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國戰場上最好的照片以及它背後的故事是什麼?

在 Quora 上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World War II: What are the best photos of World War II? 有很多的精彩的回答,然後很想知道對於二戰中國戰場而言,哪些圖片比較有名,哪些照片是比較有價值。 背後故事應作交代,便於理解。


圖片只是時光的凝固,讓圖片引領我們管窺那個時代,體會那個瞬間人物背後的悲歡和歷史的聲音。

PS:本回答沒有任何鼓動民族情緒的意願和傾向,我自身也堅決反對仇恨和對立,只是在離我們不遠的那段歷史裡,有那麼一群人,不論是將軍,士兵,平民還是第一夫人,中國人日本人還是國際友人,每個人都被歷史洪流裹挾著前進,不管是「一將功成」還是「萬骨枯」,他們的悲歡離合,都不應該被忘記。

而留下的這些照片,就是我們回望歷史,反思戰爭最好的窗口。

==================================================================
1,最美抗日少女
1938年4月,日軍佔領安徽和縣,抓到國軍女戰士成本華。

日軍很快搞清楚,這個漂亮的中國婦女名叫成本華,是和縣本地人,24歲,她負責指揮這次抵抗。日軍叫她投降,她卻輕蔑地看著我們,一言不發。當時,一名日本隨軍記者拍下了一張照片。隨後,日軍就將成本華等人關押起來,日本兵等人輪姦了成本華。
幾天後,日軍在撤退時再次集體強姦了成本華,並將她捆綁著帶到和城大西門外的刑場,讓她觀看他們槍殺被抓到的中國人。成本華冷冷地看著鬼子兵的獸行,強烈的蔑視寫在她的臉上。當時日本兵的劊子手們實在太累了,就找來幾個板凳,靠在大西門城根的碉堡旁休息。慘淡的陽光照著地上血淋淋的屍體,陰森恐怖。這時,日本鬼子解開成本華身上的繩索,成本華知道要殺她了,但她毫不畏懼地輕輕活動一下麻木的雙臂,理了理凌亂的頭髮,然後面朝太陽,雙手交叉地抱在胸前,輕蔑地微笑著,從容面對死亡,並讓記者給她又拍了一張照片。拍完後,幾個日本鬼子就用刺刀發瘋般地刺殺了成本華。

2,1939年12月22日,浙江前線受傷的中國軍人。

3,美籍華裔陳瑞鈿,「九·一八」事變後歸國效力。
1937-1939年,他共擊落敵機8架。在空戰中,他的座機曾三度被敵機擊落,但都跳傘幸運生還。最後一次被擊中時,由於油箱起火,這位空軍中著名的混血兒帥哥被大面積燒傷後毀容,送往美國醫治。傷愈,仍舊回國參加艱險的「駝峰飛行」,至抗戰勝利。

4,國破山河在。
這張照片是日~本人拍攝的,前面是嚴陣以待的日本士兵,所有的槍和炮都對準了一輛孤零零的國軍戰車,這輛孤零零的中國戰車,正在沖向日軍的陣地……旅日作家薩蘇看到後第一反應是:"國破山河在"!一張令人潸然淚下的舊照,讓我們想到國家危難時,那種視死如歸的豪情!歷史的星空里有他們的靈魂在閃耀。

5,大名鼎鼎的「死字旗」
四川,請纓出征的王建堂,得到父親王者成的囑託,竟然是一面「死字旗」:白布正中寫了個大大的「死」字!
「死」字右邊寫著:
「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分上盡忠。」
左邊寫道:
「國難當頭,日寇猙獰。 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 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短短數字,抵得上雄文萬丈。寥寥點墨,淌開了血泊中的生路。帶著死字旗的王建堂,出生入死,幾次負傷,都用這面旗幟裹縛。

6,宋美齡親自為傷兵包紮

當年的10月22日,宋美齡親自從南京趕往上海抗戰前沿慰問,當時上海的抗日軍隊大多都集中在淞滬前線,而日本軍用飛機每天仍然還在不停地向前線投彈,對抗戰軍隊進行狂轟濫炸。宋美齡來到上海的第二天,就決定親自去前線慰問抗日將士。當天下午,宋美齡微服輕裝,打扮成普通民眾模樣,然後在外籍顧問端納和幾位女侍和副官的陪同下,乘坐一輛普通的小轎車,在戰火中馳往前線,這時突然幾架日本飛機從天而降,然後對宋美齡乘坐的小轎車開始瘋狂地掃射,小轎車在亂箭似的彈雨中突然失控,不慎在戰地跌進了一個彈坑裡,她的腰部受到了扭傷。

7,笑容。


《兵器》有過專門的文章 照片是西方記者在根據地拍的。
三人分別是左齊(獨臂者),陳再道,劉轉連,機槍是擄獲的日軍機槍。

8,七七盧溝橋開戰。

管窺當時守橋國軍的裝備之簡陋。

9,赴東北援馬抗日團
上海青年300多人組成的「赴東北援馬抗日團」。張少傑團長在火車站向歡送人群致訣別詞:「除非我們死,我們決不回來!(注意旁邊的棺材)

10,新兵朱文海。
朱文海是一位參軍僅半年的新兵,被日軍偵察兵擊中(1939年),當你我還為臉上的痘痘和隔壁的姑娘而擔心的時候,他已經走上戰場,為自己的國家獻出了生命,歷史凝固了他犧牲的一瞬間和他的名字。

11,重慶大轟炸
重慶大轟炸指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對戰時中國陪都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日本對重慶實施的空襲,是繼德國在1937年4月西班牙內戰中對格爾尼卡(Guernica)平民實施轟炸之後,歷史上最先實行的戰略轟炸。

12,毀家紓難
1938年,「七七」周年前夕,國民政府在武漢發起獻金活動,這個孩子把自己的撲滿也捐了出來。(撲滿,為我國古代人民儲錢的一種盛具,類似於現代人使用的儲蓄罐。)

13,墜毀
一架在上海郊外與日~軍作戰中不幸中彈墜落的中國空軍戰鬥機。

14,大名鼎鼎的飛虎隊。

15,躲避
日軍飛機在江陰江面轟炸中國海軍平海號巡洋艦,畫面中可以看到平海艦在全力加速避開日機投擲的炸彈。

16,5000頭蓋骨

湖南,衡陽。

17,免炸
抗戰時期外國機構一度使用納~粹旗以避免日軍飛機的轟炸。

18,錯位。
杭州,穿中國軍裝的日軍戰俘。

19,二胡
侵華日軍軍官和正在拉二胡的中國女孩

20,骨灰
胸前掛著骨灰盒的日軍士兵

21,鳩佔鵲巢
入侵廣州攻佔廣州民國市政府的日軍

22,掃蕩
掃蕩完中國村莊的日軍部隊

23,萬里長城
進攻長城的日軍。

24,生化部隊
臭名昭著的日軍生化部隊

25,歷史寫真?
戰爭時期日本的雜誌

26,抗日名將趙登禹將軍犧牲現場

1933年3月10日,日軍逼近喜峰口。趙登禹奉命率第109旅夜間急行軍40華里,在日~軍之前抵達喜峰口孩兒嶺,並擊退日軍先頭部隊,戰鬥中,趙登禹腿部被炸彈炸傷。入夜,趙登禹利用日~軍警戒疏忽的機會,率3000人自兩翼迂迴到日軍側後包抄,日~軍措手不及,死傷慘眾,趙登禹部繳獲大批武器彈藥。激戰數日,日~軍多次進攻未果,中國軍隊取得喜峰口大捷。

1937年,日軍起先獲得漢奸潘毓桂的出賣和日軍收買的參謀周思靜的密報,進行埋伏。當天中午,趙登禹乘轎車指揮部隊向大紅門方向撤退途中,遭遇埋伏在此的日軍襲擊。趙登禹當場陣亡,享年39歲。

27,不滅倭寇,誓不生還

第5軍開赴前線支援19路軍。這是參戰前,第261旅的全體官兵在「不滅倭冠,誓不生還」的誓辭上簽名 

28,戰地拍攝

「一?二八」淞滬抗戰中美國電影界到國軍作戰前線拍攝有聲影片 

29,來,回。

一?二八」淞滬抗戰中日軍總司令白川義則乘艦而來,躺棺材而去。

30,抗日殉國首將——佟麟閣
佟麟閣:(1892-1937),原名凌閣,字捷三,河北省高陽縣邊家塢村人。七七事變時,指揮29軍浴血抗戰,喋血南苑,壯烈殉國,是全面抗戰爆發後捐軀疆場的第一位高級將領。

31,太原會戰
1937年10月,中國軍隊步出太原古城,赴前線殺敵。晨曦里,戰士的鋼盔泛著寒光,身影凝重而堅毅,蒼涼而悲壯。11月初,北路日軍進攻大孟、陽曲,東路 日軍在鳴謙、鳴李一帶阻遏中國援軍。7日,兩路日軍逼近太原城郊,從東北西三面猛攻城垣,並以飛機猛烈 轟炸,中國軍隊只好向西南突圍。9日,太原失守。

32,精銳
1937年8月,淞滬戰役爆發,擁有德式武器裝備的中央教導師整裝待發,準備奔赴前線,與日軍精銳部 隊一較長短。過去受到日本外交壓力的影響,中國始終無法由美、英、法等國取得新式武器,也缺乏技術建 立相應的國防工業,不過由於新崛起的納粹德國也受困於國際孤立,無法取得戰略原料,在此偶然的歷史條件下,中德兩國同意進行軍事合作。中國供應稀有金屬原料給德國,德國則派遣軍事顧問團來華,協助中國 建立國防工業,提供大量新式武器,裝備近二十萬的兵力,並協助制定中國抵抗日本入侵的中長期作戰計劃。 德式裝備的中國精銳部隊,在淞滬戰役中成功地抵擋了日軍的猛烈攻勢。

33,士兵
國民黨士兵(老照片)
這一張不知道是在什麼狀態下拍攝的幾乎看不清楚,但可以看到的是中國軍人的一種精神。(請注意,當時德式鋼盔上耳朵邊應該都有青天白日國徽,而我國一些抗~日劇中的鋼盔中沒有相應標示,不知道是道具失誤還是……)

34,壯烈
照片上的中國軍人壯志未酬,死不瞑目,槍猶在懷,彈猶在手。

35,國旗
(女童子軍楊惠敏)
在四行倉庫戰鬥(也就是「八百壯士」的戰鬥)進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女童子軍楊惠敏把一面國旗裹在身上,冒著生命危險,衝過火線,游過蘇州河,把國旗獻給八百壯士,其無畏壯舉震撼中國。當楊小姐獻上浸透了汗水的國旗時,許多壯士激動得熱淚盈眶,謝晉元激動地說:「勇敢的同志,你給我們送來的不僅是一面崇高的國旗,而是我們中華民族誓死不屈的堅毅精神!」 
29日早上,上海市民發現四行倉庫樓頂升起一面中華民國國旗。由於楊惠敏只帶來了國旗但倉庫內沒有旗杆,因此守軍用竹子和草繩臨時製作了旗杆。守軍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參加了升旗儀式。而蘇州河對岸聚集的群眾據說超過三萬人,他們歡呼「中華民國萬歲!」(一說「中華民族萬歲!)。日軍開始對中華民國國旗發動空襲。由於防空炮火密集,同時顧忌誤傷公共租界,日軍飛機沒能摧毀中國國旗就撤退了。經過兩天戰鬥,四行倉庫外防禦工事和倉庫本身都遭到破壞。
PS:當楊惠敏問及守軍的作戰計劃時,守軍回答誓死保衛四行倉庫。楊惠敏十分感動並向謝晉元索取所有守軍的名冊,並將其通告全國。但為了迷惑日軍同時又不使楊惠敏失望,謝晉元讓人根據原五二四團的名冊偽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單。另據楊瑞符回憶,之前送出就醫的傷員也被告知,若外界問起倉庫中有多少守軍時要回答有800人。這就是「八百壯士」的由來。

37,助威
四行孤軍堅守期間,每天都有許多市民不顧危險,擠在蘇州河邊為我軍助威

38,堅毅
聞名於世的中國士兵肖像出自於卡帕之手,並成為當年《生活》雜誌的封面人物。讓美國及世界了解了中國抗戰的決心,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支持

39,軍事會議
卡帕回到漢口,到漢口幾小時後就與伊文斯和費恩豪特一起參加了蔣介石的最高軍事委員會召開的一次會議。這樣的會議以前從來不向媒體開放的,結果,卡帕拍攝的有關中國抗戰統帥的相片在世界各地轉載

40,武漢會戰
國際友人聚集武漢,給中國人民以道義上和物質上的重要支持和支援,武漢會戰歷時4個半月,戰線長達數千里。武漢保衛戰斃傷日軍近4萬人,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中國屈服、早日結束戰爭的計劃。 

41,英姿
空軍第14中隊隊長徐煥升
1938年5月20日夜,中國空軍出征日本並投撒下傳單100萬分,上圖為率隊遠征日本勝利歸來的空軍第14中隊隊長徐煥升。
(已經能夠飛抵日本領空卻又不投擲炸彈有多方面原因,第一是技術問題,彈藥、和返程汽油攜帶之間的矛盾,投擲準確性之類的。第二是政治原因,一旦轟炸日本本土,一定會迎來更加喪心病狂的報復,而中國在空軍方面真的非常吃虧。)
綜合以上原因,徐煥升飛抵日本上空拋灑傳單的行為是非常提振國人精神氣和具有戰略意義的。

42,中山艦
1938年10月24日,中山艦在湖北金口與敵機激戰後沉入江中,艦長薩師俊等24名官兵陣亡『

43,集結
大批部隊源源不斷地向台兒庄集結,以完成對日軍磯谷師團的包圍

44,敢死隊
敢死隊員在台兒庄的反覆爭奪拉鋸中,發揮了奇兵的作用,他們的夜襲收復了很多丟失的陣地。

從這張圖中,我能讀出那種平靜,不是因為漠視生死,而是有著超越生死的目標。今天的和平,到底是有多少這樣的無名英雄平靜或者悲壯地赴死換來的?

45,大堤
蔣介石為了阻擋日軍的進攻,在花園口炸開了黃河大堤。大堤決口造成驚人的效果,但日軍的進攻僅僅停頓了幾個星期,然而,數百萬中國人卻因此而無家可歸。(拍攝於羅伯特卡帕)

46,四億人。
卡帕同意隨約里斯·伊文斯前往中國拍攝一部紀錄片《四億人》。與中國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羅伯特卡帕拍攝宋美齡)

47,家。
1938年7月-9月的高溫與日本戰機的轟炸,使漢口如同煉獄一般,一名婦女守在已經成為廢墟的家門前。

48,乞討

49,轟炸
日軍加緊了對重點城市的轟炸,戰略重鎮武漢成為日機常常光顧的目標。
圖為武漢市民在看我國空軍和日軍空軍進行的空戰——武漢空戰

蔣介石及夫人宋美齡為空戰犧牲的英烈寫輓聯:

武漢踞天下之中,殲敵太空,百萬軍民仰戰績;
滂沱揮同胞之淚,喪我良士,九霄風雨招英魂。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也送輓聯一幅,上面寫道:

為五千年祖國英勇犧牲,功名不朽;
有四百兆同胞艱辛奮鬥,勝利可期。

50,戰損
中國軍隊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圖為第二集團軍孫連仲部,戰損高達百分之七十

51,戰地記者
羅伯特·卡帕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戰地攝影記者之一。1938年,羅伯特·卡帕來到中國,目睹日寇對中國的侵略,拍攝了許多揭露日本侵略軍罪行的新聞照片。

,52,苦守滕縣
苦守滕縣 五千川軍盡亡。

一二二師師長王銘章中將,揮軍血戰,城外堡壘盡毀,即繼以守城,城破繼以巷戰,十盪十功。直至(一九三八年三月)十八日午後,王師長以下全師殉城,至為慘烈。城破以後,除有機會跳城歸隊者外,其中城中殘留官兵,均戰至最後,以手榴彈自戕,無一被俘投降。奉命之忠,死事之烈,克以保障徐淮,奠定抗戰之基,睢陽之後,一人而已!
                 ——台兒庄戰役總指揮李宗仁

53,不死!不死!不死!

不死的精神在這一代少年身上紮下了根

54,立志
立志當空軍,保衛屬於自己的藍天 

55,毒氣
日軍對中國軍民使用的日制九三式持久性毒氣罐。

56,哥哥
父親被日軍殺死,哥哥抱著弟弟。

無話可說,潸然淚下。

57,猛張飛——張靈甫
關中將士中的抗日救國的民族英雄中,我們不能不提的一位黃埔精英,就是在八年抗日戰爭中被視為「常勝將軍」的張靈甫。
張秀甫的絕筆家信——家書曰:「此次對日之戰,為國家民族爭生存,兵凶戰危,生死難卜。家人當認我已死,絕勿似我尚生。予果死,堂上雙親,請兄奉養;膝下諸子,望兄撫教;」 

58,渡江
中國士兵用土製的帆布筏子攜帶著點30口徑的機關槍渡江。

59,孫將軍
(1945年1月17日SC 316951)

中國新一軍軍長孫立人將軍和他的貼身警衛坐在小船上,由當地土著船夫撐船渡過緬甸的瑞麗江(位於中緬邊境),他們注視著日軍佔領的對岸的南坎,這個小鎮現在已經落入中國軍隊的手中。IBT-45-80396美軍通信兵照片美國國防部公共信息部准予公開譯者註:1944年8月,密支那戰役結束後,駐印軍在密支那休整了很長時間,由於在密支那作戰的駐印軍第14師、第30師和第50師在戰鬥中損失很大。新一軍新38師就成為了駐印軍先頭部隊,沿著八莫-南坎攻擊前進。1945年1月27日,新38師在中緬邊境九穀與在雲南的中國遠征軍勝利會師。

60,駝峰路線的經典瞬間

抗戰時期,中國是相當落後的農業國,戰爭急需的重要物資都靠進口。侵華日軍看中要害,掐斷了中國從海上到陸地的每一條國際交通線。無奈之下,1942年5月,由美軍陸軍航空兵空運部隊與中國民航共同開闢了一條空中補給線,從印度阿薩姆邦汀江,經過緬甸到中國昆明、重慶。這條航線,沿途要飛越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的山峰,運輸機載重時僅可飛到3500米,達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峽谷中穿行,飛行路段路線起伏,駝峰航線由此得名。

作為支援中國戰場的一條「空中生命線」,駝峰航線的開闢密切了中、美兩國的戰略協同和相互支援,為對日作戰的最後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942年至1945年,1000多架運輸機依靠這條航線突破日本的封鎖,向中國戰場運送了大批人員和物資。

61,楊靖宇將軍

1940年初,在金川馬皮骨山的一次戰鬥中,楊靖宇的部隊傷亡極大。當時,他身邊只剩下十幾名戰士,飢餓、寒冷、疲勞,還要應付從四面包圍上來的敵人。楊靖宇率部與敵周旋,一連奮戰五晝夜。最後身邊的兩名警衛戰士也犧牲了。2月23日,他來到吉林濛江縣保安村西南三道崴子,已經是精疲力竭。下午4時,楊靖宇被跟蹤上來的100多名敵人包圍在一個高地上,敵我相隔僅50米,絕不投降,他雙手開槍射擊,打死打傷了20多個敵人。4時30分,楊靖宇胸中三槍,手中一槍,仰面壯烈殉國,年僅35歲。楊靖宇犧牲後,日軍發現他的胃裡儘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

圖為日軍展示楊靖宇將軍的遺體。

62,夜色中的破襲戰(44年)

這張題為《切斷敵人供給線》的照片,長年陳列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兵力主要集中在鐵路沿線和大中城市,敵後軍民的破襲戰,就是抓住敵人要害,切斷其運輸供給線,打破敵人「以戰養戰」的封鎖。據記載,1941年到1945年,僅晉察冀邊區群眾破襲敵人公路就累計3.7萬多公里。

63,遣返。

抗戰勝利後,大批日本人被遣返回國。

圖為被遣返回國的日本國民等待登船。

中國軍官檢查被遣返日本人服裝尋找違禁品。


山河破碎之際,亡國滅種之時

抗戰中,位於大後方的四川安縣,一個青年王建堂與朋友分頭串聯了100個青年,向縣政府請命奔赴前線殺敵。就在他們開拔前,縣政府收到了王建堂的父親王者成寄來的一面出征旗。
當眾人展開這面出征旗時,全都大吃一驚—— 與中國人平常的祝願親人順利出征、平安歸來的主題相反,這面由一塊寬大的白布製成的大旗,居中寫著一個大大的「死」字!
出征旗的右上方寫著:「 我不願你在我近前盡孝,只願你在民族份上盡忠!」
左上方寫著:
國難當頭,日寇猙獰。
國家興亡,匹夫有份。
本欲服役,奈過年齡。
幸吾有子,自覺請纓。
賜旗一面,時刻隨身。
傷時拭血,死後裹身。
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這是真實的「父親送兒上戰場」、「捐軀赴國難,馬革裹屍還」。


聶榮臻給日本官兵寫了一封信,這封信的原文是:


日本軍官長士兵諸君:

日閥橫暴,侵我中華,戰爭延綿於茲四年矣。中日兩國人民死傷殘廢者不知凡幾,輾轉流離者,又不知凡幾。此種慘痛事件,其責任應完全由日閥負之。

此次我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於炮火中,其父於礦井著火時受重傷,經我救治無效,不幸殞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僅五六齡,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無依,情殊可憫。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幸勿使彼輩無辜孤女淪落異域,葬身溝壑而後已。

中日兩國人民本無仇怨,不圖日閥專政,逞其凶毒,內則橫徵暴斂,外則製造戰爭。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難,背井離鄉,觸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獨人父母。對於中國和平居民,則更肆行燒殺淫掠,慘無人道,死傷流亡,痛劇創深。此實中日兩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閥之萬惡罪行也。

但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所以堅持抗戰,誓死抗日者,迫於日閥侵略而自衛耳。而侵略中國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願,亦不過為日閥脅從耳。為今之計,中日兩國之士兵及人民應攜起手來,立即反對與消滅此種罪惡戰爭,打倒日本軍閥財閥,以爭取兩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與幸福。否則中國人民固將更增艱苦,而君輩前途將亦不堪設想矣。

我八路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必當與野蠻橫暴之日閥血戰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合力,共謀解放,則日本幸甚,中國亦幸甚。

專此即頌

安好

聶榮臻

八月二十二日


1937年8月28日,上海火車南站,中日全面戰爭第一次大型會戰《淞滬會戰》,當時上海有兩個火車站,北站處於戰區,交通完全斷絕。 上海南站成為中國百姓唯一逃往內地的鐵路命脈。日本為了摧毀我抗戰之決心,竟然慘無人道的對遠離戰場南站非軍事區進行了兩次轟炸,造成近千人平民死亡。當時在美國《赫斯特新聞社》任職的中國攝影記者王小亭目睹了這一悲劇並拍攝了這張令人揪心的照片。兩星期後,照片刊登在美國《生活》雜誌的封面,立即引起了強烈的國際反響,據估計,當時全世界有1億3千6百萬人看到了這張照片。所以國際輿論紛紛譴責日本轟炸城市,殺戮無辜平民的罪行。


淞滬會戰中,女童子軍10來歲的楊惠敏冒著日寇炮火游水向四行孤軍獻國旗前的留影。
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故事大家應該不陌生。
在最最艱難的關頭,八百壯士依然堅守四行倉庫,擊斃大量日寇,給當地民眾和全國軍民以極大鼓舞。
楊惠敏是一個小女童子軍,她發現四行倉庫邊上都是日軍的軍旗,於是便把國旗裹在衣服底下游水爬行送進四行倉庫。
次日拂曉,四行倉庫的頂樓平台升起了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
「這一天,在蘇州河南岸的大樓頂上、堤岸邊、街道上,數不清的人群突然看見了四行倉庫平台上升起了一面中國國旗,在周圍日軍的『太陽旗』包圍中獵獵飄揚,顯得是如此地醒目,如此地光彩奪目,人們脫帽、揮手致意,高喊』中華民國萬歲!萬歲!萬萬歲!『」向無數用生命和鮮血保衛了我們中國的國軍和共軍戰士們致以最最崇高的敬意!
有這些英雄的意志和精神,就算沒有美國的加入,我們中國照樣不會亡!


(本人為轉發)人們都說,張自忠將軍沒有淚。日本人說,他是中國第一位男子漢。日本人的說法也許是可笑的,然而可以理解,因為他們怕他。
  為什麼不?喜峰口、蘆溝橋、台兒庄、十里長山,他不止一次讓大和魂哭泣。
  就是當他最後死在日軍手中的時候,殺死他的人仍然整整齊齊地列隊向他的遺體敬禮,並像護送自己將軍的屍體一樣護送他離開戰場。
  戰勝的日本軍從一個市鎮通過,百姓們得知那具蒙著白布的屍體就是張自忠時,不約而同地涌到街道上,跪倒失聲痛哭。「將軍一去,大樹飄零。」
  一位被俘的?黨民國?軍師長也走在行列中,見狀大怒,喝道:「自忠將軍沒有淚!他也不願意看見眼淚!」
  我準備寫一部《張自忠傳》,這是多好的細節,閃閃發光呢。
  去年,我採訪了一位曾給張自忠當過副官的老人,把那個細節告訴他。他搖搖頭說:「將軍也有淚。」

那一陣,天老哭。
  它在哭這片被?暴強?的土地。
  通往台兒庄的津浦鐵路旁,張自忠的大軍在疾進。一場震驚世界的大會戰就要在那裡拉開帷幕。中、日雙方,它將是誰的奧斯特里茨?
  大雨如注。被千軍萬馬碾踏過的土地是泥濘。
  突然有令:停止前進。
  雨中,全軍肅立。張自忠身披黑色大氅,策馬來到軍前。
  一陣凄厲的軍號聲響起來。將士們統統變了臉。那是殺人的號音呀。
  兩個士兵被五花大綁地推過來。
  將軍凝視他們,良久,向站在身旁的警衛營營長孫二勇擺擺下巴。
  槍聲聒耳。馬蹄前,橫下兩具屍體。
  張自忠向全軍宣布了他們的罪狀:昨天,這兩人路過一爿小店鋪時拿了兩把傘,不給錢反而打了店老闆。「這種時候,我不得不這樣做。」張自忠說,「我要打仗,而且要打勝仗。」
  他吩咐孫二勇把綁在他們身上的繩子解開,好生掩埋。
  屍體被抬走以後,他沉痛地低聲說:「我對不起你們。你們還未殺敵,可我先殺了你們。怨我,怨我平日沒教好你們。」
  他低下頭。
  副官心酸了。他以為將軍也含淚,可是他錯了。將軍很快抬起頭,眼裡沒有水,只有火。「還有比這更壞的事情,」他說,「昨天夜裡,我軍駐紮在田各庄時,一個弟兄竟摸到民房裡去糟踏人家姑娘。十六歲的黃花閨女呀,日後要嫁人,要當娘,如今全毀了。天快亮時,那傢伙跑了,可那姑娘肯定地說,他就是我手下的人!現在,他就在隊列中!」
  隊列凝固了。
  張自忠目光如劍。「男子漢敢做敢當。這事是誰幹的?站出來,算你有種!」
  空氣也凝固了。「站出來吧。你如果有母親,就想想你母親;你如果有女兒,就想想你女兒。
  要對得起她們。站出來,我老張先給你敬個禮。」
  他的戴著雪白的手套的右手緩緩舉到帽檐邊。
  風聲,雨聲,人卻沒聲。「那好吧。」張自忠笑了,笑得很冷。「我只好不客氣了。那姑娘說,她把那個傢伙的大腿根給抓傷了。今晚宿營後,以連為單位,全部把褲頭脫下來,檢查大腿根!全部,一個也不許漏掉,包括我!」
  副官說,當時他清楚地看見站在張自忠將軍身邊的那個人顫抖了一下。
  宿營後,真相大白了:干下那醜事的人竟是警衛營營長孫二勇。
  張自忠大怒:「我瞎眼了,養了一條狗。抓起來!」
  所有的人心裡都很亮:孫二勇活到頭了。拿走百姓兩把傘的人尚且被處以極刑,他做下這種事,夠一千次了。誰不知道張自忠將軍眼窩淺,容不得一粒沙子。
  然而,當軍法處長請示張自忠如何處置此事時,將軍竟足足沉吟了5分鐘,才說出一個字:「殺。」
  他怎能不沉吟?就算孫二勇是一條狗,那他是一條「有功的狗」啊。
  二勇,一個勇字還不夠,再加一個。他使用這名字是當之無愧的。
  他曾是張自忠手下馳名全國的大刀隊成員之一,喜峰口的長城上,有18顆鬼子的頭顱像皮球一樣在他腳下滾動過。「七·七」事變中他率一個半連扼守蘆溝橋,與日軍一個旅團搏殺。橋不動,他也不動。
尤其是,他是張自忠的救命恩人。一年前,張自忠代理北平市長,是漢奸們眼裡的釘子。一夜,張自忠路遇刺客,擔任貼身警衛的他奮身撲到前面。他胸膛做了盾牌。三顆子彈竟未打倒他,刺客先自軟癱了半邊。
  有勇氣,又有忠心,一個軍人還需要什麼別的呢?他衣領上的星星飛快地增加著。
  這一回,星星全部隕落了。
  殺人號又一次在魯南的曠野里震響。昨天的一幕重演了。不同的是,張自忠沒有出現在隊列前。他不監斬。
  他坐在自己的行轅里喝酒,一杯又一杯,是否要澆去心頭的塊壘?不,不是塊壘,是一座悲哀的山。
  軍法處長代張自忠昭令全軍:孫二勇犯重罪,必死,而有餘辜。爾後,問將死的人:有何話說?「我想再見張軍長一面。」孫二勇說。
  副官把孫二勇的請求稟告將軍,將軍一跺腳:「不見。快殺!」
  他端起酒盅。副官看得真切,他的手在微微顫抖。酒溢出來。
  相同的情形發生在刑場上。殺人的人就是被殺的人的部屬——警衛營士兵。他握槍的手在顫抖。
  孫二勇圓睜雙目喝道:「抖什麼?快開槍!20年後老子又是一條好漢!」
  孫二勇倒下去的同時,張自忠卻在行轅里站了起來。他那顆堅強的頭顱長時間地垂著。副官又一次覺得他會含淚。
  將軍的眼神確實是悲哀的,然而並未悲哀到含淚的地步。
  將軍來到隊列前的時候,一切已歸於沉寂,相信不沉寂的只有將士們的心。他策馬從卧在地上的孫二勇的身邊經過,故意望也不望。
  他不發一言,胳膊猛烈向前揮動著。地平線上,台兒庄蒼灰色的輪廓隱隱在望。有強風,他的大氅使勁掠向後面,線條極其有力。他的戰馬高揚起前蹄,連連打著響鼻。這情景,令人想起滑鐵盧戰役最後一分鐘時的惠靈頓。他的近衛軍開始蠕蠕移動。
  當晚,前鋒接敵。
  只要這場戰爭在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上被講述過,台兒庄就被講述著。它誕生了也許有千百年卻如同死著一般默默無聞,這場戰爭使它永遠活著。
  從1938年3月28日開始以後的一個多月里,台兒庄成了死亡世界。地球上兩個最相同的民族為著最不相同的目標相互屠殺著。誰都相信自己會勝利。但勝利總是吝嗇的到最後一分鐘才降臨,而在那以前,是膠著的苦纏苦鬥。
  一天晚上,張自忠正在燈下讀《春秋》,忽然傳令兵跌跌撞撞地跑進來。「報,報告軍長……他……他,他回來了。」那小兵一臉惶恐的顏色。「誰回來了?」「孫,孫營長。」「什麼?」
  那個人,20天前他走了,若回來,需要20年,何僅20天?
  門開了,走進來的果然是警衛營長孫二勇。他象從另一個世界歸來,面容枯槁,頭髮蓬亂,軍衣幾乎爛成破布條。他向張自忠敬了一個禮,未說話,眼圈先紅了。「你活著?」「我沒死。」
  原來,那天行刑的士兵心慌慌的,連著兩槍都沒打中要害。他在荒野里躺了一天,被百姓發現,抬回家去。傷口快痊癒時,百姓勸他逃跑,他卻執意來找部隊。
  自始至終,張自忠的臉沉著。他連續下了三道命令。一、「給他換衣服。」二、「搞飯。炒幾個好點的菜。」最後一道:「關起來,聽候處置!」
  處置?還能怎麼處置?他已經被處置過了呀,而且是最高一級的處置。副官覺得事情就這麼解決了:既執了法,又活了人,真像當年曹孟德割須代頭,皆大歡喜。他送孫二勇去軍法處,甚至這樣對他說:「」「你這小子,命真大。」
  回到張自忠身邊後,他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問了一句:「還讓二勇去警衛營呀?」
  張自忠厲聲反問:「你還想讓他當營長?」
  副官竊喜。這話泄露了將軍的心機——沒有殺意。孫二勇的性命在他自己的貼身口袋裡裝著呢。
  誰知,僅隔一夜,形勢急轉直下。次日清晨,副官剛剛推開張自忠的門,一下驚黃了臉:整個房間充滿了濃濃的煙霧。失火了?驚駭稍定,才看清張自忠坐在桌前,煙蒂埋住了他的腳。他抽了一夜煙。桌上攤著一張紙。副官偷偷送去一瞥,那上面寫著:二勇、二勇、二勇……無數。
他的心驀然一驚:要壞事。
  早飯後,張自忠召集全體高級將領開會。
  會議做出的決定像一聲炸雷,把副官打懵了:將孫二勇再次槍斃。
  事後副官才知道這主意是張自忠將軍提出來的。他只有一個理由:「我要一支鐵軍。」
  尤其在此時,面對鐵一樣的敵軍,自個兒也得是鐵。
  全體高級將領都認為張自忠的決定是正確的,又全體為這個決定流下了眼淚。
  部隊正在喋血,申明軍紀絕對必要,可對於這樣一個戰功累累的軍官,甚至在死過一次後又來找部隊要求殺敵,做出這個決定是痛苦的,殘酷的。
  唯有張自忠沒有掉淚。他忽然把話題扯開好遠:「昨天,李長官(李宗仁)召集我們到他的行營開會,部署向日軍發動最後進攻的事。在那裡,我遇見了我的好朋友邵軍長。分手時,我問他,何時再來?他說,快則兩天,晚則一星期,或許……或許再也不來了!」將軍頓了頓,「留著眼淚吧,大家都是看慣了死亡的人,又都準備去死,犯不著為這樣一個要死的人傷心。」

天擦黑的時候,軍法處長拿著張自忠的手令走進關押孫二勇的小屋。孫二勇站起來。
  軍法處長宣讀手令。他心情激動,最後幾句幾乎是哽咽著念完的,倒是孫二勇顯得令人意外的平靜,立正、挺胸,動也不動,像尊雕塑。在他的戎馬生涯中,他無數次這樣受命。不會再有下一次了。
  軍法處長問:「你有什麼話要說?」
  孫二勇毫不猶豫地:「服從命令。」「那麼隨我來吧,去見軍長。」「做什麼?」「他請你吃晚飯。」
  張自忠的屋裡擺了一張圓桌,大碗菜,大碗酒,滿騰騰一桌。張自忠把幾個高級將領都請來作陪。
  這是名副其實的「最後的晚餐」。面對著比平時不知要好多少倍的菜肴,誰有胃口!飲酒吧,不如說是飲料。
  所有的人都默默地向孫二勇勸酒,他來者不拒。看他那架勢,大有把全世界的酒都喝光的意思。
  他微醉了。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菜盤和酒碗都要見底了,一位師長又提出那個問題:「有什麼話要留下來?」
  孫二勇站起來,臉紅紅的,頭晃著,獃滯的目光久久地停在張自忠身上。突然,他一把扯開了自己的衣服。
  哎呀,他的裸露的胸膛叫人看了後是怎樣驚心動魄呵。傷痕斑斑,每一道傷痕,都有著一個流血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清楚地記錄著他衝鋒陷陣時的英勇和無畏。這些傷痕是為張自忠留下的,大多是間接的,但至少有三塊是直接的。
  眾人都低下了頭。不忍看,真的不忍看,那殘缺的胸膛在喊在泣。
  只有張自忠不為所動,表情冷漠得近似冷酷。他端坐著,像座難以撼動的山。
  他用手指著身邊的一個師長:「站起來,解開衣服。」
  又一具爬滿傷疤的胸膛。
  張自忠又指指另一位師長:「挽起你的衣袖!」
  兩道深深的刀痕。
  張自忠又指向第三個人:「把你的衣服脫下來。」
  肩頭,彈痕累累。
  軍人面前,極目一片刀叢劍樹,怎能不帶傷。
  最後,張自忠嘩啦一下撕開自己的軍裝。他的胸膛上也有幾處傷痕。他那男性味十足的胸膛因為這些傷疤而顯得不完美,又因為這些傷疤而顯得更完美。

這些傷疤是為中國留下的

日出了。台兒庄的太陽好紅好大,天邊染著血。
  死刑在清晨執行。
  這也許是世界上最奇怪的死刑執行儀式了:在一個預先挖好的大坑邊,戰友們依次同二勇握手告別。張自忠也走過來與孫二勇握手,說:「放心走吧,我會替你多殺幾個鬼子!」
  孫二勇向坑裡走去。一具棺材在那兒等著他。他在棺材裡躺下,閉上眼睛。
  遠處,有部隊在列隊,風兒送過來一陣歌聲:

  哥哥爸爸真偉大
名譽照我家
為國去打仗當兵笑哈哈……

槍響了。
這一槍是準確無誤的。二勇的臉霎時間變得紅彤彤的。
  張自忠大步離開刑場。副官緊跟著他。將軍的步履有些踉蹌。

歌聲又響起來了:
走吧、走吧哥哥爸爸~
家裡不用你牽掛~
只要我長大~
只要我長大~

張自忠突然用手捂住面孔。副官看見,淚水從他指縫裡湧出來。
兩天後,台兒庄會戰結束了。

國軍大勝!


1943年3月 偽裝的士兵用樹葉和藤蔓做偽裝,敵人很難發現這名偽裝的中國士兵。請注意,他粗獷的腳上竟然只穿著草鞋。攝影師:波斯哈德(W.Bosshard)
黑星(BLACK STAR)新聞社圖片
美國政府致謝並准予發布
-
實際上,我們的絕大多數抗日死士,是死過兩次的。第一次死掉的是他們年輕而又寶貴的生命;另一次則是在全人類歷史上空前而且必定絕後地從所有人心裡剷除他們用生命本應換得的永生。
幸運的是,在我們所有人都死掉之後,這些在一個甲子前就為國先死的父輩仍然活著,活得會比我們久,活得比我們的子孫還久。因為這些照片將他們不死的靈魂信息傳遞給我們,使他們活在千秋萬代的中國人心裡,而且,再也不會,不容許再會,讓他們第三次死去。
---《國家記憶》

向為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而獻出寶貴生命的中國軍人和盟軍軍人致敬


1.抗日戰爭進入第四個年頭,中國軍隊加強了他們的空中力量,製造他們自己的武器裝備,並用現代戰爭的方法培訓軍官。照片上是1940年7月11日在中國某地接受檢閱的一身軍裝的中國軍校生,他們偏愛德式鋼盔。(美聯社照片)

2.1940年9月14日,戰鬥中的一架日本轟炸機。飛機下方是長江流域附近的中國重慶,只見一串炸彈扔下後,地上騰起了濃煙。(國會圖書館)

3.1940年8月10日,中國重慶,日軍戰機實施了四天四夜的空襲之後,儘管家園遭遇了毀滅性的破壞,這名中國挑水工仍然照舊幹活。(美聯社照片)

4.1941年7月的一次日軍對華空襲中,約有700人被炸死,照片上是一堆一堆撂著的重慶民眾的屍體。在1939年到1942年間,日本飛機共向重慶投擲了3000餘噸炸彈,民眾傷亡人數遠在1萬人以上。(美聯社照片)

5.1941年5月2日,中國重慶附近,中國士兵在操作一台聲音探測器,它可以指揮3英寸高射炮開火。(美聯社照片)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之前在網易看客上看到的幾張圖片,有關中國遠征軍的,雖然不是中國戰場。
原文見: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70周年系列策劃:先輩的旗幟
截取幾張我最有感觸的:
戰爭中從來不缺乏溫馨的瞬間:

1943年4月12日,一群美國空軍的士兵在和一群孤兒玩騎大馬的遊戲。從左起分別是斯美特中尉,懷特軍士,布蘭寧軍士,威廉.德軍士和包爾頓中士。

在緬甸列多公路上,1名中國駐印軍獨立第1個團(原為駐印軍直屬化學團)的士兵攜帶著受傷的野猴在行軍。

人性的光芒隨處可見,即使實在殘酷的戰爭中!

還有幾張目前排名第一的答案里已經提到了,這裡必須提一下讓我每次看到都會心頭一酸的一張照片:
國破山河在

這張照片是日本人拍攝的,前面是嚴陣以待的日本士兵,所有的槍和炮都對準了一輛孤零零的國軍戰車,這輛孤零零的中國戰車,正在沖向日軍的陣地……旅日作家薩蘇看到後第一反應是:"國破山河在"!一張令人潸然淚下的舊照,讓我們想到國家危難時,那種視死如歸的豪情!歷史的星空里有他們的靈魂在閃耀。

這才是真正的國軍將士,有血有肉,可敬可愛。而他們,好多連名字都未留下。
而如今,茫茫中華大地,紀念他們的大型烈士陵園只有一座:南嶽忠烈祠_百度百科,我們周圍的烈士陵園,大多數都是為國共內戰中死傷的共軍烈士修建的(國殤墓園_百度百科是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衝戰鬥中陣亡將士而建的墓園。感謝 @唐小開 指正)。

那些在國門之外浴血奮戰,壯烈犧牲的遠征軍烈士,絕大多數至今仍沉睡在異國他鄉(中國遠征軍至今仍有6萬多陣亡將士遺骸散落在緬甸)。時隔60多年,在他們沉睡的地方,仍然沒有任何一座由官方修建的紀念碑或是陵園。

倖存下來的抗日國民黨士兵,由於難以證明,大多數得不到政府的補貼。

以及,抗美援朝時期陣亡的志願軍將士,多沉睡在異國他鄉。一部分安葬在朝鮮境內大大小小几十個志願軍墓地內,對於散落的孤兵游勇,政府從未組織過大規模的搜尋行動(即使是最大的朝鮮檜倉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也僅僅安葬了134名志願軍烈士,連朴槿惠歸還的1/3都不到)。

對比美國(《看客》第300期:亡者之諾),我們的做法實在讓人寒心,讓奮戰過的士兵得到歷史的承認,是一個國家對逝去的靈魂最起碼的尊重,對倖存的老兵最好的安慰,也是對現役軍人最大的信心與鼓勵。


參考資料:
1、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70周年系列策劃:先輩的旗幟
2、軍刊主編稱應建立中國遠征軍遺骸搜尋機制
3、中國遠征軍70周年特別策劃四:中國遠征軍並非全美械
4、《看客》第300期:亡者之諾
5、《看客》第266期:遺失的抗戰面孔
6、韓國同意將425具犧牲志願軍遺骸移交中方


戰爭之中不乏輕鬆和恬靜,也有笑臉和藍天白雲。
片面地去強調仇恨以釋放嗜血的快感,這些人心中是渴望戰爭的。
在我看來,戰爭是不必要的,這些照片都說明一個問題:即使在戰爭中,人們總是傾向過正常的生活。
與其謳歌戰爭的偉大,不如謳歌為平凡生活而戰的偉大。
這些照片來自《飛虎隊眼中的中國》。

滇池附近的公園裡,餐飲店和小販比比皆是。他們在自家小屋裡營業,在誘人的美食旁放著黑板,上面是用粉筆寫的菜單。(艾倫.拉森 攝)

可愛的中國女孩

昆明城內的中國阿姨和孩子(威廉.迪柏 攝)

昆明的中國男孩(威廉.迪柏 )攝

美軍在杭州的軍旅生活稍許輕鬆一點,我們住在曾經是倉庫的建築內。當地的百姓為美軍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務,如這個年輕女孩正在軍營附近幫艾倫運送一袋要洗的衣服。(威廉?迪柏 攝)

童子軍

划船的姑娘(艾倫.拉森 攝)

干農活的女孩(威廉?迪柏 攝)

頭髮式樣時尚的昆明男子在品嘗美食(威廉.迪柏 攝)


1944年10月14日,中國遠征軍剛剛經歷了傷亡18000人的艱苦戰鬥收復了滿目瘡痍的騰衝。圖為一位中國農民和一位美軍士兵在借火。


中國遠征軍

在一排被俘虜的中國士兵中,出現了一個看起來鐵定不滿十周歲的娃娃兵,這讓日本軍官都感到極為詫異

中國遠征軍第14師年僅12歲的李留培

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

成本華,安徽省和縣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縣,遭到和縣人民的武裝抵抗,成本華指揮戰鬥,被日本侵略軍俘獲,她英勇不屈,視死如歸,被殘酷殺害。犧牲時年僅24歲。成本華的事迹、照片由侵華日軍山下弘一提供給《我所認識的鬼子兵》的作者方軍。

鄉村郵遞員繼續在敵後投遞郵件 山西 1940年

在未來參加中國軍隊的男孩接受訓練 中國 1940年


上面的各位大神已為我們呈現了很多精彩的照片,我也來放幾張令我深受感動和震撼的吧。不才用粗體字為照片加了註解,以文字表達我對當時奮起一搏的中華兒女們的敬意。

上圖描繪的是:1944年12月5日,一位重裝在身的年僅10歲的隸屬於新6軍的中國少年兵。正在準備從緬甸密支那回國。參加中國對日本軍隊的最後一次大會戰-芷江會戰。
而下圖則是1944年11月23日,少年兵李占宏在對著鏡頭微笑,那時他剛剛年滿13歲,但已經入伍兩年了。

戰爭絕不只是成人間的博弈,在70年前的那場大戰里,無數的中國少年以自己的單薄之驅投入戰場。本是學堂年紀的他們,卻義無反顧的站在了自己的家園面前,從他們的眼神中,我們沒有看到遲疑或者畏懼。何為中國少年?誠如是哉!

這張照片很有名了,但是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它是由日本人拍攝的,這張照片描繪的是,1937年,凇滬會戰楊樹浦陣地的激戰中,中國裝甲兵團第一連的一輛維克斯坦克在沒有步兵的掩護下,孤獨而義無反顧地沖向日軍陣地。

雖然淞滬會戰在現代因其戰略失誤而廣受詬病,但所有的指責卻無關士兵的勇氣和榮譽,在楊樹浦,在金山衛,在四行倉庫,他們用自己的行為告訴了我們,何為「一寸山河一寸血」!

抗戰勝利後,各地慶祝遊行的照片已不鮮見,但是這張攝於1945年的新加坡,它描繪的是新加坡華人擎中華民國國旗來慶祝抗戰的勝利。

在抗戰期間,不僅有中華大地上華夏兒女們的浴血奮戰,在遙遠的南洋星洲,曾有這麼一些人,他們中有商人學者,也有車夫舞女,無論行業和社會地位,在故土危難時,他們無不以自己的方式,向故國的抗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也許這是一張再普通不過的行軍照片,但圖中國旗飄揚的地方,是遠離祖國的大地的領邦緬甸,他們是中國遠征軍,他們中的很多人,是來自當時國內大中高校的知識青年。在緬印地區的戰爭中,中國投入兵力40萬人,傷亡近20萬。

1944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響遍全國,無數青年放下筆墨,投身戎馬。這隻自甲午戰爭以來第一次踏出國門的中國軍隊,解英軍之圍,挫日軍凶焰,戰功赫赫。出發前,戴安瀾將軍曾誓言不負祖國期望。他們做到了。在歷時三年零三個月的緬印戰事結束後,他們中的很多人最終沒能回到故鄉,但是故鄉的人們卻不會忘記,怎會忘記?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


2015/5/1

多謝大家看完這些,記得初見這些照片時,我深受震撼且感動許久,這些照片中的人們其實正如今天的你我一般,本有著自己的生活故事,但是卻被七十年前的這場大戰推上了歷史的前台。同時亦覺當今的歷史教材和各類節目對待這段歷史的尊重和記載仍待加強,而不致許多當時的瞬間和剎那埋沒於歷史。多少先輩的浴血奮戰,才換來我等今日的安居樂業,我輩自當珍惜,與諸位共勉!


----------------------------------------------------------------------------------------------------------------------


2015/5/20


很驚喜居然被頂到了第一個,多謝各位的抬愛!如果有發現很能觸動我的我會繼續更新。在評論區看到一些類似於「向國軍致敬」這個說法的評論,這裡說一下,我是不贊同的,在當時,為了身後家園和祖先後輩灑下熱血的每一個人,意識形態不同也好,社會地位懸殊也罷,正如《廬山聲明》中的那一句話:「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每一個為抗戰救亡做出努力的人,都是值得我們這些後輩致敬和瞻仰的。


太原會戰時曾經有一個日軍偵查隊被伏擊全殲,晚上我把圖貼上來

==============================================

下面隨便說說,一開始看到這些照片的時候確實很激動,但是當時中日軍力對比不容忽視,抗`戰前期的日本兵可以槍法不準不允許吃飯的,所以各個都是神槍手,請看看下面這兩張照片:

上面是一位淞滬戰役期間赤膊向日軍示威的勇士,他幾分鐘後就被日軍打死了。

大部分中國人當時都抱有這樣的想法,用著一輩人去拼,拼出下一輩人的和平。這是血的代價,絕不是什麼垃圾抗 `日神劇所能表達的。


所有為國捐軀的勇士永垂不朽!


=========

一位陣亡士兵寫在竹子上的話


國破山河在

1937年8月21日,上海楊樹浦方向,日軍在嚴陣以待一輛孤獨的中國戰車向陣地衝鋒。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另外,感謝石美瑜


1937年 吳淞炮台,中國士兵用19世紀的克虜伯岸防炮,抵抗日軍

1944年 胡康河谷地區,用日軍軍旗當圍裙的中國士兵(帥爆)


既然提問的是「二戰中國戰場上最好的照片」,我想下面這張照片才是「最好的」。

比起那些輕鬆的、不屈的影像,這張照片才能真正提醒中國人什麼叫亡國滅種,什麼叫山河破碎。我們不宣揚仇恨,但也絕不能忘記那些真實發生過的殘酷歷史。


補3張駝峰航線(The Hump)相關的. (背景介紹均摘自網路, 大量缺乏引用標註, 待考)

中美混合團轟炸鄭州黃河鐵橋
聖迭戈航空航天博物館檔案庫
編號: 00679
標題: B-25 Yellow River
San Diego Air Space Museum
背景:
為打擊並掐斷日軍向國內輸送戰略物資和向戰區輸送補給的後勤線路,中美空軍十分重視對日軍在中國陸上交通線的打擊,B-25轟炸機編隊是執行該種任務的重要力量。
10月26日第1大隊兩架B-25從南鄭經西安出擊轟炸了鄭州新鄭黃河鐵橋。將水流最湍急處的橋墩炸倒,護航的P-51還擊落了兩架攔截的日機。10月31日3大隊7中隊12架P-40戰鬥機由著名飛行員王光復領隊,護航1大隊3架B-25從河南的秘密基地老河口出發轟炸安徽鳳陽鐵橋,命中率達70%,返航時又順帶轟炸了蚌埠機場,並沿平漢路搜索返航,摧毀敵火車多輛。12月16日第1大隊兩架B-25由南鄭出發轟炸了廣武黃河鐵橋,炸毀了一段橋面。第一次轟炸返航後,第1大隊又派出兩架B-25再次轟炸廣武鐵橋,再次炸斷一截橋面。
來源: 筧橋空軍「B-25」部隊

經常被誤認為是滇緬公路的"二十四拐"(貴昆公路)
美國空軍國家博物館
編號: 050520-F-1234P-012
描述: Ledo Burma Roads. 25.822 N, 105.202 E, Qinglong, Guizhou, China. 1944-45.
背景:
滇緬公路
1937年,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很快就佔領了中國華北、華東、華南地區,僅剩以香港和越南海防等第三國港口轉運之通路,其餘直屬國民政府的港口都落入了日軍的手中。為了避免剩餘的兩條轉口線被封閉,因此中國應該要有一條後方的國際通道。居於此考慮,1937年8月,當時的雲南省主席龍雲向蔣介石提出「修改滇緬公路的計劃」,建議各修一條通往印度洋的鐵路和公路,蔣介石非常贊同。1937年10月,國民政府官與雲南省政府協商,確定滇緬公路由昆明經下關、保山、龍陵、芒市、畹町出境,在緬甸的臘戌與其中央鐵路接通。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國遠征軍。這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
來源: 滇緬公路

返航至昆明的C-46
劉小童, 《駝峰航線》, 2005: 276
圖片原始出處不明
背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參與對日本的作戰。中國抗日戰爭進入1942年5月,日軍切斷滇緬公路這條戰時中國最後一條陸上交通線後,中美兩國被迫在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和中國雲南昆明之間開闢了一條轉運戰略物資的空中通道,這條空中通道就叫駝峰航線。
航線飛越被視為空中禁區的喜馬拉雅山脈,因受山峰高度及彼時螺旋槳飛機性能限制,飛機只能緊貼山峰飛行,因而飛行軌跡高低起伏狀似駝峰,故此得名。英文為「The Hump」。
來源: 駝峰航線


1944年10月14日,一位年長的中國男人在滿目瘡痍的騰衝街頭停下來,向一名美軍軍士借火,點燃他的煙。戰後的片刻寧靜,在異鄉,陌生的面孔,兩支煙觸到一起,跨越文化、語言、年齡。就覺得這張照片是好照片。

2012年端午 建川博物館 飛虎隊陳列館


推薦閱讀:

如果猴子拍了一張照片,那照片的版權屬於誰?

TAG:歷史 | 照片 | 中國近代史 | 抗日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