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後,你悟出什麼職場道理?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Hi,職場」 ,更多「職場」「職場新人」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請問各位職場人士,在你工作兩三年後,悟出了什麼道理,能避免在職場走彎路,本人大三,在這個時候明白了大學應該做些什麼才能在最後找到好工作。我想在職場也會這樣吧,希望大牛指點!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比較晚,仍忍不住來答一發,因為我有一些很「干」的心得想分享給大家。
內容雖不短,卻只有最精華的三條。
一、 不要輕信,「有能力的人在哪兒都一樣」
這幾天老有人在朋友圈分享一篇文章《我在部委這十年》,文章的作者在某部委工作,30歲不到提副處長,34歲成了正處長,非常激勵人。
晚上和一個中央國家機關的朋友吃飯時,正好聊到,他說:「那篇文章我也看過,她所在的部委是部級架構,但人不多,一個司局十來人,一個處就兩三個人,領導職數比人數還多…我不否認她很優秀,但能提拔這麼快,更大可能還是因為單位不同。」
說這話的朋友,畢業於清華,在最忙碌的兩辦工作,不僅優秀而且拚命,年紀和那個正處的女生差不多,目前卻還只是個主任科員。他的領導也很想提拔他,但單位優秀人才多,領導職數少,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接著等。
這還是在層級相同的部委之間,基層和部委的差距就更大了,了解體制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你爹辛辛苦苦在縣裡打拚,臨退休時混了個某局副局長,而你研究生畢業考入某部委,轉正就是副科級,過幾年去縣裡掛職就得是你爹的領導。
這東西跟能力無關,這就是平台的差距。
我還記得俞敏洪說他在招聘的時候,最討厭的大學生就是眼高手低,總以為自己很厲害,一來都想做經理。他給的建議是可以從廁所清潔工開始做起,以後你也可能成為新東方的總裁(《先就業再職業再事業》)。想當年,這碗雞湯不知道灌倒多少人。
——對此,我只有兩個字評價:放屁!
上了這麼多年學,就是為了從打掃廁所做起,那真是「勝讀十年書」了,倘若俞敏洪同志十年都不去上廁所,那豈不是十年都見不到你的能力?
我們不否認,當你真的非常牛逼以後,你在哪裡工作都一樣,比如從國企老總到地方要員(葛紅林),從微軟高管到創新工場投資人(李開復),從音樂人到企業CEO(高曉松)……但在職業開始的初期,更重要的東西卻是:
平台、平台、平台!
重要的東西說三遍。
如果你在職場里非常努力仍沒法做到優秀、不能得到提拔,不妨回頭看看,是不是這個平台本身就不適合自己,或者這個平台本身就沒有多少發展機會。人的職業生命非常寶貴,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合適的地方,莫名其妙地去經歷那麼多所謂的磨難、挫折。
我們不怕吃苦,但怕的是無原則的吃苦;我們不怕磨練,但怕的是無底線的磨練。
尤其是,有些磨難挫折是你換個思路換個單位就能避免的。相信我,就算吃苦磨練後你成功了,也一點都不勵志,這是在走彎路。
PS:這一條還可以引申下,對那些剛畢業或即將畢業的人而言,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跨出去的第一步一定要想清楚。
二、 不要以為,這世界是不會變的
最近很多知友和我交流工作。其中有個小A問我:李老師,我最近簽了一份工作,工資不高,沒有社保,但這家公司很有活力,他們老總說以後會有股權分配,而且到時候會按最高標準一次性給我們補足社保,你覺得怎麼樣?
看到這個問題,我先小心翼翼地問了句:老總有沒有跟你說以後是幾年?
小A答:他說可能要辛苦五年左右。
還有人跟我說:李老師,我是985畢業的,我父母給我在當地找了一份穩定的事業單位工作,有編製,工作很清閑,沒什麼具體工作,感覺自己的專業什麼都快忘了,但我本身又是一個比較懶的人,不太想去做什麼改變,不知道這樣行不行?
……
看到這些問題,我就很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認為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呢。
你倒回去看看,40年前的人們還上不了大學;30年前的人們還在等著單位分房子;20年前,國企里的職工還不知道國家真的會讓他們下崗;10年前,這世界還是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的天下,沒小米、淘寶、京東什麼事兒;5年前,你可能連知乎是啥都不知道;2年前,沒誰敢相信公務員要交養老保險,而且不能參加國考;1年前,北京市的房價一副要跳水的樣子,今年就一天一個價地漲了……
這是個變化極快的世界,尤其在當代的中國。但不知道為什麼,許多人開始工作後就以為,眼前的這份工作是可以干一輩子的,自己手裡的知識是可以管到老的,那家公司承諾的股權幾年後是肯定可以拿到的。現實可能是,你的這份工作過幾年就沒了(體制內也不一定穩定),你所學的東西不到兩年就已經沒人用了,承諾你的那個公司才一年就垮了。
好像是喬布斯說的,不要等到一艘船從艙頂開始漏水的時候,你才知道已經沉了。
李光耀則說過,「鄧小平是我見過的領導人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儘管他只有五英尺高,卻是人中之傑。雖已年屆74歲,在面對不愉快的現實時,他隨時準備改變自己的想法」。
這裡面的經驗至少有兩條:1.在職場里,不要相信那些雞湯老闆們動輒「五年以後」的承諾,你可以把自己的規劃做的遠一點,但眼前的利益不能太讓步;2.別一進職場就一副養老心態,以為自己可以這樣過一輩子,請做好隨時改變的準備,鍛煉自己不斷適應的能力。
三、那些看起來很不了不起的成績,都源於一點點的積累
最近看到有個問題挺好的,「為什麼畢業三四年之後,同學之間的差距會這麼大?」個人認為:那是因為畢業後,你再看不到TA平時的積累,等你看到他做出的成績時,就只有驚訝了。
我身邊正好有個例子。
有個同學,大學畢業後交流很少,一兩年前聽說TA業餘在做微信公眾號,我還不以為意。直到去年底,有一天無意中看到朋友圈分享了一篇閱讀10萬+的文章,點進去一看,居然是TA的公眾號發的。
等我前段時間關注TA這個號的時候,發現TA已經做到了這個類別里前十的個人號了。
除了震驚還是震驚,因為一開始沒有關注,我現在看到這個公眾號里動輒十萬+的閱讀量,完全一臉懵逼,不知道TA是怎麼做到的。
現在很火的奇葩說,裡面好幾人我都認識,因為大學裡我也打過辯論賽,獲得過最佳辯手,但因為打辯論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我實在受不了天天耗在上面,放棄了。
再然後我正常的工作了,與他們再無交集,直到有一天看到他們出現在奇葩說上,我才明白原來他們一直都還沒有放棄辯論。但現在,我早已淪為辯論路人,而他們則成了大神。
了解辯論的朋友都知道,你在場上看到他們精彩表現,現場每一句精彩絕倫的話,每一個出人意料的反轉,每一次煽動人心的總結陳詞,其實下面都是無窮無盡的打練習賽、找資料、作分析、寫辯詞、千錘百鍊、點滴積累的結果。
這就是我在這個問題下要分享的最後一個觀點:所有職場里你現在看到的大神、牛人、達人,你看到他們簡歷上碩果累累的成績,看到他們現在做的許多高大上的工作,其實一開始都是從細微的事情開始的。
你與他的區別可能就在於,有些事情看著挺難、很費時間,你放棄了,但他去做了,從最小、最細微開始做起。只要這事兒是有意義的,幾年後,就一定能看到差距。
另外,多說一句,不管是我同學的微信公眾號還是奇葩說里的很多選手,其實更多地是多利用了業餘時間而已。
所以,還有一句話是怎麼說的:成功取決於八小時之外你所做的事情。
這話有點雞湯,但就算不能成功,至少,你副業乾的好,也會讓你的主業沒有太大壓力。而當有一天你的副業日積月累終有成績的時候,甚至可能讓你的主業也黯淡無光。
比如,主業辦報紙、副業寫小說的金庸,或者主業寫報紙、副業讀金庸的六神磊磊。
感謝閱讀,希望這「幾棒子」能對你的工作有所啟發。
————分界線————
新書出版,歡迎大家閱讀點評
《所有的奮鬥都是一種不甘平凡(夢想有多麼珍貴,奮鬥就有多麼艱辛。知乎大神【李栩然】誠意解答人生困惑!)》(李栩然)【簡介_書評_在線閱讀】 - 噹噹圖書
本文沒有雞湯,我工作10年了,算是10年的感受吧……
1.趁著你還能拼爹的時候,讓你爹拼一把。
2.行業大於平台,平台大於奮鬥。
3.升職之後你會看到很多不同的風景,你的去留可能源於高層的一次閑聊。
4.如果在一家公司爬不上去就跳槽,行業不行就轉行。
5.投資比工作重要,不買房的都後悔了。
6.創業死亡率為99%,憑什麼你是那個1%?
7.健康比工作重要。
8.家庭比工作重要。
-------補充-------
9.你在一家公司做得怎麼樣不重要,多想想你在這個行業中是什麼水平什麼地位。
10.好好學習去大公司還是挺有用的,這樣你就有機會在大公司混日子了,公司大了,不多你這個螺絲釘,也不少你這個螺絲釘,把你炒了換一家接著混。
11.創業公司慎入,一旦拖欠工資立刻走人,很多創業公司可能你今天還在上班第二天就倒閉了。
12.沒有任何一個同事有義務幫你。
13.盡量別得罪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14.閑得蛋疼可以來知乎談談你的行業,談得多了你就是這個行業的專家,然後開公眾號……
15.保持好心情,儘管一上班不可能有好心情,但是還是盡量保持好心情。
16.努力也是一種能力。
17.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18.永遠不要覺得大公司平台大就會更好辦事。
19.樹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儘管很雞湯。
20.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錢,穩定,機會,資歷或者別的東西。
21.最好能想清楚別人想要什麼。
22.面子一文不值,特別是你的。
23.你領導的面子非常重要。
24.人生三大錯覺,手機在震動,她喜歡我,我能反殺,在職場中同樣適用。
25.不要瞧不起你領導,他能是你的領導,一定有你能學習的地方。
26.誰都不是傻子,誰都不是傻子,誰都不是傻子。
27.別發火,別撕逼,別先動怒。
28.做什麼不重要,不做什麼才重要。
29.跟領導交流四字真言:對、是、好、改。
30.領導說完的東西一定要做,那怕解決不了也至少把面子活做了,宇宙區長孫連城的慘案你應該還記得。
31.在職場談公平?笑話!
32.談戀愛?真的真的好尷尬……
33.你可以不努力,但是盡量別遲到……
------5.16補充------
34.車是貶值的,房子是升值的,你還可以想想什麼東西貶值。
35.美化ppt的時間往往是做ppt時間的三倍。
36.如果我是老闆,我一定讓所有的ppt都是白板,可是我並不是,所以你還要美化ppt。
37.領導大部分時間是指的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但是你給他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了(不算原創,但是很精闢)。
38.多運動,是在不知道怎麼運動就跑步,是在沒時間跑步就多騎小黃車。
39.你可以有理想,但是時刻記住你的理想跟別人沒啥關係。
40.儘管公司的小團體其實對你升職加薪不見得有幫助,但是他們能讓你的心情好很多。
-------繼續補充------
41.有時候你實在不想幹了,我有一句咒語可以讓你繼續:SB給我錢,SB給我錢,SB給我錢……
42.沒有任何一個工作是穩定的,大公司,小公司,創業公司,國企,央企……
43.時代發展太快,也許有一天,你的經驗就會一文不值,你的行業莫名其妙就死了,比如你現在還看報紙嗎?
44.不要相信公司的風險精神,他們不想要你的時候可快了。
45.時刻做好明天就要滾蛋的準備……
------5.17補充------
46.只有你當過領導,才知道當領導有多難,他要給上級跪舔,跟中層演甄嬛傳,還得搞定你們這些熊色兒。
47.只有你當過老闆,才知道他有多焦慮,他要瘋了。
48.羅輯思維的羅胖說過,當創業的體驗就是,今天你覺得你要走上人生巔峰你最牛逼,第二天覺得你要完了你是大傻逼,但是兩天沒有任何變化,這就是老闆的心聲。
49.辦公室政治這些事情你要是想不明白,就問問你爹你媽,這些事,他們比你強1000倍。
50.凡事皆有代價,凡事皆有代價,凡事皆有代價。
------想到了再補充-------
1、對職業有追求的朋友,不要在沒有明確晉陞通道的公司久待。
在這種晉陞標準模糊不清,晉陞通道似有若無的公司久待,是在浪費職業生命。
好的公司一定會有明確的晉陞通道和勞資雙贏的平台。
2、天天喊著年輕人就是要奉獻,年輕人就是要犧牲的公司,不要久待。
3、職場上最大的禁忌:不要說同事的壞話,尤其是不要說領導和公司的壞話。
你說的壞話,極有可能會被傳到當事人耳朵里,有些話還是添油加醋以後,傳到當事人耳朵里。
4、能不能掙到大錢,主要還是看平台和行業。
待在風口行業,基本上都能吃到肉,即使吃不到肉,也能喝到湯。
待在下行行業,能喝到湯都是件不容易的事。
5、如果跟同事發生了分歧、爭執,先冷靜下來的那個人是贏家。
6、悶不吭聲地埋頭苦幹,並不一定能夠給你帶來想要的認可。要學會向領導、上司彙報工作進度。
7、不要想著討好所有的人。你的職場社交一定要有重點。
8、討好他人的行為,不會為自己帶來尊重和認可。業務水平、辦事能力、有自己的底線,才能為我們贏得尊重和認同。
9、不要頻繁地跳槽,一定要有長遠且符合實際的職業規劃。
沒有職業規劃、經常跳槽的人,就像無根的浮萍,幹什麼都不會深入,幹什麼都不長遠,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
10、無論在哪工作,學習和提升是一定要做的事。
即使你在一個養老型單位工作,也要學習一些新的知識和技能。周圍的人越不上進,你越不能被他們同化。
「END」
公眾號:柳柳心理
心理情感 社交職場 自我提升
這是我閑來寫字的地方,只發對讀者有用的文章。
1:回家吃飯
2:別想太多
3:早點睡覺
4:早飯吃好
5:笑對流言
6:絕不借錢
7:不要大笑
8:只聊工作
9:老闆呵呵
0:家最重要
工作三四年,也總結了一些職場上的小經驗,不算是多有用的大道理,我也依舊在摸索的道路上前進。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
1、面試不僅僅是被HR面,也是自己去了解對方公司的一個過程,不能只想著要得到這份工作,而應該在面試和試用期的過程中對公司進行充分的考察,看工作內容、團隊和工作氛圍是否合適自己,如果發現差別較大就儘快調整,別在一個可能消耗自己的地方浪費太多的時間。
2、多讀點書,讀點有用的書,心理學管理學都可以看看,做到管理者的層級更應該多看。
3、跟對一個好領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時候可能比你做什麼工作更重要。
4、學會把手上的工作散出去,學會做減法,平時跟關鍵部門的關鍵人員建立好聯繫,需要的時候可以最短的時間找到對的人給你提供幫助。
5、工作中有誰故意難為你,千萬別跟他吵架,也別跟他生氣,把數據事實擺出來就好,一句廢話都不要多說,因為講了也沒用還傷了自己的元氣。
6、不需要跟所有的同事都做朋友,因為他們也不拿你當朋友,但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發掘一兩個,在關鍵時候也能給你提供意想不到的幫助。
7、不要隨便打探別人的八卦,如果別人說,就聽著不要發表評論,但可以跟同事說一些自己不痛不癢的小八卦,八卦是拉近你跟同事的距離的好幫手。
8、準備個本子和一支好筆,多做筆記,順便把字練好,一筆好字絕對是一張無形的名片。
9、每個人都不是一開始做什麼工作,之後就要一直做這類工作的,要定期對自己進行評估,發現不喜歡或者不合適就定好新方向並努力靠攏,儘早轉行轉崗,多試錯,走點彎路沒關係,但別在錯路上一直走下去。
10、工作里常常會有一些自以為很牛逼的人打著領導的旗號來批評你或者指教你,對於這種人,請你不要理他。
11、學會拒絕亂七八糟的人丟來的工作會讓你遠離很多麻煩和討厭的同事,拒絕當職場老好人和軟柿子,一定要成為一個在工作中有態度的人。
12、別人急著催你要的東西,你就不用急,問問他為什麼急之前幹什麼去了,合理的急可以處理,否則人家天天催你會被煩死。
13、面試的時候我領導說別的無所謂但人品一定要好,可見大領導對人品是多麼看重,人品好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背地裡的中傷。
14、不要在公司太冒尖,尤其是當你的領導還只是中層的時候,不要展示出自己全部的能力也不要亂邀功,重要的能力要展示給對的人。
15、盡量選擇一個重視人才的公司,而不是那種給了薪水就把你當牲口用的公司,因為你會發現最後你的付出遠遠超過了回報。
16、如果工作能力尚可,但提了兩遍加薪或者升職還沒有反映的話請儘快找下家並做好離職打算,工作二年內沒有加薪10%-20%的人也同樣適用,你的領導不重視你也不想重用你,你所得到的報酬連通貨膨脹的速度都沒趕上,不走留著過年嗎?
17、學會寫工作日誌,每天已完成工作和待完成工作列清楚,重要的工作記得留底,防止別人背後捅刀子說沒拿到文件或者不知道這個事情,不鼓勵扯皮,但別人扯皮一定要有力反擊。
18、工作裡面不要沉迷於流程和追責,當然這也要看公司的性質,反正國企是很愛這一套的,這也是為何效率低下的原因。
19、不要跟難溝通而且喜歡走形式的人溝通,要麼告訴領導請他跟對方領導溝通,要麼直接找對方領導,為了正當工作對方大部分時候都會配合。(我就這麼干過一次,原本一件事五分鐘能解決的事情對方耗了我一個半小時,實在忍不住找了她領導,十分鐘就解決了。)
20、工作里要學會觀察和辨別,學會和厲害的人做朋友,觀察他們的工作細節和工作方式,但這個厲害是工作能力,而不是指溜須拍馬或者是耍小手段。
21、不要隨便站隊和分派系,認真做好手上的事情。
22、請遠離那些認認真真搞形式踏踏實實走過場的公司。
暫時先總結這麼一些,今天正好被領導好好上了一課,因為其他部門的同事有意刁難,所以領導教我沉住氣,擺事實講道理,別的啥也不說也不生氣。
功力不夠還要好好修練。
在我看來,工作這麼多年悟出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字:靠譜!
最近公司招收了一位重本畢業應屆大學生小葉子。
有一天在茶水間休息時,見她眼角似乎掛著淚水,便拍了拍她肩膀,問她發生什麼事。
她緩緩抬起眼瞼,一雙大眼睛水汪汪,寫滿了難過,幽幽訴苦道:「姐,我被領導批評了。」
原來,領導讓她收集一下同行業在市場上的招投標數據,她一口答應下來。領導問她是否需要師傅帶帶她怎麼做,她覺得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就自信滿滿拍著胸脯說不需要,絕對可以搞定。
這位勤奮的妹子通宵達旦搜集各方數據,從報紙上、雜誌上、網上等各種渠道搜集了大量的信息,然後把數據圖表交給了領導,美滋滋報告說調查工作已經完成,期待著領導的表揚。
領導掃了一眼,就把數據表扔回給她,直搖頭:「你是打算讓我讀新聞報道嗎?」雖然領導沒再繼續說什麼,但是這位本來信心爆棚的妹子瞬間就跟泄了氣的皮球一樣,心裡滿是委屈。
「你有什麼想法嗎?」我問道。
「姐,我在大學都是這樣做的,做完就交給師兄,師兄都說我搜集的數據特別完善呢,為什麼到了企業,這招就行不通了呢?」她托著圓鼓鼓的腮幫子無奈地說道。
「因為企業是以成本購買了你的時間呀,你做出的東西沒有價值,等於浪費了時間,也就是浪費了企業成本。你有聽過雲——雨——傘理論嗎,天上出現烏雲,眼看就要下雨,帶上傘比較好。」
「是什麼來的,姐快說給我聽聽。」這小姑娘眼神瞬間發亮了起來,直搖我的手臂問道。
雲——雨——傘理論
雲——雨——傘是我曾經在看《靠譜: 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這本書看到的一個理論,作者大石哲之曾在日本諮詢公司工作多年,目前不單止是諮詢顧問、作家,也是獨立經營公司的負責人。
雲——雨——傘其實就是對事實、分析和行動三者的比喻。
(事實)天空出現烏雲。
(分析)因為有烏雲,可能會下雨。
(行動)因為要下雨,所以要帶傘。
向領導報告現在有烏雲(相當於報告中的數據或觀察到的內容),如果這時你只是提交給領導數據或新聞報道,而沒有分析研究的話,那報告就沒有意義。
即使做再多沒有分析的圖表,收集再多看似相關的報道,沒有分析和結論的話,對解決問題也毫無幫助。而行動也有多種選項,快要下雨,可以帶雨衣,也可以調整行程不外出。這就是在職場上很重要的一點,你要帶著多種方案給領導做選擇題,而不是讓領導做問答題。
作者給了迅速掌握這技能的方法:寫文章時添加以下內容的標題,就能有一個清晰的結構:一、事實、現狀。二、我的解釋分析。三、推薦的行動方案。
遵循PREP模式
除去書面報告,日常郵件、說話、回答問題、會議推進等都應遵循PREP模式。而我們大多數人最常犯的毛病就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靠譜: 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還介紹了一個很可行的「先講結論」的方法——PREP法。
POINT=結論
REASON=依據
EXAMPLE=具體事例
POINT=重申結論後結束
先在腦中用幾分鐘整理好表述問題的PREP模式,然後從結論說起。
想起單位里有個理工科出身的同事,有次他跟領導一起進入了電梯,領導在電梯里拋了個問題,問他什麼時候可以將正在研發的產品投入市場。
他思考了一下回答:目標是在六月初出貨,但是以現狀看來,還無法確定能否達成。
我們會將研發試驗品的工作人員增加一倍,並在每個階段都先進行安全性檢測,而且生產線會依照試驗品的設計圖打造。
希望能彌補試驗品研發落後的進度,假如不採取任何補救措施,試驗品要到四月才能完成,這麼一來得等到七月底才能出貨,就趕不上高需求期了。
短短一個電梯上升時間,他就描述得如此清清晰明了,邏輯思考能力真不是一般的強。
80/20法則
推薦一下大家可以看看《靠譜: 頂尖諮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這本書,書里還提到了一個常用法則,80/20法則(二八法則)。
80/20法則指在眾多現象中,80%的結果,來自20%的原因;20%的努力,常產生80%的結果。
比如我曾經打算減肥,特此記錄過在一周內食物的卡路里,沒想到其中有一些食物提供了大量的卡路里,卻沒有幾個是有營養的。而剩下的那些食物雖然只提供了小部分的卡路里,但都是高營養的。
80/20法則用在快速學習上尤其見效快,一門學科入門的時候,只要學習20%的關鍵知識就可以掌握這門學科80%知識。但達到高級的時候學習剩餘的20%知識時,會花費你80%或更多的精力才能學會,當靠近最後1%的時候,你付出的時間精力會是你入門時的好多倍。
當你學習或工作時每隔二三十分鐘休息片刻會讓你的注意力更有效果,一般大腦在二三十分之後就會走神。這也是大家都熟知的番茄工作法,原理都是一樣的。
不發言勿開會
很多人開會時總是覺得和自己無關,尤其是新人,擔心發表意見時說錯話,或者認為說了也沒用,通常不會被採納,再有的是無話可說,腦袋空空。於是在每一次的開會中,都如隱身人一樣,只是附和著點點頭。
「會議上不發言的人,就像上電視節目不發言的嘉賓一樣,其價值就是零」——這是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
開會發言就和當眾演講一樣,也是特別鍛煉一個人的邏輯思考能力和口才表達能力,這種技能只有通過反覆的鍛煉才會越練越好。即便在最初時提出的觀點毫無亮點,也是開動了你的腦筋。
那麼可以通過什麼方法來克服自己的緊張,或者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呢?給大家幾點建議:
1、在家裡多讀書,比如拿一篇好文,快速地朗誦出來並一直堅持下去;
2、參加本地的一些演講俱樂部或者口才俱樂部之類的;
3、找一些專業的機構去學習,最好是找那種可以讓你不斷練習的培訓機構。
身為一個職場人,要尤其牢記,工作中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要滿足對方的需求,尤其是要具備專業精神,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自己特有的價值。
簡單地說,最重要的職場道理就是——靠譜!做個靠譜的人,干靠譜的事!
本答案的收藏數是點贊數的2、3倍,大家先點贊再收藏吧。
--------------------------------------------------------------------------------------------------------------------------
喜歡請點贊關注我哦,大仙女持續不斷輸出乾貨,么么噠。感興趣還可以看看其他乾貨文章。
番茄工作法為什麼會這麼火? - 知乎
如何做到長時間(4 個小時以上)精神專註?
彭麗玲:如何高效利用方格筆記本?
彭麗玲:如何自學思維導圖?
怎樣讀書最有效? - 知乎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茶里書外,持續提供乾貨!
分享兩個我老闆在我們team推行的樸素但有效的工作準則:
1、「一天一個蛋,菜刀靠邊站」:不論在什麼位置上,保證每天有產出,對組織有貢獻,那你的位置就是安全的。
2、做事前三思「能不能不做,能不能讓別人做,能不能明天做」
能不能不做:做事之前想想,這事兒是非做不可嗎?做了這事兒對自己和組織有啥好處和價值呢?每個人的崗位職責,都是公司戰略的具體分解落地,每件具體的工作最終指向的目標也是為了戰略的達成,這點講的是戰略思維。
能不能讓別人做:這件事非要你來做嗎?能讓別人做不?這裡不是推脫責任,而是要學會合理的授權和分配。每個人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已經很不錯了,組織付薪水給每個員工,不是讓大家去做份外的事的,分散了精力,自留地都耕不好,反而得不償失。這點講的是合理分工授權、正確用力。
能不能明天做:看起來很著急的事情真的有那麼著急嗎?手頭那麼多事,哪一件是最緊急重要的?如果這件事明天做,會不會因為一些變化(比如領導的指令變了或者外部一些因素變化)根本就不用做了?這點講的是任務管理和洞察力。
我老闆的這些工作準則話糙理不糙有木有?
五行缺誇,點個贊吧?
但是,
不要讓我老闆看到,他會傲嬌的。
由於工作的關係,最近和年輕的管理者打交道比較多。集中的研究了幾位在職場晉陞的比較快的80後朋友,從他們身上我發現了三條特別有意思的規律。
三條規律雖然不多,但是每一條都很實用。相信對你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會有所幫助。
1.很多人在職場的早期意氣風發,想大幹一場,但是他們卻很戰戰兢兢,恪盡職守。
而這些朋友會先一天10-12個小時把手頭的事情干好,不要想太多。遵守職場規則,不打小報告,不越級彙報。
原因在於任何一個老闆是不可能給新人委以重任的。信任是一點點建立起來的,當你能夠把手頭上的事情完成得不錯,經常給老闆有驚喜的時候,才有可能會有一些新機會,新任務交到你手上。
2.職場中期工作一定要有亮點,而且是老闆所認可的亮點。你要成為老闆心中好用的人,為晉陞做準備。
我認識的一位年輕的人力資源總監,她開始接手招聘的時候,別人一年只能夠招聘20個員工,她接手招聘一年能夠招聘200個員工效率提升了十倍。
老闆對對她的工作結果感興趣之後,她才有了第一次向大老闆單獨彙報的機會。
對於高要求的老闆,你要能接得住老闆的新想法跟需求。很多時候,老闆一個小時想出來的新想法,你可能需要花40個小時才能夠去落地,那要去接老闆的這些新想法,其實壓力還是挺大的,你能不能接得住,也會影響到你有沒有更進一步的機會。
這還是這位人力資源總監,在她還是員工的時候,老闆讓她做個企業內訓的公共號,她從完全不懂公眾號是什麼開始,搭建非全職的團隊,三個月把內部培訓的公眾號做到1萬粉絲,也讓老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當然做到了以上這幾點,只是你升職到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該和老闆談條件的時候還需要談條件,特別是有關鍵性的任務只有你能承接得了,這是提條件的好時機。
向老闆提建議的時候,一定要深思熟慮,不是你認為可能有用的都提。要做到你提的每一條建議都是老闆願意採納的,這樣你才會獲得老闆心中的加分。
3.職場中,中高層是相對安全的,基層是絕對不安全的,這才是你為了晉陞而做的一切努力的最好回報。
道理也很簡單。當你做到中高層之後,互聯網、金融等行業當中的其他公司,是很期待通過獵頭把你挖過去的,而且這些中高層的行業流動也是特別普遍的現象。一家公司不認可你的貢獻,你大可以去其他公司繼續發光發熱。對於一些資深的中高層,自己去做一些獨立的諮詢和培訓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職業歸宿。
另一方面如果你還留在現有企業,國企里的老闆多少會顧及你之前的貢獻,也會給你安排一個工會類的清閑職務讓你干到退休。
如果你是一位35歲的基層員工的話,你就要擔心下某企業那樣集體清退35歲以上員工的傳聞。實際在面試的過程當中,HR們對於35歲以上員工會有一個定性的能力評價,如綜合能力不強、視野有限,等等。
你有沒有感慨過,為什麼職場上升職加薪的總是別人?或者說你感覺老闆也沒有什麼比你聰明的地方?
你錯了,這背後不是沒有原因的。當你對於行業的認識對於老闆需求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個比較低的層次的時候,自然就升不上去。
我就舉個小例子,你的老闆見了多少行業大牛,讀了多少前沿案例。他見的人,你有沒有陪同,他讀的書你有沒有在讀,你有沒有被你的老闆拉下一大截?
希望你能擺脫職場上,低水平的勤奮和努力。
PS:經常有朋友問我的成長之路,如何跨界轉型和變牛x的,我在公眾號 跨界創新( kuajie123)專門寫了篇文章,回復關鍵字「套路」 查看。這得從大學說起了。
我曾經陷入一個怪圈。
剛進大學那一年,我一直覺得比自己大一屆的師兄師姐並不友好,或者是那個時候的自己不夠開朗聰明,或者是不夠漂亮招人喜歡,或者是沒什麼出眾的才華給人留下好印象,我一向是個很愛跟人請教的人,但是僅僅止於小型場合,所以我都私下裡跟他們簡訊留言,表達出我自己的迷茫,比如大學四年該如何安排,比如選修課該怎麼挑,遇上出去採訪實習跟上課有衝突了怎麼辦,但是他們從來不會給我答案,好一些的會給一些禮貌性的鼓勵,僅此而已。
於是那段時間我很受傷,一是覺得這個世界很不和善,周圍回饋給我的能量都是那麼不好的,那個時候的我自己在心裡暗暗發誓,等我自己上了高年級了,我一定會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告訴分享給小師弟小師妹,這樣可以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總之我就告訴自己,一定不要成為像我現在的高年級前輩那樣「冷漠」的人。
可是接下來的日子,我發現我錯了。
一是我開始意識到其實大學的時光里,低年級跟高年級除了課程上的差別以外,在思想進步跟價值觀方面是沒有多大差別的,也就是說,你不能因為別人比你高一個年級就覺得別人懂得的就比你多,很多時候他們自己的價值體系還沒形成,又怎麼能夠教導你這樣一個跟他差不多的小妹妹呢?
二是高年級的同學並不見得就能比你多一兩年的提前成長,就會有很多可以分享的成果,比如有些人大學四年下來基本上感覺自己什麼也沒有學到,而有些人從進入大學或者在大學以前就已經很有自己的規划了,比如說我隔壁班上一個溫州的男孩,從小就受到父母經商意識的影響,當我們還在奔波於大學入學軍訓的時候,他就已經想辦法找學校外面的資源,跟別人學習金融炒股證券的實操知識,等我們大學畢業忙著找工作的時候他已經到上海的一家證券公司工作,然後全世界滿地出差了。
我用這個例子並不是表示說畢業後掙錢多就是一個混得好的標誌,我想表達的就是,大學四年的時光里,很多時候是不能拿此時此刻你是低年級或者高年級去衡量的,而是應該拿一個人的格局跟視野來衡量的,這也是如今我想來最遺憾的事情。
我曾經請教過一個前輩,說大學裡除了學業之外您最想給的建議是什麼?他的回答是,你要跳出同類人的格局去看,比如身邊很多人考研,你要想想這個事情對不對,比如很多人忙著做兼職打工,你要看看這件事有沒有意義,比如同樣是去圖書館看書,你挑的那一排書籍跟別人的會不會是太一樣了?
他還告訴我,大學跟以前的教學的區別就在於,你千萬不能同類於身邊人,因為一旦同類了,那你將來也會跟他們一樣走同樣的一條路,這條路不至於糟糕,而且有時候還不錯,但是這也就意味著這條路肯定不是最精彩的一條路,你要記著,合群很多時候是件危險的事情。
可惜聽到這個觀點的時候已經是我畢業整整三年了,我已經回不去了,但是也是因為我慢慢悟出了這一點以後,我開始知道怎麼把以前錯過的東西運用在職場上。
我畢業進的第一家公司是個大集團,正規全面培訓到位,我也跟很多應屆畢業生一樣開始從最基礎的工作學起,但是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也就是試用期還不到的時候,我就覺得這種狀態不對,這是因為除了人力資源部門的人每天給我們講解公司的相關事宜以外,剩下的就是你的帶你的那一個導師了,他是帶著工作任務教你基礎的流程知識的,可是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人在工作上跟我有過探討了。
於是我開始自己想辦法,公司中午提供午飯,一份盒飯的量很大,女生們一般都會兩個人拼餐,有一天一個老同事說跟自己拼餐的那個女孩調到北京去了,她落單了,於是我提出說要不我跟你一起吧。
於是每個中午我們就會固定的找吃飯的桌子,挑她喜歡吃的菜式,我偶爾會自己熬一個湯或者帶一份水果到公司,這個女同事是深圳本地人,於是跟她拼餐的這段時間裡,她告訴我了關於租房關於周末去吃喝玩樂的一切我想要的信息,正當我每天鬱悶著要剪出十幾集電視劇而頭疼的時候,她三五下很熟練的就幫我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
轉正的時候需要面試考核,每個部門會挑出一個老同事作為代表進行提問,有天中午吃飯的時候,這位老同事邊吃著邊問我,你明天想回答些什麼呢?
我說什麼意思?
她說明天我是你的主考官,你看看你想我問你什麼問題呢?
我隨便說了幾個我自己很感興趣也很擅長的話題,然後回答說如果你明天集中在這些問題點上提問那就最好了。
第二天轉正面試,果然如我想像中的那些個問題,一切順順利利而過。
有了這第一次經驗後,我開始覺得這條思路是對的了,在接下來的工作里,我申請轉換部門,重新劃分我的工作職責,然後嘗試著自己負責每個月的電影電視劇包裝主題,這些都是我自己爭取來的,我當時心裡的思路就是,既然沒有人告訴我可以這麼做,那也就意味著這麼做也不一定有錯,那我就試試好了,於是我發現這個邏輯讓我的工作狀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也是到現在,我開始慢慢悟出一點東西。
一是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既然什麼都不懂那就意味著一切錯誤都是值得原諒的,當然前提是你不能犯一些很低級的錯誤,比如隨便把工作室的機器毀壞或者把文件庫的資料亂搞一通什麼的;
二是我發現只要你願意誠心提問,別人都是願意幫助你的,但是因為我比較慢熱,沒有其他的職場新人那樣一進來就跟大家很熟絡,但是事實證明我最後請教到的老同事都是很好的人兒,所以以至於當我申請換部門的時候,工作方面需要跟原來部門的同事打交道,基本上別人需要發郵件詳細說明的事情,我打一個招呼也可以搞定了。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開始漸漸認識到一點,就是要在平淡的格局中打破常規做一點事情,這一點是我特別喜歡跟90後的孩子做同事的原因,要知道在我們這樣一個比較正規的公司里,很多制度流程都是很系統化的,於是我們每一批新員工進來的時候接受的都是中規中矩的企業文化。
但是90後的同事就不一樣了,他們更加大膽,更加有創意,也更加肆無忌憚一些,有時候我覺得這種肆無忌憚是很有用的,比如說公司的年會他們不想要很老土的酒會,於是要提出做綜藝節目那樣的廚藝跟才藝比拼。
還比如說每到公司需要加班或者節假日值班的時候,他們總是第一時間跳出來,讓人力資源公布加班調休或者付加班工資的公告,要知道這些所謂的規則我們這些老人是絕對不好意思提出來的,可是90後的小孩兒就做得出來,而且理直氣壯,這一刻我真心覺得,世界就應該是他們的,也是因為有了他們的推陳出新,我的狀態才能一直跟得上新鮮的節奏。
也是因為這樣,在我第二份工作的時候,我身邊都是90後的一群同事,跟他們在一起,我會吸收他們身上特立獨行的那部分優勢,同時也會保持我自身理性穩重把控全局的那部分優勢,這樣的結合程度也是最最適合我的。
也是因為這樣,當我後來需要招一個助理的時候,我給人力同事提出的需求,就是能夠跟我一樣神經兮兮逗比無節操,當然也能夠跟我一樣高端大氣上檔次,當然這只是一個好玩的形容說法,但是我需要的人兒的確是這樣的。
我用了快四年的時間,別人對我的認可就是,你是一個有意思的人,你是一個好玩的人。
要知道如果是當年剛入職場迷茫的我,肯定不知道未來的自己的職業狀態是什麼樣的,我心裡有過很多的掙扎,希望自己能夠像杜拉拉那樣高歌猛進,又希望像我的領導那樣做一個八面玲瓏的人,還希望能夠像銷售部門的老大那樣成為一個什麼都懂一點,什麼都能聊一些故事出來的全能型人物,可是我發現這些年下來,我根本不可能成為他們,因為成為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都是有風險的,而這種風險是我所不願意接受的。
比如說杜拉拉陷入了職場戀情,我的領導太過於精明讓我覺得不夠真實,銷售部門的老大沒日沒夜都在研究客戶的各種喜好跟家長里短,這些種種我不打算加入其中,所以後來終歸又回到原來的那個狀態,我就是這樣接地氣的職業人,一個很不專業的職業人,因為這樣,我不能得到很多的人的喜歡,但是卻有少一部分關係很好的死黨同事。
最近我收到的留言跟私信越來越多了,太多太多的人問我這該怎麼辦那該怎麼辦,遇上這種很泛的提問,我是萬萬不敢回答的,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提問的人過去有什麼經歷,如今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我斷不敢輕易的就為別人建議,說你應該跟他分手,你應該馬上跳槽,你應該回擊你的那個可惡同事,你應該遠離那個不靠譜的朋友……這一切的一切,我都不敢說。
如今的我開始明白一件事情,就是很多前輩之所以不願意解答你的問題,一是可能你的提問方式不對,他們不了解你真正的需求;二是可能你如今遇上過的問題他也曾經遇上過,但是如今他度過了那個階段之後又迎來了新一階段的問題,他的精力已經集中在他當前的問題上了,他當然也不願意為你解答如今你的迷茫。
第三就是你要明白一點,不是所有比你年紀大的人就值得去請教的,有些人混職場可能很多年還是最初的那個狀態,而有些比你年輕的人也有很多優秀跟出彩的地方學習,遇上這種情況的時候只需要對那些一般的年長同事表示基本的尊重就可以了,剩下的精力記得全力集中能量在那些值得你嚮往的人身上,而這一點的判斷絕對是跟年齡沒有半點關係的。
這半年算是我成長跟進步很大的半年,我通過各種機緣遇上了很多大叔跟大姐,我發現我的價值觀一點點被顛覆了,當我剛剛接受一個前輩告訴我的觀點的時候,我又被另外一個前輩的觀點給征服了,於是原來的那一層觀點又被推翻了,這樣的事情經歷過好幾回。
一開始我很痛苦,我發現每個人告訴我的事情不一樣,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後來有天夜裡我細細琢磨了一件事情,前輩跟前輩之間也是有差別的呀!段位不同經歷不同,格局自然也就不同,他們總是願意跟我分享他們那個階段的感悟,而我作為一個接受者,我接受著各家的言論,看似是一件很亂的事情,其實這才是最好的狀態,因為我能從這些價值觀不同的論斷中找尋相同的地方。
比如說要早日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要早日找到自己喜歡跟擅長做的事情,要有勇氣去接受一件新鮮事情,比如加入創業型公司的期待跟風險就是同在的,還有就是要找到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連接點。
這個連接點不是你的一份工作,不是你的幾個朋友,這個連接點是你呈現給別人的個人品牌意識,比如說我們說PPT達人會想起你身邊的的誰,出去遊玩的時候想起誰比較擅長推薦,需要寫一篇演講稿的時候可以找到某個人,還有主持一場宴會的時候第一時間跳出來的人選是誰……這些擅長某個領域的手藝人,就是他們自己個人標籤的一部分,好比說在我的幾個好友團里,但凡遇上迷茫之事需要有一個人站在高處處理一下格局的人兒的時候,這個人就會是我,我從來不會說一些無用的道理,我會說的就是我自己說服過我自己的字字句句,所以這些話他們都愛聽。
也就是說,當你擁有了這個手藝式的連接能力的時候,你這一輩子就不會擔心沒有飯吃,你就不會擔心自己活不下去,這個你擅長的手藝標籤,就是你存活於這個世上很重要的力量來源。
我的閨蜜L小姐特別會拍照,即使她沒有專業的設備但是手機出來的圖片也很有感覺,我跟她說有一天你開一個如何拍出大片即視感的分享課程,也一定會有很多人願意參加的。
我的一個前同事是個喜歡唱歌跟寫歌的姑娘,每次她都開玩笑叮囑我們「你要對我好一點,說不定我哪一天會紅起來的哦!」然後我們一堆人就笑說「你先把自己養飽再說吧!」可是每次看她在朋友圈上傳她自創的歌曲,我都會認真的慢慢聽下來,也會覺得清新舒服,我覺得要是哪一天她成為了一個獨立唱作人,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這個世界上因為總有不擅長某一方面的人,希望通過真實的身邊人的感染,來完善自己所期待的這一部分,更何況是在互聯網這個時代里,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要比十年前進步了無數倍,所以每一個人你自己所擅長的部分有一天也會放光的。
然而落地到現實里,有些人可能追尋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擅長的手藝是什麼,或者即使有些人即使很有才華但是自己終究沒發現,也沒有一個引路人,而有些幸運的人兒卻是很早就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一部分少數人是我最最羨慕跟嚮往的,但是我從來不去強迫自己一定要在什麼年紀也一定要像他們那樣發現自己的手藝,這件事情需要自己身的努力,更需要機遇。
這個世界裡每個人都很忙,每個人都在全力以赴的活著,他們沒有義務解答你的迷茫與不懂,他們更沒有必要幫你規劃你的人生里的每一個決定該怎麼做,不是因為他們無情,而是每個人在解決自己的人生問題上已經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如果哪一天你遇上一個願意跟你分享半點過來經驗的人兒,那他一定是看到了你身上跟他相類似的部分,他願意告訴你一些可以參考的答案,僅此而已。
如今我依然是個很迷茫各種問題糾結的人兒,我寧可每天思考多一點慢慢悟一些道理出來,這些道理有過來人的經驗,更多的是我自己揉碎了重建的價值觀,我不會跟別人抱怨我的迷茫,因為我發現那些跟我一樣迷茫的人兒已經在行動的路上了,我再不趕路,就趕不上了。
謝邀。
最近越來越覺得,很多職場上很關鍵的品質,都是一些基礎的,老生常談的東西。
比如擔當、誠信、好學,等等。
當然,就這麼跟年輕人說,你要做個五講四美的人,你就會升職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他肯定會說,老東西,瞎扯什麼玩意兒,一邊涼快去。
但是,如果經歷過些風風雨雨,一路磕磕絆絆走來,你就會發現,原來真正的道理,就是樸素的。
大道至簡,大音希聲。
不過,那時候,你可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解讀和見解。
一、
如果你要問我,職場中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
我會說,是擔當。
擔當,就是敢於承擔責任。
拋開傳統的價值觀。在我眼裡,擔當等於機會。而機會,就是財富。
這也是我重視它的原因。
真實的職場情況是,很多時候,你做了什麼,你有什麼能力,你的老闆是不太清楚的。
所以你需要讓他看到你做了什麼,你能做什麼,以及,你能幫他解決什麼問題。
而一個老闆,他最需要的,就是在他遇到問題時,能跳出來說我能幫你解決的人。
這時候,你承擔了,你的老闆就會給你機會。
哪怕你並不是公司里業務水平最高的,哪怕你是個新人,老闆也願意重用你。
而實際上是,太多人不敢承擔責任,遇到麻煩就互相推諉。可是你要知道,你在推掉麻煩的時候,你也推掉了機會。
擔當,還有另一個好處:
它能幫助你成長。
其實很多時候,機會來臨了,你並不是說怕麻煩,不願做。而是你覺得自己能力沒到,沒有把握做好。
但是,其實沒有誰是真正準備好了的。職場中也沒有準備好了再去做的這個道理,你永遠無法準備好。這也是學校與職場最大的不同。
互聯網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最小化可行產品」。
什麼意思?就是,它是一個滿足了核心功能的最簡化的產品。互聯網競爭激烈,搶佔時間非常重要。所以我們需要的是快速上線,進入市場,獲得反饋,再不斷迭代,以此來優化你的產品。
我們做事,其實也是一樣。
你不用去等一切都準備好了再來做事。你要快速去做,在做中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在做中學。
這也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我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業務不熟練,每次都是硬著頭皮接下的任務。我其實沒有把握做好,甚至沒有把握完成它。但因為我接了,所以我會逼著自己去想方設法完成。而在這過程中,我的能力不知不覺就提高了。
所以,擔當帶來機會,機會促進成長。
你說,擔當,是不是很重要。
二、
還有一句老生常談的話:
先做人,再做事。
這也是我總掛在嘴邊的話。
職場上,做人最關鍵的是什麼?
誠信。
關於這一點,其實很多年輕人都會忽略。他們可能受地攤文學或什麼過來人的影響,覺得商場就是爾虞我詐,賺錢就是欺騙。職場上不能太老實,老實人吃虧。
但真的是這樣的嗎?
可能你通過一些欺詐性的手段,能夠獲取一時的利益。但你首先要明白一點:
你的未來,很長。
你現在做的一切事,你身邊的一切人,都可能在未來成就你,或者,毀滅你。
而犧牲信用,就是在犧牲你的未來。
可能你確實隱瞞的很好,沒有人知道。但這始終是一個定時炸彈,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爆炸。
而你的內心,其實是備受煎熬的。這滋味不好受。
就像電影《烈日灼心》中,三位罪犯潛逃多年,但內心卻一直在承受著煎熬,潛意識裡其實是期待被捕的,他們視這為真正的解脫。
另外,其實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你的信用情況很難被隱瞞。
招人的時候,我特別看重的,就是應聘者過往的信用情況。我們會去做詳細的背景調查,而且我相信這是每家公司都會幹的事。如果你口碑不佳,就算能力很強,也會被毫不留情地刷掉。
誠信,可能大部分時候,你都看不出它的價值。但請相信我,在你人生最關鍵的時候,良好的信用,會是你最大的助力。
而糟糕的信用,則會讓你眾叛親離。
三、
如果你說,除了擔當和誠信,還有什麼素質是職場上非常重要的?
先賣個關子。
可能你會發現,有些年輕人,工作兩三年,就有了特別大的進步。而有些人,也不能說不努力,加班也很多,但卻一直沒什麼起色,這是為什麼呢?
在我看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前者始終保持著好奇心,保持著敏感,保持著學習的心態;而後者卻在自己熟悉的業務里不斷重複,不願去接觸新鮮的東西,不敢跳出舒適區。
所以,這個關鍵素質就是,學習。
我覺得,這也是打工者和創業者最顯著的區別。
對於打工者而言,你只要業務熟練了,能按時完成任務,你就很容易陷入一種混日子的狀態,而不願去拓展新的領域,開發新的可能。
而且確實現在有很多價值觀是這樣的:
我拿多少錢,我就給你干多少活。如果錢沒給到位,我那麼拼幹嘛?我的勞動是有價值的,我不能被老闆壓榨了。
你別說,這種價值觀在知乎上,很盛行。
當然,這不能說錯,但對於個人成長而言,其實真的沒什麼好處。
而創業者,則像塊海綿一樣,拚命學習一切可能對公司,對產品有幫助的東西。他們從來不會說「這辦不到」或「我做不到」。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實現目標,去解決問題。
自從我由職場過渡到創業,我就深刻體會到了這裡面的不同。這種創業者的心態,力量是無窮的。
所以,我建議大家,不妨用一種創業者的心態來打工。
什麼意思呢?就是,這份工作對於你來說,它不僅僅是一份糊口的差事。而是,你需要通過它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或者我說具體點,你要通過這份工作來了解行業和業務,充分學習,把裡面的東西都摸透了,然後以後出來自己干,自己當老闆。
當然,我不是說你以後一定要跳出來自己當老闆,但你需要有這種積極學習的心態。而且你現在做出的成績,也是你以後換工作時最重要的籌碼。
保持積極學習的心態,像個創業者那樣有著明確的業務訴求,像個創業者那樣去思考問題。只有這樣,你才能保持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而不是拿多少錢干多少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這也是我從職場到創業的過程中,最深刻的一點感受。
四、
我知道知乎上大學生很多,大叔我雞湯帶勺,扯完大道理,這裡再給些具體的建議。
1,多去實習。找工作不是大四開始準備的,而是你一上大學就要開始準備。企業最看重的,不是你自我標榜的好學、謙虛、上進……而是你以前做過什麼,有哪方面的能力。
2,不要用刷證書和考研來麻痹自己。如果你不是真心想要學知識的話,這種行為只是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和懦弱。而且,對於程序員來說,相比考證,我覺得參加一些競賽對找工作更有幫助,比如ACM大賽。
3,如果你想從事互聯網行業的運營或產品,你可以現在去運營一個微博,微信公眾號,或者經營一個貼吧,去當吧主,甚至在知乎答題。你要去思考如何獲取流量,如何打造內容,如何吸引粉絲,如何策劃活動。這些對你未來的求職會是個很好的幫助。
4,不要糾結專業對口的問題。大部分人都專業不對口,而且就算專業對口,你在大學學的東西也大部分都過時了,你基本還是從零開始。所以不要糾結自己付出的那些時間和精力,這都是沉沒成本。你只需要選擇自己最喜歡,最想從事的行業就行了。哈?你說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多去嘗試就知道了,很多人頭3年基本都是懵逼的。
5,記住一點,欺騙比犯錯嚴重。你工作中難免犯錯,這是可以被原諒的,但你永遠不要選擇隱瞞或欺騙領導。如果工作遇到問題,嘗試跟領導溝通,很多時候領導都會幫你點出問題的所在。
最後一點,刷知乎挺好的,但盡量別在上班的時候刷。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真實的殘酷故事,一線城市職場5年,一無所有,經驗教訓都在故事裡了!
今天不講光榮與夢想,我們來聊聊卑微與殘酷(文末有福利)
01
最近在準備轉行的事,因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知不覺中,身邊聚集了一大批「不安分,瞎折騰」的人。曾曉曉就是其中一位,只是她屬於被迫的一位。
某個周六晚上11點,曾曉曉給我打電話,說剛從公司回來。對於她的這種「認真負責」,我是一點都不奇怪,畢竟她兢兢業業工作了五年,還是在做收發表格,寄快遞的繁瑣小白菜工作。
我跟曾曉曉認識是在去年公司總部培訓的時候,因為我們都對電影,書籍感興趣,所以聊天格外投機。對於上班以後還能遇到這樣有趣的朋友,絕對是可遇不可求。後來作為資深業務小白紙的我,順理成章地去諮詢她這個工作5年的老鳥專業上的問題,她都基本不知。好幾次弄得雙方都很尷尬。!
02
曾曉曉五年前從一個211醫科院校畢業,同屆的同學去了各小縣城醫院當了一名小醫生,過著忙碌的小日子。充滿志向,不甘平凡的曾曉曉獨身一人闖蕩上海灘(此處應該有音樂),她運氣不錯,雖然學歷背景一般,很快找到一個待遇不錯的企業做了市場推廣的工作。
可是在工作半年以後,由於公司制度混亂,她就已經學不到新的技能,領導也不管事,她每天的時間被職責之外的大量的行政類繁瑣事情佔據,所以徐小姐每天都特別很忙,忙得沒時間談戀愛,可是她每次都暗自告訴自己,工作忙碌那就對了。雖然她隱隱覺得哪裡不對勁。
上海是魔都也是魔鬼,機遇和風險並存。我一直以為小地方來到北上廣這樣的城市,骨子裡都有一種賭徒心態,對更好的自己下了重注,博得人生的哪怕一次翻盤。
曾曉曉是例外,她擔心自己在當前的崗位學不到新的知識被行業淘汰,可是她更擔心辭職以後沒有能力養活自己,睡大街。
她經常掛在嘴邊的是,上海是個大城市,一流人才那麼多,而她自己太卑微,能活下來就是幸運。所以就在這種糾結和徘徊中她又繼續觀望了3年,在等待自己突然變強大,機會突然出現。
勇猛精進和膽小懦弱在哪裡都會有,不論是一線大都市還是十八線小縣城,關鍵看自己!
03
時光飛快,三年過去了,因為她年復一年的認真負責得處理行政工作,給總部同事留下了踏實靠譜的印象,一次偶然機會,她被內部調崗到了公司總部核心部門去工作。雖然工作職責還是以內勤為主,可是身邊的同事及領導都是行業精英,業務技能及行業眼界都是一流。
曾曉曉為了報答領導的知遇之恩,深深地沉浸在了無邊無際的行政事務中。不更新專業知識,不了解行業趨勢,業務談判技能也不關注,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樂此不疲。在領導指點過幾次無果以後,也就放任自流,曾曉曉徹底淪為部門裡的專業打雜機器。
由於工作性質,她還是有很多機會天南海北,國內國外出差長見識,參加行業各種高大上會議,每次拍美照發朋友圈,評論引發一長串羨慕嫉妒恨。
兩年又過去了,這些積累並沒有改變她,她還是在做統計,記錄,收發快遞。一切就像五年前,沒有任何變化。除了由於經常熬夜加班引發內分泌失調,長期出差導致腸胃不適,滿臉爆痘,壓力肥,掉頭髮。所以,五年過去,她除了老了,還變醜了,身體還差了。她仍然沒有談戀愛,據她所說,她忙得連相親的時間都沒有。
上個月她由於免疫力太低爆發嚴重的皮疹,醫生建議她休養幾個月。人一生病難免脆弱並且多感慨,她在醫院躺著的一周里回顧了來上海五年的點點滴滴,她那麼熱愛音樂,熱愛這座城市,可是五年來她連一場音樂會都沒去聽過。一想到自己至今沒存款,沒人愛,一身病,前途渺茫,不禁淚眼婆娑。
她在醫院跟領導發了辭職報告,領導沒做挽留,很快就批准了,然後一周之後,一個名校應屆研究生入職成功,接手了她的崗位。她除了感慨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之外,也暫時說不出其它的話。
04
這件事我跟一個做HR的朋友分享,她說了一句話,職場是努力,也是選擇,她的結果,其實她一早就知道。
你來到了大城市,可是沒有看過一次畫展,也沒有聽過一次歌劇,身邊優秀的人你不曾交流過,城市裡的每時每刻的精彩分享跟你沒關係,你去過人流最密集的地方是火車站,最熟悉的路線是從辦公室到自己的出租屋,評價一個城市餐飲水準的標尺是小區門口老張家的小館子。
你是像一個行屍走肉般生活著,你像瞎子聾子一樣,聽不見也看不見這座城市的脈搏與精彩,只是美其名曰,我在一線城市很努力很努力的工作著。
無論你在一線還是N線城市,步入職場需要注意幾點:
- 即使迷茫,也不能放棄對發展方向的尋找。
- 年輕就是資本,要自信。一個崗位讓你離開的重要理由是學不到東西前提是自己已經完全盡全力。
- 工作除了用腦,還要用心。資源和機會來臨的時候,隨時準備抓住。
- 隨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培養核心競爭力。達到不可替代的位置
- 趁早理財。關鍵時刻多一些選擇!
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一個曾曉曉,請你一定把文章轉發給她,希望她早日痛定思痛,聰明又努力的去拼搏,而不僅僅是努力!
推薦乾貨職業規劃學習資料:
跟著操作: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 - 暖石100(14節職業規劃免費視頻,適合0-3年職場小白和大學生)
碼字不易,請小主點贊鼓勵吧!
7年quant,些許感悟:
能用簡單統計量(均值,中位數)和圖表來說明問題,就不要用模型。
能用簡單線性回歸,就不要用更複雜的函數形式。
能用log, rank做非線性轉換,就不要用插值。
能用邏輯回歸,就不要用樹和神經網路。
前沿的技術不一定要用,但要懂——用來懟看了朋友圈學了點新名詞就來找茬的外行。「咋不試試deep learning啊?」 然後甩幾篇paper讓其閉嘴。
大多數情況下,金融建模的瓶頸不在演算法和精度,在於對問題的解構以及可解釋性。
(舉例:用股票價格預測期權價格,無論多fancy的回歸模型,都不如blacksholes「預測」的准。因為前者是暴力擬合,後者在解構問題。)
和其他部門溝通時,能用公式說清的事,就不要用代碼;
能用語言說清的問題,就不要用公式。
如果連IT部門都無法理解你的模型,那麼交易員們就更沒法理解了。
一個冷笑話:「statisticians, like artists, have the bad habits of falling in love with their models」 沒法翻譯。
Modeler關心模型的R^2, ROC,log likelihood, etc. 其他部門的人很有可能不知道也不關心這些指標,但去計較需要的數據花多少錢,每天要跑幾次,每次要跑多久,有沒有用違反法律的變數,監管部門來找事時能不能自圓其說,對第三方數據/工具的依賴性,模型對噪音的容忍度,與現有系統的兼容性,是否符合商業直覺,對新信息的反應速度,等等。
Solve problems, not puzzles.
It is better to be roughly right than precisely wrong.
There are two kinds of forecasters: those who don"t know, and those who don"t know they don"t know.
A model is made to facilitate a discussion, not to end it.
simplicity is beauty; less is more.
don"t let perfection be the enemy of good.
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
想施展自己的屠龍之術,請去玩kaggle(Competitions | Kaggle)。
歡迎關注公眾號「紐約老聞」
華爾街相關的回答
紐約老聞: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很難考嗎?
紐約老聞:剛開始在美國工作如何理財?
紐約老聞:在紐約曼哈頓上班是怎樣一種體驗?
紐約老聞:被光速打臉是種怎樣的體驗?
紐約老聞:高盛為什麼要推出線上借貸平台 Marcus?
紐約老聞:如何理解有效市場假說?
紐約老聞:在華爾街,投行從業者是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的?
紐約老聞:金融學是否有類似「經濟學十大原理」這樣的基礎理論?
紐約老聞:評級機構可以被 CDS 取代嗎?
紐約老聞:從機構投資者的專業角度來看,普通投資者都有哪些常見的心理和經典錯誤操作?
第一,不要矯情,除非你是牛人,否則的話,永遠提醒自己,人才市場有成千上萬的人隨時可以取代你頂替這個職位。
第二,工作中盡量不要犯錯,如果犯錯了,自己扛下來——領導最討厭沒有擔當的人。
第三,初期的時候夾著尾巴做人,老員工不會像你學校里的老師和同學那麼和藹……因為他們沒有那個義務。如果老員工因為你工作失誤而罵你,那是應該的,因為你的失誤會給他的工作造成負面影響。你給人添了麻煩,被罵幾句,就該接著。不要覺得委屈,那是你應得的。
第四,永遠永遠永遠不要貪小便宜。
第五,如果一個任務你覺得自己無法勝任,在開始的時候就和上級說清楚,不要硬撐。一個有分寸的人,至少比一個開始吹大氣最後卻給他弄一個爛攤子的傢伙要更討喜。
第六,遇到應酬的場合,能喝酒就喝兩杯,但盡量不要喝醉!如果不能喝就一直不喝,以後也一直不喝!
第七,永遠不要在背後和同事說領導的壞話,只要你開始說了,那麼將來一定有可能傳到領導耳朵里。切記!
第八,同事不等於朋友。有些同事會成為你的朋友,但這種情況很少。
第九,記住給自己找一兩個減壓的方式。
第十,愛惜自己的胃。
第十一,加班這種事情不可避免,忍不了就辭職,走不了就忍著!記住勞動法里描繪的職場基本等同於新聞聯播里的社會。都是美好而虛假的。
不管幹啥工作,不賺錢都是扯淡→_→
先說明下背景
本人沒上過班,從頭到尾都在想辦法創業做生意討生活的一個人。
所得到的職場道理,也許不那麼符合上班族職場,但應該也符合工作時候的道理。
一、所有的偉大都開始於微不足道
生命中總會有些朋友,總是心懷著夢想而且提及的時候,能告訴你完整詳盡的計畫,卻從來沒有個開始,如果你問他為什麼還不開始,他會告訴你時機未到。
人生並不是網遊,不會在你領悟技能或是升級時畫面出現Level UP的字樣或是耳邊傳來悅耳的音效,當然也不會有自動尋路系統,讓你可以一鍵到達任務NPC所在地,但是有一部份的人總期待著,有天傳來上帝的聲音特效告訴你是天選命定之人,可以去完成你的夢想了,那天什麼時候會到? 不知道。
更有一部份人,時常清楚自己的等級不夠、歷練不足,但做更多的是【坐著想像升級的過程】而不是【真的去打怪流汗】他們總說【不先計畫好是不行的】這句話更多時候聽來是安慰自己而不是在找理由。
所有的偉大都開始於微不足道,我們總是在等待一個好的開始,然後在若干年以後望著別人做著你想過的事,在那眼紅、懊悔、忿忿不平。
為了避免你覺得雞湯,這裡補一個我真實故事給各位
某一年在台灣我做了一個直播策劃,整個節目直播了14天盈收突破了150w台幣,過了半年合作的直播平台,靠著這個節目被某個台灣知名遊戲公司看中,拿了140w美刀的投資以及一堆通路廣告的支持,躍身為台灣第一大的直播平台至今韓國的afreeca在台灣都還打不過他。
內容很簡單
我把飢餓遊戲這部電影的內容部份抽出來並且改成直播版的,主打真實的飢餓遊戲連續14天的生存遊戲,節目里的美女們被關在一間房裡14天,期間只能吃白飯,其它所有的物資都靠外界網民們資助,並且24小時直播生活(沒有色情的部份…別想歪)
做完這節目,並且賺到錢之後遇到些新舊朋友,幾乎都會告訴我一句話【你那個其實我也想過…不過就是…所以我就沒有再想了】
這類的例子還有很多,你真的不需要老是在想【這麼好的想法為什麼別人不做?憑什麼輪到我來?】也別總是挑戰別人這句話,許多時候人們的執行力低落程度更超出你的想像我們總是在等待一個好的開始,然後在若干年以後望著別人做著你想過的事,在那眼紅、懊悔、忿忿不平。
不管是 曾經做過、曾經失敗過、曾經有過 都比 曾經想過來得強的太多
二、一個人所擁有的能力,代表他過去的歷練,而歷練的過程通常令人難以直視
這世界從來只獎勵有能力的人,而不是好人。
羨慕與忌妒時常是一體兩面的,許多時候當我們意識到那些【我們想成為的人】距離有多遠的時候,我們羨慕的心情會立刻轉換成忌妒,然後開始思考他一定是有什麼見不得人的陰暗面,男的肯定是祖輩庇蔭、女的必須是不要臉的賤貨,總之沒一個靠實力。
再打開朋友圈找出那篇比爾蓋茨不會告訴你,他母親是IBM董事之類【富翁不會告訴你的秘密】來壓壓驚安慰一下自己。
好吧,就算對方有祖輩的庇蔭,你知道一個【有錢人的小孩】要出來搞創業得要經歷多少的家庭鬥爭嗎?在父母眼中你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是不可能獨立出來幹事業的,就算願意出錢給你開公司,也只是抱著給小孩子玩玩具的心態在給予,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獨立的人格換位思考一下,這個祖輩庇蔭你受不受的起呢?
你拿了家裡的錢嘛,其它人看不起你
你不拿家裡的錢嘛,父母說你瞎折騰不支持你
你公司賺了錢嘛,其它人又說 肯定是賣你爸媽面子
你公司賠了錢嘛,丟父母臉不說 其它人還對你冷嘲熱諷
這些事有點社會經驗的人就知道,比起搞到錢這種人情事故更難搞
而且搞不好,你就真的只能成為一個廢人才能滿足所有人,卻滿足不了自己
那如果是女的,而且真的是個不要臉的賤貨好了
你認為當一個不要臉的人,心裡完全不需要能量來支持嗎?
要當一個能得到金錢、權位的碧池,那背後得要有多少忍耐多少權謀?
多少演技,讓那些能提供他所需的男人,相信他值得給予呢?
別說女孩子了,今天要我面對一個長相、品性我不喜歡的一位富婆談戀愛…抱歉真做不到,巴結可以 談戀愛和…床上的事我真的不行。
在看到比你強的人出現時,先想想他前面做過什麼忍人所不能忍,也許你能得到的除了忿忿不平的情緒外,還能多出一些敬佩。
就算是做壞人,也是要有技術含量的。
這世界從來只獎勵有能力的人,而不是好人。
三、【我】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許多時候,我們在思考問題、抱怨世界、溝通事情都把【我】的份量強調的太重了
這其實造成了許多的問題,拿個比較生活化的例子
【直男癌】就是最活生生的例子,對於直男來說【我】是最重要的其它女人什麼的那都是次要的,沒有滿足【我】的事情就是不對的,我身邊的女性朋友就有個例子
男的座標在深圳、女的在東莞,在男追女的過程里曾經發生一個例子讓這女生將男的列入黑名單,連聊微信都不想聊了,對話如下。
男:今天天氣很好阿,很適合出去玩
女:我這邊在下雨
男:怎麼可能,我們又沒離多遠天氣是一樣的
女:我這邊真的在下雨
男:不可能balabalabala…
男的大概花了五分鐘在loop,深圳和東莞很近不可能會下雨的話題。
盲探說的好
【人太執著、心盲無明】
當你把【我】擺的太重時,你會盲目了你主要的目的(追到女孩子)反而去強調【我】的正確。
年輕的時候曾經和某家遊戲公司,在談營銷外包的合作,合同雖然簽成一年
但實際上運行不到兩個月,這個合作就破局,原因就是太過認為【我】的重要
那家遊戲公司,手上的主力遊戲曾經是台灣很經典的mmo網遊,只是在最後在營銷上沒有跟上時代加上當初運營的時候沒有考慮太多客服問題,被玩家唾棄最後人口流失變成鬼城一般的網遊雖然如此,一個月還是有30 - 100w人民幣的營收,我自己曾經也是那款遊戲在熱門的時候的忠實玩家,最後走上營銷廣告業算是深刻的體驗過他們的產品(連續玩了二年)與他們的老闆的對談里思想也一致,而且在運行的時候第一個月也為他們的營收翻倍了
我自以為,以這樣的成績能夠做到更多能做的事,我卻忘了,營收的上升開心的是老闆、擔心的是員工,因為如果能透過外包就能解決問題,那麼原本這職位的員工不就該走人了?
因此在第二個月,我就明顯感受到各種消積性對抗例如
1.上個網頁活動公告要排單二周
2.粉絲團的管理許可權被不小心修改成無法發信息的許可權
3.我們溝通的郵件系統總會有意無意的漏信(特別是有cc他老闆的)
最初我認為,我們團隊能帶來營收並且有合同在手,更何況還有老朋友介紹人在中間粘合,這個局怎麼打都是勝仗。
但我實在把【我】想的太重要了,最後這些消積性對抗已經從一個項目經理變成整個公司員工的對抗,老闆也不是傻,雖然營收有上來,但他老人家還有其它的事業,目前沒有心力重整公司,就委婉的告訴我先暫緩合作,他們有些新計畫,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阿。
在許多時候,比起【我】 的重要性,【你】【他】反而更加重要,因為沒有【你】【他】的支持與配合【我】永遠只是在意淫而已。多數情況下你其實沒什麼對手,因為大多數人或者不努力,或者學習方法不當,或者誘惑太多不專註,或者缺乏目標感,或者運氣不好... 總之,在任何一項工作上努力超過兩年時,你突然發現你已經比80%身邊的人做得好了...
1. 列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每個計劃會配相應的總結(日總結,周總結等)。我把計劃和總結分為工作和生活,工作和生活里又會細分項目:工作包括自己在做的項目、要開拓的領域,日常工作等、生活包括理財、運動、交友、閱讀、寫作、護膚等等。到日計劃這個層面,每項事情都要列清楚執行時間,預計要多久時間,執行步驟,需要聯繫的人、準備的資源。總結是反思自己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肯定自己做的好的地方,以及調整計劃。
這麼做是因為我想過Organized自己有規劃的人生,不像擁有messy一團漿糊的人生。計劃沒有實現也沒關係,重要是自己頭腦里要有根線——列計劃的目的不是為了完全執行,而是為了盡量做到,完全執行的就不叫計劃,叫已完成的任務,Misson Completed.
2. 保持運動,和你是不是忙沒有關係。我會選擇一些方便自己一個人的運動,因為集體運動比較花費時間。跑步,瑜伽,游泳,這三項都可以。我每周跑步2次,不跑步時每晚都會練瑜伽,夏天時每周會游泳一次。我出差時會六點半起來跑步,早上的城市真美好,你擁有了一段和她悄悄相處的隱秘時光。
忙不是理由。我遇到過一個客戶是一家中型公司CEO,下午四點鐘開完會回酒店,6點鐘有局,他就會花半個鐘去跑步。我見過有的女生每天堅持打卡做Keep的馬甲線訓練,即使是凌晨1點。
如果沒有去做,一定是因為覺得不夠重要。新加入的團隊工作強度比之前大很多,出差也多很多,但是團隊大部分中年男性都喜歡運動,保持著少年般削瘦挺拔的身材。
3. 注意你的餐桌禮儀。所謂的禮儀,就是心裡有別人。如果要吐骨頭,就用紙墊好,即使是在外面小餐館,因為這樣服務員就比較方便擦桌子。如果在封閉空間,就不要吃有味的東西,因為這樣旁邊的人會覺得氣味不好。如果吃完飯,就要把凳子拉回原位,這樣別人經過時不會撞到。吃飯時慢一點會更好看,聲音也比較小,不會打擾到別人。在飛機上吃飯,記得吃飯也順手擺一擺餐具,不要堆的和小山一樣,這樣空姐很難收。
之所以特地提出來,是因為有一次去一個客戶家家宴。新加坡山頂的大陽台上,傍晚的風帶來陣陣涼意,夜色也漸漸落下來,關係很好的客戶,她太太上海女人親自下廚,跟我們講另外一個熟識的人的笑話「他上次來吃飯,太喜歡吃這個烤肉,一大塊一大塊的切,颳得盤子刺啦刺啦響。」專業過硬的話,生意倒不會因為吃相不好就做不成,但是太多的生意都是可以給你做也可以給他做,一般都會給印象好的人做。
其他禮儀也是。如果在洗手間洗手,就把手甩干一點再用紙擦,這樣洗手台上就不會留很多水阿姨擦乾也很麻煩。有時做好一件事,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是心裡想著別人,釋放善意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心裡也更平和。
4. 穿衣服的第一原則不是好看,而是合適得體。商務晚宴穿得像參加奧斯卡頒獎典禮真的沒必要,黑色裙裝搭一兩件得體的首飾就是得體牌。大Logo的包並不是任何時候都適用,我記得曾子墨曾經自稱「穿Armani的女孩」,包括她去農村做基層深入採訪的時候,我不覺得這是合適的。保持運動,維持好的身材是低調的大牌。五顏六色是職場大忌,黑白灰是高級色。
5. 整理你的文件和文件夾,不管是電子的還是紙質的。電子的可以都以1.2.3.4命名,具體文件可以在後面加日期,這樣建立新文件名,原來文件順序也不會亂。紙質的也可以編號,最好同類的紙質文件都用文件夾夾住。文件注意保密性,紙質文件有字的一面不要示人,可以反過來把白頁的那一面示人。
6. 釋放你的善意。這是一個老領導教我的,「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能幫同事的就盡量幫,但是不可以越位,不可以代辦。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自由裁度權」,如果雙方建立起了一個信任關係,很多事情在他許可權里的他可能會讓你更容易做事;反之如果沒有信任關係,就可能以最大的防範心去要求你,這樣你會工作很難開展。
7. 不只要去想「別人錯了」,而且要想「別人為什麼會錯」。沒有人是瘋子,大家都是理性人,做事都有他的原因,你要找到這個原因才能真正解決事情,抱怨沒有意義。比如你覺得某個部門不作為,支持力度不夠,你可以憤憤不平,也可以想為什麼會這樣——這個是他的職責範圍嗎?他有足夠的能力去做嗎?他做了的話有足夠的激勵對應嗎?他不做的話有什麼他需要面對的後果嗎?如果這個工作他沒能力做,你逼死他也沒用,你應該是向公司相關人去反映要求匹配資源;如果他沒有相關激勵去做,你應該主動推動相應機制。如果資源和機制一時不能到位,而且溝通了也沒有效果,往往你只能自己去做。這時候可能還是會覺得無奈,但是你想明白了這不是個人的原因,沒有必要針對誰。
8. 打包行李時要多用行李袋。我原來打包行李時會天女散花一樣,很多衣服堆在一起,現在我都會買一個個的行李袋,把內衣、鞋、外套、不同天穿的衣服、洗漱用品、電源線都分類打包起來。這樣機場你需要開箱時不會尷尬,你需要找東西時不會亂,而且你的收納空間會大很多倍。
9. 隨身戴一個眼罩,特別出差的時候。飛機上、車上,用處很大,有眼罩就很容易快速進入深度睡眠。好好睡一小會,精神一整天。
10. 在交通工具上可以做很多事。我絕大部分公眾號的文章都是在交通工具上寫完的(包括這篇在高鐵上寫的),很多書都是在飛機上看完的。交通工具上的信號不好,反而給到了自己「不受打擾的私人時間」。
11. 定一個時間集中回復不緊急的微信信息。如果有微信信息就馬上回,不停的互動其實對自己是很大的干擾。我一般會每天早上、下午定時集中回復一下不緊急的微信信息。
12. 老闆不喜歡」Surprise」,即使這是好的;但是你可以給老闆比他想要的更多。保持和老闆信息的完全對稱,不要出現那種讓老闆從別人那聽到他應該知道的事,「我不知道這件事,我下屬沒和我說過」的感覺並不好,即使這是好消息。但是如果老闆希望你做到某個工作,你可以想得比他想得更多,考慮得更全面,這樣老闆就會更放心把事情交給你。
這是我現在想到的建議,高鐵也快到站啦。歡迎留言提供你覺得很棒的工作習慣,也歡迎分享這篇文章到你的朋友圈:)
(最近每天忙得腳不著地,但還是堅持更新知乎回答,表揚一下我吧~)
相比有貓、有零食一類的職場福利,這些可能更重要:
1. 有明確公開的升職加薪路徑。
2. 回報與付出成正比,「工作-生活平衡」和「工作-收入平衡」,你總得佔一樣吧。
3. 給我有意義的工作做,幫老闆拿個外賣可以,全都是拿外賣級別的事情可不行。
4. 沒有拉幫結派和辦公室政治。
5. 多點教程,少點「教育」。多教怎麼工作,少教怎麼做人。
1.行業前景決定了你的上限,團隊同事水平決定了你的下限。
2.團隊風氣和團隊一把手緊密相關。
3.期權99%是兌現不了的。
4.HR是非常重要的窗口,讓你能看明白公司的價值觀和水平。
5.老闆的水平對於創業公司來說佔了70%,其他20%是產品,10%是團隊。
6.無意義的加班無非是企業戰略混亂,領導水平有限不懂自己業務,做事沒有規劃。
7.如果不清楚企業的真實水平,面試的時候看看HR,看看企業員工氛圍,看看企業產品。
8.發現不行趕緊走,時間不等人。
9.人民幣是真的。
10.重複性的工作可以做,但是要同時學建設性的工作,否則看看未來的AI,大數據。這個一靠平台,二靠直接上級水平。
11.少喝雞湯,什麼是金子總會發光。沒人去廁所里搜金子。平台很重要,尤其是剛工作不久的。
12.如果一個企業里馬屁成風,亂七八糟,肯定是一把手出了問題。
13.碰見只會發脾氣的領導,其實是他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只能推卸責任。
14.企業所在行業,企業核心技術,企業價值觀,企業發展戰略(老闆眼光),團隊整體水平決定企業能走多遠。
15.不要等你想跳槽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好像不會什麼東西。或者自己做的東西應屆生也能做。企業付你薪酬,你為企業付出勞動力,但是同時也是鍛煉自己,學習的過程。
16.偷奸耍滑可以耍了的一時,但是總要露餡。
17.去你該去的企業,學歷有重視學歷的地方,工作經驗有重視工作經驗的地方。
18.什麼樣的領導用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團隊有什麼樣的人。
19.一個企業如果大多數人覺得它有問題,確實就有問題。
20.一個團隊如果人員流動很快,超過3成。就別往裡擠了。
21.催熟的果子味道不會好,外強中乾,因為違背客觀規律,企業也一樣。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
22.領導水平不是一定就高,也可能是機緣巧合機遇好。
23.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一定是逐步沉澱積累的。欲速則不達。
24.什麼20天叫你做管理達人,一個月教你賺100萬的攻略都是騙人的。厚積薄發是真理。
25.企業靠一個人改變的很有限,靠團隊才行。只有諸葛亮,沒有關張趙也白搭。
26.有核心技術不一定成功,但是從長遠看,沒有核心技術一定走不遠。
27.其實一些互聯網公司骨子裡和互聯網沒什麼關係。其實一些非互聯網公司有互聯網創新精神。關鍵是本質而非表象。
28.路線鬥爭是假的,方向鬥爭是假的,權力鬥爭是真的。
29.國企外企民企,該有的問題大家都有,該官僚還是官僚,該任人唯親還是任人唯親,關鍵是老闆和直接領導是什麼人。
30.不是單純引進幾個人才企業就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的,那就太簡單了,內化融合同樣不易。
31.私企來說,老闆的價值觀就是企業的價值觀,老闆的人品就是企業的人品。
32.面試沒過不一定是你實力不行,也有可能是你優秀超過企業水平,來了留不住,或者是價錢企業給不起。
33.除非寫到合同上,不然待遇說變就變。
34.大家很多事情,其實心知肚明,只是不點破,屁股決定腦袋。
35.沒有穩定,簡單的贏利模式,企業能活多久看天意。除非老闆很能講故事。
36.別把投資圈的人想的那麼厲害,大家都是人,術業有專攻。
37.產品驅動運營/銷售/研發等等才是科技企業,是未來發展方向。
38.學習是為你自己。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逐步拉開的。
39.如果你的領導水平一般,如果格局也一般,你就要小心了。
40.雞湯只是說一個人多麼努力。卻不談其佔盡天時(行業發展階段,朝陽還是夕陽),地利(所處地方),人和(團隊和領導)。讓馬雲當年如果在非洲搞電商就不會有現在阿里巴巴了。
歡迎點贊+關注
必須學會「自我誇獎」。在職場工作時,要展現自己的價值,不能只寄希望於老闆和上司有一雙「慧眼」,還要學會如何展現自我的價值。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在工作中很努力,但相比那些很會表現自己的同事,我顯得很低調。我一直認為「自賣自誇」容易惹人討厭,然而我卻發現,那些愛表現的同事都或多或少得到了升職加薪,而我卻始終在『原地踏步』。這是為什麼呢?」
自我誇獎,似乎從來都是一個職場上的「大忌」。不過,《自誇!展示自己的藝術》(Brag! The Art of Tooting Your Own Horn Without Blowing It)的作者Peggy Klaus認為,「從不自誇」有時候可能是一種「無效謙卑(ineffectuallyhumble)」,比如在年終總結上將自己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完全歸功於團隊等。
為什麼說在職場我們必須學會自誇?
自我誇獎,是一種「我很出眾」的認知偏好
「自我誇獎」,英文為「self-enhancement」,指的是一種「我比其他人優秀」的自我認知偏好(Alicke Govorun, 2005),並將這種認知通過語言或行為的方式表達出來。本文中所指的「自誇」指的是一種對自我的誇獎,而非自我吹噓或自我誇大。
恰當的自誇,會讓人獲益
在過往的很多研究中,「好自誇者」(self-enhancer)常常被認為是自以為是的、自戀的,甚至是「缺乏教養」的(Colvin,Block, Funder, 1995)。
不過,最近的一些研究則發現,適當的自我誇獎非但不會給他人留下壞印象,還能給人帶來積極的影響。
1. 幫助人們提升「人際魅力」
自我誇獎能夠幫助人們給他人留下更積極的第一印象,讓我們在社交場合中更具「人際魅力」。
Paulhus(1998)招募了124名被試,並讓他們事先填寫相關的性格特點問卷(包括與自我誇獎的行為相關的內容),根據問卷結果得到這124名成員是否樂忠於自誇。隨後,將這些成員交叉隨機分入27個小組中,並讓這些小組在接下來的7周時間內每周會面一次進行小組討論。研究者在第1次與最後一次會面時,測量組員對彼此的印象評價。
結果發現,那些善於自誇的人,給其他組員留下了更積極的第一印象,他們更傾向於被認為是自信的、令人感興趣的;而相反,那些不自誇的人則被認為更焦慮和小心翼翼的。在職場上,自信的人,往往會讓人覺得能力更強一些。
2. 讓人們更有競爭力
布朗大學的PatrickHeck等人(2016)招募了200名被試,請他們根據四個人(研究助理)在一項測驗上的成績以及這四個人對自己成績的預估,對這四個人的能力與道德做出評價。這四個人中:
- 一個人認為自己的測試結果高於平均水平,且事實如此
- 一個人認為自己的測試結果高於平均水平,但事實並非如此
- 一個人認為自己的測試結果低於平均水平,且事實如此
- 還有一個人認為自己的測試結果低於平均水平,但事實並非如此
結果發現,第一類人,也就是那些「高調」地表達自己實力超出平均水平且事實如此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對他們的積極評價,這類人普遍被認為是「有能力的」但「道德感不強」(社會果然對自誇的人不是那麼友善呢…)。而相比之下,那些謙虛的第四類人,即明明能力高於平均,但卻聲稱自己「沒那麼厲害」的人,普遍被他人認為「能力不足但道德感強」。
因此,研究者們認為,在職場上,人們應當懂得如何自我誇獎,才能讓同事或老闆了解你的真正實力(儘管,自誇的確可能讓有些人覺得你不謙虛、不道德)。的確,要懂得適當的自我誇獎,才能避免你的能力被「謙虛」所埋沒。
3. 驅使著人們努力完成既定目標
自誇者們往往會有一種心理動機,即通過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或優勢,來獲得他人的關注(Paulhus, 1998)。而當他們展示自己能力或優勢時所提到的是一個尚未完成的事情,那麼,此時的自我誇獎就很可能會形成一種「自證預言效應」。
自證預言效應,指的是人們對一個情境的設想會引起一系列新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可能會最終使得最初的設想成真。而這可能是因為人們對一件事情的期望會影響實踐的動機。也就是說,當你認為事情將會往好的方向發展,那麼你就會更有動力去把這件事情做好,最終你會發現,事情正像你所預想的那樣有了好的結果。
而自我誇獎就有可能帶來這種自證預言的效應。人們認為比他人優秀的自己一定能夠完成某個目標,那麼當ta自我誇獎地表達了自己能夠勝任這件事情時,「自誇」的自證預言效應便很有可能逐漸帶領ta實現該目標。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忍不住的疑惑,既然自我誇獎可能有這麼多好處,為什麼有些人的自誇還是看起來那麼令人討厭?這是因為,人們有時踩到了錯誤自誇的雷區。
如何科學地自誇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能夠幫助我們在職場獲得好處且不招人討厭的、恰到好處的自我誇獎呢?以下是一些供你參考的建議(Klaus, 2004):
1. 找准場合
當你在一個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喜歡而不是他們積極而深刻的印象的場合中,請不要選擇自誇。正如前文所述,自誇可能讓我們顯得有能力、自信,但同時也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我們不謙虛、不道德。
2. 自我誇獎而不是誇大
不要通過吹噓來誇大自己做不到的事。「你會讓人們對你說的話失去興趣,並且,當人們發現真實情況後,他們也不再相信關於你的其他事(覺得你為人不真誠)」(Klaus,2004)。
3. 自我誇獎的過程中,你應該:
- 從一個故事開始。人們總是愛聽有趣故事,以故事開頭的自誇可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而且,故事型的自我誇獎會讓人覺得更委婉而容易被接受,也不會給人「攀比」(one-upmanship)的感覺。
- 慎用第一人稱。當我們在自我誇獎的時候,或許無法避免的要經常提到「我」這個字眼,但是如果從頭到尾都只強調「我」,可能會讓人難覺得你是一個自我中心的人。如果能把其他人帶入你的故事中,與他人一起分享你的成功事迹,效果會更好。
- 熱情洋溢的講述方式。「熱情」是會傳染的,如果你真的對所做的事充滿熱情,試著真誠的表現出來。Klaus建議說,「我真的對我所做的事情感到驕傲,我很想跟你分享」或許是個不錯的開場白。
4. 更好的自誇需要練習
如何將一種自我誇獎的自我認知轉換成與他人交流過程中的語言與行為表達,是需要練習的。Klaus女士認為進行自誇的練習能夠讓人對自誇表達的方式、面部表情、肢體神態等留下一些「肌肉記憶」。
另外,你還要警惕,不要陷入以下雷區——
1. 把自我誇獎當成了自我誇大
當一個人誇下海口卻做不到時,人們對這類人的印象便會急轉直下——他們不僅會被看作能力欠佳,還會被認為道德感較低。(Colvin et al.,1995)
布朗大學的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前文所提到的四類人中,第二類人就是自我誇大的,自認為成績優於平均,卻被現實打臉。研究發現,在他人眼中,這類人既缺乏能力,又缺乏道德廉恥。
2. 以謙虛/抱怨的方式進行自我誇獎(Humble-bragging)
以謙虛或抱怨的方式進行自我誇獎的人並不罕見,比如朋友圈裡總是有人自拍秀身材秀臉蛋,配文卻是「哎…怎麼辦,像我這麼丑/胖的人真是沒臉見人了。」
「Humble-bragging」現在在社交網路和日常生活中都很普遍,這讓很多人會誤以為,這種兼顧「謙虛」(humble)與「誇讚」(bragging)的行為會是自我誇獎中的一種高明技巧。
然而,正如眾多學者所說,這種看似謙虛的自我誇獎,其實會讓人對自誇者嗤之以鼻,也會懷疑自誇者為人是否真誠。謙虛-自誇甚至遠不如直接抱怨來的誠懇真切(Ovul Sezer et al., 2015; Sezer, Gino Norton, 2015).
3. 以貶損他人的方式自誇
Carolien Van Damme等人(2016)發現,比謙虛自誇更糟糕的一種自誇方式,是在自我誇獎的同時,連帶著貶損其他人,比如,「我的責任心特彆強,不像某某,他總是…而我總是…。」儘管是在自我誇獎,卻將他人當做自誇的犧牲品。不僅可能傷害到那個「被比較的人」的感情,也會讓聽者對自誇者的品德產生懷疑。
希望今天的答案能幫助在職場小有心得的你你重新審視自己對自我誇獎的「成見」,學習一些自我誇獎的技巧,幫助你更好地在職場上爭取那些你想要的東西。
以上。
原文發表於:新的一年,你得學會自誇|為什麼說一味的謙虛會吃虧?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推薦閱讀:
※年輕人如何在獨居時有效地保持自律?
※人究竟為什麼要努力?
※在你看來最完美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數學與應用數學就有哪些就業方向?如何準確進行職業規劃和職業定位?
※為什麼很多人嚮往投行這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