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有哪些可悲的細節?
類似問題:
《水滸傳》中有哪些可悲的細節?
《紅樓夢》中有哪些可悲的細節?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可悲的細節?
最可悲,最讓人心酸的莫過於黃獅精。
要說西遊記里最善良最老實的妖怪是誰,莫過於黃獅精和他手下的小妖。
孫悟空去追查兵器時遇到黃獅精手下的兩個狼頭怪,他們在說什麼呢?
「我們也有些僥倖。拿這二十兩銀子買豬羊去,如今到了前方集上,先吃幾壺酒兒,把東 西開個花帳兒,落他二三兩銀子,買件綿衣過寒,卻不是好?」兩個怪說說笑笑的,上大路急走如飛。
能吃上幾壺,還能買上件棉衣以後冬天不用挨凍就能讓他們欣喜的有說有笑,高興的都快飛起來。這樣老實本分的苦逼日子,是那些動不動捉個人來吃的妖怪能想像的嗎?
孫悟空定住了兩個小妖,取走了帶給他倆無限欣喜的二十兩銀子,跟豬八戒變作小妖模樣,讓沙僧化妝成賣豬羊的,跟他們回去給黃獅精說,還欠他五兩銀子。
妖王聽說,即喚:「小的們,取五兩銀子,打發他去。」
換成別的妖精,早就一口把他吞了,還想要銀子?但黃獅精立馬就給,連個價都不還,老實巴交到這種程度。
然後孫悟空說豬羊販子要看那幾件兵器,黃獅精做賊心虛,怕玉華州王子"一時來訪求",自己說不過去,不敢讓看。但經不住孫悟空勸,他還是答應讓看了。
看到這裡,86版西遊記編劇都看不下去了。要是按原著中拍出來,這妖怪也太本分好說話了吧,這樣一個妖怪被孫悟空打死並分屍,也太損孫悟空除暴安良的形象了。於是改成了,以白送鴨子作為交換條件來看兵器。
可實際上不僅銀子照給,還白管一頓酒飯。
說不了,有一小妖,取了五兩銀子,遞與行 者。行者將銀子遞與沙僧道:「客人,收了銀子,我與你進後面去吃些飯來。」
黃獅精只是囑咐
那怪王隨後跟著道:「客人,那中間放光亮的就是釘鈀。你看便看,只是出 去,千萬莫與人說。」
換了別的妖怪早殺了滅口了吧。
偷了三件兵器是犯了盜竊罪,關上三五年也就差不多了,十年也就頂天了吧。可是終身監禁孫悟空都不願意,殺了黃獅精,還滅了他滿門,並且把黃獅精分屍吃了。
辛辛苦苦賺來的家當,就這樣被孫悟空燒了,全家的老小被滅了。吳承恩對黃獅精的悲痛毫不吝嗇筆墨。
那妖精聞言,止不住淚如泉湧,雙腳齊跌,喊聲振天,恨道:「那禿廝!十分作惡!怎 么干出這般毒事,把我洞府燒盡,美人燒死,家當老小一空!氣殺我也,氣殺我也!」
在滅頂的打擊之下,黃獅精崩潰了,甚至都不想去報仇,只想撞牆自殺。
「老爺!我那們個山場,非一日治的,今被這禿廝盡毀,我卻要此命做甚的!」掙起來,往石崖上撞頭磕腦,被雪獅、猱 獅等苦勸方止。
一個不肯傷天害理,老實本分,買賣公平,與人為善的黃獅精老小被滅了,自己被殺,然後屍體被分吃了。
那個吃了一城人的大鵬,作了如來的護法。
金魚精每年吃一對童男童女,村民們還大拜金魚精的主人。
黃袍怪吃人隨便,只被罰俸幾天。
蜈蚣精毒翻多少路人,作了護法大神。
這就是名著,不像三流小說一樣,主角不是高大上做什麼都是正義的,主角的對手也不一定是該死的壞人,最後惡人也不一定得惡報,真實地描繪了這個複雜的世界。
——————————體現水滸高度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556680/answer/145226310
說說黃袍怪吧。
他在《西遊記》中的主要事迹有仨:
第一、搶走了寶象國的公主,逼人家當了13年的老婆。
第二、唐僧送上門,他也沒吃到嘴,還主動放走了長生不老肉。
第三、謊稱唐僧是妖怪,把唐僧變成了大老虎。
他為什麼搶了公主呢?
因為念著前緣。
黃袍怪原本是天界的二十八宿之一,奎木狼。
在天上時,跟披香殿侍香的玉女,有了點感情。
但是,奎木狼不想在天界亂搞,擔心會「玷污了天宮勝境」,估計也害怕受處罰。所以乾脆提議,咱們下凡去吧!
妹子托生在皇宮,成了公主百花羞。
但她完全忘記了跟奎木狼的約定。
奎木狼佔山為妖。
他想跟妹子在一起,就只有一個辦法:搶。
可畢竟強扭的瓜不甜,哪怕十三年了,在公主眼裡,黃袍怪都是個粗俗的妖怪,搶女人的壞蛋,讓自己不能回家的罪魁禍首。
想想黃袍怪每天面對公主時:
我記得你,你卻忘記了我。
虐不虐啊?
他為什麼會把唐僧放走呢?
為了公主。
他明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
但公主撒了個大謊,說什麼要還願,不能吃和尚。
黃袍怪立馬說:
「渾家,你卻多心吶!什麼打緊之事。我要吃人,那裡不撈幾個吃吃?這個把和尚,到得那裡,放他去罷。」
這!可!是!唐!僧!肉!啊!
簡直比《我可能不會愛你》里,李大仁為了程又青放棄了好大學,還特么感人。
在《西遊記》里,最感人的愛情,難道不就是「為了你,我寧願放棄唐僧肉」嗎?
後來,孫悟空變成公主,騙黃袍怪說自己心口疼,黃袍怪也毫不猶豫地,就拿出了自己畢生修鍊的內丹。
為了你,我能放下一切。
當時,黃袍怪正在跟豬八戒沙僧干架,正打得不可開交。
這公主厲聲高叫道:「黃袍郎!」
那妖王聽得公主叫喚,即丟了八戒沙僧,按落雲頭,揪了鋼刀,攙著公主道:「渾家,有甚話說?」
別說是真打架,有多少人只顧著玩遊戲,玩手機,把老婆的話當作耳邊風的。
黃袍怪這反映,真真是妻奴。
最後呢,很慘。
老婆沒了,回到寶象國繼續當公主了。
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嫁作他人婦。
孩子死了。
兩個兒子被沙僧和豬八戒摔死了。
自己先被貶去給太上老君燒火,後來又官復原職了。
不知道,他是否偶爾會想起,這段塵事。
有很多。我把我另一個答案里的挪一部分過來吧。
這次我要說一個原著中的官員:天竺國外郡鳳仙郡的郡侯上官氏。
鳳仙郡在取經小組到來的時候,已經三年多沒有下雨了,大旱造成一片慘象:
「井中無水,泉底無津。富室聊以全生,窮民難以活命。斗粟百金之價,束薪五兩之資。十歲女易米三升,五歲男隨人帶去。城中懼法,典衣當物以存身;鄉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顧命。」 十門九啼哭,三停餓死二停,可謂人間地獄了。
鳳仙郡郡侯本人,書中四個字評語:清正賢良。猴子的評語:賢才能幹的好賢侯。一出場見取經組,一不懼幾個妖精醜陋,二禮數周到又不卑不亢,言辭穩重踏實,可以說第一印象分極高。後來在三年大旱之後,仍能組織人力物力短時間起廟宇,治下人民苦歸苦,卻未聽說對郡侯離心,足見此人確實是能力和人品兼具。
但當猴子想做個賺功德的任務升升級,給乾旱的人民降雨時,經過調查,乾旱的原因居然是:郡侯有一天跟老婆吵架了,推翻了供桌,貢品餵了狗了,正好趕上玉帝下凡,聽見看見了。
呵呵,這還了得!玉帝當即下旨,米山高十丈,一隻小雞慢慢吃;面山二十丈,一條小狗慢慢舔;鎖梃指頭粗的黃金大鎖,一盞油燈慢慢烤,啥時候米面吃光鎖頭燒斷,再給他降雨。
呵呵,玉帝老爺一發怒,一郡餓死幾萬人。而且這處理手段,簡直惡毒至極,讓人想起拿人命來遊戲的商紂。
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還一點兒都沒告訴人家!郡侯本人完全不知道乾旱原因,也完全不知道改正措施。不但天庭沒說,鳳仙郡山神土地灶王爺也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連提醒一句都沒有,卻直到猴子把事辦完了組團跑去天庭報功;還有我們那普渡眾生的佛祖大人,把心都操到了十萬八千里外大唐的佛祖大人,這發生在自己腳底下沒多遠的人間慘劇,也是不聞不問!
莫說這郡侯還是個好官好侯,就算他德行劣極,治下百姓何辜?!
這是一場佛道高層一起下手的謀殺。
後來解決辦法是什麼?是要郡侯「向善」,念經齋戒,崇佛重道。呵呵,呵呵,原來他治理地方多好也不管用,對佛道一絲不敬也是「不善」!若他真是打神罵鬼藐視天界也就罷了,問題是,手下官員接到取經組,得知猴子能求雨,第一時間跑去告訴郡侯,人家正在「焚香默祝」!想來乾旱這幾年,也沒少求神拜佛啊!
一邊受著人家的供奉,一邊置之不理,甚至以遊戲的方式懲罰,看著人民一片一片餓死。何為善,何為惡?
這高高在上的玉帝,這普渡蒼生的佛祖,這一眾冷漠的天王天師山神土地,這一場無聲的血腥謀殺。
有段心靈雞湯大家應該都看過:蠍子掉進了水裡,老和尚路過見蠍子在水裡掙扎,就想去把蠍子救起來,但剛一碰到蠍子就被扎了一下,再去救蠍子,蠍子又扎他。旁人問為甚麼扎你還要救他,老和尚回答:「蠍子扎人是他的天性,我救它也是我的天性,我不想被扎了兩下就放棄自己的天性。
西遊記里也有類似的一段毒雞湯,就是蠍子精那一段:這妖精十分利害。他那三股叉是生成的兩隻鉗腳。扎人痛者,是尾上一個鉤子,叫做『倒馬毒』。本身是個蠍子精。他前者在雷音寺聽佛談經,如來見了,不合用手推他一把,他就轉過鉤子,把如來左手中拇指上扎了一下。如來也疼難禁,即著金剛拿他,他卻在這裡。
佛祖被蠍子蟄了一下,然後就要派金剛拿她,最後被昴日星君整死了。
我佛的慈悲之心,還不及我媽的微信朋友圈。
唐太宗李世民因為涇河龍王一案駕崩。駕崩前,大臣魏徵給他在陰間當判官的朋友寫了一封信,給唐太宗求情。「臣有書一封,進與陛下,捎去到冥司,付豐都判官崔珏。」
在陰間,崔判官各種周全,幫助唐太宗還陽,又做了二十年皇帝。其中一個情節是:
崔判官急轉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只見南贍部洲大唐太宗皇帝註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了兩畫,卻將簿子呈上。十王從頭看時,見太宗名下註定三十三年,閻王驚問:「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閻王道:「陛下寬心勿慮,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
唐太宗還陽的關鍵,是崔判官徇私枉法,偷改生死簿,在太宗壽命上加了兩個橫,把一變成了三。
這個情節告訴我們,記賬時一定要用大寫的數字。
還有,不論古代現代、陽間陰間,不管是人是鬼、是君是民,有熟人好辦事是不變的道理。
感覺最可悲的是,
師徒西行,一句「貧僧來自東土大唐」, 人人羨慕,都稱「得道聖僧」,為什麼羨慕?
因為唐王治下,龍王鬧事都有人去收拾,國內頂多幾個強盜,無傷大雅。
離開大唐,才遇到各種妖怪,而且離西天越近,妖怪越凶,靈山腳下,獅駝國簡直是人間地獄。
佛祖憑什麼說西天是「極樂凈土」?
唐王治下, 文武眾臣也該知書達理,
而迦葉阿難,偷吃供果,索要賄賂,簡直形容猥瑣品行不端,還被如來袒護。
再想想獅駝國眾妖被如來庇護,
再想想妖怪多數是佛祖菩薩的門下,
再想想唐僧去這種地方取真經,
真是細思極恐。
悟空八戒, 妖怪外貌,心中良善。
阿難迦葉, 空具人形,獐頭鼠目。
快樂是無法長久的,痛苦才是永恆,那麼在靈山腳下,弄出一個人間地獄, 在對眾人說, 信佛就脫離地獄了,這便是極樂。。
泱泱華夏大國,
上有天庭玉帝,保佑風調雨順,
中有大唐文武,治理國泰民安,
下有華夏子民,詩書禮儀傳家
嗟爾西土,
妖怪橫行,生靈塗炭,
上有靈山,紙醉金迷,
中有眾妖,荼毒天下,
下有愚民,以身飼佛。
私設地獄,妄議是非,
恐嚇黎民,言「不服從我佛就下地獄云云」,
甚至用恐怖主義恐嚇唐王,只有西天取經,全民信佛才不會入地獄,如此蠻橫,天理何在?
以下內容,與本回復無關,是用來回答一些疑問的。
==========
出乎意料這麼多人點贊,
我是佛弟子, 有皈依證的。
既不是有求於佛(求子保平安之類)
也不是被佛恐嚇(不信下地獄云云)
我把佛當做一種哲學,
佛經是佛和弟子的辯論,
這和論語類似,是關於哲學的思考。
=======
以下是愚見,隨意噴。
何為佛?
佛是認識到塵世種種,皆由心而起。
世人均具佛性,歷萬劫而不滅,性如金剛。
因為生活在塵世,本心被外物所擾,因為有了七竅六識,才覺得好看,好聽,好聞,引發了種種喜怒哀樂,我覺得美人好看, 但是豬覺得母豬最美,因為我的眼睛不是客觀的。
佛要拋棄這些主觀,
如是我聞: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拋棄自己的主觀,不因自己的喜怒哀樂影響觀察世界的角度,此時無物無我,無老死亦無老死盡,何來極樂悲痛? 何來天堂地獄?種種虛妄,如夢幻泡影,當做如是觀。
========
以下是大唐盛況
話表陝西大國長安城,乃歷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漢以來,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真箇是名勝之邦。彼時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貞觀,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進貢,四海稱臣。忽一日,太宗登位,聚集文武眾官,朝拜禮畢,有魏徵丞相出班奏道:「方今天下太平,八方寧靜,應依古法,開立選場,招取賢士,擢用人材,以資化理。」太宗道:「賢卿所奏有理。」就傳招賢文榜,頒布天下:各府州縣,不拘軍民人等,但有讀書儒流,文義明暢,三場精通者,前赴長安應試。
=======
以下,是見如來前最後一難,是書中描寫的,離靈山最近的一個居住區。
寇梁等磕頭道:「爺爺,小的父親寇洪齋僧二十四年,因這四僧遠來,恰足萬僧之數,因此做了圓滿,留他住了半月。他就將路道、門窗都看熟了。當日送出,當晚復回,乘黑夜風雨,遂明火執杖,殺進房來,劫去金銀財寶,衣服首飾,又將父打死在地。望爺爺與小民做主!」
24年禮佛萬僧,可憐可嘆
========
以下, 佛祖兩個弟子,
犯貪嗔痴慢疑五毒心。
貪: 妄想心,貪圖師徒賄賂
嗔: 惱怒念,辱罵師徒
痴: 行事愚蠢,毫無智慧
慢: 怠慢遠道客人
疑: 不信任師徒
西遊記里的妖怪,大多有諸般惡行,或以吃人為生,或索取供奉,或危害一方……
但有這麼一個妖怪,他為妖溫馴,充滿善意,與民無犯,相處和諧。
簡直比一些殺氣沖沖的神仙還要和善。
群妖之中,他最善良
他就是天竺國玉華州的黃獅精。
一、不擾民眾,熱愛勞動
在玉華州,孫悟空向王子打聽,附近有沒有妖怪時,王子們的回答是這樣的:
「州城之北,有一座豹頭山,山中有一座虎口洞。往往人言洞內有仙,又言有虎狼,又言有妖怪。」
大家注意,這裡說「往往人言」,見過黃獅精的人應該不少,而這些人都沒有受到傷害,說明黃獅精不傷人,同附近的人相處比較友好。
黃獅精和唐僧師徒發生衝突,是因為看上了孫悟空他們的兵器。
但幾件兵器到手後,他並沒有看重上古神兵定海神針,而是對豬八戒的釘耙垂涎不已,還要開《釘耙會》大肆慶祝,這是為啥?
想來是因為黃獅精平時經常從事農業勞動,開墾種田,所以對釘耙這個牛逼閃閃的勞動工具特別鍾愛。
二、公平交易,團隊和諧
將唐僧師徒的兵器捲走,可能是黃獅精破天荒第一次偷東西。
為什麼呢?因為黃獅精想慶祝一下,需要牛羊,居然是掏出20兩銀子,差遣兩個小妖下山去買。
一個成了精的獅子,不去打家劫舍,反而要靠買的,實在是沒有職業道德,非常另類。
買牛羊的小妖更奇葩,在路上商量:
到了乾方集上,先吃幾壺酒兒,把東西開個花帳兒,落他二三兩銀子,買件綿衣過寒,卻不是好?
兩個妖精,居然辛苦到要做假賬拿點回扣買棉衣穿,也夠辛苦的。
物以類聚,妖以群分,可見黃獅精團隊平時基本沒什麼欺負人的觀念和舉動。
三、欠賬還錢,為妖誠信
買牛羊的兩個小妖被孫悟空施法定住,悟空和八戒變成他們模樣,沙僧扮作一個羊倌,和他們回去交差。
他們對黃獅精說:
豬銀該一十六兩,羊銀該九兩,前者領銀二十兩,仍欠五兩。這個就是客人,跟來找銀子的。
正常點的妖怪,這時候就得把要賬的沙僧直接吃了。
而黃獅精不但老實給了沙僧五兩銀子,還管了他一頓飯。
客客氣氣送走,還千叮嚀萬囑咐:
「客人,那中間放光亮的就是釘鈀。你看便看,只是出去,千萬莫與人說。」
絲毫沒動殺人滅口之念,真是善良得可愛。
四、洞府被毀,幾乎自殺
孫悟空把黃獅精的巢穴放火燒了個乾淨,小妖在旁邊嗚嗚大哭,而黃獅精的表現簡直給妖精丟臉——
那妖精猶不肯住哭,道:「老爺!我們個山場,非一日治的,今被這禿廝盡毀,我卻要此命做甚的!」掙起來,往石崖上撞頭磕腦,被雪獅、猱獅等苦勸方止。
黃獅精說自己的山場「非一日治的」,可見他的家業並非來自巧取豪奪,完全是個人勤奮努力掙來的結果,現在毀於一旦,黃獅精都不想活了。
他也創造了一個記錄,即整部《西遊記》中唯一有自殺行為的妖怪。
黃獅精如此善良,卻沒得到善終,最後被孫悟空活活打死,委實是西遊記中的一大悲劇。
————————————————————
在這裡解釋下和高票回答相似的問題,事實上這篇內容是我7月份寫的一篇訂閱號文章,當時發在自己訂閱號上了(西遊記里,哪個妖怪心腸最好?)。昨天看到這個問題覺得比較切題,就貼了過來,後來才發現高票回答已經有相似觀點了。個人以為,高票回答很適合這個語境,寫的非常好,特別接地氣,就像朋友聊天一問一答,親切入理,而我這篇答案更適合做為一篇單獨的隨筆來閱讀。
最可悲的應該是花果山上孫悟空的那些猴子猴孫們。
這些猴子們在生死簿上被除名,他們可以躲過閻王的陰差而不老不死。按理講這些猴子可以無限時間地過他們那種「飲澗泉「、「覓樹果」的,「山中無甲子,歲寒不知年」的生活。
但是這一切是福氣源自那個主心骨——他們的美猴王孫悟空。
而一旦他們的大王不在了,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
原著里孫悟空尋仙學習長生不老的那段日子他的猴子猴孫是這樣的。
那崖下石坎邊,花草中,樹木里,若大若小之猴,跳出千千萬萬,把個美猴王圍在當中,叩頭叫道:「大王,你好寬心!怎麼一去許久?把我們俱閃在這裡,望你誠如饑渴!近來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強要佔我們水簾洞府,是我等捨死忘生,與他爭鬥。這些時,被那廝搶了我們家火,捉了許多子侄,教我們晝夜無眠,看守家業。幸得大王來了。大王若再年載不來,我等連山洞盡屬他人矣。」
孫悟空才走了幾年,洞府都差點被別人奪走。
好在猴子回來了,東海奪神兵,地府勾生死,那花果山的猴子們似乎也高人了一等。
而這一切幸福美滿的和諧生活在天上來客太白金星來了之後開始轉折。
我家大王不滿封官弼馬溫,力戰天兵天將討了個「齊天大聖」的稱號,威懾周邊七十二洞妖魔盡伏,值此似乎可以稱得上風光無限。猴子們終於也可以揚眉吐氣了,在這個階段,猴子們可以說處在人生的巔峰,誰敢不服?連天兵天將也拿我們大王奈何不得,也只能退步妥協。
可是,物極必反。天兵又來了一次,這次把大王捉走了。
大王在天上到底怎樣了?
大王肯定會沒事兒的,前幾次不也是平安回來了么?
大王怎麼還不回來?都一百年過去了啊。沒事兒,前一次去天庭當齊天大聖不也是一百多年才回來看望我們的么?
二百年;
三百年;
五百年。
從王莽篡漢到唐皇李世民登基,大王還是沒有回來。
大王,到底去哪裡了?
他們日夜思念的大王,在五百年後,跟一個東土的和尚取經去了。就算在取經開始的時候,跟唐僧一言不合棄之而去也只是到水晶宮吃茶,沒有回花果山。
等三打白骨精之後,孫悟空直接回了花果山。他看到的是怎樣的景象?
那山上花草俱無,煙霞盡絕;峰岩倒塌,林樹焦枯。你道怎麼這等?只因他鬧了天宮,拿上界去,此山被顯聖二郎神,率領那梅山七弟兄,放火燒壞了。
再從猴子猴孫中得知他們的境遇。
那大聖正當悲切,只聽得那芳草坡前、曼荊凹里響一聲,跳出七八個小猴,一擁上前,圍住叩頭,高叫道:「大聖爺爺!今日來家了?」美猴王道:「你們因何不耍不頑,一個個都潛蹤隱跡?我來多時了,不見你們形影,何也?」群猴聽說,一個個垂淚告道:「自大聖擒拿上界,我們被獵人之苦,著實難捱!怎禁他硬弩強弓,黃鷹劣犬,網扣槍鉤,故此各惜性命,不敢出頭頑耍。只是深潛洞府,遠避窩巢。飢去坡前偷草食,渴來澗下吸清泉。卻才聽得大聖爺爺聲音,特來接見,伏望扶持。」那大聖聞得此言,愈加凄慘,便問:「你們還有多少在此山上?」群猴道:「老者小者,只有千把。」大聖道:「我當時共有四萬七千群妖,如今都往那裡去了?」群猴道:「自從爺爺去後,這山被二郎菩薩點上火,燒殺了大半。我們蹲在井裡,鑽在澗內,藏於鐵板橋下,得了性命。及至火滅煙消,出來時,又沒花果養贍,難以存活,別處又去了一半。我們這一半,捱苦的住在山中。這兩年,又被些打獵的搶了一半去也。」行者道:「他搶你去何干?」群猴道:「說起這獵戶可恨!他把我們中箭著槍的,中毒打死的,拿了去剝皮剔骨,醬煮醋蒸,油煎鹽炒,當做下飯食用。或有那遭網的,遇扣的,夾活兒拿去了,教他跳圈做戲,翻筋斗,豎蜻蜓,當街上篩鑼擂鼓,無所不為的頑耍。」
昔日福地花果山被毀之一炬,猴子猴孫們捱過天火,潛行匿蹤吃草食喝泉水,又捱不過獵人捕殺,最後只剩下千數只。這五百年,過得全都擔驚受怕的日子。此時,我想那些猴子們是不想要長生的。
好在大王終於回來了,顯神通屠獵戶,修仙山。主心骨在,苦日子好像到盡頭了。
但是沒多久一個豬頭來了,大王又要離開。原文里猴子們是「慌忙攔住」自己的大聖爺爺,說要走也帶他們一起走。淚目。
可是大王還是被三言兩語激將走了。好在大王許下說:「待我還去保唐僧,取經回東土。功成之後,仍回來與你們共樂天真。」
猴子猴孫就是好哄。
真假美猴王一回,猴子猴孫迎來了假大王。假便假了,還是那個模樣,還是那個脾氣,那就是我們的大王。
怎料過了些時日,又來了一個大王,兩個「大王」打起來,之後飛走了。
沒關係,我們的大王天下無敵,一定可以戰勝假冒他的妖怪。到時候他會取經回來跟我們一起「共樂天真」。
但是你們知道么,你們的大王取了真經後,成了佛。
成了佛,就不可能再回來了。
就好像當初跟你街頭光著膀子收保護費的混混頭子,被抓進局子里蹲了一段時間後,洗心革面出來後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奮鬥上進搖身一變成了企業高管或政府高官。那個時候他怎麼可能還跟你們在一起混?這段黑歷史,恐怕躲都躲不及。
所以到最後,花果山的猴子們是不可能再等到他們的大王回來了「共樂天真」了。
他們剩下的只有為了孫悟空的一個空頭許諾而等待。
長生不死,即是無盡的等待。
順便俗氣地推薦以往高質量回答
如何以「小店打烊了,客官請回吧」為開頭,寫一篇小故事? - 吳夢如的回答
如何把 2016 年各地高考作文寫出武俠小說的感覺? - 吳夢如的回答
關於圖書館有什麼腦洞大開的故事? - 吳夢如的回答
沒真經的大唐是太平盛世,涇河龍王改點雨數都被剁了;有真經的靈山腳下亂的一筆,佛祖弟子公然索賄。
西遊記中可悲的細節,莫過於神魔佛妖道對普通百姓的壓迫。
1、豬八戒霸佔高翠蘭,禍害高家,猴哥去救人的時候,書上這樣寫:「雲鬢亂堆無掠,玉容未洗塵淄。一片蘭心依舊,十分嬌態傾頹。櫻唇全無氣血,腰肢屈屈偎偎。愁蹙蹙,蛾眉淡;瘦怯怯,語聲低。他走來看見高老,一把扯住,抱頭大哭。」可見當時過的是什麼日子。豬八戒加入取經隊伍後,還隔三差五地要散夥回高老莊繼續當女婿,幸好最終到了靈山,修得正果,不然高翠蘭又得遭殃。
2、沙僧在流沙河以吃人為生,其中有九個取經人的骷髏十分奇特,可以浮在流沙河上(這條河連鵝毛也浮不起來)。最後收服了沙僧,將九個骷髏同觀音的葫蘆連一塊載著唐僧等人過了流沙河,那九個取經人也算為取經做了最後一點貢獻吧。(有個說法是那九個取經人是唐僧的前九世,畢竟書中用「十世修行的好人」描述唐僧。這個說法正確與否我不肯定,但若是真的話倒是能給取經之行增添一分宿命安排的感覺)。
3、黃袍怪私自下凡,霸佔公主,在酒宴上生吃宮女,結果玉帝的懲罰只是「貶他去兜率宮與太上老君燒火,帶俸差操,有功復職,無功重加其罪」。
4、靈感大王要吃童男童女,便逼迫陳家莊進獻,敢不進獻就降禍生災,這對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古人來說不啻於滅頂之災。於是只能乖乖交出自己的子女給妖怪當點心。
5、獅駝國更可憐,整個國家上到君王大臣,下到普通百姓都被妖怪吃了,看下原文的描寫:「攢攢簇簇妖魔怪,四門都是狼精靈。斑斕老虎為都管,白面雄彪作總兵。丫叉角鹿傳文引,伶俐狐狸當道行。千尺大蟒圍城走,萬丈長蛇占路程。樓下蒼狼呼令使,台前花豹作人聲。搖旗擂鼓皆妖怪,巡更坐鋪盡山精。狡兔開門弄買賣,野豬挑擔幹營生。先年原是天朝國,如今翻作虎狼城」。罪魁禍首遭到了什麼懲罰呢?沒有,如來還許給大鵬一個「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的承諾。
6、比丘國王受了妖精迷惑,為了延壽收集小孩的心肝做藥引,這個鍋得國王和妖精一起背。
7、如意真仙霸佔落胎泉,剝削百姓。行者將多的水送給老婆婆,老婆婆高興地說這個可以當棺材本了,可見如意真仙對百姓的剝削之重。
8、鳳仙郡侯只因推倒了供桌,潑了供品喂狗,玉帝就立下三事,不給鳳仙郡降雨,導致鳳仙郡民不聊生,「十歲女易米三升,五歲男隨人帶去」,慘不忍睹。
普通百姓在擁有莫大法力的神魔佛妖道眼中不過是螻蟻一般的存在,可以被肆意食用,侵害,發泄,真的很可悲。
孫悟空為什麼怕水? - 田舍郎的回答 - 知乎
行者叫城裡人家認領小兒。當時傳播,俱來各認出籠中之兒,歡歡喜喜,抱出叫哥哥,叫肉兒,跳的跳,笑的笑,都叫:「扯住唐朝爺爺,到我家奉謝救兒之恩!」無大無小,若男若女,都不怕他相貌之丑,抬著豬八戒,扛著沙和尚,頂著孫大聖,撮著唐三藏,牽著馬,挑著擔,一擁回城。那國王也不能禁止。這家也開宴,那家也設席。請不及的,或做僧帽、僧鞋、褊衫、布襪,里里外外,大小衣裳,都來相送。如此盤桓,將有個月,才得離城。又有傳下影神,立起牌位,頂禮焚香供養。這才是:陰功高壘恩山重,救活千千萬萬人。
這是比丘國救了要被國王吃心肝的小兒以後,百姓感謝師徒四人的場景。
其實師徒四人一路做了不少好事,百姓官員甚至是國王表達感謝的描寫有多處,無非是八戒能有一大場好吃,悟空沙僧陪席,唐僧不住地謙遜。
可是這次不同,比丘國的百姓在這裡家人團聚,熱熱鬧鬧,歡歡喜喜,那八戒身軀胖大,五七個小妖才能抬動的大身體,百姓們也抬著走了,靛青臉看著讓人害怕的沙和尚扛著了,虎皮裙身軀小的孫大聖頂著了,那唐僧不住地謙遜也撮著走了,這場面非常的生動,但是想起那些籠中的無辜小兒,這生動的場面卻讓人悲哀。
誰不是人生父母養,誰不是一條鮮活的生命,國王要吃你孩子的心,就要乖乖放在籠子里等著被吃,唯有靠外來的神通和尚救了命,這才能各認出籠中之兒,歡歡喜喜,抱出叫哥哥,叫肉兒,跳的跳,笑的笑。
活在這樣的國家,這樣的國主治下,竟然連子女生命都無法苟全,都無可奈何,這樣做人和做豬羊有什麼區別?也不知道他們抱著孩子跳的跳,笑的笑的時候,有沒有哭的哭,怨的怨,哭自己身處社會底層的無奈和悲哀,怨自己一千一百一十一家喪子之痛竟然都沒有一點反抗的餘地。
第三十四回,師徒四人遇到金角銀角大王,三人被捉去,二魔讓小妖請來他們的母親同吃唐僧肉,孫悟空跟隨小妖去混進二魔的母親處。有這麼一段描述,
孫大聖見了,不敢進去,只在二門外仵著臉,脫脫的哭起來,——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況先哄了他的寶貝,又打殺他的小妖,卻為何而哭?
他當時曾下九鼎油鍋,就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點淚兒。只為想起唐僧取經的苦惱,他就淚出痛腸,放眼便哭。
——心卻想道:「老孫既顯手段,變做小妖,來請這老怪,沒有個直直地站了說話之理,一定見他磕頭才是。我為人做了一場好漢,只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為他使碎六葉連肝肺,用盡三毛七孔心。一卷經能值幾何?今日卻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風訊。苦啊!算來只為師父受困,故使我受辱於人!」
到此際也沒及奈何,撞將進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頭。」
平生只跪過三個人,佛祖,觀音,師父。如今為救師父取經,堂堂英雄,卻受辱此地,「使碎六葉連肝肺,用盡三毛七孔心,一卷經能值幾何?」,盡自無可奈何,滿腹委屈,卻還是說了句「奶奶磕頭」。
孫悟空細膩的心理活動在西遊記里並不多,如此動人的就更少。當時看了這麼一段,真的快哭了。
最可悲的莫過於,
唐僧師徒歷經千難萬險來到大雷音寺如來處,如來叫阿儺和迦葉兩位尊者引師徒四人去取經書。
兩位尊者向四人索要人事,並且說白手傳經濟世,後世會餓死。但四個一路要飯到天竺,哪有錢呢?於是就被傳了無字經書。
後來唐僧師徒去找佛祖理論,如來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了個故事,說以前有很多高僧下山去給人念了一遍經,要了三斗三升米粒黃金,他還嫌忒賣賤了,叫後人無錢享用。
有了佛祖撐腰,二尊者在之後傳經時又索要人事,於是唐僧只得以唐王親賜的紫金缽盂相贈。
佛家「三戒」:「戒貪」、「戒痴」、「戒嗔」,可作為佛教領導者卻領頭去貪。這難道不可悲嗎?
唐僧之母殷溫嬌(滿堂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受害者,然而她卻要為她受的害買單。
本來是丞相的小姐,繡球招親打中新科狀元陳光蕊,郎才女貌,馬上就天子賜婚、宰相嫁女,才子佳人小說的標配。
殷溫嬌和陳光蕊的開始,就已經是才子佳人小說的結局。
但《西遊記》並不是才子佳人小說,滿堂嬌隨同陳光蕊上任途中,被艄公劉洪看上,劉洪殺了家童和陳光蕊,強逼滿堂嬌就範。
小姐見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將身赴水。劉洪一把抱住道:「你若從我,萬事皆休;若不從時,一刀兩斷。」那小姐尋思無計,只得權時應承,順了劉洪。那賊把船渡到南岸,將船付與李彪自管,他就穿了光蕊衣冠,帶了官憑,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殷小姐迫於劉洪的淫威,加上已有身孕,只好隨他而去,赴任變成了赴難。
生下唐僧的過程,也是兇險重重,忍辱負重:
卻說殷小姐痛恨劉賊,恨不食肉寢皮。只因身懷有孕,未知男女,萬不得已,權且勉強相從。轉盼之間,不覺已到江州。吏書門皂,俱來迎接。所屬官員,公堂設宴相敘。劉洪道:「學生到此,全賴諸公大力匡持。」屬官答道:「堂尊大魁高才,自然視民如子,訟簡刑清。我等合屬有賴,何必過謙?」公宴已罷,眾人各散。
光陰迅速。一日,劉洪公事遠出。小姐在衙思念婆婆、丈夫,在花亭上感嘆。忽然身體睏倦,腹內疼痛,暈悶在地,不覺生下一子。耳邊有人囑曰:「滿堂嬌,聽吾叮囑:吾乃南極星君,奉觀音菩薩法旨,特送此子與你。異日聲名遠大,非比等閑。劉賊若回,必害此子,汝可用心保護。汝夫已得龍王相救,日後夫妻相會,子母團圓,雪冤報仇有日也。謹記吾言。快醒,快醒。」言訖而去。
小姐醒來,句句記得,將子抱定,無計可施。忽然劉洪回來,一見此子,便要淹殺。小姐道:「今日天色已晚,容待明日拋去江中。」幸喜次早劉洪忽有緊急公事遠出。小姐暗思:「此子若待賊人回來,性命休矣。不如及早拋棄江中,聽其生死。倘或皇天見憐,有人救得,收養此子,他日還得相逢。」但恐難以識認,即咬破手指,寫下血書一紙,將父母姓名、跟腳緣由,備細開載;又將此子左腳上一個小指,用口咬下,以為記驗。取貼身汗衫一件,包裹此子,乘空抱出衙門。幸喜官衙離江不遠。小姐到了江邊,大哭一場。正欲拋棄,忽見江岸岸側飄起一片木板,小姐即朝天拜禱,將此子安在板上,用帶縛住,血書系在胸前,推放江中,聽其所之。小姐含淚回衙不題。
她為了腹中的骨肉,日日和仇人同床共枕,此中委屈多少,不用多言。而為了保住唐僧的性命,更不惜委屈求全,哄騙劉洪,最後身為一個新晉母親,親手把孩子拋到江中。
為了南極星君的夢示,殷小姐存著一絲希望,等到了十八年後,唐僧回來母子相認。殷小姐設計哄騙劉洪,聯絡父親,和唐僧裡應外合,最終殺死仇人,丈夫也死而復生,一家天倫團聚。
殷小姐也是個了不得的奇女子了。被賊人逼迫,為了保護未出世的孩子,能假意順從;孩子一出生便有滅頂之災,她能隨機應變,拖住劉洪,偷偷送走唐僧,又留下日後相認的證據;孩子長大回來相認,她並沒有被幸福沖昏頭腦,而是膽大心細,巧妙設計,從相認到復仇,安排得萬無一失。
忍了這麼多常人所不能忍,總該有個大團圓結局了吧。
然而結局卻是——「後來,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
她自盡了!
這一切不是她的錯,甚至唐僧能長大成人最終復仇,她是起了決定性作用的。她是徹底的受害者,可是這一切的加害,卻要她這個受害者承擔。
因為她失節了。
小姐道:「吾聞『婦人從一而終』。痛夫已被賊人所殺,豈可靦顏從賊?止因遺腹在身,只得忍恥偷生。今幸兒已長大,又見老父提兵報仇,為女兒者,有何面目相見?惟有一死以報丈夫耳。」
因為要從一而終,她在父女、母子團聚後便要自殺殉夫。連她父親殷丞相都不以為然:
丞相道:「此非我兒以盛衰改節,皆因出乎不得已,何得為恥?」
在古代的語境下,殷丞相是個好父親,可是依然沒有勸住她。
看看作者的措辭:「後來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畢竟!從容!作者是讚許的!
一個受害者,卻用生命去承擔加害的責任,還要得到作者的稱道,只因她是女子,要「從一而終」,哪怕她不從一,是被迫是無奈,是為了保護孩子,是為了忍辱負重報仇雪恨。
----------------------
補充:
這一段確實是後來加上的,然而題主問的是《西遊記》中有什麼可悲的細節,而不是世德堂本西遊記有什麼可悲的細節,依據今本回答沒毛病。
殷小姐確實算求仁得仁,正因此也愈顯得可悲。的確這符合古代的價值觀,但這價值觀就是徹頭徹尾的糟粕,就好比古代女子為三寸金蓮自得,因為有著三寸金蓮獲得追捧,她當時或許是幸福的,可是以病態為幸福難道不可悲嗎!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給評論區的腦洞們跪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1:如來開篇的時候把南贍部洲說的一無是處罪惡滔天,結果唐僧辛苦走到西方,越往西那邊人越覺得他是天朝人物,念經拜佛就為了投身中華。2:寇員外可謂是十足善人,齋僧布施一輩子最後橫死,也沒見往生極樂世界,就在地藏菩薩身邊做了個臨時工。3:孫悟空偷了人蔘果,砸了果樹,不疼不癢的挨了幾鞭子,還和地仙之祖結為兄弟。碧波潭龍王一家死就因為女婿九頭蟲偷了佛寶全家死的就剩一個孤老婆子,還終身監禁。4:靈山腳下不遠,天竺國首都附近的寺廟,佛法強盛之地,方丈救了一個女子第一反應是關起來保護,女子也裝瘋賣傻,她在怕什麼!!佛土之地,普通和尚的修養和名聲可見一斑。5:佛祖的經念一遍要三升三斗金,換成人民幣估計要幾千萬,就這還說賣便宜了,讓兒孫後代沒錢使。
6: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在通天河除了帶走自己的寵物小金魚之外沒看見一點慈悲救苦,對當地受害群眾沒有道歉沒有慰問也沒有補償,最後還現身接受當地受難群眾的跪拜。7:黑水河神要是等不到取經隊伍路過,要是小鼉龍不做死抓唐僧,那水府不還被霸佔著么,不還是上告無門么。8.鳳仙郡三年大旱,最慘的是貧苦百姓,他們又沒做錯什麼,卻因為郡守推翻供桌而遭到這樣的折磨。玉帝可以直接懲罰郡守就完事了啊,為什麼要折磨那些普通百姓。9.唐僧路上遇到的普通和尚,基本就沒有真正修行的佛徒的,貪戀袈裟不惜謀財害命的金池長老、嫌貧愛富欺軟怕硬的烏雞國和尚、老鼠精吃掉的好色和尚。
造謠也要按照基本法, 西遊記原文里,根本不是「獅駝國」,而是「獅 犭 它國」,都是反犬旁;類似「蝦蟆」罷了
神他媽的「西遊記中說獅駝國是500年前屠城佔領了這個國家,正好和喀喇汗國崛起的時間公元9世紀相同」,原來西遊記的故事時間是明朝 ?
神他媽的「明朝整個西域亡於伊斯蘭教」 。人家察合台汗國過的好好的,正兒八經從蒙古帝國分裂出來的國家,明朝取元朝而代之,怎麼就成了「明朝的整個西域亡於伊斯蘭教」了?怎麼不說「整個吐蕃亡於藏傳佛教」呢?
神他媽車遲=church、
這裡的車讀ju、車遲國就是車師國(或者姑師國)
juchi=tochari,車師國就是漢代吐火羅人在西域建立的一個國家罷了
唐僧:「我們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經此地,想借宿一晚....」
白龍馬:看很多答主都在說某一件事某一個人,我覺得整個西遊記都是悲劇。
不管是唐僧決心取經,他的幾個徒弟拜他為師,還是路上那麼多妖怪想吃唐僧肉但卻沒辦法吃到,都是天上的諸神諸佛早已決定好的。
發生的一切——那些妖怪的死,那些百姓的死,所有人一切的喜怒哀樂都早有定數,他們就像提線木偶一樣想要活出自己卻不知自己像個小丑。
猴子的悲,猴子的怒,猴子的殤,猴子的出走,猴子的歸來……那些都是決定好的 。。。
——————
西方管這個叫命運,東方叫天命。第一,可悲的是凡人。
高大上如同唐王,也一樣被上天愚弄了一場,藉助唐王人間的力量傳播佛法
凡人辛辛苦苦勞累,不僅要供給給上天,自身也變成了西天取經路上的墊腳石,讓孫悟空他們刷怪拿經驗值,最後各方神通收走妖怪。但是那些枉死的凡人卻不會再活過來。
第二,可悲的是孫悟空
連孫悟空也不能倖免,時常被唐僧呼來喝去,稍有不如意不周到的地方就要被念緊箍咒
第27章驅逐孫悟空之前發生了這個事,也是孫悟空憤恨離去的一個原因:
「無數獐豝鑽簇簇,滿山狐兔聚叢叢。千尺大蟒,萬丈長蛇。大蟒噴愁霧,長蛇吐怪風。道旁荊棘牽漫,嶺上松楠秀麗。薜蘿滿目,芳草連天。影落滄溟北,雲開斗柄南。萬古常含元氣老,千峰巍列日光寒。那長老馬上心驚,孫大聖布施手段,舞著鐵棒,哮吼一聲,唬得那狼蟲顛竄,虎豹奔逃。師徒們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處,三藏道:「悟空,我這一日,肚中飢了,你去那裡化些齋吃?」行者陪笑道:「師父好不聰明。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後不著店,有錢也沒買處,教往那裡尋齋?」三藏心中不快,口裡罵道:「你這猴子!想你在兩界山,被如來壓在石匣之內,口能言,足不能行,也虧我救你性命,摩頂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麼不肯努力,常懷懶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頗殷勤,何嘗懶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齋我吃?我肚飢怎行?況此地山嵐瘴氣,怎麼得上雷音?」行者道:「師父休怪,少要言語。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違慢了你,便要念那話兒咒。你下馬穩坐,等我尋那裡有人家處……………………
賠笑、委屈、忍氣吞聲,可憐一代天驕孫悟空,不知道是否還記得曾經在花果山七萬猴群當大王,三次攪亂天庭的意氣風發,現如今不僅鞍前馬後,斬妖除魔保衛唐僧西天取經,還有要被呼來喝去。
這已經是取經的中途,仍被唐僧不斷地猜疑和呼呼喝喝,雷音寺前還有唐僧呵斥的情節,在唐僧的眼裡,悟空是他的一個開路苦力,豬八戒除了在天竺國被呵斥過一回,其他的章節里都是唐僧縱容著他和孫悟空抬杠,更有在三打白骨精中慫恿唐僧念緊箍咒和驅逐孫悟空。可見他們四弟子,在唐僧的眼中是這樣的排名豬八戒&>孫悟空&>沙僧&>小白龍。可憐的孫悟空、齊天大聖需要保衛愚昧的唐僧西天取經,因為他是天庭集團指定的唯一繼承人,只有保繼承人完成取經的任務他才能擺脫桎梏。
不知道在無數個夜晚,孫悟空以地為席以天為帳時候,是否會想起取經的途中那種彎腰屈膝卑微求存的日子。
第三.眾生可悲
就算是強如齊天大聖孫悟空,落難之後也不過是一個四處奔走賣命的腳夫,也有人間帝王唐王,淪為一枚天庭棋子。在已經成仙的神佛中,也不乏可悲之人。
托塔天王和哪吒雖是父子,實為仇人。
托塔天王一輩子都在防備著哪吒,在83章中,哪吒和李天王的關係如同水火,多少年恨意都未消:
「說不了,天王輪過刀來,望行者劈頭就砍。早有那三太子趕上前,將斬腰劍架住,叫道:「父王息怒。」天王大驚失色。噫!父見子以劍架刀,就當喝退,怎麼返大驚失色?原來天王生此子時,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凈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艷艷光明。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讎。所以稱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今日因閑在家,未曾托著那塔,恐哪吒有報仇之意,故嚇個大驚失色。卻即回手,向塔座上取了黃金寶塔,托在手間問哪吒道:「孩兒,你以劍架住我刀,有何話說?」哪吒棄劍叩頭道:……」
托塔天王為了不得罪四海龍王,不惜殺子平怒,後哪吒生又復生後始終不能忘懷,以至於過了這麼多年(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候已經是托塔天王了)後還是托塔天王還是心驚膽戰,可見這個恨意是有多濃,多年佛性修養都未能忘記。
西遊記中,龍王的位置可是低的,動不動被孫悟空呼來喝去,還有住在井底的,住在江邊的,形容落魄的都有,但是一個龍王就碾壓本事不凡的哪吒和未成仙前的托塔天王,說到底不過是一個身份的問題,有身份,那一個膿包唐僧也可以去西天取經,要不就是那九個葬身流沙河的野路和尚一樣,路上就被瓜分的一乾二淨、有身份,就可以碾壓一個三歲就本事通天的哪吒剔骨還父。
在天庭上也是眾多的腳夫力士供養起來了許多的三清五帝,其實這個天庭和人間又有什麼區別呢?不管天堂還是地獄,位置不同,去到那裡都是供人驅使而已。
第四,仙乎?魔乎?天道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上面講到,人在五行中是最苦的,四季播種,日耕夜織,供養天庭,除了受到天庭的懲罰以外,還要動不動就要被上面的人吃掉。
天上的坐騎在天上溫良恭檢順,到地上哪個都吃人,反而是天生地養的妖怪黃獅精、三隻犀牛、十八松子、杏花精等都是規規矩矩地作妖,也沒有看到什麼過分的舉動,比起天上的那些神仙的坐騎變化的妖精,真的是善良的太多了。
前面的三大可悲的地方到這裡更顯的可悲。
大家歷經百般修鍊,夢寐以求的境地不是白日飛仙,坐地成佛么?但成仙成佛又如何,天上除了頂尖的那一批神仙,誰不是看頭銜、身份行事?又如何能瀟瀟洒灑,快活成神仙?真的成仙也不過是另外一個托塔天王、善財童子。
一旦由仙入魔就變成了自己是凡人時最害怕的那個樣子…………
本來就是眾生倒垂,何處是安樂之所?
這是我看到西遊中最可悲的地方。
END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的事單看可能不覺得,對比起來看才有趣。
《西遊記》第三十七回里師徒四人到烏雞國,晚上烏雞國國王給唐僧託夢,說自己被妖怪所害,推進井裡泡了三年,而那妖怪變成他的樣子,佔了他的位置。
這一段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吧,細節我就不羅嗦了,總之最後孫悟空用金丹救活了真國王,打倒了假國王,然後關鍵時刻,後援就來了。文殊菩薩趕來,說這妖怪是他座下的青毛獅子,說起烏雞國王,人家是這麼說的:
當初這烏雞國王,好善齋僧,佛差我來度他歸西,早證金身羅漢。因是不可原身相見,變做一種凡僧,問他化些齋供。被吾幾句言語相難,他不識我是個好人,把我一條繩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虧六甲金身救我歸西,奏與如來,如來將此怪令到此處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報吾三日水災之恨。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來此,成了功績。
「被吾幾句言語相難」,這明擺著是你先找事的,還怪人家不識你是好人。況且人家浸你三天,你就泡人家三年,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好意思嗎?
烏雞國國王是「好善齋僧」,而與他正相反的是滅法國國王
那國王前生那世里結下冤讎,今世里無端造罪。二年前許下一個羅天大願,要殺一萬個和尚,這兩年陸陸續續,殺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個無名和尚,只要等四個有名的和尚,湊成一萬,好做圓滿哩。
孫悟空略施小計,趁夜把所有王公大臣、後宮嬪妃都剃了頭髮,這皇帝就怕了,保證再不殺和尚了。然後。。。。。。。居然就沒事了。
悟空臨走時候還跟他說:「自經我過,可改號『欽法國』,管教你海晏河清千代勝,風調雨順萬方安。」
改了國號,保證不再殺和尚這事就算完了,之前殺的那九千九百九十六個和尚就算白死了。
菩薩金貴,半點得罪不起,不然就派妖精下來禍害你。普通和尚就命賤,殺就殺了。什麼因果,什麼報應,什麼天理,簡直豈有此理?
PS:文殊來收青毛獅子的時候,悟空說這妖怪害人,文殊說這三年風調雨順,不曾害人。悟空又說這妖怪霸佔了人家後宮,玷污了那些女子的身體和名節。文殊說這不可能,「他是個煽了的獅子」!
行者道:「你雖報了什麼一飲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菩薩道:「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後,這三年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何害人之有?」行者道:「固然如此,但只三宮娘娘,與他同眠同起,點污了他的身體,壞了多少綱常倫理,還叫做不曾害人?」菩薩道:「點污他不得,他是個騸了的獅子。」八戒聞言,走近前,就摸了一把,笑道:「這妖精真箇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了!」
明明是菩薩小心眼要報仇,卻讓這妖怪背了大黑鍋。都修鍊成精了,還讓人給騸了,從這個角度看,這獅子也挺可悲的。
————————————
又想到一件事,是第六十三回里,說萬聖龍王招贅的女婿是個九頭蟲,他看上了祭賽國金光寺上的寶貝舍利,下了一場血雨然後盜走了寶貝。孫悟空和豬八戒去捉妖取寶,結果一番折騰之後最終結局卻是打死了老龍和老龍的兒子。真正的罪魁禍首九頭蟲被外援哮天犬咬掉了一個頭然後逃走了,九頭蟲似乎是西遊記里唯一一個即沒被收走也沒被打死的怪物。
只一下,把個老龍頭打得稀爛。可憐血濺潭中紅水泛,屍飄浪上敗鱗浮!
這八戒罵上前,手起處,鈀頭著重,把個龍子夾腦連頭,一鈀築了九個窟窿,唬得那龍婆與眾往裡亂跑,哭道:「長嘴和尚又把我兒打死了!」
如果說老龍還算是幫凶的話,他兒子有什麼罪過呢?說打死就打死了。最後連那老龍的老婆也不放過,抓回去穿了琵琶骨看塔,每三天才給送一頓飯,這簡直喪心病狂。
行者叫取鐵索來,當駕官即取鐵索一條,把龍婆琵琶骨穿了。。。。。。把龍婆鎖在塔心柱上,念動真言,喚出本國土地、城隍與本寺伽藍,每三日送飲食一餐,與這龍婆度口
————————————
我昨晚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西遊記》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 朱權的回答
女兒國只有國王一人沒嘗過男人的滋味,也是可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