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成為天文學家,更多與天文學家研究生涯,職業發展,工作生活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討論。
-----
我覺得天文學家每天接觸的就是10的十幾次次方的東西,無論時間,空間,還是質量等,相比之下人類顯得太渺小了,再大也不過一個行星上的所有。因此用他們的眼光再來看人類社會的種種情況會不會覺得很無聊,甚至是帶有悲憫的眼光對待這個社會。簡單的說就是整天接觸那麼宏觀的東東,會不會覺得人類勾心鬥角特沒有意思,比如戰爭就像小孩子過家家一般。


謝邀。

我經過幾天的思考,想認真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認為,天文學家(包括理論物理學家、數學家等等)和其他人有著一些很大的區別,以及一些很大的相同點。我會分別說說看。

先說區別。

我曾經在科普講座里打過這樣的比方:如果我們把宇宙按比例縮小,如果把整個太陽系都收縮到我手掌心裡,那麼,相比而言,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那顆比鄰星在哪呢?答案是,它已經離開了那個講台,離開了那間教室,離開了校園,比鄰星按比例來講位於我當時站的地方300米之外的一座公園內。也就是說,從我手掌,到那所公園的一個點,它們之間的穿越整個講台、教室、校園以及校園外的馬路的那麼廣闊的空間,什麼也沒有。當然,電磁輻射、引力波還是有一些的,但真的是沒有別的恆星、行星了。

再比如說,我們看漫天繁星,我們看銀河系熙熙攘攘密密麻麻的小光點,可是銀河系的密度怎麼樣呢?這麼說吧,你在整個歐洲的範圍里只扔兩隻蒼蠅,蒼蠅在歐洲的密度也比銀河系裡恆星的密度大得多得多。我們今天在天文學上叫做分子雲的那些遮擋了星光的雲塊,其密度要比我們在實驗室里製造的最完美的真空還要真空的多的多。

而這一切,還只是我們這個宇宙的一個很一般的小角落裡的故事。

這樣看來,天文學家有著超乎尋常的視角。我總覺得,視角的不同,是超越知識和智慧的更重要的才智。如果說天文學家有什麼不同的話,最本質的不是數字有多少個零,也不是時間有多麼漫長久遠,而是天文學家習慣了用一些在生活中特別不常見的視角。這些視角,讓平坦的大地變成小圓球,讓遙遠的月亮近在咫尺,讓我們一刻也離不開的太陽變得微不足道,讓光滑的表面顯示出斑斑點點,讓緻密變得遼闊空寂,讓遼闊空寂變得不值一提,讓宇宙變得性感撩人??

我還可以一直說下去,一直說下去,但我打算就此打住。因為更更重要的是,天文學家和其他人的相同之處。

相同之處。

無論我們學了多少年恆星的演化理論,我們還是在告別夕陽的時候充滿敬意,因為這一天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無論我們能模擬多麼精確的太陽系的未來,我們還是會夢想著那奇妙的旅程就在不久的將來,因為未來是今天的夢想決定的;
無論我們了解多少大分子的結構和生命起源的奧妙,我們看到一朵鮮花盛開、一個嬰兒落地,我們還是禁不住感慨萬千,因為我們有著擺脫不掉的人性;
無論我們的故事、文化、創造、情感在宇宙面前多麼渺小,我們依然覺得,一個生命看待另一個生命,滿眼都是奇蹟的光芒。

http://weixin.qq.com/r/u0gSCoDESt01rcRp9x2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普通人眼中的太陽:

天文愛好者眼中的太陽:

天文學家眼中的太陽:

天體物理學魔障了,不用理我……

ヾ(   )ノ゛天ヾ( °д)ノ゛旋ヾ(°д°)ノ゛地ヾ(д° )ノ゛轉ヾ(  )


尺度會比較大……


曾經折騰分析化學的時候,常常對小數點後的第四位數字糾結半天。

自從學了天文,數據在腦海里就只剩下了數量級。最多再加上一位有效數字。


我是學天文的
雖然我還不能稱作天文工作者,還是可以嘗試下回答這個問題
1.千萬不能所有的天文學家一概而論
2.我只談談我身邊的人和事
大家在對待科研工作時的確是對量級很麻木的,這個普適性幾乎百分之百。但是一旦面對現實的生活又會變成一個普通人。人的生命時標實在是太小了,你根本沒辦法操『天體』的心,現代生活節奏很快,哪有時間悲天憫人,記住人想的最多的永遠都是「今天吃什麼,明天吃什麼」。。。

就好比量子力學家也不會因為概率漲落而認為自己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


"可以忽略不計。「


別的不說,漂亮姑娘可是只有地球上有。


文藝的答案上面有不少了,我說說寫實的答案吧。。。。

天文學家接觸的最多的是電腦屏幕,每天都和一些看起來很炫酷,其實很難用的軟體在打交道。坐一整天下來,頭昏腦脹,會感覺世界都灰暗了。。。 宏大的宇宙?悲憫的看世界? 審稿人別為難我我就很開心了。。。。


每每說起這個話題,任何人的最直接感受就是宇宙之大而人之渺小。既然如此,那我就來談談我不同的觀點吧。

上篇-天道

天文學家眼力深入宇宙,親眼所見那些我們都知道的星球銀河,如同研究量子物理的科學家親眼所見那些我們都知道的分子電子。但是,看到那個世界並不代表會將它帶給自己的震撼帶入到生活中來。

說來也巧,宇宙是無限無窮地大,可是無限小也是無限無窮地大(大家知道我指的是原子、分子、電子、離子的世界)。所以事物無論是高度抽象(如天文學家看宇宙往大處著眼)還是深入其中(如量子物理學家研究分子電子往小處著眼)都會頓覺幻滅,也就是說你研究了半天什麼都沒研究到,無限大和無限小全都成了「空」,而只有夾在中間的世界才是踏踏實實的衣食住行,所以科學家們在感懷於世界奧妙之餘,自然還是老老實實地生活其中。

無窮大與無窮小的這種妙趣關係,在科普讀物上也是多有提及。我記得物理課本中就有過形象的比喻,說從最大的宇宙半徑(10的正N多次方),到最小的微粒半徑(10的負N多次方),就如同一條蟒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當我們看到原子電子那個level的世界,會驚奇於這多麼像銀河星系的那個level的世界,都是一堆的橢圓形物體按照一定的規律沿著另一堆橢圓形物體旋轉。而這樣的交相輝映只存在於無窮大和無窮小這兩個極端,夾在中間的世界卻沒有這樣的規律。於是,我們便能推出這樣一種世界觀:我們這個看得見摸得著的世界在中間,而另外兩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世界(無窮大和無窮小)在兩端,而這兩端長得一模一樣,只是呈現為無窮大和無窮小而已。

這樣,我們就能夠從這麼明顯的世界規律中,看出無窮大和無窮小的互勾,於是大膽地猜測有某一種機制,使得夾在中間的實體世界一旦開始向一端延展(比如說往大去探索宇宙,或往小去探索電子),就勢必引發互勾機制,同時向另一端延展。說得形象一點,也就是當人類出離地球去探索無窮大的宇宙的時候,就因為互勾機制其實是直接落入了一個電子!也可以說,當我們的哈勃望遠鏡望到無窮大的星系銀河的時候,其實我們進入了互勾機制空間扭曲而實則望到的是電子的世界!你越是往大的走,出探宇宙,那麼互勾機制就越是把你往小的微觀世界中拉,只是你跨越了空間還不曾覺察。反之亦然。

這樣的理論歷史上沒有人提出過,所以我也只能叫做猜想,而之所以它可以有存在的意義,是因為它能解釋很多事情。這種互勾機制愚弄了人類,讓我們不斷探索無窮大和無窮小並感概它們的無窮無盡,這種感覺多麼像強迫症患者的內心活動。不信我們來看一看:人類的陳詞濫調說「宇宙是多麼地大,人在地球上只是一點,地球在星際中只是一點,而太陽系放在銀河中只是一點,銀河系在宇宙中也只是一點…人類是多麼地渺小」;有強迫症的人類說「擦屋子是一個多麼宏大的工程,這個門把手,我擦過一次,卻只是我未來要擦它千萬次中的一點,而這個門把手卻又只是這間屋子千萬個要擦的東西的一點,擦完後的這間屋子卻又只是世界上其它千萬個屋子中的一點…我是如此地渺小」

我知道我給了大家反駁的素材,但大家需知道語言本來也是用於描繪和開導其它人的一個善巧工具,所以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用這個舉例的工具傳遞的那個思想本身,而不要糾結於這個工具。我想說的是,宇宙其實設下了陷阱,當我們往無窮大或無窮小這兩端任何一個方向去探索延展的時候,宇宙都開始欺騙我們,它把我們拉向二元對分的另外一端,並且造出一個無窮無盡的假象。為什麼說無窮無儘是假象?因為正如無窮小,雖然我們研究下去是無窮無盡地細分微粒,但是我們能看到一個由無窮無盡原子電子組成的事物本身能成為一個有限的個體。就是說,無窮盡頭其實是有限!對於宇宙,我們看到的那些無窮大其實是假的!是互勾機制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時候扭曲了觀察者本人的時空元素而把你勾向了無窮小的反面!

所以,問題就在於,為什麼會有互勾機制呢?這個問題就如同為什麼有萬有引力一樣無法回答,我們只能說,它就擺在那裡,與其探究為什麼有它,還不如探究是不是真的有它,以及它對我們能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我們能看到強迫症患者的問題,雖然他自己覺得擦屋子是無窮無盡的,而我們卻不覺得。而我們之所以不覺得,是因為我們有著與他完全不同構的思維方式which我們稱之為正常;同樣,人類固然是「正常」於有強迫症的人類,但是卻「強迫」於更高級別的思維形態。而那種思維形態,是跳出了無限與有限、大與小、多和少等等的二元對分世界。大家或許難以理解那是種什麼樣的形態,但就如同強迫症患者也無法理解「竟然擦門這件事不是無窮的」這種跳脫出擦門本身的思維形態。所以,shockingly, 我們常常都愛拿來自我安慰的術語如「萬般皆空」、「一切都是假的」都是真的,只不過是在這個層面上是真的。就如同我們站在正常人的層面能看到「無窮地擦門」這個世界是假的一樣。

可問題是,即便我們看到由於互勾機制而引起的世間之相為假,我們也破不掉這個假,我們永遠都要在這個假當中,因為我們成之為人所依賴的就是這個「假」的世相結構。所以,與其糾結於天道而不得其入,我們還不如用以下的文字來論述如何經由人道而入得天道。

下篇-人道

通常來講,天道開啟的時機是在人60歲左右的時候。之所以在這個時候,是因為前面的歲月中有太多的其它事情要做,而經歷這些事情最終形成的那些領悟,才會成為理解天機的必要條件。從小學、初高中、大學,到事業、婚姻、生養子女,再到前面一切所成、慈善、修行、宗教,這樣一條人生的常規路徑,都是一個後面的經歷不斷顛覆前面人生觀念的過程,一個不斷更新自己學習世界的過程。當前面的觀念被顛覆,新生的世界觀才長出。但這個過程也是陷阱重重,路途坎坷,假如連這些人間的關卡都過不了,又有什麼資格可以參透天機呢?而確實只有投身其中完全經歷並通過了這些人間關卡,才得以靈光閃現,得到更高一層的領悟。而這些關卡走完,人差不多也就60歲了。

所以很多人以宗教方式來打坐修行,企圖參透事機,其實無非也是在人間的層面上遊玩戲耍罷了。有這個經歷固然不錯,但它的重要性和其它的每一個人生階段相當,並非絕對地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人生這每一個階段的經歷串聯起來的總和,讓我們在經歷了無數的喜怒哀樂、茫然挫敗和渾然天成的循環之後,悟到那個真正的宇宙成因,以及無窮大小之間相互轉化的規律。

其實,在60歲之前,完美的對人道的實踐,就是知道「成事之道」並成其事。因為無窮大和無窮小把我們生活的世界夾在中間,使我們的世界具備了二元對立的屬性,如陽和陰,男和女,上和下,麥當勞和肯德基,堅強和柔軟,東方和西方,快滴和滴滴。而要想充分體驗並悟出這種二元對立的奧妙,就必須要充分地穿梭於其間,運用二元辯證而成其事。可以說,成事是對於充分運用二元辯證的檢驗,因為真正懂得二元辯證的人,是自然會成事於世間的。比如說,當你要指出一個人很胖的時候,你可以對她說:「你現在是怎麼回事,怎麼越來越胖了!」-這是陽;你也可以對她說:「呃,我發現最近世界上真正在用心減肥的,恐怕就只有肥皂了」-這是陰。這兩種思維和表達方式互為對拓,效用也不同,而如何使用,全看你自己在什麼樣的場合怎麼樣去用了。而一旦對世間所有的經歷都在這些陰陽方面運用得當,自然可以八面春風,成就於世間,並且具足了參透二元世界機要從而具足參透包裹在二元世界兩端的無窮大和無窮小的基礎。

因為,它的奧妙是互勾機制的根源。

當然,在一路走來的路途中,也會有良緣相伴,比如說這篇文章,或者是曾經已經參透事機跳出互勾機制的人,回頭在互勾世界內留下的一些材料,比如老子寫的道德經、或者易經、

和一部分佛經。當然,這些材料中也有大量注水的成分,而之所以被注水,是因為互勾機制。也就是說,那個超越二元對立世界,融合無窮大和無窮小而跳出騙局的人(我們姑且想像他已經進入五維空間),一旦回到無窮大無窮小騙局中(三維空間)來教授經驗,他用以教授的語言、文字和思維方式必然也受到互勾機制的影響。或者說,五維空間的人回到三維空間來,是沒法用五維空間的方法來說明這一切是怎麼回事的,因為空間資源不支持,他只能窮盡三維空間里的所有素材來說明,而這些素材,就受到三維空間的影響,將產生流變和遷異。

所以,人道是不斷地提煉、總結,並從中逆推天道的過程。天賦秉異的,就逆推成功直接登頂,不僅是思維方式,而是整個肉身都不會受到現在這個世界的限制了,無窮大和無窮小早就不存在,一切都是假的、空的,在他那個世界,什麼宇宙的無限完全就是個假命題。也只有到那個層面,才有資格說一切本空,而在那個層面之前,還是應當非常入世,以精通一門來鍛煉自己對世間經濟、政治、權力的洞察,從而鍛煉自己對二元對立乃至互勾機制的洞察,產生出自然的功成名就這樣的副產品,然後才可具足逆推的本錢,在60歲的時候完成向上一路。

再次強調,語言也只是三維世界的產物,所以本文所描述的一些概念,都只是善巧方便,借用人類已有的辭彙來表達那個意思罷了,切勿過於較真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個宇宙太大,大的只能用量級來形容。我實在不相信會找到什麼辦法實現跨越這些量級的方法。當然如果找到了,請把我復活,讓我見識一下,到時候這應該不是難事了。但從我們現在的認知來看,這是不可能的。
但我們必須堅持不懈的研究,必須加大投入,因為請讓我們這些人能夠混口飯吃。


突然想起一個故事:
一個天文學家開車在自家門口迷路了,他幾歲的的兒子很沮喪的說:「我昨天還跟同學們炫耀,你可以帶我們飛向太空呢!」

@。@


大意是這樣,具體文字和情節請自行腦補……


他們都是俯視這個世界的


晴朗的夜我加冕為王,頭頂諸星是我王冠


我現在就一個想法
————————
朝聞道,夕死可矣


比太陽重幾十倍的恆星的壽命挺短的, 只有幾千萬年.

太陽已經46億歲了, 正處於它的壯年時期, 還要再過大約50億年才會死亡.


我不是一個天文學家,但是曾經想這些問題害怕到徹夜難眠。

晚上躺在床上,身體慢慢的飄動開來,眼前的黑暗也慢慢的壓迫著我,緩緩的下來,像是一塊大石板擠壓著我。

我在想地球有幾十億年的歷史,確是那麼年輕的一顆星球。地球上到底存在過多少種生物?恐龍之前有沒有高等智力生物?是不是那些文明發展到飽和,空氣污染,能源過度開發,生物與生物之間為了生存勾心鬥角,最後自取滅亡或者移民到了另外一個水球?

有時在想,我們的一生活的那麼疲憊,但結果卻又那麼平庸。突然間覺得自己拚命為了維持人與人的關係,讓自己活的那麼累還不如舒舒服服的享受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做這個宇宙的灰塵要做的事情!

但是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你要努力把你自己的時間生活的漂亮!日程本上的時間是不能倒退的,你要讓每一分每一秒過得有價值!宇宙有宇宙的規則,我們人類有人類的生命周期,我們去做好我們自己的就好!讓外星人去研究你的成功事迹才是你對這個宇宙的精彩!


作為非天文專業人士還是想來說兩句,題主所說的這種情況存在,那是一種科學的自信,或者說作為科學家的驕傲…但是就正常情況下來講,科學家也是常人,也沒有說因為更加接近世界的本質而厭世。我也覺得,至少就我來說,正是因為熱愛生活,熱愛周圍的一切,才會有動力有熱情去追尋更遙遠的東西。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這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也向那些正在從事或者即將踏入這個行業的工作者和學生致敬。不過說真的,漂亮姑娘只有地球才有


天文學家的世界觀:
1.宇宙真的好大啊,人類太渺小了,我明天趕緊去燕郊看看房子,再不買房,河北的房子都買不起了。
2.太陽的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不行,馬上第二個孩子要出去了,生活的花銷是之前的3.3倍,我要去找領導談談漲漲工資。
3.火星發現新的生命體了,我擦咧,我大兒子的丈母娘要十萬彩禮,剛買的新房還沒裝修,又要扒層皮了。
4.發現了同樣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了,而且只距離地球只有10億光年,我靠,新來的張三科學家研究出了時空傳送,媽蛋,要不是你,這個月的獎金就都是我的了!
…………
孩子,廢話怎麼多就是告訴你,他跟你生活在同一片天空!


學了天文學之後,從此只關心兩級問題,快速估算灰常厲害。


我是學地質的,方向大概偏向地層古生物一點。我們做研究分析的時候用的是什麼單位呢?
是1Ma,也就是一個百萬年。儘管尺度上還是遜於天文、天體物理,但也不可不謂龐大,所以冒昧就這個問題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我們這行都知道物種是終究會滅絕的,而人類成種已逾20萬年,已經可算很老的了,根據一般規律來看,絕滅在地質歷史的角度而言就是分分鐘的事情。更何況某些學者還認為我們的地球正處於第六次大絕滅的進程中。
可是我們還是活得很快樂。


推薦閱讀:

沒有空調的古人在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有哪些「無知者無畏」的例子?
沒文化可以有多可怕?
如何看待網路上取消玉林狗肉節的活動?
時差是何時被發現的?

TAG:文化 | 世界觀 | 天文學 | 天體物理學 | 天文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