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卻思想深度遠高於常人?


不要相信高贊答案 @廢材城 的回答,他的回答是寫給那些「覺得自己很有思想深度所以自己和旁人格格不入於是恍然大悟原來自己懷才不遇泯然眾人是因為自己的思想深度遠遠高於普通人」的人的,而這其實是一個典型的巴納姆效應。他寫得那篇文章唯一的目的,就是讓那些生活中並不開心又喜歡上知乎的年青人,感覺自己之所以不受歡迎沒有年薪百萬沒有女朋友工作不順心,原來都只是因為自己是一個「年紀輕輕卻思想深度遠高於常人」的人。

換句話說,他寫給那些喜歡給自己的不開心和失敗找借口的人。

關於讀書,我一直很喜歡下面這幅圖,送給大家,希望所有人能夠養成終身讀書、讀好書,不斷學習的習慣,我相信你以後一定會因此而收益。

如果讀書不能讓你獲得你想要的幸福、快樂以及成功的話,那麼請相信我,這不是讀書的錯,也不是思考的錯,你如果不讀書不思考,結果大半只可能會更差。

當然了,讀書只是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是實踐,知行合一,才能進步得更快。畢竟,讀書只是間接經驗,我們還需要直接經驗。同樣一個道理,讀書體會到的,和你親身體驗到的,差距非常遠,畢竟「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因為常人太弱。

弱到什麼地步呢?

我做人工智慧對話,
從後台看對話語料,有接近一半的對話無法準確的描述他要說的內容。
如果不告訴我那真的是人類,
我會以為這原本是一段英文用谷歌翻譯轉成中文後的對話。


我們理解的「少年老成」有些不同。

我不覺得年輕人說出這個社會如何如何,娛樂至死,或什麼劣根性,算是少年老成。

恕我直言。

在這個信息時代,但凡智力正常的人,在亂七八糟的網路論壇中泡上一段時間,都能看起來很成熟。

好像他們都看破紅塵,或有著超越時代的眼光。

但這類人,你也很容易看出他們的不足和幼稚。

比如他們的觀點和一些論調,多是網上已經被說爛的。

而本身他們的學識和經歷,又讓他們難有與他人不同且獨特的見解。

偶有那麼一兩個看起來思想獨特的,又多容易走了極端。

讓你感覺完全不合邏輯。

他們也往往知識面廣,但無一精通。

只是外行人眼中的內行。

所以我認為的少年老成,不是耍嘴皮子。

至少不會只是寫幾句憂傷的句子和看起來很有人文情懷的蠢話。

一個真的成熟的人,他應該明白在什麼階段該去幹什麼樣的事。

其實說來簡單,但往往都很難做到。

什麼是該乾的事?

該讀書時讀書,該工作時工作,該怎樣怎樣。

不是在羽翼未豐時便學著他人說些多麼豪邁的話語。

又如何指點江山,彷彿眾人皆醉你獨醒。

這些話為什麼在年輕人的口中說出來,都很滑稽?

因為他沒經歷過。

有些人則被迫過早的面對這個世界,背負了太多本不該由他背負的責任。

所以他看起總很成熟。

但這類人,從不會覺得這種成熟是可以誇耀的。

因為成熟很多時候意味著要付出一些代價。

小男孩想成長為真正的男人,必須要走一些難熬的路。

而那些沒有這樣煎熬過的人,他們所表現出的少年老成就顯得很突兀。

像一個從來只在山上閉關,以為超凡入聖,人間七情六慾都無法讓他心底有半點波瀾的修行人。

有天他終於下山,結果路上走來一人對著他莫名就扇了一巴掌。

他氣得破口大罵,什麼髒話都說出來了。

這種境界也算超脫嗎?

漂亮話誰都會說。

但你有沒有真的到了那個境界?

真正少年老成的人,你往往看不出他有何不同。

你會覺得他只是跟所有人一樣生活著,好像也沒什麼過人之處。

他們從不會在朋友圈和空間里,天天發什麼「人類痛苦的本質源於XXXXX」。

在你自以為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著他滔滔不絕時。

他也絕不會表現出鄙夷的神情,或在心底暗暗得意比你了解得多。

他們的成熟總顯得很安靜。

比起傾訴,他們似乎更善於傾聽。

你身邊一定就存在這樣的人。

只是更多時候

你覺得他只是個無聊的蠢貨。


18歲,提出比如娛樂至死,庸眾勝利,三觀扭曲等等社會問題-……

戚繼光19歲寫備俺答策。


王陽明15歲自己出居庸關考察,寫帝國平安策,請他爹代轉呈皇帝。

1912年10月,周恩來十四歲,作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年紀念日感言,這篇文章就寫一個事,教校長和老師如何辦好學校,做好教育


我不是在說誰更早惠,而是讓你看看,有什麼區別

區別就是你的朋友是提出問題
我說的那些是解決問題

要論提出問題,我見過的最擅長提出問題的人都是北京的計程車司機,只要一打車,你最好別接話,不然北京司機師傅能從北京問題聊到中央問題,再從中國問題聊到美國問題,萬一堵車他可能還能預測一下地球未來十年的問題……

14歲的時候我也寫過一篇文章,論全民英文學習的弊端,我寫給我自己看的,結果同桌看到了很喜歡就拿走了,看完了又借給別人了,等我找到的時候,已經到班主任手裡了,班主任沒還我,她把文章給我爹了

回到家我爹問我,不學英語學日語好不好?
我說不好(忽悠誰呢,日語比英語還難)
又問學法語好不好?
我說不好(又忽悠我,法語也麻煩)

我爹說那你寫那麼長有個屁用啊,你有辦法讓高考不考外語嗎?

真的,18歲已經很晚了
應該初中就知道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真正應該下功夫的事,一般來說,參加工作以後還把精力放在發現問題上而不是解決問題上,這個人基本上就廢了……

他還有三年半
希望他晚開悟也要開悟

比做個廢人強

差點忘了回答你的問題了
是因為你太低,所以覺得他高


思想有深度的年輕人很多,稀鬆平常。

一般來說,內向敏感宅屬性的人思想都比較深度,這樣的人真的很多,可能解決現實問題的有幾個?你不照樣人際關係不好,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沒有對象,一大堆問題么?

把人生活的深沉痛苦沒什麼了不起,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連樓下保安都可以叼一個煙感慨一下人生的意義以及社會問題。

但真正難的是把人生活的幸福,多姿多彩,美滿。不是你深刻而痛苦,深刻而痛苦說明你遇到問題解決不了,只能逃避沉迷於無用的思考。

檢測你智慧的增長恰恰是你的痛苦減少。
這就需要你解決很多生活問題才行。
從深刻到簡單。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不是說這種生活方式有問題。
但把這種方式當成看似很酷的態度沾沾自喜引以為傲就有點傻了。

真正厲害的是能夠把自己的人生過的幸福美好,同時還能給他人帶來幸福和美好。
這需要強大的應對生活問題的能力,不斷追求面對解決。

這才是年輕人更加值得追求的方向。

就像年輕的時候覺得逛夜店約炮很酷。但真正酷的是堅持健身和讀書,認真去愛一個人。
因為後者更難,更具有挑戰

這種思考就像逛夜店,真正酷的是用你的思想解決現實的問題,來減少痛苦。
更酷的是,你還能保護你身邊愛你的,或者你愛的人,解決他們的痛苦和問題。
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這樣不是很酷么。


潛水員是否合格,不在於能否下潛到深海的底部,而在於能否安全浮上來繼續享受頭頂的陽光。

深刻是否到位,不在於能否下潛到知識和靈魂的末梢,而在於能否安全浮上來繼續擁抱眼前的生活。

不到位的深刻,就如同浮不上來的潛水員,都是極端危險的事故,因此我們不該迫不及待地為一些年輕人貼上深刻的標籤,最好停下來問一下我們所貼的深刻,是針對他們的下潛,還是針對他們的上浮?最好停下來觀察一下他們是不是真有能力浮上來,是不是浮上來後真能繼續擁抱眼前的生活?


一個真正合格的潛水員下潛時永遠在規划上浮,一個真正深刻的年輕人探究時永遠在聯繫現實。他們永遠都是極少數,原因很簡單:唯有最謹慎的人,才有資格挑戰最深邃的海洋——無論是物質意義上的,還是精神意義上的。


大學的時候參加社團認識了一個學長,沉默寡言,留著斜長的劉海,總是穿著一件破舊的棉襖。只是每逢開會討論活動方案的時候大家吵不可開交,學長就會跳出來主持大局。等到風平浪靜,再縮到角落裡面,頗有一種任凡塵俗世潮起潮落風起雲湧,我自看窗外花開花落風清雲淡的感覺。

學長非常喜歡哲學,網名叫勒農,當時才疏學淺,勒字我是不識得的,單單一個農字,我也只想到了卡農……只覺得一種濃濃的哲學氣息撲面而來,簽名也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卧薪嘗膽,不明覺叼。

要知道那時候我們取得網名都是什麼眼神薄涼啊,青春繁華不是夢啊,還有就是我這種弔兒郎當一看就不是什麼正經人的網名……

後來有一次吃部飯的時候我們感嘆起大學生活究竟有什麼意義,學長喝多了,也過來插了兩句,期間談到了兩個觀點,第一點,豈止是大學生活沒有意義,宏觀來看整個人生都是沒有意義的。人生在世,不過是在凡塵里苦渡。第二點,不好意思時間太久我給忘了2333

只記得當時在談到這麼喪的話題之後,整個酒席就開始充斥著一股自暴自棄的氛圍,大家都突然打開了心房,開始大倒自己大學生涯中經歷的苦水,什麼自己想出去闖闖啊想改行可以專業文憑又得要現在在學校很痛苦啊,什麼喜歡的女神被一個長得丑不拉幾的學長先下手為強啦,什麼操蛋的老師期末劃重點畫了10多張A4紙哇……然後酒足飯飽,大家拍拍屁股,勾肩搭背的走回寢室,再在第二天的清晨忘掉今天的經歷。

寫了這麼多無關的事情,其實只是想說,好像很多人大都會在這個年歲開始犯迷茫,憤世妒俗,裝作看破紅塵獨離塵囂的樣子。

想的太多,看的片面卻又所學甚少,只能用貧瘠的知識,世界觀架構來解釋這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最終這些東西會慢慢成型變成日後人生里偏頗的價值觀,然後這些價值觀會左右你人生裡面面臨的每一個選擇,升職加薪,跳槽轉行,結婚生子,教書育人……

學長很聰明,他會在這個年紀開始看很多書,可是在整個人生這條賽道上,聰明只能讓人跑得更快一些,至於方向對不對,要看造化了。

希望活的明白一點,沒有錯,希望能更早成熟一點,也沒有錯,錯的是閉塞,建立起一種心理防線,隔絕自己和人交流溝通的慾望,覺得自己看的明白想的透徹,其餘同齡人的思想,都是鹹魚。

書籍裡面有著思想,可它也是一面鏡子,你能在裡面看到的只是你希望明白的道理,書裡面的,其實一直都是你自己和你想成為的你自己。人歸根究底是社會性的動物,那些善於交流溝通的人,他們敢於脫離開自己的舒適圈,試著去理解接受那些讓自己痛苦的事情,我覺得能邁向成熟的道路,也應該大抵如此吧。

只看了一些報道和觀點就在樓底下下象棋吹牛皮的老大爺是不對的,那些看不起他們不屑於和他們交談自視甚高的老大爺也是不好的。

想超脫俗世渡這紅塵的方法,絕不是遠離塵囂清心寡欲的生活,那樣的方法是脆弱的,一入紅塵,胭脂氣又會席捲全身。

要出世,先入世。

等到千錘百鍊,我心不動如山,想出便出,想入便入,方得自在。

(插一套不太應景的圖)

打了一個點的字,點個贊吧老鐵

-----------------------我是隨隨便便的分割線------------------------------------------------

看了眼評論,有個朋友提到了人生沒有什麼意義這件事情,個人是覺得在這裡面其實有著一個理解偏差,我試著解釋一下,

一般來說別人在說人生沒有意義之後的下一個想法都是放棄行動開始等死,問題主要出在後半部分,

人生沒有意義沒有錯,我們生下來就不是因為上帝啊,或者有個世界要毀滅啦等著少年你來拯救這種中二的原因才出現的,就只是爸爸媽媽希望有一個自己的小寶寶這麼簡單。不是因為意義存在,而是因為期待。

可是,沒有意義不代表沒有價值

可能是中國話的語意太複雜了,有時候之所以會覺得沒有希望了,大多的思想過程其實是人生沒有意義啦,我的人生就沒有價值啦,還有什麼想要的呢?算啦算啦放棄等死吧……

從始至終,意義都是我們人為賦予的產物,因人而異,同樣是跑步,對於趕著上班的人來說意義就是為了加快效率,對於減肥的人來說就是我為了更好的自己,對於快遞員來說那就是媽的老子的績效獎金啊……

它像一個背包,你選擇背上它,那就有意義,選擇無視他,那就是沒有,灌兩句雞湯,心中沒有方向,到哪都是流浪。

沒有意義,那就創造意義啊!如果你的人生意義是別人給你的,是你生下來就帶著的,我覺得,不要也罷,意義從來就不是那麼廉價的東西,它更像是一種選擇,我選擇為我的人生負責,同樣是活幾十年,我選擇做一些對我來說不一樣的東西,而不是渾渾噩噩的去滕過這段時間。

學習,工作大抵如此,我努力的上班,這麼拚命掙錢不是就為了有朝一日能不拚命在家裡養著,這麼努力,不是為了有朝一日不去努力,是我覺得,我想做點我喜歡的事情,順便掙點錢,我不想愧對我活過的這段時光。我好不容易當一回人,我不想就在那頹著當塊石頭,我就是想不斷搞點事情。

最後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女神,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期演唱會視頻,LISA在唱到最後哭的時候,裡面有個評論大致寫的是,這麼感動,一定是因為很認真的在活著吧。

視頻封面【LiSA】 - 『印記』2015 Live is Smile Always PINKBLACK in 武道館bilibili.com視頻

諸君共勉!

對了那啥既然你這麼好看我就再求一遍贊,么么噠~


11.20補更……解釋一下,吐槽這個的太多了……

勒字不識指的是,不知道他想用這個表達什麼意思……


一個年紀大些的人,即使沒讀過很多書,但是經歷過人生的生死離別和大起大落,就會看起來很滄桑,思想很深刻。

而一個年輕人即使讀了再多書,也是通過別人的眼睛看到的別人的世界,而不是自己的。

所以我反倒覺得思想的複雜程度超過同齡人,是一件蠻可悲的事情。

某種程度上說,思維的複雜化過程就相當於東西的腐化過程。

而加速這個進程則是對人生的一種透支,比如體驗過毒品的快感就很難再體會正常的快感了,在精神上也是如此。

他本該一層一層的去理解人生,在每一個階段接受自己應該擁有的經歷和快樂。而不是借著別人的眼睛一下子把人生里大部分的東西看個遍。

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他會覺得自己周圍的同齡人都是愚蠢透頂的蠢貨。看三俗小說,當明星們的腦殘粉,彼此間開著生硬無聊的玩笑也能笑成白痴。

他會鄙視同齡人,並會因為這種鄙視而越發孤僻,最終失去人生的參與感。

在大部分的人生里,漂浮於沒有盡頭的意識世界中,不斷尋找著支撐物。一次次陷落在各種陷阱里,時而在巨人身上尋找同感作為慰藉,時而依靠懷疑和批判,來支撐那些對自我的認同感。

他無法體會人們之中那些「普通的快樂」,他沒辦法跟同學們打成一片、一起開玩笑和瘋鬧,在過生日時互送禮物、在分別聚會上流淚道別……並且可怕的是,這種參與感的丟失是連續性的。幾乎可見的是,他的路會越走越窄。最好的結果就是最終能夠隱於市野,以簡單的人際關係和生活方式,得到一種烏托邦式的精神自足。

可是如果他因為某些原因要重新參與世界或者要得到某些認同的時候,他將遭受到一種近乎毀滅性的自我懷疑。他會在自己鄙夷的世界中完成一次次徹底的自我譴責。他會因為努力參與卻無法感受人生的真實而痛苦萬分。

所以那些思想複雜的年輕人身上,有的更多不是成熟和深刻的氣息,而是一種鬱氣,鬱郁不得志。或者是壓抑的隱忍不發,或者是一種神經質的狂妄自大。表現得對一切不屑一顧,其實都只是逃避現實的託詞。

人生的意義是隨著不同的人生階段而變化的,而不是通過別人的眼睛看見或者自己一個人憋著苦思冥想可以找到的。

所以年輕的時候要去多參與,要去多做事情,要去進行屬於自己的人生,才有意義。

知道和記住一個道理容易,但是證明和懂得一個道理卻是無比痛苦的。

在你親身經歷這份痛苦之前,它都不能成為讓你變得深刻和滄桑的疤痕。

——

在一條黑路里走了很久,發現盡頭幾乎是個死胡同。於是回到入口處立了個: 「此路不通」,僅此而已。


經評論區的「提醒」,給自己打個廣告。
公眾號:給抑鬱症的情書
面向悲觀的朋友,謝謝。


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覺,以為年紀大的人思想就有深度了。

其實現實是,人成年以後,思維方式基本已經定型,活的久的人,頂多多了一些人生經歷,而不是思想上的深度,並且越往後,尤其是三四十歲往後,有些人不願學習思考成長了,也就再沒別的本事,就開始倚老賣老,擺起了資歷,還有的人思想沒多少見地,拽兩句文學歷史以及佛道儒上的警句也假裝顯的很高深了,這幾類人無論是單位里還是社會上都一抓一大把。

隨著閱人無數,最終會讓你明白,不要以年齡去劃分人群,更不要以年齡去劃分人的思想深度。

《沉默的羔羊》系列最後一部,主人公漢尼拔的一句話直指人性的根本

「鷂鴿分為膚淺的和深沉的兩種,但當兩隻深沉的鷂鴿結合後,它們的後代往往會俯衝撞地而死……」

所以這個世界若是把人簡單劃分的話,也分為膚淺的人和深沉的人,並且這兩項跟年齡不相關,只跟每個人的性格和思維習慣有關,所以你問為什麼有些人年紀輕輕卻思想深度遠高於常人

因為這是天生的。


膚淺的人愛慕虛榮,追星,渴求物質和名利,思想有深度的人,會更多的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以及去探索這個世界上不一樣的美,並且膚淺的人占絕大多數。

當然,這兩類人也從不同的角度推進了社會的發展,

人追求物質,技術才會進步,

人探索未知,文明才能起飛。

所以,對於膚淺的人,當你身體上的皺紋增多時,這證明不了你成熟,只是說明你老了。


我都二十好幾了過來強答一番。主要是深有感觸。看了你的描述我說幾點吧。

智慧的人都是善於觀察總結的,從你的描述中你朋友做的不錯。但僅僅如此還不夠,還要提出解決辦法,這是創造性的思維,是真正難得的智慧。我認為這需要一種可以推己及人,站在別人角度思考的特質。在不斷提出解決方案過程中,一定不斷產生外界否否定和自我否定的過程(沒有是不可能的)。開始打心底里承認自己的弱小,承認人類的弱小,那麼你的思想會得到更高的提升。比如你說娛樂至死,我認為抨擊娛樂至死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人本身就有惰性、獸性的,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有很高覺悟,娛樂至死就是市場逐利的必然產物。如果你能首先承認娛樂至死,並在這點作為前提下再思考如何引導出新的生產力,如何構建繁榮和諧美麗新社會(十九大目標不是么),那這個智慧大大的。如果只是在說「如今的人是怎麼了,我們不應該這樣」。那麼這都沒什麼卵用,你可以把一匹馬牽到河邊,但是你能強迫這匹馬一定喝水嗎?

你朋友說人生沒有意義,同樣也是一種很好的觀察,很多人都提出過不是么。但我們需要更多思考方向。我就認為這個問題適合用唯心的方式思考,唯物的思考都是千篇一律的悲觀,同時將其實完全沒有發生的東西強加給自己。人生有意義沒意義,還不是自己說的算么。還是那樣,首先確定自己活著是前提,然後再思考如何過這一生,這裡面也是大大的智慧啊。粗暴點說的話,人生沒有意義,那你咋不去死啊。如果死都不敢你說個傑寶啊。(霧)當然這也說明人被慾望所控制的,並沒有多高明。

我認為在擁有了這種創造性思維習慣後(還是一樣,這存在不斷自我否定的過程)。人將不愛抱怨,發自真心的寬容,同時勇於承認自身的不足與錯誤。在你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的時候,你願意承擔家庭乃至社會的責任,這就是我認可的成熟。

舉個例子,父母或老師在管教小孩子的時候,往往在叫孩子安靜時,有著逆反心理的孩子,會故意不聽你的話以表現出自己的個性並沾沾自喜,像是獲得了一場勝利一樣。越是沒什麼本事的小孩子越喜歡這樣不是么,因為他們無法從別的地方得到成就感。看上去父母或老師被這孩子制的服服帖帖,但是你能說這個孩子比這些大人牛逼么。我認為真正成熟的父母或老師(特別是老師)會發自內心的對孩子抱以寬容,試著去關愛,看穿而不說破。而所有的人從外表看過去,什麼都看不出來,感覺這個大人像個傻瓜一樣。這就是生活的智慧。你也可以引申到這個社會。

你朋友還需要歷練,當然已經做得挺不錯的了。


確實有這種人,他們年紀輕輕就博覽群書,思考很多同齡人根本不會去注意的領域。

不過由於缺乏一些人生的閱歷,他們的知識沒有機會得到驗證,所以其實並不太嚴謹。

當然,他們長大以後,如果一直能夠保持學習和思考,有了足夠的人生閱歷的積澱以後,肯定會成為真正博學睿智之人,而不是浮於表面。

不過,太年輕的時候就關注那些沉甸甸的話題,吸收那麼多龐雜的知識,可能不太利於他的成長。

一方面是因為,少年畢竟會有些不成熟的心性,他看了這麼多書,知道這麼多知識,難免孤傲,覺得周圍的人都十分幼稚可笑,從而不太合群,顯得遺世獨立。

不是說不合群就不好,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不合群肯定多少會不利於他心理成長的。人畢竟是社會性動物,一個人的本質是他的社會關係的總和。歷史上大多數有成就的人,幾乎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真正能成就一番偉業的人,幾乎都是善於團結群眾的人。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過早顯得深沉,顯然不太利於他的成長。

另一方面,就像我上面說的,由於太年輕,而接觸的知識超出他的人生閱歷,他很難辨別真偽好壞,也許有些極端的,偏激的觀點,被他認為是真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偏見,之後要糾正過來就很難了。

其實多看書肯定是有好處,但關鍵的一點是不要因為自己看了書而輕視他人,不要才高倨傲,否則寧可不讀書。

其實我在年少的時候,也天天端著尼采,叔本華裝深沉。雖然那時候我也整天把上帝死了,酒神,日神什麼的掛在嘴邊,但我其實懂個屁呀。

我現在也經常看書,但我不會去全信了,我總是會去思考它在現實中能不能應驗,同時也總是會找朋友討論討論。我覺得這種通過充分的討論和驗證過的知識,才能成為知識,也才能指導我們行動。

所以,那些年紀輕輕就思想深沉的人,我希望他們能夠不倨傲,多去生活中驗證自己的知識,不要有太多戾氣,否則可能讓他們變得偏激和狹隘,這不是好事。


--

我的個人公眾號是【淺草先生】,我也會在那裡發一些心得文章,大家可以去那裡找我玩~


謝邀~多數世實際年齡沒有思想年齡大的是因為看多了社會的冷暖,見多了涼薄的人心,他們也想擁有屬於他們那個年紀該有的思想和生活,奈於生活和現實所迫,他們不得不提前成熟,提前去適應這個冷漠的社會,越往後這樣的人會越多,如果他們不那樣,就會被排斥,被淡出,被這個社會拋棄


我相信的確有這麼一部分人,年紀輕輕卻有著遠超同齡人或者常人的思想跟經驗,但我覺得這不只是可以靠飽讀詩書而獲得,讀書可以得到豐富的知識跟培養文學素養,可如果真的說想讓人變得成熟跟獲得思想深度,我更願意相信是因為他們有著也不同於同齡人或者常人的生活經歷導致。

我記得現在大熱電視劇《獵場》裡面,胡歌飾演的鄭秋冬因為剛剛出獄想給自己簡歷洗白所以造假冒充高材生鋌而走險去參加面試,雖然違背了職業道德甚至有違法嫌疑但是面試臨場的應對自如,口才出色給面試官都營造了很好的第一印象。

其中有一幕是一個面試官問他說他剛剛講說中用了一個形容詞「牢房的叮咬感」,從而問他是不是有監獄生活,當時鄭秋冬掩飾住了自己的緊張跟心虛,說沒有體驗過並問面試官為何這麼問,面試官說因為自己曾經在看守所呆過一夜,所以能真切感受到他所表達的這種感觸。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有時候人們表達自己的看法並不一定要有同樣的體驗才有發言權,但只能說真切的感受跟流露的情感更加具有感染力跟說服力。

我認為多數人只是為了美化自己人設形象有意或者無意的給他人造成的假象

我剛剛玩知乎的時候對一些大v抱著崇拜感,覺得他們很厲害,尤其那些年紀輕輕就很有遠見跟思想深度的大v,每天在知乎輸出自己的價值觀跟心得,更是被很多人尊稱為「老師」,他們表現的謙虛又有內涵,20多歲就好像看破了人生真諦充當著心靈導師跟人生引路人的角色,而那些粉絲一有問題就像去請教活佛一般,好像他們的意見就能讓自己脫離煩惱跟痛苦,但隨著自己私下接觸了一部分人跟圍觀知乎各類大v撕逼之後,我也不禁感嘆到:

如果不是上的知乎多了,我真差點就信了。

我覺得《心靈捕手》裡面這段對話可以完整表達我的看法


我其實並不是完全能理解你提這個問題的邏輯。

因為在我看來,一來問題本身就並不嚴謹;二來你基本已經把你想知道的原因說出來了。

首先抓住問題中的一句話來說,「思想所達到的高度完全不亞於一個48歲的人」 。

我一直認為類似「像個XX歲的人」這樣的形容只是為了方便他人形成一種感性上的理解,實際上細細推敲是完全不成立的。

一個人的性格和思想高度,在脫離童年(也就是不再受到大腦生理上的發展不完全所限制之後)主要由其閱歷和知識決定

也就是說人的思想水平並不和年齡成正比,而是與其經歷的事情和擁有的知識成正比

反例就是在相當一部分人在四五十甚至六七十歲的時候的思想水平其實與TA在二三十歲時的思想水平是相差無幾的,因為他們停留在了自己的小圈子裡(無論是現實中的還是思想上的),拒絕接受新的信息,將新的事物和知識歸納到自己的經驗體系中並以自己習慣的思維方式去解釋。

你可以仔細想想自己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

至於為什麼很多人將思想水平和年齡掛鉤,因為我們潛意識之中都明白無論是閱歷還是知識的積累,都需要花費時間,在相同的效率下,年長者會經歷更多的事情、明白更多的道理和知識。

所以我覺得問題中的所謂「少年老成」「思想所達到的高度完全不亞於一個48歲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他只是成為了一個相對於同齡人有更多的思想和見解的人。

所以我同時也認為,題主其實已經將「朋友Y」思想水平高於同齡的常人的原因說出來了,愛讀書,閱讀量龐大。

所以我不是很明白你還想問些什麼。

最後說一些題外話。

我一直相信兩句話,

一句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另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一個人學的多是好事,多看書也是不是壞事,但所學所看的東西很多,如果沒有和自己掌握的知識相匹配的閱歷,未必能真正樹立對這個世界和社會的認識。

Y君也許真的看了很多書,但畢竟年輕。雖然我上文說過,一個人的閱歷不由年齡決定,但同時毫無疑問,花費時間是積累閱歷的重要條件

所以我依舊會擔心,題主的朋友Y,是真的「思想境界極高」,還是只是「看起來思想境界極高」?

他的許多想法,是真的是他學習並思考之後獲得的觀點,還是只是複製了別人的觀點?

畢竟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都可能會對自己年少時一些想法感到可笑甚至危險。這都是因為當一個人閱歷不足時的所學所看所想,都有可能因自己的不成熟而輕易地被人引入了歧途。

也許只是我多餘的擔心,因為我們不應該擅自去揣測一個人經歷過什麼。

無論如何,我們沒有必要對一個人異於常人表現大驚小怪,只要他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就好了。

=======================分割=============================

再次回到這個問題,發現回答幾乎清一色的不看好你的這位同學的水平,更有「之所以你覺得高,是因為你太低」的回答。

也許題主對於這些回答多少有些忿忿,認為可能是自己的描述並沒有能讓他們立體的認識到你的朋友Y君究竟是什麼人。

但說實話從你問題中提到的幾個點,其實並不能證明你這位朋友真的思想水平高或真的成熟。

其實總結一下幾個比較精彩的回答的大意,加上我自己的一些理解,一個成熟、有思想的人比較明顯的共性中應該同時包含有這幾點:

①善於發現、指出問題的思維;

②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在發現在現階段客觀條件下無法解決問題後,能夠與問題暫時和解(但不是妥協)的態度。

之所以Y君收到知乎上那麼多朋友的懷疑和批評,是因為從你的描述中我們似乎只看到了①。

更何況他指出的一些問題都是早有人提出的一些有待商榷的問題(娛樂至死,庸眾勝利等)。這很容易讓人懷疑他的這些思想,究竟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

不過話又說另一頭,指出問題有錯嗎?沒有錯。總比不發現、不指出問題好。

但只會指出問題就容易讓別人很煩,認為你在發牢騷。

學習別人的觀點和思想有錯嗎?沒有錯,總比不看、不學要好。

但只會照搬別人的的觀點就容易讓人覺得你很LOW,認為你只是把別人說的東西重複了一遍,拾人牙慧耳。

上面這兩點恰恰是看了題主的描述之後,最容易引起大家質疑的兩個點。所以最終很多人還只能從題主的描述中看到了一個可能比同齡人看得多也想得更多的少年而已,離心中的「少年老成」恐怕還是有一定距離。

不過我也覺得,對待年輕人,沒有必要那麼苛刻。如答主所言,Y君應該還是很積極的一個人,一個想法多一些的人,這又有什麼不好呢?

沒必要那麼早對一個自己沒見過的人下一些負面的定論。一個人在什麼時候,都是最特別的,因為世界上只有一個TA,你又怎知TA現在和未來究竟是怎樣的呢?


中國的公民教育已經缺乏到這個地步才會導致現在稍微有點想法的人都會被被視為少年老成。民眾缺乏基本的判斷力導致現在隨意戰隊,聽風就是雨。
另外,我挺想和你這個朋友認識一下。在唯高考論的背景下教育所走出來的都是流水線上的產品,精緻而統一。而他依然能在這種渾濁的環境下保持人格獨立,思維超群實屬不易。但我並不贊同他在高中就表現自己的思想。在一群不努力工作的人中出現了勤奮的人的會成為所有人的攻擊對象的,此外賦予你工作權利的人和教你工作的人也不一定會喜歡。我的建議是保存自己的這份純真、這份獨立的思想。到大學到社會裡再去說話、說真話。不要四天看一本書了,高考為重。是,你很有思想,但你的工作被握在別人手裡。他們錄用你的時候可不會考慮你會說幾句駭人聽聞的詞句。戴著鐐銬、踩著鋼絲跳舞才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水平。我們無法改變制度,那就做一個外表精緻的產品思維超脫的內心。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王爾德
以下為補充:
我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這個回答還只有幾個人。我不知道怎麼最近就突然也有很多人加入了這個回答。然後我就看到了很多人對這個同學的嘲諷。我不知道他們這些嘲諷的人是否有當年這樣的思想萌芽,可我清楚的知道那個學生他為什麼會這樣,當一個學生開始質疑課本反對制度化反對集體主義的時候,這不是他開始叛逆或者幼稚,而是他開始成長了。然而這必定是痛苦的,因為一切的思想生長都得靠他自己,靠他自己看書。這個過程有可能會走彎路,或者在這個過程中他越發對同學的庸人思想感到不屑。不過他以後會明白,這是他成長道路必經的道路。早熟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對早熟冷嘲熱諷的人。因為你和他們不一樣,所以他們會以過來人的正義口吻對你審判。以滿足這些人卑微的自尊心。他們也許懂思想,這是他們的大學背景和人生閱歷使然。可他們不一定懂教育。還有一句勸你的話,我不知道你能否看到,但我還是要寫。
你說你對同齡人的思想行為感到不屑。這我不敢苟同。我勸你一句:生活是生活,思想是思想。就像我愛看魯迅先生的書但我依然能和愛看郭敬明的人成為好朋友。因為我知道他們本質並不壞。我不想用我的那套去教育甚至教訓我身邊的人。就像當年我的老師對我說:我是個俗人,很俗很俗的人。
共勉。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我們先談談什麼叫思想深刻。

我認為看一個人思想是否深刻,不是看他說的結論,而是要看他的論證。亞里士多德都被中學課本打成篩子了,但你敢說他不深刻?如果你順著他的思路去思考問題,你就會發現亞里士多德真是一個天才。相反,很多自媒體營銷號xx大V,翻來覆去地說什麼「階級固化」、「娛樂至死」,初聽起來很讓人警醒,但其實都是鸚鵡學舌,並沒多少自己思考的東西。大多數年輕人所謂的「深刻」,都是碎片化閱讀混雜矯情與裝逼的產物,和思維能力一點關係都沒有。

那回到問題,為什麼有人年紀輕輕卻思想深刻呢?私以為題主其實想問『如何才能思想深刻?』我並不覺得自己思想深刻,也不了解題主,所以沒法給題主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但通過我對思想深刻的人的觀察,我覺得他們有些共性:

  1. 求知慾強。這個不言自明,你練思考的動機都沒有,那深刻就無從談起。
  2. 專註。大腦就像肌肉一樣,必須持續鍛煉才會變強,思考一會累了就放棄的人肯定不會思想深刻。
  3. 善於聯繫與總結。很多事物都是有聯繫的,多思考他們的共性可以發現更本質的東西。當然也不能毫無目的的亂聯繫,否則這麼複雜的關係網路大部分人無法招架。專業人士都會把一個核心領域作為自己技能樹的主幹,然後不斷從其他領域汲取營養。
  4. 多追問。很多人了解一個概念僅限於接受,至於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就不關心了。比如某知乎答主在回答中提出『中國正在迅速階級固化』的觀點,大部分人看到之後一想自己賺錢像吃屎一樣難,就欣然接受然後到處宣揚。但是這個觀點值得深挖的問題非常多:什麼是階級?階級是如何劃分的?怎麼評價階級流動性?為什麼說中國迅速階級固化?中國以前階級不固化嗎?階級固化是好是壞?其他國家有沒有出現階級固化?其他國家的對策是什麼?中國能借鑒這些國家的經驗嗎?等等等等,如果這些問題都認真調查並思考一遍,想不深刻都難。

這些點看起來也不是很難做到,但是真的付諸實踐是非常累的。就像《一拳超人》里的埼玉老師,天天100個俯卧撐100個仰卧起坐長跑10公里,看起來也不是那麼變態,對吧?但是真能堅持下來的人又有幾個呢?


這個問題我很早之前就想過了。

因為知乎上和我打招呼的人,普遍誤以為我已經畢業多年成家立業,是個老氣橫秋的大叔。

可稍微熟絡之後,又普遍覺得生活中的我機靈且皮,越是接近就越覺得我身上充滿了少年感。

初中的時候,我的確未老先衰,整天一副憂國憂民憤世嫉俗的滄桑感,可隨著閱歷的增長,幽默感的發育,彷彿越長大就越年輕,越成熟就越天真。

所以,首先樓上各位大叔答主所描述的「年紀輕輕思想深刻」,和我的理解不同,我也就先解釋一下,為什麼生活中會量產出這麼多未老先衰的年輕人。

第一,很多人的思想深刻,無非是修辭水準的進化。

換句話說,人生的成長過程總不可避免會遇到挫折與難題,而這類人從未實質性的思考過如何解決問題,卻只是把精力浪費在如何把問題描繪得優雅炫酷,以顯得自己和普通人不在一個世界。

無論他們選擇的是文藝化,還是哲理化,乃至摻雜了各種逼格很高但自己對其概念一知半解的心理學術語來對各種問題進行修飾。

實質上都是在逃避。

這樣的逃避很容易讓人進入一個,疲憊不解、削弱執行力、更傾向於空想、更加疲憊不堪…的死循環。

無意義的思慮過度,會對身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體現在身體上的,就是這樣「思想深刻」的年輕人往往氣質萎靡,羸弱乏力。

體現在心理上的,就是憤世嫉俗,孤僻厭世。

第二,在當今大多成長階段的同學都沒有任何特長的學生時代里,有這樣苗頭的年輕人,很容易獲得一些虛妄的成就感。

正如上文所說,有的喜歡把問題文學化,那在這樣的趨勢下他必然會在文藝領域獲得異於常人的優勢,哲學、心理學亦是如此。

他們感到困惑,於是在各種領域尋求共鳴,在這種類似於求生和求助的本能驅使下,他們會獲得很多很多痛並快樂的體驗。

快樂在好歹有了自己專註的小空間,痛在讀的越來越多,問題卻越來越捉摸不透。

所以在評論在陳述時他們總可以針砭時弊滔滔不絕,可若是你問及如何解決?他們也會瞬間含糊其辭。

第三,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人類學習或入門一個領域總是很緩慢。

可事實上生活中的各種技能,並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籠統的緩慢增長,更像是一個合併同類項的過程。

各個領域分別積攢,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這樣的誤區下,很多人以為積累年齡就等於積累實力,籠統的積累閱歷就必然會各方面均衡的發展。

所以那些只專註於能得到快感的領域而忽略了其他基本素質的年輕人,就會體驗到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他們不懂為什麼已經積累了那麼多卻還是會痛苦。

同樣的那些全方面同時緩慢發展的人,就會無腦抨擊和質疑,你年齡閱歷都沒積攢夠,有什麼資格談體驗?

根據以上三點,再加上之前各位大叔總結的觀點,生活中出現很多這樣思想深刻的年輕人其實不難理解,恰恰是必然結果。


而闡述了題主的疑惑之後,我想說的其實是我理解的「年紀輕輕卻思想深刻」。

倘若我們把上面的邏輯反過來推演會怎樣?

第一,不去修飾問題,而時刻專註最優解。

儘管年紀輕輕,思考問題也要抓住重點,時刻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決、如何更巧妙地解決、如何更酷炫的解決問題上面。

那麼久而久之,小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大到面臨人生困境都能做出令人驚艷和意想不到的方式。

這樣一來,培養的不正是跳脫的想像力和超凡的執行力?

第二,把虛妄的成就現實化。

很多領域輸入和入門很簡單,但產出就很難。

時刻關注自己的產出比,鑽研文學就要以寫出的文章質量為標準,鑽研各種思維人文學科,就要以能答疑解惑思維更加清晰為標準,學舞就要以能跳出一段舞為準,學Ps就要以成品圖為標準,但凡涉獵任何領域都別停留在只能bb的水準,一定要以產出結果為標準。

養成這樣的習慣,會幫助年輕人在成長階段就獲得異於常人的自信心。

第三,在積累一個領域優勢的同時,統籌其他方面,為什麼健身是知乎的主旋律?

其實很多想法都是身體不舒服才會產生的,沒睡夠睡夠,沒吃飽和吃飽,身體羸弱和健壯的時候的想法、的格局,是天壤之別。

而健身只是基本素質的一個,除了健身還有穿搭形象,還有談吐儀錶,還有做人做事的基本法,還有數不勝數可以去優化的生活細節。

所以哪有什麼思想深刻導致少年老成?

年輕人應當是越聰明越年輕,閱歷豐富就越溫柔可愛,積累智慧可不是積累年齡。

倘若所謂的智慧不能讓人變得更加機智,不能讓生活變得更加高效美妙,那我們還積累這種智慧幹什麼?

智慧如是,思想深刻亦如是,望各位年輕人周知。


我覺得一個人取得的成就和他所持的價值觀並不能呈極其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看書多是好事,起碼不是太大的壞事。但是一個價值觀高出他年齡階段太多的人卻未必活的快樂。當然,不少年輕人往往容易沉浸在這種虛幻的成就中,他們喜歡讓自己在思想上比別人更有深度,他們也崇拜那些比他更有深度的年輕人。
我以前如此,現在也不能說完全杜絕了這種習氣。
我相信,那些你知道的名人其支撐他的思想並沒有多麼高妙,即使在他所處的時代,他的思想也未必是最深邃最合理的。
但是他們的思想往往比那些不如他們成功的人更堅定,更難以改變。
大多數時候我們批判成功人士的自大和難以說服,卻不知道那是因為他的每一個看似拙劣的觀點背後都有著無數他親身經驗的例證作為支持。
他們比常人經歷更多,更相信自己賴以生存並取得成功的思想,而這種思想或許並不聰明,也無甚體系性,甚至經常自相矛盾,但是極其的好用。
世界太大,人又太多,每個人自以為的大眾體驗中總有一項是只屬適用於自己,並且對他人幾乎不適用的。(比如有些人會說:只要我想喝酒,那麼第二天准下雨。這只是因為他碰巧每次想喝酒都在下雨之前。但這絲毫不影響他深信不疑自己的這項觀點,並用這種觀點知道自己的生活)
而題主你說的這位朋友和我上面舉的那位以自己想飲酒作為次日帶雨傘出門的依據的人並無本質的不同(當然,我們也一樣)
所以不用被這種人嚇到,當你走進社會並且真正應對你生活中的困難時,讓你受益最大,影響你最深遠的可能是只比熱鐵別摸,開水別喝這種簡單樸實的原則更高深一點點的理論,這就很夠用了。
當然,也不要拒絕讓自己變得更聰明,只是不必太過於苛求自己變成那個樣子,因為現在看上去聰明嚴密的價值體系在現實的洪流面前很快就會被沖的支零破碎,而在洪水中剩下的一些不起眼卻可以你抱在胸中用以活命的木頭更重要,因為那才是你的立命之本。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甘羅十二歲憑真本事當上了秦國的宰相,牛頓二十來歲發現三大定律……

我們還會發現,那些有成就的人,多數都是年青時有成就,年老時就沒有多大建樹了,都是吃老本。

所以不要看不起年青人。除了閱歷和皺紋能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長外,其它都不是。

以後看到有新見解的年青人,我們千萬不要這麼說:那些白髮蒼蒼的老科學家都不如你?你小年青的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敢挑戰權威,想搞大新聞,如何如何。這樣說就要讓人笑話了!


推薦閱讀:

古人的哪句話,令你感到思潮起伏、心潮澎湃?
計算機編程算是否是理科中比較偏文的科目?
試以最少的字講一個故事?
假如每個朝代的歷史都是作家創作出來的小說,那麼單從文學性上看,哪一部小說的寫作水平、文學價值最高?
《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的評價是否過譽?

TAG:哲學 | 文藝 | 人性 | 文學 | 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