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文人的氣節?
如題
1966年9月,傅雷寫下遺書,將存款贈予保姆周菊娣,作為她失去工作後的生活費。
他還在遺書中寫明「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願她無故受累」。
自盡那天,傅雷的妻子朱梅馥還曾對保姆說:「菊娣,衣物箱櫃都被查封了,我沒有替換的衣服,麻煩你到老周(熙良)家給我借身乾淨的來」。
還在一個小信封里裝入53.50元,寫明是他們夫妻的火葬費。
9月3日凌晨,在紅衛兵兩天三夜不間斷的抄家和凌辱後。
時年58歲的翻譯家傅雷和夫人朱梅馥於上海江蘇路的家中雙雙自縊。
他們自殺用的是上海土布做成的繩子,並不很結實。
為防踢倒凳子的聲音,還有繩子斷裂屍體摔下來的聲音吵醒鄰居。
他們事先在地上鋪了一床棉被。
我一直在想,兩位先生鋪這床棉被的時候,臉上是什麼表情。
是凝重?
是哀傷?
還是喜悅?
還是解脫?
附上兩位先生的遺書。
人秀:
儘管所謂反黨罪證(一面小鏡子和一張褪色的舊畫報)是在我們家裡搜出的,百口莫辯的,可是我們至死也不承認是我們自己的東西(實系寄存箱內理出之物)。我們縱有千萬罪行,卻從來不曾有過變天思想。我們也知道搜出的罪證雖然有口難辯,在英明的共產黨領導和偉大的毛主席領導之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決不至因之而判重刑。只是含冤不白,無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還要難過。何況光是教育出一個叛徒傅聰來,在人民面前已經死有餘辜了!更何況像我們這種來自舊社會的渣滓早應該自動退出歷史舞台了!
因為你是梅馥的胞兄,因為我們別無至親骨肉,善後事只能委託你了。如你以立場關係不便接受,則請向上級或法院請示後再行處理。
委託數事如下:
一、代付九月份房租55.29元(附現款)。
二、武康大樓(淮海路底)606室沈仲章托代修奧米茄自動男手錶一隻,請交還。
三、故老母余剩遺款,由人秀處理。
四、舊掛表(鋼)一隻,舊小女表一隻,贈保姆周菊娣。
五、六百元存單一紙給周菊娣,作過渡時期生活費。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願她無故受累。
六、姑母傅儀寄存我們家存單一紙六百元,請交還。
七、姑母傅儀寄存之聯義山莊墓地收據一紙,此次經過紅衛兵搜查後遍覓不得,很抱歉。
八、姑母傅儀寄存我們家之飾物,與我們自有的同時被紅衛兵取去沒收,只能以存單三紙(共370元)又小額儲蓄三張,作為賠償。
九、三姐朱純寄存我們家之飾物,亦被一併充公,請代道歉。她寄存衣箱貳只(三樓)暫時被封,瓷器木箱壹只,將來待公家啟封后由你代領。尚有傢具數件,問周菊娣便知。
十、舊自用奧米茄自動男手錶一隻,又舊男手錶一隻,本擬給敏兒與兒媳,但恐妨礙他們的政治立場,故請人秀自由處理。
十一、現鈔53.30元,作為我們火葬費。
十二、樓上宋家借用之傢具,由陳叔陶按單收回。
十三、自有傢具,由你處理。圖書字畫聽候公家決定。
使你為我們受累,實在不安,但也別無他人可托,諒之諒之!傅雷梅馥
某個匿名答主的回答如下。傅雷夫婦自縊時地上墊棉被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 匿名用戶的回答
我修改了一個字。
優雅溫厚、高貴寬容、純潔悲憫、崇尚榮譽,這是最後一批中國最後的可以被稱之為「君子」的人。
不過我這個人總是希望,這批人永遠永遠都有傳承。
現在看起來,應該是有。
世界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好。但也沒有很糟糕。
但真的已經不能再糟糕下去了是嗎?
諸君?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文革時期,毛,四人幫集團策劃批林批孔。江青在某次大會上捎帶批判了梁漱溟。在政協學習批判會上,人人要「表態」,梁一直沉默不語。有人警告:「對重大政治問題保持沉默本身就是一種態度。」迫不得已,梁作了《今天我們應當如何評價孔子》長篇即席講演,但不直言表態擁護。在眾口追問他對「批林」的態度時,他說:「我的態度是不批孔,只批林。」從而引起對梁的大規模批判。1974年9月23日,對梁歷時半年的批判會告一段落時,主持人征問梁對大家批判他的感想時,梁脫口而出:「三軍可以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石破天驚,四座啞然,旋群情激奮。主持人勒令梁作解釋。梁說:「『匹夫』就是獨人一個,無權無勢。他的最後一著只是堅信他自己的『志』。什麼都可以奪掉他,但這個『志』沒法奪掉,就是把他這個人消滅掉,也無法奪掉!」
古來風骨氣節用以正人心道統,非關文武,乃為吾族文化之接續,使之不絕於天下,殊異於外族,以明華夷之辨。
春秋至明末,氣節這兩個字最重要的的用處就是,正道統,辨華夷。
故而無數仁人志士,捨身取義,殺身成仁。危難之際,拋灑熱血,以身殉道,用以振奮世俗人心。
這氣節中的氣,承自孟軻先生的浩然正氣,謂之: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充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之所生,非義襲而取之也。
七百多年前的一個右丞相,因為兵敗被俘,在虜庭囚禁了將近三年之後,因拒不受招降,從容就義。
獄中所作正氣歌,氣貫千年而不衰。死時,衣帶中留有絕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為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兩千多年前,一個漢朝中郎將出使虜庭,被扣留十九年,受盡威逼利誘,困苦磨難,牧羊北海,餐風飲雪,而仍舊不失漢節,其心可敬。
一千二百多年前,藩鎮失控,禍患四方,一個人城破被俘,大罵逆賊,逆賊暴怒,把他綁在橋柱子上,將他肢解吃他的肉,他仍舊叫罵不絕,被活生生鉤掉了舌頭,又被折磨致死。他的幼子及侄子,都被截去手腳,並被殘忍的割碎。那種身體之痛,可想而知,卻仍舊至死不屈。
一個人七十多歲的老人,奉旨前去叛軍營地,傳達朝廷旨意,因不降被殺,守正全節,三軍聞之痛哭。
三百七十多年前,一個將軍受皇帝命領軍抗建虜,明知不可為還是義無反顧,結果在巨鹿城外被建虜主力包圍,左翼虎大威部,右翼楊國柱部,因為怕死而逃跑,一個太監率領數萬鐵騎,在不遠處,就是不發一兵。他親率所部,力戰至死。死後因小人陷害,八十天才得以收斂屍體。他的家族因為抗虜被屠戮者百餘口。
也是三百多年前,一個督師在揚州城破被俘,不降被殺,而連同他一起被殺死的還有近八十萬人,城內屍骨堆積如山,他本人也屍骨無存,僅以衣冠葬於梅花嶺。
以上這些人,是兩千多年故國史中無數個秉氣節而死的一個。
注
七百多年前的丞相,叫文天祥。(宋朝)
兩千多年前的漢使,叫蘇武。出使時的年號,叫做天漢元年!(漢朝)
一千兩百多年前的,大罵逆賊被鉤舌而死的是顏杲卿,七十多歲前去賊營傳旨的老人,叫顏真卿。(唐朝)
三百多年前巨鹿城外戰死的將軍,叫盧象升。(明朝)
三百多年前困守揚州孤城的督師,叫史可法。(明朝)
張岱少為繁華子弟,自言「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
清兵入關,家國破碎。這位當初的紈絝子沒有隨波逐流投靠清廷,求取富貴。沉痛至極,反是披髮入山,不易衣冠,潛心著明史,成煌煌汗青《石匱書》二百二十卷,歷時二十七年。
晚年周鄰見他不改舊朝衣冠,窮迫不堪,視之為野人,路遇不敢與之交接。明·楊漣
楊漣(1572年—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號大洪,漢族,明代湖廣應山(今屬湖北廣水)人。明末著名諫臣,東林黨人。天啟五年,當時權政被魏忠賢所控。他因彈劾魏忠賢24大罪,被誣陷「受賄一萬兩」,歷經拷打,拒不認罪,慘死獄中。
他在獄中受到怎樣的酷刑?
拷打規律是每五天一次,打到不能打為止,楊漣的下頜脫落,牙齒打掉,卻依舊無一字供詞。於是許顯純(魏忠賢的狗)用上了鋼刷,幾次下來,楊漣體無完膚,史料有云:「皮肉碎裂如絲」。在無數次的嘗試失敗後,許顯純終於認識到,要讓這個人低頭認罪,是絕不可能的。
栽贓不管用的時候,暗殺就上場了。
天啟五年(1625)七月,許顯純開始了謀殺。不能留下證據,所以不能刀砍,不能劍刺,不能有明顯的皮外傷。於是許顯純用銅錘砸楊漣的胸膛,幾乎砸斷了他的所有肋骨。然而楊漣沒有死。他隨即用上了監獄裡最著名的殺人技巧——布袋壓身。所謂布袋壓身,是監獄裡殺人的不二法門,專門用來處理那些不好殺,卻又不能不殺的犯人。具體操作程序是:找到一隻布袋,裡面裝滿土,晚上趁犯人睡覺時壓在他身上。按照清代桐城派著名學者方苞的說法(當年曾經蹲過黑牢),基本上是晚上壓住,天亮就死,品質有保障。然而楊漣還是沒死,每晚在他身上壓布袋,就當是蓋被子,白天拍土又站起來。口供問不出來倒也罷了,居然連人都干不掉,許顯純快瘋了。於是這個瘋狂的人,使用了喪心病狂的手段。他派人把鐵釘釘入了楊漣的耳朵。具體的操作方法,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這不是人能幹出來的事情。鐵釘入耳的楊漣依然沒有死,但例
外不會再發生了,毫無人性的折磨、耳內的鐵釘已經重創了楊漣,他的神智開始模糊。楊漣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於是他咬破手指,對這個世界,寫下了最後的血書。
仁義一生,死於詔獄,難言不得死所,何憾於天,何怨於人?唯我身副憲臣,曾受顧命,孔子云:託孤寄命,臨大節而不可奪。持此一念終可見先帝於在天,對二祖十宗於皇天后土,天下萬世矣!大笑大笑還大笑,刀砍東風,於我何有哉!
漣即身無完骨,屍供蛆蟻,原所甘心。但願國家強固,聖德剛明,海內長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頭,至死不改。
天啟五年(1625)七月二十四日夜。許顯純把一根大鐵釘,釘入了楊漣的頭頂。這一次,奇蹟沒有再次出現,楊漣當場死亡,年五十四歲。
原來,我是不相信能有這種人的。因為人要是折磨起人來,遠比其他的生靈要殘酷得多。屈打成招,歷來如此。
我錯了,我真的錯了。每次看到這些有氣節的人的故事,眼淚不自覺的就會流出來。我在想,他們活著是為了什麼?
信念。不求家財萬貫,不求出將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國家、以百姓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視死如歸。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說的就是這種氣節吧。
相關人物:楊繼盛,譚嗣同。
參照明朝那些事兒,百度百科。黃金十年的十里洋場,有位年輕美貌的女演員,放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到前線去,投身當時看來怎麼也不像能成功的革命事業
沉浸在大戰勝利的美國,有位著作等身的中國火箭專家,放棄美國的事業地位生活,到監獄去,回中國來,到沙漠去,去造怎麼也不像能造出火箭的第三世界亞非拉火箭
建議看看南渡北歸
當北大清華校長教授們因盧溝橋一役後平津淪陷而紛紛南渡,當時熊佛西喜歡養狗,他一臉凄容對朋友說,北平有許多人離開了,狗沒法帶,只好拋棄了,那些狗雖然被拋棄了,可是仍舊守在門口,不肯他去,馮友蘭當時就說,這就是所謂喪家之狗,我們都是喪家之狗啊!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弟子世行代答:
浮休道人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塗泥半朝,蒸漚歷瀾,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腥臊汗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或毀屍、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之者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然亦安知所養何哉?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世行第一次看正氣歌,看著看著念出來了,念著念著哭了,以正氣御邪氣,以正氣支自身,這個是儒道最為堅持的思想,天地正氣!
剛才很無語的發錯地方了。
又要大盤點了嗎?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故捨生而取義者也。
老子青牛出函谷,庄生曳尾於泥塗。
孔子陳蔡弦不斷,顏回簞食志不屈。
靈均投江心未悔,仲連高義蹈江湖。
蘇武北海持節卧,夏侯南冠唱詩書。
董狐司馬筆無改,管寧遼東帽常烏。
五胡衣冠偏南渡,三國儒冠亦非俗。
抗顏何懼千刀剮,呈書已托三尺孤。
天涯海角文章在,嶺南塞北意自如。
當時文章說韓柳,到底報國意何殊。
粉身碎骨渾不怕,文人氣節千竿竹。
或許在常人眼中有些愚魯,但我為這個世界曾經有過這些人而感到欣慰。
文人氣節之為物,其實是很難評價的,捨生取義固然少見,畢竟千古艱難惟一死,但是苟且偷生難道就是沒有氣節嗎?為民請命乃是正道,可是曲主惠民或許也是功勞。
叔孫漢庭復周禮,管仲渤海興姜齊。
汲黯卧床政未廢,張敞風流長安知。
謝安所在多存命,長樂五代是見機。
萬里護主沉胡虜,千秋功過兩行詩。
最後也不過一句:
設若飲刀成一快,千載忠奸誰可知?
---------------------------------此處為典故解釋,打多少是多少,慢慢更新-----------------------------------------
第一段就不說了,大家都能看懂。
長詩第一句: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不必解釋。
庄生曳尾於泥塗:語出《莊子·秋水》,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塗中乎?」 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翻譯:楚威王覺得管理國家太累了,聽說莊子有才能,派了倆大夫帶著金銀珠寶去聘請莊子,想要莊子來管事,這要是換了孔子門下,大抵痛哭流涕,發誓要精忠報國,但是很遺憾,莊子說了個段子:聽說貴國有一隻神龜啊,死了的時候有三千歲了,你們大王把它供奉起來放在廟堂之上(比喻擔任國相),那我問你們啊,這隻烏龜如果有得選,那麼他是願意死了之後被人供奉起來,還是願意繼續在黃泥凼里划水呢?
兩位大夫不假思索:好死不如賴活著!
莊子說:對啊,我還是繼續這樣賴活著吧!
這個故事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意義就是:以後有人罵你烏龜的時候,你不要罵他,反而可以笑嘻嘻地感謝他,然後告訴他這個故事,說莊子尚且自比烏龜,你誇我是烏龜,實在是謬讚了!
第二句
孔子陳蔡弦不斷:孔子周遊列國,被困於陳蔡之間,沒有糧食,但是他餓著肚子還要堅持彈琴,表示不廢弦歌雅樂!
顏回簞食志不屈:語出《論語·雍也》,說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就是顏回這哥們吃不飽喝不足,但是只要能學習,不在乎這些身外之物,最後,他果然早早病死了!
第三句
靈均投江心未悔:此處取屈原投江的典故,屈原自字靈均,心未悔取自《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仲連高義蹈江湖:魯仲連義不帝秦的典故,史記中魯仲連最後歸隱東海。
蘇武北海持節卧:蘇武牧羊北海邊,這個典故應該不必說了吧??
夏侯南冠唱詩書:原句寫皇甫乃誤記。漢宣帝時期,黃霸與夏侯勝因武帝廟號事件入獄,黃霸久有學詩書經典之心,恰好夏侯勝乃是當時著名大儒,遂與之學,二人雖有南冠(坐牢)之患,仍然誦詩書不絕。
辜鴻銘。
生於馬來西亞,父親是遷居馬來半島的福建人,母親是西洋人,10歲時被父親一英國好友帶到歐洲,臨行前,他的父親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誡他說:「不論你走到哪裡,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留學14年,精通9種語言。
後回國,成為張之洞的師爺,然後一輩子都是保皇派,在留學時,他是沒有辮子的,西裝革履,儼然一副洋派,在辛亥革命後,人人談論反清革命,他反而把滿清人硬栽上的辮子重新留了起來。原因很可能是「立異以為高」。當然,也符合他復古派的身份,成為民國時一道古董式的風景。
在北大,學生譏笑他的辮子,他稱「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而諸公心中的辮子是無形的」,五四運動,學生上街遊行,抄了章宗祥的家,他在報紙上發文稱學生是「暴徒」,學生質問他,他拂袖而去,不足為外人道也。
辜鴻銘一生主張皇權,可他並不是遇到牌位就叩頭。慈禧太后過生日,他當眾脫口而出的「賀詩」是「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袁世凱死,全國舉哀三天,辜鴻銘卻特意請來一個戲班,在家裡大開堂會,熱鬧了三天。
1927年,辜鴻銘從日本回國。日本人推薦他做新組建的「安國軍政府」大帥張作霖的顧問。張作霖對這位穿前清服飾,留小辮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當地問:「你能做什麼事?」辜鴻銘怔怔地看著這位大帥,絲毫也找不到當年張之洞總督那待人如賓的影子,乃拂袖而去。正氣歌、文天祥。這就是文人氣節。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很多人都有氣節,只是販夫走卒不識字,他們的氣節沒記錄下來。
我的古文字課老師,談不上氣節,一些小細節,很有我心中文人的氣派。
先生是學校古籍所的,愛文字,尤其甲骨,教我們的便是甲骨文,第一節課,挨個教我們的名字,文字演變,此為本。
先生時長追憶他上學時師生間的學習氛圍,師生問答討論,說你們要學會思考與提問,站在講台上的人不是權威,先生很傲氣,默默加了一句話,我的課上你們幾乎沒有質疑的必要 當然,有問題還是要提。
先生甚是不滿於如今本科生的素養,直言不喜給本科生上課,卻又痛恨那些沒有責任感的老師,在大一大二時不能讓學生正確認識歷史,毀了一些好苗子,如今開始給大一上中國史,開了兩門選修課給本科生。
先生耿直,本院的老師看不慣的直言不諱,確有一老師靠著百家講壇火了開始戲說歷史,實則沒有什麼學術修養,還有一老師,上課念他自己寫的書,一字不差,考試開卷,"逼"我們買書。說正是這樣的老師毀了我們好好的學生和學校名聲。
先生德高望重,很多學生找他做項目寫論文,老師從來都說,找我可以,好好做學問,不參加評獎,別為了展示結果忽略學習過程。學問做好了,衣食無憂絕對沒問題,別又不想好好學,又嫌學歷史沒出路。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崔杼弒其君」
浙江有個叫 方孝孺的。
被誅了十族。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寧海人,明朝大臣、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
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
牽連其親友學生870餘人全部遇害,
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
也許這個就是文人的氣節吧。
不過這被牽連的870人,也真是。。。
不管有沒有真的被誅十族的,真的有沒有誅乾淨。那麼如果永樂真的下了誅十族的命令。下面人卻沒有執行。
想像一下他們的對話。
朱棣指著孝孺道:「不寫誅你九族!」
方孝孺冷笑道:「誅十族又如何!」
十族們:「.......」
光這樣的對話,就是所謂的文人的「氣節」吧。
既然大家這麼愛撕逼。我就借馬未都先生的一句話。
「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
引用一個答案 原文如下。覺得好,就給他點個贊。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298906/answer/80693683?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誅十族一事,明實錄有記載,不過不是《太宗實錄》《仁宗實錄》,而是《熹宗實錄》(卷22):
「己亥,詔恤先臣方孝孺遺胤。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讀學士直文淵閣。當靖難師入,以草詔不從,致夷十族。其幼子德宗,幸寧海,謫尉魏澤匿之,密托諸生余學夔負入松江島嶼,以織網自給。華亭俞允妻以養女,因冐余姓,遂延一線。至是其十世孫方忠奕以貢來京,伏闕上書得旨。方孝孺忠節持著,既有遺胤,准與練子寧一體恤錄。」
而《明太宗實錄》的主要作者大都參加過對《明太祖實錄》的重修。而朱棣為了宣示靖難合法性而修改實錄已是公認事實,加之相距時間不長,因此這些人也不可能去講先帝的如此陰暗面。
此外祝枝山所著《野記》(卷2)記載:
「文皇既即位,問廣孝誰可草詔?廣孝以方對,遂召之。數往返,方竟不行,乃強持之入,方披斬衰行哭。既至,令視草,大號,詈不從,強使搦管,擲去,語益厲,曰:「不過夷我九族耳!」上怒云:「吾夷汝十族。」左右問何一族?上曰:「朋友亦族也。」於是盡其九族之命而大搜天下為方友者殺之。」
到了清代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卷18),甚至給出了遭難人員的詳細數字:
「初,籍十族,每逮至,輒以示孝孺,孝孺執不從,乃及母族林彥清等、妻族鄭原吉等。九族既戮,亦皆不從,乃及朋友門生廖鏞、林嘉猷等為一族,並坐,然後詔磔於市,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謫戍絕徼死者不可勝計。」
「成祖怒,命磔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絕命詞曰:「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鳴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時年四十有六。」
氣節,私以為是初心不忘,初衷不改,無論貧賤、富貴、威武,亦難以使之屈服。
《英雄志》
第二章 為天地立心
那公人呸了一聲,往地下吐了口痰,跟著重重煽了個耳光,冷笑道:「你不是賊?那你又是什麼了?店小二么?」
盧雲閉上了眼,低聲道:「我姓盧名雲,是個書生。」
那官差笑道:「你是書生,果然輸得厲害,嘿嘿,念這麼多書幹什麼,百無一用是書生,拿不到功名,便成了廢物啦。」說著嗤嗤地笑了起來,神色甚是不屑。
盧雲緩緩搖頭,道:「你錯了,我讀書不是為了功名。」
那官差往他臉上吐了口唾沫,獰笑道:「哦?你讀書不是為了功名,那又是為了什麼?
讀書很好玩么?「
一人笑道:「這群讀書人還會要什麼?俗話不是說了么,『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群王八蛋要不是為了美女顏如玉,再不便是為了那黃金屋啦!」看來這人頗知文墨,居然曉得這兩句話,眾人大聲叫好,那人則得意洋洋,頗見心喜。
盧雲緩緩抬起頭來,低聲道:「錯了,你們全錯了。我輩儒生貧賤不移,所求不過四事而已。」
眾官差見他鼻青臉腫,傷痕纍纍,兀自說得鄭重,不禁心下一奇,問道:「哪四件事?
說來聽聽?「
盧雲看著污穢骯髒的牢房,耳聽一眾官差的譏笑,霎時悲憤難抑,仰天大叫道:「告訴你們這群無知之輩吧!我輩讀書之人,只求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生平全此四事,雖死無憾!」他雖已奄奄一息,但此刻說話仍是擲地有聲,神色間更流露出一股激憤之意。
第十章 十年一覺
裴鄴點了點頭,黯然道:「正統二年正月,嗣源被捕,罪名是擅諷時政。此罪可大可小,只是多半不及死。皇帝知道把人交給大理寺,多半輕輕發落,便自己下手蠻幹,他指揮御前侍衛抓人,之後沒人書刊,停下俸祿。不許任何大臣插手。此案不經大理寺,未審先判,胡亂清算家產,已有不按章法之處,眾大臣自是議論紛紛。早朝時有人大膽詢問,皇上大動肝火,一邊打落廷杖,一邊交代下來,嗣源若想活著離開牢籠,便認錯謝罪,起草移宮詔書,否則一輩子耗在牢里。我託人傳話,嗣源居然扔了個字條出來,說他牢坐了,禍也闖了,事情到了這一步,想回頭也沒用,只要遺宮一日不保,他便坐牢明志。」瓊芳搖頭道:「太亂來了,他坐牢也就罷了,家裡老小怎麼辦?」
燭光閃動,故事也說到了要緊關頭,裴鄴雙手置膝,深深吸了口氣,凜然道:「正統三年,嗣源入獄已達一年半。五經博士楊肅觀銜奉上命,率同老朽、吏部趙尚食粱同入獄探監,那時嗣源吃睡不好,人很憔悴,聽我們說了原委,也知事情嚴重。趙尚書明說了:「和皇帝明著干,古來沒一個能活。靠著咱們這些朋友替你奔走,才換來這個良機。不要為難自己,活路就在筆下,寫吧。以後大家又是同朝臣子了。」
瓊芳滿心擔憂,低聲道:「他答應擬詔了么?」
裴鄴搖頭道:「趙尚書把宣紙筆墨留下,讓嗣源自己思索。我和他交友多年,一見他默默無語的神氣,已知他另有打算,楊五輔也很煩惱,他知道我與嗣源是多年知交,便請我留下再勸。我等他們走了,便私下同嗣源說:「新皇政變,舊帝禪位,帝王家相爭相鬥,我們這些臣子人微言輕,只能隨波逐流,如今你家裡人都要保不住了,可萬萬不能再逞強,便答應草詔吧。」嗣源聽我口氣轉緊,只是一語不發。我急了,只是拚命催他,「值得么?都到了晚年,還有什麼事比得親人的幸福?寫吧,不寫才是傻子啊?」瓊芳想起爹爹的遭遇,忍淚道:「沒錯,沒有比親人更要緊的。」
裴鄴嘆了口氣,又道:「嗣源聽我問得急切,倒很平靜,只引了『疑公論』里最有名的幾句話回答我。他說:『吾本息機忘世、槁木死灰之人,念念在滋於古之忠臣義士、俠兒劍客,讀其遺事亦為泣淚橫流,痛哭滂沱而若不自禁,今雖不能視富貴若浮雲……』」瓊芳啊了一聲,霎時想起了後半段文字,兩人異口同聲,念道:「今雖不能視富貴若浮雲,然立心之本,豈能盡忘?我身入梏炬,我心受梏方,天地大無恥,吾對之以二字,曰……」
「正道!」
裴鄴熱淚盈眶,仰天大慟,伸手打過火石,啪地一聲,孔明燈散出耀眼精芒,滿室生輝,瓊芳抬眼望見裴鄴背後的那面磚牆,竟是驚得呆了。
牆上血淚斑斑,貼著一張又一張的奏摺,全數寫著「正道」兩字,或以血書,或布淚紋,整面牆上至少有四五十來幅。裴鄴放聲大哭,嚎啕道:「我走了以後,嗣源就一直寫這兩個字,他不吃不喝,一直寫,一直寫,當天晚上,終於……撞死在獄中……」
滿牆血淚斑斑,彷彿幽靈悲泣哭喊,瓊芳神為之攝,氣為之奪,顫聲道:「老天爺,這些士大夫……」裴鄴淚如雨下,仰望滿牆血字,悲聲道:「嗣源一輩子獨善其身,晚年卻不能保住頂戴,他給關入了天牢,給罷去了俸祿,一切苦痛起源,便是為了這兩個字……」他握緊雙拳,悲聲道:「正道!就是做……」
「對的事情。」
明亡 黃道周返鄉籌糧募兵 布衣為胄 扁擔為兵 路遇伏擊僅剩三百人 再沖入陣內 一戰全歿 道周被俘 直垢洪承疇無懼色 拜南而死 後清人搜其衣物 得一書紙 上書 大明孤臣黃道周
或許黃道周是個頑固不知變通者 也有人說他迂腐不化 然其所作所為 已配得上 氣節二字 泱泱中華 千年而不亡者 即在此所謂迂腐之精神 千古文人皆有此種 稱作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雖千萬人 吾往矣方孝孺是建文帝最親近的大臣他也視建文帝為知遇之君,忠心不貳。
惠帝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發動爭奪皇位的戰爭。惠帝廷議討伐,詔檄也都出於方孝孺之手。朱棣奪得皇位後要他投降並命他起草詔書,他卻寫了「燕賊篡位」四字,於是被殺,宗族親友株連者數百人。
明成祖的第一謀士姚廣孝曾跪求朱棣不要殺方孝孺,否則「天下讀書的種子就絕了」,明成祖答應了他。南京陷落後,方孝孺閉門不出,日日為建文帝穿喪服啼哭,明成祖派人強迫他來見自己,方孝孺穿著喪服當庭大哭,叫人反覆勸他歸順,不聽明成祖要擬即位詔書,大家紛紛推薦方孝孺,遂命人將其從獄中召來,方孝孺當眾嚎啕,聲徹殿庭,明成祖也頗為感動,走下殿來跟他說:「先生不要這樣,其實我只是效法周公輔成王來了。」方反問:「成王安在?」明成祖答:「已自焚。」方問:「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道:「國賴長君。」方說:「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道:「此朕家事!」並讓人把筆給方孝孺,說:「此事非先生不可!」方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死即死,詔不可草。」成祖暗壓怒火說:「即死,獨不顧九族乎?」方孝孺用更大的聲音答道:「便十族奈我何?」朱棣氣急敗壞,恨其嘴硬,叫人將方孝孺的嘴角割開,撕至耳根,一面命人繼續將方孝孺關押獄中,一面搜捕其親戚家屬等人,以及他的學生,算作十族,押解至京,當著方孝孺的面,一個一個殺戮。每殺一個追問一聲,是否回心轉意。方孝孺強忍悲痛,始終不屈服於朱棣的淫威。當弟弟方孝友被押到時,方孝孺看著因受自己牽累而行將就戮的弟弟,不覺淚如雨下。方孝友從容吟詩一首,寬慰方孝孺:阿哥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到家山。方孝孺也作絕命詞一首: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猷。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方孝孺被押到南京城聚寶門外磔死,遇難時年僅四十八歲。明代歷史地理學家王士性曾評價道:「自古節義之盛無過此一時者。」清代學者齊周華也認為:「靖難受禍慘烈者,亦莫若孝孺。無論知與不知,無不義而悲之。」老南京相傳明宮午朝門內丹墀上的血跡石,即為方孝孺頸血所濺而成,雨後看血跡石,血色鮮紅欲滴,嗅之似猶有血腥味!
方孝孺的妻子和兩個兒子上吊自殺,兩個女兒年未及笄,一齊投秦淮河自盡,受他牽連被殺的有八百七十三人,入獄和充軍流放者達數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