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越成熟的人是否越少「曬生活」?

希望有心理學角度的回答。

註:高管≠心智成熟。老闆≠心智成熟。年齡大≠心智成熟。

【少些情緒化回答,多些理性剖析】


當我們在編輯文字,選擇圖片的時候已經在想像發出去之後的效果了,如果我們想像出的效果越讓我們愉悅,我們就越有可能發出去。

如果發朋友圈的效果很好,我們就越會形成一種朋友圈思維:拍照的時候已經在想像發表在朋友圈會引起什麼樣的效果,如何選擇景色,選擇什麼樣的事件,如何表述,都是我們不斷思考的內容。

所以,曬不曬自己的生活,並不是由心智是否成熟的決定的。
影響因素是:發出去之後的效果是不是我想要的。
心智越成熟的人,發出來的東西越不讓人反感,因為一個人心智越成熟,他想像出來的效果與現實的效果越接近。


人終究是社會性動物,社會認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並不認同一個人的成熟代表著他只看著自己的目標,而不管其他任何雜事。
我最初接觸「曬生活」是QQ空間,我偶爾會發一下,自我感覺還是蠻良好的,因為我的文字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多情的詩人,直到一位朋友告訴我,你的qq空間像精神病院。
這個朋友對我蠻重要,所以我再也不發了,後來有了微信朋友圈,我也曾想過發一兩篇,但是發了之後不斷修改,我不斷的思考怎麼使得自己像個有思想的人卻不讓別人覺得我矯情,最終無法和諧,所以決定不發。
時間久了,我就不會在微信朋友圈裡面有任何非官方動態,導致很多朋友都覺得我防範心重,給他們的微信都是工作號,其實那就是我私人的。
當別人問起我為什麼朋友圈沒有任何自己的東西的時候,我的回答是沒時間,或者沒興趣,但我知道不是。
如果真的是沒時間,我就不會為了抓瘋狂動物園裡面的黃色的牛花費兩小時。
如果真的是沒興趣,我就不會在睡前打開朋友圈看看別人的動態。
原因只有一個:我的自戀需求希望別人誇我,而我知道我發出去之後別人不會誇我,所以我就不發。

自卑的人不發,自戀的人發出來都讓人有點厭煩,
一個人倘若是自戀加自卑的,他就會不斷的發朋友圈,然後在不斷的刪,自戀的時候對結果的想像過分樂觀,自卑的時候又對發出去的內容感到羞恥。
忙碌的人之所以不發,並不是沒時間,而是發朋友圈的效果不是自己滿意的,
成熟的人之所以發的不多,是因為他明白自己講的內容,不可能滿足所有的人的需求,所以盡量少發,不令人反感。


當你會莫名其妙遭人恨的時候,就再也不會曬生活了。

原來自認為關係很好的朋友,平時都對自己愛答不理。

後來就放棄了很多無用的社交。

我的微信常年保持登錄的狀態,除了關注的公眾號,主動給我發信息的非常少。

一直以為生活平淡如水,也沒人打擾。

好朋友就那麼多,非常好。

曬多了,噩夢就來了。

上學時沒有說過幾句話的同學,突然就打電話借錢。

我說手機號誰給你的啊?

他說哎呀當年我就有你啊。

呵呵,放屁,逢年過節可不見你給我拜年呢。

借車的,對,借車的。

什麼二舅姥爺的姑娘結婚了。

要去參加婚禮。

我和你很熟嗎???

還有,突然找你幫忙的。

哎呀,這個東西你看看,你專業的,幫幫忙嘛!

對不起,沒時間。

哎呀,聽說你在知乎上寫東西,給我們公司推個軟文唄!

對不起,不寫。

過去發個信息都懶得回的姑娘,開始裝沒有故事的女同學。

曾經怎麼約飯都不來,現在要坐飛機來看我。

當年你放我鴿子的時候,我就決定這輩子都不見你了。

反正越曬麻煩越多,我就申請了另一個微信號,把這些人都轉移走了。

在那個微信里,我從來不說話,朋友圈都沒開通。

不曬,啥也不曬,連頭像都懶得挑。

我自己的朋友圈呢,晒晒曬,成天有朋友在下面損我。

而那個微信里呢,啥也沒有。

一個人嘛,越沒有啥,就越炫耀啥。

我曾經看見一輛豪車就趕緊發朋友圈炫耀。

現在呢,我還是沒有豪車。

但是如果我有了我肯定不讓不熟悉的人知道。

那句話咋說來的,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嗯嗯,就這樣。


很奇怪兩天居然被點了4K多個贊,只是隨著心情寫下這些文字罷了。匿名了,避免一些麻煩事兒。
###############原答案##################
在我拿1K5一個月的時候,沒有人注意我,沒有人對我產生興趣,我一個人默默的活著,家人親戚頻繁給我臉色,強迫和教育我做我不喜歡的事,整天給我輸出人生觀價值觀,我覺得自己活得不像個人,我不自由。我是不快樂的,但是我不能讓別人覺得我不快樂,我不能讓朋友也瞧不起我,這樣我會喪失一切。所以,我瘋狂的曬生活,通過QQ日誌和照片不斷的展示自己是多麼開心(那時候還沒有微信),我收穫了很多評論,大多是羨慕和讚歎,這讓我感到舒適,我覺得我從他們那裡汲取到能量了,修補了我在家人親戚那裡脆弱的自尊心。
在我拿3K5一個月的時候,他們稍微對我好點了,不再給多那麼多臉色了,但是教育和批評總是不斷。我覺得我自己開心一點了,對自己的生活開始有那麼一丟丟自主權了,我減少了曬生活的頻率,我覺得,我不那麼需要別人的追捧和讚揚了。
在我拿6K的時候,他們開始不再給我臉色了,也不給我灌雞湯了,有時候還能平等的聊聊天,說一下自己的看法。這時候,我除了興趣所致才曬一下自己之外,逐漸開始淡出曾經的社交圈子,只會和一些我覺得看起來有潛力的朋友結交。
在我去了大城市,直接拿15K的時候,家人親戚對我不僅沒有臉色,反而笑臉相迎,說話的時候都感覺都帶著親切,再也不會責備我,也不給我灌雞湯,開始尊重我的意見,並且開始發現平時都不怎麼說話的親戚,突然間一個個都有了我的電話了。而這時我已經徹底遠離了曾經的朋友圈,開始選擇性屏蔽了一些人,那些負能量的,多少年生活一點變化都沒有的,交情淺還整天發代購廣告的,都被我一一屏蔽。
再到後來,轉行後,經過2-3年沉澱,錢開始越來越多,人也變得越來越寂寞和孤單,朋友圈連看都懶得看了,朋友也從曾經的二三十人變成那麼一兩個人。至於曬生活?
毫無意義,一點意義都沒有。
我不需要從別人那裡獲取能量來修補自己脆弱的內心,因為我已經不脆弱了。他人的讚美和羨慕對我來說,反而是一種負擔。
我不需要強行出現在別人的世界了,因為我不需要,僅此而已。
而我曾經想要出現在別人世界,是因為我需要,我渴望被重視。但是當重視成為一種負擔的時候,你就不想曬出你自己,因為你知道,這會給你帶來麻煩。而出風頭,聲望,是一種非常大的麻煩。
而我,討厭麻煩,所以我選擇了隱藏自己。
########################補充一些######################
評論區里有些人覺得我離題了,或者說的比較片面,我這樣說吧!
評價一個人心智是否成熟的標準,我認為是不假外求。古人講修行,修心,無非修的就是自己的外求之心。你追求虛榮、渴望被他人認可,你曬出你生活中一切美好的地方,然後把你令人討厭和憎惡的一面牢牢隱藏起來,你認為這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要把最美麗的自己展示給別人看。
嗯,這種生活態度,是個人問題,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生活態度,沒有對錯優劣之分,只有合適不合適而已。
但是如果從心智成熟角度來說,這恰恰是不夠成熟的。成熟的心智,能夠駕馭的起你的慾望,而不夠成熟的心,反而被欲求給駕馭。
你覺得,我曬出自己,我會很開心,別人羨慕和讚美,讓你覺得生活在幸福的環境里。但是實際情況上,如果你不曬出你自己,你會覺得自己被忽視了,自己很可憐,自己毫無價值可言。
有些人說,我不是在曬,我是在分享,我覺得我應該把自己的快樂傳遞給別人。
那很好,請你下次旅遊的時候,帶上對方;請你吃豪華大餐、拍唯美寫真集的時候帶上對方;請你和帥氣/漂亮的對象曬幸福的時候,把對象借給對方也來幾張親密的合影。
你認為你是在分享,但是如果你小學語文沒有還給老師的話,就應該明白,分享是指,我有的,我要分給同樣有需求的那一個人,而非,我有的,我要讓沒有的人知道他們沒有從而對我所擁有的產生渴望。
分享和曬,就少一個字,但是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如果你下次想發點什麼的,你好好想想,你是抱著分享的態度,還是抱著曬的態度。
我在年輕一些的時候,是不成熟的,我的心很野,我需要世界的重視,我內心不甘於平凡,我認為自己是人中龍,未發光的金子。我要努力讓自己發光發亮。所以我拚命的展示自己,像別人展開自己的羽翼,證明自己能遨遊九天。
而當時間流逝,人也逐漸被社會所磨礪,我變得沉穩,開始喜歡平凡起來。我同樣認為自己是金子,但是發不發光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真的是金子。我也不需要展示自己羽毛了,因為我認為羽毛只需要在飛翔的時候打開翅膀即可。
有沒有人關注你真的那麼重要嗎?我只知道,當你站在這個城市的中央,原來,能和你作伴的,除了景色,就只有你自己;能夠支撐你人生的,除了景色,也只有你自己。


我的師兄,在某省給大領導當秘書。

他平時接觸的,不是達官貴人,就是億萬老闆,在大大改革之前,經常出入高檔場所,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但他從來不炫耀,不管是在網路朋友圈,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是一個沉穩低調的人。

他會和我們這些師弟們談老莊、黑格爾、亞當斯密,也會和我們分享對品酒和品茶的經驗,或討論對《鹽鐵論》、《周易參同契》、《維摩詰經》等書的見解,態度誠懇,毫無傲氣。

他從不抱怨通宵加班的辛苦,也不抱怨公務員薪水微薄的現實,更不會吐槽社會上的腐敗失德現象,他一直是低調做事做人,思維縝密,注重細節,樂於幫人,完美而不張揚,如細雨潤無聲。

他每天凌晨起來看書,發表了很多文章,評上了高級經濟師,也獲得了在職博士的學位。但他依然不炫耀,好像這就和吃飯喝水一樣平常。

但是,他不會藏技,師弟師妹們若向他請教學習工作方面的難題,他都會給出自己的答案,甚至在關鍵時刻出手幫忙。

我想,正是他這種低調、務實、好學、重情、成熟的風格,才能被大領導選中,從而在三十四歲時,成為一名正處級幹部。

當優秀成為一種習慣時,就沒什麼好炫耀的了。


曬不曬生活和心智成熟不成熟有個蛋關係

對於曬生活這種事重要的是抱了一個什麼樣的心態

我就認識一個朋友,朋友圈很少發,但天天看朋友圈指著上面刷屏的人說,「你看這幫傻逼,土錘,腦殘」,然後沾沾自喜於自己的低調神秘。請問哪裡成熟了?

我認識一些上一代的人,事業家庭也都很成功,朋友圈裡也常常發些雞湯和養生,你覺得他們就比你幼稚了么?

朋友圈就是朋友分享生活的地方,有的人拿來當作炫耀的舞台,有的人在屏幕前看別人笑話,要我說,這兩類人沒啥差別

忙了就不發,閑了就分享些生活點滴,這他媽和成熟不成熟有啥直接的聯繫

有的人覺得發朋友圈曬生活就是幼稚了,然後在知乎寫了幾千字關於自己怎麼不曬生活了,自己怎麼瞧不上朋友圈的low雞了,然後這就說明自己很成熟咯!?

怎樣分享生活關乎的是你的品味,品味差但心智很成熟的人,在中國其實有很多啊,心智不成熟,還自認為品味優越的人,現在也越來越多了。

要我說,啥事兒都講求個 自然流露,OK,表現的自然一點,大方一點,這才叫成熟


我愛滑雪,單板滑雪,但身邊沒人喜好這個。
所以每年冬天,我都是一個人去滑雪場。

去前,興奮不已,
回來,意猶未盡。

有一天,在纜車上,再一次被陌生人問

他:你一個人來滑雪啊?!
我:嗯
他:一個人滑多沒意思
我:很有意思啊
他:連想發個朋友圈,都沒人幫你拍...
我:為什麼要發朋友圈啊?
他:讓別人看啊,多高興!
我:可是不發,我也挺高興的啊,發朋友圈耽誤功夫,少滑好幾次,虧得慌...

所以我想------------
心智成熟不成熟,跟曬不曬,不一定有關
只跟你怎麼利用時間、
跟你做事情的終極目的,有關吧


.


他不是不喜歡曬,而是曬的方式你接觸不到。

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算是典型的「青年才俊」,他幾乎不發朋友圈,發的東西也沒什麼曬的性質。
但他有幾個微信群,在那些群里他基本是個逗比,什麼新鮮事都愛在裡面聊,你明白了么?

————————————————————

想和中華英俊門第二十八代掌門陳壯壯單獨聊聊天嗎?

來我的公眾號給我發消息:壯壯你在嗎 即可召喚陳壯壯出現陪你聊一聊。

我的公眾號是……不告訴你,自己猜一猜?


不是精英不合群,是他們的群里沒你


在這個國家,請秉承一個原則,那就是

悶聲發大財

請別忘了,這個社會的某些階層有非常嚴重的仇富傾向,你目前圈裡的好友或許尚可

但是你的小學中學高中圈子裡,層次差異就大了,如果引起某些不必要的麻煩,尤其是某些人自卑引起的不適,怎麼辦?

其次,朋友圈還好,以前的微博最嚴重,你曬了照片,無論是你的還是你孩子的,在網路上被人利用了怎麼辦?

最後也就是最關鍵的一點,我明白中國人的幸福感來自於「比較」,但請記得,人還是多活給自己看吧,自己過得好過得舒服,沒必要都展示出來,請更多的關注內心而不是別人的態度

此外

朋友圈就是個小的場面,場面上,大家和和氣氣敷衍敷衍就得了,你還真把自己的一舉一動都給別人看?

我都能很容易的從朋友圈分析出朋友的動態,比如離婚啊,動向啊,作息啊,你以為吃瓜群眾都是傻子啊,看穿不點穿而已

吃瓜群眾分析案例

我一個朋友以前天天曬自己孩子和老婆的照片,以及各種奢侈品照片,因為他機會很好,畢業後從事了一個非常好的職位,年賺百萬,這是前提

最早他一直買奢侈品,然後,我就發覺他買東西還是買的,但是慢慢的,阿瑪尼,范思哲開始買的少了,果不其然,那一年新興產業開始影響到他本身的業務

然後慢慢發覺他不怎麼曬老婆照片了,也不怎麼曬孩子照片了,最關鍵的是:經常放自己外面吃飯的照片(非出差) 從這點就能看出,其生活狀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某一天又突然發一條,說是 怎麼會有人這麼惡毒,教小孩子說 爸爸死掉了

當即我就覺得,他婚姻肯定出問題了,後來一打聽,果然離婚了

這種案例就看得出,我一個旁觀者隨隨便便就能根據一些小的東西來分析出現狀,那如果是別有用心的人呢?

真心不建議各位亂曬生活

再補充一點:

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讓大家謹慎在朋友圈發東西,就是曾經在MSN SPACE的年代,我因為冒然發了一些東西,還被人評價成廢物呢

評論原話為「你將來可能會成就一番事業,但你現在就是個廢物

這句話真心點醒了我,讓我非常清楚的明白了,SOCIAL MEDIA到底是一個什麼地方了

感謝這位評論的胖子,你說的這句話我TMD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不是心智成熟的人很少曬生活,而是他們很少通過曬生活,來獲取存在感。

微博在我上大學的時候,火地一塌糊塗。我同學,就在那個時候,扎進微博大軍裡面去。因為他酷愛電影,每天都會不定時發一些影評,每次發完,他都會把微博給關掉,然後繼續刷電影,找資源,和相關的電影愛好者進行交流。

很少看到他,為一個點贊,或者評論,而歡呼雀躍。

他很少讓微博影響到他現實的生活,反正每次發完,他都安安安靜地回到線下,做好他感興趣的東西。

從來沒有慌張,也沒有想過通過別人的贊同、評論、轉發來獲取成就感。

那時候的我,可以為別人的點贊也歡欣鼓舞,也可以為等別人的評論,而熬夜等待。

現在,我很多朋友已經逃離微博,尋找新的訴求平台了。唯獨他,還是繼續在微博發影評,偶爾還會晒晒自家新領養的貓。

據說他現在已經是微博的中V了,每次跟他調侃起「有粉絲是什麼樣的體驗?」,他都笑而不語。

我想,這大概就是心智成熟的一個表現吧。

他曬生活,寫影評,卻從來不缺存在感。

滿滿的精神狀態。

http://weixin.qq.com/r/1zrYwDfEVGorrXOj92-F (二維碼自動識別)


8.12有修改增補,這舊答案被點這麼多贊簡直讓我受寵若驚。

原答案總地描述起來說的就是:我不以對方在裝逼為初衷去揣測對方發朋友圈的目的,我也不會單純地以裝逼為目的去發朋友圈。
增補的內容中修改了一些文字上的說法,以及在我看完排在前面的高贊答案後感覺有一些不滿,似乎自己朋友圈的格調不夠高人士不夠成功……心智,,不夠成熟?然後我挑選了自己經常聊的很多舊友校友同事合作夥伴以及專門挑選了幾位有錢人和德高望重的老師向他們討教這個問題,最後找出了我感覺不滿意的原因:

高贊答案中有一部分以點概面的混淆視聽讓我覺得很不舒服,以及我之前的答案中確實有一些幼稚的地方,所以我決定寫這次增補。

——————我是萬惡的分割線——————

原答案:

我還挺喜歡發朋友圈曬生活的人的。
作為一個觀眾,首先有幸成為被曬的對象我很知足,至少人家願意跟我分享,沒有把我拉到不能看他朋友圈的分組裡。
首先我規定自己,不能以惡意揣度別人曬生活的目的。
我不懷疑發秀恩愛的照片是在說:你們這群單身狗快來看看我有女朋友。
我不懷疑發直升飛機的照片是在說:你們這群宅比快來看看我玩得多新鮮。
我不懷疑秀自拍的照片是在說:你們這群醜比快來看看我多美。
我不懷疑秀健身的照片是在說:你們這群胖子快來看看我多勤奮。
我不懷疑曬生活的人是在找關注找存在感,因為我的朋友圈裡不留求關注求存在感的人,我結識的都是「不僅會發朋友圈曬,還會拎著酒叫我出來喝,然後向我欣喜地分享」的人。
心智成熟的人曬生活的初衷,是分享。傳達的是正能量,我就特別喜歡看我的健身教練發各種訓練的小視頻,我就特別喜歡看咖啡師發各種新豆,就特別喜歡看攝影師發各種人像和風景,就特別喜歡看聚會達人發各種禮服,就特別喜歡看廚師發各種烹飪,就特別喜歡看各種美女賞心悅目的自拍和化妝心得,就特別喜歡看各種旅行日誌和照片,就特別喜歡看知乎達人分享自己的答案,就特別喜歡看有才學的人推薦的書單,就特別喜歡看有錢人分享轉手直升飛機、超跑、帆船和越野車的信息。

心智不成熟的人曬生活,味道都不一樣。
半年不看一本書,聊起天來啥都不懂,曬本他可能連作者名字都讀不全的書,什麼情況。
吃麥當勞都嫌奢侈的貨曬高檔餐廳,什麼情況。
萬年死宅曬拉薩,什麼情況。
萬年大胖子曬健身器械,什麼情況……

其實朋友圈裡認識的人基本上大家都知道相互什麼水平,賣煎餅的曬你的煎餅煎得越來越好了大家都替你開心,賣大白菜的曬白粉了……
朋友圈裡藏著眼睛看的人太多了,大家不是不喜歡曬,而是看你曬的東西到底是不是乾貨。畢竟牛逼和裝逼,一字之差。

經過調查,我覺得上面這一小段確實是寫得比較有問題,主要是為了表述「分享」這個觀點而真的去探討了曬生活的初衷,這與我調查之後得到的結論背道而馳。

現在我認為不能以「我的出發點是好的,我就是好的」來對待這個問題,如果我的出發點是好的而得到了一個壞結果,那這次事情就辦砸了;而我即使有一個不那麼拿得出手的出發點卻得到了一個好結果,事實會比我對初衷的詮釋更能說明問題。

原答案中傳達的:我不認為別人曬生活的都是在裝逼,只要曬生活的人出發點目的是分享,那帶著惡意去看別人分享並覺得有問題的人,才真的有問題——這個想法在出問題的時候會是典型的「這屆觀眾不行」思路,是甩鍋,避開了「曬生活的人是不是心智不成熟」的提問,沒有好好地討論這個問題,不好意思傳達了這樣的觀點,對不起各位。

回來答題:是否心智越成熟的人越少曬生活?
原答案:否。
現在的答案:還是否,但是理由不一樣。現在的理由是我對自己朋友圈從上到下各經濟段年齡段不同身份和行業的人進行了取樣調查,結果顯示「曬不曬生活」和「心智成不成熟」,兩者並沒有什麼相關性。結論是:曬不曬生活和心智是否成熟並沒有關係,心智成熟不成熟的人都會曬生活,也有可能都不曬生活。

重點在於:在會曬生活的人群中,心智成熟的人會選擇合適的受眾,用合適的方式曬生活中合適的內容,而心智不夠成熟的人則做不到「合適」——我們才能通過這種不合適來判斷其心智不夠成熟。

以及在之前的答案中我更側重於討論朋友圈(因為我用朋友圈看曬生活的最多),而調查之後我發現,「曬生活」這個行為不僅會發生在朋友圈,還會發生在微博、ins、推特、人人、QQ空間、圖蟲、500px、喜馬拉雅、QQ群、Nice陌陌等其他社交平台甚至是領英、論壇、貼吧這種看上去不太能曬生活的平台。

在有曬生活的慾望的人群中,大多數人在不同的平台上曬生活的內容和比例完全不一樣。在不同平台不同受眾對內容的接受度不同的基礎上討論是否是「炫耀」和賺眼球刷存在感——再上升到心智是否成熟,我覺得更有意義。

比方說微信朋友圈,有個朋友是這麼說的:
我的微信朋友圈就是我的,我要發什麼是我的自由。我不僅可以對不同的分組發不同的內容,而且可以根據你能不能接受我發的內容把你拉到不同的分組去,哪個分組都容不下的話就是點一下「不讓他看我的朋友圈」的事情,實在不行就刪了。

底線的底線來講:因為微信有足夠強的個人性和私密性,純對私的微信賬號完全可以就這麼任性——在且僅微信里,這個邏輯完全沒問題。但是畢竟這只是底線,從社交友好的層面來講:每一個發朋友圈的人都有責任盡量避免讓不合適的內容出現在不合適的受眾眼中。

曬娃之前,無論你是否是出於好意和分享,請盡量不要讓不想看到你曬娃的人看到你發你的娃;
曬貓之前,無論你是否是出於好意和分享,請盡量不要讓不想看到你曬貓的人看到你發你的貓;
曬房子也好,曬豪車也好,曬名表也好,曬漂亮老婆也好,請慎重地選擇看了不會不舒服的人曬,請給朋友圈分組;
尤其是公私兩用的微信使用者,
請對朋友圈裡的純公人員設對公分組,他們真的不想在你大量的私人生活中去找那一兩條對他有用的你公司和業務的動態;
請對朋友圈裡的純私人員設對私分組,他們真的不想在你的營銷九宮格和轉發公司公號文里去找上周晚上聚會的合照;
請各位微商在發麵膜和保濕水之前,把像我這樣曾經的朋友拉到看不到你的面膜和保濕水的分組裡去;
請各位供應商在發你的XX和XX資源信息的同時,把像我這樣的純合作商拉到看不到你和來看望你女兒的三姑和小姨合照的分組裡去;
以及等等……
在不合適的分組裡,無論你發什麼別人看起來很正常的內容,我都覺得很煩;
在合適的分組裡,無論你發什麼別人看起來張狂傻逼的內容,我都給你點贊。
所以請把我放在合適的分組裡,從觀眾的角度上講,我的處理辦法只有點「不看他的朋友圈」。而這其實是一件很哭瞎的事情,不看你朋友圈,我加你幹什麼呢?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觀眾方碰上這種矛盾的終極解決方案要麼是一方忍受,要麼是一方拉黑……前者是一個單輸策略,後者是一個雙輸策略。如果不是很嚴重的矛盾可能有些人會忍著最多就吐吐槽,但如果是情緒上來了或者遇到了觸底問題,99%的人會選擇雙輸策略——這會導致失敗社交,問題的核心會出在在這次社交當中擁有更大許可權和能力的發布方不作為。
而微信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證個人賬號的私密性不得不給發布方遠大於觀眾方的許可權,心智不成熟不珍惜自己觀眾什麼內容都魚龍混雜愛看不看的發布方,一定會一次又一次地促成一個又一個的觀眾選擇雙輸策略最終導致自己沒剩什麼觀眾。

這也是題目當中「心智越成熟的人越少曬生活」的核心樣品,主要會體現在心智不成熟的人不夠珍惜自己朋友圈的觀眾,不設朋友圈分組,公的私的熟的不熟的什麼內容都亂髮。
我有個教甜點的老師朋友就是這樣,很多人加他微信是因為他寫烘焙和甜點配方的公號文章寫得好以及外出講座上課的微信群里專門加他請教問題和看他朋友圈發的甜點內容的……然而他朋友圈裡99%的內容是曬高端餐廳、國外旅遊、年份名酒、漂亮老婆和曬娃,有時候心情好光曬娃一天能曬五六條,關鍵他從來不設分組,也不太拒絕因為他的工作來加他個人號的粉絲和學生……這就很尷尬了,老實說真的有點煩。
後來不知誰給老師大概是說了這麼個事,老師很通情理地自某天以後再也不發曬娃票圈了,其實果斷只是設了分組而已。幸好老師並沒有擺出一副「你們自己要加我微信過來的,來了又不願意看,那誰tm要照顧你們啊」的嘴臉,寬容地用許可權拯救了我們。
不過想想還挺危險的,這時候要是相互擺出一副「誰TM要當你微信好友了」和「誰TM要你當微信好友了」……然後相互詛咒對方藥丸肯定這輩子朋友很少,弱弱地說是一件挺蠢的事情。
誰少了誰當微信好友地球都要照樣轉的,所謂社交,還是需要相互控制在一個比較合理的度當中。

然後來說一說炫耀:
前面說了在合適的受眾里發合適的內容就行,那意思是只要我的朋友圈裡有能開心地接受我的炫耀的受眾,我就可以炫耀了。並且看到我炫耀的合適受眾並不會認為我心智不成熟,他們會像我的原答案里一樣認為我在分享——這就是微信朋友圈的魅力,對合適的受眾發合適的內容,只要相互都開心就是好事。

比方說我的貓養得毛特別順特別乾淨特別漂亮,我發在了養貓群加過來的人的分組裡,大家都追求把貓養得毛順乾淨漂亮,我就是來炫耀的我養得好,怎麼了?不僅不會有人說:不就是養個貓嗎嘚瑟個啥呀,而且會有人點贊評論誇我說:哇你養得好棒毛好順好乾凈好漂亮!
所以說只要分組和內容是合適的,在朋友圈裡看到曬生活的,沒有必要討論心智成不成熟的問題。

需要討論的是分組和內容是否合適,這個決定了朋友圈的使用者心智是否成熟——你必須對微信里的朋友進行合適的劃分,不要讓不該看到你曬貓的人看到關於貓的內容,不要讓不該看到曬自拍的人看到關於你的自拍,不要讓不該看到你有幾輛好車幾套房子的人看到關於房車的內容,不要讓不該看到廣告的人看到你的廣告,不要讓不該看到非廣告內容的人看到你的私人生活。

如果做不到——這個過程實在太難,你就必須整體控制自己朋友圈的內容。
我有個小網紅朋友,她原話說的是:搞分組真的太麻煩了,朋友、同行、贊助人、合作人、陌生人都要裝在一個微信里,每一種都有可能是我的粉絲,也可能無感,甚至就是不喜歡我但是不得不躺在我微信里。我既要每天發1-2條動態保持粉絲看到我的熱度,又不能發任何一條有問題的內容,真的挺累的。最後聽前輩的建議就是:對所有的人都只發自拍+無關痛癢的動態、營銷文和簡單雞湯,不設分組——對所有人都無害的內容,就是什麼內容都沒有的內容。有真的想要單獨分享生活細節的涉及很私人的喜怒哀樂的,找信任的當事人私聊。

這裡我理解的「心智成熟」可以歸納為:對「合理」這件事的把握,什麼都不做,盡量少曬生活當然也是一種把握,只要能把握好,讓盡量少的人產生不快讓盡量多的人感到合適就是成熟。
而不是說,只有什麼都不做才是真成熟,只要有表現的行為有獲得關注的想法和出發點就是不成熟——我反而認為這種「自古華山一條道」的想法框死了對心智成熟的認知,成為了另一種不成熟。

而對於微博、QQ空間、ins這種更為開放的平台,受眾的可選擇性小很多,這時候控制好內容顯得彌足珍貴。
大學時候我認識的一個姑娘,微博發了自己和男朋友的接吻照秀恩愛。其實我覺得在人人或者在朋友圈大家都認識關係好的地方發的話,確實沒什麼的,尤其像我這種從來不以自己是單身狗悲的人看了默默點個贊或者留言祝福一下這事情就過了……然而微博上不知道誰手賤點了轉發踢翻這碗狗糧,很快原po就引來了各種「丑逼配丑逼」、「長成這樣也秀恩愛這世界怎麼了」的惡評,據說是微博發現功能還是廣場功能的鍋,總共引來了十幾條惡評。這次被陌生人明顯揣著惡意前來打字嘲諷和謾罵帶來的失落和難受……真的是個大教訓。
然後我連忙去把我微博上的那些私人內容全刪了,只留下了愛好類的轉發、抽獎和點評類的文章。

前車之鑒,微博、ins這種地方亂髮東西,曬娃曬車曬房曬生活曬過度私人的東西,是有可能會產生問題的——不出事沒什麼,真遇到帶著惡意來看的人導致自己受了傷,不成熟這個鍋怎麼洗都洗不掉的。心智不成熟的典型:在知情或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知情涉險是賭博,闖過難關就叫勇敢,沒闖過叫自作自受;不知情涉險……連危險都不知道那真的只能叫年輕。

其實微博、ins、空間這樣的地方還是有一定許可權空間和私密性的並不是完全開放的——而論壇貼吧知乎優酷B站以及各種國外無私密性的平台……那真的是你參與的每一個話題說的每一句話發的每一個圖都同時無數雙眼睛能看見。
除非你發的東西內容對口,比如你是這個貼吧的主人公,比如你是這個論壇的大神,比如你是這個話題的主角……
否則你在這種地方曬生活,我明明沒有惡意的,看了也只能說:丟人啊!丟人啊!

一不小心把答案寫太長了,要是不好看改天就回來刪改。
不過人際交往嘛,總而言之一句話:心智成熟的人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那他說話或者不說話,曬生活或者不曬生活,都會有人願意與共同行;但如果心智不夠成熟的人,說話曬生活會招人厭煩,而不說話不曬生活,大概會落得無人問津吧。


你要相信虛榮心是人類的通病,但凡可以沒有人是不願意曬自己美好的一面的。之所以越是高位的人越少曬生活,只是因為曬生活會有很多風險:
1、曬社交?
跟高層一起時候不能曬,因為可能會帶來不經意的公關危機,大企業領導層的照片都是要過pr部門審查的。
跟明星在一起的時候不能曬,因為會暴露在談的項目,他的助理還會提醒你怎麼美圖後才能發送,頗為麻煩。
跟美女在一起的時候不能曬,一則作風影響,而來還要顧及不同人之間的感受。
2、曬玩樂?
你能去別人不能去的不能曬,因為都要有保密性與私密性;
你能去別人也能去的沒必要曬。
3、曬加班?
職位越高的人越是沒有私人時間,每一天都是加班的例常,所以無所謂曬;更何況你還知道更高層的工作量比你還大。
4、曬旅行?
別人在工作的時候你度假了,不能曬;
別人在窮游的時候你豪華遊了,不能曬;
5、曬吃喝?
靠關係預約的星級大餐,要顧及共同進餐的人的感受,要考慮如果客戶也想來了能否安排。
最常見就是晒晒地方特色小吃倒是可以,可是年齡增長後這種新鮮感便迅速退去,沒有什麼新奇的了。
6、曬服飾?
這個不多說,因為所用物件就是要盡量去logo。
7、曬感悟?
身邊編劇作家一堆,更何況有一群比你資歷境界高很多的人,可能你苦思冥想的感悟在對方看來極其幼稚。(時常我翻閱自己以前的記錄就有如此感覺,以此類推)
8、曬學識?
某某刊物/媒體發表你的演講了,你不能轉。因為你知道這其實只是企業帶來的光環而已,同時還要擔心自己的發言是否句句符合高層的想法。
9、晒成就?
升職加薪到一定層度是我們不願提及的事情,原因複雜。

所以總體下來,弊大於利,而聊聊企業發展/經濟動向總不會錯,僅此而已。

微信公眾號:最近商業洞察

希望有所幫助。
Lonely Planet (Lonely Planet).

2016年8月12日


心智成熟的人對自己的定位和價值都來源於自身,不需要通過曬這樣的方式獲得他人的讚美和關注。


朋友圈裡有個客戶,白手起家,現在身家十億以上,年齡五十左右。

微信頭像是大臉自拍,朋友圈天天發小視頻,心靈雞湯,毛主席的生日應該定成中國聖誕節,中老年人表情包,馬雲十句話,互聯網思維,過時網路段子等等等等。

而且我發現中年人不論貧富,差不多都這樣。。


心智成熟的人,
不關注別人是否發朋友圈,發多少朋友圈。
而關注別人發的內容是否對自己有用。

遇到不喜歡的人,直接屏蔽,
不吐槽,不浪費彼此的時間。


「我今年的目標是
把自己變成一個簡約主義者,把時間多用於有效工作和學習上。對於正常微信用戶我沒有鄙視的意思。
發發段子,晒晒搞笑圖和運動健身照,分享一下好音樂。這些不錯。
我是反對過度刷屏式自我炫圖和沒有意義的無效社交。僅此而已」


我本人平均兩個月左右更新一條朋友圈
平均一年左右有一張自拍或者合影


秉持以下幾點
第一,微信絕不炫富,不炫車,表,房。不曬存款。
第二,微信絕不曬自己心情的動態,無論高興還是難過。
第三,微信絕不曬父母親人
第四,微信絕不曬女友
第五,微信很少分享文章,好的文章我會收藏一下,但不分享。
第六,如果是旅遊的圖片,會曬一兩張景色,僅此而已。

例如,去年拍攝的黃昏時西湖這種

第七,公眾號只關注幾個既可。


第八,每天平均用在微信時間盡量不超過10分鐘。有事打字或語音。沒事不擺弄。


在念書的時候會去校內網晒晒和女朋友的恩愛小照片。
後來我可能會去微博傳圖片。但是最近這些年也不炫了。


覺得愛狂曬微信圈的人,本身的生活就是空虛+無聊+嘚瑟。

每天3-5條以上的更新照片,各種自拍+炫富+無病呻吟
有的人微信圈加了幾千人
已不只是同學和朋友
所以每當炫子女炫恩愛,曬車曬表曬存款曬男友女友。你會觸痛很多人的神經。


人性而言
不是每個人都希望你活的好。
80%的人,心裡是不爽的。
90%的刑事案件,其實也都是熟人乾的。
這就是猛虎尤可近,熟人不可親。
我從小經歷過一些人世冷暖,體會過親戚的袖手旁觀嘲笑和一些親人的絕情。
世態炎涼,人心難測
沒經歷過大波折的人很難體會

所以每天刷屏式曬自己活的多富裕,多幸福快樂。
倒不是說自己空虛,無所事事。
只是那些成百上千的微信通訊錄里,有幾個人是我們真真正正的好朋友?

你過的好,80%會嫉妒你。
你過的不好,80%會嘲笑你。

隨機找100個微信好友,能有20個是真正對你好的朋友嗎?


既然很多朋友都不算,那給他們看你生活的畫面。也意義不大。
「當然,微信這個屏蔽功能倒是很有人情味。」


狂曬朋友圈的目的是什麼?
無非虛榮心作怪嘛。
希望通過一些東西博取眼球,博取關注,博取他人羨慕嫉妒。
而亂曬朋友圈,也會讓人很清楚摸透一個人。
微信里有一個白富美。
前幾個月沒有曬她的卡宴和LV。
而是忽然曬了一張銀行卡,卡里現金有300萬。
於是底下很多人點贊和捧哏。
我看到這動態的第一感覺是,把300萬的卡就拿出來炫耀。這也太LOW了吧。。這至於嗎?

前幾天,我的卡里多了2.8個億。
家裡與別人合作的一筆生意的錢存在我這裡。
存了一個禮拜不到就又支走了。
「我沒有截圖,沒有曬」

兩三年來
幾乎每個月,我的賬戶上流水都要幾千萬左右。
「項目銷售罷了,這錢又不是我一個人的」
我從不截圖,也不曬,曬了也沒什麼意義。

「大學時,隔壁學校的一個煤老闆的兒子因一周七天換八輛車上學,十分高調,最後被綁架撕票了。
劫匪要800萬放人,他爸當時卻一時半會兒籌不到那些錢。這說明什麼?
說明在他最危難的時候,他的家拿不出和他炫耀時對等的那些資金。
也可以說是裝逼炫耀惹的禍,這件事給當時大一的我,感觸很大!」

後來參加工作。
我要求自己平時低調做人,說話不要說太滿,
做事更要有底線,多稱讚他人,少他媽沒事吹自己的牛逼。
言多必有失。
不要用吹噓和炫耀博取眼球!
切忌太出格,切忌驕狂任性!
有時間的話會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
不求滴水不漏。但求不留把柄。

在微信里
真正知道你什麼身價的人
不需你用這種手段來證明自己
不知道你身價的人
這種炫耀他們更多也是不爽和嫉妒
何苦呢?


微信圈有兩個所謂的富二代,就是家裡白手起家,剛過億那種吧。
經常曬二手賓利和馬丁
還有曬幾輛賓士路虎的
「他倆的爸爸我都認識多年,有一個是茶館裡泡茶的茶友。他們女兒每天無憂無慮炫富的時候
她們不知道自己老爸每天被銀行催還款,被七八家高利貸追著要錢,一到年底要過年了,就跑去新加坡或者澳門躲債主。
這些父輩的壓力,她們知道嗎?她們不知道,爹的難處她們不會懂,只是在網路上營造出我很富有。」
依舊每天沒事就刷屏式的曬包曬名牌
甚至在哪吃飯都要刷小視頻。
所以我也早就屏蔽掉了!

當然。
還有兩位上海的朋友A和B,
A家裡資產幾十億,
B身價過百億應該沒問題。
這兩位的朋友圈,其實都很自然

A去澳洲,會曬一些風景照,會抱著考拉來張自拍。但是他不會曬他在墨爾本的豪宅。
我知道那套宅子價格不菲。但是他沒有公布在朋友圈裡。


B是女生,身價過百億的女生
「她曾把一個中國富豪榜top10家境的超級富二代給甩了」
她的微信圈會讓你很舒服很清爽。
她自拍也會有,但是炫富的東西是找不到的。
如果你不認識她,你會通過朋友圈知道這是大家閨秀,家境優越有素養。但是具體身價背景你是猜不到的。
那些碩大的logo,刻意漏出的方向盤
你一張也找不到!


微信圈也有一位大學的副校長。
他的社交平台了不得。
雖然只是教育口的,官不大,但和本省兩位最大的高官是老鄉,是早年求學一起睡上下鋪的好哥們。
直到現在,幾十年摯友的關係也是無話不談。
很多地廳級幹部還要巴結這位副校呢。
但是他的微信圈,也就分享幾篇文章。幾張風景,幾副書法罷了。
他也奔花甲的人了。
但是微信上
轉不是中國人!馬雲又說XXX了
中國做出了5個航母,南海必勝
9月9是毛主席誕辰xx周年了!
這些文章和雞湯文字一條都沒有。

總結如下:
有的人,很怕別人知道他有錢,有背景
有的人,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他活的滋潤
有的人,他不需要通過炫耀來獲得存在感
有的人,他覺得自己很牛逼,他想告訴全世界他的現狀
有的人,早就過了QQ式。微博式的矯情
有的人,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自拔
有的人,每天忙著多姿多彩的生活,無心打扮朋友圈
有的人,每天要抽出很多時間經營這個軟體
有的人,恨不得把所有生活直播給所有的人看
有的人,知道什麼叫藏拙,知道什麼叫悶聲
有的人,把微信當最最重要的社交平台
有的人,只把微信當普普通通的溝通軟體
有的人,你不用直接交流,就能從微信圈基本摸透他
有的人,即使現實接觸,也讓你覺得高深莫測


沒有必要也不需要曬。


中國有個詞語叫藏拙

比如當你的銀行卡里有幾千萬的存款,你一定不需要別人知道,因為這個消息一旦公開就代表了數之不盡的麻煩,每天會有海量不知名的親戚蜂擁拜訪,無數小偷、詐騙團伙、綁匪日夜惦記,也就是所謂財不露白的道理。

當你心智足夠成熟的時候就好比有了這千萬的存款,你完全就知道了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該過什麼樣的生活,追求什麼樣的東西。根本不需要別人的肯定,不需要別人的羨慕,甚至不需要別人的祝福,更不需要別人的嫉妒,那些別人感動自己的把戲在他們看來完全不值一提。


反觀那些每天在朋友圈曬生活的人,無非是為了感動自己,告訴自己、告訴別人,自己的生活過的不錯,他們的心中大多比較空虛,也沒有自我認知的能力,需要不斷的自我催眠,通過別人的肯定,別人的羨慕來認定自己存在的價值。


評論已關閉,我真是針對題主的提問來回答問題,至於那些對號入座的人們,還非得強調一句自己是分享不是曬,不是明顯的此地無銀三百兩么?這還不夠足以證明你們內心的空虛么?


「先不談這個,這種『把別人的生活記錄敏感揣測成是曬和作秀的、強盜邏輯把記錄不記錄跟心智成不成熟掛鉤的、會問這種問題本身就是見識短淺結論武斷還想扯別人下水的,本身就都算不上什麼成熟不是嗎?「

恰好我微博關注的一個女孩被她同事問了這個問題,同事本來是惡意看她笑話。
這是她的回答,我覺得蠻好的。


下面是我個人的觀點。

像有些人只是曬生活中的好,不涉及隱私,而我,無亂是微博,還是專欄,都會提到一些家事,一有時候也極度暗黑,負能量,當然也有陽光的。

也許有人會說你可以寫在日記里呀,我也有日記,紙質很多本了,在線日記也有,可我還是喜歡偶爾在專欄或者微博記錄。

他們會偶爾看到我的脆弱,偶爾看到我的好玩。

但不代表我心智不成熟,相反,我比很多同齡人都要成熟懂事,有個粉絲就調侃我是一個從五歲到五十歲的一個女人,我覺得蠻有意思蠻對。

這只是我選擇的一種方式,我也對我的粉絲說,隨時可以取關呀,沒有關係。

曬並不是秀,顯露脆弱並不是祈求可憐

它只是一種宣洩的方式。我覺得今天手疼不想手寫日記,就選擇了微博。


只要不要把記錄變成一種刻意就好。

就像我在知乎答題,我從來不在意有多少粉絲,別人是否私信我,甚至很多時候我都不喜歡回複評論。只挑我覺得舒服的回。

遇到了那麼多惡意,我仍然偶爾答題,只是因為我是為了我自己回答。

我每次回答都走心,雖然走心後都會很難受,因為我是敏感的人,樂觀的為自己的樂觀難過,陰暗的為自己的陰暗難過。

但是沒回答一個,我就覺得心臟輕一些,我的每一個答案我自己看得次數都不少與十遍,甚至有的二十遍都有了,我就是想記錄下曾經那些感動的瞬間。用知乎這種載體記錄。

而你愛看就看,不看就關掉。

如果遇到知己,便驚嘆世間的巧合,如果遇不到,我仍然會堅定並沉默地繼續前行。


為什麼最近我總是答題,因為最近狀態不太好,我只有心情不高漲的時候才答題,原諒我這麼坦率。


——jy
2016.7.20


寫朋友圈難道不能是"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么…
不是想曬求關注求點贊啥的…
純粹是懶得再下一個軟體,懶得把大家都屏蔽…

1月1號吃了好好吃的菜,紀念一下…
2月1號看了好看的電影,紀念一下…
6月1號看了書玩了遊戲,紀念一下…


在日後可以隨時翻閱回憶,
還能看到朋友們的討論,
這不是朋友圈的意義么?
為啥就成為心智不成熟的表現了…

私以為心智成熟的人,可能不會選擇這種方式記錄生活,但也不會看不起選擇這種方式的人。
因為這就是無可厚非的一件小事啊~


也有可能是你不在正確的分組裡


推薦閱讀:

創業公司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做營銷?

TAG:社交網路 | 心理學 | 微信 | 心智 | 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