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抗美援朝時中國裝備那麼落後卻可以打過美軍?


圖多慎入。。。

@黃延 知友已經說的很準確了。

就戰鬥意志和戰術水平而言,朝鮮戰爭時期的志願軍堪稱輕步兵的巔峰。

看了看下面一些回答,懶得辯了,剛好以前北朝(天誅八尺!)關於這問題有過討論,由於護城河的關係,轉帖一些過來。
我知道對於某些人,大陸官方關於朝鮮戰爭的史料都是不可信的,那就貼美國人的乾貨吧。

------------------------------------------------6月17日補充-------------------------------------------

沒想到這麼多贊同和感謝,謝謝所有參與的朋友。

看到評論里有人說引的乾貨主要是普通士兵的,好吧,那再補充些美軍將軍。
最有名的就是克拉克那兩句:

「我成了歷史上第一位在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上簽字美國陸軍司令官。」
「朝鮮半島的戰爭,是我們在一個錯誤的時間和地點,同一個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鑒於克拉克無論是資歷還是能力在美軍將領里都不怎麼樣,這兩句就不算了。

李奇微應該是朝鮮戰爭中無可爭議的讓志願軍最頭疼的對手了,他的評價:

中國部隊很有效地隱蔽了自己的運動。他們大都採取夜間徒步運動的方式;在晝間,則避開公路,有時在森林中燒火製造煙幕來對付空中偵察,此外,他們還利用地道、礦井或村落進行蔭蔽。每個執行任務的中國士兵都能做到自給自足,攜帶由大米、豆類和玉米做成的乾糧(他們怕做飯的火光暴露自己的位置)以及足夠的輕武器彈藥,因而可以堅持四、五天之久。四、五天之後,根據戰鬥發展的情況,他們或者得到補充,或者撤至主要陣地,由新銳部隊替換他們。

中國人釋放俘虜的做法與北朝鮮人對待俘虜的做法截然不同(北朝鮮人往往在俘虜腦袋後面補上一顆子彈)。
有一次,中國人甚至將重傷員用擔架放在公路上,爾後撤走,在我方醫護人員乘卡車到那裡接運傷員時,他們沒有向我們射擊。
我們後來體會到,中國人是堅強而兇狠的鬥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攻擊。但是,我們發現,較之朝鮮人他們是更加文明的敵人。有很多次,他們同俘虜分享僅有的一點食物,對俘虜採取友善的態度。

只是南朝鮮軍隊的所作所為使我感到苦惱。實施進攻的中國軍隊再次將一支又一支的南朝鮮部隊追趕得抱頭逃竄。潰逃之中,這些部隊又丟棄了大量貴重且難以補充的武器裝備。中國人又採用了他們慣用的辦法,藉助月光,在各種輕重火炮和迫擊炮的掩護下發起了進攻。這次攻勢開始於朝鮮中部的山區,拂曉時在整個朝鮮半島全線展開。我們曾估計,敵人這次可能會廣泛使用坦克作戰,但我現在回想起來,他們沒有使用過任何坦克。相反,敵人採取了我們所熟悉的而南朝鮮軍隊卻非常不適應的戰術:以大量步兵實施夜間進攻,不顧傷亡,一邊幾乎是在距炮兵彈幕近在咫尺的地方跟進,一邊猛投手榴彈。戰線上又四處響起狂亂的軍號聲和粗野的吼叫聲,敵人的步兵則穿著膠鞋悄悄地爬上黑暗的山坡,滲入我方陣地。
——以上均引自《李奇微回憶錄》,這本書頁數不多,網上就有電子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來看,裡面有很多吐槽南韓的段子,還順帶黑了下國軍。

美第八集團軍司令范弗里特的評價(想了解范氏在朝鮮戰爭中表現的朋友可以搜幾個關鍵詞:范弗里特彈藥量、傷心嶺、上甘嶺、丁字山):

以個人而論,中國士兵是頑強的敵人。中國軍人在駐北韓兩年半中,他們發動許多次進攻,並作長距離推進。中國軍隊開始進攻時,士兵只奉命向某一個方向一直向前推進。他們沒有防彈背心,沒有鋼盔。他們只穿上軍服,戴上軍帽,踏著一雙帆布鞋。他們攜著步槍,腰上皮帶配有二百粒子彈。他們所攜帶的數枚製造粗劣的手榴彈,爆炸力不如美軍的一半。糧食是用米和雜成粉狀而成的,裝在一條長管形布袋裡,必要時可維持十六天。中國軍醫療設備簡陋,萬不能和我們的醫療隊,前線救護站,以及完善的後方醫院相比擬。他們在基層三人小組中經常單獨作戰。但是,他們永遠是向前作戰的,奮不顧身,有時滲透到我們防線後方,令我們束手無策。

再配張轉自新宋吧的圖直觀感受下范弗里特彈藥量:1953年1月18日,美國兵和韓國的服役人員將火炮和迫擊炮的空彈殼壘在一處集中地,這些彈藥是在為拿下鐵三角地的4天中攻擊所消耗的。

---------------------------------------------------------補充二-----------------------------------------------------

日本陸戰史研究普及會在上世紀70年代曾編寫過十卷本的《朝鮮戰爭》,1990年國防大學出版社將其集為三卷出版,雖然仍有一定立場,但這套書的優點在於集中了雙方的史料,其中有一段內容是整理出中美兩軍相互的評價,一併貼來供大家參考。

----------------------------------------------------------補充完畢------------------------------------------------

中國人的原則是不提倡與美國人硬拼硬打,那樣他們定輸無疑。儘管有許多關於中國人採取「人海戰術」,用「大批軍隊」猛攻美軍陣地的說法,但使人望而生畏的不是中國人的集中進攻,而是他們的佯攻、奇襲或夜間的悄悄滲透。中國人確實採用成排成連的人海戰術,以優勢兵力佔領精心挑選的戰術陣地,以便進行決定性的穿插,但這些通常是為了牽制敵人防禦部隊,與此同時,其他中國部隊從側翼發動進攻,並在敵後設置路障。官方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戰史中引用了一位陸戰隊隊員戲謔的評論:「天知道一個中國排中到底會有多少群士兵?」
——[美]貝文。亞歷山大:《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42章

中國人缺乏坦克、空中支援和重型火炮,取而代之,他們利用突然的奇襲來戰勝美國人。中國軍隊的指揮官顯示了非凡的能力,他們能夠在絲毫不被敵軍察覺的情況下,讓數量龐大的部隊利用夜間行軍穿越種種艱險的地形。中國軍隊是運用偽裝藝術的高手,在白天他們能夠躲藏得無影無蹤。美國海軍陸戰隊關於這場戰爭的官方史料記載道:「身穿打著補丁的棉製軍裝的中國士兵在這件事情上勝過地球上任何國家的士兵;他們能夠在夜色的掩護下極其秘密地滲透到敵人的陣地中去,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當美國的報紙里充斥著關於中國「人浪」攻擊的誇張報道時,在前線的事實卻完全是另一回事。海軍陸戰隊的歷史學家們寫道,「中國人很少一次採用超過一個團的兵力發動襲擊……中國軍隊令人敬畏,不是因為他們人數眾多,而是因為他們善於運用欺騙戰術和達成攻擊的突然性。」

——[美]莫里斯。艾澤曼:《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戰爭中的美國」叢書),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版,78、79頁

關於所謂「人海戰術」

中國參戰老兵的訪談:

美方的說法:

截圖的紀錄片是鳳凰台的《爭雄三八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
視頻封面鳳凰大視野20120813爭雄三八線(一)視頻


前邊高票答案金玉在前,僅作補充吧。
要看一下中方的統帥,彭總。他老人家以前是指揮一野的,而一野(西北野戰軍)打成軍之日起和他面對的敵人相比從來都是劣勢,兵員裝備物資從來都沒闊綽過,跟土豪一般的四野比起來簡直就是負分屌絲,一天天一仗仗從來都是打得險象環生,但一野就是在那麼惡劣的敵我對比下逐漸風生水起笑到了最後。也就是說,彭總是非常擅長在敵我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打逆風仗的,派他去指揮志願軍與美軍對壘非常合適。
軍心上,普通戰士可能不會意識到共和國的開國之戰對此後的國運有多大影響,他們只知道,在他們即將解放台灣完成祖國統一然後過日子的時候,亡我之心不死的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在出兵朝鮮的同時悍然封鎖了台灣海峽,統一大業戛然而止功敗垂成。並且,美帝轟炸了安東,眼見著帝國主義入侵的悲劇又要上演,這對於剛剛準備享受和平的解放軍來說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事情,「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就此成為了必然的,唯一的,同仇敵愾的選擇。
戰術上,當年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危機四伏的敵後全力對抗著實力遠高於己的大批日軍和全部偽軍,在無數次的反掃蕩,突圍,拔點,伏擊,破襲交通,鋤奸等大大小小零敲碎打的戰鬥中,造就了共軍出色的連排班組甚至特種作戰戰術,很快便在後來的內戰中檢驗了效果,而內戰也為共軍掌握大兵團作戰提供了經驗。正面佯攻,兩翼包抄,強行穿插,切斷後路,這一連串眼花繚亂的組合拳讓習慣了一線火力平推的美軍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入朝作戰的志願軍絕對對得起世界最強輕步兵的名號。
作戰意志。這是最精密的計算機和最規範的沙盤推演永遠計算不出來的東西。這支在昨天還是農民,文盲率很是不低的軍隊在明白他們為何而戰之後所爆發出來的戰鬥力是驚人的。從線列步兵排隊槍斃時代走過來的美軍並不怕死,但是他們的對手顯然對犧牲有著更深刻的理解。長津湖一戰,大名鼎鼎的陸戰一師將戰死袍澤的屍體綁在坦克炮上亡命突圍,他們親眼見到了很多堅固完好的中國軍隊阻擊陣地,衣衫襤褸的中國士兵在陣地上齊齊地將武器對準他們卻再也無法開火——保持著戰鬥的姿態全連凍斃。五聖山一戰,讓美軍記憶中最為慘烈的阿登,塔拉瓦,硫磺島等血戰幾成兒戲。在中國,這場戰役有著更為響亮的名字——上甘嶺。財大氣粗的美軍以削平了好幾米山頭的猛烈轟炸讓志願軍見識了什麼叫做優勢火力,補給幾近斷絕的志願軍依託坑道一次又一次地把美軍趕出陣地讓對手見識了什麼叫做血戰到底。
在這場對手空前強大的戰爭中,無論是普通百姓家的子弟,還是共和國最高首腦的兒子,抑或是在抗戰,內戰的屍山血海中一路殺出來的精英戰士,都在那片三千里江山上悉數隕落,甚至是功德林里的戰犯們,都和他們曾經的對手一起在總參謀部的地圖前徹夜不眠——為了擊敗曾經培訓他們的老師。
為什麼裝備落後的志願軍可以打過美軍?因為這個全新的國家輸不起,他們絕對不能回到近代的夢魘中去,他們要為身後960萬平方公里上的四億對新國家滿懷希望的人民負責。打敗敵人,是他的軍隊唯一的選擇,不勝,毋寧死。


身體當炮架,打開勝利路——一級戰鬥英雄孔慶三。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志願軍的技術裝備落後、後勤保障薄弱,完全無法和美軍相提並論。在以火力和後勤論勝負的現代戰爭中,能夠取得那樣的戰績,精神力量、戰鬥意志是重要的因素。比如嚴守紀律的邱少雲、勇堵搶眼的黃繼光,世人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講一個相比之下少有人知的英雄——孔慶三。

1950年11月27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長津湖地區,新興里戰場。

27軍80師238團8連在攻擊途中,遭到一棟獨立房子里美軍密集火力的攔阻,幾次爆破均未成功。時任80師炮兵團92步兵炮連5班班長的孔慶三奉命率本班摧毀該火力點。由於敵人據守的房子前面有一個小山崗,92步兵炮沒有辦法進行直接瞄準射擊。孔慶三果斷指揮全班把炮推上了眼前這個距離目標只有20米的小山崗。要知道92步兵炮炮彈的殺傷半徑就有22米,他所作出的,是一個捨生忘死、義無反顧決定。由於地面冰凍,土質堅硬,不能構築發射陣地,導致炮的右駐鋤懸空,無法進行射擊。關鍵時刻,孔慶三毅然將一把鐵鍬插到右駐鋤的鐵環里,鍬頭抵著地面,他用手緊緊握住鍬把往後拉,並用肩膀死死抵住駐鋤。二炮手明白他這樣做可能帶來的致命危險,不忍心拉火。孔慶三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厲聲命令二炮手射擊。炮彈飛出膛,擊毀了敵人的火力點,為8連打開了前進的通路。而孔慶三被巨大的後坐力掀下了山崗,腹部又中了一塊彈片,壯烈犧牲。

1952年9月,志願軍總部給孔慶三追記特等功,授予他「一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92步兵炮孔慶三,山東省歷城縣王舍人庄人,1926年生,貧農出身,農民成分,初小文化,1948年4月入伍,1949年11月入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註中越戰爭史,歡迎關註:南疆烽煙正十年


轉載人人網友一篇文章
——————————————我是昏哥線——————————————————————

六十年前,一場發生在朝鮮中部五聖山的山地攻防戰,令美軍記憶中的關於佩里硫島五姊妹山攻堅戰、義大利中部古斯塔夫防線卡西諾山口攻堅戰的諸般慘烈記憶幾成兒戲,關於這場戰役的進城與結局,在此不作贅述,如有興趣,可參見一篇名為「上甘嶺五十年祭」的文章(此文作者已不可考,先前已在網路上被轉載了無數遍,儘管有些許細節舛誤,但總體說得還算清楚),筆者只想稍作鋪陳:

「對一個國家、民族落後的痛苦體味最深的,莫過於她的軍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五軍(原中原野戰軍九縱)戰後編撰的《抗美援朝戰爭戰史》中說道:「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捨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普—遍—現—象」四字,每次讀到均令筆者動容。


今天的戰略家盡可以大談當時的中國在領土、人力與資源方面擁有何等巨大的潛力,但這種潛力需要飽經兵燹塗炭的中國人,以世界上極少數民族方曾經歷的巨大犧牲來加以發掘。人類的歷史上,不知有多少同樣極有潛力的民族,因無法承受地獄般的戰爭而選擇了妥協投降,最終走向垂頹消亡。此前的抗戰八載中,當下眾人無比推崇的「國軍」直至芷江翻盤前仍在愁雲慘霧中潰敗逃散,複雜的掣肘因素,令這支難堪重任的軍隊在凄厲的悲號一朝終止後,百味雜陳地、無比突兀地,迎來了不能稱之為軍事勝利的「勝利」,抗戰勝利,其意義更多在於對民族心理的撼動與改化,軍事上的殲滅性打擊則實在乏善可陳。再看被諸多「國軍」擁躉鄙棄不屑的「匪共游擊」,敵後戰場密集進行的小規模作戰看似不上檯面,但其對共產黨軍隊各地方部隊單兵戰鬥素養提升與基層戰術培植整合的作用則難以估量,因日軍聯隊以下中小單位戰力十分強悍,其靈活性與攻擊彈性,在很大程度上勝過戰術不免呆板的大型單位,且敵後游擊戰與旅團級運動戰的實施,使得單個士兵均有正面接敵的機會,對基層指揮員的隨機應對與戰鬥意識要求絲毫不亞於正面戰場愈抗愈弱的「國軍」,正是有賴八年抗戰,內戰打響前,共黨各大區的軍事主官方能在極短時間內將分散孤立的小單位作戰部隊迅速合成為具備較強攻防能力的大型野戰兵團,其各個部隊間的戰力差距,遠沒有國軍系統內那般懸殊,故更可稱得上一支組織堅強令行禁止拆合均可的野戰大軍。得益於四野部隊(此後的東北邊防軍主要組成部分)各級指揮員婆婆媽媽一再強調的諸般戰術原則,共軍遂將先前業已運用得無比嫻熟的大規模運動戰再度延展發揮,使其更加適應山地短促突擊的作戰需要,至少從實戰表現來看,出國作戰的中國軍隊實實擔得起「戰力最為強悍的輕步兵」這一名分。當然,對現代機械化戰爭的無知、對地空一體化作戰威力的低估、對自身後勤缺陷的漠視,所有這些,均註定了這支武裝力量勢將遭受巨大的傷亡,但毋庸置疑的是,志願軍的表現確乎顛覆了外界有關中國軍隊如鴨子般被追趕著漫山遍野潰跑的孱弱印象,甚或在相當程度上顛覆了西方大國的「中國觀」,更何況,在當時的條件下,面貌煥然一新的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給予外部世界的震撼,絕對是當下指摘共軍「外戰外行」的世外高人所難以想像的——人們無法相信,就在六年前「一號會戰」中一潰千里的中國軍隊,此刻竟敢主動殺出國門,數月光景便將武裝到牙齒的幾十萬聯合國軍殺退數百公里,其在戰鬥中的果敢與勇毅,其步兵戰術運用的多變與狡詐,絕非習慣了機械化多路平推的西方軍隊所能體悟,如果說個中戰術得失尚有待推敲的話,那麼初戰得勝對士氣觀念的刺激則絕對一如爆燃。民族與信仰再也不是空洞的政治說教,也不完全是政治大佬別有用心的煽動與鼓噪,不管後來的學人對當時的社會強化管控與鎮反的殘酷血腥作何批判,不管嗣後的人們如何抨擊撕扯他們自己都不曾經歷的時代,至少在當時,人們開始因前線的勝利而懷有踏實和希望,國家有了忖度「國家安全」的資格,為了許久不曾體味的對外作戰的勝利,軍人甘願付出最大的犧牲,在高壓觳觫中書就輝煌,在黨政暴戾下凸顯人性,複雜的多面集合,驟變的多層稜角,為死而生,為生而死,為尊嚴捨棄生命,為生命祭奠尊嚴,這本就是人類的莫大特性。如果說之前八年抗戰,留下的除了狂喜,更有遺憾與僥倖,那麼中國軍隊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誓死一搏,則極大地延展了這個民族的這支武裝力量的精神廣度,再沒有人敢於對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付諸一笑,再沒有人情願蔑視這個民族的膽氣與意志。這場戰爭,不僅是這個政黨標榜的立國之戰,更是令這個民族完成精神洗禮的淬火砥礪。


若想成為大國,首先要擊敗另一個大國的軍隊——因為戰場上撼人心魄的勝利奏鳴,人們開始賦予這個政權以莫大的合法性,開始相信「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開始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審視保衛自身安全的國防武裝,開始抹去過往不堪回首的屈辱,豪情滿懷地投入政治口號下熱火朝天的重建工作。而作為戰爭中的另一位失意者,美軍儘管在付出了重大代價後,憑藉其未傷筋骨的總體實力,最終站穩了腳跟,但這場戰爭真真正正敲打在美國人的心尖兒,他們開始將中國軍隊視作值得尊敬的、同時更是值得對陣一搏的強悍對手,用他們自己的話講,「美國傳統的理想和正義觀被中國的大軍粉碎了,美國人大概從未受到過如此嚴重的創傷和挫折」,「必須從這樣一個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在完全新的情況下,和一個具有強大軍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強國進行一次完全新的戰爭!」美國人沒有忘記那些早已為無數中國人淡忘的地名:長津湖與漢江雪,上甘嶺與松骨峰,三所里與軍隅里……一次又一次的兵棋推演與電腦模擬,躲不開夢魘般的追問:如果這些黃種人擁有和我們一樣的技術裝備與後勤保障,結果會是怎樣?


頗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今日為數不少的所謂「歷史學專業的學生」,伊等盡可以在秋風蕭瑟的十月,倚坐在華氏與攝氏溫度均堪暖和的宿舍里,歆享伸手即得的吃食與飲料,輕點滑鼠,柔撫鍵盤,大言不慚地詆毀這支軍隊,譏諷嘲笑毛主義大紅旗恣肆招展下人海戰術的愚蠢滑稽,呆板機械的戰術指導下屍骨成山得不償失的屢屢失著;盡可以在曝晒稍久便痛苦懨懨、聽見炮仗響便心神惶惶的前提下,在對戰爭歷史以及基本的軍事常識一無所知——更多時候是不懂裝懂——的顢頇濁腐中,在985重點大學滋植灌注的漫天豪情與自以為是的大氣候氤氳下,上躥下跳,手到擒來,矻矻然藉助網路傳媒,大哉偉哉,詈罵咒辱當年出國作戰的百萬大軍,對涉及「合法性」種種的問題指手畫腳,嘔穢語以饗奸;盡可以戴上自詡公允客觀的羽帽,手握戧殘不全的所謂「解密材料」,在未有全面通覽的情況下便斷章取義,管窺蠡測,橫加指斥,大張撻伐,將當年決策的內幕環節種種大而化之為戰爭的可笑與軍隊的可悲,亦即武裝力量作為政治工具徒然損耗的無可奈何,在津液紛飛催人尿下的一番宏論後,將平素對政治體制與社會不公的種種憤懣,將對二十年前「坦克進城瘋狂碾壓」的不堪囈語(是否真有此事尚待商榷),一朝哄然噴薄,驟然宣洩至六十年前的那場戰爭,將化糞池般惡臭的痞子腔調熏香裝裹,登時化作公知般犀利的金口玉牙,以窩裡橫的窮凶極惡、文化暴民的橫肉嘴臉,恬不知恥地閹割軍人的尊嚴,橈橈嚎叫,赳赳跳梁。有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暴力遺產所賜,伊等稍聞相左意見,即刻鬃毛衝冠,如喝滿盆雞血,厲聲折辱,摧撻批判,戴帽蓋戳,打棍喊號,不一而足,殊屬拿手好戲,獨門絕技!「五毛」、「毛粉」云云紛至沓來,鉤戟長鎩,銳利無過於此,豈為言語所能盡述?非此即彼,非對即錯,非東即西,翻來覆去,顛三倒四,推倒之後又推到,否定之後再否定。幾十年循環往複,未見多少長進。自謂博覽群書,實則腹中無物。真正的滑稽,真正的可笑。


馮一鳴
二零一二年十月二十日

附: 《上甘嶺五十年祭》



  美國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嶺為什麼會打不下來。美國的軍事研究者們用電腦模擬得出結論,范弗里特如 果不攻五聖山,改為攻打西方山谷地,憑藉美軍強大的機械化裝備,共軍兩個主 力師(十五軍四十六師和三十八軍的一一二師)是抵擋不住的。他們不準備認為上甘嶺的失敗是輸給了中國軍人,因為這似乎不是人力能夠做得到的,可是二流 部隊的四十五師可以做得到的,為什麼德川、三所里、松骨峰的英雄「萬歲軍」就做不到?電腦只能模擬常識性的東西,它永遠也模擬不出一個民族重新覺醒時所能迸發出的力量。

    一、50年前的戰火

    對一個國家、民族落後的痛苦體味最深的,莫過於它的軍隊。

    1952年下半年,朝鮮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對於中朝一方來說,相對於1950年底鴨綠江邊的歲月,己方已經小佔便宜。在嚴酷的事實下,連首先挑 起戰爭的金日成同志也已經放棄了要「統一朝鮮,解放南方」的一廂情願的夢想,此時社會主義陣營所要面對的是:我們能不能在美帝國主義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固守住這個共CHAN主義在東亞的橋頭堡?

    儘管我們的宣傳是樂觀的,以至於讓我們在幾十年後也認為我們當時只要願 意,就可以替朝鮮人民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可是歷史是會告訴人們真相的:當時的情況曾是如此的嚴峻。

    彭德懷指著朝鮮地圖對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說:「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 失掉五聖山,我們將後退200公里無險可守。你要記住,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在我們今天看來,這似乎只是恐嚇,可是當時的事實是 在九月和十月里,聯合國軍連續攻下了北朝鮮人重兵把守的「喋血山嶺(Bloody Ridge)」和「傷心嶺(Heartbreak Ridge)」──由於朝方的揚勝諱敗,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中朝一方對這兩戰的叫法, 只好以美方的稱謂來敘述了。儘管聯合國軍損失了幾千人,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達到了戰略目的。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五聖山──美方將其叫做「三角形山」,范弗里特預計以兩百人為代價,在五天內實現目標。為此他動用了美第七師、美第187空降團、南朝鮮第二師、九師、加拿大步兵旅、菲律賓營、哥倫比亞營、阿比西尼亞營等部隊共七萬餘人的龐大兵力。

    志願軍方面在敵情判斷上出現了巨大的失誤。我方把幾乎所有的火炮和十五軍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到了西方山谷地,而五聖山方向只留下了一個連秦基偉自己也承認算不上主力的四十五師,區區一萬來人。

    《毛選》里說到,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比較有把握的比例是三到四比一。五聖山下敵方集中了六到七倍的優勢兵力,至於火炮、飛機、補給等優勢就 更不必說了,這場戰役似乎已經沒有再談下去的必要了。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點半,戰鬥打響。

    范弗里特計劃用一天時間奪下五聖山前的兩個小山包──597·9和537·7北山高地。這兩個高地背後的□地里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嶺,這場戰役我方叫做「上甘嶺戰役」,美方稱之為「三角形山戰役」。

    美軍320多門重炮,27輛坦克以每秒鐘六發的火力密度將鋼鐵傾瀉到這 兩個小山包上。由於我方對敵主攻方向判斷失誤,在長達八個小時的時間裡,前 沿部隊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傷亡五百五十餘人。

    通往一線陣地的電話線全部中斷,四十五師師長崔建功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敵人爬上前沿陣地,任由戰士們各自為戰。

    這一天里,敵向上甘嶺發射30餘萬發炮彈,500餘枚航彈,上甘嶺主峰 標高被削低整整兩米,寸草不剩。

    即便是這樣,直到四天以後──10月18日,四十五師前沿部隊才因傷亡 太大,退入坑道,表面陣地第一次全部失守。該師逐次投入的十五個步兵連全部打殘,最多的還有三十來人,少的編不成一個班。

    19日晚,四十五師傾力發動了一次反擊。

    597·9高地9號陣地上,美軍在陣地頂部的巨石下掏空成了一個地堡, 我軍攻擊受阻。這個地堡後來再現在電影《上甘嶺》里。

    十九歲的貴州苗族戰士龍世昌,悶聲不響地拎了根爆破筒沖了上去,敵人炮兵實施攔阻射擊,一發炮彈將他左腿齊膝炸斷。目擊者幾十年後回憶道:「那個地堡就在我們主坑道口上面,隔出四五十公尺吧。高地上火光熊熊,從下往上看,透空,很清楚。看著龍世昌是拖條腿拚命往上爬,把爆破筒從槍眼裡杵進 去。他剛要離開,爆破筒就給裡面的人推出來,哧哧地冒煙。他撿起來又往裡捅,捅進半截就捅不動了。龍世昌就用胸脯抵住往裡壓,壓進去就炸了。他整個人被炸成碎片亂飛,我們什麼也沒找到。」

    0號陣地上,135團六連僅存16個人,在對四個子母堡的爆破中,三個爆破組都沒能接近地堡,在途中傷亡殆盡了。還剩下營參謀長張廣生、六連長萬 福來、六連指導員馮玉慶、營訊員黃繼光、連通訊員吳三羊和肖登良。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過黃繼光沒喊後來那句讓四億五千萬人熱血沸騰的口號:讓祖國人民等著我們的好消息吧!他們炸掉了三個地堡,付出的代價是吳三羊犧牲, 肖登良重傷,黃繼光爬到最後一個地堡前的時候全身也已經七處負傷。他爬起 來,用力支起上身,向戰友們說了句什麼,只有指導員馮玉慶省悟了:「快,黃繼光要堵槍眼。」犧牲後的黃繼光全身傷口都沒有流血,地堡前也沒有血跡── 血都在路途上流盡了。

    當時的目擊者大都在後來的反擊中犧牲,只有萬福來重傷活了下來,在醫院聽到報上說黃繼光僅僅追授「二級英雄」,大為不滿,上書陳情。志願軍總部遂撤銷黃繼光「二級英雄」,追授「特級英雄」稱號──我軍至今僅有楊根思和黃繼光獲得過這種級別的榮譽。

    20日晨,敵人再度反撲,上甘嶺表面陣地再度失守。四十五師再無一個完整的建制連隊,21個步兵連傷亡均逾半數以上。聯合國軍投入了十七個營,傷亡七千之眾,慘到每個連不足四十個人。美國隨軍記者威爾遜報導:一個連長點 名,下面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戰鬥進入了坑道戰。電影《上甘嶺》里主要反映的就是這一段的故事。10月24日晚上,秦基偉將軍部警衛連補充到一號坑道,120多號人,穿過兩道固定炮火封鎖線,連排幹部只剩一個副排長,還有二十五個兵。

    坑道里的志願軍戰士為後方贏得了時間。10月30日,我方再度反攻。

    我方動用了133門重炮。美七師上尉尼基驚恐地告訴隨軍記者:「中國軍隊的炮火像下雨一樣,每秒鐘一發,可怕極了。我們根本沒有藏身之地。」每秒鐘一發美軍就受不了了,殊不知我們的戰士在10月14日面對的是每秒鐘六發的狂轟。

    5小時後,志願軍收復主峰。次日凌晨,南朝鮮二師三十一團和阿比西尼亞營反攻,發動了四十餘次攻擊。一天下來,全員上陣的三十一團便完全喪失戰鬥力,直到朝鮮戰爭結束也沒能恢復戰鬥力。11月1日,美七師,南朝鮮九師再度反撲,打DAO2日拂曉反被我堅守部隊打了個反擊,收復597·9全部表面陣地。四十五師補充後用於反擊的10個連也全部打光。11月15日南朝鮮九師 和美187空降團分五路進攻,四十五師最後一個連隊增援到位,打到下午三點,連長趙黑林趴在敵人屍體上寫了個條子派人後送:我鞏固住了主峰,敵人上不來了。

    當天美國人坦率地向新聞界承認:「到此為止,聯軍在三角形山是打敗了。」

    先後屯過三四百人的一號坑道,只走出了八個人,下陣地的時候,又在炮火下犧牲了2個,到軍部,又被餅乾和牛肉罐頭撐死一個。

    隨手抓把土,數出三十二粒彈片,一面紅旗上有三百八十一個彈孔,一截一 米不到的樹榦上,嵌進了一百多個彈頭和彈片。

    上甘嶺戰役,雙方傷亡人數有多種說法,但是毫無例外的都有誇大對方損 失,少報己方損失的毛病。

    我方戰報:殲敵兩萬五千餘人,十五軍傷亡一萬一千五百二十九人,其中陣亡五千二百一十三人。 美方戰報:損失九千餘人,共CHAN黨死傷一萬九千餘人。 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片3·8平方公里的山頭,已經被鮮血浸透了。

    二、誰的勝利?

    彭德懷指著朝鮮地圖對十五軍軍長秦基偉說:「五聖山是朝鮮中線的門戶。 失掉五聖山,我們將後退200公里無險可守。你要記住,誰丟了五聖山,誰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

    1952年9、10月間,北朝鮮部隊相繼丟失兩個重兵把守的要隘──9月5日,聯合國軍攻佔北朝鮮部隊據守的「喋血山嶺」;10月13日,聯合國軍攻佔「傷心嶺」。10月14日,聯合國軍挾連勝之威,進攻上甘嶺,打DAO 11月中旬,苦戰之後,美國人承認失敗。

    我們對朝鮮的歷史,負得起責。北朝鮮人對自己的歷史,卻未必負得起責。

    板門店的談判桌上只有北朝鮮和聯合國的旗幟,北朝鮮人認為南韓人不配作為談判對手,至於中國人,如果過分突出他們的功績,那麼「主體思想」的偉大 之處如何體現?他們認為這是金日成思想,即「主體思想」的偉大勝利,所以撤 去了中國國旗。上甘嶺註定要和「傷心嶺」、「喋血山嶺」一塊被北朝鮮的歷史書所遺忘。但是歷史終將恢復其本來面目,我只能希望我們自己永遠都不要遺忘先人們在另一片國土上為國家爭來的榮譽。

    什麼叫做英雄?摧鋒於正銳,挽瀾於極危,可以叫做英雄。

    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天上沒有出現過一架我們的飛機;是役我們的坦克也沒有參戰的紀錄;我們的火炮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是敵方的四分之一,美軍總共發 射了190多萬發炮彈,五千多枚航彈,我們只有40多萬發炮彈,而且幾乎 全是後期才用上的。

    數百萬發炮彈蹂躪著這兩個區區3·8平方公里的小山頭,這兩個在范弗里特的作戰計劃里第一天就該拿下來的小山頭,用自己的粉身碎骨驗證了人類的勇敢精神。

    此役之後,美軍再沒有向我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的進攻,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了38度線上。這一戰奠定了朝鮮的南疆北界。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1986年出版的五百萬分之一的地圖上,找不到海拔1061·7米的五聖山,卻標出了上甘嶺。

    這就是歷史的崇山峻岭,讓人們一眼就看見了她:「呵,這就是上甘嶺!」

    原本是二等部隊的十五軍四十五師,這一戰基本上打光,但是她從此昂首跨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等主力的行列,因為她的戰績是──上甘嶺。

    1961年3月,中央軍委從全軍中抽出三支主力第一軍、第十五軍、第三十八軍,交由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挑選一支,改建為中國第一支空降兵軍。

    這位上將選擇了十五軍,理由是:「十五軍是個能打仗的部隊,他們在上甘嶺打出了國威,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都知道有個十五軍。」

    歷史已經記不完那一萬多在戰火中浴血的戰士的姓名了,他們的身軀已經和 朝鮮半島的五聖山揉和在了一起。

    我們沒有足夠的大炮,甚至於沒有足夠的反坦克手雷,當時前沿陣地上的戰士們唯一希望的是多給配點手雷,因為這個東西「一炸一片」,炸碉堡也比手榴彈威力大多了。可是,黃繼光手裡仍然只有一顆手雷,因為這個東西我們造不出 來,我們沒有那麼多錢去進口。美國人可以動用B-29去轟炸一輛自行車,而我們手裡的反坦克手雷只能留給敵人的坦克,用來炸碉堡就算是很奢侈了。當年 的美國隨軍記者貝文。亞歷山大寫道:「(中國)部隊進攻時,通常主要依靠輕兵器、機槍和手榴彈。只有對付最有利的目標時,才肯動用迫擊炮。」

  這就是我們可愛的戰士──他們從不和自己的中國講條件,沒有任何奢求, 決不會因為沒有空中支援放棄進攻,決不會埋怨炮兵火力不夠,決不會怪罪沒有足夠的給養,只要一息尚存,他們就絕不放棄自己的陣地……他們甚至可以在長津湖零下20度的氣溫里整夜潛伏,身上僅僅只有單衣;他們可以在烈火中一動不動;他們中的每個人都隨時準備著拎起爆破筒和敵人同歸於盡……

3·8平方公里的狹小面積,一日之內落彈30餘萬發;一萬餘人,要對抗七萬多敵人;前沿陣地上,經常是一兩個殘破的連對抗一兩個齊裝滿員的團,而且幾乎沒有炮火支援,彈藥也常常補充不上,一桶水、一箱彈藥、一個蘋果常常 是犧牲好幾條人命都不一定送得上去……

    上甘嶺的鮮血會不會被遺忘?五十年了,靈與肉都化為了清風明月,值此五十年祭,謹以此文悼念先烈於地下,希望大家能和我一道,摒除一會兒生命中的物慾,回憶一下那個不可思議的年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我姥爺是戰爭的親歷者,我來從不同的角度說一下我的見聞
(如果你看過以後有感觸,請幫我把這份記憶傳承下去,不一定要點贊,但是再次想起或者談抗美援朝的時候。

希望可以對先烈保持一份尊重)

1 上甘嶺戰役的時候我姥爺作為連長,在上甘嶺附近帶領連隊衝鋒,幾次之後全連幾百人只剩下十幾人後來上級下令保存這個連隊的火種,這才退下來。(具體數字等細節也許有誤,但傷亡慘重是肯定的。經知友提示,特此將近千人更正為幾百人。20140617)
2 有一次姥爺帶著一個偵察兵去偵查,一不小心摸到美國兵的山洞裡,十幾個人在裡面。姥爺和偵察兵對視一眼,默默的退了出來。
3 在赤峰,當年有一場大瘟疫,我姥爺一家只剩下我姥爺和他的弟弟。在染病之後我姥爺吞一大塊大煙膏尋死,昏迷後居然醒了過來,癥狀消失,皮膚留疤。以後參軍(因為部隊會負責照顧我姥爺的兄弟),後來進入朝鮮支援。
4 姥爺從一個小兵幹起來,身上槍傷十幾處,都是在前面,都是在衝鋒時留下的。
5 姥爺膽大,聰明,衝鋒時候會尋找掩體不聚堆,因此雖身經百戰但也帶領隊伍大大小小立功不少。升到偵查連長,後進入朝鮮,變成加強連。
6 我姥爺在赤峰窮怕了,吃不到大米,因此選擇吉林省內梅河一個產大米的地方落戶。(順便吐槽一句,我姥姥隨軍的時候在朝鮮真的被朝鮮當地的民眾shock到了,他們非常熱情,給你塞吃的東西,雖然他們當時條件也不好,而且吃飯時候有酒沒酒都會跳舞⊙▽⊙)
7 作為一個在東北土生土長的人,我把我所知的部分情況告訴了你們,你們覺得,面對這樣一個有血有肉的低級別軍官,你會有什麼感覺?朝鮮戰爭並不遙遠,僅僅過去幾十年,或許你我都不是親歷者,但請不要輕易否認這些流血的戰士為我們爭取的成果。他們也有父母也有孩子,也知道天冷加衣,天熱減衣,當然也知道疼,也知道奔赴戰場意味著什麼。


那麼,請你把自己帶入一個當時戰士的角色,關閉上帝視角。面對來犯之敵,後面就是你的父母愛人子女。請你告訴我,是否一戰?
你還是否會問出值得與否這個問題嗎?


因為傑出的戰術(連排戰術+戰場指揮藝術)+高昂的士氣

自從自動武器誕生的那一刻起,人海戰術就退出歷史舞台了。索姆河戰役的時候英國人玩人海戰術,一天就損失6萬人。要是志願軍這麼玩,全中國都拿去衝鋒,也沖不到38線。所以,中國的勝利,不是人命堆出來的。


《三八線》中有個值得注意的情節,是李長順等人在戰場上碰到了一個南朝鮮軍官的小女兒,於是一直帶著她,後來她在被送往後方的路上自己走失,又回到了南朝鮮,並找到了她父親。當時李長順和他的戰友們已經包圍了這個南朝鮮軍官,但是當他們看到那個小姑娘的時候,最後決定放走了這個南朝鮮軍官和他女兒。為此,李長順所在的戰鬥團隊的排長線才臣受到紀律處分,由排長降為班長。以人道主義的態度對待俘虜,這是一支具有現代文明素質的軍隊必備的素質。志願軍正是這樣的軍隊。這一點,在志願軍的回憶中甚少提及,因為對他們而言,這是「本當如此、理當如此、只能如此」的事情,並不是什麼值得稱道的事情,而美軍方面的回憶對這一點則印象深刻。以下分別摘自曾任朝鮮戰場聯合國軍司令官的李奇微與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代政委的李志民上將的會回憶錄中。

———————————————————分割線—————————————————

李奇微《朝鮮戰爭回憶錄》對志願軍對待俘虜的態度

  中國人釋放俘虜的做法與北朝鮮人對待俘虜的做法截然不同(北朝鮮人往往在俘虜腦袋後面補上一顆子彈)。有一次,中國人甚至將重傷員用擔架放在公路上,爾後撤走,在我方醫護人員乘卡車到那裡接運傷員時,他們沒有向我們射擊。我們後來體會到,中國人是堅強而兇狠的鬥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攻擊。但是,我們發現,較之朝鮮人他們是更加文明的敵人。有很多次,他們同俘虜分享僅有的一點食物,對俘虜採取友善的態度。這樣做,很可能是想讓俘虜深深感到,生活在共產主義制度下要比資本主義制度下好得多。我們在奪回漢城時發覺,中國人並未恣意毀壞我們運到漢城準備用以修復這座遭到轟炸的城市的建築材料。但是,他們由永登浦向水原推進時,有計劃地點燃了沿途村莊的房屋。

《李志民回憶錄》中關於對敵工作的回憶

寬待俘虜、瓦解敵軍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在十九兵團入朝前夕,我就指示政治部頒發了很具體的《寬待俘虜守則》,要求兵團指戰員嚴格執行俘虜政策。一九五一年十二月,我根據志願軍政治部的指示,親自布置十九兵團各軍積極開展聖誕節政治攻勢。我知道,西方人十分重視聖誕節,就象我們中國人過春節一樣,是他們合家團聚歡慶良宵的佳節。所以,我在敵工幹部會議上反覆強調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人之常情,美軍官兵遠涉重洋到朝鮮參加侵略戰爭,充當炮灰,隨時都有喪命的危險,在聖誕節時更會助長他們思鄉厭戰的情緒。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時機,通過祝賀聖誕節,送聖誕禮品和宣傳品,進一步宣傳朝中兩國對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一貫主張,告訴他們,美方代表如何百般拖延和破壞停戰談判;如果不是由於美方代表毫無和平誠意,雙方早已達成停戰協定,他們也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過聖誕節了。十九兵團各軍在聖誕節期間都通過廣播向敵軍祝賀聖誕,並贈送了聖誕樹、聖誕禮物袋、精心製作的祝賀「聖誕快樂」卡片、紀念章和糕點等禮品。僅六十三軍就送出了聖誕樹五棵、聖誕禮品袋一百五十三個、聖誕老人畫相四幅、聖誕節宣傳品五十萬餘份。這次宣傳效果很好,有的美國兵把我們送的「和平鴿」紀念章別在帽子上說:「中國人給我們送禮祝賀是表示友好」;有的取走禮品後,放些紙煙、罐頭表示答謝;有的還咒罵杜魯門害得他們不能回家同家人團聚。

一九五二年聖誕節和一九五三年新年、春節,我已調任志願軍政治部主任。當時,敵軍在我軍「冷槍冷炮」殺傷的威脅下,惶惶不可終日,成天躲在地堡里不敢露頭。為了展開節日對敵政治攻勢,我們根據志願軍黨委的決定,布置我軍在某些前沿陣地上,同敵人達成臨時停火,舉行火線聯歡。我們通過廣播向敵人宣布「停火」,給敵人「放假」。敵軍官兵十分高興,紛紛鑽出坑道、地堡,在陣地上自由活動,呼吸新鮮空氣,聽聽我們播送的音樂,欣賞我們送給他們的節日禮物和宣傳品,有的還隨著我們播放的樂曲跳起舞來,盡情享受「停火」帶給他們和平的歡樂和幸福。由此,對侵略戰爭產生更強烈的厭惡情緒,從內心感激我軍的人道主義和對和平的誠意。一九五三年七月,「停戰協定」簽字後,志願軍又在各前沿陣地上普遍和敵軍士兵進行聯歡。雖然敵軍司令官嚴令禁止,但仍有九百多名美軍、英軍和李承晚偽軍的士兵在陣地上同我們聯歡,慶祝「停戰協定」的簽定。他們紛紛表示:「今後不再同中國人作戰了。」我參與停戰談判後期具體進程的決策研究,深知俘虜問題是談判桌上一個敏感問題,所以,特別重視俘虜的管理教育工作,親自視察過戰俘營,幫助戰俘營總結出關心戰俘的生活;不論國家、種族的異同,一律平等待遇;尊重戰俘的人格和宗教信仰;進行以擁護和平、反對戰爭為中心的教育,並通過戰俘與家人通信宣傳我軍優待俘虜的政策;加強管理,維護俘虜營正常秩序;以及建立戰俘完備的檔案,配合談判鬥爭等項經驗,不斷完善戰俘營的管理教育工作。同時,我們還教育部隊認真執行停戰協定,以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做好優待俘虜、遣返戰俘和移交敵軍陣亡人員屍骨等工作,贏得了國際輿論的讚譽。當時的英國陸軍大臣赫德曾公開說:「從我們所知道的他們(指戰俘)給親戚的六千多封信里,幾乎眾口一詞他說他們的待遇是相當好的。」停戰後部隊的敵軍工作逐漸放鬆。一九五四年六月,志願軍政治部召開敵軍工作會議,我在會上作了《今後敵軍工作的幾個基本問題》的總結報告。

報告中指出:「敵軍工作是我軍政治工作四個主要的內容之一,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在部隊中應經常進行瓦解敵軍和寬俘政策的教育,特別是使全體幹部認識敵軍工作的重要意義,並經常了解敵人政治思想動態。在軍事整訓中,要結合戰時政治工作的演習,進行火線喊話,捕捉、押送俘虜及執行寬俘政策的演習等。」報告中要求敵軍工作應「在不違犯停戰協定原則下,積極地研究辦法,採取適當的方式去開展工作。」「志願軍的敵軍工作要在朝鮮勞動黨統一領導下,以朝鮮人民軍為主,並組織地方有關部門和各種力量,依靠群眾,才能做出成績來」。由於任務明確,方法靈活,此後的敵軍工作又有了較好的成效。


關於評價總結抗美援朝戰爭的文章非常多,但是看到這麼多答案赤果果否認我們「打過」了美軍,還是忍不住說兩句。
首先,我們確實不是僅僅打過了美軍,而是戰勝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哦,有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南非、盧森堡共16個國家這麼多呢!
先就是不是打贏的問題說:
1.我們起於鴨綠江,止於三八線,戰線向前推進了二百來公里,這不算贏,難道等美軍坦克開到北京城下我們才算打贏?
2.傷亡數接近。很多人答說美國人命精貴,我們拿一百條命換人一條命,人家都不惜的換,所以才不跟咱玩了!不跟咱玩了!跟咱玩了!咱玩了!玩了!了!
是因為幾十年沒打仗,所以才有人對兩國交鋒的理解僅僅停留在他七歲時候扯鄰居家姑娘小辮的程度嗎?兩人嘻嘻哈哈一陣粉拳雨點般落在他背上,打的嬌喘連連面紅耳赤,然後想想也挺沒意思的就不玩了!
隨手百度了一下朝戰雙方戰損:
聯合國公布的戰報:
美軍傷亡26萬左右
韓國軍隊傷亡114萬左右
中國軍隊傷亡65萬左右
北朝鮮軍隊傷亡40萬左右

中國公布的戰報:
美軍傷亡39萬餘人
韓軍傷亡70萬餘人
中國軍隊傷亡66萬多人 (戰死11萬,病死、餓死、凍死、來不及救治而死、失蹤、東北火車站之前民工共7600餘,總計死亡18萬)
18北朝鮮軍隊傷亡30萬餘人

韓國公布的戰報:
美軍傷亡30萬
韓軍傷亡98萬多
中國軍隊傷亡70萬
北朝鮮傷亡50萬

美國公布的戰報:
美軍傷亡近16萬,其中陣亡5萬多
韓軍傷亡148萬,其中陣亡60餘萬
中國軍隊傷亡75萬,其中陣亡35萬多
北朝鮮軍隊傷亡65萬,其中陣亡40餘萬
即便按和其他三方結果差的最大的美國人公布的結果,雙方傷亡人數也是接近的啊。
另外,赴朝作戰的英雄兒女犧牲確實是巨大的,但絕非毫無意義的所謂堆人命戰術。如果認為僅僅靠堆人命就能取得勝利,那麼洪秀全早就統一世界了。請不要低估我軍指戰員的水準,也不要侮辱英雄們的犧牲。
3.其實按照2的邏輯,是不是可以認為,美國人花的錢多,所以美國失敗了。美國在朝鮮戰爭中消耗了近500萬噸彈藥,相當於二戰彈藥總產量的一半,當然這挺沒意思的,所以咱就不算了。
3.打沒打贏,不是看人員傷亡,不是看花錢多少,是看預期目標達到否。楚漢相爭,項羽一天到晚打得劉邦屁滾尿流丟盔棄甲,各種以少勝多,戰損比超級大,難道就算戰爭的勝利者?
4.所以看朝戰的影響,咱保住了金三胖政權啊!是,現在大家都不待見人三胖,但是沒了三胖作緩衝,咱們東北工業基地邊上就蹲著美國大兵,經濟建設怎麼搞?你主基地邊上人圍了一圈軍營,還想攀科技?朝鮮由於從古至今一直如此穩定的廢柴戰五渣,一直是咱們良好的緩衝帶,你看人藤吉郎一統一日本就急匆匆奔朝鮮去了。咱大明朝上去兵乓一頓胖揍,給抽回去了,一戰奠定東北亞幾百年局勢。後來日軍侵華還是從朝鮮下手,咱們北洋水師沒抗住,朝鮮一丟,你看近代咱們被虐成啥樣了。就這一正一反兩次教訓而言,也得拉三胖一把啊!
5.總有人算小賬,說中國剛建國那麼困難,打朝戰影響經濟。但是沒看到,咱們朝鮮投名狀一交,對老大哥低頭一拜,老大哥資金、技術、人才紛涌而至,你要沒朝戰到哪弄呢?蘇聯援建咱156項工程,以及後續的支援,幫助咱們建立了基本完備的工業體系。沒有蘇聯人的幫助,咋升級啊。也正是這樣,我們培養了龐大的技術工人隊伍,打造了科學研究團隊,建立工業體系,才在改革開放以後取得驚人的成績。抗美援朝巨大犧牲換來的新中國的工業化和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對越自衛反擊戰是另外一張投名狀。)
6.國際影響,按照傳統的說法,那是打出了國威、軍威,打出了民族尊嚴,打出了國際影響。而且給民族解放、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製造聲勢。這意識形態交鋒最終還是要靠實力說話,那時候說共產主義可比今天說民主自由還時髦啊。
————————————————————————————————————
扯了半天,才說完問題成不成立,至於為啥能打贏,咱隨便說說,畢竟都是馬後炮。就好像中國踢巴西,賽前能猜到比分押中國隊贏得,是牛人;賽後分析中國隊為啥贏的,是個人就能;賽後非不承認中國贏了,說是巴西人輸了更幸福的,是奧觀海!
1.我軍建國之初,兵強馬壯,也有各式火炮、飛機、裝甲。拿空軍來說,世界上第一次噴氣式戰機對決就在朝鮮,所以雖然距離美軍裝備差距依然很大,也不是當年那個小米加步槍了。至於人員,我們剛打完仗,自然經驗方面要勝一籌。美軍打完二戰,很多老兵都退伍了。
2.美國人對我軍一無所知,對我們的戰法毫不知情,但是我們對全美式裝備那是相當熟悉!必須感謝日記開疆的凱申公,作為一個大號經驗包他實在是太稱職了!由於大規模刷了美軍副本,漲了經驗,因此僅就知己知彼來說,我們準備更加充分。
3.朝鮮山地地形,美軍機械化部隊施展不開,我們鐵腳板機動速度山地行軍速度還快。至於步兵戰術嘛,經過八年抗戰,我共通過世界步兵戰術最強的日本煉獄般考驗,用血的代價操練出了不亞於日本陸軍的水平。
4.美軍鋼多氣少,我們鋼少氣多。
5.三八線已經接近我軍補給能力的極限,所以我們打到這裡再向前就無力為繼了。
就這麼多,最後向為祖國獨立付出巨大犧牲、取得巨大成果的的志願軍將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糾正一下,志願軍VS美軍一直是處於下風的,顯而易見,志願軍在火力,機動性,空中支援,甚至午餐上被完爆。
但是宇宙大國的加入抵消了美軍的優勢,志願軍遇上韓國皇協軍基本屬於虐菜。

但是好像韓國人不這麼認為,他們記憶中的志願軍是這樣的

戰術停留在機槍發明以前

哦不,看到那銷魂的窄長形旗幟沒,可能他們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明朝
以上事實可以佐證一點,見過志願軍的韓國人基本死的差不多了。

攤上這個豬隊友,美國人也很無奈,畢竟韓國人在朝鮮戰爭中最大的戰果就是撞死了美軍的沃克中將(這位當時統兵24萬,後追授四星上將),我們要體諒美國人。。。。

今天的韓國軍隊依舊牛B轟轟
30名韓軍數百發子彈擊斃越境男子 僅2發命中


前面的答案都沒有達到點子上,抗美援朝的正義性和必要性不談,因為這是必要的,也是正義的,不支持的人我也懶得反駁,屁股決定腦袋,所以無所謂。
為什麼能打贏?————很簡單,因為中國擁有著世界上軍紀最好而且最英勇最頑強最具有智慧的的底層戰士,也有著無數有勇有謀的中層底層軍官。
我們的英勇頑強智慧守紀的戰士們,他們能穿著薄棉衣在零下五十度的寒冬里戰至最後一刻,能整連整營甚至整團的潛伏在離敵軍陣地200米的草叢裡一動不動連續19個小時,能一個班靠著兩小瓶水兩箱餅乾在無法聯絡上級的情況在坑道里堅持十餘日,班級幹部甚至是單獨的戰士能創造出各種新奇的打法,他們能做到不騷擾百姓不虐待戰俘。
===================================================================
從大的層面來講,雖然志願軍在第四五次戰役上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但是志願軍是輕步兵的巔峰,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志願軍,是世界上唯一一支能夠用輕步兵包圍殲滅機械化部隊了,而且能無數次的做到。雖然說朝鮮山地不適合美軍機械化作戰,但是作為輕步兵,翻山越嶺抄近道,絕對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尤其是要包圍準備撤退的美韓機械化部隊
舉個最有代表性的,王牌中的王牌的志願軍第38軍,為什麼叫「萬歲」軍?如果稍微了解一點軍史,就會知道,我們的紅軍,所有的名號,以及戰功,全是打出來的。比如「光榮的臨汾旅」(PLA史上唯一一個有光榮稱號的旅),「黃繼光生前所在連」,「上甘嶺特功八連」,「孤膽英雄」之類的。
每個參加朝鮮戰爭的軍隊都有自己的光輝戰績………………舉幾個例子:50軍守漢江,彭德懷說「曾澤生打得不錯, 這次改裝蘇式裝備, 優先安排第五十軍。」……63軍守鐵源,彭德懷親自上前線慰問……15軍,光榮的上甘嶺戰役…………以及,"萬歲"軍38軍,38軍如何得到萬歲軍的稱呼??

在第二次戰役中三十八軍在圍殲德川敵後其第113師以14小時攻擊前進70餘公里(直線距離)先敵5分鐘插到價川以南的三所里、 龍源里,堵住敵軍南逃、北援,會同軍主力一起殲敵1.1萬餘人, 為取得戰役的勝利,把敵軍打退到"三八線"。
附:穿插三所里,龍源里,38軍創造了每小時攻擊前進5公里的軍事史記錄。91年美軍沙漠盾牌行動,每小時攻擊前進4.1公里,沙漠盾牌的美軍有車有飛機,38軍當時是純步行在深山老林,冬天大雪封山。站著睡覺很吊么?38軍走著睡覺。

=============================================================
還是想說說志願軍的意義……我們不從地緣政治講,我們就講講民族自豪感

抗美援朝,讓美國市民在尼克松訪華舉著「尼克松 見了毛主席別太緊張」,讓日本這個中國死敵湧出赤軍,讓全世界那些所謂一等發達國家民眾遊行時舉著五星紅旗高喊中國萬歲
讓美國記錄片名字叫做「朝鮮 那一年我們第一次戰敗」 讓中國把五常從廢物彎彎手裡拿回來,能讓美國打越南不敢越線縮手縮腳,能讓蘇聯決心給中國建工業體系,立威之戰懂么

自1849年鴉片戰爭開始到二戰,中國幾乎每隔幾十年十幾年,就會就會被人堵家門口揍一頓,每一次不是被人屠殺首都,就是被人威脅要屠首都,首都不被屠就是各地各種慘案。朝鮮戰爭打完的時候中國首都人民竟然沒有細軟跑躲鄉下去,這就是意義。( 鴉片戰爭英國軍艦抵達大沽口威脅北京,北京震動。二鴉火燒圓明園,皇帝外逃。八國聯軍進北京屠殺。甲午戰爭日本拿下遼東、山東,屠殺,揚言拿下北京。京師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頭百姓全部細軟跑。二戰日本南京屠殺三十萬。)

=====================================================================
我在順便從《開國第一戰》裡面摘錄一段話——
此間, 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先生正在波蘭華沙參加世界保衛和平大會, 當中國人民志願軍收復平壤, 將「 聯合國軍」逐過三八線以南的消息傳來時, 會場頓時沸騰, 3000 多名各國代表全體起立,高呼「 毛澤東萬歲!」鼓掌長達15 分鐘。這是國際會議中極為罕見的場景。

這絕不是罕見的場景,我相信,這個絕對是空前絕後的場景。


「九·一八」事變後,吳佩孚到北京。

在車站一見到前來迎接的張學良,怒責道:「為何不打?」

張學良說:「實力不足,打不過。」

吳佩孚說:「現在我來了,實力就足了!軍人最大的實力,便是一個死字!


對於志願軍和美軍戰鬥力的問題,通過一部老電影或許對答案能夠有所幫助。

聲明一下,下文為本人原創。

抗美援朝軍教片《堅守文登川》背後的故事

1978年12月,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完成了一部黑白軍事戰例影片《堅守文登川》,很受部隊歡迎,還因此獲得了全軍優秀影片獎。該片取材於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的文登里反「坦克劈入戰」,這是志願軍在進入陣地戰階段後最著名的一次反坦克戰鬥,也是解放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坦克作戰,為全軍提高反坦克戰術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實戰借鑒。


影片《堅守文登川》的導演田永貴、副導演於業華都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資深導演及編劇,尤其擅長拍攝軍事教學片,其作品除了《堅守文登川》外,還有《步兵班進攻》、《步兵打坦克訓練》、《千里野營》、《飛虎》、《長排山之戰》等;影片《堅守文登川》的攝影之一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楊光遠,其執導的《血戰台兒庄》、《大決戰》系列等影片已經是深為廣大影迷所熟悉;影片《堅守文登川》的編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81288部隊編寫組。實際上,這支部隊就是當年朝鮮戰場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8軍204師,同時也是文登里反「坦克劈入戰」中的主角,可稱為「自家人」寫「自家戲」。另外,為了拍好影片《堅守文登川》,八一廠到吉林省的類似地形取景,動用了瀋陽軍區81290、81391部隊參演,還拉上來了數量非少的坦克、火炮、飛機等技術兵器,從而保障了影片中戰爭場面的緊張激烈度和教學意義上的模擬真實性。雖然《堅守文登川》只有短短的70分鐘,但卻比較耐看,不失為一部有一定特色的軍事戰例影片。

朝鮮戰爭打到了1951年下半年後,雙方已進入了打打談談階段,此前的大規模運動拉鋸戰不再出現,而以在若干戰線上對重要制高點的反覆爭奪來代替。由於停戰談判初期雙方提出的條件差距較大,為了爭取談判桌上更大的籌碼及達到更理想的戰線,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先後向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防線發起了「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從而發生了陣地戰初期兩次規模最大的攻防戰役。影片《堅守文登川》所反映的戰鬥,就發生在「秋季攻勢」中的朝鮮東線戰場。


文登川位於著名的朝鮮中部「鐵三角(鐵原、金化、平康)」和金城以東地區,是一條幾十米至600多米寬的南北走向的山谷(美方稱之為「蒙德尼山谷」)。在山谷的南口有一個小村莊叫文登里(美軍戰史中稱為蒙得尼鎮),文登川(大概歷史上這是一條河道,美軍戰史中稱為水入川河谷)便是由此而得名。文登川地區的重要性在於:該狹長谷地西靠魚隱山,東鄰加七峰,左右兩側都是高山峻岭綿延,東西橫向機動非常困難。而從末輝里至楊口的公路(簡稱「末楊公路」)恰好從山谷中通過,直貫中朝軍隊和聯合國軍隊的縱深,是連接南北的重要交通線。如欲經這一地區南下北上,特別是對於高度依賴機械化運輸的聯合國軍來說,就必須走山谷中的末楊公路。文登里村莊則正好扼守在谷地南口的末楊公路上,依託公路東側的635.8高地、904.2高地,西側的642.0高地、709.6高地等制高點構成了軍事意義上的門戶要點,從而成為了雙方的必爭之所。從地勢上看,文登川兩側山樑面對南側聯合國軍進攻方的坡度較大,加上山上植被茂盛,谷內狹窄縱長,公路兩側溝渠較多,這對於在北側防守的中朝軍隊一方都是比較有利的。


從1951年9月底開始,美第8集團軍司令官范佛里特指揮美第1軍、美第9軍的5個師及配屬的泰國團、希臘營、比利時營等部隊,向西線志願軍第47軍、第64軍等部扼守的陣地發起了全面進攻。10月5日,又指揮美第10軍所屬的美2師、法國營、荷蘭營和韓國第1軍團等部,向東線朝鮮人民軍陣地發起進攻。在「范佛里特彈藥量」的刺激下,美韓軍連續實施猛攻,已突入了位於末楊公路以西朝鮮人民軍第5軍團的防線。此時北朝鮮名將方虎山指揮的人民軍第5軍團已連續戰鬥兩個月,傷亡嚴重,疲憊不堪,戰力大減。在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發出的「不給敵人一寸土地」的號召下,人民軍官兵被迫與優勢敵人死打硬拼,往往添油作戰,人地皆失,導致失去機動反擊能力,防線遭到了節節壓縮。根據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的命令,志願軍第二十兵團所屬第68軍出動204師和202師604團,於10月7日進至人民軍第5軍團二線陣地,準備於10日接防。然而美第10軍的攻勢毫不停歇,在優勢地空火力支援下繼續北犯。著眼於敵情變化,第68軍部隊遂於10月7日提前進入戰鬥,與人民軍第5軍團聯手抗擊敵人,邊戰鬥邊接防。


美軍的情報工作做得不錯,已通過偵聽獲知了志願軍將於10月7日與朝鮮人民軍交接防務,遂於8日起加強了攻勢,趁志願軍第68軍初接陣地不適應環境之機,加快了攻擊推進速度。至10月10日晚,第68軍部隊方得全部接防完畢。此時,美韓軍已在末楊公路西側突入了原人民軍防禦縱深內6公里,兵鋒直指文登川南口東西一線。


影片《堅守文登川》中緊急趕到朝鮮人民軍陣地,與其聯手抗擊敵人攻勢的志願軍某團,就是真實歷史上的志願軍第68軍204師610團。當擊退了敵人的進攻後,中朝軍隊指戰員緊緊擁抱,熱淚盈眶的動人場面,也曾經是真實的歷史寫照,長期被宣傳為是「鮮血凝成的友誼」,境外媒體則稱之為「血盟」。


志願軍第68軍的前身是晉察冀野戰軍第6縱隊,後改稱華北軍區第6縱隊,曾參加過解放華北地區的多次戰役戰鬥,並於1949年2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8軍。1951年6月,第68軍在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序列內入朝作戰,先後擔任了北漢江至文登里一線的防禦任務。其時軍長為陳坊仁,政委為李呈瑞,副軍長為宋玉琳,副政委為李志遠,參謀長為宋學飛,全軍轄3個步兵師(202、203、204師)並配屬炮兵第6團,共4.6萬餘人。該軍204師前身為晉察冀野戰軍第6縱隊18旅,先後參加過察南、保北、平津、太原等戰役戰鬥,在解放戰爭中共殲敵1萬餘人。204師系由地方武裝升級而成,歷史短,沒有紅軍底子,但朝氣蓬勃,進步很快,是第68軍中次於203師的第二主力師。抗日英雄馬本齋創建的「回民支隊」,就在204師序列內。入朝時,204師的師長為曹玉清,政委為范寶順,轄3個步兵團(610、611、612團)和炮兵團,共15295人。


10月8日,志願軍第68軍204師部隊正在接防,美第10軍就出動美2師、韓8師、法國營與荷蘭營等部隊,並加強美坦克第72營(編製M46「巴頓」中型坦克)和韓戰車第31大隊(編製M24「霞飛」輕型坦克),在航空兵、炮兵支援下,向204師及其東側朝鮮人民軍第5軍團的陣地發起大規模進攻。其攻擊重點指向文登川穀地及其以東的851高地(即名聞朝鮮戰爭的「傷心嶺」)、930.6高地(美軍戰史稱為931高地)方向,集中部署了美2師9團、23團、38團,法國營、荷蘭營及主要裝甲力量。其中以美2師9團、38團、坦克第72營並配屬荷蘭營主攻文登川方向,美2師23團配屬法國營主攻傷心嶺方向。這次攻勢作戰的代號也相當具有美式風格——「底線得分」(源自橄欖球得分方法術語)。由於末楊公路向北至文登里地段頗為狹窄崎嶇,還遭到了朝鮮人民軍的破壞,導致坦克和炮車很難通行。美2師便派出了工兵以爆破手段艱難疏通道路,坦克則伴隨工兵和步兵前進,以火力掩護步兵攻山頭和工兵作業。至10月10日,這一段道路已疏通完畢,美法軍遂以近百輛坦克配合步兵沿末楊公路及其兩側谷地向文登里、851高地、930.6高地地區實施猛烈突擊。

美軍這次攻勢的打法與以往不同,坦克不再是分散於步兵隊形內作為支援步兵的移動火力點使用,而是每次以20~40輛坦克組成一個裝甲集群,先於步兵發起集中衝擊。在此之前,首先使用飛機和大炮對中朝軍隊陣地反覆進行轟炸、射擊,充分發揮「范佛里特彈藥量」的威力,以最大限度殺傷中朝軍隊的有生力量。當攻擊發起後,由坦克集群引導步兵、工兵實施快速衝擊,在飛機、炮火掩護下沿公路及其兩側地域推進,迂迴割裂中朝軍隊前沿各個防禦陣地間的聯繫,再由步兵實行逐山佔領。美軍得意地將這種戰法稱為「坦克劈入戰」。自「秋季攻勢」東線進攻發起後,美韓軍依靠「坦克劈入戰」屢屢得手,已奪取了朝鮮人民軍防守的不少陣地。


實際上美軍的這一戰法也不是什麼先進的東西,要論起來二戰時的德國國防軍和蘇聯紅軍都是美軍的老前輩,其運用裝甲集群實施大規模突擊的戰術比美軍嫻熟多了。根據前一階段進行「夏季攻勢」時的經驗教訓,美軍指揮層判斷西線的地形相對好一些,丘陵山地的海拔較低,聯合國軍可以在優勢地空火力支援下實施逐段進攻、逐步推進的戰法;而東線高山峻岭多,地形複雜,採取正面平推戰術就要陷於血腥的逐山爭奪戰,從而導致大量傷亡。前一階段攻擊傷心嶺時受挫,正是落入了這種困境所致。因此,在「秋季攻勢」東線進攻發起後,便採用了在美軍戰術思想中極少實踐的坦克集群衝擊,期望能快速楔入並分割中朝軍隊陣地,充分發揮地空火力的優勢,以削弱敵人的鬥志,減少自己的傷亡,加快進攻速度。能夠實施「坦克劈入戰」的重要出發點,一是針對文登川的特定地形,有適宜縱深突進的谷地公路,便於快速切開中朝軍隊防線,配合步兵逐山佔領;二是中朝軍隊的反坦克火力弱,坦克集群一時脫離步兵也沒有太大的危險。


歸根到底,不論是美第8集團軍隊司令官范佛里特、美第10軍軍長巴亞斯、美2師師長揚格誰搗鼓出來的這個「坦克劈入戰」,不過就是欺負中朝軍隊的反坦克火力不足,手段單一,只能對付聯合國軍的零散或小群坦克,而對集群坦克則沒有什麼好辦法。兵無常勢,不妨一賭!要是將對手換成蘇聯紅軍,那美軍搞的坦克集群衝擊恐怕必將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當然,真到了那時候美國人也不會這麼傻。


志願軍第68軍204師配屬604團在戰鬥狀態下接防了人民軍第5軍團的陣地,負責防守北漢江以東的水洞里、728高地、891.5高地、742.8高地、文登里、635.8高地一線地域,正面寬約20公里。曹玉清師長、范寶順政委將師屬3個步兵團在正面一線呈東西展開,形成縱深梯次陣地,並以604團配置於魚隱山地區擔任師預備隊。


志願軍204師由於初上陣地,對地形環境不熟悉,對敵情不明確,對陣地的構築未成完善體系,倉促中軍師也沒有組織強大炮火予以支援,因而面對美韓軍每日落彈上萬發的炮擊、轟炸和氣勢洶洶的「坦克劈入戰」,倉促間缺少應對手段,不免陷入被動之中。在10月10日的戰鬥中,美軍坦克間相隔90多米成一路縱隊沿公路猛撲文登川穀地,對正在進入陣地換防的志願軍204師部隊造成了一定殺傷。由於一時無力遏阻美軍坦克集群衝擊,導致被敵人乘虛而入,從文登里附近通向「傷心嶺」西坡的機動運輸路線遭敵切斷,造成了志願軍204師和東側朝鮮人民軍第5軍團在防禦上的危險局面。

正如影片中所表現得那樣,志願軍某團上了陣地後,協助朝鮮人民軍抗擊美軍進攻,邊戰鬥邊接防。在第二天迎擊美軍的坦克集群衝擊時,因為不熟悉坦克的特性,分散使用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等武器阻擊敵人坦克,距敵較遠,效果不大,致使敵坦克在志願軍陣地內橫衝直撞。後來是抗住了敵人步兵的攻擊,美軍坦克孤立無援,才不得不撤了回去。第三天的戰鬥仍是如此,土八路出國時才裝備了反坦克火箭筒、無坐力炮等武器,使用不熟練,配置不正確,沒能充分發揮出威力,預先埋設的地雷又被敵坦克繞過,因而未取得較大戰果。倒是排長牛志廣智勇雙全,利用地形頑強接近敵坦克,用反坦克手雷炸癱了一輛。


前邊已經說過了,影片中的志願軍某團就是204師610團,也是受命堅守文登川正面的師主力團。接防陣地後,610團團長尚志功、政委翟子玉、副團長姚希同等團領導就上了一線,一面部署各營連的防禦,一面督促戰士們搶修工事,一面做宣傳鼓動工作。不久副師長王鈞也來到610團,直接觀察戰鬥,加強對該團的指揮。610團的防區西起709.6以西無名高地,東至635.8東南無名高地,橫跨文登里公路,正面寬6公里,縱深長9公里,大小數十個陣地。尚志功團長、翟子玉政委等人經過研究後,決定將防禦重點放在文登里公路兩側的709.6高地、635.8高地和984.2高地。全團防禦部署成兩個梯隊,第一梯隊為1、2營,其中1營配屬團92步兵炮連、82迫擊炮連佔領公路以東的635.8高地、904.2高地等陣地;2營佔領公路以西的709.6高地、642高地和984.2高地等陣地;3營為團第二梯隊,位於水青里以北地區,隨時準備支援主要方向上的戰鬥。610團上陣地後就同憑藉優勢火力大舉進攻的美軍展開激戰,遭受了不小的傷亡。


經過幾天戰鬥後,王鈞、尚志功、翟子玉等人感覺已摸到了當面聯合國軍的脈搏。他們判斷敵人突然使用坦克集群發動衝擊,意在快速突破文登川陣地,直插中朝軍隊縱深,割裂守軍防線,壓制守軍火力,配合正面步兵逐段將其佔領。在這種局面下,能否堅守文登川陣地,對於穩定中朝方的整個東線防禦體系將是個關鍵。從10月10日當天的戰鬥來看,造成防守被動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有效抗擊敵人的坦克突擊。因此,為了遏制敵人的攻勢,必須轉變固有觀念,在打步兵與打坦克之間抓住主要矛盾,將以前的打步兵為主變為以打坦克為主。只要按住了敵人的坦克突擊,就把握了防禦戰鬥的主動權。據此,610團將幾日戰鬥的情況報給了師里,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204師對610團的報告非常重視,立即進行了研究,並將討論意見報給了軍里。陳坊仁軍長、李呈瑞政委召開軍黨委會進行研究,根據敵情判斷當面美韓軍的重點進攻方向已從魚隱山轉移到了文登川,企圖依靠坦克集群形成快速突破。因此調整部署,命令204師集中力量打敵坦克,抓緊時間形成縱深梯次的反坦克陣地;軍炮火也調整力量支援204師戰鬥,並向兵團申請炮火支援。同時在各防區內迅速構築反坦克陣地和障礙帶:如利用公路兩側的山腳棱坎、水溝、土包等自然地形,構築塹壕、交通壕和火器發射點;在谷地構築反坦克陷坑和多道反坦克壕,並與兩翼陣地緊密結合,使其縱深貫通,以利兵力、兵器機動;在便於坦克通行的道路、河床、稻田地、山坡等處,大量布設反坦克雷障等,從而形成縱深相接、互相連結的網狀反坦克防禦體系。


根據軍里的指示,204師在全師範圍內抽調兵器、人員組成了師反坦克大隊,下轄2個反坦克中隊、6個反坦克殲擊組,由610團副團長姚希同任大隊長。同時將1個野炮營、1個山炮連加強給610團,與團迫擊炮連共同組成團炮兵群,擔負火力支援及反坦克作戰任務。另外,還加強了1個工兵連給610團,執行佈雷、設障等任務。這樣,共集中了76.2毫米野炮12門、無坐力炮27門、山炮4門、火箭筒49具等反坦克兵器,歸610團指揮,專門打敵人的坦克。在火力編組上,以團炮兵群掌握山野炮,以反坦克中隊掌握無坐力炮、火箭筒,以反坦克殲擊組使用反坦克手雷和爆破筒,遠近結合,分層設置,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火力配系。在防禦部署上,以文登里、上下深浦、柏峴嶺為主要防禦方向,以川穀公路為防禦軸線,重點有序地配置兵力、火器,構築了大縱深反坦克地域,形成了多方向、多角度打擊的綿密反坦克火力網。正如影片中所描述的場面:「反坦克大隊成立後,全團重新調整了部署,重點是加強了川底反坦克力量。整個文登川7公里縱深內組織了三層火網:以76.2加農炮、山炮為第一線火力,以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為第二線火力,還有76.2加農炮和山炮的直接瞄準射擊為第三線火力。在公路兩側挖交通壕一萬多米,挖了三道深3米、寬4米的反坦克壕,布設了五個反坦克雷區……」


影片中志願軍團長的原型即是610團團長尚志功,政委的原型即是610團政委翟子玉,姚副團長的原型更是跑不了:610團副團長姚希同。其中團長的飾演者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趙汝平,他塑造的很多銀幕形象都是觀眾所熟知的:《英雄坦克手》中的王大剛、《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韓燕來、《烈火中永生》中的陳松林、《閃閃的紅星》中的冬子爹、《南海長城》中的江書記等。政委的飾演者鄭綏旭不是個熟面孔,曾在反特電影《獵字99號》中飾演過龍套小鄭,算不上有名。不過他在《堅守文登川》中的政委這個角色卻比較齣戲,特別是在總結戰術經驗確立以打坦克為主的幾段情節中相當有風采。這些情節也確是出自於真實的歷史,當年翟子玉政委就及時提出了「打退坦克就是勝利」的口號,從而促成了師團指揮決心的轉變。片中團營幹部幾次開會總結戰鬥經驗的片斷,形象地表現出了中共軍隊在歷史上上下同台開「諸葛亮會」總結經驗、集思廣益的優良傳統,這也是其能夠不斷戰勝強敵的重要保障之一。會議中2營一位不知名的幹部還被筆者認了出來,就是後來的海軍政治部電視劇製作中心演員隊長張衛國。他演過什麼片子?電影《大決戰》中那個風風火火的東野參謀長劉亞樓呀!另外,影片中幾個美國軍官的角色都由維吾爾族演員飾演,看上去頗為有趣。原因無他,那個年代外國演員不好找,只好以維吾爾族同胞代替,從而留下了改革開放之初的特殊歷史印記。


下面簡要說一下雙方在文登川戰鬥中相互進行對抗的攻防兵器。


美軍用來實施「坦克劈入戰」的主要兵器自然就是坦克。在朝鮮戰爭中,美軍使用的坦克主要有M4A3E8「謝爾曼」中型坦克、M26「潘興」中型坦克、M46「巴頓」中型坦克和M24「霞飛」輕型坦克,佔到了聯合國軍投入作戰坦克總數的約90%。


其中「謝爾曼」中型坦克是二戰中的盟軍主力坦克,從北非一直打到歐洲和太平洋諸島,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在2014年上映的二戰大片《狂怒》中,就非常形象地展示了「謝爾曼」坦克的風采。在朝鮮戰爭中,美軍一共接收了679輛M4A3E8「謝爾曼」中型坦克。該型坦克戰鬥全重33.65噸,裝備一門M1式76毫米長管炮或105毫米榴彈炮,車體正面裝甲厚107毫米,火力強大,可靠簡單,操縱靈活,在多山的朝鮮機動性良好,因而深受美軍坦克老兵們的喜愛。


M26「潘興」中型坦克是二戰末期美國陸軍專門為對付德軍的「虎」式坦克而研製出來的,本是作為重型坦克設計定型,其主炮威力和裝甲防護性能都很出色,超過了以往美軍裝備的所有坦克。可惜「潘興」坦克投入二戰的時間太晚,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於戰後被改划到了中型坦克類。在朝鮮戰爭中,美軍一共接收了309輛M26「潘興」中型坦克。該型坦克戰鬥全重41噸,裝備一門M3A1式90毫米加農炮,車體前上裝甲板厚達120毫米,戰鬥力相當強大。不過M26「潘興」坦克的身板太重,導致其傳動系統不堪負荷,在朝鮮多山地形中更是步履艱難,因此在美軍坦克兵中的口碑不算太好。


M46「巴頓」中型坦克是二戰後研製生產並提供給美國陸軍的標準中型坦克之一,其外觀與M26「潘興」中型坦克差別不大,但在發動機和傳動系統上進行了精心改良,因而大大提高了機動力。在朝鮮戰爭中,美軍一共接收了200輛M46「巴頓」中型坦克。該型坦克的戰鬥全重、裝甲厚度與M26「潘興」坦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坦克主炮換成了一門M41式90毫米炮,並在炮管前端安裝了排煙器。M46「巴頓」坦克在火力、防護和機動性這三大指標上非常均衡出色,因而最受美軍坦克兵們的青睞。


M24「霞飛」輕型坦克曾被廣泛用於二戰歐洲戰場,其整體設計優良,因而裝備部隊後受到了好評,並被譽為是二戰中最好的輕型坦克。在朝鮮戰爭中,美軍一共接收了138輛M24「霞飛」輕型坦克。該型坦克戰鬥全重18.37噸,裝備一門75毫米坦克炮,裝甲最厚處為38毫米。從上述指標可以看出,M24「霞飛」坦克的機動性很優秀,但火力和防護性都較為薄弱,在戰場上的生存力不高。M24「霞飛」坦克還是最早進入朝鮮戰場的美軍坦克,曾遭到過朝鮮人民軍裝備的蘇制T-34/85中型坦克的重創,暴露了其自身存在的嚴重弱點。1950年秋季後,M24「霞飛」坦克便被主要用於執行偵察任務,並有一部分裝備給了韓國軍隊。


在文登川戰鬥中,美軍投入集群突擊的主要是美坦克第72營的M46「巴頓」中型坦克和步兵團屬的M26「潘興」中型坦克、M4A3E8「謝爾曼」中型坦克,韓戰車第31大隊的M24「霞飛」輕型坦克則主要遂行火力支援和偵察任務。影片《堅守文登川》中出現的美軍坦克集群大部分是當時解放軍現役裝備的蘇制T-34/85中型坦克,考慮到拍攝實際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在表現近景時還是能看到有六對負重輪的「謝爾曼」中型坦克,其應該是來自於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戰利品。在真實的歷史上,美軍欺負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缺乏坦克及反坦克武器,因而在「巴頓」、「潘興」和「謝爾曼」等坦克上塗有張牙瞪眼的虎頭圖案,妄圖以「鐵老虎」來震攝中朝軍隊。可惜的是,影片中未能出現如許「鐵老虎」的身影,在藝術魅力的渲染上多少打了些折扣。


再來看志願軍,用於反坦克作戰的兵器主要是76.2毫米野炮、無坐力炮、山炮、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爆破筒、反坦克地雷等。


其中76.2毫米野炮是指蘇制ZIS-3型76.2毫米加農炮。自抗日戰爭以來,中國軍隊便習慣性地稱口徑75~76毫米的日制、美製、蘇制野戰加農炮為野炮。該型火炮性能可靠,使用的彈藥種類繁多,既能壓制敵方步兵、射擊堅固工事,又能用來反坦克,且便於車輛拖曳,緊急時還可用騾馬和炮兵拖曳,機動性強,因而深受步兵喜愛。從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開始,這種火炮就通過緊急進口大量裝備給了志願軍部隊。


無坐力炮是指仿製於美制M18式57毫米無坐力炮的國產52式57毫米無坐力炮。當時志願軍的武器大部分由蘇聯提供,但蘇聯在無坐力炮研製領域比較落後,未能供應現成武器。由於朝鮮戰爭情況緊急,中國軍工部門便根據繳獲的美製M18式57毫米無坐力炮仿製了一批國產無坐力炮,直接就投入了朝鮮戰場。直到1952年,才將這種國產無坐力炮定型為52式57毫米無坐力炮。該炮機動性強,可發射殺傷榴彈和破甲彈,最大破甲深度為70毫米/30°,對美軍中型坦克的側面和後部裝甲威脅很大。


山炮是指當時志願軍普遍裝備的日制41式/94式75毫米馱載榴彈炮、美製M116式75毫米輕型榴彈炮。沿用抗日戰爭以來的習慣,中國軍隊通常將這三種輕型榴彈炮稱為山炮。該三種火炮重量較輕,便於機動,適用于山地複雜地形和城市作戰,最大射程為6300米~8790米,還可作平射炮用,打步兵、打工事的效果很好,亦能對坦克及其乘員造成殺傷。


火箭筒是指美製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和國產51式90毫米火箭筒。美製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曾大量裝備給國民黨軍隊,在解放戰爭中被解放軍繳獲了不少。入朝作戰初期,志願軍又從美軍手裡繳獲了一些被稱為「超級巴祖卡」的美製M20式88.9毫米火箭筒。由於反坦克作戰的需要,該火箭筒被緊急送回國內進行仿製,產品定型為51式90毫米火箭筒。上述兩種火箭筒都被大量裝備給志願軍部隊,其最大破甲深度達到120毫米,成為了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反坦克手雷是指蘇制RPG43式反坦克手榴彈,志願軍喜歡稱其為手雷。該型手雷採用聚能破甲原理反坦克,對均質鋼裝甲的破甲深度為75毫米,使得步兵擁有了一種能夠在陣地戰中遏制敵坦克快速突破的反坦克火器。同時這種手雷裝藥量大,爆炸威力強,對爆破土木工事和殺傷集群目標亦非常有效,一顆就能炸毀一個地堡或者殺傷一個排的敵軍,因而後來也被志願軍當作了陣地防禦戰和短促出擊拔點作戰中的殺敵利器。影片中排長牛志廣多次使用反坦克手雷摧毀敵坦克,既充分表現了志願軍以弱勝強的英勇無畏,又讓人形象地感受到了反坦克手雷的威力。


爆破筒主要有蘇制爆破筒和仿製於日制98式爆破筒、美製M1A1式爆破筒的國產爆破筒,其爆破土木工事和殺傷集群目標的威力與反坦克手雷類似,很受步兵歡迎。但它不是常規反坦克武器,用於反坦克時爆破手需要貼近敵坦克作戰,非常危險,屬於其他反坦克武器均無效情況下的非常手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大量使用爆破筒攻擊敵人的坦克,正體現了雙方存在較大技術差距情況下的悲壯與無奈。

反坦克地雷種類也比較雜,有蘇制TM-35型反坦克地雷、國產51式木殼反坦克地雷,還有將炸藥裝入馬口鐵盒並壓成固體的簡易反坦克地雷。在中朝軍隊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情況下,這些反坦克雷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朝鮮戰爭結束後,美軍進行了統計,發現因地雷而損毀的坦克竟佔到了其損失坦克總數的70%左右,可見反坦克地雷的威力。


就是利用上述的各種反坦克兵器,志願軍204師指揮610團邊打邊建,在文登川內分層設置火力,高效編組,互相策應,密切配合,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反坦克火力配系,從而奠定了粉碎美軍「坦克劈入戰」的勝利基礎。


10月11日上午,正當610團緊急應變,其反坦克作戰體系尚未構築完成之際,美第2師就先後出動約兩個多營步兵,在10餘輛坦克支援下向610團前沿陣地發起進攻。激戰到中午時,美軍又派出12架飛機和使用炮兵火力向文登川內公路兩側及縱深地域轟炸射擊,壓制陣地上的志願軍火力。隨後,以十多輛坦克打頭陣,沿末楊公路成一路縱隊,再次向川內發起猛烈突擊。由於204師反坦克大隊剛剛組建,缺乏經驗,將反坦克火器集中在山上陣地,距離較遠,加上射擊技術也欠佳,因而阻擊美軍坦克的效果很差。結果美軍坦克縱隊的衝擊速度很快,邊沖邊打,長驅直入,已突進到文登里以北2公里的610團防禦縱深上深浦地區,接近了610團的山野炮兵陣地。尚志功團長等人判斷美軍坦克意在直插文登川縱深,壓制守軍火力,從而動搖志願軍的整個防禦陣線。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必須遏止美軍坦克推進!尚志功團長立即命令反坦克大隊2中隊出擊,堅決阻止敵坦克前進。同時組織團炮兵向前推進76.2毫米野炮和75毫米山炮,以猛烈的直瞄火力遏阻美軍坦克縱隊的衝擊。這時,美軍坦克縱隊已深入文登川內,伴隨衝擊的步兵則被兩側陣地上的志願軍步兵堵在了川外,其孤立突出之勢明顯。反坦克大隊2中隊指揮反坦克殲擊組抓住時機向敵接近,用反坦克手雷將先頭的美軍坦克擊毀、擊傷各一輛。反坦克大隊的無坐力炮、火箭筒射手也前出佔領有利地形,分別在50~150米距離直瞄射擊,又擊傷美軍坦克3輛。其餘的美軍坦克見勢不妙,只得胡亂向四周打了幾炮後掉頭沿原路返回。


10月11日的戰鬥可謂險象環生,被美軍坦克橫衝直入突進文登川,幾乎把志願軍炮兵陣地給端了,這可把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楊成武氣壞了。他一個電話打到第68軍軍部,披頭蓋腦地說:「陳坊仁,你不是有反坦克大隊嗎,他們是幹什麼吃的!怎麼把敵人放進來啦?」軍長陳坊仁臉上無光,只好解釋說反坦克大隊正在阻擊敵人,決不會放一個敵人通過文登川!放下楊成武的電話,陳坊仁又把電話要到了610團團部,對尚志功團長同樣沒客氣:「你們要是不行就換下來再練練,我讓別人替你們!」尚志功無言以對,咬著牙立下了軍令狀。當晚,他就和政委翟子玉到前沿了解情況,發現問題。據戰士們說,「敵人坦克跑得太快,追不上瞄不準」。尚志功和翟子玉判斷,出現這種情況明顯是反坦克火器的配置不到位,未能形成互相配合的交叉火力,導致既沒有堵住敵人,又放跑了敵人。今天只是敵人的試探性進攻,大規模的坦克突擊還在後面,必須及時調整戰術。回到團部後,他們連夜召集團營幹部開作戰會議,總結經驗教訓,明確了要以近戰手段將敵坦克阻止在下深浦以南地區的作戰目標。爾後重新調整部署,將反坦克大隊及全團反坦克火器全部沿川內公路兩側山腳隱蔽配置,與步兵火器相結合形成了縱深梯次的防禦體系。同時派兩個連兵力搶修橫跨文登川的交通溝,為反坦克火器和兵力的機動創造條件。經過緊急組織之後,全團官兵鬥志昂揚,嚴陣以待。尚志功和翟子玉還特彆強調,要沉著應戰,把敵人坦克放近了打,戰術上將打、炸、阻相結合,以打為主,同時截斷敵後續步兵,對敵坦克關門打狗。


實際上10月11日的戰鬥畢竟還是打退了敵人,並取得了擊毀、擊傷敵坦克5輛及殲滅步兵一部的戰果。志願軍總部於當日發電嘉勉了第68軍,稱「你軍接替五軍團陣地,初出馬,即阻擊了進犯之敵,甚好。望細心加強工事,組織火力……發揚頑強抗擊精神,殺傷敵人,繼續爭取勝利。」同時,炮兵將山野炮推進直瞄平射的經驗也得到了上級重視。戰後在戰術總結中還專門出現了一個名詞——「閘止陣地」,意即用大口徑火炮平射敵坦克,起到了最後一道閘門的作用。


影片中美軍向文登川連攻兩天未能得手後,上校與坦克少校、步兵少校經過密謀籌劃,於次日改變了打法。影片中的畫外音介紹道:「狡猾的敵人,吸取了前次坦克進攻的教訓,這次首先向我兩側陣地進行長時間的壓制射擊後,出動了48輛坦克,成梯次隊形,對我文登川陣地實施更加猛烈的突擊……」


10月12日上午8時開始,美軍又複製了昨天的作戰套路。首先出動了約兩個連兵力向文登川的志願軍前沿陣地進攻。不久又出動16架飛機沿著柏峴嶺縱深地段進行狂轟濫炸。同時以炮兵、坦克對文登川兩側志願軍陣地及縱深上下深浦地區實施猛烈的火力準備,時間長達一個多小時。10時許,美軍出動48輛坦克打頭陣,交替掩護,引導大量步兵成梯次隊形沿末楊公路及其兩側的溝渠、稻田向文登川兇猛撲來。


這次204師反坦克大隊早有準備,不斷以縱深炮火對美軍坦克集群和步兵實施攔阻射擊,遲滯敵人的進攻速度,打亂敵人的進攻隊形。同時各中隊火器射手和反坦克殲擊組迅速進入戰鬥位置,並牢記戰前規定的戰術要求:沉住氣,等敵人坦克靠近了再開火,堅決擊毀它們!


當美軍坦克集群頂著志願軍的遠程炮火一路闖到下深浦地區,已接近610團預設陣地時,埋伏在公路兩側的火器射手果斷開火,以無坐力炮、火箭筒迎頭猛射,當即打癱了沖在先頭的幾輛坦克。趁後續的美軍坦克速度減慢、隊形混亂密集之際,團炮兵的76.2毫米野炮亦猛烈開火,配合遊動射擊的無坐力炮和火箭筒,攔頭、截尾、斬腰,先後擊毀敵坦克3輛、擊傷4輛。後邊的美軍坦克見勢不好,急忙各自以火力壓制兩側的志願軍反坦克火器,掩護修理被擊傷的坦克。同時調整隊形,以一部坦克繼續向文登川縱深衝擊。尚志功團長、翟子玉政委密切關注著戰局,在反坦克作戰開始後,他們命令步兵集中各種火器並在縱深炮火支援下,堅決攔擊在坦克後跟進的美軍步兵。經過激烈戰鬥,610團成功阻止了敵步兵的跟進。此時,美軍先頭坦克不顧兩側的志願軍反坦克火力攔截,長驅直入,已經越過了下深浦,逐漸接近了610團團部和團炮兵群陣地。尚志功團長臨險不亂,當機立斷,命令各反坦克殲擊組沿交通壕勇猛接近敵坦克集群,近戰爆破,堅決打亂其隊形;同時團炮兵冒險將76.2毫米野炮推上公路,向敵坦克實施直接瞄準射擊,打他個暈頭轉向!


接令後,團炮兵和各中隊火器射手、反坦克殲擊組隨即出動。當美軍先頭坦克衝擊至下深浦以北約700米處時,遭到團炮兵76.2毫米野炮近距離直瞄射擊,當即被擊毀2輛。各火器射手也從左右兩翼向敵接近,以無坐力炮、火箭筒實施遊動夾擊,又擊毀美軍坦克3輛,擊傷2輛。剩下的美軍坦克見狀膽喪,一邊施放煙幕一邊掉頭逃跑。各中隊火器射手和反坦克殲擊組跟蹤追擊,迎頭攔截,在步兵反坦克小組的配合下,以無坐力炮擊毀敵坦克2輛,接著用手雷、爆破筒再擊傷2輛。其餘美軍坦克開足馬力瘋狂逃竄,於下午17時脫離戰場。這一天的戰鬥以志願軍大勝而告終。美軍氣急敗壞,於黃昏時集中炮火猛烈射擊志願軍陣地達一小時,發射炮彈2000餘發,毀壞了610團的部分反坦克陣地。


在10月12日的戰鬥中,610團指揮反坦克大隊、團炮兵群和步兵反坦克小組與敵激戰7小時,先後擊毀美軍坦克10輛,擊傷8輛,可謂戰果輝煌。當日戰鬥美軍一次性投入突擊的坦克數量之多、作戰時間之長,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也是比較罕見的。經過這次驚心動魄的較量,美軍高層終於認識到:中國軍隊的反坦克力量再不是吳下阿蒙了!


在幾天的反坦克戰鬥中,志願軍官兵經過反覆總結經驗,摸到了許多打敵坦克的竅門。如戰鬥中要選准坦克要害打,打近不打遠,打慢不打快,打側不打前。就是說要盡量靠近打,利用敵坦克跨越障礙等減速時射擊,瞄準敵坦克側裝甲打;各種反坦克兵器要密切配合,先由遠距離火器攻擊,乘美軍坦克視線被擋或轉向躲避時,步兵再迅速靠近以反坦克手雷在10米以內的近距離攻擊;當敵人採取步坦聯合進攻時,先殲敵步兵,後打敵坦克等。志願軍集思廣益,越打越精,越打越得心應手,已完全扭轉了初戰時的被動局面。


10月13日,美2師出動約兩個連兵力進攻文登里公路東側的635.8高地,與守軍610團1營2連進行了激戰。同時集中30餘輛坦克以火力支援步兵,但未像前幾天那樣沿公路高速向文登川內突擊。204師和610團首長判斷敵人並沒有放棄「坦克劈入」的戰法,而是在搞聲東擊西。一旦610團將火力轉向支援兩側高地,敵人很可能故伎重施再次以坦克集群向文登川衝擊。因此指示610團決心不變,出動預備隊步兵一部增援兩個高地,反坦克力量則嚴陣以待,防止敵人突襲。經過一天激戰,610團打退了美軍步兵的多次進攻,文登川陣地巋然不動。


10月14日一大早,美軍又以猛烈的地空火力覆蓋文登川各志願軍防禦陣地,接著坦克便迫不及待地出動了。由8輛美軍坦克編成前三角戰鬥隊形,互相掩護且戰且進,再次突入了文登川。按照既定部署,610團放美軍坦克向川內前進,同時以火力阻擊敵後續步兵跟進,將敵坦克與步兵隔斷。當美軍坦克進至川內的642高地山腳下,距離反坦克大隊陣地約200米時,在陣地內隱蔽的2中隊無坐力炮手胡連果斷連續發射4發炮彈,當即擊毀敵坦克一輛。其餘坦克見狀急忙後退200多米,以坦克炮射擊志願軍的反坦克陣地。此時胡連已利用交通溝迅速轉移了陣地,繼續監視敵坦克的動向。過了中午後,7輛美軍坦克見沒什麼動靜,便大著膽子向前推進。胡連將敵坦克放近至200米距離內,佔領有利地形連續發射,漂亮的3發3中,又擊毀了3輛坦克。餘下的4輛美軍坦克慌作一團,一邊開炮亂打,一邊開始掉頭回竄。胡連被敵坦克射出的彈片擊中,負了重傷。但他毫不退縮,頑強地繼續向敵坦克接近。這時友鄰火器射手和反坦克殲擊組也迅速接敵,以無坐力炮、火箭筒擊毀了2輛逃跑的敵坦克,接著用手雷、爆破筒又炸毀了一輛。最後一輛坦克慌不擇路,竄入雷區中觸雷被炸毀。這樣,美軍出動的8輛坦克就被全部包圓了,其當日的攻勢也只得早早收場。


在14日的戰鬥中,參加反坦克大隊的612團3營機炮連戰士胡連,創造了一天以7發炮彈擊毀4輛美軍坦克的戰績,這也是志願軍個人以無坐力炮反坦克的日最高紀錄。在打敵人的第4輛坦克時,胡連轉移到一個單兵掩體中,因空間狹小,無法放置炮架,架不起炮。胡連毅然卸掉炮架,冒著危險肩炮射擊,終於將敵坦克擊毀。影片中勇猛接敵,肩炮射擊的志願軍戰士大虎,就是以反坦克英雄胡連為原型的。


經過4天激烈交戰,美軍攻擊文登川寸土未得,其洋洋得意的「坦克劈入戰」也遭到了挫敗,被擊毀、擊傷坦克31輛。此後,美軍再未敢以坦克集群沿公路向文登川內長驅突擊。


在激戰文登川之際,美2師23團和法國營也向文登里公路以東的朝鮮人民軍第5軍團陣地進行了反覆突擊。一直打到10月13日,相繼拿下了930.6高地、520.1高地 (美軍戰史稱為520高地) 和851高地等重要制高點,重創守軍朝鮮人民軍第5軍團第6師。在前期作戰中留給美國人痛苦記憶的「傷心嶺」,這時終於被聯合國軍踩在了腳下。


從10月16日開始,美第10軍改變了戰法,每日以20餘輛坦克向志願軍204師陣地進行破壞射擊,並離開公路改為沿兩側河岸、溝渠、稻田逐段輪番向文登川內擾亂攻擊。同時將進攻重點轉向末楊公路以西204師右翼612團防守的陣地,出動韓8師輪番發動猛攻。根據敵情變化,610團針鋒相對地施以反制,命令將反坦克火器推至前沿,採取小群多路戰術抵近殲敵。並利用夜暗在美軍坦克可能機動的路線上及其兩側布設雷區、挖反坦克壕,巧設陷阱。戰至10月31日,共炸毀美軍坦克10輛,粉碎了其逐段攻擊、逐段破壞的企圖。不過右翼的612團因接防朝鮮人民軍陣地後對情況不熟悉,防衛不利,經過反覆苦戰後被韓軍佔去了近20個高地。打到這時,美第10軍的勁頭已基本泄掉了,逐漸停止了在北漢江以東的大規模攻勢。


志願軍第68軍從10月7日接防朝鮮人民軍陣地時即開始抗擊美第10軍的進攻。經過13天激戰,共殲敵7690餘人(其中包括美軍3390餘人),擊落擊傷敵飛機12架,至31日共擊毀、擊傷敵坦克41輛。同時第68軍傷亡2400餘人,並丟失陣地50餘平方公里。根據美軍戰史記載,從9月13日(美2師開始進攻傷心嶺)至10月15日,美2師及配屬的法國營等部隊共傷亡3745人,其中美2師9團、38團及配屬韓軍等部隊的傷亡超過了總傷亡的半數。同時消耗76毫米炮彈6.2萬發、105毫米炮彈40.1萬發、155毫米炮彈8.4萬發、8英寸(203毫米)榴彈1.3萬發、各種迫擊炮彈11.9萬多發、各種無坐力炮炮彈1.8萬發。由於前線炮彈消耗太大,美軍不得不從釜山動用飛機緊急空運炮彈萬餘發,並以鐵路加班前送了炮彈2.5萬發。為補充對美2師的火力支援,美第5航空隊還向文登里、傷心嶺地區出擊842架次,投擲炸彈250噸。真不愧是「范佛里特彈藥量」!


不過聯合國軍對文登川的進攻並沒有結束。11月4日,接替美2師的美7師又出動27輛坦克,掩護步兵向文登川陣地發起進攻。激戰中,有5輛美軍坦克突入文登川並向縱深實施迂迴攻擊。204師反坦克大隊迅即出動,依託有利地形以無坐力炮、手雷、爆破筒發動攻擊,先後將5輛敵坦克全部擊毀。其餘美軍坦克知道了厲害,迅速收縮,不敢再往文登川里沖了。美7師偷雞不成卻蝕一把米,不得不匆匆停止了進攻。


至此,志願軍第68軍徹底粉碎了聯合國軍發動的「坦克劈入戰」,譜寫了堅守文登川的戰史傳奇。在近一個月的文登里地區防禦作戰中,志願軍第68軍共擊毀美軍坦克38輛,擊傷8輛(相當於消滅了約兩個坦克連),牢牢控制著文登川陣地,迫使美軍此後再不敢使用坦克集群進行大規模突擊作戰。第68軍204師610團在這一戰中立下首功,於戰後榮立集體三等功,被譽為「三等功臣團」,全團還湧現了眾多功臣單位和英模個人。其中創造了全軍無坐力炮日擊毀坦克最高紀錄的胡連,於戰後榮立特等功,並獲得「二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反坦克大隊2中隊排長閻相子,在第一天的反坦克作戰中率領殲擊組勇猛接敵,親自用反坦克手雷擊毀、擊傷敵坦克各一輛,首開204師成功摧毀敵坦克之先河;參加反坦克大隊的610團3連副排長牛瑞山,帶領反坦克殲擊組靈活與敵戰鬥,創造近戰、側攻、多變等一整套打法,先後擊毀和布雷炸毀敵坦克10輛,於戰後榮立特等功。影片《堅守文登川》中的志願軍排長牛志廣,就是以牛瑞山為原型的。


文登里地區反坦克作戰至此落下了帷幕,影片《堅守文登川》也在恢宏的勝利氣氛中與觀眾們道了再見。該次作戰在解放軍戰史上創造了幾個記錄:一次戰鬥中敵出動坦克最多;解放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坦克戰鬥;解放軍歷史上首次構築專門的反坦克陣地;解放軍歷史上首次建立專門的反坦克戰鬥編組。戰後,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楊成武對自己的部隊非常自豪,因之慷慨賦詩:


談判無計挑戰端,坦克劈入文登川。

以劣勝優破甲陣,智勇將士震敵寒。


志願軍第68軍在國內解放戰爭中表現不能算是很突出,但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卻大放光彩,創造了文登里挫敗敵「坦克劈入戰」和金城戰役中「奇襲白虎團」、俘虜韓軍首都師副師長林益淳(這是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活捉的敵軍級別最高的軍官)等光輝戰績。在兩年多的入朝作戰中,第68軍進行大小戰鬥1021次,殲敵74844人(含美軍10416人、韓軍64392人、希臘軍36人),擊落擊傷敵機696架,擊毀擊傷坦克152輛。其中204師斃傷俘敵軍近2萬人,610團斃傷俘敵軍7661人。上述殲敵戰績,均名列志願軍各軍師團戰績榜之前茅。


到了若干年後,以志願軍第68軍的事績改編成的文藝作品就有故事片《打擊侵略者》、《英雄兒女》,軍教片《堅守文登川》,現代京劇及影片《奇襲白虎團》,俗稱「三部半電影一台戲」。這個特殊的紀錄,也是志願軍其他各軍所無法打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沈聽雪的歷史文集」,搜索微信號shentingxue2017

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繼續推出精彩文章讓大家欣賞。


轉載一篇人人上很久之前奧爾夫所寫的《鮮血鑄就的勝利——小記長津湖戰役傷亡情況》一文,相信看完之後會對這個問題以及樓上部分回答有個清醒的認識。

前言:今天是優耐特四爹次馬暈靠譜日,所以很多同志們都想到了紀念一下花期水師步勇,鄙人不才,首先想到的卻是長津湖戰役。從戰略上來說志願軍勝了,但我們也認識到這樣的勝利是用鮮血鑄造的。不過介於我校內某好友稱志願軍九軍團圍毆美軍一個師,並且打空了整個軍團的言論,鄙人決定對長津湖戰役的傷亡情況進行一下簡單的統計。

首先介紹一下長津湖戰役是怎麼個情況。

長津湖戰役是朝鮮戰爭中的一場戰役,為朝鮮戰爭第二次戰役的東線部分。戰役在由尼德·阿爾蒙德指揮的聯合國軍共105,520人和由宋時輪指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軍團大約150,000人之間展開。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里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與朝鮮戰爭後,大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士兵渡過鴨綠江,在朝鮮東北部之長津湖包圍聯合國軍,慘烈的戰役在嚴寒的天氣下進行,在中國志願軍的攻擊下,聯合國軍被迫從長津湖後退到興南港並最終撤出朝鮮。

在開始分析傷亡數字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注意到長津湖戰役是二次戰役的東線部分,二次戰役同時還包括西線的清川江戰役。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是否真的出現了我軍利用一個軍團圍毆對手一個師的情況。

東線方面,也就是長津湖戰役,我軍投入的第九兵團含20軍,26軍以及27軍,共約15萬人,聯合國軍方面則是美軍第十軍團以及陸戰一師,總數約在103520人左右(含部分南韓軍隊和少量土耳其軍隊),還編有英軍一部(是役英軍德賴斯代爾海軍中校曾組建德賴斯代爾特遣隊,下轄坦克連步兵連各2個,約1000餘人,汽車160輛,有50餘架飛機。打剩240人後被俘虜,對手並非志願軍師級單位,而是20軍第179團)。

西線方面,也就是清川江戰役,我軍投入的第十三兵團含第38、39、40、42、50、66軍,共約23萬人。聯合國軍方面為第8軍團,含美軍第一騎兵師,美軍第2、24、25步兵師,南韓第2軍以及第1步兵師,土耳其旅,英軍第27旅,共254571人。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就算是軍隊數量最懸殊的東線方面,志願軍與聯合國軍的數量比也只是勉強達到了1.5:1,而西線則出現了更有意思的聯合國軍數量超過志願軍的情況。如果真的是像那位同學說的那樣,志願軍以九兵團圍攻海軍陸戰隊一師,也就是以15萬人進攻2.4萬人(美軍陸戰1師,該師編製人數約2.5萬人,當時到達長津湖地區是3個陸戰步兵團、1個陸戰炮兵團以及直屬第1坦克營、第1工兵營等部隊,而師部部分人員、師直屬第1海岸營和第1水陸兩棲車運輸營以及一些後勤人員還留在興南港,在長津湖地區部隊總共約2.4萬人。),那麼剩下的8萬聯合國軍都去幹嘛了?

關於傷亡情況呢,歷史上從來都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鄙人儘力說明當時的情況。

首先分析志願軍方面:

根據《抗美援朝戰爭衛生工作總結 衛生勤務》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 1988年3月第1版 第327頁 數據:東線九兵團3個軍 戰傷傷員14062、凍傷傷員30732、戰鬥死亡7304,總減員52098 (凍傷死亡不清)。而這,也是所有計算中傷亡統計數量最多的數據了,甚至超過了對手的統計(當然不能計算地攤文學那種動輒損傷幾十萬的數字)。

根據27軍和20軍的軍史資料,27軍減員1.9萬,其中戰鬥傷亡8339人,凍傷減員10588人。20軍減員兩萬,其中陣亡4339人,負傷2890人,其他減員764人(失蹤被俘),凍傷減員11200人(死亡62人,嚴重凍傷6262人)。

26軍雖然直到12月5日才參戰,且無確切傷亡數字,但是估計戰鬥傷亡約5000人,凍傷減員也在萬人左右。

戰後,27軍補充皖北地方部隊1440人,華東軍區地方部隊4884人,東北地區新兵8493人,合計補充兵員高達14817人。

冰雪長津湖 《開國第一戰》中說「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減員28954人,凍死1000人,凍傷嚴重而不治3000人。凍傷減員達兵團總數32.1%,嚴重凍傷達22%。

毛澤東也曾在電報中提到過「......減員達四萬人之多,中央對此極為懷念......」

綜上所述,志願軍九兵團的損失在5萬人左右為比較可靠的數據。這其中戰鬥傷亡在1.5萬人至2萬人左右,以凍傷為絕大多數的非戰鬥損傷在3萬到3.5萬人左右。

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第九兵團原為負責對台作戰的部隊,並沒有裝備寒區作戰物資,原計劃在瀋陽進行補充衣物卻因戰事緊急被迫放棄。九兵團基本是穿著南方作戰用的單衣單褲進入朝鮮的,以至於出現整連凍死在設伏陣地的慘劇發生。

在戰鬥中九兵團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問題:首先,2次戰役期間的志願軍沒有任何伴隨空軍及遠程火力支援,通過肩扛手提帶入戰場的少量迫擊炮因為天氣過度寒冷導致炮管收縮,炮彈無法放入炮管。志願軍方面得以使用的最重火力一度以手榴彈為主。反觀美軍方面一個千人左右的部隊即有30餘輛坦克,160輛汽車以及50多家飛機支援,還不算後方的炮火支持。

其次分析一下美軍的損失,美軍是否像那位同學說的一樣打空了整個兵團後從容撤退呢?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分析美軍應當是分析聯合國軍損失的一部分,因為志願軍不光是同美軍作戰,而志願軍方面則沒有多少人民軍提供有效幫助。

根據維基百科的數據,整個2次戰役中聯合國軍的損失在3.6萬餘,其中美軍2.4萬餘。同時其對志願軍的損失則是3.06萬餘(整個2次戰役期間),所以這一數據實在不是很可靠。而根據百度百科的資料第7步兵師共有2,000人陣亡、1,000人受傷及殘廢,海軍陸戰隊共有836人陣亡及有12,000人受傷及殘廢,這是否是我們想要的數據呢?我們從下面來看一看:

美軍陸軍第7師31團特遣隊各部隊總共有3200人(其中包括編入美軍的韓國人515人),突圍到達下碣隅里(包括從後浦撤回的31團團部及坦克連325人)共約1600人,其中1150多名傷患由飛機後送,490名沒有受傷的官兵(其中從新興里突圍的計385人)整編成陸軍暫編營跟隨陸戰1師一起撤退。美軍在新興里實際被殲(指純損失,陣亡、失蹤和被俘約,1700人,其中被俘約300人,陣亡、失蹤約1400人。損失兵力摺合約為半個團(約佔第7師31團完整建制編製人數3781人的45%)。

美軍陸戰1師,該師編製人數約2.5萬人,當時到達長津湖地區是3個陸戰步兵團、1個陸戰炮兵團以及直屬第1坦克營、第1工兵營等部隊,而師部部分人員、師直屬第1海岸營和第1水陸兩棲車運輸營以及一些後勤人員還留在興南港,在長津湖地區部隊總共約2.4萬人。   

而陸戰1師最後從興南港登船撤離的人數是22215人,加上還有約1000名重傷員已直接空運日本,也就是說在長津湖陸戰1師被消滅(陣亡和失蹤)約為2000人。(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只計算了死亡和失蹤的,也就是說傷者均沒有計算。)   

根據美軍戰後公布的資料,陸戰1師的傷亡情況是:陸戰1師從10月26日至12月15日(是從元山登陸進入東線戰場到從興南登船撤出整個東線作戰,而非僅指長津湖之戰),陣亡604人,傷重死亡114人,失蹤192人,傷3508人,戰鬥傷亡總數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戰鬥減員。此外陸戰隊飛行員還有8人陣亡,4人失蹤,3人負傷。整個陸戰隊戰鬥傷亡為4433人。(陸戰1師在整個朝鮮戰爭中公布陣亡數為5000餘,失蹤近千。

但要知道陸戰1師在朝鮮主要就只打了突破洛東江,仁川登陸攻克漢城,長津湖突圍3仗,突破洛東江時陸戰1師主力不在,仁川登陸攻克漢城時是勝仗不會有失蹤,長津湖突圍是公認的規模最大最慘烈之戰,此戰結束後陸戰1師基本退出朝鮮戰場,.要真象官方戰時宣傳那樣,長津湖突圍只死了618個兵,那前兩仗頂多死400個兵,那四千多陸戰隊員估計是死在日本,明顯是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臉。)   

美軍後來修正的數據:陸軍第7師戰鬥傷亡2670人,步7師下屬的KATUSA(臨時招募的韓國人補充美軍)戰鬥傷亡1602人,再算上美步3師、南朝鮮首都師、土耳其旅的傷亡,長津湖中的美第十軍戰鬥傷亡達到10495人,這1萬多人還都是第10軍的Battle Casualties,如果再計算在此期間的Non-Battle Casualties(包括凍傷)的人數——其中第1陸戰師有7338人。

結合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認識到美軍陸軍第7師陣亡人數約在1500至2000人(投入作戰的第31團和第32團,不計算KATUSA,含失蹤),受傷人數約在2500人至3500人之間。

陸戰1師的陣亡人數至少在1500人至2000之間(理由前面有說,含失蹤),受傷人數雖沒有前面稱的12000人那麼多,但也達到了約5000人左右。

同時我們可以估計一下美軍的非戰鬥減員情況,前面提到了,光第一陸戰師就有7338人。

再加上粗略估計的南韓軍隊(數量不詳)、土耳其軍隊(約220人陣亡,450人受傷,100人失蹤)以及英軍軍隊(投入作戰約900人,其中陣亡約300人,俘虜約135人,受傷不詳,但僅有約300餘人撤回。)的損失,二次戰役長津湖戰役中聯合國軍的戰鬥傷亡大約在1萬至1.2萬人左右。非戰鬥傷亡也在約1萬人左右(由於美軍陸7師以及其他聯合國軍隊損失數據不詳所以保守估計,實際可能更高,但聯合國軍方面非戰鬥減員致死率極低,返隊率極高)。

經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單獨論戰鬥力,志願軍並沒有過多的輸給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而作為主力的美國陸戰隊第一師也並沒有在中國軍隊面前討到太大的便宜。但我們在物資匱乏上付出的鮮血太多了,我軍非戰鬥減員的3萬多人,很多就那樣留在了異國他鄉,就算戰傷的士兵,也基本算是宣判了死刑。

反觀美軍,雖然紙面上非戰鬥減員也高達上萬,但是很多經過救治後有活蹦亂跳的回到了戰場上,就算戰傷的士兵也大多得到了及時後送。

所以,我軍與美軍的交換比實際上達到了約4比1到5比1的比例,長津湖戰役,是以鮮血鑄就的勝利。

以史為鑒,方能自省。

再此十八大之際,鄙人欣慰的看到了祖國軍隊現代化的進程。但我們永遠不會忘掉這支軍隊當年的軍威和軍魂。

2012年11月10日

於北京西山


居然到今天還有人說朝鮮戰爭沒意義,實在看不下去……當然現在很多解密的檔案說鷹醬當年也不想飲馬鴨綠江,但是處於當時的大環境,我兔不得不防備著。東北可是我兔工業根基,被鷹醬推進來的話,別說蘑菇了,估計連自行車都造不出來了。

關於朝鮮開戰,其實太祖兔沒默許,毛熊那邊倒是賣軍火賣得爽翻天,金大胖花了30多噸黃金全蘇式武器裝備了人民軍(人民軍的班底可是經歷了抗日戰爭以及國共內戰的8個精銳師),T34這種大殺器別說打李承晚的雜牌軍,就是當時鷹醬駐軍都扛不住。

金大胖看太祖兔不同意,覺得你們兔子真沒勁,磨磨唧唧的,還不如蘇聯老大哥爽快,老子直接開干……不過這事兒也不怪老金,李承晚這弱智,韓國國內一片廢墟,天天高音喇叭架在邊境上高喊揮師北上統一半島……尼瑪,誰家隔壁住個瘋子都不放心,說李承晚瘋狗其實一點不為過。雖說這廝殺了金九的暴行全世界都看他不起,但是他的政治頭腦真的很強大,知道美爹鷹醬肯定會扶他的,韓國軍隊只要撐到美爹降臨就行了……

正在腳盆治病的麥克阿瑟臨危受命,率領豪飲日本清酒,爽玩日本妹子的休假兵團出兵了。
這裡不得提下文正兔手下有位叫雷英夫的參謀兔,紅小鬼出身,沒事對著地圖發獃,一看有個地名叫仁川,再看看玉米芯煙斗代言人麥克阿瑟酷愛險地登陸……我去,「文正兔,不好了,不好了,仁川……」

文正兔立刻通過我駐朝機構柴大官人向金大胖示警,小心仁川。金大胖說,那個破地方,我們派上五個女飛行員開上螺旋槳飛機就能守住……其實此時金大胖自家人知自家事,隊伍放出去了,根本就收不住,即便知道美軍會登陸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只能呵呵等援助了。

而後麥克阿瑟仁川登陸真是神來之筆……人民軍被喀嚓喀嚓幾下就危在旦夕了,這時候金大胖才想起老朋友太祖,趕緊向蘇聯向太祖求救……

是日,兔子召開長老會,一是商議大局,二是討論誰去:
戰神兔朱老總年事已高,首先排除;
太祖兔再看看軍神兔副統帥,軍神兔林副統帥一看局面說,這個不能打,那什麼我屁股上的傷沒有好,我去不了。太祖兔不悅,於是副統帥就養病去了。
再找個機靈的,知名段子兔陳賡倒是合適人選,但是這尼瑪,段子兔彼時正在越南支援越南人民抗法大業,脫不開身。
草泥馬,你們到底誰去,朝鮮弟兄血都要流幹了。太祖兔眼睛紅了……這時有人提了橫刀兔。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橫刀兔彭大元帥正在西北放大假,被緊急召回去了朝鮮。我們東南沿海正在搞登陸戰訓練的某部某部以及某部軍隊上了火車棉衣都沒發就去了丹東……

我們的軍隊百戰之師,加上蘇式裝備,美式裝備加成,打打玉米芯煙斗代言人手下的休假兵團如砍瓜切菜般利索。但是我兔弱點在於後勤補給。大家應該還記得課本里的一個故事,坑道里的兔子們互相謙讓一個蘋果的故事,事實是,丹東倉庫物資堆積如山,但是朝鮮脆弱的鐵路運輸線,美帝完善的空軍,加上前期我們後勤補給部隊經驗的缺乏……基本上是一車皮蘋果到了前線只有一個……這種狀況到牧師兔洪學智去搞後勤才改善。

鷹門大長老杜魯門一看,草泥馬,牛仔鷹麥克阿瑟靠不住啊,換人換人,換上了鷹門儒將李奇微。

我兔前期狀態無比神勇,但是被鷹門儒將李奇微看破了一點,我兔大規模協同作戰都在夜間,並且基本是月圓那幾天(一是防空需要必須野戰,二是我兔缺少相應的照明設備,以及物資儲備需要時間)。

看破了這一點,戰術上就簡單了,無非就是頂住我兔頭幾波攻擊,而後進入僵持,再而後白天利用現代化的戰爭機器再推回去……於是鷹醬的軍隊咬咬牙,扛住了我兔瘋狂的進攻……

這時對於我兔來說,雪上加霜的是,太祖兔戰爭慾望極大,我兔大軍在後勤幾乎崩潰的時候,把戰線拉到了三六線,太祖兔不同意收縮戰線……總之好不容易推了36線副本的我兔,被鷹醬大軍逆推回去……
後面僵持階段就不多說了,上甘嶺被副統帥兔稱作肉磨子……

除了無聊的蛋炒飯,朝鮮值得我們記住的是,
米格走廊:當時蘇聯頭號王牌飛行員闊日杜布在朝鮮戰場,美軍王牌飛行員們躍躍欲試,要和闊日杜布比比身手,然後他們遇到了我兔空軍,第一代空軍兔用血肉鑄就了震撼世界的米格走廊……
金日成的大嗓門(喀秋莎,這是比沒良心炮還沒良心的神器):這是彭老總去蘇聯要來的神器,毛熊大掌柜斯大林宴請彭老總,彭老總心系朝鮮戰場,但是依然對斯大林說了句:「你也有你的難處!」而後斯大林大受感動,把卡著不放的那些神器開始投放朝鮮
【錯誤自查,此段存疑】我兔十五軍VS鷹門101空降師:101空降師真的很強,戰鬥慾望和以往遇到的美軍部隊完全是兩個級別的,但是我們扛住了……【註:我對朝鮮戰爭感興趣是中學時期,當時看了很多相關書籍材料,不過畢竟時日久遠了。這裡十五軍對決101空降師的說法我印象里是有的,不過現在網上查一查,101空降師當時已經解散,我懷疑我軍記錄下對手的應為101師一部分,但是我們的有關記錄里確實記錄到了一支很強的美軍空降部隊和秦基偉將軍十五軍的對決。後來我軍成立專門的空降兵部隊時,太祖欽點十五軍的一個理由就是他們曾經和美軍最優秀的空降部隊對抗過,再或者也許是美軍82師?】
我兔萬歲軍VS鷹門第8集團軍:38軍14小時急行軍70公里(在現代戰爭史上,這都是奇蹟),把美帝第八集團軍包了餃子……
無處不在的我兔工兵:挖坑道一個月磨禿一把鏟子,他們挖出來的土方可以繞地球N圈;白天拆掉鐵路橋大梁以免美帝轟炸,夜晚把橋樑架上搶通鐵路保運輸;戰略僵持階段,為朝鮮修了至今為止還能使用的環島公路……
簡陋原始但是管用的防空體系:基本是50-100米一個我兔戰士,烽火台的性質用人力盯防美軍空襲。我們的防空炮火實在太寶貴也太嬌貴了。關於戰果,有一次,我兔防空部隊發現一架鷹門轟炸機反覆轟炸一輛連我兔都不要了的破卡車,大家很納悶,草泥馬,這是幹嘛呢,難道是吸引我們防空火力的誘餌?領頭的防空兔冒著被上級處分的危險,下令打下了這架飛機,找到飛行員問出了答案,你們的防空做得太絕了,我們要回報戰果沒辦法,只好反覆轟炸,不同角度拍照片好記戰果……我防空兔:(×&……¥#@
洪學智將軍帶領的後勤團隊:從戰爭初期50輛卡車出發1輛到達目的地,到後期1%-2%的損失,後勤部隊支援前線功勛卓著。
最後一位朝鮮戰爭的遇難者:一位我已經忘記姓名的中國警察,停火當夜,停火時點前一小段時間,雙方都在裝模作樣的宣洩火力,不巧,這位同志中槍了,依據停火協議,看看到了停火時間,他沒有回擊近在眼前的開火者……
東方戰場狙擊之王張桃芳老爺子:一支水連珠玩得出神入化,如果不是我兔統計狙擊戰果過於嚴謹,張老爺子搞不好是整個20世紀的狙擊之王。

最後,我們要永遠銘記的是,那些永遠長眠在朝鮮半島上的我兔將士,在那個年代,我們的後勤讓我們沒法帶他們回家,希望有朝一日,我們能一個不漏地把他們都接回來,告慰將士們在天之靈。
我不喜歡美帝軍隊的做派,但是有一點,我很欣賞,美的太平洋司令部下面那一支收屍隊,至今仍然在全球收集各次戰爭遺落海外的美軍遺骨……
我希望將來,我們的國家真的強大了的時候,我們的將士在出征前都能得到一句來自祖國的承諾「天涯海角,帶你回家!」

補充一段來應題
題主說我軍裝備落後,單兵武器的話其實也沒落後太多,我們也全蘇式裝備,尤其是輪訓換裝之後,我們的武器來去美帝不是太大。我們落後的其實是整個軍事體系,後勤保障,空軍火力支援這種東西我們基本還沒開啟這個科技樹選項呢。
我記得世界航空史單種貨物運輸有個奇蹟,安全套運輸的數目……美帝空軍創造於朝鮮戰爭……(補充說明,這個套套主要是套槍口的……)
美帝的機槍手墊著羊毛毯舒舒服服瞄準的時候,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在雪地里一口雪水一口炒麵繼續作戰,這尼瑪境界能一樣嗎……


大錯特錯!首先志願軍武器並不落後好嘛。
抗美援朝是我國政府在接到朝鮮政府出兵請求後匆忙間決定的,當時新中國成立剛剛一年,國家正在大規模開始重建,部隊已經開始複員,而軍工生產也被讓位於地方建設,由於部隊開始複員,大量武器彈藥被統一回收,部隊後勤開始步入正軌,據統計當時人民解放軍擁有各種槍械200餘萬支(挺),當然這個數字可能比實際擁有略小一點,因為有的部隊可能因某種原因瞞報一些。
據有關資料表明,當時我軍的武器裝備種類繁多,型號各易,既有美國二戰後期生產的新型步、機槍,也有北伐戰爭時期的老式「漢陽造」步槍。分別為蘇聯、美國、英國、日本、捷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製造。僅步槍口徑從6.5mm到11.43mm多達13種,各種槍械的型號更是多達幾十種。
早在三大戰役結束後各野戰軍就已經發現作戰中的彈藥供應問題,開始有意在部隊里統一武器配置,對戰鬥力較強的部隊優先配備新繳獲的美式裝備,一些地方部隊則使用其他國家生產的雜牌武器,這些部隊在內部也細分為日式裝備營、蘇式裝備連等戰鬥單位,這樣便於後勤供應。由於各野戰軍實行誰繳獲誰優先裝備的原則,所以消滅國民黨精銳部隊較多、作戰範圍最大的的第四野戰軍裝備最好,後期該部隊80%為美式裝備,其次是參加過淮海戰役的第三野戰軍。而其他野戰軍隨起義部隊編入也擁有了部分美式裝備作戰單位。
建國後由於剿匪和保衛新解放區人民政權安全需要,地方大量組建民兵組織,這樣解放軍淘汰下來的早期國產、日本和德國武器基本就配給了地方部隊。
曾經有人在網上說志願軍是扛著十幾個國家生產的十幾種口徑步槍抗美援朝,現在看這是把當時國內武器裝備和入朝部隊裝備混為一談。眾所周知,當時中共中央對出兵感到比較困難的原因之一就是我軍武器裝備太落後,美軍一個團的火力比國內裝備最好的四野一個軍的還強(林彪語),所以根本不可能讓如此劣質裝備部隊入朝作戰,如果這樣做等於拿中國士兵生命當兒戲,我相信當年中共決不會這樣做。
當志願軍決定出兵朝鮮後,我軍就開始優化入朝部隊的裝備,東北地區負責人高崗在後勤上也大力協助,儘管後來高崗成為反黨集團成員,但他對抗美援朝前期支持是功不可沒的。各解放區和野戰軍都在人員和物質上支持入朝部隊,例如西南地區劉鄧部隊就支援入朝部隊2000名汽車司機和部分車輛裝備。
我軍在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單兵彈藥基數為80發子彈,每次戰鬥發射子彈平均30-40發,入朝部隊按此基數上浮了三倍,但後來戰鬥一打響才知準備不足,特別有的部隊仍然採用國內打仗時戰果統計考核制度,即每次戰鬥發射多少子彈,消滅多少敵人的方法,導致很多戰士為節約彈藥,端起刺刀準備和敵人肉搏,或延遲射擊等敵人更近一些,結果犧牲在聯合國軍的密集的彈雨中,由於單兵彈藥不足,擔任阻擊任務的戰士在彈藥用完後只好和敵人展開肉搏戰,出現了楊根思那樣的英雄。
第一次戰役結束後,彭德懷向中央提出大力保障後勤的要求,為此我軍正式組建後勤保障部門,同時由於第一次戰役繳獲了不少武器彈藥,而這些美式標準彈藥,志願軍美械部隊可以直接使用,這樣也解決了一部分彈藥補充困難。
但由於志願軍作戰思想發生變化,對戰場上火力重要性已得到充分認識,因此調高了單兵彈藥發射基數,而國內有些部隊美式彈藥幾乎全部調劑到朝鮮前線,甚至有的國內部隊每名戰士每支槍子彈不足三發。這種情況下國內兵工廠開足馬力生產志願軍需要的子彈,說生產不如說是改造,當時國內生產彈殼和彈頭沒有問題,但生產子彈裝葯還比較困難,因子彈內火藥的燃燒曲線與普通火藥不同,生產難度較大,只好從其他口徑子彈中拆出裝葯,裝入新的子彈殼內,當時瀋陽等東北城市都組織黨、團員參加義務拆子彈工作。即使這樣也只供應了1.2億餘發,僅為頭兩年作戰實際耗彈量的70%,
當時朝鮮人民軍的武器裝備優於志願軍,因朝鮮戰前自己已經能生產衝鋒槍和子彈,看到入朝志願軍的簡陋裝備,朝鮮人民軍也從僅存的彈藥庫拿出一部分武器和彈藥供應志願軍前線部隊,但由於是蘇式裝備,只能配套使用,數量也有限,僅裝備少量部隊,倒是朝鮮生產的反坦克手榴彈在志願軍中分發使用範圍較廣。不少部隊指揮員仍然希望在戰爭中通過繳獲補充自己,可後來隨著後期運動戰向陣地戰轉移,繳獲越來越困難了,從第四次戰役開始,幾乎就沒有多少繳獲物資了。
這時蘇聯斯大林看到中國志願軍動真格的了,加上其他共產黨國家的聲援和要求,蘇聯按協議向中國提供首批十四個步兵師裝備的計劃開始實施,由於當時現生產已經來不及,於是一部分裝備是從中蘇邊境現役蘇軍手中集中後開運中國,六十年代中蘇反目後,我國有人還拿出此事攻擊蘇聯將舊武器賣給中國抗美援朝,實際上冤枉了蘇聯「老大哥」,從中國通知蘇聯參戰到出兵不過半個月時間,你讓斯大林哪找那麼多新武器給中國,再說企業轉產不同型號產品也要時間,而新武器未經試用,效果還不如舊武器。而且中蘇間只有一條西伯利亞鐵路,運力也有限,當蘇聯第一批武器運到後,志願軍二次戰役已經結束。這些新武器馬上發給在國內的預備隊,迅速完成使用培訓,後來這批部隊入朝後替換了先期入朝部隊發動第四次戰役。
第三次戰役志願軍已經加強火力使用,由於進展迅速,越過三八線後解放漢城,又繳獲了一批美式彈藥,緩解了彈藥供應,加上朝鮮開始雨季,後方運輸困難,主要運輸力量是提供糧食。這時聯合國軍司令已經換上李奇微,他發現了志願軍彈藥供應上的困難,他要求聯合國軍不斷向前進攻,不留給志願軍繳獲彈藥機會,在陣地戰中志願軍彈藥迅速消耗減少,而事先沒有大量儲備彈藥,因此不得不開始撤退。
配合志願軍行動的還有許多朝鮮民兵,他們的武器就基本是雜牌的,這些武器在撤退時被美軍繳獲一些,並作為醜化中國部隊的證據在媒體上宣傳展示,在今天的美國網站上仍能看到。
這時國內蘇式裝備的志願軍部隊緊急進入朝鮮,最後以強大的火力擋住了美軍的進攻,戰線穩定下來後,志願軍立刻開始換防休整,並分批換成蘇式裝備,到第五次戰役發動,志願軍基本是使用繳獲的美國裝備和蘇聯裝備作戰,配備了T-34坦克和「卡秋莎」火箭炮等重武器,成為一隻令人生畏的現代化軍隊。這時美國看中國志願軍越打越強大,以及蘇聯越來越明顯從外交和軍事裝備上支持中朝方,於是決定談判停戰。
從1950年到1955年,中國從蘇聯共進口和接受槍械89萬餘支(挺),以及配套彈藥約2億發,蘇聯在援助武器彈藥的同時也援建了中國許多兵工廠,提供了製造圖紙、設備、配方和軍工專家,允許中國仿製生產蘇聯輕武器,其中包括仿製蘇聯7.62mmППШ-41式衝鋒槍,命名為50式7.62mm衝鋒槍,這些武器彈藥為中朝軍隊提供了有力支援。1953年朝鮮停戰後,生產的武器就開始逐步裝備國內部隊。到1955年底,各種舊雜式槍械退出歷史舞台,人民解放軍輕武器裝備第一次實現換裝,全軍槍械繫列得以統一,整個輕武器裝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55年1月11日中蘇兩國政府換文,中國又從蘇聯引進了7.62mm半自動步槍、衝鋒槍、輕機槍和14.5mm二聯、四聯高射機槍的圖紙、技術資料及樣槍。這是一次全面的技術引進,也是對新中國輕武器生產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
1958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回朝鮮,少量重武器裝備提前秘密無償送給朝鮮人民軍,而輕武器和彈藥則全部攜帶回國,並在中朝邊境接收瑞士等中立國撤軍檢查。回國後志願軍大部分集體轉業去「北大荒」,上交的輕武器替換國內部隊的舊裝備,由於大口徑火炮相對過剩,加上大批炮彈保存期限將至,毛澤東為防止浪費,將幾十萬發炮彈拉到福建前線,統統傾瀉到老蔣的金門島上。1958年-1964年國內現役部隊基本都使用從朝鮮戰場帶回的蘇式裝備,雷鋒的那支衝鋒槍就是仿蘇1943年式PPS7.62mm衝鋒槍蘇式的54式7.62mm衝鋒槍。
到五十年代後期,蘇聯赫魯曉夫上台,中國和蘇聯開始對抗,我國開始研製自己輕武器系列,但走過一段彎路後,又回到蘇式裝備上,繼續裝備部隊。
轉47軍老兵回憶抗美援朝
 1、與友軍的關係:
話題從喝酒開始,我說喝兩杯吧,岳母說不要喝了,今天沒什麼菜。老頭子說朝鮮人喝酒只要有幾個辣椒就行了,他們用生辣椒沾鹽下酒。我說從網上看到朝鮮現在根本就不宣傳你們志願軍了,朝鮮戰爭就是他們自己打的。老頭子一聽就火了,怎麼是他們打的了,他們自己的人都打光了呀,我們團還過去一個營給他們呢,我們那個營全是朝鮮族的,到他們那後,改成18聯隊,聯隊就是我們的團,營長直接當團長了。後來他們聯隊長過來,見了我們團長還叫首長。他們也不願意過去,剛開始不承認*員資格,要重新加入勞動黨,他們都反對。後來一過去就打了個大勝仗,金日成就同意了,*員可以轉為勞動黨,黨齡累計計算。每次他們一過來,就給他們很多吃的,大米、罐頭,人民軍的補給很差的。我認得的一個班長,到那邊後當了炮連的政治副連長,死活不願意再過去了,說他搞不懂人民軍那一套。政治副連長就是我們這邊的連指導員,我們這邊跟連長是平級關係,他們那邊比連長低半級,而且人民軍等級森嚴,見了連長要敬禮,進門要喊報告,抽根煙都要請示。後來團長跟他做工作,說你們過去是為了你們自己祖國的統一等等大道理。我中間說聽說四野過去了兩個師(論壇上看來的),岳父說他不太清楚。老頭子說整個感覺人民軍看不起解放軍。我很奇怪覺得不可思異。
我岳父說朝鮮兵一般看不起我們解放軍,當時他們有軍銜,我們沒有,他們嘲笑我們是游擊隊,相反我們也看不慣他們,人民軍修工事幹活,都是當兵的幹活,肩上只要有一顆豆的,就在那晃不幹活的。他們政治處還處理了一件兩軍衝突的事件。起因就是從人民軍嘲笑志願軍開始,結果有個山東兵受不了,說到:人民軍了不起,打起仗來真厲害,一直打到鴨綠江,當然人民軍也不傻知道是在嘲笑他們打敗仗,所以兩邊就打了起來。
2、關於打了敗仗的60軍
我問你們部隊的伙食好嗎。好呀,儘是大米、白面、肉罐頭等等。我岳父說他們是51年入朝的,當時5次戰役都打完了。志司報請中央準備發動6次戰役,他們就是沖這入的朝,當時他們在湘西剿匪被急入朝的剛入朝時每人發了一個牛肉罐頭,那時可是寶貝,也捨不得吃,有次行軍走出了5里地,發現自己的罐頭拉在營地了,硬是跑回去拿了回來。我岳父說到這裡笑到,要是知道後來罐頭吃得不想吃,也不會跑到要死去拿那個罐頭了。
第6次戰役正準備打時,志願軍這邊炮兵司令部的一個參謀叛逃了,帶走了全部炮兵布置圖。於是志司決定第6次戰役不打了,各部隊轉入防禦,當時的命令是擋不住時,可以後撤30公里。結果我岳父所在的47軍反而向前推進了20公里。志司通電嘉獎,稱47軍是最可愛的部隊,當時之前只有38軍被志司通電稱為常勝軍,老頭子說當時他們戰友間打招呼都是用「最可愛的」當前綴,比如叫張三,就在前面叫「最可愛的張三」,從老爺子的神情里,我還依稀能看出當年的那種風光。
部隊下來後,到兵站領補給,一報番號,47軍的這邊來。大米、白面,牛肉、豬肉罐頭還有灌腸。說到這裡老頭子對我說,你們上次在沃爾瑪買的跟我那時吃的一個味,好久沒吃過這種傳統風味的啦,後來讓你媽去買總買不對味。剛開始,部隊吃得可香拉,可吃多了就厭了。有一天,我拿了兩個罐頭到村子裡跟朝鮮老鄉換了幾棵白菜,回來煮了一大鍋白菜湯,結果一搶而空,一滴都不剩。
60軍就沒有這麼好了,有次正好跟他們一起領物資,一聽是60軍的就喊到這邊來,就是高梁米、小米這些東西了,搞得我們都有點不好意思了。當時他們有兩個師長都被俘了(我只知道一個被俘,不曉得是不是岳父記錯了)。上面也不要他們打仗了,要他們負責打防空槍。我們部隊從過鴨綠江開始一直到前線沿路都是他們60軍的部隊,沿著公路一個班一個班的,在路邊搭個棚子,一發現有敵機,就朝天鳴槍,就干這個,吃得也差。好幾次他們都上我們這來要東西,給個罐頭吧,有戰士回你們自己去領呀,他們不給呀,真是挺可憐的。還經常碰上打散了的60軍的兵,十幾二十幾個躲在樹林子里,找不到部隊,又怕被當逃兵,更慘了。我們團部還接待過一個團長,就帶了一個警衛,從南邊跑回來,在我們團部睡了一晚,就去找自己的部隊了,一個團長也不曉得怎麼當的,連自己的兵都找不到了。被俘的就更慘了,回來後沒完沒了的審查,有的勞改,後來每次搞運動,都免不了要被扯進來。記得80年代在軍隊的一份材料上,看到被俘的一個師長在一個農場勞動,一直在申訴,結果後來恢復了師級待遇,但黨籍沒有恢復。
3、與敵軍的關係
戰爭是殘酷的,秋季攻勢是打得最慘的,420團入朝時剛在湘西補充了兵源,有很多土匪通過訴苦運動後加入了隊伍。共有3個營,每個營有4個連,一個連有170人,團部還有警衛連、偵查連、通訊連再加上機關的人差不多有2700人。但整個秋季攻勢一仗下來,只有三四百人了,最慘的一個連只有12個人了。當然這只是減員量,包括傷病在一起的。
準備打6次戰役時,剛開到前線,當時的命令是47軍負責穿插,每個人都把棉被扔了,每人帶武器、糧食、4個手榴彈、一件工具(鍬、鎬之類的)。最恐懼的一晚至今還記得很清楚。當時急行軍走到一個山谷,兩邊是高山,山谷中也沒有路,一條小溪夾在中間,天空毛毛月,大朵大朵的黑雲。正走著,敵人的飛機來了,是黑寡婦(什麼機型),嗡嗡的,飛得很低,突然夜空中響起了喇叭聲,「47軍的官兵們,你們辛苦了。你們從東北打到湘西,馬不停蹄,*又逼迫你們來到朝鮮賣命。你們吃不飽穿不暖,你們不要再為*賣命了。到聯軍這邊來吧,聯軍將歡迎你們的到來,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聽到這個,我岳父說全身都起了一層雞皮疙瘩。後來,第6次戰役就沒打了,前面已說了原因。
52年過春節時,我們做了很多打糕(朝鮮的一種食品,類似我們的糍巴)還有糖等等,都掛在鐵絲網上,後來看到南朝鮮的兵在當官的督促下全摘走了。後來抓到個俘虜,問他吃了沒有,他說當官的騙他們說有毒,都讓當官的吃了。
相持階段時,我們團有個連跟美軍分守兩座山,水源在兩座山中間,當時達成了默契,兩邊取水的都不打,有時兩邊取水的在水邊相遇也是互不說話,打完水就走。到了年中,補充了一批新兵,有個新兵取水的不懂規矩,正好碰上個美軍在取水,新兵慌了,一扁擔打暈了美國兵。這件事的後果就是雙方再也沒有取過水了,都從後方運水。
我岳父還參加了湘西剿匪,後來那些參加了志願軍的土匪,單兵作戰能力相當強,比東北兵強多了,抬著擔架一天能走一百里地。如果大家有興趣,我跟老頭子聊聊剿匪也是可行的
53年,部隊負責防守西海岸,主要是防登陸,一般守這裡就是要回國了,後來停戰的消息來了,高興啊,晚上燈火通明,原來因為要防空,晚上一般是不點燈的,即使點也要蒙住窗戶。徹夜狂歡、喝酒。
關於秋季攻勢一仗的慘烈還有一個故事。80年代,我去看老首長,原來是我們政治處的主任,時任廣州軍區參謀長,一見面就喊我的名字,你還在呀,秋季攻勢我們團沒幾個人了,還以為你不在了呢。原來,部隊下來後就整編,所有老兵均勻分配到各團,本來我是回420團的,但有個人不願到419團,我就去了419團,跟原來的首長就失去了聯繫。我說,你老如果回原部隊,早就當大官了啊。
老人家寫了一本日記,可惜55年肅反被上面收走了
4、關於蘇軍:
52年整編後再次入朝時剛過鴨綠江,就碰上了蘇軍的炮兵部隊,他們也穿志願軍的衣服,當時看到駕駛樓里貼了很多美女圖,我們都看不慣,大家指指點點議論,結果蘇軍看到了朝我們瞪眼,差點搞出事來。
後來到了一個機場,我們負責修機場,蘇軍的高炮部隊在邊上負責防空。有天美軍的偵查機來了,偵查機開始照相,啪的一聲白光一閃。第二天就來了B-25,飛得很高,大家都沒注意,結果投下了一陣炸彈,有當時炸的,有一小時、一天後炸的定時彈。結果蘇軍一炮都沒打,幾天後還撤走了。當時我們都嘲笑他們,這算什麼老大哥呀
5、再說一下朝鮮老百姓:
朝鮮人民風淳樸,我在朝鮮幾年,從來沒有看到他們拿我們部隊的東西。每次住老百姓家裡,他們都讓我們住最好的房子,燒熱炕。他們吃得很差,一般都是啃玉米棒吃泡菜。有時我們給他們一點東西,他們都很感激。有次住一個房東家,平時給他一些米飯。結果他家都沒捨得吃,而是釀成了酒拿來給我們喝,是那種米酒,很好喝的。有段時間部隊沒煙抽,我們就拿幹了的白菜葉捲煙抽,朝鮮老鄉見了,要給我們煙葉,但我們部隊有紀律沒要。朝鮮人都會唱歌跳午。高興了就跟我們唱、跳。但悲傷時也唱。51年入朝我們是從寬甸縣架浮橋走的,本來部隊士氣很高,但一上岸,有十幾個朝鮮老百姓站在江邊唱歌,歌聲很凄慘,我們聽了心情立刻沉重了起來。
6、朝鮮的大姑娘很大方,當時見了我們這些十七八歲的兵,都跑到面前大聲地說話,還豎大拇指。後來聽懂朝鮮話的人說,那是她們在誇我們長得漂亮,有的大膽的還直接問我們結婚了沒有。一般村子裡沒有看到過成年男人,除了老人和小孩就只有女的了。曾經有一個姑娘很大膽,硬是要跟我們一個幹事睡一間床,怎麼也弄不走,最後是我們把他架走的。有一天村子裡一個跟我很熟的小男孩把我叫出去,走到村邊一塊大石板邊,上面坐了一個姑娘,是他姐姐,要我跟他姐姐對歌,把我嚇得立馬跑了。
7、朝鮮老人的漢語水平都相當高,曾有個老頭用樹枝在地上跟我們寫唐詩,寫了好多首。他們的口語水平就差一些。後來了解,原來在日本戰領朝鮮之前,他們都要上兩年的漢文課.
8、再補充一下與人民軍的關係:
人民軍的正規化比我們要好,當然我們講的是官兵一致。當時每個團都會派駐3名人??不會管他們,還要照顧好他們。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當翻譯,再就是協調部隊與老百姓的關係。他們3個人都有軍銜,一個尉官兩個士官,都穿馬褲和馬靴,平時看起來比我們精神多了。我們入朝前都打綁腿,入朝後不知道什麼原因部隊宣布不用打綁腿了,所以我們的服裝比起他們就更不行了,衣服的料子也不如他們。但是行軍我們就比他們實惠多了。靴子走遠路就受罪了,每次行軍到目的地後,3名人民軍脫靴子就成了一景,口裡念著「***」就相當於我們的「哎喲」,而且還帶表情,眥牙咧嘴的,看樣子是很痛苦呀。
9、這幾個人民軍對於我們與當地老百姓溝通是很有用的,有時個別老百姓不願意讓軍隊住,畢竟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這時只要這幾個人民軍跟他們幾里咕嚕連說帶逼,立刻解決問題。到了村裡,他們向老百姓要酒要東西吃,朝鮮人一般都挺能喝的,喝得高興了就開唱。我們部隊紀律嚴多了,從不向老百姓要東西。人民軍都很講等級,見了我們團部的領導都要敬禮,我們自己一般很少這樣做的。他們的等級觀念強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吧。52年我提了副排,那時志願軍軍官也開始穿馬褲了(可能是兩軍交往沒有軍銜,穿馬褲可以區別一下官兵身份吧)。第二天就碰到個人民軍,是個士官,當時我們一群人坐在房裡聊天,那人進了屋,看到只有我穿的是馬褲,立刻沖著我立正敬禮。我有點不好意思,就站起來遞了根煙給他,同時我自己也叼了一根。他接過煙後就立馬給我點火。過了一會,看到那人拿著煙不動,我就示意他抽。沒想到,他開口了,長官,我可以抽煙嗎。就是這樣的,這時我才想起為什麼當初那個去他們18聯隊當炮連政治副連長的死活要回來了。
10、有一天,團里的人民軍中的一個,叫我到老百姓家,只見他跟那家人說了一陣,那家人就開始做東西,是那種大米磨成的粉做的米糕,一蒸真香,人民軍軍官自己吃,還叫我吃,我死活不肯吃,部隊有紀律的,朝鮮的大米本來就好吃,做的米糕真好吃。我問,你不是說有紀律不能吃嗎,怎麼知道好吃。岳父笑了,說那個人民軍一個勁地勸我,說你是跟我來的沒關係的,再說太香了,實在是頂不住,就吃了一個。後來再讓我吃一個,我就真的沒有再吃了。
關於人民軍還有一個笑話:那是停戰以後,我們幫朝鮮人修公路。一天我們團長帶兩個警衛來工地視察。團長走得快,兩個警衛拉在了後面。這時迎面來了三個人民軍軍官,一個大尉一個中尉一個少尉。突然3個人民軍攔住了我們團長,幾里咕嚕的一陣說,團長有點莫名其妙,那幾個人民軍連說帶打手勢。這時後面的兩個警衛一看有情況就跑了過來,其中有個警衛比較機靈,看出來是人民軍要我們團長給他們敬禮,就跟團長說他們要你給他們敬禮,團長一聽就火了,我比他們官大,怎麼反要我敬禮呢。於是呼幾個人七嘴八舌吵了起來。最後警衛急了,日本漢語也出來了,指著團長說,這個,聯隊長的幹活。沒想到這句話起了作用,那3個人民軍立馬立正向我們團長敬禮。當時在工地的戰友們全笑倒了。
11、今天寫一下行軍的故事:
我們從湘西出發到湘潭,在那裡整訓了2個月為入朝作準備。然後坐火車直到寬甸,從這過鴨綠江。我們過了鴨綠江,就看到了我們繳獲的很多美軍的重武器,有自行火炮,這個玩藝我們剛開始還以為是坦克,因為當時沒見過,還有榴彈炮、美式汽車。當時有一部分人看守這些武器。這批看武器的開始跟我們這些剛入朝的講美軍空軍的厲害。他們說美軍的飛機太厲害了,白天當然不能行軍,晚上行軍也要戴偽裝帽(樹枝編的),不能抽煙,不能講話。因為美軍的飛機飛得低能看到抽煙的火光和聽到講話的聲音,有時候飛機就在你頭上飛過,飛行員能摘掉你的偽裝帽。一時間也不知道這些話是不是真的。但是部隊開始出發時,就發覺跟在國內時不同了。在國內行軍時,一路上拉歌、做遊戲(行軍中的遊戲,可能跟我們小時侯春遊做的遊戲差不多吧)、講笑話,路邊還有文藝兵們做宣傳鼓勁(電影中好象見過)。這時全沒有了。講話要小聲,抽煙只能用手捧住。當然拉歌之類的更不準了。現在當然知道了,美軍的飛機沒這麼神,你想飛機的聲音那麼大,怎麼可能聽得到我們在地上講話呢,但當時我們在連隊就是這種情況。
12、由於都是剛入朝再加上聽了那些人有些誇張的說法,行軍時就出了很多笑話。講話只能嘴對耳說悄悄話,抽煙只能用手捧住煙頭的火光。晚上走著走著,突然聽到一陣轟鳴聲,立刻就聽到喊「隱蔽」,於是大隊人馬,立刻拉開距離,衝下公路全趴到路邊的草里,但等到轟鳴聲接近時,不過是輛汽車而已。於是部隊又開始行軍,過不多久,又聽到轟鳴聲,又開始隱蔽,但是又不是飛機,而是汽車。一晚上要搞好多次這樣的笑話。後來,大家就好多了,飛機的聲音也聽得出來了,再後來憑聲音就知道是什麼機型的飛機了,再後來居然可以聽出飛機是出航還是歸航,有時候還能判斷飛機要投彈了。這主要是美軍飛機在歸航時,如果沒有找到目標炸彈沒有投掉,就會在歸航時將炸彈一陣亂扔,帶彈著陸是很危險的。
行軍是很累的。剛開始行軍時,部隊要求輕裝,大家都將個人的東西扔掉,扔掉了好多餅乾。我沒有扔,我把被子里的棉花扯掉,全碼上餅乾。行軍走到後半夜,肚子餓了,我就拿出餅乾來吃。到了營地,我就把棉衣棉褲都穿上,再弄點稻草鋪上,再蓋上大衣,也能對付著睡覺,也不覺得冷。
13、我們部隊的武器是很雜的。我記得起來的步兵使的有美國大30、卡賓槍、蘇聯的水連珠、三八大蓋、中正式就是漢陽造、79步槍。機槍有加拿大機槍、日本的歪把子。手槍有勃朗寧、盒子炮(日本的王八盒子)、駁殼槍、左輪。炮有山炮、野炮、82迫擊炮、60炮。(有懂行的軍友可以詳細說一下,很多武器我聽都沒聽說過)因此行軍時帶的彈藥的種類就太多了,這也給後勤補給帶來很大的麻煩。武器雜也是人民軍看不起我們的一個原因。當時部隊行軍是很累的,一般是吃完晚飯開始走,一直要走到天快亮,平均每天走80公里左右。儘管白天部隊在休息,但基於人的本能,走到後半夜,就不行了。這時人可以睡著走路,邊走邊睡,當然也會出事。有一天,實在是太困了,我走著走著就睡著了,腳步也慢了。這時聽到後面在喊,怎麼搞的,這麼慢。我立刻醒了,但是前面的部隊已看不到人了,也就是說部隊從我這斷開了。我只好裝不知道怎麼回事,開始追部隊。部隊行軍是這樣的,前面的走一大步,第二個就要走兩大步,再到後面就只能跑了。現在我開始跑,可想而知後面的就要飛了。整個部隊怨聲載道,大家紛紛猜測,肯定是有人在撒尿,有的說可能是睡覺。我也只能附和大家一起罵人。這樣的事,我在朝鮮搞過兩次。所以後來,部隊行軍,小便都是邊走邊解決的。
14、行軍途中是沒有飯吃的。剛入朝時我半夜吃餅乾。後來部隊發炒麵,雖然是大家的糧食,到了營地,都要交給炊食班。但實在是餓了時,就只能吃了,吃一把炒麵,然後再到沒人走過的雪地上抓一把雪,就這麼對付的。
在部隊行軍時,掉隊是很丟人的,而且脫離了部隊也很危險,但總會有人掉隊。當時行軍的規定是這樣的,連長和指導員走在最前面,副連長走在中間,副指導員走在最後負責收容。有一天副指導員要我走最後,負責收容。走到後半夜,啃吃啃吃,有個人掉隊了,過了一會又有一個人掉隊了,我沒辦法,只能陪著走。剛開始還能看到部隊,後來只能聽到部隊的聲音了。天又開始下雨了,當時部隊是每人只有一塊油布,只能用來包住被褥。兩個掉隊的提議休息一下,正好路邊有一棟民房,我們走進去,還有一些稻草,兩個人往草里一躺,跟我說睡一下吧,實在走不動了,明天天亮再走。我堅決不同意,我在湘西曾經有過一次掉隊經歷(我會另外寫湘西剿匪的貼子),所以死活都不能出這種事了。脫離大部隊是很危險的,在朝鮮行軍時,總是可以聽到有人打冷槍。如果你們不走,我自己走。在我的堅決要求下,他們兩人只好跟我走了。我們到第二天中午才追上大部隊。那以後,我找到副指導員,堅決不再干收容這個差事了。但是後來,我還是掉過一次隊。
15、我當時在團部政治處青年股,我們股有1個股長、3個幹事、1個通訊員。有個幹事叫張本安,一次行軍安排我跟他走在一起,我也知道他經常掉隊,但是領導安排了我也不好說什麼了。結果,那夜行軍他果然掉隊了,我只好陪著他。走到一個地方,公路下面有一大片民房,張本安提議下去休息一下,我們到了一家老百姓家,喝了點熱茶,吃的因為有紀律沒吃,坐在熱炕上,張本安不想走了,跟我說明天再走吧。我不同意,我說你把背包給我背吧。後來,我背著兩個包追上了部隊。
冬天行軍最怕停下來休息。休息一會兒後,再走腳就沒有感覺了,只能咬牙苦挨,走10幾分鐘後,腳就慢慢會恢復知覺。但有時也有挺不住的時候。特別是遇上敵機轟炸。
有一次行軍到一片田地時,遇上了敵機轟炸,部隊立馬向幾百米外的山上隱蔽,但我實在是沒有力氣了,我往田埂邊的溝里一趴,心說死就死在這吧,有戰友叫我快跑,我直搖手,我真的跑不動了。結果運氣好,飛機扔了一通炸彈掃射了一陣就飛走了,沒傷到我。還有一次行軍碰上了敵機,是那種F-什麼型,忘了。想躲已經晚了,正好不遠有根大樹,樹榦有幾抱粗。我就躲在樹後,飛機一陣掃射,飛過去後,我立即又轉到樹的這一邊,等飛機掉頭又掃射過來後,我又轉到那一邊。如此幾次,敵機也拿我沒辦法。真象玩遊戲啊,哈哈.
16、行軍帶的東西有這些,槍,我的是美國大30,100發子彈,4個手榴彈,糧食,還有背包、水壺、飯盒等,美國大30有9斤半重,比較輕的是79式步槍,只有7斤。這些東西加在一起有30斤左右,行軍途中,你會覺得越來越重。軍中有兩句老話:第一句是新兵怕打仗、老兵怕行軍,這是有道理的。部隊的糧食都是分散給每個人帶的,到了營地後,就要統一交給炊食班。到了52年,補給很充足的時候,有些兵油子就玩小把戲,比如把糧食袋弄個洞,或者乾脆偷偷把糧食倒掉一部分,反正交糧時也沒人點數,如果不夠數,兵站會補充的。
兵種中行軍最舒服的就是炮兵和汽車兵了,坐在車上一路前進,而且他們還經常回國拉物資,我們經常托他們帶點日用品,如點,就帶捲煙,都是東北的煙,如大秧歌牌的就很受歡迎。差一些的就是電話兵了,到了營地,我們休息了,他們還要放線,接通電話。等出發時,又要收線。最差的就是炊食班了,背的東西又多,到了營地,要挖灶、打柴,做飯、燒水,燒水是必須的,行軍一夜,就靠洗一下熱水腳才能第二天撐下去。部隊對犯了錯誤的幹部,比較重的處分是一擼到底,什麼叫一擼到底,就是直接發配到炊食班(李雲龍就是這樣的)。
17、今天寫一下活捉戴維斯:
戴維斯是我們團捉到的,戴維斯你知道嗎(我知道呀,是不是就是那個雙料王牌飛行員),正是他。那是部隊行軍到市邊里後,我們駐紮在附近。這天上午吃完早飯,我就到山谷里的一條小溪邊洗衣服,約摸到了10點多鐘,就聽到了飛機的機炮聲和轟鳴聲,我知道是我們的飛機在跟美國的飛機空戰,飛機飛得很高,周圍又是山,看不見飛機。過了一會,聽到有人在喊什麼,我就趕緊往山上跑,這時看見有一架飛機屁股冒著煙在往下掉,另外有三架飛機圍著受傷的飛機盤旋,眼看飛機就要撞山,啪地一聲,飛機員跳傘了,我看到傘就飄到離我兩個山頭遠的的那個山頭上。這時那三架飛機飛走了。我們也出動了兩個營開始搜山,因為很多人都看到飛行員跳傘了,所以目標很明確。但就在部隊到達山腳準備上山時,敵機就來了,這次來了4架,對著山下和周圍的山頭就是一陣掃射。過了一會,轟轟地又飛來了兩架直升機,慢慢地就往飛行員跳傘的山頭上落。這時我們就開火了,輕重武器直往上打,兩架直升機看火力太猛,就又升上去。直升機一飛上去,那4架敵機就又俯衝下來一陣掃射,我們又只好往下撤,找地方隱蔽。
18、等我們撤下來,直升機又開始往下降,我們又開火,直升機怕挨揍,又飛上去,敵機又俯衝下來掃射,如此反覆了好幾次。後來我們的部隊逐漸趕來,美軍急了,直升機冒著我們的火力落下來,從飛機上放下了白色的軟梯,這下,我們也急了,端著槍就往山上沖。直升機無奈只得又飛上去。這次敵機衝下來掃射的火力更猛了。等我們退下去,直升機又放下軟梯,這次軟梯已放到了地面,這時草叢中美軍的飛行員鑽了出來,抓住了軟梯,眼看就要逃了,這時命令我們朝目標飛行員開火,活的要不了,只能要個死的了。於是我們的火力就朝飛行員壓過去。敵人一看不好,只好放開軟梯了。敵人的戰鬥機跟我們耗了這麼久估計也沒油沒彈藥了,也只好飛走了。(從這次美軍營救飛行員可以看出他們確實有一整套營救預案。從飛機墜落開始,另3架一直在邊上盤旋,直到飛機員的傘著點確定後,才飛走,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開始實施營救。)
飛機員被我們捉住後直接押往團部,團長很興奮,大喊做點好吃的給俘虜,於是炊事班立馬蒸白面饅頭,包餃子,就那幾頓飯的標準已經超過了我們團首長的用餐標準了。團部配有翻譯,等俘虜吃過飯後,就開始審問了。
19、俘虜的飛行員在審問中是這樣說的,我叫戴維斯,在二戰中幫助你們打擊日本人,在中國我有許多朋友,我很喜歡中國。我剛從東京飛過來,第一次來視察前線,就被你們擊落了。是個校官,記得好象是上校,記不太清了。(通過這段老人家的講述,希望有軍友能指出這個戰俘是誰,老人家可能記錯了名字)戴維斯在團部住了一夜,第二天就被一輛吉普車接到志司去了。
既然說到了戰俘,就再講講吧:二月阻擊戰時,我被分到救護所。有一天,前面抓了個美軍戰俘,因為受了點輕傷就被暫時押到了救護所。剛開始,拒絕進食,我們把食物放在他的面前,他就是不吃。不但不吃東西,還把身上戴的戒指、項鏈脫下來往我們身上塞。我們當然不要,後來搞清了,他怕我們在食物里下毒。我們要翻譯跟他解釋,要害他,何必這麼麻煩,直接槍斃多省事。為了打消他的顧慮,我們還當著他的面,為他嘗食物。這樣,他才開始進食。後來,前線下來一個重傷員,我們安排跟他一個洞住,他居然能主動照顧傷號。重傷員住了幾天,往後方送的那天,傷員抬出去走了很遠了,突然聽到他衝出洞口哇啦哇啦地叫,原來傷員的一雙鞋忘了帶。
20、過不多久,又抓住了一個俘虜。這個俘虜比較奇怪,他聽不懂英語,團里審了半天也沒搞清他是哪國人。(是不是土耳其人呀)不是的,土耳其人跟日本鬼子差不多,不怕死,一般捉不到俘虜。(朝鮮戰爭有沒有土耳其戰俘,請知道的軍友跟貼說一下)後來,只好把他送師部了。
21、今天說一下令人心痛的事:
二月阻擊戰,雖然我們軍打得很漂亮,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由於部隊傷亡很大,團部決定抽人到救護所。我作為政治處青年股的也抽去了。前線下來的輕傷員就在救護所治療,重傷員則要轉運後方。我白天負責給團員開介紹信,那時叫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如果是黨員,則由組織股開。吃過晚飯後,我們就要去給前線犧牲的烈士挖坑。坑一般按人的體型來挖。說來又心酸又搞笑,因為我個高,所以挖好坑後,就由我躺下去量是否夠長,以免有個高的烈士埋不進去。到了晚上10點多鐘,前線的烈士就陸續抬下來了。處理的程序是這樣的,首先是掏口袋,將所有東西掏出來放在一個塑料袋子里,再在貼在袋上的紙條上寫上犧牲者的姓名、所屬部隊等信息,然後用屍袋裝好。當時用的屍袋是兩層布做的,底下一層是黑色的,上面是白色的布單,兩邊有固定好了的細繩,在兩頭還各有一塊白布單。放好屍體後,將細繩紮緊,再將兩頭的布單一搭,然後放入坑中,填完土後,再在上面插一塊木牌,寫上死者的信息。
22、有一天,從前面抬下來幾具屍體,據擔架員說是從山上樹林中發現的60軍的戰死者。那時據第五次戰役已過了一段時間,儘管天氣寒冷,但屍體仍發出難聞的氣味。按程序是要先掏兜,可幾個人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動,有一個說,都這樣了,還怎麼掏呀。我一看大家在猶豫,就說還是應該掏。於是我走到一個屍袋邊,把捆紮的繩子解開,把手往裡一伸,唉呀,一手下去,就如同插進淤泥里,我立該把手抽了出來。那種氣味實在是無法形容。我洗了好久的手,還是有氣味,第二天噁心了一天,飯都沒有吃。後來,隨著我們軍的推進,經常會抬下來找到的60軍的戰死者。
敵人秋季攻勢的時候,部隊的傷亡就更大了。干這個久了後,就有點麻木了。但那天,前面抬下來的居然是三營長,整個頭只有半邊了,那是炮彈削的。三營長在我們團是鼎鼎大名。打仗勇猛,指揮也很有一套,但也比較魯莽。在湘西的時侯,有一次居然將打死的土匪的心挑在刺刀上回營地,這樣的錯誤他經常犯,因此跟李雲龍差不多,撤職、降職是家常便飯。但是只要一打仗,團部的人就都知道,他很快就會立功升職。想不到,三營長這次也沒有好運了。大家一邊埋,一邊抹淚,記得有很長時間大家沒有哭過了。現在想來都覺得可惜呀!
23、戰役打到最殘酷的時候到了。這天晚上埋完遺體已是12點了,我們剛睡下,到兩點多又被叫醒了。原來又下來一批犧牲戰士,這可是第一次出現要「加班」的情況,大家都明白了前面打得有多慘烈,每個人的心情都跟這漆黑的夜一樣沒有一點亮色,誰也不說話,默默地幹活。到了快五點,我們才幹完,回到住的地方,才發現住的洞已被敵機炸塌了。如果不是剛才加班,我們肯定是無一倖免了,是不是那些烈士在保佑我們呀!
下面講講美軍的軍事優勢:
美軍比我們強的就是飛機和大炮了,先說敵人的飛機吧,象上面講的這樣的死裡逃生還碰到過幾次。
美軍的戰鬥機在51年還很少跟我們打空戰,我們基本上沒有飛機,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攻擊我們地面部隊。美機在攻擊時飛得很低,所以攻擊的準確率就很高。飛得有多低呢,舉個例子吧,我們在修飛機場的時候,剛開始住的民房,可是很容易被炸,於是命令部隊在山上挖洞住。我們搬到山上後,敵人的飛機又來攻擊,因為飛得實在是低,我們在山上,飛機從腳下飛過,我們就輕重武器一齊朝下面打,呵呵,槍衝下可以打飛機,現在說出來都沒人相信了。
24、美軍飛機轟炸也是很厲害的。首先是出動偵察機,發現目標後,會降低高度,從空中拍照。偵察機返航後,過不多久,轟炸機就來了,對有人的目標一般投立即爆炸的炸彈,對陣地還會投燃燒彈,對基礎設施如機場、公路、橋樑則會同時投下定時彈給我們搶修帶來傷亡。
我們的洞被炸以後,我們就搬到離前線更遠一點的一個洞里。這天中午,我們正要開飯,敵機來了,炸彈不斷地落在洞周圍,大家有點坐不住了,商量著要怎麼辦時,突然聽到聲音不對了,明明的是沖我們這來了。於是大家一窩蜂往外跑。我心想,飯還是要吃的吧,於是左手端著我的飯盒,右手抄起了一份菜就往外跑,跑出洞子,我往地上一趴,但兩手還是往上舉著飯菜。咣地一聲,洞子又被炸了,這次大家也都毫髮無傷,不過除了我,他們都沒有飯吃了。當然我也不可能吃得好,大傢伙一齊上把我的飯都給搶光了。
還有一次我離炸彈的距離比這次還近。那是52年的夏天,天氣很熱,晚上在洞子里就更悶了。實在是睡不著,我就和一個戰友出了洞子,到邊上一個朝鮮人的村子裡找地方睡。
25、村子裡已經沒有老百姓了,我們找了一個大戶人家的房子,朝鮮人的房子前面是個很大的屋檐,屋檐下鋪的全是木板,可比你家的木地板好多了(岳父說這話時,指著我家的地板)。我們睡在光溜溜的地板上,真涼快呀。睡到後半夜,就聽到美軍的飛機來了,嗡嗡的,這次聲音很大,我們預感到不好,突然聽到刷地一聲,真的是第一次聽到了飛機投炸彈的聲音,我大喊一聲不好,我們爬起來就往外跑,跑到院子里立刻朝地上一趴,轟地一聲,炸彈就掉在隔壁院子里,爆炸的氣浪將我們這邊房子的一角都掀掉了。好在房子沒有倒,等飛機走了,我們又繼續睡。第二天早上,我們起來,互相一看,都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我和戰友滿臉除了兩隻眼睛還有一點白,其餘全是黑的。
美軍的飛機除了自己直接作戰外,還擔負著指揮炮兵的責任。很多次都可以看到,敵人的偵察機在我們頭上轉悠,然後過不多久,敵人的炮兵就開火了,先只打一發煙霧彈,當的一聲後,騰起一股黑煙,然後偵察機再較准目標,這時候我們就得立刻疏散,因為敵人的炮彈馬上就打過來,這次就八九不離十了,可以准??國炮兵的厲害了:
有一個問題我到現在也沒想清楚,在國內打仗的時候防炮大家還是有點經驗的,一般來講,死角應該是打不著的,但是美軍的火炮實在厲害,好象根本就沒有什麼死角.
有一天,我們在山上看到有三個人民軍的軍官在河邊走,當時的地形是這樣的,兩邊是山,中間有條河,我們在山勢緩的這邊山上築洞,另一邊的山很陡。這時敵人的炮擊開始了,我們看到那三個人民軍立刻往那一邊山腳跑過去,我們看到他們都靠在陡峭的山壁上,山既高又陡,靠著山壁理論上應該是個死角。我們想這幾個人民軍應該沒事的。下午,我們往前指送東西,遠遠地看到那3個人民軍還在前面靠著山壁站著,覺得很奇怪,怎麼還在這呢。走上前,一碰,啪地一聲倒了,原來3個人全被彈片打死了。
還有一次,我們一個排作為預備隊躲在一個山背後的絕對死角待命,不知道美軍的炮怎麼打的,結果一個排還沒投入戰鬥就只剩下幾個人了。從那以後,我們躲炮就只能往洞里鑽了。
27、為了防炮和敵機轟炸,我們的工事和坑道都挖得很深。一般象一線的坑道,只要不是飛機投的重磅彈或者直接命中都能抗住。而團部的坑道就更牢固了,分兩層,既堅固又寬敞,寬敞到可以放電影。
二月阻擊戰,我們跟敵人相距幾公里,成了塹壕戰。敵人一般在白天進攻,我們則在晚上進攻。有一天,敵人白天沒來進攻,可能是個什麼節日,從望遠鏡里看到敵人都鑽出工事在那邊跳舞作樂。我們立刻呼叫炮兵。我們的炮兵反應到快,當地一炮砸在我們陣地前頭,這準頭也太差了點吧,當地第二炮又打過了頭。敵人一看我們打炮,馬上都鑽工事里了。然後就輪到我們倒霉了,敵人的炮彈鋪天蓋地地打過來了,我們的炮立即就啞了,趕緊藏起來,攏共就那麼幾門炮,別給敵人打掉了。那次敵人可能是被我們打擾了他們過節,炮打得特別狠,我們整個工事裡面全是濃煙,爆炸聲經久不息。那天真是漫長的一天,我的耳朵也被震出了毛病,後來到戰地醫院看過,上藥,足足兩個月聽覺才恢復。從那以後,我們再也沒有呼叫過自己的炮兵了,那不是自討苦吃嗎。
28、(蘇聯對我們有沒有援助呢,網上有人想知道這方面的情況)我們剛入朝時,基本上沒有什麼蘇軍的裝備。到了52年,蘇軍裝備就多了。步槍都換成了蘇式七點六二步騎槍,這種槍比水連珠小,但不知為什麼,我們47軍沒有換,連60軍都換了,當時我們很鬱悶的。蘇式的轉盤衝鋒槍也開始發到我們部隊了,數量不是很多,這種槍比我們原來那種湯姆衝鋒槍好,子彈多,一個轉盤可以裝72發子彈,湯姆槍只能裝20發。還有轉盤機槍,盤子更大,不記得可以裝多少子彈了。汽車,有10輪的大卡車,不記得名字了,四輪的嘎斯車還有吉普車,這都是蘇聯給的,連我們團後來都有一輛吉普車了。炮也基本上是蘇聯的,高射炮給的比較多,我們團到52年也有了個高炮連。後來甚至可以看到喀秋莎火箭炮了。應該說蘇聯的援助是比較多的。飛機和高炮部隊里有蘇軍,他們穿志願軍的服裝。地面部隊就沒有了。(有沒有軍事顧問)這個沒有,所有的部隊都是我們自己指揮的。到52年下半年,飛機我們的也多了,小股部隊白天可以行軍了,美國的飛機也沒有原來那麼猖狂了。我們自己也有了坦克,也是蘇聯給的。
29、二月阻擊戰,打成了拉鋸戰和塹壕戰。兩軍相距達幾公里,敵人白天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向我們發起進攻。攻勢的發起最先由飛機轟炸開始,然後是大炮轟擊。軍中流行的第二句話就是:新兵怕炮,老兵怕機槍。我們大部分都是老兵,敵人打炮是不怕的,躲在工事里,聽炮的聲音,等炮擊開始延伸,我們就做好出擊的準備。等敵人的飛機也不再投彈時,就知道敵人上來了。這時大家進入陣地,要說我們厲害就厲害在這了,硬是等敵人進到只有幾十米,有時十幾米的距離才會開火,這樣的心理素質那是敵人和人民軍比不了的。白天把敵人打下去後,我們也不能等敵人過清閑了,晚上就輪到我們進攻了。敵人的防守也是很嚴密的,我們進攻時,老兵一聽敵人的機槍聲,就知道這個機槍手厲害不厲害。達、達打點射的這是老手,達達達打掃射的這個就不行了。現在看電影電視里的機槍全是掃射,看樣子導演是沒經過這方面培訓的呀。
既然晚上我們進攻,敵人也做好了防守準備,這樣反覆幾次以後,我們開始想辦法了。敵人不是白天進攻嗎,那好,頭天晚上我們不進攻了,我們到陣地前面埋伏。第二天,敵人開始進攻,等打到我們陣地前時,埋伏的部隊從後面打起來,敵人這下吃了大虧,連自己的陣地也不要了,往下撤。我們47軍在二月阻擊戰向前推進了20公里就是這樣打來的。
30、整個朝鮮戰爭,我們跟敵人都是鬥智斗勇,一開始,敵人不適應我們的戰法,講我們不講規矩。打仗有什麼規矩呢,後來,敵人也知道我們的戰法了。比如我們打埋伏,敵人也學乘了,居然打起了反埋伏,這樣兩軍就扯平了。二月阻擊戰的後段,我們也很難再向前推進了。
除了美軍飛機大炮比我們厲害,他們的心理戰也名堂多。我前面提到的飛機宣傳是最多的,那個黑夜裡如幽靈一般的女聲在白天聽來卻是很悅耳的。這個宣傳員差不多隔三差五就要到我們的陣地上空來轉悠一下。聽得多了,我們對她也很熟悉了,記得到了後來的相持階段,有一天,敵人的宣傳機又來了,但這次講的不一樣了,中共的官兵們,我要回家了,我會很想念你們的,你們也不要再打仗了。有點想不起來了,總之那天這個美國的宣傳員講得很動情,不象平時讀稿的聲調。
後來,果真就再也沒聽到過這個女的廣播了,美機還是來宣傳,但改投傳單了。有時我們也撿傳單當手紙,印象最深的一張上面,畫著一個中國婦女抱著一個小孩站在屋門口等夫君,邊上是一首打油詩:身在外、心在家,家中撇下一枝花。
31、美軍還空投一些小玩藝,最多見的是一種塑料袋,可以裝兩斤水或者5斤米,但是我們不敢用,怕有毒。還投鋼筆、手錶等東西,但聽說裡面有小炸彈,大家也不敢撿。
下面說一下志願軍與人民軍的區別:
為什麼我們志願軍的戰鬥力比人民軍強,關鍵原因是我們黨的領導力與組織的不同。(聽到老爺子這樣說,我很吃驚。因為我聽他說得最多的就是說現在的腐敗什麼的,以至於這個多年的老黨員居然信起了天主教)朝鮮一開始有兩個黨,一個是勞動黨、一個是青友黨,勞動黨在人民軍中並沒有領導權,軍人可以自由加入這兩個黨,部隊也沒有黨的組織。仁川登陸後,很多青友黨人判變了。後來,在人民軍中也開始加強勞動黨的領導,但是他們的政委一職,叫政治副職,如在連隊,叫政治副連長,在聯隊,叫政治副聯隊長,也就是職務比連長、聯隊長低,要服從他們的領導。平時負責政治思想工作,軍事上則服從正職的決定,因此部隊的成敗就取決於首長一人了。我們志願軍就不是這樣了,首先部隊絕對服從黨的領導,黨委決定重大事情,不管是軍事、人事等各項工作。政委、教導員、指導員跟團長、營長、連長都是平級關係。特別是軍事上,戰役怎麼打等軍事上的事情由黨委會決策,黨委會組成人員有很多,包括副團長、副政委、政治部主任、後勤部主任等,大家可以集思廣議,形成決定後。團長再根據黨委會的決定執行,在具體戰事中,團長又具有獨立指揮權,政委也不會幹預。所以部隊的戰鬥力比人民軍強多了。到了停戰後,人民軍開始向我們學習,也要在部隊建立黨的組織。當時在志願軍中抽調了好多朝鮮族的幹部到人民軍中幫助他們在部隊建立各級黨組織。
32、美軍的坦克是最讓我們頭痛的。不過,好在朝鮮的山多,坦克一般發揮不了什麼作用。對於打坦克,我們從來沒有什麼奢望,目標就是它的履帶,一般用集束手榴彈、炸藥包、爆破筒等進行攻擊。到了52年下半年,我們也開始有反坦克炮了,這樣美軍的坦克就更出來得少了。
我是49年當的兵,當時算是文化兵,我們一共有4個人一起當的兵。因此我們的關係非常好,在湘西剿匪時,有一次在密林中因為觀察不清,我還差點打死其中一個。後來在秋季攻勢中,這個同志還是犧牲了。當時我在埋屍時發現了他,我哭了起來,口中說,老兄啊,我在湘西差點打死你,心想你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可你還是死在朝鮮了。還有一個當了俘虜。那也是秋季攻勢,聽他們連長說,當時敵人已經攻上來了,全連剩下的全被敵人的火力封在一個洞子里,連長看到這樣兇險的情況,下達命令,必須衝出去向後撤。於是大家冒著炮火一個一個衝出洞子,輪到他時,一猶豫沒有衝出去。連長跟我說,肯定當了俘虜。但是我後來一直沒有得到他的消息,也許沒有當俘虜,戰死了也未可知。
33、到了52年下半年到53年,戰線基本不動了,部隊也有時間開展其他活動了。學文化是第一重要的事,我們被抽調到連隊輔導戰士學文化。晚上沒事做的時候,我就開始觀察敵人的探照燈,覺得很有意思。有一天晚上,我叫上幾個戰士,跟他們說我帶你們去看電影。他們信以為真,跟著我出了坑道,爬到一個可以觀察到敵人陣地的山頭上。我說電影要開始了。這時敵人的探照燈開始啟動了。刷地一下,敵人的探照燈成一直線打過來,然後象變魔術一樣,嘩地一下散出好幾個光柱,夜空里看來另有一番景色。不好,敵人的一束光打到了我們呆的山頭,敵人發現我們了,立馬敵人的炮就打過來了。我們連滾帶爬地跑回了坑道。這件事被連長知道了,狠狠地批了我一頓。
到了開始和談時,我們奉命開始駐守馬良山,敵人為了爭得談判的主動權,對我們發起了強大的攻勢。但是我們依託堅固的工事,頂住了敵人的進攻。這一仗我們也打得很成功,只是沒有同一時期的上甘嶺戰役出名,所以提的就少了。
34、終於停戰了,到了54年,我們已在朝鮮駐紮了一年多。上面傳來消息,說可能要撤軍了。我們都很興奮,大家早就盼著要回國了。接下來,消息越來越象真的了,說是跟聯合國軍在談判,大家都撤。終於部隊開始傳達命令,從即日起做好撤軍的準備。說是有中立國的人會來監督撤軍。說得非常神,一切朝鮮的東西都不能帶回國。在朝鮮呆了這麼久,我們都有一些朝鮮的東西,有的是買的,有的是撿的,有的是朝鮮人送的,紀念章是最多的了,所有這些東西,我們全仍了。為了更好的展現軍容軍貌,我們在地上用粉筆畫出一個火車車廂的平面圖,然後戰士在裡面坐好,再由幾個幹部模仿中立國的檢查人員進行模擬檢查。
然而真的到了回國的時候就根本不是這麼回事了。那天,我們上了火車,車到了鴨綠江橋停了下來,上來了幾個檢查人員,記得是波蘭、捷克、印度、瑞典等國的人,他們上了車根本就沒一個個檢查,就站在車廂頭掃了幾眼,就下去了。我們後悔死了,真不該把那些紀念品扔了。我最後悔把好幾本朝鮮的書給仍了。有些膽大的留下了一些東西,他們就很開心的笑了。就這樣,在或高興或遺憾的感覺中我們回國了。
本文摘自《中國航空報》2013年10月31日第6版 作者:李雨軒 原標題:《240平方米的恆溫實驗室》
國防計量事業的雛形誕生於抗美援朝的烽火中。在朝鮮戰場上,曾連續發生炮與彈不合膛,造成膛炸和近彈等嚴重事故,這不僅給自己造成傷亡,而且貽誤了寶貴戰機。
建國初期,國家還沒有建立統一的長度基準。而舊中國長期處於列強入侵、軍閥混戰的狀態,生產武器彈藥的兵工廠仍襲用英、美、德、日各國計量的標準。由於各廠執行的計量標準混亂,量值不統一,致使炮和炮彈生產廠量值不準確,最終導致事故頻出。
在血的教訓中,計量工作被提升到計量就是生命的高度。為了統一兵工生產的幾何尺寸、研究生產樣板,1952年2月,重工業部兵工總局在第四研究所籌建精密機械加工車間和一個精密測量室(中航工業計量所的前身),專門從事槍、炮口徑量規和槍彈、炮彈尺寸樣板的製造和測量工作,利用高精度的校準樣板來統一軍工產品的量值。國防計量由此起源。
精密測量室和精密機械加工車間籌建初期,條件相當艱苦。當時,第四研究所選址在北京市郊冷泉西側的荒山坡上,那裡荊棘叢生,蓬蒿遍野。住草房,睡火炕,吃井水,條件雖然艱苦,但全體籌建人員卻精神飽滿。從1952年到1953年,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籌建人員終於建成了一所初具規模的研究機構,不僅擁有一定的研究設計力量和可供科研的實驗室和試驗廠房,並建成240平方米的恆溫實驗室;同時還分別從蘇聯、民主德國、捷克等國家購進一批科研、生產所需的測量儀器和精密機床設備。經過安裝調試,設備很快投入使用。這些儀器設備,當時在國內堪稱一流水平。
  195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整編,將陸軍編為國防軍和公安部隊。公安部隊的定額占軍隊總員額的4.5%。公安部隊由各軍區的獨立部隊和警備部隊組成。公安部隊作為內衛部隊,主要擔負黨和國家要害機關、部門及重要目標的警衛任務,與公安機關一起維護社會治安,保衛祖國邊防。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公安部隊領導機關隨即派出兵力出國作戰,首先入朝參戰的是公安第18師第54團。之後,公安第l8師率第52、第53團,配屬東北軍區空軍司令部,擔負抗美援朝戰爭空軍基地——瀋陽、遼陽、四平、吉林等地機場和倉庫的警衛任務。
公安第18師的師長兼政委是:張天恕
1951年1月22日至3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屆後勤會議在瀋陽召開。會後,中央軍委和志願軍總部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後勤領導,充實後勤力量。在此背景下,公安部隊領導機關增派部隊入朝。
1951年2月7日和9日,公安第18師師部和第52、第53團先後赴朝參戰。3月,鐵道公安部隊高射機槍團撥歸軍委運輸司令部建制,後入朝參戰。5月25日,由各大軍區公安部隊抽調人員組成的志願軍糾察團開赴朝鮮,擔負戰地執法、糾察勤務。9月2日,鐵道公安部隊裝甲團從瀋陽出發,赴朝鮮擔負鐵道橋樑、隧道守護任務。撫順市公安大隊一個營,遼東省、遼西省、瀋陽市公安總隊及鞍山市公安大隊各一個連,也陸續調往朝鮮。志願軍公安部隊擔負戰地後方的防空、肅特、運押、警衛、收容等勤務,以鞏固戰地後方治安、保障運輸線暢通。
至1952年初,志願軍公安第18師3個團,擔負朝鮮北部西線與中線公路沿線的對空監視任務。志願軍公安第l8師共設置防空哨位824個,防空哨以6人為一組,相距l.5至2.5公里,分散在長達l750餘公里的運輸線上。志願軍公安部隊為粉碎「聯合國軍」實施的「絞殺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使國內更多的部隊得到現代戰爭的鍛煉,同時使在朝鮮的志願軍部隊得到休整,中央軍委決定實行輪換作戰的方針。根據總參謀部制定的輪換計劃,l952年12月由公安第1師師直及第l、第2團,公安第2師的第5團,公安第11師的第32團,公安第15師的第43團。組成赴朝公安部隊,輪換在朝鮮的志願軍公安第18師、糾察團、公安第9團(即原裝甲團)、高射機槍團。輪換部隊於l2月4日入朝。8日至l2日各部隊先後到達指定防區。1953年2月10日,公安第64團調赴朝鮮擔負鐵路守護任務。
看守押運
為保障前方作戰物資的供應、補充,公安部隊隨同志願軍後勤部隊一道,用火車、汽車等運輸工具從安東(今丹東)和輯安(今集安)兩個方向向鴨綠江南岸預定作戰地區運送物資器材。
1950年10月13日,正在瀋陽市執行警衛第五十二兵工廠的公安第十八師五十四團三營七連、八連,奉命由營長馬樹梅率領秘密入朝,先後配屬志願軍後勤部第一、第三分部,在朝鮮清水、新倉一帶,擔負警衛、開設兵站、看守志願軍戰備物資等任務。由營長梁樹成率領公安第五十四團二營五連從安東跨過鴨綠江,配屬志願軍後勤第一分部擔負兵站警衛和護路、剿匪任務。不久,第五十四團團部率一、二營從輯安跨過鴨綠江,分別向朝鮮滿浦、楚山開進,配屬志願軍後勤第一分部,擔負看守、押運、裝卸物資和打掃戰場等任務。三營配屬志願軍後勤第三分部,在朝鮮清水、龜城、定州一線,擔負看守、裝卸物資及轉運傷員等任務。
志願軍發起第三次戰役,解放了漢城,將敵驅逐至37度線附近。這時因運輸線延長,後勤兵站需要相應增加。第五十四團團部奉命進至鐵原,擔負志願軍後勤第一分部第三大站的任務。五十四團一、二營各率一個排進駐谷山、新溪,擔負分站裝卸、警衛任務。三營隨後勤第三分部第十大站進至漢江前線加平、清平川一帶,擔負警衛和搶救傷員任務。
抗美援朝作戰中的志願軍後勤
在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作戰中,志願軍後勤共接運從中國運往前線的物資260多萬噸,補充槍械48萬多支(挺)、火炮1.3萬多門、汽車2.1萬多輛,救治傷員38萬多人次、病員45萬多人次,修復槍支7.5萬多支(挺)、火炮1.4萬多門次,新建公路2500多公里,加修公路8100多公里,新建倉庫1.5萬多個(座),病房6900多幢,簡易營房7萬多座,汽車運輸204.4萬多台次、3.27億多噸公里、480多萬噸運量,鐵路運輸38.5萬多車、800多萬噸運量。後勤部隊共湧現出功臣4.8萬餘人,集體立功單位766個。
戰爭中,志願軍後勤部隊在中朝人民的支援下,在鐵道兵、工兵、高射炮兵等部隊的密切配合下,發揚英勇頑強、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在同「聯合國軍」的嚴重破壞和自然災害的鬥爭中,完成了繁重的後勤保障任務,為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全國各地赴朝服務的醫護人員約6000人,他們在朝鮮戰場上救護傷員、防病滅菌中起重要作用


戰前

兔子:美械部隊嘛,我見過!
鷹醬:tu子的部隊嘛,我見過!


開打了
兔子鷹醬:尼瑪死!

常凱申:呵呵


看了這麼多答案沒幾個説到點子上的……

點贊第一的答案居然是黑棒子,雖然棒子表現也確實奇葩,還出現了本國軍隊在本國土地上被美軍解散編製的千古奇聞,但完全不對題好吧?

推薦王樹增的《遠東朝鮮戰爭》,雖然是紀實文學但感覺非常好,上到中美雙方高級指揮官和領導人的思想鬥爭,中到各個戰場具體的戰術變化和大層面的戰略構思,下到普通士兵的所見所聞都有所涉及,建議看一下。

其實要真正說明中國可以和美國抗衡的原因足足有一車……首先就是美國那邊從來就沒有把中國看做真正的敵人,在前線部隊多次獲得足以證實中國軍隊入朝參戰的情報後全扔進了垃圾桶,隨後又在志願軍兵力分布和數量等重要情報上自我催眠,認為「入朝的中國軍隊不會超過六萬人」,甚至一度認為志願軍總司令是林彪!在第一次戰役被暴打後,麥克阿瑟本人又對局勢過分悲觀,在先入為主的判斷下昏招迭出,導致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戰役的失敗(我個人認為麥克阿瑟比起將軍來更像一個政客),然後又和杜魯門在戰略方面上爆發劇烈衝突導致被撤職,李奇微順次替補,上位為聯合國軍總指揮官,第八集團軍司令由范佛里特接任。當時第四次戰役剛剛爆發,美軍已經被打蒙了,李奇微也無法挽回失敗,但他提出了磁性戰術,開始對志願軍進行黏附,再加上范佛里特發明的「范佛里特彈藥量」,使得志願軍在第五次戰役中實際上遭到了失敗,雖然殲敵量巨大,但自身損失也極其嚴重,包括180師被全殲都是在第五次戰役中發生的。隨後雙方指揮官均意識到,消滅對方的代價異常巨大,於是便在三八線進入僵持階段,談談打打2年多最終議和,期間棒子想單幹,被志願軍金城戰役一棒子打回去了,順便丟失了大片國土。

對於美軍前進的代價,美方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按照第五次戰役的推進速度來算的話,美軍想推進到鴨綠江沿岸至少要發動五次相同規模的大型戰役,撇開物資消耗不談,僅陣亡數便會達到12W至14W,傷者預計在30W以上,這還不包括志願軍反突擊戰役所造成的損失,更何況一旦打到鴨綠江邊,退無可退的中國極有可能發動全面戰爭,到時候的損失極有可能超過二戰,而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根本不允許美國這樣做;而中國方面由於後勤落後和裝備代差的原因,根本沒有將戰線再度推進的能力,因為李奇微的磁性戰術便是看破了志願軍補給最多只能支持10天的弱點而專門制定的,至於裝備代差在砥平里戰役中就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PS:個人覺得說的最恰當的還是王小海的答案(本來想@ 一下的,誰知道叫王小海的那麼多)


我先匿個名

我三老爺就是當年抗美援朝的老兵

他跟我們講過很多當年打仗的事兒

一個具體的事兒,當時他們連一路往前殺美國人,給美國人打的一直往後撤退,沒錯兒,是連.具體多少人不知道,總歸是連,他說當時他們只扛著槍和子彈,乾糧和棉被什麼的全都不帶著,一直往前打一直往前跑,路上隨時能看見美國人後撤時候扔下的零散的乾糧,他們就吃那個,休息的時候用美國人扔下的毛氈毯子,整頓好了繼續扛著槍往前跑往前打,持續了好幾天了,後邊的部隊才追上來幾個人說他們打的太快了,已經甩開大部隊太遠了.然後他們就往回跑.....跑到大部隊的地方兒然後接著往前跑.

他說他們幾乎沒打過什麼硬仗,幾乎是跑到哪兒就打的美國人七零八落往後撤退往後跑...

從他的話中判斷,美國當時已經軍心渙散已經是敗兵了......

後來我三老爺年邁,人已經糊塗了,不認識人,說不上完整的話,腦子也完全不好使,但是那會兒的軍歌,唱的的好著呢,完完整整的能唱好幾首,只要一高興了,就唱軍歌兒,神采飛揚!


道理很簡單,美國不會為了朝鮮半島,搞得全球爭霸滿盤皆輸。所以美國不願意真打,中國也不願意真打。說直白點,就是美國是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中國是為了養寇自重。

我希望大家能有一個較高的視野重新審視朝鮮戰爭,不要老從東北亞的地圖上去看,那樣太狹隘。不是有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嘛。

就戰爭背後的政治,中國搞掉了彭##,美國搞掉了麥克阿瑟。就戰爭背後的全球政治推演,發動全面戰爭,美國就可以獲勝,但美國就會失去爭奪世界霸權的機會,因為當時法國還沒有被殖民地運動削弱,英國背後有英聯邦國家支持,蘇聯已經舔好了自己的傷口,日本、德國戰後恢復的速度非常的驚人,美國和中國開打全民戰爭,就會失去快要到手的世界霸權,美國才不會那麼傻呢。

根據海權理論,美國可以在任何時間,在中國沿海任何一個點上部署武裝力量,而且可以從容撤走,這是美國的戰略機動優勢。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不願意打贏朝鮮戰爭的原因,你把美國人趕下海,你就輸了。所以中國和美國兩個國家打著玩,然後朝鮮就被撕裂了。美國控制了海洋,就控制了全球大部分可以交易的資源,有了這些資源,美國就可以和中國打一場百年戰爭,而中國根本耗不起。關於這個問題,斯大林早就推演過,所以早早的就把共產國際解散了,目的就是為了不刺激美國。

SO萬一打起來,中蘇必敗。中蘇面對的是英聯邦+美國+法國+中東+南美。而中國和蘇聯能有效控制的只有中國和蘇聯,連南斯拉夫都要和中蘇翻臉。但中蘇手裡的資源也不是一個小數目,英美兩國贏了全民戰爭,也是慘勝。當時的美國雖然國力鼎盛,但還沒有世界霸權,世界霸權還在英國手裡。

其實中國是這樣開炮的,- .-. ..- -.-. . 美國是這樣開炮的,..- -. ..- ... ..- .- .-.. -....- --. --- --- -..

於是外交人員就坐下來開始談判了,軍人都感覺莫名其妙的。

其實中美兩國對待朝鮮戰爭都是添油戰略,戰爭只不過是政治家的遊戲而已。

第一次、第二次巴爾幹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係是怎樣的?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對於中國而言,朝鮮戰爭符合國家戰略利益,對於美國而言朝鮮戰爭不符合美國的國家戰略利益。

========================這是分割線========================

中美關係

目錄:

1、中美關係是怎麼一會事情。

2、美中關係是怎麼一會事情。

3、中美兩國邊路鬥法。

不管中國統治國內,還是對海外施加影響,都需要一個增量,這個增量就是美國。

中美關係就像這個天平,無所謂誰對誰更重要,因為雙方都是高度依存關係。

中國需要美國的技術、資金,最重要的是市場,而美國需要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廉價商品,以換取美國的國內生產效率和美元的購買力,有了這兩種東西,美國就可以繼續維持美元霸權、軍事霸權、政治霸權。

假如沒有中國製造,那美元的購買力就會下降,美元就會貶值,那美元的世界霸權就會崩潰,最後淪為一個地區性大國。

假如沒有美國,中國的經濟還會在78年的狀態低水平徘徊,說難聽點,還不如今天的印度。

1-1、敵乎、友乎?

其實毛和他所領導的中共不屬於斯大林一派,也不屬於與托洛茨基那一派,所以中共內部的那兩派一直想重新奪取中共內部的控制權。斯大林說毛屬於普加喬夫式的農民起義領袖,這個比較中肯,我個人比較認同。中共一直想擺脫蘇共的控制和影響,其中一個預期的合作夥伴就是美利堅,在延安大家都談了很多有意思的話題,但最後美國始亂終棄,認為中共的實力不夠資格成為一個盟友,背棄自己承諾過的一些東西,所以中共也就沒有義務一頭熱的向美國懷裡擁。

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長征路上向共產國際請示彙報的電台壞了,毛很高興。但因為美國意識形態的敵視,中共被迫倒向蘇共,對於中共而言結盟是唯一的出路。斯大林不是這樣想的,斯大林的盟友是信奉國家主義的第三帝國,再或者是橫貫全球的大英帝國,再或者是超強的美利堅,中國?那個農業國?根本不予考慮。你當農民有組織就是世界強國?最後還是毛賴在蘇聯,才換來了一紙盟約,算是給國內的政治勢力一個交代。

弱國不僅無外交,而且弱國無盟友。

但是對於脆弱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充其量就是一張紙,對蘇聯沒有任何約束力。而蘇聯也並沒有因為這樣一張紙就放棄他的黃俄羅斯計劃,朝鮮戰爭就是這一計劃的具體表現。

1-2、戰爭

在打與不打之間反覆權衡的毛澤東,最後做出一個必須打的決定,美國在海的那一邊指望不上,假如不打如何和蘇聯共處,那盟約就真成了白紙一張。而什麼誤判、美國威脅中國東北等,都是託詞,只有毛自己清楚,不打中國就會被世界徹底孤立和遺忘。粟裕態度消極,林彪等軍事主官都不主張打,因為他們是從單純的軍事角度算賬,打根本就划不來帳。而毛則要考慮大軍事,那就是政治。所以必須打,那就讓彭德懷去吧。誰敢橫刀向美,唯我彭大將軍。

1-3、大亞洲主義

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做出一個選擇,選擇脫亞論,或者選擇大亞洲主義。

毛曾經說過:我不恨日本人,我還要感謝日本人。這是一種大亞洲主義的觀點,他的宣傳詞就是:大東亞共榮。中日對大亞洲主義的理解,唯一的區別就是誰主導。與大亞洲主義對應的是日本的脫亞論。很多落後的亞洲民族,都有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亞洲的民族應該聯合起來,比如說緬甸的昂山素季。

日本都滯漲了,還賊心不死。

在戰後面對垃圾場一樣的日本,美國也在考慮怎麼收拾日本的局面,但最後還是先歐後亞。日本就在戰後秩序中掙扎,很有可能就淪為一個三流的國家。朝鮮戰爭使日本的戰略地位扶搖直上,一直到1967年日本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而亞洲四小龍、東南亞和中國大陸承接日本的產業轉移,又造就了亞洲的崛起和復興。日本反過來又用援華貸款幫助這個黃種人國家,反觀中國人對援華貸款的消極態度,確實有點小家子氣。假如沒有朝鮮戰爭,那蘇聯也不會在沒有戰略價值的遠東部署很多軍事力量,美國也就沒有必要提振日本經濟,那日本就完了,就會和阿根廷一樣重新墮落返貧,那亞洲四小龍、東南亞和中國沿海的產業轉移也就成了空話。

舞台就是這樣,有人唱紅臉,就要有人唱白臉。

1-4、外交

1972年中國和美國建立交往,中國就像一個心機很重的綠茶妹,終於攀到了高富帥的高枝。假如沒有朝鮮戰爭,中國和蘇聯的聯盟就是一紙空談,當蘇聯的利益受到威脅時,中國就是今天的烏克蘭,也就沒有幾個五年計劃,就沒有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當1972年和美國見面時,沒有見面禮拿的出手,美國一看又是一個小癟三,這種人和我稱兄道弟簡直就是對我的侮辱,拉到牆角痛扁一頓算了。那今天的中國經濟、政治、文化還不如印度,印度沒有經受戰爭破壞,還有英聯邦留下的那些物質財富可以折騰。

今天的印度不就是49年的中國,美蘇爭霸,而印度是個雞肋,援助吧,夠不上個盟友;利用吧,沒有利用的價值。就是2015年奧巴馬訪問印度,還是口惠而實不至,你拉攏印度抗衡中國最起碼要承認印度是有核國家吧,奧巴馬態度就是呵呵一笑。就是養個看門狗也得扔個骨頭吧,美國的這種態度,中國在二戰的時候已經領教過了,日本入侵,德國終止援助,蘇聯終止援助,丘吉爾拒絕和中國這樣的國家坐下來談戰後勢力範圍,美國人把蔣介石當兒子一樣罵,作為二戰戰勝國居然一百多萬平方公里被割占。

我總是強調文化、政治、經濟、軍事是一回事情,可那些窮兵贖武的匹夫總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1-5、政治

就是街上的地痞、流氓都知道,想混就得有自己的地盤,這就是世界政治。當老大打不過新來的混混時,就會說不打不相識的鬼話,這還是政治。然後這個混混就有了自己的地盤,開始擴充自己的實力。

以上就是戰略推演,延安接觸是中蘇結盟的前提,中蘇結盟是朝鮮戰爭的前提,朝鮮戰爭是中美建交的前提,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就因為美國背棄延安接觸的精神和原則,所以。。。。。。打仗的目的還是為了建交,建交才是問題自始至終的核心。

(沒有單純的軍事(暴力),和老大打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搞好關係。)

建交真的那麼重要?我就呵呵,不是有句很有哲理的名言:土豪,我們交個朋友吧。假如在蘇聯和美國中間選擇,滅秦者胡,當然遠交近攻。中美建交是一件中國現代國家利益、傳統政治利益、地緣政治利益高度契合的政治資產,然後就有了中越戰爭,就有了改革開放,就有了中國勇奪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表演。

(政治家和流氓有什麼區別?政治家是智商比較高的流氓,他們都信奉強戰勝於苦耕。)

所以說為什麼會打朝鮮戰爭,因為毛澤東奉行實用主義。

1-6、回復

回復摘要:

有很多人,他們要做的就是構建制度,引導歷史的發展方向。比如說:李光耀、鄧小平、蔣經國。只要不是很蠢的政治家,都能對自己的行為做出正確的預判。

拋棄表面現象,看問題的本質。政治的結果,就是政治的原因。

朝鮮戰爭是中美建交的基礎,而中美建交始於延安接觸,這才是大戰略。

反右、文革和中蘇反目都為中美建交鋪平了道路。關於文革,文革和劉邦、朱元璋對異姓王謀反和千乘之家的屠戮,歸根結蒂是要他們的命,好讓權利集中到一部分人手中。關於中蘇反目,長征路上電台壞了,毛澤東很高興。

毛澤東這些人活著為什麼?那就是用陰謀和陽謀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整個社會之上。

1-7、政治家

問:說得好像能推出幾十年以後的結果一樣。

答:這就是政治家吃飯的本事,假如毛不能推演出一個結果,那還不如在北大當他的圖書管理員。況且毛澤東旁邊還有很多非常有錢,對權力定力十足,吃飽了沒事幹的幕僚,給他教帝王心術和提前削藩。

導讀:
薛公(西漢時期歷史人物)

1-8、總結

政治不是講道理,講倫理,政治就是厚黑哲學,政治就是實用主義。

2-1、美國對華影響力上升

「一戰」爆發,日本利用與英國的結盟,把德國趕出了中國(山東半島)和西太平洋。此時,英法德對中國的控制力進一步下降,日本、俄羅斯對中國的控制力進一步上升,美國成為惟一能影響中日紛爭的國家。

2-2、不干涉他國內政

袁世凱稱帝。1915年11月4日,美國政府給出答覆說:這是中國人的內政,美國政府任何形式的干涉都是對中國主權的侵犯。袁世凱稱帝後,美國來電祝賀。

美國人典型的見利忘義型外交政策。

2-3、一戰

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結束。日本代表要求將山東的權益無條件讓予日本,中國代表去見威爾遜,希望他主持公道。威爾遜卻向日本讓步,日本繼承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

中國人還是很直率的,直接爆發了「五四運動」,中國從一條鐵軌上變到了另外一條鐵軌上,所以毛澤東要感謝威爾遜。

2-4、二戰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次日,美國向日本宣戰,同日,中國向日本宣戰。中美英三國在開羅舉行首腦會議,討論對日戰略,《開羅宣言》宣告日本必須歸還中國領土。羅斯福關於戰後世界的構想中,中國扮演著重要角色,設想美、英、蘇、中,以類似世界理事會的方式來維持和平。因為美國需要拍手黨來支持美國的戰後霸權,所以美國不顧英國反對,支持中國成為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2-5、延安接觸

不敢多說,大概經過是中共有可能先於蘇聯和美國建交,美國撤換談判人員,賀子珍遠走蘇聯。

具體啥情況,我也不知道,反正有這麼一回事情。

2-6、兩國使館

蘇聯大使館隨民國遷徙,美國大使館等候佳音,據說美國人說:假如毛同美國建交,可以援華30~50億美元,毛氣還沒消。

然後毛力排眾議,和美國幹了一架,湖南人脾氣比較大啊。

2-7、兩黨相爭

還是那句話,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主要體現在中國和蘇聯革命的經驗、道路、方式不同,起先蘇共想控制中共,伴隨著斯大林卒,赫魯曉夫對蘇共、蘇聯、華約的控制力明顯下降,中共也想影響、控制蘇共。

兩國先後在東北、西北幹了兩仗,蘇聯在中蒙邊境陳兵百萬。1969年,蘇聯甚至知會美國要核平中國,美國人力挺中國。這個時候毛的氣也消了,想起了有朋自遠方來的典故,開始和美國繼續接觸。

2-8、中美建交

假如說,二戰的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戰役,那冷戰的轉折點就是中美建交。

其意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界平衡的冷戰格局被徹底打破。

中國人在點完盧布以後,開始數美元,寫到這裡不禁想給前人點個贊。

2-9、中美國

中國需要資金、市場、技術,美國需要廉價商品維持美元的購買力和霸權,兩個國家一拍即合。

構建了一個新的世界秩序,與此同時中國開始崛起。

什麼民族主義、市場經濟、社會民主都是錯誤的,中國崛起源於中美建交。

3-1、主旋律

這個世界最大的政治問題是什麼問題?

a long time ago。

在上世紀是美蘇關係問題,上上個世紀是英美之間的關係,再往前是英法之間的關係。

今天世界最主要的政治問題就是中美關係,本世紀最微妙的外交關係。

美國考慮的是如何限制中國的發展,再或者是如何延緩中國奪取世界第一的速度,奧巴馬上台以後提出一個G2協定,這就是中美兩個政府第一次交手。它的意義就相當於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中國當然拒絕了。道理很簡單,對於中國而言,拖得越後訂約對中國越有利。

3-2、預判

假如G2協定簽訂,可能對中國造成的影響。對於美國而言,假如G2協定簽訂將會保護美國的既得利益和勢力範圍不受侵犯。對於中國而言,假如G2協定簽訂將會保護中國的國家安全,但經濟和政治利益將會受損。在世界範圍的劃分中,大西洋兩岸,中國是沾不到邊的,必然劃分為美國的勢力範圍。中國將會失去委內瑞拉的石油、巴西的糧食、鐵礦石。珍珠港以東是美國的勢力範圍,珍珠港以西,有韓國、日本、關島、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也不可能實現有效地控制。接著是印度洋,這裡有美國的石油利益,美國不可能輕易退出,印度也在崛起,雖然很慢,但也是威脅,這裡還有印尼、巴基斯坦、伊朗、沙特等大國,中國最後能分到多少利益,還是一個未知數。最後是北冰洋,這裡有俄羅斯、加拿大、挪威,中國能染指的資源,非常、非常少。

所以中國一定是經過推演以後,拒絕了美國的G2協定,奧巴馬就發飆了。

3-3、世貿組織翻版

奧巴馬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利用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搞了一個所謂的TPP,他的中文全稱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原本是亞太地區四個小國參與的多邊貿易協定,奧巴馬上台後,開始借力TPP平台,全方位主導並強力推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投資與貿易議題。

最可笑的就是越南也加入了TPP,我認為美國完全可以向越南傾銷糧食,以搞垮這個農業國家,報越戰一箭之仇。

所謂TTIP就是「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協定」,為美國與歐盟即將全面啟動的貿易與投資協定談判,一旦談判完成,該協定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雙邊貿易協定。

無論是TPP,還是TTIP,其市場開放水平都高於多邊體制的WTO。這兩個談判若完成,將建立一個以美國為核心,橫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全球兩大經濟體,其經濟總量將佔全球GDP60%以上。而且中國至今未被邀請加入談判,中國有「被邊緣化"的危險了 !


3-4、反制

中國何以回應?中國也針對性的起草了一個FTA(簡稱自貿協定),中國看上去起動的遲了,但速度卻一點也不讓美國,而且拿出咄咄逼人的架勢,緊接著就是一路一帶和亞投行的提出。

在新的自貿協定爭奪戰中,中國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農業落後!歐美小農場為主,日本、韓國小農經濟,澳大利亞、紐西蘭人口和農業可以忽略不計。而美國就不一樣了,像美國嘉吉一樣的農業航母比比皆是,其他國家毫無懸念的競爭不過美國,所以只好說,美帝國主義你自己玩去吧。

3-5、短頻快

明顯FTA不能達到中國的目的和要求,喜歡打乒乓球的中國人來了一個短頻快。

一路一帶+亞投行。

一路一帶,中美歐在世界經濟中就像一個鼎的三個足,各有所長,但現實是美國處處都壓中國和歐盟一頭,而加強中歐貿易就是重要的一環,這就是中國的一路一帶,伴隨著中歐貿易的加強,美國的經濟地位自然而然的就會下降,與此同時其政治和軍事地位也會下降。

美國之所以可以控制世界經濟,就是靠世界銀行,而美國霸道、獨斷的作風,讓全世界都為之側目。而美國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為訴求,肆意調整美元匯率的行為,是中國、日本、歐盟、中東這些以美元結算貿易的國家和地區不能接受的。這個時候中國打出一張亞投行的牌,正好切中美國要害。這是契合日本、中東、歐盟的經濟利益的,所以加入亞投行就能在世界銀行贏的更多話語權。

沒有競爭的世界銀行,只存在於想像之中,亞投行來了。

3-6、換髮球

現在輪到美國隊發球,隊長奧巴馬坐在白宮和幕僚們正吵得熱火朝天。

假如美國輸了,美國的經濟、政治、軍事霸權將會終結。

3-7、絮語

有請少將。


修改
你問:為什麼抗美援朝時那麼落後的中國裝備可以打過美軍?
第一、離中國近。第二、因為抗美援朝是保家衛國的正義的,有全中國人民的支持。第三、有在解放戰爭打過仗的 有戰鬥經驗的官兵。第四、共產黨有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


推薦閱讀:

為什麼沒有出現無人機自毀式攻擊武器呢?恐怖分子用過嗎?
長平之戰,面對四十萬趙降卒,白起有沒有比坑殺更好的辦法?
如何評價漢武帝大宛之徵的戰略眼光,以及對匈奴作戰的影響?
有哪些知名的戰地攝影師?
在歷史上,堪稱有主角光環的人有哪些?

TAG:歷史 | 軍事 | 戰爭 | 中國近代史 | 朝鮮戰爭(1950-1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