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人到底是是越殺越順服,還是越殺越反抗?

在歷史書上,這兩種說法都有啊:
1,XXX的鐵腕統治加強了對人民的管理;
2,XXX的高壓政策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反抗與順服不僅和統治者殺人有關係,還和民間組織有關係。

我們受到影視作品和意識形態的影響,總以為在暴政面前,只要有一個人站出來登高一呼,別人聽到後就會熱血沸騰,然後出來反抗。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

如果你站在法西斯橫行的猶太集中營,你喊一聲我們一起反抗暴政,絕不會有人跟你造反。

因為反抗最基本的單位是組織,不是個人!反抗的個人同時也是在組織之中的個人,以組織為依託才有反抗的能力。這也是現代社會強調結社自由的根本原因。

你看isis可以排隊槍斃比他們人數多很多的戰俘,哪怕知道自己馬上就會死,也沒有人去反抗,都是老老實實排著隊去死。因為別人反抗我可以沾光,我反抗馬上就死,就算誰都不反抗,我還能多活一會。但是如果他們之間事先有串聯,有謀劃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樣。

所以在民間組織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統治者越暴戾,統治就越穩定,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被統治者沒有任何選擇,他們就會傾向於認為統治者擁有一切,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拜統治者所賜,他們不但不會反抗,反而會對統治者感恩。具體情況參看斯特哥爾摩綜合征。

在民間組織豐富的條件下,統治者的暴戾會引起反抗,一般形式有宗教,宗族,政黨,幫會等等。

所以,反抗和順服是兩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沒有組織資源的情況下,統治者越暴戾,越容易順服。在組織資源豐富的情況下,統治者越暴戾,越容易反抗。

一個合格的暴君,懂得統治國家最重要的任務,是要消滅民間組織資源,保證統治集團的組織系統處於絕對壟斷地位。

(前兩年有人說金正恩瘋狂殺人一定會倒台,對此我只是一句「呵呵」,事實證明,在組織資源高度集中的朝鮮,金正恩的權力正是因為殺人才穩定的)

作為補充:

統治者的暴戾和被統治者的反抗應該是一個V字形的變化,隨著暴戾程度的增加,民眾的反抗程度會先下降,然後到一個拐點後開始暴漲。而組織資源的豐富程度,決定了這個拐點的位置。組織資源越少,拐點越靠→,組織資源越多拐點越靠←

當組織資源被絕對壟斷,對勾就會無限接近一條斜向下的直線。此時,越殺人就越穩定,反抗的拐點幾乎永遠不會出現。

當組織資源豐富時,屁大點事都能引起反抗,很多國家示威遊行就是例子。


@漢唐天 的答案中指出一個很關鍵的點,任何反抗的最小單位都不是個人,而是一個群體。哪怕是看似孤軍奮戰「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先生,如果沒有背後的各種經濟物質支持,也是不可能真正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的。

但是他一直用集中營中的囚徒,或是isis的戰俘來作為例證,這顯然不能說明問題。這些人看似是群體非個人,但實質上已經完全喪失了反抗能力,換句話說和屠宰場的豬羊也沒什麼區別,面對一排排槍口,手無寸鐵的人數量再多也沒有任何意義。因此所謂的反抗群體,至少需要具備反抗的可能。

而且,他的答案中雖然很好地指明了統治者控制民間反抗勢力資源與反抗強度之間的關係,但還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這個我會放在後面說。


現在來回答問題,究竟是越殺越順服,還是越殺越反抗呢?

首先接著前文的點,反抗所代表始終是一個群體,它的勢力從弱到強大致可以分為:家族、宗族、幫派、教團、政黨、民族、階級。當民間反抗組織形成了地方割據勢力後,就會對中央政府產生巨大的威脅。因此,打擊反抗勢力是一個政府的首要任務。


縱觀歷史,所謂的殺戮手段,主要有兩個目的:

殺戮手段的第一個目的,是打擊既有的反抗勢力。這種打擊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國家初步實現征服之後,對征服地進行控制時,所實施的剿滅剩餘反抗勢力的行為。二是國家在建立之後,對於國境內出現的叛亂所執行的剿滅和肅清行為。

我具體舉一些例子來說明,第一類的實例有公元前327年左右,亞歷山大在征服了波斯帝國之後,仍然孜孜不倦地對波斯境內的反抗武裝進行剿滅,直到歷時三年後追殺了暗殺大流士三世試圖反抗的貝蘇斯,徹底控制了整個伊朗東部地區後,才繼續試圖從阿富汗越過興都庫什山入侵印度。

第二類比如1688年時,準噶爾首領噶爾丹發動叛亂,率眾三萬餘自科布多侵略喀爾喀蒙古,此後一直在清朝西域地區形成反抗割據勢力。1696年時,康熙親自帶兵平叛,大敗準噶爾軍隊,次年三月時康熙再度親征,在狼居胥山殲滅了對手,徹底控制了喀爾喀蒙古。

對於持有這一目的的殺戮手段」,一般而言爭議不大。因為顯然任何政權都不會允許自己的統治內存在既有的反抗勢力,這也是為了保持一個政權的穩定,維護人民生活的正常化,不受內亂騷擾。


殺戮手段的第二個目的,就是清除反抗勢力形成的可能,清洗反抗勢力可能出現的土壤。當然了,從某種意義而言,第一個目的也可以包含在這一目的之中。這種行為顯然就複雜得多,但也可分為征服初期和立國之後兩類。第一類也就是征服初期最常見的屠城、大屠殺、種族滅絕等行為;以及第二類,掌控政權之後的監控、鎮壓、白色恐怖、清洗等行為。

第一類有名的實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例如成吉思汗的征服過程中,攻陷不降的城池一律屠城。 但你並不能單單將這種行為歸於性格殘忍,事實上鐵木真是個極為擅長拿捏敵人心理的人,對待自己的部下非常寬厚。如若不以現代道德而論,他是真正將屠城作為統治藝術使用:

公元1215年時,成吉思汗率軍攻陷當時金國的首都中都時(也就是北京),對城中居民進行了長達一個月之久的大屠殺,有逾100萬人死於這場慘絕人寰的屠城,最終將這個古老城市夷為平地。因此如今的北京城裡你幾乎看不到任何元代之前的建築。

此外,成吉思汗在對花剌子模發動征服時,對該國大小兩百個城市幾乎全部實施了屠城。且將所以戰俘都作為打頭陣的炮灰使用,這種凌厲殘暴的手段,保證了他迅速征服大片領土的需要,你幾乎不能想像,在一個如此巨大的疆域中,其他文明幾乎沒有辦法形成書面像樣的反抗勢力。

當然,這種手段的極端化的反作用也極為明顯,蒙古諸汗國的國祚如此之短暫,就是因為這種建立在屠殺為手段的統治基礎上的政權,內部只要出現任何分裂,就會點起人民的仇恨反噬。


第二類中,我想說的一個例子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當羅伯斯庇爾主導的雅各賓派掌控了大局之後,其所成立的革命政府為了對抗國內各種可能出現的革命政權,所推行的一系列鎮壓、逮捕、處死等高壓統治行為。

1793年9月17日時,當時法國的國民公會出台了一項「嫌疑犯法令」,該法令規定,任何不利於當局的言論、著作都將嚴格處理,任何錶現出不忠於當局的人員(主要是保皇黨派別),都將被逮捕甚至處死。在該法令出台後的一個多月里,有超過2000人被逮捕,有接近1400人被送上斷頭台處刑。

這一切都是因為羅伯斯庇爾深信不疑地認為,在必要時期必須需要依靠暴力和恐怖來維持統治:「必須鎮壓共和國的內外敵人,不然就會與共和國同歸於盡。」他的目的顯然也是為了將反抗勢力的威脅最小化,然而最終我們也看到了,完全地事與願違,自殺未遂的他也被諷刺地送上了斷頭台。

第二類中我之所以不會用蘇聯大清洗的例子,就在於維護一個國家統治的穩定和維護個人權威統治的穩定,並不能劃等號,雖然它們在某些時刻是可以有重合的。

帶有第二種目的的殺戮,其本質目的是為了預防可能出現的反抗勢力,通過高壓手段讓人民臣服。


分析了殺戮手段的不同目的之後,我們再來看題主的問題。

顯然,我們完全不可能一刀切地形容,屠殺清洗會讓人更順服還是更反抗,也不能簡單地說,殺戮的程度到達一個所謂的拐點後,人民就越可能反抗。

因為最重要的一點,人民永遠只會接受有利於他們福祉的政權,人民究竟是順服還是反抗,根本而言取決於這個政權有沒有滿足他們的利益。而「殺戮」或是其他高壓統治,只是實現維護政權統治的目的罷了。

因此,我們只能討論,對於統治者而言,採用「殺戮」這種統治手段,究竟有沒有效果?

「殺戮」式的統治究竟有沒有效果,取決於執行這種極端行為之後,反抗勢力形成的難易度,以及反抗勢力和統治勢力的實力對比。用一個比較容易說明的例子,就好比是對反抗勢力產生的土壤進行極端酸鹼值暴力改良,如果暴力改良後,這片土地上反抗的種子消失殆盡,那麼這種改良就是暫時有效的;反之如果越改越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那麼效果也顯而易見了。

清政府在統治初期,可以進行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就是因為其實力遠遠超過民間反抗勢力,而且在其高壓統治下,各種反清復明的民間反抗勢力很難成氣候。更重要的一點,是當時清朝前期的統治總體而言,符合了當時人民急需穩定,渴望遠離戰亂的需求。因此,表現為人民變得順服了,不再反抗了。

相反的,俄國的二月革命前,雖然沙皇政府同樣採取了極端的殺戮等高壓統治,但是因為反抗勢力層出不窮,最終尼古拉二世還是被推翻。顯然沙皇政府已經完全無法解決人民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一個民不聊生餓殍遍野的的社會,人人都可能會揭竿而起。

我個人認為,採用殺戮這種手段是極端的,急功近利的,採用之後的反作用也異常明顯,需要極長的時間來進行緩和與淡化。在清除既有反抗勢力時,可以適度使用,但在預防反抗勢力出現時,統治者必須慎之又慎,至多只能作為應對特定緊急情況的處理辦法之一。

這一點,在越現代化的國家裡,就越明顯。

古代國家,或是如今一些相較落後的國家,往往使用殺戮作為統治手段,在對反抗土壤進行殺戮性質的威懾之後,可以換取暫時性的平定。但是在現代國家裡,現代文明作為人類共有的追求,殘忍的殺戮手段顯然是一種極為落後且低效的辦法。

一來,現代國家的人口眾多,殺戮起不到過去的那種作用,只會造成更大的反抗和仇恨情緒。

二來,一個重要的原因,國際環境的壓力:當一個國家對內使用極端統治後,會造成極為惡劣的國際環境,也給別國一些試圖顛覆本國政權的人以極好的借口。

而這也是漢唐天和很多其他答案所忽視的,你覺得金三胖的統治很穩?那只是相對於朝鮮本國,又有多少境外勢力在虎視眈眈,它處在多麼惡劣的一個國際環境?畢竟,如今不像過去的歷史,每個國家只是相對孤立的存在,統治者控制好自己國境內的環境就好了。現代國家的統治者,還必須時刻堤防來自境外的分裂及顛覆可能。

最後,正如國際歌所唱的: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人永遠都是人,追求的是自己最基本的利益。如果這種利益得不到保證,生不如死的生活會讓任何人都可能鋌而走險。

http://weixin.qq.com/r/9DsmPjbEdmsJrXJd927m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個問題和「不殺的話會怎樣」有直接關係。
搞大屠殺鎮壓,搞完之後用一點安撫策略,給夠吃的給一點地位,那就是越殺越馴服。
搞大屠殺鎮壓,搞完之後又不給吃的不給地位,那你讓人民怎麼馴服?反正都是死,死的有骨氣點不更好?

一個經典案例:

曹操在打河北的過程中採用的是「圍而後降者不赦」,意思就是你一個城鎮直接投降就有好日子過,要是非要等到我把你圍了才投降,一律殺絕。
問題來了,那你真把別人圍了咋辦?

【河北既定,從圍壺關。太祖令曰:「城拔,皆坑之。」連月不下。仁言於太祖曰:「圍城必示之活門,所以開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將人自為守。且城固而糧多,攻之則士卒傷,守之則引日久;今頓兵堅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虜,非良計也。」太祖從之,城降。】

壺關是河北重要關口,後來王猛滅前燕也是破壺關之後一路掃蕩。人壺關還真不投降,這個時候曹操再放話說破城殺全家,你讓人家除了拚死抵抗之外還能咋辦?這時候曹仁稍微變通了一下,問題就解決了。

所以說,搞屠殺政策效果如何,關鍵是看配套政策。我們常說的胡蘿蔔加大棒,關鍵是得有胡蘿蔔啊。


瀉藥。
鎮壓成功了叫鐵腕統治
鎮壓失敗了叫起義


1.如果對統治區人口有實際物質需求,那麼大規模殺人純屬nc行為。比如刮民黨,明知村莊里有大批共黨又怎麼樣?還是只能挑幾個領頭的用極端殘忍的方法殺了,以儆效尤。不然全殺?把生產者殺了你吃什麼?
在這種情況下,發動民眾打大規模游擊戰不僅有可為,而且大有可為!所以統治階級無外乎兩種下場:1.乖乖撤走(法軍撤離阿爾及利亞,美,法軍撤離越南,英軍撤離阿富汗和南非,刮民黨「轉進大台灣」)2.減小壓迫力度,和反抗勢力達成默認的妥協(抗戰後期的敵後戰場)

2.如果統治階級對於當地原住民沒有物質需求,或者說當地人沒有利用價值。
就一個字:殺。
全部殺光,替換成本族或者本階級人口。

目前人類歷史上,替換成本族的是有的:美國白人西進屠殺印第安人;西班牙人侵略南美也大量屠殺,然後用非洲「黑人奴隸」填補勞動力缺口。

至於替換成本階級的,受到生產力限制,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能不需要底層人民充當勞動力的。不過在大劉小說《贍養人類》中有相似情節:xx星由於生產力高度發達已經不需要底層勞動力了,結果統治階級(其實就一人)非常「仁慈」的用太空飛船把它們送到地球去,以消滅反抗,一勞永逸。


「根據從現代戰爭中得來的數據,在屈服於佔領者新的統治之前,防禦方民眾的死亡率至少會達到5%,最多可達20%。死傷者多為達到從軍年齡的男性,其中傷亡和被俘者會超過50%,此後國家便會因人口能力不足和政治意志喪失而放棄進一步抵抗。當家庭失去碩果僅存得兒子們時,和平就成了維護家庭傳承的唯一辦法。」
————[美]斯蒂芬?L?梅爾頓:《克勞塞維茨痴迷症——美軍如何搞砸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軍事科學出版社,第13頁。

這個比例根據時代背景和文化差異可能有所浮動,但屈服的臨界點客觀存在。從滿清入關到印第安人都是血淋淋的例子。

然而由於屈服的目的在於延續種族,所以當防守方認為對手的目的在於滅絕種族,其對傷亡的承受力會極大提高。如蘇聯在二戰中的表現。

同時應注意,在當前各方勢力互相制衡的國際環境下,純粹依靠殺戮迫使對手屈服並不現實。比如敘利亞內戰截至2016年初已經造成47萬人死亡,距離其2000萬人口的5%還差一半,但已造成轟動世界的難民潮,並引來大國直接介入。


首先贊一下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暴露了大家思考的一個盲點。用毛主席的話就叫教條主義。

類似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問,到底是城市暴動還是農村包圍城市才能革命成功?答案是,都能成功,但也都能失敗。如果在蘇聯搞農村包圍城市肯定失敗,如果在中國搞城市暴動,結果是啥歷史課本里已經說了無數次了。

同樣針對殺人這個行為,從歷史上來看,滿清入關的嘉定三屠,揚州十日不可謂不血腥,但是好像真的把漢人給「殺服」了,而之前的蒙古和之後的日本也同樣殺起人來喪心病狂,然而貌似也沒有把中國人給殺服氣。

所以世界上沒有什麼絕對正確的道理,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是,如果粗略的用概率統計一番,那麼殺人放火多數情況下是不會有好下場的。所謂道德其實並非是適用於所有情況的最優解,但必然是自古至今所有概率統計下表現收益率最高的那個解。若非如此,這些道德就不會有存在的基礎。

所以回到殺人的問題上,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輕易使用這種手段這應該是所有人的共識。回來再說點事情:辛亥革命中對滿人的屠殺:辛亥革命殺死多少滿人 | Wiki101.com.tw

不知道鏈接打不打得開,因為很多原因這些歷史國共不約而同地不去提他了。滿語之所以消亡,乃是因為掌握滿語的,沒有被漢化的滿人似乎被清洗了一番。聯繫三百多年前滿人殺服了漢人的事情,怎麼看都覺得有些報應不爽的感覺。

好吧,還是上結論吧,殺人在長期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殺多少不是關鍵,怎麼殺才是關鍵。再說明白點,殺人也要講道理,也要遵從基本法。

秦朝殺人狠,但是光殺人不講道理。最後雖有金城千里,但是陳勝吳廣登高一呼,天下響應。

朱元璋殺人也狠,當官的一不小心就死一片。但是朱元璋懂得政治正確,人家的大旗是反腐。結果殺的人多,百姓口碑還嗷嗷好。

此外,能殺多久也是問題。

蒙古入侵殺人狠,但是元朝短命,到最後基本沒有漢人給元朝洗地的,基本都揭竿而起了。

清朝殺人也狠,但是他殺的持久,一殺就是兩百多年。所以清朝滅亡時,遺老遺少里不少漢人,復辟鬧劇的槍杆子也是漢人出的。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征服相關篇章有詳細闡述


題主問了一個好問題

類似的「道理」還有,
仗義每多屠狗輩
窮山惡水出刁民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瘦死駱駝比馬大
落架鳳凰不如雞

等等等等

這些所謂的道理看似都十分有邏輯,可是其否命題也同他們一樣有邏輯,都是流傳了幾百年的經典「哲理」那麼到底孰是孰非呢?

這裡就要說一句知乎最著名的話,脫離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屠狗輩的職業對其仗義有促進作用沒錯,但是其貧窮的生活環境對其性格的塑造有沒有一個方向相反的作用呢?二者那一個更多一些呢?窮人家的孩子艱辛的生活成長環境會對其世故的精明程度有一個促進作用,但是這種惡劣的環境對其性格有沒有反作用呢?二者那一個更多一些呢?失敗會使得一個人的事業遭到挫敗,但是「挫敗」了多少呢?其原本的事業有多大規模呢?是否就真的連「雞」都不如了呢?

這也就是單單依靠邏輯論證事實的不嚴謹性以及數學存在的必要性。一個事件,必然由多種因素導致,而這些因素在事件具體起到了什麼以及多大的作用,最終決定了事物的規模,性質。換句話說,是各種力的合力形成了事件。一斤TNT炸藥,由多種化學元素組成的物質分子構成,這裡每個元素的量的多少都最終決定物質的性質。如果脫離了這種數學描述方式,那麼也必然會有「硝物必是罪魁首」這樣把硝元素等同於整個TNT的「俗語」。

其實這也是雞湯的老套路,隱藏關鍵變數,強調其他變數,然後強行說理,就是想讓你相信他認為的變數是關鍵變數。上面那些「道理」,也不過是熱了幾百年的老雞湯而已。

回到題目中的那兩個看似正確但又互相矛盾的「道理」。統治者的暴力手段對被統治者確有一個威懾作用,但是被統治者的反抗心同樣會有一個反作用。什麼決定了被統治者的反抗心呢?是統治者以及被統治者的實力對比,以及二者採取暴力活動解決問題的意願,這才是關鍵變數,與這個關鍵變數相比,那點威懾作用實在算不得什麼。一般來講,統治者如果採取了暴力手段強權政治到了讓被統治者不適的地步以維持統治,客觀上說明這個社會已經處於內亂或者內亂的前夕,社會矛盾尖銳,那麼其統治必然是不穩的,這時如果該社會可以緩和矛盾,比如對外擴張轉嫁社會矛盾,或者生產力經濟實力有所提高,即緩和了矛盾又加強了統治者的實力,那麼這個社會就會在這種微妙的平衡中穩定一段時間,但絕不是由於對統治者暴力的忌憚。因為一般來講,統治者愈暴力,說明社會矛盾愈尖銳,社會愈不穩定,其反倒有可能下台,既出現「激起人民反抗」的情況。中國第一位有名的暴君應該非秦始皇莫屬了,可這並沒有阻擋住秦的速亡。縱觀歷史,愈到現代,人類社會內部的暴力就會愈少,如果用「殺人維穩」的邏輯,那豈不是現代社會比古代還要動蕩了?

總而言之,任何一個存在時間足夠長的一個政權,必然有一段時間是採取「鐵腕政策」的,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暴力逐漸減少,矛盾逐漸緩和,政權逐漸穩定下來,如此一看,還真是「鐵腕維穩」,而那些沒有穩定的,則成了「激起反抗」。即便如此,動蕩狀態下的最後一個政權看起來也是「鐵腕維穩」的。但是決定事件的關鍵變數,絕不是這個。


歷史書上這些都是完成時啊!就是對政治強人的分類。鐵腕也好,高壓也好,最終結果是成是敗決定了強人的統治分類,而不是分類不同導致不同結果。


不能孤立的看
要看歷史的進程

比如日本在台灣就殺出了一堆良民,這也要感謝我大清啊,抗日誌士簡大獅回大陸就被清政府抓了送給日本人了。後來的抗日誌士回大陸也被國民黨抓了送給日本人了
你說這台灣不順民才怪呢,於是加強了對這裡的管理

同樣的德國在蘇聯殺,結果被反殺了····
因為激起了這裡人民的反抗

組織者的問題

當然你要說殺光,那就是不可抗力了,要麼相差了幾個時代的代差要麼像英國人那樣,派出的部隊都比布爾人全體加起來都多了··


魯迅先生早有論斷: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憤言而已,決心實行的不多見。實際上大概是群盜如麻,紛亂至極之後,就有一個較強,或較聰明,或較狡滑,或是外族的人物出來,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釐定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聖。而且這規則是不像現在那樣朝三暮四的。於是便「萬姓臚歡」了;用成語來說,就叫作「天下太平」。

絕大部分平民百姓是沒有政治訴求的,但凡能活下去,就不會造反。
幾千年來,百姓要的不過是一個安全而已。你再嚴刑峻法,我服從就是了,我當順民,我安守本分,你說什麼我就聽什麼,這樣總不會殺到我頭上了吧?你拿我當牛馬我就是牛馬,你讓去哪我就去哪,只求安安分分吃草。在這種情況下,鐵腕統治就能讓平民更加順從。

可要是高壓政策到了讓人活不下去的地步,平民再服從,再謹小慎微,仍然免不了家破人亡,那就官逼民反了,既然順從也保不了我平安,那乾脆就拼了。

所以說,關鍵還是看這種「高壓政策」有沒有給百姓留一條活路。


實際上看幾個問題

統治階級鎮壓執行的問題
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力量對比

首先是第一個問題

統治階級要鎮壓被統治階級的武裝暴動,需要軍隊,那麼統治階級是否可以完全搞定軍隊,這裡面除了對軍隊的控制之外,更多是經濟問題,也就是說如果統治階級給予軍隊很多好處,那麼軍隊完全可以去鎮壓被統治階級。

那麼我認為,對軍隊怎麼控制呢
1經濟優越地位,比如我軍在改革開放一起,官兵的收入都高於地方同級的人員。
2對外特權,也就是說軍隊得到很多相對於一般民眾和地方幹部的特權。
3對內民主,在軍隊內部,很大程度上是民主的,軍隊也在統治階級內部有很多代表。
4實體化構建,在滿足以上四點以後,使得軍隊剝離於社會,軍隊的成員並不認為自己和被鎮壓的階級有什麼關聯,不會對他們有任何同情。

當然要完全做到上述四點,確實十分困難,尤其是第四點。

之後是第二個問題,力量對比。

刨除軍隊對暴動的被統治階級有組織優勢以外,軍隊的優勢主要在於技術兵器,在步槍主戰時代,這這種優勢是不充分的,被統治積階級在很多情況下都很容易獲得步槍甚至小口徑火炮,在這種情況下,軍隊對被被統治階級的優勢更多在於武器的數量和操作熟練程度。所以:

1軍隊應該對被統治階級的武裝暴亂具有組織優勢
2軍隊應該在技術兵器上對被統治階級具有優勢,並且可以準確的理解和高效的使用軍隊手中的技術兵器
3如果是步槍時代,軍隊應該在武器上具有數量和操作熟練程度,以及戰術戰法優勢。

但是以上3點實際上很難做到。

所以。。執政黨要掌握先進生產力,才能有效的防止被統治階級造反。


看當時的大環境。
太平盛世、朗朗乾坤、河清海晏,殺雞駭猴的效果很明顯。
民不聊生、餓殍遍地、易子相食,那就是殺一反十了。
事實上這兩者都是配套使用的,哪個為輔哪個為主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


a群殺b群

殺多了,B群越殺越反抗

a群讓b群選擇是被c群殺還是d群殺,越殺越順從。


首先一點,天下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
所謂斬草除根,也只是階段性的。
就像我們難道會以為只生一次感冒就能免疫了嗎?
但是醫生開抗生素時候,肯定會交代一句,要堅持吃完,不要才吃個兩三天,覺得癥狀被壓下去了,是葯三分毒,少吃為妙,咱就停了吧!
抗藥性十足的超級細菌就是這麼被篩選出來的。
吃吃停停,殺不幹凈,耐葯菌種正好捲土重來。
原先的抗生素就不大靈了。
人類呢就一直在做這種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把戲,拚命奔跑以求得留在原地。


要知道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沒有高票答主說那麼複雜。

就是一個社會,大多數人吃的好喝的好,有一小撮人為了謀取更大的小團體利益出來鬧事,絕對一殺就服。

如果絕大多數人都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乃至又馬上就餓死的風險,出現絕大多數人都對政權不滿的情況,殺是殺不完的,越殺反抗越激烈。

而之所以分不清,是因為自古以來我國的某些階層的人總是一張嘴就代表老百姓,言之鑿鑿,話語激昂,其實跟老百姓屁關係沒有,他就是為了小團體謀利,有些人總是不自覺的產生兩種錯覺,一種是,他們話講得好聽,確實總是在代表老百姓。一種是,我是他們的一份子。。。


被越不熟悉的人來殺,被殺者越不敢反抗


沒有仇恨,就沒有反抗。

而同行者的鮮血和生命是激起仇恨最有力的語言。

為什麼很多組織都強調犧牲精神?因為要讓成員知道:你的犧牲是有意義的,你一個人的犧牲,會激起千千萬萬人的反抗。

第一個例子,恐怖組織。

為什麼基地組織、塔利班總是殺不滅?美國在中東十年的反恐戰爭,為什麼反而促成了ISIS的崛起?

因為仇恨。伊斯蘭教本身具有的排外性,加上西方國家長久以來對這些組織的打壓、制裁,再加上自己同胞的犧牲,當然有巨大的仇恨。

第二個例子,二戰。

其實無論是歐洲戰場的盟軍和希特勒,還是亞洲戰場的日本和中國,都曾經強調過仇恨。這裡不再多說。

第三個例子,義和團。

除去當時民眾的無知和愚昧,我想能夠支撐義和團與外國人挑起如此慘烈的戰爭的,就是仇恨了吧……

民族情緒在面對外敵的時候是最容易被煽動的……

看看現在伊朗,敘利亞,葉門,埃及,土耳其的民眾集會,看看人頭攢動的廣場上那些四處飄揚的國旗,看看那些潮水一般湧來的口號……

民族情緒可能很有用,可能很可怕……

【跑題了】

【現在掰回來】

總之,高壓一定會激起仇恨。如果沒有出現反抗,那只是時候未到。

一萬個奴隸中,總有一個會起來反抗。


推薦閱讀:

在抗日戰爭期間,少林寺還在普度眾生嗎?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裡?
如果你是建文帝,如何避免燕王篡位?
有哪些「重壓之下無懼色」的例子?
你的家族裡出現過的最顯赫的人有多顯赫?

TAG:歷史 | 政治 | 心理 | 社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