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的知乎答案長期被低點贊率、高反對率、高圍攻率包圍,他會不會自我反省?

看了有那麼幾個人的長期答案(當然這幾個人都被我拉黑了),我產生了這麼一個奇怪的問題,在這些人眼裡,是全世界都是腦殘呢?還是自己也會偶爾反省一下?


謝謝邀請 @程毅南


這類人會不會反省我不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這類人中的大部分很受傷,並且會為此採取更加激烈的言辭與行為來為自己的觀點辯護。


被反對被圍攻,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排斥(social exclusion)」,而2001年發表在JPSP上的一篇文章,標題就已經很清晰地說明了社會排斥帶來的後果:If you can"t join them, beat them: Effects of social exclusion on aggressive behavior.

這篇文章用五個不同的實驗匯聚證據表明人在經歷社會排斥以後,會更傾向於用激烈的方式否定那些排斥否定過他的人。


或許有人會說,網上被圍攻的人跟文章里無辜被排斥的參與者不一樣,網上被圍攻的人是自己有錯在先的啊,他被排斥是合理的,他不應該為此反省嗎?

可問題在於,這個「有錯」往往僅是站在圍攻他的眾人立場上的「有錯」。
並且無論對錯,社會排斥已經形成:距離十年前那篇文章,現代心理學對社會排斥的認識已經深入到了神經機制,有腦成像的證據表明社會排斥會激活跟生理疼痛關聯的一系列腦區。而這種社會疼痛的應激表現是既會對那些伸出橄欖枝的人更加友好,也會對排斥否定他的人更生反感。
所以我們常常會見到一些所謂的「小團體」在網上互相噴來噴去。


我們往往沒有太認識到我們在網上討論的時候,更多情況是在尋求「認同感」而不是真的尋求知識的增長,這一點有研究針對twitter、facebook用戶貢獻內容原因探討的文章作為佐證,人們發tweet的頻率以及表達出的情感明顯會受到關注者數量的變化影響,關注者對我們很重要。

這也是我個人一直更傾向於把知乎當作社交網站而不是專業問答網站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們大家很多人來答題是來尋求認同的;如果不認同別人的觀點,也沒必要去嘲諷別人。我們想讓一個人認識到自己觀點有誤的方式有很多種,最好的方式是自己另外寫一個乾貨滿滿論據嚴謹的答案,讓觀點對立的人也由衷讚賞你的答案為你點贊,而言辭激烈帶上嘲諷的批評則是最糟糕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就算讓別人理性上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也往往還是會做出非理性的防禦性行為:強詞奪理地為自己辯護。

不僅知乎,網上乃至現實里太多的爭吵都是摻入了這樣的非理性行為。

比起各種摻入了非理性的爭吵,我個人更願意看到這樣一個知乎:

只分享,不爭吵。觀點不同可點反對,評論區留給針對論據的討論而不是立場的站隊。


附上文中提到的研究文章

Eisenberger, N. I., Lieberman, M. D., Williams, K. D. (2003). Does rejection hurt? An fMRI study of social exclusion. Science, 302(5643), 290-292.

Twenge, J. M., Baumeister, R. F., Tice, D. M., Stucke, T. S. (2001). If you can"t join them, beat them: effects of social exclusion on aggressive behavior.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1(6), 1058.

Lin, H., Tov, W., Qiu, L. (2014). Emotional disclosure 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The role of network structure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41, 342-350.

Toubia, O., Stephen, A. T. (2013). Intrinsic vs. Image-Related Utility in Social Media: Why Do People Contribute Content to Twitter?. Marketing Science, 32(3), 368-392.


我的所有匿名回答,要麼高票贊,要麼被噴到死,問題在於,點贊和噴人的往往還是同一群人。為此,我常常陷入沉思,深刻地反省自己。

如果拋開嘲諷,調侃,端正心態,認真地思考網路上的紛爭,會發現這問題很有價值。知乎上有人曾說,如果不是互聯網,你根本沒有資格和我說話。多數人聽到後都很憤怒,破口大罵的同時,卻忽略這句話本身的含義和正確性。

互聯網好就好在它給了所有人一個平等的交流平台,但它卻沒有辦法讓人真正的平等。

世上所有的爭執,其本質無非三個字,不對稱。信息的不對稱、心智的不對稱、教育程度的不對稱、財富地位的不對稱,種種不對稱,讓人有了不同的思想觀點。原本相安無事,何不食肉糜的帝王見不到渴望用金鋤頭的農夫。直到世上有了知乎,於是乎,風起雲湧,江湖再無寧靜。

智力、家庭背景等不對稱,對紛爭的引發影響較小,因為這些不對稱使他們關注的領域產生了不同,實則進行了一遍篩選。

以知乎而言,我用幾個號關注了不同領域的問題,之後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你看到遊戲圈對於鎖區事件群情激奮,覺得這就是今日最大的新聞,全世界的人都在關注的時候;切換到哲學賬號,頓時感到歲月靜好,雲淡風輕,偶然冒出幾個新回答,還是談談對王陽明知行合一的見解,極為客氣;等你再切換到電影娛樂賬號,又炸開了鍋,韓國電影到底好不好,廣電到底渣不渣,這比下個月能不能拿獎金還重要;等換到法律賬號,復旦投毒案,兩邊又掐得你死我活,死刑還是不死刑,今兒不說個明白,大家都別想走。

遊戲圈不懂哲學圈的趣味,法律圈也看不慣電影圈的紛爭。大家在各自的圈子玩的不亦樂乎,偶爾幾個問題跨領域討論,那一定門檻越低,多半是社科類問題(不是故意黑)。

這類紛爭是平行的,偶爾在社科或男女情感問題上,產生交點,引起普遍討論,尤其當關鍵詞是「胸」、「美腿」時,就會引發爆炸。而有類紛爭是縱向的,他們產生的原因是年齡,這是無法避免,也一定發生的。

每個人都有成長的過程,從不成熟到成熟。我根本不想翻自己最早的qq說說、人人狀態和微博,每次看都恨不得給自己一耳光,哥一世英明,全毀在自己的童年上了。你看哪怕面對年輕時的自己,我們也難以接受,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所以人們看不起對毛主席狂熱的五毛黨,覺得他們書讀的少,too young too naive;五毛黨也看不起小憤青,全是群讀南方周末和人物周刊的小文藝,等你們出了國,見到了國外的真相,就會悲憤今日的愚蠢。

這些都很正常,成長本就是需要代價的。但要明白的是,我們可以嘲笑中二少年的眾人皆醉我獨醒,但不能真認為眾人皆醒他獨醉。我們可以嘲笑無知少年的義憤填膺捨身成仁,但不能真懷疑國士無雙精忠報國。

我們疑問一個人被點贊、反對後,會不會進行反省,這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意識到自己在做出點贊、反對、提問等每一個行為的前後,都要反省深思,尤其是在網上。

讀了一遍,覺得寫得太傻逼了。某知名導演曾說過,拍完的電影,三天後,就想重拍。我寫完文章,三分鐘後,就想重寫。你看,多強的自省能力。

上文總結一句話,上網別裝逼,裝逼遭雷劈!


少年郎,你造么,有些人在生命的某段日子裡經常沉浸與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思想中不能自拔,他們悲天憫人他們義憤填膺他們殺生成仁他們以一種超然的心情絕世而獨立!他們苦口婆心分分鐘教你從新做人!他們高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也!你懂這樣的心情嗎?

反對越多,他們越是覺得職責之重任務之艱越是覺得要不辱使命!沒錯!就是為了喚醒更多的人!讓我一個人被反對被辱罵又如何!一群愚蠢的人類!讓我的思想在更廣的地方傳播!


想想當年我們偉大的黨。。。。


高點贊才會帶來高反對,低點贊不會出現高反對的情況,後面的圍攻就不會出現了。


1,不要叫別人腦殘
2,也不要去猜別人會不會反省。

重要的是,自己去反省。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對的不得了,說的話都是永恆不變的絕對真理,認定的事都是鮮為人知的真相所在。

卻很難得去審視自己的思想,思考自己的思想是怎麼形成的,形成時的信息來源是否準確,認識是否全面。

題主,如果看完這段想反駁,請再看一遍。


會啊,常年有人追著我的答案點「反對+沒有幫助」。
我屬於知乎那種爭議性比較大的答主。
為什麼反對+沒幫助?我分析過原因。
第一,我的人生經歷很奇葩,一般人不會有,所以大家都不太相信我說的。就算相信了,也會覺得我是在刻意炫耀,而非認真思考後作答。
第二,我看待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方式很奇葩,就是天涯上常說的三觀不正。用本專業的詞形容,就是高能反社會傾向。
第三,口無遮攔,在知乎上得罪人了唄……

問題是,就算知道問題,也不想改啊,而且也不知道改的必要,就為了討好其它用戶么?


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陣營爭論中,如果開放評論期間傻逼過多就關評,少就拉黑。省得偷偷關注你無腦點反對,就能有效避免這種情況長期發生。

人應該為別人的意見總是反省自己嗎?我見過張佳瑋很多答案,理解高度完全不如其他答案,贊同數碾壓的情況多了去了,那些答主是不是也該反省下自己?

他有幾十萬粉絲會無腦點贊(可以隨便去他答案下面的評論區看看我說得是否屬實)在先,答題總喜歡先引經據典讓人覺得自己懂的東西真的很多,你說會不會引起蝴蝶效應?

知乎點贊數主要與答題技巧和非理性點贊率成正比,如果都沒能意識到這點這個問題實在很難深入討論。


應該是跟主流不符吧,自省什麼的看結果怎麼樣。就像一個人在路上開車,發現所有的車都在逆行,只是發現自己與主流不符,如果主流行駛的終點是懸崖,那自己就是對的。如果自己行駛的方向是懸崖,那就需要自省了。


@哥白尼


會的
比如我
其實上最近我的回答戾氣都太滿
今天總算來直面這個問題

我想給大家道歉!
前段時間,我們接手了一起和外地公安對接的案件。案子很棘手,案情也很複雜!我們處在了了十分被動的情況下……

所以熬夜和加班,咖啡和濃茶相隨。
每天都很焦慮和憤怒

是的
我焦慮了,還伴隨輕度的抑鬱。
前幾天我一直懷疑自己心理確實出現問題,一直沒有時間調整,前天案子移交完結,完美交接。

體內血清素偏低,自己量scl-90表確實焦慮症。
所以這段時間自己也會努力調整
這裡給前段時間不小心懟過的知友們道歉!
(當然並不包括造謠生事和滿懷惡意這種)

其實大部分的人民警察在封閉的生活環境中,面對繁重的工作壓力,較長的工作時間,緊張的人際關係。大部分警察都或多或少的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在軀體化、焦慮、精神癥狀、強迫癥狀還有敵對因子這些方面都容易出現嚴重的問題!

所以我希望我也能積極調解心態,釋放壓力,宣洩不良情緒,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這裡也希望能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廣大基層民警都能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調適能力。

這裡給一張我很喜歡 很喜歡的圖


別搞笑了,一個破網站,我都是躺在床上隨便刷刷,看見不喜歡的隨便罵兩句而已。廣大網友還真以為自己是跟蔥了,還讓我反省。呵呵。


比如說……我?

我一直在反省啊……只不過反省的結果未必如人所願罷了。


按照題主的邏輯:是不是被」低點贊率、高反對率、高圍攻率包圍「的伽利略(長期被教會迫害)、布魯諾(上火刑架)、蘇格拉底(被逼自殺)也應該考慮要不要自我反省?

所以,」低點贊率、高反對率、高圍攻率」等價於「答案的論據不充分,推理不嚴密,結論不靠譜」?
「我不知道你的答案哪裡有問題,但是這麼多人反對說明你的答案肯定有問題。所以你應當進行自我反省。」怪答主咯。


-----------------
一、之所以需要自我反省,是因為答案自身在論述中存在問題。
二、支持率跟答案論述靠譜與否不一定構成正相關,尤其是在政治、經濟等敏感話題。
三、大多數並不意味著判斷正確。

如果有個人看到自己的答案被」低點贊率、高反對率、高圍攻率包圍「,就改變自己的觀點,向著「高點贊、低反對、低圍攻」看齊。抱歉啊,這不叫「自我反省」,這叫媚俗。

---------------
真心勸告題主一句,如果你連別人答案基本的論證謬誤都看不出來,僅僅只是答案不對你胃口、反對的很多就拉黑別人,就不要跑出來秀優越了。事實上,不是「在這些人眼裡,是全世界都是腦殘呢?「,而是你在自證,僅此而已。


關鍵是我看不到多少反對啊,我只能看到贊。


我當然會反省,向圍攻我的人學習,給他們點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只不過不一定把他們當做正面教材。


我在知乎逗留的時間很少,即便在這有限的瀏覽時間裡,也至少看到過不下五個id的簽名是「專業政治不正確」「歡迎點反對」「摺疊我吧」或者其他諸如此類的口吻——當然由於我不記得這些id,不排除是同樣的人輪番換籤名。那種刻奇式的快感怎麼也不大可能進化到反省的層級吧。


題主這春秋筆法……你用「反省」一詞,豈不是直接把「高反對率」的答案和錯誤答案等同了嘛。 實際上,高反對率的答案不一定是腦殘答案,可能只是答主所持觀點與多數人不同而已,完全有和平討論的餘地。但現在的知乎火藥味太重,理性和平的討論太少,許多人一看見觀點不同的答案就立刻反對+沒有幫助+評論區開噴。這樣的反對再多,也只能讓答主感到反對者皆無腦,然後更加堅定自己的立場咯。


有時候我一些答案里寫的某句話本沒有評論區里臆造出的那些意思,那些話往往都還是客觀的真話,結果很多人就揪著我那句話不放。

之後把那句話刪了,再把評論中涉及對那句話的評論全都刪了,畫風就突變了。

比如說,你可以說你能做到哪些普通人做不到的事,但你不能同時說另外一個人做不到,哪怕他是真的做不到,客觀真理都不能說。

當然以後的回答里我自然會注意這些問題,但這不代表我反省了,因為真話就是真話,他假不了。


不會。
反省不容易。此人會感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那種感覺,呵呵。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人沒做好事情會把失敗歸結到別人頭上、覺得自己有理?
心理學學科內部怎麼評價弗洛伊德的理論?

TAG:知乎社區 | 互聯網社區 | 日常心理分析 | 自我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