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英語流利能給個人帶來多少額外的收益?
China English proficiency fact of the day
Marginal Revolution上有人隨口評論所有非英語國家的人能說流利英語可以給自己帶來25%的收入溢價。有文獻研究流利英語在中國的收入溢價嗎?
友情鏈接一個:在中國,日、法、德、意、西語流利,能給個人帶來多少邊際效應? -
我姨夫是原來上海電錶廠的班頭。當時他們班裡有個小工。沒事就看英語書自學英語,而其他的小工沒事就抽煙打牌踢球,還嘲笑這個小工讀英語有什麼用,一個電錶工人用得到英語么?
後來廠里來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廠沒一個人看得懂,就這個小工行。廠里一下子轟動了,所有人都對這個小工另眼相待……但覺得他厲害沒用,他還是做他的小工,地位並沒有改變。
又過了一段時間,政府有個機關缺個翻譯,聽說這裡有個年輕人行,就跑來把他借走了,再也沒還回來過。
我姨夫有時會談到這個小工,說他的名字特別難寫。
這個小工叫楊潔篪,上一任的外交部長。
我留美十年回國工作五年大外企高管現創業。具體的數字我給不出來,但是在美企里英語的作用太大。舉幾個例子:
1)銷售。不僅僅在我所在的公司,不僅僅在我所在的行業,我看到無數全國銷售經理或者總監做到那個位置然後英語不好就天花板了。而能做到那個位置英語又不錯的基本都升總經理。原因很簡單,總部希望能夠知道中國的上層在想什麼,而這取決於你說什麼和怎麼說,有的時候這比你做什麼還重要,雖然英語好並不能幫你搞定中國的客戶。不過在區域經理和以下,英語的價值有限。
2)市場。基本上從產品專員開始對英語就有需求了,如果想成為產品經理或者市場經理,那麼與總部溝通的能力非常重要,不論是從純粹做事角度還是政治需求角度。與銷售部門不同的是,英語好客觀上可以幫助你獲得資源,領會意圖等等。
3)其它部門介於銷售和市場之間,基本上底層對英語需求有限,高層對英語需求很高。只要英語不好,一定影響在外企長期職業發展。不知道多少次聽HR評價一個人,什麼都好就是英語...
改革開放這麼多年,英語居然還在享受如此大的溢價,其實挺不可思議的。大家都知道不過是個工具,為什麼還如此重要呢?我的理解就是因為絕大多數總部的老外對中國都是一知半解,一年來一兩趟。這個時候有個英文好,還能按照老外思維方式溝通的人,比一個據說很有能力,但是說話顛三倒四語病連篇而且說話不那麼自信(英語不好的人說英語還表現的很自信的人我幾乎沒有見過)的人,不知道要可信多少倍。沒錯兒,就是這樣不公平。但是假設讓我去衣索比亞管理一個企業,我肯定也喜歡和中文好的當地員工溝通,人之常情。
大企業里,一個人的作用本來就有限,所以能力不總是第一位的;於是上級對下級的評價就往往要基於印象;而總部老外對中國管理層的印象往往來自於大量的郵件,電話會,和少量的面對面;基本上這幾個場景的印象建立全都是基於語言的。所以,語言不好,真的不行。
想在外企大發展的話,趕緊學英語吧,投資回報很高的。發現自己痛恨英語?重新思考一下職業發展目標。
~~~~~~~~~~
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問題,居然被點贊,很開心。順便說說相關的話題。
首先說說自己的成長經歷。我本科在清華學電氣工程,去美國讀三流學校電氣碩士後加入一個汽車車燈供應商工作三年,然後去斯坦福讀MBA,後來加入一個500強公司美國總部,加州工作兩年後被派回到國內工作。所以我考過四級/GRE/托福/TSE/GMAT,工作中英語運用也很多(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而且本來也對英語學習比較感興趣。
對英語最早產生興趣是清華的時候,當時我的成績一塌糊塗,唯一給我一點安慰的就是英語了。後來出國,在學校的時候有個過來人對我們說,你與其去拚命讀書提高GPA,還不如多看看電視提高一下英語。他的建議正中我下懷,不是因為他這樣說多有道理,而是這個實在符合我的喜好。我是個稀里糊塗學了工科的文科生。
在美國的日子裡在英語上的投入是相當大的。剛剛去的時候,平常能聽懂不少(課堂上尤其,日常要差一些),但是說的能力幾乎為零,典型的啞巴英語。去買東西,去郵局,去銀行開戶都是折磨。每次試圖和美國同學聊天都卡在一半說不出來,發現自己不是思想指導語言而是語言指導思想(我只能撿我會說的思想表達),覺得又尷尬又痛苦。而且自己都覺得自己像個笨蛋,支支吾吾連話都說不清,而且偶爾說出來的話都特別沒水平。於是暗自努力要好好學英語。
當時我幾乎做到了所有閑暇時間都在學英語。比如在公共汽車上,我會去讀「乘客須知」,而且是反覆讀,去記裡邊的片語和表達方式(這是十幾年前,還沒有智能手機APP啥的呢);看電視的時候,我會拚命的模仿裡邊的說話方式,不論是用詞還是語氣甚至表情(我最喜歡的sit com是Friends,因為特別好笑又特別好懂,而且幾個台一起放,所以時常能夠反覆看同一集。一集看的多了的時候我就試圖和電視對話,A說話的時候,我就看自己能不能把B的台詞想出來);即使是廣告我也認真的聽認真的看,特別是把字幕打開之後,發現原來許多聽不懂的詞不是不知道那個詞,而是那個詞在一句話里發音發生了巨大改變;和老外交流的時候,聽到不明白的詞就問,然後就在腦子裡拚命重複,然後就試圖找個機會用一下,哪怕驢唇不對馬嘴。沒錯兒,聽上去有點走火入魔,但是當時真的是這樣的。說到原因,有可能是那種對不安全感的補償吧。一個人在國外,經濟形勢又不好,而且又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所以就拚命學點什麼。
對了,這裡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我認識的一對兒非常和藹可親的美國夫婦。他們是虔誠的基督徒,每個周日都帶我去教堂(因為有一次我聊天的時候順嘴說很好奇基督教是怎樣的),然後一起午餐。因為他們特別特別的溫柔和寬厚,所以跟他們在一起我很放鬆。於是,我就敢張嘴。成年人學英語口語最大的障礙應該就是不敢。特別怕被別人笑話,怕被別人嫌棄,怕被別人誤解。有的時候對方可能只是因為沒有聽懂而皺一下眉頭,但是我們可能已經覺得對方在嫌棄自己英語不好;有的人說話可能只是快一點聲音大一點,而我們就會認為對方在不耐煩。久而久之就逃避張嘴的機會,問題是越逃避口語就越差,惡性循環。我認識很多去美國十幾年口語和出國的時候沒有本質差別的人,大概都是這種情形。
扯遠了,回到這對兒美國夫婦。因為他們,我每周都有一個4小時的純粹英語時間,聽上去不多,但是兩年下來對我幫助很大。純粹的英語思考和表達4個小時是非常累的一件事兒,我清楚的記得每次我從教堂回來都有些頭疼,需要睡一下午。
到了去美國的第三年,我的英語聽力問題已經不大,平常基本上95%以上都沒有任何問題,不過看電影還是有些吃力,特別是類似The Lord of the Rings/Harry Potter之類又有口音,又有奇怪辭彙的影片。口語屬於能夠應付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但是出現突發情況的時候還是會有些慌張,詞不達意。不過這個時候的我已經完全用英文思維了,基本上腦子裡不太需要翻譯。
今天先說這麼多,剩下的經歷如果大家還想看我就下次寫。總而言之我想說,英文學習沒有捷徑。就是時間堆出來的。我自己有個理論,一個單詞看10遍就會聽了,聽10遍就會說了,說10遍就變成自己的了。如果說有捷徑的話,那就是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讓腦子從「軟處理」語言變為「硬處理」。讓說話成為直覺而不是思考。盡量模仿母語的狀態。
~~~~~~~~~~
繼續收到大家的鼓勵,真開心。越來越發現自己很需要外界肯定;-)
我在第三年的時候找到了一份在印第安納小鎮上的工作。真的是小鎮,只有18,000人;華人人口不超過10個,一多半都在中餐館打工,而且是黑著的(沒身份)。我的工作是Systems Engineer,但是具體職能有點像一個項目經理,有大量的協調工作。公司本身也比較奇葩,是一個德國公司(Osram,對,就是歐司朗)在美國的分公司(Osram Sylvania)和一個法國公司(Valeo,對,就是法雷奧)的合資公司(Valeo Sylvania)。兩邊的母公司都很大,這家合資公司不大,不過在汽車車燈領域也算前幾名吧。總而言之在公司里和小鎮上都沒有什麼中國人,事實上連非美國白人都少。
這份工作對於我一開始而言是很大的挑戰。一個二十多歲的外國人對行業又不熟悉(剛剛進入汽車行業),語言又不利索,居然要做跨部門協調工作;有的時候還要跟市場部門一起去見客戶,有的時候還要和類似GM這種超級客戶的工程部門打交道;這一切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需要用半生不熟的非母語應對的人來說很難。比如開會,我主持會議的時候,作為會議發起者我要確保會議進程,自己說話都有問題,怎麼影響別人?比如電話會,英語不好的時候任何干擾都會造成很大影響,哪怕是電話導致的雜音或者兩個人同時說話。還有就是和客戶發生爭執的時候,又要保護自己,又要保護公司,又不能得罪客戶,這當中的分寸怎麼拿捏?我一貫自認為能說會道,可是在這些最需要語言藝術的地方我往往束手無策,事實上也因為這個鬧過一些誤會甚至得罪過一些人。
好處就是,生活所迫,導致英文對我越來越重要,所以我不得不繼續努力。我認識一些留學生在找到工作後,生活逐漸趨於穩定,就越來越只和中國人打交道(在大城市是很容易做到的),所以英語提高明顯變慢。而我的情況是:1)工作是千辛萬苦找到的,非常珍惜,不敢出差錯;2)工作性質本身導致需要大量說英文,而且是非技術英文;3)周圍根本沒有什麼中國人,所以也沒有機會大量說中文。英文有句話: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我覺得顯然不止是invention,學習語言的最大動力莫過於生活壓力(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所以我繼續保持了大量的時間都在學習英文。這種學習不是典型意義上的背單詞或者學語法,而是像一個海綿一樣吸取我周邊所有的英文的養分。
比如為了快速熟悉汽車行業,我訂閱了兩本汽車雜誌Car and Driver和Motor Trend,裡邊的每一個字,包括廣告我都是認認真真讀完。一方面提高了英語,另外一方面對汽車有了很多認識,當時幾乎做到了市面上所有的車我只要看一個局部就能認出來,而且可以給出報價,馬力,油耗,百公里加速等等指標。比如為了提高自己的商務英語和business savvy,我訂了Fortune、BusinessWeek,還有Forbes。也是努力做到每篇文章都看,但是這個難度高很多,當時還是很吃力的。不過從一開始讀得雲里霧裡,到後來逐漸有感覺,到後來非常喜歡(到最後開始瞧不上,這是後話)。
語言學習對我來說是這樣的:不能帶著太短期的目的去學。比如讀雜誌,讀個一期兩期對英語幾乎沒有任何幫助,就更談不上在工作中運用了。但是讀的多了,真的會有方方面面的改變。比如單詞,有些單詞不認識,反覆出現幾遍基本就猜出什麼意思。而且這樣學會的單詞是把語境和用法一起學來的,反而特別地道。這裡多說兩句,用中英對照的方式背單詞我其實不太認同。因為這是逼著自己用中文思維,而只要我們在用中文思維,說出來的就不可能是地道的英語。何況很多時候對照的中文要麼不完全,要麼不準確,因為大家都知道語言是不能完全精準翻譯的。
索性另外再提一下猜的能力。我覺得學習語言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猜。我小學三年級第一次讀小說(好像是「白髮魔女傳」),感覺好多生字,但是因為懶也就沒有查字典,囫圇吞棗的就那麼讀。然後發現也能看懂,於是就愛上讀書。我有個朋友說她小時候讀書有強迫症,看到生字不查出來心裡難受。導致的結果是讀書速度奇慢,然後就不太喜歡讀書,因為太費勁了,感受不到樂趣。其實讀英文也是一樣,一開始肯定有大量生詞,而且不明白意思肯定非常彆扭,本來已經稀里糊塗了。但是關鍵就在這裡。其實「猜」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培養興趣,更重要的是「猜」可以培養語感。真正的語言不是割裂開來的,不是簡單的1+1=2,不是邏輯的堆砌。真正的語言是有節奏的,有韻律的,有藝術的,有流動的,也有不合理,也有混亂的,還有冗餘的,還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如果必須知道每一個詞的含義才能理解一段話,那就有點像吃魚香肉絲的時候必須要把豬肉和胡蘿蔔和醬油和糖和所有調料配料分開來一個一個吃才能體會那個味道。其實不但沒有體會,反而丟失了一些東西。能夠認識每一個單詞固然好,但是猜的能力讓我不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這裡再扯另外一個概念,就是讀英文的速度。讀非母語的速度大概是母語速度的三五分之一甚至更低不誇張對吧?而且讀母語的時候,有的時候真的可以一目十行也能讀個大概。而英語就不行,為什麼呢?因為讀母語的時候,我們看的是「語群」,而讀外語的時候我們看的是單詞。一個語群往往由幾個單詞構成,當我們閱讀單位是語群而不是單個單詞的時候,速度自然可以提高几倍。而且意思不會損失太多。為什麼?因為過度的看單詞的時候,有些時候獲得的信息是噪音,而不是信號。讀語群有點點像一個過濾器,雖然嚴格上來講有些失真,但是意思其實並不打折扣。當然,並不是所有類型的文章都適合於這種閱讀方式(比如在遣詞造句上很講究的詩歌散文或者需要語言精準的理論性很強的論文)。當我們能夠跳過一些單詞仍然不影響對整體意思的理解的時候,其實我們就是在依賴語群。
我們常說要培養語感。什麼是語感?我覺得閱讀時候「猜」的能力,「跳」的能力,就是典型的語感的體現。有沒有什麼捷徑可以迅速獲得?我覺得沒有。還是那句話,第一重複的次數要夠;第二,還不能是簡單的重複,要思考的重複,不斷總結,不斷記憶,不斷模仿,不斷嘗試。
~~~~~~~~~~
繼續碼字。發現比原計劃長了很多,自己真是夠能說的。
在工作崗位上的幾年,對我英語幫助很大。不過我的英文又上了一個台階,是在考GMAT之後。出國前覺得GRE之類考試和英語水平沒有直接關聯,因為有GRE2300多口語一塌糊塗的(那個時候滿分2400),然後我推斷GMAT也一樣。真正學進去之後發現,其實GMAT所要求的英語是更高級的英語。我當年參加的GMAT分成四個部分(現在是什麼樣的我不了解):數學、邏輯、閱讀、寫作。數學對中國人來講過於容易(大概初中級別),邏輯部分考察的一個是理解能力,在一個就是邏輯分析能力,其實這對一個打算從事business的人確實很重要;閱讀部分除了常規的單詞和語法,更關鍵的是在考量一個人運用proper English的能力。其實即使有些美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英語也是會有些微語病的,而這裡考量的能力就是說話的嚴謹和乾淨。我認認真真的複習了8個月,到最後發現還是學習Official Guide最有用,因為它最權威。把Official Guide翻來倒去看了幾遍幾乎背下來之後,做模擬的時候發現自己總在770到790分(滿分800),於是就去考試,真的考了770。然後幾乎沒怎麼準備去考托福,考了297(滿分300)。對GMAT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我以前在ChaseDream上寫的東西:
GMAT 770的一點經驗「綜合篇」
GMAT 770的一點經驗「各個擊破篇」
在那8個月里,每一個平日的晚上和整個周末,我都在備考;一開始模擬只能考500多分,很沮喪;無數次心煩意亂想要放棄;時常問自己有沒有必要這樣折磨自己,平常工作業餘時間學習,一點休息和娛樂都沒有。但是每次我都堅持下來了。支撐我的只有一個信念:我不想在那個印第安納的小鎮上度過餘生。
在美國小鎮上的生活可以非常安逸。工程師的工資足夠買house、買車、生小孩、養狗、每年出國度假……醫療和養老也不需要太操心,基本上就是一個典型的殷實的中產階級的生活。但是那不是我要的生活。
在20英里外另一個小鎮上有個大企業(Cummins,康明斯,生產柴油發動機),那裡有兩百多華人,基本都是在這家企業做事或者這家企業的供應商。那裡的標配是男的做工程師,女的做會計,一個大房子,一個豐田或本田的Minivan加一個凱美瑞或者雅閣,再加兩個孩子一條狗,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接過來幫忙照看……周末的時候去大城市shopping,大家聚一聚,打球吃飯。很穩定很安逸,以至於我能夠清楚的看到自己十年二十年之後的樣子。而這對於我來說太沒勁了。
怎樣才算有勁呢?我很想回國,但是看看自己,根本沒有什麼一技之長,回國也不值錢。我不想做工程,想要做管理,可是在美國轉行幾乎不大可能。左思右想,只有一條出路,就是讀MBA。一個好學校的MBA可以成為我的踏板,某種意義上讓我重新開始。研究了MBA申請,發現自己身上乏善可陳,所有隻好憋足勁考個高分,算聊勝於無吧。最終GMAT分數在我申請成功裡邊佔了多少因素我不確定,但是我的過去我改變不了,我也只好考個高分證明一下自己的意願了。
英語學到這個時候(出國六年),基本上聽說讀寫都沒有什麼大問題了。當然還是和話題相關,遇到我從來沒有談過的話題還是會吃力。我認為最好的語言學習方式是和小孩一樣的方式:模仿。我們想想小孩是怎麼學語言的:基本上完全就是模仿。一開始連意思都不明白完全模仿聲音,到後來逐漸可以模仿單詞甚至語句。小孩學習說話是不背單詞也不記語法的。再想想我們說母語的時候是怎樣說的?其實是腦子裡有一個大概的意思,然後嘴巴自然組織合適的辭彙去把那個意思表達出來。這個當中的過程是非常動態非常順滑的。而我們成年之後學習語言的方式是把語言分割成一塊一塊,單詞,短語,句式,語法等等等等。然後試圖用搭積木的方式拼湊起來。但是語言里很多地方沒有嚴密邏輯,更多的是約定俗成;很多時候語言追求的不是語法上的正確而是情感感受味道的傳遞。用搭積木的方式最容易說Chinglish,因為不知道如何搭,於是只好按照母語的方式翻譯一下。
我從小生長在雙語環境(父母之間說蒙語,和我說漢語),所以蒙語我能聽懂一些。會說的不多,但是偶爾說的一兩句都是地道的蒙語。原因:我從來沒有接收過正規蒙文教育,所以學會的任何一個單詞和句式,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真實的場景下學會的,那麼我用的時候自然會在正確的場合用正確的方式用出來。事實上,因為我沒有接受過蒙文教育,即使我想用不正確的方式用,我都做不到。有朋友在評論中問,自己已經習慣於查字典形成路徑依賴怎麼破,我的建議:把自己從人造的環境中剝離,回到天然的語言環境中去,看原文電視,聽原文廣播,讀原文著作,和母語者交談。想想看一個外語國家出生的嬰兒的環境是什麼樣的,我們就要模仿那種環境。這種學習方式並不省力,也不快捷,事實上開始的時候多半更慢;對付考試這種方式尤其不好(我在中學的時候就很明顯);但是只有這樣才能學會地道的語言。
~~~~~~~~~~
居然還沒有寫完。也謝謝大家一直的鼓勵。
我看到過一種說法,說雙語環境成長的小孩對語言的敏感度會高一些,說是因為腦細胞之間的關聯會有所不同。我的理解就是這樣的小孩可能從小就明白一個東西可能會有兩種說法;所以長大了接觸第三種說法的時候,也許相對就會比較適應。不過凡事有利就有弊,這樣的小孩比較容易兩種語
言都沒有單語小孩學得好。這也是公平的。
我的英語的第二次突飛猛進是在斯坦福讀MBA的時候。去Stanford之前,我對於商務的接觸基本限於電視上聽到的和雜誌上讀到的。猛然之間進了學校,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一起學習即使用母語也沒那麼簡單的課程,馬上對英文的要求又提高了一個台階。
1)聽/說。課堂上的節奏很快,同學們一個比一個聰明(錄取率一直都在十五分之一上下,同學裡各種奇人怪才)。有很多課是要求課堂回答問題的表現的。首先在聽到問題之後組織好語言,光是舉手但是說話沒有point肯定不行;然後動作還得快,否則老師早叫了別人了。關鍵除了上課還有大量的其它活動,聽名人講座,和老外mingle,與未來招聘公司social,等等等等……聽著各式各樣的口音,說著各種各樣的話題。
2)讀。每學期平均四門課,每門課每周都有1-2個case,就是10-20的A4紙,大段大段的描述一個公司一個市場一個情況,然後結合課上學習的內容去理解和分析。除此而外還有課本要看,基本平均每周需要看一百頁以上。不但要讀懂,還要快!誰也不想把兩年花在讀case上啊
3)寫。基本上每門課程都要寫report,或者直接期末考試就是大paper。對寫要求最高的一門課程叫Interpersonal Dynamics(人際動力學)。學校網站鏈接:Interpersonal Dynamics。這門課是Stanford B School最有特色的課程的課程,沒有之一。課程的形式是把大家12個人分成一組,老師給提供一些基本理論框架和指導,然後大量的時間都在T-Group中完成。這個當中全靠大家自己指引學習的方向。學習的方法就是互相提供反饋,表達感受。聽上去很奇怪吧?真的是很奇怪,但是這樣一門課徹底的改變了我很多對於人際關係的看法和做法(具體細節可以參加我的個人公號Ta_Ergai,菜單里選擇「人與人/人際關係」)。關鍵是這門課的家庭作業是每周寫幾千字的日記,分析總結自己一周來的所思所想。這裡邊談的全都是自己深層次的感受認知,最細膩和敏感的那種,用中文寫都吃力,也不知道自己用英文是怎麼拽出來的。
厚著臉皮,硬著頭皮兩年就這樣走過了。這個時候的英語的水平是,很多次被美國人以為是ABC。回頭看一下,每次英語大幅度提高就是兩個因素:1)現實需求,2)大量時間。從剛剛來美國需要活下去,到剛剛工作的不適應,到準備GMAT,到讀MBA……而我回國後身邊很多同事朋友信誓旦旦要學英語(前文提到過在外企中學英語的意義,其實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真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下來的,一隻手可以數過來,連10%都沒有。因為首先現實需求沒有那麼殘酷,英語不好也能活;其次,時間沒有花進去,所以多背了兩個單詞多看了兩集美劇感覺根本沒用。
所以對於所有想提高英語的同學,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在人云亦云的決定提高英語之前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你真的真的需要提高英語嗎?你真的沒有比學習英語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方式了嗎?你真的想提高英語嗎?你打算付出多少代價?你打算堅持多久?你打算在你其它事情都已經忙不過來的時候還在練英語嗎?你打算在你堅持了好久似乎也沒什麼進步之後還堅持嗎?
如果沒有想清楚,就索性放棄吧。人生苦短,英語只是我們可以做的一萬件事情當中的一件,不要再浪費時間了。我每次看到對學英語信誓旦旦,但是又沒有投入,然後每次提到這個話題都充滿負罪感的人都替他們惋惜;本來是件好事,結果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學英語這個念頭,除瞭然他們難受,一點意義都沒有。如果你是這樣的狀態,為什麼不放棄呢?英語不好而成功的人太多了,為什麼非要英語好?人最糟糕的狀態,莫過於做著A看B。沒有付出的決心,就索性不要思考這件事。
想清楚這幾個問題,還是想學,那就一頭扎進去,別猶豫。有人說,對於想跑步鍛煉的人來說,當你穿上跑鞋的時候,你已經打敗了90%的人。對於英語,當你每天晚上花一個小時學英語的時候,在這個賽道上,你已經領先90%的人。把時間花進去,學會享受這個過程,而不是成天想著結果,在不知不覺中,你的英語就會越來越好。直到有一天,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你的英語給你帶來了想不到的收穫。
下邊是我在斯坦福時的一些照片,看著這些照片思緒又回到那兩年,真的是快樂的兩年。照片里的人,現在仍然是要好的朋友。對於在思考讀MBA這件事的同學,我還是鼓勵大家出來看看。學到一些東西,認識一些人,打開視角,真的挺好的。
我和斯坦福的中國同學在阿拉斯加。
下四十五度自拍。
和日本同學在畢業典禮上(純友誼,謝謝)。
和本科生一起畢業典禮,好多人啊。
那天的Keynote Speaker是Oprah Winfrey(著名女主持人,Talk Show host)。她說了許多,我就記得一句:當我面對巨大的困難的時候,我就默默告訴自己,This is another fucking learning moment (又是一個特么學習的機會).
(被很多知友問到個人成長經歷,感興趣的可以看這個: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 塔爾蓋的回答)
~~~~~~~~~~
下邊是我個人的公眾號(Ta_Ergai),記錄了我關於創業、職業、讀書、和英語的一些思考,歡迎大家關注。
http://weixin.qq.com/r/-HX-5z7EMGNPrXqE9yDu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謝大家!下班了,從回家陪娃的時間裡抽出十分鐘講一個10年前的故事。為了好記,給兩位高管上個化名。
我讀英文系畢業,曾經做過兩年給外籍總經理端茶送水的助理崗位。這家外資公司收購了一家民企,裡面留任了一批出色的業務精英,也從外部重新招聘來了一些職業經理人。每次開管理層會議,都會感覺到中外不同文化中的衝突。
有一位原公司的業務精英,化名郭達,銷售出身,靠業績做到了總監,特別會說話,和他溝通如沐春風,銷售技能max……除了一個人,外籍總經理。因為他不會英文,總經理還特意花錢請英文老師教他學英文。
另一位空降的職業經理人,化名斯坦森,IT出身,外國讀大學,流利英文,大部分時間是黑臉沉默寡言,但實際上是個特別幽默的人,擅長在開會時冷不丁冒一個美式笑話。
兩哥們都是好人,但是在業務觀念上有衝突,有一回兩人爭到老外總經理那裡,老外下意識首先問斯坦森怎麼回事(跟郭達說半天可能還說不清),斯坦森幾句話解釋完,老外有了先入為主的概念,回頭嚴肅質問郭達,郭達那廂滿頭大汗,用剛學會不久的蹩腳英文反覆解釋,英文差就更顯得不自信,越說越慌恨不得手腳並用。最後無奈滴拉住我:你幫我翻譯一下。
我一聽其實就明白了,郭達講的是現實操作,斯坦森講的是流程式控制制。其實各有各的道理,結果聽起來郭達全面下風,各種慌亂。但作為翻譯,我也不能跳出來把我的理解說給總經理,只能逐字逐句翻譯郭達原話,又架不住有些原話其實沒有點到關鍵,急得我不行。而斯坦森全程給總經理直接開英文,時不時還主動幫郭達翻譯幾句(憑良心說都是翻譯正確沒有偏私自己漏翻或者換意思)同時還時不時把老外的質疑翻兩句給郭達聽。本來的雙方辯論變成了一邊倒的審問,郭達就更沒自信了。最後斯坦森一擊絕殺,企業流程必須完全合規,否則高層無法完全掌控,這是企業文化云云……
那場會議給我印象深刻。我很清楚換中文PK肯定是郭達完爆斯坦森。
對了,作為助理我能看到他們的合同,同樣都是總監,郭達管一塊業務的銷售和客服每年營收6000萬+,基礎月薪(近10年前)大約是1萬6,後面漲到2萬4;斯坦森管IT和服務落地,屬於後台支持部門,月薪5萬+,還不算津貼和股權。
總結時間(只針對外企):
- 英文對於剛畢業的學子們來說區別可能不大。會說一點打招呼的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能讓外籍同事聽得懂就成了。但對外資公司的高管來說,絕逼是天花板。英文不好被人告黑狀你都百口莫辯;
- 英文流利口語地道,會天然拉近與外國人的距離。自我表揚一下,我遇到很多外國同事都會問我,是不是在國外留過學(其實並沒有)。一口結結巴巴半懂半猜的Chinglish,外國人(多半是老闆)要花時間理解你,也覺得和你聊天好累;有了英語作為基礎,你可以更好的融入外國人的小圈子。
- 語言背後是文化!
當你英文流利口語地道時,外國人的反應是你是不是在國外留過學,接下來會認為你對外國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拉近了與外國人的距離。
其次,英文流利的人對英美文化會有一定了解,更容易和外國人打成一片;
和外國人打成一片的好處就是了解外國人,可以更準確的抓住外國人的痛點(我說的故事裡,外國人的最大痛點就是認為誠信合規、流程化是企業立業之本,你和他說什麼幾十萬利潤,人根本不放在眼裡)。
文化中有一點很重要,以對方文化中的開玩笑方式去幽他一默,往往有很好的效果。
有人說我混國企混民企不用英文好不好。對此我必須引經據典:
通曉英語、日語、法語、俄語和羅馬尼亞語等多門外語的他在組織家族聚會歡度千禧年時,對家人提出了要求:所有人,不論長幼都必須說英語。
有一位老師私信我說要轉給學生們學習,誠惶誠恐補充幾點學英文的心得:
- 口語比語法重要:在職場上,英文這東西你寫得再好,遇到外國人說不出口,沒用;
- 膽子要大:英文難聽,不熟練不要緊,依然要說要練,理想情況是練好語音,但有些時候因為方言的緣故就是練不好語音,沒關係,至少常和你溝通的外國老闆習慣後能聽懂,能理解也行;一口流利的美音或者英音是在初次見面的外國老闆那裡會有明顯的加分;
- 臉皮要厚:如果有發音不準或者聽不懂的情況,敢於自我吐槽,敢於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也很關鍵。
評論區吟詩的各位向組織報備過嗎?
其他英語類回答:
你在做陪同口譯時有什麼搞笑、離奇的經歷? - Sean Ye 的回答
為什麼很多人學了很多年英語,卻不能跟外國人簡單交流? - Sean Ye 的回答
外企人真實的英語水平是什麼樣的?到底什麼樣的英語水平可以勝任外企的工作? - Sean Ye 的回答 - 知乎
看到 @獨魚僅一朋友說楊潔篪的青年時代,我也講一段家庭往事。
我媽媽是70年代初師範生,畢業後分到山區教小學。1972年尼克松訪華後,中學外語教學全面轉向英語,但英文教師嚴重不足,需要緊急培訓一批。於是她被重新抽調回師範補習英語,畢業後到中學工作,幾年後和我父親結婚。
必須承認,師範速成班的水平不算高,甚至有一定副作用。我現在一開口說英語別人就笑,就和我母親「梁後」(她執教的山區土名)味道的英文發音有關。但無論如何,懂了就比不懂強,和一無所知更是天壤之別。耳濡目染之下,我父親也了解一點英文基本知識,最起碼不會對外文資料有天書一樣的敬畏感。
我父親是老高中生,讀書期間始終是全校第一。70年代招工到礦山,做最累的井下工種,辛苦但收入不低,每月有70多元工資。當時我姑姑叔叔們都未成年,都在農村讀書,我父親作為長兄,很自豪能掙錢供弟妹讀書。1977年恢復高考,有同學拉他去考試,他考慮再三,放不下這每月70多元的薪水,還是回去下井挖礦。80年代初,因為懂一點機械技術(之前在農村開過拖拉機,會修柴油機),他被派去管汽車備件(礦山是無軌巷道掘進,井下運輸主要靠重型卡車)。
出入重型卡車的675井口,父親上班必經之路
1983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成立,作為部級單位,一批不錯的大學被劃撥到系統內管理。為了充實幹部隊伍,總公司允許系統內年輕幹部參加考試讀大學——注意報考前提是幹部不是工人,我爸還是沒資格報考。大概1984年,我爸到省冶金廳去參加供銷會,領取配件指標。他到會場的時候,正好碰到一個幹部走進來大聲問:
「誰懂外語?」
沒人接茬,於是他繼續問:
「外商馬上就到,誰懂英文?把這個抄到黑板上!」
上百個備件管理員面面相覷。
我爸擠上去看了看,搞清了問題所在——在場的人都不懂英語,而且都被「外事工作」的名頭震住了。作為英語教師的丈夫,他雖然不認識單詞,但至少知道英文字母和漢語拼音幾乎是一回事。現在領導僅僅要求把英文材料抄到黑板上,不翻譯也不需要發音,父親自忖可以勝任,於是越眾而出:
「讓我試試!」
我猜那天有很多人後悔沒能做出及時反應,因為這個幹部是剛上任的廳長。但機會從來不等人,我爸拿起文稿就走,在上百人圍觀下,對著手裡的材料「畫」英文。他平時漢字就寫得漂亮,字母也盡量仿照文件寫出了標準印刷體,領導看了很滿意,後面的外事活動毫無紕漏。事後廳長想起「懂外語」的年輕人,一高興就給礦山發了調令,要我爸去冶金廳工作。
礦長接到調令莫名其妙,調查一番後得出結論:人才不能放走。但他也不想因此激起下屬的怨氣,轉手就給我爸提干,給了副科長的職位。幹部身份意味著系統內大學報考資格,下一次考試,他恢復了高中狀態,考了第一名,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那年我4歲,他入學比中學同學差不多晚了10年。畢業後我爸回到礦山任科長,之後是運輸處處長、礦長助理、副礦長……40多歲又考下註冊會計師,被派到某合資企業當中方代表。我家搬離礦區之後,我一個電信系統的同學到礦山去裝電話,回來和我說:「你爸是礦工聊天時的傳奇人物」。
貌似有點離題,但我想說……其實娶(嫁)一個懂外語的人也很有幫助。
相關回答:
有一個睿智且有長遠眼光的父母是什麼樣的體驗? - 馬前卒的回答
讓孩子背誦他們根本不懂的古詩詞、古文有什麼意義? - 馬前卒的回答
曾經學物理競賽的現在都過得如何呢? - 馬前卒的回答
80、90 年代的青少年放假是怎樣娛樂的? - 馬前卒的回答我學文的,魔都墊底的本科,機緣巧合入了IT業。
畢業第一家公司沒啥英語要求,當程序猿,給開了3400。
三個月我跳槽了。
新公司老大是個老外,對工作經驗不做要求,專業不做要求,英語好就行,Global團隊,起薪7K9。
---------------------------------------------------------------------------------------------------------------------------------
-----------
然後,我已經工作好幾年了,從我個人角度出發認為,
1. 四六級是虛的,沒必要刷多高分。這玩意兒也就畢業可能有那麼一丁點兒用,第二份工作就沒人看了。試想下你找工作會在簡歷上寫自己高考多少分嗎?道理是一樣的。當然你沒有不行,太低也不行。水平不錯至少得5開頭吧。你說你英文很好四六級五百分沒有這也太假了。
2. 英語的溢價是體現在你用的上面,而不是證書的堆砌。英文好不好,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真當HR和老闆傻啊,職位真英語要求高就直接英文老外面了,你六級700分不會講又有屁用。有的人證書一大堆,讓他自己開口介紹都介紹不清楚,更別談交流了,這其中不乏很多碩士留學生,證書就是應屆生的敲門磚,含金量高的要有,高分不是重點。
3. 單單你英語好沒用,一點溢價都沒,要當複合型人才,複合型人才,複合型人才。你單純只會coding,市場上一堆堆人可供公司選擇,你優勢在哪?英文好+會編程,市場上立馬刷掉一大批人,你的議價能力立刻上去了。其他也是同樣道理,你單會做平面設計沒用,你外文好還會做設計甚至會寫代碼,畢業起步五位數是至少的。學校不好怎麼辦?英語補足啊,真的看過太多名牌大學的人,英語說的和屎一樣,這都是機遇啊。
4. 少刷知乎多去學英語,知乎蹲坑的時候刷刷還行,千萬不要花大把時間來刷這,這裡和以前的天涯豆瓣有什麼區別?你以為上知乎能學到很多嗎?醒醒吧,這裡也就兜個機靈看個段子的地方。現在不學等你畢業以後就真沒多少時間學習了,趁自己還在讀大學,學學對自己有用的,想想以後要幹什麼,一步一個腳印來。
5. 把英語當工具,不要當成一個科目。英語讓你了解更大的世界,更多的知識,更不一樣的朋友。當你真正把英語當成一個工具時,你的溢價自然就上來了。
---------------------------------------------------------------------------------------------------------------------------------
-----------
各位看客不用看到這篇文章像打了雞血一樣。想要學好英文是很苦很累很花時間的,有相同經歷的會認同我說的,這不是文章底下留個言就能解決的問題。一萬個人說學英語,真正能堅持大學四年好好學會用英語的能有1個就不錯了,出了大學就哭吧,不會像大學那樣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的。
其實懂的自然懂,也不用看我這老人在這發牢騷。本人一介屁民不求漲粉出名氣,每個人的路都要自己去試著走,所以也別問我方法啥的,不敢充當人生導師,這也不是成功雞湯,上面牢騷一堆其實就2點:當複合型人才和大學學會用英文。
最後說幾個比較有用的英文證書。有用不是因為他多能裝逼,主要是是你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確確實實能提升你英文綜合水平的。托福雅思GRE,中高口BEC,四六級,效果由大到小(不是我黑,四六級真沒啥用)。
--------------------------------------------------------------------------------------------------------------------------------------------
IT又不是只有碼農,眼光都不要這麼窄好么。。。請不要把關注點放這上面,這又不是重點,也不只有IT錢多啊,都說了關鍵是複合型人才,我老婆在外企做設計畢業錢比我還多呢。
測試,BA,維護,支持,DBA,ERP諮詢不都屬於IT的,又不是每個職位都要你coding。
--------------------------------------------------------------------------------------------------------------------------------------------
看來知乎現在大部分還是在校大學生啊,大部分人其實缺的聽和說,所以托福雅思是最好的,GREGMAT有助於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單詞量。但TI考一次要1400大洋也確實貴,退而求其次還是中高口BEC吧,考試便宜,對口語和聽力也有鍛煉,雖然內容太刻板,沒啥用處,考的內容你一輩子也不會再說第二遍了,但重要的是練你敢說的膽子。你說英文和聽英文的時候腦子裡還要先翻一遍中文嗎?是的話那肯定不行,欠缺火候啊。再重申一遍,每個個體不同,英語學習方法要自己去找,每個人的成功經歷不能複製。
--------------------------------------------------------------------------------------------------------------------------------------------
隨言幾句來了這麼多贊同真讓人陶醉。。。。。。我這回答不嚴謹,想到哪寫到哪得,摳字眼挑錯沒意思。
TIG漲價了我倒不知道。雖然貴,但你不下血本你會認真對待嗎?四六級考一次25還是50來著?還有人報名好最後忘記去考呢,為什麼?還不是因為便宜,沒就沒了,下次繼續。你托福雅思花了2000塊你敢忘記么?
另,GRE和GMAT對鍛煉閱讀理解能力真的好。他們的文章結構緊密,邏輯嚴謹,對鍛煉英文邏輯水平深有幫助,以後工作寫郵件大有益處。
另2,你要鄙視一門考試得先自己考得好才行,別聽很多人說四六級沒用,人家也許都裸考五百多以上,人家當然有鄙視的資本。不要一上來就和不在一個世界的人比,先和人家進一個世界了,再去考慮單挑。
上面說了這麼多不是說英語多好多好,你要找到能體現價值稀缺性的東西,英文只是其中一個,這個組合要你自己去排列。找工作的時候想想,你這工作可代替性強嗎?一個工作,你能幹,他能幹,誰拉過來都能幹,工資怎麼可能高。只有當一份職位很難找到替代,公司需要前期花大把時間精力來培訓,工資才會高,因為稀缺性凸現了,而且往往這種工作很穩定,這是市場行為。有的時候工作不好不要怪社會,自己想想這個工作本身。碼農不稀奇,會英文的碼農就不多了,要是你還懂BA,你可以去當freelance consultant了。你是PRer不稀奇,會英文也不稀奇,但你要是個會建模懂分析說英文的PRer,你就牛掰了。
---------------------------------------------------------------
有些程序員真是腦子死的一塌糊塗,不會coding就不能從事IT工作了?只有碼農屬於IT?我說過我後來的工作是碼農了?搞得IT業是聖女一樣非本專業的從事IT就是玷污你們的聖女。
看到很多答案說專學英語、英語單拉出來的時候沒用,我實名反對。
我本科是英語專業,碩士轉新聞,現在又轉行搞無人機......
但是我還是覺得有必要替英專的同學們出來吼一嗓子。
對於專學英語沒有用的說法,我想問一句,
你說的是專到什麼程度?
任何專業學個半吊子都是沒有鳥用的,
任何專業專到足夠深度都是吊炸天的。
你知道高級同聲傳譯是按照分鐘計費的嗎?
你知道新xx老師的工資水平嗎?
當你們說專學英語沒有用的時候,能不能舉個專學任何其他專業有用的例子呢?
我想看看專學別的是如何有用的。
以我個人的經歷來說,英語專業起碼給我兩點現實的好處:
1. 我大三的時候找了一份周末兼職教英語的工作,時薪240,旺季的時候每個周末8個課時。直接導致我大三開始再也沒有跟家裡要過生活費,畢業的時候還有3萬存款~~
(比現在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2. 我現在創業,很多人問我怎麼那麼敢。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就算失敗了,分分鐘去新xx找一份教英語的工作,旺季的時候月入兩萬啊...
上面這些屬於偏題了。
下面說一下我覺得英語是如何帶來邊際溢價的(其實純文科生想問邊際溢價是什麼意思...)
首先,最最最最重要的一點,是信息量。
讀研究生的時候,大家選導師,我選的導師比較熱門,很多人競爭,大部分人都是本來就學新聞的科班出身,我本來以為沒戲,結果導師選中了我。理由是:英語好,可以直接看英文文獻。
以做文科社科的學術來說,你以前學過什麼那都不算數,你想在學術圈混好,英語水平才是基礎。
為什麼?三個字:信息量。
看不懂英文論文,你怎麼掌握前沿學術動態?
而且,不會寫漂亮的英文論文,你怎麼去國際會議、國際雜誌發表?
我雖然無心學術,但是研究生入學之後,有幾次學校開國際性學術會議,導師都叫我作陪——因為英語好,可以跟外國教授聊天,充當導遊或翻譯什麼的...就這樣我認識了一些學術界大師級的人物,靠著這份臉熟,如果我想出國讀博士的話,應該都難度不大。
有些人可能會說那是做學術,在中國做學術,本來就呵呵。
那我再舉業界的例子。
我研究生快畢業的時候因為英語好,幫朋友翻譯一些國外的科技視頻,後來合作中非常愉快,漸漸開始幫忙做各種運營的事情,朋友就拉我做合伙人了。現在所做的產品,至今還依靠翻譯國外合作方的視頻,引來很大一部分的流量。
然後,自己開始做微信公號以後,發現一個問題,以微信公眾號來說,如果你去統計一下,全網前100裡面有多少是拿英語國家的優質視頻文章段子翻成中文就用的,估計會嚇你一跳。基本上在國外火的不要不要的,翻譯過來就是在國內也火的不要不要的。而且還幾乎完全沒有抄襲的風險,反正原作者基本上看不懂你的是什麼...
我說這些想說明的是:
如果你的英語不能夠達到日常閱讀的水平,基本上有沒有牆對你來說是一樣的。
中文世界的邊界就是你的邊界,你的信息量跑不出中文世界的信息量框架。就算沒有牆,你也不會去看國外的網站和文章,只是去蔡英文的臉書用簡體調侃調侃她罷了。(當然,我也覺得調侃本身是一件極有意思的事情)
第二,我們不要那麼功利,我們從價值觀的角度說,英語帶給你的是:廣闊的視野。
看美劇英劇不需要字幕,這個論據不算很solid,畢竟電視里的都是娛樂化的西方世界。
但是我還是想說:看中文字幕,和聽英文原聲,是兩種很不一樣的感受。
再好的翻譯,當他去翻譯的時候,哪怕做到最高規格的信達雅,也是沒有辦法把英語語言的全部文化內涵翻譯出來的,因為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語言。
我在本科時候的實習,有幾次去美國出差的機會。你要知道,在此之前我看了很多關於美國的政治著作,我覺得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多了,特別嚮往。
其實真的去了美國,感受了美國,才知道,美國的月亮也不過是同一個月亮罷了。
熟練的英語能夠讓你無障礙地去和外國人交流,才談得上去了解他們的文化、了解他們的世界。
當你跟外國人講話的時候絞盡腦汁憋得滿臉通紅,使得對方都尷尬的放慢語速的時候,你們如何真正走入彼此的內心來進行靈魂的對話呢?(哇,這句話真是神來一筆)
如果對方始終把你當成一個外國人、局外人,你如何真正去了解真實的他們呢?
只有真正地去了解別人的語言、了解別人的文化、了解別人的世界,你心中對整個世界的全貌才能更加完整和清晰。
這是妥善地塑造世界觀的過程。
我在美國的時候跟外國人聊天,我才開始感受到,美國有美國的價值觀,這套價值觀也同樣有它的弱點。如果它真的毫無破綻,為什麼我們還要明明看不慣彼此,卻一起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呢?
第三,再加上比較高冷的一點:英語有自己獨特的美感,而不會英語的人,失去了體會這種美感的機會。
我在這裡並不是說英語比漢語美,我所說的是:每一種語言有自己的獨特美感。
這種獨特美感才是真正使翻譯們感到尷尬的地方——並不是不能以翻譯為生,而是沒有辦法把英語的美感用漢語表達出來,因為這兩種語言的美感是不一樣的。
所以學好英語,體悟英語的美,幾乎就和欣賞油畫、欣賞古典音樂,是一樣的,它是一種能力,它可以陶冶你的情操,使你變成一個更高貴的人。
舉一個例子。
我曾經接待一個外國來訪問的高校團,帶大家坐地鐵,坐到復興門那一站的時候,突然所有外國人一陣狂笑。我不明所以,結果老外指著復興門的站牌對我用英文念了一遍:
FUXINGMEN.
哈哈,這個例子果然表達了英語的美感啊......
(看到一些朋友的評論,稍微提示一下,X在非正式的英文中會被用來指代某些不想直接寫出來的字母,常見於髒話中。。。在中文裡我們會用星號 *,恩)
好了,為了體現我是一個正經妹子,
最後摘錄一句我最喜歡的英國詩人 John Keats 的名句,與大家共勉: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that is all
Ye know on earth, and all ye need to know."
很贊同「邊際效益」這個說法。英語就好像是遊戲里給裝備「附魔」或增加「屬性傷害」的增益,單拎出來,或許在的哥都能來兩句英語的當今中國已經用處不大,但如果搭配本來就具有的商務、學習、研究能力,就可以打出暴擊的效果。
舉個自己的例子,這是我大三期間作為第二作者在某不入流國際經濟法期刊上發表的文章:
嗯我就是那個Qianyu Wang.
這篇文章主要是在探討美國金融危機後,對金融衍生品的信息披露和相關監管機構的設置是否能被借鑒來應對中國的「影子銀行」問題,例如溫州民間金融、銀行表外業務、互聯網金融、處於監管灰色地帶的信託和理財產品等。
說實在,如果這篇文章是中文的,很可能就是國內普通大學學報的水準。但中國問題在國際學界熱門啊,能了解中國奇葩的金融監管環境的外國學者也相對較少。(我們將其稱為「自適應」self-adaptive 的監管環境,說白一點就是瞎JB管)。所以,來自中國的研究者,只要寫的符合學術規範,一般都能找到刊物發表。
說實話,如果這篇文章的基礎只能是中文資料的話,可能連國內普通大學的學報都發不出來。
因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想到一個新的點子不難,對於研究金融法的學者來說,用膝蓋想都知道可以把美國的監管框架拿來借鑒,大家都是搬磚多年的工友,不是什麼大師,研究很難具有翻天覆地的獨創性。
如果再等到相關信息經別人翻譯出來,等到類似的研究已經在知網上隨意可以搜到的時候,就已經是在批量流水線生產學術垃圾了。
但因為我和導師都有一定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所以能看到美國最新的立法趨勢(比如國會對Dodd-Frank法案實行三周年效果的討論),直接第一手掌握外國法學期刊的研究動態。上個月,我的第二篇期刊文章被另一個期刊接受了,美國破產法領域比較頂級的一個法學刊物。用的也是類似的框架,用國際上關於破產重整的立法最新進展來探討中國法律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自黑一句,這簡直就是利用語言優勢在做學術圈的買辦啊,我將其稱之為「語言套利」
簡言之,從功利的角度而言,用英語給金融和法學的學術能力附魔,給我帶來的直接受益就是通過本科階段的研究經歷獲得了一個很好的深造機會,也保證了以後在學術圈混飯吃的鐵飯碗,大抵如此吧。
承蒙大家厚愛居然已經過1000贊100評論了,評論和私信蠻多人問我學英語的經驗,來更新一下自己學英語的經歷吧。
其實學英語的過程里,我覺得環境的影響是最重要的。也不排除有些人能在老師發音都不標準的學校里練出一口純正的英音/美音,但這種天才畢竟不是多數,我要是硬扯什麼獨門秘方就沒意思了。接受了這個設定,學英語無非就是把自己優勢資源動用起來,包括利用好自身的特質,然後有針對性地學習。作為一個從小在私立小學+外國語學校的初高中成長起來的人,我的英語資源應該說是同齡人里比較好的了,進口教材小班教學每周外教,加上自己一點點天賦,達到現在的英語水平真心不難。
言歸正傳,說到動用資源,那就先想想自己有哪些跟學英語相關的能力,愛好和環境。要是學校在英語方面是長項就最簡單,跟著大部隊一起認真學就好了。我就是屬於這種類型的,學校對英語學習很看重,每天規定了聽磁帶的時間,背課文的時間,英語課也比正常學校要多,每節英語課同學都要輪流做presentation,上課的時候還有各種對話練習。這種情況下只要能利用好學校的資源,英語方面是不用擔心的。說起來,我比學校里別的同學多做的一件事大概就是跟讀磁帶吧,每天晚上放著磁帶當背景音,做作業的時候會分一點點心跟著磁帶念出來。學口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說出口,可能這個聽起來是廢話,但相信我,不管你在心裡默念多少次,沒有說出口的都沒有任何作用。
那麼如果學校在這方面不擅長,或者進了大學全靠自己,就像我在高中畢業了之後也不再有學校督促教導了,這時候需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英語環境。周圍有外國人的,不要放過這個機會啊,尤其是學校里有外國交流生的大膽去交流就好,如果還是不好意思的話,我告訴你們,我聽美國同學說去國內交換的時候接一對一給學生輔導的活(其實就是陪聊)一個小時400-600塊哦,所以你們聊到就是賺到啊!平時比較喜歡看小說的,就開始看英文版,先從自己最喜歡的類型看起,科幻啊奇幻啊言情啊甚至同人都行,不知道多少同學一開始試圖看名著結果看一半就直接放棄的,所以我的建議是一開始可讀性越強越好,這樣才能避免半途而廢。想當初我看完的第一本英文書居然是一篇哈利波特的德哈同人(捂臉)。平時愛看電影的,從把字幕換成英文開始吧,美國的電影院一般是不帶字幕的,我一開始也很累,慢慢習慣了就好。愛看劇的,美劇英劇這麼多,關掉字幕刷起來嘛,我除了刷冰火會開英文字幕以外看其它劇都是直接刷生肉的,還能少等幾天,多好。愛看電視的,美國也有很多綜藝節目啊脫口秀啊都可以看嘛,我平時不太看這些,不過室友特別愛看各種綜藝節目,她表示強烈推薦project runway。最後,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在說英語的時候盡量培養自己的英文思維,這就是為什麼我強烈推薦看劇來練英語的原因,這樣會讓你的思路更自然,盡量減少在腦子裡進行【把別人說的話翻譯成中文—用中文想回答—在翻譯成英文說出來】這個過程。
希望能對大家學習英語有所幫助啦。
ps. 留學文書或者翻譯的case請直接私信,謝謝
以下是原答案————————————————————————
作為大四學生來說一下,英語好帶來的好處真心太多了。
首先在學校不上課的時候我接點寫留學文書的私活,這兩個月申請季賺了一萬多,在知乎這種地方一個月六七千肯定不算什麼,不過學生黨做點兼職,在不影響上課作業考試的情況下我也挺開心了。錢拿到手給老爹買皮帶給老娘買包包給自己買護膚品,心裡還是蠻慶幸自己從小好好學英語了。贊同上面高票答案說的英語和其他技能結合起來能非常有效地提高我們的議價能力,能爭取到各種高大上的工作。不過如果只是英語好,不管是口譯筆譯還是教英語,養活自己是不用擔心了。
第二,不管是工作還是學校里難免要看一些英文原版材料吧,比別人快就是比別人節省了時間做其他事情,大家時間這麼寶貴,別人看三天的文獻你一天看完豈不妙哉。而且說實話有些文獻真的是英文比中文好懂,也許是中文翻譯水平不夠的原因。
第三,有一口好的發音在各種場合都很露臉,工作當中就不用說了,外企交流的時候跟老闆和同事能有效溝通,年會還能來段英文rap,就說出國旅遊也方便不是?
最後說一下我自己,現在的水平比較難量化了,畢竟很久沒去考托考G之類的,高二時候考的托福110,口語聽力比較好,辭彙量很慫。高二那年在美國交換,上了一個月課同學都以為我是ABC轉學過來的,沒意識到我是大陸來的交換生,寫的英文詩歌也在美國學校的文學期刊上發表過。大概就醬,個人經歷僅供參考。
嚶為什麼只有感謝沒有贊啦…求贊啊滿地打滾…首先描述一下英語:托福考過三次,分別在大三、研二和去年,頭兩次主要是想申請國外的phd出國,是好好準備過的,15年12月份是因為和國外的老闆談好了去做博後,辦簽證需要走手續而考的,純裸考。三次分數分別為:105、110和112。GRE在本科的時候考的,考的是老的(暴露年齡了)650+800+4(可能現在大家對這個已經沒概念了)。國內前兩所,英語演講比賽學院第一。基本就這樣。邊際收益非常大,尤其對於我這種混學術圈的人來說。
1、負責學術會議主席的接待。主席第一次來的時候我還是個剛入學不久的愣頭青研究生,根本不認識他。老闆走到酒店大廳叫我,讓我陪主席在會後逛京城。我心裡一百個不樂意(別人想湊上去都求之不得的機會,我由於啥也不懂,表現得高冷得不行,也是醉了)。後來由於英語好,給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一直反覆問我是不是abc),建立了不錯的私交。之後每年主席的接待工作自然留給了我。而從去年開始,已經在主席那裡做博後了。對了,主席是哈佛某學院的掌門人,本領域的開山鼻祖。以後我頂個哈佛的帽子,回國申請課題啥的也要方便很多。
2、開國際大會時和各個教授隨便交談,毫無困難,和各位大佬混了個臉熟。尤其能夠跟在主席屁股後面,給自己攢足了臉面。凡是在國內召開的國際會議少不了我發言,所以各大教授基本上都熟悉了我這個人。以後發文章,推薦審稿人什麼的方便了不是一點半點。
3、目測能和主席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係,為我之後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美國的發展助長很大。具體還得邊走邊看。
4、對了,還和來自法國的副主席建立了不錯的私交,原因是我會說法語...不過這好像是另一個問題了……
5、在國內的時候負責本系的對外聯絡工作,對各個教授的信息了如指掌,能獲取到第一手的資料,在同事中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優勢。此外,為了方便對外聯絡,系主任把他自己的郵箱交給了我打理...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了系主任秘書,獲得了原本在我這個層面上無法獲得的資訊。
6、由於英語好,混進了本專業國內最大的協會的青年委員會,成為大會同聲傳譯。今後會負責本學會中各個德高望重教授的接待工作,也會負責法國老中青專家的接待工作。但凡法語區召開的會議,基本都會想到我...
7、在香港等地區和國家講英語和講普通話的待遇絕對是天上地下。有時候在免稅店買好東西,付款時要刷信用卡的時候,拿出一張大陸的信用卡,看到賣東西的人露出一種恍然大悟的表情,感覺蠻好玩。
8、防騙:這個經歷比較奇葩。坐標上海虹橋火車站。研究生時候的事了。可能眼神過於清澈,被火車站的騙子盯上了...剛出站在等地鐵的時候,突然串出來一個老太太,認親,說她是我遠房親戚,拉拉扯扯地說在我高中的時候我爸為了我上大學的事借了她5000塊錢就跑了,結果居然在這兒碰到我了……旁邊一個四十來歲的女人還拽著我的衣服不讓走,說看著我長大的,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動靜還鬧得挺大。我當時其實內心已經慌了,一臉蒙逼,明白這是騙錢的,正不知道怎麼擺脫。突然急中生智,開始講英語,說自己是從美國來的法國人,聽不懂她在說什麼。老太太當時就蒙逼了,年輕的女的還不肯撒手,周圍的人翻譯了跟她說她認錯人了。她還是不肯撒手,說小兔崽子講兩句英語就想賴賬!圍觀群眾將信將疑。於是我使出了必殺技,開始飆法語!人群開始對她和老太太指手畫腳,有人開始報警,她和老太太撒手就往人牆外面擠了... 圍觀的吃瓜群眾裡面開始有會英語的好心人跟我說她倆是騙子,讓我在中國小心一點……囧 這貌似也屬於邊際收益吧……
值得注意的是:英語帶來的只是一種溢價,本專業的專業水平才是立身之本。
私以為,這種類型的問題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回答,恐怕不具有較強的普適性。對於這類問題,實證的計量研究可能更具有說服力。
實際上,研究語言掌握程度對收入的影響的文獻並不少見,比如 Chiswick Miller (1995) 利用工具變數研究了部分國家的主流語言熟練度對移民收入的影響,發現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國移民熟練掌握該國主流語言能使其收入在澳大利亞增長9.3%,在美國增長16.9%,在加拿大增長12.2%,在以色列增長11%。關於中國的研究相對較少,Gao Smith (2011) 研究了中國勞動力市場中外來人口講普通話的流利水平對其收入的回報率的影響,並且發現對男性而言這種影響並不顯著。
關於英語流利程度對收入的影響的研究就更為少見。在這裡,我想介紹劉泉(2014)使用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06)的數據進行的研究。雖然時間較早,並且使用的計量方法有待商榷,但是還是可以提供一些參考。
此次調查問卷中有如下問題:「您對外語的熟練程度如何?」,幾個選項分別為「一點也不懂」、「懂一些簡單的日常單詞」、「能進行一般的日常會話」、「能看一些簡單的文章」、「比較熟練地聽說讀寫」以及「非常熟練」。本文將這個問題所對應的變數設定為一個虛擬變數,將選項中最後兩者對應的值設為1。被解釋變數為每小時工資的對數。主要解釋變數與其餘控制變數的描述性統計如下表所示:
同時,本文還加入了受教育水平與英語流利程度的交互項來刻畫在受教育水平不同時英語流利程度對收入的偏效應。簡單最小二乘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中第二列結果表示,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外語熟練會帶來顯著的且較大的工資溢價,即外語熟練的個體比外語不熟練的個體,收入高出22%。表中第四列加入了普通話熟練程度這個變數,發現外語熟練對收入增長率的偏效應減少到20.9%,這可能是由於二者存在一定的正相關性。同時從表中第五列可以發現,外語熟練程度對收入增長率的偏效應可能是隨著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改變的。
本文認為,英語能力能夠帶來收入溢價可能是部分由於外語熟練的個體在勞動力市場中更有能力找到穩定的且回報更高的工作,而且外語熟練更有可能增加工作中工人的生產率:對於特定種類的工作來說,外語熟練的個體可以更好地執行工作任務,降低同事之間、工人與管理者之間的交流溝通成本。
當然,在上述回歸中可能存在較大的內生性問題,這樣會導致結果有偏。譬如,某類人可能存在某種天賦,導致其學習語言較快,同時也可能影響其工資收入,由於我們沒有將這種天賦納入回歸,最終英語能力的偏效應會偏高。更有可能的是,在進行調查時被調查者會錯誤估計自身的英語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偏誤的方向更為複雜。本文使用了處理效應模型進行穩健性檢驗,發現內生性問題的確存在。在沒有找到合適工具變數的情況下,採用某種最大似然估計方法來消除內生性,具體方法不再詳細介紹。其估計結果如下表:
我們可以發現,前後兩次估計中,除了外語熟練度之外的其他變數對於工資決定的影響係數及其顯著性基本上不變。而外語熟練度對工資的影響係數則大幅提高且十分顯著,外語熟練的個體比外語不熟練的個體,收入會高出69%。
誠然,這篇文章的結論並不一定是準確的,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參照。不知這個結果與各位的猜測是否相符?
參考文獻:
Chiswick B R, Miller P W. The Endogeneity between Language and Earnings: International Analyses[J].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995, 13(2): 246-88.
Gao W S, Smith R. Economic Returns to Speaking ′Standard Mandarin′ among Migrants in China′s Urban Labour Market[J].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2011(30): 342-52.
劉泉. 外語能力與收入——來自中國城市勞動力市場的證據[J]. 南開經濟研究, 2014, 03: 137-153.我準備用管理諮詢的常用套路來回答一些這個問題,主要使用案例法及波士頓2x2矩陣,以證明我在這個回答(做投行、行研、諮詢等金融崗位,有沒有什麼好用的找數據技巧呢? - 何明科的回答)中所言不虛。
首先說結論:即使到開放如此的今天而不用論之前還沒完全開放的昨天,英語流利在中國仍然能為人帶來額外的機會;如果輔以顏值及才能,就會讓英語流利帶來的溢價進一步放大。如果英語流利是默認條件,以顏值和才能為X和Y變數,我們來看看如下的案例,會發生什麼。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變數的取值為「不確定」和「確定」。- 就才能而言,機會發生時,才能往往不可判斷,所以大都為不確定;除非是當時就已經才華橫溢,才可能是才能確定
- 就言之而言,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很難說誰顏值低,只能說某些公認的美顏為顏值高。
著名的波士頓2x2矩陣如下,格子裡面的是該象限的著名人物,下面一一解說。
象限1:英語流利,顏值不確定且才能不確定
羅永浩,高中肄業,顏值極不確定,才能在當初也不確定,憑藉流利的英語和一紙狂妄的求職信,打動俞敏洪,成為「世界最牛老師」。從此踏上人生贏家的道路:牛博網、鎚子手機不亦樂乎,最終成為一代「工匠」。
象限2:英語流利,顏值不確定但才能確定
@塔爾蓋,其故事參見在中國,英語流利能給個人帶來多少額外的收益? - 塔爾蓋的回答。在顏值不確定的情況下(如果有人非要說顏值確定,那我只能承認顏值是確定的不好),憑藉確定的才能及流利的英語,縱橫中美名校,中美各大頂級公司。成為職場成功人士,現在創業中,勵志用自己的努力讓中國人民牙口更好。
下圖經過授權,不用刪。
象限3:英語流利,顏值確定但才能不確定
作為一個在21世紀初就加入管理諮詢的老人,經歷過諮詢和投行在大陸招人的最初階段。那時候招進來的學生基本都是Top 4學校外加英語流利(什麼是Top4或者Top3,參見中國 Top 3 大學是哪些? - 何明科的回答),理由很簡單,大部分同事都是老外和不會講普通話的香港人,英語流利是基本條件,否則無法存活。甚至有一段時間,某旦英語系的畢業生佔據了幾大諮詢公司的超高份額。但是如果顏值確定的話,能夠讓你進入這些頂級公司更加容易,畢竟是要帶出去見客戶的。在那個年代,這些公司給畢業生的起薪,是平均值的數倍,還不要說後面跟著的成長快及讀頂級MBA的各種優惠條件。在那個年代,邏輯思維能力遠不如英語加顏值重要。
象限4:英語流利,顏值確定且才能確定
大Boss肯定要留在最後出場的,他就是軍神——張召忠,被廣大軍迷愛成為局座或者戰呼局局長。軍神局座的履歷如下:
- 從1970年到1980年,在舉國認為隨時有戰爭威脅的年代裡,張召忠只是一名新兵蛋子。但是在那個年代,張召忠作為一名中專生,已經屬於高學歷人才,直接就被分到山東文登的導彈部隊。他的優勢也體現了出來,有了機電中專打下的理工科基礎,教導隊講的導彈知識他一聽就明白。因為顏值高,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愛戴
- 在導彈部隊待了4年,張召忠被推薦上大學。起初聽到的消息是去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學習核潛艇技術,他很高興;最後給的通知卻是去北京大學學習阿拉伯語,因為顏值高,所以走上外交官的道路。(回憶錄為「聽說是北大招生的人看我長得還算周正,是個當外交官的材料。)
- 因為學了阿拉伯語,張召忠在1979年被派往伊拉克。隨後在1980年回國,因精通阿拉伯語英語日語(這裡開始顯現英語的優勢),被武器研究部門看重。張召忠憑藉外語優勢,通過各類外文文獻研究當下最先進的軍事裝備,並成為軍事裝備家。(可以想見大部分資料都是英文的)
下圖是1996年,局座在來訪的美國兩棲戰艦上參觀和交流,耍槍弄棒展現其業務水平。同時充分體現其確定顏值及流利英語。
下圖是2000年,局座在英國皇家軍事科學學院學習時與同學們相談甚歡。注意那高顏值的表情,沒有過硬的才能和流利的英語,怎麼能做到?
局座最終成為軍事理論家、軍事評論家及戰呼局局長,並以少將軍銜退役。象限x:英語流利,其他不好確定
上海電錶廠某工人,故事不細講,參見在中國,英語流利能給個人帶來多少額外的收益? - 獨魚僅一的回答。
謝邀。作為一個高中英語不及格的學渣,我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第一個1000萬、和第一個1億,都是因為英語流利。我覺得,這些都應該算做我的額外收益吧。
說實話,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有點吃驚和顧慮。吃驚是因為這個問題看起來還真的挺直接赤裸的,不太符合我印象中知乎問題的風格,更不是我的風格。顧慮是擔心這個問題的回答寫不好容易被解讀成「炫耀」或者「雞湯」,這都是我特別接受不了的反饋。所以,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果斷忽略。
誰知道後來又被邀請了,再看這個問題的時候,發現這個問題被關注還真有它的道理。這個問題問的真的超級具體和明確,題目中對於「收益」至少有3個限制條件:1、在中國,2、給個人,3、額外的,而非泛泛而談的大話題,我覺得蠻有意思。同時,我看了看下面的回答,感覺都沒有真正答到題主關心的問題核心—收益。從問題本身看,題主關注的應該是比較實際的經濟收穫和收入溢價。而回答中大則有「工廠小工變身外交官」的雞湯故事,小則有「秀逼格、泡洋妞」這些連三觀都有點跑偏的擦邊回答。
P.S:已腦補出題主看到此類回答時的哭笑不得臉......
所以,我決定用自己的真實經歷,說點實際的。到底,在中國,英語流利,給了我多少額外的(依靠英語流利才獲得,且如果英語不流利就無法獲得)收益(都直接或間接和金錢回報有關)。
簡單來說,英語流利給我的額外收益,有三個:
1、大三開始在新東方講課,大學畢業兩年,賺到第一個100萬;
2、普通211本科、僅三年工作經驗,考入清華-麻省理工學院MBA;
3、創辦人工智慧結合英語學習的科技公司,融資1000萬人民幣,公司估值近1億人民幣。
用這三個看起來顯得高調的額外收益來回答是因為,這三個收益都是因為我英語流利獲得且英語不流利就無法獲得的、這三個收益都是在中國實現的、這三個收益分別屬於「就業、學業、事業」這三個對我們每個人都十分重要的維度。
也就是說,這三個收益,既能夠很準確扣題地回答題主的問題,又能夠讓大家在讀過之後一定會獲得實際的收穫,且在這三個收益的金錢外表下有我自己的理想和價值觀,讓我自己能夠坦誠且真實地回答,所以我決定分享出來。臉紅......
為表誠意,我給大家幾個承諾吧:
1、文中提及的所有信息和描寫,都是我的真實親身經歷;
2、絕無任何誇大「英語流利」的作用的表達和用意;
3、每個收益之後,會給各位可操作的方法論和建議。
下面,我們1by1地說。
----------赤裸裸的分割線----------
額外收益一:大三開始在新東方講課,大學畢業兩年,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
讀大學期間,為了出國讀書,瘋狂地準備托福和GMAT考試。由於托福成績,尤其是口語成績高,被當時教我的新東方老師邀約過去兼職講課,課時費是每小時稅前120。當時對錢唯一的概念,就是和學校食堂里的飯菜價格對比,那個時候(2009年前後)食堂里5-6塊錢,就能吃飽一頓飯。一對照,發現這個課時費真的蠻可以的啊。同時,對自己出國讀書的實習經歷也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和加強,更關鍵的是,我喜歡在講台上和大家交流分享的感覺。就答應了邀請,通過好幾輪的面試,開始上崗講課了。
我清楚地記得,我的第一筆工資,是8000多塊,我用這筆錢買了一台Macbook Air,那個時候拿出來Macbook Air,還真的挺酷的,完全不是現在的街機狀態。
我喜歡講課,享受和大家分享的感覺,於是就瘋狂地備課,完全不覺得累。托福口語的第一次滿分也是那個時候考出來的。
記得第一次和俞敏洪老師說我的備課和滿分經歷的時候,俞老師也鼓勵了我。
有了同學們的好評價和高評分,我每個季度課時費都在上調。到我大學畢業一年後,來到北京新東方講課的時候,我每兩個小時的課時費加上學生評分的獎金,能夠大概獲得1000塊左右的收入。
我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也就在我大學畢業的第二年,賺到了。用自己最熱愛的工作和事業去賺錢,就會覺得每一分錢都是額外收穫,因為工作本身已經讓我非常滿足了,居然還能賺錢,這個感覺真的很爽。而且,客觀地說,這個收入的水平,雖然和當年新東方「用麻袋分錢」的時代不能相提並論,但絕對高於以我當時背景的大學畢業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收入水平,而且對於高中時期英語還曾不及格的我來說,這絕對是超越預期的收穫。所以,我把它當成是我因為英語流利,所獲得的超額回報或者額外收益。
我用我的這第一個一百萬,給媽媽在家鄉瀋陽買了套房子。
P.S:想完整了解我如何學好英語的方法論,可以參看文章:我從高中英語不及格到托福口語滿分的逆襲史
額外收益二:普通211本科、僅三年工作經驗,考入清華-麻省理工學院MBA;
我的本科是在遼寧大學讀的國際金融專業,第一份,也是當時全部的工作經歷,是在新東方做托福口語老師。普通211本科金融專業+新東方托福教師,想要申請清華-麻省理工學院MBA項目,而且在我申請的時候滿打滿算也只有三年的工作經驗(項目申請的最低要求),說實話,我當時心裡完全沒底。因為,第一,我的背景和這個項目的主流申請者比,不夠光鮮漂亮。第二,工作和專業完全無關,且所在行業也並不太符合清華-MIT MBA招收的學生標準。
關於這個背景不達標的描述,我可以給大家舉個例子。我記得入學之後,有一門課程,是由著名的經濟學家,李稻葵教授講商業創新。李老師喜歡和每個同學聊天溝通,也會順便問問每個同學之前的院校和工作領域。問我的時候,當我說出「Liaoning University」和「New Oriental」兩個詞的時候,他明顯愣了一下,我看得出他的驚訝。稍後,李老師幽默機智地用「interesting」這個詞繼續了和我的問答,同學們也都開懷一笑。
所以,應該說,我的背景不夠漂亮,甚至很冷門。能夠被錄取的原因,真的和我的英語口語有關。首先,面試以及日後上課都是純英文,這一點我毫無疑問佔便宜。另外,由於我在新東方小有名氣,且托福口語滿分,面試官和教授會認同我在一個點上做到了微極致的狀態,這一點很加分。
在清華讀書的期間,身邊有無數閃閃發光的同學。上圖中就是兩位在智商上碾壓我、在情商上完爆我的室友。但他們的才華、胸懷、和人格魅力讓我覺得與他們相處的每一天都在成長和收穫。而我的英語口語的流利和對於托福口語的專註,讓我有資格成為他們推心置腹的朋友,也讓這份彼此欣賞的友情充滿力量、更加純粹。
已經分別是上市公司總助和投行ED的兩位在我發布會的時候到場力挺,讓我彷彿回到了校園,無比幸福。而我每次站在中間,只是為了避免更加優秀的兩位誰站中間的討論。
有趣的是,英語流利也不是什麼時候都排得上用場。神奇的事情,也經常發生。比如扎克伯格來給我們上課的時候,就是全程用中文,而且,流利極了......
看到小扎同學如此認真地學習並能夠應用中文,我真覺得不久的將來,會有外國人在知乎上發問:在全世界,中文流利能給個人帶來多少額外的收益。想想,就自豪感,爆棚~
當然,目前,英語好還是會毫無疑問地被當成一個很閃亮的優點,甚至會被當成個人標籤被記住。我記得在畢業典禮的時候,錢穎一院長在頒發證書的時候還特意調侃地說,「給你發證書,是不是應該用英文啊?」。
P.S:我的完整版MBA申請經驗,可以參看回答:那天:清華-MIT全球MBA項目怎麼樣?
額外收益三:創辦人工智慧結合英語學習的科技公司,融資1000萬人民幣,公司估值近1億人民幣。
其實,說真的,我覺得這一條「額外收益」是最不切題的。因為創業,不是一個人的事,所有的成績都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那些想聽我是怎麼拿到1000萬的朋友,可能會有點失望,因為我不打算提。Maybe,我將來會單獨寫一篇回答,就說說「我是如何拿到第一個1000萬的」。但是,今天,我完全不打算提及。
我現在想說的是,英語流利讓我和我的團隊在做人工智慧提升英語口語學習這件我們熱愛的事業的時候,獲得了哪些因為我的英語流利而獲得的支持和幫助。當然,這些幫助也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助力了我們的融資和產品。
比如,在我們剛剛創業起步的時候,沒人,沒錢,沒辦公場地,我一個人跑到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找老師申請入住。後來接受了我們申請的黃老師告訴我,「那天,我當時確實是被你在英語口語這件事情上的成績和專註打動了。沒指望你們能成功,就是想幫你。」就這樣,我有了最最開始的兩個工位,我和我的第一位合伙人,靜靚,開始創業了。
後來我們開產品發布會的時候,我和我的團隊都特意感謝了最初給了我們知遇之恩的加速器和加速器的執行董事,黃老師(我右邊的超級氣質大美女)。
所以說,男人的夢想,最初都來自女人。現在想想,其實有的時候是這樣的。
除了找到了辦公場地,入駐後,每當有國外來的考察團隊到加速器來的時候,我總是被叫去展示項目,做創業交流。不僅僅是給團隊和產品曝光,這樣和優質人才接觸的機會更是難能可貴,我們確實也在其中招募到了我們現在團隊中的一位重要成員。
甚至包括幫助錄製英文的介紹視頻,讓潛在的國內外投資者和合作夥伴了解我們,這些都是需要流利的英語做基礎和前提。而我們下一輪的融資,會大量接觸美元基金,這個時候我作為創始人,能夠用英語講路演、談條款、做展示,我覺得也絕對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大的優勢和可預期的收益了吧。
所以,我真的覺得,「英語流利」這件事,在我的創業路上,也給了我很多讓我感恩的額外收益。尤其是,當我作為創始人,選擇繼續做我們一直以來專註在的托福口語領域的時候,這份額外的收益就更加有價值了。我感恩路上幫助我們的所有人和事,更慶幸自己沒有輕易選擇更換甚至放棄所做的事業,這可能也是所有額外收益的真正來源吧。
P.S:想了解關於我的托福口語是如何滿分,以及你怎樣能夠快速取得高分的朋友,可以參看文章:關於如何提高托福口語分數,看這一篇就夠了
或者可以聽聽我這場掏心掏肺的Live:從英語不及格到托福口語滿分
好了,自己誇自己的話,說多了也覺得彆扭,這個回答就到此為止吧。我很感恩,我能夠有機會做我熱愛的事情,並且在這件我熱愛的事情上,能夠有我自己的天賦和理念。就像我在發布會上給大家看我保存的所有親朋好友發給我的鼓勵的微信截圖一樣,我會把這份感恩當成是對我自己和團隊的一份不可辜負的信任和鞭策。
繼續地,專註下去。
附錄-乾貨文章走心回答:
那天:如何提高托福口語分數?
那天: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奮鬥嗎?
從新東方路上的搖滾,到清華麻省理工學院的虐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End.
前幾天在linkedin上看到的招聘信息,其他的我都不太了解,合成那個國內博士畢業去一線城市一般是20w不會超過30w。這裡招的看起來要求除了合成背景外主要要求的是英語交流能力,大概就是開價翻倍了。
本人程序猿,英文學的還可以。
先來說說 英文給我帶來的額外收益:
普通情況下每個月會有 2500 刀的額外收入(人民幣大約17k左右),好的時候 比如假期時間 可以一個月賺3000刀。不過這點收入相比較知乎上很多月入10w的大牛們是不值一提的!對於我自己來說 能夠滿足我日常生活和學習上的開銷就可以了。
個人背景:目前還在念書,這點額外收入來源於自己在學業之外的時間給學生輔導托福修改文書。通過微信Skype 給學生輔導授課。
英文水平:在這裡就不說自己在一些英文考試里成績了,換一種形式來具象化地描述一下:
聽力和閱讀辭彙量都有2w+。(去年有盲測過)
口語辭彙量:可以熟練用的辭彙9000左右(不包括自己專業領域上經常用的辭彙,這裡只說平時生活上用的)
寫作辭彙量:沒有測過這一項,但應該有1.5w+
然後在自己平時能夠接觸到的場景中 聽力理解上都沒問題。除了對方說的一些cultural references 自己get不到。
平時跟同學老師還有當地人交流時,他們第一反應都以為我是ABC,很大原因來自於我的口音能夠在短時間裡起到」以假亂真「的作用。但是如果長時間和當地人聊天 就不行了。因為自己說出來的英文漸漸地會被注意到有牽強湊合之感,口音上也有瑕疵會被對方注意到。
在句法習得這方面自己仍在努力學習。口音這方面差不多已經到瓶頸了。我朋友 (在Cornell主修英文的美國妹子)之前給我做了一個長期測試:對我進行3周時間的觀察和交流,觀察我口語表達時 pronunciation的準確度,liasion 的熟練度和敏感度,還有語調speech music (音高,延音,重音,節奏) 就是說能否做到用合適的語調在不同情景場合下來表達自己的語意,情緒,態度。最後她給了我9.0/10,這應該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肯定了。這方面的學習花的精力很多 持續的時間很長。初中二年級就開始了,我自己自學的!
不過初中那時候學的沒有上正軌,絕大部分原因是自己用的學習資料質量不高。
到了上高中時,由於手上有了一些質量較高的學習資料 所以又重新開始學 一直堅持到本科畢業。所以學習的持續時間有七八年了!然而每當看到國內培訓機構 宣傳的 一個月打造完美語音 或者 3周時間造就純正美音。我就不禁感嘆 我自己的語言天賦可能太爛了。人家只需花一個月的時間,而我卻要花七八年的時間才只得到不完美的9.0/10。
當然了,這東西能不能速成 我個人認為很難。而且耗時耗力!
我在這裡先分享一下自己關於口語方面的學習經歷:
(1)音標的學習,我花了很長時間。比如學習/u/ 花了差不多一個月吧。為了找到準確的音質,練了太多次 發給我朋友Olivia 聽 然後她的反饋是還是不對。還有這組輔音 /tr/ /dr/ 在這些單詞里 truth, trouble, driver, drove, 之前發現自己讀的音 就和美國人讀的音 在音質上有很明顯的區別。後來我發現我自己在讀這些單詞的第一個音節時 舌前面在摩擦上齒齦時的位置是靠前的。而美國人發此音時 舌前面 摩擦上齒齦的位置是較為靠後的。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人讀單詞true 音質和漢字「處」極為接近,原因就是/tr/ /u/ 這兩個音 發的不到位。這樣的例子還有,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所以在學習pronunciation上我花的時間很多。
(2)連讀的學習,我自己在學完American Accent Training這本書之後發現 如果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自己在連讀上的熟練度和敏感度 那最好就是去跟讀書中首頁 Read This First 這一部分(字數大約1500字,時長9分鐘)
我在練習的時候把它當成自己正在做一個Presentation,我自己讀這篇文字 已經不下1000遍了。我從大一開始練習,一天抽出半小時來讀這篇文字。一年365天當中 會有200多天在堅持著練習。之前讀的時候很卡,因為當中長句比較多。想要處理好連讀,語調 和 斷句 首先要仔細聽很多遍 然後自己一遍遍地來練習。 現在自己再來讀這篇文字的話,一兩次的卡頓不可避免。但是在 發音 連讀和語調上 能處理地很熟練!所以正在學習這本書的知友們 可以留意一下 書中有一段跟讀材料 開頭是 Hello! My name is____ I am taking American Accent Traning … Do I ? 我想說這段材料難度太低,如果你想學的非常好的話,那麼可以去跟讀模仿書中開頭的部分 Read This First (大約1500字,9分鐘)
在這裡放一個我朗讀這部分文字開頭段的音頻,有興趣的可以聽一下!只錄了一次,讀的時候沒有看原文。因為之前練習太多遍了,基本能夠背下來了。
音頻鏈接:Read This First_49s (可能需要VPN)
(3)語調和句法的學習 主要通過刷美劇來提高的,這部分前提需要你有一定的語調知識以及紮實的語法和句法方面的基礎知識,語調方面詳情可參考American Accent Training。
我的訓練方法如下:
1. 找一部題材和難度合適的美劇,單集時長在20分鐘左右的。我最近給學生推薦 HBO的 《Girls》
2. 先看第一遍:集中精力去注意劇中人物的語言表達,比如劇中人物說出的句型或者表達結構。在我看來可以一口氣讀出來,但是我之前下意識里就從來沒有在口語中用過的。這時候需要記下來。這是句法學習上的積累,有時候我會把一集看個10多遍 自己細心觀察其中的語言表達。對此我會經常做些筆記!
3. 再看第二遍:通過看第一遍里我已經清楚該集里的人物和故事情節了,還有劇中人物說話的情緒,態度,立場,以及對話的不同場合和語境。接下來我會去注意說話者在不同情緒下 不同態度下 以及不同語境場合下 的Speech Music (音高,延音,重音,節奏)這時候通過暫停和回放去加深記憶說話者 在特定語境和情緒下語調和節奏的變化。通過 duh duh duh 或者畫曲線 來輔助記憶 staircase intonation (AAT 書中有提到這個內容)
4. 第三遍:通過前兩遍 已經了解了說話者的意思,情緒,態度,以及說話時的 intonation ,接下來去做跟讀模仿了。這項工作做起來挺麻煩,需要有耐心。
5. 和身邊的 educated native speakers 進行交流,主動去運用通過以上四步學到的東西。
以上是我個人學習的一點經歷和體會,希望可以幫到正在努力學習英文的知友!之前我在一篇關於如何備考托福的回答中,評論里有人說我這種在國外呆過 有語言環境的助力,所以才可以學到現在這樣。 不過我想說:我學到現在這水平 跟語言環境關係不大。 原因主要有兩點:(1)起步早(2)有長期地堅持學習和訓練
這個問題關注度好幾萬,所以說想學好英語的人是非常多的。而且知乎上英語大牛很多,幾乎每天都在無私奉獻和分享語言習得方面的經驗和學習訓練方面的材料。如果再學不好的話,那就說不過去咯!所以當你學好了英語,那它給你帶來的額外收益是非常可觀的!
首先聲明絕對不是故意要打廣告的,但如果覺得我在知乎上的首次回答是廣告那我先講sorry。這個故事是講我老公的,所以必須真實到吐血。
用我婆婆的話說就是初中高中英文一直不好,發音還是四川腔,從來也不愛英文,但為了考大學突然主動要求補習,後來奇蹟般考上大學,估計還是因為他本人的各種臨時抱佛腳的能力以及各種樂觀淡定的人生態度。大學四年當然秉承各種混不吝的性格,混跡在各種學生會中,賺得一些表現,畢業分配到了北京的穩定單位XX二局,順便多嘴一句,這個XX二局我實在不願意多提,估計是在民政局領證的時候受傷了,有機會再講講吧。
故事講到這裡我知道大家都快睡著了,於是乎轉折來了,一個好容易得到落戶和分配工作指標的年輕人每天看到對面的科長喝茶看報大腹便便實在忍受不了這就是自己的人生常態,非要不顧一切的辭職出國留學,當然,這肯定是騙父母親朋的表象,真正的原因是心愛的姑娘(不是我)要出國深造,十分擔心自己與之沒有共同語言和好的結局亦或者別人不肯嫁給他他有點失戀後的崛起需要改變自己表達憂傷。總之以上都是我的揣測,但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哥們開始玩命的學英語練聽力練口語,據說每天學習9小時,發燒打點滴還邊練習聽力,輸液管和耳機線纏成一團,嘴裡長滿泡完全張不開。
好嘛,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半失戀的牆裂需要證明自己的年輕人考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托福成績準備申請美國的大學,看到這裡又都覺得故事會有一個完美的happy ending了,誰能想到一夜之間911了,全美申請留學都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哥們又覺得辭職留學眾所周知了非走不可,只好迅速考了雅思匆匆申請了悉尼大學只身前往了。
這裡出現了一個詞,雅思。後面成為了他後半生生活里非常高頻到快吐了的詞。
留學生活過的異常精彩也異常苦逼,詳情可以參考他出的一本書《與魚共舞》,後來再版叫做《留學那些事兒》。
廢話了那麼些個字這裡其實才開始回答這個問題,回國後他成為一名新東方的雅思閱讀老師,我猜因為XX二局是回不去了,加上當時新東方老師收入比較高,據說老俞都是拿麻袋發現金的。估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新東方的老師可以把妹。當然他講課還是講的非常好的,雖然還是四川英語的發音沒改多少,但這絕對不妨礙他是個優秀的雅思閱讀老師,為什麼一個曾經的英語渣生有了華麗麗的轉身?取決於他曾經渣過,所以了解學生的需求,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教學,去總結提煉學習的方法。
寫到這裡真正的高潮來了,英語學的好會給你帶來哪些額外的附加值,一個有激情的新東方老師歷經創業屢次失敗後在四十歲的高齡迎來了自己事業的一個小小高潮,創辦了三年多的地面學校轉型成為適應移動互聯網教育的網校,保守估計全國有百分之70以上的雅思考生都在用他的雅思閱讀真經系列叢書,曾經培訓過的學生如今有的都成為各大雅思培訓機構的名師甚至校長,互聯網教育也讓更多的學生受益,足不出戶便可享受頂級的英語培訓。最少,這個技能還是可以養活一家老小衣食無憂。不要問我這款app的名字,最近改版後logo太丑不符合我的審美要求所以日後再推薦,好酒不怕巷子深,完美錯過亦有緣還會再見。
最後,促使我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問題的動力,是我亦師亦友的領導王洪浩老師沒黑沒白的在朋友圈發各種知乎帖子感動了我,以及今日得知犬子的一次英語考試成績不太理想,愛子心切的我對於成績不過分關注,但十分擔心他失去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希望明天他醒來拿著奶奶的手機看到這個帖子的時候,能夠明白學好英語這個工具式的語言可以為他帶來什麼,他的爸爸窮其半生付出心血的英語教育事業的故事也許能夠讓他領悟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看到帖子的所有人如果有丁點改變,也不枉我夜半奮手疾書,把我準備在公司上市前的敲鐘感言提前寫下。
我不知道能有多少額外收入因為我英語很難 我只是想說說我在互聯網行業的看法
曾經有看法說在國內互聯網企業工作英語不是很重要 但其實作為產品經理 多借鑒國外產品 看看國外論壇 還有很多報告 還是很重要的 這個時候英語好你就等於多一個超級有效的信息獲取渠道
還有目測未來十年 國內互聯網公司都會大舉進攻海外市場 不僅騰訊華為這種大企業和大疆這種很早就攻國外的 也許很多創業者一開始就把產品定位於全球應用 這個時候英語應該就更重要了
所以就算我等國內草根互聯網屌絲 也不能丟了英語 淚目
沒人吐槽邊際效應這詞放著有點怪么?
英語不好 口語不 6 基本就和高薪 or 好工作絕緣了。。。(碼農除外 不過高級碼農英語也都不差)另外英語是一門基本的 需要好好掌握熟練的語言 有需要就好好學 不要自己學的差 就說別人裝x ?_?
謝邀,你永遠比別人多幾個選擇。
有朋友說文不對題,那就切合主題來一個
------------------------------------------------------------------
高中的一個同學,一個很漂亮的女生,也沒有女神高冷范兒,做事兒樣樣都特別的棒,同學老師都非常喜歡她,可就是有一點,她一點都不喜歡學習,上課就睡覺了,老師談了無數次,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不過這個女神只有在英語課上不睡覺,不知道咋回事,一向不喜歡學習的她對於英語有這超濃厚的興趣,上別的課,偷偷看英語雜誌,晚自習偷偷溜出去網吧,別人打遊戲, 她看美劇,也是網吧的一股清流了,不用想也知道,憑藉著這麼高的興趣,那英語水平簡直棒極了,雖然每次考試別的科都不及格,英語誠意卻能做到全校第一,日子就這麼過著,就到了高三,正常來說,她也就考個專科院校也就將就著去讀了,按她的成績別說重點了,本科也是考不上的,不過還真是機遇好,那年國外的一個代表團來我們市做參觀交流,還要來一下我們學校,我們這女神形象好,口語說的比老師還要棒,自然就成了翻譯,女神機靈懂事口語棒,把代表團的一行人服務的特別的好,代表團也特別好,最後被代表團邀請去老美的一所還算不錯的大學去讀書,還有獎學金,這樣就在我們還在勤學苦練準備高考的時候,女神已經輕裝簡從飛往美利堅了,當時我就覺得學好英語真特么有用啊!
推薦閱讀:
※學校成人禮要求所有人穿漢服、去國子監,對此你有何評價?
※既然這個世界並不完美、充滿痛苦,什麼我們還要生育後代,讓他們也受苦?
※收入超過父母是種怎樣的體驗?
※有哪些讓你一眼相中的句子?
※如何評價林永健對林大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