但是答主涉獵不夠目前只能以自己稍了解和擅長的領域來類比。相信大家會理解我的中心意思。
3,答主堅信,被奉為經典的東西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無可爭議」的。即使後來的人們,有疑問,有質疑,甚至持懷疑態度,在這裡我就借用本問題下另一個答主(對不起我剛才翻了一圈沒找到他。。)的話來回答:後來的人即使想要質疑前輩的努力和成就,也請首先端正態度,以一個謙卑的姿態開始。

————
以下為原答案
————

老一輩技術型人才塑造的形象為什麼給人很深的印象而很容易被人們奉為經典和稱讚至今?
————
這裡我用了一個詞——「技術型人才」。自己總結的,不嚴謹的話還請大家指正。

說到技術,在這裡給大家舉例的有兩個:藝術領域,體育領域。要討論的有這麼一個關鍵字:時代背景。這個關鍵字,私以為,在跟「技術」或是「技藝」有關的話題下,有著很多共通點和重要性。

題主的問題是六小齡童老師的孫悟空形象。

我想先舉個例子,那就是NBA的喬丹。(抱歉答主才疏學淺涉獵少,從自己喜歡的說起)
有關喬丹的資料,技術表現,媒體和大眾的評價,歷史地位這些的我不多說了請大家自行搜索就好。

以前看NBA的時候,就問外公,「為什麼後來的科比啊艾佛森啊詹姆斯啊他們就被認為沒法超越喬丹?我也覺得他們很棒啊!」外公淡淡的說,「時代不一樣了。」

這就是關鍵字:時代背景。

後來外公說,「你看,喬丹打球靈動飄逸,瀟洒優美,而又不是簡簡單單的花把勢。為什麼?因為他的基本功和下的功夫在那兒。現在你們這些年輕人喜歡的科比呀詹姆斯那些的,的確也打的特別好,訓練也很刻苦。但是時代不同了,那個年代,媒體和大眾娛樂的還不夠系統化和成熟化,老一輩的人們,無論是學技術還是競技,各個方面,都只能踏踏實實的一次又一次地夯實基本功和深挖所從事領域的種種革新。所以當他們走向賽場,或者做技術的人做出新發明,做藝術的人創造出新作品的時候,他們往往都是一鳴驚人的。在這裡,『十年磨一劍』和『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就被淋漓盡致地證明和表現了出來,可以說,那會兒的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可以說是含金量十足的。但是現在,隨著媒體和大眾娛樂的盛行和發展,人們的功利心,表現欲也隨之越來越膨脹,雖說各個領域的明星們在他們的領域裡也的確為大眾帶來了很棒的體驗,但是現在總覺得少了些什麼。經典的東西之所以能稱之為經典,人們的口口相傳的確『功不可沒』,但是如果一個人沒有真本事,沒有塑造個真正光輝經典的形象的話,誰會『傳來傳去』傳他?」

外公的話,對於當時初中的我來說,不算太深,可也並不那麼容易懂。可是後來的一件事,無論片面與否,都讓我明白了:為什麼老一輩們做出的榜樣會讓人們覺得「除卻巫山不是雲」。

還是關於外公的。

外公在國家電網(就是供電局)工作。退休時是我們這兒一個縣的變電站負責人。不是什麼領導大官的,但是很受人尊敬,我從小在供電局家屬院長大,院子里都是職工及家屬。幾乎每個認識外公的人,無論是年輕的新職工,還是跟外公一樣退休了的老員工,都對外公讚不絕口。我小時候不知道為啥,因為我只知道外公思想開放,涉獵廣泛,溫文爾雅,那會兒考大學失敗就沒算大學生,但也算半個知識分子了。
直到我媽給我說起一件關於外公的事兒——
如果看到我答案的朋友里也有電力系統子弟的話,應該會知道,國家電網每年都會有職工安規(貌似全稱是安全工作規程)考試。那書我見過,也不算厚,也挺小,長大後爸媽和爸媽同事每年考試的時候(爸媽也是電網職工)都是托關係直接要來題庫或者直接是試卷然後做小抄然後去考試,後來才知道沒啥驚詫的因為大家都這樣。
可是,我媽告訴我,外公快退休的時候,變電站分來了剛畢業的招進來的大學生新職工,那會兒外公已經不怎麼管事兒了,平常就在家養養花之類的。有次半夜,變電站運行系統提示某變壓器發生故障有問題了,正在值班的新職工直接急了沒招了,熱鍋螞蟻團團轉,然後一個電話打到外公家,外公那會兒正在熟睡,被驚醒後接起電話聽新職工模模糊糊急急燎燎的說完故障情況後,他淡定地對電話里說到,「你去把《安規》翻到第xx頁,從第x行看起就明白該怎麼處理了。」
————
後來我還去問外公這事兒的具體情況,而且是十分崇拜和驚訝的語氣,外公只是一擺手,不好意思的笑到,「誒,年輕人吶,入職的時候都不知道學好最基礎的東西。出了問題只會著急。你們現在也一樣其實。」
我沉默了。
於是,又想起外公那會兒告訴過我的話,我才明白,原來:並不是後來的科比詹姆斯他們打的不好,地位不高,只是,喬丹那個年代,甚至更早的傑里韋斯特年代,那會兒的「球星」,他們打球,即使有的根本談不上華麗,但一板一眼都是教科書式的動作和戰術素養。
————
話題歸正,關於六小齡童老師塑造的孫悟空形象的話,樓上已經有很多朋友說到了六小齡童老師在基本功和家族環境等等各方面下的功夫和付出的努力,再加上形象上得天獨厚的優勢,給人一種——彷彿他生來,就是老天讓他帶給人們一個值得和應該永遠尊敬和稱讚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熒幕孫悟空形象的。

跟楊麗萍塑造的孔雀,徐悲鴻畫的馬,齊白石畫的蝦一樣,大家之所以是大家,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因為他們——「專」。這個「專」裡面,有專業,有專心,有專註,有專職。

我沒有說現在的技術人們不具備這樣的特質。

但是,無法否認,「那個年代」人們的「專」,後來的很多人,沒法理解和傳承。

於是,一個個經典,彷彿,便成了絕唱。

也許現在這個時代和未來的好多好多普通人們都很難理解到這樣的一種感覺——

那個年代,「技術人」們,只玩技術。真的特別單純。


於是,我一直相信:一切純粹的努力,必將(而不是終將)獲得豐厚的回報。

也許好亂。不知道朋友們讀著是否費解。


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以上


章老師去我學校做演講,剛看見章老師走進來我學妹哭了:哎呀我猴哥都不會飛了


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課上,語文老師問全班同學:「有誰把四大名著都讀完了嗎?」全班無人舉手。那時,我們縣城裡的新華書店重新裝修,剛剛盛大開張,我興沖沖地跑去買了《紅樓夢》和《西遊記》。年少輕狂,心浮氣躁,對著一大堆文言文總是昏昏欲睡。直到好久以後,讀完了,才懂得了黛玉的「天生孤獨」,懂得了大聖的「自在優遊」。


其實我們應該慶幸,四大名著在八九十年代都陸續被拍成了非常優質的電視劇。所以,縱使後來再有各種各樣或獨闢蹊徑或不堪入目的影視劇改編,我們心中依然擁有屬於自己的經典。那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時候,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我們一遍又一遍看電視上的重播,總也不會膩。看劉姥姥逗笑大觀園一群人,看諸葛亮羽扇一搖就用草船借來十萬支箭,也聽著《好漢歌》心中默背一百單八漢的名號……


看得最多的還是大聖打妖怪。那是暑假裡的最深刻記憶。「呔!妖怪哪裡跑?」大聖一個筋斗雲,遠去十萬八千里,天高海闊任逍遙。上有天廷強權,下對各路妖魔,從未畏懼。「上天下地如輪轉,跨海飛天第一能」。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終於取得真經。


前段時間,看到六小齡童新拍的廣告。戲裡戲外,都是歷盡艱辛的人生。一家猴戲千家樂,四代猴王百年傳。一個廣告,卻讓人感動得想哭。


沒過幾天,六小齡童與央視猴年春晚的新聞便甚囂塵上。網民的呼聲,央視的沉默,個別的炒作,都成為熱議的話題。我很少會去點贊、轉發和留言,並不是不再熱心時事,只是生活已然習慣了旁觀。


猴年春晚不能沒有美猴王。這樣的呼聲之中,我還是看到不少相左的意見。有人調侃白龍馬要上龍年春晚還是馬年春晚,有人質問二師兄是不是該上豬年春晚,都是對大眾呼聲的嘲笑。我只是覺得,猴戲的源遠流長,章家的百年演繹,大聖的主角地位,都是讓我們熱淚盈眶三十年的原因。電視劇播出三十周年之際,我們一起刷情懷,本來就無可厚非。


我也看到知乎上有人撰文說,楊潔和六小齡童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本來就並非老少咸宜的《西遊記》改編成了一部優秀兒童劇,並搬出原著中的血腥描寫、情色段落、恢宏氣勢和思想內涵,說其實《西遊記》並不適合改編成電視劇,至少不是86版那樣的電視劇。可是,我只是從這部經典電視劇中,看到了八十年代藝術家的純粹,看到一群人誓要把名著拍出精氣神的決心。赤手空拳打江湖,萬水千山都走過,歷盡了八十一難,才拍出了八十一難。這樣的景象,如今已是難以再現。


是的,我就是在這樣的喧囂里,回到了童年的記憶。想起了我是如何在看了電視劇之後,終於有動力去讀那本厚厚的《西遊記》,津津有味沉醉其中。「去來自在任優遊,也無恐怖也無愁。極樂場中俱坦蕩,大千之處沒春秋。」也學會了去追求如此這般的心靈自在。


我們固然不該總把流行當真理,也不應總是人云亦云。但當我明了,我本就是大眾中的普通一員,我喜歡的就是大眾都喜歡的美好事物。這沒什麼不妥的。為大眾的情懷搖旗吶喊,就是為自己的青春緬懷。我驕傲我曾在那個時代生活過。


每次熟悉的片頭音樂響起,每次看到大聖翻躍天上與人間,每次伴隨著「敢問路在何方」的歌聲,師徒四人迎著夕陽走去……天邊雲霞紅似火,世上時光流如水。就像如今,如今,我們的大聖,隨意耍一把金箍棒,瞪一雙火眼金睛,都能讓人淚盈於睫。不管怎麼說,我心中的大聖就只有一個。人總是騙不了自己的感情。


2016/1/30


夾帶私貨:時光溝壑│從那時起,我心中就只有一個大聖


我小的時候還以為他就是猴子,因為成精了所以會說話,還特別希望我們家的貓有一天也能成精,然後就可以跟我做朋友了,為此我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說每晚把它踹出去讓它吸收月亮的精華什麼的


其他演員給你的感覺是人在演猴子,而六小齡童給你的感覺是有隻猴子在演人。


原來是沒有邀請大聖爺,不是斃掉了節目。
------------------------不得已的分割線------------------------------------
頭一回點贊破百,借了大聖爺的光。
今年猴年春晚,最想看到的莫過於六小齡童。結果剛剛得知老人家的節目被斃掉!!!
六十多歲的人了,下一個猴年要過12年好嗎!!!央視春晚怎麼想的!我們不要看什麼棒子偶像!我們要看自己的大聖!!!!!

-----------------------原評論分割線----------------------------------------
要不是六小齡童的孫悟空,你以為我看《大聖歸來》的時候為毛哭成狗啊!
「齊天大聖孫悟空!身如玄鐵 ,火眼金睛,長生不老,還有七十二變。一個筋斗雲啊,就是十萬八千里!」
說這段台詞的時候,簡直忍不住想淚崩好嗎!
想哭,一半是因為咱們自己的英雄揚眉吐氣,一半是因為腦子裡飄著最最經典的六小齡童版的孫悟空!


這個問題很多答案珠玉在前,原本不想再拋磚了。但是這兩天網上吵吵得沸沸揚揚,忍不住還是略述一點管見。當然,例行的跑題是免不了的。


六小齡童較之其他扮演者,最大的一個優勢是他的家學淵源。這在 @國樂joker 的答案中說得已經足夠清楚了。
當然,支撐他表演的並不僅僅來自家學。還有在拍攝過程中,諸多南北猴戲前輩教給他的那些表演方法。有興趣的可以搜一搜荀皓和任鳳坡兩位副導演的資歷,六爺本人也說過這二位在表演中如何教他融入了北派猴戲那些利用翎子和蟒袍表現猴王氣度的手段。甚至在六爺最初還沒有找到孫悟空的狀態時,導演組對他的表演指導能具體到「猴子,蹦那石頭上去,轉一圈再下來,眼神往左看,再往右,眨兩下」。
往小了說,是一群人,往大了說,是幾代人共同打造了這麼一尊齊天大聖。


我師父反客生在看過甄子丹的《大鬧天宮》之後說過這樣一段話:「先不提演技,什麼時候中國的神魔片能去掉《指環王》、《哈利波特》、《魔獸》的痕迹,那就算成功一半了。」
但是現實中,鼓搗神魔片的人們都認為徹底去掉中國的痕迹才算是成功。
前面的答案有一個提到,號稱「尊重原著」的章氏孫悟空,其實和原著中的孫悟空形象相去甚遠。誰最符合原著呢?答案是《西遊降魔篇》並由此說開去,認為《西遊記》的世界,就應該充滿了那些血腥恐怖暴力的東西,拍得跟《權力的遊戲》一個陣勢才算靠譜。張紀中拍《西遊記》時候也有過要把西遊世界打造成「魔獸世界」的想法。
不知道列位有沒有想到過,如果真這樣拍出來了,感覺怎麼樣?
感覺,感覺它咋就不像西遊記了呢?(腦補趙麗蓉口風)


別的不敢說,至少中國的戲劇藝術有一個特點——不管這角色在文字描述出來外形多醜陋,其舞台藝術形象都是美的,而且是越醜陋的角色,舞台形象越有一種別緻的美。鍾離無鹽娘娘,都有一張精緻的無雙蓮花譜。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戲台上的鐘馗。

《棋盤會》馬祥麟飾無鹽娘娘

或者看看上美的《大鬧天宮》,中國神魔片應該啥樣,那是個絕好的藍本。
據說《西遊記》劇組成立之初,李萬春曾經建議楊潔:「我希望電視上的孫悟空能夠勾臉。」
誠然,在幫助面部表情的生動上,勾臉遠勝於貼臉,但電視劇畢竟和舞台不同,雖然劇組班底多是從事寫意藝術的戲曲演員,但成片還是需要寫實的。所以在化妝上,只能選擇貼臉這種手段。但是,必須保證的一點是,這個形象出來應該是美的。
翁偶虹述楊小樓勾孫悟空臉譜——「眼圈裡的眉子畫為挺立微曲的細長劍眉,與人無異,並以細筆勾眼輪保持鳳眼之神……正額以臉型的桃嘴立勢畫出七筆毛紋,左右兩旁各襯四個聚翅橫伏的短蝠兒……七筆毛紋代表七星,八個聚蝠代表八卦,說明孫悟空聚天地之靈氣,秉陰陽之精華。」

圖:江洵
所以,哪怕六小齡童貼臉而不勾臉,也要保持美感,方不負孫悟空這美猴王之名。這是中國人的審美習慣。
何必放著美的不看,非愛看那臉讓硫酸潑過的猴呢?


我一直固執地認為,演好《西遊記》必須要用到戲曲元素和舞台劇元素,否則不成樣子。
拍《三國演義》《水滸傳》,有個朝代局著,劇中人的行為舉止也就有了依據,起碼得靠攏當時的人啊,降點要求,你穿著打扮別穿越就行。
這《西遊記》,拍它基本沒依據。天地人神鬼蠃鱗毛羽昆,時間、地域、物種跨度都太大,怎麼表現合適呢?
在這種想寫實都沒處寫的情況下,大寫意反而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找一堆唱戲的——擴張一點,演話劇的——來演這個再合適不過。生旦凈末丑神仙老虎狗,齊了。你挑吧,這劇里的活,跑不出這十個字去。凡夫仙人悲情哏,想啥有啥。
同時做到保持寫實化和保持必要的神話氣息,這是個難度極高的要求,六小齡童做到了,而且近乎完美地做到了,這還能不好么?
一個家族的使命,一個人的生命,都獻給了這麼一個藝術形象,所以六爺現在的某些言行,也難免偏執之嫌。但是「不瘋魔不成活」,搞藝術的,不偏執出不來成就。
張紀中後來再拍西遊記,一定避免要戲曲猴。「這也正是他老人家保全武當威名的聰明處。」換我我也不要戲曲猴,想超越老版,豈能再走一條註定無法超越的路?看看甄子丹,能感覺到他想向六爺致敬。但是,有這功夫我直接看六爺好不好?!


所謂情懷,想方設法要做到最理想,就是情懷。
一片誠心一往無前,不到靈山不回不還,任他長路漫漫,看我躍馬揚鞭。
全國各地取景這件事,當時就有人詬病為公費旅遊,至今此說仍不絕於耳。但是,你見過誰穿一身毛衣去吐魯番盆地旅遊的?
老《西遊記》以實景代仙境,所以哪怕特技鏡頭裡這人飛起來周身帶毛邊兒,也能帶給人一種無與倫比的真實感,讓人願意相信這個畫面是真的,那猴子真的會飛。
如果師徒四人在藍幕布前走然後把這個場景切到一個電腦畫的立體山水裡呢?


最後說明一點,六小齡童演的孫悟空,是《西遊記》的孫悟空。不要在這跟我說周星馳,他演的那個「孫悟空」,只是借這三個字來演繹他自己,以及你我這樣的普通人的情感而已。《大話西遊》和《七龍珠》,以及其他借這仨字造魔的諸般作品,在所謂的演繹孫悟空這件事上,沒有什麼被提及的必要。
最後這番話估計會引來人跟我撕,沒事,我歡迎您撕,您可准來,我可不一定準接著您的。

先這麼著啵。


- 以下內容多圖,手機用戶慎入 -

大家說了很多方面的細節,那我就借這個問題來說一些更細的細節,我觀察了章金萊十幾年來著裝特色,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

章先生日常喜好穿紅色,如果大家去搜他的圖片應該會發現這個規律。但是,還有一個隱藏更深的特點很少人注意到。

我們先來看這張,大家注意他所戴的圍巾品牌。

Paul Homme。不要以為只有陳老師的舊愛才穿Paul Homme的睡衣拍照哦!

這條圍巾在章老師的日常著裝里多次出現。

別以為他只有這一條,還有灰色配色的哦!

我們繼續。

先看這件毛衫。

再看這頂帽子。

BAPE的哦,章老師潮的可不一般啊!

可是,你以為就這樣了嗎?再看這件。

x-large,來自L.A的街頭潮牌哦!

看出這些牌子的規律了嗎?

都是猴!
都是猴!
都是猴!

重要的話說三遍哦!

對角色對猴熱愛到這樣地步,加上他的家世,想不創造經典都很難哦!

再補一張!依舊是猴!


這種問題。
讓我想起了知乎上的問題如
「魯迅是否被過譽?」
「《紅樓夢》是否被高估?」
「李小龍是否被神話?」
.....種種諸如此類...

很抱歉回答不怎麼對題。題主你那怕是問「六小齡童演的好在哪裡」我都不會發這種牢騷。

我只想說:偉大從不憑空而來。即使年輕人抱著批判的眼光審度前輩的榮耀,也要從一個謙卑的態度開始。

-------------------------------------------

題主修改了問題,看來是看到了我的回答。很好。感謝採納。


推薦閱讀:

TAG:影視評論 | 孫悟空 | 西遊記 (1986電視劇) | 影視表演 | 六小齡童 (章金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