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最機智的大學生是不是選學金融+計算機雙學位、雙方向發展的人?

金融——操縱錢的最頂級行業;
計算機——當代最前沿的技術行業。

而且從收入來看(中位數、高薪比例),還有工作環境、職業發展機會和空間,其他行業都沒得比。


我是作為當今最不機智的大學生來當反面教材的:生物科學+漢語言文學雙學士學位、雙方向作死的人。

剛進大學的時候,寢室六個人專業各不相同,分別是歷史、漢語言、生物科學(本人)、軟體工程、計算機和通信工程。很明顯一半是機智專業一半是不機智專業。然後成天就被室友和外人甚至家人吐槽呢,逢人就被問你這專業讀出來能幹什麼呢?簡直作大死,瞧瞧人家學經濟的學計算機的。吐槽到最後我就拍案而起:「你們不要老是說我讀的專業廢,信不信我分分鐘讀一個更廢的給你們看看。「

所以我就又讀了個漢語言文學的第二學士學位,雙廢合體,這下世界徹底清靜了。

--------------------------------------吐槽的分割線------------------------------------------

其實這兩個都算是真愛吧。之所以要去讀一個二學位,一方面是本身對文學的熱愛,一方面是對本專業教育的失望。我對生物專業沒有意見,失望的只是中國大學生科院的教育。老師不認真備課,純屬完成教學目標,講起課來照本宣科,味同嚼蠟。更別提有什麼有人格魅力的教授,能夠帶你領略一下生物學的美妙。學生自然也不認真聽課,每堂課起碼有三成缺席率,即便是在教室里的大部分都在干自己的事,玩電腦、玩手機。反正期末花一周時間看看PPT背背書就能拿A,還聽課幹什麼呢?

現在想來,有用的專業知識,都是在大三之後去實驗室學到的。我很慶幸當時沒有認真聽課,也充分理解在被這樣差勁的本科教育荼毒四年之後,很多生物專業的學生對本專業是厭惡的。我沒有產生這樣強烈的厭惡情緒,還能夠保持初心,保持真愛,也得益於二學位的體驗。

當時我就想,既然我在本專業課堂上學不到東西,那我就得自己找別的途徑充分利用大學資源,在課堂上學點有用的東西。我本身對文學就有濃厚的興趣,我們學校的中文系又大師雲集,想來即便是學不到什麼東西,也至少能夠領略一下中國大學最頂尖的學術環境是個什麼樣子,於是我就狠下心來修了漢語言文學的第二學士學位。

事實證明修這個學位把我大學四年都值回來了。聽中文系的教授們上課,真是如坐春風。教授們個個都口若懸河,無論是講課,還是瞎扯,都是滔滔不絕。我翹了很多本專業的課,但中文系的課基本上一節沒有翹過,那些課實在太好聽了,會上癮。雖然現在很多知識都記不真切了,但記了厚厚一本文壇八卦,也算是值了。

由於總人數只有十個左右,我們二學位的同學和老師關係都非常好。我還記得張老師的美學課,由於人少,老師就採用了古希臘柏拉圖式的問答啟發式教育,完全不在講台上講課,而是坐在我們中間問我們問題,一步一步引導我們對美學思想得到正確的理解。還有影視劇研究課程,課程上到一半,老師乾脆帶我們幾個去上海戲劇學院看話劇。我們幾個修二學位的,當時就經常周末出去逛二手書店淘小說,到現在都還經常有聯繫,畢竟大家都是真愛。

最後做畢業論文的時候,我做了自己最喜歡的作家:卡爾維諾和西西的影響研究。每周都跟導師討論和聊天,深化我對作品的理解,最後畢業論文拿到了A檔成績。

大三進了很冷門的植物系統進化的實驗室,也是不被人看好的方向。實驗室總共就只有四五個人,人少有人少的好處。大家都混得很熟,在實驗室一起叫外賣,做上PCR或者跑上電泳之後還可以玩玩桌游,日子倒是過得愜意。

大三暑假跟導師去川陝甘三省野外采了半個月的植物樣本,上山下鄉,連滾帶爬,苦是苦,倒也讓我這個城裡人見識了不一樣的世界。後來畢業的時候惦念著,這樣的生活,也的確值得我繼續過下去,所以我就一直做到了現在。

現在我在國外讀植物進化的PhD,並依舊對自己的專業非常熱愛。中文系的學位看似對我的事業沒有用,但它塑造了我的業餘生活,我依舊每周讀書的習慣,小說自然是看得不少,自己有空了也寫寫練練筆。雖然我現在已經不能像本科那樣答很多文學方面的題了,但科班出身的好處就是,你不會走偏,你知道該看哪些文學作品,哪些文學作品是值得看的。你知道不懂的時候應該看哪些專業書籍,哪些專業書籍是靠譜的。你對人文學科有充分的了解,不會妄自尊大,也不會妄自菲薄。

這兩個學位,一個給了我事業,一個給了我生活。當然,說不定哪一天,它們的角色會互換呢?

這就是我作為最不機智的大學生的經歷吧,雖說一直都在作死,到現在生活也沒有定型,但我反而很享受這種未定型態。一路走來,都是我自己一手安排的,從心所欲不逾矩。不管怎樣,好歹是配得上我們學校那句「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我一直覺得

最機智的人是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專業,並且能夠以此為生的人


被某人邀請來答題,雖然一看就要被摺疊,還是說說我的看法。

沒有心靈雞湯,不算反駁,僅從我的經驗來談一談。

首先你要確認你的效用函數是什麼啊(utility function),你讀大學的目的是什麼?舉例來說,有的人的目標是混個文憑,那麼他選擇的就會是最容易拿畢業證的專業。

假設題主短期效用函數的目標是找份工作,長期效用函數的目標是走向人生巔峰贏取白富美。樓主寫到:

金融——操縱錢的最頂級行業;
計算機——當代最前沿的技術行業。

不去討論對不對,但這是從現在這個時間點來看啊,而你的效用要在幾年後才能實現啊。假如你現在大一,還有將近四年才畢業,好吧,要是本科畢業不能找到讓你滿意的工作呢?假如你又去讀個碩士,幾年又過去了,假如你又去讀個博士.....用現在的信息去判斷未來這個行業是否吃香是一種刻舟求劍的做法。


我09年的時候進了大學,選了經濟學和金融學,沒有選計算機,就是因為當時很多碼農都找不到工作啊,感覺所有學計算機的都在藍翔。現在我來到美國,發現華爾街掙的錢沒有矽谷多,矽谷不用加班,有股票有期權,有假期,不用穿正裝打領帶,每天沐浴在加州的陽光之中,談笑間公司就上市了。去申請工作的時候,一個會金融的碼農一般都比一個會編程的金融學子要受歡迎。我只有以頭搶地,大呼:「入錯行了啊!」(此處有誇張)

另外,說一下金融行業現在的狀況,真的好擠啊……金融行業就像相聲行業一樣,沒有什麼門檻的,大家都可以來做啊,做不了投資做個客戶經理好不好?事實是,又有幾個人在做投資和交易?大部分人只是做一些支持性工作罷了。他們都是默默工作的英雄,沒人會報道他們的,你每天就看到一群投資經理交易員寬客經濟學家說這個說那個,不代表你入了行就能做這個的。金融行業是用一群人的平庸來打造少數一小批人的輝煌,正因為如此總是有很多辦公室政治的,樓主準備好了么?

說這些不是為了打擊題主的積極性,我是要說明這麼兩個問題:

  1. 你永遠無法估計幾年後的就業市場情況
  2. 不要被倖存者偏差誤導

現在好多人嚷著要來學金融工程,其實整個寬客行業在縮水。再往前,在我還是初中的時候,好多人嚷著要學生物工程,他們現在在哪裡?再倒退幾十年,好多人要學物理,後來他們轉行做了寬客........

題主可以去看一本書叫異類 (豆瓣)。成功這種事情啊,小的靠自己拼,大的真的是要靠機遇的。

所以說,與其根據別人的需求去考慮自己的道路,不如選擇一條你真正喜歡的道路,這樣在你以後路上遇到各種誘惑和打擊的時候,你才不會責怪自己當年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然後繼續前行。這樣你才能鑽進去,才能在某一方面變得很強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

所以喬布斯才說:

「Follow your heart.」

--------------------------------------------------------------------------------------------------------------------------------------------
我再分享一件小事。實習的時候,有一天早上去買早點,金融街樓下。就聽見前面一個女白領喊:「阿姨你少給我放了個雞蛋。」語氣非常霸道。就聽見大媽悠悠的說:「小妹啊,我月入好幾萬會貪你一個雞蛋么?」然後白領走了,後面排隊的所有金融白領(民工)全部被震懾了一下,為什麼?因為大家都遠拿不到這個工資啊。所以說,算了我也不說了。


不匿名。至少目前看來不是。
鄙人就是計算機金融雙學位,學校211985

我是很想做互聯網金融這一塊的。

暫時沒找到出路。

我屬於計算機的科班,金融的雙學位,
但互聯網金融來說歸根到底還是金融,不是金融的科班基本沒戲。

所以如果可能的話最佳的安排應該是
數學或金融數學的本科,金融工程的碩士,外加計算機或軟體的輔修學位。

最好是名校,最次是985。


我的答案是, 你說對了. 我再加一個限定條件, 越早畢業, 越早從事互聯網行業, 你的前途就越好.
尤其在北美, 更是這樣.

你知道如何進Facebook嗎? 他們的面試題都是從leetcode上出的. 只要你刷了幾遍, 一定能進得去. 那你知道他們的薪水是怎樣的嗎? 作為當事人, 我可以告訴你, base 115k, sign on 75k, bonus 20k, 以及4年以後才能拿到的option, 220k. 單位是美元. 這就是一個計算機行業剛畢業的一個new graduate的起薪. 你們可以數一下這些是多少錢. 平心而論, 哪個行業對一個剛畢業的學生的待遇能有這麼好的? 5年之內掙的錢很有可能比你們20年掙得都多!

即使這樣, 也有那麼多的人拿了Facebook的offer不願意去. 為什麼? 其他公司給的更多! Warmart Lab, 我認識的年薪能達到180k都有. 不信的話自己去glassdoor上看看, 我說的對不對.
Pre-IPO的公司呢? Airbnb, Snapchat. 你知道他們的期權給了多少嗎? 我認識的一個去snapchat的人, 800k, 單位是美元.

就是這樣. 這些人中, 有美國本科剛畢業的, 有國內985過來讀master的, 也有終於熬到PhD畢業的. 他們都自稱DS, 為什麼? 因為錢在灣區是不夠花的. 你可以過得很輕鬆, 單身租房子自己做飯沒什麼活動, 像我這樣. 但是, 也有的人過得很累, 為了promotion. 為了能早日拿到綠卡, 為了買房子. 這邊的房價是7位數. 一年升一級的, 有. 不斷跳槽以至於漲薪到300k$一年的, 也有.

我最恨的不是沒有進入這個行業, 而是, 為什麼我沒有更早的加入進來. 如果我12年畢業的時候加入了Facebook. 如果我當初再努力點多申請幾個Pre-IPO的公司. 我聽說snapchat現在一周都要招一個新人進來. 兩年前他們每refer一個新人都要發價值200k的期權, 現在拆股了也就是那時候的1/20不到.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你們可以覺得只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了, 你們可以覺得人生就是要朝著理想奮鬥. 但是時代就擺在這裡, 在浪潮的風口上, 豬都能飛起來. 真的有人, 在Google IPO之前進了Google, 在Facebook IPO之前進了Facebook. 然後跳到了Airbnb坐等下一輪收割. 可能這次收完了就可以把自己的錢放到灣區的某個private equity的公司了吧. 這種公司因為這種人的存在, 在灣區已經遍地都是了. 他們的餘生就會在不斷的消費中度過了, 可以追求自己真正想做而又是那些沒錢而有夢想的人不能做的了. 比如去太空. 不要告訴我你沒有過去太空體驗一發的想法. Virgin Space很便宜的哦, 只有250k刀哦, 對他們來說連一年的工資都不到.


想法是不錯,不過還是歸於小聰明。

事實上:
在任何領域,做到傑出的人,都需要對該領域有持久的興趣和不斷的努力付出。

單純的投機,而不熱愛。你工作一下,就知道忍受不喜歡的工作有多難受了。錢是撫慰不了你的。這就好比你不喜歡的姑涼一樣。

有這個想法,最好還是熱愛其中任一項。
否則,支撐你忍受不熱愛的事業的信念不堅定的時候,你差不多就要做逃兵。

雙休是個很妙的點子,不過搞it這行,看人的。

很多人以為學生物,土木,物理,數學,電子,通信等等,神馬專業都可以摻一腳。其實都忽略了本質。

本質是:
成功摻一腳的,智力都夠用。it這行,是靠智力的。
有很多智力不夠的跨行狗,都死掉了。先作個智力測試再入坑。

保守認為本科階段能考進985的跨行狗,智力差不多是夠的。

以上。


我一直覺得最機智的人是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專業(沒有那後半句)。
有很多人想學金融,問我這專業有沒有錢途。
我的回答是,你要問自己一遍,到底是喜歡錢還是喜歡金融。

在JPmorgan工作的時候,有個同事,典型的中國好學生類型,清華本科倫敦政經博士,金融經濟雙學位,CV隨便投隨便進的那種。但是他不喜歡金融,從小到大都是他父母叫他學什麼就去學什麼。他喜歡動畫和漫畫,拉著我一起去看frozen和wreck it ralph(倆年近30男人),一邊看一邊跟我說這個分鏡怎麼屌,那個效果有多酷,看完電影以後一定要看製作人員名單,一邊看一邊感嘆,現在做動畫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周末還拉著我去他家打ps4上的火影忍者,一邊打一邊跟我聊三大漫。

後來他辭職了,去美國從讀動畫設計。

他說我跟他不一樣,我是對金融有興趣的人,而他不是。

如果你放棄了自己的興趣,去學金融或者計算機,那不叫機智,那是傻逼。


不邀自答。
恰巧學的就是相關的兩個專業。某985的08年成立的實驗班,所學專業為金融學和電子信息工程。其中主修專業為金融學,輔修的專業也是計算機相關,且學校的強勢專業就是計算機和通信相關,氛圍也是典型的工科院校。目前從事的工作也是互聯網金融相關,所以認為比較適合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但我也沒覺得這樣就有會多機智。四年前我選擇專業時,也還沒有認識到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僅僅是因為當時比較喜歡計算機類,恰巧當年高考運氣比較好分數居然夠了之前最期待的學校了,而且在專業選擇上也有極大的自由(後來證明也確實如此),恰巧看到新成立了個實驗班,當時想的還是在學電子的基礎上輔修個金融。不過入學後發現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還好是大三的時候再選具體的專業。最終的專業選擇是第一專業 金融學,第二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在我們這一屆的實驗班中,最終這兩個選擇的也相對是最多的,不過也可能是因為金融本身就很熱的原因。

再來談當時選了專業對自己未來的思考,當時想的是研究生讀金融工程方向,這樣相對而已能結合兩專業。一方面學校的氛圍決定了自己潛移默化中產生了一定的工科思維,同時感覺自己也比較愛好。不過最後考研沒考上這個不談。。

考研成績出來之後,就決定放棄二戰繼續考研去找工作了。此時已經是大四下的春天了,秋招已經招了很多人了。據我所知,絕大多數去找工作的結果都還不錯,只是基本都只用了主修專業,畢竟兩專業跨度較大,兩者的複合僅僅是看上去很好而已。互聯網金融的概念那時也已經有些熱了可是具體在就業上也並未完全體現出雙專業的優勢。學校的專業側重導致部分用人單位對商科專業的不認可或說懷疑,輔修的計算機類又無法和專業的畢業生競爭。算是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再拿到了幾個銀行和上市公司的管培生之後,開始對自己產生一定的自信,沒了開始時的焦慮不安,感覺之後的幾場面試發揮的反而更好些。恰巧最後發現有互聯網金融的崗位招聘,面試了第一輪之後就覺得就是它了可也算是好事多磨從開始第一輪面試到最終拿到offer差不多經歷了一個半月,當時家裡人也催的挺急的畢竟其他offer都在陸續的到期,還好最終堅持下來了。然後拿到offer,7月入職。

想著去好像我是這一屆實驗班中極少數的(也可能是唯一一個?不太確定)找到與兩個所學專業都相關的工作。

而互聯網金融,這個行業所以聽起來真的很好,可是實際上在就業時,能提供給應屆生的崗位,真的太少了。

面試時我回答過很多遍,也是自己的感受。

大學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相應思維的培養。

雙學位直接帶來的就是學習壓力的增大,相應的也能培養出學習能力。同時兩種差距較大的學科所能帶來的思維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也不是說百利而無一害,我認為雙學位會帶來輔修專業所學不精導致廣而不深的窘境。現在回來想想我覺得可能本科主修某一專業研究生學習另一專業可能對複合的效果更好。

目前的工作,因為投簡歷時已經意識到產品經理這崗位競爭壓力太大,所以便沒投產品崗,其中也經歷了些波折,最終定到了技術崗(當時投的崗位的專業要求是 金融相關或計算機相關)。相比其他同事清一色的計算機相關專業,真的意識到自己能力的匱乏,在第一次入職培訓的時候聽到前輩說「我知道大家都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所以對編程這些的理解肯定很深了,所以培訓主要是業務相關的內容,編程相關的問題在工作中慢慢加以鍛煉解決」的時候心也是好痛。所以編程語言,sql,vi操作這些都要從頭學起。而主修的金融因為當時學習的主要是產品定價以及一些很虛的概念之類的,在工作中也就是在理解一些借貸的方向,銀行會計之類的能接受的稍微快些。

所以,真的只是看起來很美而已。

不過我很滿意自己的現狀,雖然經常加班,經常感覺被挫敗的不行。至少我認為我當時對這個工作的選擇是機智的。

至於專業的選擇?誰知道呢,也許當時選個通信工程不接觸到商科專業我就會覺得也還不錯呢?


經濟學上的理性人的假設還真是無趣啊。如果所有人只知道趨利是多麼無趣啊。

真心認可,堅持所喜歡的,才是最機智的。


我是一本計算機專業加第二專業金融。

當年那些專註計算機的同學現在很多去了騰訊工作,結婚的結婚生娃的生娃。

我博士還沒畢業。下次聚會,他們孩子都能叫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了。

如果止步於本科學歷。你是一個看得懂財經新聞的程序員或者是能重啟路由器,重裝系統的業務員。

精通一門就不容易,何況還得兩門結合。與其說機智,不如說決心比較大。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有些個東西特別是大學學習,只是覺得是個摸索的過程比較好,
這樣一個過程你能發現你擅長的你不擅長的,你喜歡的你不喜歡的,你想以後以此謀生或者僅僅只是為了刷學分刷GPA找妹子神馬的

在加拿大讀的本科,剛去啥都不懂都說金融好掙錢,收入高,有發展潛力,結果就到了商學院讀金融,(大一期間)其中學了不少選修課什麼計算機編程啥的···其實也就是為了刷學分,沒事兒上上玩。知道我上了一門名叫「會計」的課···噩夢的開始···
asset = liability + shareholder equity 這公式是永遠都是不等式···
最後成績一下來雖然是過了···學的那個痛苦···然後又去查了查各種商學院奇葩的課···最主要的是如果讀商,金融,大二大三還得上會計!
並且是我一點也不喜歡著東西·!不過看見班上女生男生三五成群的刷完整本整本的課後習題,好吧·呵呵。 反而我的計算機課的成績普遍高,再加上學起來也頗有興趣。

大二就轉到了計算機系,原來上的那些金融課也沒浪費,全當是選修,開始上計算機的主修··就這樣我的整個大二大三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驗室里度過的。。。有時候寫程序寫的也是發瘋,不過整個過程至少學會了很多技術,實驗室裡面其實也很是歡樂,交到了不少朋友, 大家學的苦,至少那段時光很充實···

之後的想法其實也越來越多了···最主要的是一條:我不願意10年後的自己仍然坐在計算機前敲鍵盤碼代碼。我雖然不排斥寫代碼,但是也真正的說不上愛到癲狂。

大三下+大四我又轉系了···
這次是應用數學系···(計算機和數學的結合方向)遠離了敲代碼的日子,來到了一個理論的世界。解常微分,偏微分, 數值分析,數值偏微分,數值常微分,數學建模···整個本科的最後幾個學期里全是這些理論+計算機實現模擬的課程··樂此不疲。周圍的同學越來越少···(老實說,學校裡面能搞這一科的人不多又能寫代碼還能理解數學理論,每次上課就20來個人,其中10個有可能是geek,5個是打醬油純為了畢業,剩下的普通人)
至今我還記得,很多個日夜,幾個小夥伴圍在一起解heat equation, wave equation,用matlab實現fourier transform 並且每個人口裡都時不時的來給老師爆句粗口,
現在回想那段時光很快樂。

你說那時候我壓根不知道以後要拿這個學位幹嘛, 能不能找到工作···薪水多少
不過我跟從了一個原則,充實+快樂

本科學下來學位是數學計算機榮譽學士學位

研究生申請的時候申請了數學和計算機,結果一個offer都沒有···
陰差陽錯最後一個申請老師推薦我倒了金融系,並且順利拿到了錄取

所以你看,我繞了一大圈還是回到了金融,不過這時候你的手裡有「武器」而不是一張嘴而已

現在研究生臨近畢業,感慨也不少,其實整個研究生項目知識沒有學到有想像的那麼多
重要的是在金融這一個圈子裡我慢慢的去了解了和人的溝通往往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networking」-老外喜歡用的一個詞,在金融這一行當裡面社交的能力可能直接和你工資掛鉤。同時在金融的這個研究生項目里我也見識到了人心的險惡,欺騙,背叛, 自私,反目
雖然只是冰山一角,不過也讓我對這樣一個社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對即將踏上的職場有一心理上的準備。

總結一下
本科計算機數學給了我技能,研究生金融教導我和人打交道
是想如果能夠寫的一手好代碼並且數學演算法高手還會在金融的知識中吃虧嗎?
硬實力+軟技能 = 全方面發展

最後我想說,跟隨內心的聲音,讓它指引你,並且樂觀,剩下的交給命運的安排並且積極的去適應。


武法雙修的一般兩樣都比較弱。


題主只是想知道當今是不是想爆發的學生都選這兩個專業,他不知道隨波逐流一輩子都是人找錢還未必找得到,利用自己的比較優勢創造價值才是錢找人。


too young too simple
學數學才是王道.


當今最機智的大學生應該是坐在圖書館讀書或者在實驗室作實驗。而不是在水知乎


有門專業叫「數據科學」


恰好鄙人是計算機本科+金融輔修本科,也是當年某一流裡面的三流,但是近來越發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人生際遇,讀什麼專業其實都是命運


任何以功利的觀念衡量專業選擇的想法都是耍流氓。

如果一個大學生不喜歡金融也不喜歡計算機,不說雙修,就算是只修其中一門,也很難有成就。很多智力高的人是如此,更不用說智力普通的了。

所以,我以為,一個了解自己喜歡做什麼並且遵循自己價值觀的大學生才算做真正的「機智」。


誰說計算機是最前沿的技術行業。乾的人多,賺的錢多就算技術最前沿的行業?殊不知google里有一幫只有高中文憑的人拿著高薪帶領團隊。雖然編程不等於計算機科學,但明顯PO主表示的就是編程。而編程其實是個只要花時間各個行業背景的人都能學會的工作。從大部分實際乾的工作來說,沒覺得碼農工作有比其他技術行業多領先的科技含量。


謝邀。不是。
最機智的的學生應該是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需要什麼,然後選擇最適合的發展方向的人啊。
選了所謂「喜歡」的專業然後後悔的,或者壓根不知道喜歡啥盲目跟風的,其實都是不夠機智的人。


其實我本是學計算機的,也輔修過金融,但是我覺得人機不機智和專業沒關係吧,真正人要是厲害,幹什麼都可以的。只要自己努力的方向和未來想成為的樣子是匹配的,那麼這些人都是可敬而又可愛的~


推薦閱讀:

中國銀行業是否真的存在暴利?
債券屬性「久期」的本質是什麼?
如果要建立一個專門為電影項目服務的孵化器,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為什麼蘋果公司在 2013 年之前的 20 多年內都沒有發行過債券?
聽說長債短借在中國很普遍,公司是出於什麼考慮?

TAG:大學 | 計算機科學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