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會導致判斷力下降嗎?能否具體介紹下研究原理?

特別窮或特別沒時間的時候,你的智力和判斷力都會全面下降,導致進一步失敗。 注意文章原意是在特別窮或特別沒時間的時候。而非貧窮會導致判斷力下降……
如果真的會導致下降,那麼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


美國一個跨學科團隊今年完成了一項對資源稀缺狀況下人的思維方式的研究,結論是:窮人和過於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思維特質,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佔據,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這項研究是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和政策研究學者協作的典範。

  研究的主導者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穆來納森(Sendhil Mullainathan)——他29歲時就因出色的行為經濟學理論,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50萬美元獎金;主要合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沙菲(Eldar Shafir)。研究成果最早在美國阿斯彭論壇上演示,論文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新書《稀缺:為什麼擁有太少後果會很嚴重?》在9月3日發布,尚未出版就進了《金融時報》年度必讀十本商業書籍榜單。

  這個研究源於穆來納森對自己拖延症的憎恨。他7歲從印度移民美國,很快就如魚得水,哈佛畢業後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經濟學,獲「麥克阿瑟天才獎」後被返聘為哈佛終身教授。而立之年就幾乎擁有一切,他覺得惟一缺少的就是時間,腦袋裡總有不同的計劃,想把自己分成幾份去「多任務」執行,結果卻常常陷入過分承諾、無法兌現的泥潭。

  一般人遇到這個問題,會去找各種時間管理「聖經」反覆研讀,但「天才」穆來納森把正在做的國際扶貧研究和自己的問題聯繫起來,竟發現他和窮人的焦慮驚人地類似。窮人們缺少金錢,他缺少時間,兩者內在的一致性在於,即便給窮人一筆錢,給拖延症者一些時間,他們也無法很好地利用。在長期資源(錢、時間、有效信息)匱乏的狀態下,人們對這些稀缺資源的追逐,已經壟斷了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於忽視了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慮和資源管理困難。也就是說,當你特別窮或特別沒時間的時候,你的智力和判斷力都會全面下降,導致進一步失敗。

  研究進一步解釋,長期的資源稀缺培養出了「稀缺頭腦模式」,導致失去決策所需的心力——穆來納森稱之為「帶寬」(bandwidth)。一個窮人,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細算,沒有任何「帶寬」來考慮投資和發展事宜;一個過度忙碌的人,為了趕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緊急的任務拖累,而沒有「帶寬」去安排更長遠的發展。即便他們擺脫了這種稀缺狀態,也會被這種「稀缺頭腦模式」糾纏很久。

  穆來納森的研究,對社會階層理論和國家政策、技術發展模式乃至個人時間管理等問題,都有重要的啟示。以下試舉幾例——

  例一:美國共和黨認為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不努力;民主黨認為,貧窮根源來自社會不平等,國家應主持再分配來支持窮人。穆來納森卻證明兩黨都錯了:窮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因為長期貧窮,失去了擺脫貧窮的智力和判斷力,這種狀況不變,再努力也是白費;而如果僅是簡單地分錢給窮人,窮人的「稀缺頭腦模式」也會導致無法利用好這些福利以脫貧。所以一個合理的社會流動方式應當是,建立最基本的社會安全體系,同時保有社會競爭上升通道,資源入口向全社會開放,使得個人能保持正常思維,有尊嚴地奮鬥。

  例二:時間不夠怎麼辦?傳統時間管理原則是利用片段時間和多任務,而穆來納森研究發現,不是時間不夠,而是判斷問題的心力不夠;利用片段時間和多任務解決方式,反而因分心加強了焦慮,導致無法專心處理主要任務,加劇拖延。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辦法是,減少多任務干擾,求助外界輔導,分割問題,從而淡化處理問題的焦慮。

  例三:我們每天都處於信息過載中,很多人被微博信息轟炸得無法判斷問題,所以一些人開始用「戒網」的方式來擺脫信息過載。事實上這不是信息過載,而恰恰是「有效信息」匱乏的惡果。在一個嚴重缺乏公開信息的社會,一旦技術帶來部分的信息開放,會造成「餓漢吃自助餐不知如何選擇」的問題。同樣,我們的頭腦還處於有效信息稀缺的時代,有「看到字就覺得很重要」的毛病,尚無法處理高濃度信息。最好的解決方式不是回到信息匱乏狀態,而是建立輔助性信息篩選機制,幫助自己挑選重要信息。有趣的是,微信因為是同仁、同事間的互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篩選作用,所以微信在中國的發展會慢慢超過今天的微博。

來源於 財新《新世紀》 2013年第35期


貧窮導致判斷力下降;
絕對的貧窮導致絕對的判斷力下降。

當人類最基本的需要未能滿足的時候,他所有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那些狹窄的需求上面,沒有辦法考慮其他。

就好象你跟一個內急的人說話,無論你說什麼,他只會回一句:哪裡有廁所?
又比如你跟一個牙疼的人說話,無論你說什麼,他只會哼哼;
再比如不容易判斷一個中國男生到底是只想跟你上床,還是想跟你發展長期的關係,因為他堆了很多年的荷爾蒙沒有地方釋放;但是判斷一個美國男生的態度就很簡單,他根本不需要為了跟你上床而用長期關係來誘惑你。一杯酒就能換來的東西,為什麼要說謊。
(再羅嗦一遍,貧窮=基本需求得不到滿足=把這些基本需求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為了滿足這些基本需求而降低底線)

我們本應擁有免於飢餓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

————————————————————————————分割線

關於美國男生和中國男生的比較,可能說的不夠清楚,進一步解釋如下:
中國男生(屌絲級)性需求得不到滿足,類似「貧窮」;為了滿足性需求,他可能願意說任何話,做任何事,而這些話和這些事,不一定利於親密關係的建立和保持:他可能為了上床,追求一個性格並不那麼合適的女生(這個在同居之前是看不出來的),同時用長期關係來誘惑這個女生;結果是兩人處了一段時間發現各種不合適,但此時退出的成本已經很高了;而美國男生可以用一杯酒來換一夜情,性需求基本滿足,那麼他在試圖建立長期親密關係的時候,就會更關注兩人性格是否合適。通常美國人會找到更合適的人。雖然表面上美國人離婚率更高,其實是他們根本無法容忍「湊合著過」這種思路。
再羅嗦一遍,性需求不滿=某種貧窮==把性需求的priority放的太高=判斷力下降(另一個副作用是為了滿足性需求不擇手段)

————————————————————————————分割線

關於尿急的人,牙疼的人和看A片的人判斷力是否下降,可能說的不夠清楚,進一步解釋如下:
尿急,牙疼,找女人排在第一順位的priority,這個完全合理,判斷力並未下降;
但此時你已經無法與他正常交流,你沒有辦法與他討論生活中其他一切美好的東西:
高速公路兩邊的楓葉有多美?———————————————————哪裡有廁所?
湖南火鍋和四川火鍋和海鮮哪個比較好吃?—————————————我牙疼!
這個女孩兒冰雪聰明,蘭心慧質,如果我有女兒,也要像她一樣————她胸大嗎?
可以看出他們對其他東西都不care,除了自己的基本需求之外。他們幾乎已經喪失了對世間一切其他事物排序的能力,判斷力已經接近0.
再羅嗦一遍,貧窮=把滿足基本需求A放在第一位=不關心不考慮不了解更廣闊的世界=無法對BCDE進行價值排序=判斷力低下


會。
貧窮會導致智商下降,而判斷力是智商里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29日在美國《科學》雜誌網路版上報告說,他們發現貧窮與心智能力之間存在一定因果關聯。因為殫精竭慮應對各種經濟問題需要消耗很多腦力,這會導致人們在智商測試中成績下降,並妨礙大腦作出正確決策。這一結果或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釋為何貧窮的惡性循環難以打破。


領導研究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趙佳穎對記者說:「當人們一心想的是缺錢問題,他們就會表現出心智能力降低,其損害類似於在智商測試中降低13分,或與一整夜失眠相當。」趙佳穎舉例說,如果這個月付賬單出現問題,人們就不得不一門心思想著怎麼解決,因此不會有心情關注其他事情。此外,當人們為償還賬單殫精竭慮時,大腦就不會剩下什麼「智力資源」接受教育和職業培訓,而這些恰恰是能夠幫助打破貧窮惡性循環的關鍵。

在一項實驗中,趙佳穎所在的團隊在美國新澤西的購物中心選取了101名參與者,並把他們置於4種可能遇到的財務問題場景中,比如如何支付汽車修理費,然後利用電腦進行簡單的認知和邏輯測試。實驗發現,修理費較低時,高收入與低收入兩組人群都表現很好;但當修理費較高時,低收入人群測試表現就要差得多。


貧窮本身不會。
但是信息量、心智模式、智慧會對判斷力有影響。
而貧窮對信息的掌握量、思維的角度、教育程度身體健康會有影響。


每一個人都是最先站到這個國家給予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的,國家的富裕才是基礎,舉個最極端的例子,假如你生活在非洲部落,你覺得你判斷力會高么?


最重要的不是判斷力下降了,而是生活方方面面都會下降,判斷力僅僅是一個因素而已。


要改變貧窮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不要總幻想是自己的功勞,更大的因素是這個國家有資本


當有你生的這個國家連基本的資本都沒有,基本上個人努力是無效的。


當一個國家有資本的時候,就要看這個人的家庭是在什麼階層的了,這就是站在國家的盤子里,然後又站在父母的肩膀上去看,當國家的層面一樣,影響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家庭了。


所以貓黍來談談一個有資本的國家的不同社會階層的家庭,以及在一個比較低的階層想改變需要注意哪些因素。


假如簡單把社會分為三個階層精英階層、中產階級、普通百姓。假如是從中產階級或者從普通百姓奮鬥到精英階層的人才算是貴子的話。那麼寒門確實就非常難出貴子

從普通百姓靠勤奮是可以到達中產階級的,但是要想進入精英階層,光有勤奮是遠遠不夠的。


前段時間有一個火遍朋友圈的一個視頻叫《寒門貴子》,是超級演說家的節目,很火啊,那個小姑娘被尊稱為朋友圈女王。這個小姑娘為什麼有底氣講寒門出貴子這個話題,因為她從小也是家境貧寒,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清華北大。而且還參加了這個《超級演說家》的節目並且還拿了冠軍。記得她說要當一名律師,我確實覺得是一個非常好的職業,而且這個小姑娘確實也是非常優秀的人。但是她是一個從普通百姓變成中產的人,但是要混到精英階層這個難度係數非常大而且概率非常小,雖然她當時很出名,但說不清楚以後的發展是怎樣的,尤其是在演藝圈。


中國有一句古話,30年河東,30年河西!這句話真心是一個偉大的真理。還記得《大話西遊》的藍潔瑛吧,演蜘蛛精的那個美女。當時真心是國民美女啊,可是你在看看她的晚年,據說還被強姦了,後來已經成了神經不正常的人。還有就是我們的大美女作家張愛玲女士,當時是個男人我估計都會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可是你看看她的晚年生活,你會很難相信晚年的張愛玲和年輕的時候是同一個人。


不僅僅是在演藝圈,改革開放這30年,各行各業都有很多人大起大落,這是一個亂世。所以吳曉波才為這段歷史寫了一本書叫《激蕩30年》。我主要是從我父輩那裡聽到的很多關於生意和商業的風風雨雨的故事,了解到他們那一輩多少人年輕的時候風風光光可是老來確實不如意,甚至有的還非常凄涼不僅僅事業沒了而且還妻離子散。最後能真正混到精英階層的人屈指可數。


其實有一個規律,就是越是缺乏什麼,這個社會就會越是呼籲什麼。越是缺乏真愛,就會有那麼多情歌。越是缺乏夢想,就會有那麼多影視作品呼籲夢想,比如日本就是一個極度缺乏希望的國家,他們各行各業都非常成熟,根本不可能有什麼逆襲的機會,所以尾田才寫了《海賊王》這麼偉大的關於夢想的動漫。越是缺乏規則,國家就越是呼籲法治社會。越是缺乏道德,媒體就會強烈的譴責不道德的行為呼籲大家有良知。同理,越是缺乏上升通道,寒門出貴子才會呼之欲出。


可是大家都活在一個幻想中了,縱觀歷史社會階層的固化、穩定、流動性少才是常態,大家可以看看中國歷史像改革開放30年這麼大的變化的大時代。真的多麼,真心也就那麼幾個時候,比如三國,春秋戰國,五代十國屈指可數。所以人們才會說亂世出英雄,要是曹操劉備這些人沒生在三國,他們也不可能有施展宏圖的機會。所以像改革開放30年這樣的混亂時代才是真正的非常態。導致了中國人民誤以為,靠勤奮努力就可以麻雀變鳳凰了,其實這只是一種幻覺罷了。


在大家讀大學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同學在大學的時候能力也都差不多,沒有說誰比誰優秀多少。可是為什麼畢業還不到5年,人生的距離就可以預計是一個階層的差距了。其實這很正常,因為他們父輩還辛辛苦苦的奮鬥了幾十年好不容易積攢了這麼多資源,要是還不能幫助到自己的後代的話,那這個社會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很多人就在抱怨別人拼爹,怪只能怪自己命不好,沒投在那麼好的家庭,可是你就不能自己去試試去奮鬥,讓自己的下一代的起點更高一些么,不然你的下一代就有可能又要抱怨甚至還可能瞧不起你。


在社會階層穩定的時候,比如英國社會,精英階層可不是像中國只是一代人積累的資源,可能就是好幾代甚至好幾十代積累的資源,你說你一個剛剛畢業的毛頭小子,你拿什麼去跟人家幾百年的積累去拼啊,你這不是痴人說夢么。而且任何一個精英階層的人,都會給自己的孩子留退路,說白了人家是有人生的下限的,至少人家都是那個樣子,至於說往上那就說不清楚了,而且精英階層的人都會相互抱團,這也是為什麼猶太人能在美國立足並且取得核心地位,而華人就不行,因為猶太人能夠抱團。所以基本上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和精英階層的孩子拼,就算拼掉了老命,幾乎都是拼不過的,當然我說的是幾乎,不是完全不可能!


在超級演說家的《寒門柜子》視頻裡面提到的一篇文章和一部記錄片,我可以給大家剖析一下。


這篇文章里寫一個銀行的HR,招了十多個大學生,從剛見到他們的時候這個HR就基本上判斷出了他們以後的發展,不幸的是,HR當初判斷能發展好的孩子,都是富貴人家的孩子,而貧寒子弟大多數卻判斷相反。結果後來,事情真的發展和HR預料的一樣,貧寒的孩子和富貴的孩子的事業差別巨大,富得越富,窮得越窮。這篇文章被瘋狂的轉載,雖然這個文章非常真實,但是從數據採集的角度來說,這些數據未免有些太小了,拿十幾個人來說明一個社會現象未免太草率。


隨著我的人生經歷和年齡的提升,我越來越發現世界真的比我想像的複雜的太多了,充滿了不確定的因素,更別說人和人的不同了。


我們可以回顧歷史聊聊《三國演繹》,劉備還是個草根的時候,在一個推選盟軍總帥的場合,當時就有人說劉備:「氣宇軒昂,氣度不凡,以後必成大事。」當劉備和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劉備也沒真正成什麼事,但是曹操也看出他必成大事,這就是所謂的英雄相惜,看一個人要看他的本質


當我做業務員的時候,我就認識一個好朋友,我當時接觸下來我就斷定,這個人一定做出一番事業,因為我發現他不僅情商高,有能力,志向高最重要的是你能感覺到他身上有一股強烈的能量,這個就是生命力的體現。


果不其然,那位朋友沒幹多久,就自己出去開公司了,畢業不到一年,車子房子都買了,我預計10年之內他至少是個千萬級別。但是這個人的家庭背景確實是農村孩子,我們就要反思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在物質這麼差的條件下,還能突破重圍


下面我們談談這部記錄片,《人生七年》這部偉大的記錄片我要好好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這一部紀錄片改變了我很多的想法。


首先《人生七年》,它是一部在英國1956年的時候拍的紀錄片,是一部真人秀,真實地拍一群來自不同階層的十幾個小孩子,從7歲開始拍,每隔7年都會再次拍他們的生活情況,到目前為止已經拍到56歲,以後還要會出62歲。到了42歲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個令人惋惜境況,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不僅僅富人有錢,他們的家庭,生活,健康,幸福程度都是全方位的超過社會階層低的人。還有一個細節就是富人的體重一般控制的都很好,社會底層的人大部分發福。所以啊,先別說什麼賺不賺錢的,先把自己的身體練好再說別的,一個大腹便便的樣子我也看不出以後會成為多麼優秀的人。


喬布斯說過,自信來源於自律


要是世界真像是這樣,每個人只能在既定階層活動,就像遊戲一樣,比如魔獸世界,假如只讓在30級這個級別里玩,永遠不讓升級,往更高級的圈子走,那我真的不打算玩這款角色扮演遊戲了,我會換遊戲,不然太沒成就感了。幸運的是影片里有一些細節還是透露出一些不一樣的情況。


其中有一個叫做尼克的孩子,出身農村,通過自己對學習的興趣和堅持並且自己非常自律。最後考上牛津大學,後來移民到了美國,晚年的生活也是非常愜意的,娶了一個漂亮又賢惠的老婆,還有幾個孩子。


還有一個孩子叫做約翰,我特別喜歡他,是個貴族的後代。但是當他上學的時候,他父親死了,沒有了經濟來源,可以說是家道中落,所有的開支都是靠母親和他自己,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對學習。最後他還是按照了自己的目標,一個接著一個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最後成為了皇家大律師,守衛了身為貴族後代的尊嚴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發現貓黍想說的是什麼了,什麼才是一個人戰勝命運的最重要的砝碼呢,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優秀的人格品質,說的高大上一點就是"貴族精神"。


只有擁有優秀品質和人格魅力的人,才會有給我10年,到了山西,我照樣是地主氣概;才會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魄力;才會有絕地大反擊東山再起的故事。只有擁有優秀的品格,才可能讓在社會底層或者中產出生的孩子有向精英階層進發的可能性!但是不能保證物質金錢一直都環繞在身旁,因為就算功成名就,也有可能身敗名裂。但是優秀的品質能夠讓你至少比一般的人的要更好。


那什麼是優秀的品質呢,縱觀古今毛澤東和劉邦絕對是歷史上最厲害的人,所有的優秀品質都在他們身上體現了,而且這兩個人絕對算寒門出貴子。當然他們處在的時代都是一個亂世。如果想知道什麼是人中龍鳳,就了解一下歷史,尤其是毛澤東看看他是一個怎樣的人,這裡可以推薦一下《毛澤東選集》,看完之後就能大致了解這個人優秀在什麼地方了。當然我相信肯定你身邊總有一個你非常佩服的人,當你每次談論寒門難出貴子的時候總是忽略了身邊那幾個非常優秀的例子,這就是我想說得大部分人都把注意力太放在功名利祿上了,導致自己有很多偏見。這個人既然很佩服,當然也可以去總結他的優點。


但是有朋友可能會說了,這些人都是天生的。天生自帶優秀品質的人確實比比皆是。


那既不是出身在精英階層,又不是天生自帶優秀品質的普通人是不是就該放棄自己隨波逐流呢。


之前我的粉絲看過貓黍的經歷吧,沒看過的可以找《我是如何突破社交恐懼的》那篇文章裡面有寫,都是我真實經歷。我自認為以前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屌絲,上學挨打,交不到真心的朋友,追一個女孩就被女孩當猴耍,成績也不好。可我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我依然相信自己能夠改變自己。現在我已經讀了很多書,懂得了一些世界的規律,並且能夠運用,現在還能寫文章,還能傳遞一些積極地東西,之前也小小的輝煌過,掙了點小錢也和朋友創過業,而且現在也有很多女性欣賞我,我也有了真心的好朋友以及好兄弟,可以說我的人生從一個不如意走向了一個漸漸讓自己很滿意的狀態了。雖然我現在還沒成什麼大事,當然我也不求成什麼大事,只要我是在一個幸福的狀態上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在生活當中去歷練,我覺得我的人生就是無悔的一生!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的就是自己性格當中不足的地方,可以讓自己更優秀的地方,目的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有喜歡的事,有愛你的人,你也有能力給他們幸福,我認為這樣的人生夫復何求


那如何修行呢,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用小事先去磨練自己的內心,比如堅持跑步,健身,打拳,社交,看書,冥想,寫文章等等吧,只要是有意義能夠磨練自己的事都是可以去嘗試的。等小事做多了,內心有一定承受能力了,那就可以慢慢的做一些大事了。但是不要去太在意功名利祿,因為這些東西可遇不可求,真不是想把控就可以把控的,但是踏踏實實的鍛煉好做事情的本事,我想只要把事情做好了,財富也會被吸引過來。


可惜的是現在的國人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如何賺錢上面,把古人的智慧都丟棄了,多研究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們讀書時精神和追求就會發現,他們才真是為了求知問道的,並且把所學所想全部都放在實踐中,做事的目的是為了反思自己,檢驗自己的對事情的理解是否正確,用真正的知識去修鍊自己。


最典型的法家的商鞅帶領秦國走向富強,還有就是鬼谷子的兩個弟子,蘇秦和張儀,合縱連橫那是何等的氣概,玩弄七國於鼓掌之中的人中龍鳳。但是他們在之前都是在各家有過相當殘酷的訓練才能有日後的結果。


既然已經沒有一個好爸爸,也沒有一個好的性格,但是又渴望好的生活,那就改變自己的性格,好好修鍊,假以時日我相信也能慢慢變的更好!


當然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不同,我的人生追求就是成為一個我想成為的人,懂得幸福,物質條件能成為一個中產靠上的人我就覺得可以。我過去是那種野心勃勃的人,可是現在接觸的人和事越多我就越來越發覺世界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相比財富,我認為生命還有很多其他更美好的東西。


比如友情,身體健康,親情,內心的善良和純真,愛情,夢想,優秀的品格,難以預料的驚喜,奮鬥的過程,走過風風雨雨回頭的感慨,以及總結的智慧和經驗甚至是苦難我認為這都是一筆人生財富,既然老天把這些東西安排給你了,那就要好好珍惜,好好體驗,好好總結。


假如你對財富很有渴望,我還可以說一點就是《人生七年》是一部在英國拍的片子,當時的英國社會已經很成熟,階層的流動性已經非常小了。但是中國從1976年到現在,一直是一個財富大爆炸的時代,中國的階層固化至少還得50年,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80,90後的人絕不要輕言失敗,我們還是有很多機會可以往上爬的,比如現在互聯網創業的機會就很多,實體行業也有很多悶聲發大財的機會。現在這個時候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和職業去奮鬥去爭取更多的資源是一個好時候。


我在這裡也簡單預測一下,未來大部分的大公司和中型公司會像之前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一樣倒閉。所以沒有誰能給自己安全感,大公司不行,國企不行,事業單位不行,父母也不行,因為不能保證一輩子依靠這些東西,安全感只有來自於自己的內心。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關鍵看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的觀點是不要去執著於「身外之物」,而是要執著於對自己的修鍊,因為所有的財富都是人創造出來的,所有的價值都是人創造出來的,就是最大的財富,所有的東西都要回歸到人才是理性的。如果不懂為什麼人才是最大的財富,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亞當斯密的兩本巨著》文章,裡面就講述了兩本經濟學的神作也簡單闡述經濟學的基本規律。


《少有人走過的路》這本偉大的心理學通俗讀物,裡面也提到了,人生就是困難重重,問題不斷。普通人有問題,優秀的人問題會更多,只有不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人才能夠成長。


幸運的是因為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世界的經濟總量也大大提升了。即使現在的一個普通老百姓也是要比古代的貴族的生活質量還要高的。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有這麼豐富的物質,所以有時候真的是知足者常樂,當你的內心只有攀比和嫉妒的時候痛苦女神就悄悄來到你身旁了。


一個人只要對自己負責,愛自己,讓自己不斷完善,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在今天的時代,不管他是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不說他一定會功成名就,至少他會成為一個優秀並且幸福的人!


一個能克服自己不足讓自己更優秀的人,哪怕他沒有功成名就。和一個一輩子順風順水沒有成長的的人即使是社會上的有錢人,我都認為前者的人生飽滿程度精彩度是更高的。


成功的人生不是拿一手好牌,而是打好一手爛牌。


貧窮通常會帶來很大的社會壓力、生存壓力,在精神緊張下作出的判斷往往會顧此失彼。貧窮也會導致思考判斷的方向更傾向於「生存下去」而不是「精益求精」,這樣產生的後果也可以被當作判斷力下降。

另外跑題說一下,長期的貧窮有時會導致:
①教育程度底(參考「讀書無用論」的主要來源)
②眼界底(比如去過的地方很少,見識到的事情很少)
③朋友圈層次低(無貶義),參考下池建強評價高曉松的《曉說不小》:
後來才知道這位兄弟端得是根正苗紅,外公張維是深圳大學的創辦者、中國工程院、科學院兩院院士;外婆陸士嘉是中國著名的流體力學家、教育家;舅舅張克潛是著名的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科學家;母親是著名的建築學家張克群,老爹最不濟,也是清華大學教授。基本上是腦門上刻著「高知子弟」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出生的,小時候對門住著梁思成(梁啟超之子)和林徽因,還去過共和國將帥家裡玩耍,見過傳奇大將粟裕將軍……哎,這見識怎麼比啊,怪不得人家能說一年的脫口秀!
-----《MacTalk?人生元編程》池建強
④貧窮相比富裕更容易讓人產生「為什麼偏偏是我」的落差感和不公正感。
以上四條為「長期貧困導致判斷力一直不算高」,當然只是相對的,在實際進行的判斷中,經驗閱歷知識量都是影響判斷能力高低的地方,但相比貧窮,優秀的外部條件顯然能提供更好的補充經驗閱歷的機會。

手機碼字,本人拙見,條理不清請見諒^_^


PART1


從前有一個搬磚的窮逼,他的名字沒人知道,我們暫且叫他K吧。


K每天早上起來穿著一塊錢一雙草鞋去搬磚。經過一整天的辛苦勞作回家草鞋已經變得破破爛爛。K把穿爛的草鞋往後院一扔,就去睡覺了。


第二天,K又穿著新的草鞋出去搬磚了。一年下來,後院積了一堆破爛的草鞋。


有一天,K隔壁的老王到K家裡坐客,看到後院的一大堆破草鞋。就問K


【你後院怎麼這麼多破鞋呀?】


K說【我家窮嘛,買不起好鞋子。這草鞋雖然質量差,我搬一天磚它就破了。但是,它只要一塊錢。】

老王聽完微微一笑,抬起腳上的耐克對K說到


【我這雙耐克五百塊,質量很好。已經穿兩年了還很舒服。而你兩年里在鞋上花費的錢有七百多,卻每天穿的都是最劣質的草鞋。】


「看來貧窮真的會導致判斷力下降。」老王在心裡說到


PART2


老王是一個研究員,他喜歡用科學的方法來證明事情。今天他要證明的是蜘蛛的腿對蜘蛛的聽覺有影響。


老王把蜘蛛放到桌子上,然後放出噪音,蜘蛛聽到噪音馬上跑走了。


接著老王又把蜘蛛的腿都切掉,再次放出噪音。這次蜘蛛卻像什麼都沒聽到一樣,待在桌子上一動不動。


老王看到自己的理論又一次被證實,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來蜘蛛的腿真的對蜘蛛的聽覺有影響」老王在筆記本上寫到。


PART3

老王做完實驗,決定去酒吧喝一杯。


老王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了下來。他喜歡觀察窗外的行人,人們總是那樣的自信。服務員打斷了老王的思考:


【先生,雞尾酒,冰咖啡,柳橙汁,熱朱古力您選什麼呢?】

【我要冰咖啡不加冰】

【對不起先生,咖啡已經賣完了】

【那來杯熱朱古力,多加點冰塊】

【對不起先生,朱古力已經賣完了】

【好吧,來杯純的雞尾酒】

【對不起先生,雞尾酒已經賣完了】

【你們到底有什麼】

【只有柳橙汁了】

【那你還讓我選?!】

【您可以選擇要或者不要】


這服務員真討厭。我明明根本沒得選擇嘛,他還在那嗶嗶。老王很氣憤。

看來知乎上說的沒錯:窮人不但判斷能力低下,還愛裝逼。


貧窮會使一個人的格局變小,眼界變低,從而影響自己的判斷力。


建議你看一本書,《貧窮的本質》。多數窮人在經濟層面與對沖基金經理沒啥不同,都是利用有限的資金規避風險做到收益最大化。再看看很多小商販,他們的營運模式與收益比甚至要優於很多大企業。只是他們的基礎很低,可做選擇的數量與質量也很低。
看到前述評論說貧窮會導致智商下降,我想澄清一下所謂"智商"的概念。智商這個東西本身與身價、背景無關,它是一種人生而既有但可有限提升的能力,就像運動能力。多數人都在一個倒U字曲線範圍內(請自行腦補)。但是,與貧富有關的是對於智商評測的方法,因它與教育程度有關,比如某些對語言文字處理的能力,各種權威性的智商測驗(如WAIS)都會極力避免教育背景對智商評測的影響。如若硬要把貧窮與智商牽扯到一起,也許就是營養的缺乏對大腦的影響。但是,就我國奔小康的大好形勢,在和諧之力的光芒下,這種可能性已然很低了。
再說說這個所謂的判斷力,判斷就是要在不同的選擇之間做出決策,判斷力暫且理解為作出好決策的能力。而選擇是有選項的,貧富差距帶來的也是選項的不同。衡量判斷力的標準應與各階層的可選擇的範圍相結合,如果做十次選擇,窮人與富人都做出了八次最好的決策,那麼,判斷力實則與貧窮無關。我們正日耳濡目染眾多版本的<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一是利益既得階層需要製造一種社會流動的海市蜃樓來壓制社會變革,維持社會穩定;二是,人們需要類似的精神毒品來給予自己希望,提供心理支持。而這些並不能抹滅某些奮鬥故事的真實性,無論社會環境如何,一個人的能力確實會註定一個人的命運。的確,貧富並不是衡量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因為人格的多樣性以及價值觀的不同導致成功的標準各不相同,我們早已被金錢至上的價值取向洗腦,如果一個社會的所有人都追求相同的事物,那將是一個社會的悲劇。也許所謂判斷力並不必然使人富有,但缺乏判斷力必然導致貧窮。所以,並不是貧窮導致了判斷力的下降,這個是一個個人與環境交互影響的結果。


貧窮會讓人畏首畏尾。


絕對的,比方說我現在特別後悔為什麼幾個月前寧願沖100到地鐵卡也不花200直接買個交通卡,這樣的話我不但可以做地鐵還能夠做公交還能夠用自行車。現在,我為當時因貧窮導致的低等判斷力而深深的自責著。


貧窮可能會降低你的眼界,較低的眼界會減少你判斷的依據,但是它不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關鍵還是看人。


謝邀……
知道的越多,對事物的判斷越準確!
但這是沒有底限的!
用貧窮作為限定詞,只能說,貧窮將會在一定限度上限制了你的眼界!
但是判斷力和判斷是兩回事!


不忍心丟棄幾十元的過期食品,吃了,食物中毒,住院花費幾百上千。
不捨得花幾十塊前打車去機場、火車站,坐公交車去,結果誤點改簽,損失幾百。
想買房,為了零頭和房產商談不攏,打算等等,結果房價漲了買不起。
不花錢買正版軟體和殺軟,各種中毒下馬,網銀被盜,重要文件資料丟失。
中了彩票,不告訴任何人,悄悄前往領獎,發現要先銀行匯款領獎手續費或者稅金,匯完發現中獎本身是騙局一場。

富人捨得,窮人各種捨不得。


眼界才會導致判斷力下降,眼界不足,貧窮的可能性倒是挺大的——貧窮跟判斷力倒沒什麼直接的關係。
——————————————————
update:20160912
其實我以前講複雜了。
統一的情況就是:資源不足就會影響判斷。

這種資源可能是錢,也可能是信息,也可能是自己的勇氣。


會。

只是這個貧窮主要是精神上的貧窮,而不是物質上的貧窮。

精神上的貧窮,是很難界定的。有的人物質很富有,但是精神很貧窮。有的人物質很富有,他的精神也很富有。有的人物質很貧窮,但是他的精神很富有。有的人物質很貧窮,他的精神很貧窮。

例子隨處可以見:

物質富有,精神貧窮的:我爸是李剛。
物質富有,精神也富有的:李嘉誠,喬布斯。
物質貧窮,精神富有的:參見《瓦爾登湖》
物質貧窮,精神貧窮的:這個。。

另外富有與貧窮是一種相對的東西,而且很少有人能成為全才,很多人最多只是個人才,這個人才也只是相對的人才。他在某一方面給力,也就是富有,但是在別的方面也只是一個貧窮的人。

例如某些大學教授,在知識上很富有,但是在做人上很貧窮。
某些高官,在權利上很富有,但是在做人上很貧窮。
某些父母,在自己的專業上很給力,但是在教孩子上很貧窮。

極少有在各個方面都給力的人。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謙卑,如果不謙卑,結果就是在問題的判斷上出了問題,然後悲劇發生。
而且很多時候這個悲劇不只是自己的悲劇,還會影響自己身邊的人。後果不要太可怕。

識不足,則心多慮,多慮則偽學,以不知為知,表面學富五車,實乃敗絮其中。


會。
判斷力是需要格局的,當你的處境把你的需求層次死死的壓制在溫飽上,你的格局沒有可能大。但是窮人中並不乏聰明人,他們對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的精明程度不是你我所能超越的。
並且即使他們後來富裕了,有很大一批人沒法提升自己的需求層次,所以只能是在需求體驗上升級,比如原來吃饅頭現在該吃鮑魚,原來睡地板現在睡蠶絲。
其實脫貧就像火箭發射一樣,在一定的時期他是你的動力,當你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後,你得丟棄你的一級火箭啟動你的二級火箭...
作為一個IT從業者,覺得電腦這個模型很有意思,你的注意力就是你的內存、你的精力就是你的硬碟,而貧窮就像一個垃圾軟體一樣,不停侵佔你的內存製造大量垃圾軟體。或許你的腦子(CPU)並不差,但是垃圾軟體太多了,你玩個掃雷都卡,你的人生還會好么?
說道這裡,各位萌妹子,你們的電腦要羞么?


即使得票率第一的答案擺出了研究成果,我也不會去認同這種說法。
=================
因為判斷力本身是與情景相關的一個東西。那個研究只是拿富人的判斷來評價窮人的判斷力。但在不同的情景下最優的判斷往往是不同的。窮人在向富人轉變的過程中,他原先的最優判斷情境變化了,所以原先的最優判斷變成了阻礙他前行的動力,也就變成了不合格的判斷。同樣反過來,如果一個富人突然變窮,他會怎樣?我覺得很大程度上他做判斷依然會保持原先有巨額財富的情況下的判斷,自然也會適應不了突然的窮困狀況,從而導致判斷失誤。就像很多人一夜之間失去所有財富後,往往會自殺,而窮人失去所有財富後,卻反應不如前者強烈,甚至對他基本沒啥影響。但我並不認為自殺是一個「判斷力」好的決策。但恰恰是資源的富足造成了他這種判斷的失敗。總之,脫離情境,根本無從判斷一個人做出的判斷空間是好還是壞,可能那位學者認為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窮人的判斷是有問題的,但他沒能明白,恰恰是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那樣的判斷才是最優的判斷。
==============
窮人在面臨環境變化時,不會轉變判斷模式,這才是問題關鍵。但這問題並不僅僅局限在窮人里,在由富變窮的情況下也是存在的。就像是《闖關東》里那位格格一樣,家道沒落了,但她依然沒有立馬轉變自己去適應資源稀少的生活,還是以為自己過著宮庭里的日子,張口就要廚子給他做肘子肉啥的,不得不說她的判斷力實在是低得可笑。
==============
總之,環境轉變後,人們難以適應新的環境並轉變自己的判斷模式從而做出最優判斷,而問題的關鍵在於環境的轉變,而不是在於這個人是窮人還是富人。一個人從國內遷移到國外,從工程師轉到銷售,從美編轉到產品研發,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判斷力在你的智商衰退之前是「一勞永逸」的,不存在下降之說。
最直接影響判斷力的是你的眼界、你的見識,而要獲得這些需要大量的閱讀(包括書籍、人生閱歷、社會經驗等)。
而貧窮到一定地步確實會影響你的眼界、你的見識,但並不絕對。
故貧窮不會使你的判斷力下降,可能會使你的判斷力無法提高


歷史的發展都是盛衰相承的,盛或衰都不是一時一代的事情。講通俗一點,一個優秀的人所具備的素質來自於家庭或者家族中優秀的繼承,不是毫無源頭的。貧窮的家庭難道是註定的?除開天災人禍,一般的貧窮家庭多半是父母惡習,祖輩偷懶,導致家庭不能積累財富從而限制了孩子能力的發展。社會價值都是交換獲得,沒有貨幣,就無法獲取一些社會知識,窮人的孩子自然就不能得到更多的智力提升的機會。比如,通過考大學改變人生的農村孩子,他在社會的立足僅僅限於讀書獲取的那部分價值,而作為一個人,他的其他價值幾乎是零。從這一代起,他才是像人類開始直立行走一樣一切從頭開始,他的孩子才會處在知識的儲備期,而富足、具備文化底蘊則是第三代的事情。境況好一點,找一個家庭底蘊深厚的另一半,或許第二代可以達到。


推薦閱讀:

TAG:成長 | 社會 | 貧窮 | 社會階級 | 寒門再難出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