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兔子都在拚命奔跑,是什麼給了作為烏龜的你前進的動力?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存在一些比你更加牛的人,無論什麼方面。如果把人生比作攀登,也許你窮其一生可以達到一定的高度,但對某些人來說珠峰都不成問題。對此,有的人選擇退出競爭,泰然處之,在半山腰悠閑度日;但也有人不斷向上。如果你是後者,當你明知道爬不到最頂端的時候,你攀爬的動力和意義是什麼?你是如何保證動力持續不斷的?

請注意前提是那句「如果你是後者」。很多說要看風景的回答無視了這個假設,他們不以跑到最前為自己的目標,實際上還是我說的第一類「在半山腰悠閑度日」的人。我欣賞你們的精神,但我想問的是第二類仍舊參與競爭的人們的想法。並且在這裡增加一個假設好了:假設你處的高度已經足夠溫飽,不用疲於奔命,那你還要繼續前進努力的動力和意義又是什麼?

--------------------------------
更新於15.10.01:最近得知余亦多先生離世,心情很是沉重。感謝他曾用心回答過題主這個問題,感謝每一個認真答覆的知乎用戶。RIP。
題主的困惑其實並不能完全由一種在單一價值模型或者固定價值心態下的自卑感詮釋。更多的,是出於對生命意義本身的疑惑。假如能在歷史中留下一點什麼的只是那麼幾隻兔子,烏龜有關尋找自我、超越自我的那種意義,之於整個世界來說實在是微茫到近乎是自欺的地步了。同意@曹舟力用西西弗斯的神話類比。
不過一個問題在知乎被公開討論的時候,就已經不只是我一個人的問題了,很多回答雖然沒有理解我的發問意圖本身,但還是能幫助到很多其他人的。


我們的課上有個問答群,學生會問一些有趣的問題。有時候他們會把一些問題搬到知乎來,我會幫他們點關注,這個問題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問題引來很多朋友的關注和回答,是因為無論我們多麼成功,內心裡,我們都會有這種落後於人的焦慮心態,而這個問題體現了這種心態。

我經常在課上跟學生討論這個龜兔賽跑的問題。我們都知道這個模型是錯誤的,但對它錯在哪裡,卻各說紛紜。有人說,這個問題不對,是因為「人是豐富的,不能用單一維度比較」,「兔子是兔子,烏龜有烏龜」。也有人說,烏龜應該和兔子比長壽而不是比跑得快。這麼說當然有道理,但也有局限。局限在於,這麼說好像就已經承認了如果我們是烏龜,確實跑不過兔子,應該認命,局限還在於,社會有時候就會把人放到同一緯度做比較,競爭並非都是不合理的,但這麼說好像我們逃避了這種競爭。

直到聽我的朋友 @飛之鴻老師提到關於兒童對於能力信念差異(他是做積極教養的專家)時,我才恍然大悟。

龜兔賽跑模型的錯誤在於,它傳遞了一種機械的能力觀。這種能力觀認為,人的能力是相對固定的。即使能增長,也潛力有限。烏龜一輩子都是跑得慢的,而兔子註定是跑得快的。

有人說,人的能力是遺傳的,相對固定的。也有人說,人的能力是由後天決定的,潛力無限。真實的情況如何,我們暫且先不論。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於能力的看法,對我們的心理狀態和成長,影響重大。
斯坦福大學的德韋克教授區分過兩種不同的能力觀:固定型能力觀成長型能力觀。她用大量的實驗表明,當你認為能力是固定的,你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到證明自己是聰明還是笨上。你會迴避挑戰,因為挑戰可能證明你不夠優秀;你會對批評和表揚患得患失,因為批評和表揚證明你優秀還是平庸;你會不願意努力,因為既然能力是固定的,真正聰明有天賦的人根本不用努力;你也會對別人的成功耿耿於懷,既然你們被放在同樣的維度做比較,別人的成功就意味著你的失敗。
你會害怕自己最終被證明是一個烏龜而不是兔子,而那些比你優秀的人,好像都在提示你,你就是一個烏龜。
相反,當你認為能力可以不斷成長,你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怎麼完成任務上,你會通過努力來提升自己的能力。你會擁抱挑戰,因為這是讓能力成長的機會;你會把批評看作對事情的反饋而不是對你的評價;你會更加努力,因為你知道努力是進步的前提;你也會努力從別人成功中學習,而不是把別人的成功看作自己的失敗。
你不管身邊是兔子還是烏龜,你只是努力奔跑。而這,會讓你的能力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軌道,並真的提高你的能力。

龜兔賽跑也好,「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也好,或者「愚公移山「 也好,表面在告誡人們努力很重要,實際上卻在傳遞這樣的思想:人的能力是相對固定的。即使進步,也只是緩慢地增長和上升。這種錯誤的能力觀會影響孩子,等他們長大了,他們自然就會問像題主所問的,「如果兔子都在拚命奔跑,烏龜的奔跑有什麼意義」這樣的問題了。

固定的能力觀是怎麼形成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太多不恰當的表揚。我們通常覺得表揚會讓人更自信。但當表揚的人說,「你很聰明」的時候,它就傳遞了一種固定的能力觀,它讓孩子逐漸失去了內在動機——孩子本來是會被有趣又有挑戰的事吸引的,讓孩子把注意重心放到別人的評價上來,放到「如何不讓那些表揚我的重要人物失望」上來,他們開始變得患得患失,不願意接受挑戰。他們想的不是能力的增長,而是怎麼證明自己。

那麼人真實的能力是怎麼樣的?我和 @飛之鴻老師都相信,它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是線性增長的,而是螺旋上升的。它的起點可以很低,但如果找到了人和環境的互動方式,我們積極地接受反饋,從環境中學習,人的能力增長會非常快。很可惜的是,因為害怕被評價,很多人迴避了這種反饋。現在經常被熱議的所謂「第十名現象」,既初高中時的第十名有時候比前幾名更有成就,我覺得很可能是因為第十名沒有足夠的關注,反而逃離了「表揚」的魔爪,由於更少被評價,他們反而發展出了更健康的成長型能力觀,反而更專註於做事不是「證明自己」。

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馬雲或者俞敏洪這樣的大佬,他們現在的能力和成就,當然已經只能仰視了。但他們的能力真的是天生的、向來如此嗎?我覺得不是。這也只是因為,最初他們找到了好的和環境互動的方式,並從這種互動中不斷得到了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再舉近點的例子,本題答案中得票最多的 @余亦多,他說他覺得自己一直是一個烏龜,但很多人都在評論里說,他明明是一個兔子,至少他現在是一個兔子了。這同樣是因為在和環境的不斷互動中學習的結果。

所以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這世界上本沒有烏龜或兔子,說的人多了,也才有了烏龜或兔子。我們都跋山涉水,風塵僕僕地向前奔跑,不是為了證明我們到底是不是兔子,是因為我們相信,
跑著跑著,我們就變成了別人眼中的兔子。


高能預警:本文無知識含量,純雞湯。

1,當櫻木花道完成兩萬球的訓練之後,他才知道流川楓有多厲害。

因為在一次比賽中,他看到流川楓的一個中投,這個起跳,這個姿勢,這個弧線,竟然是他訓練中想像的最完美的畫面。

他很氣,緊握這拳頭,又不甘心,他問教練:這隻狐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打籃球的?

安西教練:你應該好好的盯著流川楓的姿勢,儘可能的模仿他,然後用3倍於他的訓練量訓練。這樣,你才有可能在高中階段之內超越他。

流川楓是那隻兔子,幸運的是,櫻木大概也是。

題主的困惑在於,櫻木是個天才,尚且如此,而你,可能只是木暮。

2,李宗盛有一首歌,歌詞是這樣的: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我看那遠方怎麼也看不到岸,那個後面還有一班天才追趕,寫一首皆大歡喜的歌,是越來越難。

中年危機全都是這樣的:前面比你牛逼的人一眼都望不到岸,後面一班天才,比你有精力,比你聰明,比你學歷高,比你國際化。而你,小孩成績你得操心,老婆吃秘書的醋你也得操心,父母身體逐漸糟糕,最可怕的是你頭髮越來越少,身體越來越胖。

題主的困惑在於,比你天才的那個人,還比你努力。
比題主的困惑更可怕的是,這個比你努力的天才,還比你年輕,比你有精力,這意味著,即使你想努力,你也沒有那個精力努力。這就更無力了。

3,《蝸居》裡面,宋思明想搶郭海藻。他比小貝成熟、穩重、懂得女孩的心思,樣貌也不比小貝差;他有錢,有勢力,能幫海藻解決問題。

若是宋思明未婚,小貝拿什麼跟人家拼?小貝可能一輩子都達不到宋思明的高度,即使拼盡全力。

這才是無力感。

4,所以,我們能做什麼。

如果你是個絕對的蠢蛋,那我只能說,請你盡量少的認識這個世界,最好一輩子不要離開你生活的地方,有時候知道的越多,越痛苦。當你看到那麼繁華的城市,那麼美麗的女孩,那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生活都與你無關的時候,更多的痛苦便會襲來。

如果你是個笨蛋,又不肯努力,那也請你知道少一點。

如果你不是個絕對的蠢蛋,又願意努力,請你參考第一段安西老師的話:

盯著那隻兔子的每一個動作,能學多少學多少,然後以他三倍的訓練量訓練。

兔子一定會打盹的,即使牛逼如牛逼頓,30歲之後也再無建樹;也不是每個科比一樣的天才,都知道洛杉磯凌晨四點的樣子;你知道洛克李嗎?他說,努力的天才也是天才。

我曾經在一個答案中說過,勤奮,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被高估的美德。但是對於一個毫無天賦的人來講,可以依仗的就只有勤奮了。

如此,即便你還是追不上兔子,你可以是烏龜里跑得快的那一個。
如此,即便你是木暮,你也能做成一個,每天都比昨天好一點點的木暮。


不能輸給前女友的現男友。。(我認真的)


謝邀。

為了讓自己腦子裡裝些更真切更多樣更寬廣的對世界的認識,以便不會沉溺於自己的胡思亂想、真覺得世界是偶像劇和成功學課本、擅自給命運和理想各不相同的人們都扣上烏龜和兔子的帽子、提出類似於此的拍腦袋成敗論英雄的狹隘問題。


烏龜向前跑不是為了超過兔子,而是想去烏龜想去的地方。


1997年我懷揣著一個鎮老百姓的期望考上清華,嗯,然後被虐成狗。我們那個鎮,10年能有一個小孩考上清華。同在清華,有的人高考成績可以比你多一百分。你怎麼考都不及格的控制工程,人家能考滿分;踢球也踢不過別人;考試踢球都不行獎學金也拿不過別人;於是連生活伙食都不如別人……
儘管各方面條件都不如同學,但我相信還會有機會。因為,人的天性都對遠期回報興趣不高而更樂意追求短期利益。
所以你的時間可以戰勝別人的天賦。選一條苦逼的路,追求長期回報。
我在汽車領域工作,我喜歡讀文獻資料,所以我用了15年的時間來搜集汽車領域的英文原始文獻資料。15年的時間,我在全世界買書花去了100萬人民幣。我有多少書呢?超過1萬本。19世紀的書我都有好幾本。很多英文汽車雜誌從創刊第一期到當下最新一期我都有……
因為資料太多,我也偶爾編編書,編了有40多本吧。我成為了寶馬品牌公開課的講師,我也給賓士公司做培訓分享,給奧迪做顧問……很多汽車品牌市場部的朋友在做品牌營銷和品牌策略時都來我的圖書館查閱資料。當我擁有這1億到2億頁大部分未被電子數據化、總量超過國家圖書館同題材十倍以上的資料後,我就在汽車歷史內容情報領域建立了時間與苦逼的壁壘。
這就是我的故事。像烏龜一樣,用15年時間做一件事,嗯,主要是業餘時間--晚上啦、周末時間乾的。

放一張我的小收藏。30年代出版的大力水手漫畫。因為以前研究Jeep品牌的歷史,Jeep這個名字一直被懷疑來自大力水手。所以我就在美國找古老的大力水手版本過來看看。
我的故事說來苦逼,其實樂趣無窮,關鍵是專註。
==更多文章請到汽車文化 - 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看王洪浩 答過的問題


看完題主的題目,思來想去,還是只有這張截圖最能說明一切
legal high 第二季第七集,LZ務必去看一下
圖片貌似有點小
有的時候我們總是會把自己不如別人歸結為自己沒有才能,或者天賦不行
可是即使作為烏龜的你,仔細想一想,你真的和別人存在著天壤之別的差距么?
有時間做這些空想,還不如想著怎麼去讓自己變得更好啊。


人生可以是一份饋贈,一場砥礪,或是一覺清夢,而把它當做一場比賽,是最累也最無趣的。

或許別人上了珠峰,或許別人爬不上山腰,但那些都與我何干?我自看一路風景如畫,或急或徐由我心意,看得多少便賺多少。想要一覽眾山小,難免途中要埋頭趕路;想要曲徑探幽,也許悠悠半日也行不了幾程。各人有各人的行路方式,也各自有各自的風景。選喜歡的路走便是。東張西望別人的行程,不過耽誤自己賞景的辰光罷了。


兔子前面還有豹子呢,烏龜後面還有蝸牛呢。。。
一個人的水平即使有限,也不防礙他超越自己啊,為什麼一定要去和別人比呢?


你們看我是烏龜,我的內心卻是一隻驕傲的兔子。你們只是看走了眼。

沒到終點,誰能分辨兔子和烏龜?當烏龜不把自己看做烏龜,他就有成為兔子的機會。

對於很多骨子裡有著兔子心的烏龜,他們在意的不是終究是否還是烏龜,而是一種「可能性」,這可能性支撐著他們不斷奔跑。對他們來說,最痛苦的是能夠從周圍看到自己五年後、十年後是什麼樣子,而這實在太糟糕了。

我和很多朋友聊過,他們都有類似的感受,當自己的跑道太被固定、太可預見,看到五年後自己就是身邊的誰誰,十年後就是誰誰,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就這麼過去了,會很惶恐。

從前有隻烏龜,他只能在井底打轉,但是和別的烏龜不一樣,他知道外面的天地更廣闊,這讓他有一顆不安逸的內心。於是他認為自己應該是一隻兔子,開始努力做一隻行動上的兔子,後來,後來沒人知道他怎麼樣,因為他還在奔跑,一直、永遠、始終在奔跑,為一種「可能性」。


Trying to be the best make you stressed
Trying to do your best give you peace
從quora上看到的 一直記著


天生就是兔子或者天生就是烏龜的人,就算有,也是少數。
更多的時候,兔子之所以是兔子,就是因為他跑了。
而烏龜沒跑,所以以為自己是烏龜。


不知道有沒有另一個宇宙,會有人發帖問:
如果烏龜都在延年養生,是什麼給了作為兔子的你活著的動力?
————————————————————

嗯,這題大概有無數種答法:

比如GayScript會說,龜多兔少,超過群龜足矣。

比如yolfilm會說,學習未知的學問,鍛練欠缺的技能,見識陌生的世界,結交比你更好的人,如此直至三十歲,你會發現自己也是兔子。

比如張春會說,「要像鋼鐵一樣活著,因為沒有別的選擇。」

比如張佳瑋(oh no他來了…)會說,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

比如梁邊妖會說,你快啊?快就好啊?來我們比【嗶——】的大小!


隨意腦補的,如有冒犯請多見諒。
其實我自己最喜歡的回答是梁邊妖的另外一個版本,但我不知該如何用他的口吻說出來,只好不太妥帖地引用:

「論及精彩,有太多的模式關於『成功』,而在公牛所在意的世界裡,卻根本見不著這兩個漢字的痕迹。
不管是誰,不管擁有怎樣的權位、跟他有怎樣的關係,如果你不尊重他或他所尊重的事物,就會被他一拳打倒在腳下。
他的精彩不需要有幾十幾億人來讚歎,他目力所及的一切都是他書寫自己信念的舞台。

這樣的人生,毫無疑問是,最精彩的人生。」


2013年12月25日
相信凡是追求進步的人,都很在生活中不斷的被這個問題打擾。
==========================================
我的答案是:
1. 找好你的主戰場
一個上進心很強的人,總是會希望自己的各個方面都做的最好,都做到NO1,理想是好的,但是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個標準的心態,那就是典型的不知道自己的優點在哪裡,沒有知道自己擅長什麼的人。
如果找到了自己的主戰場,我們就會發現,心態不一樣,我們在自己的主戰場上去爭取成為第一,在其他必要的事情上,則是不以競爭為目的,而以自己的幸福/健康等內在價值為目的。就像一個天天跑步的科學家,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跑步的目的不是拿下跑步的冠軍,而是為了有一個好的身體而支撐自己在科研這個主戰場上拿下更多的成就。
一個烏龜,就不應該去和兔子比較跑步,為什麼烏龜不可以和兔子比潛水?
悲哀在於,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都不知道自己的主戰場在哪兒。

2. 選好你的競爭對手
「取法乎上,才能得乎中」
用看文獻做比喻,我們天天看jacs和angew,最後也就發個biomacromolecules,然後如果天天看biomacromolecules,那就只能發個IF=3.0的了。所以,競爭對手很強大無所謂,關鍵是可以容忍或者接受之後的結果,努力過了之後,才能坦然面對結果。
道路總是艱難,簡單又不折磨思維的道路本身就意味著我們陷入了「舒適區」的陷阱。

3. 成熟、健康、平和的心態——幸福存乎於心,不在於比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一個人的能力,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天性,比如成長環境,既有先天的影響,也有後天培養的影響。
能力影響因素上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比如你是書香門第,我是玩泥巴長大的窮孩子,剛上幼兒園就要比較誰的素質好一樣,我自然甘拜下風。
可我知道,我有貧窮賦予我的品質,你有富裕賦予你的素質,我不會自怨自艾的,這就是一個成熟的心態。
更顛覆的是,這種通過比較來獲得自己的成就感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至少長期來看是不健康的)生活態度。同樣是一個遊戲,你有你的玩法,我有我的玩法,大家其樂融融各得其所,當我們開始為了爭取一個可衡量的結果,就慢慢忘了自己的「初心」,那行動就已經變質了,心態就開始急功近利了。舉個例子:如果別人發了一篇angew,然後旁邊的人告訴你「你還在為獎學金而努力嗎?請直接放棄吧。」,這就是典型的錯誤的科研態度。
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更容易理解比較的虛偽性,不論是每天的俯卧撐還是每周的跑步,如果總是在乎看著別人的數量和里程,我們就很容易陷入「投機取巧」和「拼量」的狀態。

4. 自我認識和認同感
很多時候,我們是為了面子、為了尊嚴、為了別人的認同感而生活和工作的。如果沒有了別人的認同,我們是不是就沒有了生活的動力?
我們追求別人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的評價,可能是一種比較低級的認同感;而如果能夠好好分析自己對自己的分析,自己從心底里認同自己的所作所為,那才是更加具有持續性的認同感。
我最近看到過一篇文章,講歐洲一個矮個子男子網球選手,年紀不小了,一直在打網球,沒有教練,沒有經紀人,自己的目標是保持在世界前一百名內,有半年傷病導致排名下滑,之後復出從很低級別的比賽開始重新向一百名前進,自己一年的比賽收入抵不過大牌運動員的一個廣告收入,可他依然很享受這項運動。我當時看這篇文章,也是有很大的觸動。這篇文章是:職業網球的頭號輸家
一個人,只有充分的認清自己,才能以一種健康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面對競爭,面對壓力,才能活出快樂。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PS1:今天聽冬吳相對論,「386 學會愛自己」,覺得其中的內容也能夠部分回答這個問題。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就是知道差距,並且坦然面對,然後尋找對策,而不是以逃避的方式去面對,不能因為別人戳到自己的短板「惱羞成怒」。(2013年12月27日21:30:10補充)
PS2:就像最近新聞報道的「門薩女神」,思考一下自己的智商,更加感覺這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回答。(2013年12月30日)
PS3:一旦我們懷揣著這個問題去觀察,就會發現很多的答案。例如路遙的《早晨從中午開始》這本書,也可以間接回答本問題,尤其是這句話,「即使沒有收穫的指望,也心平氣靜地繼續耕種」,「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為充實」,過程,而不結果,才是生命的真諦!(2014年02月09日)
PS4:認清自己,是每一個人一生的目標。
PS5:(2014年4月19日)幸福快樂成功失敗,存乎於心,不在別人那兒。
PS5:寧遠: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PS6:每一個問題,都引導著我們發現自己。


我多想大聲地跟十四歲時候的自己說,你不是烏龜,也不是兔子,你只要跑就好了。

只要跑就好了。什麼快不快,順風逆風,別人超過,有人落後,都跟你一毛錢關係也沒有。跑得快也是我自己快,跑得慢也是我自己慢,別人怎樣,看看就過去了,人家的風景能給你,還是人家的疲憊能給你啊?我能認知到的人,只有自己;我能超越的人,也不過是自己。

你以為世界是要求你跑得快,但其實不是的。
後來又認為世界要求你色彩斑斕,但其實也不是的。
世界會對你提出種種亂七八糟千奇百怪的要求,並不僅僅是單向度的。你所能做的,就是起釘子一樣,把迎面而來的困難迎頭痛擊回去。儘力生活,儘力生長而已。

很多人永遠熱衷於給別人和自己貼上各種標籤,以求簡單理解,蓋棺定論。


我只知道,只要跑得夠快,標籤就會掉。
成為一個不能被任何標籤所定義的人。多帥。


你當我是在爬山,我卻當我在打理我的花田。

心存高山,自然路途疲遠。心存比較,自然心生不快。
你打理是你的事,跟烏龜兔子,有什麼關係。


弱者為何要戰鬥

因為弱者也有要守護的東西在


我的動力是:我只想做一隻好烏龜^^兔子是另外一種生物,只是用來學習和膜拜的~^_^



我們的成功是不應該通過企求別人的懈怠來達到的


推薦閱讀:

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進步,為什麼還是會不努力?
什麼情況下你才會努力?

TAG:調查類問題 | 人生 | 努力 | 人生意義 | 人生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