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是否羨慕中國的大一統?
中國百代皆行秦政,相當多的歷史時期做到海內一統。歐洲人則幾經努力從未達到過中國這種程度的長時間統一。分有分的好處,合也有合的好處。歐洲人是不是羨慕中國的大一統?他們的心理是怎樣的?
曾經問過一個德國室友:你說歐洲這麼小的地方,為什麼可以分成這麼多國家?
答:不知道呀,我們也嘗試了2次了,他們都不配合……算了吧
=================================
沒想到好久以前的回答上了日報。。。不勝惶恐
評論區不知不覺有點火藥味。我只想說這就是個段子而已,沒有任何立場。
請大家不要打架,笑笑就好~世界和平~
ヾ(≧?≦*)ヾ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30日報道,德國外長加布里爾本周三在巴黎表示,中國應當堅持「一個歐洲」的立場,而不是試圖「分化歐洲」。他還呼籲歐洲應當團結一致,制定出統一的對華戰略。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相關問詢時表示,歐盟本身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其他國家與歐盟機構及各成員國發展關係是並行不悖、互不矛盾的。
「德國之聲」稱,加布里爾表示,國際海洋法庭有關中國南海通航自由權的裁決就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他聲稱,歐盟成員國未能團結一致促成這項裁決,是因為有些成員國不願意因此得罪中國。
「我對加布里爾先生的有關言論感到震驚,希望他此話不代表絕大多數歐洲人的想法」,華春瑩31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對《環球時報》表示,歐盟是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地區組織,本身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其他國家與歐盟機構及各成員國發展關係是並行不悖的、互不矛盾的。「事實上這也是客觀現實。」
「中國一貫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不知加布里爾先生還能不能立即列舉出一個比中國更加持續、堅定、無條件,無論公開還是私下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國家?」華春瑩表示,中國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支持在當前歐盟內部面臨各種困難的情況下更顯難能可貴,歐方對此應當珍惜。「我們希望有關人士以客觀、開放而非零和的心態看待中歐關係,不要發表此類不負責任言論,不要做損害互信和合作的事。
說著說著,問題似乎已經變成了「分裂與統一,哪個更好」,幾個答案下面還出現了爭辯。其實,從經濟史的角度來看,曾經的歐洲人和中國人也許會相互羨慕對方的統一。你可能要問:歐洲啥時候統一了?他們不是幾世紀征戰不休嗎?是的,歐洲政治上更分裂,但歐洲經濟上更統一。
政治分裂和經濟統一是什麼關係呢?Cox有一篇很好的研究,提出了兩個概念,一個叫「商路內部的分裂」,一個叫「商路之間的分裂」。讓我為這兩個概念各舉一個例子。前者是類似13世紀萊茵河的情況:每一家有點勢力的都要設卡收費。清代中國也有類似的情況:清水江是木材流動的要道。旁邊每家寨子都要爭著「當江」,收買路錢。商路內部分裂時,過路商賈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什麼是「商路之間的分裂」呢?和前者不同,現在商人有好幾條商路可以選,控制每條商路的都是不同的政權。同樣是13世紀的例子:本來,歐洲當時最興盛的是香檳集市。但是,薩沃伊伯爵和法國君主把持了去香檳的必經之路,提高關稅。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不掏這個錢,走海路去布魯日做生意去了。等薩沃伊伯爵再降價,沒有用。海路暢通,香檳集市慢慢也就衰落下去了。
表1 西歐、東歐、北非和中東、東亞和南亞各時期,城市增長率對城市增長潛力[1]回歸的係數。這一係數顯著為正,說明市場整合程度較高。由上表可以讀出:無論是西歐還是東歐,1200之前市場沒能實現高度整合;1200-1800年,西歐、東歐、東亞都有一定程度的市場整合,但歐洲更勝一籌。表格來自Cox 2017年的研究
比較這兩個概念,我們容易得出的第一印象是:「商路內分裂」壞,「商路之間分裂」好。前者雁過拔毛,等到提供公共品時,又相互推諉;後者的話,商人可以用腳投票。後一種情況,市場會發育得更好——不同商路上的政權相互競爭。但是,這沒有辦法解釋我們在表1中看到的現象:600-1200年時,無論亞歐,市場整合程度都較低;1200-1800年,歐洲才在這方面取得優勢。
所以,僅僅有分裂是不夠的。如果分裂本身就足以催生統一的市場,那歐洲這些城市的增長潛力,早在1200年以前就該充分兌現了。為什麼會在1200年這裡出現一個節點?自治城市的出現和議會的誕生是關鍵。即使歐洲各分裂的政權爭相招徠商人,如果權力不受制約,商業也很難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王公貴族總是有些「不時之需」的。不薅商人的羊毛,難道還真的掏自己的錢嗎?
政治分裂是促進市場統一的因素之一,但防止專斷掠奪的制度安排也很重要。實際上,為什麼自治城市和議會在這個時候興盛?原因之一就是反抗橫徵暴斂[2]。各地都由專斷的君主統治時,商人無論怎麼選,產權都得不到充分的保護;城市和議會就像「鯰魚」,本身保護產權,不肆意加稅。鄰近的君主也必須因此作出改變——否則,他/她的財源就都跑到別的地方去了。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這些制度就能夠防止掠奪?至少有兩個方面。一是可置信承諾:如果統治者的權力不受制約,那他/她的承諾都是不可信的。因為,沒有人能監督統治者履約。守諾翻臉,存乎一心之間;二是利益相關:以自治城市為例,決策團體內部本身就有不少商人。即使參與決策的城市居民自己不做生意,他/她維生的行當也繫於商貿的繁榮。他們自然不會殺雞取卵[3]。
因此,相比於中國或者奧斯曼帝國,歐洲各國監管的能力更弱——中國可以搞海禁,令「片板不許入海」;奧斯曼的蘇丹可以對商品實施全面限價;而在歐洲,哪怕是英國內部,各地都沒法實施統一的稅率。按Masschaele的說法:「如果商人覺得哪個地方的稅太高,或者徵收太過專斷,他們就用腳投票。」「英國各地的稅率很低,一般還不到商品價格的1%。」這是競爭的結果。
圖1 西歐和伊斯蘭,市場整合程度的「大分流」。
實際上,隨著這種觀念深入人心,政府甚至會主動拒絕商人加強監管的要求。比方說,16世紀中葉,安特衛普有個很出名的海事保險經紀人叫Juan Henriquez。他和其他商人上書,要求政府專門成立部門,把保險中介市場組織起來。政府拒絕了,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強調市場競爭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如果當地真的對保險行業施加嚴厲的監管,經營者就都跑到義大利去了。
因此,政治分裂和制度安排相結合,促進了歐洲的市場整合。分裂的政治催生了統一的市場。此外,Cox還發現了兩點現象:首先,不是所有議會都能促進市場整合。只有那些掌握了徵稅權的議會,才會導致周邊地區市場整合程度的上升;其次,市場整合程度越好,1200-1800年間經濟發展的速度就越快。無論是控制初始水平、戰爭頻率,還是只用大城市數據,這一點都成立。
表2 16-20世紀,歐洲各主要勢力交戰的數量、平均持續時間,以及每個世紀中處於戰爭狀態的時間長度。總體上看,中國比歐洲要更安定。表格來自Tilly,詳盡分析可見Voigtl?nder和Voth 2013年的研究
如果在這裡就結束,這個答案不完整——開頭說的相互羨慕,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大家通常有個心理:別人家的東西總是要好一點點的。對中國來說,近代之前經濟增長的停滯是大問題。所謂「落後都要挨打」「大分流」一類的概念,都和這個有關;對歐洲來說,分裂加上商貿繁榮,接踵而來的頻繁戰亂和瘟疫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是繁榮和發展,還是安全和穩定,不同的人會有不同想法。
此外,預先回復四個可能的質疑:首先,強調分裂和制度的後果,不代表忽視其它因素的作用。諸如歐洲婚姻模式一類的因素,都有可能也在起作用,和這裡的結論不矛盾;其次,大家可能質疑:歐洲為什麼會分裂?為什麼會形成防止掠奪的制度?問題可以無限往前推,回答到目前這個層面,也許是最適合回答問題的。此外,分裂確實可能促進位度演變,但這一點仍有待研究。
再次,即使政治統一和經濟統一之間存在取捨,但二者真的不能兼得嗎?如果把考察時間段限於近代之前,從現有的數據看,二者很難兼得。無論是中國還是奧斯曼帝國,市場整合程度相比歐洲都不能算高。近年來有關於「縣域競爭」「增長錦標賽」一類的討論,也許是統一二者的一條出路。不過,關於這些觀點的爭議仍然很多,我們也不清楚這些理論是否在很長的時間段內仍然有效。
最後,歐洲的分裂促進了經濟增長,不代表分裂就是好的,更不代表應該分裂。一方面,分裂有其它代價,比如戰爭。這個代價應該有很多人不願意承受;另一方面,分裂不是總能促進經濟發展。缺乏監管可能導致貧富差距加大,分裂也會導致區域內公共品供給不足。現代經濟,政府和市場交織,分裂的代價也許比以前大得多。總之,對歷史的分析應用到當代時,應該注意其它條件。
[1] 城市增長潛力的嚴格定義是 。等式左邊是第個城市在時間的增長潛力,右邊是把一定範圍內,其它所有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用距離的倒數的加權。這一指標在經濟史研究中頗為常用,其直觀含義是:距離其它經濟越好的城市越近,這座城市的發展潛力就越大。此外,研究現代之前的時間段時,用城市人口數量替代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是通行做法。城市增長率和增長潛力高度相關,一般說明這座城市和周邊其它城市有比較多的往來,能夠傳遞技術或商品。有關這個指標的詳細討論,請見原文8-9頁,對應期刊731-732頁。
[2] 請見 Blockmans, Wim.(1997) 「Representation (Since the thirteenth century).」 In 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edited by Christopher Allmand, 29–64.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有關這兩點究竟哪一點才是原因,爭議很大。相關研究可見North, D. C. (1991).Institution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5(1), 97-112,或Epstein, S. R. (2002). Freedom and growth: the rise of states and markets in Europe, 1300-1750 (Vol. 17). Routledge.
參考文獻:Cox, G. W. (2017). Political institutions, economic liberty, and the great divergence.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77(3), 724-755.
Masschaele, J. (2007). Toll and trade in medieval England. Money, markets and trade in late medieval Europe, 149.
Puttevils, J., Deloof, M. (2017). Marketing and pricing risk in marine insurance in sixteenth-century Antwerp.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77(3), 796-837.
Spufford, P. (2002). Power and profit: the merchant in medieval Europe (pp. 12-59). London: Thames Hudson.
Voigtl?nder, N., Voth, H. J. (2013). Gifts of Mars: Warfare and Europe"s early rise to riches.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7(4), 165-186.
曾經有一個科西嘉人,想重現羅馬帝國的榮光;
曾經有一個義大利人,想重現羅馬帝國的榮光;
曾經有一個奧地利人,想重現羅馬帝國的榮光;
曾經有一群俄羅斯人,以為自己就是羅馬帝國。
歐洲人從來沒有忘記幅員廣闊的羅馬帝國是何等輝煌,只不過每個國家都以為自己才是新羅馬的中心。
本人肯定超級羨慕中國的大一統。
在英國或歐州其他國家,絕對是少數人才會這麼想。
如何解釋呢?這可不是一言兩語就能解釋清楚的。。。
這種思維從何而來,不一定和中國有關。畢竟十三歲左右才開始對中國感興趣。許多更基本的價值觀都發展得更早。所以,首先要解釋一個英國小孩當年怎麼定位自己的身份?是否有什麼特殊環境導致他們感到英國之弱或英國沒救?
---
為什麼那麼小就覺得英國有些奇葩?
說實話,八歲的自己也會跟世界所有孩子一樣,認為自己所在地最好最牛逼。
身邊沒任何他國小孩;學校里有那麼少數幾個印度、中國(香港)、非洲、東歐的孩子。但是他們都跟我們一樣在英國長大,說實話也非常香蕉化之類的吧。第一次遇到土生土長的中國留學生估計都已經十三歲了。反正,小學期間,根本看不到其他國家倒底怎樣。
再說,看的電影和電視劇之類的要麼美國的要麼英國的。說實話,估計大部分英國小孩,包括當時的自己,都分不清英國和美國。大概只是覺得口音搞笑,但是英國其他地方的口音也更奇怪。根本沒這種區分國與國的意識。還會自然覺得我們這個地方的人最正常最厲害。看不到多少其他國家的東西,容易以為只有自己牛逼。
另外,家裡那時候還蠻窮的,不怎麼有機會出國旅遊。出國也都是邊上的西班牙、法國。那些地方讓我覺的更窮,又不說正常人類語言。當時總用自己所習慣的環境來理解或評價各種異類環境,對小孩來講,很自然也很好理解。更別說當時腦海里的亞洲什麼樣子。反正各種偏見都會有。
當然也能意識到世界之大。父母強調地圖,從小就要學習各國的首都、領袖、國旗、人口等等。結果我們家兄弟姐妹都很講究這些。當然知道中國很大很大。但是現在看來這些數據也沒鳥用啊,家裡根本不討論這些地方具體倒底怎樣。老師不提、媒體也不會經常提。畢竟當年的中國GDP只有英國的三分之一,不太會有人搭理的。跟印度、越南、朝鮮差不多的感覺。都是遙遠的神秘異類莫名其妙的國家。大家討論日本會多一些,畢竟大家買的日本品牌還有遊戲什麼的都多一些。日本GDP又比英國大。那時候很多人都覺得日本要很快超過美國,有些害怕。但是身邊圈子仍然覺得自己小地方比日本什麼的都強大,灌輸了一種「我們才是上帝之國」的思維。我們就是老牛逼,等等。
(至今,約克人還把自己小地方叫做「God』s own country」)
好吧,有了這麼一套「我們在上,其他地方在下」的被灌輸的概念;倒底怎麼辦?還有救嗎?
之後的那幾年,概念變化很大。主要原因就是網路。那時候網路媒體並不發達,也沒有什麼社交網站可言。才97年左右。關鍵是九歲左右開始玩互聯網遊戲;比如帝國時代之類的。突然能跟世界各地其他孩子一起玩,發現居然都跟我們一樣,或者更厲害。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局七人遊戲。裡面還有一個英國玩友,兩個美國玩友,三個法國玩友。一開始就是我們四個合作聯盟打敗了那三個不講英語的。馬上要贏了,但是那兩位美國佬突然取消聯盟轉來襲擊我們,還說我們是英國臭佬之類的。我一身震驚。本來把它們當成一家了,幫忙了不少,突然就因為國家不同而襲擊我。
這真的很恐怖啊!
後來還有一次,十歲左右,發現了一個網上數學論壇。好激動地給裡面的美國教授發了郵件,跟他分享了各種想法。結果他回復說我就是典型的british crank(英國神經病),然後告訴我不要再來他們美國網站了。現在去想,當時真應該把年齡寫清楚。這樣至少不會欺負小孩子吧。不過呢,這件事讓我徹底感受到國家的重要性。要是沒有網路,這些外地人對英國的偏見還完全無法發現。
那幾年,我正在反覆思考這些問題。發現並不覺得自己國家有什麼了不起的。看的各種網站往往都是國外的。國外人也都很厲害的,好多偶像怎麼都在國外。然後發現身邊村子上的人都非常二,溝通不了。那種原有的優越感徹底被毀滅了。那時候就開始仰望美國,還寫信給白宮(當時柯林頓)讓他們趕緊吞併英國。人家當然沒回復,哈哈。
那麼小的年齡,已經覺得英國這概念太狹隘了。我關注的一切都在國外。每次聽到老師或英國電視上的人說英國偉大等等,都覺得沒有說服力甚至無語。再說,家裡好多人都嫁到娶到澳洲、德國、挪威、馬爾他。還有個真娶了伊朗老婆。長大後來家裡稍微有錢了一點,就可以去這些地方旅遊,還去各種地方旅遊,比如加拿大、埃及、以色列、土耳其、加勒比、東歐。探索世界之大的這個過程當中,已經非常清楚英國有多麼弱小偏僻。
至不至於說英國「奇葩」?這可能處於對媒體和政治家口中的英國的一種激烈反對。也許有人會說這都是正常長大所帶來的成熟感。但這真的很沒道理。那麼多(90%)英國人長大了成熟了仍然覺得英國老牛逼。有一種「無論怎樣,我們還能單獨對付處理世界萬事,過去厲害,現在厲害,未來也厲害」的這種思維。只能說他們這套觀點不現實,已經明顯屬於一心裡毛病。仍然把小孩子愚蠢思維保留到成年,不搞緊,受不了,很無語。
不好說90後怎麼想。但是對歐洲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世界就是歐洲。他們眼中的大國就是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波蘭這些。中等國家就是什麼荷蘭、瑞典、匈牙利、奧地利、葡萄牙這些。小國家則是盧森堡、斯洛維尼亞、塞普勒斯、愛沙尼亞。90之前出生的人,他們的世界就是歐洲。只能用這種方法對比對付一切。比如說,英國數學奧賽老油條,他們眼裡唯一的大敵就是德國。美國、中國、日本已經早就超過自己了,卻一點都不管。其它歐洲國家也類似。
反正,歐洲各國的老一代的人民,都完全忽略大世界。都住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各個認為自己國是歐洲最牛的就夠了。何必跟世界比?之前他們害怕蘇聯,但是現在俄羅斯只有德國的三分之一GDP。荷蘭+比利時都能超過一個俄羅斯,誰還會管?因此,80年代以後的人民,根本就不把俄羅斯放在眼裡。剩下的鄰國鄰文明也只有中東。整個中東與北非加起來比俄羅斯還弱一點。怕什麼?所以歐洲人自大了。天天比來比去這些小國。
(好吧假設你是埃及人,人口還蠻大,接近一個億,但是二三十個歐洲小國家都比你強,你會說他們是小國嗎?所以,歐洲人看周邊都只能自大+感到安全無害。看俄羅斯也照樣。)
然而,有人說歐盟一體化就是新的蘇聯,很邪惡,他們會有什麼反應?當然反對。跟他們說中國和印度和美國如何應對,都很沒用。多少歐洲政治家都試過告訴人民一體化統一才有出路,都沒用啊。普通人民眼裡只有和周邊領國的對比。他們說既然蘇聯俄羅斯已經什麼也不算了,為何還要著急?為何要建起新蘇聯性聯盟?反抗誰?扯一點就會說我們英國還算世界第五,比起剩下的兩百多國家還強多了,為何需要找聯盟?呵呵呵。這種辯論見多了,簡直可笑。關鍵是他們已經習慣性的不把美國當成敵人,更不會把未來的中國印度當成敵人。。。
說了這麼多,反正就是覺得英國實力太小了。有個卵用。如果英國人真需要團結在一旗之下,還不如在歐盟旗下團結呢?
---
然而,繼續講,為何還覺得英國無存在價值?
這也是從很小的時候形成出來的觀點。說實話,祖先明明是歐洲各國來的,而且家裡從小強調約克身份不強調英國身份,為何要承認英國這政權的合法性?可以理解是因為英皇室一千年以來都是什麼不列顛島的政治中心,可是這一切都是政治歷史事故。不列顛老早被武力統一了,所以只剩下那麼一個政權、但是其他地方也一樣嗎?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打來打去一千多年,他們仍然沒能統一?如果說丹麥是整個北歐三千萬人民的合法政權,會不會有人反對?那英國說他是整個不列顛島七千萬人的合法政權,難道沒人站出來反對?
這就是中學時期一直搞不明白的一套道理。如果瑞典把丹麥佔領了控制了,好多人都要站起來反對啊。但是英國把約克佔領了,都沒人站起來說話?約克比丹麥還大一些。這是什麼鬼?如果真要統一實現大事,我還蠻能理解,但是請不要因為歷史事故而隨便劃分。誰屬於什麼不屬於什麼這不是歷史和侵略所能說得算的。
我並不反對一個大大的政權突然來統一群小國家。心裡還蠻期待這種事。但是讓英國來扮演這個角色?我不能接受。他們的所有存在價值都處於「這是一群共同文化共同民族的群體」。即使已經讓蘇格蘭獨立了一半,同樣的理由都可以讓約克獨立。這些民族之類的定義還是看本地人民說的算。
小時候覺得英國就是我的國家。這不是教育,也不是洗腦,真有人那麼想。二十年前德沃,也肯定會這麼想的。但是細想,還真沒道理。單看他們統治的地盤,然後直接論合法性絕對性,很沒道理啊。如果他們說大家合作才有前途,那我還好理解一點。但是說這塊地是我的,那塊地不是我的,找什麼歷史原因,當然覺得很狡辯。約克本來就更加親近丹麥。現在語言融入了英語,並且給英語帶來了各種常用辭彙,能互相溝通;但是約克的文化和原方言倒底是英國的還是丹麥的還是自己的?更別說蘇格蘭好嗎,這都是一種狡辯。
英國是個現實,但是你讓一個約克人選擇團結,那還是選擇整個北歐一種團結更划算。至今,測試約克人DNA還幾乎都是維京人血統。我們的「大家族」不是不列顛島而是北歐一個更大的圈子。說得更理想一點,英國南部人也都是法國羅馬後裔,為啥不跟整個歐洲合作?跟整個歐洲一體化,還更靠譜一點。
各族追求一個大政府代表自己;很好理解的啊。畢竟各族之間的差異沒那麼大,很適合團結做事。但是根據歷史政治現象來分配誰是一家,誰非一家,我真的要吐血了。我們團結的對象不是英國而是歐洲。再說,長期的團結項目應該就是世界性的,用歷歷史性短暫定義有何意義?這種封建,倒底誰有說服力?
因此自己思考就多了一些維度。我不是完全否認英國統治的合理性,只是覺得肯定有更好的。對我這樣的人來說,整個歐洲那種規模的統一肯定更有說服力了。從十幾歲開始,就成了歐洲一體化的腦殘粉了。認識的丹麥人、瑞典人、挪威人,甚至還有捷克人、波蘭人、德國人;也都跟我想法差不多的。實現世界和諧統一,只能從這一步開始。先毀掉民族國家的那些逗逼利益,減少歷史誤解,再一步一步擴張到全球一體化。這些人跟我有共同觀點,而許多英國身邊人只在意自己政權的絕對性。煩極了!
仍然覺得英國這個地區有許多世界貢獻,值得尊敬。但是一直利用這個英國政權說事,遲早都是要淘汰的。無論英國分裂還是幹嘛,遲早都會淪為三流國家。因為太高估自己。歐洲的統一,是必須實現的。
中國(比如知乎)有那麼些網民說英國退歐是真理、明旨、道德。真想噴你們。。。仔細想想這群人的思維是什麼樣子的???他們認為自己是老大,什麼都不怕。他們所謂看不起歐洲不就是更看不起世界嗎?真正在意中國和世界利益的都是留歐派的呀。等到中國吞併處理歐洲的那一天,這些人不就成了反派最腦殘的嗎?為什麼中國政府還反對英國退歐,值得細思吧。這明明是個退步。自以為是、停留歷史、種族歧視、排外的人民贏了,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呢?
這裡想多說一點。。。很多英國人都覺得歐盟不民主。各種歐洲主席歐洲總統都不是人民選舉出來的。各種法律要遵守歐洲大陸。這些似乎都不合理呀。但是仔細想一想,麻煩站在約克人的角度。約克郡加起來可是歐洲的一個region(選區)。歐洲一百個選區,約克地位就跟丹麥或芬蘭差不多。因為歐盟只管人口,不管國界。所以約克在歐盟的公平地位遠遠超過約克在英國的那種地位。甚至可以說約克在英國沒有地位。約克人呢,無論對英國事還是歐盟事,投票權都一樣少。為何強調這個團體比另外一個團體重要?真是無語。
(更別說這個英國給歐盟的付出。歐盟每年受英國150億英鎊的參加費,但是歐盟每年花在英國的錢也有接近100多億英鎊。約克和威爾士都一樣收到裡面很大部分。因為是歐盟開發區。歐盟每年獻出幫助約克的資金遠遠超過英國本身能給的。這不是關鍵,但是這一點,真的需要考慮)
結果1700萬英國人選擇退歐,也都有自己的道理。仔細看看歐盟政府的弱點,也很好理解。仔細看看歐盟各代領導的名言,也會覺得歐盟就是新版蘇聯,很恐怖。畢竟歐盟政治很亂。但是歐盟不貪污啊,也不會獨裁。你說他們領導不是英國人單獨出來選的,英國想幹嘛?英國首相又是多少人選出來的?一個地區的人有辦法影響到嗎?一樣的道理。但是剩下的5000萬人,包括各種小國家的人(比如蘇格蘭)肯定都因為脫歐不爽了。他們幾乎都不去投票,簡直就是把英國的未來給放棄了。這幫非常愛國自大的少數人都衝去投票了,各種覺得英國偉大,各種歧視歐洲其他人。這種人的心裡,更歧視亞洲人非洲人。很恐怖。還好,因為他們這種古老封建思維遲早會被淘汰掉的。
英國的命運就是跟世界合作。世界各國一步一步走向統一。現在自由了也有好處,可以跟美國走得更近了。或許不久就可以開始依賴中國辦事。但是歐盟這種集團的一次失敗,絕對不會影響歐洲大陸的未來。大家都已經明明看到了退歐什麼後果(經濟衰弱),估計不會有第二個退的。英國部分人那麼二逼,認為自己很厲害,什麼都能自己干,簡直可笑。看過多少個他們這一派的狡辯,還是覺得人家都是井底之蛙。好吧,不說了,反正英國的下場已經很黑了,更難看出未來希望何在。
心裡還蠻希望英國有機會挽回自己。畢竟生活在這裡。但是這幫人真的是太民粹了。投票之後的這一個月,一直都在歧視外地人各種自大。這能有什麼好下場嗎?最近還亂七八糟亂打壓當地巴基斯坦人,還有黑人華人。這種人已經瘋了,非常恐怖。希望中國網友小心一點。
並不是覺得歐盟是完美的,也不會覺得歐盟是唯一出路。但是退步幾十年,看看英國人如此驕傲腦殘、自以為是,我只能站在一邊諷刺。一百年以後,就算他們堅持到底了,也就成了世界三流國家了,誰還會看得起他們這種封建民族主義的思維?唉,很可怕,真不說了。
---
跑個題:歐洲還真不止一個約克或蘇格蘭要獨立。追求獨立的地區多的是,至少五十多個。
只能附加這張維基百科上的圖片。。。雖然很不全,但是大概能反映出來。。。
這個歐洲碎片化怎麼解決?不解決啊。只要有個大政府來代表整個歐洲,這些地方都還是會服從的。人家擔心的都是被侵略者直接統治的事。比如說,一個英國政府狡辯說統治蘇格蘭多少年,蘇格蘭人誰會放棄?這些問題在一體化的過程當中也都能被慢慢解決。然而,英國西班牙等卻解決不了了。因為英國西班牙的存在實在太扯了。
我真不覺的歐洲有什麼共同文化可言。真沒有。只是歐盟所宣傳的不是民族主義而是大家該合作該配合都配合。各個民族仍然存在,但是他們不找這種理由來支持自己的存在,也不會強迫各種民族去承認自己屬於什麼。是一個根本沒有民族的政治現象。權力雖然很大,(可以說歐盟對一個成員國的控制遠遠大於美國對德克薩斯州的那種控制,因為什麼都有決定權),但是歐盟的存在道理以及法律理由都更合理,不強調民族不強調歷史。當然更適合現代。民族一個一個獨立了,對歐盟來說,也毫無影響力。
---
即使不太在乎自己所在的英國,為何還會盼望中式大一統?
個人思維的這個維度也要追溯到十三歲左右。那時候,剛開始對中國感興趣,主要因為中國的歷史吧。不久,也開始有「我是不是出生在錯的地方」之類的想法。就是覺得中國什麼都好,然後自己的那個小國家什麼都很假很弱很扯淡。另外還覺得英國那麼多事情都很沒道理。我看著政治家的言論表面上都很中立很道德,但是總覺得所有事情都太假了。討好那麼一部分自以為是的人有何意義呢?他們總不是最重要的一群人,很容易被淘汰。而且為何還一直都要批評中國?你們批評的所有事不都是你們之前自己犯過的嗎?其實很相信他們的那種單純的價值,(照顧所有人的這些話,總得有人說出來),可是有時候容易讓我感到不現實甚至有點虛假。
高中同學也不例外啊。他們總在批評中國,覺得自己所習慣的思維什麼都是對的。因為中國終於崛起了,快超過英國了,大家肯定會開始關注評價。之前他們不怎麼評價日本韓國,什麼鬼?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因為英國這個社會曾經經歷過中國的這個經濟發展階段,同時政治也改進了許多。他們在乎的許多問題可能都是中國社會二十年後要面臨的問題。提早召集這些也不能全怪他們無知。我只是一直反覆想告訴他們提醒他們。。。中國曾經是獨立的一個龐大文明,1700前都比我們強。所以中國做事不一定要來學我們;他們很可能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反過來是我們這邊得向中國學習。結果就會被各種嘲笑諷刺。同學與老師看不到中國的政治發展卻覺得中國的經濟發展沒鳥用。
到了大學年齡,06年,中國已經超過了英國。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總有人會嘲笑中國。英國這邊的媒體也偶爾報道中國怎麼不好之類的。我第一反應就是你們幹嘛那麼歧視那麼偏見?雖然你們一樣去批評自己國家,一樣去批評其他國家,但是你們幹嘛要一直給我們洗腦?最核心的問題是你們認為所有國家都要像日本一樣民主化才行?但是,中國不是日本。中國也不像任何過去的歐洲國家,也不像日本。中國不是一個國家,他是一個大文明。但是跟他們辯論,越來越講不清,他們的很多思想多太頑固了。沒救了。
那時候已經去過中國許多次了。很希望中國能拿回台灣。呵呵。其實還更誇張,至今還很希望中國吞併越南,朝鮮韓國,蒙古,外滿洲,琉球,等等。甚至有時候覺得日本和中亞都該是中國管的。這方面,就跟大多英國人都有矛盾了。他們的思維是:中國是個民族國家,和我們一樣,憑什麼那樣做?不斷地吵起來。哎呀,怎麼辦呢?我心裡真是覺得中國政府該是一個帝國級政權,沒有辦法作為民族國家。雖然中國政府也有不好的那些小問題,但是他們強大,他們有效,他們代表了所有願意接受統治的人民。
我不傻啊,我也知道中國目前還控制不了全世界。但是我希望以後會這樣。因為中國政府說實話不壞,不會被民族思想所耽誤。這些少數民族有因為中國政府而受罪嗎?沒有。多幾個民族,只會更大更穩定。甚至覺得中國政府吞併歐洲,都不會有什麼長期損失。還能促進下一步現代化。這是英國政府實現不了的,因為還停留在民族主權思維。
可能還有人要噴我,說中國沒那麼好,沒那麼貪心等等。我只想說中國不需要貪心,仍然能得到世界歸順。中國根本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世界級的大帝國、大文明。中國如果有問題,也都能自然解決。
如果中國是一個英國那樣的小政權,反覆強調民族利益,那我會很懷疑很害怕中國的。但是我一點都不害怕。中國跟英國太不一樣了。中國的目標就是拯救周圍所有民族,不久以後可能就變成了拯救世界。雖然有許多民族文化因素,但確實跟民族無關啊。這有什麼好害怕的?
所以會羨慕中國,會希望中國趕緊發展起來。東亞人民早就需要這樣一個政權。世界也很需要。民主不民主無所謂,只要他不種族歧視,不以民族為榮去稱霸。歐盟也曾經是這麼一個集團,所以我當然關注了很久。現在仍然希望歐盟未來不錯,能夠漸漸與中國合併。因為歐盟也很符合個人價值觀。現在歐盟走下坡路了,目前看來只對歐洲有壞處,但是長期給世界統一帶來了不便。很心疼歐洲啊,所以更希望投靠(支持)中國。
羨慕的不是中國的具體政策,而是中國所代表的團結感。歐盟和中國都有類似的讓人團結和平的夢想。而美國不靠譜。涉及到美國,我一點信任都沒有,非常懷疑。英國去親近美國絕對是個錯誤。不如親近互助中國。但是英國這個政權我實際已經放棄了。他不代表我,也無法代表任何真實存在的民族。連英格蘭都遲早要分裂了。因為英國找的道理都是上一個時代的了,人民需要一個更有說服力的非民族的大目標。這樣才行。
---
又跑個題:歐盟價值何在?不就是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盟嗎?
完全不是。看看歐洲歷代領袖的發言就知道他們的目標是一步一步實現歐洲政治統一。真的很明顯。現在已經達到成員國無法自治的地步,因為歐洲各國的法庭判斷不如歐盟中央的法庭判斷。在很多人眼裡這是一件壞事。但是從各國大一統合作互助的角度,這真的算進步。中國已經做到更大程度的大一統了,為何歐洲人要放棄?
英國放棄這種合作聯盟是英國人的大災難啊。就算自己單獨更自由,搞自己的貿易關係,還不如歐盟那種貿易協議。難道那部分人真覺得英國能堅持幾十年?能超過美國中國?力量一步一步漸漸消弱是肯定的。讓歐洲去走自己那套路,肯定會超過英國的。五十年以後再來分析這個問題,就知道當年的歐盟有多麼重要了吧??自己已經不在前十個世界政權,還找什麼朋友?到那時候,沒人記得英國是誰,誰會搭理?自己的民族國道理也早就崩潰消失了,徹底分裂,獨立的那些小國都去加入歐盟了,還想怎樣?呵呵。
一開始歐盟的目的只是讓歐洲不要再打起來戰爭。很重要啊。現在也很難想像歐洲再次打起來。至少已經達到了這個目標。但是過去的歐盟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反抗蘇聯的。現在蘇聯弱爆了,不存在了,大家都缺少合作的必要了。很可怕。也沒人會去跟美國比,因為老覺得美國是朋友。美國也不太可能來打歐洲,但是想得長遠一些,中國和印度的潛力遠遠大於美國。一個單獨歐洲國家怎麼辦呢?沒辦法。只能合作才好。合作不起來的話,歷史只會拿你們當成笑話。不僅是經濟問題,到那時候,你們的核心自由都沒人保了。現在歐洲真的很缺乏中國那種大一統思維。
(本來想貼各種歐洲政治人物名言,但是翻譯太累了,就附加一張圖吧)
---
如果有一個人告訴你,你就是屬於我這一隊的。。。然後你一點都不認同,發現不出道理。然後隔壁那個傢伙就可以單獨組成一個隊,是不是太隨機了?還不如去投靠「大家合作」的那一隊吧。畢竟他們不強求你去認同什麼抽象的「國家」定義。
「英國人管英國的事」雖然很好聽,實際上很落後。如果換成中國,「讓東北人管東北的事」是不是有些扯淡?假設東北人說他們一千年以來都是自己神聖的小團體(假設),難道更有道理?有一些事情就是需要各國合作,有時候需要讓其中一國得利益或者犧牲,這都很正常。小事情小差異可以自己管啊,畢竟是聯邦制;說不定還有那麼一群人有自己的觀點。但是別要求所有人相信你那種隨機編出來的邊界是絕對的。邊界是沒有什麼絕對意義的,因為這不是上帝賜下來的天生的東西。。。因為歷史事故而決定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人,這麼去想,真的很無知。寧願支持一個沒有外人概念的政權。
------新開公眾號分割線-----
歐洲羨慕不羨慕中國大概兩說,但日本絕對是羨慕死英國了。
首先,「大一統」這個概念太過籠統。正如很多知友都已經指出的,什麼樣的統一程度才算得上是「大一統」?是像中國古代那樣的帝制中央集權,還是當下的歐盟?是讓整個歐洲成為過去的羅馬帝國,還是現代的民族國家?如果是指過去的中國,絕大多數歐洲人對中國大一統的想像還是「專制」、「集權」、「中世紀」的,你怎麼指望他們羨慕這樣的「大一統」呢?如果是指當下的歐盟,那麼歐盟怎樣的舉措算作「大一統」?是支持更嚴格財政紀律、以德國為中心才算加強「大一統」,還是支持強硬對待俄羅斯才算「大一統」?民意本來就是支離破碎的。
其次,我覺得更有意思的是,題主問這個問題,以及很多知友回答這個問題,好像這類問題是能夠由人自由選擇的,「支持大一統」跟「反對大一統」完全是一個偏好問題。
但我認為更可能的現實是,是否「大一統」是一個由地域、地緣、人口、國際政治和技術條件綜合構成的政治生態問題,而不是一個政治選擇問題。一隻猴子可以因為不喜歡熱帶雨林的生態而搬遷到亞熱帶叢林,但它不可能改造熱帶雨林本身的生態。
我認為,「大一統」的政治生態歸根結底建立在中國這片資源豐富、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匱乏從而導致生存競爭極其慘烈的土地上。這片土地如果缺乏一個有強制力的集權政權來提供普遍安全,後果極其可怕。
想想戰國時期白起一戰而坑殺四十萬降卒(數字考據參見靳生禾、謝鴻喜:《長平之戰——中國古代最大戰役之研究》),而希羅多德記載波希戰爭,波斯(作為跟中國類似的大一統帝國)也不過動員了20萬人左右(數字來源:Greco-Persian Wars)。英國內戰最大一場規模的戰役,雙方人數加起來也沒有超過2萬人。
想想太平天國第二次西徵集結兵力30萬人,天京保衛戰用兵20萬,幾乎相當於幾十年後普法戰爭的總兵力。這還沒有算,中國人口因為太平天國很可能減少了2000萬-1億人(參見華強、蔡宏俊:《太平天國時期中國人口損失問題》)
與此相關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西方和東方文明的人口增長模式不是工業革命後才拉開差距的,而是在工業革命前,兩種文明的發展模式就大不相同。可以參見這篇文章基因戰爭?—
抄一段:
- 這是被稱為歐洲婚姻模型(European marriage pattern)的一個事實:工業革命前的歐洲女性大多是在24~25歲的年齡結婚,對比之下,在古代中國很多時候,女性超過20歲不結婚就要受到法律的懲處;同時10%~25%的歐洲女性一輩子都沒有結婚,對比,古代中國幾乎所有的女性最後都會結婚;最後,這些不結婚的女性也沒有濫交或者成為其他什麼角色,數據顯示工業革命前的歐洲只有3%~4%婚外懷孕,相較於未結婚的女性數量,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簡言之,工業革命之前歐洲生育文化就是低生育率-人口密度低-人均收入提高(道理很簡單,低生育率婚戀文化下窮人沒有生育機會,而富人又不可能生很多孩子,所以長期來看是人均收入提高),而中國生育文化就是高生育率-人口過密化-內卷化(依靠生育大量僅能生活在糊口線上的勞動力來開墾土地)。好像兩個文明的基因就是如此。
當然,也可以從微觀角度稍微解釋下這個現象:中國人均資源稀少,生存壓力過高,為爭搶資源的暴力衝突頻發,導致家族的生育策略就是多生勞動力以應對可能的暴力衝突(想想中國農村誰家叔伯兄弟人數多,誰家在農村就不吃虧的狀況就明白了。這是傳統社會大生態的一個縮影)。
總之,它的後果就是:中國人多,生命廉價(雖然政治不正確,但是在真實世界裡,尤其是傳統社會,人命確實是有價的),爆發激烈衝突的可能高,從而要求一個能夠威懾地區性勢力、提供普遍安全的集權政府存在。這是文明生態自發演進的結果。
而且,這個集權政府要完成這項任務,不需要太高的文化水平。因為它們最主要的任務是動員和管理廣大炮灰。這就是為什麼我一向對那些鼓吹分權的知識分子嗤之以鼻——「封建」和「郡縣」孰優孰劣在古代就有許多次大討論,現在它又有了「聯邦制」優於「集權制」這一變體,歸根結底,知識分子的設想很多情況下只是出於個人閱讀偏好的夢想。劉邦朱元璋這種文化水平的人不用20年的時間就能統一天下,你一介書生設想的理想制度連流氓都平不了,還有資格「治國平天下」?
好了,下一個問題:如果西方政治文明的成功在於建立了現代國家,那麼「大一統」和「中央集權」是建立現代國家的障礙嗎?
答案是:有時是。不過,「分權」同樣也是。
在歷史上,「分權」成為建立現代國家的障礙,最有名的例子是荷蘭。對,號稱最早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民主制度的荷蘭。
荷蘭在三十年戰爭後脫離哈布斯堡王朝獨立,「荷蘭」其實只是當時組成尼德蘭共和國的七個省之一。這七個省靠著「烏德勒支同盟」這個紐帶連接在一起,用一個非民選的「三級會議總會」來充當國家議會。此外,7個省各自有各自的議會,每個省選議會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三級議會總會對各省議會沒有強制執行的權力,這個分權制搞得夠徹底了吧。——據說,議會總會要讓各省接受決定,想了個辦法:每次開完會就派兩個使者去各省傳達會議精神,然後就在當地賴著,你不通過決議我就不走。最後把當地議會吃心疼了,決議就通過了……
荷蘭獨立最大的功臣,奧蘭治家族的威廉被哈布斯堡王朝懸賞刺殺,他的兒子莫里斯成了荷蘭第一任執政。此人軍功煊赫,但是骨子裡是個軍人而不是政治家,當時的大議長聯合議會派斗他,說他要恢復君主制,然後哥們拉軍隊回去把大議長弔死了……他的弟弟後來接替執政,然後是弟弟的兒子威廉二世。但是威廉二世去世的時候,議會剝奪了奧蘭治家族的政治權力,廢除執政職位。
廢除了之後,沒有人來統領軍隊了怎麼辦呢?議長的設想是依靠國際調停(是不是有點像李鴻章?),即組織由英國、荷蘭和瑞典組成的「三角大同盟」以對抗法國。結果路易十四用外交手段把英國悄悄拉到自己這一邊,直接出兵,荷蘭猝不及防,一年之內七省喪失五省,史稱「大災難之年」。要不是威廉二世的兒子,後來通過「光榮革命」登上英國王位的威廉三世力挽狂瀾,強盛一時的「海上馬車夫」可能就直接亡國了。美國後來立憲會議時討論搞聯邦還是邦聯,專門舉荷蘭為反例,大意說共和國如果像這樣易於分裂,是十分危險的。
其實縱觀當時的政治發展史,核心矛盾不在於「集權」或者「分權」,而在於是否能夠建立起有效提供公共物品(主要是對內保障安全,對外保障和平)的現代國家,以及能夠承載現代國家制度的現代市場經濟。至於集權分權,民主專制,這些都是次要的。
威尼斯共和國依靠海上貿易、海軍優勢和外交手腕,在法國大軍壓境,領土十喪其九的逆境下翻盤,但是面對人口、資源豐富且學會了海軍作戰技巧的東方專制國家奧斯曼土耳其,就只有苦苦支撐的份。
荷蘭共和國能夠擊敗哈布斯堡王朝,但是面對路易十四就一敗塗地。
英國對內是共和制度,但是英王和英國議會對殖民地享有的權力完全跟專制君主沒有任何兩樣。
讓荷蘭人去模仿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制度,恐怕他們也模仿不來。荷蘭人中的精英是金融資本家們,老百姓是成天想著怎麼在股票和期貨市場中賺錢的人們。指望這幫人去思考一些超越民族命運的大問題,實在沒有土壤。
分權確實有利於保障個人自由,但這也意味著政府不會提供給你那麼多公共物品,像基本安全這類,在歷史上經常要靠個人自己來提供。美洲大陸地廣人稀,移民者過去之後自己種一片地,自己騎著馬扛槍巡視豐碩的果實和廣袤的牧場,對抗強盜和印第安人,這些都是19世紀美國人自由和民主的一部分。你指望那個時候的人說「自由」跟今天每天上班打卡下班刷FB的人說「自由」是一個意思,可能嗎?還是那句話,生態不同。
好的政治是建立在社會生態基礎上,不違背人類公認基本道德準則的政治。因為前者,這個政治才有實現的可能;因為後者,這個政治才讓我們看到改善的希望。至於「大一統」和「分權」孰優孰劣,個人以為,不是一個可以超越社會生態來提的問題。畢竟,為了猴子的不適而換掉整個森林,只有上帝才有這樣的能力。
我從實際的角度來談一談。
對於中國人來說,地理上的距離會不由自主的把歐洲看成一個整體,尤其是是在新聞中常聽到類似歐盟一體化這樣的辭彙,更讓人有種錯覺歐洲是一個相親相愛的大家庭。
事實上是恰恰相反的,歐盟成立的第一大目的,就是為了重蹈一戰二戰的覆轍。可以說,在二十世紀的大部分爭端,都起源於歐洲。戰爭和衝突在這片大陸上從來就沒有停過。
自己因為郵政國際資費的問題去布魯塞爾開過會,與會的有歐洲二十二個國家。哪怕就是這麼小的一個領域,要調和歐洲各國的矛盾也是極其困難,每個國家都要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而在這個過程中,爭端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要說大統一,成為一個國家,我覺得是不可能的。歐洲三大支柱,法國德國義大利,在談判桌永遠是三個對手。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國與國之間利益的不調和,也同樣產生了良性的競爭,對各國的經濟都有正面的刺激作用。另外,歐洲各國經濟模式的不同,同時提供了不同的benchmark,各國之間也提供了互相參考的機會。
在我們談判的過程中,作為一個異邦人,也碰到了一些很有趣的事實,比方說,奧地利永遠是跟著德國老大哥的,比方說,作為法國郵政和德國結盟是政治不正確的(集團總裁批示,法德結盟在政治上比較微妙,要注意。),比方說瑞士永遠是不和其他國家結盟的,比方說講法語的比利時基本上是跟法國混的,但是經常一個不注意背後來一刀(談判之前說好支持我們的提案,談判桌上翻臉。)
是不是很有玩文明的即視感?
就是這樣的一片土地,要實現經濟文化的大統一,實在太困難了。
但是!!!!!!
從法律的角度來看,今天歐洲確實是往大統一的方向走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今天一個法國人,是先以歐洲人身份的存在的。也就是說,在法律的層級上,歐洲法庭的判決是高於本國的判決的,這一點,在五十年前基本上是不可想像的。德國人想統一歐洲都想瘋了,割裂的歐洲發展的瓶頸實在太明顯了;英國人的最高追求就是讓歐洲永遠不要統一,越亂越好。
要不怎麼說英國佬十二生肖屬攪屎棍的呢。
作為歐洲傳統三駕馬車、歐洲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大英帝國一直有「歐洲攪屎棍」這一光榮稱號。
凡是有利於統一歐洲的議程,我都反對;凡是需要我出錢出力的項目,我都退出。簡稱「兩個凡是」。附帶最重要的一點,歐盟的所有事務,我都有發言權,你們必須尊重我的意見。
Bitch is so bitch.賤人就是矯情。
歐洲憲法?我反對!財政契約?我反對!歐元?我反對!出錢救歐豬?我反對!反對!反對!我反對!全都反對!
額……
霸道總裁默克爾大媽說了,英國小妖精你們這麼磨人,要麼你們退出歐盟吧?
卡梅倫小嘴一撅:我反對!
默大媽:那我們來談談分攤債務配額?
卡中堂:我一分錢都不會出,不出不出就不出。你再逼我,我就肥家組織全民公投退出歐盟!
默大媽:這麼說你們願意滾蛋咯?!(星星眼)
卡中堂:就不!
德國人表示,感覺好累,再也不想統一了。今天早上看到這麼一條新聞:
German foreign minister says European unity key to future
德國外長說:中方希望我們秉承「一個中國」政策,那麼中國也應當遵從「一個歐洲」政策,而不是試圖分化我們
中國直接「吃驚」了
2017年8月31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真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默大媽當了這麼多年總理覺得不過癮,這是要當元首了啊?
請問你說他們羨慕不羨慕?
歐洲人認為全世界都很羨慕他們的多元化。
中國人有一些心結,這些心結也只有中國人知道,甚至只有大陸人知道,香港人和台灣人,澳門人很可能就沒有,那就是大一統對中國的重要性。
中國人思考統一的問題的時候,理所應當的去代入中國歷史的所有前提:分裂是混亂的。這也沒錯,歷史上中國分裂的時期無不充斥著欺凌,殺戮,混亂,瘟疫,被蠻族入侵,例如楚漢相爭,三國演義,東晉十六國,五胡亂華,五代十國,乃至於近代清朝覆滅後軍閥割據,都無一例外,這種歷史逼的中國人必須去考慮大一統的問題,分裂的=不好的,這是中國人根據中國歷史所得來的結論。
反觀歐洲,歐洲大一統……好吧,歐洲沒什麼大一統,要說有也是遠的不能再遠的羅馬帝國時期,但是歐洲曾經是教廷的天下,儘管Lightwing說羨慕中國大一統,但是就歐洲的歷史看來,大一統的時候顯然真的不怎麼樣,教廷控制歐洲的情況想必各位讀歷史書多少也讀過。是不是分裂更好呢?就現在情況看,至少比教廷控制下的歐洲好。
而即便是退一步來說,大一統多少都能早就中國文明輝煌一陣子,不管是秦漢,隋唐還是明清,都有繁華一陣子的時候,可是楚漢相爭,三國演義,東晉十六國,五代十國,五胡亂華乃至近代的軍閥割據,又有什麼輝煌可言呢?
這東西的源頭當然還是在秦國,尚若沒有秦國,周朝徹底分裂,然後中國也有可能變成歐洲一樣的國家,假設你把周朝當成羅馬帝國來看的話。當然周朝比羅馬帝國早得多,僅僅是比方。周朝和羅馬帝國一樣都有蠻族人的侵襲,羅馬帝國有日耳曼蠻子,並且這幫日耳曼蠻子還真的顛覆了羅馬帝國,周朝時候有犬戎,並且還真的攻陷了西周的都城,巧的是,高盧人也曾經攻陷過羅馬,被高盧人攻下的羅馬純粹是自己作死,巧的是,周幽王也是因為自己作死……
羅馬人重新回到了羅馬,而中國的周平王東遷,續了一條命(+1S)
尚若到此為止那基本上也逃不脫羅馬帝國的命運,東周大權旁落到諸侯國,羅馬帝國後期四帝共治,劇本差不多。按照羅馬帝國的劇本,靠近蠻族的秦國應該第一個被滅,天天和蠻子打架能不弱嗎?然後蠻族入侵中原地區,各大國腐敗不堪驚慌失措,最後被蠻族入侵後由蠻族建立若干個小國,例如說南蠻王國,北狄王國,東夷王國,西戎王國,然後看有沒有什麼宗教之類來個思想大一統,順利進入中國中世紀,當然再和穆斯林打打架那是最好不過了,完美複製。
結果是秦國天天和蠻族打架,按道理應該第一個被滅的,反而滅了蠻族,本來地處蠻荒之地的秦國按道理說不應該發展成超級大國的,其實本來嬴氏諸多不順,秦國嬴氏部族全族因為牽扯到叛亂本為奴隸,因養馬才得來可憐的一點封地,還要背負著和戎人作戰的重任,怎麼會在秦穆公時期突然爆種,連續滅掉12個戎人部落的,倒也奇怪。翻歷史說秦國和戎人一邊作戰一邊和親,還找了一些戎人的帶路黨,秦國歷代君主似乎都很善於搞分化敵人這種手段,尤其是對蠻族。我是來放圖的,前方高能吐槽預警...
來源:《是,大臣》
TIPS:希臘多基佬...(?° ?? ?°)
戰國時期,三家分晉的趙、魏、韓東有強齊,西有暴秦,南有大楚,有識之士試圖再統三晉,重現晉文公重耳的霸業,其中甚至出現過信陵君盜符救趙的故事。可惜誰來統、怎麼統、什麼時候統大家觀點很難一致,加上秦齊楚的分化離間,直到白起坑殺趙國數十萬降卒,直到秦統六國也未能如願,三晉合一終成泡影。
歐洲歷史上也有無數有志之士企圖再現羅馬帝國的榮光,他們能走出不一樣的路么?他們能應付秦齊楚的分化么?
當今世界之格局與戰國何其相像?
秦自商鞅變法以來,力行改革,發展商業,重視移民,強化軍事,地理上獨霸極西之地,扼函谷關而抗六國,以連橫破合縱,乃當世第一強國。
齊居東方,與秦遙遙對抗,曾互稱東帝西帝,軍備競賽,冷戰多年。可惜齊人多空談,國力逐漸衰落。
楚居南方,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文化傳承豐富,但民族矛盾激烈,內部貪腐盛行,甚至曾被吳這樣的小國破了都城。
齊楚為抗強秦多次合縱以攻秦,可惜看不清局勢,總是被秦離間破壞,相互拆台,最終不了了之。
燕蕞爾小國,可是前有樂毅破齊,後有太子丹刺秦,名震天下,但也給自己帶來了滅國之災。
秦能統一天下么?會二世而終么?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預言還能實現么?
我說的都是歷史啊,跑題了,求摺疊。(德國外長加布里爾)談到中國的時候,呼籲中國不要分裂歐洲。
他說:「不能只是要求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中國也應當堅持一個歐洲的立場,不能試圖分裂我們。」
(報道截圖)
他還呼籲歐洲各國對華保持一致,他認為如果不能制定出共同的對華戰略,中國將成功分化歐洲。中國的影響力已經滲入歐洲的日常政治中,許多歐盟成員國都不願意為了歐盟利益而得罪中國。
加布里爾還專門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拿出來說事兒,他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暗含地緣政治、文化、經濟的滲透,甚至有軍事戰略考量,歐洲人對此沒有任何準備。他對於歐洲人不單單不反思,還爭著搶著去中國開會,甚至對能夠在會上發言感到興奮。
加布里爾強調只有當歐洲人團結起來的時候,才能夠獲得中國人的信任……
我猜,至少這位德國外長還是有點羨慕中國的大一統的……
2010年的時候,和Buzz上的歐洲人聊天,他們對於外地人在北京居住需要辦理暫住證否則會被遣返感到十分震驚。
因為他們可以自由在歐洲任何一個國家工作生活,辦理暫住證、被遣返都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對於歐洲人來說,他們的世界本來就是大一統的,穿的衣服可能來自於中國,開的車來自於日本,訪問的網站來自於美國,想要去外部工作說走就走不需要遷戶口。他們本來就生活在大一統之中,他們的大一統是整個世界,除了中國大陸、朝鮮等少數幾個國家。
圖片攝於荷蘭,歐洲的國界就是地面上畫一條線而已,國界線會從建築物中穿過,在屋子裡自由走動就是在兩國之間遊走。https://www.flickr.com/photos/28563625@N02/4283102958即使從出行自由的角度,他們也不會羨慕中國的大一統,因為一本歐洲國家的護照可以自由通行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免簽。但是中國護照的話,把免簽的國家走一遍,會成為舉世矚目的探險家。
謝邀
歐洲各國不是羨慕中國的大一統,而是正在逐步做著大一統的事情。
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大一統也是。但是總體來說,統一的好處是要大於不同的,因為統一更有效率。
1993年歐盟的成立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節點。28個成員國,24種官方語言。歐盟的影響力也是與日俱增。
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節點就是歐元的使用。歐元讓18個國家的經濟聯繫更加緊密。這其中就要提到一個最優貨幣區的概念。歐元促進了這18個國家的經濟一體化,規避了匯率成本和風險,極大的提高了整個歐元區的經濟總福利。
當然,歐元也有他的副作用。經濟上的弱國加入歐元區的享受更高的經濟福利的同時,也會逐漸喪失制定內政的話語權。其中希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歐洲各國的一體化阻力很大,各國的法律體系也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各國也依舊做著相當多的努力來彌合不同。比如說《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還有《歐洲人權公約》。
歐洲有著大量的主權國家,各國的法律和文化不盡相同。整體的統一阻力很大,也很難甚至不可能做到像一個國家那樣的完全統一。但是在很多方面統一的制度和貨幣可以帶來更高的效率,所以歐洲各國也在許多領域作著統一的嘗試和努力。樓上不懂的別裝逼!!
我擦╰_╯ 這尼瑪是地緣政治學…我也是醉了…老夫最近就上了這個課,果斷怒答!!
你說歐洲人想統一?你先得搞清楚歐洲是哪些國家構成的吧… 法,德,英,意,奧,西,葡,俄,土耳其(這個算不算存在爭議)…然後云云…以上基本是歐洲曾經或者現在最有可能影響歐洲統一的國家,但是你造嗎,歐洲統一併不符合所有國家利益…所以答案我先給出來…那就是有些國家想統一快瘋了,但是有些卻強烈反對!!!
好的,咱先從歐洲三駕馬車開始…
先說英國吧,先給結論…英國絕逼不同意歐洲統一!!!為什麼??你問為什麼??好的,老夫就用地緣政治給您分析解答!首先請自行了解近現代人類文明發展史,注意是近現代!!你會發現近現代人類戰爭和文明衝突都來自亞歐大陸,你造這意味著什麼么?
這意味著人類近現代的進步都源於亞歐大陸。
什麼?你跟我說美帝?這個問題超贊,一開始我也有,後來仔細分析了美帝的地緣政治瞬間秒懂,這裡主要分析英帝,最後有時間我會回答美帝的問題。
好的,地理角度開始走起╰_╯
爪機黨,插圖什麼的自己先腦補
眾所周知,英帝是島國和歐洲大陸相距英吉利海峽,但是這個海峽即可惡又可愛,為何?英帝因為英吉利海峽無法與亞歐大陸直接相連,那麼試想一下如果歐洲大陸突然出現了一個統一國家,我擦,英帝不是傻逼了?你造這就相當於把自己的脖子放在了別人的刀上?人家分分鐘切斷英吉利海峽,讓你和人類進步的源泉說再見,你英帝再強悍不也是強弩之末么?但是這海峽真的也挺可愛,不是這海峽英國能有這麼好的環境發展?恐怕他和德法意等歐洲強國天天廝殺最終難以強盛。
所以你能懂為何英國打死也不同意歐洲統一了么?歐洲統一相當於把自己國家的命交給別國,所以他絞盡腦汁也要把歐洲弄的四分五裂,這樣英吉利海峽才有不被完全封鎖的可能,英帝才能進步,發展
先佔坑…後面有時間再補╰_╯ 晚上考試…請為我加油┻━┻︵╰(‵□′)╯︵┻━┻
我來繼續填坑……
德法篇……
先說法國……
法國地緣位置何其優越,地處大西洋東面沿岸,西南面山脈天塹與西班牙隔山而望,東南瀕臨地中海,土地平坦,周邊除德國外均無強國,附帶多個弱國緩衝地帶,這樣的地理位置西可利用海洋到達其他大洲,南可橫渡地中海直達非洲大陸,東可挺進歐洲腹地,不管怎麼看必然是強國之勢,但他偏偏就傻逼在了一個坑爹貨德國……
德國地處西歐大陸西部沒有法國如此優越的海岸線和地理位置,因而必然重視陸地發展,所以德國陸軍絕逼超級強悍……再看周邊,西邊均是零星弱國,北面與沙俄有廣闊的緩衝地帶,唯獨南面坐擁法國……兩家如此尷尬的地緣位置就決定了這兩家必然互相gank……法國欲擴張必先打德國,德國欲走出歐洲必先與法國爭奪海權……這些就直接奠定了歐洲難以統一化的基石。
你說他們一起聯合,有可能嗎?答案是當然有……這兩家雖然地緣位置尷尬,但也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在海上法國可以說是德國的屏障,同樣的……德國在陸地上是法國的屏障……所以他們要聯合,也只有在二戰後兩家都走下坡路的時候才有可能聯合,在對外問題上,兩家幾乎存在著無法調和的利益衝突……法國要陸權,德國要海權……但是海權是法國立國之本即核心利益,法國會讓海權?你特么逗我?同樣的,對於德國陸權即核心利益……所以讓這兩家聯合,利益問題幾乎無法調和……再者,英國隔海相望……前面分析了……這逼絕逼不會讓這兩家共同聯手
但是就是出於對外擴張的需求……他們對統一的熱情從中世紀到現代從未停止過!有時間繼續填坑!
謝邀。
說實話,可能以前會羨慕,比如啟蒙運動時期。
現在,特別是拿破崙戰爭後,統一歐洲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比如蘇格蘭和加泰羅尼亞都要獨立,可見每個民族都是看「錢」辦事。
就算是同一民族,
還有德國「巴伐利亞」和義大利「倫巴第」,都有要求獨立的政黨。別說歐洲人了,就是美國人也有羨慕的。
畢竟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帝國延續千年,每一任統治者都以大統一為最終目標來追求。
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異域文化,有人嚮往有人羨慕都是很正常的事兒。
同樣的,蘇聯文化同樣不乏擁躉。
當然,目前整體上來說,絕大多數的西方人並不關心中國的文化和政治體制。所以根本談不上羨慕或者不羨慕。很多西方人估計連中國的國土面積、人口數量、政治體制都沒有一個像樣的了解。正如同我們對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缺乏了解一樣。
所以,這些都完全不能說明什麼。
倒是有些精神西方人,他們並不了解西方文化,卻對中國模式的弊病深惡痛絕,然後假想出一個完美的,完全與中國模式相反的文化體系出來,以為這就是西方文明,,,,推薦閱讀:
※普魯士崛起的經濟基礎是什麼?
※歐洲中世紀的飲食,平民飲食狀況是怎樣的?
※為什麼古代歐洲沒有類似中國的科舉制度?如果沒有那他們如何進行階級流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