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悲觀?
一方面相信希望永遠存在,另一方面堅信它永遠不會屬於我。
最近看了一本塞利格曼寫的有關樂觀和悲觀的書,很受啟發。一直都是一個有悲觀傾向的人,解釋風格測試顯示自己是個極度悲觀的人。不幸的是這種傾向有著長久的心理根源,和成長環境密切相關,想要擺脫悲觀,需要分析悲觀產生的來源,以及如何克服悲觀心理。寫下來希望可以幫助一些有悲觀甚至抑鬱傾向的人。
從習得性無助說起
有些人可能聽過這個心理學名詞,copy一下:「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里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後,蜂音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後來對人類的實驗同樣顯示出習得性無助的存在。無助感就是一種認為不論自己做什麼都無法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悲觀的預言常常是自我實現的,當你認為自己無能為力的時候就放棄了各種可能,最終走向失敗。不幸的是悲觀思維童年時期就形成了,後來想要克服悲觀的特質就需要重塑自己的思維。
悲觀者的四個困難
悲觀會帶來一系列困擾:
1.抑鬱。悲觀的人長期養成了失落情緒,「相信自己會失敗」的想法被失敗和無法控制環境所強化,最終導致抑鬱症。
2.影響潛能發揮。預言往往是自我實現的,自我評價過低時就會放棄成功的可能。
3.健康、免疫能力查。失敗——悲觀——抑鬱——兒茶酚胺減少——內啡肽增加——免疫系統被抑制——生病,好在每個環節都可以認識和抑制。
4.生活沒有情趣。悲觀的解釋風格使得生活一片昏暗。
解釋風格(歸因風格):決定了你是悲觀還是樂觀
到底時什麼決定了人的樂觀和悲觀?塞利格曼在書中提出一個概念-解釋風格(歸因風格)。歸因風格是指個體在長期的歸因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歸因傾向。這種風格會對人的情緒情感、期望、動機產生重要的影響。解釋風格有三個維度衡量:永久性、普遍性、人格化。
比如一個人如果成績考差了,如果他認為是因為自己笨,這就是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話的解釋風格,但是如果他認為只是因為自己這一階段不夠努力,就是暫時性、非普遍和非人格化的。解釋風格是長期形成的、面對事情的自然反應,但是悲觀的人的解釋風格一般是永久、普遍和人格化的。這種解釋風格造成了悲觀的人格特質,並且悲觀的人會經常反覆咀嚼不如意的事情,形成反芻。
一般治療抑鬱有藥物療法和認知療法,認知療法能從根源上解決抑鬱問題。
認知療法的側重點是將悲觀的解釋風格改變成樂觀的解釋風格,認知治療得越多,向樂觀風格轉變得就越徹底,而越轉向樂觀,就離抑鬱症越遠。
意識決定感覺,來看看認知療法的五種策略:
- 學會去認識在情緒最低沉時自動冒出來的想法。例如,一位三個孩子的母親在孩子出門上學前常會對他們大喊大叫,等他們走後又很懊悔這種行為,覺得很沮喪。在接受認知療法時,她學會去認識她一吼完時不自覺地對自己說的話,「我是個最糟的媽媽」,她學著感知這個想法的出現,知道這就是她的解釋,而這個解釋是永久的、普遍的和人格化的。
- 學會與這個自動冒出來的想法抗爭,舉出各種與之相反的例子。每當「我是個最糟的媽媽」的念頭出現時,這位母親就集中注意去想那些自己是好媽媽的例子來與之對抗。
- 學會用不同的解釋——重新歸因(reattribution)去對抗原有的想法。這個母親學習對自己說「我下午對孩子們很好,而早上很差,或許我不是一個擅於早上活動的人」,這種解釋法就比較不具有永久性及普遍性。她學會用新的、正面的證據去瓦解原來的消極的解釋鏈,「我是一個糟糕的媽媽,我不配有小孩,我不配活下去」。
- 學會如何把你自己從抑鬱的思緒中引開。這個母親意識到消極想法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常去反芻則會使情況更糟,最好先不要去想它。
- 第五,學會去認識並且質疑那些控制你並引起抑鬱的假設。
童年的陰影:孩子為什麼會悲觀
可以讓你的孩子做一下書中的解釋風格測試,專門為孩子準備的。孩子的歸因風格8歲就基本形成了。
孩子解釋風格的來源有三種不同的觀點:
1.孩子每天從父母身上學到各種事件的因果分析,尤其是媽媽的。如果你是樂觀的,孩子也會是樂觀的。
2.父母和老師的批評。如果老師家長等經常用這種方式批評:你學習不好是因為笨、女生學不好數學等,這種解釋風格就會引發孩子不良的歸因。孩子聽到的批評方式也會影響他的解釋風格,如果這些批評是永久的、普遍的、內在的,那麼他對自己的看法就會轉向悲觀。
3.孩子早期生活經驗中的生離死別和巨大變故。比如家庭不和、父母離異等。如果這些事件好轉了,他會比較樂觀;如果這個變故是永久的和普遍的,那麼絕望的種子將深埋在孩子的心中。
樂觀與成功:對哈佛高材生的跟蹤調查
什麼樣的人容易成功呢?實際上這個也是心理學家研究的課題。20世紀30年代中期,格蘭特基金會(William T.Grant Foundation)曾經研究過身體健康人群的成人期生活。這個研究最初設計者是想通過追蹤一群絕頂聰明的人來調查決定成功和健康的因素。所以他們找了哈佛大學5個年度的大一學生,從裡面挑選出200名身體狀況絕佳、智力和社交能力一流的學生作為追蹤對象,這大約佔哈佛大學1939—1944年入學學生的5%。這些人現在都70歲左右,且全力配合這項研究50年了。他們每5年做一次全面的體檢,並定期接受訪談,不停地填寫各種問卷。他們為研究影響健康和成功的因素提供了最寶貴的資料。瓦利恩特在格蘭特研究中的第一個重要發現是,20歲時的財富並不能確保以後的成功和健康。
成功的解釋風格理論認為,要篩選出能在有挑戰性的工作上獲得成功的人,要考慮三個方面:
1.能力;
2.動機;
3.樂觀。
這三者決定了成敗。有些人在大學時就能以成熟的方式面對失敗,以幽默、利他、升華等方式自我排解。有些人就就不行,例如當女友移情別戀時,他們用否認、投射等不成熟的防禦機制來解釋這個打擊,那些在20歲時就擁有成熟防禦機制的人以後會比較成功和健康。
實際上,解釋風格的測試結果可以很好地預測銷售人員的業績,已經有大量的數據作為支持。但是悲觀實際上也是有一定益處的,有輕微悲觀傾向的人對事物的判斷更加準確,這類人一般適合技術和管理類工作。樂觀和悲觀是可以動態平衡的,如果一件事失敗的代價很低,就可以用樂觀的態度,否則就不能過分樂觀。
樂觀與健康:心態是如何影響健康的
習得性無助理論從四個層面來強調樂觀對健康有益:
- 第一是來自維辛坦娜的研究報告:有習得性無助感的老鼠比較容易患癌症。這個發現很快被更多更詳細的免疫系統研究所證實。免疫系統中有一種名為T細胞的細胞,它可以辨識入侵者,例如麻疹病毒,然後快速地繁殖自己,進而將這些入侵者消滅掉。另一種天然殺手細胞(NK細胞)可以撲殺它們遇見的任何入侵異物。
研究者在無助老鼠身上發現,它們的免疫系統功能減弱了。無助老鼠血液里的T細胞不再快速地繁殖,脾臟內的NK細胞也失去了它們殺死入侵者的能力。這些研究顯示,習得性無助不只是影響了行為,它深入細胞的層次,使免疫系統變得被動。
這對解釋風格來說又有什麼特殊意義呢?解釋風格是習得性無助的核心。如前所述,樂觀者可以抗拒無助,當他們失敗時,他們不容易變得抑鬱,也不會輕易放棄。而無助經驗越少,免疫系統越強健。所以樂觀影響健康的第一個方式就是防止無助的發生,進而使免疫系統強健有力。 - 樂觀增進健康的第二個方式是使你維持良好的健康習慣,有病及時尋醫問葯。悲觀的人認為生病是永久的、普遍的和人格化的。他會認為,「我怎麼做都沒用」,「那又何必多此一舉?」在一個對100名哈佛畢業生、為期35年的長期追蹤研究中發現,悲觀者比樂觀者更不容易改掉抽煙的習慣,更容易生病。樂觀者習慣於掌握自己的命運,會採取行動來防治疾病。
- 樂觀促進健康的第三個方式是減少壞事件發生的次數。統計顯示一個人在某一段期間內遇到的壞事越多,越容易生病。在6個月內經歷搬遷、被解僱和離婚的人的患病的幾率最高,甚至得心臟病和癌症的比例也比一般人高。所以即使你自己覺得很好,沒事,你還是應該在換工作、退休、離婚或親人死亡時,特別注意你的身體。喪偶的人在頭6個月的死亡率比平常高出好幾倍,所以如果你的母親去世了,你一定要讓你的父親去做一個徹底的體檢。
你可能會想,誰會碰到較多的不幸事件呢?答案是悲觀的人。因為他們比較被動,較少主動採取行動來避免不好的事,而且在事情發生之後也較少採取行動來終止這些事。所以悲觀的人發生不幸事件的幾率就比一般人高,而如果不幸事件容易導致疾病的話,悲觀的人就較容易生病了。 - 樂觀可以促進健康的最後一個原因在於社會支持。擁有一份深厚的友誼和愛情似乎對身體健康很重要。沒結婚的人患抑鬱症的比率要比結了婚的人高。即使只是一般的朋友,他們也會對抵抗疾病有所助益。
為人父母:如何培養樂觀的孩子
如果你是一個悲觀的人,就要注意了,不要讓自己的不良心態影響到孩子,下面介紹一個孩子和成人都適用的方法,詳細的信息可以參考後面的書目。可以先做一下歸因風格測試。
每當碰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時,請嘗試寫下這些內容:(多做練習)
- 不好的事:碰到的不如意的事情,描述事實,不要有感情色彩。
- 想法:你的想法是什麼。
- 後果:這件事情的後果是什麼。
- 反駁: 如果想法是消極的,儘力去反駁它。四種方式:1.舉證。孩子學習不好了,如果認為自己笨,你能證明嗎?2.其他可能。是不是因為貪玩才導致學習不好。把重點放在可改變、特定和非人格化的原因上。3.暗示。4.用處。這種想法有用嗎?沒用就立即制止。
- 激發:我應該有什麼樣的想法。
聲音的外化:你可以和孩子或者你自己和關係親密的人做這個練習,讓朋友說出不好的想法,然後你去反駁。
Ref
《活出樂觀的自己》-作者塞利格曼,積極心理學之父,曾以最高票數當選美國心理協會主席。書中有抑鬱和歸因風格測試表,可以測試一下自己的思維特質。
歸因風格
好心情 (豆瓣)-伯恩斯新情緒療法(認知療法的具體實施步驟,重塑思維,極力推薦這一本)
最後想說的就是,希望改變自己的悲觀者可以嘗試學習下積極心理學,慢慢擺脫以前的不良思維方式,即使不是心理學專業,了解一些心理學常識也會對我們很有幫助。
悲觀是這樣一種思維習慣:凡是不能確認是好的,我就先認為是不好的。。。這種思維的心理根源是極度的不安全感。。。
下面講個我在培訓中遇到的故事
這次魔班麗江之行的第三天,我們特地了租一間別墅,讓同學們在一起喝酒聊天,這時候有個學員卻過來給我講了一件想不開的事情。
這是一個來自廣州的男孩,形象斯文又靦腆。昨天傍晚,他在古城的四方街搭訕了一個自己來旅行的女孩,與以往經歷不同的是,這個女孩非常健談且有趣,根本用不著他找話題就主動滔滔不絕,而且還提議一起去散步。
兩人一起漫步到古城的小河邊,夕陽西下華燈初上,女孩甚至主動挽起了他的胳膊。男孩有些激動,想去進一步親近,但女孩卻拒絕了,既不讓擁抱更不許接吻,甚至連摟腰也不行,但依然會挽著男孩的胳膊,邊走邊聊且談笑風生。
可是小宅男這下不淡定了,一旦被拒絕他就開始擔心女孩是不是已經不喜歡自己了,是不是只是在逗自己玩,是不是下一步就該離開自己了……總之他表現得越來越心神不寧,也越來越不自信,甚至都沒有開口向女孩索要聯繫方式。
就這樣不知不覺兩人走回了四方街,女孩指著那棵大樹說:「又回到咱們剛才認識的地方了,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學員故作堅強地說道:「你是說在哪裡開始,也在哪裡結束吧?」女孩說:「好吧,那我們就在這裡說再見吧。」於是轉身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小男孩呆在原地悵然若失。
聽完學員的故事,我問他:「這個搭訕其實也不算失敗呀,你為什麼悶悶不樂呢?」學員說:「因為她是個特有趣的女孩,我跟別人聊天從來沒這樣開心過,我很喜歡她。」
我又問:「那你當時為什麼不向她要聯繫方式呢?」學員說:「因為她拒絕我的擁抱了,我覺得她可能不想跟我有後續。」
我突然意識到這又是這些宅男們的一個普遍問題——悲觀心態,於是我趕緊把正在聊天的其他學員們召集過來,即興開始了我們的研討。
我對大家說:「從剛才的案例看,這位學員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女孩拒絕了自己這一點上,卻不去關注女孩接受了什麼。按照常理,你們不過是萍水相逢的搭訕關係,人家跟你又散步又挽胳膊,如果在路人眼中,這簡直就是一秒變情侶,你其實已經收穫很多了,但是你為什麼不為自己的魅力自信呢?為什麼女孩不讓你擁抱,你就覺得是自己無能;而女孩挽你,你卻覺得是人家在玩你呢?」
「悲觀和樂觀是人的性格最基本的兩個方面,區別在於,對悲觀的人來說,一件事如果不能證明是好的,那麼就預設它是壞的;而樂觀的人的思維是,一件事如果不能證明是壞的,那麼就預設它是好的。想一想為什麼你連聯繫方式都沒敢向她要,因為你覺得她剛才拒絕了你的擁抱,所以不能證明她足夠喜歡你,於是你就認為她看不上你;但你卻不去想想,她會跟一個剛剛認識幾分鐘的男孩挽住胳膊散步,這至少證明了她不討厭你吧,那你為什麼不姑且認為你們的關係還不壞的呢?你完全可以向你要微信呀,就算她拒絕了你,到那時你再面對她可能真是不喜歡你,真是只想跟你玩玩這個悲慘事實也來得及嘛~」
「悲觀的人覺得未雨綢繆早做準備,就可以降低不幸降臨時受到的傷害,這種思維往往源於極度的不安全感。但男性魅力最重要的部分恰恰就是勇於面對失敗和不確定性。極度不安全感除了表現為悲觀心態外,還有另一個極端就是死纏爛打不接受失敗,但其實那樣的人不過是表面自信而已,他們的自我價值完全基於外界認同,所以遭遇失敗時常常就像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用不斷增加賭注來逃避現實而根本無視輸贏的概率。無論是悲觀心態還是死纏爛打,本質上都是把「失敗的痛苦」看得比「成功的快樂」更重,所以都是一種負面心態。而真正有魅力的人應該是,在失敗沒有必然發生之前就用樂觀的心態去對待一切,但如果遇到失敗也不必否認逃避,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去分析判斷到底應該接受命運還是繼續爭取。」
聽完我說的話,學員們都若有所思不住點頭,這時有人又問:「那最後女孩說又回到咱們相遇的地方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應該怎麼回答呢?」
我看著學員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告訴他「你可以說,莫非是讓咱們再走一圈~~~~」就是總覺得不好的事情發生的概率會更高
生日的時候別人讓我許願,我說算了我現在想要的永遠也得不到。
你腳踩的天堂只是地獄的倒影,
我手中的幸福也只是悲劇的序幕。
--------------------------------------------
如果強行來個聯想
的話
悲觀:人性本惡
樂觀:人性本善
正常:人性相近
看到花開,卻已經在為她會凋謝而難過。
這些答案我都能看懂。
Do not repay evil with evil or insult with insult. On the contrary, repay evil with blessing, because to this you were called so that you may inherit a blessing. -Peter 3:9
聖經里的這句話暗指了兩個意思- evil is real 邪惡是存在的
- you can not win over evil 在邪惡面前,你們贏不了
上帝是悲觀的。
「回答了又有什麼用呢?反正也沒有贊"。
亞當斯密斯在《國富論》中有段話:
我們會經常發現,在世界上具有偉大人性但是卻缺乏自我控制的人,在追求最高榮譽時,一旦碰到困難和危險,就懶惰,猶豫,容易沮喪;相反,我們也常常發現能夠完善地進行自我控制的人,沒有任何困難可以嚇到倒他們的勇氣,沒有任何危險能夠驚駭他們,但同時,他們對有關正義或人性的全部感覺似乎無動於衷。
也就是說:偉人必須先戒掉人性。
這是真正的冰冷的無法反抗的悲觀。家境尚可,卻貼身戴著0.5克的轉運小金珠,不敢戴手上怕惹人眼被打劫,準備哪一天走投無路時拿去當鋪換饅頭吃活下去。
所有事情都沒有意義!
再大的本事也以為自己能力不足,再大的成果也認為可以更進一步。
對不好的事發生的恐懼總是大於對美好的事的期待,就是悲觀。
想要的都沒得到,沒得到的都不能釋懷
有一種悲觀是 做最壞的打算
凡事按最壞的打算布局叫謹慎,凡事認為最壞的結局已成定局就是悲觀
好多人羨慕你所擁有的你卻總是自怨自艾。
依然會有人來愛我疼我,
可是那個人再不會是你了。
推薦閱讀:
※理想或者夢想這種東西有存在的意義嗎?
※普通人發現太多東西已經輸在起跑線上,失去奮鬥的動力怎麼辦?
※極端貧困的人為什麼而活?
※什麼叫做精彩的一生?如何才能度過一個精彩的一生?
※什麼樣的能量才能支撐一個人走過人生的低谷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