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日本的影視作品,為什麼日本想法極端的作家和導演那麼多?


我想有幾點
①你覺得極端,人家覺得那是很正常的事
②相對於國內,一些太敏感的(血腥暴力犯罪色情政治毒品等)話題是禁區,不能拍/寫,或拍/寫後被禁
③其他國家地區也有很多大尺度作品,可你沒看到 或日本的大量樸實清新的作品你沒看到
④極端,某種程度上我認為是「挖掘得深刻」「直擊要害」「大膽的揭露」,小了說就是創作人想的多想的深,大了說就牽扯民族性格,政治文化環境,市場作用等,我不太了解就不嫌丑了。
其實以我較少的閱歷,卻也覺得日本作品溫馨治癒清新風格的實在也不少,可能和御宅文化流行有關。。。
以上。


太過溫情,小清新,治癒,賣萌什麽的也是一種極端吧。這個可能和它是個動漫大國有關。所以流行的動漫元素其實應該對三次元影視作品的影響還是較大的。

日本是個循規蹈矩的民族,加上又是島國,很容易產生被困住,壓抑的感覺。所以有些影片呈現出來的極端很多其實是導演或者編劇潛意識裏對原本生活或者環境的掙脫和思想上的反抗。

其實也有正常溫情的(小津安二郎等),有比較犀利直接揭露人性黑暗的(黑澤明等),也有非常自我意識流的(巖井俊二部分電影)。文化多元且開放,也是原因之一。


因為「看了一些」,再多看一些也許會得出相反的結論了。


反對目前第一名的答案。

第一,題主問的其實是"日本想法極端的導演作家佔比怎麼這麼高"吧。沒必要打擊題主,說什麼溫和作品多得數不過來。日本想法極端的導演作家佔比就是超級高。

第二,從"二戰後日本特殊的社會環境"一點來講這個,搜尋原因的範圍太小了。更宏大甚至有些不那麼精確的原因是:日本人千餘年以來受各種大小文明、大小災難、大小思潮衝擊而形成的獨特"誠實觀"。

這種"誠實觀",也許尤其受到島國"末世思維"的影響,最普遍常見的模思維式就是:既然都這樣了,為什麼乾脆不繼續深入,直接那樣好了。

日本人這種"誠實觀"不是簡單的心眼直,腦袋直,眼睛直(抱歉,實無貶義,無種族主義),而是含有一種用盡一切努力追求真相與根本的處世哲學的。也就是說,不只是"導演與寫作"這樣的文化領域,哪怕是製造一個螺絲釘,日本文化也有著一股子"我一定要達到極致"的勁兒,因為說不定,明天咱們島就深深太平洋底深深傷心了。

而到了文化領域,這股子追求極致的勁兒就更加伴隨著想像力爆發了出來。

看了<日本沉默><大逃殺><死亡筆記><白夜行>之類日本流行的作品,更感覺如此。

再比如<龍珠><海賊王><進擊的巨人>等熱血作品。

再比如在AV領域深耕不輟,勇(永)探底線的日本精神更是淋漓盡致。

試想,還有哪個國家如此純粹的誠實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再者,中國人本來就含蓄,有了偉光正替代自己的大腦後就更不好意思說實話了。一輩子說假話就更容易覺得別人極端了。


文藝創作,和科學研究一樣,不一定非要符合主流思想。中國封建禮教社會裡,如果有自由戀愛的思想,不光是批評想法極端那麼簡單了,要浸豬籠的。西方社會,歷史上也有燒天文學家和凌遲女數學家的年代。也就是說,主流思想認定極端的思想,也許本身就是以後的主流思想。

這證明了,主流思想本身就在變化,所以,就不應該成為文藝創作和科學研究的唯一標準,那會扼殺創造力。《西遊記》就曾經是禁書,還好我們現在可以喜歡孫悟空了。《紅樓夢》就不說了,這麼偉大的作品,也被封殺過。

再說說思想本身,其實是不會傷害他人的,而利用思想做武器攻擊他人的話,再主流的思想也害死人。當年,在德意兩國,全民盲從的納粹思想,主流的不能再主流,大家都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麼。墨索里尼的下場,也並沒有因為鄧南遮的歌頌而改變。

再簡單的打個比方:有人喜歡漂亮的人,有的喜歡內在有信仰的但是不怎麼漂亮的人,這都是可以的。但是,一旦主流思想認定內在信仰是完美的,漂亮的人是可恥的,漂亮的人肯定沒信仰,一定要把他們變醜,這樣他們就有信仰了。這種主流思想一旦被利用起來,就很極端,會傷害很多無辜的漂亮的人。

這個比方,曾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漂亮的人被托到大街上剪成陰陽頭,臉被抓花,脖子上掛個「破鞋」的牌子,然後被有信仰但是不漂亮的人押著遊街示眾。
雖然我樣子不好看,對於一切高帥富白富美,我可以羨慕嫉妒恨,但是我沒想過要打倒他們——要是走哪都只看到和我一樣丑的,這世界也太悲催了。

所以,看到很多極端的思想出現在文藝作品裡,無大礙的,不用緊張。該緊張的,是利用這些思想的人,他們才是最可怕的。

反過來,單從創作本身來說,任何文藝作品以及科學研究,用已有標準無法準確判斷美醜對錯,其實才是科學家和藝術家最極致的追求——這就是為什麼文藝作品裡有那麼多極端思想的存在的原因,文明,就是這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感覺日本是一個很奇怪的國家 他們很多東西都追求淡雅 清心平和的境界 甚至有種寡淡的感覺 例如他們的園藝 但是他們的平和下卻是在壓抑某種扭曲 不得釋放的情緒 有的人就通過那種情緒激發了自己的創作欲 當然也可能結合了日本一些本土社會問題社會現狀來創作作品 極端些也屬正常 其次極端些會帶給受眾更大的思想碰撞或衝擊 也會成為賣點之一。


我國有個藝術家 叫左小詛咒。他的作品想法就挺極端。去年他家的房子被強拆了。


總好過橫店片吧?至少是動過腦子的作品


歡迎閱讀《菊與刀》,先從這部作品入門吧~


我覺得還好。極端的手法背後想表達的主題有深有淺。可能太過淺顯不能引起你的注意從而單單關注了手法本身。


有想法總比沒有想法好~中國近幾年能拍出入斂師那樣的好片子么!


我認為只是有些人日本人擅於向外界表達自己的思想吧。大多數變態可能只會將自己的想法掩埋 帶進棺材,從而給我們一種我們的社會是"正常"、"健康"的觀念。


個人認為。是一些作品因想法極端而出名,而這些出名的作品又被你看了。不極端中庸的大概還默默無聞著


只是呈現出了日本社會所出現的情況,這些電影題材來自B社會的合法化,情色產業鏈的完整化,高利貸市場的公開化,他們只是正常的說了出來,我們不太能看到那些社會現象,也許就會感覺他們的電影有些特別。


日本是一個唯美的國度,與希臘有相通之處。


社會寬容量更大,容得下極端的美醜善惡以及對此的思考


中國的也不少,不過你看不到
事實上還是走溫情路線的多


島國的絕望


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在《菊與刀》。


個人趕腳是日本人追求極致的心態與特有的審美在作怪


日本電影體現人性和溫情的也不少,黑澤明、宮崎駿、北野武。


推薦閱讀:

九州還有重新崛起的可能么?

TAG:作家 | 導演 | 影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