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知名的書籍和電影長期以來被嚴重誤讀了?


李小龍的電影
他想在電影里通過功夫展示東方哲學,但是最後只留下了功夫。

中學時候看李小龍電影,覺得這男人真厲害,看的真解氣,為師傅報仇殺漢奸,打日本人,到義大利保護自己同胞打黑幫,到惡魔島上像詹姆斯邦德一樣搗毀了一個國際犯罪組織,這就是拳打八方的熱血英雄。

後來看了一些他的訪談,發覺他想表達的並不是這些「有仇報仇」「懲惡揚善」,或者說並不僅僅是這些。

於是我回頭再看他的電影,但也沒找到「原來他是想表達這個意思」的感覺,例如「龍爭虎鬥」他與方丈的「無我」的悟道,最後讓他在迷幻鏡陣中明白一切都是「幻覺」,要透過表象看本質,然後他打爛了鏡子暴揍了反派,這種武術哲學給你帶來的衝擊還不如日本漫畫,為什麼會這樣。

李小龍當初回到好萊塢,向西方人解釋東方哲學,華納老闆資深主持人都完全不懂你在說些什麼,更不要說普通西方觀眾了

於是在這部「龍爭虎鬥」里,李小龍對自己的哲學淺談即止,這只是一部給西方社會的武術哲學啟蒙課,仔細想想007電影從來就沒有在關鍵時刻悟出什麼「道理」而成功殺敵的情況。李小龍需要迎合西方口味先來一個商業成功,再來運作他的下一部電影「死亡的遊戲」,這裡面會有他所有的東方武學哲學。

很遺憾我們最後沒有看到他想拍的電影和想表達的哲學,很長時間他都在跟西方人解釋類似下面這樣的問題,即使是這種問題,他回答的也很棒。

過了多年李小龍的熱度可以說是有增無減,但是大家討論最多還是「他是怎麼死的」「他跟泰森打誰厲害」「跟甄子丹打誰厲害」


看了這麼多回復,還沒有看到我想的,忍不住了寫一個吧。中學語文有一篇散文是朱自清先生寫的「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當時老師說反映了一個知識分子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黑暗社會的反抗,實際上呢朱自清先生那幾天就是恰恰跟夫人拌嘴吵架了,並沒有那麼多特殊含義,屬於無限拔高


《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志怪集+伊斯蘭教宣教讀物,類似於《凱爾特的薄暮》+《聖經故事》的極端結合體,不是童話,不是童話,不是童話!

《一千零一夜》原著是一部有可讀性,對有分辨能力的成年人來說可以一看的著作(有些故事確實富有想像力,有意思),但是,這東西根本不能給小孩看!

當然,這個「被誤讀」,不能賴讀者。

我很小的時候之前看過卡通《一千零一夜》,基本上就能記得個大致輪廓,後來上大學後讀了李唯中教授翻譯的全本《一千零一夜》,首先是覺得和小時候看的不一樣,其次是納悶,這怎麼能給小孩看?沒聽說過有誰推薦讓小學生讀《聊齋志異》或者《凱爾特的薄暮》的,房龍的《聖經故事》也是高中以後才開始允許學生閱讀的,但是,在血腥、暴力、色情上遠遠超過《聊齋》和《凱爾特的薄暮》,在宗教宣揚上無所不用其極、宣教理念遠勝過《聖經故事》的《一千零一夜》,怎麼就成了小學生必讀了?

後來才知道,市面上售賣的、二三十塊錢一本的、大多數人看過的《一千零一夜》,都是河蟹過的堪比平行世界的低幼版故事,這些「精選」的故事要麼刪掉了大量不利於塑造主角「高大全」形象的情節,要麼改編了故事結局,要麼刪除了「宣教」的內容,最終把原著至少八卷幾千頁的內容縮小到了幾百頁,換句話說,所謂的「一千零一夜」,根本不是真實的《一千零一夜》(當然,如果是給小孩看的話,我百分之一千支持這種閹割)。

(別告訴我格林童話、鵝媽媽故事集、安徒生童話也被閹割了之類,格林童話、鵝媽媽故事集本身就是作者和諧了民間故事的產物,安徒生人家大部分是原創。另外,千萬別拿日本人杜撰的《顫慄的黑暗格林童話原著》胡咧咧,我就奇怪不是《黑暗的格林童話原著》嗎?怎麼格林童話里還冒出來安徒生的《豌豆公主》、《拇指姑娘》和《冰雪皇后》,博蒙夫人的《美女與野獸》?

一、《一千零一夜》中許多故事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樣
由於當代中國人讀到的《一千零一夜》是和諧過的產物,導致中國人對《一千零一夜》中的大量人物的觀感極為片面,而且偏「美觀化」,很多人都認為,辛巴達是冒險、勇敢精深的代表,漁夫朱德爾是好心有好報的代表等等,實際上原故事根本不是那回事。

我們從那些最「耳熟能詳」的故事說起,

1、辛巴達航海曆險記
首先是辛巴達,這貨實際上是個濫殺無辜的貨,而且不止一次。大多數人可能還記得辛巴達有一次漂流到一個島上,給國王做了馬鞍,於是被國王許配了一個美女,沒想到這個國家有夫妻一方死亡、一方殉葬的習俗,辛巴達的老婆死後,他也被扔到墓穴里殉葬。
而在此之後,市面上大多數版本的《一千零一夜》直接告訴讀者,辛巴達發現了啃屍體的野獸,追著野獸的步伐找到出口的,這些版本都刪除了下面這麼一段。

明明都是落後血腥的「殉葬」制度的受害人,辛巴達不但不同情這些受害者,也沒有想過如何和這些人一起逃生,而是下來一個打死一個,以掠奪其他受害者的食物和水。

我知道肯定會有聖母噴我:「都困到墓穴裡面,沒水沒糧,隨時可能死,要是你,你覺得你能比辛巴達好到哪裡去?!」okok,我承認掉在墳墓里餓極了誰都能幹壞事(當然我相信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人寧可當食屍鬼也不會殺活人,他來殺我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獲救之後呢?當你重獲自由的時候,再殺人恐怕怎麼都說不過去了吧?

我們從辛巴達發現啃食屍體的野獸之後往下看,市面上的版本,大多說辛巴達沿著足跡,發現了出口,於是重獲自由,臨走的時候還帶了很多殉葬的財寶,好像他就是一被動倒霉版本的胡八一似的,實際上呢?

重獲自由後,辛巴達根本沒有立刻逃跑,而是「一連數天」重新回到山洞裡,「見到陪葬的人,不論男女,一律殺死」……TMD,這就是一搶劫殺人狂啊!他不但被困洞穴中的時候殺人,而且重獲自由後也要殺人;他殺人不僅為了食糧和水,還為了「貴重的東西」,你們說這貨是個什麼玩意?就這還勇敢冒險精神的代表?我呸。

2、漁夫朱德爾的故事
市面上大多版本的《一千零一夜》,都以朱德爾陪著法師老三通過了試煉,得到了財寶,然後法師老三給了朱德爾「寶貝鞍袋」和一袋金子,於是朱德爾高興地回家了告終,然而這根本不是故事的真實結局——實際上,漁夫朱德爾簡直就是一智障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不但自己犯病而且還把整個國家折騰了個底朝天。故事太長我也就不截圖了,直接簡述下好了。

市面版本《漁夫朱德爾的故事》故事脈絡是這樣的:朱德爾家有三兄弟,老大和老二霸佔了屬於老三朱德爾的財產→朱德爾的老母被倆哥哥趕出家門→朱德爾努力打漁供養母親→倆哥哥坐吃山空成了乞丐→朱德爾又把倆哥哥接到自己家同吃同住→倆哥哥繼續遊手好閒,除了吃喝什麼都不幹→朱德爾多日打不上魚→朱德爾遇到了法師三兄弟,並跟著法師老三經歷了探險,奪得了寶藏→老三送了朱德爾寶貝鞍袋和一袋金子作為禮物。

這之後發生的故事是:朱德爾回到家,發現倆哥哥搶走了他留給老母的錢,還把老母趕出了家乞討→朱德爾好好侍奉老母→朱德爾倆哥哥又坐吃山空,然後被趕出家門的老母又開始接濟這倆(SB,TM第二次了)→朱德爾知道後,又把倆哥哥接到家裡同吃同住(SB,TM第二次了)→倆哥哥貪戀寶貝鞍袋,綁架了朱德爾把他賣做奴隸→倆哥哥開始虐待毒打母親,被住在隔壁的國王侍衛聽到了→侍衛報告給了國王,國王沒收了倆哥哥的財產,把倆哥哥關進了大牢,並且從相關財產中每月給老母撥出足夠的生活費(這國王還是不錯的)→當奴隸的朱德爾再次見到了法師老三,然後從法師老三那裡得到了「霹靂公戒指」(作用類似於阿拉丁的神燈)→朱德爾回到了埃及,然後,不行,敘述不下去了,此處有截圖

嗯,你倆哥坑了他不知道多少次了,還把你賣成了奴隸,然後,然後你就……哈哈哈哈哈哈哈,SB。

你以為派霹靂公救了他哥就完了,不,還沒完

TMD國王招誰惹誰了啊!TMD沒有國王朱德爾你這比你先得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媽早就被趕出家門然後餓死了啊!TMD你回來先把人家國庫搬光了?話說國庫可不是國王一人的錢啊!那是國家的錢啊!
然後朱德爾讓霹靂公給他修了一座宮殿,這中間還發生了一段小插曲

(伊朗、印度外交抗議,真TM是飛來橫禍)

搬光了國庫、修了宮殿,把他那倆SB哥當宰相供起來還不算,後來朱德爾還泡了國王的閨女,自己當了國王,然後他……

嗯,你開心就好。

不過,我們被噁心了這麼半天,最後的結局,勉強算是「大快人心」

最終的結果就是,這三個SB都死了……

說實話,看完這個完整版的故事,我除了懵逼還有「媽的智障」外,再找不出別的詞來形容,這就像我們看了《奪寶奇兵》,納粹死了印第安納瓊斯奪得寶藏後,電影沒完,而是又演了一個小時印第安納瓊斯如何酗酒如何打老婆如何悲慘孤獨一人死去,或者是看了《魔戒》,眾種族齊心協力戰勝了索隆,而後阿拉貢和阿爾溫成婚後,電影又演了一個多小時,講阿拉貢如何暴政剛鐸如何陷入內亂一樣,媽的有病啊!
話說我見過好人當主角的,也見過壞人當主角的,還真沒見過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智障當主角的,這樣看來,改編河蟹版本的《漁夫朱德爾的故事》還真是不錯,雖然簡單,但起碼這是個符合邏輯的故事……

3、漁夫和魔鬼的故事,四色魚的故事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倆其實是一個故事,而不是彼此分開。」漁夫和魔鬼的故事「里的漁夫和打到四色魚的漁夫其實是一個人,但市面上不少作品把」漁夫和魔鬼的故事「結尾修改了,改成了漁夫騙魔鬼進了瓶子後,重新蓋上了蓋子和封印,然後重新把瓶子扔到了海里(突出漁夫的智慧和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之後」另起一行「,重新寫了「四色魚的故事」。
但實際上故事是這樣:

(李唯中譯:《一千零一夜》,卷1,第6夜,第46-47頁)

此外,「四色魚的故事」同樣有所修改,將反派修改成了「姦夫」,而「四色魚的故事」中的反派本來是「黑奴」——實際上,當你在河蟹版本的《一千零一夜》中看到」姦夫「的時候,那這個」姦夫「百分九十以上的可能是」黑奴「沒跑(其他類似的故事可參見「牽騾老人的故事」、「哈里發巧斷案的故事」、「七兄弟的故事」等等)。《一千零一夜》在意識形態上是一部充滿了種族歧視的作品,「黑奴」作為故事的反派比所謂的「公認反派」猶太人多得多。

4、醫師和國王的故事
很多人知道這故事發生在古羅馬,但不知道古羅馬竟然還出現穆斯林了。醫師被殺的時候說了這樣一番話:

還有「裁縫和駝背人的故事」,這故事發生在中國,然後……

我們中國人這麼清真,我們自己知道嗎?另外阿拉丁神燈與此類似,不過太著名,就不再贅述了。
而和諧版故事要麼刪去了吟誦安拉的字樣,要麼刪除了」中國「這樣的國家背景。

此外還有《亞歷山大大帝與小國君主的故事》

嗯,亞歷山大大帝時代也有穆斯林,嚇得亞歷山大大帝都信了呢!後來我發現,亞歷山大還真的是穆斯林呢!

《智慧五女子的故事》

(請注意反覆出現的」魯合「,這是《古蘭經》中對」靈魂「的稱呼,非穆斯林不能使用也不會使用,但卻多次在希臘、羅馬故事中出現過,這已經不是」亞當不清真,阿丹清真;亞伯拉罕不清真,易卜拉欣清真;所羅門不清真,蘇萊曼清真;耶穌不清真,爾薩清真「的問題了,因為《一千零一夜》談到過基督徒,用的是「靈魂」字樣,那這個說法只能是說亞歷山大大帝是穆斯林呢!)。

5、加尼姆的故事
這故事沒有上面幾個故事著名,不過這故事的作死程度堪稱一絕,因為在這個故事中,阿拉伯歷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哈倫·拉希德(《文明5》裡面那個」嘎,噶啦噶啦「)竟然被戴綠帽子了……
阿拉伯人:我開起黑來,連自己老大都不放過。

二、《一千零一夜》處處宣教,時時宣教

其次,在伊斯蘭教宣教上,《一千零一夜》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比如,在《一千零一夜》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是穆斯林,古希臘、古羅馬的人是穆斯林也就算了,連動物都TM全是穆斯林:
《狐狸和狼的故事》,狐狸是穆斯林;

狼也差點當了穆斯林(當然我們知道,狼是反派,狼是不能當穆斯林的)

《烏鴉和狐狸的故事》,烏鴉也是穆斯林(順便說下,下文強調了,《狼和狐狸》的狐狸,和《烏鴉和狐狸》的狐狸,還TM是同一隻狐狸)

《刺蝟和雉雞的故事》,刺蝟還是穆斯林,我就想知道刺蝟是怎麼造出清真寺來的?

《狐狸和胡狼的故事》,嗯換了群狐狸了,新的狐狸還是穆斯林。

連妖怪都是穆斯林,都得憑安拉起誓:

而在涉及人的故事中,《一千零一夜》除了把伊斯蘭教誕生前的諸多先賢稱為穆斯林外,還多用神怪、超能力等宣傳伊斯蘭教,如《修道院長皈依伊斯蘭教的故事》稱四十個基督徒大漢拉不動一個改信伊斯蘭教的小女子的屍首,《王子和多神教徒的故事》則稱不肯皈依伊斯蘭教的多神教徒被安拉變成了石頭——話說這個故事簡直是自己打臉,既然不肯皈依伊斯蘭教的多神教徒會被安拉變成石頭,那《埃裡布和波斯公主》的故事裡面,怎麼不願意皈依伊斯蘭教的多神教徒還派出大軍和埃裡布作戰呢?安拉不是可以變石頭么還費這勁幹啥?

《一千零一夜》中,甚至還出現了大量沒有故事情節、純粹是講經、以《古蘭經》為基礎寫作詩篇,《古蘭經》知識問答一類的內容,市面上的《一千零一夜》之所以比原版《一千零一夜》少這麼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純粹的講經內容都被刪了,而刪了後相應的過渡段也就不用要了,所以可以留下的東西也就只有幾百頁了。

三、《一千零一夜》還有不少色情內容

《舒爾康王太子的故事》,嗯,破瓜,

《三個奴隸的故事》,麻蛋還「捅破衣服」,你那是丁日還是改錐?!

有些故事色情到我都不好意思把它們放上來,甚至色情到連譯者李唯中教授都不得不經常強調:「下述故事有不適合孩子閱讀的內容,家長應避免讓孩子單獨閱讀,一起閱讀的時候可以跳過。」

當然,我想,如果我不讓我的小孩讀原版《一千零一夜》,最主要的原因,可能不是「色情」的事吧
————————————————————————————————————————————
原來這麼多人小時候看的都是原版的?素質教育搞的很好嘛!我小時候看的都是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的卡通書,還有不知道哪個出版社出的「世界著名童話故事集」(這套裡面《辛巴達航海曆險記》被《龍子太郎》完爆好嗎?),書店裡賣的也基本上就這倆版本,然後查了下亞馬遜,發現也是和諧版本居多,李唯中的完整版亞馬遜自己根本就沒賣的!

補充一些內容:

1、評論中有很多朋友問,」從哪裡可以買到這個版本啊!「遺憾的是,李唯中出過兩個本子,一個是花山出版社的善本全譯(即故事選集),另一個是寧夏人民出版社的足譯本(即我引用的、以第XX夜為標題的原本),現在花山選本網上尚有一手書出售,而足譯本似乎已經找不到一手書了(無論哪個網站),只有二手書,足譯本原價為一套588,價格委實不低,即使是孔夫子的二手書也接近500元,淘寶上甚至有賣幾千多的;

2、有些朋友告訴我,」我從小就看原版《一千零一夜》,什麼血腥暴力色情的我都看了,也沒怎麼樣啊,為啥說不能給小孩看……「之類的話,我只能說一句呵呵噠。你看了沒事,不代表這本書可以給小孩看。
比如我從毛沒長齊就開始看A片了,我覺得網上這一群年過三十還管蒼井空叫」老師「的貨色都是渣渣,草莓牛奶不是棒子女團,大浦安娜才是真乳神……而我看到現在閱片量超萬部了也什麼事都沒有,沒強姦沒威脅沒性騷擾除了女朋友外沒碰過任何女人,而且什麼考試工作都不耽誤,一邊看片一邊寫三語文件也是常有的事,我是不是也可以告訴全世界:」小朋友看A片沒有關係!我從9歲就開始看A片了,到現在不照樣是五好青年!「
你看了有事還是沒事,和這本書適合不適合小孩看,邏輯上沒有聯繫。

3、之所以說《一千零一夜》被誤讀,是因為市面上賣的最好的、商家推銷最賣力的《一千零一夜》,幾乎全是和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攙和在一起賣的那種低幼版,原本反而少有人光顧,而其他著作並不存在類似的問題,例如搜索《西遊記》,排在第一的基本上都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原本(不是六小齡童主編版本),但搜索《一千零一夜》,李唯中或者納訓的本子能被擠得很靠後甚至到第二三頁。而這一點導致很多成人在只看過低幼版《一千零一夜》的情況下,誤認為一千零一夜就是格林童話一樣人畜無害的童話故事集,然後為了表示自己的大度和關心下一代學習的決心,花了幾百塊買了根本少兒不宜的足本或者善本送給就七八歲的下一代……(具體參見評論)

————————————————————————————————————————————
特別補錄

之前忘寫了,現在補上,我覺得這一點恐怕是很多人,哪怕是看過納訓版未和諧《一千零一夜》的朋友們都不知道的,那就是——


現在很多人認為的,《一千零一夜》中兩個最膾炙人口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燈》,以及《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實際上不包含在「一千零一夜」中……


那些按照《一千零一夜》標準(山魯佐德講述,或者故事中人物講述的故事)記述的、在」一千零一夜「中發生的故事,並沒有《阿拉丁和神燈》以及《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這兩個故事是後來補錄的(李唯中教授的全譯本以」附錄「的形式收錄了這兩個故事),特別是《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與大多數故事時間相差大概幾百年——大多數《一千零一夜》的故事,發生在哈倫·拉希德統治時期,而《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雖然以」古波斯「作為時代背景,但這個故事可能晚至蒙古人入侵的時候才出現……


《午夜凶鈴》,是一部科幻小說


謝邀。


《菊與刀》

只要是外國人提到日本總會提起《菊與刀》,而且外國人自己的觀點就針鋒相對,一方說這書解釋了日本文化的根基,是了解日本的最佳入門
途徑,另一方說作者違背了人類學研究的大部分原則,寫出來的東西根本不科學。其實菊與刀這本書本身不複雜,圍繞它的很多爭論都是帶有不純的目的,想要間接
的證明日本人的高貴或者低劣,為自己對日本的看法找依據。

那麼這本書實際上是怎麼樣的?

《菊與刀》的核心觀點是恥文化,拋開那些名詞後內容很簡單:日本人沒有任何關於善惡和對錯的原則,或者說他們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切原則都要跟隨集體的觀點而改變」。因此日本人雖然以頑固聞名,但只要外部環境改變,他們可以放棄原有的一切準則,轉變速度之快在人類社會中空前絕後。伴隨這個原則的另一個現象就是日本人極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絕對不輕易表露出與別人不同的觀點,這點相信與日本人接觸過的人都有深刻體會。可以說本尼迪克特是點中了日本人的死穴。

《菊與刀》核心觀點的正確性,從日本人自己的態度就能看出來。日本關於這本書的研究著作汗牛充棟,反對本尼迪克特的理論和她的研究方法的比比皆是,但是幾乎無人反對恥文化這個核心原則,而且他們認為這是日本人的觀察盲點,自己絕對發現不了這點。其實日本人對這本書的關注本身就已經證明了菊與刀的正確:日本人極為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菊與刀》這本書的目的是通過人類學研究來分析日本社會,為盟國統治日本提供理論。按照恥文化原則,盟國只要控制了日本上層和傳媒輿論,就可以隨心所欲的擺布日本人民而不怕反抗。歷史已經證明這個想法是正確的,麥克阿瑟在日本進行的社會改革完全稱得上是天翻地覆,激烈程度不亞於中國社會的改造,卻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阻力。

《菊與刀》除了這個核心觀點以外的內容就沒有那麼正確了。比如「恥文化的根源在於日本是多神教而不是一神教」,其實日本是一個無宗教的國家,和中國差不多,但是兩國人相差巨大。其實我認為本尼迪克特亂套論據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如果她按照東方文化的邏輯來寫當時的西方人肯定看不懂,美國人根本不能想像一個文明的發展宗教居然不佔主因

這個情況在戰後得以改善,美國與日本的民間交往非常多,像「村八分」之類的生僻概念美國很多知識分子都知道,也逐漸發現了日本人性格形成的真正根源:日本人一直生活在一個資源匱乏人口過剩的世界中,個人離開集體絕對無法生存,因此生來具有的「個性」之類的東西在日本人童年時代就被磨平了,至少絕對不能直接表現出來

因為受到條件所限,本尼迪克特只能採取間接的研究方法。她最具開創性的手法是詢問日本人對日本文藝作品的感想,從日本人與其他國家人觀點的差異來推斷日本人
的思維方式和處事原則。這個方法後來也被用於研究其他難以直接觀察的社會(比如開放前的中國),有趣的是,似乎只適合與研究者自己所在的社會相差很大的社
會,不適合研究背景相似的社會,這可能是因為本尼迪克特的方法關注的是細節,而相似的社會背景容易讓研究者忽略一些司空見慣的生活細節。

總之,菊與刀不是日本社會的金科玉律,用它的內容去套日本社會,尤其是現在的日本社會,肯定差以千里。但是它揭示的日本社會的根本原則,在可見的未來都難以改變


順便一提,關於中國人的民族性一般人會提到《醜陋的中國人》,其實這本書是仿照日本70年代的《醜陋的日本人》寫的,而日本那本又是仿照《醜陋的美國人》寫的。


《 霸王別姬》通過飾演旦角的程蝶衣和花臉的段小樓,以及從良妓女菊仙的愛恨糾葛,講述了一段哀艷悲烈的往事。通過近現代不同的時段向讀者反映了歷史變遷中人性的悲劇。很多看過影片或小說的人大多感慨程蝶衣的從一而終,狠批段小樓的無情無義。然而在我看來,段小樓是個有情有義的現實主義者。
我認為他有情有義。段小樓在未成角兒之前一直叫小石頭,是一個在社會底層遊走的小學徒,嚴師出高徒,幾乎所有學徒都是挨打長大的。這樣艱苦的特殊環境下,造就了他為人豪爽、仗義、敢做敢為的性格。在街頭賣藝時,一位小師弟趁機要逃跑,作為大師兄的他,硬是用自己的看家本領「拍磚」救了場。可師父不僅沒對他表示感激,而是痛打了他,認為他做的是下三濫的玩意兒。仗義的行為的結果卻是挨打,不能不說在他心靈上對自己的行為和思想產生的質疑,埋下他背叛的萌芽,他變的現實——識時務者為俊傑,仗義並不是衡量對錯的標準。例如
成角兒後的段小樓已經不再像童年時的小石頭那樣整日專心苦練,隨著物質財富的提高,段小樓精神世界逐漸匱乏,名妓菊仙借著段小樓在眾人面前的拍磚加跳樓英雄似的救場,順水推舟的成了小樓的妻子。段小樓思維實際,是一個把現實與藝術分得很清楚的人。他既沒有漠視 蝶衣對他的情意,對程蝶衣的痴迷也有所理解,但又清楚地區分著戲劇與生活。段小樓在花滿樓解救了菊仙后,在八大胡同打出了名,蝶衣很生氣並追問他:他們唱紅的原因。段小樓非但不解,還試圖對他進行開導:「唱戲得瘋魔,不假。但如果活著也瘋魔,在這兒人世上,在這兒凡人堆兒里,咱們可怎麼活喲?」這句話就足以看出伴隨年齡的成長,閱歷的豐富,成角兒後的段小樓在性格上也日趨成熟和就世,成為了一個極為現實的人,戲裡戲外分的清清楚楚,他懂得見風使舵,懂得在各種情況下隨機應變,並且遊刃有餘的在社會潛規則中摸爬滾打。他在舞台上扮演著霸王,在生活中則是個凡夫俗子,他知道演戲該瘋魔,而生活要清醒,所以當蝶衣贈他寶劍時,他會說「好劍!——又不演戲,要劍幹嘛?」
但他對人生要現實的觀念只能改變他的行為,情感是無法磨滅的。後來段小樓無奈被文革紅衛兵批鬥,在這樣的社會壓力下,菊仙作為一個女子依然為家庭為愛支撐著,還昂首發誓下輩子還嫁段小樓。程蝶衣為了自己的霸王默默忍受著,甚至下跪求情。唯有段小樓失了心,他吵著揭露程蝶衣,還要和菊仙劃清界限。但在這一段中,段小樓揭發程蝶衣給袁世卿當相公,程蝶衣揭發段小樓去了個妓女,在我看來,我認為這是一種變態的表白,兩個人終於說出了心中對彼此不滿憤恨的地方,盡情發泄愛恨。我認為這是段小樓第一次向程蝶衣表明自己的感情。他雖然現實圓滑,為了活命都可以放棄尊嚴,但他對程蝶衣不現實的感情依然存在。 他的情誼已經根深蒂固,在段小樓晚年一次偶然遇到了程蝶衣,段小樓對程蝶衣說「我和她的事,都過去了。請你不要怪我。」段小樓是知道程蝶衣的感情的,段小樓 對蝶衣也是有感情的。只能說他是個有情有義的現實主義者,他曾經被文革蒙蔽雙眼失了心,可是情義不能被磨滅。我認為段小樓犯的錯可以被原諒,他不該被人貶低,他是那個時代最大的受害者,也是最幸運的倖存者。
當然由於我查找的資料也大多來源於網咯,所以可能會有些出入的地方。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


誤讀,那必然要聊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出現在二戰結束後的美利堅,由一群鬆散結合的年輕詩人和作家組成,被稱為Beat Generation。

代表人物有傑克.凱魯亞克(痛仰的《再見傑克》寫的是大理酒吧街的一條同名的狗,感謝知友指正)和艾倫金斯伯格。

其餘的也都是性格粗獷豪放、落拓不羈的男女青年。

他們生活簡單、不修邊幅,喜歡穿奇裝異服,不工作,不學習,拒絕承擔任何社會義務,以浪跡天涯為樂,蔑視社會的法紀秩序,反對一切世俗陳規和壟斷資本統治,抵制對外侵略和種族隔離,討厭機器文明,他們永遠尋求新的刺激,尋求絕對自由,縱慾、吸毒、沉淪,以此向體面的傳統價值標準進行挑戰。

他們的作品,也與之生活作風對應。

無論是很火的《而河馬被煮死在水槽里》,還是被奉為經典的《嚎叫》、亦或技巧逆天的《裸體午餐》,都透露著與他們迷惘、困頓、墮落的模樣。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評價這群人,那就是「屌」。

如果要用兩個字,那就是「屌爆」。

簡直是人類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睾丸。


直到他們被現代同樣迷惘的年輕人們發現。

「卧槽?這些人怎麼屌?」

「吸毒耶」

「搞比利耶」

「宿醉耶」

「我也要像他們一樣,過上墮落的生活,寫出漂亮的長詩」

於是他們就找到理由似的,開始放棄了壓力巨大的學業、忘記了父母的期待,開始泡酒吧、泡網吧、一天抽三包煙。

錢花光了,找兄弟借一點,繼續墮落地過活。

只剩下最後十塊錢了,才上淘寶買了一條塑料朋克項圈,假裝自己十天沒洗的長頭髮很蒸汽、很搖滾。

在酒吧,眼裡只有妞的屁股。在網吧,眼裡只有十字軍試煉。只有該做數學題的時候,才想起寫詩。

這時才發現腦袋裡空無一物,連葉芝都不知道是誰,更別提《vision》是個什麼東西了。

於是,他們只能開始辱罵教育制度、辱罵老師、辱罵那些看不上他們的女同學。

他們鬱郁不得志,還都覺得是這個世界的錯。

這群人,從十五六歲到二十幾歲都有,不開竅的,能這樣過一輩子。

終日抱著酒瓶,朝著夕陽醉醺醺地念:

「這位丹佛的雄雞和阿東尼,他的往事令人愉快,他放倒過無數的姑娘,在空曠的建築基地,在餐車後面…」

這些人熱淚盈眶,卻不知道他們深深愛著的,垮掉的一代,是向死而生的。

而他們,只看到了死的一面。

生門無覓。

於是他們真的死了。

那向死而生、鳳凰涅槃般迷人的力量,竟被他們當做墮落的理由。

他們被哈德遜河岸的惡魔,永遠地釘在了深淵的恥辱柱上。

還有比這更可怕的誤讀嗎?


《醜小鴨》

近來年對這篇童話有種所謂的新解讀,也就是醜小鴨之所以會變成天鵝,只是因為他本來就是只天鵝而已,完全是命運本該如此,跟個人的奮鬥毫無關係云云……而在這種論調下面,必然還會有許多人同聲唱和說:「這不過是富二代變成富二代的故事。醜小鴨從一開始就是天鵝,坐享其成就行了,與奮鬥無關。」「這只是作者嚮往貴族生活的一廂情願罷了,根本就不勵志。」「天鵝永遠都是天鵝,想著醜小鴨能變天鵝的人真是拿衣服!」

這種論調就像有人喜歡自稱「屌絲」一樣,如果只是偶爾自嘲一下並無傷大雅,但如果整天這話掛嘴邊上那就不是自嘲,而是自取羞辱了。明明是自己故步自封,不思進取,對於那些比自己更努力的人卻有著萬丈豪情去批判一番,真是……

回到這篇童話上來,作為主角的醜小鴨真的有坐享其成嗎?別逗了,因為長得太丑,這貨從一出生起就不招任何人喜歡,它的鴨子兄弟討厭它,農場里其它的鴨子也討厭它,自以為自己是皇帝的吐綬雞討厭它,就連餵鴨子的女佣人也討厭它,他們嘲笑它、罵它、啄它、踢它,最後醜小鴨被排擠得只能逃出了農場。就因為自己之於其他人是特別的,所以就受到了所有人的歧視,而且是彷佛理所當然、不容置疑的歧視,這時醜小鴨所謂的丑已不是單單相貌上的丑了,而僅僅是因為他不合群,只要你和眾人所奉為圭皋的秩序有所差異,所有人就都會疏遠你,排斥你,直到你自願改正過來或者自生自滅為止。

試想,如果農場里的動物在一開始就都坦然接受了醜小鴨,那依著醜小鴨隨遇而安的性格,我相信它會安心在農場里做一隻鴨子,直到死都不會意識到自己會飛的。然而現實卻是因為眾人的排斥,醜小鴨只能選擇了一條充滿了艱難與荊棘的道路。

事實上,《醜小鴨》這篇童話也是安徒生老爺子帶有自傳性質的一篇,因為自身經歷等原因,安老爺子極度自卑,在童話中醜小鴨在逃出農場以後遇上了兩隻大雁,這兩隻大雁對它很友好,誇它「丑得可愛」,還邀請它一起飛去另一片沼澤地里去勾搭大雁妹子;然而,還沒等醜小鴨回應,一片槍聲就響了起來,這兩隻好心的大雁當場喪命——這是整篇童話里除了鴨媽媽以外唯一對醜小鴨有好的人物——之後,一隻駭人大獵狗朝醜小鴨撲過來,原文是這樣——

它的舌頭從嘴裡伸出很長,睛發出醜惡和可怕的光。它把鼻子頂到這小鴨的身上,露出了尖牙齒,可是——撲通!撲通!——它跑開了,沒有把他抓走。

「啊,謝謝老天爺!」小鴨嘆了一口氣,「我丑得連獵狗也不要咬我了!

這一句里可以深深感到安老爺子的怨念之大。

這之後,醜小鴨被一個老太婆收養了,但原因不是因為她善良,而是因為她覺著醜小鴨如果是只母鴨子,她就有鴨蛋吃了。看吧,人類倒是不嫌它丑了,但這僅僅是因為他們想在它身上獲取利益而已。和老太婆住在一起的,還有一隻貓和一隻母雞,他倆都很有特點,貓的特點是「他能把背拱得很高,發出咪咪的叫聲來;他的身上還能迸出火花」,母雞的特點自然就是能下蛋。這一家三口在安老爺子筆下,完全是被當做庸俗的地球人的典型來寫的,其中一段描寫是這樣——

那隻貓兒是這家的紳士,那隻母雞是這家的太太,所以他們一開口就說:「我們和這世界!」因為他們以為他們就是半個世界,而且還是最好的那一半呢。

被困囿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而又毫無察覺的可憐人。

醜小鴨不同意他們的觀點,於是那隻老母雞和老貓就開始教給它一些人生的經驗——

你能夠生蛋嗎?」她問。
「不能!」
「那麼就請你不要發表意見。」
於是雄貓說:「你能拱起背,發出咪咪的叫聲和迸出火花嗎?」
「不能!」
「那麼,當有理智的人在講話的時候,你就沒有發表意見的必要!」

自大、自負,任何與自己世界觀不同的人在它們眼裡都根本就不值一提。

醜小鴨想去水裡游泳,母雞於是抓住機會又將它批判一番——

「你在起什麼念頭?」母雞問,「你沒有事情可干,所以你才有這些怪想頭。你只要生幾個蛋,或者咪咪地叫幾聲,那麼你這些怪想頭也就會沒有了。」
  「不過,在水裡游泳是多麼痛快呀!」小鴨說,「讓水淹在你的頭上,往水底一鑽,那是多麼痛快呀!」

  「是的,那一定很痛快!」母雞說,「你簡直在發瘋。你去問問貓兒吧——在我所認識的一切朋友當中,他是最聰明的——你去問問他喜歡不喜歡在水裡游泳,
或者鑽進水裡去。我先不講我自己。你去問問你的主人——那個老太婆——吧,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她更聰明的人了!你以為她想去游泳,讓水淹在她的頭頂上嗎?

但凡自己沒聽說過的事情,即等於不存在與不現實,一個人必定是瘋了才會去那麼干。

醜小鴨無奈地說「你們不理解我。」於是母雞說出了最經典的一番話——

我們不了解你?那麼請問誰了解你呢?你決不會比貓兒和女主人更聰明吧——我先不提我自己。孩子,你不要自以為了不起吧!你現在得到這些照顧,你應該感謝上
帝。你現在到一個溫暖的屋子裡來,有了一些朋友,而且還可以向他們學習很多的東西,不是嗎?不過你是一個廢物,跟你在一起真不痛快。你可以相信我,我對你說這些不好聽的話,完全是為了幫助你呀。只有這樣,你才知道誰是你的真正朋友!請你注意學習生蛋,或者咪咪地叫,或者迸出火花吧!

有沒有立刻聯想到自己身邊的那些「古道熱腸」的所謂好心人呢?

這就是醜小鴨所要面對的,就因為自己生來和別人不一樣,於是所有人就都和它過不去;就因為自己既不會下蛋,也不會喵喵叫,所以自己便成了一個實打實的廢物,而改變這一切的方式,便是去努力地學習生蛋,或者咪咪地叫,或者迸出火花。

但醜小鴨的選擇卻是寧願在冰冷的水裡凍僵過去,寧願在滿是冰雪的灌木林里挨一個冬天,也不願接受他們的規則。這之後,在經歷這種種磨難以後,當新的一個春天到來的時候,醜小鴨才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

在故事結尾,安老爺子寫下一句話——

只要你曾經在一隻天鵝蛋里待過,就算你是生在養鴨場里也沒有什麼關係。」

所謂的天鵝蛋,真的指的是那一層薄薄的蛋殼么?還是在指一種敢於不向醜惡與平庸妥協,始終堅持自我不斷追求哪怕會因此喪命也在所不惜的精神呢?

這確實不是一篇流於說教的勵志故事,因為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做到在現實面前永不低頭,它更像是安老爺子獻給那些因種種原因而陷入歧視與不平等對待里的孩子們的一份禮物,告訴他們只要自己的心始終保持著真誠與勇敢,那無論在他們身邊圍繞著多少的流言蜚語,譏諷嘲笑,最後也一定能擺脫它們的纏擾,將它們遠遠地甩在身後,振翅高飛。

—————更新下—————

其實安徒生老爺子寫過另外一篇與《醜小鴨》主旨相似但結局正好相反的故事——《癩蛤蟆》(在另一個問題里簡單說過這故事:如果你能獲得童話,動漫,神仙小說里的一項神技能,你會想獲得什麼技能,用來做什麼? - 愚木的回答)。故事裡的主人公小癩蛤蟆同樣離群索居,不顧所有人的反對離開了井底和他的家人,踏上了去探索外面世界的旅程。一路上他也是被所有人嫌棄,也是一直堅持著不放棄,但最後,他沒有變成青蛙王子,而是被鸛鳥吃掉了。——這在有些人看來,是不是安老爺子在表達「長得丑就是該死」的怨念呢?但在故事原文中安老爺子是這麼寫的——

「我也得到埃及去,」他說,「只要鸛鳥或者他的一個孩子願意帶我去的話。將來這小傢伙結婚的時候,我將送給他一點什麼東西。是的,我一定會到埃及去的,因為我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我心中的這種渴望和希求,比頭上有一顆寶石要好得多。」(註:傳說癩蛤蟆的頭上會有一顆寶石)

  他正是有這樣一顆寶石,叫做:永恆的渴望和希求;向上——不斷地向上。這顆寶石在他的身體里發出光來——發出快樂和渴望的光。

這才是安老爺子真正想要表達的,每個人,即使你是只癩蛤蟆,天生下來也都有著一筆無價的財富,但這財富從不是頭頂上的寶石,而是永恆的渴望和希求!向上,不斷地向上!

至於結局,如果是變成了天鵝(變得更好,於是得到了大家的接納),受到人們喜歡了自然是皆大歡喜,但即使沒有這樣幸運,雖然不斷去追求了,但結果還是無力改變,卻也不值得因此傷心難過,因為心中的渴望與希求永遠都在,永遠不會黯然失色。

這確實充滿著濃厚的理想主義,可是諸位,你在讀的可是一篇童話啊,如果連童話都拋棄理想了,這世界得冰冷無趣什麼樣子啊。


《亮劍》,一部用前半部分李雲龍等鐵血軍人的赫赫戰功與後半部分英雄幻滅作對比,以表示對歷史沉痛悼念的作品。

電視劇組只播出了部分,還有一部分人物和場景是原著中沒有的,並沒有播出李雲龍最後的結局,大家就都當作抗戰題材電視劇看了。


不得不說李幼斌老師和張光北老師的演技真的太厲害了。這是我最喜歡的戰爭題材的電視劇。

播一部分可能是最好的結局吧,不然這部電視劇可能就無法播出,我們也沒法看到這部優秀的抗戰題材電視劇了。

——————————————————————

最喜歡的片段之一,楚雲飛即將離開大陸,他突然感到無比的失落和惆悵,自己為之徵戰半生的土地已經不再屬於國民政府。他只能帶走一捧大陸的泥土,內心的彷徨被張光北演繹地活靈活現。這是亮劍塑造的最好的一個人物了。

——————————————————————————

騎兵連長孫德勝,「戰士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他的騎兵連沒有衝出包圍圈,他率領僅剩的幾個騎兵戰鬥到了最後,直至只剩他一個人,「雖千萬人吾往矣」,一隻手臂被砍斷,他仍舊要大喊:「騎兵連!進攻!」然後沖向了鬼子騎兵……

悲壯……

——————————————————————————
應知友要求加入《亮劍》大體結局:

李雲龍,解放後調任某海防軍軍長,因下令武力制止紅衛兵非法搶奪軍械庫而遭到迫害,於1968年舉槍自殺。妻子田雨追隨丈夫入獄,得知丈夫死訊自殺殉情。

趙剛解放後在中央軍委政治處工作,因不肯參與迫害羅瑞卿將軍而遭到迫害,自殺以明志。妻子馮楠追隨丈夫一起自殺。

丁偉解放後調任某大軍區參謀長,因為58年支持彭德懷而遭到迫害,下放農場後杳無音訊。

孔捷,唯一得到善終的人,解放後調任東北邊防某軍軍長,80年代退休,收養了李雲龍的2個孩子和趙剛的4個孩子並把他們養大成人。


楚雲飛,解放戰爭後隨國民黨敗退至台灣,56年任金門守備軍副司令,68年得知李雲龍死訊,隔台灣海峽用廣播播放貝多芬《葬禮進行曲》和自己寫的悼念文悼念李雲龍。

改革開放後,李雲龍故居被一個來大陸投資的台灣商人購得,李雲龍和趙剛的子女們故地重遊,像一群孩子一樣跪在院牆前失聲痛哭……

大體就是這樣,好久之前看的了,有不對的地方希望知友指正。


《建黨偉業》,這是一部政治獻禮片,很多人嗤之以鼻,但卻拍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某陳先生曾經在一個會場讀了一條影評簡訊,內容如下:

是一部向北洋軍閥政府致敬的電影。該片用生動的鏡頭,精彩的案例,溫馨的細節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時代:報紙可以私人控股,新聞可以批評政府,大學可以學術獨立,學生可以上街遊行,群眾可以秘密結社,警察不可隨便抓人,權力有邊界,法律有作用,人權有保障,窮人有活路,青年有理想。 總之這部電影拍著拍著一不小心把部分民國史拍出來了,我猜製片人韓三平先生沒有想到這份效果。

這段話被淹沒在了一片歡呼,笑聲與掌聲之中。隨後,陳開始了他的正式演講。

對於這條浮誇戲謔的簡訊,供諸位深刻批判。在下無意評價和細究。

我想說的是,這個片子裡面的很多細節,非常值得玩味。另外,我只說電影,不涉政治。

1.毛同學當兵後,有人問到誰當總統好,毛同學回答:孫文先生,那人反問:為什麼換成了袁,毛同學的回答:

槍杆子出政權。這個說法,教科書里講是毛同學於1927年在漢口八七會議上提出的。而電影里這句台詞發生在1912年。製作人很上心。

2.宋教仁改組同盟會為國民黨,信心十足,陳其美評論:

「恐怕」之後是省略號,沒再往下說。後來宋教仁遇刺,除了袁世凱趙秉鈞之外,孫中山陳其美也是重要嫌疑人。

3.宋教仁改組國民黨後,北洋感受到了來自現代政治文明的威脅,馮國璋誡告袁世凱:

他們說的政黨政治是有多個黨和平競爭政權,而如果只有一個的話...

4.宋教仁遇刺,引發二次革命。一個司法事件瞬間轉為一個政治事件。

本來該用法律手段解決的問題,國民黨轉而用武力和政治解決。剛剛建起的民國就蒙上了不詳,自此走上政治法律暴力混為一談的道路。國民黨名為護法,結果打不過,實際卻是害了法。

5.在稱帝的問題上,袁世凱無良地騙了多年老部下馮國璋。

回到南京後,馮國璋向多人保證,袁絕無稱帝意圖,結果最後弄得自己好沒面子。

6.圖書館辯論賽,影片並沒有迴避當時思想界百花齊放互相爭鳴的盛景,馬克思的學說也只是一家之言。

甚至,在後來還提到了克魯泡特金和無政府主義,可見製片人用心之周密。多說一句,無政府主義是極好的東西,然而沒有操作性,只能落得有價無市。

7.張勳協溥儀復辟後,孫中山在廣州召集非常國會,宣誓討伐。

之所以叫非常國會,是因為與會議員不足法定人數。這些人是因為北京的國會被解散後來的。從此,民國的法統分別被北京和廣州的國會承繼,以致後來制憲問題上的一系列混亂。

8.各路軍閥南征北戰快意恩仇期間,毛同學主張:

這是課本上沒講過的聯省自治風潮。

9.毛同學到北大蹭課,教室後牆上掛有當年的北大校訓。

這個校訓放在古今中外都堪稱一流,然而後來發生了變化。現在北大校訓是?

10.胡適對毛同學的請求表示了為難:北大有自己的制度。

很多年後,已經成為主席的毛同學悲傷地回憶過當年的心酸故事。

11.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團長是他,然而,片子里甚至沒有打出他的名字。

電影《我的1919》里講述了一個弱國在國際會議上的抗爭和無力。強權就是真理,不管你接受不接受這一點。

12.出發前,梁啟超鼓舞顧維鈞,然後有了下面這句著名的話。

不過這句話似乎是出自代表團團長之口。估計顧維鈞回憶錄里會有記載,可惜還沒看。

13.那邊巴黎會談,這邊陳獨秀預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並與李大釗商討形勢,李大釗說,如果談判失敗,那積壓了近百年的民族情緒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

這應是陳獨秀在電影里唯一的一次笑,天翻地覆之際,學生可用,民族情緒可用。

14.和談失敗的消息傳來,學生們大罵政府,在罵聲中登上歷史舞台。

這就是學生的行動計劃,幾十年後還有一次。看到東交民巷有沒有很眼熟?對,這事刀槍不入的義和團也干過,並且差點導致國家被瓜分。

15.不過運動中也有清醒者。

此時的梁,不到26歲,但是已經受聘北大兩三年了,教授印度哲學和佛教哲學。

16.然後有了一個標準的正義的答案。

彆扭,這句話非常彆扭。近代中國,兩個時代主題,一曰救亡,一曰啟蒙。學生的初衷想必是好的,不過手段呢?

17.總統聽到消息後。

面臨內憂外困,正力不從心之際,又有猴子跳上背。不過,這一代學生身上有一點值得我們肯定:他們分得清楚國家與政府的區別,知道愛國不等於愛政府。

18.嚴陣以待的軍警眼看著學生們私闖民宅,打砸搶燒,並沒有動手阻止。

甚至連自己首長都沒去保護,很失職也很錯誤。吃民國的飯,不管民國的鍋。

19.點燃了一些書和其他的什麼東西。

仔細觀察,這唯一一本翻開的書里有「摩訶」「天龍」「夜叉」「珠沙華」等字跡。很可能是一部佛經(據我粗淺的知識,這應是法華經)。那麼,是不是意指一把火燒掉梁的「清醒」呢?

20.學生們去找人抓人打人,但是諷刺的是,他們不認識要打的人。

你說是,我就打你。你說不是,我再找找。那麼,這個拳頭是不是舉得比腦子快了一點?

21.學生領袖羅家倫率人圍剿大儒辜鴻銘。

辜無語,並用一個冷眼回敬,也是對學生行為的評價,隨後孤零零從學生堆里走出來。眾人無言。

22.學生泄完怒火,點起篝火,慶祝勝利。

陳獨秀李大釗,他們很清楚學生的本事和面臨的時局。

23.胡適也看到了暴行的起源和它的危害。

但是學生們已經不作分析判斷了,他們身在劇場中,他們享受這種衝動,他們信奉那個東西,深信不疑。

24.一群有志青年出國求救國之策,毛同學再一次展示了他的高見。

這讓人想起,圖書館辯論賽里辜鴻銘和李大釗的分歧,辜認為每個民族統治的思想都來自自己民族的傳統,李認為共產主義是普遍真理,在全世界適用。可以說,毛同學觀察入骨,見解獨到,務實。

25.毛留下來與楊結婚,很清冷的婚禮。

這句詞預告了楊後來的命運。 我失嬌楊君失柳。

26.另一邊,獄中的周恩來等,可以與官方談條件,還不止一次,還把眼睛瞪得很大。

注意「政府被迫」這幾個字。以前都是看清政府被列強迫簽訂不平等條約,現在民國了,好不容易敢於拒絕在條約上簽字了,回頭卻被自己的大學生迫。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27.建黨大會,何正要向大家介紹毛同學的時候,有人走上前,與毛同學互道久仰。

一見如故。這一幕特別表現了張國燾同學與毛同學的情誼,這份情誼在後來有特別的發展。28.黨的成立大會,大家朗誦共產黨宣言。

如果這一句後面加上:但是今天,我不說!是不是很過癮?


原文已修改-----------
6月24日再次修改

《西遊記》里孫悟空沒有吃過人!
《西遊記》里孫悟空沒有吃過人!
《西遊記》里孫悟空沒有吃過人!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我看見好幾個答案說孫悟空吃過人了,這一點我強烈反對。沒錯,孫悟空自己說自己化作美女去勾引過獵戶…但是他本身就是一個喜歡占口頭便宜的人,見妖怪就讓他們喊孫外公,就個人想法,他本人的話語可信度不如唐僧的高。在烏雞國裡面唐僧曾說孫悟空自幼修持,是一口清氣,所以才讓他去渡烏雞國國王而不是八戒。

三藏道:「豈有不活之理。似這般久死之屍,如何吞得水下?此乃金丹之仙力也。自金丹入腹,卻就腸鳴了,腸鳴乃血脈和動,但氣絕不能回伸。莫說人在井裡浸了三年,就是生鐵也上銹了,只是元氣盡絕,得個人度他一口氣便好。」那八戒上前就要度氣,三藏一把扯住道:「使不得!還教悟空來。」那師父甚有主張:原來豬八戒自幼兒傷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濁氣;惟行者從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為生,是一口清氣。
--------------出自西遊記第39回《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另外不吃人的在他殺人的時候也有體現。

大聖道:「你們去南山下,把那打死的獵戶衣服,剝得來家洗凈血跡,穿了遮寒;把死人的屍首,都推在那萬丈深潭裡;把死倒的馬,拖將來,剝了皮,做靴穿,將肉腌著,慢慢的食用;把那些弓箭槍刀,與你們操演武藝;將那雜色旗號,收來我用。」
-------------出自西遊記第28回《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看見沒,要是他吃人,還用把屍體推到懸崖下去?

----------------------------------------------二次修改分割線-------------------------------------

評論區有提到說與牛魔王六位大聖在一起會吃人,原文是這樣描述的:

此時又會了個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獳狨王,連自家美猴王七個。日逐講文論武,走斝傳觴,弦歌吹舞,朝去暮回,無般兒不樂。把那萬里之遙,只當庭闈之路,所謂點頭徑過三千里,扭腰八百有餘程。
一日,在本洞分付四健將安排筵宴,請六王赴飲,殺牛宰馬,祭天享地,著眾怪跳舞歡歌,俱吃得酩酊大醉。
-----------------出自西遊記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所以原文並沒有提到吃人這回事,也就是吃的牛肉馬肉,不過牛魔王會不會吃牛肉就不知道了。
而之後這六兄弟在孫悟空鬧天空時並沒有出力,僅僅是在第一次孫悟空打傷哪吒過後來一起自封大聖的稱號:

此時七大聖自作自為,自稱自號,耍樂一日,各散訖
------------出自西遊記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所以全文除了孫悟空對唐僧說的那句話以外,沒有任何殺人的細節表明他是吃人的,而關於孫悟空說的話的可信度,原文有這麼一段描述:

八戒道:「師父,莫怪我說。若論賭變化,使促掐,捉弄人,我們三五個也不如師兄;若論老實,像師兄就擺一隊伍,也不如我。」唐僧道:「正是!正是!你還老實。」
--------------出自西遊記第74回《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

而關於孫悟空殺人的細節還有兩處,一次是剛剛從五指山下出來,殺了幾個蟊賊;第二次是在真假美猴王的時候,還是打殺了幾個蟊賊。

----------------------------------------------------------一次修改分割線--------------------------------------------------------------------------


在和評論區的朋友們探討過後補充一段孫悟空自己說的話自己吃人,並修改前文不當的部分。

行者笑道:「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里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庄台,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盡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晒乾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裡肯信,只說是個好人。
----------出自西遊記第27回《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因此我仍然保留吃人是行者為了嚇唬唐僧而說的大話的觀點。


《色戒》
誰再敢跟我說它是小黃片我削誰

感謝@Szeki Wo告知【梁朝偉吧】有資源,殺過去吧!

評論區的各色觀點我都消化不了了
贊同的基本把我的話都說完了
我以為這電影普及度應該還蠻高的
沒想到我還有很多人沒有看過
然並卵
我並沒有資源
可以去貼吧求種子,雲播放你值得擁有
但願你們能看到更為豐富的內容
吾從未見過好德如好色者也


《神鞭》
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給人的印象總是讚揚義和團為代表的保守和落後。實際上作品的立意是相當積極的。
傻二家祖上是練鐵頭功的必須剃光頭,後來到了清朝必須留辮子於是就演變成神鞭功夫,再到民國辮子剪了傻二就練成了神槍。
「鞭剪了,神留著。祖宗的東西再好,該割的時候就得割。再怎麼變也難不死咱,一變,還得是絕活」。


雖然不是書籍和電影,但也被人誤導了很多年。
不是我寫的,在微博上看到的,看了知友的評論後有刪改,如若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1、父母在,不遠遊。
下半句是 「遊必有方」
意思是要是出遊,必須要告知去處。
2、「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後面還有一句:「硜硜然小人哉」。
意思就是:固執的庸士就是這樣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義。
「硜(keng)硜然」形容淺薄而固執。因此孟子同學直接就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惟義所在」——只要合乎道義,意思就是做事不必太拘泥。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出自《莊子.養生主》一直被許多人用於鼓舞學習者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在這之後還有一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翻譯過來就是,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無限的知識,是不可能成功的,而那些自以為什麼都知道的人,其實是很危險的。
前半句就是告誡人們知識無限人生有限,做事不要太絕對,要適可而止,後半句就是告誡人們不要自大。
4、「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現在人們普遍理解作為兒女,要為家族續香火,不然就是不孝,完全錯了。這句話和生孩子續香火沒半毛錢關係。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意思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有三種之說,但孟子說過有五不孝),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
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不尊重長輩,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為一舜出家在外,二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古有以帝王為父母一說,三舜的父親對他很暴力,即使這樣他還是很孝順。所以君子們都認為一樣)。
5、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6、《周易·乾卦》:群龍無首,吉。
7、「人是生而自由的」下一句是:「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再下一句是:「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人更是奴隸」
8、三思而後行,其實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的意思是想兩遍就趕緊去做,想來想去墨跡你妹啊!
9、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這句話其實與愛情無關,這裡的相思是想念的意思,其實是白居易與友人討論時在想念故友。
10、閉門造車,出門合轍。
11、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
12、中國是一頭沉睡的巨獅,當他醒來全世界都會震驚,那就永遠別讓他醒來。--拿破崙
13、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其中的『為』字有兩種讀音,但是正確的讀法是第二聲(陽平),這裡的『為』是動詞
句意為 人如果不修習自己的德行(改進提升自身不足),那麼天理難容(朽木不可雕也)!
14、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原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一般人的理解:「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聖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也當成豬狗不如的東西!」
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聖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直到現在,穿金猴皮鞋走金光大道的章金萊老師還堅定地認為他代表著《西遊記》一身正氣歡樂開懷的最先進方向……


高中語文老師告訴我們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中父親為什麼那麼狼狽,除了因其母親去世,還有就是因為他續娶了一房姨太,被老家的另一位姨太一鬧,反而將他的煙酒公賣局的局長一職丟了(?Д`)所以情場失意,職場也失意。。。。比較落寞
=f=i=n=i=s=h=============
這個那個其實是我走題了,題目是書籍長期以來被嚴重誤讀了,然而我回答的是《背影》這篇散文的背景故事。
它並沒有被誤讀!
它確實表達了父子情之深。。。。
(毀了童年真地不好意思(°ー°〃))
(那麼我只能用一首歌來挽回對父愛的回憶或感謝)
(《父親》李健 )
(竊以為音樂才是表達情感的最好方式,感動到了再回來和我說吧( ′??? ` ))


《伊索寓言》
譬如狐狸和烏鴉的故事,大部分孩子會嘲笑烏鴉的傻,卻不會斥責狐狸的壞。


《馬可波羅遊記》,多為道聽途說而非實際見聞,卻被歐洲人信以為真。


《厚黑學》,被嚴重誤讀。

說到《厚黑學》,大家想到的都是黑色封面、奸詐、手段、勾心鬥角、曹操、爾虞我詐、上位學……估計,都是這種自帶情緒的詞語。


市場上,《厚黑學》總被定性為勵志、成功學圖書,後面跟著一堆臭不要臉地投機者,趁機搞一堆商場厚黑學、職場厚黑學。讓世人都以為,這是本教人臭不要臉的書。


根本就是大!錯!特!錯!


有人說,《厚黑學》舉了曹操殺人、劉邦無義的例子,不就是在教大家:成功就要皮厚心黑。


確實,李宗吾舉了這兩位的例子。但原話分別是這樣的:

三國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長,全在心黑: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成付完,又殺皇后皇子,悍然不顧,並且明目張胆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心子之黑,真是達到極點了。

你認為這口氣,是在給世人樹立榜樣嗎?別逗了!

劉邦天資既高,學歷又深,把流俗所傳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倫關係一一打破,又把禮義廉恥掃除凈盡,所以能夠蕩平群雄,統一海內。

這罵人的水平,諷刺的辛辣,跟魯迅相比,也毫不遜色。


但世人都知道魯迅橫眉冷對,卻把李教主的嬉笑怒罵,當作是成功秘笈,真是「同途殊歸」,可笑之至。


這就比如考試作弊。


班上有一人靠作弊拿了高分,老師點名批評他:「某某某,居然在手臂上寫小抄!這種做法是可恥的!」


然後,有些人就恍然大悟:哇,原來還可以在手臂上寫小抄。

(我並不是在教你們作弊#嚴肅臉#)


可能,大家會說:既然這是成功的方法,為什麼不照著做呢?


是啊,為什麼不呢?


明朝朱棣靠著裝瘋,最後奪了皇位。這個方法依然流行。比如,殺了人,可以聲稱自己是精神病,靠背景開個所謂醫院證明,就能輕鬆脫險。


傻子才會乖乖就範。


這樣無奈卻真實的捷徑,我們已經目睹了不止一次。


想寫小說,但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好的創意和構思。找個不知名的小作家抄一抄,節約腦細胞,名利雙收。


就算失敗也沒所謂,道歉又不會少塊肉。就算會掉,那麼厚的臉皮,少一層也沒什麼大不了。


當我們的社會陷入成功的癲狂,臉皮大概是最沒用的東西。


林語堂為這本書寫的序中,有這麼一句話:


這本書之好,在於告訴國人,一個蓋世奇才,對日非的世局,其內心的悲憤和痛苦是如何沉重。


這話,擱現在的世局,依然可用。


當然,李宗吾的嘲諷絕不僅針對以上曹劉二人。他的眼光太犀利,整個社會都被無情掃射了一遍。


在書中,厚黑教主提出辦事二妙法,簡直絕了。


哪兩個妙法?


一是鋸箭法。


就是有人中了一箭,跑去外科醫生那裡,醫生只把露在外面的箭給鋸斷,然後告訴病人:「進入皮膚的箭不歸我管,你要找內科醫生。」


這個絕妙的方法,有勾起你一些溫暖的回憶嗎?


之前,我們公司需要辦內刊,我就按官網給的聯繫方式找到負責人,結果對方說:「內刊准印證不歸我管,你要找某某某,我給你個號碼。」


好不容易打通他給我的電話,對方表示:「這不是我的事情,你得找某某某,我給你個號碼。」


當第三次電話打通,一個迷迷糊糊的小姑娘表示:「我不知道啊,我不管這個的。」


之所以我現在能心平氣和地回憶這件事,完全是我當時已經在心裡痛罵N遍了。


我們的某些機構,簡直深得「鋸箭法」的精髓,功力儼然十分深厚,李教主可以安心了。


第二個妙法,叫補鍋法。


這個法子有點難度,需要掌握火候。大概方法就是,原本人家的鍋只破了一個小洞,你要趁主人不注意,砸出個大洞。這樣修好之後,才能展示出你的能力。


除了辦事二妙法,還有求官六字真言:空、貢、沖、捧、恐、送。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啥也不幹、見縫插針、吹吹牛皮、拍拍馬屁、抓點把柄、送送禮物。


如此一來,官就能到手了。


官到手了,該好好乾了吧。別急,李宗吾還送來了做官六字真言:空、恭、綳、凶、聾、弄。


這些簡直太簡單了,連我們這些手無二兩權的,都心知肚明。就是凡事空洞、對上諂媚、對下強硬、不擇手段、裝聾作啞、弄錢為上。


不得不誇一句,中國的為官之道,傳統繼承的非常好!一點都沒有丟祖先的臉!


讀到這裡,你大概可以感受到《厚黑學》的畫風了。典型的諷刺漫畫類。


而且,李宗吾還是個遊刃有餘的段子手。


形容心黑時,他說:


這就像退光漆招牌,越是黑,買主越多。曹操就是這類人。


細思極妙。


連宣傳仁義道德的孔子語錄,他也手到擒來地惡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厚黑者而從之,其不厚黑者而改之。


求此時孔夫子的心理陰影面積。


又或是:厚黑之人,能得千乘之國;苟不厚黑,簞食豆羹不可得。


相較於蘭陵笑笑生純粹的冷眼旁觀,曹雪芹的深惡痛絕,魯迅的恨鐵不成鋼,李宗吾的諷刺更像《儒林外史》,讓你笑著笑著就垮著臉了。


等到再深想一層,無奈之餘,又只好扯出一絲苦笑。


其實,《厚黑學》的火爆本身,正是對李宗吾諷刺的一種反向回敬。


李宗吾是民國時期的國學大師,對中國古典思想頗有研究,他著述的《中國學術之趨勢》,囊括了他古典學術方面的思想。


但是!這本書石沉大海了,反響平平。被湮沒在無數奇談怪論里。


這讓我想起某位感情類博主,據說他曾經在西湖邊,喝著咖啡,跟朋友說:我也不喜歡這些虛假的雞湯故事,但是小姑娘們好這一口啊!


然後他義無反顧地被大眾包養了。


可是,李宗吾並沒有自暴自棄啊!他雖然暫時拋開了學術,朝人性開炮,但依然是笑罵的,怎麼就被社會強行扭曲了呢?


我書讀的挺多,整件事我就覺得社會太缺德,缺德到需要驚嘆一生,作者罵的太對了!


最後,再安利下李宗吾獨特的腦洞方向:


套用物理公式,解決人性難題。


這兩章分別是:心理與力學、性靈與磁電。


把牛頓力學規律、愛因斯坦相對論、磁電學理論全部抽絲剝繭,一點一點論證,得出「人之性靈,與磁電相同,與地心吸力相同」、「心理依力學規律而變化」等結論。


高中啃了三年物理的我,居然覺得好有道理。


這部分的創意,拍案叫絕,強烈建議具備一些物理知識,同時對心理感興趣的童鞋看一看,保證有茅塞頓開之感。


前段時間寫過一篇為《金瓶梅》說話的文章,這篇同樣是想告訴大家,《厚黑學》也是本被誤會的好書。讀來酣暢淋漓,會讓你忍不住為作者叫好。


《金瓶梅》大約是上層建築導致的眾人不識廬山真面目。


而《厚黑學》,我想更可能是,被某些急功近利的人所利用,才導致我們在誤解中錯過。


突然想起了小學課本上一個小馬過河的故事,水深不深,只有趟了才知道。


書到底講什麼,你得靠自己讀出來。


當然,至於到底你能讀出什麼味,李宗吾是這樣說的:人見到了就是人話,鬼見到了就是說鬼話。


你敢不敢翻翻書,檢查自己所見,是嬉笑怒罵,還是終南捷徑?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面試官「如果你把睡覺的時間用在事業上,以後會有很多女人陪你睡」的觀點?
美團的企業價值觀是怎樣的?是否存在問題?
人在 20 歲到 30 歲間會有巨大的改變嗎?
有多少人覺得看完知乎也過不好這一生?
怎樣看待男友送我才 100 多塊的香水?

TAG:電影 | 書籍 | 價值觀 | 影視評論 | 文學批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