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許多才華橫溢的人,往往與毒品、性、精神病等現象分不開?


-

這個問題是典型的倖存者謬誤。倖存者謬誤

實際上,才華不橫溢的人里,與吸毒、性、精神病有關的也很多。

可是,

一個山裡的農民吸毒你會在意么?

一個下崗職工嫖娼你會在意么?

一個流浪漢得了精神病你會在意么?

我的觀點是:才華橫溢跟毒品、性、精神病沒什麼關係!

類似的還有,

詩人為什麼愛自殺?

官員為什麼愛貪污?

其實,

好多詩人特別不想死,但是你腦子裡浮現出了的詩人是海子。

不貪污的官員也多得很,但是如果他不因為貪污被報道,你不會清楚他到底貪沒貪。

其實都是一個道理。

另,據說,電焊對體能的要求極高,許多焊工焊前吸一口幾乎已經成為「職業道德」的一部分了。

另,據說,搬磚對體能的要求極高,許多力工開搬前吸一口幾乎已經成為「職業道德」的一部分了。

另,據說,蓋房對體能的要求極高,許多瓦匠開工前吸一口幾乎已經成為「職業道德」的一部分了。

另,據說,做飯對體能的要求極高,許多廚師做菜前吸一口幾乎已經成為「職業道德」的一部分了。

……

不據說了,這些據說都是我自己瞎編的,開個小小的玩笑。

想提醒大家的是:我們看到的一切現象,幾乎都是被篩選過的。

或許有意,或許無意,或許被別人篩選,或許被我們自己篩選。或許它先天就是被篩選好的。

我們不僅要重視細節,也別忘了全貌。

——————

剛才的評論中, @徐饅頭對我的這個答案提出了非常有力的反駁。

我這個答案其實是存在問題的,那就是,雖然我所反對的觀點是缺乏數據支持的臆測,我自己的觀點也很可能是缺乏數據支持的臆測。

萬一真的有人對才華橫溢者和非才華橫溢者的吸毒比例之類的做過調查,發現才華橫溢者的吸毒比例就是比非才華橫溢者的吸毒比例高,那就可以證明我的觀點是錯誤的。

目前我並沒有看到任何數據能夠證明到底「才華」和「吸毒」「性生活」「精神疾病」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係或者因果關係,我們甚至也無法對「才華」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所以,即便大家贊同我的答案,也最好三思一下,我的答案未必對。當然了,其他的答案同樣未必對。

還是知乎上那句老話:問為什麼之前,先問問是不是。

——————

網友 @王占宇在評論中表示,最後那句老話具體放在這個問題里應該是「在說為什麼之前先說是多少」,各位也可以參考。

——————

再補充一句,什麼是「才華橫溢」,這是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事情。本答案並不單純指向寧財神,也沒有默認寧財神為才華橫溢。

再再補充一句,即便有數據支持才華橫溢的人中吸毒、性行為、精神病的比例更高,也無法說明是毒品或者精神病之類的給了他們靈感,或者他們為了增加自己的靈感而尋求毒品的幫助。問題的關鍵很可能是因為別的雜七雜八的原因,比如才華橫溢的人正好比較有錢。

多數精神病人、吸毒者的生活其實是很悲慘的,一點也不高大上,一點也不文藝。

他們往往沒什麼文化,也沒什麼工作,也沒什麼錢,甚至家破人亡。在中國的農村,不少精神病患者被家人用籠子關起來,每天喂喂飯,一關就是十幾年,或許他們才是大眾更應該去關心的。而且中國的精神病患者的數量遠比多數人想像的高。研究顯示我國精神病患者超1億 重症人數逾1600萬--新聞中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好友們,這是我的微信訂閱號,以後我會發自己的文章上去,歡迎大家關注,歡迎大家廣而告之!可以掃描二維碼或者微信搜索@姜元昊。

http://weixin.qq.com/r/z0wqMgTEOllFrUBR9xnd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種問題最好就是用達利做反例了:

我不吸毒品,我就是毒品。


布魯姆在《美國精神的封閉》里說過一句話,我深以為然:天性越複雜,就越容易墮落。
讀妥斯陀耶夫斯基,尼采,黑塞這些人寫的東西的時候,就像在走亡命鋼絲。人是多麼複雜的東西,生活到處都是深淵和陷阱,被社會習慣兜得牢牢的方才不會發瘋。可是如果人想走自己的路呢?他便不再信任自己的真誠,於是越想觸碰到最頂端的陽光,根就更深地扎進惡的土壤。


說實話,很多「搞藝術的」,最後沾染到毒品,不是因為他才華橫溢。恰恰相反,是因為沒什麼才華,或者就那麼一點才華用完就沒有了,結果在一個浮躁的環境下被捧到了與他能力不符的地位,於是他困惑了,惶恐了,害怕了,擔心了,空虛了,就去搞七搞八了。

才華橫溢的人不要毒品也是那麼的耀眼,沒有才華的人有了毒品玩出來的東西也就那麼回事。才華和毒品、性真的是不相干的東西。只不過一些欺世盜名之輩尤其喜歡拿它們當遮羞布而已。


藝術和危險的雙重關係,現在已經成了藝術研究的正式話題。有個加拿大朋友,現在在上海讀書、創作。她是一個玻璃雕塑藝術家。她的畢業論文寫的就是「藝術中的危險因素」這個話題。她說藝術家總是要把自己往edge 上推。edge 就是邊緣、巔峰、極限,就是一種尖銳的生存狀態。藝術家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玩火的方式,獲得創作靈感。村上春樹說:「我基本上承認,寫小說這工作並不健康。我們開始寫小說的時候,我們通過寫作來創造一個故事,不管喜歡與否,人性深處的某種毒素就開始浮出到表面。所有作家都要直面這種毒素,意識到當中的危險,並想辦法對付它。」

村上春樹跑步,並不是因為跑步很爽。跑步很苦。跑一回兩回好玩,天天跑,這玩意就是苦修。他曾經問過一專職長跑隊員,說他是不是喜歡每天都期待著跑步? 那人盯著他看了好久,就這是個不該問的白痴問題一般,然後說他當然不喜歡、不期待著跑步。但是他必須逼著自己去跑。這又是為什麼呢?可能就是為了追求一種極端的境界吧。好多事情相反相成,苦到盡頭,有可能會有甜的泉水湧出。而不走向極端的,不冷不熱的狀態,未必值得我們去慶幸。「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聖經?啟示錄》3:16)對平常人來說,馬拉松是一種很極限的運動。過了一定階段,村上說他進入了一種境界。

  最為重要的,跑步是一種排毒。這種排毒與其說是身體的,不如說是心靈的。當初村上春樹賣掉爵士店,開始從事專職寫作的時候,他面臨一個選擇。離開了一個日常經營的生意,沒有了日常的作息,一頭扎進寫作,這就等於是一種自殘的開始。別看作家「北京女病人」說可以通過寫作來治病(通過傾訴治療心裡的疾病)。更多時候,我發覺寫作和其它很多藝術活動會致病,而不是「治病」。這些活動可以讓人發獃,發痴,發瘋,發狂,割掉自己的耳朵,去山海關卧軌,或是拿斧頭砍死妻子,等等。

搬運自村上跑步排毒 (評論: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其實就四個字:飲鴆止渴。

我認為第一名的答案,只是在詮釋一些用吸毒標榜自己另類的人,但針對藝術家這個話題,實際上取巧地避開了這個題目想要詢問的精髓。

我有一些藝術行業的工作者朋友,說看了他的答案覺得很難受,覺得不夠尊重這個行業,最起碼,覺得自己的信仰被冒犯了。

即使是在藝術家的領域裡,吸毒甚至以及那些「無數以傷害身體為代價提神的行為」也有無數原因——上癮要吸,保持狀態要吸,靈感充沛要吸,靈感枯竭要吸。

其實,以我的資歷談論毒品太過淺薄,也沒有資格談論藝術,但是靈感枯竭的狀態是有過的,剛開始也許就是給自己放放假,但是時間一長就會恐慌,而且每次這種現象出現都會習慣性的恐慌和焦慮,恨不得每天都保持在過度興奮狀態——誰都知道這樣不好,但是普通的人,真的很難理解藝術從業者心中的恐懼。

稍有不慎,就越雷池了——寧財神的事情,我唯一想說的就是這貨太慫了,對於他經歷過的焦慮、痛苦、不如意,尤其是在《武林外傳》這種作品的逼迫之下,還想更進一步的壓力之下,我真的覺得他挺可憐的,要知道很多人創作出經典作品之後,得知自己一生無法超越,就棄筆或者自殺了。


我不知該如何界定才華橫溢這個寬泛的概念,我知道這個問題是因近日寧財神與張元吸毒事件而引發的提問,我不是文字工作者,並且,對以上兩人所從事職業一無所知,我只想從美術類的創作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問題中,首先提到的便是毒品,因此很多人揪住字眼開始談論毒品與靈感之間的關係,但我,想從最後所說的精神病狀態開始答起。

自我
自我是造成旁人對真正藝術創造者偏見的一個根本原因。由於職業關係,我身邊也有那麼一群活在自己世界,或者在某些時候活在他們自己世界的人群。與他們交談聊天,內容會天馬行空,因為他們無時無刻都不自覺的在周邊尋找著靈感。在談論到某個嚴肅話題時,對方端起手中的玻璃杯,他本是在思考如何繼續兩人的對話,可瞬間的思路卻被玻璃折射光輝的璀璨所吸引,在旁人眼裡,那不過是一個因反射而產生耀眼,但在他們眼裡,那光輝可以解讀出數層哲理的含義。在上大學時,我曾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雖不知道真假,但是還是想在這裡說出來給各位聽聽。adidas勝利三條杠的logo,便是設計師在開車的途中,霎那回頭,看到陽光照耀在後排座上而產生的靈感。

靈感
靈感是什麼?我從來都不認為靈感是腦子裡突然迸發出的一個你前所未見前,所未聞的事物。靈感其實是一直貯存在大腦中兩種事物綜合發酵後的產物。

瘋子
你居然可以將洗碗機與一片樹葉這兩個毫無聯繫的事物關聯到一起?
也許很多真正的瘋子都不是瘋子,只是他們在用我們無法理解的視角在看待這個世界吧。

真正的、純粹的藝術創作,不是為了迎合,而是創作者自身情感的一種宣洩與表達,在創作的過程中,他們不需要考慮市場與世俗的接納,只想將心中腦中的情緒用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其真正能夠帶給人滿足的,不是最終的成品。而是在創作過程中的那種突破自我與世俗道德約束後帶來的源自精神再延伸自肉體的快感。


我這裡所說的,只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創造者,並不是打著文藝幌子騙女人上床的男人。從上面所提到的自我延伸到性觀念。性本該是一種由自身支配的慾望與行為,雖然某些性行為是互動的,也就是說,你必須找到一個與你在性觀念上達到統一的對象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隨心所欲。但世俗的約束往往從道德層面將性與愛進行捆綁。你必須愛一個姑娘你才有資格想和她上床,否則這就是耍流氓。就像東方人無法理解西方人的性觀念一樣,很多西方人也不理解為什麼一定戀愛、上床、結婚、生孩子要變成一個約定俗成的步驟。

真正的藝術創造者,在性方面也一直在按著自我的方式行事,這也便成了身處不同角度外人誤解誤讀的話題與談資。

毒品
以下是2014.6.27騰訊今日話題所刊發的文章,我也將這篇文章轉在我的個人微信訂閱號內

「激發靈感」可以成為寧財神吸毒的理由嗎?

藝術家吸毒的確很多,無論古今中外
明星吸毒早已泛濫成災,絕大多數很難稱得上是為了藝術創作

「我每次大密度寫作的時候,我就會吸毒」這是寧財神在被抓後做出的解釋,這印證了公安部禁毒局局長劉躍進此前的說法。劉躍進近日曾經表示,「演藝圈、文藝和音樂界沾毒的較多。他們有個理論,搞藝術需要靈感。沾點毒品,就飄飄然,容易激發靈感。近幾年公開抓了幾個明星,那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明星吸毒,在中國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但由於對吸毒行為的痛恨,每次明星因吸毒被抓,人們仍然非常關注,並予以激烈抨擊。對「激發藝術靈感」一說,人們也基本不認同——這些被抓的所謂「搞藝術的」,無非就是歌手和演員,機緣巧合下成了名人而已,很難稱得上是搞藝術創作。事實上,明星吸毒的理由五花八門,很多並沒什麼正當理由,例如因精神空虛而找樂子的滿文軍,因好奇而吸毒的港台藝人蕭淑慎、衛詩,為了所謂「應酬」而吸的莫少聰等等。很多人相信,吸毒是娛樂圈的普遍現象,目的就是為了享樂而已。因此對因吸毒被抓的明星基本沒有同情。


新華社的評論能代表不少人的看法——「不少人以『吸毒找靈感』自我辯解,可笑又可悲。公眾人物涉毒,再美麗的標籤,也蓋不住人生的毀滅。選擇幸福,遠離毒品。」


在這種認知下,寧財神身為編劇,以及張元身為導演,雖然是很明確的藝術創作者的身份,但人們還是喜歡把他們歸類為「娛樂圈的人」,而不想稱之為藝術家。同理,國外的吸毒大牌明星,如ladygaga,人們也不會將其歸類為藝術家。在潛意識裡,許多人還是認為,藝術家應該是與毒品絕緣的。


但真正稱得上「藝術家」的,吸毒的也大有人在

然而,考察一下藝術史就會發現,不管是那些流傳已久的經典文學、美術、音樂的締造者,還是當代那些真正稱得上藝術家的創作者,許多都與毒品——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脫不了干係。南非科學家甚至認為莎士比亞就是吸毒的。也有很多證據表明,18、19世紀的浪漫主義作家,如歌德、柯爾律治、華茲華斯、司各特、雪萊、拜倫、德·昆西等,他們相關作品的創作可能都多少與鴉片有關,有些作家還患上了鴉片癮。並且,許多作家在患上鴉片癮之後,才創作出了最著名最好的作品。


而當代知名的有吸毒經歷的藝術家,同樣不乏巨擎人物,如美國最著名的作家史提芬金,搖滾巨星貓王普雷斯利、甲殼蟲樂隊,音樂全才埃爾頓·約翰等等,被譽為20世紀三大畫家之一的薩爾瓦多·達利甚至宣稱「我不嗑藥,我自己就是毒品。」

以上這些藝術家毫無疑問都是貨真價實的藝術創作者,毒品在他們的藝術創作活動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

薩爾瓦多·達利:「我不嗑藥,我自己就是毒品。」

毒品確實存在激發創作者靈感的機制

英國著名散文家和批評家德·昆西在1821年曾出版了一部自傳體小說《一個吸鴉片者的自白》,他稱小說中真正的主人公是鴉片而不是他本人。他在作品中用大量篇幅描寫自己吸食鴉片後的奇妙感受,並寫下了著名的《鴉片頌》:哦!公平的強大的鴉片啊!對於窮人和富人你一視同仁,你為那些永遠醫治不好的創傷和「那誘使精神反叛」的苦悶帶來了減輕痛苦的香脂——雄辯的鴉片啊!……你在黑暗的中心,運用頭腦幻想的心像建造了城市和廟宇……其富麗堂皇的程度超過了巴比倫和希卡托比羅斯;「從雜亂無章的睡夢中」把那久埋地下的美人和亡故的家庭成員的面孔,在洗凈了「墳墓的不光彩」之後,都召回到光天化日之下。只有你才能把這一切禮物贈給人類,只有你才掌握著天堂的鑰匙。


由鴉片幻覺形成的城市和廟宇,被昆西形容為富麗堂皇超過了巴比倫。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的出現?有研究指出,是毒品的毒性促進了藝術品的創作——正如在酒精毒性刺激之下,「李白斗酒詩百篇」一樣。《科學美國人》雜誌今年的一篇文章指出,讓人上癮的毒品通過神經遞質多巴胺激活腦部的獎勵系統:杏仁體(amygdala)、腹側組織層(ventral striatum)和額葉皮層(frontal cortex),但是當該系統反覆地被多巴胺刺激時它就會變得遲鈍。所以為了達到相同的興奮感,癮君子需要增加藥物的劑量,這又被叫做藥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最後,大腦的獎勵系統癱瘓了。這之後,癮君子吸毒不僅是為了讓自己感到快樂,而更是為了通過藥物刺激來抑制大腦中有關疼痛和壓力的神經迴路。生理學專家科布在神經科學年會上發表的演講中提到:「過多的藥物獎勵將會激活大腦和身體的壓力系統。」


這種「激活的狀態」就是藝術家產生靈感的源泉——許多藝術家們願意承受毀滅性的情緒障礙和精神疾病,故意用藥物誘導產生這樣的精神狀態,打破大腦健康的平衡,從而在他們的創作中獲得靈感。


以上說明,「吸毒激發藝術家的創作靈感」並不是一種誇誇奇談,而是有生理學上的解釋。


藝術靈感可以來源於毒品,但必須捨棄
沒有毒品,一些偉大藝術作品可能確實無法誕生

藝術家通過吸毒來激發創作靈感,這裡的真正問題在於,吸毒是一種戕害自身健康的行為,許多搖滾天才都曾因為過量吸毒早早隕落。那麼,這些在藥物作用下而產生的藝術品,比如一首歌、一副畫、一首詩或一本書,比起相伴的犧牲和痛苦,是值得的嗎?藝術家通過吸食大麻、可卡因、冰毒、迷幻劑和酒精來達到創造性的突破,並通過他們的演繹來取悅我們,我們應該對此採取什麼樣的態度?


對那些對藝術不太感冒的人來說,這個問題自然有些多餘,因為在他們看來藝術不值得用健康換取。更多的人則不相信吸毒能夠激發創作靈感,他們苦口婆心地勸說,藝術靈感可以從其他渠道獲得,用吸毒方式獲取靈感是邪道。


然而,事實就是,許多偉大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就是在毒品的陪伴下產生的,如果沒有迷幻藥,人們或許永遠無法欣賞到甲殼蟲樂隊那張經典的《帕波軍士》。

著名的甲殼蟲樂隊,四名成員都承認服用過迷幻藥

但相比起毒品帶來的危害,藝術上的遺憾只是小節

在如今人人都緊密相連的社會,吸毒並不只是個人的事情。吸毒不僅戕害自己,還會連累家人,而藝術家或者明星吸毒,更會造成模仿效應。因此,不管是在哪個國家,公眾人物吸毒都會被認為是極壞的榜樣,相比起藝術上的缺憾,防止毒品造成更多的社會不良效應,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對於藝術家們來說,儘管吸毒有「激發創作靈感」的作用,因此受到的誘惑也比一般人更強烈。但正是因為他們的身份和示範效應,他們理當為全社會禁絕毒品做出表率作用,提醒人們毒品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這篇文章將毒品與藝術的淵源說的很中肯,特別是在最後,理性的告知了企圖從毒品中尋找靈感的後果與代價。但真正的藝術創造者們何嘗不懂得其中的利弊,只是他們真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哪裡有閑暇用世俗的眼光來丈量自己的人生?

我不知道看這篇答案的人有多少人接觸過毒品,各式各樣的,不一定是影視劇中用針頭注射的那種,我不打算匿名,所以也請 @田浩高抬貴手。

大麻、麻果、沙這個我不知道各地怎麼叫法(氯胺酮),這些都是在我還處在二十來歲年紀嘗試過的東西,現在年紀大工作忙了,連酒吧都好些年沒去,所以也再未接觸這些。

雖然有各類文字描述吸食毒品後人產生的感官感受,但是這感覺只能說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有抽煙成癮的朋友的嗎?試試一天不抽煙,然後一次抽上兩支,閉上眼睛,好好感受一下四肢皮膚緊收,大腦思維渾沌的第一秒鐘,頭重腳輕。如果這時候你正好舒服的窩在沙發里,那就放鬆自己的身體,感受被雲朵托起的感覺。我只能說,以上我提到的那些毒品,給人帶來的身體感受比這個煙後的感覺要強烈數百倍。

毒品與滿足感
我還是要強調一下,我不知道其他行業與職業的創作方式是怎樣的,但是在美術視覺類中,真正帶給人滿足感的,不是成果,而是過程。而吸食毒品給人帶來的生理感受恰好與創作過程帶來的滿足有些許類似。

盡情、自我中心、肢體飄浮、不計後果......

吸食毒品是否真的可以尋找到靈感?
我不否認我未曾見過的現象,我只陳述我已知的事實。毒品是否真的可以帶來靈感?至少在我所接觸範圍內還未曾聽聞。靠吸食毒品來尋找靈感,不過是一種回應局外人的一種託辭罷了,他們追求的只是一種片刻自我麻醉的狀態,又或者不需創作就可獲得快感的捷徑。


人的本能驅力隨時都在尋求表達。有兩種途徑去表達,一種是升華的途徑,另一種是直接的滿足,這兩種途徑此消彼長。在才華橫溢者成名之前,由於外界條件的約束,更多地採取升華的途徑,將能量充分地導入建設性的方向並做出巨大成就。

當一個人成名或有錢之後,直接的滿足途徑更容易實現了。成名者有諸多的美女帥哥拋來繡球,有更多放縱變態慾望的機會,以及一種不同於普通人的文化氣氛(諸多的明星以性亂或吸毒為傲),所有這些都使得外在以及內在的對於本能慾望的約束力大大下降。有一句俗話叫做「男人有錢就變壞」,諸多農村拆遷戶,得到了一大筆拆遷補償款之後,馬上就會去放縱本能吃喝嫖賭。有些人一旦出差便會去找小姐快活。在群體遊行時,人們也更容易把攻擊性發泄出來去打砸搶,文革時眾小將在正義的感召下瘋狂地去打擊階級敵人。所以,不管是那些本能方面天賦異斌的人,還是那些普通人,當外在或內在的約束力下降之後,均會導致本能願望直接地表達。

這樣的例子即使在學生中也屢見不鮮。諸多的學生在中學階段由於外在嚴厲的管束,而能夠投入於學習中並考上名校;而在大學階段,當外在約束力的下降之後,便沉溺於遊戲或網路中無法自拔,以至於面臨退學或開除的邊緣。

對於本能慾望的放縱導致創造力的下降,所以張元或寧財神在吸毒之後便沒有什麼好的作品問世,而在比較自我約束的階段則富有創造性。本能慾望的約束有助於創造力的發揮,所以在比較壓抑的毛時代恰恰做出了巨大的成就,而在改開時代,除了那些聲色犬馬之外,有什麼重大成就嗎?有的話也是那些能夠充分約束本能的人做出的。


一直對這個問題感興趣 :)

只談毒品,我們知道喬布斯奧巴馬都承認年輕的時候吸過毒品(lsd和大麻)。
還有許多科學的發現月毒品使用有關(The 5 Greatest Things Ever Accomplished While High)。

簡單搜索了一下,大部分情況下報道的是毒品的使用與個人成就是負相關的關係,但其實我們關心的是天才為什麼看起來和毒品(性,精神病)扯在一起。

這篇文章(Why Intelligent People Use More Drugs)給出了一張很有趣的圖

圖的意思大概是,小時候越聰明的人,將來越可能會消費毒品。
我沒有去考證數據是否可信,感興趣你可以薯藤摸瓜的查一查。最有意思的是文中的最後一句話:聰明的人並不總是做對的事情,他們只是嘗試新奇的事兒。


我認為兩種,一種是社會責任太大,要釋放壓力,這裡裝個逼,我要看著公司上十億規模產品線,一個案子就是五百萬,跟供應商聊五分鐘就定五十萬的貨,壓力真太大了,所以需要更好的途徑釋放心中的壓力,當然工作本身釋放了大部分,可以懟各路人馬?????????????????;二是為了滿足自己更好的情趣和創造力啊,我是個小s,每次看見小m在自己腳小欲仙欲死,那享受的表情讓我特有滿足感和快感(?ì _ í?)


靈感說無法完全同意。藥品的確能給你一種從沒有過的體驗,幫你對世界,對自我,對很多事情多一個了解的維度,但不是所謂的「找靈感」。

自己靠創作吃飯,也試過大麻和蘑菇,真正的至癮性毒品沒試過。但冰在國外年輕人party上實在不是什麼稀罕東西——尤其是那些高大上來錢快的行業--華爾街之狼其實算寫實。
他們顯然不是所謂在找靈感。
其實一般頭腦清醒,事業不錯的人,嘗試藥物脫不開兩條理由
1,壓力大/體力透支/需要徹底放鬆
2,好奇,希望經歷所有體驗。

說到娛樂圈,
第一條,不多說了,娛樂圈壓力之大,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個人每天被十個人盯著看,怕都要送去看心理醫生,何況被幾萬人,幾百萬人盯著看?你一天24小時都必須緊繃著神經,與天斗與地斗,你想放鬆的時候還能放鬆么?你放鬆不了怎麼辦?最簡單的方法當然是性和藥物。

第二條,我想重點說說,它和我們普遍理解的「找靈感」的區別是什麼。我特怕死,冰什麼的真不敢碰,煙也不抽,但大麻有機會去荷蘭丹麥一定會來點兒。最high的一次,我覺得自己比所有人快三四步,聊天的時候男朋友思維完全跟不上自己。怎麼說,就是覺得特別通透,好多事兒一下就明白了(其實是幻覺)。但這種類似高潮的,迥異於日常生活的經歷,的確有助於你領悟到一些和宗教哲學有關的,靠思考真的很難理解的東西。這就是我認為藥物能帶給創作的意義-打通關節-也就是的所謂「找靈感」的真正意義。不同的藥物會有不同的體驗,lsd和蘑菇更多導致幻覺,視覺上的變形,大麻就比較多是放鬆/愉悅感。但幾乎沒有嚴肅的創作者,會把藥物體驗中帶來的幻覺直接應用在創作中。因為這玩意兒早就不新鮮了,且你第二天早上就會發現那就是一坨屎。

最後說到寧財神,私以為,他沒販毒沒傷害他人,他作為編劇對得起自己的專業,就是最嚴肅的對得起這個社會。


感官刺激不是我們想要,而是我們需要。

-----------------------
再開個地圖炮,此答案的贊同數大致反應了知乎用戶中「才華橫溢」的比例。

我就是不要臉來咬我啊。
-----------------------

身為一個才華有一點橫溢的人,我來告訴你為什麼。

首先,這種聯繫不是必然。才華橫溢又規規矩矩乖巧可人的藝術家很多,我不舉例了。

但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之所以被稱為才華橫溢,是因為他遠遠超出常人的智商/理解力/創造力(其中任一或兼具),那麼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任何感官刺激,都是極其容易了解(哪怕是自認為了解),因而極其容易厭倦的。換言之,同樣的事給普通人的刺激程度,第一次如果是10,第二次是8,那麼對於才華橫溢的人來說,第一次是10,第二次也許就只有3了。一般人也許做了好幾次仍然樂此不疲的活動,對於腦子特別特別好的人來說,重複個一兩次(或者少數幾次),就可以完全體會到其中的門道和奧秘,進而感到乏味。唯有不重複(不僅是內容,更指程度)的體驗才能長久地吸引這些天才的注意力,比如轟轟烈烈的性和愛情,藝術欣賞與創作,還有毒品。

那麼拿到毒品這事上來說,這些才華橫溢的人,在充分體驗了各種各樣的感官刺激之後,這些體驗過的事物已經無法給他足夠的快感。比如飈更快的車,睡更辣的妹,等等,到了這個時候,毒品就成了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再加上毒品本身能帶來的無與倫比的快感,以及個別圈內環境的腐蝕,那麼沉淪於題主所言的事物之中,也算是情理之中了。


木桶容水的多與少,取決與其中最短板子的長度。

人都有短板。

當人們錯誤的以自己最長的板子為尺度來衡量自身價值的時候。

多餘的水,難免傾瀉而出。

德不配位之過。


我不太同意以上的所有觀點。

在這個問題中,一個人為什麼被稱作才華橫溢不重要,重要是,這些才華橫溢的人為什麼被你知道,你是怎麼知道有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人的?

答:靠他的作品,靠他的成就,靠他對社會的貢獻。

寧財神才華橫溢,這點不假,但是寧財神要是不去寫劇本,不去寫電視劇,他每天在被窩裡躺著,每天在沙發上坐著,你能知道有寧財神這麼一個人嗎?

你之所以會認識寧財神,是因為他大量的輸出了對社會有貢獻的作品,沒有這些作品,你是不會認識他的。

才華橫溢相比較起來不重要,重要的要創造的熱情,創作的激情,持續性的寫出好的文藝作品。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認識他,了解他,喜歡他。

所以,才華橫溢和毒品是沒關係的,一個成功人士所必須的對事業的激情和熱情,才和毒品,性,偏執有著很強的聯繫。

很遺憾的是,目前來講,這種對事業的激情和熱情,有的時候真的只能通過毒品,性,還有思維上偏執來維持。

寧財神在成名之後,自己的創造一直沒停掉,而且創造強度似乎一直不減。人都是有惰性的,要想在成功之後激情不減,並且讓自己的身體時時處於一個最佳狀態,溜冰似乎是最好的選擇。當然,這麼做的代價就是透支自己的身體健康。

就像那些經常標榜自己每天只睡四個小時的人一樣,你這麼年輕,每天睡四個小時,第二天狀態都不好,你說一個需要經常熬夜加班來趕稿的中年人,他不做點別的怎麼能行。

不管是李代沫,還是寧財神,還是張元,都是冰山一角。這個行業裡面不能說人人都用,但是基本上溜冰是很常見的事情。

就像俞敏洪先生的那句話一樣,大樹生長的越高,他的根系就會越深,人要想接近陽光,有的時候就必須得先接近陰暗。

當然,我不是推薦大家去溜冰,所有化學品對大腦都是有不可逆轉的損害,為了你的長期健康,請遠離毒品。

但是,請不要把這件事情上綱上線了。大家都是人,大家都會犯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寧財神的作品我會像以前一樣不遺餘力的支持。


總體來講,寧財神是個值得敬佩的人!


(推薦大家看看《華爾街之狼》)


藝術家總是在大膽創新和自我懷疑兩個磁極不停地瞬移著,注意,是瞬移而不是遊走,從來不會是像普通人那樣折中。只不過大多數人看到的是大膽創新的那一面。

不極限敏感無藝術。走極端並不是其他答案里說的江郎才盡的結果。

如果我們非要走理客中路線來分析的話:沒有數據可以證明「許多才華橫溢的人往往與毒品、性、精神病等現象分不開」。首先,新聞不會去覆蓋大眾不關心的優秀藝術家。其次,也沒必要講其次了( @徐饅頭 :其次,事實根本不是你想聽到的東西)。

感謝饅頭評論,一語中的。


謝邀。
但明顯我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只能作一個拋玉引磚的回答。
一、首先要解決的是這個題目假設的情況成立與否即:才華橫溢的人,往往與毒品、性、精神病分不開是不是真有這一現象。
支持這一內容成立的,從今天的事來說當然是寧XX吸毒的事。從國外來看大牛人梵谷(精神病)、畢加索(性),國內的詩人顧城、海子(精神),我國古代的李白(斗酒詩百篇),據說很多大牛的樂隊都是吸過毒然後開唱(沒有特別詳細的資料,但是著名的「加州旅館」也多少能證明這一現象)古今中外很多例子。
當然要舉也能舉出許多才華橫溢但是不發精神,不吸毒,不性的人。題目的表達有些不夠精準,但是意思也算是對位了。就是想問這麼多牛人為什麼會有精神病、性、吸毒這些現象。
二、題目內容成立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是要尋找為什麼。這涉及的人類大腦科學,很遺憾我根本不太懂,不過,我是有這方面的體驗的人,說說我的情況,來拋玉引磚吧。
三、我的體驗不是說我吸過毒,或者亂搞性關係,或者是精神病(這個或者有那麼一點也說不一定。。。)
我剛才舉例了李白,把大詩人李白歸到了這類人,其實還有寫小說古龍,是因為他們可能是在藝術創作的時候因為喝多了酒,大腦處在一種混亂混沌的狀態下,創作出來的東西非常非常的有創意了不起。李白喝酒就是這種情況,大樂隊吸了毒再去唱歌也是這一類情況。
這種精神混沌下寫出來的東西有一種特別的創新,很多很多年前,我看過一個精神病人寫的幾本日記,記下他生活中的所有的點滴,那想像力,那種完全脫離社會的形式的想法,總之那種突破你想都沒想過的,無限的下探你的思考底限的內容,看著是驚世駭俗的。

我自己如果熬兩個通宵完全不睡覺,也會處於這種混沌狀態,這種狀態下寫東西也會有行雲流水的創意無限的感覺,無數的靈感和妙語在腦子裡噴發。。。。狀態呢?如同 @李盆同學的作文。

以上的情況我猜想毒品(酒精)性都是通過化學物質刺激了大腦,引發大腦到了一種特別運行的狀態的情況,從而天才們做出了天才成就。後來這種狀態用的多了,就變成精神病了,
至於精神病的天才,他們大腦本來可能就一直處於這種混沌狀態,。

四,以上的內容其實簡單點講就是:毒品、性能夠引發天才們(特別是需要大量非理性藝術)的創作靈感,這是肯定的,所以很多的天才也許開始不吸毒,可是人總是有沒靈感的時候,沒靈感是痛苦的,他們就開始吸吸毒啦,性性交啦。~~~弄多了有的就成了精神病。
當然有的天才,他可能大腦一直都是處在這混沌狀態,大腦終於受不了也就精神病了。

以上內容除了我自己的情況,別的都是個人推測,沒有任何證據。


庸人靠毒品 性,也無法成為天才。但天才善於憑藉敏銳的感受力從這兩者中獲取靈感 。
還有就是,我認為真正的藝術家是活在普世價值之外的,毒品 性,對他來說 並不牽扯到道德層面,他如同天真的孩童般來看待事物。
比如波德萊爾。


我看幾乎所有的理性者都在說吸毒跟才華沒關係,要麼就是拿「是不是」迴避「為什麼」。你可以說吸毒和才華無關,但吸毒和創作狀態有關,這是明擺的吧?這也要我拿一份科學權威的證明嗎?
-----下面是正式的回答-----
毒品是是酒精的豪華升級版,調料是酒精的簡化版,主食飯菜則是微型版本。吸毒作曲,本質和飲酒作詩,打醉拳,和吃飽了好上路是一樣的。靠外力擺脫思想負擔,以釋放性情,或者反過來,靠外力提升毅力,這些終究還是下策。修行者往往不飲酒不吸煙甚至不吃飯也有這層意義。
我記得第一次見我師父,他先說了句:很優秀,然後他就跟我說,該拿起的拿起,改該放下的放下。回到這個話題來,修行就是自己拿起放下,吸毒飲酒就是讓藥力幫你拿起放下。我覺得如果一個人沒有經濟負擔也不危害別人,就這麼靠酒精靠藥品過一輩子也沒什麼不可以。其實每個人在飲食上微微的偏性,本質上都是一種毒品依賴。用道家的眼光來看,一個吃五石散的人和一個吃甜豆腐腦的人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這和我看到的另外兩個問題,其實有相通的道理。附上我對另外兩個問題的理解:
攝入酒精或任何其他中樞神經抑製劑類型的物質會即時對第二語言能力產生影響嗎?
孩子挑食怎麼辦?


人類跟植物一樣,過了最好的季節,再要開出花來就得打雞血了。
越是標準高的人,打的越多。


這 只讓我想起一句話:「完美不是控制出來的,而是爆發出來的」


推薦閱讀:

TAG:毒品 | 才華 | 精神病人 | 性癖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