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牛奶大部分不帶吸管、泡麵大部分不帶叉子?
沒有吸管、叉子根本無法食用,理論上這樣的產品不是毫無競爭力嗎? 如果有一家推出了自帶吸管、叉子的產品,按理說應該會風靡整個市場,但是這些例子里自由市場為什麼沒有起到調節作用呢?
只說牛奶。
不光是吸管的問題。
海外黨可以注意一下,在國外200ml這種小包的牛奶很少很少,基本都是升裝的。
我司安佳的UHT液奶小包裝也是特供中國。
這是市場調研的結果:中國和歐美市場牛奶的飲用場景是不同的,歐美早餐是一大家人在餐桌邊上完成,所以要搞升裝大桶;而中國經常是拿一包就走路上喝完,所以要搞小包帶吸管的。
做消費品不是很多人想的那麼簡單。一個產品要進入一個市場,包裝配方都是學問。這就是一個真實的案例。
我就在這兒想啊。
如果事實是「大陸以外都是帶吸管和叉子的,只有大陸不帶」。
會不會有人提一句環保,提一句「默認你帶回家喝的」,提一句「大陸商家是傻逼、不知道人性化」以外的話。
這個地沒啥好洗的。大陸賣2升的牛奶也是不帶吸管的,因為2升就是默認你回家喝的。可是250毫升的必然是走路喝的,而且必然不會有人趕路在外還要帶隨身叉子以防泡麵沒叉子。
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只不過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寧可死也不願意承認:
在速食品的人性化方面,中國大陸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哪怕這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領先。
這個答案下質疑我的主要是這種觀點:
我們低賤的中國人都想得到的東西,高貴的洋大人會想不到嗎?所以一定是我們錯了。
洋大人當然想得到。不僅想得到,技術上更不是什麼難題。但洋大人就是造不出來。因為他們失去了激勵。
歷史已經無數次表明,高度發達的落後產能會阻止產業升級。比如登峰造極的封建農業中國,比如零售產業打壓下的日本網路行業,比如這個,速食品。
國內牛奶帶吸管,泡麵帶叉子,是因為這些是國人的即食食品。美帝牛奶不帶吸管,泡麵不帶叉子,是因為這些不是主流的即食食品。
牛奶一般出現在以下場景,早上在家做杯咖啡,加點牛奶。或者牛奶里加點麥片就是早飯。下班進家門渴了從冰箱里拿出來灌兩口。路上解決早飯的上班族喝牛奶么?並不。不信可以去麥當勞之類的快餐試試,套餐里配的飲料,可以選咖啡,碳酸飲料,果汁,等等,然而並沒有牛奶。我執著的要過牛奶,最終如願了,拿到了類似下圖的這個炫酷的神器,沒錯,兒童套餐。。。當然,你們也能看出來,這個三口就能灌完,並不需要吸管。
桶裝泡麵,配了叉子也沒有用,因為美帝人民解決午飯的地方,一般都沒有熱水這種高科技的東西存在。水在他們的認知中,要麼是這樣
要麼是這樣
熱水在他們的認知中,就是為了泡茶而存在的。每次喝熱的白開水,都有老美在邊上問你為啥不泡茶。
所以要吃桶裝泡麵,得找有熱水的地方,這個地方一般就是公司的廚房(國內應該叫茶水間),這裡邊一般都有水池,冰箱,微波爐,咖啡機,電燒水壺,以及各種餐具。所以你看,有熱水的地方一定有餐具。叉子不是問題,配了叉子,也不能用它吃乾麵餅啊。。。
所以沒有必要上綱上線,生活習慣不一樣而已。商家可不是傻子,真有這個需求,賺錢的買賣為什麼不做,還要等我們在知乎討論商機?
為什麼這麼說呢,仔細看看美帝的即食食品,就能發現,商家可是精明的很,各種用戶體驗都給你考慮到了。美帝人民走在路上(其實是坐在車裡),主要吃/喝以下食品。
紙托盤的作用是方便在車裡捧著它吃飯。。。
上圖這個綠棍是防止剎車時咖啡灑出來。當然,冰咖啡捂的很嚴實,不會撒出來。
麥當勞還有一種防撒的蓋子,據說是自己的專利。喝的時候打開這個小口,不喝的時候再關上。
幾乎各個快餐店,甚至包括銀行,都一條叫做drive through的通道。對著菜單點單,第一個窗口付錢,第二個窗口取餐,在車裡吃完。全程不用下車,沒錯,美帝人民就是懶的這麼喪心病狂。
你看,人家商家是考慮了用戶體驗的。提到上班路上匆匆吃早飯,上面才是實際的場景,並不是地鐵里喝紙盒牛奶。一般來講,牛奶是小朋友喜歡喝的,泡麵是亞裔喜歡吃的,根本不是什麼即食食品。
當然,我只是說習慣不一樣,並不是說牛奶不好喝,泡麵不好吃。我個人受不了天天吃沙拉,中午在辦公室泡麵的就是說的我。其實頗有一些老美被科普了泡麵這種神器,自己去坑哧坑哧搬一箱放辦公室屯著。
---------------經濟學的分割線-----------
才發現這個問題居然有經濟學的標籤,那我們不要辜負了這個標籤。大家談了各種各樣的個人經歷,現在我們談談經濟學。
對商家而言,最要緊的不是誰用塑料棒吃的,誰直接往嘴裡倒的。最重要的是,在北美市場上,泡麵加一個叉子到底能不能使銷量大幅提升?
商家為什麼關注消費體驗?歸根結底,是為了多賣多賺錢,並不是做慈善。你們看這個問題下面有多少北美時差黨表示隨處可以找到叉子?這群人,第一,不會為了一根配套的叉子,甘願多掏兩毛錢買這個泡麵,第二,同樣價格下,並不會優先考慮帶叉子的泡麵。
所以配一根叉子,需求的上漲幾乎可以預見的,不會很大,甚至有沒有都很難說。然而叉子也是成本啊。定價不變就要承擔上漲的成本,提價很可能會導致競爭力下降,就算是壟斷的地方,需求量可能也會下降。更別說還有可能被環保人士一通抨擊。這是賠本賺罵名的買賣,意義何在?
再說到廣告,配了叉子得讓消費者知道不是?一個說「我為了大家方便專門配了一次性叉子」,一個說「我沒有配叉子,是因為我想提倡大家自帶餐具,反覆利用,減少一次性餐具的浪費和污染,大家可知道,每年,全球會產生多少多少億噸的塑料垃圾?處理這些垃圾會產生多少多少污染?會破壞多少多少小動物的美麗家園? blabla」 哪個更動聽?那個理念更好賣?在北美,肯定是第二個,壓倒性的好賣,哪怕真實目的跟環保沒一毛錢關係。有一天,因為發生了很多事情所以心情很差。
一天沒吃飯,就打開了之前去香港買的合味道。
一打開,沒有叉子,心裡的os就是「連個天都唔中意我」。
還有一個相同的情況就是快餐店裡送的番茄醬,擠出來沒有地方放。只能:
擠在餐盤的紙上,
飲料的蓋子上,
漢堡的盒裡,
擠在一根一根的薯條上,
等等
從我剛開始吃kfc、mcd以來二十幾年沒改進。
至少在美帝,很多牛奶都是按桶賣的。其實飲料也是,都沒有見過要吸管的。我覺得只要你的力量足夠擰開瓶蓋,就可以吧整個桶舉起來喝。
最令我驚訝的是,這裡竟然有兩升一桶的星巴克咖啡,喝起來爽爆了,哈哈哈哈哈哈。意呆梨這邊也沒有見過帶勺子的酸奶和帶叉子的泡麵… 但是我發現這裡有遍地都是小酒吧,可以進去要一個吃冰淇淋用的塑料小勺~~~ 隨時隨地吃酸奶的問題就可以完美解決了~~~
遍地都是的小酒吧還可以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如果口渴了還可以進去要杯水喝~免費的哦~ 有的會給你倒一杯桶裝礦泉水,有的比較懶就直接給你接一杯自來水…
我來說一下日本的情況,美國的情況可以參考 @Long Yu和 @Sarah Li的回答。
白天手機更的,翻那麼多圖再打字好麻煩,但是電腦上修改吧,一打開啪的一頁全是超市的吃的,會被實驗室的人看到的,好囧!本來他們都天天說我吃的多了π_π總之發的比較亂,點贊的親們能無障礙看懂真是真愛啊~感謝 @北落師門@carrie ,在知乎這種不管說什麼都會被人噴的地方,能和人心平氣和的好好討論下問題簡直太難得了~
↓先截圖
今天專門去便利店拍了圖,部分反對 @曹豐澤 的答案。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曹豐澤
鏈接:為什麼許多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牛奶大部分不帶吸管、泡麵大部分不帶叉子? - 曹豐澤的回答
來源:知乎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只不過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寧可死也不願意承認:
在速食品的人性化方面,中國大陸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為了方便討論我們先定義一個詞叫「即時速食」,也就是買了之後很大可能性是當場或者在外出場合就要吃的(比如小杯瓶裝牛奶和飲料,小瓶酸奶、布丁、甜食類,泡麵類,米飯麵條類便當等等),而不是帶回家烹飪和食用的速食(比如速凍水餃,大瓶裝飲料等)。
題主問的是,為什麼大陸以外許多地區的即時速食不出廠自帶餐具,這樣的產品不是很沒有競爭力么?市場是如何調節的?曹同學的回答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因為中國大陸的即時速食的人性化方面做的比那些地方好。
我們來擼一下曹同學的邏輯嘛~
(1) 中國大陸的即時速食出廠自帶餐具→人性化的表現
(2) 如果中國大陸以外的許多地區不出廠自帶餐具→這些地區沒有中國大陸速食方面人性化
評論區里居然有人看不懂什麼叫「部分反對」,我也是醉醉噠。部分反對就是,我同意第(1)點,確實我們在國內的時候都覺得有配餐具很方便,也就是說,確實在生產和消費環節里,多花了一部分成本來提高了用戶體驗,用戶也確實覺得受用,這毫無疑問是人性化的表現,但第(2)點是怎麼得出來的?原命題等於逆否命題而不是否命題好么這是高中邏輯知識吧……不出廠自帶餐具就是不人性化?人性化的實現方式一定是單一的么?
前面已經有很多答主說了美國歐洲加拿大的當地情況,表示這些國家的小包裝飲料也是帶吸管的,所以沒有證據認為這些國家的速食設計方面完全沒有考慮人性化需求啊。甚至如果你要說有些國家泡麵不出廠自附叉子就沒有大陸人性化,日本首先就不服好么!
要說人性化,我相信沒有幾個國家有日本那麼細緻的,日本的飲料小杯包裝也都是自帶吸管的,今天找樓下的便利店仔細觀察了一下,300ml以下的所有飲料都自帶吸管,而且根據不同的包裝,吸管的長短粗細、設計(牛奶配是可彎曲的,有些飲料配的是可摺疊的),方磚狀是頂上打孔,屋頂狀的就是在屋頂上開了可以掀開的口(看270ml和300ml頂上那個向上的箭頭),日本飲料為了用戶的便捷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200ml的
↓270ml的
↓300ml的
↓220g的,貌似是有果肉的(我沒喝過不知道),所以管子比較粗,而且顏色還配合了飲料的顏色o(╯□╰)o
↓200g,優酸乳質地濃稠一點,所以管子也略粗一點質感也硬一丟丟
但人家其他即時速食都是沒有出廠自帶餐具的,你能因此說人家不人性化么?超市和便利店很多即時速食的設計方便程度簡直逆天好么!便利店買的油炸食品紙袋子包的,中間就是虛線可以很方便的撕開啃,配的醬包是直接一掰就中間斷開可以直接擠出來又不會弄髒手;壽司的設計是又好撕又能讓海苔和米飯隔離開來不會讓海苔粘了米飯的水就不脆了(國內的全家什麼的便利店應該是一樣的設計);火腿腸是有張貼膜撕開了直接掰(貌似國內現在也這樣了),我小時候都是要用剪刀剪封口或者用牙啃的;小包裝的芝士條直接從側面的邊角撕開,別提多方便的讓人流淚了……最近香港同學聖誕過來玩,說日本便利店買的拉麵,看著是乾的啊怎麼吃啊,結果人家店員放微波爐里加熱了一會,出來完全就是湯麵的樣子了,好神奇!我說那是因為人家把麵湯凍成凝膠狀了,這樣既不會讓麵條在湯里浸泡太久,又能最大限度還原現做的湯麵的口感。我同學說:日本人簡直貼心到變態o(╯□╰)o 你能因為人家速食麵沒附叉子就說人家沒考慮人性化么?經 @北落師門 提醒,知乎原先就有這個問題,日本原先的速食麵都是帶叉子的,後來才演變成不帶的,所以人家是從人性化演變為非人性化了?這是正常人幹得出的事兒?合味道的杯麵在日本是不帶叉子的,到中國賣就又自帶叉子了,你覺得日本人是忽視了用戶體驗和人性化需求所以沒帶叉子的么?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jiang
鏈接:為什麼台灣日本的速食麵都不附送叉子? - 知乎用戶的回答
來源:知乎速食麵1971年發明,當時日本所有的速食麵都是帶叉子的,然後演變成帶一次性筷子,最後現在只有自動販賣機上的泡麵才自帶叉子了,價格也會貴一點。
大部分日本超市/便利店出售快餐熟食,日本超市開始賣便當早在1945年戰後,便利店在1962~1974年間鋪開,快餐熟食占營業額比例大,所以配備筷子不單是為了速食麵。
而在日系便利店進軍中國之前,國內小賣店小超市大部分商品沒有筷子需要,不要說送筷子了就等你掏錢買呢。就算是現在直接供應熟食便當類的也局限在大型超市。
而且另配筷子這事說起來還有點奢侈。
&<&<&<&<&<(以下譯自カップ麺のフォーク。タイのカップ麺の中には折り...)
因為在貧困人口多或者貧富差距大的地方,另配筷子需要避免物流系統不完善而丟失筷子/叉子。
比如面送到零售店裡但筷子沒有送到,或者筷子到了面沒有送到(卧槽今天只能拿牙刷湊合了)
而在店裡擺上筷子/叉子,可能會有人理解錯誤隨便要,或者員工薅羊毛之類的
&>&>&>&>&>
不管是日本,還是歐美其他發達國家,人家即時速食不出廠自帶餐具,最直接最有可能的原因難道不是:人家不需要么?引用部分說的是美國的情況,日本也是一樣,人家不出廠自帶餐具,因為零售商都會提供的。日本的情況是,如果你是便利店買的,店員絕大多數會主動給你附上你買的東西所需要的餐具的(但經常新人真的很緊張,會各種忘記,而且你買的東西多了他給你打包好了之後可能一緊張就忘記你買了泡麵了也是有可能的,有些日本人脾氣不好看沒放筷子啥的還會回來罵,也蠻可憐的,所以我個人是希望在日本的親們多體諒一下了啦店員忘了就主動要一下咯),超市的話正常是會問你要不要,你說不要就不給,想要多少給多少(正常合理自用範圍內),這個跟超市本身的利潤要低一些的原因可能有關,但確實也有人不要的嘛o(╯□╰)o,這樣只給需要的人我覺得也很不錯啊~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Long Yu
鏈接:為什麼許多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牛奶大部分不帶吸管、泡麵大部分不帶叉子? - Long Yu 的回答
來源:知乎這邊超市收銀台處或者賣食品的區域凡是我去過的,比如publix,safeway這樣的grocery store或者walmart,target這樣的嚴格意義的supermarket都提供免費餐具包(也就是勺子叉子刀紙巾這些),所以如果有需要或者自取或者和店員要就行,基本上只要不超出合理範圍,想要多少要多少。除此之外,food court,cafe這些提供快餐簡餐的地方也都有免費提供。如果是有壽司售賣的地方,還有免費的筷子和壽司醬油不限量取用(當然,一樣默認是在合理自用範圍)。換句話說,餐具在你買速食麵和吃速食麵的場所本來就隨便拿,那也就沒必要再在產品里配套。
另一方面這個和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已經生活方式關係也很大啊。比如日本人買了即時速食,要麼就在便利店裡找個座位吃掉了,要麼就帶回家吃了,前者肯定會要店裡的餐具的,如果店員忘記放了你吃的時候發現了,也肯定可以立刻過去找店員要的,後者的話首先店裡一般打包的時候會主動給或者主動問你要不要,就算沒有一般你家裡也是有餐具的,如果你家裡或者住的地方沒有餐具→除了來旅遊或者出差的外地人之外我覺得其他人在這種情況下應該不會不記得要餐具的……而且歐美日本都不會像中國這樣有這麼大的火車上消費泡麵的需求,也不怎麼習慣邊走邊吃東西,所以這種銷售方式給本地人帶來不便了么?我覺得幾乎沒有啊……而且講真,日本零售商提供的筷子勺子叉子,比國內泡麵里那種摺疊的叉子質量和用戶體驗都好多了啊……人性化設計又不是扶不想過馬路的老太太過馬路……
結論:個人覺得至少對大部分發達國家來說,目前的情況應該是各個國家的食品生產和零售業基於各國國情以及經濟成本綜合考慮之下不斷調整的選擇,最終的結果應該都不會特別影響當地人的用戶體驗,所以說總體來說我覺得大部分發達國家並沒有忽略人性化這個需求,中國也根據自身國情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而已。當然,這方面肯定有很多做的沒有中國大陸好的地區,我看不出來這有什麼可自卑或者自豪到需要洗地的程度的地方。
PS:我可沒說日本什麼都好或者什麼都人性化,斷章取義的都夠了~尼瑪日本不人性化的地方多著呢我比你們會吐槽的多了好么!尼瑪ATM晚上9點之後就不能取錢了是個什麼鬼,何止不人性化,簡直喪屍好吧!我覺得有必要給外國洗一個。
雖然泡麵包裝上並沒有直接帶叉子。但是如果你在便利店或者超市買,店裡就有免費的叉子,還有熱水呢。
牛奶很少見到250ml以下紙盒子裝的。都是瓶裝,那你為啥要吸管?來說說替國外洗地的有哪些邏輯錯誤。
1便利店等提供/隨處可拿。既然需要這些地方提供,就說明了需求,只是需求由誰提供的問題。鑒於忘了拿/某些地方萬一沒有等情況,顯然廠家提供保障更全面,是更方便有利消費者的模式。但便利店的提供讓廠家失去動力,這就像高度發達的封建農業社會反而成為阻礙工業化資本主義的發展。發達的落後反而阻礙了更先進的東西。
2某答案提到了廠家提高了成本卻沒有增加銷量,這是經濟問題。回復中有人在支持的同時舉了個例子,某酸奶強調刮的乾乾淨淨的感覺才提供,其他沒有需求不用提供。這又反了,酸奶的例子告訴我們需求可以由廠家創造。很多需求是隱性的,依靠廠家創造並營銷給消費者才形成需求認知的,從鑽石到當年小浣熊乾脆面集卡片。有能力的廠家能提供更豐富方便的產品來提高需求,沒能力的才說沒有需求。
3非主流食品,你既然有賣,想辦法賣給更多人才對,這個同上,你提高產品體驗,吸引消費者,乃至增加新的消費習慣,才叫牛逼。而不是既然不是主流,那就沒有必要提供更方便的產品了。
我也很想知道原因 在線等。
個人認為這些都是消費習慣、銷售方式等種種原因造成的。
本人對其他的國家沒有做詳細調查不便評論,這裡只單舉日本的例子。
首先是盒裝牛奶。首先,大盒裝利樂屋牛奶本身就沒有配備吸管的必要,小盒裝的利樂屋因為盒子的設計關係,即使沒有吸管也能正常飲用(我就習慣把盒子拆開來折個口直接喝),利樂磚因為需要吸管扎破錫紙膜飲用,所以必然配有習慣。當然,小盒裝的利樂屋也有人習慣用吸管,在日本的話利樂裝的主要銷售渠道是便利店,只要和店員說一聲就會給吸管。至於超市,國內的超市好像也沒有供應免費吸管吧,日本就更不用說了。
然後就是廣為詬病的速食麵。因為即使是國內也只有碗裝有叉子,所以不討論包裝的。日本碗裝速食麵沒有叉子,一開始我也不適應,但是後來卻習慣了。首先,消費習慣上,國內消費速食麵主要是作為旅途和外出時消費的食品,而在日本,速食麵是不會做飯或者不想做飯的懶人們的替代食品,主要消費場所多為自宅,沒有配叉子的必要。其次,仍然是銷售渠道。碗裝速食麵主要銷售渠道仍然是便利店。和上面的牛奶一樣,只要和店員說一聲,對方也會給你一雙筷子的。
其實,以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泡麵沒有叉子、牛奶沒有吸管的原因,恰恰是可以替代泡麵和牛奶自帶的叉子和筷子的配套服務和設施相當健全一樣的。試想像一下,如果在國內,步行不足10分鐘的範圍內就有三四家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的話,大概也不會覺得泡麵沒有叉子牛奶沒有吸管是件多麼不便的事情了。(這個還真不是吹牛,本人居住的都內一個居民區,距離最近的7-11步行只有2分鐘,次近的還是7-11,步行5分鐘,第三近和第四近的分別是7-11和朗森,都在10分鐘左右。)因為超市一般有cafe,cafe都有一個隨便拿叉子/勺子吸管的地方,需要再拿,避免浪費。
一般長這樣
據我所知韓國這邊的盒裝牛奶有,但是辛拉麵杯麵記得一般都不帶叉子,因為據說韓國人更習慣用金屬筷子……任性。
我見過的大多數美國人對自己的國家不是特別了解,甚至是不屑於了解,他們對世界也大驚小怪,還經常會問:你知道有個地方叫English嗎,然後哈哈大笑,我問笑啥呢哥們,他說我們說的語言叫English,居然還有個地方也叫English
說一下在美國的情況。
首先是餐具。
這邊超市收銀台處或者賣食品的區域凡是我去過的,比如publix,safeway這樣的grocery store或者walmart,target這樣的嚴格意義的supermarket都提供免費餐具包(也就是勺子叉子刀紙巾這些),所以如果有需要或者自取或者和店員要就行,基本上只要不超出合理範圍,想要多少要多少。除此之外,food court,cafe這些提供快餐簡餐的地方也都有免費提供。如果是有壽司售賣的地方,還有免費的筷子和壽司醬油不限量取用(當然,一樣默認是在合理自用範圍)。換句話說,餐具在你買速食麵和吃速食麵的場所本來就隨便拿,那也就沒必要再在產品里配套。尤其是速食麵在美國本來就不是一個主流的便攜食品。實際上我從未在任何場合看到任何人用熱水泡麵過。這東西更多是定位在在家裡湊合煮一頓吃的這個角色。
這就好比說美國這邊基本沒人隨身帶上廁所的衛生紙,因為你能看到的廁所都提供了,類似的道理。
吸管的話,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通常買的organic grassfed milk在半加侖包裝,也就是1.89L。本身上面有一個瓶蓋,打開之后里面有個易拉封口。買來如果想喝的話對著這個瓶口直接喝就好,並沒有吸管的必要。
印象里我看到的牛奶很少有國內的紙盒插吸管式包裝。最小的包裝有那種在一側撕開形成漏斗狀開口的,其它的或者是紙盒在頂部做一個圓形塑料瓶口,要麼乾脆就是塑料瓶或者玻璃瓶,總之都可以直接對著開口飲用,自然也就沒有對吸管的需求。
酸奶的話通常用勺子吃,這個可以參考速食麵的情況,但凡賣酸奶的地方你就能要到免費勺子,這個屬於標配。
那麼要問為啥美國速食麵牛奶酸奶為何不自帶餐具吸管,我的理解就是這些東西因為當地物質較豐富,已經遍地都是且免費,以至於不需要廠商再額外配送。而消費者已經知道隨處可以拿到餐具,對這東西並不稀罕,也就會僅取用自己當時需要的,所以不存在濫用濫拿的風險。
這就好比你在美國看不到心相印那樣的紙巾售賣,平常大家也沒有隨身帶紙的習慣。因為你能看到的廁所裡面都配好了衛生紙,此外太多公共場所隨處也都能拿到免費的餐巾紙,所以也就沒有廠商再多此一舉,去做便攜尺寸的小包紙巾了。
其他國家不熟悉,不做評價。說到這個問題了我記得我很多出國的同學都說外國全民都卡支付,很少有人帶現金。
但他們出去的這幾年中國早就進入手機支付階段了……
中國領先的地方真的很多,無腦洗地確實沒什麼意思。講講泡麵發明國日本。叉子一般不是放在盒子裡面的,在超市和便利店買泡麵或者一些需要用叉子的地方,都是收銀時店員問你要不要叉子筷子之類的,你只要一路嗨嗨嗨就好了。如果有人不要,就不要了。我覺得照顧兩者吧。而且叉子單獨包裝會不會有利衛生呢?
牛奶這種東西,小瓶的會有吸管。但小瓶的確實好少。
簡單說一下,錢的原因。
造成一件事情的原因很多,我只說一點,未必是主要的,主要還是飲食習慣等社會學範疇。我說的這一點僅從經濟角度分析。
歐洲這邊垃圾處理收費很高。尤其是塑料製品,回收也只是填埋而已。如果一個企業生產了牛奶,在配上吸管,那麼回收成本可能需要提高約20%。可是居民的垃圾費是相對固定的 short-term,所以等於垃圾公司要多處理許多,成本上升。
好在,很多國家出台了一個新政策,就是多一個垃圾桶,但是不收費。居民可以免費領取除了紙,生活垃圾,塑料之外的第四個桶,只能用來裝包裝,比如牛奶盒子,不能有其他的。這個桶的垃圾,由多個企業聯合回收,就是為了應對垃圾公司的抱怨。這樣垃圾公司不增加工作,居民不用多交垃圾費用,企業只負責自己產品的垃圾處理,一舉三得。
誰說的?在印尼待過幾個月,牛奶妥妥的帶吸管,泡麵絕對帶叉子。
—————————————————
找半天終於找到一張照片,Nissin聯合印尼本土超商indomaret出品的laksa杯麵,我很喜歡吃,價格也便宜合人民幣兩三塊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