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超過父母是種怎樣的體驗?

超過一個人可以,超過兩人總和也可以。

鏡像問題:收入不及父母是種怎樣的體驗?


我周圍大部分朋友都比父母收入高,甚至比一個月的工資要比父母半年的工資都多。

但和知乎上那些年紀輕輕,大學在讀,就自主創業,年收入幾十萬的人不一樣,

我們會比父母收入高,主要是因為家裡窮。

我有個好朋友現在在阿里上班,年薪應該是20w往上,具體到多少我沒問。

大學的時候我們聊天,他說父母一個月加起來收入一千多出頭,自己每個月生活費就500塊,吃飯只能吃最普通的,不敢戀愛,因為太窮了。

現在他一個月的收入,要比他父母一年的收入還多。

還有兩個朋友,家裡都是有兩三個弟弟的那種,弟弟輟學打工,供哥哥讀書。

他們每天都會學編程到凌晨一點多,然後早上五點半起來繼續學習。

很少見他們玩。

年紀輕輕就比父母收入高,多半真的是因為家裡太窮了。

體驗?誰想要這種體驗啊?

每天生活在沒錢的恐懼里,

看到父母為了存錢而發愁,就會一陣陣心絞痛。

每次接過錢,父母和你說拿去讀書,不夠再要的時候,就會覺得很難過。

那時候就會默默和自己說,自己不要這樣,一定要比所有人都強,

一定要改變這樣的現狀。

我還有個朋友,大三以前一直渾渾噩噩的混日子,

大三那年他的親妹妹得了重病,急需一大筆錢治療,

他父母帶著他,把能借的親戚朋友都借了,

他看著他妹妹躺在病床上,除了無力就是自責,他覺得自己好沒用。

他和我說,找別人借錢的滋味太難受了。

低三下四的,求來求去的,別人都擔心你還不上。

他後來就戒了遊戲,努力學習。

有的時候我挺討厭知乎上的這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會讓我感覺到很無力。

正是因為窮,才有這樣的體驗。

即使收入比父母高了,也不敢亂花錢,能打給家裡補貼家用的都補給家裡了,

就是那句話,窮怕了。

我的家境要比上面提到的朋友都好很多,但是也沒有多好。

我們在一起上學的時候,我就很佩服他們。

他們是那種沒有什麼資源可以依靠,但是憑著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大城市,紮根,買房,還貸款,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自己的夢想。

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抱怨過父母,說因為窮就難過,他們總說,父母已經給他們最好的了,接下來的人生就要靠自己了。

他們哪怕是自己買了房,也會和別人說,都是父母的幫助啊。

而不會像某些精英,每一步都靠父母接濟,卻都說成自己的功勞。

有的時候人與人的差距,真的比人和猩猩的差距還大。

我們這些普通人,真的沒辦法和那些精英們比,

所以只能勉強,走完自己的人生路了。


昨天的答案得到很多共鳴,還有很多朋友的鼓勵,謝謝!
評論里也看到和我一樣在努力的年輕人,更有正在經歷相對艱難時刻的同路人,加油!
補充些現在的情況:
我是80後的尾巴,89年出生,我爸今年50歲,我媽53歲。老爸眼睛開始花了,老媽的白頭髮越來越多了。雖然知道當時父母供我和妹妹讀書,很費力氣,但是也很叛逆。
上小學時逃課,厭學,離家出走。記得那會兒是躲在家裡一個小偏房裡,藏的嚴實,看見爸媽喊了家裡人一起出去找。我在裡面躲了半天,下午看見他們回來,聽見說再找不到就得去大隊用喇叭廣播。我看見我媽在旁邊掉淚,心裡一下特別難受,就自己走出來了,不過沒被打,還給買了好吃的。
後來再又不聽話,就是辭了醫院正式編製的工作。這個也和家裡有很大的衝突,但是他們順從我了。
再後來,就是更大的事情,我逃婚了。在我們那小地方,這個影響很大,不過現在看來,很正確。以後有機會,我也寫一寫。如果還年輕,一定不要將就。
現在,過得還好了,我自己有手藝,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努力掙錢,取之有道,對吃穿沒有要求,衣可遮體,食可果腹就行。雖然父母還在村裡老房子住。但是我在鎮上買了樓房給他們,冬天有地暖供暖氣的時候,他們會去樓上住,不用在家燒蜂窩煤了,這樣住的舒服一些。妹妹呢,下半年可能公派美國留學,學費學校出,生活費我已經給她準備好了。
現在攢錢,爭取以後在城市裡買個房子,以後有了孩子讓他過得比我再好些。今年也掙了一些錢,過年的時候給我爸買輛車開,算是生日禮物,他開過拖拉機,三輪車,挖掘機,為了生存,該讓他體驗生活了。或許再有20年,我能給他們買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車,可是那會兒他們70多歲了,,,
天底下最無私,最不求回報的可能就是父母吧。但,他們也是有小小私心的,俗話「養兒防老」,都希望老了動不了的時候子女照顧。不然,為什麼要生兒育女,防止人類滅絕嗎。。。?
成年後,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多為父母想想,子女是他們最大的動力。


以下是昨天的原答案
---------------我是分割線---------------
回答可能有些偏題。。。
父母都是農民,河北一農村,我們那人均地少,每個人大概不到一畝地,我爸媽種了一家子的地,我爺爺奶奶,二叔三叔的,一共7畝左右。家庭來源就是這幾畝地,一家的開支還有我和妹妹的學費。
96年的時候,家裡分家,我爸分了一台拖拉機,開始跑運輸,從鄰市拉了石灰石來我們這邊賣。跑一趟要兩三天,能掙100多塊錢。我還記得我追著拖拉機跑,最後爸媽無奈,也帶上我。那是我第一次看見火車道,也第一次吃到了5毛錢的冰塊,五顏六色,又冰又甜。那年種地,我媽很勤快的把7畝地種滿,除了玉米,還種了穀子(小米),黃豆,冬瓜等價錢更高的農作物。然後,1996年,我們那邊洪水,因為地就在京杭大運河邊上,所以種的所有東西都淹了,那一年,顆粒無收。
後來,因為房子是土坯房(外層包磚),下午總是漏,夏天大雨的時候,屋裡接漏雨的盆不夠多,得用尿桶。那會兒我爸沒有錢蓋新房子,就買我二叔在村裡不住的,二叔已經在鎮上蓋樓了。記得五間房子賣給別人要一萬五,給我們家一萬。當時我記得在爺爺家,我爸拿不出一萬,如果沒有,下午房子就賣給別人。印象里,那是我爸第一次哭,一個大男人,當著自己父母和兄弟掉淚,哽咽。我那會兒也在屋裡,看我爸哭,心裡就是難受,想掉淚,但是忍住了,心裡知道我爸挺難的。後來,我媽跑到我姥姥家,借來了一部分錢,湊夠了。(我爸兄弟三個關係很好,二叔不是刁難,給我們家要的房子錢已經很少了,因為他那會兒剛蓋了樓,也有外債要還。)
後來搬了過去,雖然不會再漏雨,但是也是小磚房,屋裡是用紅磚鋪的地面(原來住的那個房子屋裡地面就是土地,小時候還在屋裡撒尿和泥,被打的不輕。。。)。這個房子直到現在,我爸媽還在住。沒有錢翻蓋,是因為我爸這些年供我和我妹妹上大學。
這是我最佩服我爸的地方, 妹妹小我三歲,我們倆一起上學,尤其是我大學她高中的時候,開銷對於我爸媽來說,家裡一年的收入不夠我們的學費和生活費。我爸去借錢,幾乎每個借給他錢的人都勸他,供著太費勁,就供一個吧,別讓閨女上了。很多壓力的情況下,我爸依然堅持,記得他總是跟我說,我種地,知道種地的苦和難,不希望你們跟我一樣受苦,以後不要和土坷垃打交道。

再後來,我和妹妹大學畢業。我開始工作掙錢的時候,問我爸,在家還有多少債,我也開始一起還。我爸說,哪有什麼債,早都還完了。你好好攢錢,以後用錢的地方多著呢,買房子我基本上幫不上你忙了,自己努力吧。
現在,我妹妹吉林大學畢業,碩博連讀,我爸特高興,恨不得買了鞭炮整個村裡放。
我也能掙的多一些了,收入肯定超過父母,因為他們只有種地的收入,幾畝薄田,收成好的時候,一年一萬左右。我一個月可以掙這些。
每次回家,我會買一堆東西,水果之類的,或者在超市買一些特產,跟現在待的天津比起物價,老家買東西真的花不了多少錢。買回去總會被嘮叨,說花這麼多錢幹嘛,以後用錢的地方多著呢,要知道攢錢。還有每次回家,帶他們倆出去吃飯,我在點菜的時候,我媽會一直說,別點那麼多,吃不了,夠了夠了。付錢的時候,我媽也會在旁邊跟著,看看花了多少錢。一開始的時候我愛面子,會說她幾句,你就踏實吃飯,管這麼多幹嘛!後來,也不說了,她再跟著,我就讓她看花多少錢,跟她說,我工作一天,或者我少買件衣服,咱一家人吃這頓飯花不完。
現在每兩三天就會給他們打個電話,告訴他們在家別捨不得吃穿,把身體照顧好,我就能放心掙錢。那麼困難的時候都過來了,以後都是好日子。覺得我爸開始老了,他的任務完成了,接下來,我是這個家的頂樑柱,能撐起這個家。


我工作第三年後收入超過了我爸,春節的時候在飯桌上我高聲的宣布了這個消息,然後我爸問我:「那你今年總的存了多少錢?」

我趕緊悶著頭吃飯……

我媽:「飯等會吃,你先說下你今年存了多少錢?」
我:「唉呀,我剛才記錯了,我的工資只有我爸的一半」
我媽:「好,就算你只有你爸的一半,你爸又養車又養家,還要養我,他今年還存了XX萬,而你就養你自己,周末還回家蹭飯,那你存了你爸的一半了嗎………」

我接著吃飯,沉默,沉默就是今年的年夜飯………

體驗就是:父母的省錢能力和我們的花錢能力都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我曾經也覺得我很拽,畢竟我的收入是我爸的三到四倍,我媽的五六倍。在家裡說話老強勢了。
直到我談婚買房時,我有積蓄,不算少,卻仍然一籌莫展空嘆深圳物價逼死人。賬戶里突然收到一筆巨款,是我四年積蓄的五倍。
很難過,這幾十年,他們是怎樣省過來的……


就在今天早晨,爸爸問我一天到晚宅在家裡寫東西真的能賺錢嗎?

為了證明我一天到晚並不是在玩手機,我把上個月的稿費給他看了看,因為我給他看的是支付寶,他看著餘額問我,這上面的數目就是錢嗎?

得到確定的答覆後,我爸臉上的表情又驚奇,又自豪,又落寞,因為我一個月的稿費幾乎是他給村委會做出納一年的收入,一萬多。

半晌,我爸說,還是上學好啊!我這輩子就是沒文化……

這句話我從小到大聽過很多次,每一次我都聽的出我爸的遺憾。

我趕緊給他說,老爸,你已經很厲害了!

這不是安慰他,在我心裡,的確如此,哪怕他一輩子都沒賺過大錢,而且一直都被別人恥笑,就因為他「小氣」。

還記得小時候,只要家裡來了親戚,他們總是要嘲笑老爸小氣,因為那時他在村裡石灰廠做出納(這完全是他自學成才),去城裡辦事都有出差費,但是他都捨不得吃碗面,穿的鞋不破了洞從來不扔,每當那個時候,別人臉上是快活的表情,可是老爸一臉的淡然,也不辯白。

我雖然很生氣,但也無可奈何,因為他的確如此。

可就是他對自己如此摳門的情況下,他依然供我和妹妹上到了高中,記得我高考發榜那一天,得知我比一本線超了六十多分,他特別高興,他用他那輛騎了十幾年,腳踏子都只剩下一根桿的二八大杠帶著我走在那條我走了六年的鄉間公路,如果不是路上他遇到了我們村裡一個人,我的記憶里估計只有歡快。

他那時是我們村裡的電工,每家的電費都是他負責收,那個人給了老爸整數後就打算走,我爸說:「哎,還有一毛你沒給我!」那個人非常鄙夷地看了我爸一眼,問道「一毛你都要?」我爸臉上還是那樣的表情,只是語氣不容分說,他說「你不給我,我得給你墊上,我丫頭考上大學了,我要供她上大學。」那個人聽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最後把那一毛錢給了他。

真是因為那個中午,我才知道他就是那樣一毛一毛地掙錢,才讓我們姐妹兩個上完了高中,所以我在大學裡就開始做各種各樣的兼職,發傳單,做家教,甚至寫詩(你們別笑,我還發表過幾首詩,那時一首詩三十塊稿費,夠我兩三天飯錢),給老太太寫回憶錄,最多的一個月我做四份家教,估計那時我的收入就已經超過老爸了。

再到後來我大學畢業第一年就攢了兩萬多塊錢,當我把那兩萬塊錢放在我爸手裡時,他摸了半天才說了一句話,還是上學好啊!

我爸出生在1960年,因為爺爺是國民黨,而且在國民黨還做了官,後來被打成了黑五類,所以哪怕天資聰慧,卻沒有上過一天學,這成了他這輩子最大的遺憾,也正因為此,他一輩子都沒有掙到過大錢,一輩子都「小氣」,但是他卻把兩個女兒送進了大學。

所以哪怕今天我賺錢比他多,卻從不覺得是自己厲害,相反越發覺得我能有今天,是因為一直站在爸爸的背上,他雖然沒有能力給我在城裡買房,買車,但他把我從村裡那條泥濘的路上送到了城裡,讓我有機會看到這麼大的世界,他已經竭盡全力,而且比很多「富爸爸」更值得我們驕傲。

所以,我想驕傲地說一句,我爸是陳達仁。

本人公眾號:陳老師的生物課堂,不妨關注下。


我覺得吧,收入超過父母沒什麼好說的,個人收支比率能超過父母才牛逼呢好吧…


回國以後找工作很不順利,第一年各種波折,詳見之前的答案中,所以也習慣了收入很低,時不常還得被老爸老媽接濟的日子。

偶爾過年也會被爸媽吐槽,人家都是給家裡錢,你倒好,每年回來都還找我們要錢(真是要錢,沒借錢的概念,覺得反正也還不起)。我那個時候年少無知,迷之自信,每次都回應,你們這叫做投資,總有天能賺回來的:)

後來即便進了研究所,是按照應屆生待遇給的,又因為公司整合,獎金也一直沒怎麼拿,完全不符合外界對分析師高大上的想像,但因為家境還行,我也臉皮厚習慣了,全無概念,該怎麼花就怎麼花。

和其它女孩子不太一樣,我倒是對奢侈品、買買買興趣不大,最大的開銷來自於請客吃飯,從小到大,出去玩肯定是付賬的那個,不因為自己是個小姑娘而覺得該別人付款或者AA(當然後來因為這個習慣,我的事業、感情受益非常大,所以一直保留至今),當然也因為這個愛好,總是入不敷出,爸爸還好,他是比較大方的人,老媽卻總是念叨我花錢太大手大腳。

轉去看旅遊後,就我一個人,本來想著工作三年了,總能漲點職級和工資吧,實在覺得太低,一個工作三年也跟著老大入圍過新財富的分析師,還拿著應屆生的工資,貌似也有了加薪的底氣。結果一句話就被拍回來了,給你從鋼鐵換去旅遊就是優待了,先做出成績再說吧。

苦逼兮兮的繼續做分析師,有次時來運轉,一位很牛的大佬到上海和我一起路演,中午我說請你吃個飯吧,他沒好意思拒絕,說你挑餐廳我來買單吧。我挑了陸家嘴的一家午餐性價比相對高的日料,吃到一半的時候習慣性的出去把單買了。

他知道後特別過意不去,說你一個小姑娘,怎麼能讓你買單(我事後想了想,確實怎麼也輪不到我買單,不管是基於財富、社會地位、年齡、性別,但的確是買單買習慣了,人家付賬我反而不知道該咋點菜),我說應該的啊,你來上海給我個請客的機會已經很榮幸了,這一頓飯學到的東西,遠超飯錢。

他想了想,說,需要我的時候就說話。

遇見他之後,我的貴人運就來了,一個、倆個、三個,彷彿老天爺都在幫忙,前些年的波折,好像就為了證明人生有多順利。

做出成績後,順利成章的升任首席,組團隊,挖來的小朋友,都比我的薪水高,依然拿著比應屆生略高的工資,一萬多左右(了解證券研究所的人,都知道這個薪水,別說對於一個首席分析師,即便是一個工作4、5年的分析師而言,實在都不太說得過去)。

我又一次跟領導提了漲薪,老大說,放心,肯定不會虧待你。

然後我預期了一個正常還行的數字,低於行業平均水準,但以當時對公司的了解,以及基數實在是太低了,不敢奢望過高。

獎金下來的那一刻,我震驚了,數了好幾遍零,又找了好朋友一起數,才發現沒數錯。

我不止收入超過父母,因為稅率高的原因,連扣的稅都比他們一年工資高。

興奮壞了,趕緊打電話,媽媽,知道我發了多少獎金么?報了一個數字,老爸老媽也震驚了,你說啥?

我說你看,這就叫做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美滋滋的把知乎上關於年薪百萬以上是怎樣一種體驗的問題看了個遍,心裡默默的點評,這個說得客觀,嗯,那個不真實,是想像的。

然而我也就過年回家的時候,象徵性的給了2萬元,以及不再求他們支援,美其名曰,我的錢要自己投資。

後面幾年也就習慣了,父母並未沾著便宜,也沒想過到底賺了多少。而我對錢更沒有概念,還是該怎樣就怎樣,租著幾十平的房子,依然愛吃人均不到100的外賣,喜歡做衣服嫌棄商場里太貴,出門繼續打車不愛坐地鐵,護膚品跟讀書時用的品牌也相差不大,只是偶爾心情好的時候買個包獎勵一下自己。

直到爸爸生病,醫生建議我用國產葯或者印度葯代替昂貴的歐美葯時,我才意識到,有錢真好。媽媽和弟弟都勸說,用國產葯或者印度葯吧,雖然副作用不小,但歐美葯是它的幾倍甚至於十倍的價格,也很難通過醫保報銷,大家都能理解,爸爸也能理解的,我們儘力了。而我,看著他消瘦的臉,想到化療後那些嘔吐、虛弱的副作用,執意說,全部用最好最貴的葯,你們不用考慮費用,都我來。

那一刻,真的挺慶幸,自己賺的還真的不算少,把全部積蓄拿出來,足以有底氣說這句話,你們只需要考慮最好的醫療方案就行了。錢,未必能救命,但可以讓這個過程,不那麼慘烈,也不那麼考驗人性,要不要儘力,自己的生活怎麼辦,自己的小家庭怎麼辦,該誰出錢?

從小到大,清高的我,第一次明白了錢確實不能解決100%的問題,但90%的問題足以解決。

老爸看著我的目光,這一輩子也忘不了,那不只是驚訝或者開心,還有一種被認同感。在他的邏輯認知中,作為山東人,一個女兒,尤其還是繼女,能象徵性的負擔一部分費用,他已經覺得很好了。而我這一刻的表態,代表著他這些年堅持的價值觀,所堅持的善良和底線,都沒有白白浪費(雖然在付出的時候,並沒預期過這些回報,但在這個年代,對他價值觀的肯定,以我的理解,是在最後的日子裡,最讓他欣慰的)。

雖然老爸身後的事依然糟心爛肺,但至少,他生前感知到的,全是滿滿的愛意。

這就是收入超過父母的體驗,你有能力保護他們,當面對這個世界最大的惡意時。


1997年來北京讀大學,因為又懂汽車技術又能寫作,所以很快獲得一家汽車雜誌社的兼職工作,去那裡做專欄作者,底薪加上稿費,一個月3000元左右的收入。以現在的眼光看起來不高,可是在當年,二環內黃金地段的頂級樓盤,均價也不到3000元,況且那時基本沒有啥商業樓盤。

這點月收入,瞬間超過了我那幾個在航空航天部做火箭做衛星的伯父伯母(略微有點偏題,但基本是指父母一輩),雖然他們都是該領域的頂級專家。他們單位在那個年代基本上窮得已經揭不開鍋,一堆數學家被迫改行寫軟體,帶著團隊在中關村賣軟體反哺原單位的同事。(不相信這段歷史的人,可以參考聯想的發家史)

要問啥感覺:一點自豪都沒有,深深地為這個國家擔憂。不過,1999年5月8日發生的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的事件,徹底改變了這些專家們的收入,也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

(謝謝大家提醒,已經更改日期)

——————————————————————————————————

更多文章關注我的專欄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更多精彩回答請看何明科的主頁


我很幸運,因為做 IT,畢業後在灣區的第一份工作收入就超過了父母。

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我父親大學學的無線電,也一直搞計算機。我上小學他就在家裡教我寫 Pascal,而恰好我對此也頗感興趣,一路走來如此順理成章。

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站在了父母的肩上,是他們用畢生的學識讓我走的更遠。

對此,我深懷感激。


他們不再說: 我們不喜歡吃魚 你吃;我們不喜歡旅遊 你去;你爸穿不好看,你給自己買就行;你媽穿太鮮艷了 別買了。


2014年的某一天,我爸跟我吵架,對於我的消費觀非常不滿,說我三年花了他一輩子掙的工資。

2016年,1月,我讓老爸來英國過春節,老爸欣然前往,我丟了一個相機,本來以為老爸會批評我(不管多大,還像個孩子一樣),老爸看我悶悶不樂的樣子說:來!爸買個送你!

從10年上班到現在,我改變了父母的生活狀態,他們依然一切都為了我,但是他們對自己更好了!

另外,我至今依稀記得90年代初,媽媽做了一盤醬雞翅看著我吃的樣子。


這就是我的體驗。

--------------------
感謝大家的共鳴,就像我在評論中說的,現在回想小時候的生活是一種痛並快樂的回憶,不過說真的,我再也沒有吃過那麼好吃的雞翅了。

之所以留學,希望大家理解在北京上海這種高壓的生活圈中,從事金融行業這麼讓人疲憊的工作,我最後選擇了再給自己逃跑一年時間,所有的費用也是自己負擔的,父母尊重我的選擇。

在北京工作五年,唯一辛酸的不是錢多少,也不是應酬喝酒,更不是無助疲憊,而是,我交過水電費,從來沒交過煤氣費,除了自己做飯笨一點,真的沒時間開伙,能多一點時間,就想多休息一會。


單親家庭,老娘工作頭二十幾年是在一家工廠,剛上班的時候一個月七塊錢,下崗前最多一個月拿三十塊。下崗後當了清潔工做了十多年,剛開始的時候一個月三百多點,退休的時候拿七百多……

基本上,是個還能活蹦亂跳的人,收入都會超過這樣的母親吧。

我只覺得時代的車輪碾壓過老一輩人的身體,尤其是沒有勞保,社保斷代的那批人,很慘很慘。

有時候還是蠻羨慕那些家境非常好的人,我跟老婆結婚前,從沒有吃過排骨……

有時候也想,如果我這個做兒子的不太爭氣,月收入只夠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無力支持老娘的話,老娘的日子也過的會挺緊吧,什麼都捨不得吃吧。


剛剛在德國開始實習的時候,發現拿到的已經比父母的總和多了。

記得德國同學還來問過我,你出國留學家裡一定很有錢吧。我想了想回答道,媽媽一個月大概300歐,爸爸一個月大概500歐。他們攢了大半輩子才能供我來沒有學費的德國念書。

小時候好多小朋友都有蓬蓬的公主裙,75元一條,我哭了好多次媽媽也沒有給我買。長大以後,我都已經忘記這件事情,也不再痴迷蓬蓬裙了。畢竟一個年近30的人穿蓬蓬裙的畫面有點辣眼睛。但是她還記得, 逛商場看到蓬蓬裙的時候,媽媽總問我要不要買。屢遭拒絕之後,媽媽略帶遺憾的說,你小時候滿地跑,我總覺得那個裙子又貴又不好打理,你穿著也不方便,現在沒有機會彌補你了。。。

我現在賺得比爸媽的總和都多,而他們一直想著彌補我。一提到請他們來德國玩,爸媽都會拒絕,說我剛工作,捨不得花我的錢。

收入超過父母還不夠,要收入遠超父母,然後給他們買什麼為他們做什麼,他們都會欣然接受,不會再擔心我,那時候我應該會很開心。


大一做家教時就超過了。

問什麼體驗?只有心酸的體驗。


中午吃飯:昨天作業到三點多,睡太晚了,今天渾身不舒服。

老人家呵呵一笑:我們每天晚上都得兩三點睡,早上七點之前還得來準備食材。這你就受不了呀,如果能換,我們可以試試。。。

老人家他們一中學旁邊開副食店,經營小吃,零食什麼的都有賣。旁邊一家是賣燒烤的,因為算是要合作(相互照顧生意),我爸他們賣小吃(煙酒,零食等),晚上顧客們經常會來買煙酒這些,所以總得有人守,也就是為了這幾十塊錢甚至有的時候是幾塊錢,守一晚上。

多次交流問他們收入怎麼樣,阿姨總是說:大概只能維持的樣子。。。曾經有一天,一天只賣出去一碗米粉(五塊錢)。。。人多的時候還好一些,其他時候,並沒有想像那麼好,其實挺慘的。。。

那乾脆不幹了唄,反正這麼累。。

她是這麼回答的:我不賣吃的,能去幹嘛,就算去打工,我能打一輩子工么,而且你們幾個)以後結婚這些,我們要是一分錢都拿不出,這也太不像樣子了。。。

在家這幾天,常一起交流,老人家一直說不想開小吃店了,說是想重新去打工。實際上之前一直在廣東等地做建築小工,收入最好是做外架剛管工,一天260(左右不等),不考慮天氣原因等,一個月最多21天左右(21*260=5460,他之前屬於特別拚命,特別節約這種)

前段時間,剛好去他之前做的工地參觀,那個工地去年死了好幾人,受傷者更多。

下午四點的外架,當時室外溫度超過35...

建築工人的住處.

遍地煙塵的工地

去年十一月左右,他在工地上摔了,把手摔折了,最後休息了一個半月,現在右手使勁更大一些,就會疼。

過年的時候,對他的原話是:我們現在都能自己賺錢,你就別再去折騰了,要是在受個什麼大傷什麼的,我們承擔不起,也接受不了。。前幾年是確確實實沒辦法。。。現在你就在家好好休養,和阿姨好好生活吧(年初成的)。。我們需要的錢,不是你(們)能承擔得起,也不是你可以賺得到的。。。

大學期間,比較缺錢,但是自己會去想辦法賺,經常會勤工儉學或者做家教。從去年八月開始,接觸了個線上平台做兼職~教育平台,掌門一對一,前幾天算了一筆賬,這一年以來,平均一個月6K多。

每次和我爸他們談起,他們都會說,真羨慕你們讀書讀的多的,隨隨便便給人上上課就能比我去流血流汗賺的多得多

剛好前幾天給一個師兄的輔導機構做講座,講了兩次,一次一個小時,完事了他給了1000的紅包,我爹當場有種傻眼的感覺,因為他覺得與他的認知不一樣,畢竟一千得上四天外架呢。。。

如果實在是要問真正的是什麼感覺,我想,只是自己在該努力的年齡沒有荒廢自己的時間,也沒有把精力放在一些身外之事上。也奉承了高中班主任那句濟世良言:起碼想辦法,變得比你們爸媽強,這樣你們就不至於那麼失敗了。。。。。

至於其他的,鬼知道工作之後工資是多少呢。。。。。。。過好每一步,做好自己,腳踏實地,是還不算差的選擇吧……


第一份工作,當年傻兮兮的合同都簽了,還沒說到薪水,估摸著是人事小姐姐對我那副愣頭愣腦的傻樣忍俊不禁,就對我比划了兩隻手指頭。

兩千塊!?

我的個天啊,這可比我爹幹了一輩子的國營還要多啊,當然福利方面不能比,但是也足夠我飄飄然了,立馬打個電話給我媽,狠狠得意了一番。

然後沒過多久我就感受到了真實生活的壓力,房屋水電生活用品交通費這種東西,在家裡是不存在的。說起來老家算是個大同世界了,國營職工們住著廠子修蓋的小區,水電全免,學校是廠子建的,逢年過節送一堆東西,過年從來不備年貨。大家工資差不多,吃住差不多,誰也不會想著買車買房的,地廣人稀,交通單純的要死,導致我上了大學離開老家,複雜點的紅綠燈都看不懂。

一項一項支出看在眼裡流出手心裡,然後在收入這事兒上就只有長達多年的焦灼恐慌以及害怕變故,直到除去吃喝拉撒手裡還有餘錢風花雪夜才有所緩解,後來就更多的是小心翼翼的在日益膨脹的消費欲和餘額能給予的安全感之間找平衡點。相比之下,最初的喜悅短促而微末。

可是還是記得,當年拿到工資給我媽買了一套丸美眼霜,她看著我的眼睛,對我說,姑娘,這個真貴啊。那個表情如今想起來我都還是想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拿來給她。


自打有工作開始,收入就沒低於過父母,這根本談不上體驗,我相信多數年輕人現在的收入應該都和父母持平甚至更高。
日子該咋過還咋過,唯一的改變就是可以理直氣壯地要求爸媽不用在經濟上考慮我未來的任何需求,該吃吃,該買買,該用用。
在經濟上,我從家庭的包袱變成父母的依靠,這個變化還是挺大的。


所以題主是準備找出「老子賺好多好多錢」和「我老子賺好多好多錢」這兩個區間來……嗎?


做自媒體一年多以後,我的收入遠遠超過了父母。


不是因為我收入高,是因為爸媽收入太低了。我老家是一個山裡小縣城,工資大概也就夠溫飽而已吧。他們倆都是在同一個單位呆了一輩子,到現在差不多退休了,才有了五六千塊月薪。

體驗……真的是覺得非常非常爽。以前對物質方面沒什麼慾望,可能是因為窮,所以刻意壓制。當然現在我的消費水平還是和拿三千塊工資時是持平的,我是個沒太大安全感的女孩子,覺得手頭有錢,心裡才有底氣。

但是現在,會因為能給父母花錢而感到非常開心。會給他們買一些小家電,換手機,營養品什麼的。他們苦了一輩子了,沒怎麼出去旅遊過。打算九月帶他們倆和我公婆去巴厘島玩一趟。

上個月,我把這麼多年來攢的錢、和預備買車的錢加起來,給爸媽在我家附近買了套二手房,將來給他們養老住。幾乎傾盡所有了,還好長沙房價不算貴。住得離我近一點,以後方便照顧。

我爸媽總對我說少熬夜少熬夜,別老想著掙錢,身體重要。可是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不趁年輕多掙點以後怎麼照顧四個老人呢?

我只希望自己能成長再快一點。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到他們生活里不用擔心錢的樣子,和向周圍親戚朋友炫耀我又給他們買了xxx的模樣。特別嘚瑟,讓我感覺特別幸福。


我一天大概掙我爸一個月的錢,但回國他還是要給我零花錢
體驗?
你爸爸永遠是你爸爸


不瀉藥。。。令人絕望的是,我可能一輩子也無法體驗了。

父輩的成功一方面依賴自己的個人奮鬥,但主要是靠時代的進程,而我沒有這個條件。


推薦閱讀:

有哪些讓你一眼相中的句子?
如何評價林永健對林大竣的教育?
如何看待《朗讀者》中鄭淵潔與鄭洪升朗讀的《父與子》,以及他們的家教方法?
對於學生以戴佛珠為時髦如何有力地吐槽?
哪一瞬間你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TAG:生活 | 教育 | 家庭 | 財富 | X 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