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異地考生覺得北京學生 400~500 就能上北大清華呢?
本人覺得這樣的想法很沒有道理,北京考生里600多沒考上清華北大的有很多啊
比招生名額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戶籍制度。
如果戶籍制度得到改革,解決的將不只是高考不公平的問題。
雖然這個問題很早,但我上個星期才看到。為了這個問題我特地求證了一件事情,所以現在才來回答,我有個去年高考的學妹,是北京戶口,但是在河北衡水中學念高中,在河北一模547,二模533,高考在北京考的,641,去上交大了,差10分上清華。河北那年一本理科是581,北京是484。
雖然問題說的有點誇張,但是這個誤解應該還是成立一半的。
========================更新一下============================
本來不想多說,看了某些回答的觀點,覺得毛骨悚然。
有些人說北京、上海的學生綜合能力好,理應多招。
我只是想說,作為一個高考大省的學生,我們也想花更多的時間培養一下自己的情操,學學畫畫,學學種花種草。但沒辦法高考壓力太大,每天16個小時學習都學不完,連吃飯的時間都想省下來,那裡由得我們去培養別的。
有些人說北京政府給了這些大學很多好處,所以理應招收更多當地的學生。
那我建議北京所有公廁公路都對外來人收費,走路一步5塊,撒尿一泡20,拉屎一坨50,拉多了錢不夠就自己吃回去。一幫央企拿著全國人的錢交著稅,養著那幾所大學,結果外地的人還就上不了了。
全國那幾個高考大省,河南河北山東四川幾個也是人口大省,每個省幾千萬人口裡能保證吃的起飯的也就那幾所大城市的。其他的地方很窮,每次見人說國家現在多麼富的時候我都恨不得給他兩巴掌。如果你是北京人,周末上八達嶺高速往上開,100多公里就到了張家口的赤城縣,看看那裡多窮,鎮子里一年的人均收入還比不上你們一箱油錢,一天一頓飯一家一條棉褲不是開玩笑的,為什麼這麼窮?不是懶,不是不上進。是因為北京要保證市區環境所以不讓處在上風口的那裡發展工業,為了保證北京用水所以把那裡的水給截斷了,眼睜睜看著自己水庫里的水,自己喝不了,也種不了地。
很多人看不起一些死學習的人,說這幫人沒有前途。這個觀點我同意,但是你們明白為什麼他們這麼玩命學習嗎?看過那些縣裡中學的學生么。不學習他們能幹什麼?回去種地,趕上一年大旱全家餓死了,趕上一年洪水全家淹死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習,只要能考上好大學,就能改變命運,他們每個學生身上背著的是一家人,然而他們為什麼這麼窮?因為他們笨?結果是什麼?每年高考之後之前學生自殺的消息我已經聽的習慣了。
我全是贊同,因為教育和遺傳好,北京很多頂尖學生的能力是外地比不了的,但是是現在這種分配差據能夠解釋的?李易之 《 關於高考:北京的孩子 你為什麼不心虛》: http://blog.renren.com/blog/291505344/852328409
頹廢了兩天,終於有力氣來寫點東西了。兩天前我轉了條狀態,內容大概是我們北京人就是400來分上本科,500出頭上武大,數學最後一題考勾股定理,你們怎麼地吧(原狀態已被刪除,本人轉的狀態也莫名其妙的找不著了,400出頭上武大肯定不可能,那是那北京孩子說著來炫耀下,刺激外地孩子的,樓主文章內容與此關係不大,只是個引子。高考分數毫無可比性,招生名額才是問題的關鍵,假如北大的名額在各省間分配的公正均衡,即使北京人真的400分上北大,外省人也不敢吐槽),我本以為是外地的孩子黑北京呢,出於新聞人一貫的謹慎原則,本人特意去狀態發布者的主頁上逛了下,顯示是房山區,級別蠻高的,不是剛註冊的,其不少好友標籤都是北京市的某些高中,由上述信息本人可大致確認狀態發布者確是北京的孩子,不是外省人黑北京。
話說本人轉狀態後,有三個北京的孩子跟我理論了起來,其中一個孩子還分享了另一個北京孩子對此事發布的日誌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851977178owner=268970099,我也看了。縱觀這三個跟我理論的孩子和這篇日誌,恰好代表了三種北京孩子對高考地域間制度性歧視的態度。
第一個北京孩子跟我說,我爸媽給北京市納稅了,所以我上北京的大學容易是理所當然的,你們別的省自己不投錢建自己的學校,還老想來北京占本地人的資源,還眼紅北京人上大學容易,而她分享的那篇日誌以告誡諸位認清現實為名,以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為理,觀點就是我上大學容易是因為我爸媽努力,他們從外地人成功打入北京,為我創造了上大學的捷徑,我憑什麼不能理所當然的享受這一切,你們苦逼是因為你們的爸媽不努力。。。(此處省略一萬字)。
對第一位北京孩子,來,我告訴你,你的理所當然的優越感是多麼不道德,你為什麼要心虛。
首先,要理清一個大前提,就是北京和首都的關係,宏觀上首都這個政治地位給北京帶來了什麼。我們且先假設,假如北京不是首都,北京還能不能那麼火?能不能有發達的經濟?能不能讓你爸媽掙高工資納稅,養活那麼多好大學?這個問題可以用民國時期的北京與天津對比,那時的北京不是首都,從經濟水準和城市發展水平而言,天津遠勝於北京,這個很容易理解,北京的經濟區位毫無優勢,脫離了政治中心的支持,與廊坊何異?所以,憑政治優勢建立起來的經濟優勢,是靠政治力量將全國的資源集於一身,一句話,北京就是條吸血的螞蟥,花別處的資源、人才,建自己的城市,天津自建國後,經濟地位遠不如從前,與此關係絕大。既然是用全國人民的資源發展起來的成果,憑什麼一下就變成了北京人的私家菜。那些頂級的教育、醫療、交通,那花幾塊錢就能享受的專家診治,那幾毛錢的公交,那佔中國四分之一的211大學(25所)、五分之一強的的985(8所)大學能是北京這彈丸之地憑一己之力建的?比經濟區位,它不如天津上海,比人口、資源不如江浙廣東,可以說成為首都逆襲之前,它毫無優勢,而今通過損人利己(資源是定量,通過國家權力參與資源分配,調配和佔用別的地區的資源就是損人利己)發了橫財之後,能把成果都算成是北京人的?既然如此,那你理所當然的享受這一切的底氣從何而來?
好吧,你可能說,北京現在不但不要外地的資源,還給錢支援貧困省份,我想說的是,你從別的拿的遠多於你流向別處的資源。真正有底氣說自己給國家的多於從國家得到的,上海算一個,改革開放前甚至開放後的一段時期,上海為整個國家貢獻六分之一的財稅,但它的市政設施、大學數量和投入都遠不如北京,不能因為北京是首都,就合理合法的享受全國的供養。
你還可能說,北京市政府給北京的大學大筆財政經費,作為對當地納稅人的回饋,在我們北京多招點人有什麼不對?好,越過宏觀問題,來談談具體的微觀問題,北京的大學課分為部屬和(省)市屬兩種,即使是部屬大學也是與地方共建的,地方政府也得按照協議負責一部分教育經費,那麼地方出了錢,錢是地方納稅人的,本地人當然要享受相應的服務,這當然沒問題,但生源名額分配僅是這樣決定的嗎?首先,一般而言,本地的大學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為本地經濟發展服務的,也就是說,地方的前期投資已從人才帶來的經濟發展得到了回報,甚至超額回報,其次所有公正的制度都應尊重歷史,舉個例子,先讓國家出錢出力,給江西建個最頂級的大學,請最牛逼的教授,建成後,江西跟國家商量,這個大學以後的辦學經費由我們江西負責,然後把生源名額的百分之四十給江西,你說這樣能合理嗎?(為何能推出是百分之四十,數據來源:2011年,北京地區高考人數7.65萬,北大招生名額350左右,約佔總名額的九分之一,而江西考生人數是29萬,同比折算,如果北大在江西,那麼它至少要將近百分之四十的名額給當地),是呀,江西地方政府用納稅人的錢給大學經費了,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呢?因為這樣的做法沒有考慮歷史成本,沒有尊重歷史,所以不公正。
至於那篇日誌里有新北京人叫囂,因為我爸媽努力,他們成功的打進了北京城,所以我有權享受我爸媽給我掙來的這一切,我該怎麼告訴你呢?對於你幾乎動物性的崇尚弱肉強食,並肯定這樣的自然法則,我不想告訴你現實事實與價值認同之間的區別,那太高尚了,估計你理解不了,我就跟你談談為什麼你的想法圖樣圖森破吧。在一個正常的社會,個人的努力可以換來更高品質的物質生活、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OK,這每錯,教育資源在事實上的不均等性也沒錯,但是受教育權利是均等化的,你錯在哪裡呢?你把教育資源的不均等存在作為受教育權利也應該不均等化的依據,你連最基本的概念都沒搞清楚,知道這個對你來說,很難理解,來,我給你舉例子,你要參加奧運的百米賽跑,因為你爸媽有錢,你可以享受最頂尖的營養師給你配備的最科學的營養搭配,能請最牛逼的教練來培訓你,能使用最昂貴的訓練設備,但你爸媽無論多麼努力、混的多麼成功、掙了多少錢,都不能給你掙來把你的賽道縮短的特權,不能在百米賽跑中,不管是非洲人還是歐洲人美洲人都得跑一百米,你說你爸媽是個很努力的新北京人,所以你有權只需跑五十米。個人努力能換來資源,但個人努力不能為你換來特權,假如有,那就是制度不公正,因為權利是均等化的,人人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權,特權的存在本身就是非法的,而你認為北京人享有合法的特權,並批判別人會別人的父母不夠努力,所以無法享受這特權,這就等同於你認可高幹子弟可以肆意的傷害你而不用承擔責任,這也是特權,這是人家祖上出生入死努力掙來的特權,你不爽是吧,那隻能怪你祖上怕死,怪你爸媽無能,怪你自己沒血性不敢起義。這叫什麼,這叫強盜邏輯和唯強權論,你在道德上跟非洲的獅子野豬沒什麼區別。
說完了第一個北京孩子,我來說說第二個北京孩子,她跟我說,其實北京人也是受害者,你們外省人只看見光鮮的特權,不見北京生存越來越大的壓力,不見北京城埋葬了老北京人的故園夢,不見北京土著生活艱難,那些特努力向上的外省人,在擠壓北京土著生存的空間,那些外省新貴來北京買房生活、生兒育女,抬高了北京的房價物價,推高了北京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學費,人越擠越多,拆了舊房蓋新樓,老北京人的北京城沒了,現在的北京,已經不是北京人的北京,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全國各省貴族精英的北京,你們所渴望的那些,老北京人未必想要。我只能感嘆,多好的北京城,都讓首都給毀了。那些老北京人可能隨著新貴(包括第一代打進北京城並建國立政的第一代紅色新貴)的到來,一體均沾了那些給新貴們的特權,特權的存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新貴和精英的到來,第一代的政治貴族留下了龐大的紅色貴族二代、三代們,並越滾越大,外省的政治精英、經濟精英、知識精英也在拚命的往裡擠,成功了的就能自豪的讓自己的子女發日誌,嘲笑那些外省的窮丑搓,看吧,你爸媽無能,所以你享受不了這一切。北京城就這麼大,再擴張也不好把天津變北京的外環吧,但北京人會越來越多,放心吧,只要在地域上設置了一個特權區域,那麼它對全國有志青年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將最終引發內爆和內耗,除了當年打進城的那些人的子弟,別的精英們能在北京城挺多久?挺幾代?(某王爺家的垮台證實了就是當朝權貴也不好混)外省精英不斷逆襲,你確定能在北京城過好?所謂地域特權是對別的區域而言的,在區域內部,精英及精英後代對弱肉強食法則的運用絕對是驚天地泣鬼神,房子和幼兒園就這麼多,總得有人上不起學住不起房吧?所以,在一個不公正的制度下,從長遠來看,所有人都將是受害者,所有的優勢和特權都是暫時的,北京人坑外省人,外省人怒了,努力逆襲成為新北京人,然後欺壓老北京人。不公正的制度將人為的製造一個地域間和地域內的互害鏈條。
第三個跟我討論的是個北京來的男生,很有責任感,也很有理想。他承認北京人享受了不該得到的東西,這確實需要改變,從這一點而言,我很佩服他,因為他目光不短視(短視是當前既得利益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可能有人說,這很容易呀,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現在的高考招生制度不好,我想說的是,你能看出來未必表示你會承認,你既能看出來,還肯承認,並且表示支持改變,那最大的可能就是:你不是北京人。我接著這位哥們的話說,說是制度的原因,其實還是人的原因,當所有的外省精英都在想著成為北京人、成為既得利益者集團中的一份子的時候,你就知道問題壓根不在於制度,那麼多的外省精英在改變現狀上能有所作為,但為什麼毫無動靜呢?為什麼明知不公正卻一再讓這個制度延續呢?因為他們的目標只在於成為不公正的制度中獲益的一方,從未想過要去改變這個不公正的制度,即使想過,那也是他還是非北京戶口時,當他有權力去做些改變時,他已經成為了獲益的一方,他為什麼要以現在的優勢地位去冒險求來一個喪失未來繼續獲益的制度。
雖然前幾段是批北京的某些孩子的,但我不想止於泛泛而談,從某種程度而言,北京人對目前的狀況是沒有改變的責任的,至少從經濟理性而言,是沒有責任的,道義上就另當別論了。不公正的現狀存在,並將延續,誰該為此負責?是那些外省人,那些在當前制度下處於劣勢的人,難道將改變現狀的責任寄希望於在現狀中獲益的人嗎?太上皇會回答你,naive,too young, too simple.
最後將很久以前發的一段狀態來作結:不公的體製得以存在,是因為人們允許它存在;比體制更根本的問題在於個人。你可能明確反對中石油中石化的壟斷與低效,但當改革涉及包括中國電信在內的所有壟斷企業時,你可能就沉默了,因為你或你的家人在中國電信上班,正從它獲得的暴利中分得一杯羹。人們反對的很可能不是一種體制本身,而是體制中與你利益相衝突的某一個具體的個體。絕大多數大學生都在抱怨政府的腐敗和壟斷企業的暴利低效,但又都毅然決然的擠向這些行業和部門,甚至使用他們曾鄙夷的各種門路和手段,各地子弟都在罵北京人的高考很無恥,但又爭前恐後的以成為北京人為榮。難道他們反對的真的是這個體制本身嗎?他們反對的只是自己不是體制中的獲益者而已,當他們有機會成為其中之一時,他們會很自然的成為他們曾經痛恨過的那種人。只要有權力的試探,任何人都可以墮落,純粹功利性的反對毫無意義,但功利性是我們在身邊和網上獲知的絕大多數不滿言論的本質。這就是為什麼一上微博,你覺得中國明天就有可能發生起義,但逛一圈菜市場,你就能判斷這個國家十年也別想有大的改革浪潮。
我現在在做的,就是網上彪悍的鍵盤革命黨,其實現實中的我正在考研,未必想成為北京人,但也肯定不拒絕,你能指望我在某一天做出什麼推動者一切的事情嗎?naive,當我都能做到這個的時候,憑什麼讓你搭順風車。
特此註明, 我對北京孩子的能力沒有偏見,而且,就我個人的觀感而言,我覺得北京孩子的整體素質和能力還有對學習的努力程度等確實高於一些苦逼省份的學生,但是,這不能成為北京人就應該享受特權的原因,是特權導致了北京孩子有時間做別的事兒,而別的省份為了上大學只能一頭扎進書堆里,然後十幾年後,高下立見,這正是不公正制度的後果,而非證明不公正制度存在的合理性的依據。樓主對於同樣的問題,不想多做回應。
對於北京孩子說是靠自己實力考上大學的,問心無愧,我就問了,你們敢和全國其他省份的考生做同樣的卷子,憑同樣的分數線上大學嗎?04之前,是一卷考天下,全國都用同一張卷子,但是,清北在不同的省份錄取線確實不一樣的,在北大里,同一個班,北大的孩子跟外省的孩子相差過七十分是很正常的。後來,這樣明顯的歧視招致社會的不滿太大,就換湯不換藥的實行各省自主命題,然後以卷子不同,各省分數不具有對比性為名掩蓋矛盾,你們還有話說?你們說現在清北在北京錄取分數也很高,那根本不重要,分數和卷子難易度不能證明制度的公正與否,問題核心在於招生名額,不管北京卷子難易,北京考生分數高低,也不管你們的填報制度多坑爹,但每年在7.5萬考生中一定有350人進入北大,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至於填報制度只是在涉及究竟是哪個北京孩子進入北大時增加了風險性,可能未必是那個成績好的人如願考上北大,但他陰差陽錯失去的名額一定會被另一個北京孩子得到。同理,別的省份即使有29萬人參加高考,北大隻給31個名額,無論其省的卷子難易,如何填報,進北大的也只有31個。故問題核心在於名額。
為什麼北京生源四百分就上大學的言論和你的實際感受相差甚遠?因為誇張的言論描述起來才痛快,不過北京生源確實享受到了某種特權。
題外話:
感受最深的是自己周圍一些同學抱怨唾棄這種特權,是基於自己沒有享受到特權,而不是消滅這種不公平。如果懷抱這樣的心態,很難在以後成為即得利益者的情況下消除這種人為設置的不平等。
單獨把北大清華拎出來進行比較意義不大。
可能更有意義的幾個數據:
- 985率:985高校在某地區招生計劃人數/該地區參加高考人數
- 211率:211高校在某地區招生計劃總人數/該地區參加高考人數
- 一本率:某地區一本招生計劃人數(或一本線過線人數)/該地區參加高考人數
未檢索到系統的統計數據,僅以北京和河南的部分數據為例:
河南——2011年,考生總數85.5萬人,共計錄取各類新生61.6萬人,錄取率72%,本科層次錄取率34%,一本層次錄取率不到5%,985+211院校錄取率2%。
北京——2011年,考生總數7.6萬,共計錄取各類新生58906人,錄取率78%,本科層次計劃錄取率54.3%,一本層次計劃錄取率近24.4%,985+211院校錄取率不詳(各高校錄取計劃均可查到。粗略計算,僅清華、北大、人大、北航、北里、北師、農大、民大8所駐京985(原文錯為211)高校在京計劃錄取人數即超過1600,占報考人數比例已突破2%)。
————————直接回答問題———————
2011年北清在京豫兩地的招生情況:
清華,在河南計劃招生67人,在北京計劃招生221人。
北大,在河南計劃招生60人,在北京計劃招生248人。
這意味著,每6732名河南考生中有一位可以成為清北學生,而每282位北京考生中就有一位能夠被清北錄取。河南考生毫無疑問處於HELL模式,但是北京考生也要在HARD模式中奮鬥,都不容易。外地考生的認知小有偏差,但從大方向上是正確的。
2002年山東高考,理科,本人高考成績530多分,距離二本線十幾分,無奈上了個三本,年學費1萬。同年,相同試卷(04年才開始各地自主命題),北京一本理科分數線,469分。
MLGB
——————————————————
上面實事陳述或有誤,似乎02年已經試卷不同了,於是查了今年的錄取情況。
北京,報考7.3萬, 錄取449人, 錄取比例6.15 ‰,每 162人錄取1人;
山東,報考55萬, 錄取167人 ,錄取比例0.30 ‰,每3333人錄取1人;
四川,報考53.8萬,錄取266人 ,錄取比例0.49 ‰,每2041人錄取1人;
江蘇,報考47.5萬,錄取351人 ,錄取比例0.74 ‰,每1351人錄取1人;
湖北,報考45.7萬,錄取269人 ,錄取比例0.59 ‰,每1695人錄取1人;
河南,報考85萬, 錄取257人, 錄取比例0.31 ‰,每3225人錄取1人;
……
(更新了錄取比例,更直觀,2012-09-26)
因為北京考生前幾年考400多分確實能上北大。
北大有個醫學部,大家都知道的。醫學部前幾年開了個三年制的護理學專科。根據2009年的招生計劃,全部面向北京市,招收200人。
那一年的分數線是這樣的
有三個專業基本上是只面向北京招生的,所以把護理學的分數擠到後面了,不過可以看出,最低只要442分就可以進去了。其他兩個只面向北京招生的專業,醫學實驗學最低只要538,醫學檢驗最低只要509,都不高。後來,其中的醫學實驗專業出了個網紅,名叫袁佳怡的,具體情況百度一下就知道。結果,這幾個只招北京考生的專業就家喻戶曉了,然後北京考生四五百分上北大也就家喻戶曉了。
天 我們江蘇考生400就可以去了哈哈哈哈
居然沒有人說說我們廣東學生的痛
其實說實話我們應該是介於Hell和hard之間吧 不說了 上圖
對了我記得上交每年招一個文科生
正面回答下問題。
我覺得說400分 500分上清北應該還是搞笑的。但是我覺得在這種高考招生保護下, 真正受傷的是那些並不是最top的優等生們。
我們不是真正的天子驕子, 我們不敢在70萬人裡面拼那120個清北的名額,因為我知道我們真的實力不夠。
但是 我們真的也很努力啊
我們的爸媽為了也是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啊
我們的好成績也是12年的堅持努力自己一個腳印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啊
我們也是你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啊
就因為我們生在廣東, 所以我們這輩子都不可能去到清華北大, 復旦交大, 甚至是浙大人大南大中科了嗎
為什麼啊
世界這麼大,我們真的很想出去看看啊。
——————
高二的時候,我有個兄弟在廣東的一所超級中學退學了。 去了加拿大讀書
他當時全年級大概理科20名左右, 他們高中全省大約top5
我們當時問他媽媽,為啥送他出去
「即使留在這邊高考, 他拼了全力, 再加上不錯的發揮,也才能勉強進上交吧。甚至還選不了一個像樣子的專業。」
我當時是不信的
後來我們高考完報志願,我看到上交全省招49個理科生,我終於信了。
對了他出去的時候,雅思8分, 高二的時候。
他現在在滑鐵盧讀精算,好像全獎。
——————
高考完我們班的同學在填志願的時候,有一幕讓我至今想起來了都很心酸。
我是廣州最top學校之一的理科重點班學生, 我們當時回班報志願,人與人見面打招呼都是: 「中大吧, 啥專業呀?」
幾乎我們班所有人都在那張泛黃的模擬志願表上的C志願填了中山大學, 但是其實我們都知道我們應該都會去那裡吧。 但是我們仍然不甘心啊, 感覺自己第一志願不填個清華,填個復旦,填個浙大, 對不起自己小學年年考第一時的家裡人和老師們的期望, 也對不起高三畫在自己書桌上的那一個校徽啊。
最終我們還是去了中大。
也許有人會覺得朱門酒肉臭, 但是我們真的很不甘心啊。
我們不是70萬人中的120名,但是我們也是70萬人中的 1000名啊。
小時候我的成績很好,我以為長大後成績依然很好的的話就能去清北
小時候爸媽總是告訴我在北京天子腳下有那麼兩所神一樣的大學,努力就能考上
小時候老師表揚我們那群尖子生,總是會開玩笑說未來的清北學子
冬天飄落的雪花,再嚮往夏天,也不可能在夏日裡飛舞啊。
好吧,既然瀏覽時看到了這個問題,排名第一的答案里還有人人日誌鏈接,那我也貼一篇一兩年前我自己寫的日誌吧,說的就是北京高考的問題,這個事兒真是年年都有人拿出來說,但是很少有人說到點上,噴北京的多數僅僅是出於憤怒而非理智,很多北京人的辯解卻也讓我汗顏(我也是北京人)
若不想看長文,我的意思總結起來就一句話——北京孩子高考佔便宜這個事兒是事實,它的源頭是全國優質教育資源整體不足+全國優質教育資源分布嚴重不平衡
http://blog.renren.com/blog/224524821/854838292?bfrom=01020110200
我看不少人分享什麼北京分數線和北京人在高考制度中是不是公平之類的文章,這好像每屆高考之後都會有人出來嚷嚷幾嗓子儼然成了年經貼
我的態度是,在事實方面,北京人應該有勇氣承認,我們的確是在高考中佔了不少便宜,好多文章都在繞各種圈子,說什麼北京孩子有分數之外的優勢,北京的北大清華線也不低,北京的高考卷子某些地方更難(比如作文要求學生更有深度....這也不是怎麼說出口的...),但是你不可能迴避掉這個問題,北京學生和江蘇、河南、山東乃至全國大部分省份的學生相比,考上同一所學校,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是更少的,說北京學生眼界廣什麼的,在我看來和討論高考是否公平這件事情沒有什麼關聯,北京學生也許確實眼界開闊,那是由於經濟優勢,北京這個城市的優勢(所謂政治文化中心),課餘時間更多(這恰恰是不公平的地方!)所帶來的,這個開闊,基本不是因為個人努力所造成的,說北京學生很好也很努力也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因為不公平的定義是若想獲得某種東西,兩群人所需付出的不相等,考上清華北大的北京學生當然也很好,但是外地學生需要付出和犧牲更多,這應該是確鑿無疑的
應該去質疑的,不是這個事實,而是討伐者們的邏輯背景
1.適度的地區保護究竟有沒有錯?在我看來,北京的學校給北京學生一點優惠是無可厚非的,至少不是不道德的,問題在於教育資源畸形的集中在了幾個大城市,此時就不再是「北京學生容易上北京的大學」,而近似是「北京學生容易上好大學」,問題還在於,北京學生不光上北京的學校容易,上外地的好學校也容易,因此不要拿地方保護說事兒,問題不出在這個地方
2.我們的譴責對象,應該是造成這個現象的源頭,還是指向獲利者?教育資源畸形不是北京學生造成的,也不是他們家長造成的,現行高考制度也不是北京學生決定的,那是否應該把本應指向制度制定者和政策規劃者的不滿與敵視,轉向北京學生呢?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很多人具有非常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但卻在高考地域問題上,秉持著不一樣的原則和態度
3.現實一些來說,假設,在最極端的意義上,實現了儘可能的地域公平——全國統一考卷、統一判卷、統一分數線,結果又是什麼?落後地區的教育境況以及其他境況會不會因此而改善?很遺憾的是,我認為並不會,假設這個有待商榷的「公平」真的實現了,那的確,每個其他省份每年會多出幾十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整體升學率會有一個可觀的提升,復讀的人會減少,上好學校的人會增多,但第一,北京以外地區學生們的刻苦程度或者受苦程度我認為不會有特別大的改變(北京學生的學業壓力當然會陡然增大),第二,全國優秀生源依然會扎堆的湧向幾個高校集中的城市和省份,第三,這些優秀生源恐怕僅有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會在畢業後回到家鄉,絕大部分的人以後仍然會留在北京,變成北漂,也許進而變成北京人,也就是說,高考的公平,無法促使教育資源分配的公平,也無法促進經濟發展的平衡(或者說,並沒有很大的相關,這樣比較客觀)
4.試想一個問題:在二戰中,大部分猶太人被納粹分子殺害了,一小部分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援助,地理位置,政治環境,總之不完全是自己努力)而幸免於難,那你作為一個猶太人,會不會覺得沒有死去的猶太人也應該去死,因為他們和死了的人有同樣的生存權利?這樣的邏輯是否正常呢?
當然,高考並不完全能用這個例子來說,因為在猶太人的例子中,活下來的猶太人並沒有佔用死去的猶太人的生存權利,但我的意思是說,在一個不那麼合理和正常的高考制度下,一個受苦更多的人,是不是應該指責其他人少受了苦,並且希望他們也受更多的苦呢?
北京為何你承受了如此之多的非議?
這是我剛剛看見的一個分享,這篇算是我所見的最客觀的了,畢竟是用數據說話,但我還是認為,北京人在高考制度中毫無疑問是佔了便宜的,就說和河南相比吧,在我高考的06年,北京考生20萬,河南80萬,但給河南的一本名額顯然沒有給北京的多,去外地大學的北京人應該都能發現,和同宿舍的人相比,我們在高中三年乃至上學的全部12年中,承受的學習壓力真的是要小很多的,據我所知,外地大多數高中似乎都是寄宿制的,有嚴格控制時間的晚自習(我好像記得記飛說他們是7點到10點半?),早上需要起很早跑步和早自習,談戀愛有人管(北京並不是那麼嚴格),打球有人阻止,周末完全不休息或者一周休息半天,因此我還是認為,如果想為北京學生辯白的話,至少應該承認,北京學生在教育上獲得的資源和機會更多,承受的壓力更小,這也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情啊
1、高考確實是不公正的。清華北大在招生名額的分配上面就是極大的不公平,而無關分數。
2、為什麼優秀的教育資源以及其他的優勢資源都集中在北京?且這些優秀的資源並沒有創造出相應的價值。
3、資源集中於北京,導致外地人瘋狂擠進北京,增加城市的負荷,同時影響北京原住民的不滿。
4、資源集中於北京等少數特大城市,導致地域發展極不平衡,中國的大城市和小城鎮,小城鎮和鄉村,差距越拉越大。
5、人都有趨利性,都是自私的,大量的優勢資源吸引他們進入北京,這無可厚非。
6、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在目前的中國,人們對幸福的定義在於擁有更多的資源,他們選擇進入公務員系統國企等利益豐富的部門,儘管這些利益的分配來的並不公平,甚至不合法。
7、每個民族都有劣根性,中華民族不會比別的民族有多優良,也不會有多低劣。
8、一個好的體制,應該是將資源盡量公平的進行分配,同時引導人們公平、愛心、羞恥等正面的性格,盡量規避或者控制自私、貪婪、冷酷等負面的性格。
9、目前中國的體制,則是用利益分配的不公,將人們性格中自私、貪婪、冷酷等負面性格大量激發,道德水準越來越低。
10、當不公積累到一定的程度,道德體系被打破,正常的社會生態體系被逐漸破壞,社會將會重新洗牌。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那根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想這樣子的言論應該是由來已久了。鑒於闊別校園很多年,介紹一些我當年讀高中時的經驗,給大家參考一下。我那一年北京學生讀北大、清華和人大這一類學校的,文科大約是540-560分左右(理科沒有關注),我所在的城市(中部省會),這個分數只能上二本,要上北大清華至少620分(以上分數線為全國統考,750分滿分)。由此可見大約60-80分的分差。我想這也是上述言論的由來之一吧。
當然沒那麼誇張,而且時代也在變,現在北大清華的招生也在慢慢平衡之中,但是有關高考誤解是相互的,有人覺得北京考生上清華北大很簡單,但很多北京考生也不了解人口大省的競爭是多麼激烈。
至於為什麼,我倒真沒見過有外地人說北京四五百分就能上北大清華的,說這種話的人大多對高考沒有仔細研究過或者只是為了圖個嘴上痛快吧。至少近幾年的高考沒這麼誇張。
至於北京考生上北大清華有多容易,我只能說確實比人口大省們容易多了,但不是說北京的考生不夠好,只是事實是讓人太難接受了而已。
但是我始終認為,能考上北大清華的,基本上在哪個省都有考上的水平,只是在人口大省競爭會更激烈,心理壓力也許會更大,而且復讀生對應屆生的壓力也很大,把握就小了很多,尤其體現在理科上。
但是在一些人口大省能考個普通重點的水平,在北京更有可能考上名校,比如人大之類的。
江蘇滿分480親
來答一發~
鄙人來自那個衡水中學,典型的窮鄉僻壤+玩命刷高考,當年也無數YY如果在北京我就可以上清華云云~(顯然暴露了本人沒能考上top2╰_╯)但畢竟是YY,最後上了一所還湊合的985~
雖然上清華北大沒戲了,但是我至少還可以想,哼哼,到了大學裡北京的戰五渣來老老實實給我墊底吧ㄟ( ̄▽ ̄ㄟ)
但是,但是,但是!
到了大學發現我完全是圖樣啊!北京的孩子和我們這些高考大省的孩子比起來完全不虛啊!我們班兩個北京孩子專業前五無壓力啊!就算平均來講至少是不顯劣勢的!不僅專業成績屌屌的還自帶英語口語超強+沒準哪方面特長光環…好了我真的不會YY了…
不要跟我吐槽說我又不知道清華北大里什麼樣…據高中好基友清華工科男給我講~北京上海的孩紙各種光環四射啊︽⊙_⊙︽
北京的孩子乃們這樣真的好嘛?要我們怎麼繼續YYo(︶︿︶)o難道乃們指責「北京孩子容易上清北」真的不心虛嗎?難道倫家的實力匹配不上嗎?
好了,正經點。其實看錄取率真的沒啥意思,大學裡的表現其實最能衡量一個學生或者一個地區的學生配不配上這所大學…說了這麼多其實我也沒個啥數據,也不知道誰會做這麼個調研。不過至少我拿這些跟我的高中同學交流基本大家都認同的。雖然出身窮鄉僻壤但是衡中你懂的,80%的同班同學還都是能上985的,所以在好一點的高校里這個現象…還有一些代表性吧。
事情就是這樣,結論就是,北京的錄取率高有合理性,因為從錄取的結果來看,「錄取」基本成功地把同一水平的學生分配到了同一水平的高校。
至於原因我也只是有過一點簡單的想法…我覺得北京地區人口素質高可能是比較主要的…可能北京本地人並不能帶來如此大的差異,但是能夠在北京定居的外地人肯定是有相當的實力,他們自身的素質,對孩子的家教,掌握的資源,開闊的眼界,足以造成了上述平均水平上的差異。北京的孩子並不是僅僅因為父母優秀就可以有更大的機會,而是父母優秀導致他們的優秀,進而才有了更大的機會。而北京的中小學教育資源與外地的差距更是一大原因(不展開,此處為想當然,沒有切身體會)由此看來,北京錄取率高不是錄取制度不公,而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公,人口素質本身的差異。當然以上也只是自己的看法,並無數據支持,如有硬傷歡迎指正…
最後,我想對所有奮鬥在高考大省的孩子們說,
不要像我一樣YY,這樣真的沒有什麼意思,你無力改變,更沒有資格抱怨你的父母為什麼不是北京er。他們已經儘力將他們所能給予你的提供給你,你要好好努力,一定一定好好努力,為你的後代改變,或者,有可能的話,改變整個社會的不公。
鄙人高中就讀於本省最好的高中,同學們非富即貴,同學們的爹各有神通。
年級里某成績中游的同學,高考前其爹大顯神通,將其轉入人大附中就讀,過去第一次考試(期末還是模擬,忘了),直接全班第四。
當時年幼無知,深深為這種行為感到不齒,同時覺得雖然北京分低,但此同學轉到一個如此水平不堪的學校,難免會反受其害。直到本科有了互聯網之後,才知道人大附中是個何等檔次的學校,不禁深深地為我朝的高考制度跪了。
本科宿舍夜聊,有時大家感概為何北京籍的學生成績如此平平?慢慢才明白,到外省上大學的北京籍學生,基本是北京同年高考中成績比較差的一部分了。這些說法基本都是在全國統考的年代產生的,現在除了老少邊窮地區已經都是各省自主命題了,試卷不一樣也就沒什麼可比性了。
估計讓這個說法廣為人知的原因就是01年的青島三考生狀告教育部事件,當年北京地區的文科重點線為456分,而山東的文科重點線為575分,兩地分數線差距為119分,而這時還是全國統考的年代。當然這個事件沒有什麼結果,也沒有使教育不公平的問題得到解決,反而催生了各省自主命題,現在各省的分數線終於差不多了這些答案看得我心寒
我忘記了是哪位知乎用戶曾回答過這是一場接力賽,你卻把它當成了百米跑
我原本生活在一個小城,一個整個城市最好的學校也五六年出不了一個清華北大學生的城市。
我的爺爺奶奶據說是闖關東的時候來到的這個城市。
奶奶在氧氣廠工作,每天扛這十幾公斤的氧氣罐要走上好幾趟,卻只能掙到微薄的薪水。唯一一次長假,是因為被高處掉落的東西砸傷,工傷住院,也因此落下了病根,現在患上了奧爾茨海默症,我上沒上大學這個問題,她五分鐘里要問好多次。
爺爺我了解的不多,唯一聽過的還是一段軼事:爺爺有天回到家裡說從某條路經過,看到一個電線杆倒下砸死了一個解放軍,後來才知道,那個解放軍就是雷鋒。不過據說從事的職業對呼吸道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年邁得了喉癌,沒見到我就走了。
爺爺奶奶,一輩子奉獻,為的是他們的兒女能夠吃飽穿暖,能夠上學讀書,掌握一技之能,安身立命。
我的父親是一名研究生,也是小城當年那一屆僅有的兩個大學生。很小的時候我奶奶就跟我說:「你爸高中的時候,學習特別刻苦,當時我們家沒暖氣,你爸每天晚上就到你大姑家學習,晚上十點多再頂著寒風騎回家。」
父親畢業以後選擇回到了這座小城,在一個石油公司里任職,成為了最年輕的副處長,創造了許多傳奇的故事。父親總說,如果當年沒有選擇來到北京,現在怎麼也是個廣電局的局長了。
但是就在02年,父親毅然從企業辭職,通過人才引進政策把一家人帶到了北京,花了幾萬塊錢,托關係把我送進了一所很好的小學。又貸款幾十萬,在北京買了一所房子。母親辭去了單位的職務,來到北京做了一名全職媽媽。
小城裡很多人不理解他,覺得父親是一個放棄大好前程的傻瓜
直到
我考進了北大
父親已經年過半百了,方才在前兩年還完了房貸,過上了偶爾能去打打高爾夫球的生活。母親也越顯蒼老了,方才能從照顧我的生活起居的忙碌中解脫,過上了沒事用iPad上網學學新概念英語的日子。
我的父母,半輩子艱辛,為的是讓他們的兒子能站在更高的起點,走進更高的學府,接受更好的教育,接觸更優秀的人。
世人不知道這一切
斥我是既得利益者
以上
----2.4更新----
統一回復一下評論區
首先澄清一下,我的高考分加分後全市前60,不加分比北大線高10分,所以我是可以上北大的,只是本人致力學醫,一A志願就是北大醫學部臨床醫學專業,請各位不必質疑了。
其次聲明一下,老羅式的辯論我不崇尚,也不參與。只說一句,我是既得利益者沒錯,但是我不是無緣無故成為既得利益者,我也很自豪我能夠成為既得利益者,謝謝。
人生就是一場接力賽,是一個家族的接力賽,不知向上翻多少代,大家都一樣都是農民,但是幾代人的努力,才讓一些人走到了社會的高層,這些人的下一代也在努力地向更高層走,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讓這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逐漸發展進步。
The play field has never been even. ——中國合伙人
高考這個制度,不僅僅不是不公平,它是中國社會最大的公平。從農民到知識分子,原本一個家族需要走多久,而如今,通過高考你就完全有機會僅僅一代人就完成這個轉化,甚至一代人就走到社會的高層。
請不要再得寸進尺了,幾代人的努力需要得到應有的尊重,高考這個促進社會公平的制度,不能再激進了。
否則,國家的人才大多都會心寒的。
---2.6更新---
找到了百米跑那個的出處
努力了七年卻依舊被中產階級家庭子女完爆,我該如何調整心態? - 少恭的回答
為啥面對這個題主大家都這麼明白,但是輪到高考大家卻看不清楚了呢┑( ̄Д  ̄)┍
我都沒反應過來評論區又炸了……
最近比較忙,實在沒有時間跟大家爭論
不得不說,我還真是看不出下一代不能踩著上一代建設的階梯更上一層樓這算是社會進步……
不過根據大家的言論,我覺得我國目前急需建設以下幾個制度:
- 上山下鄉制度,打破固化了的階級
- 大鍋飯制度,徹底實現絕對公平
- 投胎平等制度,不能一生下來大家就有富有窮
- 並且鑒於我這種既得利益者的存在,我們有必要來一場文化大革命
你問我怎麼實現?
高考是公平的。
因為人人平等,而有些人更加平等。2014年11月23日更新:在此提醒對我答案感興趣的同學,因為本人文筆水平有限,且答案經過多次修改補充,所以內容存在一定的不連貫,重點不突出的現象。所以建議讀者重點閱讀答案結尾的5條總結(本人觀點的濃縮)。謝謝!
-------------------------------------------------------------------------------------------------------------------------------------------
我在人人上看過一條不錯的狀態:
大學後:北京同學並沒有濃烈的官腔,上海同學並沒有錙銖必較。廣東來的也沒有什麼都吃,河南來的也很愛乾淨很安分。江浙同學直爽起來不比東北差,湖北同學也沒兇猛得像猛獸。 內蒙古還是很現代化的,山東同學也喜歡吃米飯。 湖南同學沒有傳說中像土匪,香港澳門台灣來的同學甚至比不上你。 福建的同學普通話說起來也很好聽,新疆的同學很乖巧文靜。 我們都活在一個聽說的世界,活在別人的言語里。都多大的人了. 還只能通過聽說來觀察這個世界. 這才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
樓主是北京人。首先,在北京400-500分去清華北大,沒有可能。除非這個人因為特長或者競賽已經保送了,參加高考多一種人生經歷,不排除有這種可能。
北京清華北大的錄取分數線一直在650+左右。
--------------------------------------------------------------------------------------------------------------------------------------------
其次我承認北京考生優勢更大,這點是客觀事實,我無法否認。
但是我不承認北京學子的平均素質低於其他省市。
鄙人11年高考,出於穩妥考慮,報了上海交通大學。雖然出分後,分數與清華線持平,但是也沒有能夠留在北京。
那個假期逛了逛百度的高考吧,瞬間覺得壓力山大。各地學子紛紛吐槽嘲諷北京分數線,感覺北京學生在一些人眼裡就是群靠高考優勢才能上大學的白痴。
--------------------------------------------------------------------------------------------------------------------------------------------
進了大學以後,我發現我想多了。
本人大一學年成績 前8%
本人大二學年成績 前2%
10月30日新增:
本人大二學年成績 前2% 國家獎學金
研究生期間會去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讀博士
曾經有二貨同學問我,北京是不是真的4,500分上清華,我回答他:是的,所以我這樣怒超清北分數線一兩百分的只能來我交了。
--------------------------------------------------------------------------------------------------------------------------------------------
再講一個故事,同班基友去了浙江大學,一個寢室四個人,另外三個都是南方省份。整個寢室學習氛圍比較好,經常會交流課程和作業問題。
後來我的基友發現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的室友從來不會主動問他任何問題,感覺到了室友對他智商和成績的不信任。直到期末考試之後,我的基友華麗麗地逆襲,績點怒上90+。從此,他的室友才對我基友和北京學生另眼相看。
--------------------------------------------------------------------------------------------------------------------------------------------
我還有一個基友,因為高考報志願失誤,導致去了錄取分數線比他高考成績低了100多分的重慶大學。
他目前取得了如下成就:
8項專利
院學生會主席
績點全院第一
以「優秀」的評價完成了一個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
6月7日新增:兩個月前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學的成績也出來了,基友一等獎,答主三等獎
--------------------------------------------------------------------------------------------------------------------------------------------
當然,以上都是個例,對於北京學生優秀這個結論而言,並無任何說服力。
但是可以看出,北京學生在大學的表現或許不像一些人想的那樣,而是在學業,社會工作,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可以做的非常好。
--------------------------------------------------------------------------------------------------------------------------------------------
12年數據:大概搜索了一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和武漢大學這六所名校(註:之所以選這六所是因為名氣夠大同時這六所的信息最好找……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自己調查其他名校的數據)在本地招生的人數和全國範圍招生人數的比例。這六所都是全國名校,卻運作模式相仿,都是本地和全國撥款共同支持。
結果如下:
------------
北京大學(本部):
本部在北京計劃招生256人,實招368人,全國計劃招生2650人,實際錄取2780人。
本地生源比例:
368/2780 = 13.2%
*註:之所以沒有統計醫學部是因為醫學部的錄取程序和本部是分開的,分數線都不一樣。
------------
清華大學
北京計劃招生270人,實際招生~320人,全國計劃招生3360人,實際招生3350人。
本地生源比例:
320/3350 = 9.6%
*註:清華大學很聰明,把網上的北京生源錄取人數的新聞都和*諧了,所以沒有找到特別可信的數據,第一個引用網址如果有錯誤歡迎網友更新。通過這個數字算出來的比例似乎比往年低,清華往年的北京生源比例大約為10%~12%,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自己求證。
------------
復旦大學
本地生源比例:
30%
*註:除北大清華外其他學校招生似乎尚未結束,這個數據是新聞里自己估算的,在此直接引用,詳情參考上面的網址。
------------
南京大學
江蘇計劃招生973人,全國計劃招生3600人。
本地生源比例:
973/3600 = 27.0%
------------
浙江大學
浙江計劃招生2283人,全國計劃招生~22200/4=5550人。
本地生源比例:
2283/5550 = 41.1%
*註:由於沒有找到浙大招生總人數,故人數估計是把浙大本科生總人數/4。
------------
武漢大學
湖北計劃招生2050人,全國計劃招生7900人。
本地生源比例:
2050/7900 = 25.9%
-----------
綜上,這六所名校的本地生源比例排名如下:
1、浙江大學,41.1%
2、復旦大學,30.0%
3、南京大學,27.0%
4、武漢大學,25.9%
5、北京大學,13.2%
6、清華大學,9.6%
--------------------------------------------------------------------------------------------------------------------------------------------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北京好大學的地方保護主義已經算是比較不明顯的了。
其次,我也希望看到我回答的知友幫我回答一下我的問題:
如果清華北大好考是因為地方保護主義,那麼我們去上交復旦,武大重大川大也容易,是因為什麼呢?
為什麼這些外地的學校,完全不受北京管制,卻依然會給北京提供較多的錄取名額呢?
我猜測的一個原因是,北京學生的綜合素質相對還可以,符合這些大學對於新生的預期,表現也相對優秀。
我身邊的一個例子:浙大曾經因為我們高中一些學長在大學裡的給力出色的表現,曾經兩年給了我們學校一定的二志願名額。
--------------------------------------------------------------------------------------------------------------------------------------------
分割線:
一些知友郭大路和kateman質疑我的數據不全面,未考慮其他北京的重點大學。我在此解釋一下,不是沒有考慮,而是現狀都差不多,原以為沒有必要一一列舉。但現在還是補充一下,也希望能夠回應這兩位知友的質疑。
中國人民大學
該校2013年在北京計劃招生194人。其中文科計劃招生101人,理科招生93人。總招生人數3000人左右。不到10%。
--------------------------------------------------------------------------------------------------------------------------------------------
再次分割,找到了一組很好的數據:
2012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98/1800=5.4%
清華大學:
204/3,380=6.0%
中國人民大學:
209/3080=6.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285/3800=7.5%
北京大學:
414/3515=11.8%
哈爾濱工業大學
12.1%
南開大學
20.4%
西安交通大學
23.7%
武漢大學
24.2%
復旦大學
27.6%
上海交通大學
28.6%
廈門大學
29.7%
華中科技大學
30.7%
南京大學
35.0%
浙江大學
39.1%
歡迎補充完善
PS:這段不是為了北京辯護,只是陳述事實,澄清誤解。
-------------------------------------------
6月9日
PS:如果瞄到這裡的朋友,麻煩再開一下開頭,這不是洗地文,答主在開頭就很直接的承認了:北京考生佔優勢,競爭壓力相對大多數省市要小。
我的立場:
1北京作為高考的相對受益者,我自己能夠理解大家對制度和資源分配不平均的不滿和怨氣
2對大家對不公平的適度吐槽,我表示完全理解和支持
3反感從對不公平的吐槽,演變到對北京考生或北京市的地域黑,甚至是對北京學子的歧視和攻擊
4疑惑400-500上清華這種奇葩謠言居然有市場,傷感不同省市之間的不了解和不願意去了解
5希望不願意看我回答的朋友就不要評論了,有不少人把我的回答當初洗地文評論了,給一個北京人科普北京高考有多佔優勢。 說句實在話,這還用得著您來告訴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