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消滅了中間商,同時擠壓工廠利潤,廉價的商品帶來的是大量的失業和低收入人口,怎麼辦?
電商消滅了中間商,同時擠壓工廠利潤,工廠為控制成本要壓榨工人工資,同時控制供應鏈成本,這一系列現象造成大量的中間商失業和產業工人的低收入,這些人的廉價商品消費需求又反向加劇了電商的競價,如此惡性循環,最後發現財富的產生竟然是靠路橋和房產的建設加上政府QE印錢,按這樣的邏輯推演下去,工業萎縮,產業工人低收入,商人失業,人民消費能力持續降低,最後房地產把整個社會中下游的資源再這麼一抽走,全民皆窮嗎? Ps.如果這個邏輯錯誤,錯在哪兒了? 如果這個邏輯正確,我們該怎麼辦來阻止經濟的衰退
郎咸平的一篇文章,說是馬雲毀了中國的製造業。大體意思就是,互聯網讓商品價格透明,導致生產商壓低成品打價格戰,最後形成惡性循環。問,怎麼破?
生產力進步過程中,拋棄落後的生產環節的事情從古至今,持續不停的發生中。
機器的出現,淘汰了手工。汽車的出現,淘汰了馬車。計算機的出現,淘汰了算盤。
但是,固然有一部分人因此失業,甚至遭受了苦難。但並不等於全人類都出現了問題,後來者會自動進入新環節,成為新生力量。同時,舊環節中也有善於變通的英才,或者成為新環節中的一部分,或者開發出舊環節的新生命。
機械已經普及,再沒工人因為機器失業,相對手工品到今天越來越貴……
汽車已經普及,再沒車夫因為汽車失業,相對的馬車成為了高收益旅遊項目……
計算機已經普及,再沒會計因計算機失業,相對的……好吧,會計們居然不挖掘算盤的價值,太沒有保存傳統的意識了……
壓榨上下游這種事情,家樂福沃爾瑪一直在做,電商憑啥不能做。何況電商給了上下游更多的渠道和出路~~越來越多的電商品牌冒了出來~因為電商存在,直面消費者,不再受任何渠道壓榨~
當然,犧牲者依舊存在。但是我們要想的應該是如何安置犧牲者,而萬萬不能因為犧牲者存在就打壓新勢力,阻撓進步。汽車出來的時候,趕馬車的車夫,養馬的牧民,傳統的草料場,馬場……全部完蛋了。那我們不該發明汽車。輪船出來時,做木船的樹林場,風帆場,船漿手,風帆手,舵手……也完蛋了。所以我們也不該要輪船。火車出來,鐵軌一拉通上千里,破壞了大量的地脈龍脈土地文化。我們也不該要……那我們是不是就應該回到古代去?蘋果發明智能手機後,諾基亞被打得破產。多少諾基亞員工失業,多少諾基亞經銷商損失慘重,我們是不是該抵制蘋果全面擁抱諾基亞?
科技發展過程中,本來就會消滅很多舊的東西。但很多人看到的只有被消滅的,沒有看到新創造出來的。電商崛起,很多中間商被砍,業務員失業,但同時,快遞業迅速崛起,淘寶雖然獨大,但淘寶上面有無數創業的小商家。怎麼破?用破嗎?落後的就該淘汰。先進的就該崛起。歷史潮流浩浩蕩蕩,豈是螳臂可擋的?
――――――――――更新分割線――――――
我昨天就是看這問題,正好自己又是干這個的。就隨手簡單的答了一下。結果還真想不到這麼多人將實體不好的原因怪罪電商。我一度懷疑自己上了假知乎…………那這裡就認真的回答下吧。
題主說的第一點,電商出現消滅了中間商。這個本身就是錯的。因為,電商本身也是中間商。以我為例,我做微商烘焙起家的。在沒微商之前,烘培都是實體蛋糕店老闆從供應商手裡進原材料,做成蛋糕賣給顧客。商業關係鏈條是:廠家――店家――顧客。而我們電商崛起後,是我們電商蛋糕店老闆從供應商手裡進原材料,然後做成蛋糕買給顧客。在這個售賣關係里,依然是:廠家――店家――顧客,這三個環節。所以,中間商壓根沒被消滅好吧。只是由原來的店家老闆換成了我這個新店家的老闆。怎麼,難道換我做老闆就不是中間商?豆包不是乾糧啊?班長不是幹部嗎?!
題主說的的第二點,電商擠壓廠家利潤……說真的我都懷疑題主有沒有參加過任何商業活動。作為店家,和廠家是合作關係,合作關係,合作關係。!知道合作關係建立的一個基本的基礎是什麼嗎?利益!!我一年能正常賺一百萬的廠,你讓我只賺八十萬,我會罵你並降低和你合作,讓我只賺五十萬,我會讓你有多遠滾多遠並斷絕和你合作。讓我只賺十萬,我會當你神經病然後不理你。所以,題主這句電商擠壓廠家利潤,我不知道他是怎麼得出來的……
如果廠家利潤下降,或者說,任何商業體利潤下降,只有兩種人能導致:
第一,你的競爭對手,另外的廠家。為了和你搶市場,搶客戶,打壓,排擠,吞併你,或者是他們的產品和你高度同質化,開始和你短兵廝殺,啟動血腥的價格戰。一直互懟到一方投降或雙方都兩敗俱傷而消停。
具體可以參考當年中國的電視機行業。當年國產電視機廠商崛起,和跨國廠商正面杠並且成功擊退他們後,長虹老總倪潤峰野心勃勃要一統國內江湖。1999年4月,長虹在南京宣布大幅降價,幅度在10%—20%,其他彩電公司被迫迎戰跟進。在一次行業會議上,康佳的陳偉榮怒斥說,「長虹的做法是逼著大家一起跳樓」。陳的大學同窗、創維的老總黃宏生勸導長虹的倪潤峰說,「一個健康的生態環境,應該是先有森林,後有大樹。」倪潤峰霸氣十足地回答說,「我的觀點是,先有大樹,後有森林。」然後,經過意圖壟斷原材料和反壟斷原材料,降價拼殺等一系列腥風血雨,長虹背上了沉重的財務壓力,但是「斷源戰略」宣告失效,價格戰自然也沒法收到決定性的成果。經此一役,長虹元氣大傷。2000年5月,黯然的倪潤峰被撤換下台。但從此,電視也從暴利行業中被划了出來。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這段歷史
第二,你自己。你自己的產品已經落後於這個時代,使得顧客不再接受。那個時候,利潤自然也沒了。比如柯達和諾基亞。兩個當年全球壟斷級別的巨無霸,帝國級別的商業公司,因為產品被淘汰,自己又死性不改的不肯向新的產品轉,最後直接轟然垮塌(對了,說起來數碼相機還是柯達發明的。每次看這段商業歷史,我也是手動捂面)。
除此之外,別的再無可能擠壓廠家利潤。別說什麼電商平台獨大,壟斷了銷售渠道,所以可以要挾廠家。當年國美勢力大不大?黃光裕意欲挾銷售渠道之威讓家電廠家俯首稱臣。格力董大姐拍案而起:可斷頭,不可屈膝。毅然決然撤出國美,自建格力銷售門店。國美當時想:你撤出我大國美還想翻起浪花嗎?就看你怎麼個死法吧。結果,格力沒死,空調依然全國第一。國美打了自己的臉。這事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銷售渠道是不可能壟斷的,因為只要有正確的商業方案和足夠的資金,再難的銷售渠道我都能給你建立起來。所以,作為合作夥伴的店家,不要想著去威脅廠家。廠家不願意建銷售渠道,最大的原因還是利潤分工――沒有足夠好的利潤,我何必自己去銷售?我做好自己生產這塊不就好了嗎?其實反過來,我作為一個店家也一樣:除非生產有暴利,否則我也不會去生產麵粉吧?我從麵粉廠進麵粉就好了,我只會管做好我的蛋糕。所以題主說的電商擠壓廠家利潤……我實在無法認同這個腦洞,廠家都是吃白菜的?你想擠壓就擠壓?他不知道換合作店家嗎?不知道自建銷售渠道嗎?你不怕他也開個網店用成本價賣,玩死你嗎?任你打壓還逆來順受,那廠家老闆是有病還忘了吃藥么?!
——————————更新線——————————
說說電商納稅這事
很多人說電商偷稅漏稅,以前確實如此。包括現在很多小的微商也是,但是,如果你是做電商的就知道,更多的電商是開始紛紛納稅,為什麼?
第一:國家政策法規對小微企業的扶持。自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萬元(含6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具體可以自行百度)既然國家本身大量優惠,那商家自然願意納稅
第二:電商平台越來越正規。現在無論淘寶還是微信,你去正兒八經的開店,都需要營業執照,食品安全許可證,食品流通許可證,組織機構代碼……當然你可以就弄一個微信就開始。但這樣你的產品也是三無產品。有一點消費力或安全意識的顧客自然也不願意買你的東西。另外,任何一個商家做大了後,都會想要正規化自己,一是免除很多政策法規的麻煩,二是對顧客也更有說服力。
第三自然就是顧客本身需求了。現在別的不說,要發票的顧客多啊~一次兩次你敷衍過去,長期以往呢?你不能每次都敷衍啊。所以,市場也要求你本身正規化
所以,政府有優惠,平台有要求,市場有需求。三面一壓,你說你還願意偷稅漏稅嗎?說穿了,交了那點稅是多大點事啊?任何一個眼光稍微長遠的人都不會看不到。
————————電商與傳統商家比較真正的優勢————————
電商與傳統商家比,真正的殺傷力在哪裡?是效率!對資金使用的恐怖效率!!1991年海灣戰爭伊拉克被碾壓原因是美國使用信息化戰爭,精確制導,定點清除,斬首行動!把傳統機械化部隊的伊拉克變成聾子,瞎子,啞巴。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這樣的仗,伊拉克不輸才怪。現在也一樣,傳統商家就如伊拉克部隊一般,他們有軍隊(員工),有武器(門面,廣告位),有糧草(資金)。但是在信息化革命的衝擊下,突然發現整個市場自己看不懂了。電商賣東西不要門面,電商打廣告不要機場廣告牌,不要電視黃金檔,不要公交站牌。他們開淘寶,開微店,他們做微信廣告,他們……他們投資網劇《微微一笑很傾城》?三隻松鼠線下第一家實體店不叫零售店而叫投食店是什麼鬼??網紅經濟是啥?喂喂喂,那個初音未來的虛擬動畫妹子居然開演唱會還火遍全球?!!對的,在這場新的戰爭中,大量的傳統商家(不是全部啊)就如當年伊拉克一樣,變成了瞎子聾子啞巴。手裡空有百萬大軍卻被打的昏頭轉向。而電商,恰恰相反,也許手裡資金不多,但是卻能通過信息化時代,拋開傳統的條條框框,直擊自己最想要的中心。比如廣告,我今下午就要去和微信廣告談,我的廣告可以直接通過微信,發送給那個城市,那個寫字樓,那個年齡層次,什麼性別的人的微信朋友圈裡。這種精確斬首,將電商手機有限的資金威力最大化出來了。同樣50萬元,傳統商家只能在一家三,四線城市開一家蛋糕店,還不是很大。但是給電商,卻足夠開拓一個成都級別的省會城市!這種巨大的差距,壓根不是傳統商家能想像的。是代差!
————————————分割線——————————
回答里裝聖母的,半點實踐沒幹過,連互聯網經濟都沒法體會就談人工智慧的,我說,你們先去把油條賣好了再來說行不?萬元戶都成不了你還指望自己成王健林馬雲?你知不知道當年肯德基也就是個賣炸雞的?
——————————更新分割線—————————
本來看了一群zz開著腦洞滿天飛舞想像留言的後不想再寫了,想想,支持我的人更多。所以還是寫了。這一章,寫我和傳統商家合作轉型的事兒吧
我們這個城市電商烘培崛起後,實體店一片哀嚎。很多老闆抓瞎了。另外呢,我們做電商起家後,又開了好幾家實體店。屬於實體網路融合度比較好的商家了。於是,整天琢磨著怎麼把自己的店開向全國。問題是,一家一家開實體店,投入太大,速度太慢。於是我們開始把一些可以全國郵寄的商品提出來(比如餅乾),單獨成立品牌。還談好了天使投資,準備做面對全國的電商了。
到這時候有個問題:如果我們面對全國做好了,那我們本來的中央廚房產能就會嚴重不足。可是,如果現在要我們擴建中央廚房,那就得投200多萬下去。萬一生意沒做好……這兩百多萬就打了水漂了。那一瞬間,我們可真是尷尬了…………
後來想了想,和天使投資那邊談了談,然後主動上門我們市裡第二大的實體烘培店,問他們老闆願不願意合作。如果我們生意沒做起來,那自然沒啥好說的。但是一旦做開了。他們老闆就也入一部分股到我們的這家網路烘培品牌。生意一起做,有錢一起賺。他們的中央工廠一起生產。那老闆大喜:生意虧了我沒任何風險,生意好了我有份,何況現在受衝擊後產能嚴重不足。正好解決工廠產能問題。最重要,我終於搭上互聯網快車了!立刻答應!
但是對我們而言,好處也一樣大大的啊。生意好了後,第一,我們不用再投200多萬擴建中央廚房。這樣,投入風險降低不說,這兩百多萬,我還可以再投入但市場營銷中。第二是,媽的那些廚師我不用管理啊,我不用管理啊,我不用管理啊!!!!!那些廚師,特別是大廚,年紀都能是我大哥,叔叔級別,思維……你和他們講互聯網式管理,簡直就是準備第二次高考啊!!我管著有多痛苦你們造嗎?!這一合作,我們這幫年輕人精力立刻能聚合,專註於互聯網!我都要哭了有木有!!
新時代真的如洪水猛獸一樣恐怖?智能時代我不會編程就會完蛋?按這nc邏輯,我別經營了,天天自己做蛋糕,麵包,餅乾去吧。因為那些蛋糕師傅掌握技術,可以讓我完蛋啊。阿西吧,後面碰到這種nc的,我也不廢話了,直接拉黑了幹活。讓他們安心做自己聖母好了你想想看,你是希望辦個結婚證是10個章要蓋呢還是希望只要1個章。
等你明白了就會來點贊的。
別問我淘汰的那9個章幹嘛去……這不應該成為保持10個章的理由。
你說這好殘酷
可是現在哪有不殘酷的事
根本的是,你不做,別人做的比你快、比你早。
不然,我們還是像朝鮮一樣,大家都去種地搶大便好了,100%就業。
很好破,這種東西,一般都是在某個關鍵環節出現邏輯錯誤:
電商消滅了中間商,同時擠壓工廠利潤,工廠為控制成本要壓榨工人工資,同時控制供應鏈成本,這一系列現象造成大量的中間商失業和產業工人的低收入,這些人
的廉價商品消費需求又反向加劇了電商的競價,如此惡性循環,最後發現財富的產生竟然是靠路橋和房產的建設加上政府QE印錢,按這樣的邏輯推演下去,工業萎
縮,產業工人低收入,商人失業,人民消費能力持續降低,最後房地產把整個社會中下游的資源再這麼一抽走,全民皆窮嗎?
ps.如果這個邏輯錯誤,錯在哪兒了? 如果這個邏輯正確,我們該怎麼辦來阻止經濟的衰退
關鍵環節就在消滅了中間商,同時擠壓工廠利潤這一點上。
擠壓工廠利潤理論上是和電商沒有關係的。
只有壟斷銷售渠道才能擠壓工廠利潤,也就是說你生產出來的東西,除了我沒人能賣出去,那我就可以擠壓你的利潤了。
顯然沒有任何一家電商可以壟斷銷售渠道。
電商的確簡化了銷售渠道,通過電商渠道可以避開批發和代理讓廠家直接通過電商渠道面向最終零售客戶,也即消滅了中間商(相對於零售商而言)。但是本質上電商只是自己承擔了中間商的分銷角色,從而要建立大規模的全國物流骨幹網路和終端配送網路,這些東西的建設正好吸納原有中間商消失導致失業的員工。
所以後面的全部都是無根之木。
現階段工廠利潤的下降主要原因是生產過剩,內需不足,出口疲軟。和電商的關係不大。
而且,現在外貿電商已經是很多製造企業的救命稻草了。this is utter bs. 電商與傳統零售的區別是物流、商業地產和宣傳。而且除了商業地產以外,其他都是替換。所以電商大發展傷害的產業是地產。
有時候中國人聽漢語也得逐字翻譯:
電商消滅了中間商,同時擠壓工廠利潤,廉價的商品帶來的是大量的失業和低收入人口,這個怎麼破?
【電商消滅了中間商】——工廠也不必分利潤給中間環節了,這筆錢可以給研發。
【同時擠壓工廠利潤】——提升優質工廠的銷售數量,分攤研發成本。
【廉價的商品】——收入不變的人實際上更富有。
【帶來的是】——「帶來」意味著你只提附帶作用,避談主要效益: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在絕大多數經濟學理論中,降低社會交易成本都是至高目標(或之一)。
【大量的失業和低收入人口】——製造業工資降低,銷售量上升,而工人在收入更低的情況下還能保持購買力。結果實體經濟爆炸性增長,連名義工資也一起提上來。不信你看每小時工資變化圖……
(單位是美元)
【這個怎麼破?】——中國在電商爆炸性發展的年份,從世界第三工業國升到第一。
高盛:製造業的未來在中國還是美國?
在紡織行業,中國企業現在能獲得的價值大概能佔全球該產業總價值24%,1995年該比例僅為3.5%,在科技行業,中國企業現在能獲得的價值佔據全球該產業總價值的15%,1995年該比例僅為1%。
可見網上大多數事情,主要看你怎麼描述……
最後發一段百引不厭的《共產黨宣言》
以前的中間等級的下層,即小工業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業者和農民——所有這些階級都降落到無產階級的隊伍里來了,有的是因為他們的小資本不足以經營大工業,經不起較大的資本家的競爭;有的是因為他們的手藝已經被新的生產方法弄得不值錢了。無產階級就是這樣從居民的所有階級中得到補充的…… 工業的進步把統治階級的整批成員拋到無產階級隊伍里去,或者至少也使他們的生活條件受到威脅。他們也給無產階級帶來了大量的教育因素。
相關回答:
如何看待中國「雙十一」線上銷售額遠超美國「黑色星期五」?知乎
怎麼看待多人認為華為工作壓力大? - 知乎
鑽進「雙11」洪流,聽到未來踹門的聲音 - 知乎專欄
怎麼看待「淘寶不死,中國不富」這個觀點?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這個邏輯不是錯在哪兒,是全錯!全錯!全錯!
* 電商消滅了中間商
電商怎麼就消滅了中間商呢?已經有答案說了,電商本身就是中間商。
+++++++++++++
有些人在評論里使勁掰:電商不是中間商。聯繫生產商和消費者,他不是中間商,他是地下商?是天上商?
好好好,我就算電商不是中間商,他是什麼那個商。他消滅了工作崗位么?淘寶小二,京東客服,那後面是人不?開發維護的程序猿是人不?滿城跑的快遞員是人不?
好好好,我就算電商減少了工作崗位。ATM減少工作崗位不?無人售票機減少工作崗位不?工廠的機器人減少工作崗位不?
唉呀!講真,真不知有些人是智商捉急呢,還是故意裝瘋賣傻……
+++++++++++++
* 同時擠壓工廠利潤
電商怎麼就能擠壓工廠利潤了呢?完全無厘頭的事,只有自由競爭才能擠壓利潤嘛!電商導致了自由競爭,破壞了自由競爭……無論怎麼說,都不通。
閑著也是閑著。有些人看來是真不懂。
就以傳統市場為例,假如某個工廠,中間商(現在我用到這個詞就哆嗦)100個,每個中間商拿到的出廠價是120。現在來了一個電商,他和工廠說:給我的價只能是100。這就擠壓了「工廠利潤」,是吧?
拜託你用腳拇指想一想!就算是頭豬,工廠老闆也得問一句:憑什麼啊!
憑什麼啊!憑什麼啊!憑什麼啊!你電商是大爺啊?
我這貨獨此一家,物美價廉,供不應求,只能說你中間商電商代理商天生商地下商,管你什麼商排著隊求我給你貨好不好?但好日子長久不了,肯定會有競爭者跟進,到時候就沒辦法了,最管用的辦法就是降價唄,這就是「自由競爭才能擠壓利潤」(普及帖寫著真沒意思)。
電商算哪根蔥?
有些同學就嗨了:你看你看,你自己舉的例子。假設現在是電商壟斷渠道,就可以壓工廠的價啦,這不就是「擠壓工廠利潤」嗎?
這個問題勉強算是個好問題——就是在這個錯誤邏輯下,玩互聯網的拚命的是「燒錢」,佔領市場。但有兩個問題:
- 自由競爭市場可能形成壟斷么?有淘寶,還有京東不是?噹噹亞馬遜你都當他們死的啊?
- 形成壟斷的成本你知道么?你想壟斷就壟斷?真是躺著掙錢啊?你以為你***啊?
懶得再普及這個知識了。簡單的說,人家那不叫壟斷,應該叫做「長期競爭領先者」,假如只考慮價格,那這個看起來的「壟斷者」只是市場上「長期價格最低者」而已。所以回頭看所謂的「電商壟斷」,對於工廠而言,它只是一個「最便宜」的中間/渠道/銷售/代理/天上/地下……商而已。明白了吧?
還不明白?角度多的是。
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總得最終買到市場上去吧?不考慮其他因素,要有競爭力,就得零售價最低。要想價格低,就得成本低。渠道成本也是成本之一,傳統模式各種層級的中間商,是,我是養活了一大幫的中間商,但我成本上來了呀,我的產品就沒有競爭力啊!所以我必然選擇沒有「養活一大幫中間商」的電商了。這天經地義的事情,是不是?
那麼電商也必須做到一點:成本最低。否則我就找別人去了?所以電商根本就沒法「壟斷」,哪怕看起來壟斷了,隨時都有看不見的競爭者躲在角落,虎視眈眈,電商必須始終保持最低價,這就叫做「長期價格最低者」。
回到比較有欺騙性的那個問題,為什麼電商可以要求工廠「給我的價只能是100」。不是電商橫,是因為工廠不只你一家,你不這個價給我,我找其他人咯。
「我不聽,我不聽!」你捂著耳朵叫,「我就知道電商以『量大』壓我的價。」
只要你說這句話,我就告訴你:你不要再冒充什麼業內人士了。說我不懂「起碼」的經濟學,好歹我辦過兩年企業,還有個濫竽充數的經濟學學位。「量大」壓價那是規模效應的體現。說這話的人,我告訴你,你根本就不懂成本!我裝房子,40平方和40000平方單價能一樣么?40000平的單價低就是擠壓了我的「利潤」?
那來吧來吧,擠壓我吧!擠我……擠我……用力……再用點力!好爽啊!!!
+++++++++++++
* 工廠為控制成本要壓榨工人工資,同時控制供應鏈成本,
拜託!工廠隨時從來一直永遠……都想壓榨工人工資,同時控制供應鏈成本,好不好?
* 這一系列現象造成大量的中間商失業和產業工人的低收入,
我就算你失業了,你可以干其他的呀。汽車發明了,馬車夫都餓死了?造出來的汽車誰來開?機器吃人機器吃人,吃了幾百年了,吃著人沒有?
* 這些人的廉價商品消費需求又反向加劇了電商的競價,
廉價商品消費需求是從來都有的,好不好?誰腦子抽了便宜的不買買貴的?就算是我買貴的,總得給個理由不是?
* 如此惡性循環,最後發現財富的產生竟然是靠路橋和房產的建設加上政府QE印錢,
我真是怎麼都跟不上這節奏了,印錢能產生財富?印錢怎麼能和路橋房產放在一起呢?
……
算了算了,後面的都懶得寫了。
這一套亂七八糟的邏輯下來,讓我終於明白了什麼叫「我全身都是破綻,所以沒有破綻」。
我居然都無從駁起,高!實在是高!!!
+++++++++++++
這個回答很有意思啊。
134個贊,外加下面評論里一頓噴。
對待評論,我的沉默確實有我的難處:不言而喻不證自明的事,確實沒辦法對噴。
望諒解。
+++++++++++++
還是忍不住又添了這麼多。真的再也不寫了。最後說幾句:
- 如果你就是傳統的中間商,認清形勢吧,歷史洪流,這是沒辦法的事。但如果說你眼光夠准人夠膽,機會還多的是。拼湊這些歪歪理真的於事無補。
- 如果你是吃瓜群眾,偷著樂就是啦。不要相信那些什麼房價降了中國經濟就完了,世界大戰就爆發了,地球就毀滅了……之類亂七八糟的鬼話。就算房價泡沫破了拖垮了經濟,錯也不是戳破泡沫的那根針。
「電商消滅了中間商,同時擠壓工廠利潤」,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1. 電商消滅了中間商
目前只是看上去有種趨勢,電商在擠壓中間商的生存空間。但是,傳統的中間商不可能消亡,電商也不過是一種新型的中間商而已。
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沒有中間商」將會發生什麼情況:商品由生產廠家直接銷售/發送給消費者,這裡面牽扯到廠家訂單管理、商品物流環節,將會導致消費者購買周期(時間)大大增加,而不是快捷。同時,消費者要購買兩個廠家的商品時情況就更複雜了
2. 同時擠壓工廠利潤
這個電商跟工廠沒啥關係吧,電商能夠自製商品嗎,還不是得通過生產商來進貨,電商只是新的分銷渠道而已。
補充一下時下中間商的作用,也就是它們存在的必要性吧:(相關信息來自百度百科)
(一)提高銷售活動的效率。
如今是跨國公司和全球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如果沒有中間商,商品由生產製造廠家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工作將非常複雜,而且工作量特別大。對消費者來說,沒有中間商也要使購買的時間大大增加。例如,中間商可以同時銷售很多廠家的商品,消費者在一個中間商那裡就能比較很多廠家的商品,比沒有中間商而要跑到各個廠家觀察商品要節約大量時間。
(二)儲存和分銷產品。
中間商從不同的生產廠家購買產品,再將產品分銷到消費者手中,在這個過程中,中間商要儲存、保護和運輸產品。
(三)監督檢查產品。中間商在訂購商品時就考察了廠家在產品方面的設計、工藝、生產、服務等質量保證體系, 或者根據生產廠家的信譽、產品的名牌效應來選擇產品;進貨時,將按有關標準嚴格檢查產品;銷售產品時,一般會將產品划出等級。這一系列的工作起到了監督檢查產品的作用。
(四)傳遞信息。中間商在從生產廠家購買產品和向消費者銷售產品中,將向廠家介紹消費者的需求、市場的信息、同類產品各廠家的情況;也會向消費者介紹各廠家的特點。無形中傳遞了信息,促進了競爭,有利於產品質量的提高。
經濟學原理1:如果屎是好吃的,並且如果屎是稀缺的,那麼屎就值錢。
經濟學原理2:人生最大的悲劇就是人死了錢沒花完,不過這種悲劇基本上不會發生,因為總有人幫ta花掉。
好了,回到題主的問題。
題主說電商消滅了中間商、擠壓工廠利潤、造成失業和低收入人口,但是問題在於,電商憑什麼能造成這種局面?簡單說:就是因為電商賣的東西很便宜,從而才能「搶了別人的生意」,這也是事情的一體兩面:1.電商正是因為賣的便宜贏得了市場,所以消滅了其他中間環節也精簡了勞動力,同時,2.正是因為電商消滅了中間環節,提高了效率,才贏得了競爭。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慮,假設我是一個消費者(這是廢話,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扮演著消費者的角色),我為什麼會去電商上買東西?因為便宜,以及方便(方便其實也是一種便宜,時間也是金錢)。這也就意味著,電商給我省了錢,或者說,電商讓我相對而言變得更有錢了,比如,一瓶醬油原來在實體店賣5塊錢,我在這淘寶或者京東上花3塊錢就給買了,這就相當於我比原來多了兩塊錢。
基於經濟學原理2,人一旦有了更多的錢總要花掉,這也就意味這,社會上有了更多掙錢的機會。比如說,電商讓我省了不少錢,以前我都是省吃儉用,沒什麼閑錢,周末不敢去電影院,也只有特別牛逼的電影才會讓我掏錢進電影院了,現在電商給我省錢了,閑錢多了,甭管什麼爛片上映我都會花錢進電影院。
這個社會上有更多掙錢的機會也就意味著,有更多新的勞動力的需求,或者新的產業需求,比如,我什麼爛片都看的話,中國的電影產業不就興旺起來了嘛,電影學院畢業的學生不就都找著工作了嘛。
電商的發展使得效率的提高,這使得:1.電商有更多的利潤,從而擴大規模創造新的工作崗位;2.消費者手頭有更多的消費剩餘可以用來進行新一輪的消費,而新一輪的消費又創造了新的勞動力需求或者刺激了新的產業發展。
由此,經濟學原理3:天不會塌下來,市場自有解決的方法。
大家已經說過了解放生產力的問題,下面我從另一個角度說。首先請同學們跟我複習一下產業組織理論中的基礎理論:
「什麼比壟斷更加可怕?」
「壟斷鏈。」
我說完了。
然後實名反對那個給中間商洗地的。人類商業的發展本身就是伴隨著中間環節的壓縮的。他說我們否認商品流通成本。其實不是否認,而是人類商業發展本身就伴隨著成本的壓縮,既然這部分成本可以壓縮,那為什麼不呢?
電商消滅了中間商
不正確,正確的說法是:電商擠壓了中間商的生存空間,因為電商本身就是個渠道商,也就是中間商的一份子,並且還是一個超有實力的渠道商。
同時擠壓工廠利潤
不正確,電商和工廠利潤有個毛關係,工廠利潤低是因為工廠老闆里奮鬥逼太多,喜歡惡性競爭,做不出高利潤的優質產品,關電商什麼事?
工廠為控制成本要壓榨工人工資,同時控制供應鏈成本
不正確,工廠壓榨工資是資本家的天性,控制成本是中國國產奮鬥逼的天性,關電商什麼事?
這一系列現象造成大量的中間商失業和產業工人的低收入
抱歉,這是因為奮鬥逼工人都喜歡下限突破競爭工作機會的關係,而不是資本家壓榨的天性,歐美資本家也壓榨,但人家知道罷工,知道保住下限,知道抱團抵抗,奮鬥逼毛都不知道,就知道突破自己的下限。別人要500塊,我只要499。別人工作8小時,我就工作9小時。
這些人的廉價商品消費需求又反向加劇了電商的競價
電商的定價關電商什麼事兒……不要搞得好像東西在淘寶上賣多少錢是馬雲規定的一樣好不啦?
如此惡性循環
惡性循環是有的,然而你說的和真正的循環毫無聯繫
最後發現財富的產生竟然是靠路橋和房產的建設加上政府QE印錢
路橋房產QE都是花錢,不是生產財富
按這樣的邏輯推演下去
這是邏輯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工業萎縮,產業工人低收入
這是奮鬥逼的必然結局,任何勞動密集型的下限突破單位,都會面臨這個結局,早點晚點。
商人失業
知道發展核心競爭力的老闆們,現在賺得開心的不得了,我也不知道你說的失業是誰失業,是那些奮鬥逼嗎?
人民消費能力持續降低
高稅收低福利,人人都想存錢做地主,消費能力不下降才怪
最後房地產把整個社會中下游的資源再這麼一抽走
我完全沒看到房地產把哪個窮碧的資源抽走了。你可以不買一線城市的,去老家買房子,價格便宜量又足。問題是,便宜的你又看不上。
全民皆窮嗎?
這個世界哪怕在經濟危機大崩盤的時代,富人依舊是富人,你不要總想著拉別人下水或者讓別人拉你上岸。岸上的總是在岸上,就算退潮了,他們還是在岸上。
如果這個邏輯錯誤,錯在哪兒了?
你的邏輯哪裡正確過了?
我們該怎麼辦來阻止經濟的衰退
問李總
不邀自來。
這個邏輯其實很科學發展的邏輯是一樣的,所以這個邏輯是錯誤的。
假設一開始人們需要一百輛汽車,而工廠沒有流水線,沒有機械化,全靠人手動生產,姑且認為需要一千個人吧
這裡面其實就有很多「中間商」,有鑄造螺絲的,那麼就要有檢查螺絲的;有鑄造車門的,那就要有提供原料的,檢查質量的,測量尺寸的,負責安裝的。。。。。
後來呢,工廠有里機械化,有了自動化,人們還是需要一百輛汽車,但是這個時候卻需要一個工人來看看電腦程序是否運轉正常,看看機器有沒有出現故障。
這跟今天電商的發展軌跡很像,隨著物聯網,互聯網+的發展,以前那些受限於信息流動速度和廣度的「中間商」再也沒有了存在的意義(就像以前工廠里的工人一樣),大批量的中間商比電商自己的各類物流,信息系統所取代(這就跟工程的工人被淘汰一樣),也就形成來樓主的疑問:
這樣下去,豈不是會天下大亂?
不然。
從一方面來說,你可以說他們是被淘汰來,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你也可以說他們被解放了。
通過電商的這一行為,你也可以這樣理解:
現在的社會,創意,思維,這些人類獨有的魅力將變的越來越重要,隨著機器的發展和進步,那些曾經被困在單調無趣毫無價值的工作中的人們,也迎來了一次或歡喜或悲傷的解放
而至於你是歡喜還是悲傷,是再一次發現自己的人生還是慘遭淘汰,
就看你的心態和努力程度了。
那些妄想三個月速成,吃一輩子老本的人(初級工人,重複勞動者)將會被這場社會變革最先淘汰。
未來,屬於不斷革新自己,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人。
歡迎來到知識時代。
以上。我家實體工廠和實體銷售專賣店都做過,你知道我的看法是什麼嗎?對現在的工廠來說,電商根本不會損害他的利潤相反,電商的出現對工廠來說是重大利好。因為電商降低了終端商品的附加成本,減少了終端商品的利潤。而學過經濟學都知道,價格下降,銷量會上升,工廠接到的訂單會更多,所以壓榨工廠談何而起?另外從中間商的角度來說,大家大概不知道,現在的很多大電商,就是以前的中間商轉行的。而他們轉行以後利潤如何呢?只能說比起實體店的時候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你猜猜為什麼?因為免掉了商鋪店租呀!說句大實話,在現在的中國做實體店,服務商品都可以靠後,地段才是一切,只要地段好,等於做什麼都可以賺錢。而地點不好的實體店,天天跳樓價也不一定可以吸引到幾個客戶。而地段好的實體店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如果商鋪不是你自己擁有的話,那麼商鋪的店租就會是壓榨利潤,壓低你收入,同時抬高售價的最主要因素。電商最好的地方就是免去了商鋪價格,所以我們可以在降價的同時也保持比以前還要偏高的利潤。這麼說來對中間商的收入其實不降反漲,而網上打著為實體著想的旗號,一個勁噴電商的人,我斗膽猜測一下應該是某些商業地產的利益相關者。這樣說倒是實話,電商確實嚴重打擊了商業地產,很多投資商鋪的人在現在都不如以前那麼賺錢了,這些人怨恨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我同情不同情他們呢?很遺憾我不同情,從一個實體產業利益相關者的角度來說,地產行業,才是中國實體經濟真正的壓榨者,沒有之一,電商根本不算,反而很多時候扮演者拯救者的角色。房地產業的話,商業地產壓榨了實體店的利潤,導致實體店不能擴張,極端情況下某些品牌代理店,甚至六七分利潤歸於房東。嚴重妨礙了實體店的擴張和發展,對於工廠來說,雖然影響不直觀。但是高額的房價,壓低了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側面降低了居民消費能力,降低了社會總需求,導致了大量的商品積壓在庫存里。地產業才是實體經濟最大的敵人,互聯網代表的電商根本不是,經濟不好和地產業的繁榮息息相關。
老辦法,具體化。
電商消滅了中間商,
怎麼消滅的?中間商的定義是什麼?那幾家被消滅了。
同時擠壓工廠利潤,
電商如何擠壓了工廠的利潤,那家?擠壓的過程是怎樣的?其實到這一步就已經看出邏輯是扯淡了。
工廠為控制成本要壓榨工人工資,同時控制供應鏈成本,
那家工廠可以肆意壓榨工人工資?工人是否有跳槽的機會?用較高工資招收優秀員工的工廠能不能獲得更大的收益?
不再一一分解,其實破解這種忽悠文的方法就是具體化。細化。
一堆不知道哪來的概念,似是而非的邏輯,最怕的就是落到實處的推敲。
1 失業
首先,創造性破壞是好事。有一個觀點必須得改變,就是所謂的xxx幹掉了xxx帶來了失業,所以xxx是壞事
那你這樣想,你讓全國人民都挖洞,再把洞填上,這樣循環,所有人都不會失業對吧。但是,挖洞毫無意義,或者說挖洞帶來的收益不夠給全國人民發工資。
後來你意識到了這一點,然後把這些人趕走讓他們該幹嘛幹嘛去,他們就餓死了嗎?不會的,他們會自己找活干,一個人家裡有地就去種地了,一個人長得漂亮就去干銷售了,一個人家裡有機器就去造蘋果去了。這樣的經濟不是比所有人都挖洞強嗎?
所以,失業會導致短時間內勞動供給和需求的不匹配,但是長期來看,只要這些人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他們會投入到別的行業中。其中更有一部分人進行了創造性的活動,對社會的進步產生了推動作用。
2 工廠
樓主的一些問題搞錯了,直銷對工廠來說是利好的。
網路銷售使得 營銷成本下降,交易成本下降,刺激了需求。我就這麼說,有了淘寶以後,你發現買衣服又方便又快又便宜又漂亮,你不會剁手嗎?你剁手了以後,雖然出貨價格可能下降,但工廠肯定加班加點上產能啊,工廠加班加點上產能不是需要更多工人嗎?那勞動力需求增加怎麼會導致工資下降呢?題主你好好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既然勞動力需求增加了導致工資增長,怎麼能說壓榨工人呢。。
3 中間商
題主覺得中間商的存在是什麼好事嗎?
經濟體為什麼會有中間商?為什麼會有中介?這是因為營銷,物流,渠道成本太貴,而廠家把有限的資金擴大產能或者研發新技術了,沒辦法經營這些。另外,廠商因為不完全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無法做出匹配的產量,必須有人來承擔供求缺口的風險(這就是中間商常說的貨砸手裡了)。
換言之,中間商,是由這個世界的信息不對稱,物流運輸成本高,消費者和廠商信息不完全導致的。想像一下這樣的世界,如果人們知道商品所有的成本價格信息,廠商了解每一個人的需求,貨物的下單和銷售都是瞬間,我要中間商幹什麼?
中間商是這個世界的摩擦力,是沒辦法的辦法。所以,能把他們幹掉是好事,只要電商的超額利潤小於中間商的利潤,我們都會選電商。
4 房子和基礎設施建設
沒錯,我們的基礎設施投資效率很低,房價也一直在漲,但是這和你問題中的中間商沒有關係,不要把它們放在一起,謝謝。
即使一定要討論房價,這也不是電商該背的鍋。房價的高企源於地方政府的貪婪。如果土地市場一開始就是自由交易的,房地產公司會瘋狂拿地嗎?如果不是為了擴大地方財政收入,你搞什麼土地拍賣制度?對吧
5 最終
社會避免被房價抽空的最好方法就是減少房地產以及其相關行業在經濟中的權重,另外就是優化銀行信貸結構。
而行業和科技創新,尤其是樓主口中電商的崛起,正是其中重要的動力。
---------------------
最後,希望題主沉下心來學一學經濟學,少看點中央二台,少看點財經評論經濟學人這種東西。沒有知識的判斷都是空想。
初學者最好的教材是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望題主早日學習,早日進步,謝謝!
改一下答案,,之前用手機打的,現在加個粗。。看到大家一邊倒的評價,我也不想人云亦云如同教科書"什麼生產力發展了,淘汰舊的生產力"的言論,淘寶以及電商的興起,如同題主的問題一樣,肯定現在是對社會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巨大的衝擊力!
1 首先中間分銷商,舊的分銷體系肯定是受到了衝擊的,之前的分銷體系還有總代理,各級分代理,一級,二級,大家分別找自己的上頭拿貨,打個比方:之前電商未興起的時候,大家去買手機,不就是中關村,公主墳,這樣大的集中的電子賣場,但電商興起之後,中關村現在倒閉的倒閉,現在主打實體賣手機的店鋪還有幾個,這樣的生意基本都是轉向了JD或者淘寶,之前做手機的商家還能剩下十分之一就不錯了,大量的銷量集中到了JD或者淘寶上那些頂級的大賣家上去了,JD是因為自己假貨管控形成的比淘寶好=JD沒假貨的口碑,所以導致大量不想耗費精力辨別真偽的買家集中去JD購買,淘寶因為搜索平台上銷量領先就會形成巨大銷量優勢,導致各類產品也是集中在具體的幾個商家形成壟斷,而且淘寶上的種類繁多,價格比JD來說還是要優惠很多,現在的情況就是:大量的商品被幾個大的電商平台或者淘寶賣家壟斷銷售!小的電商平台或者實力弱小的電商之後的道路只能說越來越難走。
2 因為電商的興起,弱勢工廠被擠壓的更厲害,JD說你要打折就打折,JD說我的價格要最低就最低,JD說貨款60天結算就結算,基本上工廠只有JD一個渠道可以出貨,自己之前發展的渠道全部被打死轉行,剩下的只有小米,魅族這樣直銷的企業,他們自己建立自己的直銷渠道,同樣中國的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各大品牌並沒有像蘋果手機與其它手機的質量效果差別那麼明顯,所以各大品牌的殺手鐧就是價格,君不見 小米電源一出來 國內的移動電源廠家死光光,剩下了的就只有寥寥可數的幾家,就是小米電源49 69元的價格殺器,實際上導致的情況肯定是消費支出的下降,消費指數的下滑。因為大量的商品價格已經殺到了最低,之前可能一個消費者在移動電源上的支出是100-200元,現在的情況則是比之前要低得多的多。綜合來說:各大門類的產品也在出現壟斷現象,消費者集中採購1-2個品牌的產品(HTC 三星手機是怎麼沒落的,就是被國內的這一票價格殺手 小米 魅族 華為 等等 殺的丟盔棄甲 ),產生的消費額度也比之前低的多。
3 正因為出現了之上的經濟壟斷行為,大者通吃,所有的利益都集中在了少數人或者平台管理者的手上,現在社會上大量的公司發展擴大方針(包括很多拉投資的創業公司),都變成了一種病態的互相殺價格,比誰資本足,誰燒得起,大家互相燒,燒到最後,大家死完了就我活著了,我就享受壟斷者的利益,這樣完全無視根本的 做生意就是要賺錢,商業行為本來就是牟利的原則,完全變成了 我只要有投資,我燒出來,和我對拼的全部都死光了,我只要能拉到不斷的投資,大家都套進來,上市了掙股票錢就好的想法現在是越發盛行,這樣的行為也導致了整個社會的消費的下滑,遠的不說:小米的手機產品當時是如何出道,現在的滴滴打車,UBER,各種打車軟體的火熱補貼火拚,各種所謂O2O 一元洗車,1一元免費保養的,完全違反商業利益原則的行為盛行,也導致了消費者錯誤的消費期望值,對正常的產品或者服務的價格完全無法理解,大家反而對這種惡劣的競爭形成的價格習以為常,也導致了消費力的下降。
4 現在出現的這樣的實體商鋪萎縮:一方面是銷售平台的壟斷,加之產品的壟斷,導致的結果就是1方面,一部分弱勢電商或者渠道商的被淘汰導致他們的消費支出降低,另一方面則是 大量的普通老百姓選擇 低價 電商的同款產品,導致整個社會的消費直線下降,舉個實際列子:我老家是湖南的二三線城市,現在哪裡各行各業的經銷商已經萎縮到大街上已經沒有什麼賣衣服 買鞋子 這種 電商很容易採購的實體商店,剩下只有實體體驗的商店或者網路消費不太能接受的大宗消費:現在最繁華的一條商業街就剩下 婚紗攝影,飯店,金店 或者 精品小超市 等等這樣的店鋪生存。北京現在最火的商場現在都是 2-3層飯店,2-3層兒童樂園,1層電影院,你看最近萬達老闆收縮所有的商業地產,往體驗性消費商場轉型,也是針對實體經濟消費的萎縮。
5經濟是不是衰退,我不好評價,但就我知道的,最近的5,6,7月份,基本是國內大部分行業銷售下滑的極其慘烈,你可以看看最近的汽車銷售情況,其它的行業有更多的人深有體會,一個正常的國家是需要消費力來支撐的,但是目前就我所見,所有的消費指數都是在下降的,當然,有人會反駁,你不看現在電影,國產電影都上到20億票房了,這我聽有人說過,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娛樂消費,比如電影,遊戲肯定會快速增長,解釋是很多人有了閑時,無事可干而已!
6中國從來就不是一個消費型社會,老百姓錢還是以存款這樣的方式為主,而國家實際就是經濟機器,一個國家政權的基礎就是建立在經濟之上,股市,房市各種看不見的手,就不要提稅收了,所有的行為都是希望老百姓產生消費,你要你有消費 有投資 有創業,國家的經濟命脈才能延續,他才能從中抽成,所以國家對於老百姓的巨大額度的存款一直躺著在銀行不動十分頭疼,其實你看看最近的國家的接連的政策就明白了:現在國家最頭疼的就是刺激消費,提高消費力,君不見,這幾天出台的的所謂2.5天周末假期,為了提升消費,國家這樣的政策都想出來了,之前總理髮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包括不久後會放開的全面二胎等等,大家等著吧,如果消費持續疲軟,肯定會有根多的消費促進 鼓勵創業 政策出現。
現在肯定是經濟轉型的巨大關口,我不知道之後會如何,但我作為一個弱勢的電商從業者,今年讓我感覺格外寸步難行,所有的大眾消費壟斷到個別人或者個別平台上,各行各業都出現壟斷,很多商業行為都以不正常的價格,殺敵一千 自損八百的方式,競爭擊垮對手後,以股票的方式套利離場,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甚至鼓勵大肆吹捧下去,對於我這樣的弱勢小群體而言:所謂的中國夢,真的很難實現了。這個看似正確的邏輯錯在它是用靜止的觀點且只用當下發生的個別問題做了邏輯推理的證據。
技術的進步、效率的提高,帶來的是財富的增長和更多的新的工作機會。
我們把時間拉長,回視一下人類發展史就不難發現這個事實。
蒸汽機的出現不是減少了工人的數量而是大幅度的增加了,汽車的出現讓很多馬車司機下崗但卻讓更多的人成了汽車駕駛員,新技術不但沒有使工作崗位減少反而是創造了更多的新的工作崗位,同時增加了社會總財富。
電商也是這樣的情況。
互聯網讓那些不思進取、固步自封的實體店關門了,但很多人卻通過開網店做起了更大的生意,實體店的員工少了但大街上的快遞員卻越來越多。
電商不是消滅了中間商而是讓中間商電商化,提高了中間商的效率和專業價值。
可以預言,伴著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現有工作更為會減少但很多我們目前還不知道的新的工作崗位會更多的出現。因為,新技術帶來了效率,而高效率必然會讓分工更多,工作機會只能是增加而不會是減少。
新技術帶來的效率和分工只能增加社會財富而不會減少,所以,「電商消滅了中間商,同時擠壓工廠利潤,廉價的商品帶來的是大量的失業和低收入人口」這個論斷是不成立的。
而失業這個概念,大多數時候只對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的人適用。只要市場是自由的,工作機會就無處不在。只要你不對工作不分高低貴賤,願意接受足夠低的工資,不可能找不到工作。
嫌錢少,不願干,不體面,這是很多人失業的真正原因和電商的迅猛發展沒有因果關係。
很多情況下,失業是個偽概念,只是願意不願意吃苦付出的問題。
很多人愛舉歐美的例子。
今天歐美對失業人員、弱勢群體的照顧,可以說已經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再加上繁雜的稅收,以至於很多人重返工作還比不工作掙到的還少,不光打擊了工作者的積極性,還造成了制度化養懶人、鼓勵主動失業的惡性循環。它正在損害者歐美經濟。
歐美今天的發達有其成功之處,但哪些該學哪些不該學,我們必須弄清楚。
當然,技術的發展會給人類帶來很多問題,但有一點確是實實在在的好處:那就是工作崗位的增加和財富的增長。
我很納悶電商怎麼擠壓工廠利潤了?
凡是沒有工廠的電商,自己本身就是製造廠家的一個銷售渠道而已,渠道之間打架,廠家頂多會因為渠道混亂損失一些,而不會真正意義上受損。
那些因為電商受損的廠家,說實話——就是笨!
君不見很多工廠通過利用電商把自己的渠道做了很大的優化。
對不少工廠來說,甚至放棄了線下渠道,專心經營自己的旗艦店和官網店。雖然很多線上的公司現在也在鋪線下渠道。那主要也是老闆對公司增長的焦慮導致的。
電商的產品都是多啦A夢的口袋裡拿出來的。
中間商是除了轉手什麼屁是都不做的人。
快遞派送都是小黃人們在做。
所以解決辦法就是
摧毀動漫產業
嗯。就是這樣。
電商其實明明擴大了消費市場,也增加了產業鏈條。
電商賣的一樣是從廠家生產的。
因為電商存在而且處於早起起步階段,所以壟斷無法形成。受影響最大的行業為什麼是百貨公司?就是因為百貨公司實際上就是壟斷渠道。百貨公司不僅從消費者那裡獲得利潤也從生產商處獲取利潤(上架,推銷,展望等等環節的費用,延期結算這種變相貸款行為)
而電商因為還在起步階段,這方面成本才剛剛開始出現但還沒到不付這些成本年就沒辦法開店地步。所以事實上電商反而是增加廠商利潤的。參考一下小米的營銷模式。
至於說減少就業,更是無稽之談。最多只是增加了行業從業人員的置換率。現在都21世紀了,你以為你是八旗子弟,一份一成不變的工作還能兒子頂替繼續干一輩子啊?
從整個就業市場來說,只不過是讓部分行業就業需求減少,但卻至少釋放了2-3倍的就業需求。
快遞配送行業增長的就業需求足夠填補低效中間商的低端職業需求。
而因為將最後一公里的需求也轉換為經濟需求,反而擴大了經濟效益。
你原來要買一件東西,要出門去商業街購買,期間坐公交車,其他時間步行。這期間除了公交的兩塊錢是創造效益,其他時間是沒有經濟效益的甚至是負效益,因為今天買東西你特地請假,一天工資三百塊沒了。
現在你用電商,送貨上門,五塊錢快遞費就經濟效益了,而且因為不用請假,今天的三百塊工資錢也不會沒了。
此外 因為你住四線城市,即便去商業街你也買不到洛麗塔女僕裝。現在有了電商,你這個四線城市死宅也能被奸商放血了。。。。。
然後對於一線城市賣賣洛麗塔女裝的中間商來說,你完全可以開展女裝修改和修補業務啊。
而且四線死宅的市場也開出來了。死宅要想改衣服只能找你啊到時候啥價格還不你說了算?
前幾天看一個微博,一個十幾塊的泡麵碗,因為畫上了動漫周邊就變八十塊了。這商業潛力,澤嘖嘖嘖。。。
這是擴大需求好不好?
再舉個例子,上海一位裁縫大叔,十幾平的非熱點地段,裝潢幾乎沒有,這種按說在三四線城市都不一定有生意的行業,人家大叔不僅在魔都營業還能月入過萬,靠的是啥?人家有獨門技術,接動漫服裝訂製,只要你能拿的出草稿圖甚至只是漫畫里某一頁插圖,他都想辦法給你做出來。靠著口碑在行業里變成名人。
時代在變化,人要學會適應。
電商只是擠壓了那些危害生產和消費的中間商行為。
有哪些?
1,延緩生產商資金回籠,增加生產商資金風險。要知道,十幾年前,絕大部分中間商是銷售商品後,還要壓貨款很久才給生產商的。多數生產商資金回籠周期長達一年。
2,削弱生產商根據市場調節生產的能力,增加過量生產風險。以前很多產品銷售周期超過半年。如果市場滯銷,從多層中間商反饋到生產商會很慢。導致廠家會在市場滯銷後還全力生產幾個月產品,增加了廠家積壓量和資金壓力。很多廠家被迫投入資源去自己評估市場銷售情況,但這成本高,準確度低。
其實廠家是希望有中間商提供服務的,比較專業分工能降低成本。但是廠家希望選擇中間商,加快回款,得到更準確快捷的市場反饋。
在電商以外,追求上兩點最典型的就是現在汽車銷售4S店那種先預約後生產的模式。
但絕大多數行業,廠家無法像車商那樣對渠道有控制力。那麼只有電商可以了。
所以我們看到不少牌子,電商和店麵價格相近,而且網上大量二級三級代理。這也說明並不是消滅中間商,只是廠家追求快回款和對市場正確快速反應。
現在經濟不好,很多廠吃不飽。但往往走電商的活的好,就是因為雖然開工不足,但知道市場,不至於積壓大量貨物,也由於回款快,可以在更低利潤率下獲取足夠利潤(單位時間利潤,等於利潤率乘以資金周轉次數)推薦閱讀:
※為什麼艷照門的主角要道歉?
※如何看待文章《社會浮躁,太多女孩一副娼妓面孔》?
※中國如果要推行漢服,可能性有多大?
※如何判斷一個人的性格是否有缺陷?怎麼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裡?有什麼辦法鍛煉?
※性工作者最後的歸宿一般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