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古老的姓氏起源是怎樣的?

姓氏這個東西應該是從氏族發展起來的,氏族基本上都是以自己部落所生活得區域命名的,而幾個有血緣關係或者親密的部落則會組成一個姓,可以簡單理解為部落聯盟。以姓來命名,這就是最初的古代部落聯盟,黃帝、蚩尤等的來源吧。不知道這麼理解對不對,有沒有大神來給科普下姓氏的起源與傳承,漢朝之後就不談了,姓氏合流之後就是現在的這個樣子了。


原始人一定是聚集在有水的地方的,因為沒水會被渴死。
這條河叫什麼,很大程度取決於大家約定成俗的喊法。

有的部落住在jiang水旁邊,有的部落住在ji水旁邊,還有的住在gui水旁邊。那年頭生產力不發達,智商也比較可憐。
一群男屌絲拿著棒子去插小動物,一天下來還不夠塞牙縫的,遭到了大家的嘲笑。
女性呢,因為手藝比男的好,能縫能補能摘能收,執掌財政大權。
你也知道,這叫母系社會。

母系社會裡,男的從別的部落來,跟女的交配後就走了,由女性撫養孩子長大。
這倒不是因為男的沒良心啥的,畢竟生活所迫,多一張嘴就得多弄一碗飯,幹完就滾,別給家裡添負擔。
所以,母系社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俗稱沒爹。

生出來的孩子,當然隨母姓,這可以把各部落系統地區分開來。畢竟你不區分,萬一弄混了,那就是親近交配。
而那個時候,大家已經經過漫長的肉體實驗,得出了親近結婚容易畸形的結論。
後來文字出現,那些姓也因此就有了屬於自己的文字——

jiang→姜
ji→姬
gui→媯

這些姓都帶有女系社會的特徵。

那時,部落交配的歡樂之聲此起彼伏,因此孩子也越來越多。
她說,麻痹,住不開了。
於是拓展。
多出去的人口弄個新部落,也姓姬。

只是,你姓姬,我姓姬,大家都姓姬,不容易區分誒!
她說,我知道怎麼解決!
解決方案是這樣的:
你姓姬,是高陽氏。
我姓姬,是軒轅氏。
氏可以是職業或地點,比方說上面的高陽氏就是高大上的氏,高陽府邸,奢華品質。軒轅氏也很厲害,待會兒跟你說。
總之姓和氏就是這麼來的,一般來講,姓指向來源,氏指向去向。

後來的時候,大家的生產力已經大大提高了。為了爭奪資源,各部落已經開始撕逼了。
既然撕逼,那就得打仗。
既然打仗,肯定是男的上。
男的能主導社會和人民幣了,那麼世界就翻轉了。

我們迎來了父系社會。
此時,部落之間的撕逼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
黃帝和炎帝打起來了。
黃帝,姓姬,軒轅氏。
炎帝,姓姜,神農氏。
炎帝敗了, 最後他們在一起了。

黃帝軒轅氏,軒轅其實就是軲轆,也就是說其實黃帝原來是搞車飾裝潢的,設計學畢業。也有的說其實是天黿,就是王八,後來王八變成了龍,以龍為圖騰,所以是天黿氏。因為黃帝住在有熊國,所以也是有熊氏。
這說明氏可以有兩個甚至多個,姓也是,比方說有證據顯示黃帝原先姓公孫,後來改姓姬。

炎黃統一後,就該揍蚩尤了。
蚩尤,姓氏不詳。
蚩尤不服,所以死了。

小姬很爭氣,他生了二十五個兒子。
兒子們各自分封,因此產生了十餘個姓。
當然還是姓姬的多,這些孩子又往下傳,子子孫孫,根據自己所在的地方或者其他定義模式,設定了自己的姓。

以下是氏族清單。

黃帝和他的兒子們:

炎帝和他的兒子們:

周武王姬發和他的秘書姜子牙就是炎黃聯盟的傑出代表,分封諸侯,國君姓姬的有五十三個。
那麼多姓姬的,為了神格和逼格,氏就很重要了。

比方說你是射箭的,你就是姬姓張氏。
比方說你是糊籬笆的,你就是姬姓樊氏。
你當史官,你就是史氏。
你是殺豬的,那你就是屠氏。
你姓姜,但你在魏地呆久了,你就是姜姓魏氏。
姓姜的太多了,有的住東郭,那就是東郭氏,東郭氏的後代,代表人物有東郭順子和東郭先生;有的住西門,那就是西門氏,西門氏的後代,代表人物有西門豹和西門慶。
黃帝的孫子顓頊就是高陽氏,住在高河之陽,身份高貴,所以屈原就很自戀,他講: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姚姓最有意思,舜帝叫姚重華,他家附近有個姚墟,還一條媯河,所以他既姓姚也姓媯。(《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
媯姓子孫後來為了避難改姓田,在戰國時田家的勢力太大了,到了漢朝,劉邦一看,這他媽哪兒行啊,一怒之下把老田家大卸八塊。
劉邦是個粗人,他送給老田八個好聽的姓氏: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
姓第五的最多,代表人物——第五倫。
這姓最終演變成了第。
有的演變成了伍。(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伍姓都是第五流變而來)

秦漢之際,姓氏合流。

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

戰國之中的絕大多數子孫,在被秦朝滅國以後,要麼把國名當姓,要麼直接把氏當姓,要麼拿姓當姓,在未來基本都成為了中國的大姓。

齊(媯姓田氏)→齊、媯、田
楚(羋姓熊氏)→楚、熊、羋(後有相當一部分流變成米姓)
燕(姬姓)
韓(姬姓韓氏)
趙(嬴姓趙氏)
魏(姬姓魏氏)
秦(嬴姓)
魯(姬姓)
衛(姬姓)
滕(姬姓)
宋(子姓)
越(姒姓)
邾(曹姓)→邾(後部分流變為朱)、曹
中山(姬姓,狄族所建)
晉(姬姓)

應邀放出各姓氏起源:

至於王姓,列國中的王族,在國家滅亡淪為平民或本身就是王族之後,為了彰顯身份,便改姓王(王姓_百度百科)。
一個姓氏可能有不同的來源,當然也有其他流變和起源,這裡就不贅述了。以上便是中國姓氏的起源和變遷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代社會發展順序是,原始群——氏族——部落——部落聯盟——國家。


文化發展順序是,女性生殖崇拜——男性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祖宗崇拜。

所以,最早的姓都是母性,也都從女。比如炎帝姓姜、黃帝姓姬、舜帝姓姚、舜的後代姓媯……


氏要比姓晚出現得多。


姓屬於母系,氏屬於父系。

姓表示所生之族,氏表示所居之地。


姓用來區別婚姻。同姓者,即使同母系的人不能發生性關係,稱為同姓不婚。
氏用來區別貴賤,則是以父系區分血緣和社會地位。


先有姓,再有地名,後有氏。氏正是建立男權社會過程中的產物。

所以,豆子上面所說的可能兩個地方不太對。

1.關於母系社會產生的原因

2.炎帝和黃帝的姓是源於所居住的水源名稱


先說母系社會的起源

豆子的原文:

女性呢,因為手藝比男的好,能縫能補能摘能收,執掌財政大權。
你也知道,這叫母系社會。

能縫補,能摘果子,這個原因未免牽強。

從勞動生產力來說,男性一直有先天優勢,事實上,男性一直佔據了主要生產力


母系社會是如何產生的?

因為原始人壽命極短,而且死亡率高,很少有能活到三十歲的。

所以,為了同其他野獸搏鬥,為了人類不至於滅絕,為了對抗高死亡率,那麼只能提高出生率了。

女人主管生育。女人不斷生產人類,為的是和死神對抗,她使人類這個種族得以延續。換句話說,女人是古人類的救世主

所以女人的地位應該高,應該接受崇拜。

人類最早出現的神明,就都是女神。如我們的女媧,古希臘神明中也是大量的女神。

可以參考出土的新、舊石器時代的陶器,就印有大量魚和蛙的圖案。

魚和蛙都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徵,魚嘴象徵女性陰道,蛙則象徵大肚便便的孕婦。


男權社會形成

可能是因為掌握第一生產力的原因,男人開始要地位。大家都覺得,生育又不是你們女人能夠一個人搞定的事,男人在啪啪啪的時候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況且主要還是男人在養你們,憑什麼你們地位比我們高?


於是便開始出現了男性生殖崇拜,其象徵就是鳥、蛇、牛、羊、馬。

三足鳥

再往後,各種工具被相繼發明,如獵具,農具,漁具。男人便進一步加強了生產能力。世界開始過渡到男權社會。


炎帝和黃帝的姓

豆子回答的原文:

原始人一定是聚集在有水的地方的,因為沒水會被渴死。
這條河叫什麼,很大程度取決於大家約定成俗的喊法。
有的部落住在jiang水旁邊,有的部落住在ji水旁邊,還有的住在gui水旁邊。那年頭生產力不發達,智商也比較可憐。

因為部落居住的地方靠近水源,水源的名字叫jiang水、ji水,所以把地方名稱做姓,這一點可能不太正確。


為什麼姜水和姬水的說法有問題?


先看這個說法的出處——《國語·晉語四》:

「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國語可靠嗎?不太靠譜。裡面還說炎帝和黃帝是同一個媽生的呢。


前面提過,

姓屬於母系,氏屬於父系。

先有姓,再有地名,後有氏。

姓表示所生之族,氏表示所居之地。

邏輯上來說,應該是,因為炎帝姓姜,其居住的地方才被稱為姜水;黃帝姓姬,其居住的地方才被稱為姬水。


比如高老莊肯定是因為很多姓高,或者全是姓高的人住在那裡,才被叫做高老莊。而不是因為當地叫高老莊,住那裡的人才姓高。


姓既然來源於母系,要知道為什麼姓這個,肯定要問他媽是幹什麼的。


關於姜姓比較可靠的說法是

姜姓是西戎羌族其中一分支,後游牧到中原。

姜的甲骨文是上面一對角,下面一個孕婦。

在古文字里,「姜」「羌」經常通用。

我們知道是母系社會演變到男權社會,也許原本就寫作姜,羌字也可能是後期被發明出來的。


男羌為羌,女羌為姜。

羌就是牧羊人,炎帝之所以姓姜,因為他是牧羊女的後代,他媽就姓姜。


既然炎帝姓姜因為他媽姓姜,那麼黃帝姓姬當然也是因為他媽姓姬,而不是因為住在姬水。

姬字的甲骨文

字形上是一個女人對著一面鏡子之類的東西。有解釋說,是指胸部豐滿的美艷少婦。而在卜辭中,姬和婢通用,姬也可能是指侍妾或女奴。

那麼,黃帝姓姬就有兩種可能

一,他媽的族群是美女一族。

二,他媽可能是地位較低的女奴隸。


·以上論點主要參考於《易中天中華史》、《生殖文化崇拜論》、《中國通史》、《說文解字六書疏證》。


end


幾張漫畫讓你看懂,最純正的上古8大姓起源和演化

簡書籤約作者:蝸流兒
來源:公眾號蝸牛禪(ID:woniuchan)
介紹:以文化為核心,以歷史為背景,用漫畫的方式詮釋一個妙趣橫生的動漫文化江湖!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沒有證據顯示採集比狩獵更優越而使母系處於支配地位。到了可以討論姓氏的時代,農業都發展幾千年了,父系在體能,生理的優勢決定了無論以何種方式生存,都不會存在所謂的母系社會。

社會的大多現象都是後起,唯有撫育後代則是母親的天性。男子奔波於外,女子為撫養後代,居住必須固定下來,所以當時土地房屋為女性所有。男子則入居女子之家。即是夫從婦居的時代,類似今天仍存在的走婚。這裡沒有誰處於支配地位的問題。

因為尚無婚姻制度,子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這個時期應從母姓。早期姓氏多從女字邊就是這個原因。

當農業可以完全滿足生存,男子不再流動,而是聚居起來,形成部落。男子地位開始遠超女性。有財產者,傳之於子。職業地位也是父子相襲。人與人之間交往,需要知道其父而不必知其母,母性開始易為父姓。

古時將人團結在一起,依靠宗族。一族之人,不能永遠聚居一處,必有遷居他出者,就有了支派,有支派就需要區分來表示,就是氏。

氏的命名方法很多,住地,國家,官職,爵位……都可以拿來用,這叫氏姓。原來的姓叫本姓或正姓。

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因為稱氏就知道姓什麼了,而且可以知道是哪個支派。

若論婚姻,同姓不婚,指的是本姓。女子平常沒有社會交往,不必知道其為哪個氏族的孩子,因此有姓無氏。嫁娶之時,知道本姓即可。


首先,我們知道的古老的大姓是姜姓,姬姓,姚姓等等。分析它們的起源先從字型結構上看

(圖片來自象形字典)
每一個字都有和婦女有關的結構,這說明這些字的存在時間在母系社會就已經有了。但是甲骨文和金文我們只在4000年前發現,而母系社會的存在時間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約50,000年前)形成,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約15,000年前)結束,,應該長達35,000年。它們和夏商的時間差有接近一萬年,在殷商時期還存在的甲骨文(個人猜測)在母系社會時應該還未發展起來。但是我們有它的甲骨文說明姓氏確實存在於母系社會了,但是在一萬五千年前的記載方式可能是一種圖騰的方式。原始社會崇拜自然和生殖,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邊(所以有姜水姬水的說法),人口密度較小,部落之間的區別標誌就是部落的圖騰,他們對圖騰的崇拜如同神明,因此他們以圖騰為自己的代稱。
再往後就是母系社會被父系社會的代替,為什麼被代替?因為人多了啊,爭搶資源男人比女人跟在行,而且男人不用懷胎十月天天都可以去勞作。但是人一多就開始出現社會分工,某一部分人開始專門從事一種單一工作,正好此時部落人太多了認都認不完,然後部落裡面就開始出現不同的氏族,比如把最先擅長用火的叫燧人氏,造房子的叫有巢氏等等。這些人中有些因為部落人口爆炸最終遷徙出去的,大部分都開始用地方名來代替自己的原有的氏,也就是所謂的人以地名。
後來文字興起後部落圖騰和自己的氏族圖騰就被簡化成為早期文字,我覺得這就是最早期姓氏的來源。但是先秦時期以前的姓氏是和現在不一樣,那時候姓和氏是分開的。姓是是指自己祖先本來從哪裡來,氏一般是指從原來的部落分離出來後對自己的代稱。舉個例子
黃帝生於軒轅之丘,因而名軒轅氏。本姓公孫,因長於姬水,又以姬為姓。國於有熊(),又稱有熊()氏。
看這麼的姓氏,那你說黃帝到底應該叫什麼,我們都記得黃帝是姓姬,又叫軒轅。但是黃帝的本姓「公孫」已經沒幾個人知道了,所以黃帝的姓是公孫,其他的姬,有熊,軒轅都是黃帝的氏,這些氏是他在不同時段的代稱。所以古人那時候的姓不常提起,常用的是氏,現在人們用的姓已經和那個時候大不相同了,現代人用的姓都是先秦的氏一個意思,也就是剩下的姓和氏已經混合了。
以上


從豆子同學的回答補充一點點。說姓氏的起源,先要說為什麼需要有姓,沒有不行嗎?
答案是不行,近親繁殖容易出問題,所以要區別血緣,這就導致了姓的產生。所以姓的存在是有著特定的需求的。這些姓大的比如子姓,姬姓,姜姓,媯姓,姒姓等等。
那麼等到社會發展人口增多到一定程度,「姓」就顯然不夠用了。那麼就有了升級版的姓—氏,也就是姓的2.0版。當時人普遍用氏來區別,但原來的姓並沒有扔掉,而是保存著,說明了自己的來源。所以戰國前的習慣是「稱氏不稱姓」,因為稱姓沒有意義啊,太多人都是同一個姓。舉兩個例子:
1.屈原。屈原是羋姓屈氏,楚國王室是羋姓熊氏,所以有屈原跟楚王是同姓的說法。所以說屈原不姓屈。但是稱呼他應該叫屈原,而不稱呼羋原。
2.呂尚。就是封神演義里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姜尚。他是姜姓呂氏。所以按當時習慣應該稱呼為呂尚,而不是姜尚。他的封國是齊國,齊國的歷代君主就是呂氏。當然最後被陳姓田氏的給篡奪了政權,就是「田氏代齊」,跟「三家分晉」一起標誌了春秋的結束,戰國的來臨。
秦漢之後,姓氏開始不分,所以到司馬遷的史記里,姓氏也是亂的。
至於很多姓來源於姬姓,並且都歸結為黃帝的子子孫孫,現在主流史學觀點認為都是胡扯的。不符合常識。黃帝本身也是個後起的概念,在之前的典籍里最古老的人應該是大禹,所以被尊為夏朝的祖先。之前人物沒有記載,到戰國時,才有了堯舜的傳說,再往後才有了黃帝等的傳說,之後盤古女媧再出來。這就是史學家顧頡剛所說的「層層堆積的歷史」。理性的說,這些傳說不太靠譜,為什麼春秋戰國的人不知道有黃帝這個人,到了漢朝的人卻知道以前有這麼個人,而且功績還很大。就這樣下去,中國歷史彷彿變得越來越古老,但不好意思,可信度不高。在現在我們的認知里,確切的只能追溯到商朝。之前的,都是糊塗賬。


不完全贊同豆子對母系社會的分析。
說這個問題首先要建立一個共識。沒有完善社會制度的保證,社會地位是由力量決定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女性比男性地位高。其實很簡單,發育時間的問題。那時候的環境惡劣,平均壽命甚至滿足不了男性朋友們完全發育。身體素質完全比不上十二歲就可以初潮的女性,而且有些男性性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流行走婚。因為有的人沒有發育╮(╯_╰)╭
我覺得這才是母性社會的成因。
見笑了~


本來看了豆子寫的,感覺別人都不用答了,恰恰最後一點點,看到王姓,覺得需要補充一點點。
有一些姓氏是由他們的圖騰和裝飾而來。比如王姓有一支其實來自少數民族,或許是苗族,他們的頭飾很大,別人說起他們都會指出,寫他們時也畫出來一個巨大頭飾,於是就成了王。

至於圖騰,龍和馬都是來自崇拜龍的氏族。聽聽他們的最早姓氏,龍氏中有御龍氏還有豢龍氏,馬氏中有巫馬氏。

蔡,通祭,那個草頭可能是指鳥窩,是來自崇拜鳳和掌管祭祀的氏族。

當然,後世也有別人家並進來,甚至外國人併入中華民族。比如昭武九姓。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尋以及戎地。他們對於文化的傳播貢獻極其大。尤其是康國人和石國人。

石國位於今天的烏茲別克,在軍事方面多次與唐朝和大食或合作或摩擦,並接受了唐朝冊封的大宛(yuan)都督府,很大程度提高了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曾經有公司出過一款遊戲叫漢朝與羅馬,意淫了那個時期最強大兩個帝國的對決。可事實上,兩國最多有一些外交使節往來而已。
當時,地中海東岸有個龐大帝國叫安息帝國,擊殺了羅馬前三巨頭的克拉蘇,後阻絕了安東尼(不是一家人)的東征,漢朝於羅馬便不曾對決。幾經政變和叛亂,波斯帝國薩珊朝興起後,安息人大量進入漢族地區。漢族人便從已有的姓氏中,按諧音贈予了安姓。
另外還有一些古老氏族。最坑爹的姓,叫宰父。是官職姓,職能與現在的組織部差不多。
圖片來源於百度。


為了方便姓李的同學們找到自己的根源,不匿名了。
我的另一個腦洞回答介紹過了(雖然沒人看),最早的李姓從老子而來。李耳他媽懷孕七十年後,割開腋下(無性繁殖?)生下了李耳,由於先天的因素(推測是端粒過短導致早衰,即與多利羊類似),李耳顯老,故曰老子。在他生存於人間的有限時間裡,他傳授了大量宇宙的知識給人類,甚至暗示了宇宙大爆炸。其後,騎青牛出關失蹤,周圍人看見了天空中一團巨大的紫氣在默默地跟隨在老子身後。再不久以後,老子被尊為神。
過得幾個世紀,相對歷史極短的李氏成就了地球上最強大的帝國,李姓突然增長為世界上最大的姓。
需要翻譯成大白話么?翻譯成大白話就是瞎掰了,我只說上面的客觀事實,你們反而能腦補出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


姬八躲在草叢裡,屏息凝神。他的身邊是他的族人,姬堅。
他們就這樣蹲著,相顧無言。一個好的獵人,不能啰嗦。不能喋喋不休。
手裡的大矛筆挺,磨的筆尖,這是姬巴自豪的事。
沒準能讓他在下期野合大會上,打動到屁股大的姑娘呢。
可是他又咬了咬牙,他還不夠強壯。
要多打獵物呀,才能分到多一點的肉。
野豬來了。。。

二十里外,姬部落,遠遠就聽到嘰嘰喳喳的聲音。幾個女人在帶孩子。手裡忙著骨針穿來穿去。
豬皮衣太低檔了,現在他們是有孩子的婦人了,分得了幾張紋路皮。
年輕的女孩子,在一旁摘果子。哪些熟了哪些生的?她們能看見幾百種果子的顏色,姬巴搞不懂為什麼。

姬巴扛著野豬,走了一半路程了。心裡祈禱著:今晚千萬別又被派出去找女孩子了。為什麼她們會迷路呢?這就算了,明明自己犯了錯誤我找到了帶她回來,一路罵我沒完,煩透了。唉,她們的嘴是神賜的,說不過她們的。


未完待續。。。


華胥,也稱華胥氏,風姓,故里在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

華胥是中國上古時期華胥國的女首領,她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伏羲、女媧生了少典,少典又生炎帝和黃帝,所以華胥氏被譽為「人祖」,是中華文明的本源和母體,被中華民族尊奉為「始祖母」。伏羲、炎帝、黃帝功勛卓著,在華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中華民族由此興盛。

陝西在115萬年前曾生活過藍田猿人;65萬年前生活過陳家窩猿人;40萬年前生活過澇池河猿人;距公王嶺不足3公里處生活過20-30萬年前的猿人;而距華胥陵10公里的馮家村,出土了距今2-3萬年的古人類下頜骨化石。而這些考古發現印證了藍田存在著從早期猿人到晚期智人的人類演化序列。另外,如果將華胥文化各個所在地看成一個整體,那麼在其周邊分布著36處舊石器人類活動遺址。在1984年和1988年,藍田縣兩次文物普查中,又發現還分布著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遺址23處。在白鹿原上距女媧村(李華村)5公里的地方還發現過典型的商朝文化遺址。

古今史學家對華胥的研究,一直未中斷過。一般認為她是新石器時代(1萬年前)早期的氏族代表人物,氏族延續時間很長,一直到仰韶文化前(約6500或6000年前)。西安市文史研究館的張中和認為:大量的史載、遺物,可資佐證:三皇時代的部落中心即華胥國。她處在8300多年前,既是三皇中女媧和伏羲的生母,又是華夏民族在上古時代與天地八荒進行抗爭和孕育文明的領軍人物。

華胥生下伏羲和女媧,開闢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開卷有載,正是由於華胥生養了伏羲、女媧,再由伏羲女媧結合成婚,才繁衍出了中華民族。有關華胥和伏羲女媧的傳說很多,最著名的有:女媧補天、女媧造人、伏羲畫卦、伏羲女媧兄妹結婚延續人類和黃帝夢遊華胥國等,所以華胥是中華始祖,華夏之根,民族之母。

「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於華胥(一說是源於華山,也位於陝西)。學界普遍認為,處於黃河流域上中游的華山方圓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而華山的得名,除了其山形像「花」(古代「花」與「華」同)之外,還因為華胥氏族就生息、繁衍在華山之陽。因此,中華民族之「華」源於華胥之「華」。

華胥逝世後,卜葬故里孟岩,即今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孟岩村。歷代文獻典籍的記述表明,華胥是華夏之根、民族之母。從華胥到華夏,從華夏到中華,形成了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文化,她彰顯出了中華民族的同根、同源和血脈親情。因此,華胥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

2006年3月1日,陝西藍田舉行首屆華人恭祭華胥氏大典,恢復一度中斷的每年農曆二月二恭祭人文元祖華胥氏的傳統。

陝西華胥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魏朝鵬先生的結論是華胥氏應該是在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刻承擔起了延續氏族生存的重擔,為中華民族得以存在做出了貢獻。所以被後世大量載於史冊,流傳數千年而不中斷。他說:「古代胥、雅、夏等字相通,所以華胥應該就是華夏」。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制度時期,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為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誌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

中國上古時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


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說:「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三語》中胥臣解釋說:「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惟青陽與夷鼓同己姓。」後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嚳、堯、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農神后稷等,都是黃帝的後代。后稷承繼姬姓,他的後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發大封諸侯時,其中姬姓國53個。姬姓位於《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個姓,占《百家姓》總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來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了,所以說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姜姓還是今天中國的許多姓氏如呂姓、謝姓、齊姓、高姓、盧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當今以人口排名的中國百家姓氏中居於第60位。

妘起源於帝嚳高辛氏;嬴起源於少昊金天氏; 姚 、媯同源,都是起源於帝舜;姒起源於大禹。

此外,部落首領之子亦可得姓。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屬二姓。祝融之後,為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八姓,史稱祝融八姓。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母系氏族制度過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漸被階級社會制度所替代,賜土以命氏的治理國家的方法、手段便產生了。

氏的出現,記錄著人類歷史腳步邁進階級社會。

姓和氏,是人類進步的兩個階段、是文明的產物。


風姓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姓氏之一。根據《帝王世紀》和《竹書紀年》的記載,中國上古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氏的母親華胥氏就是風姓,伏羲氏隨母姓風,義妹妻子女媧氏隨夫姓風。

源出一
出自上古三皇之首的伏羲氏之母華胥氏,屬於以華夏文明起源口傳歷史為氏。據《帝王世紀》云:「伏羲氏,風姓也。」又《竹書紀年》曰:「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為風姓。」伏羲之後,有的相傳姓風,稱為風氏。據專家認為,伏羲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思考,開始「正姓氏,制嫁娶」,實行男女對偶婚。伏羲隨母風華胥姓風氏,其他或以所養動物為姓,或以所種植物為姓,或以居所為姓,或以官職為姓等,於是中華姓氏自此起源。如今,中華姓氏雖3000餘眾,如溯流而上,皆可追至太昊伏羲。專家認為,伏羲時期,為制嫁娶,姓與氏有嚴格區分,以女子為傳承中心的宗族皆稱姓,以男子為傳承中心的宗族則稱氏。「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遠古的先民以姓氏制嫁娶,實現了從愚昧向文明的跨越。
源出二
華胥氏自立姓氏為「風」,這是中國人最早之姓。風姓共分為十部:一為天芎部,二為天齊部,三為天乙部,四為合雄部,五為天陽(乾)部,六為天幽(坤)部,七為候鳥部,八為候虫部,九為雷雨部,十為天皇部。
華胥氏夫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幾乎遍布中華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弇茲氏、婼氏、華氏、胥氏、華胥氏、赫胥氏、讎夷氏、雷澤氏、盤瓠氏等。他們主要分布在今甘肅省境內,西起敦煌(古瓜州)、三危山、疏勒河、弇茲山;東達慶陽、華池、河水,直至陝西境內的北洛河;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縣、禮縣、康縣、鳳縣,直至秦嶺以南的華陽。其活動中心(觀星象祭天中心)主要有三處:一為合黎龍首山(古昆崙山),二為湟中拉脊山,三為六盤山。燧人氏的直系允姓、風姓、婼姓,分布在其周圍。

來自百度百科 「風姓」


姓起源於古代圖騰,比如圖騰多來自凶獸,比如熊,龍。姓最初的作用的別婚姻,因為原始社會人少,同姓的人往往有血緣關係,這很符合優生學。
氏最早是居住地點,比如「帝高陽之苗裔兮..」屈原自詡高陽氏的後代,高陽就是指現今河北濮陽縣。為啥連屈原都把氏拿出來炫耀?因為氏可以表明貴賤。
姓氏到了秦漢時期基本已經不區分了,但其內核在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

最早關於姓氏的文字記載於《

左傳

》,「

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 胙土而命之氏。諸侯字以謚,因以為族。」
這段話能理解出很多意思。賜姓命氏是天子特權,謚號的諸侯的權力,氏族就是這樣形成的。簡單的一句話蘊含著分封制權力制衡的思想。

舉個例子:
武王伐紂後做了大周天子,他會面臨繼承人問題:他升天后,哪個兒子能做繼任天子?
25個兒子吵成一鍋粥,撒潑打滾。
武王說,都消停下,既然君權天授,就立個規矩,以後世代都是老大做天子。
武王話剛說完,另24個兒子都不懷好意的望著老大,更悲催的是,老大居然不懷好意的望著武王。
武王悲嘆:太捉急了吧,弟要殺兄,子要弒父,人間煉獄啊。
武王畢竟是一代英主,他的對策是:老大做太子,以後繼承天子之位。老二到老二十五外放,每人都有一塊地,但天子有危險,外放的兒子們要回來勤王。這時,兒子們跪倒在地感激涕零:真慈父也。太子安心在京城等著武王西去,外放的兒子們也高高興興在封地作威作福。

不久武王西去,老大繼位,即是成王。
成王和他老爸武王一樣,要求24個弟弟進貢送禮,還時不時給撒點氣弟弟們受,以表明自己的正統之位。
弟弟們在自己的封地走路都打橫著,那受得了這個氣,什麼狗屁天命,不就是早出生幾天嗎。有些人口多、實力強的弟弟開始跟成王對著干,比如進貢少,不聽話,偶爾還寫個摺子罵罵成王。
成王很不爽,但有的弟弟確實尾大不掉、難以控制,事情似乎越來越糟了。有一天,成王在拜祭自己老爹武王的時候,忽然想到了一個辦法:弟弟再強大,也總有兒子、孫子,我削不了他的權,他的子孫可以。
於是有了《

左傳

》這句:「

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 胙土而命之氏。

」成王給弟弟們的子孫賜姓,把弟弟們的土地分給其子孫。
弟弟們一看,我去,這是想讓我們窩裡斗啊。開始的時候弟弟們都不幹,可很快他們也面臨了繼承人問題:只有長子能繼承王位,其餘的兒子要求兌現成王劃的封地。於是弟弟們只好把他們的兒子都外放封地,弟弟們實際佔有土地越來越少,國中之國不斷湧現。弟弟們此後再無力和成王對著干,弟弟們的子孫也要受成王封賞對成王也很是尊敬。
時間久了,弟弟們發現自己把地分給子孫,人情全讓成王拿了,自己幹嘛不直接把地分給子孫呢,這樣自己就又能恢復對封地的控制力。就這樣,所謂的禮樂崩壞現象出現,賜姓命氏不再是天子的權力,諸侯們又開始做大,但總體而言權力結構仍然比較鬆散。

我們可以看到權力制衡機制:天子封諸侯,諸侯封小諸侯,各諸侯實力分散無力對抗天子。
到了秦朝取消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但權力本質沒變。秦王任命郡縣的負責人,每個郡縣的負責人有權力招募下屬以維護治理。郡縣制和我們現在的省市縣制度很像了,有利於中央集權,中央可以任命省委班子,省委班子再決定各市的市長人選。

所以說姓氏對我國行政體制影響深遠,體現了古人分權制衡的智慧。


目前國內姓氏起源有母系說、圖騰說和地名說,基本三種吧。但每一種都有無法解釋的現象。母系說現在甲骨文的研究發現並不支持。因為當時所謂女姓,都是地名外加的女旁,是當時約定俗成的一種用法,不能代表姓的問題。甲骨文中出現疑似「姓」字很少,目前也還有爭論。圖騰說面對戰國時期出現的一千多姓耿是解釋不了。而地名說也是相互矛盾。將姓氏起源推到黃帝、炎帝時期,基本上算是華夏民族的一種自我安慰,地下出土文物並不支持。黃帝、炎帝從神到人化,從文獻記載可以看到,姓氏研究不應俗話,以「蓋」、「疑」、「據傳」等來推測,應有歷史文獻與地下出土文物的相互驗證,否則是一種演義。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補充一點關於母性社會。
母性社會存在的。但不是什麼因為採集或手藝的原因。主要是生育的原因。
因為生育,後代無論如何都有母親情節。而且所謂亂倫是普遍存在的。
因為在生育過程中大量死亡,使得原始社會男性遠多於女性。這在醫學欠發達的古代北亞,東北亞尤其明顯。不要以為女性經常淪為性侵害對象就理所當然認為是被支配者,恰恰相反,她實際上是支配者。
一家幾個兄弟共同搶一個女人當老婆。看上去女人很悲慘,實際上這個女人在這個家有一言九鼎的支配地位。
在西方和北方神話里,有時一個女人就能聚集一隻軍隊。
只有在醫學發展到一定程度,能應對女性生育時死亡風險後,社會才進入父性社會。


說採集容易是只見過現在人工培育的果子伸手就能採的吧!滿林子都是果子給你采?採集絕對不是原因!光是採集男的會比女的乾的差?出現母氏氏族的原因更多是因為在生產活動中女性更多的從事再生產,燒制食物、縫製衣物、各種飾品,誰拿出的東西更有價值誰當然地位更高!所以當然女性社會地位更高!這麼看的話男性從事的打獵更像採集了!


姓跟部落有關,說明你的血緣關係。而氏跟封地官職等等有關,是貴族的象徵


我來說一個比較簡單的答案。
姓氏合流之前,姓只有二十幾個,史記上記載的有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己、董、彭、禿、妘、曹、斟、羋等,起源多是地名,比如姬姓,姜姓等都是水系名稱。
然後這些姓因為各種原因產生了分家,為了區分起源,姓標示為本家,氏為分家。有興趣的對照著西周建國時期的分封表和東周列強的姓氏研究一下。好多氏都是立了功後以封地為氏,以獲封官職為氏,以主要功績為氏。
還有一類很特殊但是也很普遍的,以失去的以上東西為氏,周制里長子繼承父位,次子降級,很多貴族被強制離開原來的姓。比如姬姓王氏,就是被貶低的王族,不能保有姬姓後新建的氏。


還有姓氏合流前姓氏為貴族和貴族後裔的專利,平民和奴隸並沒有此權利。合流後有很多新的姓並不在以上的來源範圍內。


母系社會並沒有證據普遍存在過,謝謝。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孩子隨母姓」?

TAG:歷史 | 生活 | 姓氏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