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奇葩說是不是被過譽了?


我是奇葩說的老觀眾了,就我個人觀點而言,奇葩說目前還是相當好的網路綜藝節目,沒辦法,全靠同行們的襯托。
我是從第一季就追著看的,看到現在,一開始的時候對我的影響和震撼還是挺大的,尤其是同性戀出軌那期,改變了我一貫對同性戀的看法。但是到了現在,奇葩說變成了我獲取特殊的視角的一個來源。怎麼說呢,就是以前奇葩說可以引導.主導甚至改變我的觀點,但是現在只是我論述自我觀點的材料補充。
一方面可能是我在成長,另一方面也許是節目沒有成長甚至在倒退。
當然這不影響他是一個好網綜,因為同行們的襯托。
看到題目下有一個高贊回答 @江踏歌 的答案。針對他的回答我說一下,他的答案基本認同,但是角度有些狹隘。
如果說只是從他自己的角度回答,他的答案沒問題,但是奇葩說真正的受眾是他這樣的高學歷的人嗎?
恐怕不是。
這是綜藝,他的受眾不是博士,而是滾滾紅塵中被名被利被感情虐的死去活來的你和我。
所以他的逼格就不能太高,反而要低,低到擁有足夠的受眾,要看過的人都知道他們在討論什麼。
在這種基礎上,節目如果說對其中某些人能夠產生好的影響,那就已經是善莫大焉了。

還有評價辯論邏輯差。我其實也煩惱過,但是現在想開了。
奇葩說本質是綜藝,辯論只是外衣。「這是一個嚴肅的辯論節目」已經多久沒提了,我很懷疑這句話是不是一種自嘲。
辯論咖們也學會了用狗血的,煽情的各種方式來展示說服能力和拉票,丟掉一些理性嚴謹邏輯又如何,這不是辯論,這是綜藝。
煽情.詭辯是這個節目的規則。

也許有一天我會不看這個節目了,但是我感謝它,曾經教過我一些東西。


提供點料吧!

有人問過馬東,為什麼要搞這樣一個節目,為什麼要自己創業,為什麼要承擔這麼多的風險,為什麼要在辯論與娛樂的兩端玩蹺蹺板?

馬東指著米未那些忙忙碌碌的年輕人說,你看,跟他們一起工作,多好玩啊

《奇葩說》是一檔原創節目,沒有引進、借鑒、抄襲、克隆、剽竊外國或港台的節目形式。

這在中國大陸的綜藝里應該是絕無僅有。

儘管它夠娛樂,夠商業,但它其實是一群理想主義者的狂歡。

僅此一點,就可以藐視中國其他的綜藝節目。

它又足夠尊重觀眾,沒把我們當傻子,跟我們說人話,

沒有貓膩,沒有黑幕。

有道是,彩雲易散琉璃脆。

這種節目,能看一期是一期吧

本季高曉松走了,下一季誰知道蔡康永還在不在?

馬薇薇、黃執中還能不能留下來?

馬東還能不能堅持自己主持?


如果過譽能讓它更長久的話,我願意在百分制下,給它打101分。

我的其他娛評

如何評價陳銘的雞湯王的稱號?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965959/answer/184618310

如何看待馬薇薇手撕姜思達一事?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026983/answer/183247003

《奇葩說》里的「奇葩」們是明星嗎,相當於幾線,他們中誰最有可能變成大明星?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110373/answer/184145576

黃磊的人設崩了嗎?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050393/answer/184010734

電視劇《歡樂頌2》中的安迪是否已人設崩壞?為什麼?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522003/answer/180829354

如何評價邱瑩瑩這個角色?為什麼有的人會像邱瑩瑩一樣做事「拎不清」?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109677/answer/184261795

翁帆是如何愛上楊振寧的?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323951/answer/183642470


謝邀

多年來,我一分鐘奇葩說也沒有看過,是沒有資格來評價它好不好的。

但是強答一波,是想談一點冷眼旁觀。

我雖然不看,但是我身邊有很多很多人在看。他們有的是剛上大學的小孩子,有的是三十左右的青年知識分子,有的是四十幾歲的海歸博士,有的是五十幾歲的社科教授,有的是六十幾歲的退休工人。

一個娛樂節目,能夠做到這樣的覆蓋面,再看看其播放量,尤其是鼎盛時期的播放量,是不是一個好節目,難道還需要辯論嗎?

對,我始終相信:市場會做出它的判斷。

什麼叫過譽?它有什麼榮譽?它的榮譽很簡單,就是觀眾愛看。

它只是一個節目,不是貞節牌坊,是看的人自己莫名其妙地把它想像成道德楷模,後來發現不是,於是大叫上當。苦果還是要自己吞下去。

因為喜歡,就覺得它完美。這是病,智商和幼稚的病,必須治。

怎麼治?很簡單,腦子拎拎清。你喜歡這個節目,是因為它有趣、好玩、能輸出一些你覺得有道理的價值觀和道理,而不是因為它是全國道德模範。好嗎?

個別選手的人設也許崩了——呵呵,這種「人設」本來就是節目製造和觀眾想像結合出來的產物——但因此就忘記他們曾經帶給你們的歡樂和思考嗎?因此就要全面否定嗎?就要趁機踏上千萬隻腳讓這個節目永世不得超生嗎?

因為不完美,所以很差勁。這也是病,智商和幼稚的病,必須治。

怎麼治?很簡單,學學唯物辯證法。

乖啦~


看了前三季,第四季沒看。
感覺奇葩說有點越來越忘記了我們是一個嚴肅的辯論節目的那段話了,用道理論證的人越來越少,打感情牌的人越來越多。
感情真是個好東西,即使漏洞百出的論證也能當場給你拉到很多票。
有點心疼陳銘每次好好的講完道理被其他人一局他又在宇宙中心呼喚愛帶過去了,感覺陳銘應該挺無力的。


哈哈哈有一個回答太tm中肯了,好長一段時間裡我就是覺得我和愚蠢大眾不一樣我超特別的(這裡馬薇薇語氣)。為了這個答案答一個!話說馬東是少有的商業化嚴重我卻討厭不起來的人啦(不服氣的可對比郭敬明郭文豪等等)。
這裡有倆個困惑:
1.有人過譽了奇葩說?啊?沒聽說咋咋被吹啊?
可能和有些人定位不太準確有關係吧~大家難道真把它當辯論節目在看?這不明擺著就是個娛樂化語言類節目嗎?
老師們已經在奇葩說里反覆強調過奇葩說的初衷是提供多維的觀點和思考表達方式,傳播語言的力量。這點我覺得做的很不錯嘛。至少我是因為它才接觸,喜歡到辯論噠。接觸後發現奇葩說和辯論差別挺大不假,但不妨礙它的作用啊~至於回答里有人說它用語言混淆視聽,使人迷惑emmmmm~我覺得辯論也差不多是醬......可能我道行太淺道行太淺......反正我覺得這個鍋不應該節目背!雖然我也是被蒙過的無知少女,但我很公正的!
2.奇葩說作為一個娛樂語言節目起到什麼好的影響了嗎?
個人覺得非常大!我覺得思想到真不是它的主功,傳播力才是。
在這個娛樂至死時代的時代,你難道還指望著拿一個嚴肅認真的辯論節目,或者是高糊的辯論視頻,又或者純探討人生哲學的節目來影響觀眾的思維方式嗎?naive~對我個人來說,奇葩說的第二大就在於它抬高了我對綜藝的認知,讓我果斷從偶爾看看跑男的小腦殘變成了積極探索好的語言類節目的......小腦殘。總之你可以說我之前是坐井觀天,但確實是奇葩說讓我發現了外面的大千世界啊!我相信應該不止我一個人吧~就從其對一大盆人群觀綜方式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這已經是充斥著各種無腦真人秀的國內綜藝的一大步了。
Conclusion:定位對了,功勞不亂給人家扣了,我覺得奇葩說沒有被過譽!(至少沒被頭腦清醒聰明機智的我過譽!弱弱的..)
Ps:第四季真是有點一言難盡啊,,連我這個死忠粉都有點圓不下去啦,,希望下一季別老哭哭唧唧了吧,然後再選點有意思有深度的話題,這麼好的節目形式都出來了,群眾基礎和金主也都給力,沒理由越做越爛啊!


不覺得過譽。

奇葩說,算是「把苦藥裹在糖衣裡面」餵給觀眾的,也算是中國綜藝頭一遭。而其他節目,大多都是把屎裹在糖衣里餵給觀眾。

過不過譽看你怎麼定位,你覺得它是一個辯論形式點綜藝節目,還是一個綜藝形式的辯論節目?前者的打分標準和後者肯定不一樣,因為觀眾期待不同,輸出價值的密度也不同。

我把它看作前者,一檔用辯論形式來製作的綜藝節目,它讓我看到了,有知識有想法的人,是可以不傲慢不清高的,是可以放下身段走到普通人中說人話的,或者說,他們根本沒覺得自己有多特別。我覺得這是馬東的思路。

我決定做女權主義研究以來,逐漸陷入了一個研究危險邊緣,即學術理論象牙塔化。一堆知識結構高度密集的人聚在一起說自己的語言,這是無法引起社會進步的。奇葩說的製作理念給了我太多自我反思,我看到了那麼多博士、教授、作家都在「說人話」,他們用大家能聽進去的方式表達,這才是「有效表達」。

所以,在奇葩說的影響下,我做了三觀榨汁機這檔音頻談話節目,就是想在鏘鏘三人行和奇葩說中間找一個平衡點。

所以,我並不覺得它過譽,一個能做「要不要和父母出櫃」挑戰社會堆性少數人群歧視; 能做「要不要炸死一個人保99個」批判中國人慣性的集體主義思維; 我覺得,一點都不過譽。

當然,至於某些辯手,目前看好像是過譽了。


我謝邀

開宗明義:奇葩說沒有被過譽,甚至我認為,奇葩說的潛力甚至還么有完全開發出來。

辯論是一門以共識來彌合分歧,是一門通過智力促進寬容的藝術,面向的是全世界,呵護的是少數派,從這個意義上說,奇葩說雖然不完美,但是開創性工作做的非常好。

自己的侄女表弟很多親戚都在看,所以我還幫她們充值了愛奇藝會員,我自己本身也看了7、8集,孤陋寡聞的我覺得拉票制應對不平衡辯題還是非常好的,當然了其他網友有更好的辦法,也可以提出來。當然談規則設計和談節目參與人員的道德都是跑題啦,我認為衡量愛奇藝是否過譽的重點就在於,這海量的點擊率到底帶來了什麼?

真的有為了撕逼和裝逼來看奇葩說的網友的比例高嗎?把幾季看完,仍然只覺得嘴仗酷,仍然無腦捍衛自己喜歡的選手的粉絲的比例高嗎?其實並不高,只是大家覺得還不夠低。。。

這是海量觀眾的必然嘛,我認為不能縱容,但是可以理解。

來談談奇葩說為絕大多數觀眾帶來了什麼吧?

對弱勢觀點的換位思考

對少數派的理解和尊重

對觀點的多角度分析

對他人觀點的容納與科學的探討

這些,已經做的很好了,絕對不能算過譽。


這節目內容達到的深度來說,顯然是過譽了。

奇葩說可以說是一種借用了辯論形式的偽辯論。

出於達到綜藝節目的效果,奇葩說閹割了辯論最重要的兩個精髓,那就是證據和邏輯。

舉個例子,第一季有個辯題叫做,女方的薪水是男方的三倍(原答兩倍,感謝知友的指正),還要不要繼續跟他在一起。
反方的一位辯手直接拿出了國內的三篇文獻的列印版,來支持收入差距引發的男女雙方的不和睦問題。這個確實比較有說服力。但是沒等他說完,馬東就打斷了他,不讓他再說下去。顯然這種讓觀眾思考的行為可能會影響到節目的氛圍和效果。 之後反倒是蔡康永對他找文獻的做法表示了鼓勵。

作為一個綜藝節目,即使是奇葩說這樣看似講觀點的綜藝節目,最講究的地方還是說的漂亮精彩,要求有很高的觀賞性,至於邏輯和證據本身,真的不重要。盡情的撩撥觀眾的情緒,才是他們最擅長的。

關於這種辯論,還有一個是非常荒謬但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膚淺的辯論並不會使你變得更加辯證和深刻,反而會加固你原有的認識和觀點。

因為人對外界的認知有一個偏頗吸收的效應:我會按照自己的偏好來處理外界的信息,尋求支持自己偏見的證據。

先入為主的偏見很難被改變,人們願意相信的並不是真相,只是他們自己想要的真相。

所以奇葩說就圖一樂呵,別寄望太多。真正要說服別人,還是得靠充分的證據和嚴密的邏輯。


高校有一種稀奇古怪的圈子,比如模聯,比如學生會,比如辯論圈

我姑且稱為死圈。

為什麼說他們稀奇古怪呢,因為這些圈子是無法成長的。

其餘的,無論是籃球社,數學建模協會,甚至是動漫社都能在大學畢業後繼續成長,成為圈裡聚聚,但是死圈的聚聚們是無法成長的,無論是變現能力還是業務水平,這個領域在離開高校之後肯定會停滯。

所以玩辯論的人就充滿了一種悖論:如果真的政治正確地認為辯論是能力的一種培養,那麼離開高校不再參加辯論之後,就應該對辯論進行升華,真的如那些政治正確的說法一樣,把辯論當場一種思維的訓練。

然而,很多辯論圈的大佬,在超齡之後還是不捨得辯論圈的光環,黃執中當年也是多次嘗試轉型,但沒有多成功,很多知乎上畢業了開始工作的,還積极參加辯論,甚至收取辯論輔導的費用。這個和優等生做學科輔導不同,學科輔導可能直接影響高考,提升能力可能直接改變命運,所以輔導是值得的,只有價格高低的商榷。然而,辯論圈完全是一個封閉的圈子。

另外,山頭化,撕逼,內定名次這種事情,在辯論圈多到見怪不怪了。

所以啊,最初開始辯論的辯手們,你們無論是功成名就還是渾渾噩噩四年或者8年之後,總歸是要放下的,如果還是放不下就有老而不死的嫌疑了。

奇葩說我沒怎麼看,有時候是不忍心去看,因為曾經很仰慕的大神,竟然也就混到參加一個節目的水平……

如果有功利心,要這辯論何用?

所幸的是,我沒有功利心


和《奇葩說》可做類比的節目有兩個,都是鳳凰台的。

一個是《一虎一席談》,一個是《鏘鏘三人行》。

有人說《奇葩說》是個辯論節目。

這其實是個誤讀。

《一虎一席談》是辯論節目,《鏘鏘三人行》勉強算是辯論節目。

但《奇葩說》不是辯論節目,而是個辯論賽節目。

這其實是《奇葩說》的軟肋。因為辯論賽既要力求公平,還要有比賽結果。

前者要求有「言之有理即可」的辯題,也就是雙方都有話可說,有道理可言的辯題。這類辯題看似尖銳,直擊社會矛盾,實則無關痛癢,比如:「 好朋友的戀人出軌,你要不要告訴好朋友?」「 伴侶找戀愛經驗多的還是少的? 」等等。這些問題看似每個人都要面對,但其實大多無關緊要。

後者要求節目內容高度形式化(辯論賽模式),而又因為辯題的無關緊要,甚至無從辯起,導致選手們只能追求雄辯、文采、口才的展示。

觀眾看完《奇葩說》通常的感受都是:

雙方說的都好有道理,但是xxx這次的表現好帥!

事實上,《奇葩說》並沒有貢獻出任何知識和價值觀,其辯論賽形式和婆婆媽媽的辯題都是為了讓辯手耍帥用的,這直接導致輿論對其討論的焦點集中在主持人、嘉賓的人格評價,甚至於團隊政治上。這一點就和其他的有常駐嘉賓的綜藝娛樂類節目,如《奔跑吧,兄弟》亦或是《爸爸去哪兒》一樣俗氣、娛樂化了。

至於《奇葩說》裡面的奇葩觀點,可能也確實是為了讓大家獨立思考不盲從。但不夠深刻,因為沒有廣泛的調查研究,沒有無偏的數據採集,也沒有科學的統計方法。造成的結果只是強化了大家腦子中既有的想法:

我和愚蠢的大眾不一樣,我是獨特的,和馬薇薇一樣獨特。(為什麼有人糾結於馬薇薇,其實可以是任何一個奇葩,或者說不是特定的奇葩)

所以,對《奇葩說》有超越其他綜藝的評價的話,顯然是過譽了。就承擔的社會責任而言,《奇葩說》這個辯論賽節目,遠遠比不上《一虎一席談》和《鏘鏘三人行》這兩個辯論節目。

——————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矽谷老實人報 (guigulaoshiren)


不過譽,我覺得還低譽了,

馬東在星空演講時說到了中國簡體字的推進過程,剛開始很多知識分子是非常反對的,認為繁體字才是代表了漢字之美,簡體字太low了,

可是當時的現狀是,80%以上的國人都是文盲,而簡體字的推進使得很多人開始認字了,這應當是一個轉折點,後來基礎教育越來越普及,到現在文盲幾乎很少了…

回到奇葩說這個問題,有人說思想不夠深刻,有人說邏輯不夠嚴謹,有人說表演太誇張等等,這些我都認可,

但是奇葩說最大的價值是開啟民智,就像簡體字一樣,它用娛樂化的語言探討一些普世問題,正反對立,掰扯來掰扯去的,讓一部分人開始獨立思考了,它掃的是思想上的文盲,

而在此之前,我們的教育里是缺少「」思辨訓練」的,老師課本就是唯一的標準答案,
我們的社會只能有一種價值觀,媒體宣傳的都是偉光正…

奇葩說的初衷可能只是一個娛樂節目,沒想過要承擔多那麼大的責任,但是它確實讓人看到了多元世界的魅力,說不準就是一個轉折呢~


我這個人一般都後知後覺,《奇葩說》播了四季,我是第四季從倒數開始看的。看了一期,關於老婆的薪水triple老公的這個辯題,隔了好久看了關於上進心那個辯題。再就是今天看了決賽,原因還是因為我看《飯局狼人殺》的時候,系統自動連接帶出來的,下飯時懶得換,就一直往下看,結果就不能停了,一直看到凌晨兩點多。還寫了個長感言。


這個時候看這個很有趣。我最近有很長一段時間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很迷茫,特別的迷茫。可是我跟很多人說,別人會覺得我很矯情,自己有很好的工作,在荷蘭一年又買車又買房,還跟自己的學生時代愛人結婚了,還居然兼職創業。你居然還告訴我說,這叫做很迷茫?!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


可是我也不知為何,就是有時候不喜歡自己的狀態。也有可能是成長的時候必然經歷的事情,或者說自己的能力在慢慢到達一個極限?不好描述這麼一個狀態。而且覺得自己對自己的公司不負責任,很多能做,可以做的事情,並沒有做,一直在拖。自己好像越來越習慣於待在一個舒適區,不願意出來,不願意調整,不願意接受挑戰。願意去待在我們現在的全職的那個德國公司的體制里,慢慢的接受那樣的一個文化和習慣。不是不好,可是不夠好,不是我特別喜歡的樣子。我覺得我還可以做一些東西,做的更好,發揮的更出色。可是有時候我懶或者,我低估了我的拖延症。我並沒有朝著我喜歡的方向去努力,而是給自己找很多借口,讓自己不要繼續嘗試。我找很多借口,比如我的家庭,比如我所處的環境,比如我的全職工作勞心勞力等等。。。可後來我自己都覺得這些理由都很牽強,只是為了掩飾我自己並不是想那麼認真的做好我原本希望要達成的樣子嗎?!


《奇葩說》我看了第四季總決賽和導師這一場,就成了鐵粉。一般人好像都是會吐槽,後面的檔期沒有前面的好,我確是相反的那個,看了第四季才加入鐵粉的,我打算把前幾期都調出來好好看看。


導師表演賽那場,最後羅振宇的那段話,讓我很佩服,他的立論和辯論不一定有贏到黃執中,說實話,可是他敢於描述自己的不堪和剛剛加入時期不適應的那種尷尬。其實大家大概也看出了他剛剛加入第四季的時候那種不習慣。連我這種只看兩期的都覺得他不適合這個節目,辯論的一般,也沒有太幽默,感覺有點跟不上節奏。可是他最後把這個事情拿出來講,不管是套路也好,還是真誠,這都是值得佩服的。因為一個人一定要敢於正視自己,敢於去正視打碎自己,再不停的重建的過程,他才是一個真正精進的猛人,一個敢於說自己是一個認真的人,一個敢於正視自己迷茫的人。 我這段時期的迷茫,就是因為沒有勇氣,拉不下面子,既然自己在一個熟悉的領域稍有成就,就不想去調戰成為一個未知領域的奇葩,因為我接受不了別人的對你的鄙視,重新做回一個新手的那種不適應的狀態。因為我知道那個滋味並不好過,好不容易逃出去,變成老手,可以有套路,可以有自己的標準和規矩,為什麼還要重新歸零,去塑造一個重新的自我。其實這個裡面最難得不是這個過程,而是回到起點,回到未知狀態的這種心態。我不不敢接受這個點,這是我選擇創業以來最大的矛盾。畢竟誰在自己原來的職場領域,都是混得不錯的。可是一開始創業,可能很多都要重新學習,變得又成為新手,變得有點拙略,還可能會遇到不少的狼狽。

就比如說我,我在自己的職位上,是一個大家都認可了的身份,雖然還是新人,但是大家對你的額能力,信任程度,都是認可的。忽然有天我轉換身份,以創業者的身份跟別人接觸,我會很不適應,我會很容易放不下架子,帶著我那種需要認可的感覺,去跟我的合作方談,跟我的客戶談。天啊!誰需要你這種態度啊,不管你是什麼諮詢師,我現在面對的就是一個小公司的創始人啊!

我現在的的確確佩服馬東,每個節目都是親自用力念廣告。這個一般人也做不到,我現在是公司老闆,我會能做的到嗎?我不知道。又是一個值得學習的點。

人有時需要不斷的拷問自己,可是不是有那麼多機會可以讓你這樣,這是一個問題。現實生活和世界裡,如果沒有一個寬鬆的制度,你的級別越高,聽到異樣的聲音也就越少。

而這個節目,你仔細看,就是大家互相爭辯的過程中,不斷的敲打你,拷問別的觀點,同時,如果你再仔細聽,也是在拷問你自己的觀點。觀眾呢?鼓掌的時候,那一念間,也許已經鄙視了自己一萬次了。但是你既然鼓掌了,說明你還是可以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我喜歡這個節目,特別的喜歡。其實我在歐洲經常跟別人討論一個詞就是,民主,democracy。在奇葩說里我不止一次聽到「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捍衛的存在」,「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欣賞你的價值」這樣類型的話,強調多元,反對單一的評判;強調自由,反對任何形式的捆綁和束縛;強調選擇,反對強迫;不歧視,不隨意評判,不強權;任何人都有理由提出發對的聲音,不以言辨人,不以言治罪!這,就是民主!


民主不是西方人才懂的辭彙,我國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就是民主。它沒有那麼高大上,高不可攀,就是一種群體的態度。無論你是不是權威,你允許,也歡迎有反對的聲音,別人也可以反對這些反對的聲音,大家的關係會更好還是更差呢?解決問題的方法會變得更清楚,還是糊塗呢?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會更豐富還是單一呢?這些以一個《奇葩說》,一個綜藝節目來說可能只是綜藝。可是也在彷彿告訴我們一個事情,中國在變化,我們是在以一種最最溫柔的近乎於玩世不恭的手法打一套高級的太極,這是中國人的智慧。傳遞的是,民主這個東西,其實很好,我們想要,我們需要,我們正在建設!!!


所以不管其他人怎麼認為奇葩說有沒有被過譽,這個中心思想,我就這樣概括了。


作為一個奇葩說的老粉,我覺得有必要談談我的感受。

對於會自主選擇看奇葩說的人,其實是不在乎奇葩說是不是過譽的,因為看的是節目內容,也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不好或過好而繼續看節目,只是因為有沒有自己喜歡的人,喜歡的論題而選擇是否觀看。

我喜歡奇葩說,是因為沒想到他們對於我們潛移默化形成的觀點能夠深刻的解讀,穩固他或摧毀他。

前幾季總能跟著思考,總是會被說服,這一季總是能保持自己觀點。這一季我確實不是很滿意。熟人太多,他們背負的廣告壓力太重,動不動就在辯論中很生硬的加上廣告語,有種思路被打斷的感覺,還是喜歡馬東最開始或者結尾說廣告。互相之間的辯論的感覺弱化了。自說自話,很沒意思。

新人不夠成熟,可能是指導老師都上台了,新人只能靠自已提煉觀點了,只能靠奇葩大會的點,有一種打不開的感覺。

這季最後4v4的賽制不太喜歡,節目上看是持方的選擇很迅速,迅速到董婧都沒反應過來,讓我有種對方抱團,不給其他人選擇機會的感覺。

先發後結的規則實施得不好。先發方會多一次發言,若在1分鐘內結束還可以接受,但是,好多次想多拉點票不會管時間。嗯,主持人可以更強硬一點,時間拿捏一下。


還是會看後面的比賽,畢竟追了這麼久。希望多給選手準備時間,讓觀點表達得更成熟。


我是奇葩說從第一季到現在的老觀眾了。
奇葩說表面上似乎是聚集了一群妖魔鬼怪,但是它每期的辯論主題都發人深省,它作為一個辯論節目,只是讓我對很多問題的看法有了更多的方向。每個人長到那麼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觀,我們一直以這樣的世界觀為人處事,奇葩說只是告訴我們更多的聲音,而這樣的聲音沒有對錯。
所以,如果他只是在發出一種聲音,我自然只接受其中的精華,對於撕逼,人設崩塌,抱團戰鬥,我都是不關心的。


哎呀,現在知乎上這種問題都出來了~看來老殭屍真的引起了眾怒啊~

作為奇葩說資深腦殘粉,從第一季到到第四季每一集都沒落下,而且在我失戀的那段時間,看《奇葩大會》真的緩解了很多很抑鬱的情緒。所以對我來說這個節目還是值得肯定的,至少它曾經帶給我們這麼多歡樂,而且我曾經真的是那麼那麼的喜歡少爺!

第一季的時候真的有好多金句啊,比如馬薇薇女士發明的:「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你和你的器官講隱私?」以及「你既要我貌美如花又要我賺錢養家,我領的是一隻雞的錢,提供的卻是雙拼的服務!」哇當時真的覺得說話原來可以這樣有趣!還有第二季的時候也有很多鬼畜~比如大兵說的:「你生個孩子,要喝澳洲的奶粉,上雙語幼兒園,還要學幾國不同的語言,你這是養孩子還是養八國聯軍啊?」以及花希說的:「什麼?你和我談個戀愛還要了解我的戀愛史?那你要不要了解我的成長史教育史經濟史?你TM把我當百科全書你要翻爛我啊?!」

我是那種笑點很低的人,所以那個時候每看一集都會笑得死去活來…以至於我的室友嚴重抗議讓我笑小聲一點…

其實我覺得這個節目的價值之一在於給我們展現了很多不同的人和他們各自不同的人生經歷吧,比如肖驍,比如姜思達,比如顏如晶…從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很多自己身上沒有的特立獨行的東西吧,同時也有博學派的陳銘、少爺等給我們提供很多思想上的碰撞,讓我們看到一個普通的觀點也可以有多視角的解讀。

第四季給我的感覺真的不如前幾季那麼好看了,除了有幾集新奇葩特別搞笑的,比如飛飛說:「婚禮是廟會。」首爾說:「我們要當邀功精,畢竟上班不是帶髮修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廟裡,你不每天擔心自己升不升職,反而覺得自己要升仙。」但是覺得那種思想上的碰撞明顯沒有前幾季那麼激烈了,總之感覺有點不如從前了吧。

現在搞成這個樣子…反正也就最後兩集了,應該還是會去看一下誰是冠軍,但是《黑白星球》肯定不會再看了,下一季如果有我感興趣的奇葩在,應該會看一下吧,但可能不會每集都追了吧。


我覺得奇葩說的特點在於啟發民智,特別是中國這麼一個不太崇尚思辨的國度,辯論本身並沒什麼可多說的,辯論只是個工具而已。一個好的辯手一定有良好的思辨能力。辯論的邊界在於辯題本身,但是現在有一個誤區就是誰特別厲害,誰特別有魅力,有高下之分。我倒覺得執中說都是左右之分,比較恰當。美國大選年年辯論,吹過的的牛逼有幾個靠譜?不過都是蠱惑人心的話而已。


我覺得沒有過譽,甚至仍然不夠。

「奇葩說」的閃光之處更多的在於它的內容,以及辯證的思辨方式。
總結一下,基本上有下面幾個方面:

1. 敢於選題,敢於破題
「奮鬥的城市污染嚴重,走嗎?」、「和老闆打電動放水么?」、「沒有上進心我錯了嗎?」、「被誤會走後門要不要澄清?」、「准婆婆有太后病,該不該悔婚?」……

不難發現,和傳統辯論、演講節目不同,奇葩說之所以在很短的時間裡在各個年齡階段的觀眾中風靡一時,很大程度上源於他選題十分貼近人們的生活,甚至有很多正是曾經困擾過我們,現在正在困擾我們,或者將來可能會困擾我們的問題。

而各位辯手水平也基本在線,能比較深入的挖掘這些問題,將我們的想法宣之於口,或是解答我們的疑問,引導我們深入思考問題。
除此之外,辯手們發言大膽,情緒鮮明,幽默時逗人開懷,煽情時催人淚下,這些方面都十分的吸引觀眾。

2. 引人思考,辯證思維。
私以為,目前國人教育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沒有給予孩子們快樂輕鬆的童年,不在於「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巨大壓力,而在於沒有將「思辨」的思維方式潛移默化的在教育中傳達給學生,而思辨思維這種東西,對於人們對待事情的理性判斷上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總說我們的學生不懂得質疑權威,我們的青年缺乏創造力,我們的國人短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其實很大程度上,主要由於思辨思維的缺失所引發的判斷力的低下。
更明顯的表現為對於社會熱點事件盲目跟風,缺乏判斷,尤其在網路平台上發表觀點過於情緒化,不講道理,熱衷於轉發朋友圈「專家」的大話等等。

形成這種現狀,很大程度上源於在我們長達十餘年的學校教育中,花了過多的時間來尋找答案,而不是思考問題。
以至於我們總覺得一件事情必有對錯之分,總是聲嘶力竭的強迫別人和自己想的一樣,或者強迫自己和別人的觀點相同。

而事實上,正如大家都懂的道理,很多事沒有對錯之分,只有觀點和立場不同。
但思辨思維這個東西,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的習慣,它沒有那麼複雜艱深,但並不是明白了道理就能夠輕易得到懶得東西。
「奇葩說」的高明之處在於,它用大眾都能接受的綜藝的形式,選了不差的辯手,分成正反兩方,引導觀眾不由自主的習慣了從兩個方面思考問題。
可以說,對於思維方式的養成,是「奇葩說」最值得點贊的地方。


當然,近年來,人們已經開始學會一步步走出定勢思維的怪圈,隨著信息的開放和網路的普及,情況已經開始有所好轉,說的稍微嚴重一點,真正學會用「腦子」的人越來越多了。
正如「奇葩說」這類節目的出現,熱點新聞出現後社會上不同的觀點,以及知乎平台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同一問題,不同觀點,互相爭論,各有道理,可以有觀點,但絕不能偏執。

當然,奇葩說也有很多不足,辯手對於部分問題在論證時考證不夠嚴謹,現場布景有些辣眼睛,分析問題不夠深入徹底,辯手自身水平眼光局限,以及近期開始出現撕逼新聞等等,黑料著實不少。

但在我看來,僅是由於上面兩點,奇葩說就足以獲得今天的讚譽。

也許它還有些粗糙,從辯論角度而言形式不倫不類,廣告植入根本停不下來,但它仍然完全稱得上一擋好節目。
閑來看看,就像沒事上知乎一樣,總比刷朋友圈看微商們賣東西強。


當你覺得看了這個節目之後你的三觀得到了顛覆你的思想得到了升華...那我只能說你是極易被煽動被改變的人。
我只看過幾集,娛樂節目里算好的,硬是要吹辯論的話就是招黑了。


《奇葩說》從一個側面映射出當今文化的一個走向,那就是世俗泛娛樂化。


時代走到今天,崇信歸於疑惑,玄證歸於虛妄,哲思歸於策略,智慧歸於世俗,白日飛升,大地平沉。


同時,時代的變遷背後是:

  • 「羽扇綸巾,口吐蓮花」——例如93年那場復旦大學經典「獅城舌戰」,被輿論炒作、八卦狗血所取代;
  •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例如西交大輝煌「世紀之辯」,被花紅柳綠、嘩眾取寵所取代;
  • 「笑攬風雲動,睥睨大國輕」的華語圈國際大專辯論直播,被其他節目搶佔視聽,碾壓般取代。

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莊子·秋水》中《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的時代已經早已遠去。


辯論,直到成為今日娛樂性的狂歡,在此中硝煙瀰漫而又令人熱血沸騰。


《奇葩說》是否過譽,在於大眾如何對它定位。


如果它是一檔娛樂節目:

  • 話題的開放性(「愛上好朋友的戀人要不要追」,「異性閨蜜是不是謊言」,「精神出軌和肉體出軌你更不能接受哪個」,「好朋友可不可約」)為當代青年生活指南中尋找到了標新立意,成功毫無懸念。
  • 形式的自由性:沒有限定時間的發言,想說就說,不想說就不說;也不講究嚴密整飭的理論,可以狡黠,可以詭辯,甚至還可以現身說法和一點點的人身攻擊;沒有言語的禁忌,也可以不考慮華麗麗的修辭。吸睛無數,同樣成功毫無懸念。

這個角度看,絲毫沒有過譽。


可是,如果真像馬東所說,它是一檔「嚴肅的辯論節目」。那我一定毫不留情的批判,誓與廣大奇葩粉為敵。


從某種意義上說,《奇葩說》的辯論更近於戰國時的策士遊說,只不過戰國策士們口吐蓮花是為了悅人主而取富貴,而《奇葩說》辯手們妙語連珠是為了悅觀眾而取名利,取卿相於樽俎之間。

何談「嚴肅的辯論節目」?


我知道,《奇葩說》嘉賓很多是打傳統辯論出身,與我從小的「偶像」根本都是同一人。


我也不會帶有絲毫有色眼鏡看待奇葩粉,以及這個節目。


在《奇葩說》的帶動下,辯論這種形態將會獲得新的生命力。

或者悲觀地說,傳統辯論如同華夏文明經歷了「崖山之戰」,蕩氣迴腸,蹤跡迷茫。


只希望在我有孩子之後,還能給他看我小時候看過的《國際大專辯論賽》、《星辯賽》,讓他體會彼時對我思想的震撼和衝擊,碰撞和啟發。

而不是一些「怪蜀黍和阿姨」的「逢場作戲」,雖然他們曾經是同一幫人,雖然時代已變,雖然這很自私。


奇葩說能在娛樂的基礎上,帶給觀眾一些感動和思考,我個人覺著就沒有被過譽。

這個節目最讓我感動的是認識了蔡康永,無論面對多麼尖酸刻薄的言論和三觀不正的論點,他都能找到切入點,碰觸到你內心最柔弱的部分,言語中不會包含責備、鄙視、訓斥之類的形容詞,這值得我去學習。

《奇葩說》是我至今還堅持在看的一檔節目,節目整體質量還是可以保證的,也並不是每期都精彩紛呈、讓人看得津津有味的,中間偶爾一兩期遭大家猛烈吐槽也很正常。


推薦閱讀:

近年來有哪些綜藝節目中活躍的小鮮肉?
你覺得最觸動人的瞬間或事件是什麼?
野模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林志穎是個怎麼樣的人?
AngelaBaby的心機很深嗎?有哪些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

TAG:娛樂 | 奇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