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去看望老師的,大多不是他們曾經口中的「好學生」?為什麼?
原問題:為什麼去看望老師的,大多不是他們曾經口中的「好學生」?
我想這個問題下大多數答主都陷入了一個誤區:「學生看望老師」這個行動不是獎賞和感恩的糖果。誰得到了,誰就是好老師;誰饋贈了,誰就是「真正的好學生」。它只不過是一個正常人一生要做的無數決定中最微不足道的那一個。
一個學生回來看我,有可能是他思念我;但也有可能是他走到了學校附近覺得無聊沒什麼玩兒的就想到了我;或者是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中他一直不快樂於是於是來尋一下夢;甚至有可能他中學時期很孤獨很自卑,身邊卻有一個光芒萬丈和各科老師都交情不錯的同桌,於是這種「人際審美」深刻地烙印在他的心裡,讓他以後哪怕是家財萬貫,也總想有一個老師朋友。
我就遇到過一個學生,讀大學以後經常給我打電話。後來我無意中發現他手機開的免提,想讓全宿舍的同學一起聽我和他聊天來顯示他和高中老師關係好。
仰慕一個人,其實是嚮往一種生活;懷念一個人,本質是懷念一段時光。這跟大多數人少年時候的情結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我倒並不是特別期待學生回來看我,也不會因為學生回來看我就覺得此生不虛。我知道他想看的不是我,而是那個過去的自己。在那個時期,有人曾經在校園的花台旁嚎啕大哭,有人抓起掃帚就要去揍年級副組長,有人大近視眼卻臭美不戴眼鏡拽著男朋友在那兒撒嬌、沒發現班主任就在他們跟前……
我是時光的標籤,我在這裡,他們的過去就是真實的。一切並不是一場夢,他們愛過的恨過的煩惱過的恐懼過的都曾經真的存在過。而他們終於走到了今天。
而有些孩子,我知道他們永遠不會回來。他們曾經那麼無助那麼惶恐地度過了中學時期,承擔著大多數少年人原本不需承擔的一切,偏偏還想故作輕鬆地活著。於是他們也會咧著嘴和別人一起笑,尷尬地和別人一起哭。很多年後,他們回過味來,發現自己當初那麼傻,這種傻再也不想回去看,寧願永遠沒有存在過。
還有很多人,他們是普通大眾的一員,沒有經歷太多大悲大喜就度過了中學時代。但他們有更多的悲喜在別處。回不回去看老師,不能說明一個學生是不是好學生;也很難說明一個老師是不是好老師。
頂多說明,這個老師還不是特別壞罷了。
不。
是那些真正被幫到的學生,會回去看老師。
和學習成績無關。
那些中位線,默默無聞的上課,跟老師沒什麼話的。
那些優等生,憑一己之力,考上大學的。
那些吊尾車,活在罰站罰抄和羞辱中的。
對老師都沒什麼感情。
只有那些不聰明的學習走到死胡同的時候,老師放棄休息給他開小灶細心輔導的;
那些做的不好,不僅不被責罵,老師還蹲下來摸頭鼓勵的;
那些差點自暴自棄,卻被老師生生從人渣群里拉回來的。
才會一直回去看老師。
即使他們成績始終不那麼好;
即使以後他們活得並不那麼成功;
他們依然會清晰的知道,
有這麼一個人,
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拉了他們一把,
才讓他們不至於變成更糟糕的人。
我有一個朋友,
原本是個不太愛學習的學生,
憑著小聰明排名在班裡10位線,年級50位線。
這是個二類高中,
他的班主任管不了他。
當時他的化學老師覺得他很有潛力,
硬壓著他去參加了化學奧賽,
最終在省級比賽里拿了個二等獎。
從此之後這個學生學力大爆發,
以全校第三的成績考上武大。
全校僅21人進一本線。
以後數十年師生來往不斷,
直到2011年,老師罹患癌症英年早逝。
之後,學生和老師以前的4個學生一起幫老師照顧遺孀。
2012年,老師的兒子高考失利,
考入二本,服從調劑,進入10大垃圾專業XX工程專業。
讀書期間,這位學生出資,
幫老師的兒子報名英文和軟體開發培訓班,
並幫他安排了4次重量級的假期專業實習。
2015年秋招,這個學生再動用人脈,
幫老師的兒子爭取各大公司的面試機會,
最終幫他兒子在二本跨專業應屆生的背景下,
順利入職中國Top3的互聯網公司,
成為一名前端開發工程師。
你瞧,
若行了雪中送炭的善行,
定會有湧泉相報的福報。
善惡必有報,
天理總昭彰。
至於你說[看老師的都不是「好學生」]的現象,
不過是你心裡預設了一個「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立場,
然後拿拼湊事實去強證罷了。
人心都是肉長的,
誰是有大恩的,誰是有大惡的,誰是幫忙改命的貴人,人心裡都記得。
跟「好學生」「壞學生」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
「我有一個朋友」系列故事,
暗示都這麼明顯了,
居然還在有人問我他是誰。。。
項羽曰過「富貴不歸故里,猶如錦衣夜行」,然而不富貴而歸故里,恐怕還不如錦衣夜行。
想起往日里老師的種種期望,真是覺得慚愧,惜別時還是意氣風發的少年子弟,再重逢已是壯志磨盡,青春凋零,唯一沒變的,大概就是這兩百斤的體重了。
也許我們這些好學生更難接受自己是普通人這個事實吧。
大年三十在幫家裡搞衛生,搞完衛生髮現過百贊了⊙▽⊙。知乎小透明表示擔待不起呀!
僅代表個人的看法
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會不會去看望老師和成績一點關係也沒有!
NO!NO!NO!
作為一線班主任,我倒是有和這裡所有答案不同的見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講究互動的,「壞學生」當年和老師互動更多,羈絆也更深,歲月流轉,當他們成年之後,想起當年的中二歲月,不禁感懷萬千,感覺老師以前的諄諄教導對自己的人生還有點指導意義,紛紛回校看望曾經天天罵他們的老師。
有些孩子昨天成績倒數,今天喝酒,明天打架,後天又課上起鬨,三天兩頭搞事情,每次教育任務又必須由班主任承擔。班主任不得天天找他談話,一次少說十分鐘多則一兩個小時,從學校紀律談到人生哲學,從愛班愛校談到愛國愛黨,引名言,摘佳句,講故事,舉例子,不管這個學生聽沒聽進去,這些工作我們得做到位,有些學生有時候覺得班主任太煩,反而可能會少惹事情。其實,我們班主任也對「壞孩子」的感情也更深,我是指是那些在品德上並不壞的學生,他們闖禍是因為行為習慣不好,情緒調控能力差。我作為班主任就曾經夢到以前我們班經常惹禍的學生舉著四十米的大刀砍人,醒來第一感覺是我即沒夢到我老婆又沒夢到我兒子,為什麼會夢到他,這是有多深的感情。。。
至於「好學生」,平時也不違反紀律,不會和老師深入溝通,甚至他們的優秀不以老師的影響為轉移。比方說,這次「好學生」月考又考了第一名,我頂多會在班裡說:某某某,這次成績優異,又是班級第一,而且是還是年級第一,其他同學要向他學習。完了。
——————————————————————————
我這個答案被大家一上午頂到第一位,說明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你們太有眼光啦O(∩_∩)O
在高中畢業後的那五六年裡面,我經常會在他們放寒假的時候跟 @Yong He 跑去找當年的計算機老師聊天吃個飯。說實話那個老師也是為了自己評職稱才去搞學校NOI的班,上課沒人理,下課還經常被我們「教導」。但是怎麼說,畢竟一開心或者不想參加高三的weekly考試就可以拿御用鑰匙躲進辦公室里編程,無限地豐富了我的高中生活,所以我很喜歡他。作為學校里事實上最不重要的科目之一的老師(其實後來職稱還挺高(逃),有幾個學生喜歡跟他說話,他也很開心。後來我畢業後,他promote了,因此NOI的事情也就給了別人,他也就再也不管這些搞競賽的學生了。
不過現在基本不去了,一個原因是時間錯開了,另一個原因是,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發展要是方向相差太大,再加上平時就沒怎麼見面的話,慢慢就沒有什麼好聊的了。有些答主說的很有道理,但是我遇到過另外的情況。
高中有個老師,教歷史,為人幽默,教學能力非常強,他自己能把課本背下來,上課不拿課本,各種小段子講的特別溜,對同學又很和氣。
打個比方,有一次我上課睡覺了,老師恰好講到明清四大名著,就嘀咕說:看那個誰一定在夢到了狐狸精,一大一小,左摟右抱,不亦樂乎啊!我一臉懵逼的被笑聲吵醒,以後再也沒在歷史課上睡覺,生怕留下人生黑污點。
這個老師是上午第一節課,所以偶爾會有學生遲到,他的懲罰是,下課後唱歌……有一次某同學遲到,老師急於複習,就饒其一命,第二天某個被逼唱歌的同學就不開心了,唱完歌就抗議,老師知錯能改,立刻把昨天遲到的拉出來,補上昨天的懲罰,然後問:感覺如何?當天遲到的學生,大吼一聲:爽!
這個歷史老師,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壞學生,不管是羈絆多的,還是平時跟老師話很少的學生,都有在畢業後去看他,每年都能收到很多學生的禮物,也常有學生去探望。
ps:有些好老師,是真的好!普遍受歡迎。作為一個教齡近十年的老師,
我覺得回來母校看望老師的往往是性格比較開朗的學生,
不存在什麼曾經口中的好學生和壞學生的區別。
另外,
我想說的是一些自己的想法,
個人覺得學生如果記得我這個老師曾經的一點好處,
對我有所感恩而來看望我的話是不必要的。
我願意付出,善待他們,
不是期望未來得到他們的感恩,懷念。
我更願意的是他們同樣學會一種善待身邊人的方式,
好好的生活。
我是我們班最壞的一個學生,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高中生提的問題「高中生如何走出墮落」,我沒有去回答,因為我個人覺得他那個狀況根本不算是墮落,比起我的高中,不知道水平高到哪裡去了。
在我出事之前,我探望過很多次老師,每次都不是我一個人,都是由我來組織,這一點我現在想明白了是為什麼,因為我比其他孩子時間多,我不愛學習,我有更多的時間去鼓搗一些閑事兒。我與班上同學的基本交往也比日夜操勞的好學生們多很多,所以我有這個橋樑。
我第一次看望老師是初三畢業的暑假,我們小範圍的小學同學會。我們十多個孩子AA制買了水果,買了營養品去到了班主任家,班主任跟我們三年沒見了,她說我們是她唯一一屆回來看她的學生。那天在她家我們促膝長談,晚上她請我們吃了飯。
我們高二的時候,我得知她癱瘓了,我們在高三畢業和大一大二組織的同學會上都邀請了她前來參加,對她很照顧。我是那個班的班長,她對我是又愛又恨,因為我跟她作過對,但是又給她爭過光,我現在知道她應該是對我印象不錯的,畢竟每一次去看望她,她都知道是我在默默運作。我很想念這個老師,感謝她小時候的培養。
高二那一年,我直接逃學了沒讀,按照規定,我已經不屬於義務教育的保護範疇了,班主任完全可以向學校上報我的情況把我開除,但是他一直沒有,他認為我高三會回來參加高考。果不其然,我高三回來了,他第一句話是:「回來了就好,好生學。」
雖然他有針對我,把我安排到最後一排,平日里也有點看不慣我上課看其他課外書籍,也看不慣我談戀愛,但是他還是會教授知識給我,應該說他一直沒有放棄我。我跟他的關係有點微妙,關係不近不遠,但是呢,他知道我的性格,所以一直沒有辱罵我。
高考口語考試完了的那個下午,我和他照了合了一張影,現在我老家放著的,他對我說,我不嚴格要求自己的話,以後會犯大錯的。(我很感激他對我的這些包容和教育)
我對這個老師的印象是,他可能不喜歡我,但是我這個全班最壞的學生,他倒沒有整我、害我。
大一、大二的寒假暑假,我會帶領我高中班上的那個小團體去套路高中班主任和其他關係不錯的科任老師。我們會買好很多禮物登門拜訪,然後老師請我們吃飯,他們常說:「現在你們沒工作,老師請你們吃飯沒什麼,你們畢業了工作了,要你們請老師吃飯喲。」
這一來二去的,關係就深了。
至於我們為什麼要去看老師,在我個人這裡是這麼理解的:我們去到了大學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我們感謝老師的培養,我們本來就不屬於天資卓越的那群人,如果沒有老師的悉心照顧,我們是沒有機會去大學的,而一些超級優秀的學生有一種自命不凡的感覺,他們認為自己取得的成就主要是自己,老師的作用並不大。(當然,我高中班最優秀的兩個女孩子還是很敬重老師的)
某一年的九月份,我回成都的動車上接到了一個電話,當時馬上進隧道了,信號就斷了,下車之後我立馬打電話問東方情況。電話那頭傳來了熟悉的聲音,原來是我的老師,他說:「十月初九我滿多少歲了(保護隱私,我不想我的同學發現我),我曉得你跟他們熟,你幫我邀請他們來耍,不用送禮,直接來耍就是。
我像是接到了一個重大的任務,我開始著手準備。我知道我們的班長啊,還有什麼其他的班幹部都在好大學裡面深造,只有我是非常閑的恰好又有點心意的。
我寫了一份邀請函發到了班級的QQ群里,由於他的生日是在同學們的上課期間的某個周六,所以外省上學的同學很難趕回來(不過還是有兩個在湖南的回來了的),我就組織了在老家本地上大學的同學,接近40人,人均花了50元給老師準備了煙酒茶以及他喜歡的一副茶具和一套叢書。
我們是他退休前最後一屆學生,也是最沒有經濟實力的,但是是去參加他生日人數最多的一屆學生。他的學生里,有好幾個我們當地的官員和在其他一些領域很風光的人物。但是那天吃完午餐,下午兩點到五點多,他都在和我們班的同學圍著開「座談會」,回憶過去。他說的一句話讓我很感動,「你們是我最驕傲的一屆學生。」
我不是表揚我自己多麼能組織活動,關鍵是我們班確實絕大多數女生還是對老師很有感恩之情的。那一天,我們班只去了我一個男的。
大學畢業前夕,我跟大學老師吃完飯之後,我回寢室做了一件很多人沒有做過的事兒:我把我從幼兒園開始,教過我的所有老師寫在了筆記本上,我記憶中是接近一百人,有一些不是學校的老師,還有外面教我彈琴畫畫的。有很多老師的名字我都叫不出來了,我用外號或者姓氏去代替了他們的真名。
看到那密密麻麻的名字,我想起了他們對我的教育之恩,除了感動就是慚愧了。很多時候,由於自身條件,無法一一回報,不是我不想回報,只是我暫時沒那個能力。當時寫下來,是為了提醒自己,日後要是中了彩票一樣地風光了,有點小成就了,挑選其中值得的,逐一去拜訪,表達自身的感激。
想必大多數人的心中其實都對老師有感恩之心吧,只是日子太快,腳步太趕,我們無法停下來去看看。
如果你想某個老師了,最好是聯合其他的幾個一起喜歡這個老師的人一起去看,不然還是蠻尷尬的。
十月份,我認識了一個德國妹紙,跟她共處幾天之後的第二天,我喝得有點高,我找了很多人輾轉拿到了我高中英語老師的電話,開口第一句就是「謝謝你」。把他搞得莫名其妙的,然後我開始解釋我是誰,發生了什麼事兒,我對他很感激。如果不是他高中逼著我學習英語的話,我可能進了大學就把英語完全扔了,反正我們專業英語不要求四級,三級就夠了。
我也當過老師,我在以前的答案也寫過,我離開那個幼兒園的時候,我淚光閃閃,孩子們也對我很捨不得,叫我不要走。但是現在呢,我記不清他們長什麼樣子了。大多數時候,感動只是一瞬間的,我相信我現在即使站在他們面前,他們並不一定可以認出我來。
高三畢業的那個夜晚,我們抱著老師抱著同學們淚流滿面,聲嘶力竭,不一定是有多麼愛對方,多年之後,你會發現,那些流下的淚水,只是捨不得那段不再回去的青春歲月。
每個人的感恩之心不一樣,是否去看望老師是個人自由,不是我們批判對方的理由。趁這個春節,如果有幸在老家,可以試著聯繫同學們去看看當年培育我們的園丁們吧。
我實在是在外地回不去老家,不然我就去了.我有過一個對我很惡劣的班主任,所以我從未回去看望過她。
但是當時還有一個老師不認同她的說法,和我父母說,我覺得你們家孩子不差勁,我就蠻喜歡。
他是一個語文老師。
讓我去他家補課,不收一分錢,還教我唱歌,教我寫作文。
我現在對寫作不害怕,他對我影響極大。
後來我想回母校看看他,聽說他因為和學校裡面的其他老師意見不和,加上自己倔強,居然早就辭職了。
至今渺無音訊。
有傳聞說出國了,有傳聞說出家了,還有傳聞說他是富二代環遊世界,各種版本都有。
謝謝你,王棟老師。
不知你可否記得我,但我永遠記得你。我覺得曾經的母校和老師,
其實代表了自己那段青春時期的記憶,
如果畢業多年後早已不在一個圈子卻還主動去做客,
除非真的私交密切,
不然多半是希望能證明些什麼。
是想感謝老師當年的耐心教誨不然現在自己可能萬劫不復?
是想向老師證明他們口中的「差生」現在照樣活得風生水起?
很多時候,
從五十分到七十分,
會比從八十分到九十分容易得多。
我也曾幻想過,
自己回到母校去見老師時應該是什麼場景。
是學業有成,
考入清華北大後,
到學校報告大廳給學弟學妹們傳授學習經驗?
是事業有成,
掙到大錢後,
給母校捐個幾千萬建棟以我名字命名的圖書館?
是身居高位,
每天都能出現在電視上後,
母校特意給我這位傑出校友建了座雕像再邀請我去剪綵?
不過是茫茫眾生中的普通人,
既辜負了當年老師的期望,
也辜負了當年那位覺得自己能夠屠龍的少年,
現在又何必拿著那張滿目瘡痍的試捲去給老師批改,
換得一句:
「你成績怎麼退步了這麼多!」
我以前也不理解,怎麼可能「好學生」不去看望老師
後來自己就知道了
個個離家十萬八千里,一年都頭自己父母都見不到一面,就算有假期回家,也都是檔期滿滿。聯繫同學,預約時間,這一套走下來得小半年吧——大家都那麼忙,要找一個都有空的時間
而看望老師這事的優先順序似乎並沒有那麼高。
對吧。
應該這樣回答
翻了一下其他答案,總結一下無非就以下幾條。
1.「沒臉」,很多好學生畢業之後發展的不如預期好,沒有臉面回校見老師。
2.比例問題,所謂「好學生」本來就是比例較少的一部分人,因此看望老師的「好學生」自然也少。
3.好學生和壞學生相比與老師的羈絆更少。
這條我很贊同,高中時候我的成績一直在前十名,勉強算得上所謂的好學生,但是我偏偏又總是會莫名其妙的違反紀律,最嚴重的一次班主任讓我搬著桌子做到了最後一排的後面。後來順利畢業上大學,放假回學校看老師的時候,班主任對我的態度和對其他好學生的態度確實不一樣,有一種「得了吧你上學時候什麼樣子我還不知道啊」的親近感。
4.說好學生用於學習的精力較多,性格相對來說不開朗已經有些牽強了。而什麼類似好學生更看重利益,好學生高分低能之類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就屬於主觀臆測甚至抹黑了。
曾經在校期間是不那麼乖的「好學生」,現在是教齡十年的老師。我是不會去看我的初中高中老師的,因為沒有感覺到有什麼特殊的感情,我們也就是正常的教學關係,老師沒有多關照我一分,也沒有特別對我不好,見面嚴格來說很沒有話好聊。我也沒覺得我的成績跟老師關照有什麼必然聯繫,嘴上說感謝師恩,其實不以為然。同理,我現在也不喜歡學生回來看我,道理相同,還是沒有什麼話題好聊,他們尷尬,我也尷尬。
我們只不過是在一起共度了幾年的學習時光,我完成我的教學任務,他們完成他們的學業,相處的可能有好有壞,成績也可能有好有壞,但是嚴格來說,我們並不是朋友。見面無話說,還不算最尷尬的,交流的特別少不經常問問題的學生連名字有時候都叫不出來了。
學生如果跟老師沒有特別親密的私下交流,真的沒必要回去看老師,其實很尷尬,老師也未必真的為此高興。現在回來看我的,大多是教他們的時候就有很好的私下關係,沒事就喜歡找我聊天的幾個學生。這幾位本就相處類似於忘年交的小友,回來看我,也不怕沒話說。
不想回來看老師的,大部分應該都跟我差不多吧,挺討厭那種沒話找話的尷尬場面的。本就不是朋友,分開後道一聲珍重,之後完全可以相忘於江湖。不用給我這個職業賦予過度崇高的意義,我們就是教書的而已,你覺得我做得好了,別人提到我的時候誇一句就行,別整那些虛的。
你吃一個雞蛋好吃,未必就需要去拜訪下蛋的母雞的,對不對?
我中學時代是語文科代表,和老師關係也不錯,但是畢業後一次也沒看過他。
我老公小學是數學科代表,年年初一都去老師家拜年。
我們倆都屬於混得還行,沒大富貴有小康的人,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因為我屬於內向型、懶得社交喜歡獨處,老公是外向型的愛說愛笑,去看望老師對他來說是一种放松對我來說是一種負擔。
因此大多數情況下是境遇和性格的原因,和學習好不好無關。
我很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啊,現在過得越無能,越不開心,就越會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越會懷舊。因為記憶永遠是美化的,多半比現在殘酷的現實更加美好。
如果你現在生活安排很滿,做事充滿成就感,每天忙著為自己的事業奮鬥,多半是沒什麼時間來回憶自己學生時的生活的。就算偶爾晚上爾回憶想到了,覺得應該去看老師,第二天醒來還要面對滿滿的日程,計劃也會往後無限期推遲。
所以和所謂的好壞無關,只和個人現在的處境有關。A. 人有個機制就是把回憶甜蜜化,忽略痛苦的細節,只留下美妙的回憶。
所以高考前的日子當初明明生不如死,現在卻異常懷念,所以前男友前女友分手時覺得對方罄竹難書,現在卻覺得對方有很多可貴之處。
說起來,壞學生其實早已忘了當初老師和同學是怎麼不待見他,或是因為其他原因受挫的事情了。相反還會覺得老師當初那麼對自己是恨鐵不成鋼,是諄諄教誨,多年以後心存感激。
對他們來說,這段回憶因為曾經煩惱所以格外刻骨銘心,揮之不去。總想著用某種方式重溫或彌補。不光是懷念和老師的關係,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一般多年後積極組織班級活動的也通常是所謂的當初混的不是那麼好的學生。
B. 這事說泛了跟男女戀愛也是一個道理。人們總對不太搭理你的異性有種特殊情結,對那種死心塌地跟著你的人感覺平常。人總是這樣,得不到總是念念不忘,希望用各種方式進行證明。
當初太輕易得到,反而並不珍惜。對於好學生來說,從小到大見慣老人讚揚褒獎,老師當初對他的好其實早已當作平常,看的平淡了。
對於好學生來說:
1.若是成功了,不需要像過去的人告訴他們他很優秀,去證明自己,因為他已經得到過這些人的讚譽,所以這些讚譽對他們來說意義不大。
2.若是失敗了,則會沒臉回去見老師了。
結論:一正一反,都是不見。
而對於壞學生來說:
1.混得不好也無妨,本身當初老師對自己就沒太大期待,沒什麼心理負擔。
2.然而混的好了,衣錦還鄉本就是美事,也可以向大家證明其實他並不是當初那麼差。
結論:因為起點低,當初得到的少,反而沒有負擔,甚至還能得到更多的快樂。
C. 當然也有一些其他層面原因:
- 比如,好學生多半去了大城市打拚,也許就在那定居了,便鮮有回家鄉的機會,而壞學生若考學不利,似乎留在了家鄉可能性更大,這樣想,其實就算是在路上碰到的概率也大了幾分。
- 再比如,好學生占的比例總是不如壞學生多,也造成了大家壞學生愛看望老師的印象。
歸根結底,感情是相互的。並不是你的老師,就有感情。只有產生了互動,或者你發自內心尊重他,才會主動去探望、交流。
初中小學太久遠,不提。說高中吧。
我高中回憶起來,就是黑歷史,黑到什麼程度呢?我的記憶和經歷足以支撐我寫完這種內容:https://zhuanlan.zhihu.com/p/22387886
(街頭鬥毆系列)
我不是學習不好這麼簡單,而是根本就不學習,靠著高中生身份到處鬧,簡直就是脫韁的野狗……能想到所有校園暴力的描寫我幾乎都參與過,當然最狗血的,還是最終「浪子回頭」考上大學的這段經歷。
高一我還算老實,但是因為學習不好,當時班主任對我吹鬍子瞪眼,不是罵就是訓斥,以壓迫立威。我就特別反感。這段時間我又認識了幾個不該認識的人,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幾乎已經沒有任何老師管我了,根本管不了,我是公開逃課,老師也放棄我,我也樂得沒人管,學校當時對我唯一的作用就是可以睡覺的地方。如果那時候有人說我能考上大學,我自己也不信。
事情的轉機是高二新來的老師,從其他中學調任過來的,教政治,高二文理分班後是我新班主任。
我才開始沒什麼感覺,依然逃課,以至於他調任過來一個月就見過我一兩次,估計在這個過程中,他通過周圍同學,對我也有一定的了解。
終於在某次他把我堵住,我以為面對的是謾罵,或者批評。
但是沒想到,迎接我的只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我倒現在還記得。
他說,你這樣不行,你給我點面子,一周來上幾節課,好不好,我的課不逃好不好。
我那時候雖然狂放,但是也沒到傻的地步,看人家好聲好氣對我說,又是老師,最起碼的尊重還是要有的,於是點了點頭,等於應了下來。
接下來的一個月,只要他的課,我從來不逃,按照他要求,我也偶爾去上上其他課,(還有個地理老師,是我未來高三的班主任,當時對我也很好),中間又有幾次,以商量的口氣給我說,什麼課什麼課來上,後來基本上政治和地理,加上早自習、晚自習都上,其他逃課也收斂了不少——他值班的時候,我不會明目張胆的逃課。
過了一段,他又做了讓我驚掉下巴的一件事——代表班級,在周一的升旗儀式上作升旗手,大家應該有點印象,周一早晨每個班輪流升旗,全校師生看著,能代表班級升旗的,無一不是當時的學生尖子半,不是班級一二三,就是班長或老師喜愛的孩子,這次居然選我,要知道一年一個班可能就一次機會(高一二三幾十個班),也就是說整個高中大部分人不可能升旗,而我居然可以去升旗?
說實話這事兒擊潰了我,再壞的學生也有榮譽感,有禮義廉恥的,何況我只是貪玩好動,叛逆罷了,並不是那種壞到骨子裡的人,那時候開始,我就覺得自己也許就該變變了。
我為升旗儀式買了白手套,借了一身全新的校服(我在學校不用穿校服,叛逆的表現),在周日下午去找上一個班級接了國旗(周日上一個升旗的班級降旗,轉交給下一個升旗班),然後找了另兩個一起升旗的同學(一個全班前幾名,一個班長),一起認真的練習了升旗,真的是很認真。來來回回走了好幾遍。
周一升旗儀式的時候,我緊張的很,因為我們在全校師生側面站著,所有人的視線都在我們身上,先是校長訓誡,五分鐘後升旗。
很多人看到我作升旗手,開始竊竊私語,然後熟悉的幾個朋友,一起打架的,體育班的什麼的,開始給我喝彩,校長和大部分其他年級老師都不知道什麼情況,下面一群人跟著起鬨。
我那會兒又緊張,心裡又五味雜陳。也許就是那個早晨,我決定改變。
十六七歲的男生,既有虛榮心,自尊心又脆的像玻璃。而且根本不懂什麼是尊重。但是當時老師抓住了這一切,可以說把我降伏了。
從那次以後,我逐漸減少了逃課,除非一些特定的時候(我是星際迷,那一年正好北碚打全國聯賽,要去看戰報),當然這些我老師從來不管,也從來不提我逃課的事兒。
人就是那麼奇怪,越管越叛逆,越沒人管,反而自覺了。
他給我說的話不多,但是每次都很關鍵,後來知道我一直畫畫,問還畫嗎,我說畫啊,這個屬於個人愛好,從來沒斷過,從小學畢業到高中,畫了七八年了,高中畫室也有我的位置,只不過不經常去,光逃課了。他說你現在也是文科,覺得水平行還是要考專業,我給專業老師打招呼吧。然後就給專業老師打招呼。
結果挺打臉,他新來的,專業老師不理他,對我也愛答不理,我那會兒心高氣傲啊,去你大爺的,我還不理你呢。
於是又鬧僵了。
這時候又是他來勸我,說還有其他認識的老師嗎,抓緊想辦法。那會兒他比我還著急。
正好我一個師兄弟在中央美院學習,有個特別好的老師,說我可以過去。
然後和家裡打了招呼,和班主任說好,寒假就去北京學習了,也碰到了好的老師,可以算得上我專業上第一位恩師,名字就不說了,簡稱G老師吧,我現在也沒搞本專業,丟他的人啊。在我在北京的日子裡,對我也是極好,因為去學專業,大家就是看本事說話,高手就是吊打你,在畫室里待過的就知道,根本不用說話,看人家畫的畫,你就知道水平什麼樣了。我去了一看,全畫室我倒數,自己心裡那點小驕傲(縣城裡覺得水平不錯),一下子擊得粉碎。幸虧專業老師見得多了,手把手跟了一段,作范畫,改,帶著畫長期。那段時間很短暫,只有兩個月,但是又很漫長,因為你不用別人驅動,自己就知道自己的位置,沒日沒夜的畫畫畫,什麼念頭都沒有,睜開眼,畫,閉上眼睡覺,起來接著畫。現在想想也是感謝G老師當時對我的不離不棄,保護了我的自尊心。
借著前面底子厚,畢竟素描色彩畫了那麼多年了,有時候就是缺乏點撥,縣城老師的眼界畢竟不是央美可比啊。那倆月覺得進步了好幾年。
倆月寒假集訓回來,我再回學校畫室,自信心爆棚,因為水平確實高了,人是很奇怪的動物,一旦有了自信,加上在專業領域有些權威,就更願意鑽進去研究。
我那會兒就能理解好學生為什麼願意努力學習了,就如同在畫室我能排到前面一樣,有驕傲的感覺和優越感,並且,願意為了維持這份驕傲拚命努力,不讓別人超越。
後來的日子我也逃課,但是變成了逃課去畫畫,而不是出去耍。
在後來,高三班主任換成了前面提到的地理老師,他是主要帶高三的(我們那邊高一高二是普通的班主任,都比較年輕,高三都是老教師,專門送畢業班),我也一直很尊重他。
他們有共同的特點:對學生有基本的尊重,無論差生、好學生,一視同仁,有種:「這都是我的孩子,我就是他們爸爸。」的感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感覺。
再往後就是千篇一律的情節了,從此以後公主和王子……艹錯了
進入高三,先迎來了專業考試,各中心酸不在言表,只能說經歷過的自然懂。有些事絕對是超越同齡人的經歷。
專業考試回來,我也變成了從不逃課的學生,聽從地理班主任建議,徹底放棄了數學(我那年是考英語、數學、語文、大綜合,所謂3+大綜合卷),數學提分慢,精力耗費大,乾脆放棄,全力背文綜、語文、英語。
然後專業通知書陸續下來,美院、高校等等都有證。心裡有了底。
最終迎來了高考……然後是估分,結合專業證書報志願,我慎重選擇,最終填了後來的母校美院和上海交大。
最後,我選擇了美院,實際上也沒什麼好選擇的,上海交大那一年分忒高了……
然後,就是漫長的暑假。
在暑假裡,我反覆請我這幾位可愛的老師吃飯,喝酒,我發自內心的感謝他們,真心實意。
後來的歲月,每逢暑假,我要回去看看,而且不僅是我,寒假大家過年回老家,經常可以約到一幫老同學去找老班喝酒。一直到現在。而高一那個班主任,我從來沒去看過他,其他同學也很少去。
後來有次喝酒,喝到深處,我也問老班,當年怎麼就能把我擰過來,我那麼皮。他當時也喝大了,說了實話:
就你那時候,小屁孩一個,懂個屁,動動心眼就把你耍的團團轉,看你就和看傻小子一樣,門兒請!耍你還不和耍兒子一樣………
卧槽……說好的師生情呢,怎麼和人家畫風不一樣………因為老師幾乎都沒怎麼在「好學生」身上耗費力氣。
真正耗費他們力氣的都是「差生」。
同理,為什麼讓老師印象深刻的幾乎都是「差生」呢?
這就好比一個律師對一個三言兩語可以解釋清的當事人記憶都不會太清楚,但是對完全不懂法律一問三不知十萬個為什麼的當事人印象更清晰。
就好比一個建築工人對普通的房屋建築沒什麼印象,但是對一個耗費他很多心血忙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建築印象更深。
就好比一個廚師對做出一道很簡單做的菜並無什麼感覺,但是對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大菜而感到興奮。
因為得到過更多的幫助,所以「差生」對老師的印象更深;因為老師當年的幫助起到的作用大,所以也更感謝老師的幫助。
當然了我還是認為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差生」,一個學生來看老師,絕不僅僅是來看「老師」,而是來看望一個在自己年少不懂事時對自己給予過幫助並值得自己尊重的人。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