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沒有兩線作戰並且獲得成功的國家或者勢力?

歷史上有沒有東西或南北兩線作戰,並且還取得了勝利的國家,或者勢力?尤其是國與國,勢力與勢力不同方向的兩線同時作戰,無論主動還是被動的,主動的話進攻獲得勝利,被動的話防禦獲得勝利。如果是兩線有一定時間差的也算可以,但必須有兩線同時作戰的時間。如果說時間上完全一前一後那就不算了。戰役規模較小的,例如小型戰鬥,游擊戰應該也不算在內。


首先得引用一下歷史上最奇葩的宣戰交涉(語氣略有誇張):

(匈牙利外交官遞上對美宣戰書)
┌( ′_ゝ` )┐

美外交官:匈牙利王國……你們的國王看美國不爽?
(°ー°〃)

匈外交官:沒有國王,霍爾蒂海軍上將攝政。
o( ̄┰ ̄*)ゞ

美外交官:海軍上將哦,你們的艦隊要來攻打我們?
o((⊙﹏⊙))o.

匈外交官:我們是內陸國,沒有海軍。
o( ̄┰ ̄*)ゞ

美外交官:一個內陸國和美國有什麼仇?
( ̄△ ̄;)

匈外交官:的確沒仇,我們和羅馬尼亞有領土爭議。
o( ̄┰ ̄*)ゞ

美外交官:我不記得羅馬尼亞是我們的盟友。
(⊙?⊙)

匈外交官:你的記憶是對的,羅馬尼亞是你們的敵人,它和匈牙利都是軸心國。
o( ̄┰ ̄*)ゞ

美外交官:搞毛啊,你們想要羅馬尼亞的土地,打他們好了,為啥和他們結盟打美國?
╰(‵□′)╯︵┻━┻

匈外交官:歐洲國際政治之微妙,你們美國佬哪裡懂!
o( ̄┰ ̄*)ゞ

美外交官:……
(⊙x⊙;)

總之,二戰期間,德國是東歐的老大,其他小國都希望德國給自己撐腰。所以德國一聲令下打世界大戰,小國們爭先恐後跟風,唯恐自己的鄰國先抱大腿對自己不利。所以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匈牙利也得加入。可以說,這些國家都是兩(N)線作戰,前面惦記著不要被蘇聯坦克壓死,不要被英美飛機炸平,後面惦記著占鄰國的便宜。在東線戰場上,德國人必須像插花遊戲一樣隔開各國軍隊,尤其是羅馬尼亞人和匈牙利人,否則不等蘇聯人打過來,他們自己就得先分個生死。

那麼,兩線作戰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誰贏了呢?

相對而言,是羅馬尼亞贏了。因為羅馬尼亞……位置比較好。

地圖上可以看到,羅馬尼亞比匈牙利更靠東,所以蘇聯人打回來的時候可以搶先反水。1944年8月25日,在蘇聯坦克勸說下,羅馬尼亞加入盟軍陣營,對軸心國宣戰。此時匈牙利軍隊還堅決地站在德國一邊。10月份雖然匈牙利退出軸心國,但德國成功地把匈牙利軍隊繼續裹挾在自己的陣營。

蘇聯人很快就發現,羅馬尼亞人雖然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軟柿子,打匈牙利人卻很賣力。在布達佩斯戰役中,羅馬尼亞人和保加利亞人各提供了一個軍。唯一的問題是羅馬尼亞人和匈牙利人仇深似海,某些戰線上匈牙利人本來要向蘇軍投降,看到羅馬尼亞人上來,立刻士氣暴漲,死戰不退。

布達佩斯攻堅戰

1月14日,匈牙利步兵和突擊炮部隊在東區火車站和尼古拉·索瓦中將(Lieutenant general Nicolae Sova)的羅馬尼亞第7步兵軍展開血戰——綜觀整個布達佩斯戰役,匈牙利部隊的表現都比較消極,但是這次在面對他們宿敵的戰鬥中,匈牙利人卻打得十分殘酷野蠻。戰鬥從一條鐵軌打到另一條鐵軌,從列車上一直打到候車大廳內。

1月16日,數量上佔優並且興奮異常的守軍在已經坍塌的火車站廢墟中與疲憊的羅馬尼亞軍隊打起了白刃戰。筋疲力盡的羅馬尼亞人最後被趕到了多瑙河畔,索瓦中將的步兵軍36000 人中現在已經傷亡了11000人,這導致馬利諾夫斯基元帥不得不將其撤出,因為他惱火的發現,原本士氣低落的匈牙利人由於羅馬尼亞人的出現而變得越來越狂熱!

戰後蘇聯掌控東歐,首先要為自己的勝利取得補償,其次就是論功行賞。羅馬尼亞作為較早反水且親蘇的國家,一方面丟掉了東面的比薩拉比亞(摩爾多瓦)和北布科維納(現屬烏克蘭),另一方面,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爭議的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全部歸於羅馬尼亞。羅馬尼亞在兩次大戰中完成了領土翻番的成就。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歐洲地圖,可見羅馬尼亞是一個「┙」形: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羅馬尼亞變成了方塊:

匈牙利自詡奧匈帝國的後繼者,對此當然不開心,和羅馬尼亞勾心鬥角,相互惦記,最後變成了這樣:

羅馬尼亞這個方塊的東面和北面少了一塊,但在西面紋絲沒動,鞏固了這片對羅馬尼亞至關緊要的領土(下圖綠色)。至今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人均收入還明顯高於羅馬尼亞全國水平。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片綠色領土,羅馬尼亞會是什麼樣子。

而且不要以為二戰前羅馬尼亞拿到了這塊土地,二戰保住就只能算持平。二戰前羅馬尼亞拿到這塊土地,是因為及時加入了協約國。而蘇聯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掀桌者,是完全不在意什麼協約國權益分配的。從地理元素看,羅馬尼亞的西北角的確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很容易相對東南角的布加勒斯特地區獨立。

而即便在戰後幾十年的今天,即便羅馬尼亞進行了大規模的民族遷徙,匈牙利人還是羅馬尼亞國內最大的少數民族。在歐洲語言文化地圖上看,特蘭西瓦尼亞地區依然保持著大量的匈牙利文化。1956年匈牙利暴亂事件,一個誘因就是匈牙利的納粹分子繼續煽動民族主義,反對蘇聯對東歐的領土安排。(就是在布達佩斯戰役中想屠光猶太人,拉幾萬人墊背的那批人)

所以,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在二戰中各自兩線作戰,羅馬尼亞能保住大多數最近十幾年拿到的領土,應該算得上最後的贏家。可見抱大腿這件事,抱的早和抱的巧都很重要。

相關回答:

馬前卒:為何歐洲那麼小土地上會有那麼多語言?

馬前卒:為什麼歐洲是大洲,而東亞、南亞、西亞不是大洲?

馬前卒:俄羅斯為什麼未被西方完全接納,以致分道揚鑣?


本朝其實就是啊。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以為1949年10月1日建國後,就是一切太平了。但其實完全不是如此。1949年建國後,南方部分地區還處在國軍手中,這也註定了建國後幾年會完全不太平。

tg一邊要向邊境派遣志願軍抗美援朝,一邊要派駐軍隊在東南地區嚴防校長在台灣的反攻,一邊還要在西北,西南,東北等地肅清匪患與國軍。樣板戲中的《智取威虎山》正是東北剿匪的紀實,而《烏龍山剿匪記》也並不是虛構。
在當時人眼中,國家剛剛建國,大陸尚未全部解放,就在朝鮮前線用兵,還要提防著國軍的反攻,在這種情況下保住政權,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就在1953年志願軍在朝鮮簽署停戰的同年,西南剿匪也正式落下帷幕。西南軍區在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共清除土匪240餘萬人,這種人數放在其他國家完全是一支軍隊,而中國的解放軍正是憑著毅力將其全殲,完成了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中國自古就有綠林人士嘯聚山林的故事,但建國後再無此故事,當年解放軍的能力可見一斑。

到1953年,朝鮮戰爭基本定局,大陸也已經統一完成,匪患幾乎掃清,工業化進程開始,西藏新疆收回,天下安定。

最後,用戚本禹先生的一句話來評價當時的中國吧。
「奮起於東南,遠征於極地,運籌於西北,而得以逐鹿中原,飲馬長江,北和東拒,威服四海,功勛烈烈,死不朽矣」
——————————分割線——————
不知不覺這個回答已經破千贊了,受寵若驚啊www
針對評論區的交談我感覺還是說下自己的立場吧。
管毛主席叫太祖不是因為別的,單純是因為以前在文里提「主席」二字曾被和諧,所以拿太祖來當代號以免查水表。如果沒有馬克思和列寧的話,我是願尊稱主席一聲導師的。
《智取威虎山》的劇情的確是解放前發生的,但是除這部劇的背景故事以外,東北還有其他匪患,《智取威虎山》只是其中一個例子,例子可能選的不好,還請不要在這點上過度批判【跪謝】
對於稱戚本禹為先生這事,我是覺得對歷史人物要有些敬意,一個處在政治中心,難辨善惡,功過尚未蓋棺定論的人,不好貿然評價吧。而且我稱怹一聲先生,只是因為怹比我先生了數十年,與我對怹立場的看法沒有任何關係。公共場合下,就算是稱呼郭沫若也得稱個郭老吧。


新興的強權,打倒舊勢力,發動人民群眾的力量,外國圍攻,國內叛亂,N線作戰根本不成問題。

除了新中國建國初期的幾年,還有法國大革命和俄國革命。

法國大革命

巴黎政府外面有歐洲各國的圍攻,內部有保王黨、吉倫特派等各路勢力在旺代、布列塔尼、馬賽、土倫等地的叛亂。

歐洲圍攻法蘭西,法蘭西圍攻巴黎,可是巴黎打敗了法蘭西,法蘭西打敗了歐洲!

俄國革命

布爾什維克只控制著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大城市。

東面高爾察克自封"俄國的最高執政者"和俄國陸海軍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大軍幾十萬攻至喀山;南線鄧尼金在北高加索磨刀霍霍;尤登尼奇威脅彼得格勒;克里米亞盤踞著弗蘭格爾;烏克蘭有彼得留拉;各地叛亂不斷,尤其是哥薩克人,就連布爾什維克控制區也有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的各種暴動。外部協約國組建干涉軍,佔領大片土地,剛剛獨立沒多久的大波波出兵西白俄羅斯與西烏克蘭。

經過了幾年的苦戰,布爾什維克把所有的敵人都趕出了俄國國土。

根本在於,一方動員了人民的力量,上下一心,令行禁止;而另一方則是各自為戰,完全仰仗外國干涉力量,在國內也只能依靠一些被掃入歷史垃圾堆的勢力。

巴黎政府頒布憲法,廢除封建特權,把土地分給人民,把成群結隊的舊貴族送上斷頭台,在第三等級等於一切、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面前,那些叛亂勢力向國王領主基督效(gui)忠(tian)的口號是多麼的蒼白無力!讓人民為了奧地利新娘的新衣服去送死?法國藍衣兵和其他國家國王的僱傭軍不同,刺刀是帶著思想的!

俄國革命,布爾什維克的口號是「和平、土地、麵包」,而臨時政府呢,什麼勝利榮譽、國際責任,人民按年齡段填德國人壕溝送死已經快四年了,不想再白白送死了!後來的各路白衛軍,把外國干涉軍引到俄國的土地上,還好意思說愛國?到底是誰在為俄羅斯母親而戰?除了被沒收土地的富農之外,還有誰願意為那些舊貴族賣命?!就連協約國國內都發生了響應俄國革命的工人運動。


二戰時候的美帝當然是了。
還有就是二鴉時候的大英帝國,一邊花式吊打大清,另一邊鎮壓印度暴動,幾乎都沒動用本土力量,靠駐印軍就搞定了。
其實與此同時,我大清也是多線作戰,髮匪捻匪洋夷回亂一起來,除了洋夷沒打過,剩下仨也是被幹掉了。


美國啊,一方面打歐洲戰場,一方面打日本。


強國兩線作戰打兩個菜雞比比皆是。

不過我覺得都比不上腓特烈時期的普魯士,同時要應對三路威脅,外交內政,軍事調動,完全是極限操作啊
特別是幾次臨時結盟,急行軍,外加割地,避免了日耳曼火種的斷絕

腓特烈才是真正的微操大師啊


以色列在第一次中東戰爭遭到的是多方圍攻,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是典型的兩線作戰。都獲勝。


蘇俄內戰!從華沙城下到楚科奇半島,布爾什維克與各路勢力在上萬公里的戰線上廝殺,我個人認為除了蒙古西征和太平洋戰爭外戰線拉的最長的戰爭了,從北極圈到阿富汗邊界,戰火甚至燒到中國新疆和蒙古。簡直是無處不打仗


1,(為高票答案提供一個參與人的視角)本朝建國初期就是長期兩條戰線,抗美援朝和西南剿匪戰爭。據我爺爺描述,1951年後剿匪戰爭的兵力投入總規模甚至一度要大過抗美援朝。當時我國西南地區如湘西山區,川西藏區,滇西山區這些偏遠地區,甚至從清中末期到建國初這50餘年就沒有再被中央管轄過,民國真的真的太無力了(爺爺回憶,當地人就沒有國家、中央政府的概念)。部分當地甚至還在沿用清朝的官府設置,捕快衙門一應俱全。舉個極端的例子四川涼山州的木里縣當時甚至還有木里王這種政權(沒錯,還在稱王,而且還是一個神與王結合的政體)的存在。

另一個答案中,爺爺的故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016643/answer/247817573


我大木里王(中國最後的王國)

另外大陸國軍覆滅後除部分像我爺爺起義加入人民軍隊外,部分死硬分子繼續潛伏與當地封建勢力攪合一起,蔣介石還為其空投骨幹成員和武器,這為我軍造成了嚴重的困難。
當然最後我軍我黨充分發揮了群眾路線的優勢,取得了兩條戰線的勝利。

哎 ,想爺爺~

2,羅馬共和國末期,義大利半島內部斯巴達克斯大起義一度威脅羅馬城,西班牙半島塞多留反叛......雖然最後撐過了,但是羅馬共和國也完了.....


謝邀。中國有很多,尤其古代的漢、唐、明,和現代如抗日衛國戰爭,同時抵抗了鋼鐵日本,並抵抗了列強慫恿的邊疆F裂。這裡說個「兩線作戰」甚至「十線作戰」的最傑出典範——「能兼漢月照銀山,復逐胡風過鐵關」的那支神壇上的軍隊——大唐鐵騎:

先從後世歷代評價唐太宗的上百條言論中,摘取個人認為最精闢的一段,宋朝祭唐太宗昭陵,直觀感受一下:

「天命聖智,率其雄傑,補其裂,紉其絕,續其歇,益其竭,東西南北,張再造之乾坤,春夏秋冬,皎重新之日月,功有如是之大者,唐太宗文皇帝者哉!文皇未起兮四維如毀,文皇既位兮八荒如砥,文皇之跡兮炳如丹青,文皇之功兮配於天地!」

再放到一個宏大的復興背景下,俯瞰其長遠戰略:

一、初唐:李世民從突厥傀儡軍閥手中,奪回晉、冀、魯、豫、皖、陝、甘、寧、青,突厥手中奪回內蒙,鐵勒手中奪外蒙南俄,吐谷、高昌、焉耆、龜茲、西突厥、車鼻手中奪回西域,高句麗手中奪回遼東,且勝天竺吐蕃。貞觀一代,即光復開拓三倍版圖。

李世民無論孤軍安內,削平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突厥傀儡軍閥,還是登基攘外,橫掃東突厥(滅國)、西突厥(驅逐)、鐵勒(滅國)、吐渾(滅國)、高昌(滅國)、焉耆(滅國)、龜茲(滅國)、吐播(驅逐)、印度(滅國)、高句麗(驅逐),無一例外全勝,真正做到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從三國內戰、五胡亂華到隋末胡塵,無一徹底翻轉,直到唐太宗廢墟仗劍,六師盡出,全部掃滅,山川壯麗天下大治。

唐高宗李治,在此基礎上,滅百濟、高句麗,擊潰日本,滅西突厥,最終「東綜日本海,北逾西伯利亞,西被底格里斯河,南極印度及海洋洲,唐人威聲,遠播域外,漢族勢力,震爍古今」(抗戰時期成本俊著作《民族英雄唐太宗之精神及其事業》)

二、盛唐:北滅後突厥,擊潰契丹,西征中亞,對阿拉伯四戰三勝(張孝嵩、張思禮),滅突騎施、拔汗那、石國、小勃律、大勃律(怛羅斯戰役兩年後重新再挺蔥嶺)。

三、中晚唐:平定安史之亂,滅回鶻烏介可汗(殺胡山之戰),擊潰吐蕃阿拉伯聯軍(韋皋),擊潰南詔收復安南建立海上大運河(高駢),擊吐蕃為百餘部落收復河西哈密(張議潮),追擊契丹(劉仁恭)。

手下敗將:東西後突厥、薛延陀、鐵勒諸部、車鼻、党項、吐渾、高昌、焉耆、龜茲、天竺、日本、高麗百濟新羅、拔汗那、突騎施、大小勃律、石國、大食、蠻僚、松外諸蠻、回鶻、吐蕃、南詔、林邑、交趾、靺鞨、渤海、奚、契丹!戰勝全部外敵!

——節選自舊篇《民族底線不可挑戰—回擊抹黑貞觀的十大謠言》

P:但這種兩線作戰,不是說同時對兩個方面打拳頭,把胸口亮出來,而是保持局部攻防點的數量優勢,故仍有輕重緩急的戰略優先次序。

其況如何?怎樣作戰?詳解:

華夏民族的壯麗重生——五胡亂華時,黃帝子孫的奮起:

1.祖逖北伐;

2.桓溫北伐;

3.冉閔抗胡;

4.西涼李暠(李世民祖先)抗胡;

5.謝玄淝水之戰;

6.劉裕北伐局部光復;

7.陳霸先平羯亂;

8.楊堅局部光復北方;

9.隋末大亂,十胡又起,李世民掃盡傀儡軍閥,又北伐西討南下東征,滅東突厥、薛延駝、吐谷渾、高昌、焉耆、龜茲、中天竺、車鼻,擊潰西突厥、高句麗、吐蕃,全部戰勝,徹底光復開拓,洗雪五胡亂華和犬戎攻周之後所有國恥,華夏稱雄亞歐大陸,貞觀之治,萬國來朝!

歷史上最成功的安內攘外者、民族英雄的輕重緩急戰略範本——李世民路線:

1.先救隋(雁門退突厥+楊廣死後立隋主)、後代隋,樹大義輿論名分,以禪革繼。

2.挑撥突厥與其傀儡軍閥之一薛舉聯盟,拿下長安,舉關中臨四方。

3.同時面對突厥傀儡軍閥,不假手軍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先西(薛仁杲),次北(劉武周),後東(王世充竇建德),再殘(劉黑闥),同時李靖南征,統一。

4.疑兵兩退突厥,不惜府庫懷柔,休養安內,行均田租庸調,輕徭薄賦舉族和解,在耕者有其田的自耕農基礎上形成府兵制軍隊,並由地盡其利而貨暢其流,煥發商業科技繁榮。

5.瞄準時機,閃電戰北伐滅掉東突厥,挾餘威「天可汗」號令諸國形成威懾,胡國皆不敢牽頭統一攻唐。

6.閃電戰西征,滅吐谷渾,收復河西走廊,控制西部咽喉。

7.冒險(因未知)迎擊吐播,勝之,對西南形成威懾,恩賜文成,分身北顧。

8.鞏固北方,掃滅漠北薛延陀,建政俄境,形成超長掎角,與河西保衛大西域。

9.閃電戰連續西征,長途奔襲,一舉盪滅高昌、安西四鎮、龜茲,驅逐西突厥,設安西等都護府,完成西域光復、西部和北部安全防線。

10.回手解決高句麗,光復遼東,以攻勢和南部造船,水陸並進鉗住東北線。

11.偏師滅中天竺,形成『木蘭舟』出海的南洋威懾。

12.再北伐,追擊流亡政權車鼻可汗。

於此,十胡俱滅(高宗繼之完滅西突厥高句麗百濟,潰日本,實現民族復興的完勝),華夏生存空間、行政疆域和安全防線得到歷史重合,漢朝疆土武力贖回,歷代國恥雪盡,內又行貞觀之治,故階層調和與一致對外兼顧,實現漢高祖文帝與武帝不同路線的『道儒融合』,同時大興文教(群書治要,五經正義,及邊塞詩、歌舞等無數),亦十道控軍,保障了即使安史之亂後,晚唐也能翻盤三度崛起、對外不墜,並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作唐律疏議,民族國家的國民認同完成,漢唐成為超越家天下朝代的民族歷史象徵。

故唐太宗宣告『雪恥酬百王,除凶報千古』,貞觀成為後世歷朝歷代民族復興,一致看齊的濃縮符號。

——節選自舊篇《最成功的民族英雄》

以上,供參考。


歷史上的確不少打兩線的:

戰國時期的趙國,一邊在國都邯鄲和秦軍玩命,一邊還在北線反殺燕國;

漢朝初年到漢武帝滅南越,基本上南北兩線都有事要做(雖然南越弱的一逼);

三國時期的曹魏,南方吳蜀兩家+北方各路民族,已經算N線開打了;

成吉思汗西征,每次都要留人看著金國、西夏和南宋(雖然慫朝弱的一逼);

萬曆三大征幾乎屬於同時作戰;

康熙對付三藩、葛二蛋、明鄭和沙俄,還有一個西藏,基本每次都是兩三線操作;


居然木有朱八八同志,東邊張士誠西邊陳友諒北邊察罕帖木兒-王保保,三面作戰啊,而且這些對手不僅僅國力比朱八八同志強許多,首領也都是大佬級別的玩家,根本地獄模式,然而,朱八八同志通關了,完成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重任


選自毛選第五卷。抗美援朝的同時,西南在剿匪,全國各地在鎮壓反革命,農村在土改,同時還在搞「三反」「五反」。。。這個完全就不止兩線阿!國內國外,黨內黨外,城市農村,tg全都同時收拾了一遍啊!當年的tg簡直就是神擋誅神佛擋弒佛有木有!!!


東線老婆,西線老媽。
我快陣亡了...


秦國、李唐、趙宋、朱明。


問:黃巢從南來,夫人從北來,如何是好?
答:不如降了黃巢。


看起來大家還挺喜歡這個話題的,那我就稍微多講一點

-----------------------------------------------------------------------------------------------------------------------

第四次中東戰爭(又名贖罪日戰爭 - Yom Kippur War)中的以色列,

該戰爭發生在 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是以色列最接近被滅國的一次戰爭。

當時埃及和敘利亞為了洗刷六日戰爭中的恥辱,卧薪嘗膽,在以色列大部分軍隊人員放假回家過贖罪日期間從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東西兩向向以色列發動突然襲擊。

六日戰爭前的以色列控制範圍:

六日戰爭前,以色列的控制範圍

六日戰爭後的以色列控制範圍:

六日戰爭後,以色列的控制範圍。西邊控制了遼闊的西奈半島,邊境直達蘇伊士運河。東邊佔領了戈蘭高地,俯瞰敘利亞,同時還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地區

贖罪日戰爭開始之初的局勢

埃及方面,薩達特為了成功實施贖罪日戰爭,於1972年底以來,一直專註於擴軍備戰,當時從蘇聯手中取得了MiG-23戰機、SA-6防空導彈、RPG-7反坦克榴彈、T-62坦克,尤其是AT-3反坦克單兵導彈,並且改良了軍事戰術。

左欄為以色列、右欄為阿拉伯聯軍

戰爭初期以色列如何丟失陣線的過程就不贅述了。下面講下反擊

經歷了前期的艱苦鏖戰之後,以色列在西奈半島發起了勇敢壯士行動(Operation Stouthearted Men)。當時沙龍指揮的部隊實施了這一行動,以色列的偵察兵發現在埃及的南北兩列縱向防線之間,正對大苦湖 (Great Bitter Lake) 的位置,有一條不足1英里(1.6公里)的防禦薄弱地帶。

埃及在蘇伊士運河沿岸的兵力部署

沙龍部隊決定突破防線的這一薄弱地帶,在蘇伊士運河上架設浮橋,讓裝甲部隊渡過蘇伊士運河,然後從兩側迂迴到埃及防線後方。

沙龍部隊的戰術

這一薄弱地帶的難點在於要迅速拿下埃及在名為中國農場 (Chinese Farm) 的據點

中國農場 Chinese Farm

強行在蘇伊士運河上架設4座浮橋,以裝甲部隊快速穿插進入埃及本土,切斷敵方補給,摧毀防空設施,幫助以色列空軍重新建立了制空權。到了戰爭結束時,以色列的軍隊離埃及首都開羅僅有101公里。

而戈蘭高地的戰鬥被以色列高層列為第一優先。因為戈蘭高地一旦陷落,敘利亞軍便能長驅直入以色列。預備役軍人被儘可能的以最快速度分派至戈蘭高地,他們一到達兵站據點便直接駕駛分配的坦克開往前線,無須等待其餘訓練的乘員、無須等待在坦克上安裝機關槍、也無須等待瞄準鏡歸零目測檢查。

在第一天戰鬥結束時,在戈蘭高地擁有9比1壓倒性兵力的敘利亞軍的一個坦克旅通過了Rafid山口,攻進了西北方一條不常使用、名為Tapline的道路,這條路斜切過戈蘭高地,是高地最重要的戰略道路之一。這條路隨後成了敘利亞突破山口攻向Nafah的據點,而Nafah不但是以色列軍事指揮部的所在地,也是戈蘭高地最重要的十字路口。 就在當天晚上,剛剛到達戰場而且尚未被分派部隊的Zvika Greengold中尉,僅憑1輛坦克和幾名乘員,拚命抵擋如潮水般涌來的敘利亞坦克,直到增援抵達。在接下來20個小時里,Zvika的坦克在瀕臨崩潰的戰線上來回賓士,抵擋每台入侵的敘利亞坦克,在擊毀對手後迅速更換目標,單獨擊毀了數十輛的敘利亞坦克。他在激戰中被擊中受傷,但仍然繼續作戰,不斷的進行小規模作戰,在每次戰線即將蹦歸的危急時刻力挽狂瀾。由於傑出的作戰表現,Zvika成了以色列的國家英雄。

到10月10日,以色列不僅守住了戈蘭高地,還將所有敘利亞軍隊趕回了開戰前的位置。從10月11日至10月14日,以色列部隊攻進了敘利亞本土,在敘利亞的巴珊(Bashan)攻克了20平方英里的土地,並從那裡用重型火炮開始砲轟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市郊,距離只有40公里。

也就是說,以色列在贖罪日開戰之初東西兩側遭遇埃及敘利亞人數佔優裝備精良的部隊的偷襲,前期陣線丟失潰敗,而後期力挽狂瀾,在東西兩線均攻入對方領土直接對對方首都造成威脅。

贖罪日戰爭的最終停火線,綠色部分是以色列攻入對方領土的區域


七年戰爭歐洲戰場的普魯士

當時普魯士東面的沙俄、北面的瑞典、南面的奧地利、西面的法國以及更西邊的西班牙,全部是敵國四線作戰,唯一盟友英國的最大精力投入到與法國爭奪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之中,屈指可數的歐陸派遣軍也守在英王老家漢諾威不出來,普魯士的弗里德里希大王一挑五抗了六年,被沙俄包裹的大飛地東普魯士沒丟、奪自奧地利的上西里西亞也沒丟,但最後關頭英國盟友在歐陸戰場撂挑子撤出了漢諾威,看來各路諸侯不免要飲馬勃蘭登堡,弗里德里希在戰時第N次動了自殺的念頭。。。。。。。。

但是!奇蹟之子、普魯士人民的小朋友、智障小標兵、弗里德里希大王的鐵杆迷弟沙俄新皇彼得三世繼位了!撲向柏林的俄軍頓時成了援軍!可以媲美拿破崙兵不血刃複位的勃蘭登堡奇蹟發生了!普魯士熬過了戰爭的最後一年!


根據《竹書》,最牛b的應該是戰國時的魏惠王,桂陵會戰,就是圍魏救趙的那個大戰。魏惠王繼位時,趙韓兩國聯合,差點把魏國滅了,惠王繼位後,開始報復。文侯武侯都不在了,諸侯都認為魏國這個超級大國藥丸,有怨的報怨,有仇的報仇。秦國從東面打河西,齊國從東面攻大梁,楚國經過吳起變法後也厲害起來,開始收復曾被魏國奪取的土地,除了不沾邊的燕國,和弱小的韓國,都在和魏國做對,真正的四面受敵!魏惠王前期絕對一代雄主,不比他爸爸和爺爺差,面對亡國危險,先奶韓國,讓他做自己的小弟,然後主力北進滅趙,打下了以後秦國都打不下的邯鄲。東線齊國大軍在田忌孫臏帶領下,快打到汴梁了,魏惠王堅決不調攻趙的主力回防,靠堅固的大梁城讓齊軍無可奈何。東線雖然經石門,少梁兩次慘敗,但是也讓秦國傷亡慘重,一代梟雄秦獻公也幾乎丟了性命。南線對強楚,同樣丟失了部分土地,但是依舊堅挺過來了。等龐涓大軍滅趙歸來,先在東線打的孫臏丟盔棄甲,狼狽不堪,又西進攻秦,取得吳起時期一樣的戰績,把秦國打的風燭殘年,間接造成了商鞅變法的形成,最後攻楚,楚國灰溜溜的回去,吃了多少土地又乖乖吐出去多少。這一戰,魏國大殺四方,成就了帝國倒塌前最後的輝煌~~


必須要有我天策上將李二啊
虎牢關一戰(不是三英戰呂布!),軍神楊威!

李二先是擊敗王世充,成功圍困洛陽。
在雙方都疲乏之時,王世充求救竇建德,面對竇十萬來援。此時唐軍其實很難受,面對鄭軍和夏軍雙方特別吃力,但一旦退後,雙方匯合,以後的天下大勢就說不清了。李二手下意見也沒統一,各有看法。
最後李二毅然決定繼續圍困洛陽,自己率領三千五百精兵扼守虎牢,對抗竇建德。最終擊敗夏軍,生擒竇建德。洛陽王世充直接請降。

虎牢一戰,李二直接對抗鄭,夏兩大軍團並且最終成功俘虜敵方雙首領,軍功卓著,此後唐朝也幾乎勢如破竹統一,李世民也因此受封天策上將,開天策府。軍神這稱號,畢竟不是白來的。

現在知乎流行標新立異,李世民首當其衝各種被黑,又因為篡改歷史搞得自己一身臟,但唐太宗作為千古帝王最少拓撲思銳,可不是浪得虛名,人家這軍功可是實打實的,天策上將也不是隨便撿的。


推薦閱讀:

歷史上外交時有哪些尷尬場面?
縱觀歷史,人到底是是越殺越順服,還是越殺越反抗?
在抗日戰爭期間,少林寺還在普度眾生嗎?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裡?
如果你是建文帝,如何避免燕王篡位?

TAG:歷史 | 軍事 | 國際關係 | 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