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神話能構成一個體系嗎?如果能,是何種邏輯及聯繫?

能聯繫一下歷史、地理就更好了。比如炎黃之爭跟現實中的部族戰爭有什麼關係


可以成體系,留坑,現在開始寫,一向對一樓的封神體系和其他樓所說的道教神話不感興趣,二樓等了好久還沒有填坑,手癢就先開始寫了,我認同的中國古代神話是道教昌盛以前的神話傳說為主體,及少量吸收後世神話作為補充的洪荒體系。長文慎入。

——————————2014年1月23日第一次更新————————————————————
首先,中國上古時的確沒有專門的,權威的,成體系的上古神話的整理著述,所有神話傳說都來自於各種筆記,詩文,散文,個人著述等等的片段,包括《詩經》《楚辭》《山海經》《左傳》《國語》《莊子》《墨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史記》《三五歷記》《帝王世紀》等等,因此眾說紛紜,版本複雜,我能輕易列舉十幾種三皇五帝的說法,且相互矛盾,涉及他們的世系就更是一團亂麻了,我要是在這裡分門別類講一遍,別說我自己就覺得煩,諸位讀起來也肯定要大呼用戶體驗太差。

因此在這裡所記述的,是我從中整理出的,以主流性,多數性和不自相矛盾性為原則的上古神話體系,我會盡量都說明出處,做到有理有據,挑戰到大多數人的固有印象的,也會論述清楚。下面開始正文:

古希臘神話有神話時代和英雄時代,其實中國上古神話也可以這麼分,以帝堯為分界線,之前可以稱之為神話時代,主線故事是創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戰、妖神鬼怪及其紛爭,帝堯之後可以稱之為英雄時代,主線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及部落紛爭。腹黑男帝堯是連接兩個時代的關鍵。

下面開始神話時代的主線劇情敘述:天地始於混沌(奇點?),其中孕育了一個神祗,後人稱之為盤古氏,盤古氏是什麼樣的呢?「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注1

龍首蛇身,也就是沒有爪的龍的樣子,然後他撐開了混沌的天地,每天撐開一丈,撐了n年後,直到天地增長為九萬里,盤古死掉了,身軀化為大地,雙目化為日月,血液化為江河,肌肉化為田地,皮膚化為草木。注2

盤古死後,孕育盤古的先天混沌之氣產生了中國古代神話的最高神明——昊天上帝,更常見的叫法是:天帝,也叫太一,皇天等,利瑪竇翻譯耶和華時就借鑒了這一稱呼,翻譯為上帝。在楚國,昊天上帝被稱為東皇太一。在古籍中,昊天上帝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天帝。昊天上帝人格不顯,應當是全知全能的神,而非人格神。當然你要說昊天上帝就是鴻鈞老祖我也沒辦法,太一和鴻鈞含義的確相似。

盤古「開目為晝,閉目為夜」的功能被燭龍所繼承,燭龍也就是燭九陰,住在鐘山,人稱鐘山之神,長的是人面蛇身,顯然和龍首蛇身的盤古有親緣關係,另外一個和盤古有親緣關係的,是住在雷澤的雷神,長的是人首龍身。雷神很重要,一定要記得。注3

盤古死後,精氣孕化為人類,開啟了五氏時代,這五氏分別是(按時間順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有巢氏教人建築房子來躲避猛獸,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結繩記事,他們都被推舉為領袖,開啟了自己部落的統治時期,被人稱作聖人,聖王。注4,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當我用氏字跟在後面的時候,指的是整個叫做某某氏的部落,在上古時,姓是大型部落的標識,氏是由姓分化出來的有功績或者身份高貴的分支部落的標識。

而伏羲,女媧,神農三人就是傳說中三皇五帝中的三皇 注5,三皇是怎麼來的呢,話說燧人氏當政的時期,風姓的華胥氏部落有個妹子,就叫她華胥吧,她跑到雷澤去玩,看到有個巨大的腳印,是的,正是上文提到的住在雷澤的那個大人物留下的,於是乎悠悠然踩了上去,估計妹子想的是踩一踩又不會懷孕,悲劇的是,她懷孕了。注6

生的兩個孩子,諸位都知道,一個叫做伏羲,一個叫做女媧。當然為什麼雷神的後代長的和燭九陰一樣是人首蛇身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什麼?其實腳印是燭九陰的?燭九陰根本就沒有腳啊啊啊啊)伏羲,取得了河圖洛書,推演了先天十六卦,算盡天機,天帝封其為五方上帝,也就是五帝之一,掌管東方,屬木,號稱青帝,人稱太昊,其所在的風姓伏羲氏部落,是中華民族的源起。

伏羲和女媧作為兄妹,在昆崙山交合產生了人類,咦,人類不是盤古的精氣孕化的嗎,我嚼得應該不是一個品種,估計盤古精氣所產生的那一撥就是《黃帝內經》里所說的「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里的上古之人,他們發明了修鍊的法門,後來都搬到了西邊的崑崙和東邊的蓬萊三島。現在的人是伏羲和女媧交合的後代無誤,至於伏羲和女媧是不是因為這件事被昊天上帝趕出伊甸園的也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咦,女媧不是捏泥土造人嗎?這種說法僅見於《風俗通》,是孤例,不予採納,在多數文獻里和出土文物都證實了是伏羲和女媧結合成為人類始祖的,泥土造人的說法應該和小時候媽媽說你是垃圾堆里撿來的一個道理,小羞羞的事怎麼能到處亂說呢。

女媧部落接替伏羲部落掌權後,風姓部落有一個叫神農的人,他嘗遍了百草,教會了人們種植和醫療,接替了女媧部落的統治,開創了神農氏的統治,神農和炎帝其實是兩個人,後世常誤以為是一個人,根本說不通,只不過是炎帝出自神農氏部落而已。史記中已有暗示:「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意為神農的後代治理已經衰落,而炎帝和蚩尤是黃帝的敵人。《史記封禪書》明確指出神農和炎帝是兩個人:「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庄於·盜跖》說神農氏「無有相害之心」、《商君書·畫策》說神農「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與《史記五帝本紀》中的「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的炎帝顯然不相符合,《世本》是最早寫「炎帝神農氏」的文獻,意為炎帝出於神農氏部落,而非炎帝就是神農。

接下來就到了五帝時期,五帝是哪五帝呢?這裡採用《呂氏春秋》的說法:東方青帝-太昊伏羲,中央黃帝-軒轅,北方玄帝-顓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玄囂。注7

我猜測太昊和伏羲並非一人,應當只是出自伏羲部落,奈何沒有文獻史料可以作為佐證,只好依舊當做一人,太昊伏羲修鍊成聖后,昊天上帝冊封他為青帝,掌管東方,歷經女媧和神農兩個部族的長期統治之後,神話時代的主線故事——三次神戰(阪泉之戰,涿鹿之戰,不周山之戰)正式展開!

話說太昊有個不成器的兒子叫做少典,少典雖然沒什麼光輝事迹,卻娶了有蟜氏的妹子,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黃帝,一個是炎帝(囧rz,給大神跪了)注8。黃帝繼承了少典部落,居住在姬水,炎帝繼承了神農部落,居住在姜水,該部落有個分支是蚩尤部落,掌控著九黎,黃帝的事迹大家很熟悉了,我就不多說了,主要是兩次神戰,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是神話時代的兩次大高潮。

阪泉之戰,《史記》記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炎帝統領神農氏部落後日益壯大,和軒轅爭奪天下,奈何不修德政,沒人擁護,在阪泉和軒轅大戰三場,軒轅驅使著以各種神獸作為神明的部落,並有來自昆崙山的神獸英招(為昊天上帝看管花園),陸吾(掌管天帝座下天之九部,兼管崑崙之丘)相助,座下的禺強,苗龍等兒孫也已成長為一方神明,風後,應龍等大神也正當壯年,此時的軒轅可謂神威無匹,炎帝一方陣容就沒有這麼強大了,只有自己的幾個兒孫,炎居,並節,以及猛將刑天可用,最終因實力不濟而戰敗,歸順了軒轅,部族被軒轅所吞併。

阪泉之戰後,神農氏部族有個分支後裔,叫做蚩尤,統領了九黎部落,此時強大了起來,與軒轅在涿鹿展開了第二場神戰,《史記》記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有八十一位兄弟,都是獸身鐵額,吃沙飲石,善於作戰,兩方實力均等,因此打的昏天暗地,留下許多傳說,軒轅與蚩尤九戰九不勝,蚩尤作大霧瀰漫三天三夜,幸得風后煉製了指南車,九天玄女受西王母所命賜下天書給軒轅,常先製作了夔牛戰鼓,威力巨大,應龍的水屬性功法出神入化,奈何蚩尤有風伯飛廉和雨師屏翳相助,反受水害,軒轅只好向一襲青衣的神女女魃求救,止住了風雨,並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是涿鹿戰場因此大旱數年。經《山海經》和《逸周書》證實,蚩尤被應龍斬殺。

黃帝和嫘祖所生的長子,叫做玄囂(音玄簫),號青陽氏,被封為白帝,掌管西方,以鳳凰作為圖騰,白帝玄囂有幾個好兒子,有句芒和蓐收(音入收),後面還會出現,還有一個叫窮奇,作惡多端,被帝舜流放到邽山,化為牛狀,全身長刺,叫聲像野狗的野獸,成為四凶之一。

玄囂還有個兒子,名叫蟜極(音腳極 不叫攪基!!),蟜極沒有成帝,白帝回天上後(渡劫飛升?),在人間接替帝位的是白帝的侄子顓頊(音專需),顓頊的爹名字叫昌意,是黃帝和嫘祖的二兒子,白帝玄囂的弟弟,但和玄囂比起來,據稱是德行不好,看到美女有點把持不住,於是在風後,常先等人的建議下沒有登上帝位,風后是此時風姓部落的首領,在黃帝手下混飯吃,擅長祖傳易數,好兵法,征戰蚩尤時曾立下大功。常先曾在西王母坐下的九天玄女的指導下前往東海流波山斬殺夔牛(音葵牛)和雷獸製成戰鼓(情節是不是有點眼熟)。黃帝手底下能臣很多,比如應龍,大鴻,力木,容成,大容,離朱等等。

話收回來,第三次神戰正是由五帝之一的北方玄帝顓頊和炎帝後裔共工之間展開的,顓頊是個大神,號高陽氏,屈原自稱「帝高陽之苗裔」即自稱是顓頊的後代。此時離那兩場人神大戰(阪泉之戰,涿鹿之戰)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了,炎帝輸後其臣子後代頗有不服,刑天就是一個,結果被砍了腦袋流放到常羊之山,揮舞著盾牌和大斧,水神共工又是一個,共工和祝融一樣,是神職,掌管水的神叫共工,掌管火的神叫祝融,因此有多個祝融和共工,這個共工是炎帝的五世孫,老祝融的兒子,於是和顓頊爭奪地位,帶著相柳和浮游等人和炎黃部族開戰,兩大部族大戰了一番,上天入地,玄帝顓頊法力滔天,共工失敗,怒觸不周山而死。看來軒轅的後代和軒轅一樣霸氣,專治各種不服。

這一觸壞了事,不周山是天柱,倒塌之後天傾西北,地陷東南,天上破了個大口子,驚動了女媧,於是出來救場,鍊石補天。

至此顓頊徹底征服了九黎,令他們取消巫鬼的信仰,重回昊天上帝的懷抱。顓頊的兒子們沒有太爭氣的,但後世有八個傑出的子孫人稱八愷,還有一個兒子叫做檮杌,作惡多端,後來被帝舜流放西荒,化作人面虎神,犬毛豬牙的怪獸,成為四凶之一,注9。顓頊回天上去後,帝位由白帝玄囂的孫子,蟜極的兒子帝嚳(音帝酷)繼承,帝嚳號高辛氏,名俊,也就是《山海經》中的大boss帝俊。

如果要寫一本書來評價帝嚳,書名必然要叫《帝嚳和他的兒女們》,他的兒女們都有:帝嚳和羲和生了十個太陽,和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和簡狄生了後契(商的祖先),和慶都生了帝堯,和姜嫄生了后稷(周的祖先)和常儀生了帝摯和帝女,帝摯後來因為德行問題禪讓給了帝堯。帝女因為高辛氏發布懸賞,能夠破犬戎者嫁女給他,結果一隻五色神犬咬掉了犬戎首領的腦袋前來領賞,帝嚳想反悔,帝女卻不在意,下嫁給了這個叫盤瓠的神犬,成為瑤、苗、黎、畲等諸多南方少數民族的祖先,至於有盤古來自盤瓠的說法,私以為是范文瀾瞎聯繫。咦,簡狄不是吃了玄鳥的蛋才生的後契嗎,玄鳥生商啊,我們都記著呢,來來來,帝嚳是誰的孫子?白帝啊,白帝部落的圖騰是什麼?鳳凰啊,不就是玄鳥嗎,簡狄吃的是誰的蛋還用我多說?圖森破,這叫藝術加工。帝嚳還有八個傑出的後世子孫人稱八元。

帝嚳從小跟著顓頊治理天下,深得顓頊厚愛,但是好像又跟顓頊有不可告人的讎隙,乃至直接導致了英雄時代發生的數起血禍。帝嚳治理天下得當,也深得後人的崇敬,他還冊封了五方神官,他的叔父,玄囂之子句芒掌管東方,司木,蓐收掌管西方,司金。顓頊的重孫名叫重黎,注10,繼承了祝融的稱號,司火,顓頊的老部下玄冥繼續掌管北方,司水。后土掌管中部,司土。后土是和顓頊爭奪帝位失敗的共工的兒子,也是著名的夸父的爺爺,后土能擔此重任,可見自共工挑戰顓頊失敗後,炎帝部族的大部分人已經徹底歸心。

神話時代該結束了,此時的天地是怎樣的呢,帝嚳站在亳都的宮殿里,目光深邃,似乎穿透了大殿,將萬里江山盡收眼底,他想著:羲和生了十子後已經元氣盡復,十個兒子汲取了太陽精氣,妖神血脈復甦,化作十隻三足金烏,棲息在東方的扶桑神木上,他們暫時還在乖乖的輪班,等著羲和駕著車子每天拉一隻去普照人間。叔父顓頊的兒子們一個個儘是些不省心,堂兄窮蟬就算將魍魎趕到了雷澤,這帝位不還是要落入我手,堂弟鯀也不知道在山川里瞎折騰些什麼,南方的共工氏部落有一撥人又發生了叛亂,后土說自己不知情,看錶情應當是真的,我已派重黎前去剿滅,這幾日就當有捷報了,說起來,重黎倒生了好兒子,長琴…長琴……,哦,對了,前些日子碰見一個叫羿的年輕人,箭術很好,於是選拔他擔任射官,賜給他彤弓和蒿矢,希望他不會辜負我的厚望。注11

這是個盛世啊。

是的,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但暴風雨前的平靜正在消逝,神話的狂瀾正在悄悄孕育,等待著震驚天下。


太晚了該睡覺了,明天開啟英雄時代的敘述。

注1,見徐整《五運歷年紀》
注2,見徐整《三五歷記》
注3,燭九陰見《山海經 海外北經》《山海經 大荒北經》《天問》《淮南子》
雷神見《山海經 海內東經》
注4,有巢氏事見《莊子》《韓非子》,燧人氏事見《韓非子》
注5,三皇說法有數種,這裡採用《史記索隱·三皇本紀》和《風俗通義》的說法。
注6,事見《太平御覽》引《詩含玉露》:「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犧」
注7,這裡的五帝採納的是《呂氏春秋》《禮記 月令》以及《淮南子 天文訓》的說法,較為主流的還有《史記 五帝本紀》版本的五帝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兩種說法的區別在於《呂氏春秋》最早將他們合稱三皇五帝,五帝為五方上帝之意,是天神,司馬遷也認同「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
而《史記 五帝本紀》畢竟宗旨是記錄史實,不是神話書,其中的五位人帝顯然為了照顧史實弱化了神話色彩。
注8,《國語·晉語四》:「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祖母華胥氏。」
注9,事見《左傳 文公十八年》
注10,《史記·楚世家》「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
注11,射日的羿和夏代篡位的有窮氏的后羿不是一個人,有窮氏的后羿也只是因為善射而被人們冠上了」羿「的稱呼,只是一個凡人,《荀子·儒教篇》中說:「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許慎曰:「羿,堯時射官,非有窮后羿也」。羿射殺太陽後,善於射箭的人通常都會被稱為羿。

—————————————2014年1月24日第二次更新——————————————————

帝嚳很生氣,因為祝融重黎去剿滅共工氏的叛亂久誅不盡,於是帝嚳誅殺了重黎,令重黎的弟弟吳回擔任祝融,以及重黎的兒子太子長琴領兵徹底剷除共工氏餘孽,我猜測帝嚳能這麼不留情面的斬殺了叔父顓頊的重孫,一方面是和帝嚳和顓頊的間隙有關,另一方面聯繫共工氏後來的所作所為,有可能重黎犯了一個大錯,這個大錯可能是導致後世那場巨大災難的原因。

不管怎麼說,帝嚳還是施施然回到了天上,帝位傳給了帝摯,帝摯風評很差,做了九年後被迫將帝位讓給自己的弟弟堯,號稱陶唐氏,腹黑男帝堯正式登場,開啟了一代傳說。

帝堯剛當政,民心未歸,就出了一件大事,自己同父異母的堂兄,帝嚳和女神羲和所生的十個太陽,十隻金烏,因為不明原因,一齊降臨人間玩耍(或許有內幕?),這下壞事了,十日齊出,天下大旱,酷熱難耐,民不聊生,傷亡慘重。並且同時天下有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等等凶神齊出(沒內幕才怪,這是一場陰謀!),帝堯默默的看著,找來一個年輕人,這個年輕人早年因為箭術十分高超被帝嚳所賞識,賜下了神器級的弓和箭,在帝嚳的軍隊任職。他叫做羿。

帝堯找來了羿,一番交談,羿同意去解決這個問題,羿回到家裡摸著帝嚳賜給他的神弓,良久,擦亮了長箭,毅然背負起長弓,出門向東,他登上東方的高山,望向了高空中十個明亮的太陽,太陽中隱隱映出三足烏的身形,弓如滿月,鬆手,長矢如同一道飛虹,剎那間的光輝似乎蓋過了日光,便聽一聲慘呼,一道金色的血液從天際灑落,九隻金烏被羿一一射殺。

最終,羿留下了一隻金烏,隨後,他前往弱水誅殺了猰貐(燭龍之子),前往疇華之野誅殺了鑿齒,在凶水斬殺了九嬰,到青丘國的水澤中斬殺了大風,在南方的桑林之野擒住了封豨並烤著吃了,又去洞庭湖誅殺了修蛇。注1

羿的英雄史詩之路還沒有終結,斬殺這麼多神魔怎麼會沒有後果,第一個傳他去問話的卻是西王母,西王母是個妙人,我們不知道她的來歷,但她的地位卻十分高超,統領崑崙,法力無邊,據稱是先天混沌之氣分化出的先天陰氣匯聚所生,那麼也就是說她是昊天上帝的女兒。和西王母對應的可不是什麼玉皇大帝,而是先天陽氣匯聚所生的東王公,統領蓬萊仙島,據稱東王公常在東荒和仙女們玩投壺的遊戲(在遠處放一個壺將箭枝往裡投),投進去了則」天為之唏噓「,投不進去的話」天為之笑「。注2

西王母,按照《山海經》的說法,住在西方崑崙的玉山上。她有萬妖之祖之稱,她還在東海的度溯山上養了一棵大桃樹,方圓三千里那麼大,也就是吃了可以長生的蟠桃,蟠桃樹的東北方向有個鬼門,是萬鬼出入的地方,有叫做神荼和鬱壘的兩個神看守鬼門。注3

金烏在西王母座下擔任使者,注4,金烏被羿射殺後西王母反而答應了羿的要求,將不死葯賜給了羿,羿回到了家裡,拿出了不死葯,交給了妻子常娥,常娥與帝嚳的妃子常羲,常儀一樣,都是常氏的部族的聖女。然而羿卻不能吃不死葯飛升天界,因為帝嚳帝威滔天,羿射殺了他的兒子,天界就再也容不下他,常娥最終還是一個人偷偷的走了,她趁羿外出的機會吞下了不死葯後舉霞飛升,也許她心裡也有怨氣吧,為什麼要為了什麼蒼生,什麼天下弄得不能既作鴛鴦又成仙。羿獨自一個人站著想到,只要她能長生就好,他靜靜的站著,被整個世界所拋棄。

因為太陽和凶神的事情被擺平,帝堯的聲望無比高漲起來,四海稱之為天子。(見注1)
十日齊出到底是怎樣的陰謀,沒有人知道,我可以聯繫一些線索做出猜想,找出幕後真兇,但這不是文獻中的東西,是我自己的故事了,以後再說吧,先把文獻中的體系整理完。

不管怎麼說,羿都是犧牲品,落入了大人物的漩渦,他成為了人間的英雄,卻不再為天地所容。甚至不得不與愛人分離,也許常娥事後也會像詩人所說的那樣後悔竊取了靈藥,長生跟摯愛,不知道再有一次機會的話她會怎樣選擇,羿最終也沒有上天,也許是西王母的建議,他死後去了蟠桃樹東北的鬼門之中,依然為人們剷除鬼怪的禍亂,被人稱為宗布之神。注5,注6

事後金烏老實多了,它坐著羲和的車子,每天從生長在東方暘谷(或稱湯谷)的扶桑神木出發,到西方的虞淵(或稱禺淵,禺谷)落下,虞淵落滿了羽毛,有其他金烏隕落於此,扶桑木上,只剩下一隻金烏煢煢孑立,這時有個人出現了,還記得上文提到的帝嚳任命的中央司土之官,后土嗎,他是觸了不周山的共工的兒子,他生了個兒子叫信,信生了個兒子叫夸父,夸父不自量力與金烏相爭,羲和的車子很快,夸父追趕不上,他就想至少把你堵在虞淵之前,可惜實力不足,被金烏殺死在北方的大澤。這個插曲是炎帝後裔與軒轅後裔相爭的延續。

(羿的故事之前寫了一個版本,有所演繹,刪掉重寫了一遍,想看演繹的可以到我的專欄羿的史詩之路 - 蘭陵的文學菜園子 - 知乎專欄去看)


羿的故事講完了,接著我們來看第二個人,他就是禹,我們還記得重黎因為剿匪不利被帝嚳所斬殺,他的弟弟吳回接任了祝融神位,會同重黎的兒子太子長琴繼續剿滅共工氏餘孽,我一直覺得重黎被斬殺還有什麼內幕,因為共工氏的欲孽之後又幹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洪水,重黎也許發現了什麼卻沒來的及阻止,共工氏幾經波折終於在帝堯晚年的時候做成了這件大事,滔天的洪水淹沒了大地,被全世界多個民族的神話所記載,比如著名的聖經體系,他們躲進了諾亞方舟。但身處洪水中心的帝堯卻無處可躲,他又找來了一個人,這個人叫鯀(音滾),是顓頊的兒子,注7,經常在名山大川里遊盪,擅長治水。

帝堯命令鯀火速前去治水,鯀受命後開始開工,但是洪水勢大功效不顯,後人說鯀治水只知堵不知疏,不足為信,鯀治水數年都沒有成果,回來面見帝堯,說:「這樣下去進度太慢,我需要那樣東西。」帝堯沉默了良久,搖頭拒絕了。

鯀走了,他還是偷走那件東西,息壤,一種珍貴的,生機勃勃的土壤,用息壤修建的堤壩河水一旦上漲,堤壩也會隨之漲高。這一次,鯀治水即將成功。然而帝堯發現了這件事,震怒,命令祝融吳回將鯀殺死在了羽山的郊外,像當年白帝的子孫帝嚳斬殺玄帝的子孫重黎時一樣果斷,屈原嘆道:「鴟龜曳銜,鯀何聽焉?順欲成功,帝何刑焉?」,然而鯀確實是死了,死在羽山,羽山這個地方很奇妙,是當年羿射殺金烏後金烏的羽毛灑落在山裡因而命名。注8,注9。

然而韓非子提出了不同的說法,他認為鯀偷走息壤不是被殺的原因,他真正的死因是阻止舜繼承帝位,注10,這點我們講到舜的時候再說。

鯀死了之後,他的神魂化為黃熊,沉入了羽淵,他的屍體肚子里又孕育了一個生命,那就是禹,是的,屍體肚子里跑出來的,《山海經 海內經》:「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也許禹是鯀即將治水成功的一股執念,總之禹接替了鯀的事業,帝堯也沒有收回息壤,禹得以繼續完成了治水大任,他會同伯益和后稷,帶人測量山川地形走勢,疏通河道,治水十多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害的妻子塗山氏十分幽怨。至於他的兒子在三過家門之前就出生了,不要總是說那啥綠綠的。

倒是禹在治水的時候曾受巫山神女瑤姬的幫助,巫山神女自稱是炎帝的第三個子女,炎帝的第二個子女就是炎帝長子炎居的妹妹,叫女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填海的精衛。也許知道洪水是本家共工氏鬧出來的,巫山神女治水非常積極。

大禹治水的過程中足跡踏遍了萬水千山,據《呂氏春秋》記載,他向東走到東海,向北走到犬戎國,向西走到三危之國,向南走到羽人裸民之鄉,在這一過程中,留下了許多傳說和奇聞異事,這裡寫一些我知道的,必然不夠完整,所以歡迎評論或私信指出。

共工氏臣下的神怪常常作亂,禹在崑崙之北斬殺了相柳(共工部下蛇身九頭的凶神),在淮水斬殺了無支祁(淮水水神,青身白頭的猿猴),禹的手下有一個叫做堅亥的擅長速度的神明,禹命令他步行測量大地的長度,堅亥花了一天時間,從自東極走到西極,走了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然後他」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山海經》)卻沒說他為什麼左手要指向青丘國,難道看上了嬌滴滴的九尾小狐狸。

河伯馮夷是個風流倜儻的倒霉蛋花花公子,過河時被淹死了,天帝順手就讓他擔任了黃河的河伯,望洋興嘆就說的是他的故事,大禹治水的時候他曾貢獻過河道地圖給大禹,他還曾被一道美麗的歌聲吸引,原來是伏羲的小女兒宓妃(也就是洛水之神洛神)在唱歌,於是邀來做客,宓妃就長住了,後來篡奪夏君的有窮氏的后羿(和射日的羿不是同一個人,見1月23日更新的注10)路過,看見洛神的美貌,一箭射傷了河伯,惹得洛神欽慕,洛神就跟著后羿跑了,可憐的河伯。後來還因為幾個凡人折騰河伯娶妻的事壞了名聲,天見可憐,我都是和洛神親近過的人,怎麼會看得上平凡女子。

大荒之中還有一座雲雨山,大禹在這裡砍伐木材的時候看到山上一塊紅色石頭上突然長出來一棵叫欒樹的植物,它的果實可以製成不死葯,各方天帝聽說了之後都來這裡取過葯。注11
西北的不周山旁有一條河叫做寒暑之水,大禹在河邊的山上剿殺過共工氏餘孽,附近有十個神明,他們自稱是女媧之腸,由女媧當年的肉身的腸子通神化作神明,他們經常橫卧在大路上(一股日和范兒是怎麼回事)注12

相柳是九頭蛇怪。他所噴吐停留過的地方,立即變成大沼澤,而氣味不是辛辣就是很苦,生機俱滅。大禹殺死了相柳,其血又腥又臭,使穀物不能生長;那地方又水澇成災,使人不能居住。大禹填塞它,屢次填塞而屢次塌陷,於是把它挖成大池子,諸帝就利用挖出的泥土建造了幾座高台。諸帝台位於昆崙山的北面。注13

伯益也是白帝的後代,他的爹是大業,大業的父親業父和帝嚳是兄弟,都是蟜極的兒子,白帝玄囂的孫子。伯益相傳能聽懂鳥獸的語言,是禹的老師,和禹一起治水,丈量神州,相傳禹寫了地理書《禹貢》,伯益寫了地理書《山海經》。注14 後來禹老了,伯益攝政,禹的兒子啟登上帝位後殺死了伯益。伯益也是秦國和趙國的祖先。

羿和禹的英雄故事講完了,英雄時代也接近了尾聲。
當禹在全國各地操勞時,帝堯的生命走到了終點,人們把他安葬在濟陰城陽。
但故事還沒有結束,《竹書紀年》記載舜將堯放逐到平陽囚禁,先立丹朱又廢而自立是怎麼回事,鯀為何又要阻止舜繼任帝位,帝舜是何人後裔,又擔負著怎樣的重擔,長乘,泰逢,計蒙,神人二八又是誰,禺強,苗龍,太子長琴結局如何,四凶中的饕餮和混沌又在何處。。。且等我明日再更!(媽蛋我透露這麼多上古隱秘會不會被昊天上帝一道閃電劈死)


注1:事見《淮南子 本經訓》:」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禽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注2:事見《神異經·東荒經》
注3:事見《東京夢華錄》引古本《山海經》
注4:《河圖括地圖》:「崑崙在若水中,非乘龍不能至。有三足神鳥,為西王母取食。」
注5:《淮南子 氾論訓》:「 羿除天下之害,而死為宗布,此鬼神之所以立。」
注6:有人說羿不是射傷了河伯娶了洛神么?事見於《楚辭·天問》:「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為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 王逸註:「雒嬪,水神,謂宓妃也。」很顯然娶洛神的是夏代的有窮氏后羿,而非帝堯時射日的羿。
注7:《史記 夏本紀》: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
注8:《山海經 海內經》記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
注9:《左傳》桓公三年:「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於羽淵,三代祀之。」
注10:《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堯欲傳天下於舜。鯀諫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傳之於匹夫乎?堯不聽,舉兵而誅殺鯀於羽山之郊。」
注11:事見《山海經 大荒南經》
注12:事見《山海經 大荒西經》
注13:事見《山海經 大荒北經》
注14:見劉歆《上山海經表》

——————————————2014年1月25日第三次更新————————————————

按照皆大歡喜的說法,堯在鄉下把以孝聞名的舜找來,把娥皇女英嫁給他,還把帝位傳給他,卧槽要被從天而降的大餡餅砸暈了有木有,一瞬間金錢女人…啊,不,事業與愛情都有了,而且順順利利的得到了大臣的認可,人民的擁護,想像一下,隔壁劉大地主快死了,他有子有女有家臣有佃戶,卻把正在替他家放牛的你拉倒病床邊,說我的家產都給你,我的女兒嫁給你,我的佃戶都歸你管,他的兒子沒有意見,他的管家僕人都懷著熱切的眼光看著你,他的佃戶都心服口服,這種事處處都透著詭異,你要是自以為是自己的名聲太好,王霸之氣不小心抖露出來而一點懷疑沒有的沾沾自喜的接受了,那神經得是有多大條,這種故事也就儒家那幫理想主義者才編的出來,按儒家的說法,堯舜禹相互禪讓天下咸服,順順利利進入夏朝,神話時代結束,情節之平淡相當反人類,每個人似乎都化身儒家思想的忠實擁護者,你好我好大家好。實際上儒家不是第一次幹這種事了,儒家為了宣揚自己的思想而改造神話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可謂是慣犯。注1

袁行霈的《中國文學史》中寫道,史家思想家們總是不自覺的將神話歷史化,「在正統的史家和儒家典籍中,那種半人半獸的神性形象被抹殺殆盡了,因為這種形象很難納入歷史譜系當中,還有一些觸犯理性化原則的神話,也都遭到了刪削,司馬遷的理由是」其文不雅馴。「……對神話進行歪曲的解釋,使其成為某種現實事件,從而成為構築遠古歷史的一塊基石,這種例子,在儒家的典籍中比比皆是。……改造的結果是使神話大量的消亡」注2 比如子貢問孔子黃帝有四張面孔的時候,孔子說那是黃帝派去治理四方的四個人,諸如此類。

儒家典籍中的神話正如第一段中所說,一段理想國般的禪讓後,進入信史時代,作為第一種說法,也是主流的說法。

以下再說一種,是綜合比較非儒家典籍的記載後,整理出的版本。
《竹書紀年》說道:「昔堯年老德衰,被舜所囚禁。舜不但囚禁了堯,還囚禁了堯的兒子丹朱,使得父子無法相見。」
《汲冢書》中說:「舜把堯流放到平陽」。
《荀子》說道:「有說堯舜禪讓的,是假話,是道聽途說,是見識鄙陋者的說法。」
《韓非子》說道:「舜逼迫堯,禹逼迫舜,湯放逐桀,武王伐紂,這四個人,都是當臣子的卻弒其君的人。」注3

神話權威《山海經》中說道堯的兒子丹朱的時候,明確稱呼其為帝丹朱,很顯然,丹朱是繼承過帝位的。注4

堯的品德和才智無疑都是高絕的,即使有時候比較腹黑,坑了羿和鯀,但也是為了子民,堯老年的時候,提拔了一個人,那就是舜,舜的德行也很好,他孝敬父親瞽叟的故事廣為流傳,但是他是什麼身份呢?舜是玄帝顓頊的後代 注5,還記得上文所說的窮蟬驅逐了魍魎嗎,窮蟬和魍魎都是顓頊的兒子,兩人為了帝位曾有紛爭,沒想到顓頊卻把帝位傳給了帝嚳,自此之後,窮蟬一脈就衰落了,兒子敬康,孫子句望,再到舜的爺爺橋牛,父親瞽叟,都已經淪為平民了。

舜在歷山耕種,在雷澤打漁 注6,賢德的名聲傳了很遠,帝堯聽說了顓頊一脈還有這麼一個賢德的後人,於是到服澤找到了舜,帶他回來授予了官職,並且將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舜。

也許是白帝一脈虧欠玄帝一脈太多了,白帝玄囂的孫子帝嚳斬殺了玄帝顓頊的子孫時任祝融的重黎。白帝的曾孫帝堯又令重黎的弟弟,也就是祝融吳回斬殺了自己的叔祖,玄帝的兒子鯀。

顓頊的子孫,重黎和兒子太子長琴,重黎的弟弟吳回和其子陸終,都被帝嚳派去南方剿滅共工氏餘孽,完成重黎未竟的事業,後來都留在南蠻之地成為楚國的祖先,你說顓頊得是有多倒霉。

兒子檮杌還化為四凶而被子孫帝舜流放。兒子窮蟬和魍魎之間還相互爭鬥,最後窮蟬混成了平民,魍魎死後變成了山精鬼怪,哦,對了,顓頊還有兩個兒子,一個死後變成了傳播疫病的瘧鬼,另一個死後變成了專嚇小孩的小鬼 注7,顓頊:「我…………」。

幸得出了舜這麼一個後代,被帝堯挖出來,舜順便保舉了自己八個同宗,都是顓頊的後裔,有賢名,人稱八愷。舜的勢力越來越大。帝堯重用了玄帝的後人舜,玄帝的兒子鯀去見了堯,說:」這樣做是不祥的「,後來帝堯派祝融吳回將鯀誅殺在了羽山,有說法認為是舜主使的。注10

堯年老智昏後,舜派后稷將堯的兒子朱流放到丹淵做諸侯,故而被人稱為丹朱,注8,注9,而將堯囚禁在平陽二十八年,直到一百一十八歲時死去,堯死後,舜將丹朱立為帝,自己在南河隱居,據說丹朱不夠聰穎,被堯視為不肖子,還發明了圍棋給丹朱玩希望能能增長他的智慧,丹朱還被舜流放了這麼多年,連父親都見不到,又能有什麼威望呢,所以諸侯都不理會帝丹朱,而是紛紛參見舜,舜說」天意如此。「然後廢了丹朱,自立為帝,成了帝舜,號稱有虞氏,定都蒲坂。併火速平掉了支持丹朱者的叛亂。

帝舜在位時政績很突出,重用八愷四岳,皋陶,後契,后稷,禹等人,流放了四凶,窮奇,檮杌,饕餮和渾沌。還找出了帝嚳的八個有賢名的子孫,號稱八元,讓他們擔任重要的官職,禹是自己的同宗,所以帝舜很放心他,後來禹治理好了洪水,萬民敬仰,聲望前所未有的高漲起來,帝舜卻遭遇了和帝堯一樣的窘境,那就是他和女英的兒子商均也是個不肖子,名聲不好,於是禹漸漸的把持了朝政,堯死之後,舜在位39年,晚年被禹逼迫南巡,死在蒼梧之野,就地葬在了九嶷山的南面,禹頗有黑色幽默之風,他把丹朱葬在了九嶷山的北面。(見注3)

禹登臨帝位,號稱夏後氏,收天下銅鑄就九鼎,分天下為九州。九州自此而定。禹老了,禹的老師,白帝後裔,大業之子伯益攝政,治理國家,禹死後,傳位給他的兒子啟,伯益辭官隱居到箕山南麓,啟登臨帝位,建立了夏朝,六年後誅殺了這位傳說中的《山海經》的作者伯益,神話時代也終於終結,信史時代正式開啟。


以上,是我從各種古籍文獻整理出來的一套上古神話體系,因為很多事情說法很多,為了簡單明快期間我只取一種,以主流性,多數性和不自相矛盾性為原則,挑出我認為最佳的說法,且做到有理有據。所以有和其他說法有出入的話很正常。神話的存在是有其剛性需求的,第一,在科學條件不發達的情況下,找一種對各種自然現象的解釋,無論科不科學,都可以避免人們長期面對未知的恐懼之情。第二,維持社會習俗和社會制度的合理性,保證社會穩定。最後,神話不但增強了一個群體的凝聚力,種種故事更寄託了先民的美好願望,宣洩了對自然界的無奈和不安之情,因此,神話對每一個民族都有重要的意義,希望我整理的這個體系,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和先輩們燦爛的想像力,寄託我們對那個時代的崇敬。


注1:見《史記 五帝本紀》《史記 夏本紀》
注2:見袁行霈版《中國文學史 第一編 第一章 第四節》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3:《竹書紀年》:「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汲冢書》:「舜放堯於平陽」
《荀子 正論》:「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是陋者之說也。」
《韓非子 說疑》:「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人者,人臣弒其君者也。」
注4:《山海經 海內南經》: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
注5:《史記》: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
注6:《墨子》:古者舜耕歷山,陶河濱,漁雷澤。
注7:干寶《搜神記》:」昔顓頊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一居江水,為瘧鬼;一居弱水,為魍魎鬼;一居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鬼。「
注8:《尚書 逸篇》:「堯子不肖,舜使居丹淵為諸侯,故號曰丹朱」。
注9:《竹書紀年》:「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注10:《韓非子》之《外儲說右上·說三》:堯欲傳天下於舜。鯀諫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傳之於匹夫乎?」堯不聽,舉兵而誅殺鯀於羽山之郊。

——————————————2014年1月25日補遺———————————————————

以上敘述只是敘述了主線劇情,神話時代的創世造人,五氏三皇五帝,三次神戰及其他紛爭,英雄時代的英雄羿和禹,堯舜禹三代隱秘及其他紛爭,構成了上古神話的主幹。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細節故事,沒能講述,特此補遺。

黃帝的孫子禺強,也叫禺京、禺疆,是禺虢的兒子,禺虢是東海的海神,他長的是人面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黃蛇,腳踏兩條黃蛇,注1,禺強是北海的海神,擅長風和瘟疫,長的是人面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紅蛇,據說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的時候禺強曾經參戰。

我們還知道渤海之東無數萬里有五座仙山,分別是:岱輿,員嶠,方壺(方丈),瀛洲,蓬萊,每座山都很高大,下周圍三萬里,山頂平地九千里。山與山之間,相距七萬里,山上住的神仙很多,金殿神獸不禁其數,但是這些山卻漂浮在大海上,沒有根基,仙人們擔心它們飄走,就給天帝說了這件事,天帝令禺強解決,禺強找了十五隻大神龜,分成三班倒,馱起了五座仙山,每六萬年換一次班,五座大山就此穩定下來。

但是有個龍伯之國,國中的人身形巨大,抬起腳走不了幾步就到了東海邊,投下釣餌一口氣釣了六隻背在肩上走回了國家,灼燒這六隻神龜的龜甲來占卜凶吉,於是岱輿和員嶠這兩座山就漂流到了北極,沉沒在了大海里,億萬仙人流離失所,天帝聽聞後大怒,削減了龍伯國的版圖,縮短了龍伯國人的身材,伏羲和神農再見到這個國家的人時,他們只剩十幾丈高了。這五座仙山的位置就在歸墟的邊沿上。注3

黃帝有個目力超強的大臣,叫做離朱,《孟子》里叫他離婁,據說他能在百步外看見秋天野獸新長的毫毛,明察秋毫這個詞說的就是這件事。黃帝失玄珠的時候就曾派他去尋找,卻沒找到。

說到黃帝失玄珠,說的是:黃帝在赤水的北岸遊玩,登上昆崙山巔向南觀望,不久返回而失落玄珠。派一個才智超群的叫知的人去尋找沒有找到,派目力超強的離朱去尋找也沒找到,派力大無窮能言善辯的吃詬去尋找也找不到。於是讓沒有什麼特長的象罔去尋找,而象罔找回了玄珠。黃帝說:「奇怪啊!象罔方才能夠找到嗎?」象罔象徵的是無識而混沌的狀態。注4

黃帝手下還有個叫容成的臣子,是教黃帝養生的神人,後來曾在太姥山煉藥,隱居在崆峒山修道,人稱容成子 注5,長江水邊生長著一種叫做焦螟的小蟲子,十分細小,它們成群的飛舞聚集落在蚊子的睫毛上,彼此碰不到,蚊子也感覺不到,目力超群的離朱和子羽在大白天睜大眼睛也看不到它們,聽力過人的褫俞和師曠在寂靜的大晚上也聽不到它們,唯獨黃帝和容成,在崆峒山一起齋戒三月,心如土灰,形同枯木;徐徐以精神來省察,真切的看見它們的形體魁然,如同高大的嵩山一般巍然聳立;慢慢用元氣來聽聲,聽到它們飛舞的巨響如同雷霆。注6

在東北海以外,大荒的當中,黃河水流經的地方,有座附禺山,顓頊和他的九個妃子葬在這裡,青鳥、琅鳥、玄鳥、黃鳥、黃蛇護衛著這裡,這座山方圓三百里,山的南邊是帝嚳的竹林,竹子大的可以做船。竹林南邊有三株沒有枝椏的桑樹(應當是幼年扶桑木),山的西邊有一個叫沈淵的水潭,是顓頊沐浴的地方。注7

大荒北邊還有一座山叫做成都,成都山很高,連著天。夸父耳邊掛著兩條黃蛇,手裡握著兩條黃蛇,欲戰金烏,沒來得及抵達北方的大澤,卻死於這裡,據說金烏沒有出手,而是雨神應龍斬殺的夸父,應龍先殺掉蚩尤,後殺掉夸父,然後去了南方居住,所以南方多雨。注8

大荒北還有座山叫做北極天櫃,是北海的海水注入的地方。住著神明,九鳳和強良,九鳳長著九個頭,人面鳥身。強良虎首人身,嘴裡銜著蛇手裡抓著蛇。注9

據說黃帝的兒子苗龍參加神戰的時候立過功。苗龍是犬戎的祖先。」黃帝生苗龍,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注10

帝嚳和姜嫄生了后稷後不久,又給他生了個弟弟,叫做台璽,台璽生了個兒子叫叔均,叔均擅長農業,被稱為田祖,教會了人們牛耕。 恰巧后土也因擅長農業而被人崇拜,兩個人因此經常有爭端。穿著青衣的神女女魃幫助黃帝戰勝了蚩尤,卻因此不能返回天界,她待的地方都不下雨,叔均把這件事情報告給了黃帝,黃帝把她安置在赤水的北邊,有時候女魃外出,如果要驅逐她,需要疏通河道,溝通水路,然後行令道:」神北行!「,有人常在赤水旁的鐘山上看見一個穿青衣的女子,人們叫她赤水女子獻,赤水北邊的鐘山就是燭九陰待的地方。注11

西王母的東邊有一座蠃母山,有一個叫長乘的人身獸尾的神住在那裡,他是上天的九德匯聚所生。西王母的西邊數千里,有座天山,四凶之一渾沌住在這裡,據說渾沌是帝鴻的不肖子,帝鴻是帝俊的兒子,根據大多數典籍帝嚳就是帝俊,那麼帝鴻的帝號是怎麼來的就很奇怪,沒有文獻記載。至此,我們知道了四凶中的渾沌住在天山,是帝鴻的不肖子。窮奇是白帝玄囂的不肖子,住在渾沌更西邊的邽山。檮杌是顓頊的不肖子,被流放到西荒。還剩下一個,饕餮,這個吃貨是縉雲氏的不肖子,縉雲氏是黃帝手下的夏官。饕餮被帝舜流放在北方的鉤吾山。注12

渾沌所在的天山西邊二百九十里,有一座泑山,帝嚳手下司金的神祗,白帝玄囂的兒子蓐收就住在這裡,他左耳上掛著一條蛇,坐騎是兩條龍。 注13

說道蓐收,再提一下帝嚳手下司水的神祗玄冥,他經常和顓頊一起出現,因為他們都是執掌北方的水神,有說法認為玄冥就是禺強,我沒看到什麼有分量的文獻可以提供證據,不能算作一個人。和玄冥對應的火神是回祿,指的是火神祝融吳回及他的兒子陸終,是顓頊的後裔。司火的祝融本來是重黎,重黎後來被帝嚳誅殺。司木的神祗是蓐收的兄弟句芒(音勾忙),他住在東方,鳥面人身,乘著兩條龍,象徵著春天。

吉神泰逢掌管大荒中部的和山,他人身虎尾,愛好住在萯山的南面,出入時光輝照耀。從敖岸山到和山一共有五座山,泰逢和他的好基友熏池、武羅在這裡做山神。注14

光山的計蒙,人身龍首,在漳淵出沒,出入必有狂風暴雨,疑似民間傳說中的龍王的原型。 注15

海外的西南有個結匈國,國民都挺著雞胸,結匈的東南有座南山,山上住著比翼鳥,一隻青色的,一直紅色的,比翼鳥的東南有個羽民國,國民身上都長著羽毛,此國有二八神人,是十六個人,他們手拉著手,為天帝掌管此地的黑夜。二八神人東邊有一隻畢方鳥,長著人面,只有一隻腳 注16。黃帝在泰山會見諸天鬼神的時候,畢方和螣蛇侍奉在黃帝的身側。注17

帝堯有一次去華地巡視。華地守護封疆的人說:「啊,聖人!讓我為你祝福吧。」「祝你長壽。」堯說:「用不著。」「祝你富有。」堯說:「用不著。」「祝你多生兒子。」堯說:「用不著。」守護封疆的人說:「壽延、富有和多子,人們都想要,你為什麼不要?」堯說:「多個孩子就多一份擔憂,富有就多出了麻煩,長壽就會多受困辱。這都不利於培養德行,所以我不要。」

守護封疆的人說:「我以為你是個聖人,原來只是個君子。蒼天讓萬民降生人間,必定會授給他一定的差事。生子多賦給他們的職責就多,富有了就把財物分給眾人還會有什麼麻煩,你是聖人,卻總是跟鵪鶉一樣隨遇而安,嗷嗷待哺,像鳥兒飛過一樣不留痕迹;天下太平的時候,就跟萬物一起昌盛;天下紛亂的時候卻去修德養性;在人間活的不耐煩了屁股一拍飛升天界,禍患不沾,你有個P的困辱。」守護封疆的人說完就走,堯卻跟在他屁股後面,說:「希望能繼續得到教誨。」守護封疆的人說:「……快滾。」注18

大禹巡遊到終北國北邊,有一個溟海叫做天池,池中有魚叫鯤,體長几千里,變化成鳥叫鵬,翅膀像天邊的雲彩,鯤和鵬的名字是伯益起的,由夷堅記錄下來,後人才知道。注19

禹曾經邀請群神到會稽山聚會,防風氏沒有來,禹誅殺了他 注20。防風氏的骨頭一節就能裝滿一輛大車,孔子提到過這件事。據說防風氏之所以被殺,是因為反對禹把帝位傳給兒子啟。注21

堯治理天下,伯成子高是諸侯。舜取代堯,禹取代舜後,伯成子高辭了諸侯回家種田。禹去見他,問道:「當年堯治理天下的時候你是諸侯,舜取代堯,我取代舜後,你為什麼回家種地了?」子高說:「當年帝堯治理天下的時候不用賞人民就做好事,不用罰人民就不作惡。現在你賞罰分明反而人民不仁,德行衰落刑法確立,亂世就此開啟,你怎麼不快走開?別來煩我!」說完就不再理禹,自顧自的耕地去了 注22。帝禹很尷尬。


注1:《山海經 大荒東經》:東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虢。黃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禺京處北海,禺虢處東海,是惟海神。
注2:《山海經 大荒北經》: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強。
注3:事見《列子 湯問》
注4:事見《莊子 天地》
注5:容成氏事見《神仙傳》《列仙傳》《黃帝內經 素問》
注6:事見《列子 湯問》
注7:《山海經 大荒北經》
注8:見《山海經 大荒北經》
注9:見《山海經 大荒北經》
注10:事見《山海經 大荒北經》
注11:叔均事見《山海經 大荒西經》女魃事見《山海經 大荒北經》
注12:見《山海經 西山經》
注13:見《山海經 西山經》
注14:見《山海經 中山經》
注15:計蒙見《山海經 中山經》
注16:見《山海經 海外南經》
注17:見《韓非子 十過》
注18:事見《莊子 天地》
注19:事見《列子 湯問》
注20:事見《國語 魯語》
注21:事見《史記 孔子世家》
注22:事見《莊子 天地》

————————————————2014年1月26日補遺——————————————————

應龍是黃帝的臣子,偶爾也去給女媧拉車,應龍的樣子是一頭長著翅膀的巨龍,應該和西方龍的樣子很像,善於蓄水,在兩次神戰中出力很多,後來斬殺了蚩尤和夸父,並且幫助大禹治水,勾畫江河。注1 注2 注3

周穆王西行的時候除了見了西王母,還見到了帝台,袁珂認為帝台在天界是一方小天地的天帝,類似於人間的徐偃王。帝台在鼓鍾之山宴飲百神,還有座山叫高前山,山上的泉水,人稱帝台之漿,水質清寒,據說喝了它就不會心痛。注4

鼓鍾之山東邊兩百里,有一座姑瑤山,有位大帝的女兒死在這裡,名叫女屍,化為瑤草,葉子對生,開黃花,吃掉它會變得讓人喜歡。注5

又要提到帝嚳和他的兒女們,帝嚳還有兩個兒子,大的叫閼伯(音餓伯),是帝堯時的火正祝融,封地在商,主祀大火(又名大辰,商星),大火是一個星的名字,不是指火星,而是指心宿二,「七月流火」中的火就是指大火。閼伯死掉後葬在商,他的墳冢叫做商丘,就是今天河南商丘名稱的來歷。閼伯有個弟弟叫實沈,主參星,和閼伯不合,兩人永不相見,正如參星與商星,因此人們形容無法見面就叫參商(或參辰)。注6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十二星次,十二星次是周代以來劃分天域的方式,和黃道十二宮的作用一樣,重合度很高。十二星次與二十八宿及其分野以及西方的十二宮對應表如下:注7注8

浮游是相柳的基友,共工的手下,地三次神戰不周山之戰的時候被顓頊打敗後自殺,成為怨靈。春秋時代,晉平公在屏風前夢見了紅色的熊,從此一病不起。平公向鄭國的子產詢問原因,子產回答:「以前共工的大臣浮游,被顓頊打敗後自溺於淮河,後來他化身為紅色的熊為害人間;要是在宮殿里看到浮游,政權就會崩亂;如果在門口看到浮游,臣子就會作亂;在屏風前看到浮游,不會有大事發生,您的病也不會致死,只要祭祀顓頊和共工就可消除。」平公照子產說的做了,病也痊癒。注9

再說說幫助蚩尤大戰軒轅的雨師屏翳和風伯飛廉,雨師屏翳就是屈原《九歌》里祭祀的雲中君 注10。山海經中所說的雨師妾,就是屏翳的侍妾 注11。飛廉,也叫蜚廉,是風伯,鳥身鹿頭,《離騷》曰:「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望舒是月御之神,也就是給月亮駕車子的神注12,奇怪的是羲和生下金烏後就做了日御,而常羲生下月亮後卻消失不見了,沒有記載她去了哪裡,月御由望舒擔任。

后土是觸了不周山的那位共工的兒子,土地之神,沒有記載有表明他是娘炮的跡象,當是純爺們,後世的土地神都要祭拜他,至於后土娘娘的稱呼,當是因為漢元帝之後常以祖輩的皇后配饗土神,後世保留了這個習慣,象徵天為陽地為陰,以示母儀,故有此稱,被道教定了下來,成為后土娘娘,為可憐的后土默哀一下。注13

禹在任時天下興盛,上天降下了兩條龍給他當坐騎,禹命令范成光駕馭,載著他巡遊,經過防風氏舊時的土地,因為禹斬殺了防風氏,所以防風氏的臣子對禹懷恨在心,看見禹就憤怒的拿箭射他,剎那間電閃雷鳴風雨俱至,兩條龍衝天而起,防風氏的舊臣非常恐懼,自貫胸口而死,禹哀嘆他的忠心,用不死草救活了他,胸口的傷卻好不了,他的後代都是這樣,人們把這裡叫做穿胸之國(貫胸國)。注14

一位大帝的女兒令儀狄製作了美酒,拿給禹喝,禹覺得這種東西很好喝,並且說:「後世必有因為酒而亡國的人。」注15

禹的妻子是塗山氏,塗山氏部落是個很強大的部族。《吳越春秋》說她的名字叫女嬌,禹治水的時候經過塗山,偶然與塗山氏相遇於台桑,一見鍾情,禹向塗山氏部落提親後順利的把她娶到手,結果塗山氏生下啟後,禹忙於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塗山氏傷念而死 注16。化為望夫石,在今安徽塗山。

塗山氏化為石的事情另有故事,我們都知道,禹是鯀死後從鯀的肚子里跑出來,而鯀的神魂化為一隻黃熊沉入羽淵(原文是「黃能」,「能」是一種傳說中類似於熊的野獸) 注17。而禹娶了塗山氏之後,在軒轅山疏通河道,化為巨熊,開鑿山體,給塗山氏說聽到鼓聲來送飯,結果禹跳石時誤中鼓,塗山氏就來送飯,結果看到了禹變成巨熊的樣子,驚惶逃走,力竭化為石頭,塗山氏懷著孕,禹喝道:「歸我子!」石破,啟誕生。注18

塗山氏是個才女,她在思念禹的日子裡,作了一首叫做《候人兮猗》的詩歌,是有史可查的第一首情詩,被稱為南音之始,是楚辭的起源 注19。後來禹成帝後在塗山會盟諸神,莫不是有紀念塗山氏的含義。

好了,連載結束,補遺就先到這裡,以後想起來的話再添吧。

注1:《山海經 大荒北經》: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注2:《淮南子 覽冥訓》:「乘雷車,服駕應龍。」高誘註:「應龍,有翼之龍也」
注3:屈原《天問》:「河海應龍,何盡何歷?鮌何所營?禹河所存?」
注4:見《山海經 中山經》
注5:見《山海經 中山經》
注6:見《左傳 昭公元年》
注7:十二星次見於《左傳》《國語》《爾雅》《漢書》等典籍
注8: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十二次
注9:見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
注10:《楚辭 九歌 雲中君》漢 王逸注:"雲神,豐隆也,一曰屏翳。"
注11:《山海經.海外東經》"雨師妾在其北,其為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晉 郭璞注:"雨師,謂屏翳也。"
注12: 《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王逸註:「 望舒,月御也。」
注13:《文獻通考》:」夏至使有司祭地祇於北郊,以高後配……二十五日甲午,禪,祭地於梁陰,以高後配……奉高後配地祇「。《後漢書 光武帝紀》:「其上薄太后尊號曰高皇后,配食地祗。」等等
注14:《山海經 海外南經》事見張華《博物志》
注15:《戰國策·魏策》
注16:見屈原《天問》
注17:事見《左傳》桓公三年
注18:事見《漢書 武帝紀》顏師古注引古本《淮南子》
注19:見《呂氏春秋 音初》

————————————————2014年2月6日補遺———————————————————
我又回來啦!年上還真是忙,到現在才得空,沒想到已經破了千贊!趁機再補一點。

太子長琴是重黎的兒子,一開始住在大荒西邊的榣山,是最早創作音樂的人,他的身邊飛舞著三隻五彩神鳥,分別是鳳鳥,凰鳥和鸞鳥。注1,祝融的神職沒有由重黎傳到太子長琴,而是傳給了重黎的弟弟吳回,接著傳給了吳回的兒子陸終,吳回和陸終擔任祝融的時間很長乃至火神「回祿(陸)」的名頭很響,陸終娶了鬼方氏的姑娘女嬇,生了六個兒子,是剖腹產,說女嬇懷孕三年但是生不下來,剖開左邊,生下三個,剖開右邊,生下三個,注2。長子叫做昆吾,相傳昆吾一脈善於煉器,尤其是陶器,大荒西邊有座龍山,山裡有三片水澤稱之為三淖,昆吾常在這裡獲取食物。

陸終的三兒子就是著名的彭祖,帝堯把他封在彭城,注4,彭祖一口氣活到了商朝,八百多歲,注5,陸終的六兒子叫季連,是羋姓的祖先。重黎,吳回以及他們的後代因為追殺共工氏後人而長期滯留在南方,因此追溯楚國的祖先基本上都要追溯到重黎和吳回這裡,連帶他們的老子卷章(又名老童、耆童)都被楚國人當做先祖來祭拜。

再來說說黃帝的二兒子昌意,昌意和其兄玄囂都是出自西陵氏的嫘祖親生,昌意後來娶了蜀山氏的姑娘,生了兒子干荒,干荒又名韓流,長著長脖子,小耳朵,人臉豬嘴, 麒麟身豬蹄,注6。昌意還娶了獨山氏的姑娘昌濮,生了悲催的顓頊。

顓頊非常奇妙的死過一次,無頭無尾的記載在《山海經》中,說是顓頊不知為何死後化為蛇身,這時有風從北方吹來,從天上涌下大水如泉,澆灌到他身上,於是蛇身開始變化為魚身,最後變成一半身子有生機,一半身子枯萎的半人半魚的……咳咳,肯定不是美人魚,人稱魚婦,悲催的顓頊,注7。

對了,顓頊的後代,重黎的弟弟吳回只有左胳膊,沒有右臂。注8
大荒之中還有一個地方叫做大荒之野,這裡住著顓頊的另一個兒子,他長了三張面孔和一隻手臂,但是卻是不死之身。注9

其實彭祖並不算活得久的,大荒西有個軒轅之國,能叫這個名字也許是繼承了黃帝的一部分傳承,這裡的人們認為住在河流和山脈的南邊很吉利,他們活的最短的人也活了八百歲。注10

軒轅之國附近有座軒轅之台,射箭的人都不敢向這個方向射箭,是因為畏懼軒轅台的威勢。注11

太子長琴居住的榣山也在軒轅之台附近,他們都很靠近西王母的昆崙山。在這附近還有一座山叫靈山,靈山是十個大巫降臨的地方,他們分別是: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山上種了成百種靈藥。注12

帝嚳的兒子后稷是周朝的祖先,擅長農耕,他開闢的田地在建木的西邊,這裡的人死後都會復生,變成半人半魚的生物,又叫氐人國。不知道和顓頊的死而復生有何聯繫。注13

提到了建木,就不得不說說三大神木,分別是扶木,建木和若木。扶木即扶桑木,扶桑樹沒有分枝,扶桑木位於東方的湯谷(暘谷),在黑齒國的北邊,是金烏棲息的地方,一隻呆在樹上,九隻呆在樹下。扶桑木很高,上通天界,下抵黃泉,注14。

建木位於西南方一個叫做都廣的地方,白民國的南面,在昆崙山向西的延脈上。建木長著青色的葉子,紫色的莖幹,黑色的花朵,黃色的果實,樹頂上有九根彎蜒曲折的椏枝,樹底下有九條盤旋交錯的根節,中午的太陽照到建木上不會產生影子,在建木上呼喊也不會產生回聲,建木是諸帝往來天界和人間的通道。太昊修剪過建木的枝椏,黃帝也照看過它一段時間。注15

若木位於崑崙西邊,是太陽落下的地方,金烏一天的工作完事後落在若木的末端,若木通體赤紅,長著綠色的葉子,開紅色的花。注16

待續
注1:見《山海經 大荒西經》
注2:《世本》:「陸終娶於鬼方氏之妹,謂之女嬇,是生六子,孕三年而不育。剖其左脅,獲三人焉;剖其右脅,獲三人焉。」
注3:世系見《史記 楚世家》昆吾事見《呂氏春秋 審分覽 君守篇》及《山海經 大荒西經》
————————————————分割線————————————————————————
保存完發現後面幾個注釋沒有了(ToT)哭瞎,原來是字數到達上限了,所以這篇回答就到此為止了,剩的也不多了,零散的補遺轉移到我的知乎專欄中國上古洪荒神話(總目) - 蘭陵的文學菜園子 - 知乎專欄進行,謝謝大家!另:評論好多……謝謝支持!為避免評論區過長半天拉不到頭所以評論和疑問我會私信答覆。


(這幾天又收到了很多贊同,實在惶恐,回頭看這篇文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是因為目前的客觀處境無法再做進一步的修訂和完善,也希望各位有疑問可以提出來,共同進步。謝謝^_^)
2015.08.03

【原答案如下】

不是不成系統,而是太多系統。

原始的炎黃系統和帝俊系統,這是我認為最正統的中國神話。
楚苗系統可能是二級系統,從帝俊信仰中分支出來的。
佛教系統,雖然是外來的,但是經過本土化改造。
道教系統,最龐大的系統,改造了無數的上古神話,同時是我們認識上古神話最大的障礙。

======================
很意外大家都很對這個感興趣,不過就像大家所了解的,中國神話確實十分龐雜,難以論述,而且受到後世改造以後就更難以認識,中國歷史上沒有出現如《神譜》這樣的著作,我想可能以後也很難出現,除非我們認同一次「神譜的改革」,通過我們的認同來強制的規制神話,不然用一個史記式的故事來統一神話都是個人創造。

既然有人求長文,那就請耐心等待吧,盡量在年前出爐。

======2014年1月25日=====================================

蘭陵兄的回答是很好的,對於上古神話的了解之精深可見,我就不做重複勞動了。但是,對於蘭陵兄所持之觀點我不認同,炎黃系統和帝俊系統的神話在起源和發展中或有相互交融,但終究是兩個系統,但是隨著族群的融合,兩個神話系統也逐漸融合起來,但既然要溯其源流,還是不將其混同為好。拖欠這麼久,寫著寫著越發覺得自己對此了解太過淺薄,但也要硬著頭皮寫一寫,請大家多多斧正。


主要的觀點:中國神話不能用一個系統來歸納,至少有兩個系統,來自兩個系統的神話如何演變成我們所了解的那樣


  我始終認為神話是歷史的同位體,因此要區分族群傳說的神話和個人的臆想,一些前輩大家以他們雄奇的想像力編織了一個天馬行空的世界,但是這樣的作品卻會成為我們認識真實神話的障礙,比如許仲琳,比如吳承恩,雖然他們的創作都基於千百年來民間流傳的形象,但是他們將自己的所見所感注入其中,這已經不是神話了,這些作品折射的也是作者身處的那個時代。神話絕對不是沒有顯示根據的,否則也就太飄渺了,神話和人間的紐帶就在於傳說神話的人,或者說族群。傳說是文字之前的歷史,是先民記敘流傳歷史的唯一方式,這種方式甚至可以見諸於《史記》,我們知道太史公為了寫史記足跡遍及南北,一則考察實地,二則「道聽途說」。


  關於神話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神話也除了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還包括民間傳說以及道教仙話,而袁珂先生也持此種觀點,但是,我並不十分認同廣義神話的觀點,相反隨著時代變遷,神話的脈絡更偏離了創立時的本來面目,作為一個「歷史神話主義者」,我更偏向於狹義的神話。因此,我是不贊同把後代的創作作為我們研究神話的重點,之前我也曾經到處搜刮材料,試圖把封神,西遊,和上古神話統歸起來,而我找到的就是所謂的創始元靈之類的杜撰,而很明顯,這對我們認識神話的真相毫無幫助,這樣的「神話」充滿了現代文學創作的色彩,而沒有絲毫價值的歷史性。@北樹
列舉的那個系統我也看到過,十分的不贊同,更像是「仙話」而非「神話」。神話是仙話產生的基礎,許多仙話人物都是改造於神話。道教仙話是一個極富等級制度的體系,這樣成熟而完備的體系是人間皇權政治在天空的投影。


  神話的成熟和停滯是同時的,從文字時代開始,歷史和神話漸漸分離,神話被文字固定下來,中國神話在戰國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一直到秦漢時期,大量的士人把流傳在民間的神話加以整理收錄在自己的著作里,讓我們歷經千年可以看到當時神話的面貌,否則,任其自由流傳,神話早已面目全非。如果要編一套中國神話典藏的話,那麼開卷首篇必定是《山海經》,《山海經》數捲成書先後不一,大致最早在戰國,最晚在漢初。《山海經》想像奇特,天馬行空,像是地理志,記載了各處的風土人情,奇珍異獸,但是我覺得這本書還是比較難讀的。諸子百家中也各有神話片段,這說明這些神話在當時已經比較成熟,不排除創作的可能,但是至少人物和大致的故事已經有了。

  黃帝部族最初是生活在姬水流域,一說是關中中部武功縣一帶的漆水河,另一說位於關中北部黃陵縣附近的沮河,兩河均是渭河的支流,在陝西中北部,關中與陝北交界處。實際上黃土高原在幾千年前是很富饒的,黃壤的虹吸效應充分保證了肥力,《夏本紀》中有關於九州土壤的記錄,「其土黃壤。田上上,賦中下。」如果去過陝北就會知道,那裡其實是屬於畜牧區而非農耕區的,儘管雍州整體土質很上乘,但是耕種除了土壤還需要大量的用水,而黃土高原的河流較少,價值五千年前的先民還不會興建水利,這一技術要到大禹時代才成熟。因此黃帝部族至少是半農半耕的部族,這就意味著他必須遷徙。黃帝向南到達了渭河谷地,這裡是完全的農耕區,渭河谷地也成渭河平原,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八百里秦川,這裡後來孕育了一統天下的大秦帝國,這個以後有機會再講。在那個時候這裡是神農氏的後裔的駐地。現任炎帝叫榆罔,後來進了神農架,所以大家到了神農架如果緬懷神農氏,你們說的其實應該是這位榆罔。其實黃帝也是神農後裔,但是作為旁系,他們出走渭水,現在又回來了,但是這裡已不是他們的家。因此眼渭河北岸東進到了清澈的黃河,乘坐古代的羊皮筏子踏上了山西的土地。黃帝部族通過涿鹿之戰和阪泉之戰打敗了東夷的蚩尤和同宗的炎帝部族,成為了中原之地的主人。在此有一個問題需要闡明,所有的「黃帝」指的都是一個人,也就是軒轅,但「炎帝」卻不止一人,第一個被尊為炎帝的應當就是嘗百草之神農,而與黃帝同時代的絕不會是這一位炎帝,那麼炎帝應當就是一種尊稱,是黃帝之前華夏族群的首領。


  東夷文明絲毫不比華夏文明遜色,甚至更先進,蚩尤的部落已經產生了不成文的法律,與此配套的產生了刑罰。而這在很多古籍中被作為蚩尤暴政的證據。蚩尤暴,炎帝莫能伐。海岱之地的東夷民族,他們在農耕之外的副業是漁獵。實際上漁獵是比游牧更加具有戰鬥性質的生產方式。夷字有兩解,一者,大弓也,二者,一人弓也。後世的羿就是東夷族的神射手。東夷一直強盛到周成王,(封神演義中東伯侯姜桓楚當時實力不在西周之下,也是暗合了歷史),直到周公東征,東夷從歷史前台謝幕。


  三代夏商周是華夏和東夷漫長角力,不但在人世間,就是天上享用祭祀的世間主宰也為此變換。神話的中心是信仰,信仰是神話在產生和流傳時的方向,夏在目前還沒有出土的文物,留下的只有神話傳說,夏的始祖是禹,禹是唯一一個在名字前稱大的,所以大禹是一個尊稱,以感激他治水之功。治水神話是上古神話按類型分類的一個重要部分,鯀竊息壤,禹化熊等等,但是這些神話多出於《山海經》等後作,並不一定可見當時真實之情況。但是有一點確認,「夏後啟」這個稱號里的「後」,后土應該是在了歷史發展中地位降低到不可想像的一位神,所謂皇天后土,那麼這位后土應當是與天帝可比的神,代表著廣袤而富饒的大地,聯繫到黃帝作為中央天帝以及土德之神,有說法后土為黃帝的佐神,但是我認為,夏代時人們所崇拜的后土就是黃帝,這也契合了夏禹為黃帝之後的血脈正配合了「夏後」的稱號。不論是因為農耕文明的因素,還是洪水的原因,至少在那時華夏民族對於大地的信仰是主要的,但是著中國信仰已經幾乎難存了,原因就在於來自東方的衝擊。


  想當年東夷何其盛也,然黃帝九戰九敗,最終卻打敗了蚩尤,斷絕了東夷西進中原的念頭,在這個英雄神話中,我們可以了解當時戰事的大概情景,蚩尤憑藉先進的軍備連連告捷,黃帝節節敗退,最終退止河北涿鹿,但是顯然黃帝從周邊其他部族得到了志願,在神話中就是玄女,應龍,旱魃等助戰,憑藉新的有生力量迎戰蚩尤的疲憊之師,結果可想而知。但蚩尤只是東夷的一個部族,這一役只是在較長時間裡阻擋了東夷人的步伐,對於華夏來說,懷璧其罪,中原之地始終是為東夷所覬覦。五帝之中,顓頊和帝嚳的歷史屬性最低,我們先說堯舜。唐堯是黃帝之後,所謂之後,並不一定以為這他從黃帝那裡繼承來了那一條傳奇的Y染色體,我更願意理解為在共同供奉黃帝的華夏族群中,唐堯出自於黃帝從陝西帶到河北的這一部族。那麼堯——華夏,舜——東夷,禹——華夏,這究竟是美好的禪讓?還是兩個族群無情的爭鬥?我可能更相信後者。即使是在夏代,羿、寒浞也代表東夷驅逐夏後成為中原之主。但是這些小的插曲都太過短暫,只能算是小漣漪,真正的變革即將來臨。


  使東夷真正成為中原之主的是成湯。我們現在需要回頭看看帝嚳了,帝嚳的稱號很有意義,帝X,這樣的稱呼是商人所特有的,除了帝嚳,就是天上的帝俊,以及我們所熟知的帝乙和帝辛(紂王),所以帝嚳的稱號應當來自於商人的追認。那麼帝嚳是黃帝之後,為何又認為商人是東夷的後裔呢?在《商文明》中,張光直先生認為商人的母系是來於東夷,而且商人在先公時代也都生活在東夷文明中。東夷的信仰的中心是帝俊,作為神的帝俊和作為人的帝嚳,這是古史上的一樁公案,但是無論如何,我們已經清楚的指導,商人的信仰不是后土,更不是黃帝。另外黃帝神話中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是涿鹿之戰的應龍,還是黃帝升仙的黃龍,黃帝始終和龍緊密聯繫。於此相對,商人的神話是另一種神物,鳳鳥,鳳鳥有很多的變化,玄鳥,燕子,但都是鳥圖騰。龍圖騰如果說是眾多圖騰的結合,那麼可見,其中並沒有包含鳥圖騰,因為,鳥圖騰是與龍圖騰旗鼓相當的兩種圖騰,那麼帝俊的形象也應當帶有鳥圖騰的色彩。極為明顯的是,商人的信仰與夏人的信仰截然不同。商代燦爛的文明不但留在了人間,還影響了神,人民不再低頭叩拜后土,而轉向仰面擁抱上帝。中國成熟的宗教產生較晚,三代還停留在原始宗教的階段,而直到商代才有了一種我們可以稱為巫教的東西,但是這樣的宗教沒有機會發展成熟,因為那是的宗教建立在祭祀的壟斷上,商代重視祭祀,以至於商王需要成為首席的祭祀才能夠維繫統治,因此商王用權威監領了祭祀的壟斷,後期的商王十分藐視神職人員,因此或許我們要感激帝乙和帝辛(從父子倆的廟號就看出對神的輕視),他們避免我們陷入神權的黑暗。


  三代時人們的信仰中心經歷了從「帝」到「天」的轉變,這種轉變發生在殷周交替之際。因為甲骨文的發現,殷商的面貌已經可以推斷了,商人在崇拜上帝的同時,帶來了另一種信仰,祖先信仰。祖先信仰是中國信仰的重要組成,神話中的人物大多能夠被我們當做先祖供奉,商之前的華夏只有始祖崇拜,沒有先祖崇拜,黃帝是許多部族的始祖,而黃帝之子卻沒有得到崇高的供奉,而商人則不然,成湯之前的先公都得到了祭祀,每一任商王都在商人心中成為了「上地之賓」可以庇佑後人,也正是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帝俊系統的神話,除了帝俊,他的子女也成為了主要的神話人物,這是與炎黃系統不同的。到了商代,人民的信仰從最初的懵懂到了后土,到紛繁眾多的帝,最後固定為帝俊,帝俊系統成為主導,同時侵入了原來中原之地的神話,這種侵入最主要的方式是人物的替換和合併。


  周代商後,周人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周人用「天」的信仰取代「帝」的地位,因為帝俊是商人的先祖,周人需要用自己的信仰體系來替代商人的信仰體系,華夏族夏代的后土的信仰已經時過境遷,這時人們的信仰在天上,所以周人把商人的帝解釋為天下共有的「昊天上帝」,強調了天並非是商人的祖先,而是所有族群的共同主宰。此時炎黃系統的神話又再次和帝俊系統融合,這次帝俊系統的故事留下了,人物卻被大量的驅逐出神話視野,這次驅逐是致命的,以至於在山海經中對於帝俊的描寫也都是支離破碎的,所以究竟是人保護神,還是神保護人呢?此前的信仰都是形象的,具體的,人格化的,黃帝以及帝俊。到了周人這裡,用抽象的信仰取代了形象的信仰,這對於神話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為神話是神的擬人化,人類通過想像和觀察所創的神話都是基於人類生活的體驗,越接近人的神越容易產生流傳甚廣的神話,所以我們的神話中最為眾人熟悉的大多是那些半人半神,人神一體的角色,而龍這一神物,雖然在神話中處於極高地位,但是鮮有以龍為主人公的流傳的神話,而龍王這一擬人化設定才彌補了這一不足。


  最後,引用我某次社團活動中的法眼:神是人創造的,神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依附性,依附於它產生的環境。刑法中有兩種管轄原則,屬人管轄和屬地管轄,其實神也有相似的性質。神的職責是庇護人,有的神庇護特定族群的人,有的神庇護特定區域的人。特定區域的神很常見,最有代表性的土地山神。而特定族群的神也很常見就是祖先,嚴格的講是鬼,在此我們淡化神鬼的區別,只有在必要的時候作區分。上次讀書會的時候我們提到過為什麼西方一神教多,而中國的神成百上千。今天上次我有簡單的陳述我的觀點,今天我們來梳理一下。首先,西方有一神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也有多神的北歐神話和希臘神話,而中國除了主流的神的體系,蒙古民族還有長生天的信仰。一個普遍的規律是,游牧民族一般是一神論,而定居的農耕文明基本上都是多神論。我的看法是,最初每一個原始部落都有他們的保護神,這種神必須是唯一的,因為這有這樣才能夠維繫部落的團結。而部落之外的自然神有的被吸納成為保護神,有的被迎奉成保護神,總之這一時期的神是屬人的,能夠跟著部落的遷徙而遷徙。當種子種盡了土壤中,固定下來的不僅僅是人,也有神。於是這個民族的保護神就和當地自然融合在了一起,人們最需要什麼,就將這種能夠決定他們命運的能力賦予了一直以來守護他們的神,這個神就成了本地的神。而沒有定居下來的部落,他們的神和他們一起四處漂泊。中東的閃米特人他們是,信奉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祖先,對比舊約和古蘭經我們會發現,這似乎是同一個故事只是人物名字帶有不同的色彩。這片土地上也居住過不同的民族,最終他們的神和他們的人民一同消失在了歷史的迷霧中。


  漢代之後出現的道教信仰,以秩序的方式毀滅了原始的上古神話發展的機會,將古神話吸納改造,變成道教神仙體系的一部分,這時的宗教神話已經脫離了我們之前說的傳說的歷史意義,更多的承載著信眾的精神期望。


神話本來就有自己的體系,這裡首先介紹一本書《世界神話起源》,值得一讀。作者將麥克威策爾通過比較全世界的神話,將早期神話存在的時間回溯到了現代人類仍生活於東非的公元前六萬五千年。他根據人類遷徙的路線,分世界神話為南北兩大集合,即勞亞古陸神話和岡瓦納古陸神話並初步推測出世界最原初的泛古陸神話敘事。這一理論充分闡釋了世界範圍內的神話為何存在相似又各有不同。借鑒麥克威策爾對勞亞古陸神話的勾勒,將我們解讀中國神話的內涵。

特別是神話,反映了原始先民對世界及其自己的認識和想像,是慢慢形成和流傳的,各民族神話彼此又互相影響,又有自己的特色,就拿希臘神話美神維納斯,地中海周圍不同的地區對其描述也是不同的,印度神話《摩訶婆羅多》也有三個版本流傳,各族之間看法還不一樣,但是又互相影響。既獨立又相互作用,導致於神話很難形成統一的體系,所以,整理神話要從神話的要素入手。

一勞亞古陸神話
勞亞古陸神話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北非、波利尼西亞和南北美洲四大區域,它們在地理上絕大部分都屬於南非地質學家杜德瓦提出的原始古大陸「勞亞古陸」的組成部分,故而得名。
其中包括15個神話要素:
1、原初的水/混沌/無
2、遠處的蛋/巨人
3、原初的山或島
4、父親天空,母親大地和他們的孩子四或五代
5、夭空被推起來
6、藏起來的太陽光露出來了
7、現在的神祇打敗或殺死了他們的前任
8、殺死「龍」(和使用天上的飲料),大地的豐收
9、太陽神是人類的父親或只是「首領」。
10、第一個人和第一件邪惡的行為通常是一位半神祇做的,死亡的起源洪水
11、英雄和女神
12、文化的出現火食物一位文化英雄或薩滿創造了文化、儀式
13、人類的擴散地方貴族的出現地方歷史的開始
14、人類、世界和神衹的最終毀滅關於四個時代的豐富主題
15、一個新的天空和一個新的大地

把這十五個神話要素歸納四個大方面:
1、對世界宇宙起源的看法。
2、對人類起源產生的想像。
3、對於與自然關係的認識。
4、對於統治首領和社會次序的思考。

一、神話對宇宙世界起源的思考。

首先,作為上古人首先思考就是這個宇宙和我們的世界。他們會對周圍的環境進行自己的猜測,對宇宙有自己的想像和看法。所以,勞亞古陸神話對宇宙的起源的最普遍的回答是:宇宙出自於原初的黑暗,就是一片混沌

我們先看希臘的神話赫西奧德在《神譜》里說:世界起源於一片混沌的狀態(卡俄斯) ,卡俄斯以后里生產該亞(大地) 和孿生兄弟塔耳塔羅斯(地獄) 。該亞從自己體內分娩了烏拉諾斯(天) 、山脈和蓬托斯 (海洋) ,再與所生之子烏拉諾斯結合,孕育了獨眼巨人和赫卡同克伊瑞斯(百手巨人) ;與蓬托斯結合生育了不同的海神,使之成為希臘神話中誕生的世界上的第一批神(提坦神)。提坦神間彼此結合而生太陽、月亮、星辰等。

《摩訶婆羅多》中記載的史詩時代的婆羅門教的神話。是這樣記載的。起初,在一片黑暗中,出現了一隻金卵。這就是這個世界眾生萬物不滅的種子,宇宙意志將自己意識凝成創造神梵天從這個蛋中出首先生,破開蛋殼變化天地,梵天隨後生出了諸有即世界萬物。這個版本的梵天很有國內盤古開天的即視感。

而中國神話是「天地混沌如雞子, 盤古生其中, 一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 陰濁為地, 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 神於天, 聖於地。天日高一仗, 地日厚一尺, 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 地數極深, 盤古極長。故天去地九萬里。」

從這三個神話中我們看出:「原始思維的特徵是具體、形象的,還不能利用抽象觀念進行獨立的思考,也不能根據事物本身的性質做出概括,而是常常藉助某些具體的物象來理解世界。」先民認為萬物有靈,因此中西神話都將天地的開闢和萬物的起源歸結於一個無所不能的神的創造作用。另外先民們在詮釋自然萬物時,往往是「以己度物」,也就是將自身屬性不自覺地移到自然之上。
所以,中國神話在這點和世界絕大民族是一樣。

二、對人類起源的思考:

無論哪個民族的先民,都要解決一個「我從哪裡」問題。我們來看看勞亞古陸神話體系的對於造人的看法。

先看希臘:普羅米修斯是被宇宙之神宙斯放逐的古老的神衹族的後裔,知道天神的種子蘊藏在泥土中,於是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把它沾濕,然後調和起來,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樣,捏成人形。為了給這泥人以生命,他從動物的靈魂中,攝取了善與惡兩種性格,將它們封進人的胸膛內。智慧女神雅典娜,她驚嘆這提坦神之子的創造物,於是便朝著具有一半靈魂的泥人吹了一口神的氣息,於是,最初的泥人就獲得了靈性。人來到了世上。帶著善與惡,帶著動物的某些特性,來了。人是由一個男神和一個女神創造的,造人者是普羅米修斯和雅典娜。

再看看北歐的:奧丁殺死了巨人首領伊米爾,用其屍體創造世界——伊米爾的肉創造了大地,血液變成無涯海洋,骨骼成為山脈,毛髮變成樹木,頭蓋骨鑿成蒼穹,腦髓造成雲朵,還有霰和雪堆積其中——世界夠血腥的了。然後,諸神由「火之鄉」取來火星,放在天空中,創造了太陽、月亮和繁星,
奧丁和他的兩個弟弟在海岸邊徜佯著,欣賞自己的成就。無意間發現兩根樹枝被浪衝到岸上,就用其中的梣樹枝先造出女人,然後用另一根造出男人。雖然人類始祖出現了,但還缺少靈性;於是,奧丁便賜給人類生命和靈魂,威利給了他們理性和動作,維則給他們感情、儀錶與語言。


別的神話傳說:

宗教的造人,最有名的是基督教的《聖經》)。《聖經》中說,上帝花了六天功夫就把天地萬物造齊了,第七天造了人。上帝,男的,他造人,首先造男人;再取男人的肋骨,造女人。最早一對男女:亞當和夏娃。天主教、猶太教和基督教都是如此說。

人類由動物變的也相當常見。澳洲神話說人是蜥蜴變的;美洲神話說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變的;美洲印第安人的神話說:地神用暗紅色泥土殘和了水,做成男女兩個人,男名蘇克,女名晨星,以後便有了人類——跟中國、希臘造人神話接近……


中國的造人神話:這都知道,女媧捏泥人。後來忙不過來,用樹枝蘸上泥巴灑向地面,無數個小泥點形成了無數個人。人類出現了。


縱觀世界造人神話,發現:中國造人神話最接近現代科學研究結果的「夏娃理論」。

對比一下希臘神話的很多來源是兩河流域,人們最早開始學習種植,認識到了土地對人類的作用,所以人應該來至於泥土,中國神話一樣重視土地的作用,把女媧當成大地母親,用泥土造人。

因為中國也是最早用象形文字的民族,從先民的洞穴壁畫和各種象形的文字的記載中,先民得知以前社會信息,所以,神話也反映了出對於母系社會的記憶。但是,缺少象形文字的民族,則是把人類自身起源的想像成身體分裂或者動物植物。


可以看出有象形文字和原始農業神話趨向於土地和母系這兩個特點。


三、對於與自然關係的認識。

人類的起源伴隨著對人類死亡的解釋。與神話素「第一件邪惡的行為」相關的內容如早期人類的邪惡或內在的傲慢,往往導致洪水的發生。洪水神話母題中又常見人類起源的神話素具有世界性特點。

中國神話在女媧補天就體現出人們對於洪水的認識。面對水災,先民的想像是補天,與天地抗爭,而不是諾亞方舟被動的接受選擇(當然這宗教神話中的原罪思想也有關係,把這些看著是上天的懲罰)。體現出人與自然既有矛盾又能統一和諧共處的思想,特別是精衛填海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改造的態度,這點是其他民族神話不具備的。

雖然我們神話也是對太陽和火的追求和認可,例如夸父追日,勞亞古陸神話體系中幾乎各個民族都要有有太陽神或者一個帶來火的英雄(例如希臘普羅米修斯),但是中國還有一個后羿射日,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先民一種很辯證的思想,火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這點也是中國神話中很獨特的地方。

正是有了這種辯證的眼光,中國先民對於自然環境能以一種欣賞的眼光來看。其中產生以為玉文化為代表的對大自然為主體神話審美體系。《山海經》中記載了約550座山,300餘處海、河,其中有170餘座山有玉。玉的名稱、種類繁多,如白玉、蒼玉、碧、美玉、吉玉、麋玉等。在《山海經》中「美」字出現29 次,其中12 次是「美玉」,還有美石、美堊、美貝、美桑、美梓等。可見「美」在《山海經》中幾乎都是用來形容自然物的,所形成的也是自然美意象。表現出推崇中國神話中充實自然美的特徵。所以,在中國神話體系,勾畫出一個神仙的美好的環境,蓬萊仙山,玉樹瓊花,神仙也在青山綠水人間仙境美麗中修行,過著田園與世無爭的生活,這也為道家神話環境打下基礎,從神話中慢慢體現出道家對自然環境的融合態度。而中國的神往往都是和山水相結合的,在《西遊記》往往都是一個仙山裡居住某個神仙。人們求仙也要往深山裡面跑。當然,水也是具有這樣的屬性的,往往河裡有河神,大海裡面有龍王。神仙與自然很好結合在一起。所以。中國古代為什麼產生獨特而豐富的山水畫、田園詩、絲竹之樂等藝術形式,我們就很好理解。

但是,而古希臘神話則著重於對人類社會認識,充滿社會性主題。奧林匹斯山眾神往往群聚在一起,為了彼此立場,捲入各種的人類的各種戰爭之中。神話體現出對人性看法,眾神具有人的形體之美,缺乏對自然美意象的描述,形成了西方豐富的人物雕塑、悲劇和人物畫等社會美的審美傳統。別的地區特別象印度,也體現出來神話中人物去人世間冒險,創造世界,往往一部神話就是一個英雄的成長史。

這裡我為什麼要提到玉文化呢?因為涉及我們神話一個最重要的要素------龍!
因為玉的數量很少,只是用玉來象徵對山的崇敬,對神的虔誠與敬畏。我們先民自己圖騰崇拜用玉的形式而表現出來。而中國最早有龍的形象的正是先民對生殖崇拜和玉文化的結合。

---------------------分割線提示,以下這部分與本文宗旨關係不大,可以跨過去---------------------------------
說到這裡我順便加點私貨,談談我自己的中國玉文化的認識,其實包含著性文化原始崇拜。

我們首先來看祖宗這個詞的含義。。在甲骨文中,寫法其實就是一個「且」,且,本形為「男根,甲骨文寫成了。

所以,祖,從示,從且,且亦聲。「示」指「祭祀」,被祭祀的先人男根,就是祖。
宗就是祭祀時候房子,祖宗的一詞正好反映了遠古社會的生殖崇拜!
而蛇的也是西方神話中一個很重要的符號。

英國學者哈雷克特涅研究認為,「蛇象徵色情,性慾,及性姿」等等。據說人體的健康及兩性的自然相吸引,都是蛇的作用所致。創世紀的『蛇』字,本義為『舌的主宰』,意即意識里的『色心』,及色心的表現。所以,蛇勾引了夏娃。

在《山海經》中山川、氣象、工具、植物、動物神話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大都體現出渴望生命、崇拜生命的主題。原始先民的生存條件十分惡劣,人的存活率很低,壽命也很短暫。正因為生存艱難加之對生、老、病、死等生命現象缺乏理解,所以原始先民崇尚生命,幻想生命不息。《山海經》中描述了很多災變現象和祈雨驅災保護先民的巫術活動,體現了對生命的珍視。比如「蛇」是《山海經》中出現最多的動物形象,共計32次,遠遠高於其它動物出現的頻率,成為典型的文化原型。如「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夫夫山「神於兒居之,其狀人身美學論壇23而身操兩蛇,常游於江淵,出入有光」……原始先民看到蛇可以連續蛻皮,具有很強的繁殖力;而且從其形象而言,世界上許多民族的原始文化都將它視為男根的象徵。「蛇」意象體現了原始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

而在別的神話中,如《寶櫝記》:「帝女游於華胥之淵,感蛇而孕,十三年成庖犧。」所謂感蛇而孕,就是與某男子交媾而孕,蛇在這裡象徵男根乃至男性。台灣省高山族的溯源神話說:「昔有二靈蛇,所產之卵中生出人類。原始先民注意的是蛇的某一外部特徵與男根相似,故以蛇喻男根。

中國龍形象的最先出現於紅山文化,其原始意義是什麼呢?

C形玉雕龍,為中國紅山文化中精品國寶,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我個人認為:中國龍最早形狀既有男根的形態,又有女陰的指向,這是最典型、最抽象、最原始的生殖崇拜。這盤蛇所圍成的圓圈,代表女性生殖器,恰如圓環或橢圓之象徵玄牝,同時亦象徵兩性媾精。

看看中國早期玉的形狀,是不是和日本嚴島的生產的銀幣有異曲同工之妙。其符號象徵就不用說了。

也是紅山文化中,出土的這兩件玉器,聯繫起來想想,不言而喻。

無論怎麼看,玉發展方向有兩種,一是功能性,這類不說。但是還有一種裝飾性。在裝飾性有一種圓形中空的形狀,其早期就是戴在脖子上,其目的意義是什麼,學界還沒有結論。但是結合別的地區,上古活動最大的活動就是祭祀,而祭祀,重要內容就是生殖崇拜。所以,圓形中空的玉其符號意義就是女陰。以後就發展成了玉璧,以後的各時期,玉璧只能男人佩戴,而且要掛在腰部以下。其抽象含義不言而喻。當然,這種說法目前我沒有見過,好像是我第一個異想天開吧。

玉璧、玉瑗、玉環、玉這四種外形相似的玉器是指中國古代圓玉,隨著時代發展,其使用功能的隱退,現今的人們已經極少考究它們之間形制的區別和意義。

《爾雅?釋器》及考古發掘出土圓玉為依據的分類:

  一、玉璧:中心孔徑小於邊寬的圓玉;

  二、玉瑗:中心孔徑大於邊寬的圓玉;

  三、玉環:中心孔徑等於邊寬的圓玉;

  四、玉玦:周邊有一個缺口的圓玉。


玉璧: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卿大夫奉命會見鄰國國君,都要執見面之禮,這在當時被稱為「贄」,而玉璧是作為「贄」最為重要的禮物,這是古代極為嚴格的禮儀。由於璧的讀音與「畢」、「斃」相似,所以古代玉璧也作為葬玉使用,一是將玉璧置於死者身下,表示必死,二是將玉璧含於死者口中,稱為「含璧」,表示無生。這種使用玉璧的方式,也同時派生出降服者口含玉璧,銜璧表示自認死罪的用途。

相對應的時期諸侯之間獻處女,還有處女陪葬的制度。玉璧代表處女之陰。


玉瑗 是一種地位高者召見地位低者的信物,以為憑證。被召見者見到使者帶來的玉瑗,便要立刻趕到召見者身旁聽命。玉瑗,代表著陪著侍寢的女人的抽象的象徵符號。


玉環、玉玦

  玉環和玉玦的形制相仿,只是玉玦有一缺口,正是這一缺口之別,這兩種圓玉便表達了兩種完全不同的信息,玉環表示修好,認可,玉玦表示絕交,反對。 古代流放邊境的罪臣,三年之後,如果得到君王送來的玉環,便得知君王召其歸還,因為環與還同音,如果得到玉玦,便知君王已與他斷絕,返回無望,因為玦與絕音近。

個人竊以為,玉玦其實就代指女子被別人破處了,不能要了。玉環就是處子之身,還屬於自己的人,也代表貞操。後來,漸漸發展成玉鐲,女性帶其象徵意義就是守住節操。守身如玉,是指如玉環,而不是玉玦。


當然,對於玉文化這種看法恐怕你是第一次看見,是我提出來的。聰明的你仔細想一下,我說的或許還有一點道理,當然你可以認為我在扯淡。


-------------------------------------------------------------話歸正題----------------------------------------------------------------

所以,龍這個神話符號,包含著三個關鍵詞是自然山水、玉及其生殖崇拜,體現著先民在玉文化中生殖崇拜,這就是龍產生的原因。這點和西方神話中龍邪惡的形象完全不一樣,特別宗教神話中,蛇,及其演變出來的龍,作為性的代表,當然是邪惡的象徵了,表現出宗教對性的態度問題。

而中國龍這代表天地自然巨大的生殖能力,所以,皇帝作為父系社會的大家長當然龍的代表,所以天子以龍形象出來,也說明其代表著天地自然對人們合法統治的地位。


在對勞亞古陸神話體系要素中,龍的涵義與其他民族不一樣了,顯示我們自己的特色。這種華夏文明的特色越往以後明顯。使中國神話能夠作為一個系統而區別其他民族,也正反映了我國古代先民對環境和自我的獨特認識。

四、對領袖(英雄)和社會次序的思考

在勞亞古陸神話體系後幾個要素,也體現出進入文明社會以後,各民族人們對神話的完善以後,所表達的出來不同的思維方式。

現在古代希臘神話中四個階段也表現人類、世界和神衹的最終毀滅關於四個時代的豐富主題這一主題:分為了黃金、白銀、青銅、英雄四個階段(希臘史學家赫希俄德劃分為五個,羅馬當時史學家回歸四個階段)。我們把神話中這種歷史學家個人因素拋開,看看為什麼是四個階段,我從當前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肯恩·威爾伯肯恩·威爾伯的靈性領悟中四個階段來尋找答案:人類在信仰期要經歷這四個時期--------美好期、神化期、理性期、整合期。希臘神話在黃金時代,人類無憂無慮地與神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沒有疾病與死亡,這表達人類對社會的最初奇想美好。
在白銀時代,宙斯作為神開始統治,人開始有自己思想,宙斯為懲罰人類的不敬而將其沉入地下,死去的人會變成幽靈。 第三是青銅時代。人類有自己理智,更不敬神,熱衷於自己戰爭,為自己利益爭吵,回歸於現實理智。他們擁有強壯的身體和殘忍的心靈,死後進入陰冷的地獄。因為生產工具武器是青銅做的,故以青銅時代命名。
第四是「英雄時代」。人類比過去變得更勇敢而公正,他們與半神和英雄們共同生活,正確看待神與自己的關係,開始思考現實下的個人命運,特洛伊戰爭就屬於這個時代。
其實,這個和當前追星的年青人心理也是吻合的。神話也是社會群體對偶像英雄(英雄)認識的一個心理過程,而印度神話也是如此分了四個時代:「圓滿時代」、 「三分時代」、 「二分時代」、鬥爭時代」。
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統治次序也開始思考,對首領(英雄)------也就是統治我們的神,我們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態度?

進入文明社會以後,宗教慢慢興起,宗教神話就是把神建立高堂之上,只能崇拜不能懷疑。無論基督教和伊斯蘭都是如此。所以,此時,別的地區民族神越來越單一、純粹,神話也越來越宗教化。上帝和安拉成為人的統治最高精神領袖,其言語也是人們行動準則。

再來看看我們中國神話對社會次序的認識。

我們還以《山海經》為例,因為此書已經成為中國神話研究的基石。可以說,神話是一個民族無法超越的最初心理歷程和難以磨滅的永恆記憶,而最能體現神話生命力的不是浩博的神話故事,不是眾神的超凡形貌及行為方式,而是神話思維

《山海經》的神話思維表現出人獸同形的怪誕性特徵。《山海經》的「荒誕不經」眾所公認。為什麼會這樣呢?

《山海經》中圖騰神話、始祖神話較多,反映了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社會的人們思維基本情況,人們並沒有在神、人、獸之間劃分嚴格的界限,表現出神話思維的混沌性特徵。
比如《山海經》中對丹穴山上的鳳凰的記述充滿了原始先民對其喜愛的感情。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由此可以看出鳳凰的形象單純、和諧,與《山海經》中的許多奇禽怪獸的誇張變形有明顯區別,所以鳳凰會受到原始先民的厚愛。其他祥瑞動物也有較為自然可親的形象。與此相反,《山海經》中還存在著大量凶兆動物,其形象大都非常可怖,而且它們的出現總會伴有災荒、戰亂。原始先民在描述它們時充滿了恐懼和厭惡等感情色彩。先民將生命形式都可以轉化,實相和虛相糾結在一起,體現出物我混雜、天人合一的混沌感和神秘感,夾雜自己對凶兆動物形象的的改造。

在古希臘神話中和別的地區的神絕對至上,神意志決定了世界萬物包括人的命運和變化。神、人、獸所應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非常明確,不可僭越。古希臘人的認識從一開始就呈現出清晰的明辨主體與客體界限的世界圖景。

可是《山海經》神話中混沌性思維特徵就是物我同一融合關係。如夸父逐日渴死化為鄧林、女娃化為精衛鳥、刑天被殺變形後戰鬥不息、鯀被殺後復生禹等,這些英雄形象都是模糊生命界限的混沌意象。《山海經》的英雄神話中生命常常在「化生」中超越其有限性進入與天地自然同壽的無限境界。這些表現了原始先民崇拜自然,渴望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永恒生存的崇生性特徵。

所以,中國神話從一開始《山海經》就體現為了自然和環境可以對神進行改造,也可以把人造成神。象《山海經》中夸父、大禹、刑天、精衛等生命力頑強的神話英雄成為人們精神的寄託。

我們中國先民這種混沌的審美意象,決定以後中國神話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既然對神都沒有特別清晰的界限規定,那麼以後的對神具體化就是由我們自己來完善整合了。

象《西遊記》中眾神哪管人間的事情,過著逍遙自在生活。而《封神榜》中的神,卻要陷入西周與商世間紛爭之中。楊戩是《封神》中絕對是正義的形象,但是在《西遊》中,卻變成反面的天神。
還是同樣這個二郎神,有過「斧劈桃山」,救出母親的光輝反抗統治的英雄形象。但是在《寶蓮燈》卻成了維護天神統治的代表。

這種對神仙的整合改造,幾乎貫穿我們整個古代史。

儒家正史為了華夏文明的溯源,把黃帝炎帝兩個氏族部落絕對人格化,塑造出中華文明的始祖及其相關神話,也把堯舜禹湯進行了神化,使中國早期部落首領成為神一般的明主。以後各朝各代皇帝也開始為了統治的法理性,開始打造開國者的神話,例如劉邦就成了赤帝之子,斬殺白蛇的故事。等。

而道教傳播為了自己打造一個道家的神話體系。

當佛教傳了進來,我們古人立刻把外來的佛教也改造成符合我們文化心理的神仙現象,最後居然把觀世音改造成為一個女性。

當然老百姓也不閑著,熱衷於打造自己神話和傳說,最典型的就是借用道家的神仙形象,成功塑造出「八仙過海」的八仙,讓八仙為自己代言。中國古代四大民間故事,白蛇傳、孟姜女,梁祝和七仙女也意味我們古代人們女性(為了愛情)從來不缺少想像力,也不受神話中權力思維桎梏,打造出符合草根自己審美和價值規範的傳說。販夫走卒也把關羽創建為職業神,各行各業都對歷史相關人物加以改造創建了自己行業神。

就是知識分子也耐不住造神的寂寞,一部《西遊》就整合出一個自己特色神仙譜系。哪怕就是時代很晚的蒲松林,也編出《聊齋志異》中的妖魔鬼怪,也要寫個狐妖鬼女愛書生,主動現身,來安撫自己在現實中的窮困的心靈。

所以,反正我們古人從來不會為神服務的,我們之所以創造神,不是讓自己聽神的話,而是讓神為自己需要而服務的,所以中國神話和傳說越來越複雜,線索也越來越多,往往自成一個個小體系。這與別的民族走向迥然不同的道路。

但是這樣說,難道我們中國神仙體系,神話傳說全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么?
非也,無論中國神話再怎麼紛亂複雜,但是有一個根源,這就是昆崙山!
昆崙山,又稱崑崙虛、中國第一神山、萬祖之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古人稱昆崙山為中華「龍脈之祖」。

昆崙山在神話中有了崇高的地位,《山海經·海內西經》說,它是海內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也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民間有一句話:「先有鴻鈞後有天,陸壓道君還在前」。 混沌初開時,西崑崙有一生靈無意中得到天地造化神器的一部分殘片 「造化玉牒」,於是修成太乙真仙,自號鴻鈞老祖。而鴻鈞的徒弟卻是各個大名鼎鼎:元始天尊(盤古),太上老君,通天教主,接引道人(後更名為如來佛),准提道人(菩提老祖)等。後來,如來佛後來創立了佛教。太上老君創立道教。其他弟子也在中華大地上廣收門徒。可見,這才是中國神仙的起源之地。

傳說中的不周山最早見於《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據王逸注《離騷》,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訓》均考不周山在昆崙山的西北。相傳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夠到達天界的路徑。昆崙山就是天與地連接之處。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把崑山當成中華文化的萬山之祖。因為這是中國的龍脈之祖。

三條龍脈中,以昆崙山----秦嶺------伏牛山是一條最主要的龍脈。黃河也從昆崙山下青藏高原奔騰而出,塑造出華夏文明。這一山一水就是華夏文明的起源。所以,無論怎麼以後怎麼編神仙譜系,即使不同圖譜系對具體的神仙出身和師承關係也不一樣,即使在想像出別的神來,都能安在這整體文明大架構,兼容並包,為我所用。這是一個開放、具有開闊胸懷和容納精神的神話體系。神話作為先民最原始的記憶印象和心理寫照,也反映出我國文化中博大容納百川的特點,所以才賦予傳統文化的強大的實用性、靈活性及其兼容性,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我國社會受歷史化的學術傳統和儒家「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實用理性影響,我國的神話研究長期未得到廣泛重視,雖然顯得紛繁雜亂,但是以華夏文明為基點,中久遠深奧的神話都是在觸摸和感受中華先祖的文明之光,神話也作為未知的留白其經典的意義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發現。


好不容易寫完了,整理歸納神話材料和理思路都要吐血了,此文真是嘔心瀝血呀,所以順便帶點私貨:即便彎彎們想獨立,就從龍脈角度來看,阿里山也是第三條龍脈的最底端,從文化源頭還是發源於祖國大地,即便他們信奉的媽祖,其根基也是來至於昆崙山的女媧。只不過融入海洋的特點。

至於擔心現在國民很多開始信基督,信回教的人,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我們完全可以對其整合,就像對佛教神話改造一樣。只不過在我們神話體系中,又多了幾個神而已。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自信,我們只是善於造神而不是信仰神。


中國上古神話四系


中國上古神話中較純粹的部分,需排除後來人們出於政治目的短期內造勢鼓吹起來的政治偶像神話。如東周儒家為了宣傳他們的政治理想造出的「堯舜禪讓」神話,如戰國後期至秦漢間神仙家和儒家共同造出的「華夏初祖黃帝」神話,如兩漢之際劉歆為了助王莽建立新政權的正當性,在五德終始說的框架下造出來的新「五帝」系統(詳細內容可參看顧頡剛《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在偶像建立起來之後,各國君主為了證明自身血統之優秀,政治家們為了證明他們政治理想之優越性,對此大力支持,遂使這些後起的政治神話在後世深入民心甚至佔據正史的主流地位。這些偶像的前身或是實在受過某些族群的崇拜,也有相關的神話傳說流傳下來,然而後來興起大量政治神話依附於其上,遂使其原初面目被後起的材料所淹沒。


較純粹以及相關材料較豐富的上古神話大致可以分為四系,即不周系、崑崙系、冀州系、歸墟系四大上古神話系統,標誌性地點分別為不周之山、崑崙之虛、冀州、歸墟。


不周系

標誌性地點:不周之山

主要人物:共工、禹

主要事件:洪水、治水

傳承族群:夏人

共工(或即「洪江」,是為洪水之神),火神祝融之子,顓頊曾孫。祝融同時也是炎帝與赤水女神的後裔,具有水神「基因」(傳說祝融既是火神,也是南海神,與此或有關係亦未可知),他與江水女神結合生下了共工。

《山海經·大荒西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是處榣山,始作樂風。《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

共工為了與曾祖父顓頊爭奪成為天帝的權力,身體中的水神基因被狂暴地激發出來,引發了大洪水。他曾一怒之下用頭撞擊不周之山使其折斷,不周之山是位於天地之間西北海外的天柱,從此天的西北角便往下傾斜,地的東南角也向下傾斜,星辰和河流因天地不平而有了固定的軌跡和流向。

《淮南子·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不周山中有一個奇異的大門通往幽都,幽都冥府存在著一種名叫「土伯」的生物,它虎首牛身,三目九尾,頭上長角,爪趾帶血,逐人而食。

《淮南子·地形訓》:八紘之外,乃有八極。自東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蒼門;東方曰東極之山,曰開明之門;東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陽門;南方曰南極之山,曰暑門;西南方曰編駒之山,曰白門;西方曰西極之山,曰閶闔之門;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門;北方曰北極之山,曰寒門。
《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約,其角觺觺些。敦脢血拇,逐人駓駓些。參目虎首,其身若牛些。此皆甘人,歸來歸來!恐自遺災些。

面對滅世的大洪水,夏人的祖先英雄鯀承擔起了治水的重任。此時,一隻鷂鷹和一隻烏龜口銜他的衣角到達天帝的住處,合作竊取了天帝的息壤,這種投入水中便能生長增殖的神物遏止了洪水的漫延。然而天帝得知鯀竊取息壤治水救人的事情之後卻勃然大怒,命令祝融誅殺鯀。鯀被祝融殺死在羽山,屍體三年不腐,從腹中孕育出他的兒子禹。在巫師的救助下,鯀的屍體復活化為一隻黃色的水生生物「能」(或有說是三足鱉),沉入羽淵之中,從此失去音訊。後來天帝命令禹平定九州阻止洪水。

《楚辭·天問》:鴟龜曳銜,鯀何聽焉?順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鯀,夫何以變化!
《山海經·海內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國語·晉語八》:昔者鯀違帝命,殛之於羽山,化為黃能以入於羽淵。
《左傳·昭公七年》: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能以入於羽淵。
《楚辭·天問》:化為黃能,巫何活焉?

禹領受天命平定洪水,為了消滅洪水的源頭,於是他對共工集團發起了進攻。共工之臣相柳(又名相繇)九首、人面、蛇身,身體巨大,九個頭可以分別在九座山取食,被其體液滴到的土地全部成為沼澤。經過攻戰,相柳被禹所殺,相柳之血流經之處成為一個大池,血腥之味彌天,人獸五穀皆不能生存,禹連續填埋了三次,然而土石全都坍塌沉落,最終只能在血池附近建立一座祭台祭祀共工,有一條虎紋的蛇在祭台角落朝向南方守護著祭台,後世的附近居民因畏懼而不敢向北方祭台方向射箭。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禹攻共工國山。
《山海經·海外北經》: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台。在崑崙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
《山海經·大荒北經》: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因是以為台.在崑崙之北。

共工則被禹驅逐,至於被驅逐到了哪裡,誰也無從知曉。禹成功平定洪水之後,其子啟成為了漢民族傳說中第一個朝代夏朝的建立者。

《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鴻,為民除害逐共工。

崑崙系

標誌性地點:崑崙之虛

主要人物:帝俊、羿、西王母

主要事件:射日、求不死葯

傳承族群:疑似東夷人

帝俊,是此系神話的至上神,即天帝。他是日月之父,以日母羲和、月母常羲為妻,以神鳥為使。據說他曾令玄鳥(或為三足烏)生出商人族群。

《山海經·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山海經·大荒東經》: 有五彩之鳥。相鄉棄沙。惟帝俊下友。帝下兩壇。彩鳥是司。
《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帝俊的十子,即十個太陽,每天輪流從湯谷升起,由烏鴉載著(或有說日中有三足烏),巡視天下,據說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便是十日之名。湯谷是一個中間有著沸水(湯)的山谷,山谷上有扶桑,九日在下枝,一日在上枝。每當太陽巡視完天下落入地平線之時,他便在西方的咸池沐浴。

《山海經·大荒東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載於烏。
《山海經·海外東經》: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暘谷 ,浴於咸池 。
《楚辭·招魂》:魂兮歸來!東方不可以託些。 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 十日代出,流金鑠石些。 彼皆習之,魂往必釋些。 歸來歸來!不可以託些。

據說人間正當堯之時,十日並出,天上炎火逼近人間,草木焦枯,而異獸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又趁機肆虐人間。帝俊賜羿神器彤弓素矰(紅弓白箭)為人間除害,羿在疇華之野殺死了鑿齒,殺九嬰於凶水之上,在青邱之澤捕獲了大風,在洞庭湖將修蛇斬斷,又擒封豨於桑林。羿在除凶獸之餘射傷了河伯(黃河之神)還娶了河伯的妻子雒嬪,並且「順手」射下了九個太陽,三足烏羽毛離散,一一墜亡。後來當羿殺死封豨並用它的肉做成蒸膏獻給天帝,天帝並不接受,此時天帝心裡在想什麼誰也不清楚,這或許與羿後來向西王母求不死葯有關聯。

《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於是天下廣狹、險易、遠近,始有道理。
《山海經·海內經》: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
《山海經·海外南經》:羿與鑿齒戰於疇華之野,羿射殺之。在崑崙虛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持戈。
《山海經·大荒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有人曰鑿齒,羿殺之。
《楚辭·天問》:羿焉彃日?烏焉解羽?……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馮珧利決,封豨是射,何獻蒸肉之膏而後帝不若?
《楚辭·天問》王逸註: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隨其羽翼。


羿本身是一個具有神性的神話人物,至於為什麼他需向西王母求不死葯?原因不明。或許神本來就會死,或許羿被除去了不死的神性。西王母外貌奇特:豹尾、虎齒、披頭散髮、頭戴一種叫勝的裝飾物。她的職司是散播瘟疫以及殘障,有三隻青鳥為其取食,住在崑崙之虛北邊,是後世為人所熟知的仙話中「西王母」的原型。

《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岩。
《山海經·西山經》: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山海經·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

崑崙之虛,是天帝在下界的都城。有神名曰陸吾為天帝看守,陸吾虎身人面、虎爪九尾。崑崙之虛之下有弱水環繞,弱水是一條密度十分低的河流,連羽毛都浮不起來。弱水之外又有炎火之山環繞,永世燃燒著熊熊烈火。在這種環境下生活著一種鼠類,被水一澆就死,它們的皮可以做成火浣布,只要用火焚燒就能幹凈如新。

《山海經·西山經》:崑崙之丘,是實為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此山萬物盡有。
玄中記》:天下之弱者,有昆侖之弱水焉,鴻毛不能起也。
《齊東野語》引《神異經》:南荒之外有火山,晝夜火然。其中有鼠重有百斤,毛長二尺餘,細如絲,可作布。鼠常居火中,時出外,以水逐而沃之方死。取其毛緝織為布,或垢,浣以火,燒之則凈。
《列子·湯問》:火浣之布、浣之必投於火、布則火色、垢則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凝乎雪。


崑崙之虛山體之內有九重,每一層都是一座城,總共高一萬一千里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山體外有四百四十個門戶,西北方有一個門戶長期開啟,源源不斷地吸納不周之山的風。崑崙之虛上面有若干珍奇樹木,還有飲之不死的神水。崑崙之虛再往上,有一座名曰涼風的山懸浮在空中,登上此山能夠不死;再往上,名曰懸圃(懸浮著的花圃),登上此山能夠通靈呼風喚雨;再往上就是天界,此處只有神能到達,也是天帝的居所。

《淮南子·地形訓》:掘崑崙虛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樹、玉樹、琁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門,門間四里,裡間九純,純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橫,維其西北之隅,北門開以內不周之風。傾宮、旋室、縣圃、涼風、樊桐在崑崙閶闔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黃水,黃水三周復其原,是謂丹水,飲之不死。
《楚辭·天問》:西北辟啟,何氣通焉?
《楚辭·天問》:崑崙懸圃,其凥安在?。(王逸註:崑崙,山名也,其巔曰縣圃,乃上通於天也)
《楚辭·離騷》:夕余至乎縣圃。(王逸註:縣圃神山,在崑崙之上)
《水經註疏·河水》:崑崙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謂太帝之居。
《淮南子·地形訓》: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羿穿過弱水與炎火之山到達崑崙之虛向散發著死亡氣息的西王母求得不死葯,然而卻被姮娥(為避漢文帝劉恆諱,後改為嫦娥)竊走,嫦娥為了躲避弈最終逃到了月亮之上。至於最后羿有沒有找回他的不死葯,不得而知。

《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冀州系

標誌性地點:冀州

主要人物:黃帝、蚩尤

主要事件:黃帝蚩尤大戰

傳承族群:不詳

黃帝、蚩尤都有著非常奇特的外貌特徵:黃帝長者四張臉,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發如劍戟,頭有角。

《屍子·神明》:子貢問孔子曰:古者黃帝四面,信乎?
《述異記》:有蚩尤神,俗云: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髏如銅鐵者,即蚩尤之骨也。今有蚩尤齒,長二寸,堅不可碎。秦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黃帝曾捕捉夔獸以其皮製鼓,再以雷獸的骨頭作為鼓槌,敲擊之下,聲聞五百里,聲勢之壯一時無兩。蚩尤率領軍隊攻擊黃帝,兩軍對陣,黃帝令應龍攻擊冀州之野,應龍蓄水準備淹沒蚩尤軍,而蚩尤識破了應龍的計謀,請風伯雨師製造大風雨意圖提前崩潰應龍的蓄水,黃帝則從天界請下了天女魃,遂使風雨停息,於是黃帝軍得以擊敗蚩尤軍並殺死蚩尤。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為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山海經·大荒北經》: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

天女魃喜歡穿青衣(又有說喜歡裸身),兩隻眼睛長在頭頂上,行走如風,所在的地方會大旱,赤地千里。

《山海經·大荒北經》: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鄉。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
《神異經·南荒經》: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兩目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

應龍是一種長著翅膀的龍,善於製造雨水,他曾在南極殺蚩尤與夸父。

《淮南子·覽冥訓》:乘雷車,服駕應龍。(高誘註:應龍,有翼之龍也)
《述異記》:水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夸父是一個巨人,是大地之神后土的後代,類似希臘神話中的泰坦。他為了追趕太陽,途中因為口渴將河水(黃河)和渭水的水都喝乾了,可是喝了之後依然口渴,為了喝北方大澤的水,他轉向北方,但最終還是渴死在路上,他死後,其手杖變成了一片桃林。

《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
《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黃帝蚩尤大戰其實跟炎帝沒有多大關係。後世將周王室分配給黃帝,齊王室分配給炎帝,只是一種後起的杜撰和附會。在商人、西周人眼裡,最古的人是禹,禹之前的若干人物他們並不知曉,更不崇拜(參看顧頡剛《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

《國語·晉語》: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

歸墟系(後來演化成蓬萊仙話)

標誌性地點:歸墟

主要人物:少昊、龍伯國人

主要事件:龍伯國人釣鰲

傳承族群:疑似東夷人及燕國齊國人

東海之外有一個大海溝,海溝之中無底,名曰歸墟,天下所有水都流注其中,而歸墟亘古不增不減。歸墟之中有少昊之國,或許是一個生活著長著翅膀的羽人的國度,少昊曾經撫養帝顓頊,後來因為某些原因,少昊將琴瑟丟棄在歸墟之中。歸墟之中有五座仙山:岱輿、員嶠、方壺(又稱方丈)、瀛洲、蓬萊,天帝命禺疆使十五隻巨鰲分別承載這五座仙山,每座仙山有三隻巨鰲輪流承載,六萬年交接一次,每輪交接三次。然而好景不常,龍伯國巨人走了幾步便到達五座仙山的所在,釣走了六隻巨鰲,一起背走歸國,這六隻巨鰲後來被龍伯國巨人拿去灼燒,用龜甲的裂痕來占卜。岱輿、員嶠失去巨鰲的承載從而流失於北極,沉入大海之中,於是東海之中五仙山便只剩下三座:蓬萊、方壺、瀛洲。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儒帝顓頊,棄其琴瑟。
《左傳·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暤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瞗鳩氏,司馬也。鳲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淫者也。
《列子·湯問》: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台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於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禺疆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時,其國人猶數十丈。
《楚辭·天問》:東流不溢,孰知其故?


一、歐洲那麼小地方,希臘神話羅馬神話北歐神話還有各民族自己的神話,能統一到一起么?
中國就有歐洲這麼大,各個地方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孕育出的不同神話,所以很多時候管一件事兒的神仙在中國有好多位。各地之間的神話不太一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總不能如書同文一般把全國神話給定一下吧?著實意義不大。
二、歐洲的歷史都是斷開的,希臘文明衰落後,希臘神話就再也不可能更新了。羅馬與北歐也是一個道理,尤其是北歐神話,最後就靠一本大艾達來確定神話故事與人物關係,可不看起來非常有條理沒有矛盾么。
而中國歷史基本是連續的,每朝每代都會有很多的新的神仙被加進去,前前後後這麼多的傳說與著作,一直也沒個完結,也沒有因為滅絕了而最終僅剩基本殘捲來減少爭議,結果就只能是造就了如此繁雜的神話體系了。

如果非要理清中國神話內部關係,就應該在時間上分層,在地域上分塊來研究,才能很好的把這些神仙很好的分門別類。至於誰來做這件事情,那得是一個對中國神話痴迷到一定程度的傢伙了~希望他早點兒出現,哈哈


之前馬克過然後一直沒有動筆,正好有空,就貼一篇以前寫過的小論文吧。

本文所謂神話,以原始神話為主。

華夏神話體系初探


中國古代原始神話,由於散佚、歷史化等多重原因,現今大多不成系統,我們也只能在流傳不多的吉光片羽中感受到中國神話的魅力。同時由於中國古代缺少如《荷馬史詩》與《神譜》這類使本民族神話統一成體系的神話專著,更多的是散見於歷代筆記、散文、詩詞中的神話人物與故事,所以導致現今很多人認為中國神話是不成體系的,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中國現今存留的神話是多種神話體系殘片的結合,顧頡剛先生就認為中國神話同時存在崑崙體系和蓬萊體系,前者以《山海經》為代表,後者多以後起神仙故事居多。也有學者從民族學的角度出發,將中國神話按照原始社會氏族劃分為華夏、東夷、苗蠻三大體系,華夏體系以炎黃、少昊諸始祖神為代表,東夷神話以帝俊、伏羲為代表,苗蠻神話則以盤古、祝融諸神為代表。這些說法給我們研究中國神話帶來了很大的啟發,所以筆者也萌生了以原始神話為主,以時間為軸,以神話時期首領和帝王更迭以及子息傳承為線索,試圖整理出一個以華夏民族神話為主的中國神話體系的念頭,如有鄙陋,還望海涵。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形成了今天獨具一格的中國文化。華夏民族是古代居住於中原地區的漢民族的自稱,其民族成分主要為炎、黃兩部落,而華夏神話在其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也吸收了不少其他民族的神話傳說,才逐漸形成了如今的中國神話。而鑒於如今中國神話體系的破碎,研究中國神話則要溯本回原,將各個體系的神話分門別類,才能整理出更具科學性的神話體系,而要溯本回原,身為中國民族主體的華夏民族則是研究神話體系的重點。也正基於此,筆者選擇了華夏民族的神話作為研究對象。


在炎帝和黃帝之前,華夏民族神話是一脈單傳的,黃帝與炎帝共同的父親為少典,而少典父親則為伏羲。當然,沿著伏羲氏上溯中國神話中還有盤古1、三皇(此處三皇指天地人三皇)及九皇的傳說2,但是該類材料大多出於秦漢之後,並含有其他少數民族及宗教神話色彩,不屬於原始神話,故在此略去不談。


伏羲,又被稱為宓羲、庖犧、包犧等,是神話傳說中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據《國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祖母華胥氏。」可見伏羲其母為華胥氏,《詩緯》曰:「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宓犧。」,講述了伏羲是因其母華胥氏在雷澤踩到了巨人(一說雷神)的腳印,因此懷孕生下了伏羲。伏羲後來成為原始華夏民族的首領,為華夏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周易》中是這樣為我們描述的:「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他教民打獵捕漁和飼養牲畜,同時演繹八卦,以理順社會秩序。由於他的偉大功績,所以後來被尊稱為華夏民族「三皇」3之首。


伏羲之子少典在諸多史料中身影並不甚多,更多地是點明了炎帝、黃帝之間的繼承關係。如《國語》所述「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另有說法為少典之妻「見大電繞北斗樞星,光照郊野,感而孕」,然後生下了黃帝(見《水經注》),而炎帝則是「有蟜氏女安登忎神龍而生帝」(見《竹書紀年》、《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自此以後,雖然黃帝一脈和炎帝一脈氏族相互融合逐漸形成了如今的華夏民族,但是其神話譜系卻仍保留黃帝和炎帝兩脈,為我們奉上了中國神話中最璀璨的一段樂章。以下是筆者整理出的一個炎黃神話譜系簡表。

註:1.此表每橫欄表示一代。

2.族系從傳說時期起,止於歷史時期。


以下筆者將介紹表格中神譜諸神由來及其傳承關係。


前文已提到,少典有妃兩人,附寶生黃帝,安登生炎帝,我們先來看黃帝一脈。作為華夏民族始祖之一的黃帝在中國神話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他的姓氏稱號也很多,「黃帝為有熊國君,號有熊氏。及曰縉雲氏,又曰帝鴻氏,亦曰帝軒氏」(《左傳》),「本姓公孫,名軒轅」(《水經注》,《史記》)「以姬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國語》),原始神話中也流傳著很多有關他的事迹,《山海經 西山經》記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歲,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黃帝乃取密山之玉榮,而投之鐘山之陽。」,又在《山海經 大荒北經》中首次出現了「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以及女魃助陣的傳說,此傳說在後世進一步演化和發展,形成「黃帝造指南車」、「九天玄女助黃帝4、「黃帝問道廣成子」等一系列傳說,因本文僅淺論原始神話,故不再多做贅述。黃帝在位期間,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呂氏春秋》記載「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十二律呂;他在位期間的史官倉頡還創造出文字,讓人民脫離了結繩記事的原始方式;《周易·繫辭下》有雲:「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將制衣冠的功績也歸諸黃帝;其妻嫘祖發明了養蠶,福祉萬民。


黃帝子息眾多,其妻嫘祖生玄囂與昌意,又有郝懿行箋疏:「《大荒東經》雲: 黃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禺京即禺彊也,京、彊聲相近。」禺強又名玄冥,是黃帝之孫,也是傳說中的風神與水神,司掌北方,又有一說禺強為帝顓頊之臣。當然黃帝子息中未必均為良善,《左傳 文公十八年》中這樣記載:「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德,醜類惡物……天下之民謂之渾敦。」「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謂之饕餮。」帝鴻氏與縉雲氏是黃帝的別稱,渾敦又名渾沌,與饕餮同屬「四凶」6,因品行不端而在堯時被流放至荒外之地。


黃帝長子玄囂後繼承帝位,又稱少皡、少昊。其子為帝嚳,繼承昌意之子顓頊帝位而成為神話中的又一位帝王,帝嚳即帝位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史記 五帝本紀》)。另一子句芒,據《呂氏春秋》:「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為木官之神。」又有據《禮記》記載句芒為司春之神。又有一子為蓐收,為司秋之神,《山海經 海外西經》中記載了他的形象為:「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另據《左傳》,四凶之一的窮奇亦為玄囂之子。


帝嚳兒子中有名的有契、堯與棄等人。契是商人的祖先,據傳帝嚳的妃子簡狄在洗澡時吞下燕子卵,懷孕而生下了契,《詩經 商頌》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商代也因此將玄鳥作為圖騰。堯又名放勛,因出生自唐地伊祁山,故又被世人成為唐堯、伊祁堯,有關他的言行記錄在《尚書 堯典》一章中。唐堯是傳說中的五帝之一,在中國古代神話史中同樣留下了不少的痕迹,「后羿射日」、「皋陶造獄」均發生在此時期,他還開創了部族首領的禪讓制,在年老時將首領讓給了後來的舜。棄是周人的祖先,其母為帝嚳元妃姜嫄,因腳履巨人腳印而生棄,以為不祥,數棄之於外,均無恙,因而得名為棄,他還因為擅長農事而被稱為后稷。黃帝次子叫昌意,昌意生子顓頊,顓頊從伯父玄囂處繼承了帝位,號為高陽氏,原始神話中很多事迹發生在顓頊當政的時候,


例如顓頊整頓四時秩序,同時讓重、黎7二人隔斷天地,自此天與地之間不復相通,神人自此相隔(見《尚書 呂刑》),傳至後世,《淮南子》中還記載到:「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並創造出了女媧8鍊石補天的傳說,當然這已經脫離原始神話的意味了。顓頊的一個兒子為鯀,《山海經 海內經》中記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鯀原受命治水,因為採用了「堵」的方法,從天帝處偷來了息壤,治水失敗後被祝融殺死在羽地,後來禹出生在鯀的屍體上,並繼承父志繼續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獲得了成功,舜也因此將帝位禪讓於他。此後禹之子啟廢除禪讓制,將天下變為家天下並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王朝君主,原始神話時代就此終結。而禹之前的舜亦是顓頊血脈,舜是顓頊的六世孫,因為事父至孝而被堯所賞識從而得到帝位,並娶了堯的女兒娥皇和女英,成為五帝中的另外一位偉大的帝王。


黃帝一脈大致如此,其帝位傳承順序為:黃帝——玄囂——顓頊——帝嚳——帝摯(為堯之兄,後讓位於堯)——舜——禹。夏之後商、周兩代亦為黃帝一脈子息傳承。


炎帝,又名神農氏,是華夏民族的又一始祖,《易經》中記載,"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在伏羲去世之後,神農氏指導農作和桑田,以教化天下。炎帝有一個臣子叫做刑天,因與天帝爭神而被天地斷首葬於常羊山,於是以雙乳作為眼睛,以肚臍為口,執干戚而舞。(見《山海經 海外西經》)炎帝子息見諸記載的並不多,《山海經 北山經》中記載:「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這便是精衛填海傳說的由來。而炎帝另一位較為著名的子嗣要算祝融了,《山海經 海內經》記載:「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 獸身人面,乘兩龍,居衡山,被奉為楚人之祖,曾受命殺死盜竊息壤治水的鯀。


祝融的兒子名叫共工,他的形象是人面蛇身朱發,是神話中的水神,曾因為作亂先後被顓頊、帝嚳、堯、舜放逐和鎮壓。共工有個臣子叫相柳,是沼澤之神,九首人面,蛇的身體,由於殘暴成性而為大禹所殺(傳說中又說為帝嚳所殺),其血腥臭,所過之地寸草不生,化為沼澤,禹三填三塌,最後只得圍成水池。(見《山海經 海外北經》),據《山海經 海內經》及《國語 魯語》記載,共工的兒子為后土,在原始神話中為輔佐黃帝的佐神,後在道教神話中性別與部分職能發生改變,被稱為九天後土皇地祇,又被中國民間稱為后土娘娘。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山海經 海外北經》中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在《大荒北經》中又有這樣的記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


此後炎帝一脈逐漸散見於史料雜記,原始神話甚少,故不再贅述。


以上論述讓我們大致對華夏神話體系有了粗淺的了解,但是由於筆者才疏學淺,該體系還存在不少有待解決的問題,故僅希望該體系能夠為中國神話體系研究和中國神話體系在廣大受眾中的普及略盡綿薄之力,今日且拋磚,惟願有朝一日群玉紛至沓來。


註:

1.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始見於三國時代吳國人徐整所著《三五歷記》,在此之前並不見於華夏典籍,有說法為盤古是少數民族神話融入華夏神話後形成的創世神。另有一說盤古即為盤瓠,《後漢書
南蠻傳》;「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將吳將軍頭者,購黃金千鎰,邑萬家,又妻以少女……盤瓠遂銜人頭造闕下,群臣怪而診之,乃吳將軍首也。」

2.此處「三皇」指天地人三皇。《史記 秦始皇本紀》載秦博士議曰:「天皇、地皇、泰皇(指人皇);」 天皇氏與地皇氏、鉅靈氏、人皇氏 (居方氏)、提挺氏、通姓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蚩尤氏,合稱為九皇。

3.三皇五帝的說法較多,本文採用的是《白虎通義》中「三皇」(燧人、伏羲、神農)以及《大戴禮記》中「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說法。

4.據道教《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軒轅黃帝傳》,黃帝得九天玄女之助,乃敗蚩尤。

5. 《莊子在宥》云:「黃帝聞廣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見之,問以至道之要。」

6.四凶:一說為凶獸,一說為凶族,分別為檮杌、窮奇、渾沌、饕餮。

7.重、黎:亦作「重蔾」。一說為顓頊氏子孫,《史記 楚世家》:「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另一說為羲、和二氏之祖先。

8.女媧最早見諸《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又見於《天問》:「女媧有體,孰能匠之?」此時並沒與女媧與伏羲兄妹婚配及摶土造人、鍊石補天等傳說。兄妹婚配一說改編自西南少數民族神話,摶土造人始見於東漢應劭所著《風俗通》,鍊石補天始見於劉安所著《淮南子》。故並不存於以炎黃為主體的原始神話體系內。

9.炎帝與神農是否為一人至今尚存在爭議。


我認為中國神華難以構成嚴格體系的,但是如果加上一些「大膽假設」和腦洞,串聯出一個邏輯完整並且能自圓其說的神話,也不是不可以的。
以下是我的一些嘗試:

——————————————————————————————————————————
目錄:
一、開天闢地:神的起源
二、造人與補天:創世的細節
三、
從三皇到五帝:神權的更迭
四、炎黃神族:新的秩序
五、聖王時代:人族的崛起
六、人與神:西王母秘史
七、總結:中國神話簡史
————————————————————————

正文:

一、開天闢地:神的起源

很久很久以前,屈原就曾仰頭問天:

「女媧有體,孰匠制之?」

人是女媧造的,那麼女媧又是誰造的?或者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神是誰創造的?

在古希臘神話中,世界最早是一片混沌(卡俄斯)。卡俄斯孕育了第一代創世神:蓋亞、塔耳塔洛斯、厄瑞玻斯、倪克斯和厄洛斯。五大創世神相互亂搞又生下了第二代眾神順便創造了整個世界。尤其是大地之母蓋亞,與烏拉諾斯亂搞後生下了十二泰坦。

第二代眾神又相互亂搞,生下了第三代,也就是以宙斯為首的奧林匹亞眾神。

整個過程雖然很亂,但是主線是明確的,那就是:混沌中孕育了創世神,創世神生育了眾神。

那麼在中國的神話中,整個世界和世上的神是怎麼來的?

換句話說,中國的創世神話是怎麼樣的?

說起中國的創世神話,最廣為人知的自然要推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

不過,關於盤古的神話要晚到三國時候才被吳國人徐整整理出來,而且只有孤零零的一條,既無前傳也無續集。所以,我們先不談開天闢地。

中國神話體系應該是由南方的盤古神話,中部女媧伏羲神話,西方炎黃神話和東方帝俊(帝嚳,帝瞬)神話構成,而在另外三大神話體系,也應包含著各自的創世神話,只不過後來遺失了。

比如炎黃神話中,共工與顓頊爭帝位,共工敗了,一怒之下撞斷了天柱不周山,於是天往西北傾斜,地往東南傾斜,構成了現在西高東低,百川東流的地形,這裡就有創世神話的影子。

而在帝俊神話中,連太陽和月亮都是帝俊和他的兩個老婆羲和和常羲所生,帝俊的造物主身份也就顯而易見了。而大禹布土定九州的傳說,也有創世神話的痕迹。

女媧造人顯然也是創世神話的殘章,而有人認為,女媧補天也是創世神話的終章,那麼,女媧伏羲神話中想必也有創世神話。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世界起源說。

《列子》上說法是: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什麼都沒有,連沒有都沒有。後來才漸漸有了有,又有了形,氣,質這些東西。不過這三樣東西不分彼此,像團氣一樣混在一起,叫做混沌,後來才慢慢分開,輕的上天成了天,重的下地成了地,世界就這樣形成了。

《淮南子》里說,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也是什麼東西都沒有,後來出來陰陽兩個大神,一起營造天地,這便分出了天地陰陽,離散成四極八方。陰陽二氣相互作用,萬物才從中產生,雜亂的氣變成魚蟲鳥獸,而精純的氣就變成了人類。

這些「神話」的哲學味道太濃,實在算不上真正的神話。

直到三國時,一個叫徐整的人,整出了盤古的故事。這才是現在最廣為人知的創世神話。

按《三五歷記》和《五運歷年記》的記載,盤古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混沌如雞子,只有盤古的身在混沌中孕育。

某一天,當盤古睜開眼睛,他覺得混沌是不好的,於是盤古說,要有光,可是卻沒有光;盤古說,天和地應該分開來,可是天和地卻沒有分開;盤古又說,要有斧子,然而還是沒斧子,最後,鬱悶的盤古直了直身子想伸個懶腰,混沌卻突然從中間列成了兩半。

在之後的幾萬年里,盤古將一直保持這個姿勢,頭頂著天,腳踏著地,盤古每天長高一丈,天地間的距離也增大一丈。最後據說天地相聚九萬里,這當然是個虛指,但至少也得這個數,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換算一下盤古站了多少年。

在N多年的頂天立地之後,天地終於成型了,盤古也死了。

而盤古神話,也在盤古死後,進入了真正的高潮。

盤古到底死去後,碩大的身軀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書上說他:

「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

而在盤古倒地前,他的呼吸已化為雲氣,聲音化為雷霆,汗流化為魚澤。

總之,天地是盤古頂開的,萬物是盤古創造的。

比起古希臘神話,盤古的創世記更加艱辛,也更加悲壯。

然而,這段神話似乎遺漏了什麼,比如,諸神是從哪裡來的。

混沌中只孕育了一個盤古,盤古沒機會跟任何人亂搞,除了這個世界本身,沒有留下任何子嗣。那麼在盤古之後,那些突然冒出來的神,是從哪兒來的?

事實上,正如前面所說,那些在中國神話史中留名的大神們,在各自的話體系中,很可能處於造物主的地位,很可能跟盤古一樣是從混沌中孕育出來的。

可是,當這些神被置於一個更大的神話體系中,又不幸生在盤古之後,失去了造物主的地位,那就必須得有一個神來創造他們。

那麼這個任務,就還是只能交給盤古。

在盤古死後軀體變這變那的敘述中,其實還有一句:

「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氓。」

也就是說,盤古死後,身上的蟲子——蛆啊,跳蚤啊,蛔蟲啊,被風一吹,就變成了人。

但地球人都知道,人應該女媧造的。這裡明顯矛盾了——如果人是盤古的蛆變的,
那女媧造的又是什麼?

為了調和這個矛盾,只能對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做出一個小小的改動:

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諸神。」

諸蟲化為諸神……也不算太離譜。

在北歐神話中,巨人之祖伊米爾死後,從腐爛的肉體中生出很多蛆,這些蛆攫取伊米爾身上的精華,久而久之竟都有了靈性(成精了),在諸神的裁決下,他們都有了人的形體和智慧。於是,屍體受光面的蛆變成精靈,屍體背光面的蛆則變成了愛打洞的矮人。

有了北歐神話的先例,說中國諸神是蛆所化也就可以理解了,不過有人要說,北歐的蛆變的是精靈矮人,他們怎麼能跟諸神相提並論呢?

不錯,北歐的精靈矮人確實要比神第一個檔次,但中國的盤古可要比伊米爾高不知幾個檔次,中國蛆自然也比北歐蛆要上檔次的多。

說諸神是盤古諸蟲所化,實在不算辱沒了諸神。說諸神是蟲變的,另一個依據是:諸神也確實比人長的更像蟲子——都是人頭蛇身。

經過這一個字的改動,關於所有問題就迎刃而解:人還是女媧造的,而女媧(包括其他諸神)則是盤古化出來了。

整個創世體系就完整了。


二、造人與補天:創世的細節


神的來歷搞清楚了,接下來就是人的來歷。

這似乎並沒什麼疑問,畢竟連小學生都知道「女媧造人」。

可是女媧是怎麼造人的?

女媧的造人神話有兩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出自《淮南子》,只有一句話,說黃帝化陰陽兩氣,上駢造出耳目,桑林造出手臂,女媧所以能造出人類,靠得是眾神的幫助。

這個說法流傳不廣,而且上駢,桑林何許神也?無從可考。

是流暢最廣的女媧摶土造人的故事是小時候媽媽常給我講的,說「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沒有人,是很冷清的,有一天呀,女媧一個人走在原野上,覺得很孤單,於是,她便用地上的黃土,照著自己的模樣,提出了一個個小泥人,然後對他們吹了口氣,小泥人就活了,人類產生了。

這個低幼版女媧造人有兩大問題。

首先,女媧的時代地球不冷清,雖然沒有人,但是已經有諸神了,還有草木魚蟲,甚至還有僕父這樣的參天巨人,一應俱全,熱鬧的緊。

其次,如果女媧真的照著自己的樣子造的人,那今天我們人類就要屬於爬行動物了,和蛇成了近親。因為女媧的長相,就記載和圖畫為證,是人頭蛇身的。

所以,這個故事,也只能當故事聽。

真正的女媧造人神話,記載在一本叫《風俗通》的書上,內容基本和我們小時候聽到的差不多,不過要簡單的多,只說:

「天地初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為人」。

並沒有提及女媧是拿自己當模特造的人,事實上,人這種當時看來充滿先鋒意味的兩手兩足直立行走動物,是女媧藝術創造力的充分體現。

《風俗通》繼續說,

「務劇,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凡庸者絚人也。」

到這裡就扯淡了,說上等人是黃土捏的,下等人是繩子甩的,赤裸裸的歧視。

這種糟粕當然要摒棄(反正《風俗通》上的材料本來就沒什麼價值),於是我們可以改成這樣:

捏泥人是件技術活,捏著捏著,女媧就捏煩了,便偷了個懶,扯過一根滕條,蘸了把泥,用力一甩,泥巴甩在地上,竟也成了人。

可是甩出來的畢竟沒有捏出來的精細,拋開大量殘次品不說,甩出來的成品中,有缺胳膊少腿的,有三頭六臂的,有器官長錯方向的,總之奇形怪狀。這些怪胎出生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跟自己長得差不多的人,聚到一起,組成國家。《山海經》里什麼奇肱國,三身國,反趾國等等其人奇國,就是這麼來的。

由於工藝簡便,批量化生產,這些甩出來的人其實數量遠比我們這些捏出來的要多,只是他們大多數長的實在不合乎進化論,後來都被物競天擇,淘汰了,只剩下捏出來的人,繁衍生息,越來越多,最後統治地球。

這樣一改,既保留了「甩繩子」這一有趣的細節,又解釋《山海經》上那麼多奇行種的來歷,一舉兩得。

但是,雖說甩繩子造人相對簡便易行,但畢竟還是個體力活,於是,女媧又想了個一勞永逸的——他給了人類交配和生育的能力,還手把手教會了他們,這件事傳到後世被腐儒們聽去覺得不雅訓,就變成了女媧「置婚姻」。其實不是的,「置婚姻」的應該是伏羲,女媧只負責教會人類新婚之夜怎麼嘿嘿嘿。

除了造人外,與女媧緊緊聯繫在一起的,還有補天神話。這應當是中國神話中一件天大的事情了。

女媧補天也有兩個版本。

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是,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一說顓頊)爭為帝,談不攏就打,打不贏,共工一怒之下就拿腦袋撞了天柱不周山。於是天就有了個洞洞。為什麼天柱斷了天就有了個洞洞呢,不知道。總之天上有了個洞洞,還沒人管,很久很久以前造了人的女媧只好自己出來給共工擦屁股,煉五色石補天。

補天傳說是這樣的:很久很久以前,天破了一個洞洞,女媧就煉五色石補了天,還順便治理了一下洪水。

很明顯第一種傳說要詳細的多,故事曲折,世界觀宏大,頗有史詩潛質,相比之下第二種傳說就顯得粗糙。

不幸的是,第二種傳說,可能更接近神話原型,而第一種傳說,更像是把共工怒觸不周山的神話和女媧補天神話的拼湊。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個版本。

從我閱讀到的資料來看,第一個版本的傳說,在記載中的原型應該是這樣的:

太昊伏羲氏衰落的時候,有個叫共工的諸侯開始出來作亂(《路史後記二》),太昊氏在位一百一十年後駕崩,葬在南郡,他的妹妹女媧氏也姓風,於是繼承了伏羲的皇位,稱女皇(《帝王世紀》),在女皇末年,諸侯共工氏任智刑,稱霸卻不行仁義,和諸侯祝融氏爭霸,不勝而怒,頭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缺,天上出了個洞洞,女皇女媧就煉五色石補天(《史記》司馬貞補《三皇本紀》)。

可以看出,這則傳說的增飾,史化痕迹極重,而且,改的極為低劣,這,決不會是神話原貌。

再來看第二個種傳說,出自《淮南子》。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 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說往古之時,一場浩劫降臨,天柱斷了,九州裂了,天空被掀開一個缺口,地面陷下一個深坑,洪水泛濫,大火肆虐,凶獸猛禽出來吃人,萬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女媧於是找來五色石,熔煉後補上了天空的缺口,又殺了一隻大烏龜,砍下它的腿作柱子重新撐起了天。最後,她還殺死了一條興風作浪的黑龍,止了洪水,滅了大火,拯救了萬民。

看看,這才像神話。

至於這場浩劫到底是怎麼回事,什麼原因引起的,神話里沒說,可能是大洪水,可能是戰爭,可能是小行星撞地球,最後可能的,是一場類似於「諸神黃昏」的浩劫,作為創世神話的尾聲——總之絕不是因為共工撞斷不周山。

其實,共工怒觸不周山的神話,淮南子上也有提到,說: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並沒有把它和女媧補天聯繫在一起,而且不周山斷了以後天也沒出現洞洞,何必要補?

所以,補天是補天,撞山是撞山,兩回事。撞山是發生一場神界內戰,而女媧補天,則是神界的一場浩劫。

唯一遺憾的是,關於這場浩劫的來龍去脈,已經完全找不到任何資料了——連編都編不出來了。


三、從三皇到五帝:神權的更迭


任何神話中都有一個主神。中國神話中,炎黃二帝是最公認的眾神之王。

可是深入去研究,你會發現一個繞不過去的坎:熱熱鬧鬧的炎黃二帝故事,和之前的盤古、女媧及其他帶上古洪荒氣息的神話之間,氣質完全割裂,似乎沒有任何聯繫,那麼,如何才能把這幾個原本屬於兩個體系的神話貫穿在一起呢?

也就是說,從盤古開天闢地到炎黃二帝之間,還應該有一個漫長的時代。

那麼這個漫長時代的主神,又是誰?

應該是三皇。畢竟「三皇五帝」,三皇在五帝之前。

可是有一個問題:三皇到底是哪三皇?說實話,這個問題很難解答,因為連古人也不確定三皇到底是哪三皇。

一種說法是,所謂三皇,就是天皇,地皇,人皇。是上古時期,盤古之後的聖王。(《史記·補三皇本紀》)

還有一種說法是以伏羲,神農為三皇之二,剩下的一皇或曰燧人,或曰女媧,或曰祝融。

而《繹史》引《尚書大傳》合二為一,說燧人鑽木取火,火是太陽,太陽掛在天上,所以燧人就是天皇;神農播種五穀,五穀長在地上,所以神農就是地皇;伏羲作八卦教化人民,所以當然是人皇。

這個說法最精確,也最扯淡。

神話里的三皇到底是誰我不知道,或許本來就沒有三皇這三個神,而是在神話的歷史化過程中,對女媧,伏羲,祝融這些後來史化為人王的天神的稱謂。

不過,我更願以認為,三皇就是盤古之後,炎黃之前統治地球的主神,因為這樣就能把盤古,女媧和炎黃神話聯繫成一個體系。

地球上的第一位天帝是天皇。盤古初化,天地初立,天皇就完成了從蛆到神的進化,成為諸神之王。關於他的資料不多,據說他叫天靈,長了十三個腦袋,治理天下一萬八千年。神國的統治秩序大概就是他建立的,所以叫天皇。

之後是地皇,關於他的材料更少。書上只說他有十一個腦袋,治理天下八千年。山川地理大約是他最終劃定的,所以叫地皇。

地皇之後是人皇,長著九個腦袋,治理天下三千年。之所以叫人皇,大概女媧造人的故事就發生在他的統治時期。據說人皇還在神州大地上劃分了九州,讓人民各居一方。

由此可見,三皇應該是盤古之後的創世神。儘管盤古用自己的身體創造了世界,但畢竟只是個初稿,還有些問題,因為盤古本來就不是像耶和華一樣存心要創造一個世界的,難免不致不完美。這就需要諸神有意識的改造一下,地球才能合格出廠。

因此,在盤古之後,炎黃之前的三皇,可以被稱之為「創世神族」,是他們真正創造了這個世界。

那麼,「三皇」和「炎黃二帝」到底是什麼關係?炎黃是怎麼最終取代三皇成為主神的?

這個過程神話中沒有任何記載。

但是,我們卻能中先秦諸子的文章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比如《莊子·應帝王》中有這麼一則有趣的寓言: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說南方的天帝名字叫儵,北方的天帝名字叫忽,中央的天帝名字叫渾沌。一天,儵和忽到渾沌家去蹭飯,不料渾沌非但不給臉色看,還熱情地招待了他們。儵和忽便遭感動到起了,商量著要報答渾沌。怎麼報答呢?他們發現這個渾沌長得跟坨肉球一樣,竟沒有五官七竅,就決定給他鑿個七竅出來。說干就干,他們立刻動手,日鑿一竅,沒幾天,渾沌就死了。

《莊子》里的寓言,大多都是現編的,而且編的比我還離譜,不甚可信,所以對這則寓言,我們也要辯證的看待,透過現象看本質。

寓言中的渾沌到底有無其人,又是誰呢?

《神異經》上提到過一隻叫渾沌的野獸,說崑崙西邊有獸,長得像條長毛狗,又像熊只是沒爪子。有眼睛,有耳朵可是從來不用,有肚子沒內臟,腸子是直的,吃啥拉啥。這頭獸就叫渾沌。

這頭渾沌長得到真實混混沌沌,卻還沒《莊子》說的那麼誇張,氣度跟天帝也差遠了。它和天帝什麼關係嗎?

有關係,應為它有個老爸,叫帝鴻。

這個帝鴻就是《山海經》里的帝江,長得像個大口袋,渾身赤紅,六足,四翼,沒頭沒臉,但能歌善舞——果然長得比他兒子更渾沌,跟《莊子》里的渾沌倒有幾分神似。

《左傳》文公十八年杜預註:

「帝鴻,黃帝。」

這在神話中是有可能的,但在我的神經里,這是不可能的——黃帝有那麼銼嗎?

這隻能說明,帝鴻,應該就是和黃帝一樣的中央天帝,黃帝的前任,三皇的繼任者。

根據《拾遺記》中的說法:

「天皇十三頭,地皇十一頭,人皇九頭。」

那我們似乎可以推斷出創世神族的一個特點:一代比一代少兩個頭。那麼沒有頭的帝鴻應該是這個神族的第八任天帝。

《繹史》的黃帝世系中又把帝鴻說成是黃帝的兒子兼繼任者,這是不對的。我們只能說帝鴻和黃帝是同時代的神,可能論譜系帝鴻比皇帝小一輩吧,但絕不可能是黃帝的繼任者,因為從伏羲以後,諸神的世襲都是明確的,其中沒有帝鴻這個神。

所以,最後推導出結論:《莊子》中那個死的莫名其妙的渾沌,就是帝鴻,是三皇之後,炎黃以前的中央天帝。

而且是末代天帝。因為根據前面提到的(創世神族腦袋一代比一代少兩個)的規律,帝鴻不會在後繼任者了(除非他的繼任者腦袋數量是負數)。

這難道是一種宿命?

而且,在帝鴻(混沌)死後沒多久,中央的天帝就換成了黃帝一族,創世神族退出了歷史舞台。

所以,《莊子》中渾沌的寓言,很有可能確實存在一個神話原型——一起關乎神權更迭的謀殺案:

在創世神族的統治末年,以伏羲,炎帝,黃帝為代表的炎黃神族已經崛起,兩大神族並立,但以盤古-女媧-三皇體系為代表的創世神族依然把持著中央政權。

經過系列權力的遊戲,創世神族逐漸敗落,儵和忽,創世神族兩位核心高層,聯手害死了帝鴻(混沌),把大好江山拱手讓給了炎黃神族。

從此,炎黃二帝登上中央天帝的寶座,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事實上,中國現存的神話傳說,絕大部分都是發生在炎黃神族統治時期。


四、炎黃神族:新的秩序


炎黃神話在中國神話體系中內容最豐富,涉及神祗最多,世界觀也最龐大的體系。

最能代表炎黃神話體系的,是《淮南子·天文訓》中的五方天帝系統:

東方木也,其帝太昊,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執衡而治夏。中央土也,其帝黃帝,其佐后土,執繩而制四方。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執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執權而治冬。

中央天帝為黃帝,輔佐他的是后土;東方天地為伏羲(太昊),輔佐他的是句芒;南方天帝為炎帝,輔佐他的是祝融(朱明);西方天帝為少昊,輔佐他的是蓐收;北方天帝為顓頊,輔佐他的是禺強(玄冥)。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負責專項事務的神邸:負責瘟疫的西王母、負責打雷的豐隆、負責下雨的屏翳、負責颳風的飛廉、負責日月運行的羲常、羲和、負責昆崙山警備工作的陸吾,以及河伯馮夷、水神共工。甚至五方天帝的屬臣們也會具體負責一些職司,比禺強同時是北海海神,而祝融則是著名的火神。

五位天帝,五位屬臣,分別負責五方世界,無數神邸維護著大自然正常運作,各司其職,其中以黃帝和后土為神界至尊,一個完善的神國體系便躍然眼前了。

然而,不同於創世神族的一脈相傳,炎黃神族是一個聯合體,內部勢力複雜。事實上,在取代創世神族的過程中,炎黃神族內部也經歷了多次內部洗牌,甚至吸收了創世神族的成員,才奠定了後來這個眾所周知的格局。

比如五方天帝中的伏羲,身為女媧的哥哥,明顯來自創世神族。這樣一個前朝重臣居然能成為五方天帝之一,炎黃神族的氣度可見一斑。

統戰了創世神族的力量後,炎黃神族又通過一次次對內或者對外的戰爭,逐步穩固了自身的地位。

第一場戰爭爆發在黃帝和炎帝之間。

我們不知道是現有炎黃神族,然後才有了炎黃爭霸搶頭把交椅,還是先有炎黃爭霸,不打不相識終於融合出了炎黃神族。總之,炎黃二帝之間的戰爭是炎黃神族一個重要的篇章。最終,二帝戰於阪泉之野,黃帝戰勝了炎帝。

於是,我們看到五方天帝系統炎帝只能屈居一隅,而黃帝非但本人成了中央天帝,還把自己的孫子和欽定的繼任者顓頊提拔為了北方天帝。還讓自己的另一個孫子禺強輔佐顓頊。

這五方天帝這個局面,本身就是炎黃神族經過歷次內戰洗牌後產生的平衡格局。

而第二場戰爭,則是一場對外戰爭,發生在炎黃二帝和來自九黎的蚩尤之間。

這就是著名的涿鹿之戰,炎黃神族幾乎傾巢出動,女魃、應龍、玄鳥、夔、風師雨伯等逐一登場,打得精彩萬分。

這場戰爭,真正奠定了炎黃神族的統治基礎,從此天下臣服。

之後,還爆發過幾場小規模的戰爭,有內戰也有外戰,比如祝融和共工不知道怎麼就幹起來了,共工還一頭撞倒了不周山。再比如有個叫刑天的九黎餘孽,試圖挑戰黃帝權威,結果被砍掉了頭,挺慘的。

這些戰爭完全無法撼動炎黃神族的統治。

之後,黃帝退休,把位置傳給了顓頊。

然後顓頊上台後就幹了一件大事:

隔絕天地。

在顓頊之前,神和人的界限是模糊的,神往往也是人類的領袖和導師,而人類也很容易就能爬上天找神直接溝通。所謂

「人之初,天下通,人上通,旦上天,夕上天,天與人,旦有語,夕有語。」

說得便是這個。

顓頊上台後,卻覺得人神混居實在是混亂之源而且不體面,就命神重和黎決斷了天帝間的通道。從此以後,神還是可以下凡,人卻不能在上天。

神和人的分野也就變得越來越明顯。而這,也為神族的沒落打下了基礎。

誰脫離群眾,誰必然被歷史所拋棄。


五、聖王時代:人族的崛起


中國的神話和上古史是混雜在一起的,諸神往往有著聖王的雙重身份。不過從顓頊之後的帝嚳開始,神話的氣息逐漸減弱,歷史的氣氛慢慢變濃,所以,與伏羲、炎黃二帝不同,帝嚳以後的堯舜禹傳說中參雜的神話越來越少,似乎確鑿就是歷史了。

所以,一般認為,從三皇到顓頊的歷代聖王,其實是神,是被人化的天帝,從帝嚳到堯舜禹湯,不管他們是聖王,英雄還是部族首領,他們的身份是人類。

可是,從顓頊到帝嚳之間的過度是怎樣完成的?上古史的記載是帝嚳繼承顓頊為帝,但顓頊是神主,帝嚳是人王,難道帝嚳之後諸神就絕後解散了嗎?

當然不是。

因為天界還有一位不是很知名的天帝,叫帝俊。

帝嚳和帝俊其實是兩兄弟,帝俊繼承了顓頊在神國的權力,成了天帝,帝嚳繼承了顓頊在人間的權力,稱為聖王。

先簡單介紹下這兩兄弟。

帝嚳何許人也?在神話中找不到帝嚳,史書上能找到,帝嚳身上幾乎沒有任何神話傳說。

《史記·五帝本紀》載,帝嚳,是黃帝的曾孫,玄囂的兒子,帝顓頊的堂侄。

比起他的長輩們——伏羲,炎黃二帝,和他的後輩們——堯舜禹湯,帝嚳實在沒什麼驚天動地的政績,但是他仁愛又有威嚴,慈愛又很篤實,修善自身而使天下誠服。他普遍布施恩德卻不給予自身,聰明辨析能知悉遙遠,明白事理能審察隱微,順從上天的義理,知曉民眾的急難。

帝嚳是堯舜的長輩和導師,是聖王時代的開啟者。

帝俊又是何許人也?史書上找不到帝俊,甚至《淮南子》上也沒有,帝俊只活躍載《山海經》里,以天帝的身份。帝俊身上沒有任何人化的傳說。

《山海經》中沒有提到帝俊的世系,從神話看,帝俊曾經的身份應該是(可能是東方殷民族的)上帝兼造物主,能跟西方周民族的上帝黃帝分庭抗禮。只是在隨後的政治軍事鬥爭中,帝俊隨著他的民族逐漸式微,最後是能在《山海經》里屈居一席了。

不過,為了構建中國神話體系,一般在神譜中把帝俊安排為帝顓頊的繼任者。對帝俊來說,不幸的是他成了黃帝的孫子的孫子,幸運的是,他至少恢復了主神的身份。

和黃帝,炎帝這些勤勤懇懇的天帝相比,來自東方民族的上帝帝俊,生活更加浪漫,傳下來的故事,是風流多於仁政。

帝俊有兩個老婆:羲常和羲和,分別生育了十個太陽和十二個月亮。這個傳說和帝俊曾經的造物主身份很相配,但作為顓頊的繼任者,就不協調了。

所以,為了和諧,只有犧牲這兩位女神。

所以我們假設,羲常和羲和都屬於盤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而化成的創世神族,參與了創世的。後來,隨著創世神族的沒落,作為聯姻,嫁給了炎黃神族的青年才俊——帝俊。當然,是帶著拖油瓶的——那10隻太陽鳥和12隻月亮蛤蟆。

帝俊顯然不喜歡這些拖油瓶,所以後來很冷血的叫帝俊射死了9隻太陽。

帝俊在政治軍事方面沒有多大建樹,但在創造人類的事業上功勛卓著。帝俊的風流,跟宙斯有的一拼,羲常和羲和又沒赫拉強勢,帝俊沾花惹草,緋聞不斷,有不注意避孕措施,生產的子孫無法計數,光在大荒的東部,帝俊就生了中容,思幽,白民,黑齒四個國家——國家!

就是這樣一位風流天帝,跟列位五帝之一的帝嚳有什麼關係呢?

有關係,而且很鐵——帝嚳和帝俊是同一個人。

這是專家考證出來的結果,中間涉及到複雜的考據過程,我不懂,總之,專家有言曰:帝俊,帝嚳,——還有帝瞬,這個不管——是同一個人。

這當然不是人格分裂,事實上,帝俊是帝嚳的神話化或帝嚳是帝俊的歷史化。帝俊是神性的帝嚳或帝嚳是人性的帝俊,就像黃帝,炎帝都有神性和人性的兩重身份一樣,只不過帝嚳(或帝俊)被拆分成了兩個人(或神)。這個不難理解。

但是我們也很難接受帝俊和帝嚳是同一個人。

所以,最接近而完美的解釋是,帝俊和帝嚳,其實是兩兄弟,神國最後前途的兩位青年神祗。

而他們最終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還要從帝顓頊說起。

在伏羲和炎黃的時代,神和人的界限是模糊的,神往往也是人類的領袖和導師,而人類也很容易就能爬上天找神直接溝通。《國語》里歡射父說的「古者民神不分」就是這個。

後來,發生了蚩尤叛變九黎亂德,新任天帝顓頊覺得人神混居實在是混亂之源而且不體面,就命神重和黎決斷了天帝間的通道。

從此,人類再也不能上天上訪了,神和人漸漸疏遠。失去了神的率領和指導的人類變得混亂,邪惡。

本是人和神的共主的天帝顓頊,卻要忙於應付共工的叛亂,而且天地不通途,也很難直接領導人間了,只能任人類自生自滅。

此時的帝嚳,便早已定下了領導人類走上正途的決心。

當顓頊即將遜位是,他找來了他最後才華的兩位後裔:風流不羈的帝俊和宅心仁厚的帝嚳,詢問他們的志向。

帝俊希望能留在天界,天界有美酒有美人。

帝嚳毫不猶豫的自願下界,做人民的領導者。

帝顓頊尊重了他們的志向,帝俊順理成章的當上了天帝。而帝嚳,揮別了父兄,來到人民中間,成為他們的牧,他們的王。

最後的結局是,帝嚳撫慰萬民又教導他們們,謹慎的制定曆法並謙恭的侍奉鬼神。他的神態莊重,他的道德高尚。帝嚳治理民眾,像水灌溉農田一樣,平等而公正地遍及天下,日月所能找到的地方,風雨所能吹淋到的境界,沒有不服從的。

帝嚳之前的時代,是神話的時代,帝嚳之後的時代,是人的時代。


五、人與神:西王母秘史


中國神話中沒有像赫拉這樣強悍的女神,無論是黃帝的妻子嫘組,還是帝俊的妻子羲常跟羲和,都是以賢妻良母的形象出現的,非但權力不及丈夫,名氣也要差一截。即使是伏羲的妻子女媧,儘管名氣功勞都蓋過了伏羲,也沒見她有垂簾聽政的記錄,也沒當過天帝。所以,中國的神話,是個地到的男權社會。

只有西王母是個例外。

神話時代的西王母,還不像後來變成王母娘娘以後那麼雍容華貴,相反,這位西王母到實在像個食人部落的女酋長。傳說她蓬頭散發,尖牙利齒,還長著一條豹尾巴,總之很彪悍。

西王母也不吃瓊漿玉釀,專讓三危山上的三青鳥給她捉活肉吃。自然也不習女紅編織,而專愛一項神奇的體育活動:嘯——就是吹口哨。

非但如此,西王母在神國的指責更令人望而生畏——

「司天之殘及五厲」

是位凶神,大概類似潘多拉,當然西王母長得必潘多拉兇殘多了。

跟嫘組,羲和這些女神一樣,西王母也是有丈夫的,但西王母的丈夫,說起來就差了,非但比不上黃帝,帝俊,連湘君都不如,事實上都沒幾個人聽說過他,存在度極低。


西王母的丈夫叫東王公,聽著到挺搭配。

這位東王公雖稱東王,跟東皇伏羲可不是一個檔次的。東王公身高一丈,也算偉岸,長得人形鳥面虎尾,也算彪悍,卻很惡搞地讓一頭黑熊坐在腦袋上當帽子戴!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就算長得再偉岸,頭上頂個東張西望,時而眨巴眨巴眼睛的黑熊,哪裡還威武的起來?

這個油光滿面的小老頭也沒什麼神職,整天不幹正事,就跟一幫女人投壺,投的之勤快,有時連天帝也來看。

不知道女強人西王母會不會被這個貪玩的老公氣死,還好當時兩人長期分居,西王母管不著,也看不到。

西王母住在昆崙山,東王公住在東荒,那個時候,沒手機更沒微信,沉默年代實在不該太遙遠的相愛,幸好還有魔法。話說昆崙山下有隻叫希有的大鳥,張開左翼能覆蓋到東王公那裡,張開右翼能覆蓋到西王母那裡。大鳥背上還有一小塊地方沒羽毛,每年,夫妻兩就登上大鳥翅膀,去那裡情意綿綿——後來鵲橋相會的靈感,可能就來自於此。

明眼人一看就發現了奧妙——西王母住在崑崙,希有鳥也在崑崙。也就是說每年鳥背相會,東王公要屁顛屁顛的從東荒跑過來,西王母直接往上一竄就到了。這對東王公實在不公平,也充分說明了西王母在家庭中的強勢地位。

於是,像西王母這樣的女強人,碰上東王公這麼個窩囊廢老公,一年下來還見不到幾次面,這支紅杏,怎能不出牆。


西王母的緋聞男友很多,黃帝是其中一個。

不過黃帝這活兒乾的實在隱秘,又沒留下艷照,不仔細觀察還真看不出來。

破解的關鍵就在於:西王母是住在昆崙山上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昆崙山上住的都是哪些神祗。

首先當然是黃帝。昆崙山上有黃帝之宮,昆崙山下崑崙台為「帝下之都」,昆崙山巔,直通於天,是黃帝在神國的宮闕。

出了黃帝,昆崙山上另有神陸吾,又稱開明獸。陸吾是個什麼神呢?是黃帝行宮的守衛,算個保安神。

還有個神,可能是只神鳥,叫鶉鳥。鶉鳥是個什麼神呢?「是司帝之百服」,是個保姆神。

昆崙山上其它的神祗已不知其名了,但我們所知道的當時最顯赫的主神卻沒有一個是住在昆崙山的,連工作單位離崑崙最近的西方天帝少昊,也分不到崑崙的房子。

可見,昆崙山雖說「百神之所居」,居的卻都是黃帝他老人家的神奴。昆崙山不是奧林匹亞山,而是黃帝的私家園林,中國神話中的紫禁城。

而西王母就住在紫禁城裡。西王母雖然是個女強人,但比起伏羲少昊來,她何德何能,竟住進了黃帝的禁宮,而且能整天肆無忌憚地吹口哨,製造噪音污染?

所以西王母和黃帝一定有一腿!否則怎能在等級森嚴的黃帝王朝享受到這樣的待遇?

這也解釋了涿鹿之戰中的一個謎團:

涿鹿之戰中蚩尤兇猛,黃帝聯軍節節敗退,在這緊要關頭,西王母卻派她的青鳥賜給黃帝一塊兵符,黃帝「再拜叩謝」,收下兵符後。之後,便越戰越勇,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黃帝本來就是中央天帝,是上帝,還需要什麼兵符?就算他真的要,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何必要人「賜」,更何必「再拜叩謝」?或斥之為虛妄,意味這則傳說是把黃帝歷史話了,在黃帝至少又安了一個天神,這是不對的。其實,青鳥送來的哪裡是什麼兵符,分明是一封至誠的情書,寫滿了對黃帝的殷勤勉勵。愛情的力量是無窮的,黃帝在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愛人的支持,重新打起精神,重整旗鼓,頓時士氣大振,堅定了必勝的決心。

可是,西王母與黃帝的蜜月期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黃帝實在太風流——生下的崽兒都是以國為單位的——難免令西王母心寒,到了帝俊的時代,面對退居二線的黃帝,西王母的熱情也漸漸熄滅。

這時,西王母愛上了另一個男人,神樣的英雄——羿!

即使在諸神中,像羿一樣充滿陽剛的英雄也是很少見的,中年婦女西王母甚至還沒見到羿,就早已以心相許了。

可是,眾所周知,羿是有婦之夫,更何況,羿的妻子嫦娥乃是天上神女,美貌絕倫,羿當真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哪裡會看得上西王母?

這一點自知之明西王母也是有的,然而女強人不拋棄不放棄,為了愛情,仰頭一嘯,計上心來,想了個陰著。

原來,羿英雄無敵,天不怕,地不怕,卻只怕死,只要一想到自己英雄一世,最後也不過灰飛煙滅,羿每每汗流浹背。所以,羿從來沒有放棄過尋找永生的方法。

昆崙山上本來就有不死葯,而這時候西王母正和新興的仙族打得火熱,手裡頗有些不死的方兒,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事兒讓羿知道了,便跑來了昆崙山。

這昆崙山卻不是誰想來就來的,崑崙從來高不可攀,要不可及,就算能到得了山邊,山下還有弱水環繞,所謂弱水,就是密度極低的水,連鵝毛都浮不起來;弱水之外,還有炎火林,燒著熊熊大火,終年不熄,似火焰山一般——這樣重重險阻,普通人誰能登上昆崙山?

除了羿!射下過太陽,射瞎過河伯,射傷過風神,什麼艱難險阻能攔的住羿!神樣的羿施展神力,涉弱水,穿炎林,歷經艱險來到了昆崙山見到了西王母!

如果說原先西王母對羿還只是愛慕的化,看到羿登崑崙的創舉後,西王母真的不可救藥的愛上了羿。

可是羿心裡卻沒有西王母,只有不死葯。一見面,羿也不會整些虛頭八腦的禮節,開口便索要不死葯。

西王母一笑道:不死葯是有的,但很珍貴,我也只有一顆。

羿心一涼。

西王母又道:這顆不死葯要是整個兒吃了,就能羽化登仙,要是只吃一半,就能長生不死……

羿心想你賣什麼關子呀,我要的不就是不死嗎,什麼神啊仙啊的,我都不稀罕。

接過不死葯,感激了一番,羿便下山了。

如果那時他回一下頭,他會看見西王母陰險的笑。

回到家,實誠的羿把不死葯交給嫦娥,又把西王母的話一五一十的轉述了一遍,最後跟嫦娥約定,揀個良辰吉日,把不死葯對半分,吃了。

羿實在不了解嫦娥的想法。嫦娥本是天上神女,吃香喝辣的,自從跟了羿,非但回不了天界,還天天只能吃烏鴉炸醬麵果腹,時間久了,王子和公主的日子就不幸福了,嫦娥無時無刻不在懷念天上的生活,成了怨婦。

所以嫦娥一聽說有登天的機會,也不管是當神當仙了,趁羿不備,自己把不死葯整個兒偷偷磕了,飛升到了月球,成了月中仙子。

而這一切都在西王母的預料之中。她太了解女人了。她開心的等著失意的羿回來找她要不死葯……和安慰。

可惜她不了解男人,特別是像羿一樣英雄的男人。

嫦娥走後,羿受不了愛人的背叛,變得反社會反人類。他四處遊盪,放縱聲色,還給河伯(黃河主神)帶了頂綠帽子,可就是沒想過要再去找西王母,沒幾年,人民英雄變成了人民公敵,可直到羿最後死在蓬蒙棒下,西王母也沒再見到羿一眼。

她只能仰天長嘯,為這段還沒開始就結合的愛情。


很久很久以後,西王母依然忘不了那個孤身登上崑崙絕頂的英雄,時間卻慢慢撫平了她心頭的創傷,直到一千年以後,周穆王的到來,才又重喚起西王母心中的火焰。

此刻離神話時代已經很久了,千年中,諸神已經腐朽,人類統治了這個世界,而周穆王,正是人族中的佼佼者。

聽說周穆王要來,久居深山的西王母開始了繁忙的準備工作,先派三青鳥出去打探打探消息,一則掌握穆王的行蹤,一則也了解一下人間的時尚。

不多時,三青鳥回來了,告訴西王母,說如今人間換新天了,亂力怪神不吃香了——改崇尚一個叫禮的東西了,說話也不興說大白話了,改用「賦」的了。所謂「賦」,就是有話不好好說,非要到一些古舊書上去尋章摘句,教人聽不懂,才算是「禮」的。

末了,三青鳥還丟給西王母一本《詩》——大概是詩經的原始版本——叫西王母自己琢磨去。

過了兩天,周穆王來了。穆王到底比不上羿,登不上那昆崙山,西王母就跑到弇山親自去迎接周穆王。

見過西王母,穆王先送了西王母幾百匹布作禮物,西王母剛學了兩天禮,現炒現賣,依禮拜謝。穆王一見,樂了,想不到番邦化外之神也懂我中華禮儀。於是雙方的會面在融洽的氣氛中展開。

西王母偷眼細細審查了周穆王一番,覺得此人雖不如羿,但也湊活了,於是在接下來的吃飯工作中,西王母吃飯不好好吃飯,含情脈脈地賦道:「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問你還會回來嗎?到這裡西王母的挑逗意味已經很明顯了。

穆王嚇了一跳,這也太直接了吧,他是來看新鮮的,對這位長得頗後現代的女神可實在沒什麼「性趣」,於是敷衍答道:「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願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會回來的……會回來的……

玩了幾天,穆王盡興了,也開了眼了,忙不迭地駕起八駿就跑了。

前面說了,西王母不了解男人,羿是一個例子,穆王也是個例子。單純的中年婦女西王母竟把穆王的敷衍當成了承諾。她一直傻傻的等著穆王回來,三年過去了,三十年過去了,三百年過去了……穆王卻再沒回來過。

西王母恨得牙痒痒。

山中方一日,地上已千年。事實上,恨和愛一樣容易被遺忘,轉眼八百年過去了,西王母非但忘了對羿的愛,也忘了對穆王的恨,所以一聽說人間又出了為叫劉徹(漢武帝)的英雄時,西王母再一次忍不住春心萌動。

不過,這一次,西王母充分吸取教訓,跟仙人們學了些72變的神通,變成一位貴婦人模樣,雍容華貴,美艷絕倫。同時,西王母早就摸清了劉徹好大喜功的性格,深知要鎮住這位皇帝,必須做足派頭,在場面上就壓倒他,不能像當年會周穆王時那麼寒酸兮兮。

提前照會漢武帝後,七月七日,西王母龐大的使團出發了:西王母帶著仙人金剛侍女近百人,奇珍異獸不計其數,一路行雲帶雨來,蕭鼓追隨。西王母本人乘紫雲攆,駕九色龍,來到了劉徹殿前。

劉徹肉眼凡胎,哪裡見過這等場面,被唬的一愣一愣的,西王母也不管他,徑直上殿,劉徹趕忙跪拜行禮。

看著劉徹誠惶誠恐,西王母心中暗笑,不過這還不夠格。

吃飯的時候,西王母特地自設一桌,上面全是劉徹見都沒見過的美食。看到劉徹饞的哈喇子直流,西王母得意的叫青鳥取來了崑崙的特產蟠桃。還不失時機的誇耀了一番「此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云云」

漢武帝眼睛瞪的像銅鈴,頭點的跟抽風一樣,唬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西王母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可是,馬上就覺得,眼前這個惟命是從的漢武帝實在不夠英雄,非但比不上羿,連穆王都不如,一心想著求仙,為了長生連尊嚴都不要了,一點骨頭都沒有,頓時對他沒了感覺。

所以當後來漢武帝像西王母跪求不死葯時,西王母隨便找了個介面,說你戾氣太重云云,就是不給。


而此時此刻,仙族正在崛起,有了和炎黃神族叫板的實力。仙人們決定起來建立一個仙人階級專政政權。但是,仙人自己不愛管事,否則也成不了仙,就廣覽下界妖怪,大肆封神,建立了自己的行政體系(有說法封神發生在商周時期,實乃小說家之言,不可信也),而東王公,因為窩囊,好控制,被選中當了仙人階級專政政權的總執行官——玉皇大帝。

作為東王公的妻子,西王母被告知,要麼好好做個母儀天下的王母娘娘,就能神權在握——要麼和東王公離婚,做散仙去,總之不能給玉帝帶綠帽子,那是給仙界丟臉,是政治問題。

而此時,經歷了東王公,皇帝,羿,周穆王,漢武帝,見過了各式各樣的男人,走過了一段段或成功或失敗,但失敗多於成功的愛情,年近更年期的西王母對愛情的幻想終於破滅了——愛情算什麼?算個P,或者,世界上真的有愛情嗎?只有權力才是永恆的!

她同意修復跟東王公的婚姻,同時永久變成貴婦人模樣,並改掉吹口哨的習慣,好好做她的王母娘娘——凌霄寶殿的太上皇。

從此,那位豹尾善嘯的西王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雍容華貴的王母娘娘;那位追求純真愛情的西王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殘暴冷酷的王母娘娘。


七、總結:中國神話簡史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開天闢地,身體毛髮化為日月河山,身之諸蟲,化為諸神。

開闢之初,諸神經營天地,是為創世神族。

有三皇治世:為天皇,治萬八千載;有地皇,治八千載;有人皇,治三千載。

天皇之世,有羲和御日,羲常御月。有西王母司天殘及五厲,有燭龍銜照天門之外。

地皇之世,有九州之劃,有樸父疏浚天下河流山川。

人皇之世,有女媧摶黃土造人,置婚姻。

創世神族傳八世,以天皇始,至帝鴻終。

當此之時,諸神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下陰陽和靜,鬼神不擾,人民有知,無所用之,庄生所謂「至一」。

而後乃有有巢氏,燧人氏,教民巢居火食。

而後乃有太帝伏羲,教民八卦,識萬物,通鬼神,民始爭焉,此庄生所謂「安而不順」。

萬民乃推伏羲為天帝。炎黃神族自伏羲始,與創世神族分庭抗禮。

伏羲之衰,神農教民稼穡,取伏羲而代之為天帝,是為炎帝。炎帝行仁義而失之軟弱。

黃帝與炎帝本是兄弟,黃帝崛起,戰炎帝與阪泉之野,取其而代之。

而後,帝鴻死,創世神族統治結束。

黃帝遂建立新的統治,是為炎黃神族。

黃帝為中央天帝,以伏羲為東方天帝,炎帝為南方天帝,顓頊為北方天帝,少昊為西方天帝。

又使后土司幽冥,玄冥司北海,禺號司東海,馮夷司黃河。祝融為火神,共工為水神,蚩尤為戰神。又設風師雨伯。

蚩尤反,黃帝戰於逐鹿之野,七十二戰然後擒而殺之。

自伏羲起,民神混居,人民可上通與天,天帝既為神國領袖,亦是萬民師長。

至於顓頊為天帝,使大神重、黎斷絕天地,使民神分離。

顓頊之後,帝俊繼之為天帝,帝嚳下凡為人王。

帝俊之後,仙族崛起,神族式微。

帝嚳之後,堯舜禹,文武周公繼之。

子曰:「不知生,焉知死?」不語亂力怪神。

神話時代結束。


歷史變為傳說,傳說變為神話……
神話的發展本身就是民族口耳相傳的記憶和歷史被不斷演繹的過程,記憶的衝突與演繹的變化,導致了神話的矛盾。而最成體系的流傳,應該是一個或者一群作者進行梳理並取捨過的,自然取得權威地位。聖經前半截、神曲都是這樣的作品。
在中國,成功構建體系的首推西遊記,儘管西遊的目的不是構建神話體系,至少這部作品能夠清晰地看到脈絡和規則,因此有人說這是一部「修真書」,因為之前的作品實在是太弱了,太水了,連構建一個完整世界觀的野心都沒有。後來吧,有一部書有野心沒能力,就是封神,洋洋洒洒寫菜單一般弄了個大花名冊,可惜能力有限,實在無法統一亂糟糟的神仙妖精佛爺鬼怪,到最後封神也就是個半成品,我念念不忘裡面有個截教打手,叫丘引,寫著寫著,沒了……
我的神話啟蒙書,是鍾毓龍的上古神話演義,推薦。


能不能要看時間,也要看你所謂的「體系」是個什麼東西。
事實上假如討論近代神話學興起之前的年代的話,除了宗教性的故事,比如聖經、古蘭經和吠陀經典以外,世界範圍內幾乎都不存在在神話時代的所謂的「神話」體系,包括我們從近代開始就十分嚮往的希臘-羅馬神話,北歐神話。像上面帖子里說的那種長篇故事,那叫做「史詩」,神話和史詩是互相交叉,但並不等同的概念,不能用史詩的存在去說明神話的體系性。
單單以神話本身而論,假如不考慮更加複雜的學術範疇,那所謂的神話「體系」也就是神話人物和單篇故事之間互相協調,具有統一趨向。那除了吠陀經典以外,希臘體系化出現得最早,因為「書庫」的存在,所以神譜很早就保留下來,大概在十四世紀發現於巴黎,但是其雖然託名於阿波羅多羅斯,一個公元前二世紀的雅典學者,成書時代卻要略晚一些,前一世紀到中世紀各種說法都有,但都不在所謂的「希臘城邦」時代。另一個支持則是荷馬史詩、神譜和工作與時日在內的古風時代文本,但其中雖然有一系列「家譜」式的線索,卻說不上有一個非常完整的體系,而且這些文本真正成型的時間除了荷馬史詩以外,基本都已經到了羅馬共和國末期了。
埃及神話是一個特例,因為城邦宗教幾乎在古王國時期就已經整合為一種全國性的宗教,所以它作為所謂的體系,神話故事和人物之間互相協調在一開始成為一個統一的宗教故事體系了。
至於北歐神話,其實是18世紀的語言學者和北歐民族主義者利用古傳傳說、神話的一種創造,所謂的體系在此之前很難說有沒有,但至少和我們現在所知的樣子差別很大。
所以,假如你所認為的神話體系是指人物和敘事內容互相協調一體,彷彿神譜或者神的編年史的話,那其實這是一個相當晚才出現的東西,假如不考慮近代神話學者和普及本的影響的話,其塑造力量有兩個,以希臘神話為例,出現這種敘事的推動力一個是羅馬的家門文化,一個則是從埃及開始出現的宗教整合趨向。
而從這兩點出發,中國其實是應該存在神話「體系」,第一,中國的先秦諸族其實是有神聖家門傳統的,大氏族幾乎都有神話時代的祖先,說明他們有一個大致可以相通的祖先神話語境,當然,這樣的體系必然是複數的,楚國的王室祖先神話體系和齊國的可能有非常大的不同,更勿論周和商的了,這在詩經、尚書等文獻中體現的很明顯。第二,先秦是否存在一個趨向於整合的宗教語境,這倒是一個至今未能解決的問題,但因為著名的「神話歷史化」傾向,今天已經很難說明這一點了,我也傾向於複數。但我相信,上古神話的存在方式,應該和希臘神話比較類似,存在著一系列在整個所謂「華夏」圈流行的神話文本,正如詩經在一個時期是一種通行的文本,具有實用意義。當然,和希臘神話一樣,所謂表層體系的存在,其實並不依賴於神話本身,而是後世編輯者的創作,這樣的話,其實史記的三皇五帝就是一套神話,只是編輯者的話語選擇不同而已。
看看上面的高瓚貼其實就很明白了,所列舉的中國「神話」,其實大多數都不是先秦產物,而是後代由於一系列新宗教和文化元素的出現而竄生出來的,嚴格的講,其實時序基本都是錯的,以此為基礎的「體系」,當然也很難稱之為「體系」,從顧頡剛開始,很多代中國神話學學者其實已經把上述很多帖子里出現的故事和人物的具體時序大概釐清了,這反而證明了其實上古時代神話體系一定存在,但確實和我們一般人眼裡的伏羲女媧盤古之類差別非常大(比如盤古神話就是最早追溯到東漢末三國時代,西南地區的神話,其實並非中原原生的)。當然,如果硬要找一套和荷馬史詩中的神話可以類比的東西,那至今為止,我沒看到任何完整的證據說明中國先秦如果有這麼一套東西會是什麼樣的。包括袁珂先生在內,也大多支持這種觀點,他的神話概念,其實也首先是神話學意義上的,而不是樓主所謂的那種神話「體系」。

所以,這些討論都沒有涉及神話學,假如從後者的視角出發,那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神話都是一個自我適應於各自文化的體系,不可能有單獨於文化的神話敘事文本存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在此層面上,是否一定有上面最高贊貼那樣荒唐的神話長篇故事,其實完全是個偽問題。

另,神話學和民間文學研究中的「神話」和大眾眼中的「神話」其實很不一樣,比如西遊記和封神榜,其實和神話沒有關係,勉強有宗教敘事的意思,但絕不是所謂「神話時代」的神話。


中國神話不是一個體系,而是幾個體系的混合

神話都是以部落和相近的部落聯盟為單位的,以地區為基礎形成的,比如歐洲的北歐神話,希臘神話和羅馬神話,這種神話是完整的,成體系的,適應本地區情況的。
但中國不是部落,也不是部落聯盟,而是超大部落聯盟之間的混合,比如黃帝,炎帝,蚩尤等都是部落聯盟。各個部落聯盟都有自己的神話,部落之間相互影響征服,征服部落神話取代吸收被征服部落神話,被征服部落神話融入征服部落,同時保留自己的特殊性,互相影響來影響去,最後成了現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你把北歐神話,希臘神話和羅馬神話混合到一起,可能比中國神話還亂:你說是奧丁厲害,還是宙斯更牛X?讓阿波羅去收拾洛基闖禍造成的爛攤子會發生什麼?
中國神話這個詞語對應的應該是歐洲神話,而不是希臘神話或者羅馬神話

中國神話還有個問題就是傳播媒介,歐洲各種神話源頭都是單一的,都有唯一性的成文著作世代流傳,比如希臘神話就是以《荷馬史詩》為基礎,後人的各種神話故事都建立在原有體系上。所以看上去很合理。
中國神話由於源頭太多,著作不是一本,而是有很多,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西遊記》和《封神演義》都是成書於明代,之後的清代是文明大倒退,隨後就是近代了,根本沒有神話的發展的空間。最要命的是這兩本都不是神話總結,而是有目的性的小說,神話總結的作者要講清楚體系和秩序,小說的作者就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意願胡編亂造,這樣更加劇了中國人觀念里中國神話的混亂程度。


貼出山海經大法:
1. 黃帝譜系
黃帝譜系突出一個「廣」

2. 炎帝譜系
炎帝譜系突出一個「深」

3. 少昊譜系

4. 太昊譜系

5. 帝俊譜系

6. 帝舜譜系
很多人認為帝俊就是帝舜

7. 南嶽譜系

8. 伯夷父譜系

其實這很難整理到一塊,有些東西是矛盾的。


中國神話不是一個體系,而是多個體系的融合,而且某些體系相互之間還並不相容,所以……


可以成體系的。首先我相信榮格的原型理論是對的。因為他的證據很充分了。然後要結合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和工具,比如八卦。以下引用《帝圓紋理》。

  07、中國的神話、隱喻與幻想世界的內在性

  神話與傳說作為一個民族或個體的智能來源,在一個試圖學者化的文明進程中[1],往往會被斥之為荒謬;似乎神話與傳說只是某種錯誤文化、錯誤思維留下的歷史遺迹,更不用說用神話與傳說來為知識尋找指南,或是為生命增添某種力量、提供某種信仰了。換言之,今天的單面人,可能根本不承認神話傳說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西方的神話解釋學傳入中國之後,開始有不少學者據此來解釋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隱喻意義,但是,西方神話解釋學與中國的神話傳說卻極難融合溝通,因為中國的神話傳說所獨具的「幻想世界的內在性」的特點並沒有被真正注意到,同時還分解了中國神話思想的完整性。這不奇怪,西方神話解釋學缺少這種針對性的關注是很自然的事,漢語神話世界的研究只是自誤了方向而已。

  中國最原始的神話著作是《山海經》,借用西方神話解釋學的中國神話研究者,他們往往將之看成了遠古的地理書,從而提出「遠古中國人的活動範圍遠遠超出了我們已知的內陸地區」之類的觀點,他們甚至從《山海經》里找出了中國古人在南美洲、北美洲、西北利亞、南極、北極中的足跡。此說之謬,不值一駁。

  這些謬誤的產生,是因為不明白中國思想自身脈絡的緣故。在漢語文明(也包括很多東方文明)對世界的觀照中,世界本是一個內在的世界[1],《山海經》所記載的地理世界原本是一個「內景世界」,其中所謂的山川、河流、人物等等,實際上不過是人體中的五臟六腑、經脈結構所轉化成的「內景」。人體「內景」之所以可以與外在的世界景象相吻合,這是由於內景與外景有神秘的一一對應關係。比如,《藏山雷學》[3]中所指出的:人體經脈結構、人耳結構、眼球結構、地球地理結構、太陽系的結構……它們都可以與「帝出震圖」的結構一一對應,更何況只是身內之景與身外之景相對應。

  道家丹道學中強調的「兩重天地,四個陰陽」[4]相通交感的原理,它們的來源就在於《山海經》中的隱喻;儒家的「身家國」的相通論也是這條文明脈絡的一種繼承。

  我們現在舉幾則大家最熟悉的神話實例,來看看中國神話中的「幻想世界的內在性」。

  [一]嫦娥奔月

  很多學者以為,道家的丹道之學是起源於《周易》或《參同契》之類體系,其實不然。中國道家的主要思想恰恰來源於《山海經》以及與之同時的《歸藏》與《連山》。

  我們先看後漢張衡所引《歸藏》[5]文:「嫦娥,羿妻也,竊西王母不死葯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又:

  ·「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初學記》卷一引《淮南子》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酉陽雜俎·天咫》

  解:

  「嫦娥」去女字旁即為「常我」,「姮娥」去女字旁「亘我」。常者,亘者,永恆、長久之意,故「常我」、「亘我」隱喻永恆的我,不死的我。「羿」可拆為 「羽」、「升」二字,其意即為羽化飛升。月者,為坎之象,道家仙學認為,欲得不死,須求水中金氣而服食之;坎象即為水,故不死之葯,由水中生出。所謂「月精」,其實暗喻「水中金氣」、坎中之陽也。仙家逆修之理,即由此和盤托出[6]。

  「吳剛」者,暗喻人「無」「剛氣」。剛者,本指金氣也。吳剛學仙有過,即暗喻此人不能採得水中金氣。「桂」可拆為「木」、「土」二字,吳剛雖手執斧頭,由於無有剛氣,無金不能伐木,故月桂不倒。「桂」中兩個土字,暗指天干中的戊己二土,此處暗喻金木交並,必借中央土德於中調和,此土即為後世丹經所言之「真意黃婆」。

  吳剛為什麼說是西河人呢?

  因金氣在五行中是本位於西方的。

  蟾蜍是一種蛙類動物,其肚極大,如懷孕狀;身中金氣與木氣[7]相交,結成金丹在體內,也如婦人之懷孕,此稱之為金情返歸木性,謂之金液還丹。後世有丹道家往往能明此意,如劉海蟾、白玉蟾兩位古仙即以此為名。

  為什麼不死之葯須求之於西王母呢?

  其實古書中有記載,西王母是「西南王母」的簡稱,西南是指八卦中的坤,坤象徵母,坤又象徵「黃婆、真意」。比如,張伯端[8]在《金丹四百字》的第一段中寫到:「真土擒真鉛,真鉛制真汞;鉛汞歸真土,身心寂不動。」即指出採取大葯「水中金」必借真意黃婆之德。

  [二]后羿射日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民無所食……堯乃使羿……上射十日。」《淮南子·本經訓》

  ·「羿、逢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荀子·正論篇》

  ·「百發之中,必有羿、逢門之巧。」《淮南子·說林篇》

  ·「逢門學射於羿,盡羿之道,思天下唯羿愈己,於是殺羿。」《孟子·離婁下篇》

  解:

  日為離,離象徵心、象徵火[9],丹道家又把心火看成是慾火、識神。而修仙道,必求元神;元神欲出,必在識神已死之後。十日並出,暗喻識神猖獗。后羿射日,義指學仙之人必須顯元神隱識神才可入道。

  「逢門」是「鴻蒙」的諧音,蒙又寫做濛。鴻蒙義指混沌初始、天地開闢之時。后羿射日之後,混沌元神恍惚顯象。此處暗示羿之識神死後,繼之為鴻蒙之神。這就是后羿為什麼會被逢門射死的原因。

  [三]黃帝遺珠

  ·「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譴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詬索之而不得,使象罔索,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莊子·天地篇》

  ·「罔象求而得之,後為蒙氏之女奇相氏竊其玄珠,沉海去為神。」《雲笈七籤》卷一百《軒轅本紀》

  ·「震蒙氏之女,竊黃帝玄珠,沉江而死,化為此神,即今江瀆廟也。」《蜀檮杌》卷上

  解:

  玄珠在此暗喻「道」,又比喻潛涵在生命中很幽深的精華;玄為黑,在五行為水,方向為北,故玄珠暗指深層意識中的核(也可指水中金氣,只是文學化的表述方式與丹道家理性的表述方式不同)。離朱者,離為火,朱指橙色。在前面我們已經指出,離火又指心火、識神,此處又指古天神中眼睛明亮的神。「吃詬」是古天神中的善辯者。「象罔」者,字面直解就是「形象迷惘」,他是以遇事恍惚、漫不經心而聞名的天神。

  這個神話隱喻義也是:欲得水底玄珠(水中金氣),必須用恍惚的元神去尋之,方可得到。

  為什麼「後為蒙氏之女奇相氏竊其玄珠」呢?

  此處的「蒙」即指六十四卦中的「蒙卦」,有啟蒙、啟始,混沌初開、鴻蒙肇始之意。此蒙卦之意,又可用震卦之意概括之;《周易》云:「帝出乎震」「震起也」,義指「震」有 「啟動」之象,所以《蜀檮杌》文中又稱「蒙氏之女」為「震蒙氏之女」。

  然而,「震蒙氏之女」為何又叫「奇相氏」呢?

  因為在易學中,能稱「奇相」、「奇門」者,唯震卦而已[10]。

  另,神話與八卦數理知識相通的傳說還有很多,這些傳說是知識的引導者。比如,傳說共工與顓頊爭王位,不成,怒觸不周之山(象徵八卦五行之氣不能周流),導致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這一傳說與後世的遁甲術、太乙術、風水術[11]等皆有關係。

  [四]牛郎織女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小說》

  解:

  牛郎、織女是以二十八宿來命名的,有時象徵金木的祖氣(沒有祖氣的金木是不能相交的,是相互隔離的),也有時象徵金情與木性。五行中「金情」居西方,「木性」」居東方。

  牛郎織女七七相會的鵲橋,其實是象徵丹家所指的「內景隧道」,此「隧道」機緣巧合之時自然顯現,機緣不到,則絕不相通,因其天機難得,神話中就被形容成只有七月七日鵲橋[12]飛架方可得願。

  關於「內景隧道」,在《周易》也有言說:「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這裡的「遂通」,不僅僅是「才通」之意,還有「用隧道相通」[13]可解。

  [五]崑崙仙山

  ·「海內崑崙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岩。崑崙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崑崙上。開明西,有鳳凰、鸞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不死樹。鳳凰、鸞鳥皆戴瞂。又有離朱、大禾、柏樹、甘水、聖木曼兌——一曰挺木牙交。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琅鰲?髂希惺髂瘢祝或浴Ⅱ蟆⑸摺⑽V、豹、鳥秩樹,於表池樹木;誦鳥、?、視肉。」 《山海經·海內西經》

  解:

  仙家稱腦海之內為泥丸宮,也為「昆崙山」[14],此山為神話傳說中的不死之山,「仁羿」即「后羿」,當然是指學仙有成之人,故文中「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岩」,即指非成仙之人不能得上。至於昆崙山上的奇花異草、奇禽異獸,無非是人頭上的五官特徵的象徵。這些象徵,有的是比喻,如「離朱」為眼,「文玉樹」為牙,「甘水」為津液,「大禾」 為鬚髮,「誦鳥」為發音器官,等等;有的幾乎是直指,如「聖木曼兌——一曰挺木牙交」,是口腔和牙齒(兌在易象為口),視肉為眼睛,等等;其餘俱可詳解,如,「鳳凰」在神話中為太陽中的不死之鳥,太陽本指離卦,在人為腦中的識神、心火。余不贅述。

  因「昆崙山」與丹道的肉身變化之學密切相關,故後世仙家常常引此隱喻解說丹學,如張三丰在《大道論》中曰:「崑崙之上有玄門,其竅甚小,陰陽會合時,不許動搖,待其情性相感,自然彼我相通。凡有形質者,不能升入竅內,夫惟真氣橐龠,乃能進於竅內也,故聖人直指先天一氣,沖開此竅,又曰修行之徑路,可以續命延年,修真而全真,無來無去,不生不滅。」

  另,「崑崙」加水旁即為「混淪」二字,「混淪」與「混沌」之意相通。


  [六]帝乙歸妹

  ·「太皞庖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曰華胥,履大人跡於雷澤,而生庖犧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史記·補三皇本紀》

  ·「女媧氏亦風姓,蛇身人首,有神聖之德,代宓犧立,號曰女希氏。」《史記·補三皇本紀》

  ·「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其妹上昆崙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獨異志》卷下

  ·「伏羲作於方壇之上,聽八風之氣,乃畫八卦。」《太平御覽》卷九引王子年《拾遺記》

  ·「伏羲氏有天下,龍馬負圖出於河,遂法之,畫八卦。」《禮記·禮運篇》孔穎達疏

  ·「華胥生男子為伏羲、女子為女媧。」《漢書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譜》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列子·湯問》

  ·「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執規而治春;其神為歲星,其獸蒼龍,其音角,其日甲乙。」《淮南子·天文篇》

  解:

  伏羲,「東方木德之帝」,名號有很多,諸如伏犧、伏戲、包曦、庖犧、炮羲、赫胥、庖犧、宓羲、虙犧等、大昊、泰昊、太(大)皞、大皓、犧皇、羲皇、戲皇等。

  伏羲是華胥氏[15]在雷澤之地踩巨人足跡,感孕而生的。這個「雷澤」的「雷」就是八卦的震卦,其性為東方之木,其義是「帝」,在天干是「甲」;「澤」是指與震卦相對的兌卦,位於西方,這是女媧的一種象徵,因為兌為少女,在天干是「庚金」。

  在漢代畫像石中,常見的題材便是伏羲女媧交尾圖,這其實與「雷澤」二卦也是有關的。如果把「雷澤」二卦合成一卦,就是歸妹卦,這其實就是在暗說伏羲女媧是兄妹結婚的原因了。

  遁甲諸書中皆說,甲不可露,須藏於戊,換「甲」的妹妹「乙木」來合「庚金」,此即《周易》中「帝乙歸妹」中「乙」之由來,且「帝」是八卦循環的第一象,如《周易》云:「帝出乎震……」。

  伏羲女媧的結婚演化出金木交並一說,對風水、醫學、術數學影響至深,比如,醫學言經脈起始穴,陰經的井穴為木,陽經的井穴屬金;又如,術數學的納音五行,也是用金木來說論起始的,這些都是先天五行的說法。

  [七]後記

  由上觀之,顯而易見:中國的神話與傳說,有其自身脈絡[16],這些脈絡與其它民族有非常的不同。這些脈絡將深深影響一個文明的發展方向與人格氣質,我們無論是批評它,還是讚揚它,我們首先卻必須認清它自身的關係。

  我們如果掌握了一種神話的特徵,那麼,利用一個神話來探索一個民族的最深層的文化結構、最深層的潛意識應該才是可能的,因為神話原是我們現有世界的起源,它的思維與氣質,總會或隱或顯地貫穿到一個民族的哲學、科技、醫學、天文、數學、語言學、文學藝術……。我們甚至可以說:理解了開端,也就理解了現在。

  注釋:

  [1]學者化的文明世界,喜歡用精心構造的、似乎有道理的言論來安排世界。排斥神話,是因為對神話有某種無從著力的恐懼,因為這些東西不歸他們言說,不歸他們掌管,他們也不知道從何生起,但卻控制著世界,他們於是對此有某種神經官能症的反應。

  [2]比如,《五運歷年紀》記載的盤古傳說:「天氣濛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為星辰,皮膚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

  在印度、日本也有這類以肉身的化世為創世的神話,這是一種典型的內在創世法,與《聖經》的創世是不同的。

  [3]具體內容,可參見石在天、孫則鳴著的《藏山雷學》,一九九八年三月,台灣大行出版社。

  [4]張三丰在《一粒黍米說》中言:「學者窮取一身中天地人三才之妙,窮一身中內外真爐鼎之端的,即一身內外陰陽之真消息……」——這裡說的就是天地人三才的相通論。所謂身內、身外是為兩重天地,身內兩個陰陽與身外兩個陰陽是為四個陰陽,內外陰陽都在暗暗相通。

  [5]易有多經,《周易》之外,《連山》、《歸藏》是其二。據說《連山》、《歸藏》二易已失,我們現在所見,只是前人對此二書的摘引。

  [6]丹道家修養,其身體的內景變化,是引「五行」這一數理模型來描述的。五行大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丹道家逆修之道,在於順者凡、逆者仙,故不求五行順生,反使五行逆轉,即,金本生水,逆轉成水中求金。

  仙,本做僊。《說文》解:「僊,長生遷去也。」在民間,我們常把修鍊有成的丹道家尊稱為仙家,因為他們能變化自身的肉體,能行常人所不能行之事,遷去常人不能遷去的地方。

  [7]水中求金,火中求木,二者皆是逆轉而出,再將此金木二者以土為媒,交並成內丹,結在體內,這即是丹道家說的內葯;有內葯,後才有外葯被招感入體。

  [8]張伯端(984-1082),內丹南宗開山宗師,著有《悟真篇》、《青華秘文》、《金丹四百字》。其著名弟子有四,即石泰(1022-1158)、薛道光(1078-1191)、陳楠(?-1213)、白玉蟾(1194-1321)。

  [9]易理上的說法。日是太陽,以離卦象徵,而離卦又可象徵心、象徵火、象徵鳥。

  [10]震是八卦的奇點,這是易學數理分析的結果,奇門遁甲之學也與之有關;它在本質上相當於研究世界或意識中的奇點問題,詳細內容可以參看《藏山雷學》。

  [11]風水術中的水口,四合院的東南門,紫禁城的西北缺口,天壇與紫禁城的位置,皆與之有關。這不只是傳說,而且在易學的數理上或萬物的自發形態上也是有體現的。

  [12]世界上很多民族對「七」的感悟中,「七」總是一個與神聖之靈相關之數。如,《聖經》言「七」的地方有很多,《周易》復卦處也多次言之:「反覆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見天地之心乎!」——「七」在此是天心來複的時機。

  [13]內景隧道有些象龍捲風形成的隧道,有此體驗的人,自然會明白是怎麼一回事。

  [14]《黃庭經》中云:「至道不煩訣存真,泥丸百節皆有神。一部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圓一寸處其中。但思一部壽無窮,非各別位居腦中。」「瓊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當中立。」「保我泥丸三奇靈,恬淡閉觀內自明。」「問誰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

  [15]華通花,中國又稱為中華,這是中國人對文明是什麼的一個理解。文明,明明顯化的花紋,潛在的是說文明世界開展就如同花朵的綻開,文明如花。伏羲女媧又稱為中國的人文初祖,這就表明了中華的文明世界的來源。

  [16]對此脈絡,本文並非一種唯一的解釋方式,而是順此脈絡的一類解釋。當今神話解釋學自聞一多開始,到現在的何新等人物,早已因肢解而偏離了方向,我們自身文明的方寸大亂,本質就在於此。


別的不吐槽,樓主你讀過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嗎?

  曰故(古)□熊雹?,出自□,凥(處)於脽寽□,氒(厥)□亻魚亻魚,□□□女,夢夢墨(黑)墨(黑),亡(無)章弼弼,□□水□,風雨是於。乃取
□子之子曰女填,是生子四。□□是襄,而〈天〉土戔是各(格),參化唬(號)逃(咷),為禹為萬(禼),以司堵襄(壤)。咎(晷)而〈天〉(止)達,乃上
下朕(騰)(傳)。山陵不(衛),乃命山川四晦(海)。□□(熱)(氣)倉(滄)(氣),以為亓(其)(衛),以涉山陵,瀧汩凼澫(瀨)。未又(有)日
月,四神相弋(代),乃(止)以為歲,是隹(惟)四寺(時)。

  倀曰青□檊,二曰未〈朱〉四單(檀),三曰□黃難(橪),四曰□墨(黑)檊。千又百歲,日月夋(允)生。九州不坪(平),山陵備血夫(逼),四
神乃乍(作),至於復天旁(動),攼(捍)畀攵(蔽)之青木、赤木、黃木、白木、墨(黑)木之木青(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維(?),思
(使)孚攵(敷)奠四亟(極),曰:「非九天則大血夫(逼),則母(毋)敢睿攵天霝(靈)。」帝夋(俊)乃為日月之行。

  共攻(工)誇步十日,四寺(時)□□神則閏四□,母(毋)思(使)百神風雨、晨(辰)禕亂乍(作)。乃逆日月,以(傳)相土,思(使)又(有)宵又(有)朝,又(有)晝又(有)夕。

==================================================

剩餘部分就不貼了,對中國創世神話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上面的。另外因為出土時破碎的很厲害,不敢保證上面複製的那段所有字都是準確的,不同的研究者對於其有不同看法。


反對(當時)得到贊同最多的那個答案!——此答案停留在「佛道一家」的網路小說思維,對新人的誤導不只是一點點!

中國神話經過幾代刷新之後,你很難給它理出章序。

1,上古神話(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三皇五帝、治水等等)可以歸納為一體(一般講主要來自原始先民的創作,詳見山海經,干寶的搜神記等等,淮南子、楚辭、莊子等都有記載。南方很多神話也有相同的痕迹);
2,道教自有一派神話——關鍵是道教形成比較晚,只有距今2000多年前時間,並且吸收了上古神話(元始天尊)和佛教元素(四海龍王)。
3,佛教進入中國後又入鄉隨俗(參見2)。

然後……神話和民間傳說是不一樣的!

原始神話的設定(讓我暫且用設定這個詞),到了民間是有巨大變化的。

隨便拿個例子:

西王母:
在山海經中,她是長著獠牙的刑殺之神。最初道教中也是極陰之神,權力極大的眾女神之首,與之相對的有東王公。然後經過民間演化她變成玉帝的媳婦,熱衷於阻礙他人婚姻自由。

再說雨神:
最初傳說司雨的神祗是雨師,據說是蚩尤的將領。後來引入了西方佛教概念,四海龍王誕生,並司雨之。值得注意的是,四海龍王依然保留了道教的宇宙觀——傳統道教宇宙觀重視方位,比如四象掌管東南西北,四海龍王亦如此(同時也是青紅白黑四色)。

所以我隨便拿個例子你可以看到,中國古代神話的變遷是很厲害的!!!
這意味著整個文化思想的更迭。

從盤古、女媧的神話到道教神、仙概念到佛教菩薩、魔怪概念,你可以看到不同歷史積澱和不同文化體系

因此,神話的形成斷然和其歷史背景、文化背景不可分割!!!

簡單地說,目前中國的神話系統就是
上古/道教/佛教
當然佛教占的比重應該沒那麼大(但是經過唐代以後,以及一些小說和民俗的推廣,影響還是不小的)

但事實上,國人對於中國神華的了解幾乎都是浮於其表甚至誤讀,這本身就是對我國文化瑰寶的再一波侵蝕(歷經了幾次焚燒坑沒之後)……

然而「神話」於那些先民是最真實的事實!


---------------------------------
以上是兩年前的回答。當時打字很即興,內容待有時間後加以整理和充實。
感謝各位支持,歡迎提出建議!


我認為中國神話不能排進一條時間線,原因無他,咱們地方太大!各地神祇起源都不一樣怎麼整合?硬要把原本是邊緣文化的盤古納入中原神話體系?千年前的太一憑什麼要認三國時期冒出來的盤古祖宗orz亡佚資料太多想全部搞清楚就靠猜?
中國古代神話有地域區別才是事實。你不能硬把後世發現的新神話安到原來的老神話前頭去,生造出「父死子繼」的「神話體系」出來。

我能理解神話作為一個民族的童年,讓中華民族有統一的神話起源,來形成民族認同感,但是,事實偏偏是咱們不是一個祖宗的,但是漫長的歷史下來我們已經血濃於水,這種現狀不容改變,就算祖宗不一樣我們現在也是親生的了,這種更為深刻的民族認同心理、這種充分的民族自信的回歸可能還需要一點時日,但不妨就從神話開始,我爸爸太一和你爸爸盤古是兄弟行不行?同時期存在的神行不行?非得分出個先後來?這刻意排出時間線的行為本身就是民族不自信不成熟的表現。

再說,其實中國古代並沒有刻意追求一個具體的「神話體系」,除了司馬遷要當作歷史去寫才可勁調查了一番卻還是殘缺不齊以外,大家都是各認各的,三皇五帝多少版本?誰服了誰?
袁老先生是中國神話的權威人物了,他寫的《中國古代神話》雖然按照時間線捋順了一遍,卻只是為了給中國神話研究開個頭而已,幾十年過去了,現在還非要靠著時間線去整理的話不久是一直原地踏步嗎?

現在非要整理出中華神話的系統出來的,無非是眼紅人家希臘北歐那邊的神話一本書來歷清清楚楚誰和誰亂倫生了誰又幹了啥,憑什麼他們有體系我們沒有?
醒醒好嗎,人家多少年歷史我們多少年?人家多少面積的地我們多少?一個村的家譜能和一個國家比嗎?你比得有含義咩?
再說了,希臘神話有多少來源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古埃及?人家希臘神話原型都不在希臘……

自信不需要理由,我們的神話到現在就是殘缺不齊沒能把每個地區每個部落分支的神話記錄完整保留下來,這一點也不可恥,丟失的不是文明,看看古埃及古印度就知道,我們丟失的只是一點童年記憶,一點遺憾足夠了,不需要去生搬硬湊出一個「體系」出來讓後人貽笑大方。

有神明誕生先後順序的成體系的中國神話,是說給小孩子聽的科普教育,有利於幼年時期形成民族意識,但成年人,受教育的人,在回頭看待自己本民族的神話傳說的時候,就不需要這套生搬硬套的體系了。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看法。


首先傳統神話在漢朝以前就集大成為崑崙神話體系和蓬萊神話體系(更早的很多湮滅在歷史中了),分別代表黃河內陸文化和東海海洋文化,無論是神仙體系和傳承就有很大差異,其中崑崙神話體系的流傳範圍由於和當時最強勢的黃河文明圈比較接近,逐漸被道教神話改造傳承下來,蓬萊神話體系逐漸衰落,其中的神仙體系逐漸被打散融進了以道教神話為主流的神話體系。
佛教進入中國對中國神話體系最大的影響是他龐大且完整的神話譜繫結構,道教在和佛教競爭中一直相對弱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理論體系相對個性化太強(道教乃至於道家的各代祖師傳下來的經典很多很難融會貫通)以及道教原始的神話還是以民間傳說為主構成,神仙體系結構支離破碎。很多普通信眾理解困難。
所以在宋元以後經過長期演進發展,道教為了全面和佛教競爭,仿造佛教體系,融合傳統神話體系中的各路神仙以及道教各代祖師的傳說,建立了以三清四御為核心,天宮地獄人間三層空間為框架,容納了中國古代包括民間歷史各路神仙的龐大體系。
按照題主的說法按照我的理解,不談上古神話傳承發展,道教這個幾乎是無所不包的神話體系是目前中國傳統神話最終穩定下的系統。


當然能,後面留了整個中國神話的家譜,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先說說我的看法。神話故事無非由神仙的故事和神仙的軼事組成,而從下文關係就可以看到,中國的神仙之間都是扯得上關係的,所以,神話之間必定是相互聯繫的。你覺得沒關係只是你不知道兩者之間的關係罷了。


創始元靈(他有4個徒弟,鴻鈞老祖、混鯤祖師、女媧娘娘和陸壓道君)

宇宙誕生之初,有一先天混元之元靈,靈竅初開,漸具神智。這元靈無意中於西崑崙得到宇宙之初的造化神器,經過不知幾世修行,元靈功德圓滿,道法得成。在漫長難耐的混沌宇宙中,創始元靈成為宇宙間唯一的一個「清醒者」,忍受著難以想像的孤獨寂寞。彷彿,為了完成某種約定而神秘的使命,創始元靈利用造化神器的無上靈力,分別傳授給四個徒弟一門修行的法門。老大鴻鈞,修「玄清氣」,老二混鯤,修「玄靈氣」,老三女媧,修「玄空氣」,老四陸壓,修「玄明氣」,合之則為「清靈空明」。後人分別尊其為鴻鈞老祖、混鯤祖師、女媧娘娘和陸壓道君。

1,鴻鈞老祖

收有三大弟子:太上老君(道德天尊33重天),元始天尊&<三清之首35重天&>,通天教主 (靈寶天尊34重天)

老子即太上老君。他是鴻鈞老祖的大弟子,掌管人教。曾三次下山幫助闡教力退截教眾仙。也曾一氣化三清,戰敗過通天教主。《西遊記》中,他住在離恨天中,是三清教教主之一的太清聖地混元教祖——太上道祖,也稱太上老君。 玄都大法師是太上老君唯一弟子

元始天尊
鴻鈞老祖的二弟子盤古,那一日盤古與一眾師叔伯門人弟子們正玩耍作樂間,也不知抽的什麼風,忽覺天地一片混沌,模糊難分,好生不爽,信手便是一斧頭,就此開出一個天地來(這位真可謂猛人是也!),更使法術化做那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盤古不僅斧子使得好,更在鴻鈞老祖所傳的「玄清氣」中,修出「玉玄清氣」的境界,並一手創立出一個教派——名喚闡教,法力高強、出神入化。後世凡人感其開天闢地之功,皆尊盤古為元始天尊。 (汗....盤古居然就是元始天尊) ,後來他成為三清教的主管——《西遊記》中的玉清聖地先天教祖。
所收門人弟子無數,其中尤以那「玉虛十二門人」為修行最圓通者,你道哪十二門人?分別是:

文殊廣法天尊(後入釋成佛:文殊菩薩 )洞府:五龍山雲霄洞
徒弟:金吒 寶為遁龍樁
普賢真人(後入釋成佛:普賢菩薩 ) 洞府:九宮山白鶴洞
徒弟:木吒 法寶:吳鉤劍
慈航道人(後入釋成佛:觀音大士 ) 洞府:普陀山落伽洞
徒弟:無
法寶:玉凈瓶
懼留孫(後入釋成佛:懼留孫佛) 洞府:夾龍山飛雲洞
法寶:捆仙繩
徒弟:土行孫
玉鼎真人 洞府:玉泉山金霞洞
徒弟:楊戩 法寶:斬仙劍
太乙真人 洞府:乾元山金光洞
徒弟:哪吒 法寶:九龍神火罩
赤精子 洞府:太華山雲霄洞
法寶:陰陽鏡
黃龍真人
洞府:二仙山麻姑洞
徒弟:無
靈寶大法師
洞府:崆峒山元陽洞
廣成子
洞府:九仙山桃源洞
徒弟:殷郊
法寶:番天印
道行天尊 洞府:金庭山玉屋洞
徒弟:韋護
清虛道德真君
洞府:青峰山紫陽洞
徒弟:黃天化
南極仙翁 洞府:昆崙山
徒弟:鶴童、鹿童
雲中子 洞府:終南山玉柱洞
弟子雷震子
燃燈道人,成為燃燈上古佛,靈鷲山元覺洞,弟子李靖

通天教主是鴻鈞老祖的三徒弟,掌管截教。他的門人弟子最多,但大多都是在濫竽充數。不過他也為上天做了不少的貢獻。像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電母、普天星相幾乎都是他的門人。通天教主聽信眾弟子的讒言,擺了下「誅仙」、「萬仙」二陣,堵住了姜子牙的去路。後來多虧四大教主同心協力才破得此陣。他就是三清教的另一位教主——上清聖地通天教祖靈寶天尊。

2,混鯤祖師

混鯤祖師,修「玄靈氣」,弟子無數,什麼蟒牛蛇獸、蛟鵬獅猴……各種形象各異的生靈都來者不拒。最得意處是有兩大弟子。大弟子名喚接引道人,二弟子名喚准提道人,端的也是仙心非凡、道行功深。兩人一手創立了一門派別——名喚西方教,分任大、小教主。

大弟子接引道人學太上老君之法,元神化身於迦毗羅衛國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做那轉世苦修,這小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卻也是個仙心泛濫、天縱奇才之人。後來王子獨自靜坐於一棵菩提樹下,竟豁然功法圓通,得悟大道,人皆稱其為「佛」,又尊其為釋迦牟尼尊者。這釋迦牟尼自此仙心蕩漾,竟創立出一門派別——名喚佛教。即接引道人修成金身,即如來佛主,屬現在佛。後吞併西方教,成其佛教;

二弟子准提道人也就是書中所說的西方妙法祖菩提,其間不知與接引道人間發生了什麼變故,卻神秘消失,從此再不聞蹤跡。多年後,有一天產石猴橫空出世,得一來歷神秘的菩提祖師傳授一身驚人道法。 (汗.....接引道人居然就是如來佛祖,准提道人更汗..就是孫悟空的師傅,而且准提道人居然還是如來佛祖的師弟...天那..) 西方教消失後,隱於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以後自立道觀修身養性,除了山中居民,沒人知道他的住處。就是那如來,也不知道自己的師弟身在何方。更不知西牛賀洲還有仙人存在。

橫三世佛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中央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王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
豎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古佛,現在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3,女媧娘娘

女媧娘娘,修「玄空氣」,這女媧自來便是人首蛇身模樣,生性孤僻,不多說話,但其胸懷廣大,素有悲天憫人之抱負。在其師侄元始天尊一斧頭鑿出一個天地後,女媧娘娘憐宇宙造化蒼生萬物之意,於是用水和黃泥,仿照其小師弟陸壓之樣貌,捏了無數男女泥人,再吹一口氣,往地上一放,竟都活了過來。後來人們感女媧造人之功德,尊其為女媧娘娘。

人類陷入了絕境。那悲天憫人的女媧娘娘煉燒紅、黃、藍、白、黑五彩靈石,以無上道法補天,並從一隻深海萬年巨龜身上砍下四條腿,作為支撐天地的四柱,天地終於重歸寧靜。但在女媧娘娘補天之時,竟有一塊頑石,似是不甘做平庸的補天石,竟偷跑了出來,那就是後世之天產石猴孫悟空。

4,陸壓道君

正所謂「鴻鈞老祖第一仙,弟子盤古初開天。先有鴻鈞後有天,陸壓道君還在前。」那說的就是後來人的模樣都是出自陸壓道君。創始元靈四大弟子:鴻鈞老祖、混鯤祖師、女媧娘娘和陸壓道君,前三者道法功深、開宗立派功德著實開天闢地,偏是這最小的小師弟陸壓道人,生性胡鬧打混,從無一天正經,卻無什麼名聲留下。其師侄太上老君、如來等,尚尊其為小師叔,知道者也尊其為陸壓道君,小輩神仙之中,卻是聞者渺渺了。陸壓道人乃是離火之精。飛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上不朝火雲三聖皇,中不理瑤池與天帝(彼時天庭似乎還非玉帝掌管)。不在三教中,不在極樂地。不歸人王管,不服地府中。瀟瀟自在任我游,自自在在散聖仙。

佛--佛教修鍊的最高境界 ,是人類通過念佛或者說修禪達到涅盤,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由於脫離了身體的緣故,所以可以達到佛說的無苦的境界,是一種高級狀態的靈體,這是佛的追求,佛追求的是」滅」
仙--道家修鍊的最高境界 ,是人類或者其他動物通過吸收天地靈氣達到人道合一的境界,長生不死,永久駐世,青春長在
這是仙的追求,仙追求的是」天道」
神--人死後的靈魂

1,首先談妖與怪,這個詞在西方常稱為怪物,一般指容貌恐怖的動物或獸人,而在東方常合稱稱為妖怪,妖怪是一個籠統的貶義詞,泛指一切有超能力或是法術的非神非仙非人非鬼的由動植物修鍊的已經幻化出人形(有的未必幻化成人)的物體。
其中妖以動物修鍊而成的居多,例如蛇妖,免妖;而怪以植物修鍊而成的居多,比如樹怪。但這也不是絕對的。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動植物們在修鍊過程中如果一心向善悟道的話,是完全有資格修鍊成仙的,妖與怪是動植物們修鍊方向向邪惡這一面發展的不良結果,在修鍊過程中(也就是未成妖怪或仙,但已有部分法力之前),這些動植物們常被稱為精,比中免精,人蔘精等,比稱妖怪略有善意,但也可一概稱為妖怪(注意並非本質意義上的妖怪),妖怪白天晚上皆可活動。

2,其次談談魔,魔從狹義上來說和妖基本相同,但有兩個區別,其一是魔在法力上是遠比妖要強大的多的,一般的神仙都不一定是其對手,是資深的妖怪,且帶有一點反政府性質。其二是魔有可能是仙和神誤入邪道而墮落成的,妖則是動植物土生土長的。魔白天晚上皆可活動。

3,再談談鬼,很多人將鬼與妖,魔並談,認為他們差不多,這是極其錯誤的!鬼為至陰之物,一般俗稱為魂,言下之意就是陽壽盡了,陽間的軀體沒了,只剩下了朦朧的非實體的單元。鬼絕大多數由人死後,魂離體而化成,只能在陰間活動,如果回了陽間也只能在夜晚出來,由於人的陰陽平衡被打破,變成純陰之體,自然多了一點超能力,但極其微弱。所以說鬼的力量很弱的。鬼的出路一般有三,其一是投胎轉世為人或動植物,其二是在地獄裡受苦,這兩條最為常見,還有一條是屍解成神,一般來說是人在陽間或多行善事,或修道,或受高人指點,或受敕封,但卻沒有機緣肉身化仙只能在死後屍解飛升為神的人。其實這些人並沒有直正的當過所謂的鬼。鬼只能晚上活動,白天是絕對不可能的。

4. 來談談仙,從廣義上講的話,仙有五種,天仙,地仙,人仙,人仙,鬼仙。狹義的仙即指天仙,地仙。這裡只說一下狹義的仙,即與神相區別的仙,仙這個概念也是純粹的宗教性質的,言下之竟,是道家的專有,無論是不是道士,成仙的人或物總是和道教是息息相關的。仙是肉身成聖,功德圓滿之人,所有的物體皆可成仙,成仙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被動成仙,無論是人,動物,植物甚至是非生物,都可以被動成仙。比如受仙人點化,或被仙人仙氣感染,或服食道家仙丹靈藥,或生長環境吸天地靈氣,都可以使物體成仙。此中例子有很多,不舉例了。
第二種是主動修仙,「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所以只有人和少量動物可以修仙,當他們信奉道教,主動修鍊道門正宗法術,多行善事,其中的有緣人就可以修成仙道。但必需是修鍊正宗法術,如果修鍊了旁門,即使有成,也成不了仙道,只能是妖魔。
成仙以後,如果沒有受到官方承認,只能算是散仙,未入真流,但已得逍遙長生之體。如果受到官方承認,就入真流,成為真仙。此時可以選擇在天庭為官,也可以不去,畢竟是自己修的仙,不服玉帝管。此時可以找一方仙山名島,自在逍遙,終日下棋喝酒訪友,沒事去聽聽天尊們講經,不問世事,真可謂至樂也!

5,再來說神,神這個概念不是宗教性質的,與佛和仙不同,神是個信仰概念,是個制度概念,這點要詳細注意。我們這裡不談上古大神,只說後世之神。有些上古時期的諸如女媧,共工,祝融,刑天等為先天自然之神,與後世所謂的神是有嚴格區別的,一般俗稱為大神或稱上古大神。 廣義五仙是天地神人鬼,上面說的仙指的是天地兩仙,這裡談的神指的是神仙和鬼仙。神是人死後受到敕封而到天上或地府做事的人,請注意是死後,言下之意就是,神肯定是由魂魄歸天后而成的,沒有帶走自己陽間的肉身,而且一般在天上工作,諸如封神榜最後封的皆為神。
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不需要學習修鍊相關宗教經典,更不需要是道士或是和尚。只要你有緣份,或是陽間十分優秀的人,或是多行善事的人,或是受人間百姓尊敬的人,都有可能在死後被天庭封為神,分在天上或地府當官任職。比如後世的包拯,文天祥,關羽等人,他們都不信奉道教佛教,更沒有進行過修鍊,只因陽世影響太大,為人優秀,死後就被天庭吸收為神了。所以神這個概念並不是單純道教的概念,這和仙佛是有區別的,但往往被很多人忽略。
上面談了這麼多,尤其是神與仙,免不了又要陷入神與仙哪個級別高的陳年老調問題上了。其實那是將級別官職與修行的圓滿層次弄混了。神與仙的級別問題,是其修為的圓滿層次不同,修成正果的途徑不同,一為肉身成聖,一為死後飛升,仙確實是比神的級別和圓滿層次要高。但和所謂的官職是扯不上關係的,比如封神中封的中天北極紫微大帝,泰山天齊仁聖大帝之類的神,這都是大帝級的,官階非常之高,遠比一般的仙要高的多,何況一般的仙還沒有公職呢!

6. 最後說說天庭的制度,天庭實際上是一個由神占絕大多並占統治地位,吸收部份道家的仙人,佛家的人,一起組成的以玉帝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具有明顯政治分工的國家。玉帝是個道教概念,當仙佛神三界一起組成天庭政府後,玉帝被推為皇帝治理天庭,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道祖還是佛祖名義上都是玉帝的臣下,這在西遊中有明顯的表現,如來觀音在提到玉帝時,都稱奉旨。
在封神榜制定後,天庭由365位神組成政府,由玉帝統治。但在後來漫長的改革中,天庭漸漸的多了很多部門,也多了很多官位,比如像弼馬溫這樣的官銜。如此便需要更多的神,於是陽間很多優秀的人在死後,就被天庭吸收到天上來做官。
天庭本來只是全由神組成的,他們法力不如仙和佛兩家,但當神的隊伍壯大,並有了相當的組織規模,甚至是軍隊後,他們就成了具有實權的政府。此時仙和佛兩家雖然不屑天庭政府,但不得不正視他們,因為他們是合法的唯一的政府。
所以仙表了態,願以玉帝為尊,並放了大量的精英在天庭任職,像真武大帝,東華帝君等等,連道祖都被天庭聘為首席顧問。但仙界只是撥人與天庭共同管理天上人間,身份尊嚴萬不能失,所以老君雖為道祖,且為三清大師兄,到天庭當顧問後,也自願降為三清之末,以保仙界尊嚴。後來佛門也以玉帝為尊,願共建聯合政府,也撥了一批精英到天庭任職,比如四大天王等,然後就形成了神仙佛共掌天庭的局面,玉帝是共推的天庭領袖,是神的頭頭,道祖和佛祖願意為臣,如此天庭制度大成。

中國傳統神話小說兩大巨擎便是《封神榜》和《西遊記》。從成書時間看,西遊記早於封神榜,但從故事發展來看,封神榜則早於西遊記。二者的人物組成並不相同,但有相通之處。
在下不才,嘗試將《封神榜》和《西遊記》貫穿起來。《封神榜》這個時期,主要勢力是闡教和截教,此外還有妖和西方教。闡教和截教同屬於鴻鈞老祖德門下,所以說,闡教和截教是同屬一門的。從闡教門下的稱呼看,闡教和截教在封神榜之前,都是屬於仙這一族群。當時還沒有神,封神榜的目的就是將闡教和截教下的門徒以及妖裡面的傑出者任命為神這一族群。所以說,神是相對於仙低一等級的。再說妖。從書中可以看出,妖是單獨存在的一個族群,這個族群主要是那些由各類生物及非生物通過吸收日月精華,自行修鍊成的。從法力方面看,妖和其他仙差距並不大,但由於不被闡教和截教接納,而只能遊離在外,成為妖。倘若被闡教或截教招收,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稱仙。
還有個西方教,聽名字就知道是佛教的前身。當時的西方教還是很弱小的,從其門下弟子來看,應當是屬於開創期,西方教除了接引准提外,幾乎沒有什麼強人。這是封神榜時期的勢力分布。
再看看西遊記中的勢力分布。
這一時期,已經存在的勢力有神、仙、佛、魔、妖、鬼六族群。其中的神,就是封神榜時期所創立的那些榜上人物。仙則較封神榜時期人數大減,而且這個時候的仙都已經分散成一個個獨立群體,可見仙已經不再如同封神榜時期那樣有組織了。佛在西遊記時期,可以看出實力最強大,其下人才濟濟。
妖和封神榜時期還是一樣的,都是吸收日月精華的生物和非生物組成。
魔是一個封神榜時期沒有的新族群,這個族群主要都是由修鍊的人、各種生物和非生物組成。鬼在封神榜中也有提到,但是這時候的鬼應該還處於無序狀態,而且法力、實力都還是很弱的。而到了西遊記時,鬼已經成為了一個有組織的族群。以上就是西遊記中的主要勢力。
(二)神仙的演化
神在封神榜以前,是沒有的。封神榜的目的與其說是封神,不如說是創神。我們先看看作為神的條件是什麼。首先,對於出身是沒有限定的,就是說,不論人、仙、妖,只要獲得仙或者神的最高統治者的認同,就可以成為神。這點,看孫悟空是最能明白的。孫悟空學得法書後,只是屬於妖這一族群。但通過玉帝的認可,就一躍為神了。所以我們可以認定,神在招聘人員上是採用領導權威制。其次,對於神的法力並沒有數值化的標準和要求,高強如哪吒、楊戩,低俗如馬氏,都可入為神族。最後,神的數量並沒有限制,雖然有崗位定額,但沒有編製限額。這個繼續以孫悟空為例。孫悟空擔任弼馬溫時,有弼馬溫的崗位,但沒有定員。通過書中描寫,可知弼馬溫是有前任的,但不知何許原因,導致該崗位長期空置。後孫悟空成神後,才被聘為該崗位。。正因為這幾點,從封神榜後到西遊記時期來看,神的數量在封神榜的基礎上有了極大的增加,但質量上卻相較有所退步。比如,巨靈神,在封神榜時期是沒有的,但西遊記時期卻成為重要戰神之一,但巨靈神的戰鬥力參考孫悟空,與楊戩和哪吒相比,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可見此時的神總體戰鬥力是比較差的。仙在封神榜之前,可以說勢力最大。封神榜以前,天下只有仙、受仙控制的妖和正在創業的西方教接引准提二人。此時的仙絕對可以說是一支獨大。但封神榜後,不知發生了什麼變化,到西遊記時期,仙已經沒落到極為分散的狀況,人員數量急速下降,有相當大一部分都被分流或者說是跳槽到了其他族群,這個跳槽的目的地主要有神、佛、鬼族群。
封神榜之前,仙的首領有截教的通天教主和闡教的元始天尊。但到了西遊記時期,仙已經沒有名義上的首領了,從行為上看,已經屈從於玉帝了。
而原來的仙派首領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也退隱了,這二者的師兄太上老君反而成為受神領導但卻超然於神的一個特殊人物。這個變化是很奇怪的。封神榜從結果來看,是仙派肢解截教的過程,通過肢解截教,架空通天教主,達到闡教獨掌大權的目的。此時創立的神不過是一個等級低於仙的族群,不論實力,還是勢力,都遠遜於仙。但發展到西遊記時期,二者正好調位,神反而成為高於仙的族群,仙成為受神保護的族群。
通過這個兩端點的表象,我們可以合理猜測連接這兩端點的連線情況。我認為,在封神榜之後,曾經發生過一次巨大的變動,這個變動導致了闡教解散,使元始天尊喪失了仙族的指揮權而淪為光桿司令。在這次變動中,神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並且有可能實現了從部落組織到中央集權組織的轉變。而這裡,還有一個極其隱秘的人物,就是太上老君。
我認為,在這次變動中,太上老君起到了破壞闡教興立神的作用。在封神榜時,太上老君還無權無勢,但到了西遊記時期,一躍而為雖受命於神的首領玉帝,但地位遠高於任何神的一個特殊境界。有句話說:誰受益,誰嫌疑。太上老君獲得這種特殊待遇,絕對不可能是無功而受的。況且,按照神最初的實力,是不可能讓闡教解體的。
(三)佛的發展
在封神榜時期,佛還是稱作西方教的,這個教很有趣,只有兩個高人:接引和准提。而到了西遊記時期,則改西方教為佛教了,並一躍成為與神並肩的強大勢力。從西遊記描寫中看,此時的佛人員數量並不比神多,也不比仙多,但綜合實力卻絕非神仙可以比較的。
我們參考現實,此時的佛就類似於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微軟公司最初也是二人創業,然後逐步發展成為人數雖然不多,但創造財富絕對世界第一的霸王龍級大公司。佛也如此,從封神榜時期的二人組合,到西遊記時期的精英團隊,和微軟公司絕然相似。佛從組織上來說,也是存在等級的,但這個組織結構不同於神。神是一個多層次的組織,估計其等級如中國古代般的九品。而佛只有佛祖、菩薩、羅漢和其他人員這簡單的幾層。這一方面是佛受人數限制,不能採取多層次組織,另一方面,是佛直接採用的現代管理中推崇的扁平型管理模式。從現代管理學來看,佛的管理模式明顯要高於神的管理模式。從實際效果看,也確實如此。
比如,西遊記中,孫悟空從違法亂紀到被追捕,整個過程手續繁複,層層傳遞,層層分兵,最後還是失敗告終。而佛方面,比如觀音菩薩尋找西天取經人物的過程,從最高領導如來佛祖發出命令給觀音菩薩,然後觀音菩薩根據自己的判斷,直接就將任務順利完成了,避免了很多手續,也避免了信息傳遞的錯誤。當然了,這種組織結構的優缺點大家可以看看管理學,自然就明了了。從人才方面看,佛採用得手段主要是兩種,一種通過嚴格的考驗,從妖、魔中遴選。一種是將佛族群中的優秀分子,通過嚴格實作培訓,獲得提升。
前一個例子,在西遊記中有孫悟空、紅孩兒等為證。後一個例子就是唐三藏了。從西遊記中,並沒有看到佛直接從神中挖角的事例,所以可以判定,佛在西遊記時期是不能直接從神中遴選人物的。但佛在看中神某一人物時,我認為還是會採用種種手段,使神自己將此人物踢出神這一族群,使之成為妖或者魔,甚至是最初等的人和生物,佛然後再按照前面說的第一種手段來將其引導入佛。
所以說,正是因為佛採用了嚴格的人才機制,才能確保佛在人數少的情況下保持強大的實力。這和微軟公司的精英政策如出一轍。佛在封神榜時期是沒有遴選人才的權力的,只能從仙和神都不要的人物中挑選。這點,看看封神榜里接引和准提收服門人便可知道。他們所收的都是既不能成仙,也不能神的人物,當時截教處於倒閉解體前夕,截教人員的出路只有仙位下崗和神職崗。那些沒有上封神榜的全部屬於下崗內定人員,接引和准提也都是從這些下崗人員中遴選出自己滿意的人才,來充實自己門下。可見此時的佛是依託仙這個超級壟斷勢力逐步發展起來的。
從佛的人員組成來看,西遊記時期的佛很大一部分都是封神榜時期仙,而且還有很大一部分既受職於神,也隸屬於佛。這是很讓人費解的。根據前面講述神的轉化過程中有一個隱藏歷史,我認為,正是因為那個巨大的變動,使仙的組織闡教在倒閉解體後,一部分依附於神,一部分投靠了佛。在那個變動時,闡教的解體絕對和神有某個協議,就是仙受神保護,而且保留仙這個頭銜。從理論上看,這與「一國兩制」有很大的相似性。闡教中有很大一部分則沒有投到神的保護傘下,而是改換門庭,成為了佛的一員。從佛有部分人員從事神的職務,而且神遇到巨大問題時,會向佛求救,可以看出神與佛是同盟關係,而且這種同盟關係類似於孫中山時期的國共合作。當時很多**黨員就在國民黨政府供職,同時保留**黨身份。
通過這些,我們可以認定,在那次隱藏的變化中,其結果肯定是肢解了闡教,攻擊方就是以神為主體、佛為同盟者、太上老君為內應的同盟組織。其結果就是神與闡教達成協議,闡教中不願接受協議的就投靠為佛,神與佛瓜分了闡教。

道教認為修道有先後之序,成仙有高下之分,所以道教神仙亦有品位層次之分。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就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並稱:「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凶,聖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聖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晉葛洪《抱朴子內篇.論仙》引《仙經》將神仙分為三等:天仙、地仙、屍解仙。稱:「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又把神仙分為七階: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宮、洞天、太陰。而北周的《無上密要》則從得道成仙的層次出發,將神仙分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宮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極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為人死後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後也有升仙的希望與機遇,從而說明南北朝時已有「鬼仙」的說法。唐時的《天隱子》又將神仙分為五類,稱:在人稱人仙,在地稱地仙,在天稱天仙,在水稱水仙,能神通變化者稱神仙。宋張君房《雲笈七籤`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條目中則將神仙分為九品,稱:「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聖,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真、聖之號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靈、至為次第。這與《太真科》的分類方法大致相同。總之,關於仙品的分類方法很多,後來《仙術秘庫》對其加以歸納總結,稱「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其五等仙為:天仙、神仙、地仙、人仙、鬼仙。基本上奠定了神仙品位的基礎。
  一.天仙品位
  亦稱「仙人」、「飛仙」、「大羅金仙」。指居於天府、能舉行飛升的神仙。《天仙品》:
  「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云飛仙」《抱撲子內篇、論仙》與《仙術秘庫》均其列為第一等。《墉城集仙錄》將升天之仙分為九等: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飛天真人、第五靈仙、第六真人、第七靈人、第八飛仙、第九仙人。若從修鍊角度上看,天仙為修證之最上一成,修鍊之最上乘。丹道中所指的「煉虛合道」的大成景界。屆時神光普照,化身萬千;一得永得,一證永證,神通恢闊,法力無邊。天地閉時而不同閉;天地開時,開闢度人。
  二.神仙品位
  亦稱「仙人」、「真人」,統稱「仙真」。指長生不死、修鍊得道的人。道經曰:「鍊形為氣,名曰真人。」「得本元氣,故曰鍊形為氣,正性無偽,故曰真人。」莊子曰:「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登高不憟,入水不濡,入活不熱「,」「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其寢不夢,其覺不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淮南子曰:「莫生莫死,莫虛莫盈,是謂真人。」從修鍊角度上看,神仙為修鍊之上成。丹道上講為煉神還虛的乳哺階段。此時鍊形化炁,胎仙自化,陽神已成,脫質升舉。即運用大周天之火候,以炁合神,神炁為一,心無生滅,息無出入。重濁之形,化為輕清之炁;純陽之體,盡為神通萬化。屆時體變純陽,陽神已成,具有神通萬化之功能。
  三.地仙品位
  道教仙人譜系的一種,為無神通力之仙。據《天隱子》記載,在地為地仙。《仙經》云: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地仙在道教神仙譜系中屬於中等仙人。據《仙術秘庫》載,地仙有神仙之才,無神仙之分。得長生不死,而作陸地游閑之仙,為仙品中之中乘。《秘要經》認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為地仙,居五嶽洞府之中。」從修鍊角度上看,地仙為修鍊之中成。丹道上講指完成煉炁化神的胎養階段。此時能夠在長壽的基礎上證到長生,但是尚無神通變化可言,因而只能在地上行走。此時仍有呼吸和飲食,形質未能全部化為輕清。但修鍊至此,容光煥發,步履輕疾,壽増無量。
  四.人仙品位
  道教仙人譜系的一種,為形體堅固、長生住世的人。《鍾呂傳道集》:「人仙者五仙之下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無行之氣,誤交誤合,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又稱:「修持之人,始也或聞大道,業重福薄,一切魔難,遂改初心,止於小成,行法有功,終身不能改移,四時不能變換。如絕五味者,其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行漱咽者,貽吐納之訓錯;著採補者,笑清靜以為愚;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好存想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屈體勞形,不識於無為;采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以類推究,不可勝數,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於大道,止於大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故曰人仙。」《金丹真傳`序》曰:「補完氣血,復成乾體,復得外葯,結成內丹,此人仙也。」《武術匯宗》:「有從下關用功者,不使真氣泄於陽關,保守元氣,鎮守下田,不悟移鼎換爐之法,而安長生不老之果,或延壽於數百年,或延壽於數千年,久而不死,謂之人仙。」從修鍊角度上看,人仙為修鍊之下成。丹道上講指煉精化炁的築基階段。此時修鍊之人,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恆久有成,可以延年益壽,返老還童,肉體堅固,長壽不老。其方法有:絕谷、忘情、納津、吐納、持靜、持戒、存想、采日精月華、導引、閉息、自然、無為等功法,若能信心苦志,堅守不移,足可保命固形,安樂延年,但有形之軀最終必壞。
  五.鬼仙品位
  又稱「靈鬼」。指修道者未能煉至純陽,死後出陰神,乃為鬼仙。《鍾呂傳道集》:「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像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人輪迴,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於投胎奪舌而已。」又稱:「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紫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雖曰仙,其實鬼也。」《武術匯宗》:「一味閉目寂坐,冥心寂照,則靜中尋靜,悟人頑空寂滅矣.而未滅盡定,只煉得一個強定之陰神,到氣盡時,陰神一出.便為靈鬼,謂之鬼仙。」從修鍊角度上看,鬼仙為修鍊之最下乘。丹道上講指僅僅限於基礎的性功修鍊階段。修證之時.身如槁木.心同死灰,神意內守,悟人頑空。到撒手了結之時,定中能出陰神,陰神屬於清靈之鬼,而非純陽之仙。在修鍊之時,有人年事已高,肉體衰朽,或者環境困難,無從保障,今生修成已無望,乃用此法,可出陰神,以為下輩子繼續修證.同樣屬干鬼仙。此法有:投胎、奪舍、借屍、轉世等。
重要神仙表

三清: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 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 又名太上老君(西遊記里也稱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 妻:王母娘娘,又稱為 西王母
北方北極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
東方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極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帥,五極戰神(天空戰神,大地戰神,人中戰神,
北極戰神和南極戰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極觀音
東方崇恩聖帝
三島十洲仙翁東華大帝君(即東王公,名"金蟬氏",號木公)
  北方北極玄靈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中央天宮仙位表

千里眼 | 順風耳 | 金童 | 玉女 | 雷公 | 電母(金光聖母) |
風伯 | 雨師 | 游奕靈官 | 翊聖真君 | 大力鬼王 | 七仙女 | 太白金星 |
赤腳大仙 | 廣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 玉兔 | 玉蟾 | 吳剛 | 天蓬元帥 |
天佑元帥 | 九天玄女 | 十二金釵 | 九曜星 | 日游神 | 夜遊神 | 太陰星君 |
太陽星君 | 武德星君 | 佑聖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 金吒 | 木吒(行者惠岸) | 三壇海會大神哪吒 | 巨靈神 |
月老 | 左輔右弼 | 二郎神楊戩 | 太乙雷聲應化天尊王善王靈官 | 薩真人 |
紫陽真人(張伯端) | 文昌帝君 | 天聾 | 地啞

三官大帝:天官 | 地官 | 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長天王、持國天王、多聞天王與廣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 | 值月神黃承乙 | 值日神周登 | 值時神劉洪
四大天師:
張道陵、許遜(字敬之,號許旌陽)、邱弘濟、葛洪
四方神
青龍孟章神君、白虎監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執明神君。
四瀆龍神
黃河 | 長江 | 淮河 | 濟水河神

馬趙溫關四大元帥:
馬元帥 又名馬天君,又稱華光天王、華光大帝
趙元帥 即武財神趙公明,又名趙玄壇
溫元帥 溫瓊,東嶽大帝部將
關元帥 關羽。

五方謁諦:金光揭諦、銀頭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摩訶揭諦

五炁真君:
   東方歲星木德真君 | 南方熒惑火德真君 | 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 | 中央鎮星土德真君

五嶽
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 南嶽衡山司天昭聖大帝 中嶽嵩山中天崇聖大帝
北嶽恆山安天玄聖大帝 西嶽華山金天願聖大帝
(五嶽帝君:東嶽帝君,名金虹氏,東華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為東華帝君的四個
兒子。) 及 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東斗星君 | 西斗星君 | 中斗星君 | 南斗星君 | 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為陰神玉女 | 丁卯神司馬卿 | 丁已神崔巨卿 | 丁未神石叔通 |
丁酉神臧文公 丁亥神張文通 | 丁丑神趙子玉 |
六甲為陽神玉男 | 甲子神王文卿 | 甲戌神展子江 | 甲申神扈文長 |
甲午神衛玉卿 | 甲辰神孟非卿 | 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宮: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宮:司祿星君
第三天梁宮:延壽星君
第四天同宮:益算星君
第五天樞宮:度厄星君
第六天機宮: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獅駝國》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陽明貪狼星君
北斗第二陰精巨門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祿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貞星君
北斗第六北極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關破軍星君
(《獅駝國》中的北斗七星君為北斗星君的另一個稱號:天樞、天璇、天璣
、天權、玉衡、開陽、搖光。
"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合起來又稱為"斗魁"或"璇",後三星組成斗柄,稱"杓")

八仙:
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張果老

增長天王手下八將:龐劉荀畢、鄧辛張陶,其全名為
劉俊、荀雷吉、龐煜、畢宗遠;
鄧伯溫、辛漢臣、張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
金星 | 木星 | 水星 | 火星 | 土星 |
羅睺(蝕星) | 計都星 | 紫炁星 | 月孛星

十二元辰
子丑寅卯等
二十八星宿
亢金龍、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
牛金牛、氐土貉、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獝、奎木狼、
婁金狗、胃土彘、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井木犴、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三十六天將
蔣光 | 鍾英 | 金游 | 殷郊 | 龐煜 | 劉吉 | 關羽 |
馬勝 | 溫瓊 | 王善 | 康應 | 朱彥 | 呂魁
方角 | 耿通 | 鄧伯溫 | 辛漢臣 | 張元伯 | 陶元信 |
荀雷吉 | 畢宗遠 | 趙公明 | 吳明遠 | 李青天 | 梅天順 |
熊光顯 | 石遠信 | 孔雷結 | 陳元遠 | 林大華 | 周青遠 |
紀雷剛 | 崔志旭 | 江飛捷 | 賀天祥 | 高克
(三十六天將的版本是最多,以上僅供參考)

地上天仙表
姜子牙(亦為東華帝君,估計是木公的接班人)
蓬萊三仙:
福祿壽三星,福神天官大帝,另一說是西漢楊成,又一說中是唐陽城
   財神趙公明、(一說比干范蠡為文財神);
   壽星南極仙翁,女壽星:麻姑
真武大帝,又名九天降魔祖師、玄武元帥。
龜蛇二將(又名太玄水精黑靈尊神、太玄火精赤靈尊神)
小張太子與五大神龍
黎山老母、鎮元子
龍王:東海龍王敖廣 | 南海龍王敖欽 | 西海龍王敖閏 | 北海龍王敖順 | 井海王

神霄派諸神
紫微北極大帝
玉清真王(南極長生大帝)--元始天王第九子
神霄八帝(多為道教虛構),玉清真王與神霄八帝合起來又稱為神霄九宸大帝
東極青華大帝、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黃帝)、九天雷祖大帝等。
(太乙天帝、六天洞淵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韓真君、採訪真君)

九司三省與北極四聖

九司: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仆謝、天雷上相、玉樞使相、
斗樞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三省: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
北極四聖:
天蓬元帥(豬八戒) 手下天罡大聖、九天殺童大將(北斗第八星,又稱天殺大神)、

雷使者等。
天佑(猷)元帥
翊聖元帥
玄武元帥 真武大帝

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

陰曹地府

北陰酆都大帝
五方鬼帝:
東方鬼帝蔡鬱壘、神荼,治"桃止山" 鬼門關
西方鬼帝趙文和,王真人,治"嶓冢山"
北方鬼帝張衡、楊雲,治羅酆山;
南方鬼帝杜子仁,治羅浮山;
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抱犢山"

羅酆六天:(以下為宮名,六天為守宮神)
紂絕陰天宮、泰煞諒事宗天宮、明晨耐犯武城天宮、
恬昭罪氣天宮、宗靈七非天宮、敢司連宛屢天宮

地藏菩薩
十殿閻王: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閻羅王、
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
其這將、臣:
   首席判官崔府君、鍾魁、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神、

上古神話諸神

混沌天神--較正式的說法,盤古為開天闢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傳說中,混沌早於盤古
而生。

創世神
天吳、畢方、據比、豎亥、燭陰、女媧
上古四方天帝與輔神:
太陽神炎帝與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與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顓頊與海神禺強(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與九河神女華胥氏及屬神句芒治理天東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黃帝時代的諸神
陸吾、英招、離珠、金甲神(此神應是其它神的一種化身說,根據他我虛擬了
獅駝國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風伯雨師、赤松子、力牧、神皇、風后、應龍、魃、夸父、大力神誇娥氏、
大庭氏、五龍氏

炎帝,又稱為神農氏
炎帝的女兒
女娃(後化身精衛鳥)
瑤姬,在《獅駝國》中又名婉華仙子。
還有一個小女兒,其名不可考,(拙著《獅駝國》中為炎天聖母)
少昊母為皇娥、長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顓頊的後代
四子:虐鬼、魍魎、送窮鬼、檮杌
後代:老童、太子長琴、黎、重、彭祖(孫)
帝俊
天上妻子:羲和、常羲人間妻子(省略)
女丑、羿
鯀 妻:女喜。
堯 又名:放勛, 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華,妻娥皇,女英;
禹,父鯀,妻"女嬌",又名塗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三皇:
指天地人三皇,分別是伏羲、神農與女媧。

五帝:
通常指 黃帝 | 顓頊 | 帝俊 | 堯 | 舜

其它--後天著名仙真表
房中之祖--彭祖 | 縱橫始祖--鬼谷子 | 文始真人--尹喜 | 南華真人--莊子
求仙使者--徐福 | 茅山仙祖--三茅真君 | 萬古丹王--魏伯陽 | 太極真人--劉安
詼諧歲星--東方朔 | 太平教主--于吉 | 役使鬼神--費長房 | 竹林狂士--嵇康
水府仙伯--郭璞 | 凈明教主--許遜 | 蓬萊(都)水監--陶弘景 | 天師--寇謙之
情仙--裴航 | 扶搖子--陳摶 | 顯化真人--張三丰
王重陽與全真七子(長春子丘處機、玉陽子王處一、廣寧子郝大通、
清凈散人孫不二、長生子劉處玄、長真子譚處端、丹陽子馬鈺)

其它--民間神靈不完全列表
天妃娘娘 | 城隍 | 土地神 | 門神 秦叔寶、尉遲敬德
床神(又分床公床母,前者又稱"九天監生明素真君",後者又稱"九天衛房聖母天君")

喜神 | 廁神紫姑 | 石敢當 | 小兒神項橐 | 朱天大帝崇幀 | 茶神陸羽 |
花神 | 染織二聖梅、葛 | 酒神杜康 | 土工祖師神魯班 | 紡織神黃道婆 |
蠶神馬頭娘(山海經載為西陵氏,嫘祖) | 獄神皋陶 | 梨園神唐明皇
   馬神 | 青蛙神白玉蟾 | 驅蝗神劉猛(取猛將軍之意) | 蛇王施相公(施全) |
痘神張帥 | 農神后稷

瘟神:又稱五鬼或五方力士,人間又有稱五瘟,其中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
秋瘟趙公明、冬瘟鍾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

窯神太上老君 | 賊神時遷 | 窮神 | **神管仲 | 武穆王岳飛 | 周公、桃花女 |
歡喜神和合二仙寒山、拾得

純本書虛構主要仙魔錶
太古猿君 | 魔佛老人 | 千面天妖 | 地心古龍 | 聖手仙王 | 聖手文王 |
天羅王(道教中為三清的一種化身)
乾坤大仙 | 顛倒老祖 | 穹天老祖 | 先天老祖 | 無極老祖 | 無為老祖 |
霹靂老祖 | 藤祖 | 幻仙子 | 清彌天諸神 | 陰陽法王
毒龍山千毒沼沼底---蟒神(有雙翼)| 南海深處一千里以下的---海皇(章魚怪);
獸帝(九蛇頭加龜背)(九嬰與相柳借天地交合之氣所造怪物)
霸王(長白山天池的箭恐龍) | 天子檮杌(顓頊之子,住在北方玄冰宮)|
不壞林王狻猊(住在南方熱帶密林中,身堅勝鐵,刀槍不入)
平天大聖牛魔王 | 覆海大聖蛟魔王 | 移山大聖獅駝王 | 驅神大聖野象王 |
渾天大聖鵬魔王 | 通風大聖彌猴王 | 齊天大聖美猴王

西天靈山仙佛表

三世佛:南無過去、現在、未來 註:通常三世佛分橫三世佛與豎三世佛。

豎三世佛:

過去佛的燃燈上古佛,加上現在世的釋迦佛(原名:悉達多),以及未來
世的彌勒佛

橫三世佛:
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薩,左立普賢菩薩;
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兩旁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
左邊為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兩旁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
(因都有如來在,所以本文中就不增加三世佛這個名詞.西遊原著里,提
及了南無過去現在未來佛,本書中稱之為三世佛。)

四大金剛: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廣大潑法金剛
峨眉山淸涼洞法力無量勝至金剛
須彌山摩耳崖毗盧沙門大力金剛
昆崙山金雫嶺不壞尊王永住金剛

五方佛:
東方不動(身)佛;南方寶生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八菩薩:

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
靈吉菩薩、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 | 目犍連神通第一 | 阿難陀多聞第一 | 優波離持戒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 大迦葉頭陀第一 | 富樓那說法第一 | 迦旃延論議第一
   羅睺羅密行第一 | 須菩提解空第一

十八羅漢:
托塔羅漢 | 探手羅漢 | 過江羅漢 | 芭蕉羅漢 | 靜座羅漢 |
   騎象羅漢 | 看門羅漢 | 降龍羅漢 | 舉缽羅漢 | 布袋羅漢 |
   長眉羅漢 | 開心羅漢 | 喜慶羅漢 | 挖耳羅漢 | 笑獅羅漢 |
   伏虎羅漢 | 沉思羅漢 | 騎鹿羅漢 |

十八伽藍
美音 | 梵音 | 天鼓 | 嘆妙 | 嘆美 | 摩妙 | 雷音 | 師子 | 妙嘆
梵響 | 人音 | 佛奴 | 頌德 | 廣目 | 妙眼 | 徹聽 | 徹視 | 遍視

二十諸天:
日天(又名日宮天子)| 大梵天 | 多聞天 | 金剛密跡 | 鬼子母神;
月天 (又名月宮天子) | 帝釋天 | 持國天 | 大自在天 | 摩利支天;

(大)辯才天 | (大)功德天 | 增長天 | 散脂大將 | 婆竭龍王;
韋馱天(戰神塞犍陀) | 堅牢地神 | 廣目天 | 菩提樹神 | 閻摩羅王。

其它:
金頂大仙、阿儺、伽葉。

婆羅門教諸神

佛祖摩訶婆羅佛與婆羅三世佛(此四佛全部為虛構、以下人名為與如來有關的仙、人)
頻婆娑、阿羅藍、郁陀、提婆達多

主要大神:大梵天、濕婆樓陀羅、雪山女神杜爾迦、群主
婆羅八部(婆羅門天龍八部)-(婆羅八部為虛構,以下諸神為印度創世諸神)

  水神伐樓那 | 土神陀濕多 | 風神伐由 | 日神蘇里耶 | 天帝因陀羅
道神普善 | 保護神毗濕奴 | 阿修羅:底提耶與檀那婆 | 火神婆由。


不能!整理了一下天上的幾個主要神將的簡歷(偏獨立性)---楊戩,沉香,哪吒,孫悟空
姓名:楊戩
性別:男
稱號:二郎顯聖真君;清源妙道真君;昭惠顯聖仁佑王
生父:楊天佑
生母:瑤姬仙子(玉帝的妹妹--雲華仙子)
兄妹:楊蛟(也有說楊震);妹妹楊蓮(也有說楊嬋的,即三聖母)
身份:玉帝外甥、肉身成聖
化身:李二郎、趙二郎等(參見二郎神詞條)
結義:楊戩、康安裕、張伯時、李煥章、姚公麟、郭申、直健(注·梅山七聖,一說除楊戩外有七人,號為梅山七聖,實梅山七怪,梅山巫文化;西遊記中六兄弟呼孫悟空為二哥,呼楊戩為大哥,或與此有關。)
師父:玉鼎真人-崑崙派十二上仙之一
弟子:金毛童子(一說黃毛童子、金頭怒)
寵物:哮天犬(一說細黑犬、白犬神嗷)、撲天鷹、銀合馬
兵器:三尖兩刃神鋒(或言三尖兩刃刀、三尖兩刃槍)、開山斧、銀彈金弓、斬魔劍等
法寶:縛妖鎖、照妖鏡、八爪龍紋黃袍、山河社稷圖
功法:九轉元功、八九玄功、無窮妙道(《封神演義》)
曾經力抗天神劈山救母,也曾出手阻撓其外甥沉香救母,楊戩也是我國神話中第一得力之戰神,作為玉帝的外甥,他與玉帝的關係並不好,「聽調不聽宣」便是極度的個性的表現。

姓名:哪吒
稱號: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俗稱太子爺、三太子
生父:李靖--托塔天王(西遊和封神都有,歷史也有,但其他地方沒有)
母親:殷氏
師父:如來(佛)、太乙真人(道)
哥哥:金吒;木吒
靈珠子投胎,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借蓮花托生,玉皇大帝封之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天帥元領袖,永鎮天門;牛魔王、獅子魔王、大象魔王、馬頭魔王、吞世界魔王、鬼子母魔王、九頭魔王、多利魔王、番天魔王、五百夜叉、七十二火鴉,盡為所降,以至於擊赤猴(花果山的孫大聖)、降孽龍。

  • 劉沉香

  • 主要成就:劈山救母--二郎神請諸神相助,沉香亦得眾仙協力,舅甥各顯神通,神仙混戰,勝負難分。後玉帝敕太白金星說和休戰,沉香因得斧劈華山,救出娘親三聖母

  • 母親:三聖母(楊嬋),楊戩之妹,玉帝侄女

  • 舅舅:二郎神(楊戩)

  • 師傅:霹靂大仙

  • 父親:劉彥昌---漢士子劉向(一說劉璽---玉帝殿前金童)進京趕考,路過華山神廟,題詩廟中,戲弄廟神華岳三聖母,三聖母怒欲殺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謂其與劉有三宿姻緣之份

  • 最愛的人:小玉、丁香

  • 寶貝:寶蓮燈

  • 兵器:萱花神斧

玉皇上帝
稱號:玉皇大帝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1] 又稱「昊天金闕玉皇玄穹高上帝」「玉皇大天尊」、「昊天通明殿玉皇大帝」、「玄穹高上帝
來源:宋真宗時期(宋真宗為掩飾澶淵之恥,在王欽若等人策劃鼓動下,偽造天書,並自稱夢見有神人傳玉皇之命,令他「善為撫育蒼生」,於是把玉皇正式列為國家的奉祀對象,上玉皇聖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而宋徽宗則乾脆把玉皇與傳統奉祀的昊天上帝合為一體,上尊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至此,道教信仰和國家信仰合流,產生了另一個最高神玉皇上帝
居於太微玉清宮,統領三界十方諸神與四生六道芸芸眾生,並權衡世間一切興隆衰敗、吉凶禍福。是三清之下,四御之上的大神。玉皇大帝在漢族民間信仰影響中是極大,往往民間拜天公的儀式也幾乎超越了三清的規格,比一般神明來得隆重。古代昊天上帝或者東皇太一
為諸神、真、至、聖人之師。萬神朝禮,五帝(五方五老)司迎。煉就迴風混合之大道,成就無上道果帝位。居昊天,權大化。得元始天尊秘授赤字玉文而開天執符,主承三清之法旨而含真御歷。金闕四御輔化,北極四聖佐護,神霄九宸大帝所拱衛。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統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為道炁之體,三界六道的共主,太極界第一位尊神
食物:在佛教影響下,玉皇上帝乃上天高真,素食不葷
司 掌:造化萬物,權衡三界,統御六合父 母:凈德國王、寶月光皇后;本體是三清祖氣姓名:張------因為玉帝的妹妹姓張--所以推測出誕 辰:正月初九年齡:歷億萬劫(所以玉帝的年齡大約等於一百幾十億歲,大概相當於宇宙還未形成時的年代),終為千古一聖—玉皇大帝玉皇也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一個普通神佛的領袖與三界的主宰,而是依據大道運行而燮理這個宇宙的大聖者
清凈自然覺王如來,演說經法,教化諸多小乘菩薩,頓悟大乘正宗
玉皇大帝在太始大紀里建立起三界最高政權---道教

元始天尊與玉皇、斗姆、東王公、西王母等祖尊
元始天尊分化成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憫咸憂測,於是五行聚精,化五方五老梵氣天君建宰五方
西王母是自「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先見西王母,後謁東王公」,然後才能進入三清境,拜見元始天尊。
玉帝本體是三清祖氣

中國神話體系大全

上古神話諸神

混沌天神

較正式的說法,盤古為開天闢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傳說中,混沌早於盤古而生


盤古氏

元始天王,浮黎元始天尊


創世神


天吳

畢方

據比

豎亥

燭陰

女媧

三皇

伏羲天皇

炎帝神農地皇

黃帝人皇

五帝

黃帝軒轅、顓頊、太昊、炎帝、少昊

上古四方天帝與輔神

太陽神炎帝與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與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顓頊與海神禺強(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與九河神女華胥氏及屬神句芒治理天東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黃帝時代的諸神

太陽神炎帝與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與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萬二千里的地方

陸吾、英招、離珠、


金甲神(此神應是其它神的一種化身說,根據他我虛擬了獅駝國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風伯雨師、赤松子、力牧、神皇、風后、應龍、魃、夸父、大力神誇娥氏、

大庭氏、五龍氏

炎帝(神農氏)


女娃(炎帝的女兒後化身精衛鳥)

瑤姬,在《獅駝國》中又名婉華仙子

少昊母為皇娥、長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顓頊的後代


四子:虐鬼、魍魎、送窮鬼、檮杌


後代:老童、太子長琴、黎、重、彭祖(孫)


帝俊

天上妻子:羲和、常羲


人間妻子(省略) 女丑、羿


鯀妻:女喜


堯又名:放勛,妻女皇


舜姓姚,名重華,妻娥皇,女英

禹,父鯀,妻女嬌又名塗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說實話 想把中國的神話建立起一個封閉的時間線式的體系本身就不太可能,非要應付差事弄一個簡明版出來,是很無趣的,且跟現在我們熟知的認為是神話的故事關係不大。


推薦閱讀:

「舉案齊眉」的「案」中是否有酒?
紅樓夢裡的女性人物都對應什麼花?

TAG:中國文化 | 神話 | 中國神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