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普遍更能吃苦嗎?為什麼有的窮人吃不了苦?

是這樣的,我有一個同學,家裡條件挺差的。據她說就是父母離異,母親來廣州打工,她從小和奶奶生活在清遠的一個貧困縣,小時候窮的和奶奶撿瓶子過活。說到這兒我還挺同情她的,想著有什麼事情就幫幫她吧。

這個事是一個月前高考衝刺時候的事了。我的成績不太好,也就四百來五百分,但是咱是美術生,這個同學呢比我低兩百分吧。有一天這女孩子跟我說她很緊張,要是考不好怎麼辦?我就安慰說不要怕,你就好好學。那會衝刺都特緊張,我複習到半夜兩點課室還有人,這時候我看了看這個同學,我說你怎麼不複習看小說啊?她說壓力大,學不進去。我就跟她說怎麼緩解壓力。

完了第二天這個女孩子就跟我說她想報什麼專業了,說的基本是「設計出來工作一定很累,我才不報」「純藝沒前途,我才不要」,基本就是等她說完我也聽不到一個不累又好賺錢她喜歡的專業。

過了幾天,她開始慌了,跟我說她的成績可能去不了川美,想著要不買分吧。我說買分多少錢啊,你家承受的了嗎?她說就幾萬,我去借,上了大學打工還。

沒過多久,她說她的文化太糟糕了,可能要報攝影了。我說你知道器材多少錢嗎?她說她不管,一定要上川美。

我就說你有這功夫跟我急,你還不學?她一臉理直氣壯地跟我說「我不像你,基礎那麼好!我學不進去!」

我去她的,上課睡覺,下課看小說的人,跟一個從起床開始就學到睡覺的人這麼理論,我也是醉醉的。

再說個事吧,這個女孩子有一回錢掉了,五十吧,說不想打電話給媽媽怕媽媽罵,先找我借錢下星期還。

我說好,「我借你50」其實我也不是什麼富家子弟,每個星期也就200,六天完了回一次家,買水果都自己摳著算。

丫借了兩天說用完了再想找我借……

(?Д?)?卧槽你家裡窮你就花這麼多,我錢掉了的時候買了個8塊的大麵包就水喝吃了三天,你丫就這麼對待我……

我就想問問,這年頭家裡困難的人都這樣嗎。


——————

請不要黑美術生,真正藝考過的都知道,藝術院校考試,應屆高考生首先要報專業考試(有些地方是省內統考,我去查了川美是單獨招生,不承認聯考成績)以今年為例,考試周期大概在2017年1~3月,當時就報專業了(比如提到的純藝、攝影,在專業考試時就需要報)。專業考試結束後,在高考前(4~5月),寄發專業考試錄取通知單,高考時想報川美,你手頭必須有了川美相關專業錄取單,如果沒有,高考也不能報。

所以,題主除非是明年高考……要不然根本對不上,這個同學的情況更不可能發生。

另外在美術考試中,純藝(油版壁雕)和設計是跨大專業,除非專業考試中同時獲得該校兩專業通知書,要不然也不可能報考。而有的美術學院攝影又是獨立考試,要交攝影作品,所以這姐們要是能隨便選川美三專業……簡直就是不世奇才……

川美作為八大美院,成了隨便靠的藝術學院……被黑的也太慘了……


《佛譬喻經》里有則寓言,小時候我百思不得其解。

有個遊客在沙漠里走著,忽然後面出現了一群餓狼,追著他要群起而噬。他大吃一驚,拚命狂奔。就在餓狼快追上他時,他見到前面有口井,一口未知的井,便不顧一切跳了進去。哪料井裡不但沒有水,還有很多毒蛇,見到有食物送上門來,正昂首吐舌,熱切地引頸以待。

他大驚失色下,胡亂伸手想抓點什麼可以救命的東西,想不到竟天從人願,他抓到了一棵在井中間橫伸出來的小樹,把他穩在半空中。

這時,上有餓狼,下有毒蛇,不過他雖陷身在進退兩難的絕境,但暫時是安全的。

就在他鬆了一口氣的時刻,奇怪的異響傳入他的耳中。他駭然循聲望去,魂飛魄散地發現有一群大老鼠正以尖利的牙齒啃著樹根,這救命的樹已疲憊不支了。就在這生死一瞬間,他看到眼前的樹葉上有一滴蜜糖。於是他忘記了上面的餓狼,下面的毒蛇,也忘了快要給老鼠啃斷的小樹,閉上眼睛,伸出舌頭,全心全意去舐嘗那滴蜜糖。

 ——《禪宗佛理》

(註:這則寓言原本就是這個樣子,後來被人改的面目全非。)

小時候我怎麼也想不明白,如此危機重重,這人不該抓緊時間,想盡辦法,拼盡全力脫困么,去吃什麼蜜糖啊,不要命了么。

在困境中摸爬滾打了幾圈之後我才想明白,這人不再拼力脫困,是因為他已經不再去想那看不到希望的未來。

幸運的孩子不努力,是因為還有退路。

苦難的孩子不努力,是因為看不到未來。

當身後只有餓狼在追的時候,誰都知道要拚命奔跑。

當被重重苦難圍追堵截時,人們會紛紛選擇坐下來舔舐僅有的蜜糖。

苦難越多,看不到希望的人越多,坐下來的人也就越多。

題主的這位同學,現如今就是在,不願回首的過去和毫無希望的未來,兩者中間的夾縫中喘息。學校就是供她喘息的那根快要折斷的樹枝。

她的潛意識裡早就給未來判了「無希望」的刑了,如今只想著抓緊時間舔舐一下能尋找到的所有蜜糖。

所以她睡覺,看小說,亂花錢,絕不肯吃苦......

你要問:她不是說她想考川美么?

那是為了維護她僅有的尊嚴想出來的言辭,難道要她親口承認她就是不如你們,她的未來就是毫無希望么。

多說幾次自己的理想,說不定她能騙過自己,為渺茫的未來奮鬥一丟丟。可是題主你讓她認清現實,別再騙自己了。當然,這絕不是在說你做的有錯。

你有沒有那麼一瞬間會想:「啊,這一刻,就只這一刻,讓我好好享受一下這難得的輕鬆吧,不再努力了。」

我知道有過這種想法的人很多,而且一旦真停下,坐下來舔舐一口蜜糖,想再爬起來好難。

努力是一種優秀的品質,很好很值得驕傲,獨獨不該對著在苦難中不肯前進的人炫耀。

你如果不同意,就想一想墮落後的駱駝祥子,想一想他的一生。

我們是一個勤奮的民族,我們又是勤奮的一代人。

(我也喜歡和大家一起嘲笑有些國家年輕人的墮落。)

大約很少人能意識到,我們這一代人難以想像的勤奮,是中國的大崛起賦予我們的。

「大崛起時代」讓我們只要努力就多少能夠看到回報。

等「大崛起時代」結束,時代的焦慮蔓延,再看看還有多少人像如今這樣努力。

如果想不出來的話,就看看現在日本的年輕人。

肯「努力」有的時候也是一種運氣。

「努力」和很多優秀的品質一樣,是對自己的要求,不是對他人的。

以上,是對這個問題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以前,有的人活的優哉游哉,卻去指責底層的人活得不好是因為沒有拼盡全力。

以前,有的人享受著唾手可得的資源,卻痛心疾首得指責底層人抓不住機會。

今天好么,在這個平台上,有人說,窮人不夠努力是因為還不夠苦。讓他們更苦一點就知道努力了。

這個說辭竟然還得到了最高贊。

我震驚得在電腦前呆坐半天,從憤怒得咬牙切齒,到心酸落淚。

我痛恨沒有辯才的自己,不能漂亮地反駁,指出這種想法的惡毒。

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明白,苦難本身毫無意義。

苦難的意義,是從苦難中廝殺出來的倖存者,在炫耀戰績。

從來不是苦難把人變強,而是那些倖存者們本身就足夠強,他們幸運,有天賦,有心性,能夠從有限的苦難中廝殺出來。

即使沒有苦難,他們也會成功。

對那些在苦難的漩渦中掙扎的人來說,苦難就是苦難,它毫無意義。

每給他們多加一層的苦難,就多一層的人被苦難壓倒,再也掙扎不出來。

放過那些在底層掙扎著受苦的人吧。


想起《了不起的蓋茨比》的那個開篇——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你覺得窮人吃不了苦,我卻想問問,是吃不了哪方面的苦。


在工廠流水線上,我看到一大堆二十多歲早早輟學的同齡人頂著焊機的灼熱,搬著幾十斤重的鐵疙瘩,天天加班,到頭來每月只有三千多的工資,你覺得他們算吃不了苦么?換成那些在大學頹了四年的大學生的話,干一個上午都得累趴。

在我看來,很多家庭條件不好卻又不肯好好讀書的人,不是吃不了讀書的苦,恰恰相反,他們是享受不了讀書的福。


在學校里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那些成績糟糕、無心向學的人,有相當部分都出生於比較貧困的家庭。其中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就是,窮人家的父母對於孩子教育上能做的正面影響非常有限。


那些家裡有能力的,可以早早就為孩子準備學區房,可以聘請家教輔導孩子功課,可以交大筆贊助費讓孩子去一個環境更好的學校,最重要的是,這些父母一般教育背景良好,肯在孩子身上花功夫,在他們成長的時時刻刻都能進行良性引導。


而對於那些成長於貧窮環境的學生來說,往往只要上了初中,父母便已經看不懂他們的作業了。同時,只能依靠大量出賣勞動力換取工資的辛苦生活,也讓很多家長沒有太多精力照顧到孩子的學業。


很多時候,對於窮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上真正能依靠的,只有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和自我培養的勤奮作風。


因此,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是,無論輿論上多麼高呼「學習改變命運」,但多數窮人家的孩子在學習上根本就沒有優勢,那些即使在這種劣勢下依然能自強不息、靠著一股不服輸的拼勁考入名校,過上更好生活的人,才是個例。


作為普通人,能做的不過也是善意勸誡幾句,或是寫篇文章嘗試著鼓勵他們更積極地面對生活。同時,要更加珍惜自己目前擁有的條件,或許你所習以為常的一切,便是他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


題目上說,有的窮人吃不了苦,我就想問,難道所有的富人就都能吃苦嗎?不管窮人,還是富人,這些群體里都有不能吃苦的人,好么!

大多數窮人能吃苦,因為他們要想活著,要想養家糊口,都需要拼盡全力的。真正的窮人,是很能吃苦的,他們吃苦的目的,是為了生存。

有些朋友,可以吃一個包子,扔一個包子。但是,你們扔掉的包子,很有可能,就有一個窮人從地上撿起來,掰掉上面的表皮,開心的吃掉。

過年的時候,我開車出門採購年貨。一個六十多的大爺,在北方零下十度的氣溫里瑟瑟發抖。他的衣服很臟,他的面容又黃又瘦,他的手跟樹皮一樣,他不是乞丐。

他的身前放著擔子,擔子里是一捆捆的菠菜。他在賣他的菠菜。價格很賤。一塊錢可以買一大捆。

我問他,大爺,你的菠菜怎麼賣這麼便宜。他說,天太冷了,路上沒什麼人,我也怕城管抓,只好賤賣了,早點回家。

是有些貧困家庭的孩子不努力,天天沉迷在遊戲中,沉迷在戀愛中,就是不好好學。他們看上去不為生活發愁的原因是即便他們家沒錢,但因為他們還在上學,父母總是盼著他們能學點知識,改變命運的。父母還是會供養他們的。

等他們考不上學校,或者從學校輟學回來,父母家人絕大多數都不會再供養他。他們就必須自己去打工,或者去工地當小工,或者去流水線,或者干農活,或者販賣體力。

那個時候,你們在建築工地看到的表情木衲搬磚的,跳樓自殺的流水線工人,很有可能就是你們認為那些只知道玩,不知道學,吃不了苦的窮人同學。

昨天騰訊新聞里,有個女子多次自己給自己接生,用碗片割斷孩子的臍帶。這個女人又不是傻子,難道不知道生孩子要上醫院嗎?

沒錢啊。只能自己給自己接生。這種苦,常人也是吃不了的吧。但凡她有點辦法,她會吃這個苦嗎?她沒錢,窮,要生孩子,怎麼辦,自己來吧。

這就是大多數窮人的宿命即便他們在求學過程中,表現出了不努力,但是,日後的幾十年里,他們都要通過努力干一些底層,低級的工作,節省一切能節省的開支,讓自己和家人活下來。

你看,吃苦也是分階段的。年少時不知道生存是什麼。等到一進入社會,發現資源、文化、技術、學歷等等都沒有,除了賣個力氣,真的找不到活路。這個時候,他們普遍表現出來的就是看起來比上個階層的人更能吃苦。畢竟體力活的艱辛,是更顯而易見的。

真正的窮人沒有多餘的金錢和資源買安全、舒適,只有通過下苦力去討生活。是討生活!而討生活的人,是最能吃苦的。

以後不要再提窮人不能吃苦的問題了。如果他們連苦都不能吃的話,連活著都成問題。

【end】

硬廣。公眾號:柳柳心理 (id: liuliuxinli) 心理情感、職場社交。傾聽心聲,謝謝喜歡。

編輯於 2017-03-22


大部分情況是,窮人吃不了奮鬥的苦,富人吃不了生活的苦。

比如富人可以為了一個渺茫的機會四處打聽消息,硬著頭皮學習,起早貪黑的準備,窮人吃不了這個苦。

窮人可以冬天冷風裡等公交車,下車再提著大行李走很遠的路,富人吃不了這個苦。

更新一下:我從來沒說窮人容易也從來沒這麼想,我只是描述我看到的。局限不一定是窮人本身造成的,卻不得不支付代價。不想淋濕的話,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加倍快跑。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心靈卸妝間

http://weixin.qq.com/r/8jrSyrLEce8Orfap92-g (二維碼自動識別)


社會學家做過一個實驗,讓每個孩子獨自面對一顆糖果,如果能忍住半小時不吃,可以額外獲得一顆糖果作為獎勵。二十年後的回訪中發現,能忍受糖果誘惑得到獎勵的孩子,在收入、學歷、社會地位等等方面普遍優於當初無法忍受糖果誘惑的孩子。

看起來這似乎證明了成功者是由於獨特的品質、思維、性格、自制力而成功的,但這些忍住誘惑得到獎勵的孩子中大部分出自富裕家庭。

與其說有的窮人吃不了苦,不如說為什麼窮人更難抵禦誘惑。

1.沙漠里的一杯水

初中畢業時,有一個同學讓我記憶猶新。那是一個成績很好的女孩,卻決定放棄學業,進廠打工。

她離開時告訴我,她家一年難得吃幾頓肉,每天五點就要起床割草餵豬,然後走十幾里山路來上學。穿著打補丁的衣服坐在同一間教室,吃著乾糧鹹菜享受著同樣的午休。

她也想穿漂亮衣服,也想吃肉,不但想自己吃到肉穿上新衣服,也想要父母和弟弟也吃上肉穿上新衣服。

如果繼續讀書,這需要好幾年才能辦到,甚至等弟弟也上學之後,日子會更苦。如果進廠打工,全家人都能吃上肉,都能穿上新衣服,而弟弟也能無憂無慮的上學。

這段話我當時並不能理解,因為我不覺得肉有什麼好吃,更喜歡瓜果蔬菜。學校可以學到有趣的知識,可以有小夥伴一起玩耍,我寧可不吃肉也要上學啊。

回到家跟爸爸說了這件事,爸爸跟我說,你不會覺得眼睛可以看見顏色有什麼珍貴,也不會覺得耳朵可以聽見聲音是多麼重要,更不會覺得可以跑可以跳是令人羨慕的,但身體殘缺的人卻願意為了獲得這些付出一切。

我不覺得吃肉是一件有誘惑力的事,是因為我想吃就能吃到,正如可以經常吃到糖果的孩子更能「抵禦糖果的誘惑」,都是因為並沒有把它當做誘惑。

如果有人給我一千萬,並告訴我如果忍住一年不花會再獎勵一千萬。(笑)我絕對忍不住直接拿錢去買房(??? ? ???)。

2.沙漠中的一杯尿

午餐被同學安利了脆皮雞。等到小哥把外賣送到後,同學吃的香甜。我也食指大動拿起了筷子,但吃了一口就皺了眉頭,這雞肉肯定不新鮮。

鑒賞力其實和嘴刁一個道理,吃習慣了好吃的再去吃垃圾食品,味如嚼蠟。

便宜、量足、口味重是快餐的特點。

如今每年出產的網路文學,比幾百年前全世界的書籍還要多;如今每年出產的圖像視頻,比幾十年前全世界所有電影還要多。

以前因為數量限制,人們只會去欣賞那些可以反覆咀嚼的經典;而如今即使每天吃脆皮雞一般的「快餐」也不會感到任何不適。

以前的窮人是吃不飽飯,下班只能對著牆壁發獃;現在的窮人,每天可以吃到脆皮雞,讀著《霸道總裁愛上我》,看著《孤芳不自賞》,一臉幸福的做夢,一臉幸福的活著。

你可以鄙視他們沒有追求,像《駭客帝國》中被圈養的人類一樣,被多巴胺所支配,放棄尋找真實,沉醉於虛妄。

有的人是在生活,需要的是更高的品質;
有的人是在活著,需要的是更少的痛苦。

快餐(食物、文學、影視等)就像嗎啡一樣,對我們來說它是摧殘生活品質的毒藥,但對有的人來說是鎮痛的良方。

脆皮雞至少比窩頭鹹菜更美好一點。

3.沙漠中的一杯血

杜月笙說,一條鯉魚躍龍門,失敗了還是一條鯉魚;一條泥鰍修鍊千年變成鯉魚,躍龍門失敗會變回泥鰍,如何能不謹慎。

有人說,泥鰍吃不了躍龍門的苦,鯉魚吃不了在污泥里覓食的苦。所以鯉魚躍龍門,泥鰍只能泥里打滾。

真正的情況是窮人在冬天的冷風裡等公交車,下車再提著大行李走了很遠的路,回家路上發現一個渺茫的機會,在四處打探消息,硬著頭皮學習,起早貪黑準備,同時抵禦著財米油鹽的滋擾,才有可能成功。

富人只需要像「陸濤」一樣《奮鬥》,不用品嘗生活的苦,也不用煩惱財米油鹽,更不用擔心失敗的退路。

不知何時起,貧窮成了原罪。若沒有錢,就安靜的去死。窮人不該婚戀、不該生育、不該進城、不該受教育、不該抱怨貧富差距、不該存在,這些觀點在知乎上都獲得過高贊。

嘲笑窮人的貧窮是因為不努力,就如同北京考生嘲笑山東考生清北錄取率低是因為不刻苦一樣好笑。

帶血的饅頭並不好吃,為了緩解所謂的中產焦慮去貶低窮人是沒有意義的。

4.沙漠里的毒酒

當我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時,初中同學已經寄來了喜帖。

兩年後,我問她,早早的步入婚姻,後悔嗎?

懷著二胎的她,說不出的寂寥。

我不像你是讀書伢子。在北京是打工妹,在廣州還是打工妹,再挑不也還是打工仔?

可以不結婚啊!

不結婚,有病有災誰管?
不生娃,老了誰來養?

我無言以對。

明白再多人權與自由,卻抵不過兩句現實。

曾經一位女社會學家去體驗底層的生活,同樣陷入了每天工作收入勉強足夠支出,她所具有的所有學識、修養、品格、性格、習慣、思想都不能幫助她脫離這種循環。如果不工作去學習,就沒有收入;如果進行高強度的工作,晚上就會精疲力盡;如果租房,無法存留現金;如果不租房,就會面臨流浪漢的騷擾與搶劫。

最終只能繼續這樣的生活:工作,薪水支付房租後所剩無幾,筋疲力盡無力提高自己,吃飯,用光薪水,第二天不得不繼續循環。直到有一天失業,流落街頭,領救濟糧。

就像沙漠里快要渴死的人,即使面對一杯毒酒也只會一飲而盡。

高票答案中的蜜,換成是毒藥一樣有人會喝。


和你們這些少爺不同,我們光是活著就竭盡全力了。
---by 坂田銀時


銀桑的話蠻有意思的,

仔細想想,

這實際上揭露了窮苦的兩面性。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社會開始普遍認為貧窮的孩子,比之生活優越的孩子,吃慣了苦的人會更加意志堅定和頑強。

是這樣的嗎?

這也對也不對啊。

因為在「擅長忍受貧窮痛苦的生活」和「擅長克制自己、抵禦誘惑」是完完全全的兩碼事。

卻常常被人混為一談。

窮人,是第一種,而第一種人,比普通人更難以經受第二種生活。

咱們這樣打比方吧,一個人,在沙漠里獨行了很久,沒有什麼水源,終日口乾舌燥,甚至不得不飲用自己的尿液。

那麼,此刻的他肯定是比常人更加能忍受乾渴的,他不會那麼容易渴死,甚至逐漸適應了乾渴。

然而此時你給他一汪清泉,一杯水,你叫他忍著不去喝水。可,你叫他如何忍的住?

你們懂了嗎?

而我們又何嘗不如此呢?

其實不光是財富的貧窮,所有問題都是這樣的,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耐受性---關於活著的,和關於抵禦誘惑的。

一個長時期不談情感的姑娘,對於一個人生活,對於孤獨會有更好的耐受,美容,健身,讀書,長跑,可能能過的很滋潤,每天充實滿滿。
然而在面對情感的誘惑時,也或許會更容易動搖,一頭扎了進去,顯得耐受能力較差。

一個從小在家裡不被喜歡的孩子,可能已經麻木了,習慣於冷酷的家庭氛圍和冰冷冷的人際關係。
然而一旦有人對她溫柔起來,在幾番掙扎後,她很容易就陷入這個泥潭之中,賠上青春年華而脫身不得。

道理都一樣

你問我,窮人是否更能吃苦。

我說對,因為窮人擅長在窮苦中掙扎和生存。

你問我,窮人是否更不能吃苦。

我說對,因為窮人不擅長抵禦安逸的誘惑,也害怕繼續為了活著而吃苦。

你懂了嗎?

不過人間是中道,你我,多少都會陷入某些苦中,金錢,愛情,親情,朋友,知識,嫉妒,貪婪,懶惰

我們會擅長於在這些痛苦中生存,卻不懂得也害怕,該如何跳出來。


最後
祝好,願你考試順利。


因為吃苦是要大量的意志力的。

而很多窮人由於日子過得太緊,把所有的意志力都用於克服貧窮帶來的種種不便,所以,沒有心思和力氣去奮鬥。

有本書叫做《稀缺》,就是講這個的,通過採訪和觀察了大量窮人和忙碌的人,得出結論:太窮以及太忙的人,注意力資源都被佔用了,沒有心思和力氣留給發展。

就像你說的這位姑娘,她的注意力都放在成績不好,以至於沒辦法讀好的學校的絕望上。每次想讀書的時候,那些很難的功課都在提醒著她這一點,也就更加絕望了,而且,她會覺得,把這一道題那一道題弄懂,這麼幾分的提高,還是不能讓她去想去的學校,並沒有多大意義,因此更容易放棄努力。

能夠在困境中,讓自己把全部的心思和力氣,用來奮鬥,其實比平順環境下的奮鬥更難得。所以儘管我們聽過那麼多勵志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從底層掙扎到上層的人,還是比中層和上層,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人更少。

只不過,這些人一旦成功,就具有了燈塔效應,所有人都會看到他們,談論他們,弄得好像到處都是這樣的人一樣。反而顯得,在貧窮環境下不去努力,那麼就不正常。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我的小姑,她大約已經死了十年了。三十多年前,她就對知乎上所言的「好日子」「有品位的生活」充滿了嚮往。

那時的農村不比現在,沒有網路,沒有電腦,就算電視機也不普及,每逢陰天下雨還要停電。苦日子是一眼望不到頭的,我祖父為此買了一頭騾子,因為騾子耐勞,比驢力大,又比馬便宜。本指望這頭騾子能讓地里的活輕鬆一點,可它很快就被累死了,我聽說最終它的腸子都絞在了一起。

沒有騾子,那人就得當牲口上。詩人說豐收是喜悅的,但豐收的過程很不喜悅。麥忙和秋收的時候,大人全都在場里熬,這是所有農人苦不堪言的記憶。清朝一個文人的筆記里說,農人四十歲,比不過城裡的六十歲,這是真的。

長年累月,積勞成疾。常聽說有誰勞苦了一輩子,被送往醫院,一聽要花很多錢,是他/她一輩子都賺不了的錢,就偷偷喝農藥自殺。說實話,如果你說的是這種苦。不光我的小姑受不了,我也受不了。

我相信你也受不了。

我也問過我的父母,如果是三十年前那種累,現在回去,還能受得了么?他們說,不用現在想,當時就已經受不了。

所以有見識的家長,一定會讓孩子去上學讀書,期待有朝一日不必在田間勞作。他們自然不懂什麼教育方法,而鄉間學校的老師,也不如京上廣老師的水平,因此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就是不認學就揍。我上五年級的時候,有人提倡素質教育。說要讓孩子不光知道學課本,會考試,一定還要對其他方面感興趣。可是素質來素質去,鄉村孩子的素質,無論如何比不過城裡孩子的素質。倘使高考開一門鋼琴,那我就考零分,富裕的我則會考滿分。高考又不考種地和做活,那麼我們終歸會一敗塗地。

到了中學,所有人都緊著學習,學習好的孩子就很有面子。這意味著輝煌的未來,而不認學的同學,就會被家長和老師說成是「不努力」。如果你說的是這種苦,那我可以說一說我的見解。不論貧者的後代還是富人的後代,都有懶惰和勤奮之分,富二代懶惰,尚有美好出路,窮二代懶惰,必繼續遭窮。

這裡還有個共識,那就是勤奮和智慧可以改變窮人的處境,因此才會有「為什麼有的窮人反而吃不了苦」這種問題。

我的小姑屬於那種「非常想改變現狀」,「可就是不願吃苦」的類型。坦白講,沒有幾個赤貧之人不想改變現狀。有智力不逮者,這無可奈何。但如果勤快一些,就比懶惰的溫飽。她吃不了苦,就和多數人不願意勞累一個道理,你不必摘取散文詩里的溫情片段為她開脫,也不必對她最終的瘋掉落井下石。

類似的狀況還出現在我伯父身上。我的伯父當年當了紅衛兵,對鬧革命非常感興趣。分地以後什麼活都不願意干,日子越過越慘,到最後守著數畝良田,竟餓肚皮了,這在和平年代是會被村民瞧不起的。這就屬於擁有智力,卻懶得徹底了。所以這個問題,歸根結底是你把窮人當成了機器,沒首先把窮人當成人。

窮且益堅的人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中國人不信什麼狗屁天命,中國人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比不努力的自己過得更好。計劃經濟時代都窮那是沒辦法,知乎人膜拜者的時代苛捐雜稅多受窮也是沒辦法。但從那以後,但凡我所見,只要努力一些的,日子過得都還不錯。


話說回來,如果是在知乎這一特定環境問窮人為什麼不吃苦,興許還有栽贓的成分在裡面。

知乎上有些人有個很無恥的結論,是說「窮就是因為懶」「考不上就是不努力」「稍微努力沒有上不了本科的」,將「少部分」化成了「全部」,並罵得心安理得,彷彿掌握了人間的真理。旁人本就苦難,想要通過努力改變生活,又遇不公的對待,最終落一個「不努力」的評價。

加上「有的」這個詞,就皆大歡喜了。會是我沒考上大學的小姑,也會是我把地都荒了的伯父。他們本可以憨厚如牛,意志如鐵,晨興荷鋤,月下墾荒。抑或抱冰握火,十年寒窗。唯有「吃不了苦」四個字,還偶爾能讓人想起「他們還是個人」的現實。


其實誰都不會腦子壞了喜歡吃苦的。

一個人主動選擇吃苦,要麼是趨利,要麼是避害。我們有「窮人更能吃苦」的刻板印象,首先是因為窮日子本來就苦,另外是因為在以前很長一段時間內,窮人們如果不吃我們眼中的苦,則會吃到更大的苦。

我記得在我小時候,有些家長會把不願意讀書孩子送到農村高中去插班,就是因為農村孩子們讀書特別能「吃苦」。他們希望自己孩子過去也能受到感染。

為什麼農村的孩子們讀書能吃苦呢?那些插過隊的家長們都知道,並不是農村孩子天生基因就不一樣,而是和干農活比起來,在教室里坐著讀書簡直是再輕鬆不過的事情了。再不願意讀書的小孩,你讓他彎腰駝背去水田裡插個秧,烈日當頭去地里割個麥子水稻,他就會老老實實回來讀書了。

通過讀書跳出農門,是那個時候農家子弟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的唯一希望;而城裡小孩就算考不上大學,大部分也可以頂父母的崗得到一份工作。所以那個時代,基本所有的家長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農村的孩子讀書特別能吃苦。

而後面的第一代農民工,則更加深了人們「窮人能吃苦」這個印象:他們住工棚吃鹹菜,城裡人幹不了的臟活累活他們都能幹,還任勞任怨聽從指揮。

什麼原因呢?曾經有記者採訪他們,問他們為什麼要背井離鄉來城裡吃這麼大的苦,他們的回答得特別精鍊:這裡雖然苦,但比在家種地還是輕鬆多了。

所以說,並不是窮人更能吃苦,只是很多時候窮人已經吃過了更多的苦,兩權相害取其輕罷了。

而現在,農家子弟考不上大學也不用回家種地了,他們有各種方式留在城裡並從事一份並不那麼辛苦的工作,比如Tony去了城裡的「一剪梅」師從Peter Lau或者學習一門美髮手藝,店長包吃住,工作的時候可以和各種貴婦們談笑風生。可以說,他們有了不吃苦的本錢,通過吃苦來避害的需求已經不那麼強烈了。

那麼,趨利帶來的動力呢?

既然是窮人,則表明他們的工作是低回報的。Tony當然可以每天再多站兩個小時多剪兩個頭,或者將自己的消費壓縮到極致。但不管他怎麼努力,給自己生理上吃再多的苦,他的收入都不可能有本質的提高。就比如一個快遞員,不管他怎麼風雨無阻一整天尿都不拉地送件,他的收入也還就是還是一個快遞員的收入。他們就算吃再多的苦,對改變現狀也並沒有什麼卵用,反而會因為失去了娛樂和休息時間讓自己更加的痛苦。

同樣,一個天賦不太凸出的貧民或者農村孩子,他們特別吃苦用功讀書的話,可能可以考取個普通二本或者三本,畢業出來後還是只能找一份特別普通的工作,並不會比Tony的工資高出多少,甚至可能還低。這種前景對他們來說,可能並不值得用特別吃苦去換。

真正要從根本上改變自身現狀,Tony大概只能選擇自己開一家店做老闆。而這樣的轉變,並不是靠簡單的能吃苦就能完成的,他必須首先有一份原始積累,然後有過人的能力和膽量。能吃苦,在成功的因素里權重並不大。而他在成為老闆的過程中所做出的工作時間延長,工作壓力倍增等「吃苦」的行為,是因為他有一份明確的目標和可預期的可觀收益。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窮人都有這樣的能力和野心,另外,成功後的Tony也不再是窮人了。

我們現在覺得窮人好像沒那麼能吃苦了,其實不是人變了,只是因為環境變了。


時間線上的幾個答案,讓我感到了「被冒犯」。

或許因為我小時候家裡特別窮的緣故吧,是真窮,小時候媽媽生病無論感冒、牙痛或者其他病,永遠是喝頭痛粉、吃粒安樂靜、止痛藥,我生病了她捨得花錢,但她自己生病了,永遠是最便宜的「頭痛粉」。家境如此,作為窮人,體會頗深。

人窮志短,不是主動放棄的,是被動的,是無奈。

家境貧寒的孩子,除了少數特例,大都在家庭教育有缺失。

拿我自己來說,我媽媽從未輔導過我一次作業,不是她沒能力,是沒時間。地里的農活,幾頭豬,一年上頭全靠她一個人。這樣的女人養兒子,隨機性太大,很容易攤上一個不孝子,我就是,高中頑劣,沉迷網遊,毀了學業。按理大家期待中的窮人家的孩子應該早當家,更懂事。可真正窮人家的孩子,因為缺乏管教,青春期往往容易出格,缺乏自制力,不能好好學習,容易誤入歧途。但這並非是因為窮而吃不了苦,而是缺乏引導,成長軌跡是偏的。初中仗著小聰明,上課不認真聽見也能總分排名靠前,父母只看期末的考試名次,自然不知道孩子到底長成了什麼樣子,在學校呆的時間比在家裡長。

但貧窮不是原罪,是可以改變的。

我媽對我這輩子影響最大的決定,就是逼著我念大學。我只考上一個四流專科,嫌丟人,本來是放棄念書,打算跟同學一起出去深圳打工的。但我媽苦口婆心的勸了很久,對我只一個要求,念完大學,完了啥她都不管了。她說她這輩子被我爸毀了,只有一個兒子,如果不供這個兒子讀書,她活著沒意思了。

大學啊,大學是一個轉折點,我大學變了一個人,高中同學這樣講,我媽這樣講,連我自己都這樣想。我把以前的自己,似乎都斬斷了,變成了一個新的自己。

這只是小事,一點個人經歷,很普通,但這種經歷我對這個問題的描述,感受特別深刻。我高中的時候,鄰居們在我翻圍牆上網被老師抓住請家長把我媽氣哭這件事發生後,總是對我講,「你不能這樣,你看你媽這樣辛苦,你怎麼能不好好讀書呢」。誰都認為我就應該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可我就是做不到,我就是想上網,想打傳奇,想玩誅仙,想呆在網吧。

你現在就是我當初身邊的鄰居,你想不通有的窮人為什麼不能吃苦,就等於我當初,大家都想不通我為什麼要作死。除了當事人自己,外人理解不了的。

窮,還是富貴,家境貧寒,還是豪門大族,這些能影響我們的性格,但不能作為基本屬性,不能因為我窮,就判定我沒有作死的資格,不能因為我窮人家的孩子,就只允許我早當家,不能允許我糊塗幾年,誤入歧途。我自己的人生,我荒廢了幾年,我為自己負責。但不能因為出身「窮」,就要承擔這個「吃不了苦」的原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949880 知乎有這個一個問題,我去年看這個問題的其他答案的時候,氣瘋了。一個人,教一個零基礎水平的人學英語,如果這個學習的人放棄了,就是他不上進,就是他不努力,就是他沒恆心?為什麼就不能是教的人方法不對,教材安排的不合理,講解不科學。

跟這個問題很像,兩個維度的人,互相難以理解。英語好的人,根本不懂什麼是「英語零基礎」。正常小康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根本就理解不了啥是「窮」。

沒有人願意吃苦,至於能不能吃苦全看這個人的人生經歷跟性格屬性,不是窮人就一定要能吃苦耐勞的。老子窮,但老子就不願意吃苦,想當個討飯的,這樣的人是有的。

學英語認識一個念英語教育研究生的朋友,她每次看見知乎的一些問題都生氣,她覺得很多專科生,明明學歷被本科生甩了N條街了,為什麼還不更勤奮、更努力的提升自己,把辦公軟體學精,把英語學好,而是本來佔優勢的名校生卻更努力通宵達旦的學習。她理解不了這些專科生,可我理解,不見棺材不掉淚,吃過虧了,自然知道痛了,再後悔,就認真努力了。

(我大學畢業帶我媽來武漢玩,她想去我的學校看看,之前捨不得花錢,但我畢業開始賺錢了她才說實話,供我讀大學花了那麼多錢,她卻從來沒去學校看過,有點遺憾。順便她去做個髮型,我朋友非推薦她剪短髮,我媽死活不肯,她從來沒有剪過短髮。但我朋友也犟,非勸我媽試試,我媽就從了)

剪了燙,效果出奇的好看,整個人年輕多了。

這就是女人才能懂的經驗,她就知道,我媽適合短髮。


你同學的生活,是個人選擇,除非是關係親密,否則真不用太上下,太上心了反而顯得gossip,真正的幫助是需要理解在先,關於家境、成長這類的問題,非得相識有宿或者一見投緣的真朋友方可互相參考下意見。


窮人吃的苦,跟富人吃的苦,絕對沒有區別。有區別的是,富人如今是富人了而已。不相信的你們上網搜一搜史玉柱當年創業失敗參加電視節目,是如何被現場觀眾點評的。


很簡單。以提問者的年紀來看,與提問者同齡的所謂的窮人的孩子並沒有干過很重的農活。

窮人子弟普遍比富人子弟學習更刻苦是有必要條件的,這個必要條件是窮人子弟很累,如種地、修水利工程等,然後父母老師才可以對他說讀好書就不必太累了。

在很早以前,中國的窮人子弟是很累的,而有錢人子弟不累。

當下的中國是反過來的。帝都魔都金融業白領的兒女周末報考英語班、繪畫班、國學班。。。鄉下留守兒童到了周末就可以開心的玩耍了,不幹農活也不報班。
———————————
並不是物質越匱乏就越能吃苦,而是以前習慣了很累的生活會使得現在吃苦的能力加強。

最近幾年大家討論的一個熱點問題就是為何農家子弟高考越來越不行了,原因有多個。原因之一就是過去的鄉下孩子干過重體力活而目前的鄉下孩子並沒有幹什麼活,窮但是過得相對悠閑自在。

具體的說,廣州市的小孩子比廣東省鄉下留守兒童苦,成都市的小孩子比四川省鄉下留守兒童苦,長沙市的小孩子比湖南省鄉下留守兒童苦。。。。。(這裡的苦特指繁忙的勞心或勞力,不是指物質享受差)

——————————

我發現有人看不懂答案,本答案回答了提問者提出的問題(即橫向比較),也有縱向比較(即很早的窮人家庭出來的大、中學生比當前農村背景的大、中學生要勤奮,因為早期農村孩子吃過苦)

目前最高贊那種答案無法解釋縱向的差異,也就是無法解釋很早期的農村大、中學生很勤奮。根據他的邏輯,早期的農村大、中學生應該很懶才對。

還有,如果留守兒童的家長翻知乎看到了我的答案,他是可以想辦法的,譬如加緊督促老家的留守老人與留守孩子在周末不要太閑散了(不一定有效,但是可以試一試),譬如想法子回鄉打工與孩子一起成長(不一定可以實現,但可以試一試)。留守兒童家長看了最高贊答案之後,恐怕除了迷茫就是迷茫。

不得不說知乎有些人對「心理安慰劑式答案」的渴求真是強。

有人在評論區說本答案用一千字闡述觀點,兩百字攻擊別人。真相是有一個別人的答案早就明示我的觀點很惡毒了,惡毒到他咬牙切齒、流淚。別人說我人品有問題、對我恨意滿滿,我說別人解釋力不夠,我已經很和氣了,不是么?


正好看到了一篇相關的文章,到底窮人為什麼窮,覺得很有感觸,希望能夠引發關注這個問題知友的思考。

文丨於聰

◎來源丨毛蔥說

1


小A是我三年前幫助過的一個女孩兒,和媽媽弟弟一起生活。說幫助有點牽強,只是組織了一次捐贈活動,小A恰巧是捐贈對象,自此偶爾聯繫一下。


去年,16歲的小A輟學去打工,理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我知道這只是一方面原因,更大的原因是——窮。


在某些地區的農村,很多渴望一夜暴富的人們前仆後繼的一頭栽在一種名為六合彩的賭局上,小A的爸爸也一樣。幾年前小A爸不出意外的欠下一堆賭債,自此音訊全無。現在小A媽在小縣城裡做保潔,行情好一個月能賺2000元,除了還債,還要養活3口人。


2016年中國的貧困線標準約為3000元(家庭人均純收入/年),也就是一個月250元,這個數字聽起來有點戲謔。這樣算下來,小A家庭收入超過貧困線,然而,小A說她從小到大都活在一個「窮」字里。


小A說,她和弟弟去縣城,媽媽帶他們去吃麥當勞,點了一份套餐,她和弟弟每個人吃了半個漢堡,弟弟用黑黑的小手蘸著番茄醬,一點一點舔進嘴裡,旁邊有個女孩兒剩了半杯咖啡,弟弟問可不可以拿過來喝,因為他想嘗嘗咖啡是什麼味道。小A說,她當時不知為什麼特別想哭。


小A說,現在弟弟也要輟學,她很沮喪。


她們村子附近僅存的一所中學被鄰近鎮中學合併了,以後上學要騎車走10多里的路,來回就是20里,剛上初一的弟弟不想讀了。


小A所在的東北小鎮面積153平方公里,總人口3萬多,16個村子,曾經有兩所中學,但由於教師嚴重流失和學生太少現在要合併為一所。小A說教他們的老師多半快退休了,而年輕教師又沒有人願意來這個工資和生活水平都跟不上節奏的地方落腳,村裡家庭條件好的孩子都去縣城裡上初中,留下的孩子們上學熱情不是很高,如果兩所中學合併了,會有更多和他弟弟一樣想輟學的孩子。


我愕然。


的確,走在北京熙攘的街頭,套著松垮校服的寶貝兒們被父母攬著去學鋼琴,你以為這就是童年的樣子,殊不知,在視角沒有覆蓋的地方,有些孩子連上學都成為一種奢侈,而這些地方與熙攘如此之近,甚至都不是新聞中通常提到的「偏遠山區」。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而事實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2


我有朋友外派到非洲某地工作過幾年,資源匱乏,一切生活用品都是從中國萬里迢迢運過去,中國人最大的特點是對土地的熱情,他們工作組將帶來的各種農作物種子耕耘在乾涸的土地上,不久就長出了來自中國的綠色,當地人把這些綠色稱為神之作。工作組撤退的時候把種子和耕作方法留在了那片貧瘠里。可是,兩年後,他再次去那裡出差時,烈日炎炎下依然是寸草不生。


他問:種子呢?

黑黑的大手一攤:吃了。


朋友止住我要說話的嘴。


朋友說,我知道你肯定要批判他們太愚昧,種子就是希望啊,怎麼能把希望吃下去,等一等不就有菜吃了,但是我告訴你,人在飢餓的時候是不會等待的,那些用來澆菜的水,對於他們來說更是貴中之貴。


我想到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里陸焉識在大西北「勞改」時常年處在生死線上,他的小獄友梁葫蘆守著已經死去很久的劉鬍子,每天跪在屍首旁「喂飯」,一邊演戲一邊把乾糧都喂進了自己的嘴裡。


在飢餓面前,人的尊嚴和底線都墜入深淵,讓你看不見底。

在生存面前,生活是無力反抗的。


每年,都有很多農民為爛成泥的大棗痛徹心扉,一些回村的大學生在網上發布消息,四面八方的網友通過網路將大棗搶購一空。網路,是個很好的資源,但是很多貧困的人並不會利用。


正如那篇「沒窮過你不會懂,你沒富過也不會懂」里講的:窮人根本沒有充足的社會和經濟資源把財富轉化為資本。同理,那些在快手上活躍的「鄉村紅人」,通過吞燈泡、炸褲襠來換取幾個山寨商品的廣告費,而另一邊,微博網紅Papi醬獲得1200萬投資。沒有好的平台,很難獲得這樣的資源,而即使有了資源,也要有更大的資源來將現有的資源轉化為源源不斷的財富。


貧困,就在與生存鬥爭中世代輪迴,在資源匱乏中,與財富漸行漸遠。


3


有個遠房親戚來北京看病,他每天上午都準時打電話討要1萬5千元工資,這是他半年的工錢,他要用這筆錢看病。


我問:他僱傭你時不簽勞動合同嗎?

答:勞動合同?我打工這麼多年,從來就沒見過合同。

問:那你們也沒有各種保險之類了?

答:沒有,有農村的合作醫療已經不錯了。

問:一天工作幾個小時?

答:早8點到晚8點,12個小時。

問:經常遇到欠薪?

答:欠不欠薪要看老闆的人品,這次這個老闆知道我病了不能再回去幹活,估計不想把工錢給我了,幹了一輩子,也沒有善終。


我和老公很氣憤,決定幫他討要這比錢。老公義正言辭的和電話那邊說,如果再不給工錢,就走法律程序,換來的是冷笑:還法律程序,你告吧,去聯合國告我吧。然後,連電話都不接了。


親戚說,你和他們說這些是沒用的,討薪只有兩種手段:求爺爺告奶奶和找人擺事兒,像我這樣老實巴交的只能用第一種方法。


很多人都認為窮是因為懶,但這不是事實。


一天工作12小時,沒有勞動合同,沒有各種保險、福利,這就是很多貧困者的現狀,他們很勤勞,卻沒有獲得公平的待遇。


社會是不公平的,而這種不公平,在社會底層被無限放大。勞動法和其它可以維護自身權益的制度,對於他們來說,形同虛設。


4


有個朋友把父母接來北京生活,沒過兩個月,就跟我抱怨:


明明剛炒好的菜,非得吃剩的;桌子上放的牛奶過期了,我扔掉,我媽怕浪費竟然撿回來喝了,結果急性腸胃炎;我家是燃氣熱水器,我爸洗澡捨不得把水流開最大,結果每次熱水器都不啟動,總是用涼水洗澡……


她還跟我痛心疾首的為住在城鄉結合部的奶奶鳴不平,她奶奶年輕時從鄰居手裡買了兩間房,後來鎮上統一給沒有房產證的老人們辦理房產證,需要交200塊錢,而她奶奶捨不得這200塊錢就沒有辦理。過了幾年,鄰居去世,兒孫們舉家遷走,早已聯繫不上。鎮上拆遷,而她奶奶因為沒有合法房產證明變成了釘子戶。


她戲謔的說,我奶奶就這樣剝奪了我爸成為富二代的權利。


她的父母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革浪潮中的下崗工人,從失去工作那一天起,父母就整日怨天尤人,坐吃山空後完全過上了城市邊緣人的生活,真正的一貧如洗。


因為這種窮,很容易讓人目光短淺。而這種目光短淺,更容易陷入省錢的怪圈,卻很難為自己健康和未來投資。即使生活變好,沉重的生活習慣依然會吞噬舒適帶來的歡愉。


5


我是個窮人。我找馬雲幫助我,他給了我100萬。我雀躍,因為我變成了富人。


先回去把家裡的房子蓋好,蓋上二層小樓,再買輛車,把我以前想買買不起的電腦、手機全買了,哦,還有貂皮大衣,冬天穿出去絕對有面子,我要天天喝茅台,日日抽中華,嗯,花的差不多了,過了10年,房子舊了,車報廢了,只剩貂皮大衣在風中搖曳。


我是一個在能源領域有5年工作經驗的創業者。我找馬云為我投資,他給了我100萬。我先註冊了個公司,然後招募了4個志同道合的學弟學妹,利用我在能源領域的人脈,成功拿到某外企著名能源軟體的代理權。第一年推廣加各種費用,花掉了50萬,基本沒有收入,第二年推廣加各種費用,花掉20萬,開始有回報,然後第三年、第四年,在第五年我已經壟斷了這個能源軟體的所有大客戶,成功披上了創業成功者頭銜。


兩個極端的例子引起的思考,到底是貧困帶來了教育的缺失、資源的匱乏、社會不公和眼界短淺還是後者造就了貧困?


貧困者是在生存,獲得的一切資源都是為了活下去,很難利用資源創造更多財富。而創業者是在生活,忍得了暫時的虧損,用資源和眼界創造了更多財富。


貧困者越來越貧,富人越來越富。


也許貧困的貧不可怕,困才可怕,因為貧,我被困在了井底,即使外面的人給我錢,給我衣服穿,可是我只看見過眼前的一片天,我不知道非洲的一隻蝴蝶煽動翅膀能在井口掀起一陣大風。


外面的人說,瞧,他需要同情,我們去慰問他吧,於是,外面的人帶著憐憫與眼淚,告訴我外面有鮮艷的花、有藍色的海水還有少女粉紅的臉蛋,我才知道,原來我是這麼的可憐,什麼都沒見過。


他們走了。


我想要爬出去,卻沒人給我一把梯子。


我覺得現在好多人之所以容易被雞湯忽悠,就是因為對人性缺乏相對深入的思考,並且又不願意藉助前人的智慧。

比如就這個問題而言,「有的窮人反而吃不了苦」,立論就錯了。人無分貴賤窮富,天性都是好逸惡勞的,又豈是富人獨有?

那些能夠吃苦的,才是非常態。

倘若一個人願意吃苦,願意受常人不能受的罪,此人必有高於常人的企望,這是不難理解的。倘若一人視窮人理當更能吃苦為天經地義,那又將置富人於何地?

要麼是對富人生活只有幻想,而無體會,要麼就是魯迅先生所謂「衝到闊人屋子裡大抽其鴉片」的入贅女婿之類,剛富起來,還沒從幻像中驚醒。

無論哪一種,都不算是多光彩。

有窮人為致富而受苦,致富之後再無進取,由此便能一窺他的志向。

有富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所為不過鄙視不如己者,由此便能一窺他的鄙陋。

有人一直處於躁動和焦慮中,構建所謂「社會階層」的圖景,並一門心思奔波於他眼中的「上車」,由此便能知道他的庸俗。

人有可足患者,有不足患者,看他在焦慮什麼,足以辨別此人的成色。

總體來說,有所焦慮者多數比無焦慮者更有追求一點。

而只焦慮自己的,比為同類焦慮的,又低俗一些。

對於那些一邊拚命上車、一面又開心地踩活上不了車的朋友,那些恨人有笑人無、爆發其財就忙著通過腌臢他人以洗清自己的朋友,莎士比亞有句台詞非常適合:

只消看緊你的錢袋!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蚓且如此,更何況人?

足見攝生的事,沒有多難——

更多的世界,當然也不用每個人都去理解哈。


公眾號:凱鵝

好書分享/電影分析


因為看不到自己該去哪,能去哪。

忘記在哪看到了有一個實驗,就是給幾個猩猩還是猴子來著的一些食物,他們可以立刻吃掉,但是如果他們不立刻吃掉,就可以在不久之後得到更多的食物。

和大多數人直覺相反的是,實驗沒進行幾個來回,猴子們就機智的發現了這個規則,於是它們全!都!選擇了等待一會,讓享受來的遲一些,多一些。

這個實驗說明什麼?說明,不止人類,就算是動物,都擁有壓制自己慾望來獲得更大滿足的本能。

沒錯,壓制自己慾望的這個過程就叫做吃苦,或者說的更積極點,努力。

但接下來,這個實驗就變得更有社會性意義了:

等待,不一定會得到更多食物,還有可能被隊友奪走自己已有的那份。

OK,這一次,猴子們又全都選擇了及時行樂,把到手的食物趕緊吃掉。

你站在高處——或者說的更形象點吧,站在監視器前,你看著窮人在迷宮裡徘徊,你為他心酸,幫他加油,你對著他吶喊,結果看到他在迷宮出口不遠停下了,坐下來,等死了。

你憤怒,你不解,你迷惑,為什麼他不能更努力點?為什麼他不能堅持一下?為什麼他就這麼放棄了?可是,和看著地圖的你不同,對你來說,他距離終點的距離是「一點點」,對他來說,距離終點的距離是「未知」。

窮人面對的世界就是這樣的,只存在一些簡單的概念,卻無法把這些概念串成一個串,他可能知道中國最有錢的是馬雲、是王健林,就像是知道這個迷宮存在一個出口一樣,可除此之外,他既不知道自己生活的位置在哪裡,也不知道通往那個方向的路上有什麼。

經常有人說刷論壇很墮落是嗎?

確實很墮落,但是這個世界上還有更多的人,連刷論壇都不會,他們只能被動接受別人篩選出來的信息,比如朋友圈爆款的文章,比如今日頭條上的新聞,還有一些瑪麗蘇的懸浮劇里傳達出的價值觀。

哦,對了我提醒一句,知乎上也有不少人不會主動找信息了,需要自警。

天真也好,做夢也好,雞湯也好,當你在這個信息流交匯的地方接收信息的時候,你的頭腦里已經架起了一個模糊的架構,就算只是一些散碎的片段,那個世界對你展現的東西不再是一片模糊,一片空白。

你會知道一些事,你會知道如果你有錢,你可以過上什麼生活,你可以吃到什麼東西,你可以和什麼樣的人滾床單,你可以接受什麼樣的服務。

禁慾的人是最強欲的人,因為有內心中無比貪婪無比想得到的目標,才能夠剋制自己的慾望去前進,就好像那些瘋狂減肥健身,練出一身肌肉然後去夜店約炮的宅男一樣,當他們想要女人的齷齪慾望強過一切的時候,那種絕食苦練的魄力可以讓每天念叨健康生活積極向上的人瞠目結舌。

問題來了,即使窮人中有人擁有這樣強欲的潛力,他怎麼知道自己想要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既然即使我發揮了基因深處的吃苦本能還是沒什麼好處,我幹嘛還要遭那個罪,不趕緊及時行樂?


好像主流輿論真的改變了。在2008年以前,輿論都認為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奮鬥就終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當年的《奮鬥》就算黑點無數,也至少說明通過奮鬥獲得收穫是深入人心的;

而這個問題的最高票答案「窮人是因為看不到希望所以才放棄奮鬥的,你們不理解就不要再揭人傷疤」的立論,一天卻能獲得5000+的贊,將近400的評論,也就說明廣大知友紛紛表示了支持態度。


我在上家單位也管過工地,在現在單位也帶了幾十人,家裡也有窮得扶不起來的親戚;以我個人的經驗,肯吃苦肯動腦聽人勸的,吃苦也就吃幾年;好逸惡勞的懶漢,扔到舊社會也是人人看不起的二流子。事實上,連幾年苦都吃不了的,真是活該受窮。

先說幾個能靠吃苦和動腦不再受窮的例子:

保潔未阿姨

未阿姨是個很好的保潔阿姨,手腳特別麻利,為人特別厚道,收費是30/小時。我跟她的信任已經達到給她家裡鑰匙,我放心走人的程度。

未阿姨是河北人,今年43歲,她老公在北京做裝修散工;她們用打工掙的錢在老家分別給大兒子和二兒子蓋了新房,而且給大兒子說了媳婦,大兒子20歲,今天(10月6號)辦婚禮;她打算在北京再干幾年,然後就回老家去帶帶孫子,享享清福。

在她的老家,未阿姨家算是非常體面的人家,能供兩個孩子念書(大兒子是中專),能給孩子置辦新房,能給孩子娶上媳婦;她是做保潔的,但是真的不是窮人,可以想像到她孫子這一代,只要孩子出色,肯定衣食無憂,生活幸福啦。

內蒙農民王磊師傅

王磊曾經在北京某個酒店打工三年,然後跟媳婦一起回到了家鄉,就是內蒙林西縣大營子鄉,一個全是山地,只有十幾戶人家的村子,他們開始養山羊和綿羊,然後凌晨3點把羊趕上山吃草,中午羊就迴圈了。

我去年10月3號路過他家的時候,他們正在賣羊,14隻山羊,6.5元一斤,一共賣了8422元。我饞了,說綿羊9塊一斤,於是自己去圈裡抓了一隻102斤的兩歲綿羊(其實是他抓的,我只是童心發作趕羊玩兒),收了我900元,現殺現剝皮,剩下50斤肉,幫我們卸了四條腿,10斤肋排肉後,把剩下的肉給我們燉了,加了當地的山花椒作料,又用羊湯給我們煮了大頭菜,20個人吃得風捲殘雲,最後吃下來人均才二十。

  • 他這一天一共賣了9300元的羊;
  • 他已經買了一輛汽車;
  • 他說他打算重新蓋個房子,開個農家樂,就賣羊,篝火,手把肉,燒烤;
  • 他現在抽紅塔山;
  • 他兒子今年1歲;
  • 他也註冊了微信;

他辛苦么?辛苦。但他會一直窮么?不會。

王郅隆從學徒做到段祺瑞的合伙人

再舉一個從底層學徒奮鬥到局級幹部的例子,有碑文為證。
這塊碑叫《故總理王公祝三紀念碑》,現在保存在空港物流加工區的天津高新紡織工業園,是為了紀念創建裕元紗廠(後天津棉紡二廠)的王郅隆的。王郅隆(1868年-1923年)字祝三,直隸省天津縣大沽人,清朝及民國商人、政治人物, 幼年進入糧行當學徒 ,後來任外櫃。此後回復自由之身,從事糧商、木商的「跑合」(即中間人)生意,後開辦了元慶木行。

清末,王郅隆捐得候補道銜,歷任黑龍江省、湖北省、安徽省等省鹽務榷運局總辦,後來與段祺瑞、徐樹錚等創建裕元紗廠,死於日本關東大地震。「見1989年的《天津文史叢刊》」

這可已經是清末民初了,這種一毛錢都沒有的學徒到最後都能跟頂尖權貴一起開工廠了呦。

唯一能夠攢錢買車跑運輸的黑叔叔

記得有個答案是說在非洲某國搞項目的,裡面說工地項目裡面的大部分黑叔叔都是拿了工資的第二天都不來上班,都去買醉了,一分錢儲蓄都不留;只有那麼一個黑叔叔聽進了勸,拿閑錢養點雞鴨,然後攢了點錢買個二手車跑運輸,現在是那位答主最得力的助手。為什麼窮人都吃不了苦?因為能吃苦肯動腦又聽人勸的人早就不是窮人了。

我的兩個一生受窮的舅舅

二舅69年生,當了三年兵,期間考了A照。大約在20歲左右複員來本市投奔我母親,從此以後就如同吸血藤纏著我家至今。我母親很少需要為我操心,但是卻為了她的兩個弟弟,跟我父親吵了一輩子架。二舅和老舅的媳婦,都是我母親張羅給娶的,婚禮是我母親張羅的,二舅小孩10歲前的吃飯和補課也都是我母親做的。但二舅由於自己的問題,錯過了無數機會,最後導致自己潦倒至今,孩子也看不上他。

94年,二舅借走了我家全部積蓄,買了一輛松花江小貨車跑運輸生意。那時候每天少則掙100,多則200,一個月下來扣去成本能掙到3000多,比我父母兩個人的工資都高。可是令人驚奇的是,大概不到一年,車詭異的丟了。二舅一家租住了一間小學的平房,小貨車每天就停在小學的院子里,如有響動二舅也能聽見,小學有打更大爺看著,院子大門晚上上鎖,丟車次日院子大門還是鎖著的,警察也沒有發現撬鎖的痕迹。這車就這麼丟了?然後二舅就賦閑在家半年。

97年二舅去包計程車(給車主份子錢,剩下的就是自己的),那時候收入也不少,但二舅卻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不幹活,最後因為拖欠份子錢,車主不包給他了。

後來二舅經我父親介紹給油田開油罐車,這個車是要嚴格按照規定路線按時間行駛的。二舅他卻定期把車開到別的地方去賣車裡的柴油!!!還很聰明的學會了調整里程錶。後來別人看不慣他掙這個錢,二舅還抄起千斤頂把人腦袋打出血,車隊便理直氣壯的把二舅開除了。二舅第三次賦閑。

05年二舅找不到工作,就忽悠我母親買計程車然後租給他開。那時候計程車手續是7萬5千塊,加上買車,我家傾其所有買了計程車和手續,包租給二舅開,二舅開了兩年手頭寬裕之後,跑去賭博了!然後由於輸了一萬多,把計程車壓在莊家那裡,通知我父親拿錢提車,這個事差點把我母親氣出了胃病。


從那時起我家才知道了原因:丫賭博。第一輛車就是賭博賭輸了拿去抵債的,包計程車時候也是去賭博,開油罐車投油也是為了賭博。真是活該一輩子受窮。


08年二舅覺得在本地混不下去了,於是跑到鄂爾多斯討生活,那時候正是4萬億大基建的時候,二舅在鄂爾多斯掙了兩三年錢,終於聽我母親的買了套兩居室的房子,大概25萬左右,在他40歲的時候,終於有了一套房子。


鄂爾多斯經濟不行了以後,二舅把二舅媽扔在老家,自己就到處開貨車,月工資8千到一萬,但是毫無意外每年都攢不下一毛錢。為啥一個40歲貨車司機攢不下錢?都賭博了。

老舅是更大的一朵奇葩。二舅好歹還知道掙錢去賭博,老舅卻連打工掙錢都不去做,做夢都想著天上掉錢,最愛的是賭博,常做的事是喝多了酒以後咒罵社會不公。讓他開板的,他能把車開溝里;讓他當保安,他自己偷東西;讓他種地,他嫌太累掙得太少;讓他養雞,別人掙兩年虧一年,他年年都虧;讓他把雞棚出租出去,他嫌租客給的少不肯租,後來雞棚塌了;讓他去化肥廠上班,他嫌污染。。。就這樣還生了兩個孩子,真的是家徒四壁,一家四口就靠他打短工過活。
這是他的家,跟80年代有什麼區別?

可不是這個村窮,這個村外面是這樣。


服了么?我母親每年還會偷偷給老舅錢養家,我的態度是救急不救窮,給了他一輩子機會,他有重視過一個么?

如果他們中學畢業以後能夠上個中專或者技校,找份企業的工作不是挺好?直接在90年代就脫離農村了。哪怕沒上學,只要他們不賭博,踏實肯干,一步一步攢錢,蓋房,娶妻生子,養育小孩,他的孩子也能跳出農門。哪怕到2010年,如果二舅能夠不去賭博,老舅能夠踏實養雞,都能夠過的比現在好的多。他們的窮,咎由自取。

人的本性就是好逸惡勞

我當年搞建設時,也接觸過很多農民工,最大的感觸是他們都很實在,但是真的不願意看書學習,這不是因為太累而不看,而是寧可喝酒玩手機看直播,也不願意看書學習,電氣化局項目組就有個資深電工想找個有靈性又認學的徒弟,就是找不到。可能這就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原因吧。

窮人無法提高自身階層的原因只有四個,命運,眼界,無知,懶惰貧窮,或者說身在「社會底層」只會讓人輸不起,看不懂,缺見識,少歷練。

但是

  • 輸不起可以勤請教,少走彎路,10年前我們都野蠻生長,哪有這麼多專家資源隨時能請教?
  • 看不懂可以多讀書多實踐聽人勸,比你牛的人願意指點你,那是運氣。我有個很成功的師兄偶爾指點我一二,我每次都恭恭敬敬聽了,然後回去仔細琢磨他說的對不對,但肯定不會頂嘴辯解,免得師兄以後懶得指點我。
  • 缺見識就不應該每天忙著看直播,喝酒,消磨時光;網易公開課可是不要錢的;當然人本性就好逸惡勞。
  • 少歷練就去選擇行業積累經驗。

從古至今,中國都是高流動的社會,絕大多數草莽豪傑都能取得世俗的成功被納入上層階級,像虯須客、汪直或者泰國吞武府王朝的鄭信這種打下獨立王國的還是少數;

所以,沒必要用看不到希望、缺少家庭支持、中國階層固化當借口美化自己的不努力,一個家族的興衰本就是以六十年計算的(君子之澤,三世而斬),在現行社會規則下,如果希望靠個人努力用十五年時間走完別人全家十幾口人用六十年走完的路,那就得付出百倍的努力。

如果貧窮的家庭沒法給你好的支持和教育,那麼你現在的努力都是為了讓你的小孩能得到好的家庭支持和教育啊,就像前文說的未阿姨一樣,她的孫子已經不用考慮家庭支持和教育的問題了。


不是窮人吃不了苦,而是能吃苦能動腦聽人勸的人早就不再受窮。


福利:發送「銷售」到微信公眾號「任易」,下載我寫的《菜鳥銷售寶典》電子書


不用功讀書是因為生活讓她足夠焦慮了,而窮困已成為她的常態,在長年的貧窮影響之下她已經習慣了這一切,但讀書在短時間內沒能給她帶來足夠的反饋,她不能夠確定努力背後有些什麼,所以習得性焦慮和習得性絕望。

富人能吃苦是因為有退路,窮人吃不了苦可能只是因為不想再經歷失望了。

人總是趨利避害的,吃不了苦這件事和貧富沒什麼關係,沒有窮人比富人更能吃苦這個說法,也沒有人生下來就應該吃苦的說法。每個人對於苦難的承受能力大抵是不相同的,你所認為的窮人吃不了苦,可能是因為她已經吃了太多的苦了。

你願意努力,是因為你知道高處有什麼,你知道通過努力能得到些什麼,而她的生活教給她的就是及時行樂和生存下去就好了。

你站在她無法獲取的資源帶,去揣度和譴責她不努力,是沒有任何道理的。

絕望=苦難-收穫,不能吃苦只是因為苦難並不能百分之百得到回饋,苦難並不與成就成正比,倘若這兩件事是正相關的,那世上就沒有那麼多自殺的人了。


不用懷疑,題主的朋友就是奇葩。雖然她是窮人,但窮人中的奇葩,本來就比其他群體更多。

窮人,本來就跟能吃苦毫無聯繫,吃苦是因為沒有選擇,而不是天生能吃苦。
只要是人,都不會希望無緣無故的吃苦,而窮人吃苦吃成習慣了,更加願意每一分每一秒的逃避痛苦。

首先教育不僅僅是去學校,永遠不要低估言傳身教的作用。

窮人家的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的就是得過且過,渾渾噩噩度日,你讓他們去做一件根本無法感受的事情(為遙遠的未來努力),是難以想像的。

人對沒經歷過的事情,是很難理解的,沒吃過蘋果是無法想像蘋果的味道,沒戀愛得死去活來,無法想像人會因為失戀這點小事崩潰。沒享受過權力,難以理解為了權力流血千里。

同樣,沒有見過重要的人為了夢想努力,難以理解夢想和努力。

不要低估貧窮人家,對性格和心智的扭曲。

慾望和恐懼是人生最重要的驅動力,富人知道自己天生不同,追求遠大目標,恐懼平庸的時候,窮人正在消滅慾望,麻木恐懼。

窮人家的小孩,從小就要懂事,壓抑慾望。有什麼需求,有什麼想法,都要憋在心裡。窮人家的孩子,大多從小就是完全孤立無援的。

家長不能信任,任何需求和想法都不能說出來。因為家長沒錢,只有苦口婆心說自己為了生下你多辛苦,你要回報,你要努力。

朋友不能信任,因為透露自己的弱小很愚蠢,很丟人。
老師同樣不能信任,所有人都是不可信任的。

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孤立無援的,從小都是壓抑慾望,沒有慾望,因為什麼都不會有,也沒有太多恐懼,已經是社會底層了,事情不會更壞,死了就死了,就像蟲子死掉一樣,很安靜平常。

這種扭曲的思維當中,窮人的心智會被屏蔽,始終無法成長的,會變得看不清現實,變得目光短淺,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只剩下本能。

對於只剩下本能的人來說,未來是太過遙遠,根本無法想像,也不願意想像的事情。

他們眼睛裡,只有當下的真實,當下的本能,很容易就被慾望引導,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抵抗誘惑的心智。

貧窮中的人,有少部分找到了出路,是因為他們在偶然當中,找到了一個救命稻草,一個模仿的對象,明白生活還有另一些內容,幸運的用幻想中的未來,抵禦了當下的本能,又發現,自己真的有讀書得能力,這才有可能改變這一切。

需要如此多的巧合,能做到的當然是少數。


為什麼有的窮人反而長的好看?為什麼有的窮人反而道德高尚?為什麼有的窮人反而成績更差?人本來就是複合體,能不能吃苦,跟窮不窮有什麼關係。


贊同目前的最高贊回答:幸運的孩子不努力,是因為還有退路;苦難的孩子不努力,是因為看不到未來。

和提問者的同學很像,我小時候家裡條件挺差的,沒有撿過瓶子因為窮得連瓶子都撿不到,只能靠家裡一點薄田過活。我一個女孩子(姑且女漢子也算女孩子的範疇吧)手上的繭比男孩子還厚,腳底的皮比大部分人厚得多。現在依稀記得第一次幹活時,手和鋤頭摩擦力過大破皮手黏在鋤頭上的感覺,估計知乎有這樣子感受的人不多吧?

偏題了,不是吃不了苦,你那個同學真的是如我曾經一樣不懂事,嗯,就是不懂事。小學的時候,差一點讀不下去,不是因為成績不好,是因為看不到未來,我不知道讀書能幹嘛,相較於遙遠的將來,我更願意相信眼前的苟且,後來我奶奶說,沒有哪一個工廠會要一個童工的,才打消了我輟學打工的念頭。

初中時家裡更窮了,為了省一年三百塊的住宿費,我選擇騎車回家,每天來回兩個小時,天不亮就起床騎車去學校,霧氣打濕劉海,到學校就像洗了頭一樣,書包里常年裝著肥皂,自行車脫鏈後再裝上手上難免粘上油污,用肥皂洗洗乾淨。每天五塊錢,四塊五買九個饅頭,早飯吃兩個,剩下的七個晚上和奶奶一起吃,晚上到家天都黑了,熱個饅頭,炒個腌菜,開飯,然後奶奶收拾收拾睡覺,我還要寫作業。這樣子的日子像是沒有頭一樣,相較於遙遠的將來,我更願意相信眼前的苟且,我選擇輟學,在離家最近的高速公路收費站打工,早上八點半到晚上八點半,一天70塊,沒有假期,一個月全勤獎200,加起來2300左右。少嗎?現在我會說少,但是那時挺多的了,而且打工我連早飯錢都不需要花。高速公路上賣的粉絲,阿姨總是給我一份當早飯,晚上給我留兩個嘉興粽子當晚飯,肉的,我每次把肉留下,老人吃糯米不好,只能吃肉。司機過高速服務區可以拿兩張十五塊的消費券,有幾個司機會買飲料給我們幾個小丫頭喝,我只選擇花生牛奶,我奶奶最喜歡喝那個。那一個月是唯一一個月家裡不需要其他的開支還能有收入的月份,我們可以不需要頓頓饅頭,偶爾可以改善一下伙食,但是也是唯一一個月。我的老師勸我回校,畢竟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我奶奶說:回去吧,你不是一輩子干這個的命。我掙扎了一下,回去了。看不見未來,我和我奶奶說讀我職教吧,不用學費,每個月補貼750,我還可以平時打打工,兩個人的口糧就出來了。如果中考前兩個月她沒有因為腦溢血離我而去的話,應該是朝我想像的未來發展的……

吃不了苦嘛?窮得我啥苦都不覺得苦了,題主室友不夠獨立,不夠成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該幹什麼,渾渾噩噩,好高騖遠,不考慮現實。至於你問的,這年頭家裡困難的人都這樣嗎?當然不是,她只是個例。

我深刻知道我該幹什麼,至於題主室友說的買分我更是從來沒有想過,中考,為了不交幾萬塊的擇校費,填了最穩的一所公立高中,結果出來離最好的高中差三分,過了我填的學校三十多分,高中跟不要命一樣得學,在那所不怎麼有公本出現的學校里考了一個比石河子大學認可度還低的211,應該算是吃了苦的。

再至於丟錢,借錢,窮人家,最缺的是錢。最忌諱的也是錢,就算我丟了所有生活費,我寧可靠食堂的免費粥和配菜度日,也不會和別人開口借錢,因為我知道我還不起,拿什麼還?

好像偏題得很厲害了……就想有個地方寫下過去吧,局外人不知道時候有看不見希望才是墮落的理由,窮人不是因為不夠苦才吃不了苦,有些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只會以上帝視角看世界,卻不知道有些人已被苦難打敗……

放過那些被苦難打敗的人吧,於她們而言,活著可能就是奢求,她們願意活在自己的世界,沒有了對抗苦難的勇氣……

吃不了苦,可能是因為她沒有想要奉養感恩的人,沒有肩上的責任,於另一些窮人,這就是她們可以吃苦的原因。

謝謝。


其實這個問題題主沒有問到點子上,能不能吃苦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有沒有毅力,很多人明明知道有的事堅持去做就會有長久的益處,也有去做的意願,但就是沒有毅力堅持做下去。

而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毅力這個東西,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後天鍛煉的。

我從小也生活在一個非常偏遠的地方,那是一個回族土族自治縣,大部分人是少數民族,我家祖上是明朝流放到那裡的漢族,雍正也把他那個倒霉的弟弟流放到了那個地方,可見在古代皇上想讓誰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就會把他流放到那裡,在我十八歲以前,我們家的食物年復一年都是麵條,土豆,導致我到現在都長得跟土豆一樣。

我到現在依然清楚地記得我小學畢業的時候,同學有八十一個人,初中畢業的時候有十幾個人,等高中畢業的時候有七個人,最後考上大學的只有我和另外一個同學。

為什麼我的同學越來越少了?

因為上學太苦了。

我們每天要走五公里的路去城裡上學,那條路我現在還記得,一到夏天泥濘不堪,有的時候一腳踩下去,腳就陷在泥里拔不出來,好不容易拔出來了,鞋不見了,又伸手去摸鞋,到了學校一身水,一身泥。

夏天還好,冬天更苦,我們早晨六點就要出門,也就是說五點半就要起床,吃一碗炒土豆然後走一個小時路去學校,冬天氣溫可以達到零下二十度,我們走一段烤一會火,再繼續前行,晚上八點放學,回家都九點多了。

有時候漫天大雪,走在路上真悲壯得就跟逼上梁山的林沖一樣。就在那條路上我搭過無數的順風車,有賣煤的拖拉機,過路解放軍的的大卡車,有時運氣好還可以坐小汽車,現在想想那時的人真是善良,要是現在一個女孩子怎麼敢深更半夜搭陌生人的車。

最苦的還不是這,而是吃不上飯,中午回家吃飯來不及,又沒有錢買飯吃,哪怕那時只要有一塊錢就可以吃碗米粉,只好帶點干饃,中午就這開水吃點饃。

所以就在那條漫長的上學路上我的同伴越來越少,最後只有兩個人從那條路走到了城裡,我的那個同學還走出了國門,每天十公里,我們整整走了六年,算算距離足以震撼很多人。

那為什麼我走出來了呢?

因為我有一個酷吏一樣的父親,在我小時候很多時候我都很痛恨他。

在我還不到十歲的時候,到了深秋碾麥子的時候,早晨五六點家裡的大人就要去把麥子鋪到碾麥場上,別人家都是大人去,我家卻要趕著我和妹妹去,那時我妹妹不到八歲,而且在那之前我家裡的豬每天是我喂,雞是妹妹喂。

一次表哥來我家幫忙,早晨起來我爸又叫我們起床去鋪麥,表哥說,別讓妹妹去了,我們去就可以了嘛,我爸還是說,不行,都得去,於是我們還是被趕了起來,走在路上還睡眼朦朧,我表哥是個賈寶玉一樣的人,很心疼我們這些妹妹,那天早晨表哥背著我爸說,我就沒見過姨父這樣心這麼硬的人,那時我也這麼認為。

這還不是過分的,每年到了冬天,我爸會把家裡積的農家肥用拖拉機運到地里,每次干這個活,他都會讓我一起去,我就沒見過村裡有哪個女孩干過這活,一次他拉著滿滿一車農家肥,我顫顫巍巍地站在農家肥上,沒想到被我同學看到了。

那一刻我恨不得死掉,同時對我爸充滿了痛恨。

就是因為從小被我爸如此「虐待」,當別人覺得上學苦不堪言時,我甚至覺得上學還是很舒服的,而且我知道我要是不好好學習,以後還得凌晨去鋪麥子,眾目睽睽下跟農家肥呆在同一輛拖拉機里。

所以路再遠,肚子再餓我也堅持下來了,六年後考上了陝西師範大學,兩年後我妹妹又考上了東北師範大學,我們家是我們村唯一一個兩姐妹都考上了重點大學的,如今我和妹妹都在城裡有了工作,生活富足。

如今我已經而立之年,在一所中學做老師,每天看著很多學生明明家境不好,這輩子除了高考再沒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對此他們心知肚明,但就是吃不了學習的苦,胡亂考了個野雞大學,又得花更高的學費,畢業又找不到像樣的工作,我總結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孩子雖然家境不好,但基本都是在父母的無限寵愛中長大的,連洗個碗拖個地這樣的活都沒幹過,對他們而言最苦的就是上學了,熟不知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比學習苦多了,只是他們的父母沒讓他們經歷過,等哪天需要獨立生活了,才發現學習跟其他事比起來簡直不要太輕鬆,可是那時候已經晚了。

所以今天再回想這些事,對我爸再也沒有了痛恨,反而充滿了感激,要不是他從小那樣對待我和妹妹,我也和我的那些同伴一樣,因為害怕一時吃苦,反而要一世吃苦。

真希望我爸那樣的父親多一點,人活一世,總得吃苦,吃不了小苦,就會有更苦的生活等著你,所有人都一樣,因為生活對誰都一樣苦,只不過是苦的程度不同。


推薦閱讀:

人類歷史上有哪些瘋狂的計劃?
有哪些在小說或影視作品中的令人震撼的情節?
在中國有哪些種族歧視問題?
賣國賊、漢奸、叛徒及其後代都怎麼樣了?
和窮的男生談過戀愛後不想再找這樣的男生,算是物質拜金么?

TAG:生活 | 生活方式 | 社會 | 貧窮 | 三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