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國外呆久了發現自己已經「回不去」中國了?

但是不得不說~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
可能是我之前表達不如人意,或者選取事例不得當太隨意,造成了一些誤解,而誤解出的認識並不是我想表達的初衷。

本來想把這些造成誤解的文字都刪除重新碼,但是想一下。還是保留吧。
回頭再表述下自己需要表達的東西。

-------舊文————
(題主選例不當,如有誤解,請先看著,有空時候我再來更新)

出國雖然時間不算長,但是似乎已經被資本主義糖衣炮彈轟炸了一定時間了。在內心我依舊熱愛自己的祖國,雖然它也有眾多缺點。還有我愛的家人都在那裡,不能跟他們時常團聚一直是內心中的一塊心病。所以我只想問問大家,無論是篤定繼續留在國外的,還是在國外呆了之後發現還是國內好的都來說說自己的想法,雖然這會讓我更加矛盾,但是本著討論的原則,只想看看大家的想法。

----------------------------一補分割線----------------------------

從到這裡的第一天起,就被老外的熱情所驚訝,上下樓遇到會主動打招呼,有一次在路上遇見一個開割草機的大叔,也主動跟我們揮手說幾句話,剛來那會兒我可以說連超市推車的硬幣該往那裡塞都不知道,第一次一個人去超市,對著一堆推車擺弄了幾下都拿不出來,旁邊一個抱孩子的媽媽主動上來幫助我。無論什麼服務行業都會笑臉相迎,買東西退貨無任何理由分分鐘給你退掉。甚至有幾次我是打開之後發現已經壞掉了,拿去要求換貨,都是很順利,不會像國內出現很多扯皮的問題。此處省略一千字關於剛到國外感受到的美好與自由......


不光題主有這種困惑,也不光是中國新移民移民到國外有這種困惑,任何一個新移民到一個新的國家呆久之後,在不排斥當地文化的前提下都有這種「回不去的感覺」(排斥的話,自然就不會在當地呆下去)。

而且,所謂的這種「回不去」,一般意義是說的是回到母國工作,長期生活,加入到母國社會運轉的一個大系統中去,回母國旅遊不算

畢竟每個國家的運轉模式都不是完全一樣的,美國和加拿大都在北美,語言一樣,但是文化,社會運轉模式差異也很大,所以一個人在熟悉,習慣了一個國家的運轉模式之後,再去另一個國家加入另一種運轉模式,不適應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世界上並不存在各方面都完全一摸一樣的兩個國家,都存在差異。

理解以上的概念,這個題就好答了。

我在休斯頓的時候,通過朋友認識了一個長居韓國的本地老美a,a是在上大學的時候認識的韓國留學生女友,女友在美國畢業後由於不適應美國的環境決定回韓國,a為了愛情,跟著女友回了韓國,找工作,結婚,生子,在韓國已經生活了10年了,習慣了吃辣的韓餐,習慣了夜間12點之後出去嗨,習慣了首爾的熱鬧,習慣了密集的商業區和便利店,習慣了韓國相對美國便宜,放心的醫療,習慣了韓國服務業高質量的服務,最喜歡的就是韓國便利的公共交通(他不喜歡開車,感覺不環保,但是在美國除了幾個大城市,自己不開車就等於沒有腿,出去買個菜都不方便,這點就很有意思了,因為我之前一直認為大多人還是喜歡自己開車,而不是搭乘公共交通,看來人和人在意的點還真不一樣),當時他就跟我感嘆,每次回美國都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還是在韓國有家的感覺,這次再回韓國,就考慮入韓國籍了,當時我大驚,因為思維的定勢都是世界各國人往美國跑,怎麼一個土生的美國白人想入籍發達國家墊底的韓國?得到的回答是他太愛韓國了,他覺得自己在韓國生活比美國更舒服,當然,韓國的缺點就是收入還是比美國低點,但是好在物價比美國低,倒也可以接受。
所以你看,人家考慮的都是柴米油鹽的居家過日子的事情優點缺點人家自己心理很明白,只不過在享受優點的時候,能忍受缺點而已
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任何事必然有兩面性,人不能太自私,不能什麼好事都讓你佔了(這是我的口頭禪),相應的缺點你也要能承受才能達成這個deal,都是優點的,這個世界並不存在

我在美國認識了很多人,雖然很多人都只是一面之緣,這裡有:

移民美國的挪威姑娘(為了去好萊塢圓自己的明星夢)。

移民加拿大的美國男孩(對美國的醫療體系深惡痛絕)。

移民美國的加拿大姑娘(沖著比加拿大多的多的商業機會)。

長期在澳洲打體力工的低學歷的美國,加拿大男孩(他說澳洲的低端工作比美國和加拿大工資高很多,干幾個月就可以出去旅遊了,而且他們的這個在澳洲打工的美國,加拿大人圈子,人數並不少)。

準備入韓國籍的美國男孩a。

長期在日本工作的美國男孩(未來有入日本籍的打算,喜歡日本的不麻煩別人的習慣,喜歡日本的乾淨,他說比美國還乾淨,喜歡日本的小而細緻,喜歡日本良好的治安,感覺很安全,喜歡日本料理,喜歡日本的便利,喜歡日本種類豐富的動漫,最喜歡的就是溫柔的日本女孩,覺得美國女孩還是太獨立,強勢了,缺少女人味)。

長期在香港工作的美國姑娘(喜歡香港的便利,良好的治安,而且公司內也說英語,沒有語言障礙)。

長期在中國某北方小城工作的美國男孩(他說太愛中國了,喜歡中國人的熱情,而且什麼都便宜,最喜歡的就是計程車很便宜,可以一輩子打的不用自己買車了,不排除一輩子在中國生活)。

他們當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在意的需求,而且很務實;

這個需求,移民到另一個國家比在母國更容易實現,即使母國更發達,但是發達歸發達,確不能滿足所有人,各階層在意的需求:

(1)一個美國人,加拿大人喜歡日本,韓國,香港的便利,熱鬧,24小時營業的店鋪,這個需求註定在北美就實現不了;相反,一個日本,韓國,香港人喜歡美國的大house,喜歡人少安靜不擁擠,喜歡到哪都開車,喜歡開闊的環境,喜歡玩槍,顯然去美國更容易實現這個需求。

(2)一個沒有職業技能,只有體力的美國,加拿大人,在不提升自己的知識能力的前提下,想多賺錢怎麼辦?只能去給低端工作工資更高的澳洲去刷盤子;但是,相反的澳洲的高技術白領在澳洲的工資卻沒有美國高,每年澳洲的高技術人才申請e3簽證去美國工作的人大把,因為啥?因為美國提供的高級職位的工資比澳洲更高而已,這當中的邏輯在哪?因為各個國家的運轉模式不同,商業文化不同,導致分配製度自然就不一樣,你如果很幸運屬於這個國家在分配製度上優待的群體,你自然就覺得生活體驗還可以,否則,或許去另一個適合你的社會系統,生活會更舒心一點。

(3)這個世界越來越象一個村莊,可能咱們中國人這個感覺還不強(但是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這個概念會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但實際上發達國家的很多年輕人找工作的時候是盯著全球的招聘市場的,一個美國人去北歐求職,一個德國人,去英國,法國,瑞士求職,一個芬蘭人去澳洲求職,這些都是稀鬆平常的事,別的不說,很有可能你所從事的職業在你的母國並沒有形成氣候,那怎麼辦?自然是去這個職業有上游領先優勢的國家去找工作是上上策;
而且,國家與國家的運轉模式不同,北歐,日本是強行的拉低高收入職業的薪資,讓整個社會各個階層,職業之間人的薪資差距不大,如果你是一個在意公平,並且不想很拼事業的人,你自然願意在這樣的國家生活;
但是如果你是能力很強的高智商精英,並且有極強的拼搏精神,你自然不會甘於在這個平均社會裡拿著平均工資,自然會去美國,中國這種完全競爭社會拿著比普通人高數十倍的精英工資,相應的也會得到平均社會提供不了的榮譽感。

人是趨利避害的,人會自動的尋找屬於自己的地方,嗯,就是這個邏輯。

咱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經常說一些冠冕堂皇的高大上的東西沒用,口號喊的再響,日子還得過,買個大件還得攢攢錢,是不是?

所以你看看,我認識的這些人可都是發達國家移民到另一個發達國家(甚至還有移民到不如自己本國的),並不是咱們發展中國家到了發達國家的人才有這種感覺,而是任何一個在外國呆久了,並不排斥當地文化的人都有這種感覺,這是很正常的,畢竟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喜歡的東西也不一樣,愛好也不一樣,關注的點也不一樣,在意的需求也不一樣

一個人選擇不了他出生的地方,但是他卻可以選擇他喜歡,呆的舒服的地方生活啊。

冷暖自知,不是么。


---------------------------------------------------------------------------------------------------------------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qinglanus(有的文章獨家更新在公眾號),以下為二維碼,歡迎關註: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有一種現象叫做「文化休克」。講的是一個人,從自己的原來生活的地方,到達一個文化不一樣的地方。會產生大致三個階段的心理變化。
1:好奇。你會覺得這個地方什麼都好,尤其是當你去了一個比你之前呆的地方更發達的地區或者國家。你會覺得人家山好水好人也好。一切對你來說都是新奇的。

2:矛盾。很快你就會發現當地人和你想的並不太一樣,這裡的規矩也和自己以前熟知的不一樣。你開始受不了當地人把你當怪物看。很多事的處理上你因為不清楚當地的規矩會鬧出很多笑話。甚至傷害到自己或者別人。你開始懷疑當時為啥來這個鬼地方。開始想念自己以前居住的地方,想念家鄉菜,家鄉口音,家鄉的人等等。

3:同化與接受。如果你順利的度過了第二階段,慢慢的你開始適應當地的一些風土人情和習慣。逐漸融入當地人的生活。慢慢的變成當地人。基本上你已經和當地人無異。恭喜你順利成為當地人。

4:文化休克的反噬:如果你順利的成為了「當地人」,當你再次回到故鄉的時候,會出現文化休克反噬的現象。你會對於自己熟悉的故鄉文化和習慣產生嚴重不適應。因為此時你的生活習慣已經轉為了你去的那個地方。

舉個栗子,我認識一個在國內帶了8年的外教跟我吐槽說,他老家澳大利亞,人少地多,鄰居都不走動,家家戶戶都愛裝逼,他現在除了回家看自己女兒之外能不回去就不回去。其實他家鄉沒他說的那麼差,就是單純的文化休克反噬造成的。

所以請題主對號入座吧。我估計你要麼是1,要麼是3。


套用我之前寫的文章:

回國?不是回不去,而是回不到過去

我計劃帶著不到一歲的女兒從迪拜回國休假,在出門的前一天,心中一直有些緊張,不僅因為這是第一次帶孩子出這麼遠的門,也是因為回國這件事,確實讓我產生了些許焦慮。

但是這很奇怪,我明明即將回到的是自己的祖國,自己的家,為什麼我會感到焦慮呢?於是我開始仔細思考這個問題。

作為一個長居海外的華人,在踏上這段"回家"之旅前,我感到前方彷彿充滿了未知性。

帶著女兒乘坐高鐵回家,她好奇地望向遠方的一片「灰色」……

我開始像那些不太了解中國的外國人一樣,用臆想去判斷在中國可能會發生的諸多"狀況"。

霧霾會不會讓我和孩子生病?
我的手機和錢包會不會被偷走?
那些可能不幹凈的食物會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

不僅如此,無法巧舌如簧的我還要提前預練好答覆親戚朋友各種問題的說辭,以避免落下不禮貌和"國外回來的了不起啊"這樣的負面印象。

"在迪拜賺了多少錢啊?"
"沒賺多少,瞎忙瞎忙~"

"迪拜的人是不是都很富啊?"
"沒有沒有,都是媒體誇大了~"

"國外高檔生活過慣了,回國不習慣了吧?"
"哪裡哪裡,還是國內生活舒適~"

同時,我開始問國內的朋友一些我覺得很有必要的"蠢"問題,以讓我回到中國後不會顯得那麼蠢。

"現在去國內生活一定要裝哪些軟體啊?"
"國內銀行和移動營業廳幾點關門啊?"
"酒店去什麼網站訂比較便宜啊?"

然而事實證明,以上的一切問題大多都是我的臆想,回國前所擔心的狀況均未發生,也沒有親朋好友會用這種尷尬的方式問我問題,而回國後我也迅速上手了國內的新興軟體,生活上並沒有感到不適。

雖然中國依然還有許多"陳年老垢"還沒得到解決,但從總體來看,中國人的生活確實正在變得越來越好。對於海外華人來說,這種"越來越好"使我夾雜著許多情感,既有驚喜和自豪,亦有迷惘和孤獨。

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從小長大的老朋友,殊途陌路多年後,再次見到,欣喜之餘卻已不知該如何問候。這種漸行漸遠的疏離感,要歸功於中國那快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發展速度,這與我們的"過去"的經驗完全不同。

這是我曾生活20餘年的杭州老社區,城市巨大的變化並未改變這裡太多面貌,但本地人早已出走,年輕人不再回頭,這裡僅僅充斥著留守老人和外來務工者。物是人非說的就是這樣吧……

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這個連我父母也嫌棄的被遺忘的「老朋友」已經沒救了,擺脫不了被拆除的命運。

前年回國的時候,朋友開車載我路過了自家小區大門好幾次,我居然都沒發現已經到家,因為過去我記憶中那門庭冷落的小區門前,現已經開滿了各式商鋪。我的一個朋友描述歐洲時曾說道,可能歐洲小鎮過了一個百年,還是一樣的街景。我想中國才過兩年我就不識自家門了,若是過了百年,恐怕連家都不知在哪了。

這次回國,我已經不敢深入城市太久,一是早已不識路,二是中國的大城市相比迪拜來說,實在是太大了,即使如此,這些城市裡的每一個細微部分,依然在不斷變化,無論是物理層面還是意識層面。

記得剛去迪拜的時候,我把迪拉姆標價心算換成人民幣,現在回到中國,買東西一定要把人民幣換算成迪拉姆才能判斷是否值得購買。可說來也奇怪,買的時候並沒感覺物價高,還直呼東西便宜,但兜里的錢總是會不知不覺地如流水般花個精光。

我感到國內與日俱增的商業氛圍正在不斷地激發著我們的物慾。雖然迪拜自詡為購物天堂,可國內的商區正在變得越來越有趣,購物和餐飲的選擇性極其多樣,不同品牌滿足了各種層次的消費者,就連產品設計理念也甩出迪拜幾條街,而貼心的服務甚至讓我覺得不買點什麼都有點不好意思……對於如我這般不諳世事的"外來人",最容易跌入這物慾的陷阱。何況,我這還都沒提淘寶網吶~

互聯網對中國的改變更是翻天覆地,一個手機便能走天下。可我一直沒有支付寶,微信錢包也沒有綁定,我帶著現金去購物吃飯,後來發現自己蠢透了,如果我一開始就使用大眾點評網,可以省下好多錢,如果我可以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還可以享受更多折扣和便利。

一個雜貨店50多歲的大媽滿腹狐疑地問我:"你幹嘛不用支付寶?"我說我沒有。尷尬……

我很快用完了親友給我的紅包里那嶄新的"毛爺爺",我突然發現紙幣這種東西在現在的中國似乎就是為了給紅包而準備的,然而現在連紅包都快被微信取代了。

回國第二天,我就馬上去銀行開通了支付寶,綁定了微信,才覺得踏實一些。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有中國如此龐大的互聯網生態

如果只是應付過日子,那麼10塊錢的麵條,2塊錢的包子,無數個位數售價的小吃,淘寶網上便宜又好看的衣服,還有較低的房租和相對便宜的公共交通,國內較低的生活成本應該會讓許多迪拜華人羨慕。但如果中國人想過得更加體面,那麼將會耗費極大的代價。許多中國人的苦難並非源自生活,而是源自面子。

朋友開車來接機,他的車那天不限號,他說在杭州如果想天天都開車,一個家庭最好購入2台車。他說現在的油價是5塊多,說完他付了一個高速收費站的費用,從機場到我家大概半個多小時車程,我們一共經過了3個收費站,每個15-20人民幣,我掐指一算,突然覺得迪拜的SALIK(過路費)溫柔了許多。

在迪拜我一直給他寄送奶粉,有幾天供不上,他去外麵店里買,一罐進口奶粉花了300多塊,好像還是假的,而迪拜同款只有半價。他問我在國外孩子誰帶,我說請了菲律賓保姆,一個月人民幣3000多塊啥家務都能做,他說杭州請一個保姆至少要五六千,還不一定做得好 -- 這是我回國後難得出現的優越感。後來我塞了好多在迪拜買的其實不算貴但看著很高檔的小零食給我朋友,我知道這些小東西如果在中國上架,價格也會翻一番。

通過大眾點評網的團購,在一個地區頗有知名的日式餐廳,一個擁有9道精緻料理的雙人套餐,僅花費了我們168人民幣。

在我老家附近,從我兒時起就時常光顧的破破爛爛的早餐鋪里,小餛飩和鍋貼依然還是過去那用心的老味道,這家17年的鋪子馬上就要隨著拆遷而消失。老闆對我說:「我已經干不動了…」

雙方父母遵循著符合中國傳統的人情美德,幫我們安排著各種飯局和會面。席間不僅感受到濃濃的家族氛圍,也讓我感受到實體店受互聯網壓迫後,所轉化出來的越來越誇張的餐飲規模。作為一個吃貨,對比過去的回國之旅,這一次卻對吃的欲求越來越冷淡。過多的餐飲選擇反而讓我疲於應對,而過速的商業化也讓"吃"這件事慢慢丟掉過去的用心和誠意。味縱有萬千,卻千篇一律。

朋友聚會,餐桌間的談資也隨著時代而變化,在房子、孩子和票子的壓迫下,過去和朋友隔著肚皮侃大山的歲月也已經不在了。這一次我也並不願意提太多關於迪拜的故事,畢竟迪拜的故事早幾年回來便已說盡,而這邊的話題早已經翻篇兒了。

忙忙碌碌的生活下,大多人一邊吹著牛逼,一邊自怨自艾,一邊談國家大事,一邊哄老婆孩子。談錢傷感情,但似乎不談錢就沒啥好談的樣子,畢竟在中國,錢才是衡量你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而許多海外華人的尷尬在於,明明沒賺多少錢,賺的也是辛苦錢,還必須要被捲入"國外一定好賺錢"的誤會裡。

海外華人早已不是當年的"海外華人"了,但大家還是覺得我們是那個時候的"海外華人",甚至,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覺得是。

過去的海外華人,能出去的不是學霸就是有背景的,大多本身就是精英,無論在哪裡都是精英階層。但現在華人去海外的門檻越來越低,海歸的光環早已黯淡不復當年。在迪拜,有著大量低收入的華人,也有著大量高薪的中國面孔,何況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海外華人同樣生活得艱辛不易。"海外華人"現在只是一個好看的標籤,具體賺不賺錢賺多少錢僅在乎自身實力和際遇。倒是在迪拜如果問老外覺得哪個國家的人最有錢,中國人一定首當其衝。

過去的海外華人回國好像是城裡人回村,可以光宗耀祖,現在我們回國則更像土老冒進城,不僅要重新適應全新的生活經驗,還要被各種妄斷,所以吶,請善待海外華人這類"弱勢群體"吧。

朋友親戚時常會問我,什麼時候回中國發展?誠然,中國有許多難以放下的思念,比如年紀越來越大的父母、始終如一的兒時玩伴、還有那一份戒不了的鄉愁。哪怕考慮一些實際問題,也有子女的教育、未來的生活保障、和國內留存的根基等等。

然而迫在眉睫的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回國後的我們究竟可以做一些什麼?

選擇了長期的海外生活,也就等於自主放棄了國內的大部分的資源建設和關係維護,在中國這樣的"關係社會",沒有了"關係"這種"基礎建設",也就等於喪失了發展優勢。而即使回國馬上運作這種"基礎建設",也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但其結果依然還是一個大大的"X"。更何況對於許多海外華人,並不擅長這種"關係"的處理。

中國的高速發展,對海外華人本身就是一個大課堂,需要一個學習和適應過程。這使得在中國龐大而飽和的市場中,能留給海外華人發現和獲取的機會越來越少,縱使在能力上,說不定也競爭不過那些長期在中國社會洪流和逆境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本土精英。在海外,人們可以選擇駐足守望,在中國,不奮力追趕就沒有生存空間。

然而,又有多少海外華人願意放棄海外簡單有序的生活,還算不錯的工作和收入,懷著諸多未知去打開一個"潘多拉盒子"呢。更重要的是,那時候的我們還會像從前那樣快樂么?

回國才兩周,我剛剛適應了中國的節奏,卻又要馬上離開,我想當我再次歸來的時候,我是否仍需要手足無措地再次跟上腳步,在這塊好像即屬於我又不屬於我的土地上。

中國社會的意識形態已經回不到過去,我們的心智和狀態也回不到過去,當一切都往事隨風,剝離後剩下的,已經是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自己。

謹此與所有海外華人共勉。

-

作者介紹:

毛一鳴,迪拜人網站創始人,迪拜人雜誌主編,獨立撰稿人,資深迪拜通,迪拜人稱"站長"。常駐迪拜6年,從事媒體工作,根據自己的經驗撰寫了無數迪拜生活指導型文章。


我十二歲多來的美國,現在算起來也快五年了,現在是個高中生,明年考大學。

這麼說吧,最開始的時候想回家,做夢都想回家。我的大部分親人都在國內,因為各種原因我還一次都沒有回過國。可能年紀還算小加上我老是逼自己學語言的關係,慶幸英語學得也算蠻快。我以前只讀了個小學一點兒英語沒學會,過來完全從零開始。苦是真的苦,又很寂寞,想起來都不知道當年是怎麼過來的。

那我來講講我現在的感受吧。

我生活在一個非常安靜的小城鎮,街上都沒有人的,到處都是綠樹成蔭,沒有什麼高樓。我運氣好剛好被分到一個很有錢的公立學校,學生不多,所以學校可以給每個學生提供很好的高科技。學校提供的課程也很豐富,高中生活可以過得蠻充實。我也遇到了很多很好很好的老師和同學,我也學會開始對經過的每個人打招呼了,經常笑著說謝謝,做錯了事情說對不起,別人做錯了事情也笑著原諒。

也學到了美國一些做人的思想吧,人人平等,年輕人才是改變社會的主要動力,be the change that you wanna see之類的,我現在 覺得能學到知識就很好,課堂的討論也很開放大家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但是前提一定要尊重對方。尊重,真的是很重要的東西。

其實要是當初沒有陰差陽錯來美國,我實在不能想像現在會是什麼樣子。我在這裡學到了很寶貴的財富,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定義自己是哪國人了。說到底哪國人也只是法律上的定義而已,完全沒有必要因為是哪國人而感到無聊的優越感或是不必要的自卑感,自己覺得好就行了。我在這裡找到了屬於我的生活節奏,有點不能想像要是以後回國生活又會是什麼樣子,又要花多少年才能適應。所以我蠻想珍惜眼前的一切,好好地努力追求自己覺得好的生活。

我有過很要好的小學同學們,現在那很要好的幾個重要的同學都還在聯繫。其實你要是想做任何事只要你敢想敢做就都會做到。我們的感情這麼多年都是我們想維持的。我以前有個很喜歡的男生,現在是很好的朋友,這幾年關係也一直保持得蠻好,下個月他快要滿十八歲了,我要給他寄禮物過去,他很開心我也很開心。我們未來的生活里不會有彼此,我也不知道我們還能這麼一起走多久,所以我想珍惜現在的機會,不要傲嬌,跟重要的人好好表達心情。

我有點怕明年高中畢業後暑假回國玩,發現國內的生活完全跟我記憶里的不一樣或者跟我這幾年安靜的環境不一樣該怎麼辦。我想不出個所以然,但我非常非常期待。我很想見我的好朋友們和我很久沒見到的家人。我現在能做的事只有好好念書和提高自我修養,好好學會怎麼愛生活。其實只要一個人他內心足夠強大和懂得自己,環境和別人說什麼怎樣都好。慢慢走吧,走一段時間回過頭看,會發現走過的路不管好的壞的全是財富。

不知道扯了這麼多,有點兒幫助沒=w=


什麼鬼?!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無論在哪裡活都一樣的么?

只要有心,在哪裡都可以活的精彩。

這些年跑過了很多的地方,但無論我是在良鄉的建築工地,是在北窪路的拉麵館,亦或是學院南路那潮熱擁擠的地下室(員工宿舍),或是在美利堅的印第安納,還是在鳥不拉屎的懷俄明。無論我的朋友是叫馬狗子的蘭州小伙,還是叫Raj的三哥,是叫Gabe的老美,還是叫Romesky的黑人兄貴,亦或是那群打打鬧鬧來自天南海北的留學同胞,我總覺得年輕真好。

正因為年輕,所以天下之大,四海為家,走到哪都一樣。只要別懷著一顆浪子心,那走到哪都可以安家。

至於這地方是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瓜地馬拉,阿根廷還是義大利,無非就是換了個地方,換了種語言,時間久了,還是會習慣和喜歡上的。我慶幸那個遺傳給我逗逼本質,讓我自己過得好好的不用擔心家裡的老爸老媽。也慶幸我有那些無論走到哪都牽掛著我,關心著我的基友們。

當然了。偶爾也是會想家,但現在信息這麼發達,視頻通話隨時隨地可以傳達消息,再不濟,平時存下來的錢買張機票回去也是做得到的。

總而言之,世界辣么大!去吃!去闖!去見!養家!養自己!養老婆!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P.S:我並不是壕,我說的也不是小資情調飛倫敦喂鴿子的生活。我說的是正常工資階層的隨性生活,並不代表不負責任,還是得賺錢補貼父母、養家、養老婆,無非就是並沒有選擇哥哥姐姐們那種守著熱炕頭鐵飯碗的日子。我只是覺得讓題主多了解一種生活方式沒什麼不好。

可能年齡大一點就會想安定了吧~正如評論里一位答友說的,心大,世界就大。

矮油,這麼多贊,看來我不是一個人這麼想。

您都看到這兒了,點個贊吧看官!!!


最近事兒多,家裡又添了孩子,精力有限寫的有點少請大家包含。

我選這個問題來回答,是因為在前面的文章里我被好幾個人問 「泰國那麼不好,你為什麼不滾回去?」我回答這個問題,就是想解開這些人的疑慮,真不希望以後再看到有這樣小白的評論出現了。

21世紀的今天,科技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交通這塊得益於科技的發展比以前是大大的方便了。以前杭州沒有直航,飛曼谷得騰出大半天的時間趕去上海搭航班,記得03年的時候上海飛曼谷機票來回要近4000塊錢,13年過去,物價都翻了一個跟頭還要多,但是機票反而是比以前是大大便宜了。直航,便宜的票價,說「回不去」那肯定不是事實。實際上我全年也不都呆在泰國,每個月至少往返兩國間一次,所以說出「泰國那麼不好,你為什麼不滾回去?」的人真的是很無知和沒禮貌。

要說回不去中國了,有時候還真是。杭州變化真快,現在的杭州面積是13年前也就是我剛剛去泰國的時候的3倍有餘,蕭山區(蕭山市)餘杭區(餘杭市)兩個縣級市通過10多年的時間融入了杭州,成為了大杭州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以前的蕭山人 餘杭人 都改口是杭州人了。老婆生產的時候在錢江新城的新婦保,好多產婦都是來自蕭山和餘杭,雖然方言不盡相同但是大家相處的都很融洽。杭州城每天都在改變,新路 新建築應接不暇 ,因為總體還是在泰國的時間多,現在偶爾在杭州城裡開車我這個老杭州居然還經常會走錯路,老婆是個急性子,就因為這個我經常被她罵的狗血淋頭,這個時候我就會很懷念我在曼谷的生活,10多年城市幾乎沒有變化,說難聽點蒙著眼睛都能摸到想去的那個地方。
既然說到交通必須要說說堵車,在杭州每個星期四我都挺想念在曼谷的日子的,要問為什麼?還不是因為我車子被限行。曼谷堵車,杭州也堵車。在曼谷路上堵的動也不動,在上下班高峰你總是看不到交警的,就算偶爾運氣碰到交警,你看到的交警也永遠在陰涼的樹下或者屋檐下乘涼。在杭州就算颳風下雨大雪紛飛你依然可以看到交警和協警在高峰時段守衛在崗位上。有錢在泰國就是爺,什麼限行,搖號,買的起車子就能上路,被交警攔也不用擔心扣分罰款,像沒帶駕照或者根本沒有駕照在國內絕逼是要要把你帶走的大事情,在泰國只要塞個100 200泰銖 說點好話,交警就笑眯眯的搖搖手送你上路了,如果開的是百來萬的新款賓士寶馬泰國交警攔都不會攔。對不起這些在杭州都行不通,再貴的車子杭州城裡都不少,開個寶馬賓士就別嘚瑟了,該限的一樣限,該罰的還是罰。在泰國就沒這麼麻煩了,不僅交警,去找泰國公務員辦事塞點錢就直接享受VIP待遇了。
既然說到交通就得說說車子,雖然泰國買車子要比國內貴30%,但是養車真的便宜,就算買最貴的一類保險也就國內的一半價錢的樣子,但就是這樣泰國大部分車子都是裸奔的,買車還有一個大開支是停車 維修保養 和處罰。處罰前面有提到,泰國基本靠人設卡罰款,什麼超速 壓線 穿紅燈被探頭拍到這都是國內的故事,不開皮卡在泰國是基本沒這回事的,所以這塊一年真不會花幾個錢。在泰國路邊亂停幾乎不會被抄牌拖走 ,稍微郊區點的大超市商場都提供免費停車,買公寓也不用花十來萬買固定車位,一般一套房子至少給一個車位。所以這塊來說在泰國還真的省很多錢。修車這塊泰國就比較坑了,4S貴,外面的修理店是沒有明碼標價隨便搞一下就得肉痛幾天。
吃住行,說完交通說說住。中國的父母總是為小孩考慮的多點,住這塊,不僅要住的舒服,地段好,交通好,還要考慮孩子入學的學區。杭州這個二線城市,最頂級的公寓豪宅價格早就高於6萬多塊錢一平米了,錢江新城學區好點的二手房都是要3萬5一平米的。曼谷是泰國的首都,如果在曼谷拿得出3萬5一平的價,全曼谷的房子基本上可以隨便挑,而且曼谷的房子賣的還是實際面積,假如以實際面積來算的話,曼谷最最市中心的位置的公寓也就和國內2萬5千人民幣一個平方,這怪不得誰,只能說泰國人真窮購買力真弱,中國有錢人能人真多,購買力真不是蓋的。中國搞就近入學是為了公平,在泰國壓根沒學區概念的,只要交得起錢或者有錢塞公立私立學校隨便挑,根本不需要為了孩子讀書多加錢買什麼學區房。
既然說到房子得講講我家所在的泰國公寓的保安,家裡水果買多了,或者零食有剩下,有時我會送點給保安和保潔,就這點小恩小惠,那幾個保安可是感激涕零,見到我點頭哈腰幫著開門提東西,其實這不是因為我送東西的緣故,他們對誰都這樣,在泰國階級觀念是根深柢固的。保安點頭哈腰低三下四,保姆跪著上菜上茶,分桌吃飯這很普通。喜歡裝B做大爺的泰國絕對是你的菜。中國人的人人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保安保姆可不會這樣伺候你的。
再說說物價,泰國人懶家裡基本不做飯,熟食在泰國不比中國便宜,但是換成是喜歡做飯的中國人,那泰國的物價真的還是挺便宜的,最好的子排算成人民幣只要15塊錢一斤在杭州我家附近的菜場可是差不多要30塊錢一斤,可惜的一點是 在泰國想吃個茭白 萵苣 這樣普通的中國蔬菜就不容易買到了,而且雞鴨魚肉基本都是冰凍的雖然品質差但是價格便宜的掉渣,中國人喜歡吃活的,我在曼谷找到的就只有2個市場有現殺的雞鴨和活蝦賣,這些活的價格就要比杭州的都要來的貴了。杭州一個菜場賣魚蝦肉高價貨的攤位有十來個,在曼谷往往一個菜場賣貴點東西的攤位就沒幾家,在杭州買個一斤活蝦稀鬆平常,但換在曼谷跑到菜場買個一斤大頭蝦就是大客戶大老闆了,我這個摳門的杭州中產的消費行為在泰國人眼裡儼然是大款有錢人了,可實話說像我家這條件的在杭州城裡真的是遍地都是。
要說真正讓我回不去的還是事業和夢想。家裡的老人愛看中央三套的文藝節目,經常聽到節目里一句話「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可是中國14億人呢,能人聰明人有錢人勤奮的人也太多了,不然杭州6萬的房子也不會售罄。比起這些人我覺的真是遜色他們不少,可我不是也有特長么,10多年的時間讓我對這個東南亞的國家乃至周邊其他國家有了清晰的認識。10多年在泰國IT行業的歷練,通過觀察學習中國IT 互聯網的案例讓我發現了不少可在泰國有前途可發展的項目。我現在做的項目都是國內已經淘汰的東西,要不是因為泰國落後,要不是這裡人懶惰固步自封工作不認真要不是因為這裡官僚腐敗橫行,我哪有機會賺到這些錢,能朝著夢想邁進?想想這些「泰國還真是一個好地方,還真是挺難回去了"。


我永遠不會覺得我「回不去」。一個人連環境都不能靈活適應,這百萬年的進化是吃屎了嗎?

更新1,生活方面增加至第八點

更新2,生活方面增加至第九點

---------------------------------------
正文開始:

不是「回不去」,就是需要適應時間變長了。

生活方面:
1. 在美帝,空調一天24小時,一年325天開著,基本不間斷,所以室內永遠是舒適的恆溫。我家江南地區,冬天冷死,夏天熱死。

2.根據第一條引申出來。美帝室內恆溫,所以室內一年四季的衣服都差不多,冬天出門就披一條羽絨服。以至於我現在衣櫥里大部分都是短袖,外加兩條羽絨服和兩件大衣。國內江南小鎮,冬天兩天秋褲還凍得瑟瑟發抖,就算家裡冬天開空調還是冷。夏天不敢化妝,出門就花了。每天出好多汗,洗N個澡都不夠。

3.仍然由第一條引申出來。因為美帝室內恆溫,所以無所謂冬天夏天,早上晚上都要美美的洗一個澡,洗完澡出來在房間里裸奔都妥妥沒有壓力。國內,冬天一個星期洗一兩次,還有空調取暖器一併開著。夏天洗完澡出來,靠,又出汗了。

4.開車。美帝基本幹嘛都開車。國內,作為女司機,不敢開車。出門基本公交加11路。

5.停車。美帝,嗖的車頭進車位,車位大大的,怎麼停都沒事。國內,媽呀,停車要倒庫,什麼,根本停不進去,打電話給我爸:爸,幫我來停一下車吧。

6.超市買菜。美帝,一周買一次,基本搬兩箱菜回家,貯存在超大容量的冰箱里。再買一堆雞湯罐頭,蘑菇湯罐頭,番茄罐頭。國內,一般和我媽一起買菜。我媽:「你買那麼多菜乾嘛,吃不掉爛掉了。買什麼罐頭!」

7. 逛街吃飯娛樂。美帝,我:周末好無聊,我們去哪裡玩?老公:我們去打槍射箭吧。=_= 國內,還沒到周末,微信群就已經爆了,各種下館子,逛吃逛吃。

8.夜生活1。美帝:晚上8,9點,我:老公我們出去買菜吧。老公:天都黑了。我:好恐怖啊,不去了。國內:10點我還在外面擼串那(≧?≦)。

9。美帝,我:老公,給貓黑妹清一下屎。國內,我媽(每晚對我):你去溜一下狗黑妹。

生活部分,暫時想到這點,之後再補充。1,2,3,5是可能讓我覺得在生活上「回不去」的理由。

精神方面:
1. 個人問題。美帝,沒人會和你討論你的私生活,除非你自己吧唧吧唧說。國內,大媽大爺:相親了沒,結婚了沒,生小孩了沒?沒結婚的,女孩子年紀大了嫁不出去的,趕快找一個。結婚還沒有生孩子,肯定是小夫妻里某人有問題。

2. Judgemental。美帝,吃飯桌上坐了一個穿的很非主流,聊了一會,發現是某系的教授。很少有人會看你的吃穿用來評判你,就算要評判你也是心裡默默的,表面上客客氣氣或熱熱情情的。國內,穿件露背的衣服--不是正經女子,穿了一件超市買的T--窮光蛋,單位里化個漂亮的妝--想勾引誰。

3.人際關係。美帝,我爸爸是李剛。雖然升職加薪比小羅羅快,但是李剛兒子和我相處的很融洽,還經常出去吃飯happy。也沒覺得我這個沒後台的好欺負。國內,我爸爸是李剛,請跪舔我。

4,個人愛好。美帝,想幹嘛就幹嘛,主要你有錢支持愛好就行。國內,學生的時候,爸媽:玩什麼玩,好好讀書。工作了,父母:玩什麼玩,好好賺錢。

精神生活就寫到這,想起來再加。關於第三條解釋,美國也是講關係的社會,和中國一樣,有關係可以方便的解決很多事情。但是不同的是,在美國有關係的人至少在表面上不會看不起沒關係的人,雙方會比較平和的對待對方。在國內,特別是我家小地方,有了關係後,連表面都不維持一下,一臉高高在上。沒有後台的對領導一臉獻媚。

大家總是說中國不平等,很多時候為什麼不想想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置於這樣的不平等之中。

所以,如果所謂的真的「回不去」,只可能因為精神方面。因為已經習慣了這裡想幹嘛就幹嘛(不犯法就行),沒人關心我私人生活,我也不愛關心別人的私生活。一想到回家各種三姑六婆的拷問,不停的看向上看屁股,雞皮疙瘩滴。

美帝真正教給我的只有:如要別人尊重你,你先必須尊重自己。

「政治」方面:
1. 錢和權的順序不同。美帝:有錢能使鬼推磨,錢權交易。國內:有權能使鬼推磨,權錢交易。


沒有鼻炎了,甚至摳出來的鼻屎不再是灰灰的,而是白的。


————————————————————————————————————————
真沒想到自己第一條點贊破百的回答是一條關於鼻屎的回答。


為啥回國後發現很多人在國外待個兩三年就覺得出國很久了呢?還有交換一年的就覺得很了解所在國了呢?可能是我思想太老化了頑固了,現在年輕人融入快。

言歸正傳,孩子,這很正常,人總有新鮮感,你和你的所在國正處在蜜月期,好好珍惜認真體驗生活。每個地方都有陰暗面,只是有些時候你不會那麼快的體驗到。從我不想回國到厭煩了法國巴黎大約有5年的時間,當不再是學生,過了蜜月期,你要工作了,接觸形形色色的人,真正踏入所在國社會,想法也會慢慢變化。

其實沒有回不回的來,主要看你想要什麼,還有心態如何。
珍惜在國外的日子,多交朋友,多旅遊,多參加各種活動。

我回來唯一後悔的就是國內沒有像樣的金屬音樂節,可能因為這個我還會回歐洲,從英國聽到德國再到法國!Metal is religion!


我比你在國外久一點,你舉的那些例子,我都認同,很多海外的中國人呆到一定的時間都會有類似看法,但是這不足以讓我覺得回不了國,當然我回不去是因為在這裡安家了而並不是因為你說的那些原因。而我有可能是一輩子就真的定居在這裡了,因為過兩年我就要考慮生孩子的事情,然後有了孩子就哪裡也去不了了。不過我始終還有那種有一天我可以過一過兩邊一邊呆一段時間的生活。如果我自己沒有這個機會,我也會讓我的孩子學好中文然後每年去中國變成中國通,也去抽空陪伴我的父母。


2016年5月27日
溫度6-14度
坐標:墨爾本
來澳洲6年,回過天朝2次。一次是6年前網易教育與芒果台天天向上的合作節目,帶著澳洲留學生代表的名頭回去錄節目。2011年的3月中那一期。

請忽略這一個非主流的髮型。
去了那裡,真正驗證了涵哥和歐弟的身高。
在澳洲,做過廚房後廚、清潔工、銷售、店員、經理、市場推廣等等。
占著早期政策的優勢,早早留下。
有點回不去的感覺,具體來說一說。
和當初的初衷不同,留學一開始也沒有定性一定要留在國外云云。
曾經別人問我留學的願望!我大聲回答道:「報效祖國."但如今卻有一種害怕歸去的心。
在這裡,如果談國家環境,生活水平的差異,只會引起不悅的聲音。
且說說文化的差異。
- 曾幾何時,回國走在路上,差點撞到一個人行人,習慣性的說出一句不好意思。
對方看著我奇怪的眼神,讓我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陌生感。在這裡,不小心擋了路,有人道歉,讓別人先下車,別人會說謝謝。
- 有一年在悉尼國際機場做銷售,時常會有全世界的遊客,路過的總會向我問問一些落地問題。由此看到3個大叔,拿著地圖在那講著中文,討論著怎麼走怎麼走,我很熱心的上前去問了一句:」需要幫忙嗎?「 他們頓了頓,」不需要「。然後繼續討論著路線。我覺得自己自討沒趣。記得很清楚有一個日本小女生走到我面前問了句:「霓虹景?」 我用日語回了一句「囧夠庫景」。她說不了英文,就拿出手裡的一個單子,我看了下是個轉機的手續,就讓她跟著我,把她帶到了轉機口,告訴她在哪登機,順便告訴工作人員她要去哪裡。日本女生進了安檢,她遠遠望著我,鞠了一個90度的躬。那個時候,真心體會到了一種強烈的差異。國人有一種天然的對外界的不信任感和警覺心。想想自己又笑了,或許因為我對他們說的是中文吧。
- 上班時的咖啡時間在寫字樓下偶爾會跟其他公司的人閑聊,我問過許多不同國家背景的人」你們回家後還工作嗎?」 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或者I try not to````在這裡下班了就是family time.沒人會催著你加班,下班了做飯健身,周末跑步釣魚愛咋咋。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工作形態。如果回國了,或許我要加班,還要應酬。
- 到了澳洲這麼多年,走在馬路上,看到車要過,即使是人行道上,我還是不自覺的停下腳步。而開車的司機停了車,示意我先過。或許你們沒看明白,意思就是,讓人先走是一種司機的意識。回國了,我已經不太會過馬路了。
- 在這裡,沒有人會問你工資怎麼樣,孩子怎麼樣,人與人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很安全的距離。據說孩子的成績單是不公開的,直接email或者寄給家長,少了那一種攀比,那一種負擔。福利是國家差異,具體的也不講。但是在這裡,只要肯做事,不懶散,生活愜意是沒有問題的。雖然我不懶,也不怕壓力,但是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可以不用背負那麼多壓力,即使是專科畢業,也能生活的很愜意。沒人關心你爹是誰,沒人關心你的背景,乞丐和富人shopping基礎消費的地方都是一樣的。
- 陌生人會跟你說早安,陌生人會跟你閑扯淡。在國內真心試過問路的時候,「你好!請問……」剛說個你好,人已走開。
- 有個朋友的孩子患有自閉症,在這裡,老師會特別的照顧,而且有專門的課程和引導來照顧這種類型的孩子。他說這就是為什麼他放棄國內的資產而來澳洲的原因。
----------------------------------------------------------------------------------------------------------------------------------
-當然這裡也會遇到不友好的喝醉的一口「asian asian fkfkfkfk」的人,但是這樣的人在老外眼裡也是垃圾。且不說我們在朝內各地,當地人是不是對外地人都會有些眼光呢?
- 親人大多都在國內,時常會想念,時常會發現自己對父母盡孝的綿薄。國外西人的家庭觀念,很多甚至就聖誕節見面一次。孩子要上大學,自己去貸款,畢業工作了自己還。孩子生孩子了,老人家偶爾可以幫忙帶一帶,但這絕對不是義務。自然這和華人傳統的家庭觀念差異很大,我個人還是偏向國人的文化,這也是生活在其他國家糾結的地方。怎麼好好的盡孝。
----------------------------------------------------------------------------------------------------------------------------------
不回去,有太多理由。
回去,也有理有據!但是回去的唯一理由,只會是因為家人與愛的人。
待更新。


我tm還沒跟這邊呆半輩子呢再回國就覺得融不進去了
這事兒不賴我 真的
去年被空投到美國一偏僻鄉村 風景優美 空氣清新
一切都很美好
但是…
老子是北京的…我半年沒回去家門口一溜兒商店全tm換了 對比強烈的是我住家爹近30年沒回家鄉前幾天回去了一趟熱淚盈眶地跟我說我當年走的時候這兒啥樣現在就啥樣一點兒沒變 你看那邊的垃圾桶還是我之前踹過的那個
我(doge臉
我一人之言不足以概括全國 就說說北京吧 每次回去都會有陌生感 主要是因為北京發展太tm快了 每次回去連根兒毛兒都不給我剩下 在飛機上從激動的睡不著到看著離北京越來越少的里程數卻開始心慌 這座城市這麼大 不管你是北漂還是起小土生土長的
北京永遠都是北京 可一旦離開 位置就被立馬取代
大概是留學狗最悲哀的事兒了


其實就是去了富家過不了過去窮家的生活了;過了人均資源多,相對悠閑寧靜的生活,無法再去過人均資源少,擁擠嘈雜競爭的生活了。

人的惰性和貪性使然。

補充說明,我在國外已經生活了整20年,我和很多人的經歷相反,我一開始來美國,生活在大城市,見識了發達社會最底層的環境和最掙扎的人群,與人合租的是老鼠蟑螂成群,雨天漏雨的老房子,睡的是別人扔垃圾丟的床墊,和義大利黑手黨的小頭目做過鄰居,家門口被人放過槍,室友坐在屋裡看電視被人入室偷過包,朋友和女朋友談戀愛的時候被人槍頂著頭搶劫,見過不同時代偷渡過來的人群,跟人走過大城市的黑人區和白人藍領區沿街賣過東西,見過一個個表情麻木地喝酒和妓女聊天的窮人。所以一開始就沒有太多好感,始終想回國。直到離開大城市,去了中產階級小鎮,見到了社會的不同層面,才對發達國家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看到了發展中國家與其的差距。

記得陳平說過,他剛來美國去的休斯頓,而楊小凱去的是普林斯頓這樣富裕的小鎮,兩人對美國的認識就完全不同。

同樣,在福利發達國家的人和在非福利發達國家的人的認知和印象也完全不同。竊以為,在資本主義國家底層社區生活過,在非福利發達國家呆過的人,對待中外差距的問題上會更清醒客觀。

從美國回國創業的朋友很多,這些人剛來美國的時候身無分文打黑工,住地下室,混黑人區,他們回國去從頭創業,也有重新開始的勇氣。我的惰性比較大,但如果形勢所迫要回國重新開始,也不致於回不去,無非就是再挑戰一下自己,何況國內有父母,有同學,有地方住,沒有持槍的黑人(非歧視,黑人也是生活所迫),比剛來美國的情形要好的多。


/當年大學畢業,在各類軟體公司滾了一遍後加入體制內。一句,與人斗,其樂無窮,又滾了十年。
我以為那些loser不是鬥士,不知道高處是艱難險阻後的玉汝於成。結果發現除了實力能力之外還要拼有多願意成為奴隸,在我善於沖楞裝傻偽裝成有實力的奴隸之外,還要防止被更願意奴化自己的人發現你的胸懷大志,然後踩踩踩。
當你以為你獲得了一些,雲淡風輕之時,另有一些酒肉朋友和親戚想從你的碗里強些吃的,那麼不加掩飾的吃相,為了吃一口不惜打死你的殘忍,令你心寒。想起多少次去法院,見律師,找關係,那些人在看到官司後第一個問題出奇的一致,你這個年紀,錢怎麼賺的啊,那一雙雙好奇而貪婪又不加掩飾的迫切眼神,讓人一次次害怕。
在中國,hard模式,上邊的人害怕,下面的人著急。在發達國家,起碼心安一些,看一些小孩子的觀點,無法說什麼了,如果再退回到二十歲,我知道我還會喊著與人斗,其樂無窮而沖入江湖去戰鬥,但現在的年紀,累了,怕了,更喜歡安安靜靜的去享受歲月靜好,享受願意做什麼,買什麼都輕鬆的生活中去,去做自己,做一個純粹的人。擺脫動物性的人。
以為自己是贏家種子的傲嬌的人,建議你們百度兩個人,重慶龔剛模,福州陳信滔,這是後台倒了案子翻出來了,沒倒的呢?


你考進大城市,拿到戶籍,買了房,雖然天天罵996,但是也不願意捨棄工資和生活質量回家種地了。

移民一個道理。

你去的是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韓國。

不是索馬利亞,伊拉克,敘利亞,亞塞拜然,阿富汗,伊朗,迦納,奈及利亞,南非,肯亞,坦尚尼亞,利比亞,羅馬尼亞,巴西,摩爾多瓦,巴基斯坦,東帝汶,孟加拉,不丹,朝鮮,外蒙古,委內瑞拉,剛果,玻利維亞,辛巴威,賴比瑞亞,越南,柬埔寨,寮國,菲律賓,泰國以及馬來西亞。

被物質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嘛。


更新:

這個問題現在讓我答,我就想說兩個字,霧霾。

原答案:

坐標:墨爾本。

長期計劃中並沒有入籍的打算,除非迫不得已,比如某個特別適合自己的職位必須要有citizenship。所以未來10年以後回國的可能性還是有的。而且我覺得我如果回國的話不會出現不適應的問題。

就像我剛剛來這裡一樣,沒什麼不適應。幾年前谷歌還可以用的時候,花個把小時用谷歌地圖、衛星、街景把自己居住和學校周圍瀏覽一遍。把所有的攻略、手冊、注意事項、tips,官方的非官方的都統統閱覽一遍。研究透城市的機場、鐵路、輕軌、公交、出粗車、自行車、公交卡、道路規則,再去地方論壇的精華帖轉一圈。這些都做完,總共也就是一兩周。到了墨爾本之後,我發現沒有什麼不適應,因為我儲備了足夠多的關於這裡的知識。

現在在這裡我也經常看國內新聞,看看國內的奇聞逸事,有什麼新政策,股市是不是又暴跌了。所以我不覺得我會和國內脫節,至少不會同主旋律脫節……至於朋友圈上流行的東西……對不起我壓根兒就不用微信。

短期的話,畢業後1-3年內準備留在澳洲發展,原因如下:
1,沒有谷歌真心受不了。
2,國內沒有圈子,家裡也沒有關係。一切從零開始的話,還是澳大利亞的就業環境比較友好。
3,這邊收入高消費水平合理。假設年收入稅後5萬澳元的話,基本上買車買房不是夢想。
4,學術圈更成熟。當然國內也不差,但二三線城市就不好說了。

當然,我不是很喜歡國內的環境。空氣污染水污染自然不說,回國去參加聚會被灌酒,還看到不少人在各種地方抽煙、吐痰、丟垃圾,自己去辦理各種手續、證件、銀行交易的時候對方不給好臉,買個肯德基最後說聲謝謝沒人搭理我,過馬路看紅綠燈大家都當我2B,這都是回不去的理由。

如果國內有更好的職位和機會,更好的學術環境的話,我不會放棄而非要留在國外。而且上面提到的問題在一線城市都有很大的改進。但二三線城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以這個問題我覺得基本上和「畢業生都扎堆去北上廣深而不願去西部」本質上是一樣的。大家都想去更好的地方過更舒適的生活。習慣了夏天吹空調、出門就有24小時便利店的大城市白領,就算是農村出身,估計也不想回到大山裡放牛。在國外長期生活的華人,在國內享受不到更好或者同樣水平的生活,所以才回不去。


坐標日本,瞎談。

---------------------------------------------

非本人經歷,更非個人心路歷程。只是聽過 見過 想過 經歷過的東西的總結而已。本人不寂寞,謝大家關心。

----------------------------------------------

很多人在國外漂的久了,就不想回去了;很多人在國外漂的久了,即使想回去,卻發現自己,真的已經回不去了。。

不想回去的也好,回不去的也罷,他們大多有些這樣的體驗和感觸:


初始:社會 、物質文明的對比和衝擊。

相信很多剛到國外(大部分發達國家)旅居的朋友,都會由衷地感嘆為什麼人家的「國」,無論在物質層面,還是社會制度和社會文明層面上都能發展地那麼好,那麼完善。


去政府、銀行、郵局等公共機關辦理各種手續,人家的工作人員那麼熱心、那麼體貼地提供服務。鞠躬微笑,一顰一蹙,都能讓你感受到何為「為人民服務」的真正內涵,感受到身為「公民「、「納稅人」而應該受到的尊重。萬事皆有條可循,有律可依,法制是天,人治滾蛋。

而在我們的故鄉,我們要當奴才,看著各位官大爺的B臉,還要被各種訓斥,各種踢皮球,各種罰跑腿。有法不依,用法不嚴,你說依法治國,我說人法勝天。。。

我們只是想活得更有尊嚴。


終於不用再為買個破iphone賣腎存錢,也不會為身為超市收銀員而自卑滿滿。即使打零工也會活得很好,再也不會感覺自己喜歡的包包近在眼前,卻遠在天邊。收入差距真的不太大,只要努力,生活都得為我唱讚歌。生活總是那麼便捷,設施總是那麼完善。景點的門票總是那麼便宜,沉浸於美術館,博物館再也不會被人說逼格滿滿。

而在我們的故鄉,大家都拚命向前,向錢。我靠著雙手勞動,他們卻笑我只是收銀員。省吃儉用只為做夢都想要的包包,到頭來,卻因為生病住院,離包包越來越遠。熬夜去搶性價比超贊的X米手機,拿到手裡的喜悅卻敵不過看到朋友手中大蘋果的自卑感。為什麼我那樣努力,還是這麼苦逼,而島國的朋友,手裡的iphone,卻換了又換。

我只是問路,人家卻把我送到車站,我丟的錢包,每次都會遇到好心人奉還。大家見面會點頭微笑,預約、承諾,再也不會用錢當做槓桿。老奶奶摔倒,大家都攙,遇到困難,誰也不會坐視不管。人跟人之間看起來那麼信任,連空氣都是外國的新鮮。不用害怕PM2.5傷害身體,更不擔心毒食品禍害人間。。

而在我們的故鄉,剛想問路,人家卻連連擺手,丟的錢包,還回身份證,銀行卡已經是謝地謝天。老奶奶摔倒,誰人敢攙,遇到問題,大家都是啞巴聾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騎到我頭上,我才不管。。。


滿眼都是國外的好,國外的月亮,圓的逆天。。有些人就沉浸在此階段,不再想回國,有些人,還得繼續往下發展。。

進而:精神上無法回歸故土,卻又不能融進新鄉,精神上兩端缺失。

在國外呆得越久,越發現自己剛開始的認知好像有點牽強,甚至有些愚蠢。

物質上富足,卻發現自己心裡多少缺點營養;跟外國人喝酒,吹牛逼,玩得不亦樂乎,回家後卻害怕孤獨的冷場。拼盡全力想融進他們的社會,卻到處碰壁。吃過虧後才發現:原來,他們中的很多人,也是披著羊皮的狼崽。

好像他們的政府、銀行效率有點低額,好像他們的民主選舉,好多人都懶得投票哦。他們表面對別人友善,卻總感覺離你疏遠。原來,他們經濟剛剛起步那會,素質也不怎麼樣。。。

原來中國也沒有那麼不好,原來中國一直在飛速發展,好像上海跟東京也沒什麼太大差別,好像故鄉的人更重情感,更讓人溫暖。。


罷了罷了,既然不好融進,我再回頭看看我的故鄉。我的故鄉在發展,在進步,也沒有我想的那麼不堪。我想回去看看,那裡有我的朋友,我的親人,我想回故鄉。。


買好機票,終於回到了久違的故鄉,卻發現各種的不習慣。過紅綠燈還是要左顧右看,心驚膽戰;坐公交車還是爭先恐後,你推我趕;商業街上還是遍地垃圾,空氣還是那麼污濁,讓人連呼吸都感覺困難。。。怎麼辦,怎麼辦,原來已經不能適應自己曾經熟悉的故鄉,原來還是國外,過得舒坦。。

不怕不怕,物質上總歸會進步,故鄉有親人,朋友,同學,我去看看他們,重拾溫暖!!


可是,可是,為什麼他們的話題我根本插不進去,我說的話,他們也沒什麼共鳴。甚至我連他們嘴裡蹦出的各種新詞都不挑明白,什麼是「聖人婊」,什麼又是「千斤頂」,等等,等等,那個女孩是「公共汽車」又是什麼意思??怎麼辦怎麼辦,國外沒完全融進,回到故鄉,連很多語言,都不太明白!!

怕!怕!怕!

七大姑八大姨見面還是 「找女朋友沒」,「怎麼不帶個外國男朋友回來?」,爸媽還是絮叨讓我趕緊成家立業,不要再漂,看看人家隔壁王小二,跟你一個年紀,都有了二胎哦。。。


罷了,罷了,看來我已經與故鄉脫節,很多事情反倒是我越來越不明白。我說自己的理想追求,他們卻說我還是幼稚,年輕。可他們天天嘴裡的車啊,房啊,孩子啊,又有什麼快樂可言。。


得,我還是先在外國呆著,再好好規劃未來。。。


彷徨:回與不回的掙扎中,卻發現,回去這件事情,越來越難。。。

又在外國呆了幾年,感覺對中國和現在所在國家的認識越來越理性,每個國家都有長處和缺點;中國,也不是那麼沒有可取之處,中國,也有很多東西,值得留戀。

可是卻越來越發現離中國的世界越來越遠,朋友圈裡上映著的電影,我幾乎都沒看過;那些微商,又是怎麼一回事。朋友的孩子都已經會打醬油,高中同桌的二婚生活,好像也滿愜意。。。

那些各種與我無關的話題,他們那邊下大雨,我這卻是晴天;他們曬壓歲錢的時候,我還在苦逼地加班。。。


好像那個世界離我越來越遠,想回去,卻沒有那個勇氣;不回去,為什麼心裡還有一些牽掛和不甘。

好吧,那就先保持現狀,以不變應萬變。。


再過幾年。。


國外的生活還是那樣,跟native的關係還是不疼不癢,物質上足夠享受,精神上,卻總感欠缺;

與國內的世界隔閡越來越嚴重,與國內朋友的聯繫越來越少,越來越沒有共同語言,國內新聞越來越懶得看。。。甚至說話,都感覺好多詞語的漢語說法已經很難想起,還是外語說得上口。。


但看著父母慢慢老去,心裡總會升起几絲內疚感。。

可是那個曾經那麼熟悉的故鄉,那個令我牽掛的地方,我卻沒有勇氣回去,我在害怕什麼?


罷了,那就先這樣,先繼續現在的生活,再看看吧。。


。。。。。。。。。。。


這一看,就到了終老。

一直想找首好詩來配上面寫的那種心情,卻苦苦沒有找到。原來配的余光中的《鄉愁》好像不太應景。今天翻看答案,看到 @清徽 答案里的詩,感覺甚好,在此借用,以饗大家。

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一說「無端更渡桑乾水」
譯文:
在客舍并州已經過了十年,我回歸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咸陽。
當初為了博取功名,圖謀出路,千里迢迢度過桑乾,可現在并州已經成了我的第二家鄉。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http://weixin.qq.com/r/PDvQyNXEvojBrZGr924u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就要看你追求的東西了。是國外美好的物質生活,還是尋求歸屬感,因為我覺得在外面沒有歸屬感,國外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這裡說一下一次旅行對我的影響。

一次獨自騎車環遊中歐,在瑞士的時候,碰上了風雨,夜幕降臨,挨著一棵大樹在草地上搭起了帳篷(暫不討論雨天樹下躲雨的安全性...)。在風雨飄搖的黑夜,在好山好水間切實體會了孤單寂寞冷,忽然有了對家對歸屬感不一樣的理解。。。以前所有對外面美好世界的嚮往都不再那麼強烈,那時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能有個安心的地方。

原來旅行是為了能更安心的呆在家裡。

在外的生活何嘗不像是一次漫長的旅行,那些美好的物質好生活和環境不就如同那旅途中的美景;
如果有天遇到了困難,在國外能否像國內一樣有那麼多親友的幫忙,面對困難還能表現的和國內一樣,而不是Kulturschock使你著急的焦頭爛額。。。

總之,找一個能讓你更安下心來的地方。女生需要安全感,更是如此。。。


PS:Kulturschock這裡指文化衝擊,包括語言,法律法規,異國文化風俗等等。。。


你的問題在於出國時間太短,但是想得太多。


推薦閱讀:

留學生們是怎樣緩解出 offer 前的焦慮?
如何評價「暴走漫畫王尼瑪知乎揭 ABB 老外副總裁京滬航班上爆粗」?
口腔醫學生怎麼申請去日本讀PHD?
出國留學是否需要留學中介機構?理由是什麼?
在國外讀化學本科是什麼樣的?

TAG:出國 | 留學 | 移民 | 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