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看得越多越覺得無法融入周圍怎麼辦?

本人大四狗一枚。大學四年間閱歷閱讀量也增加了不少,但是書和文章看的越多越讓我苦悶,周圍的人閱歷和內涵並不在一個檔次上。平日里他人談論的東西越發讓我覺得思維之淺顯(原諒我有中二的嫌疑),請問知乎上的朋友有沒有類似的想法?怎麼和周遭內涵相對較少的朋友交往?


隨手一答。

有約一年光景,我一直在跟裝修工地,公司的場子。

某次鋪完地板剩了幾條橡木地板條,想著自己用這幾塊橡木拼一下,做個簡單的放茶杯的台案。

管鋪地板的工人借來了工具,開始想怎麼做。

圖為鋪地板的小哥

想了沒一會,小哥不樂意了,問我能不能快點,他的工作已經結束,要回去了,我傻笑,馬上好,馬上好,我想想怎麼做。

小哥不耐煩的問我要做什麼,告訴他想用這幾塊木板條做個放茶杯的台案。

小哥哦了一句,從我手上接過工具,在我能拿出來意見之前,三下五除二釘槍訂了一個台案丟給我。

戲謔的說了句:「大學生」,背上工具走了,留我一人傻愣在那。

說實話,台案做的很醜,很難看,但這句話把我說的啞口無言。

在那之後,我一直在思考,我出了什麼問題。

而在那之前,我閱讀過 室內裝修施工圖設計與識圖,彼得·科恩木工基礎,傢具表面裝飾,傢具製造工藝,傢具設計與製造 等書籍。

恩,就是因為跟裝修,所以自己買來讀的,結果到最後的最後,自己連個案台都做不好。

其實問題無非是脫節二字,知識分子同這個社會的脫節,閱讀同實踐的脫節,知識分子清高的假象下人際基本溝通能力上的欠缺,我看了知乎這麼多講溝通的回答,講的大多是同階層人的溝通,紅男綠女之間的溝通,卻從來沒有幾個講講不同階層不同眼界的人的溝通,講更廣大世界裡真正不同的人之間如何溝通。

於我來說,和很多底層的勞動人民打過交道,但到現在為止我也不能說自己能夠做好這件事,如何以利益驅動他們,如何合作做好事。

我一直覺得,讀書人不該是讀書越多越脫離社會,脫離身邊人,要學以致用。如果讀書的結果只是取得了一種知識分子的優越感,那要不得,那不如不讀書。

就算書讀的多了,題主有無能力放下這些知識,放下自己的眼界、見識,同身邊人打好交道。

這些人還只是你的同學,你再厲害,眼界,能力也甩不了他們幾條街,有天你走上社會,會遇到完全與自己不同的人;有天你會被丟進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群里,你會有力使不上,你會不禁感慨,讀書無用。

讀書有用,但要學以致用。

知行合一,才是一個讀書人最該做的事。

這個案台一直放在我辦公桌上,它太丑了,是因為我沒能力提前畫好設計圖,是因為我沒有現場構思能力,是因為我沒有好的動手能力,更因為我沒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所以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那幾塊漂亮的木板變成這把樣子。

我把它一直放在我的辦公桌上,時刻提醒自己,自己只是這個世界裡連個簡單台案都做不好的笨蛋,一個別人嘴裡的「大學生」,一個自以為是的讀書人。


沒見過高山,看誰都在高處,露怯;及見了高山,才知道自己矮到溝里,更怯;最怕見到半座高山,雲遮霧罩,有點意思,但不過如此,像當年的項羽看見秦皇,咱取而代之都有餘,有志氣,但有點狂。再過幾年,不怯了,因為,你什麼都見過了。當然,項羽見過了一切,什麼都不知道,只會說天要亡我,多麼可愛的一個人啊!

什麼是高山?玄了去了!身邊的泡妞達人,書里的孔孟李杜,耳邊的杰倫奕迅,眼前的井空麗亞,碗中的燒肉豆芽,如果都按學問講,每個都值得鑽研一生。你燉了個豆腐,味道不錯,或者把了個八分妹,臭美樂呵,這都是合理的,沾沾自喜,人之常情,我不願意打消你的喜悅,但山外青山樓外青樓,再怎麼自得,也要有謙遜的心。原因之一固然是更有高手在,但更重要的一點是,我認為我們沒有資格對別人的生活方式評頭論足。不是誰比誰高的問題,問題是,每種生活和見解都是有珍貴的價值的,尤其是對那個生活著和存在著的人而言。

從這個角度來看,儘管知識和智慧價值連城,但讀書本身並不高高在上,知識和智慧應用於解決問題自然彌足珍貴,但用來評價周邊人群的生活甚至導致不快,則是枉費了苦讀的艱辛。有文化,有金錢,有美妞,甚至有張好臉,都值得欣慰,但僅僅是止於欣慰,不能再多了,再多一步,即是貪嗔執著,就是傻,就是糊塗。

誰比誰好?誰比誰傻?愛看書儘管讀去,愛泡妞捨命去泡,愛穿豹紋你隨便穿,誰低多少?誰又真的敢說自己高了?哭得嗷嗷叫來此紅塵,衛生間沒紙了都一樣干坐著,你愛聽莫扎特,他喜歡小蘋果,怎麼了?來此地一遭,各有命運,各有行程,甚至歸途都不同,得敬重彼此。

人各有志,世界從沒有平等這一說,雖說物以類聚,聚在一起,話不投機總在多數,知己有一二足以,聊不來實屬正常,真沒什麼可擔心的。不是人人都能成朋友,有些人儘管是朋友,也不過發發簡訊拜年而已,喝酒從來沒碰過面,又能如何呢?我敬重他,他雖然是傻逼,也許我也是呢?心裡有有底,聊不來就少聊點,願咱們都幸福。


搬運一下我另一個回答。

2009年母親身體不好,我於是回家陪她,回哈爾濱上了班,當時想的是最多兩年,一旦母親身體好轉就辭職。

然後時間轉瞬而逝,2013年了。

中間經歷許多,發生很多事,暫且不提。重要的是,2013年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被這個世界拋棄了,我開始跟北上廣的同學們沒了共同語言,我開始安於現狀,我的知識全部過時,我十分焦慮。

這個時候我意識到自己身邊的同事們個個粗鄙無知, 見識淺薄,目光短淺。男的除了大金鏈子小手錶和一天三頓小燒烤P都不懂,女的每天在辦公室交流育兒經驗和家斗心得。沒人關心月亮,大家都只在乎那六便士。

我覺得特別痛苦,然後我試圖改變。

最初的改變就是從讀書和健身開始的,因為我不知道還有什麼別的我能做的。

這些是當時自己的打卡,現在想來簡直幼稚。

然後我發現自己看的太雜太亂,沒有輸出,於是開始接書評。多的時候一個月能寫十幾篇。接下來我覺得自己這麼寫下去質量堪憂,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寫出來的書評得能發表出去,又靠這些書評換了不少銀子。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愈發的看不起自己身邊的同事了。我每天都想著逃離,我覺得跟周圍的同事不是一種人,我覺得自己從精神境界上還是知識上都應該是另一個世界的人。

大概就跟題主你的情況差不多吧(笑。

這時候有一個機會,一個朋友介紹我到上海光大去,一年大概是20W。因為這個事我跟女朋友(現在是老婆)大吵了一架,然後回家想了半宿。

我想我為什麼要逃離,為什麼討厭身邊的人,為什麼覺得自己這麼憋屈?

很簡單,因為你周圍的人這時候在你身邊成為了你的參照系。你讀的書越多就跟周圍的人越割裂,一方面他們的存在暗示著你的實際所處位置,另一方面通過在心裡鄙視他們你獲得了一定的優越感。但是你除了「看了很多書」這種沒法量化的東西以外拿不出任何有說服力的東西來證明你已經比這些人強了,所以你非常煎熬。相信我,許多人都經歷過這個階段,我也一樣。

我從那個時候開始反思自己,我真的比周圍的人強很多麼?我可能是比他們多看了一些書,那又怎麼樣?我獲得的究竟是知識還是一種「獲得了知識」的假象呢?我想了又想,覺得可能是後者居多。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很簡單,你搞個大新聞,真正意義上的脫離這個層次就可以了。比如說考個研,然後專心投入到這個目標之中,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注意力會從周圍的人身上逐漸轉移,然後你就徹底忽視他們了。這實際上也是由「感覺自己獲得了很多知識」向「真正獲得了很多知識」轉變的一個過程,不然你看的書越多,自我感覺越良好,偏偏還沒有足夠的輸出為你這種良好的感覺背書,別人自然也就不會拿你當回事,這種落差感會讓你跟周圍的環境越來越格格不入。


至於我,我現在依然看書,看的比以前多的多,不過再也不會焦慮的打卡了,也不會總用看SB的眼光看我的同事了——你觀同事皆傻逼,同事觀你應如是,專心做好自己的事就好。相反,我開始越來越多的意識到同事身上的優點了——這個人可能待人接物比我強,那個人可能認真仔細值得我學習,就連遇到一些真正意義上很糟糕的人,我也會經常提醒自己不要變成和他一樣的人。大概有點「人情達練即文章」的味道。

最後祝你早點成功。


這個世界有一件事很公平,就是任何人每天擁有的時間都是24小時。你花在讀書上的時間,鍛煉了你的思維。同樣的,別人把時間用在其他事情上,也獲得了對應的體驗和收穫。無非每個人成長的點不一樣罷了。

這也就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人各有所長。讀了這麼多書,還用自己的長處比他人的短處,看了書讀的不怎麼樣啊。


看到@藥師的答案,表示十分贊同。其實相似的問題,知乎上有過很多,我貼一個讓我印象很深的答案在下面吧。

明白否?讀書讀得再多,再會思考,那也只是一種消費。你不生產是沒有用的。因為只有生產得足夠多,你才能夠真正進入那個你想要的圈子。比如說你就算看再多英劇,覺得自己逼格很高,你和編劇導演也不見得能聊一塊去。但你同時又自認為自己比看韓劇的高明。這就叫脫節。如果你能寫大量的優質影評發表出來,情況就會稍微不一樣了。

但也只是稍微不一樣而已。因為人總是免不了要和不同階層的人打交道的,就算在相同的職業里,不同人的天分和審美情趣也會有差別。不過如果你看了上面那個答案之後,還老是用鄙視鏈想問題,再建議你看看這個答案:

或者這個答案:

抑或這個答案:

有什麼啟發嗎?

另外,在藥師的答案里,又提到了一個好詞:跨階層溝通。

看到這個詞,我又想起了很多答案來。

比如這個:

這個:

這個:

還有這個:

簡單概括來說,就是你如果想把跨階層溝通這個事情做好,你將要學的東西多了。

你得知道你要來往的對象是什麼階層,有什麼想法,來自哪裡。知道尊重他的文化,尊重他的愛好,並且知道什麼時候說什麼話。

這個絕對不是你讀幾本書就能搞定的,所以你要知道你的不足,你並不比其他人強的。

你再假設一下:在你所暗暗鄙視的那些朋友中間,有一個其實讀過和你一樣多的書,但人家依舊和那些不如他的人談笑風生。

有沒有覺得細思恐極?

另外再說一點,現在知乎上有一個主流的調調,就是同階層的人交朋友就行了,人際交往要提供對等價值,不合趣味的人不用來往。這個其實是一種中產階級小市民思想,外加一點古人的清高。也反映了目前知乎的主流用戶群階層。但這個想法其實很有局限性,千萬別學哦。

好像扯得有點遠了,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

知乎是個好東西,但你得學會怎麼用啊。


讀書並不讓我們擺脫平庸,而是讓我們越發了解自己的平庸。


自從決心要讀文學的研開始,讀的書越來越專業化。即使是小說這樣門檻較低的類型,一般人會去關注諸如除了馬爾克斯等以外的同屬拉美文學大爆炸中的作家嗎?會知道朝鮮三大古典小說嗎?會了解古希臘神話、聖經對西方後世文學的影響嗎?這些都是你平時不會輕易跟一般朋友們交流的話題,即使是同專業的人,也常常會因為我喜歡外國文學而ta喜歡中國現當代而難以深入探討。不覺得自己文學造詣多深,而只是時常覺得自己高冷地拒絕閱讀「網路文學」和熱門暢銷書籍,因為時間有限經典無涯而更寧願把時間花在讀18、19世紀以前的作品上。
但是我覺得你閱讀類型的冷門並不妨礙你做一個俗人。相反地,我喜歡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俗(dòu)人(bī)。
在西方文學流派中我很喜歡自然主義,畢業論文也想做這個,因為覺得那種攝像般的真實,不只是被誤解的生物遺傳學地去描繪人的生物性和現實。在西方邏各斯傳統日漸破滅之後,「返回事物本身」成了被尊崇的精神。自然主義作品和背後的理念讓我不僅看到了左拉他們生活的那個時期的法國,還讓我不斷地思考現代社會中人們生存的狀態。
所以讀書並不是讓你與現代隔絕,而是教會你怎樣去思考人生、看待生活。
去看《星際穿越》的時候,結束了跟一個理工男討論情節,他硬是在糾結哪裡哪裡不合邏輯不合常理,而我作為文科生看這種燒腦片自然無法糾結也不喜歡糾結這些細節,而是震撼於片子對時間、空間的一些展現。於是我想到了與電影相關藝術類型的文學來舉例。為了不覺得自己談話點太偏,我就用很親切的語氣說,高中課文不是有卡夫卡的《變形記》嗎?文章開頭第一句就是說主人公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甲蟲。你覺得這個真的符合現實常理嗎?但是按照作者的設定後面的事卻是順理成章,所以有時候藝術作品就是半因果或者零因果的。就這樣慢慢循序漸進地交流彼此的想法,既可以娓娓道來,又不覺得你過分深奧。
所以讀書有時候也不是就讓你與身邊人隔絕,無法交流。如同最高票答案說的,你要學會擅長用你的領域,成了你在交談舉例時習慣搜尋的材料。
一個人有時候在人生覺得孤獨、難過、沮喪,但一讀書可以讓自己脫離乏味枯燥的環境,滋養自己的心靈,想到自己還有很多書要讀,就覺得人生有很美好的東西在等著你。
讀書可以讓你在對現實社會失望的時候,提供一片凈土和一方自我的精神家園,何不反過來認為無法與人交流恰好是讓自己不被大眾搖擺不去隨波逐流的方式?
即使你讀的書再冷門再偏,只要有心,藉助現在論壇、知乎等網路平台,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並非難事。
我在知乎上無意間認識的@葉茫,我倆同年級,都要讀研,並沒有深入到現實中的交流,有時候看看對方的答案和關注去拓寬自己的關注點,偶爾私信一起簡單探討下自己的發現和見解,挺滿足的。
讀書絕對不是你的唯一談資,也絕非炫耀資本。生活除了讀書,還有運動健身、美食、旅遊等人人都能接觸到的東西,這些同讀書一起豐富著你的閱歷,讓你更有生活情趣。
讓讀書成為你的亮點。
我時常會記錄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悟,散發一些正能量,懂的人自然會主動跟你交流,而其他朋友通過你的狀態感受到了你的生活品質和正能量,會時不時找你開書單,會在自己要了解文學相關知識時找你解惑,那個時候你自然會覺得自己讀書的一份價值所在。
總之,讀書不是為了自我封閉,而是更加貼近這個世界與你的生活。


@藥師 老師的回答很精闢了,我權當狗尾續貂一下。

回答其實也很簡單:擺正心態。

不妨這樣問問自己:

  • 我能用讀到的東西,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問題么?
  • 我能幫助別人解決他的問題么?
  • 我能想到別人沒有提出過的見解和角度么?

如果都不能……那你是真的有在讀書呢,還是只是把書看完了?

隨手舉幾個栗子。

讀過《粘住》的話,你就會知道,「講故事」是最容易被人記住的方式。那麼,下一次你想告訴別人一個道理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編一個簡單的故事?

同樣,「簡潔」也是給人留下深刻記憶的訣竅。那麼,下一次你在知乎寫答案,是不是就會考慮,刪掉最開始的長篇大論,把一句鮮明的結論放在最上面?

如果你知道「倖存者偏差」,下一次你在做可行性分析的時候,是不是就會考慮,你獲得的資訊,來源可能不夠全面?

或者知道「前攝干擾」和「後攝干擾」的話,下一次在發言的時候,主動要求最後一個發言?

等等,諸如此類。

很多人說,讀了書之後,感覺什麼都記不住,也沒有什麼提高。我覺得,那是因為,他們只停留在「讀」和「理解」的層面,沒有把讀到的東西轉化為自己思維的一部分

說到底,讀書多的人,多如恆河沙數,但許多人讀書,只在於「把書讀完」,而不去提問題,不去進行系統化整理,更不去思考。對他們來說,讀書跟刷微博其實沒有多大區別,同樣是一種對於大腦的「刺激」。陶醉於讀書所帶給你的所謂閱歷、內涵、修養的提升,本質上,只是一種自我麻醉的幻覺罷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當你真的去深入思考,去應用,去挑戰自我的時候,你是沒有心情,也沒有精力,去跟周圍的人比較的。

什麼是閱讀的意義?閱讀的意義在於,你能夠突破前人的藩籬,能夠超越自己固有的思維,能夠用新的模型和角度去解釋身邊的事物,而不是你比周圍的人多看了多少本書,多懂得了多少道理

比如,你看完一部電影,心潮澎湃,那麼,能不能從一個別人少有涉及的角度,摒棄陳腔濫調,寫一篇還過得去的影評?

又比如,你讀過幾百篇密室推理小說,那麼,現在輪到你了,你能不能設計出一個詭計,是前人所不曾想到的,或者是遠超前人的精巧和嚴密而又出乎意料?

更簡單一點,你讀一本書的時候,會不會讀到一半,停下來,自己思考接下去的內容,再看看作者與你想的是否一致。或者,想一想,如果是你的話,會怎麼去描寫這個場景,用什麼樣的比喻,怎麼營造節奏感,怎麼從神情和動作去體現人物性格?你會不會發現,你想出來的,甚至比作者寫的還要好?

當你這樣去做的時候,當你以全世界所有的作者和哲人為對手的時候,你會發現,那種對於智力的挑戰,實在是酣暢淋漓,再過癮不過。為什麼還要跟身邊的人比呢?

所以,大家總說,讀書,最終要落實到輸出。因為,只有通過輸出,你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才知道以往讀到的東西,有多少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

才能擺脫那種「我讀了很多書,我的閱歷和內涵遠超你們」的幻覺。


希望對你有用。


卓越之前,先不要清高。

覺得格格不入,不是書讀多了,而是讀的不夠。書看得多,就知道這世上有千百種觀點,千百個活法,不一定誰比誰高明。懂得越多,就越能看到自己的不足,進而更為謙遜。

書讀完了,眼界應當更開闊,心態應當更包容,人應當更自信。世界應當越讀越大,而不是越讀越小。盡信書不如無書,多看幾種觀點,多讀幾門學科,多思考,多比較,形成自己的觀點,既要兼容並收,又要保有主見。

莫要苛責別人,各有各的活法。和而不同即可。


問題里的前幾位,答案寫的都是不錯的。

這個問題說來簡單。也就是讀書人,該是什麼樣,不應該被畫地自圈起來。更不應該有諸如「讀書人就該怎麼怎麼樣」之類的想法。


我覺得你大概是陷入了一個不斷通過讀書,自證,讀書,再自證的狀態。不過別擔心。這種狀態大多數人都有。只是你的行為是讀書罷了。


行為由動機決定,所有的行為都是這樣。


比如你可能說,有些人跑步。是因為想減肥,有的人是想要通過跑步獲得更加健康的身體,而有些人,僅僅是從跑步中能夠獲得快感罷了。


所以讀書這種行為,也是一樣。可能有些人是覺得,我知識太貧乏了。想要通過讀書來獲得知識。有些是會覺得,我需要通過讀書來提升自身說話水平。而還有一些人,可能僅僅是,特別享受讀書的這個過程罷了。


所以,你會通過讀書這種行為而產生對於周圍人的鄙視。這並不是讀書帶給你的。而是本身,你的思維讓你企圖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的方式。緊接著你發現了讀書,是一種周圍很稀缺但是又能帶來強烈這種感覺的方法。所以,你才會選擇讀書。

一開始,大家都是一樣的。每天聊著早午晚吃什麼,放學去哪裡打球,dota走哪路,wow如何加點。結果,你為了打發時間,無意中讀了幾本書。進而覺得,似乎自己和周圍人不太一樣了。因為周圍人聊的還是那些古舊的話題。然而你卻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這種和周圍人不一樣的想法終於讓你歡喜。進而通過不斷的讀書,不斷的自證自己和周圍人不一樣的想法。

你會驚奇,不是說,越讀書,眼界越開闊。對世界越有包容心嗎?為什麼對於自己而言,越讀書,卻越狹隘,越瞧不起周圍的人,覺得和他們沒什麼聊的,不屑一顧呢?

因為說到底,你還是很享受啊。你享受讀書帶來的不一樣的快感。儘管有時候你會覺得,這樣的狹隘真的好嗎?但你還是享受在這個過程中。於是,你就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往複。

我見過讀書讀的越多,心胸越寬廣的。也見過讀書讀的越多,心胸越狹隘的。兩種都有。具體的,都是個人的選擇不一樣罷了。而讀書這種行為,只是恰好放大了這一點罷了。


問題的來源明白了。解決的方法呢?


還是讀書,不過是換個態度去讀。


換什麼態度呢?也就是我在開頭說的。首先,認識到讀書只是一種行為。不要去神話讀書,也不要貶低讀書。如果能夠做到把讀書作為自己一個正常習慣,而不是非要賦予讀書某種神聖使命感或者是意義的話。那麼問題就已經可以解決一半了。

因為不賦予讀書某種神聖意義,也就會讓自己的心態徹底改變。讀書嘛,那無非就是自己平常的一個習慣罷了。我剛才還翻了30頁書,這事情就和我在睡覺前習慣喝一杯酒。某些人習慣抽一根煙是一回事。

另一半,是去明白自己讀書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如果你的答案是「我愛好讀書」,那就再好不過了。因為愛好這種事情。沒辦法拿來形成優越感的。知道了自己讀書的動機在哪,如果動機本身就不純,然而又已經愛上了讀書這種行為。那麼很簡單,改就是了。

相信我,你的這種想法,我也有過。有的時候我也在想,我到底該和舍友,和新認識的姑娘,和旅途中無意認識的旅伴聊些什麼呢。

後來才意識到,書看的越多,恰恰是能夠更好的融入周圍人啊,書里的知識總是讓我能夠剛好的和現實生活中互補起來。

所以吶,說到底。還是不要把大部分的原因都歸結在讀書上。而是去思考自己的動機是什麼,對周圍人本身又是怎樣的心態,以及對讀書是怎樣的態度這幾個問題。


答案是手機答的,難免會有邏輯,措辭之類的問題。可能在言語上有一些批評的痕迹。之後換電腦會改。


個人覺得,和任何層次的人,都有話說,都能談到一起去,才叫讀書多。

你要覺得自己讀書多就跟別人層次不一樣了,那說明你層次還是太低,但是逼格太高。


別聊你懂的,聊聊他們懂的。


讀書越多不是應該越包容,越寬厚嗎?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已識乾坤大,更憐草木青。知道天地之大,世故之深,更加悲天憫人,對他人委屈權宜之行更多一份包容和理解。這不正是我輩讀書的目的?水至清無魚人至察無徒。道德操守律己不律人。岳飛于謙這樣的完人還要不要跟同僚快樂玩耍了?我能知道的是其實這兩位跟大部分上下級都和睦,包括政敵。近的說,周總理私德公德也堪稱完美,你看人家跟同僚的關係。別聽某些小人心黑人家,別聽某些人講的他可以做更多。放到總理位置上他們連萬一都做不到。

學問做到最後拼的還是境界和德行。在真正的高行大德面前,我們更加弱爆了。為何人家能讓我們如沐春風,為何人家能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古話說人情練達亦文章。向袁騰飛那樣讀了幾本破書一肚子尖酸一身的輕浮一腦子的小人心度君子腹,出再大名賺再多錢,在大方之家眼裡也是一名不文。

以前我也自我感覺良好過,還好只是小時候。希望以上對你有所幫助。


隨手一答。(現在謝邀已經不流行了嗎?)

這是我在知乎上講的第一個段子吧。。。那就圖文並茂一下。一個關於讀書的故事。
(此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那也可能是我在寫你)

A看不到這個答,因為他不上知乎。
B看到這個答似乎被打了臉,氣憤地點了「反對」和「沒有幫助」。
C看到這個答後嫣然一笑,賞了同行一個贊,繼續編他的小段子去了。
D看了第一段就讀不下去了,「又是這種無聊的段子」他想。
E也看不到這個答,因為他忘記自己知乎賬號了。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
知乎專欄:進化論 - 知乎專欄
微信公眾號:hibetterme


對不起各位,我要盲目的反對所有答案了。
誰知道題主的圈子是什麼樣的?你確定題主不會尊重各個領域可能的專家嗎?
身邊的人!都說了是身邊的人!
你們一個兩個都擅自的給題主增加了那麼多不堪的設定!要知道題主很有可能是那種在生活中哪怕覺得對方非常無聊也會聽完別人說的話的人!

對於題主,我想說的是提高自己、爭取更好的圈子。
現在,你無法很好的回應別人、怕自己的分析傷了別人或者別人聽不懂,就嘗試著在別人說完後對著別人:概括一遍+提煉別人的結論、換個說法再說出來。有精力再含糊的指引一下。
順便稍微勤快點(不要沒底線的)給別人服務(倒水、買早餐),應該有用_(:3」∠)_
畢。


不如題主先舉兩個例子,讓我們了解一下,你周圍的同學如何「思維之淺顯」?


因為你躲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去參與這個世界。看書看得多,不是要你築造高牆,把自己放在裡面。而是可以打開很多扇門,去往更多地方。
你看書看得多,對各個領域都懂一點,就可以跟不同的人隨意都能就某個話題聊一點,也會讓你更寬容更理解某個人某些處境。
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理解每個人的局限,因為他們有他們的閱歷和經驗。你只要找交集,去學習就好了。
漸漸你會發現每個人啊,都有他們的閃光點。觀點思想不同沒關係,不妨礙交流。


為何你居然覺得讀書多和融入社會是正相關的?你這不是中二病,你這是「讀書萬能論」,屬於讀書無用論的另一個極端。

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你花在讀黑格爾了,別人花在學燒菜了。完了你還特別不能理解為啥會燒菜的居然比我這個讀黑格爾的受大家歡迎。廢話,黑格爾是撒子東西嘛,又不是黑木耳,能吃嗎?

讀書萬能論有很多變種,譬如我們小時候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抱個書在那裡看,不管看的是什麼總是比看電視好。其實你要看的是那些污七八糟小說的話,和看電視連續劇還不都一樣,無非獲得一些逃避真實世界的粗劣心靈體驗罷了。現在他們又把這個說法里的電視換成了手機,意思差不多。

讀書萬能論與其說是一個理念,不如說是一種宗教。這個宗教的儀式是圍繞紙質書開展的,這個宗教的教義就是讀書可以解決你人生的所有問題,如果你解決不了,說明你讀的還不夠。

知乎上有句被引用爛了的名言叫「你的問題在於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 我覺得這話不對。書讀的太多本身就是問題,讀書讀太多的人才會想的太多,更容易不快樂。


題主這是處於看書的初級階段:「眾人皆醉我獨醒」
第二個階段看到「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時候你就會多點寬容了
衷心祝福各位愛看書的知友們都能達到「人人皆是書,事事均有道」的境界,我也在努力


因為你讀的還不夠多
不知道是否看過一個漫畫

當你踩在小部分書上的時候,覺得看到了晴天。
踩在較多書上的時候,眼前是一堵牆,一片黑暗。
踩在足夠多的書上面,才能感受到,什麼是真正的豁然開朗。

與君共勉


推薦閱讀:

都說切莫「交淺言深」,那麼怎麼樣才能「交深」?不「言深」,如何「交深」?
大熊貓的脾氣怎麼樣?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厭倦做一個老好人的?
性格決定命運究竟是不是謬論?
為什麼有的人在處理自己的事情時完全沒有動力,完成別人的請求時卻拼盡全力?

TAG:閱讀 | 生活 | 人際交往 | 性格 | 讀書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