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木宋克土唐,金元克木宋,火明克金元,水清克火明的朝代更迭的說法,五行終始說是巧合嗎?


題主說的這個話題,我之前寫過一篇介紹,不過那個成文比較早,裡面有些不夠透徹和錯誤的地方,這裡約略說一下吧。

對於任何當權者來說,開國後的頭等大事,就是向老百姓回答這樣幾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推翻前朝?為什麼坐天下是我?為什麼你們被我統治是合情合理合法合適的?這些關係到一個政權的合法性。

具體到中國,最權威的政權合法性認證者是天,這個天不是玉皇大帝,而是宇宙最根本的自然規律,謂之天道。歷代統治者需要做的,就是證明自己是天道的選擇,代表老天爺來統治你們,這就是所謂「神膺天命」。三代之時,這種論證的聯繫比較簡單粗暴。但是到了春秋戰國時代,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會發展越來越複雜,統治者們發現舊有操作系統不足以滿足對政權合法性的論證要求,他們需要升級,

有了客戶需求,就有開發組。於是從春秋開始,許多人都投身到這套系統的開發中來。比如儒家開發了「克複周禮」;法家開發了「以法治國」,墨家開發了「兼愛非攻「,等等等等。諸子百家的程序員紛紛跑到各國去安裝調試,遊說領導人說你們用了我這套系統,統治效果就能大大提高。各國領導人有的裝了,有的沒裝,有的裝了又刪除了,有的刪除了不說還把程序員幹掉了。總體亂得很,史稱百家爭鳴。

到了戰國,出現了一位陰陽家的大牛,叫鄒衍。鄒衍仔細做了客戶心理分析,把客戶需求提煉成兩點:

1 系統原理要淺顯易懂,老百姓都能看得懂。比如周易雖然博大精深,但對數學能力要求高,不適合推廣。

2 系統要有足夠的開放性,以方便統治者修改。

於是他集陰陽家之大成,推出了五德終始說——不是始終——正式開放下載。

它的基本運轉原理是:天地萬物可分為五行,五行代表了天地之間的五種德性。五行之間,相生相剋,這五種德性之間,也是相生相剋。而每一個朝代,都代表了一德。政權為什麼更迭?因為舊德為新德所克制,這是合乎天道的,往複循環。

這個系統好就好了,它完全滿足那兩個需求。一來,它把政治問題簡化成一個物理問題。前朝如果是火德,那麼被後朝的水德滅掉,水克火嘛,水澆到火上,不就滅了嗎?前朝是金德,那麼後朝是火德,火克金,也很容易理解,金屬扔火里就化了嘛。老百姓能看的懂。

二來這套系統的開放性足夠好。五行是宇宙基本的五種元素,你可以在任何東西里找出來這些屬性,怎麼說都成。侯寶林先生的作品《陰陽五行》,做過生動詮釋。

鄒衍根據這套理論,還發布了幾個補充包,把五行與五個方向、五種顏色等等做了聯繫。比如中央屬土,黃色;北方屬水,黑色;東方屬木,青色;西方屬金,白色;南方屬火,紅色。

那麼有人問了,那麼我們怎麼知道哪一朝是什麼德呢?鄒衍說,如果你是天命所歸的話,那麼會有各種預兆,從預兆里就能判斷出你的德性。

然後鄒衍對這套系統進行了實操。

黃帝屬土,曾經見過大蚯蚓,所以德性為土。
木克土,所以接替的大禹是木德,大禹曾經在冬天見過綠色植物。
金克木,所以接替夏的是商湯,徵兆是有」金刃出於水「。
火克金,所以接替商的是周,徵兆是有赤色的鳥在周社上空飛。

所以你們看,這套系統,恰好後朝克前朝。鄒衍的這個演算法,叫做五行相勝

這套系統推出以後,廣受歡迎,尤其是被呂不韋所喜愛。在《呂氏春秋》里,呂不韋指使代筆集團對五德終始說做了專題介紹,還進行了發揮。

」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
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
烏銜丹書集於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 (《呂氏春秋應同》)

呂不韋及其代筆集團沿用了鄒衍的世系,但稍微做了修改。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最後一句話:周是火德,那麼取代周的,一定是水德王朝。

那麼七國里誰最水呢?《史記封禪書》給出了答案:「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

所以秦統一六國,是天命所歸。

這開了五德終始操作系統一個先河:不是我看到什麼徵兆,去應什麼德;而是我覺得自己需要用什麼德,去偽造一個徵兆。這就是鄒衍這套系統的優越性了,面對對象開發,你可以進行修改,以適應政治現實。

秦始皇登基以後,覺得這個說法非常好,於是宣布秦為水德,還把黃河改名叫德水,並宣布全國服色尚黑。水德對應的顏色是黑色,所以在秦代,黑色是貴色,只有皇帝和高級官員在正式場合穿的禮服才能是黑色。

到了西漢建立以後,有人問劉邦咱們算啥德?劉邦想起一件事,當年他打進咸陽,看到秦朝祭祀的是四方天帝,青、白、赤、黃。劉邦一掰指頭,說不對啊,應該有五帝啊,黑帝哪去了?他一拍腦袋,說看來它跟我有緣分,是等著我給它立廟呢!於是劉邦吩咐人建了黑帝廟。

建國以後劉邦想起這件事,一拍大腿,說咱們跟黑帝有緣分,黑屬水,那就水德吧。周圍一群大臣噗地一口血噴出來,別傻逼了好嗎?秦是水德啊,你推翻了秦朝,土克水,漢該是土德啊!

不過吐血歸吐血,領導發話,誰敢說您錯了?這時候站出一位好漢,新封北平侯的計相張蒼。張蒼心算了一下,告訴劉邦:暴秦刑法嚴酷,這種朝代只算是法國,根本不配當德國。所以咱們大漢,是上接周德,周是火德,所以咱們漢是水德。

張蒼是個優秀的程序員,他開發出了系統的新應用,不光徵兆可以改,甚至誰算哪一德也能改,太開放了,太好用了。

鄒衍-呂不韋的世系計算,被張蒼修改了一下,變成了下面的模樣。

是漢初就被生拉硬拽地應了水德。劉邦還特意在上邽郡建造了一座天水祠,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是水德王朝。

後來這祠堂地域擴展,分出一郡,即天水地名的來源。

張蒼的說辭劉邦接受了,可卻難以服眾。從王朝氣質性格來說,漢代的星座是處女座。這種五德不協調的說法,讓許多處女座的人覺得不可容忍。賈誼先跳出來,給漢文帝上書,嗷嗷地說要改成土德,結果被踢去了長沙。很快又有跳出一個方士公孫度,對漢文帝預言說根據符讖,過些日子將會有一條黃龍出現在成紀(今天甘肅省靜寧縣),黃色在五行里配的是土,所以漢朝應該奉行土德才對。這招特別狠,因為我說看見就看見了,誰也沒法證明我沒看見。結果幾天以後,果然有人說在甘肅瞅見黃龍了。張蒼因此下台,哭著回家養老去了。公孫度這招,後來被後世紛紛效仿。

公孫度眼看要成功,卻不防他有個豬隊友叫新垣平。新垣平也是方士,也想走公孫度的路線。他跟漢文帝吹噓,我這兒有個玉杯,是仙人給我的,叫人主延壽。漢文帝一聽特別高興,頗為信重他。新垣平得意忘形,開始胡說八道,吹噓自己能有各種異能。不料張蒼對方士懷恨在心,他偷偷調查,居然找到了幫新垣平在玉杯上刻字的工匠,於是立刻上書揭發。

結果新垣平就此完蛋,而漢文帝覺得方士都不可信,公孫度也連帶著倒了霉,改德之事又沒譜兒了。

一直到了漢武帝,有三個處女座的大臣聯名上書,一個叫公孫卿、一個叫壺遂,還有一個當時擔任太史令的司馬遷。他們上書說現在的曆法亂七八糟,尤其咱漢朝得到天下之後還沒有改過「正朔「,得整頓一下,恢復夏曆。而且德性也不對,應該改回土德。

當時他們三個有個強勁對手,叫董仲舒。董仲舒自己開發了一套系統,叫三統論:」商為白統,建丑;周為赤統,建子;當有新王,為黑統,建寅」,意思是說商白周赤接下來的朝代應該是黑統。這是以漢代水德倒推回去的結果,說服力不夠。但漢武帝不太想得罪董仲舒,就把兩邊糅合了一下,正朔按董仲舒走,德性按司馬遷的來。

於是漢代至此,終於改回到了正確的德性。而正朔呢,則用的《太初曆》,也稱夏曆。武帝還根據新曆法的名字,把這一年改元為太初元年。

說句題外話,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里也提到過這個三統論,還半開玩笑地說:「法西斯主義正黑統,資本主義正白統,共產主義正赤統。」

本來這事都定了,結果西漢末年又橫升波瀾,出了兩位皇家圖書管理員,一對父子劉向、劉歆。這對父子學問很大,但毛病也不小,而且有倆毛病。一是喜歡偽造古書,偽造篡改了一大堆東西,假稱上古遺留,這些假貨一直到清代,小學家們花了百多年才算摘乾淨。康有為一炮走紅的《新學偽經考》,就是打劉氏父子的假。二是喜歡讖緯之學,特別迷信。有人根據《漢書·五行志》的記載作統計,算出劉家父子所推測的各種天災人禍、靈異事件,以及祥瑞預示,總共有一百八十二件,發表相關理論二百二十六則。你說有多閑。


他們倆有一天讀《易經》,猛然間發現裡面有一句話:「帝出於震」。父子倆琢磨開來,

五德終始都說第一代人主是黃帝,可是根據五行學說,黃帝的位置是在中央,屬土,震則位於東方,屬木,這不矛盾嗎?於是劉向父子趕緊又去翻董仲舒的著作,發現原來「帝出於震」的「帝」並不是指黃帝,而是指的伏羲,因為伏羲一向是位於東方的,所以「包羲(伏羲)氏始受木德。」


劉氏父子一看,精神大振,鄒衍算錯了,德性不是這麼排列的。他們繼續研究,發現演算法也有問題。鄒衍是五德相勝,後朝克前朝,這個太生硬了,天道是仁,所以不是相剋,而是相生,所以應該是五德相生,前朝的德生出後朝的德。


根據這兩點發現,劉氏父子給系統做了一個全面升級:

首先德性的源頭是伏羲,黃帝排到第三;其次,五德相生,不再是相勝。所以伏羲的木德生出炎帝的火德,然後火德生出黃帝的土德,以次類推。再次,原來的世系名單太短,劉氏父子楞把黃帝、少昊、顓頊、帝嚳一家四代人分成四德,再加上堯、舜以及原來就有的幾位,變成這麼一份新的世系表。


按照這份表重新計算,那麼漢代應該是繼承周的木德,木生火,所以該是火德。


《史記》里有一段故事:」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
兩,徑開。行數里,醉,因卧。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我們知道了漢代的德性變化以後,對這個故事就會有疑問了。這個故事主要目的是為了證明劉邦是赤帝子,而漢的火德到了劉氏父子提出來,在漢初劉邦應該是認的黑帝才對。顧頡剛就認為,這個故事是劉氏父子偽造的,以他們的尿性幹得出來。他們為了證明自己的火德之說正確,不惜往《史記》里塞進去這麼一段私貨。當然,也有人認為,劉氏父子再能偽造,也只能偽造自己身邊的書,改不了全天下的史記,可現在流傳下來的版本都有這個斬白蛇的故事,所以說這個赤帝跟德性沒關係,是另外一個系統的五方帝王。這段懸案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劉氏父子搞出這東西,開始沒人信,只有一個老同學信。這個老同學姓王,叫王莽。王莽認為漢是火德,那麼我要篡漢,自然火生土,我是土德。


王莽還開了一個先河,認祖宗。他自認土德還不夠,還宣稱我的祖先也是土德,所以才應到我這裡來。那麼王莽認的祖先是誰呢?看上圖可知,一共有倆,黃帝,以及舜。


於是,西漢初始元年十二月,最離奇的一幕終於出現了。一個名叫哀章的梓潼人捧著一個銅盒子來到漢高祖劉邦的祭廟前。盒子里有一份「赤帝行璽劉邦傳予黃帝金策書」,收件人是王莽。光看這名字就昭然若揭了:劉邦冠以赤帝之名,自然是火德。這書也不是給王莽的,而是給黃帝的,黃帝是土德。後世有人撿到過一枚新莽時期的古銅權,上頭銘著八十一個字,劈頭就寫:「黃帝初祖,德匝於虞,虞帝始祖,德匝於新……據土受德,正號即真……」 把王莽的規劃路線說得清清楚楚。


王莽天下,民不聊生。當時的民眾對王莽非常痛恨,誕生了兩個凡是:凡是王莽支持的我們都要反對。凡是王莽反對的我們都要支持。結果,王莽篡了並沒被官方承認的漢火德,老百姓起兵造反的時候,反而強烈要求恢復漢的火德……


劉秀起兵的時候,造過一句讖言: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可見他也要以火德為旗號,來恢復漢室了。到了他坐下天下,「立郊兆於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 漢代的官員服色,就此從黃色變成紅色。


順便說一句,劉秀定都洛陽。洛是水字邊,與漢的火德不利,他大筆一揮,改為雒陽。一直到曹丕登基,才改回洛陽。所以咱們看三國小說,凡是曹丕之前叫洛陽,都是錯的。


所以漢代一共三德,初水德,后土德,再火德,還留下一個專有名詞叫炎漢。


班固和范曄這兩位史學家編史書寫到這段兒,都覺得這個「土德變火德」不大好解釋。班固比較滑頭,在《漢書》里照抄劉邦當年那個斬白蛇稱「赤帝子」的故事,以此來證明漢朝確實是火德。范曄就比較老實了,在《後漢書》里只含含糊糊地說了句「漢初土德,色尚黃,至此始明火德」,打個哈哈就算矇混過關。


黃巾軍起義時嚷嚷那句「黃天當立」,其實就是五德終始的一個應用。漢是火德,火生土,那麼下一個朝代該是土德,尚黃。張角自稱黃天,是有這一層因素在裡頭。


到了漢末三國時代。袁術先稱帝,認了個祖宗是虞舜,土德,然後被滅;袁紹有稱帝的心思,認了個祖宗是黃帝,土德,沒敢公開說,官渡以後更沒機會說了。到了曹丕禪讓時,他一查記錄,氣得夠嗆。世系表裡一共就兩個土德,結果袁氏兄弟一人佔一個,自己沒祖宗可認了。他沒辦法,只好一邊宣稱魏是土德,因此定年號為黃初;一邊認了顓頊當祖先——顓頊是水德,本該尚黑。不過曹丕急性子,顧不得那麼多了……他還把雒陽改回洛陽,自家是土德,又是疑似水德,不用擔心洛字不吉利了。

蜀漢沒什麼好說的,劉備自認是興復漢室,自然上繼火德。有一個叫劉敬叔的人在《異苑》里提到過這麼一檔事兒:「蜀都臨邛有火井……桓靈之際火勢漸微,諸葛亮一覽而更盛。」


至於東吳孫權,他稱帝的時候,有人在夏口看見一條黃龍,於是也應了土德。後來東吳跟曹魏打架打多了,孫權想都是土德,比不出強弱,我得換一個。他說看見有一群赤烏匯聚在宮殿前,說咱們改德吧。赤烏是紅色,應該是火德,但土克火,比曹魏矮了一頭。但孫權不肯承認自己算錯了,他說按照鄒衍的排序,周文王也看見過赤烏,所以我們江東得跟周文王是同德。而按照劉向、劉歆的排序,周是木德,木克土,所以咱們是木德吧——孫權裝了個雙系統,互相嵌套引用,算是把這套系統的精髓徹底吃透了,就十個字:「有權屌就大,怎麼說都行。」


三分歸一統,晉是篡魏而得,土生金,所以晉為金德。但這個金德也經過了一番爭議。晉武帝泰始二年,一群老頭子官僚上書,說咱大晉是受了魏禪,應該學舜帝接受堯帝禪讓的傳統,繼承前代的土德和黃馬甲。請注意,按照舊的「五德終始說」,堯舜算一朝,都是土德,可是按照劉歆新五德學說,唐堯是火德,虞舜則是土德,根本沒有繼承——這分明是舊學派對新學派的反攻倒算。史學家孫盛態度最激烈,直接扛出「天道」來說事兒,說你們這麼搞是有違天道,咱們大晉代魏而興,就應該是金德代了土德。

經過孫盛這麼一鬧,晉才正式應了金德。建興年間,晉愍帝司馬鄴在位,江南地區突然流傳開了一首童謠:「訇如白坑破,合集持作甒。揚州破換敗,吳興覆瓿甊。」「坑」是一種陶制容器,它的口是用金屬籀起來的,所以屬「金」,又是「白」顏色,所以「白坑」據說就是指「金德尚白」的西晉司馬氏。果然到了建興四年(316年),匈奴大將劉曜攻陷長安,司馬鄴投降,西晉滅亡——「白坑破」,破了個徹徹底底。

再接下來,德性循環分成了兩套系統,一南一北。

北邊五胡亂華,非常混亂。匈奴劉淵開始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所以自稱火德。等到劉曜繼位以後,呼延晏對劉曜說:「晉朝是金德,咱們取代了晉朝,按照五德相生的說法,金生水,應該是水德。可漢本來是火德,對應不起來。不如把國號改成趙吧,趙氏出自天水,正應合了水德。」於是前趙的德性就這麼變成了水德。

而後趙的石勒,別看跟前趙是死對頭,兩邊很挺有緣分,國號一樣,德性也一樣。有一次荏平的縣令師歡打到一隻黑兔,獻給了石勒。石勒身邊一個叫程遐的馬屁精立刻開始頌聖,說這兔子是黑色的,黑乃水德之象,預示著您將取代晉朝的金德而興。石勒聽了特別高興,立刻宣布改元「太和」,以紀念此事。

結果這前趙後趙,都是從晉的金德生出的水德。

到了慕容儁建立前燕,本來也要定德性。當年張蒼把秦朝踢開,讓漢朝直接克了周的德性,定為水德,後來劉歆也把秦朝踢開,讓漢朝直接從周的德性里生出來,定為火德。所以前燕大臣說咱們不如把前後趙都踢開,定位水德。慕容儁請了個高手韓恆拿主意。韓恆大手一揮,咱們大燕不跟他們混,鮮卑來自東方,東方屬木,咱們尚青得了。

結果前燕的德性,就成了一個不在五德循環之列的木德……

至於苻堅的前秦,到底是什麼德?不知道。因為苻堅的好基友王猛一直認為南邊的東晉才是正朔,德性在那邊,咱們沒資格摻和。等到王猛死後,苻堅在淝水一敗,更顧不上確認德性了。所以前秦的德性,是被後朝追認的。

一個是被後秦姚萇追認的,姚萇認為苻氏最早的時候是姓蒲,後來苻洪聽過一句讖言「草付應王」,恰好他孫子苻堅背後還生著胎記,瞧上去正象「草付」二字,於是改姓為苻殺了苻堅,自然是木德。而姚萇殺了苻堅,前秦是木德,那麼後秦改是火德。

一個是北魏追認的,說前秦繼承前燕正統,以木生火,應該是火德才對。

總之都沒官方認證。

十六國里的其他小國,要麼沒記載,要麼顧不上德性這塊。只有夏的赫連勃勃,別聽名字蠻夷,卻給自己認一個正根兒,「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 所以老子是大禹之後,國號為夏,金德,還在統萬城立了一塊石碑,上書:「我皇祖大禹以至聖之姿……網漏殷氏,用使金暉絕於中天……於赫靈祚……金精南邁。」


至於南邊,就清楚簡單多了,大家都有一套標準流程,先找徵兆,再認德性,前後相生。所以東晉為金德,金生水,劉裕的劉宋即水德;水生木,所以蕭道成的南齊即木德。不過下一朝的南梁蕭衍說我也是齊朝皇族,一筆寫不出兩個蕭字,乾脆同德吧,所以南梁也是木德。木生火,到了陳霸先的陳朝,自然就是火德。


再回到北邊。


北魏拓跋氏自稱是黃帝的後裔,不論鄒衍老教授的舊五德學說,還是劉向、劉歆爺兒倆的新五德學說,德性世系裡面黃帝都屬后土之德。拓跋氏因此「考據」出來,北方俗語里「土」字念「拓」,「後」字念「跋」,瞧吧,這就是咱的起源。


不過拓跋氏在建立北魏之前連一個帶「德」的勢力都沒消滅過,所以無牛可吹,無德可替,只能走祖宗路線,他的孫猴子一樣是石頭裡憑空蹦出來的,壓根兒沒法兒排進五德生克的循環裡面去。到了漢粉拓跋宏這一代,他心裡覺得不踏實,找大臣來商議。


中書令高閭說漢的火德代周的木德,合乎天理。以後魏土德代漢火德,晉金德代魏土德,(後)趙水德代了晉金德,(前)燕木德代了趙水德,(前)秦火德代了燕木德,一朝朝傳承明確。前秦雖然不是咱們滅的,但它滅亡的時候恰好我大魏建基稱帝,所以咱就應當接替前秦的正朔,火生土,咱們大魏還是土德。


旁邊立刻跳出兩人來,一個是秘書丞李彪,一個是著作郎崔光。倆人怒氣沖沖,說你別扯淡!

咱大魏當年神元皇帝拓拔力微跟晉武帝司馬炎是好哥兒們,後來劉聰、石勒肆虐的時候,本朝兩位皇帝還幫過晉朝的忙,晉朝一直感恩不盡;後來平文皇帝拓跋鬱律抵抗過苻堅,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滅掉了後燕,這才有了大魏天下。所以說了,無論趙啊秦啊燕啊全都是些僭越之輩,是偽政權,不能算在五德循環之內。魏有恩於晉,而晉朝滅亡的時候,正好又是平文皇帝興旺的時候,那麼繼承晉朝金德的理應是我大魏,應水德之象。

兩位認定北魏應當繼承西晉的正朔,把中間那些朝代全都忽略掉,上嘴唇一磕下嘴唇,直接忽略掉了足足一百八十多年。


兩邊吵了好幾個月,拓跋宏自己受不了了,說愛什麼德就什麼德了,鎖帖了事。於是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北魏不再是土德,而改為水德,服色尚黑,總算是摻和進「五德循環」的次序里去了。


北魏後來分裂成東魏西魏,又分別被北周北齊所篡。北齊首先宣稱自己承魏水德,應木德,尚青。可是他們的徵兆卻是」京師獲赤雀,獻於南郊「,明明是火德。可北齊已經算不錯了,北周更奇葩,自稱木德,服色尚黑,曆法卻追溯到夏代——夏明明是金德,認的祖先是炎帝,該是火德——等於說北周四德俱全!


北周滅掉北齊,然後又被隋所搞。北周木德,隋自然是木生火,火德。


於是,分裂三百年後,南北兩條德性鏈條到了合併的時候,居然都是火德,不能不說是個奇妙的巧合。

隋滅陳,又被唐所滅。隋為火德,李唐自然就是土德。可偏偏又人看不慣,這人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文學家王勃。


李治當皇帝的時候,王勃寫成了一
部《大唐千年歷》,說唐朝的土德應該直接接續漢朝的火德,而非隋朝的火德。為什麼呢?王勃解釋說,因為從曹魏直到隋朝,歷代都沒能真正統一過中國,他們都
是沒有資格參與「五德循環」的,只不過是些五行的「沴氣」而已。沴這個字讀如「厲」,指的是災害、不祥和,所謂沴氣,也就是類似汽車尾氣的廢氣、災氣、毒氣。


王勃手筆非凡。漢代那位張蒼先生踢開秦朝,讓漢朝繼承周德,不過是裁掉了從東周滅亡直到漢朝初興之間四十多年時間而已。北魏的崔光不鳥十六國,讓北魏上追晉德,也不過省略了中間一百八十多年而已。王大才子輕輕鬆鬆四個字「唐繼漢德」,於是乎漢唐之間的魏晉十六國南北朝將近四百年時光就被一刀割下來扔下水道里去了。這演算法極其扯淡,沒人搭理,直到武則天時代的到來。

武則天當皇帝以後,國號改為周。因為她自認是周文王后人,同樣應火德,服色尚赤,這是按照鄒衍的系統來的。可是,無論是「五行相剋」還是「五行相生」,都解釋不了為啥唐朝是土德,跟著興起的武周會是火德,可是誰也不敢說啥,旁邊周興、來俊臣他們全都支楞著耳朵吶……

武周有個畫家叫李嗣真,借用王勃的理論,進一步發揮建議把周、漢尊為二王,其它的小朝代尤其是北周、隋都要降格處理。這一回武則天准奏了,頒令全國改制,於是只有周、漢兩朝被尊為正統,其它王朝,甚至唐朝,全都變成列國了。


所以等到武周結束,唐中宗李顯復了位,怎麼瞧怎麼覺得這些政策彆扭到了姥姥家,於是一股腦全都廢掉,復歸唐初的說法。到了開元年間,有個叫崔昌的,乾脆拿王勃的舊文改了個名字,直接就給遞了上去。唐玄宗挺高興,就把周、漢重新被奉為二王,其它朝代再次被降格為列國,一如武則天時代,只不過這次繼承周、漢正統的是唐朝,為土德。禮部為此還出了個《土德惟新賦》的高考作文題,讓考生們全都就這件事來談談感想。


後來唐玄宗扒灰扒出個楊玉環。這楊家一直是當隋朝皇室為本家的,玉環的哥哥楊國忠瞧見唐朝居然把隋也給貶了,心裡著實地不舒服,於是跟玄宗打商量,咱們不如從北魏開始起算,把北周和隋朝都放回「五德循環」里去,如何?唐玄宗聽了楊玉環的枕邊風,說准了!這麼著,拉拉扯扯了兩三個來回,唐朝的土德上承隋朝的火德,才算是真正穩固了下來

唐朝滅亡以後是五代十國。五代這邊,朱溫信五德循環那一套,既然唐朝是土德,土生金,那麼後梁就應該應金德。於是朱晃自命為金德王,就連內殿的名字都定下叫做「金祥殿」。


可到了後唐李克用,人家雖然是沙陀人,可自認是繼承李唐,自然不肯認後梁的金德,反而自稱唐的土德。後唐之後,後晉土生金,應了金德;接下來的後漢,接下後晉的德性,金生水,自認水德。沒過幾年,就被後周給幹了。後周郭威認周朝的虢叔為祖先,古代郭、虢二字相通,所以虢叔後人就自稱姓郭,按照這種譜系,郭家的先祖是周王室。巧合的是,按照劉歆的新五德系統,周朝不是火德而是木德,而南北朝時候宇文氏建立的北周也是木德,郭威篡的是後漢的水德,水生木,恰好也是木德。三周皆木,這個國號為周,再合適不過。


十國那邊,乏善可陳。但有一個國家一定要提上一提,那就是前蜀。這個前蜀是王建創建的,雖然沒有什麼「德」的記
錄,可是論起祥瑞來,卻是十國中最多的。《新五代史》里一篇《前蜀世家》,幾乎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在記述哪年哪月什麼地方碰到了蝦米祥瑞。祥瑞太多了,這
里不可能一一枚舉,我就舉一個例子,便可見前蜀君臣的想像力奔放到了什麼程度:前蜀武成三年(公元910年)八月,有人號稱在洵陽看到了龍,而且不是一條,而是五十條!連修史的歐陽修本人寫到這裡,都忍不住說了一句:幫主,這也太離譜了吧……


說宋代之前,還有個遼,前稱契丹。契丹人還算老實,不像匈奴人瞎認中原為祖先。遼太宗耶律德光說咱們契丹族起源之時,一男子騎著白馬,在遼水上碰到一個女子駕著青牛車而來,於是結為夫婦,生下八個男孩,就是契丹八部的始祖。契丹族在遼水邊誕生,所以這個德性嘛,當然就該是水德。


說回宋代。趙匡胤陳天橋兵變,奪了後周的位子。後周為木,木生火,於是宋即火德。


雍熙元年(公元984年),當時坐在開封皇位上的,乃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兄弟、太宗趙光義,突然有個名叫趙垂慶的平民東施效顰也學王勃上書,說本朝如此輝煌,就應該跳過那烏七八糟的什麼五代,直接上承唐朝,定德性為金德。再者說了,就算不刪掉五代,後梁取代了唐朝,後唐又取代了後梁,這麼一輩輩排下來,到咱這兒也應該是金德了。


趙垂慶明顯偏科嚴重,數學略通,歷史太差,完全給算錯了。這傢伙以為五德輪替的順序應該是「唐(土德)—後梁(金德)—後唐(水德)—後晉(木德)—後漢(火德)—後周(土德)—宋(金德)」。可惜這只是理想狀態而已,事實上後唐壓根兒就沒把後梁當成正統王朝,而且自己也不新建德性,而是直接扛起了唐朝的大旗,上應土德,而不是水德,所以繼續推演下去,宋朝就該是火德,不能是金德。


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宋真宗趙恆在位的時候,開封府有位功曹參軍名叫張君房,再次跳出來鬧事,上書勸說朝廷把德性改成金德。


不過這一次和上次不同,張君房不再在「五德」上繞圈子,而是開闢第二戰場,大談祥瑞徵兆。要知道那宋真宗是個極度迷信的傢伙,尤其痴迷祥瑞,對他說上天降瑞,那要比推演五德更有說服力。你還別說,張君房真的搜集到了,或者說編造出了不少證據:


其一,當後周恭帝柴宗訓把皇位禪讓給宋太祖趙匡胤的時候,也就是公元960年,按照傳統的干支紀年法,正是庚申年,天干配五行,庚屬金,地支配五行,申也屬金位,二金合一,這難道不正是上天的預告嗎?其二,宋太宗在太平興國年間,曾經在都城汴梁城西開鑿過一個池子,起名叫「金明池」,為啥不叫水明池、火明池而要叫金明池呢?這「肯定」跟德性有關啊。其三,就在前些年,丹徒進貢了一頭白鹿,姑蘇進貢了一隻白兔,而陛下您在封禪泰山的時候,又有人在山東獻上白兔一隻,鄆州也發現一隻金龜——白為金色,金象白色,這些祥物也都預兆著大宋該是金德啊!

這一回的論據不能說不充足,但可惜,張君房上書的時機不對,宋真宗那時候正忙著去汾陰祭祀后土呢,沒空搭理他的碴兒,於是這再一次變火為金的「逆流」也慘遭失敗。


隔了不久,到天禧四年(1020年),又一個閑人蹦了出來,光祿寺丞謝絳上書說:「當年漢朝跳過暴秦直接繼承了周的火德,為火德;我皇宋也應該如法炮製,跳過五代繼承唐的土德,所以不該是火德,而該為土德。」這一回比前兩次更不象話,一瞧就知道謝絳這廝歷史沒學好。我們知道,在鄒衍老教授的「五德相剋」系統下,周朝才是火德,漢朝則是土德;而在劉向、劉歆爺兒倆的「五德相生」系統之下,周為木德,漢則為火德——這傻大姐根本是把兩套系統給弄混了。


與此同時,大理寺丞董行父也上書,堅持認為宋朝該是金德,還是老一套的理由,說宋朝應該跳過五代,上應唐朝土德云云。既然對方拍的是火星磚,宋真宗也就懶得跟他們費嘴皮子,直接引用當年徐鉉發的火星帖,回答說大宋是受了後周的禪讓,這麼把人家一腳踢開良心上過不去,您就別跟這兒廢話了。


如此這般,雖然下面不斷有人哼哼唧唧地著要改德改德,但宋朝的火德卻是始終沒有變過。


北宋有一位書法大家,名叫米芾,他有一方書畫印,印文是「火宋米芾」四個大字,證明了宋為火德,是當時士大夫階層普遍的認知,張君房、謝絳之類全都非主流。對於這方印,米芾還特意寫過一段文字來做解釋,他說:「正人君子的名字都很端正,而紀年紀歲,也都應當端正。從前有『水宋』(指南朝劉宋是水德),所以今天要用『火宋』來加以區別。」


宋代官方推定的德性是火德,下面有些非主流嘰嘰喳喳的,根本動搖不了大局。可是事實上,這些爭論已經是五德學說的回光反照了。從北宋開始,終於有明白人對這個延續了一千多年的奇怪學說感覺到了膩味,展開了大討論。


這次討論有點複雜,持續時間也長,我簡化成下面這張圖,大家可以看看。

接著說北邊。


西夏是金德,尚白,不過這是因為他們自稱「大白高國」或者「大白上國」,跟中原五德也沒關係。

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年底,金世宗完顏雍舉行「臘祭」,也就是在臘月里打獵以將獵物奉獻給祖先的祭祀,正式下詔,定德性為金德。兩年以後(公元1165年),他跑去長白山封山祭祖,冊文里就明確說了:「闕惟長白,載我金德。」


但這個金也不是正根兒,金朝取名為「金」,和定下金德,兩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前面說了,契丹族出於遼水,所以漢式國號叫「遼」,女真族也一樣,因為老家在按出虎水,在女真語里就是「金水」的意思,所以才定國號叫「金」。


所以到了金章宗完顏璟的時代,金朝群臣就針對本朝德性爆發了一場大辯論。


在這場大辯論中,主要派系分為三個:一派主張繼承宋朝的火德,火生土,咱得是土德;一派主張繼承契丹遼的水德,水生木,咱得是木德,理由很簡單,遼、金都是打北邊兒過來的,算一家子;還有一派最奔放,痛痛快快地建議說連北宋帶五代咱全不要,咱大金直接繼承唐朝的土德,為金德吧。其實這第三派既可以說是奔放,也可以說是保守,那意思咱別改德了,只要找出瞧著還比較合適的理由就得。於是乎,這一杆子就跳過去二百來年——還好,還沒打破王勃三百九十多年的世界記錄,到底是蠻夷啊,這方面怎麼也比不過中原的士人。


對於這三種意見,金章宗表面上全都予以考慮,由得你們各自分說理由,其實心裡早就意有所屬啦,是支持第一種意見,讓金朝繼承宋德,改德為土。根據專家分析,這位金章宗已經漢化得相當深了,是個哈中的大菠蘿,皮黃裡面更黃,所以覺得只有北宋才算系出正統,是真真正正中國王朝,所以咱得從他那兒繼承德性才行。


於是到了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金章宗終於下詔,正式宣布把德性改為土德,以後咱不再穿白褂子了,改穿黃馬甲。


可是隔了才十來年,到金宣宗的時候,突然又有人引發了新的辯論——這金朝君臣想來是開會開上癮了——這一回上書的是遼東宣撫副使完顏海奴。據說完顏海奴手下有一個叫王澮的漢人官員告訴他,大金朝的祖先乃是上古聖君高辛氏,是黃帝的後裔,又說本朝剛興起的時候,旗幟都是紅色的,因而完顏海奴就請示金宣宗,咱是不是應該尚火德啊?


對於這類瑣事,金宣宗還是很民主的,把群臣全都叫來,讓大家商量一下,評評這個建議怎麼樣。於是又一位漢人大臣張行信站出來了,他一臉無奈地跟金宣宗解釋:「陛下啊,我都被群沒學問的廢物氣得沒脾氣了。按照《始祖實錄》,我大金是從高麗而出,跟高辛光沾著同一個『高』字了,八杆子都打不著啊。再說了,就算大金系出高辛氏,高辛是帝嚳,排五行排出來是木德,怎能是火德呢?想當年太祖是因為完顏一族尚白,又瞧中了金子的性質穩固,所以才起國號為『金』,跟德運沒有關係。本朝的德性是到了章宗時代才算議定為土的。那個什麼王澮一沒學問二沒人品,咱還是甭搭理他為好。」


至於元代。公元1271年,忽必烈想咱不如改個漢式國號,搖身一變當中國王朝得了,我也乾脆做一回中國皇帝。那麼,起個什麼漢式國號才好呢?忽必烈就向他的大參謀劉秉忠。


這位劉秉忠可了不得,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學識淵博,乃是「順德學派」的資深博士後。「順德學派」又叫「邢州學派」,是一票漢族士人,除劉秉忠外還包括張文謙、張易、王恂、郭守敬等人自發組成的一個學術團體,跟傳統的儒士不同,他們喜歡研究科學技術,在天文、數學、水利工程、土木建築方面全都取得過很多重大成果。郭守敬測量過子午線,編製過《授時歷》,開鑿過運河,劉秉忠呢,元大都就是他建的。

且說劉秉忠領了忽必烈的科研課題,回去狂翻古書,最後從《周易》里找到一句「大哉乾元」,意思是天道真是太浩渺無垠,於是建議取這個「元」字,定國號為「元」吧——元朝就這麼著建立起來了。


其實除了「大哉乾元」之外,「元」這個國號還有更深遠的意義,也跟五德學說相關。要知道,金朝是被元朝的前身蒙古帝國攻滅的,金屬土德,五行相生,土生金,所以元該是金德。八卦配五行,乾、兌屬金,震、巽屬木,坤、艮屬土,離屬火,坎屬水,所以這個尚金的新王朝才會使用「大哉『乾』元」當吉祥話。元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的時候,詔書里有一句「握乾符而起朔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元朝末年,紅巾軍大起義,所以他們頭裹紅巾,就是因為尚的火德,火色為紅。不過這跟火克金沒關係,因為紅巾軍尚火德,打的旗號是復興宋室,最早起事的韓山童就自稱是宋徽宗八世孫,宋朝是火德,所以他們才火德。


到了朱元璋,明朝的德性接續紅巾軍,也是火德,據說,「明」這個國號就代表了「三重火」:明是漢人王朝,漢朝是火德,稱為炎漢,這是一重;明朝天子姓朱,朱就是紅色,紅色屬火,第二重;「明」字拆開是日月,「日者陽之極也」,日配硃色,又一重火。


然而這只是民間說法,事實上並沒有資料證明,明朝政府有正經宣告過德性。洪武三年朱元璋下詔,讓大臣們研究一下尚色的問題,於是禮部就表態了:「我們考究歷代的尚色,夏朝尚黑,商朝尚白,周朝尚赤,秦朝尚黑,漢朝尚赤,唐朝服裝尚黃,旗幟尚赤,宋朝也尚赤。看起來尚赤的比較多,咱們應該也尚赤。」朱元璋大筆一揮,准了。就連相關尚色這種問題都沒有把德性扯進來,由此明代人對五德已經沒什麼興趣了。


洪武七年,朱元璋給北元寫信,信里有「今我朝炎運方興」的句子,說明他自己認為明朝應該是算火德的,但沒專門下詔書明說,就當是個修辭點綴。


嚴格來說,明代的這個火德,也是莫名其妙。火克金,這是相勝的演算法,可人家元金還滅了宋火,這怎麼都說不通。如果說是直接繼承宋的火德,明明又是兩朝。按常理,以明代官員有棗兒沒棗兒打三杆子的話癆尿性,嘴上肯定要大動干戈。可實際情況是,士大夫雖然動不動就提「太祖以火德王」,可從來沒有人上書要求朝廷正式公布德性——連他們都對五德沒興趣了,可見式微到什麼地步。


到了清代,五德更沒法說了。民間傳說里說滿洲女真,國家從金(史稱後金)改為清。滿洲有兩個水字邊兒,清字又一個水字邊兒,大概打算用三條水來澆滅明朝的三重火。可這根本不可信。民國初年續修的《儀封縣誌》上記載,說十堡村的村民曾經在村裡火神廟前面挖出過一具鐵牛,上面的字已經被侵蝕得很難辨認了,光能模糊地瞧出前面寫著「水德」,末行有「大清」、「乾」、「四十四」等字樣。這也屬於後人附會,真擱在清朝,正經讀書人不會給寫這樣的字眼兒


康熙年間,皇三子胤祉和福建文人陳夢雷主持編纂了一部《古今圖書集成》,其中考證歷代的德性,光寫到金朝就算完
了,根本沒提元、明、清三代。清代的兩種小學課本《群書紀數略》和《幼學歌》都把歷代王朝的德性當基本文化常識來教給小孩子,下限也只到宋朝。再後面咱不
提了。至於為啥不提,這個大家都心知肚明。


因為事實上清朝別說德性了,就連正經的尚色都沒有。人家有八旗呢,四種顏色,你說尚哪一旗吧?所以除了皇帝講究穿明黃,五德之說更是虛無縹緲了。

到了袁世凱稱帝,又古怪了。袁家往前推有袁紹、袁術兄弟倆,自稱是大舜的後裔,舜乃土德,而土又恰好克了清朝的水,袁大頭的洪憲新朝不管用哪
個理由都應該應了土德才對。也不知道是誰給出了個渾主意,這袁朝居然就奉了火德,登基那天還拿了好些紅油漆把紫禁城塗了個遍。


最終袁氏倒台,繼續民國。民國最早是打的五色旗,後來北伐成功,名義上推翻北洋政府,統一中國,給換成了青天白日旗。據說林語堂先生當年曾經拿青天白日旗開過涮,說青天青天,這旗主色是青,那民國該是木德。袁世凱不是正統,連閏統都算不上,拋開不提,清朝是水德,水生木就恰好是民國。


如此看來的話,咱們繼續往下推演,五行相生,木生火,火德尚赤,幾十年後全國山河一片紅……不說了,不說了。


如果題主你有足夠的耐心看到這裡,就會知道,五德終始之說不是巧合,而是扯淡,它被歷代政治家出於各種目的修改得面目全非,合則用,不合則舍,跟超自然的神秘主義半點也沾不上邊。


其實就像是馬親王說的,新朝代的當權者需要一個簡單直接的方法像老百姓解釋政權合法性的問題,不過五行已經是比較過時的說法了,新的說法是封建克奴隸,資本克封建,社會克資本,共產克社會…


都是馬後炮。
請問當今天朝是什麼。
答:超脫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


清為水,則前朝必土德,今朝必木德,來朝定是金德……金配西方,殆又有』刀兵點水工『應在陝甘川蜀哉?然則,紅旗豈非火德之徵?青天白日豈非木德之徵?寧有火德克木德之亂邪?
以上為隨機打字測試,請略過,下面才是正經:
1,五德終始是戰國陰陽家鄒衍的發明,依次排序,上推可至洪荒,下推可到無窮,類似一張空白日曆,後人只需倒填日子即可。究其本身,既沒預測什麼,也沒解決任何問題,只要您原意,將金木水火土換做一二三四五,三克二、五克四,結果依然成立。
2,古人對於五德終始也有混亂。比如秦始皇自認為得到水德,所以改黃河為德水,衣服一概尚黑。漢興之初,劉邦也自認為水德,一承秦制半點不改。到了武帝方才覺得不對頭,只好改為土德;再到王莽,認為土德也不對,便又將漢改為火德……實際上,怎麼改都不算錯:秦只十五年,與八百年的周代相比,水德何其短?劉邦不承認它是情理之中的。武帝時代黃龍屢見,又豈非土德之確證?當然,莫忘了劉邦』赤帝斬白帝『的神話,既然劉邦是赤帝,劉家王朝怎會不是火德?
3,五德終始有兩種,一種相剋,一種相生,至於皇帝老爺想要相剋還是相生,純憑個人愛好。王莽之前從虞夏到漢一直使用相剋說;王莽之後使用相生說;元代以後又改為相剋說……後人改古人運氣,兒子換老子身份證,委實奇葩。
4,五德終始說最大的bug是碰到亂世,舊的局面已破,新的局面還沒出來,中間大亂幾百年,金木水火土只好站一邊。試問,北魏有木德,南邊的宋齊梁陳什麼德?被北魏幹掉的燕、秦、涼乃至赫連勃勃又是什麼德?五代十國加起來不過50幾年,卻一下子從唐的土德跳到了宋的火德(題主說宋是木德,不確,史書上硬是咬定宋是火德),中間的水德、木德犯了什麼罪過,硬是要被擠得一閃而過?其中五德轉換的推動力又何等荒唐而全無邏輯
5,最後,其實我贊同昔日柏楊的諷刺:金木水火土已經是過去式了,人類社會既然已經進入21世紀,我們就不妨把』五德『改為』六德『,加上一個』原子德『、』internet德『或』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德『如何?料想起鄒衍老夫子於地下,他也不會反對的(鄒衍人稱』談天衍『,最大的本事是信口開合,不裝正經。他思想之開放,想像力之宏大詭異,至少前不見古人。)
以上。


有個人看到一士兵打靶百發百中,問其有何秘訣,曰:「很簡單,先開槍,然後畫靶環。」五行相剋也類似,都是馬後炮


土共克了水民?


最基本的,唐並非亡於宋,宋滅了金,理論上明根本沒有滅了元,明朝更不是滅於清


這只是當時的謀士為了證明自己的主人篡位,改朝換代的正當性,而編出來的,後面的皇帝接著用下去了


今天剛在考研政治書上看到!

有人認為,歷史朝代的更替和變遷史按照土德,金德,火德,水德,木德的順序進行的,史稱「五德始終說」,這種觀點屬於歷史循環論的錯誤觀點!


五行學說(類似安卓)只是陰陽學說(linux)的2.0版本。。。對於後世各家(各個rom)他們在五行學說的馬甲下各自闡述。不必較真。。。


一.神天下

炎帝----火

黃帝----土

蚩尤----水


炎黃二帝的火土聯盟,打敗蚩尤,是火生土滅水。如果這段傳說是真的,那麼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兩個相生的陣營聯合打敗一個相剋的陣營。


堯----金
舜----水
禹----木,大禹治水,疏而非堵。

二.J天下


夏----火 禹生子啟,木生夏火,中國從此步入家天下的格局。
商----水 商湯為水,水滅夏火。
周----土 武王伐紂,土掩水勢,問鼎中原,分封天下。


春秋戰國,諸侯爭霸,烽火四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出現分裂戰爭。


秦----金

因周而生,定都咸陽,故為金。金德,金戈鐵馬,征伐四方,開疆闢土;可惜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楚----火 西楚霸王,力拔山河、勇猛剛烈、雷厲風行,楚火德滅秦金德。

西漢--水 高祖劉邦,狡詐多智、仁義愛民、上善若水,西漢水德滅楚火德。

王莽--土 文人改制,盲目復古,生不逢時,天怒人怨,王莽新政土德滅西漢水德。

東漢--木 光帝劉秀,光復漢室,承前啟後,西漢水德生東漢木德。

曹魏--金 金斷木脈,漢廟傾塌,窮兵黷武,曹魏金德克東漢木德。

西蜀--木 繼承漢統,一枝獨秀,鼎足而立,木德。

東吳--火 興都建業,滿門豪傑,獨霸江南,火德。

赤壁之戰是木火聯盟,故金曹大敗。東吳斬關羽,聯盟瓦解,獨木難支,故蜀亡,水養木,亡國之君阿斗樂不思蜀。司馬氏取曹氏而代之,水因金生,水泄金勢。水火不容,淹江南,滅吳香火。

晉-------水 司馬篡未,上行下效,報應不shuang,晉水德再泄曹金德。
東晉-----水 偏安一隅,苟延殘喘,延續司馬氏水德。

宋---土 土ke水,宋mie東晉。

齊---木 木ke土,齊mie宋。

梁---金 金ke木,梁mie齊。

陳---火 火ke金,陳mie梁。
這段時間各種政權林立,你征我伐,一方面造成了國家粉獵,人民顛沛流離;同時也促進了各民族的大融合,為後面唐朝的集大成奠定了基礎。


隋---水 水克火,隋滅陳。

隋朝,作為一個短命的過渡性質的王朝,有一個重要貢獻就是開鑿了京杭大運河,故為水。

唐---土 土克水,唐滅隋。

唐朝貞觀和開元期間,是中國的黃金時代,當時唐朝學術上兼納百家,百家爭鳴,政治上長袖善舞,四方來賀;土主包容,故唐為土德。


五代十國----藩鎮割據,軍閥混戰,土裂之象。歷史再次重演。

北宋---木 就像水土流失需要植樹造林一樣,國家分裂,最後人民就會渴望安定團結,分分合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過程。


大金----金

這個盤踞於中國東北方向由女真人建立的強大政權,在公元1277年滅北宋,最後自己被蒙古滅國,但其女真部落繼續發展壯大,並在明朝時期成立金政權,因明屬火,火克金,為了不被明朝克制,後在1636年改金為清,意圖滅明朝。


南宋---木

偏安一隅,延續趙氏政權,重複東晉的故事,和東晉不同的是,南宋當時被蒙古南北夾擊,宋軍退守崖山,YA山戰役失敗後,陸秀夫背幼帝趙昺投海自盡,南宋滅亡,CHINA文化滅亡。據歷史記載,當時有10萬人投海殉國。

蒙古----金

無論蒙古當時軍隊有多強大,疆土有多遼闊,他都不屬於中國的榮耀,反而是我們的恥辱,蒙古對中華民族造成的傷害,和日本侵華帶來的傷害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國人知之甚少。

明-------火 日月為明,日為火,而且明朝恢復了漢人在中原的統治地位,明行火德滅蒙古金德。

清-------水 三點水的清,只為滅一個日的明。最後居然還得逞了!

三.D天下

民國---青木 ,清朝水德生民國木德,民國國徽為青色


中果----火 這個不用解釋,大家都懂得。

未來兩種發展可能

內鬥分裂---土
無為而治---水


樓主你是在暗示當朝是土。。。。。。共。。。。。。。。。嗎?


最大的bug在於唐朝之後並不是宋朝。


我只知道,滅亡大唐的並不是宋啊


首先,宋是火德,元是土德。
然後,不同的五行相剋與相剋也是不一樣的。火克金而成器,木亦可疏土,但火就比較怕水。
另外,唐宋中間還有五代十國。
最後,研究這個沒什麼卵用。


馬後炮……或者說是牽強附會……
《推背圖》之流也是如此……


我暈,這都是後面的朝代把前朝滅亡了,然後五行之中克前朝的德自稱,有啥巧合不巧合的


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前朝是土德,土,主承載受納之氣,時國內憂外患,立德於三民主義,此為民基,韜光養晦,非土厚德不可。介石,亦土德。

今朝是木德,木,主生長發展之氣。工農為木,木盛求長,枝繁葉茂,欣欣向榮,繁榮昌盛,非木德不可。潤之,水盛則木旺,木旺則土偃。

木克土,土克於木。

五行之法,天之道。宇宙能量歸為一,分而為陰陽,並為五行,相守相生,復歸與一。
能量守恆也。
-----------------------
偉大的中華名族,開通天眼,運用超凡入聖的想像力,窺探了宇宙的秘密,萬物的運動,歷史 的,自然的,物理的,都是一種 力量轉移到另一種力量,在不停的推演,力量和力量之間,相互制約,相互利用,此消彼長,五行的產生,是對其規律最簡單的歸納。


知乎現在很不好的習慣之一就是回答者不負責任地yy,在此重發,批判樓上某位高人,歡迎駁斥!

金元者北水?搞笑吧。忽必烈詔書里寫得清清楚楚:「握乾符而起朔土」,乾屬金,人家自己都承認是金德了
明是土德?人家的明分明來自明教,明教又叫拜火教,不是火德?再一個朱明,朱紅,紅不是火是水?
還有清是木德?簡直都不想說你了。難道起於東方就是木德?那麼金朝也是木德,遼更是木德,五德終始完全改成東南西北好了!滿洲、清都是水旁,誰都看得到是為了湊水德改的

回答題主問題,正如大家所說的,五行之說不全是假,但改朝換代還要扯上五行八卦就純粹忽悠人了


推薦閱讀:

想抄書送給男朋友做禮物,有哪些書可以推薦?
1000 年的概念是怎樣的?它對人類有哪些意義?
台灣人對「文化上的中國人」這一身份認同嗎?教材是如何闡述中國史的,未來這種認同感是趨向於消失嗎?
為什麼說中越戰爭阻止了越南的崛起?
20 世紀 90 年代的下崗潮是怎麼回事?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