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市場畸形具體是指什麼?

一直聽到中國電影市場畸形的言論,這種言論是否正確?具體怎樣的市場才算是畸形的?


最讓人難過的莫過於兩點:

一曰有形的手管競爭。比如中影集團前些年的幾部獻禮大戲,前有一眾影院大開綠燈,後有各路大片退避三舍,加上企事業單位贈票加組織觀看,賺得盆滿缽滿。撇開電影本身好壞不談,這樣的玩法,尋常民企玩不起,也扛不住。小本經營的,要是剛好遇上這麼個巨無霸,哭都來不及。

二曰無形的手控題材。眾所周知,我們的規則不透明。踩線了怎麼辦?放心,你的心血從此再也見不著影迷。由此衍生出無數行內默認的規則,比如「鬼片不能有鬼」而只能是心理變態,又比如壞人最後一定會失敗。對我這種以看故事為樂趣的恐怖片愛好者來說,這打擊實在有點大。雖說有鬼和好片不能劃等號,但電影這行當本身就是造夢工業,本就該天馬行空。無數高智商高情商人纔此處雲集,還要接受再教育才能理解怎麼造夢才正確,未免慘了點。

順便說一句,我不是很認同前面幾位朋友的看法。跟風不是致命問題。香港當年,不是也有賭神扎堆,殭屍排隊?一部作品火了,大量同質作品跟上,這不能叫畸形,只能說這個環境投機氛圍濃厚,成熟不成熟的市場都有過這種現象。爛片也不是嚴重問題。電影是高度複雜的創意產品,出錯的概率高才是常態。互聯網圈的創業失敗的比率有多高,電影圈裡爛片的比率就應該有多高。要想淘出優良品,只能靠影迷的錢包投票和影評人的不懈批評。唯一的麻煩是,我們的電影世界真的不是完全的市場驅動,所以市場信號失真和扭曲總也揮之不去。

尚可安慰的是,這些年國產電影整體的進步,即使是從我這個純影迷的角度來看,也能看得清楚,讓我還存了不少信心。


想拍的拍不了,想看的看不上。


如果我國電影市場畸形的話, 那飢餓遊戲年冠的北美市場怎麼算呢。


比如小時代拍到了第三部


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並沒有脫離它的軌道。只是問題的積聚,談不上「畸形」。個人認為,這是程度的問題。就程度而言,畸形言論不正確。

但畸形言論的內容和形成還是可商可究的。
首先市場離不開人,秩序由人建立環節由人參與,這種畸形言論無非指——由於各角色中某部分的扮演失職或行為偏頗,問題積聚造成可悲可嘆的種種不良環境,最終畸形。具體分析如下:

1.投資者
除了微乎其微快(還是已經)死絕了的純粹欣賞生產者或生產產品,滿滿的心甘情願心態外,投資都有且只有一種目的:獲得回報。賺錢也好,提高影響力也好,讓懷裡的女明星玩得開心單純的繼續愛自己、解鎖更多姿勢也好,都是回報。
問題當然不在商人求回報,但當商人過度求回報,就會出現麻煩。我們說不求給錢的大爺們都具備高雅審美眼光,也起碼有一定節操別具備低俗審美眼光吧;不求都有科波拉盧卡斯對黑澤明的星星眼,起碼看中劇本後別再拉來某朋友推薦的氣質不合的姑娘塞給導演了。
都求回報,只是他國所謂正常電影市場中大部分的投資者能在求回報中添加更多的良心罷了。這種良心,不管是對藝術的追求還是道德的制約迫使,它的缺乏都是中國電影市場現在被屢稱畸形的重要一點。

2.生產者
最無奈的群體。其他三類角色的摻和讓他們中有理想的身心俱疲,胡搞的瀟洒自如。漸漸一些有理想的也都被熏的開始胡搞,例如馮小剛老師在《1942》後弄出無比糟心的《私人訂製》,不知有腦子和沒腦子的的觀眾分別該哭還是笑,責怪他們脆弱也好感慨他們可憐也罷,他們的付出至少值得敬重。
另外,生產者中演員和導演之間的轉型、甚有跨界作家和導演之間的轉型近年所謂多見,說明市場繁榮的同時使其越發魚龍混雜,進入門檻越發降低。誠心之作無論良莠尚且不談,某些人自身的轉型造成幻燈片和電影之間轉型實在叫人不得不扼腕(作為觀眾os尼瑪啊這也好意思出來賣,但反正每個時代總有一批少女會買)。
到頭來,除了進業標準需要高一些,普遍都堅強一些,張藝謀老師等等領軍人物再對自己要求高一些再固執一些,生產者這個角色沒什麼可詬病的了..想到再補充。

3.決策者
審查,呵呵(第一次寫這麼長有點累要不就這四個字吧?)
其實這個群體除了他們還有其他更高勢力,比如一些《今年要拍89部符合當今主題的片子算了數字有點敏感換一個》《關於寧願村官題材佔領春季檔也不要讓XX通過的要求》《新一輪違禁題材列表》等等文件的下發完全左右著廣電總局。
反正這玩意兒只能期待改善了(跪求新青年以身為殉湧入高層),說實話能夠理解一家獨大對文化傳播的惶惶不安。願意相信會改善。

4.消費者
做過的一個調查中,"你會因為什麼選擇看一部電影"一題,共有5個選項,"因為評分高或被推薦"佔35%左右(其他記不清了)。這個選項設計並不科學非常直白,同學說受訪者很可能認為選擇它會體現自己沒主見。按理說比例結果會下降,但能看出還是很高......從眾消費心理目前影響著大部分人(當然也跟群體有關,知乎上估計求異心理更嚴重),觀眾們買票時看著名字普遍沒有主見,就算為了泡妞吃爆米花打發時間,與其找個爛的不如搜一下評價。這致使輿論導向成為影響票房的重要因素,讓投資者明白鉚足勁兒的宣傳和雇水軍能化腐朽為神奇,實在病態。
另外就是明星效應,文青們在鄙視的同時也深陷導演效應而不自知(好吧是不承認),誰比誰更高一等呢。電影市場的理性消費風氣依靠的是全民欣賞水平的提高,那天到來之時,中國電影市場定已不再被稱畸形。

回到開頭,這是一個程度的問題。發展過程非常自然,只是問題的集聚,用不堪的「畸形」形容略過火候。「可悲可嘆的種種不良環境」正確,「最終畸形」不正確。因為通過以上分析,即使是佔大頭問題的投資者也不過在滿足慾望,而叫嚷「畸形」的人也正是存在問題的消費者的一部分,但雖然到處說人性人性這詞爛大街,可只能說一句:人性而已,頂多了就是中國環境下的人性。follow heart了產生了問題,何必就談「畸形」?另外具體怎樣的市場才算畸形,自然是脫離了軌道,比如納粹德國以電影作為宣傳手段,過度摻雜政治因素等等,相較而言我國只是扶持政策略有偏頗。總之,畸形言論過於偏激,中國電影市場並沒有達到「畸形」的程度,承認問題的同時,拒絕隨意批判「畸形」。


「鬼片里不準出現鬼」,那寺廟裡的神明怎麼不提醒下純屬虛構?中國電影的癥結在於審批的不懂電影,要求陽光向上,但世界永遠不只有陽光,尤其是矯揉造作的假太陽。


中國電影市場的畸形應該是因為它發展的無方向性,到今天完全就是四不像,但這也完全符合天朝的國情


觀影人群沒有特定口味,處於混亂期。


政治干預意識形態


1中國的電影制度問題。
2中國觀眾欣賞水平太低、對爛片過於寬容,從而造成好電影票房差,差電影票房好。
3中國電影審查機制。
4珍愛生命,遠離國產。


電影市場畸形是指什麼我不知道,我只談一個我知道的方面吧,前兩天有機會見著一個報社的編輯,我們開始聊投稿和創作的事兒,聊著聊著大哥問我說,你最好現在確定一下你的創作方向,是小說,是詩歌,是散文,然後在一個方面努力。我說其實我想寫劇本,往影視方面發展,大哥先是有點不懷好意的樂了一下,然後看了一眼我說:小M 啊,哥覺得你進不了這個圈,我問為啥,他說:我妹妹就是在北京搞電影統籌的,什麼都做,這行太亂了,說比如你是個男演員,你不能陪導演吧,那你去找個女經紀人吧,都一樣,誰陪都是陪。說以前是陪導演或者製片就行了,現在三四線小演員想出個戲,燈光,攝像,副導演都得陪到。那個挺有名的叫MS 的那個女演員你知道嗎?我說聽過,前兩天剛陪完倆人,出了一部戲。
還有,說,小M ,你知道現在拍10個戲,7個播不了,我說是政治原因嗎?他說你根本就不知道是啥原因,你改的機會都沒有,一個創作者,用了兩三年的心血,還有金錢,做一個片子,最後血本無歸,你跟無法想像那種打擊。就跟自己孩子胎死腹中了一樣,是毛骨悚然的感覺。
我估計是跑題了,但這是混亂的其中一種表現吧,中國電影的市場化速度太快了,無論電影市場本身是否願意代表,無可避免的,它反映了CNA 的一個現狀。


小時代3首日票房1.1億,這樣的爛片有票房還不能完全說明市場畸形。關鍵是,這是3啊!3啊!12已經爛成那樣了居然還有人買票看3,中國電影市場是有多畸形……


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一方面呈現一片空前繁榮的熱鬧景象,另一方面,爛片扎堆,觀眾走出影院罵娘的比比皆是。

中國電影環境,是一個畸形的市場,分析原因有下:

1。中國電影體制
我們的電影不能涉及真實歷史,不能涉及政治,色情,迷信,血腥,暴力。 
拍藝術電影,碰到困惑,從艷照門聊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不能不承認,人類這種動物,商業電影,怎麼吸引人進電影院,這麼多的人,各種各樣的人,怎麼會買票看電影,殺人、血腥、暴力、色情、性……這叫流行元素。都是得用這些流行元素。
中國的《盲井》、《盲山》就讓人看到完全黑暗的,人性很沒有希望的今天的中國社會。可是問題是,這樣的電影它進入不了主流,因為今天的中國電影體制,還有太大的官方的影子和力量在。他要顧及一般的平民道德,這是一個主旋律。我覺得今天的中國電影,拍不好,或者說,不夠多元化,其實是因為官方的力量太大,把這個創作的自由和創作的多元化給抹殺了。說中國觀眾接受不了這種很黑暗很陰沉的東西嗎?我覺得不是,只不過中國觀眾沒有那麼多的機會去接觸它。
除此之外,好不容易同步看到個國外大片,還左給你剪一刀右給你刪一段。《變形金剛2》里那被和諧的東方明珠和吃面的老人,《白日焰火》裡面各種劇情接不上。
所以像吳宇森,像李安這樣不甘胎死國內的自然會到好萊塢去發展。

2。製作費用的偏離
中國電影的製作經費大部分用於支付演員的酬勞,而用於後期製作自然就少之又少。為了票房巨資娉請名角,這裡面也不乏出了很多票房毒藥。印象最深有一部劉德華《未來警察》。
而國外大電影恰好相反,很多大明星自降片酬,甚至零片酬,為與名導合作。靠廣告代言等獲利。大部分資金用於後期製作。一堆拿錢砸出來的視覺特效,我們當然看的爽,好像鄉巴佬進城一樣。
再說那些票房毒藥,只要炒作到位,再給各個媒體一筆公關費,上映前來個鋪天蓋地的轟炸,譬如主角拍戲意外受傷啊,男女主角假戲真做啊……中國的人太多,就算是有人被這種手法騙了兩三次乃至具有了免疫力,換了一批人還是可以繼續騙,反正中國人有十幾億,一張票幾十塊錢,能騙個幾百萬的人,這投資就算是賺了。

3。盜版的衝擊
電影市場的長期低迷和盜版事業的繁盛,讓大多數的中國人養成了在家看碟或在線看片的習慣。
很多觀眾之所以願意掏錢到電影院看電影,不是因為電影好,而是因為電影院的聲色效果更加出色。一旦進了電影院,無論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爛片,一般都不會起身離開,而是堅持看完,回家後再上網痛罵。當一個電影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時,就會出現更為奇怪的狀況,罵的人越多,看的人越多。比如《無極》。

4。票房說話
在與盜版的競爭中,電影院的優勢並不大。影院對大片的依賴,是市場畸形的表現,但是沒有辦法。小製作電影宣傳跟不上,即使好看,也因為沒有知名度而無人問津,影院也不可能投入過多資金予以宣傳。在賺與賠之間,自然選擇前者。
票房這個指標可以作為電影公司未來投資和引進電影時的財務參考,並不完全具備評價電影質量的功能。
所以應了開頭說的,觀眾走出影院罵娘的,比比皆是,呵呵。

記得有句話說,所有的文學作品都要「會淫會盜」,我想,電影也是一樣。


我不覺得電影市場有畸形。電影是商業。電影是拍給觀眾看的。拍商業片就要迎合觀眾的口味。《變形金剛》《分手大師》《小時代》這樣的純商業電影,觀眾愛看愛花錢,怎麼了?看電影不就是個消遣方式嘛,我買票看電影就圖個樂子怎麼畸形了?

導演你想表達,想文藝,想叫好,就去拍不賺錢的文藝片。別一邊想夾帶私貨裝深沉,一邊罵觀眾不懂欣賞不買票。這叫什麼?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看看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票房怎麼樣??自己沒水平還怪市場畸形??

不服??等吳宇森的《太平輪》出來,觀眾會用創新高的票房打腫你們這幫裝逼又沒水準的電影人的臉。


電影市場畸形是指像《變4》這樣的爛大片破各種票房紀錄並超過美帝票房是不正常的話,像《分手大師》這樣極其奇葩無敵大爛片光靠鄧超等一干明星的無底線耍賤博眼球前期炒作票房10天居然做到了4億多就是市場畸形!!!這樣的電影票房越來越好,這種片子自然越來越多,市場能不更畸形么


正常的電影市場簡單來說 就是梭形的
大片 也就是大製作的類型電影是少數的 分布在暑期和聖誕 數量不多 但製作費用佔全年的很高比例
中間各種類型電影和非類型文藝片 尤其是恐怖片 愛情片 喜劇片 動畫片等等 製作費用不高不低 分布在全年各個角落 品質高低上下不分
另外一頭是高品質文藝片 幾乎分布在聖誕檔 數量不多 但是引領即將到來的頒獎季

而中國的電影市場 大片未飽和 中等成本特別少 優秀如 西雅圖什麼的 都是少數的
更少的是文藝片 幾乎沒有市場


電影市場湧入熱錢太多
無任何內涵的流水線爛片大賣
某個題材的某部片子火了,導致一窩蜂跟風之作,如那些年,致青春之後大撥的青春題材電影,今年又有同桌的你大火,估計這股青春之火在接下來兩年還會繼續燃燒,而大部分作品連流水線合格水準都達不到
銀幕上放映的大部分是不值得投入時間觀看、以後不會被提起的爛片


推薦閱讀:

如果暴走漫畫要齣電影,你想像會是什麼題材?
你認為最成功的動漫配角是誰?
在你喜歡的 CP 中,最讓你感到幸福的是哪對?
新科動漫論壇真的僅僅只是一個動漫論壇嗎!?
為什麼路飛對成員態度差別那麼大?

TAG:電影 | 娛樂 | 影視評論 | 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