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華裔是不是都很富有?


不是,但普遍水平不低。
原因么……印尼人實在是太懶了……那樣伸手就有芒果彎腰就有菠蘿蜜的國家,居然能餓死人……
所以你隨便做點啥生意,稍微認真點基本都能賺……

注釋一下,印尼華裔多的要死,但華裔和華人社區不一樣。
華裔可能是混血,但華人社區基本容不下任何非華人血統的存在,講求血統純正。
在萬隆的華人社區中,住宅分片基本按原籍分:粵語區一撥,客家話一撥,潮汕話一撥,閩南語一撥,以山東為代表的廣大北方群眾一撥。
因為印尼政府禁了很多年的華文教育,所以普通話除了山東社區之外基本都不能講(山東社區人很少)。但各地方言和習俗在社區內的傳承都毫無問題。
印尼華人之間的通婚也講求門當戶對。有個印尼閨蜜家裡很闊,愛上了她師兄。師兄家境遠不如她家(她家水平著實有點過高),家裡反對的一塌糊塗。兩個人堅持了六七年,扛住了各種風浪,但最後還是等她母親去世之後,為了找點喜氣,家裡才勉強接受了這門親事。
萬一你愛上了以穆斯林為代表的本地人?拜拜,去雅加達吧,不管萬隆還是蘇臘巴亞的華人社區以後都不帶你玩……
雅加達的華人社區管的相對寬鬆,用本地人的話來說就是「我們需要政商勾結」。當然他們也的確是這麼做的,用萬隆華人的話來說:能在雅加達混出頭的華人,男的都是花花公子,女人都是交際花。

概述一下印尼華人的生活(萬隆地區,2004年前後,可能存在接觸面問題,所以以下華人可以理解為我身邊接觸到的華人社區……)
萬隆地區是對待華人等移民應該是態度最好的一個地區。雅加達匯聚了廣大不那麼懶的印尼人,蘇臘巴亞匯聚了廣大聰明的印尼人,所以在這兩處混的華人日子明顯不如在萬隆滋潤。【不過蘇臘巴亞最大商會兩口子都是梅州人,做的鹽焗雞可好吃了嚶嚶嚶】
至於蘇門答臘島,那是另一個世界。

基本起居:一般3-5人華人家庭標配是兩個傭人(通常是兩口子)。男佣負責花園啊水電等硬活兒,女傭負責掃除洗衣等家務,稍微年齡大些的家庭有些會有專門的華人女傭做飯。
華人中比較窮一些的或是年輕人合租一般也會請傭人,但這些傭人一般就不是專職的了。
請傭人很便宜,03-04年萬隆的標準價是當地人兩口子250人民幣一個月,華人女傭800左右。
穿衣:華人社區有專門的人從廣州或香港往印尼販衣服,有點身份的華人一般都不穿本地做的衣服,難看的要死。衣服很貴,很貴……
吃飯:自己做或者請華人女傭幫手。但華人女傭說老實話,除了那幾位台商家裡的婆婆,見了那麼多沒幾個靠譜的【換言之,稍微靠譜的華人在印尼也不至於淪落到給人做女傭- -】
住:一戶建是基本配置,絕大多數人或多或少會有度假的房產在。萬隆華人商會的頭目·一位靠賣膠帶發家的老奶奶,她一個人在巴厘島擁有8套別墅……就算是孩子離家上大學,租房也基本都是這個等級。當時我家隔壁就是租給大學生的,裡邊亂的跟鬼一樣,240坪一個月摺合人民幣1400塊。
出行:轎車,華人基本上是不坐當地公共交通的。有次我要搭公車去超市被鄰居小哥看到,不由分說的叫他家男佣光腳開了個大卡車把我拉過去= =
購物:最牛x的一點來了——萬隆華人擁有自己的商店,本地人不得入內(傭人可以)。華人一般也不會進入本地人的商店,但真要進本地人是不會攔你的,只會死盯著看= =。華人超市的員工一般是這些為中國人服務的傭人們的子女,薪水給的比本地單位高。

=================排華問題===============
兩次排華鬧的凶的主要是三個點:雅加達、蘇臘巴亞(泗水)、班達亞齊。
除了這三個大點之外,其餘城市都沒啥事……萬隆號稱印尼第三大城市,98年也就是大家收斂了半年沒搞大活動。
雅加達主要是政治原因,蘇臘巴亞較多的是仇富,亞齊屬於老子就是要反怎地來一個反一個。

順便駁斥一下樓下除了有錢以外的觀點:(本地人守著香蕉樹菠蘿蜜居然可以可以餓死我真是竟無語凝噎)
不團結
印尼華人對外相當團結,只要你沒有做出太出格的事情華人社區會一直罩著你,溫飽起碼無憂(出格事情如去偷去搶與人通姦之類的)
不關心政治
按照印尼法律,不持有國籍或持有雙重國籍的居民是沒有參政議政的權利的,且每年要交很可觀的一筆居留費。
不投身當地管理……
投身了的98年基本都被找借口搞死了,不投身的現在還在發財,誰投身?何況本來也沒幾個人投身……


我也來說說。
室友是印尼人,雅加達的。她只和印尼華人玩。以前剛玩微信,我shake一下弄出個印尼人,給她看,她一臉鄙視得說,「he"s native Indonisian, too dark」。她說印尼本地人都很懶很窮。他們華人從小不和本地人玩得。
從我對她和她朋友圈(多數是印尼華人)來看,大多出身富庶之家,教養都不錯,說話比較客氣,基本上都信天主教。她家兄弟姐妹3個從本科就被送到美國讀書,standford之類名校。她圈子裡印尼人看上去都家境不錯,從小在美國受教育。可惜這些人因為只和圈內人混,英語不是特別好。
她說起印尼,總是說I will never go back to Indo...the locals are so stupid.
她不會收拾房間,從來不打掃廁所。在印尼家裡都是傭人收拾的,好吧。。。
女生似乎都哈日哈韓。
而另外一個從印尼某個小地方來的男生,也是華人,其facebook上但凡有關印尼的話題,都是腐敗等負面消息。
這些人全部不喜歡中國。對中國沒有任何感情。
至於在新加坡也有很多印尼華人。新加坡人對他們的stereotype也是如此,一說起某人是印尼人,都會覺得他家應該挺有身家的


印尼雖然物產豐富,但是人口也多,貧富分化嚴重,我覺得本地人窮不是因為懶,而是教育程度太低,青壯年男性失業率太高。印尼的土地也是私有的,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菠蘿蜜香蕉樹隨便摘。印尼華人只佔總人口5%,當然這是正式統計數字,可能非法拘留者沒有算進去。人口比率太小,又被限制參與公職,當然沒有政治影響力。蘇哈托時代,華人幾乎只能經商或者搞學術,因為農業、政府公職、軍隊警察,都禁止華人從事入職。印尼的工業基礎不好,第三產業也不發達,失業率很高,就靠石油等自然資源撐著。印尼華人不一定都有錢,人均水平超過普通印尼人大概不錯,主要是因為教育水平更高,從商的人脈資源也豐富,不過開小商鋪混個小康的也很不少,能住上獨棟小樓的中產以上華人並不是多數。由於經濟不發達的緣故,印尼人在東南亞範圍頗受歧視,連同文同宗的馬來西亞也瞧不上印尼,兩國時常為印尼女傭受虐事件大開罵戰。要不是印尼沒有普及英文教育,印尼女傭勢必取代菲律賓女傭的世界地位。其實爪哇女孩漂亮的很不少,男人都是黑黑瘦瘦不起眼,偏偏還很大男子主義,靠老婆養都很心安理得。


本人在印尼長期生活工作,其實在印尼這種多種族的國家(中國是多民族國家,但種族基本上是東亞黃種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國內很難想像的。印尼華人團體有自己的報紙,自己的學校,自己的社交圈。他們基本不和本地南島種族(爪哇人,馬來人) 有密切交往,除了生意和僱傭關係。
基本上除了生活在同一個國家和都會印尼語之外,其它方面都很少共同點。此為背景
~~~~~~~~~~~~~~~~~~~~至於問題,華人是不是都富有,這個高分回答都說的很清楚,我想從其它角度補充一下。
1.印尼是東盟最大國家,人口兩億多,有東南亞最大的市場。
2.印尼自然資源極為豐富
3. 印尼人天生消費主義,雖然收入不多,但敢花錢。
4. 印尼本土人(除了華人)比較「懶散」,能不開工就不開工,對祈禱比做生意感興趣
5. 眾所周知,華人無論在哪都以勤奮,熱衷賺錢著稱

綜上所述,與其說印尼華人都比較富有,倒不如說,在印尼(或南洋其它國家)的華人在當地人的「襯托」下,通常比較容易致富。


《印度尼西亞軍事力量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國家公報附件》:在外國投資企業中,非原住民階層股份占基本資本總額的9.7%,原住民私人股份佔12.77%,國家資本佔9.24%,外資總額為25億美元;在國內投資領域,非原住民階層股份占基本總額的26.95%,原住民私人資本佔11.2%,國家資本佔58.75%,國內投資資本總額相當於22.4億美元。根據這一調查報告,在外國投資的企業中,非原住民階層的股份比例不到國家資本和原住民階層股份總和的一半;在國內投資領域,非原住民階層的資本約是國家資本和原住民階層資本總和的1/3。

印尼的經濟中60%由政府控制,15%為個體農民所掌握,25%才屬於私營工商企業。而在25%的私營經濟中,外國資本佔10%,國內資本只佔15%。在這15%的國內私營資本經濟企業中,華人資本及企業僅佔70%,其餘30%為原住民資本及企業。根據上述印尼報刊報道來推算,華人資本及企業僅占整個印尼經濟的10.5%(其中包括企業內相當數量的原住民股份)。

印尼華人沒有具體統計數目,有的認為300-400萬,也有說1000萬的。可以用上面這些數字除一下看看,華人真的也沒有很有錢。


室友是印尼一個非常大的生意家族。


不是,但是整體很高。因為大都經商,在印尼本國和東南亞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有一位朋友,他家到底有多有錢我完全不清楚。(他有張黑卡)也不方便透露信息,但是他家每一個成員都在做生意。甚至是他的外婆。。。家族的財富可想而知。為人低調有禮貌,不炫耀,很容易相處。他曾經告訴我98年時,他父親在股市上損失了100萬美金。他爸爸的姐姐在天津有工廠,他弟弟在新加坡有公司,他表妹...當然,肯定有更加富有的華人。
華人只和華人玩,這個很明顯。土著人教育程度很低。
我覺得印尼的華人整體很團結,早年靠勤勞積累財富,很注重子女的教育,所以大都把孩子送到國外念書。良性循環,這些孩子也能比較好的利用這些先天條件,長久地保持家族的財富。所以印尼家族的概念很強。
我覺得他們對於中國現在很中立,即使仍保持這許多中國習俗,但是他們覺得他們和中國沒什麼太大關係了。。。但是保留了很多我們自己已經不知道的一些習俗。

他們一定是先吃米飯再吃菜,不吃米飯不算正餐,醬拌飯,蓋澆飯這類的,他們吃的會比較開心。

還有一點,印尼的華人在生活習慣上也有很西化的一部分,芝士,烘焙,咖啡這一類的東西很普遍。他們都很愛乾淨,家裡都非常整潔,家裡的感覺也有很西化的部分。應該和早年荷蘭西班牙的殖民有關。

我覺得印尼以後發展的會比較好,是一個有很多可能性的國家。現在中國和印尼關係也很好,很多印尼學生都拿中國政府獎學金。中國也在幫印尼建高鐵。中國很多產業都是往東南亞轉移,身邊也有很多人都在那邊開始做生意了。前段時間吉利收購馬利西亞國寶汽車就是一個例子。印尼馬來現在用人成本,生活成本都還很低,所以要有什麼想做的,可以抓緊時間布局。說實話,想手機,電視,還有一些工業產品 在那邊 肯定是好買的,找到合適的當地人 建立聯繫 應該不難。


外教就是印尼華人,他也說過,華人大部分都很有錢,因為主要從事商業方面。而且每個地方都會形成一個華人圈子
再想想印尼本地人相對喜歡santai的生活,節奏放得特別慢,所以有一點,和印尼人約好時間後他們大部分都會遲到,這種情況下,經商的好時機都被錯過了吧
華人相對勤快守時,長久的發展下來,華人越來越有錢,經濟比重越來越大,所以啊,有錢的華人的生活可以早上飛去新加坡購物下午飛回雅加達吃晚餐。這就是為什麼華人看起來都很富有的樣子,這麼任性呢
還有一個原因,來源於他們的蜜汁自信。這一點,得好好體會。


華人整體屬於精英階層,文化程度高且富有,基本可以說掌握了當地經濟命脈。東南亞的華人富豪是以新加坡和印尼為圓心,向外擴展。

印尼全國都有華人居住,富人集中的幾個城市大概就是雅加達,泗水,萬隆,棉蘭,以及蘇拉威西的馬卡撒。就雅加達而言華人多數是福建(分為福清人,莆田人,閩南人)客家人,廣東人,福建人數量更大。

華人的富有程度,先說掌握全國經濟的幾個大僑領家族,「富可敵國」來形容絕不為過。他們深諳政商結合之道,同時利用華人和本地人之間極大的文化教育,財富剪刀差,佔據土地和市場等各種資源,在此基礎上,可謂做什麼都賺錢。比如印尼前首富林**(自行百度)經營的食品廠,誇張到基本全印尼都吃他們生產的食品,同時延伸開來還有地產零售等行業。這種一家獨大在中國基本不可能有,你能想像這個國家幾乎百分之九十的麵粉和速食麵都是一家企業的嗎?

再說普通的華人,一般都有若干輛車,3層左右別墅,家裡有傭人司機且不止一個。由於從出生即被保姆照顧,他們普遍不會且不需要煮飯做家務。出門不走路全部汽車代步,這當然也和東南亞普遍基礎設施差有關,不修路難致富。。。。年輕的華人一般到澳洲美國新加坡台灣留學,近幾年到中國大陸的慢慢多起來。雖然華人保留了很多中華傳統習俗,比如每逢初一十五閩南人一定燒香拜佛,春節掛燈籠吃年糕拜年等,家裡一進門供奉關老爺,但年輕人追受日韓文化,歐美文化影響更大。很多人在家族生意中幫忙而不獨立工作,這種現象代代相傳。認知方面,大部分人中文會聽說,不會讀寫,英文程度不錯。也普遍認為自己是印尼人,絕非中國人,頂多說自己是第幾代。

但也有很多華人,生活艱辛。之前因為語言不通,特意找了一個司機,印尼華人,客家人,司機在印尼是比較低的職位,一個月薪水人民幣1000-1500。
還有兩個職員,也是印尼華人,一個是孤兒完全不會中文英文,另一個中文只會說不會寫讀,和印尼本地上班族沒差,薪水人民幣兩三千。後者的職務都是翻譯,這類型華人在印尼數量很多,他們大多沒有什麼留學背景,甚至學歷一般,所以糊口的飯碗僅限於自己通曉中文印尼文的優勢,到中國企業工作。

生活艱辛的華人,不僅僅限於艱辛,華社和印尼local是兩個社群,基本不融合,也可以認為華人做為少數族裔地位高些。但因為沒有什麼資源,這部分華人必須去和本地人搶奪資源,同時又在華社的底層生活,相當於遊走在兩個社群的邊緣,夾縫中生存,很大程度上變得tricky,怕事,愛算計,多求自保(自己的感覺以及和朋友交流的結果,多包涵)。個人覺的這才是最可憐的。


我也來回答一下。哥們曾經在Tangerang待過幾年,算是Jakarta的郊區吧。接觸過一些印尼華人,我歸納一下印尼華人大體有三個類型。第一,金字塔頂層的華人,一般信奉天主教,都有自己的企業,規模也很大,而且政治上也有涉足,像沒死之前的林紹良還有現在李文正等等(他倆信仰不清楚),相當一部分住家是前門豪車後門遊艇型的。第二類,給一類打工或者家裡弄點小工廠什麼的,信佛的多,而且多從外島遷往首都的。家裡買塊地蓋個連體別野的都不是事。第三類,跟印尼人雜的華裔,很多都割了信真主了,生活習慣也已經同化了,但比土著要勤儉持家點,開個小商店或小餐館,也能算上老闆了。


印尼華人的確有很多有錢的,但也有很多很普通的,總的來說他們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保持的挺好,除了很多不會說中文(當然這都是蘇哈托搞的鬼啦)。對於中國我感覺他們還是希望中國強大的,他們也能揚眉吐氣一點,但是在和他們的交往中,還是能夠看出來,他們感覺中國太遙遠,有點指望不上。


記得紅溪慘案嗎?沒錯南洋華僑的確是富,從明清時的屠殺,到民國抗戰時對華物資援助,再到建國後的返鄉創業,無不證明其能力。
明清時期有一起紅溪慘案,荷蘭殖民者和印尼土著由於嫉恨南洋華僑的財富而聯手對其進行滅絕並掠奪財富。
當事件上報政府後,清廷卻歸納如下看法:被殺華僑是「自棄王化」、「系彼地土生,實與番民無異」、是「彼地之漢種,自外聖化」,因此華僑遭屠殺,「事屬可傷,實則孽由自作」,「聖朝」無須加以責備。

個人認為這或許是南洋華僑對大陸不友好的歷史原因。


在蘇臘巴亞生活了一段時間,接觸了很多華人。題主提的問題有點絕對,不是每個印尼華人都很富有。認識的華人里有連著幾幢房產全是他的完全住不完的,也有每天騎著摩托車上下班辛苦工作的。但是如果說印尼華人的平均水平的話,的確比本地人要高。
住的小區旁邊有一家中國人開的餐館,我們偶爾會到那裡吃飯。開餐館的是一對東北夫妻,雇了一位本地傭人。老闆說,一般這裡的華人開餐廳或者其他服務行業,大多雇本地人,因為本地人工資少,幹活多。
在實習的地方常遇到華人,帶的女傭也是本地傭人。一般小區保安這些職業也是本地人來做,基本沒有見到華人。
不是說行業有高低優劣,只是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很多本地人做收入低的行業也是無奈之舉吧。


大部分都很富有


在印尼,或者還有很多其他的國家,比如泰國越南緬甸等,最有錢的是華人,最貧窮的也是華人。真的。


認識一個朋友 她家是印尼華僑 在印尼排華的時候 整個大家族裡面有錢的人都買了船票回國 當普通老百姓 剩下的買不起船票的人留在印尼變成了當地土豪


是的,個人感覺比馬來西亞的華裔跟富有。

上圖,去年11月去了一趟巴淡島的同學家。

普通住的大多是這樣的別墅,
比我在馬來西亞去過的同學家更好。

看到印尼華裔同學的聚會照片,也大多數去比較高檔的場所。


我常年在印尼工作,今年是來印尼的第5個年頭,女朋友就是印尼華人。

最初是在西加里曼丹的一個地方上班,接觸了當地縣城的華人,如果有什麼需要,他們是什麼都可以做,柴油,砂石,鋼材,燕窩,物流,辦理簽證,註冊公司,黑勢力,等等。給我的印象就是無所不能,而且土豪級別,一個小縣城,到處都有店鋪,燕窩屋,手下的傭人,工人比主人多。接觸時間長了,才知道,其實他們就是一個大串串,用我們四川話叫,大chuan chuan, 專門介紹生意,事實上也是他們親戚的生意,然後都通過介紹介紹,在中間撈取利潤。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華人都那樣,也得有一定實力,有一些關係。

起初,我都是對他們很崇拜,覺得好像找到了朋友,但後來直到有次,採購柴油,跟她完全不佔關係的,我們談好的價格,被她要求上調,打電話去柴油公司問,就說是那誰誰誰要上調,她要賺錢。頓時覺得這人極不要臉。向公司反映,公司覺得這位華人在當地很有勢利,怕以後找麻煩,就此算了。 又過了段時間,這人變本加厲,居然在量上動上了手腳,一車少了2000升。當場打電話,聯繫送油公司,通知負責人來處理,我們拒收。我們沒有想到的是,這家公司來了,居然還不怎麼認賬,反而說,這是他們的地盤,你們中國人過來有什麼好驕傲的,然後巴拉巴拉的一大堆,他們多厲害。 公司這邊也沒有跟他們那麼多廢話,拒收,退款,完事。再也不跟他們打交道。

這個只是其中的一個小事,我絕無誇大其詞,詆毀他們華人。而後,我比較喜歡跟當地的印尼人公司打交道,心沒有華人那麼狠。

當然,大部分華人還是比較友善,我還遇見一位老太太,70多歲了,自己經營了些日用品,傢具店,滿臉慈祥,很會做生意。暨南大學在印尼這邊有很多分校,這位老太太在學習漢語文化,喜歡詩詞,歷史等等。兒子,女兒早已是成功人士,在日本,新加坡,澳洲等等。店裡邊招了幾個工人,有司機,有保姆,有華人小女孩幫忙看店開票,她還有些高科技的電子產品,喜歡中國的歌曲,我幫她下載了酷狗,她說不要流量,隨時打開就能聽就好。這位老太太,是坤甸人,坤甸還有家,經常坐飛機去坤甸看她的老房子。我所在的工廠,基本上中國人都喜歡去她那裡買日用品,一是溝通比較順暢,二是可以賒賬,通常她會準備甜點給我們,希望我們多陪她聊天,給她書看。一個很會做生意的老太太,要說富有,她肯定是很富有,不但財富,知識也富有。後來的後來,才發現她賣的東西真貴,比其他店要貴20-30%。也就是我們老闆後來說,你敢吃他們一碗燕窩,他們讓你們多付10碗燕窩的錢。

另外調侃一下,華人真摳門,利益面前分毫必爭。小縣城的五金店,老闆都是一副你愛買不買的嘴臉,不買滾蛋。東西死貴,毫無人情味,也是靠著沒有競爭力,山大王的小地方,靠著這家工廠確實富了不少。幾年下來,從來不外交,過年的時候每家公司一箱橘子,打開全是壞的。我們也只是呵呵。

上邊這幾位華人,是個小地方的華人,說特別富有也不算,但絕對是我們國家的中高檔水平了,敢在當地橫著走的。

之後,陪領導出去拜訪過幾次華人企業家,那絕對是豪,不起眼的辦公室樓,裡邊的布置讓人驚訝。很多都是白手起家,經歷過1965年的暴亂,98的大屠殺,問鼎華人世界,有介紹其中的幾位。

勉強作答,中間還有很多故事,不是都很富有,也有很落魄的。在印尼這個地方,取決於個人能力和膽識,機遇。華人很少從政,政治上一句話說錯,就可能遭來橫禍,遊行示威,暴亂等等。


前男友是印尼華裔,聽他說華裔還是整體富有一些的,「整體」而已。他家應該是upper-middle class吧,有個幾十人的小公司。像他家這種情況倒還挺普遍。富人階層的還是很少的少數。


太奶奶是在印尼的第三代華人/華裔(我認為她應該是華人),在泗水
結婚後就在中國,一直到去世沒有在回過印尼
聽老爹說當年家裡還是有不少印尼親戚寄回來的什麼香皂的確涼襯衣紅糖之類的
當年這些在國內都是稀罕物
但後來就沒了聯繫


蘭芳共和國沒了後,怎麼發展呢?


推薦閱讀:

部分中國人推崇的「落後就要挨打」、「弱肉強食」是不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觀點?
有哪些偽傳統?
李清照在她的作品裡宿醉過多少次?
為什麼有些人除了上課時間以外都沒有學習,成績卻還是很好?
德國最讓人不解的是什麼?

TAG:文化 | 華裔 | 印度尼西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