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
題主去年畢業,兒時貪玩,看著身邊小夥伴個個身懷絕技,好生嫉妒,又想起中學老師讓我們寫關於給孩子多點休閑時間的作文,心中矛盾,想聽聽各位知友的故事。
關聯問題:當年沒有被逼上興趣班的童鞋如今會不會很感謝父母? - 生活經歷
不感謝。
我小時候學的長號,從二年級學到了初三。
選擇長號的原因很簡單,小學校長突發奇想組建了一個管弦樂隊,銅管樂器沒人報長號,於是把我們這些報小號、單簧管、薩克斯的人分配到了長號,不服從的叫家長,家長再揍你一頓,讓你報長號。
我就是這個流程學上的長號。
我討厭它發出的聲音,討厭它的外形,討厭它號嘴發出來的味道,討厭它每次打開水伐出來的髒水,討厭它每次上潤滑油混合著口水與潤滑油結合物的噁心管子。
小學練習長號的場地在乒乓球場旁邊,周三是我們學校的體育日,我喜歡打乒乓球,每次在小夥伴們打著球的時候,我只能邊吹著國歌、阿拉木汗邊看著他們打,趁老師不注意溜過去打一小會兒,沒多久就會被逮回去,然後叫家長,挨罵。
我每周練習四次長號,每次三小時,1 3 5 7,它佔據了我幾乎所有的課餘,但是我討厭它。我想打乒乓球,但我得吹長號,我不能像我學鋼琴的姐姐一樣在外人面前秀技能,因為它難聽,學習它的邊際收益實在太低。
我永遠不會忘記一件事,我爺爺去世後,請來了一個樂隊在葬禮上演奏,其中就有吹長號的,在看到那個人後,我二姑爺說了句:讓xx上去試試不就行了,別花這個冤枉錢了。之後空氣里就瀰漫著親戚們揶揄的、似笑非笑的聲音。
嗯,我一個每周被逼著練四天、在省里拿過獎的人,原來在親戚眼裡都只是個「去葬禮上試試」的笑柄,因為這件事我至今都在懊惱當年浪費的那麼多年時間,是不是學點「雅」的樂器,就不會受人嘲笑了。
所以,在我用長號當藝術生考上了我們本地最好的高中後,我毅然決定放棄了,放棄的過程也不簡單,我爸爸拒絕了,於是我趁他去深圳,拿鎚子把長號砸成了廢鐵,因為我厭惡這把樂器,砸的過程中絲毫沒考慮過長號的價格、多年的心血以及爸爸之後會來到的憤怒,有的只有多年壓抑得到釋放的快感——我他媽的終於擺脫了這個噁心的樂器。
我從來沒感謝過家人對我學習長號的努力,我噁心與長號相關的一切,它毀了我的童年。
————————————————
不好意思我沒按照知乎的答題模版來賣一波雞湯,上演一出以德報怨、如今享受著長號美妙的旋律來感謝父母的戲碼。
我厭惡這個樂器就是厭惡,即使父母是為了我好,我也改變不了這種發自內心的討厭。既然我討厭,我怎麼可能感謝父母逼著我學那麼多年我討厭的東西。幼兒園的時候,有個非常厲害的俄羅斯芭蕾舞蹈團來我家那塊兒跳天鵝湖,我媽買了兩張票,給我兜里揣上兩塊大白兔,帶我去熏陶藝術。
我沒有想到芭蕾舞蹈裙如此之前衛,穿上它連秀內褲的方式都如此之高貴。也沒有想到天鵝頸項峻峭,肩胛上長出稜角,手綳直了指甲尖都能夠演繹出12種不同的人鳥情未了。
當「有了真心,鳥能變人」這一無敵主題昭示出來時,我的大白兔徹底化在了嘴裡,上乳牙粘著下乳牙,左心房黏住右心房,半晌沒回過勁兒來。
我說媽媽我也想變鳥。
一個月後有個中等厲害的兒童芭蕾舞團來我幼兒園挑人。我當時是幼兒園幼花,排白雪公主我演公主,排灰姑娘我演姑娘。我非常淡然:人都能演,不就是去跳舞演個鳥?
果然立flag是不對的,我遭遇到人生首個滑鐵盧。
芭蕾老師說,我比例不好,柔韌不好,協調不好,芭蕾跳不了。
其實在那個句子里,我不懂什麼是比例,什麼是柔韌,什麼是協調,只聽懂了什麼叫做「不好」。
什麼叫做不好?不好就是沒辦法穿前衛芭蕾裙優雅走光,沒辦法肩胛骨上長出來一雙翅膀,沒辦法變鳥,沒辦法在集郵灰姑娘的王子,白雪公主的王子,美人魚的王子之後,再去收集天鵝公主的王子。
這是無法接受的。
我哭著回家找我媽,她找熟人把我塞進了舞蹈團。
塞進去了你不能半途而廢啊。她說。
我一定會堅持下去的。擦我又立了個flag。
事實證明芭蕾舞老師的光榮偉大而正確。
在小腿結結實實長出小兔子之後,在過低體重導致雌性激素不足第二性徵發育不良之前,我終於深刻理解了什麼叫做「不好」。
不好就是耗叉耗腰,別人像水蛇一樣塌下去了,我卻聽見胯一寸寸打開時的響兒,腰肢磨得窸窸窣窣的響兒,我甚至還聽見了膝關節跳響。老師是個小老太太,精瘦敏捷,一屁股坐在我所有的韌帶上,於是一切跳響結束。
不好就是下蹲叫做普利耶,踮腳叫做日了喂,跳兩下叫做昂桑不累。老師說,沒見過你那麼笨的學生啊,你給我留下來練一個小時的普利耶,日了喂,昂桑不累。等我做完了一小時的普利耶日了喂,老師說你怎麼還那麼差啊,再給我來一小時的吧。我心裡只感覺日了汪。
不好就是同時學舞的小夥伴們開始排節目出國演出了。每次排練我都深切感受到新動作跟不上,舊動作不到位。老師說誒?我去隔壁盯她們排練,王諾諾你就別上了,再給我練兩節課普利耶跳日了喂。
腳尖鞋蘸松香。
日子久了,簇新粉嫩的鞋頭也有一層混合了油脂的灰痂。最怕放學得去舞房,我要在一位手二位腳普利耶跳里心算自己心理陰影的面積。
同伴們第一支演出舞蹈叫做《輝煌時代》。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精英主義的影子。我作為全團唯一一個不上台的學員上了一節語文課——輝煌得建立在別人的蕭條上。
那個年代的舞蹈團不像如今,如今的小女孩兒白胖似小肉球芭蕾舞老師也照收,也給上台,演不成天鵝之死,還不能演個小鴨子游泳嗎?
教我的老太太一輩子貢獻給了芭蕾,從伴舞天鵝跳到了三大天鵝四小天鵝,再跳到了天鵝公主。年齡大了又從天鵝公主跳到四小天鵝三大天鵝,跳回了伴舞天鵝。平時站著就是八字腳,脖頸耿直,經脈清晰,她用那顆完美的鵝蛋型的頭顱盯著我,說:「你跳得不好。」
我跳得確實不好,肢體扭曲,動作僵硬,看不出一點天鵝味道,任打任罵練多少次,還是杵那兒握把桿踮腳,肢體扭曲動作僵硬。我轉頭,舞房對牆都有鏡子,兩面鏡子互相倒映,裡面就有無數個老師和無數個我。無數個老師對著無數個我說了無數遍:「你跳得不好。」
現在看來,我的協調和柔韌和一切生理構造,實在差出一種態度。走路摔跤,體育不及格,同手同腳。我所有的體能測試數據,和身上磕磕碰碰的淤青都在說:「你跳得不好。」
這是金剛鑽和瓷器活之間的矛盾。這是落後的遺傳基因和增長的生理需求之間的矛盾。這是「你跳得不好」和「裝的X該怎麼收場」之間的矛盾。
這個矛盾持續到了小學三四年級。
直到有一天我無比興奮地回到家告訴媽媽:「媽媽媽媽,今天老師表揚我了。」
「哈哈說說。」
「她罵另一個同學的時候說:『你怎麼跳得比王諾諾還差。』」
我媽覺得再學下去我心裡要出現問題了。
她說你別學了。
小孩子聽不懂反話,我從內心深處覺得終於有一個同學比我差了,這是老師對我進步的肯定。
可惜她「肯定」完了,我舞蹈生涯也就結束了。
回想起來真沒家長真沒強迫,但我總不能向她開口提放棄吧?當初可是自己要去的。應當說我是被自己逼著去的。
很多年後我明白了這就是所謂的「自己裝的逼,含著淚也要裝完。」這件事的教育意義非凡,至少從此以後我不再敢輕易裝逼。
人總會遇到一些無可奈何的事情,那些你追不上的男孩子,那些本就不屬於你的機會,那些與你努力與否無關的成功,那些長不出來翅膀的肩胛骨。
廣東話里就叫做「格硬來唔得噶。」
翻譯成普通話是:還是洗洗睡了吧。
我終於通過一場血肉模糊的舞蹈修行領悟到這個道理。內心竟是充滿感謝的。
感激那個差得杳無生機還天天逼自己練腳擦地的自己。
感激那些付諸東流的水。
感激那些無用功。
只是如果時間倒退再回到那天跟媽媽去看天鵝湖,我會吐掉大白兔奶糖,絕塵而去。
全因這劇本太具誤導性了——有了真心,鳥能變人?
但有的人無論怎麼努力,永遠都不會成為鳥。
在這一點上,達爾文還是比文藝工作者靠譜的。
我始終記得當年繪畫老師的提醒,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我不感謝父母,但我感謝我老師。記得當年筆者參加某全國性繪畫大賽,全校僅筆者一人獲獎,喜報與獎盃送至學校時,家人覺得是該考慮讓我走藝術道路的時候了,於是徵求筆者恩師。恩師說,藝術這條道路太難太難了,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一定不要選擇,你孩子成績不錯,能正常讀書有出路就乖乖讀書,以後實在成績不行再考慮,往後功課緊張,繪畫就當個愛好吧。
恩師的話語如醍醐灌頂、撥雲見日,讓我和家人茅塞頓開,畢竟恩師也是響噹噹的藝術家,去年一幅畫就拍出幾十萬的高價,自然不屑於忽悠外行。可多少被誤導的家長,讓孩子從小參加各類興趣班和藝術培訓,花費了多少時間和金錢,自以為走了一條捷徑,到最後才發現是走進了人財兩空的死胡同,悔之晚矣啊!
其實從如今藝考類學生陷入求學、就業等全方位困境的「終點線」角度,來看待「起跑線」上的各類興趣班、藝術類教育,就自然能跳出「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式的攀比恐慌,從而得到清醒的認識和直面終局的智慧。
何謂興趣?興趣乃是生而為人之所需。對於茁壯成長的兒童來說,他們的生命就如拔節的竹筍,需要通過不同層次的學習和訓練來讓兒童成長天天向上。藝術教育通過音樂、美術等課程的方式,喚醒和開發孩子的聽覺、視覺、審美、創造力和動手力等,讓孩子獲得全面發展。所謂順應孩子天性發展,不是什麼都不學,任由孩子瘋玩,而是什麼都要學習,什麼都要嘗試。兒童在不同成長期自然會對不同的藝術形式產生興趣,這正是兒童成長的表現,通過各類興趣愛好教育來滿足兒童成長的需要,實屬成長之必須。所以發掘孩子興趣是現代家庭教育之必須環節。
何謂特長?特長乃是歷經磨練之所得。要從興趣變成特長,一定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反覆練習的,不歷經千辛萬苦不可得。可正是在這千辛萬苦的過程,讓無數人望而卻步——絕大多數人的特長都只是相對於外行而言的特長,遠遠達不到安身立命的水平。比如所謂的鋼琴十級,離專業水準還差得很遠,但已經是業餘人士的盡頭了。由於和具體學習生活脫節太遠,多少人的特長一旦獲得就已塵封蒙灰,只成了填寫表格時避免留白的文字。若和多年來花費的時間金錢,以及少數孩子受父母逼迫而承受的痛苦、扭曲的個性相比,算算實在得不償失。更何況從社會分工角度講,藝術特長的就業永遠是極少數一部分人,普通家庭、普通人群絕對與之無緣,根本不必作此指望。所以培養孩子特長無需期望過高,尤其切忌過於功利。
何謂愛好?愛好乃是伴隨終身之寄託。說到底,對於絕大多數家庭和孩子而言,興趣特長培養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一門伴隨終身的愛好,即通過專業訓練達到一定水準,讓人更好的自娛自樂。愛好的培養,一定要以孩子自身興趣為前提,而非家長長官意志。任何一門技藝在具體學習過程中都會遭遇困難、陷入瓶頸。如果孩子能在逐步訓練過程中不斷堅持,克服機械訓練中的乏味和困境,自然能更上層樓。如此,才能完成由興趣至特長,再由特長至愛好的蛻變。當然這絕對離不開家長的嘔心瀝血。同時,在訓練過程中培養的耐心、習慣以及意志力等,也終將成為伴隨一生的財富。若是做不到也無妨,只要是孩子擁有自身愛好,能夠成為消遣時間和緩解壓力的放鬆方式就行。反正孩子都需要玩,與其漫無目的的放羊,不如玩得高級一點,玩得優雅一點,讓時間浪費得更有意義些。如此,不正是藝術教育的本質目的嗎?
總有些看到其他孩子藝術特長而悔不當初的家長,抱憾未讓孩子學習一門特長。其實大可不必如此,看到他人光鮮的同時,我們並不知道他們為了特長而進行的額外付出。關於普通家庭該如何開展興趣教育,筆者以為要把握以下兩大原則:
一是把握 「學有餘而玩藝」原則。所有的興趣和特長都是錦上添花,而絕非雪中送炭。孩子小時候,可以在孩子願意的前提下多上幾個興趣班,充分發展興趣愛好。一旦孩子稍大,就應該以學業為重。哪怕對於藝考生而言,如今真正的門檻都不是專業藝考,而是起碼的文化課分數。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家庭而言,走最多數人走的道路,才是風險最低的正道。
二是把握「以外養內、以博養專」原則。即通過課外廣泛的興趣愛好,為今後學業提供幫助、夯實基礎:一是廣泛閱讀、博覽群書;二是主動背誦、積累精典;三是練習書法,寫好漢字;四是鍛煉身體,強健體魄。能做到長期堅持這幾點,會對孩子未來長期的學業提供強大動力,為學習考試提供不可替代的長期優勢。
藝術之路是極其坎坷的,普通家庭對待各類興趣愛好還是應該淡然些,別那麼功利。讓藝術教育回歸遊戲本質。孩子若能在自身熱情推動下,不斷克服困難、持續努力,在長期的興趣教育之路上收穫一個更好的自己自是善莫大焉。若是做不到,能讓自己多一個業餘愛好以遣有生之涯,才是普通家庭藝術教育的正道,也正是藝術最單純而初始的意義。
先來說個反面教程。
我是那個沒有被逼著上興趣班的。
我從小特別喜歡音樂,幼兒園的時候一直會要家長買各種音樂磁帶,古典音樂,輕音樂,兒歌,什麼都愛聽,然後跟著又打拍子又跳舞的,在家裡一整天就會聽一整天。
偶然去了一次樂器行,賴在琴邊不走了,亂彈了很久,知道貴,沒有哭鬧著要買,但是可憐巴巴的眼神卻讓父母心裡一動。
那時候家裡條件不好,他倆咬咬牙用不多的積蓄給我買了一台卡西歐CT670,這台琴在90年代的時候要3000多塊錢,那時候他們每人一年也才掙不到5000塊錢。
買了琴,自然要報班。報班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報了班以後我媽就風裡來雨里去的接送我上課,我每天叮叮咚咚地練琴。
我是個小腦不太發達的人,雖然特別喜歡音樂,但是聽音樂和練琴真的是兩碼事。開始的時候還好,簡單的曲子都可以應付,我也很開心。直到開始左右手配合,我不是彈著彈著姿勢不對了,就是左右手配合不好一個小節卡著就是彈不下去。
「還琴」的時候當著老師的面彈不出來,而其他同學都能彈出來,接二連三的挫敗感,讓我覺得彈琴從愛好變成了負擔。
終於有一天,我練了一周的一首曲子,到還琴的那天,依然是磕磕巴巴的。我對我媽說「媽媽我不想學琴了」。我媽沒有阻止我。
從那天起,這台卡西歐CT670就被束之高閣了。
後來我上高中和大學的時候曾經想重新撿起來,但發現那個時候已經過了學琴的關鍵期,練習一個曲子要比小時候更加難。斷斷續續練了一些,也還是放棄了。
工作以後,我認識一個小提琴拉得特別好的女孩子,她說她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早晨起很早,拉一曲再去上班,覺得一整天都神清氣爽。
我問她:你小時候練琴苦嗎?
她說:當然苦啦,我從4歲就開始被我媽逼著天天「鋸桌腿」,那時候做夢都想把琴燒了,這樣就可以不練琴了。但是後來拉得越來越好,每次拉完一首完整的曲子都覺得自己特別了不起,而且練習新的曲子也沒有小時候學的時候那麼難了。能拉好聽的曲子越來越多的時候感覺就完全和提琴合二為一了,演奏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和娛樂,要是我媽那時候不逼著我,我現在肯定沒有這種樂趣。
我現在依然很喜歡聽音樂,但是因為琴技不佳,卻無法享受自己彈琴的樂趣了。
當然,這並不是要責怪父母當時沒有逼著我學琴,而僅是在表述一個資質平庸的孩子如果沒有父母的監督鼓勵繼續前進而導致的客觀結果: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自由快樂,也沒有勤學苦練後的成果。
▍不要逼孩子學他不想學的東西?
聽上去似乎是很有道理,甚至可能是更加「政治正確」的。
但人生早期本身就在一個探索階段,孩子有可能對什麼都感興趣,也可能對什麼都不怎麼感興趣,作為父母,能夠做的是幫助他們找到他們感興趣並且相對於他們自身比較擅長的東西。
必須要承認,對一項東西有興趣很容易,但變成愛好,乃至特長都是不容易的。
尤其是小孩子,開始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太容易了,但遇到困難是很容易就放棄的,能夠見到天生靠著興趣和內驅力就能夠自己堅持下來的孩子都是鳳毛麟角。
並且,在某一方面有天分的人也是寥寥無幾,如果硬要根據孩子「天生的特長」來尋找一個最合適他的方向,幾率是非常小的。天生完全不擅長(低於平均水平很多)的孩子是少數,天生非常擅長的孩子也是少數,論天賦,大部分孩子其實都平均水平,大部分人的「特長」還是後天訓練的成果,更何況很多情況都是訓練後才知道有這方面的天賦。
「努力」這個詞本身就帶有一定的被迫性,也許你很喜歡一件事物,但在練習的過程中,總是會碰到困難和你並不喜歡的部分。如果因為一點折磨就說並不是真正的興趣所以放棄,那麼愛好終究是愛好,無法成為特長。
如果說接觸了某個領域,孩子完全沒有興趣,甚至反感,當然沒有必要學。但開始有興趣,之後因為練習上遇到了困難就也以「不要逼孩子」為理由家長也放棄督促孩子繼續堅持,按照這個邏輯,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無法堅持的。
▍逼著孩子學就扼殺了興趣?
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所有被這樣一路逼出來的孩子肯定都深有體會:
大部分由興趣引起的事情,開始是愛好,中間必經折磨,等到折磨過了,變成特長的時候就是享受了。變成特長後能享受到的樂趣,和淺嘗輒止地感興趣有著太大的不同了。
和興趣的磨合就像婚姻一樣,蜜月期過後就到了爭吵期和厭倦期,如果安全度和積極地度過了這個時期,關係就進入了夥伴期,然後你的特長就會像好朋友一樣陪伴你終生。
反而是因為興趣和愛好沒有得到培養,淺層次的樂趣很快就會被其它新出現的淺層次樂趣取代,周而復始,並不能體會到特長給你帶來的深層次的樂趣。
▍關鍵期,關鍵期
人的很多認知功能都是存在關鍵期(敏感期)的。當孩子發育到具有某個能力的時候,使能的初期就是關鍵期。
個體發育過程中的某些行為在適當環境刺激下才會出現的時期。如果在這個時期缺少適當的環境刺激,這種行為便不會再產生。
語言、樂器、運動這些活動都有關鍵期,在關鍵期內。我們說的「童子功」就是指的抓住了「關鍵期」放大了練習的功效。很多東西長大以後學都會事倍功半。
▍不僅僅是「特長」,還是意志力的培養
除了語言、樂器等,意志力的培養也有關鍵期。
如果在需要培養意志力的時候讓孩子在各種事情上都淺嘗輒止,不喜歡就放棄,那麼很可能以後長大養成的習慣也是淺嘗輒止很快就放棄了。
如果幾歲的孩子就有能力做出讓他未來不後悔的選擇,要監護人幹嘛呢?如果事事都隨性而為,愛學的就學,不愛學的就不學,那大部分孩子都可以不用去上學了。不上學對於當下來說當然是最「快樂」的。
放任給孩子帶來快樂和鼓勵堅持克服困難後給孩子帶來的快樂是截然不同的。
▍過當的訓練是虐待
當然,過度訓練是有違兒童教育的,過大的壓力會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身心負擔,所以盲目報一大堆興趣班,逼著孩子高強度地練習,或者已經得知孩子天賦太糟糕(而不是僅僅平庸),這些都是拔苗助長的做法。
有一個愛好,能夠在家長的監督和意志力的培養下,健康地把愛好變成特長,在之後的人生路上能夠有一位不離不棄的夥伴,難道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嗎?
另外此處說的「逼」並不是指脅迫,而是指「督促」「鼓勵」,所以「逼」的方式也很重要。但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堅持,適度。
所有的才能,都是你用的時候才覺得他的可貴。
很少有人知道,我學過武術,因為你們很難想像,一個超過200斤的胖子,能夠連做五個側翻。無論是雙連踢還是掃堂腿,我都做的似模似樣,每當我做這些動作的時候,總有人感嘆:想不到啊想不到。
我學武術其實原因有點複雜,首先就是小的時候我的身體很虛弱,父母希望我練練武術來增強自身的體魄,至少要擺脫體弱多病的名號。其次就是小的時候我的性格也很懦弱,父母不能總跟在我的屁股後面幫我平事兒,父母想培養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這兩點在我學完武術之後基本都達到了,但是我自己並不開心。
我練武術那會兒雖然武校盛行,但是你把一個七、八歲左右的孩子送到武校裡面也確實有點過分,所以我的父母放棄了把我送到武校的想法,而是給我找了一個練武的老師,老師有個外號叫「劉大刀」,平常是個很和藹的老爺子,但是教武術可是一點也不含糊,我就在他的指導下踏上了習武之路。
練武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壓腿,行話叫開筋。可別瞧不起壓腿這個基本功,很多人武術練得不行,就是小的時候腿沒壓開,你們別看我現在200斤,翻個跟頭做個雲手一點問題也沒有,這就是小時候壓開腿的好處,這是受益一輩子的事情。很多成年人想練好武術,往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原因就在於小的時候沒有打好基礎,等到定了型再練,難上加難。
劉師爺(我們武術學生對他的稱呼)平時很和氣,但是對於學武術的孩子要求很嚴格,頭一個禮拜新學生壓腿的活,都是他親自來的,這樣一方面防止你偷懶不使勁,另外一方面也起到保護你的作用,防止你不會壓給壓壞了,等過了一個禮拜,你會壓腿了,他就不管你了,讓你隨便壓。其實主要是我們發現了壓腿的好處,如果不壓腿,練武完了腿會酸的厲害,壓了腿基本就不會酸了,所以我們也就基本主動的去壓腿了。
壓腿之後是站樁,站樁也很吃功夫,要你站得住定的住,武術站樁與立正不同,立正要求兩腳分開呈八字形,而武術站樁則要求你兩腳併攏,這就很吃功夫,要站得住,站得穩,站的心平氣和。之後就是做基本動作,主要是前踢、後踢、側踢等等,這就算是做了準備運動了,其實這麼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讓你記住這些基本動作,在用的時候可以馬上反應。
然後就是練習套路,我們初學者一般都是從兒童長拳開始練起的。別看這套拳叫兒童長拳,其實這其中的道道也不少,如果你練過之後,就明白了。而且兒童長拳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它的動作比較簡單,適合兒童練習,否則也就不叫兒童長拳了。在兒童長拳之後就要學習洪拳,洪拳也算是比較基礎的一套拳法,沒什麼要求,可惜我沒有學全。
沒有學全的原因也很簡單,當年的我跟現在一樣,喜靜不喜動,這種性格怎麼可能喜歡武術呢。所以我每天雖然也在練武,但是總是軟磨硬泡我的父母讓我不要去了,劉師爺嘴上不說,其實內心也知道我怎麼想的,於是找了個由頭,就放了我的假了。當時我快高興死了,但是現在想想,真的十分的可惜。我原本就快能做正手翻了,而自此之後,我再也沒有嘗試過去做正手翻。
其實我幾乎就要把我會武術這件事給忘了,直到有一天,我在上大學的時候,一個學習做動畫的朋友讓我幫他們製作的畢業設計配音(之前我也玩過一段時間的廣播劇,配過的作品反響還可以,順便說我的愛好還真是挺雜的),他們的動畫是一個武俠風格的3D動畫,我一看就覺得很奇怪,然後對他們問道:「你們覺得這個人物的動作不怪嗎?」他擺擺手,跟我說:「不怪啊,我們之前都用關節人偶試過了,動作都做得出來。」然後我嘗試按照他們動作設計做了幾個動作,接著說:「你們看,這個動作怎麼可能那麼快接上這個動作,這個動作與這個動作之間怎麼會有那麼長的停留時間,這明顯會顯得很假啊。」然後他們就長大了嘴巴,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我,說:「你是怎麼做到的?」我這個時候,內心的滿足感簡直爆棚,但是還是要故作平靜的說到:「你們這樣做畢業設計不行啊。」
然後,他們就根據我的建議修改了戰鬥動作,好在他們製作的是3D動畫,修改起來也不算太困難。不過我還是很遺憾,因為如果我能繼續堅持學習武術的話,也許我能給他們的建議會更多,他們的作品也會更真實更完美也說不定。
其實到最後,我也只想說一句話,就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很多時候我們或者因為一時的興趣,或者因為家長的逼迫而學習了一些知識和技能,我們以為這些東西用不到,其實他們並不是用不到,只是默默的沉睡在那裡,當你想用的時候,他們會悄悄喚醒,給你的人生一點不一樣的色彩。我很難說我會感謝我的父母,因為當時學武術的時候確實很痛苦,如果把選擇權交給當時的我,我可能永遠都不會去選。但是現在的我會很後悔,因為我既然學了,就應該學有所成,而不是半途而廢,白白的浪費了時間。
所以如果你們真的在學一些東西,而你又無法改變的話,不妨利用這個機會將它學完整,也許你一輩子也用不到它,但是如果你有機會用到它,那絕對會成為你一生的財富。
希望現在的你,能感謝當年咬牙切齒,痛苦學習的你,我對當年那個堅持了一年的我要說一聲,謝謝。我非常感謝父母,但我父母大概不會感謝當年的自己。我爸去年說:「我看就是家裏那些書把你腦子看壞了。」
不恨。
並不是我覺得他們做得對,只不過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是看命運的。
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看到考試分數和錄取通知單的那一刻,我的心裡並不是苦盡甘來的感動,也不是種豆得豆的懊悔,而是一種陰差陽錯、命運無常的悲哀。
就我自己的話,其實他們沒過逼我,是我自己傻不拉幾跳進坑的。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一群賣樂器的人來到我們學校,和學校商量好,他們負責賣樂器、出教樂器的老師,然後騙學生出來學樂器,為學校組建管樂團,請學校配合,然後掙了學生家長的錢和學校分成。學校一聽,穩賺不賠,欣然答應下來。
於是這些人怎麼做呢?
第一步,這些人先讓學生回家問問家長,誰有興(qian)趣學樂器,明天參加他們的能力篩選。這一步是為了把家裡有點錢的和家裡有點兒意願的先篩選出來,以增加後面的忽悠成功率,並且減少不想參與出來唱反調的。
第二步,根據簡單的打拍子,看你個頭,嘴唇等等,告訴你你有學習某種樂器的天賦。這一步是為了讓學生有一種被命運選中了的錯覺,進而用學生的意願帶動家長的購買慾。實際上,只要是經過了上一步的篩選,家裡有點錢的,每個人都能給你按上一種樂器天賦。總之行行出狀元,總有一款適合你。
第三步,就開始騙錢了,利用家長望子成龍,並且不懂器材行情的特點,把一些雜牌貨以明顯高於市場價的價格連哄帶騙賣給家長。。不,是學生。
第四步,出老師上課,這裡會選各種奇奇怪怪的老師,基本上只要是會一點這個樂器的能抽出時間在周四晚上來上兩個小時課的,都能給你請過來。我遇上的老師,什麼樣的都有,素質參差不齊,有的普通話特別差,有的張口就罵人,還有的給你布置點兒練習的東西就給你扔在那兒不管了,自己都不知道幹嘛去了。我遇到最扯的一個老師,跟我們說,練樂器要先練氣息,於是往牆上放了一張紙,對著紙均勻吹氣,紙一時不會掉下來。然後說,懂了吧,你們這節課就練這個,紙掉下來就拿上去繼續吹。然後我們就對著牆尼瑪吹了一節課。
我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寄宿在學校,看著其他寄宿班的同學每周四早早就寫完作業去操場上玩兒,我只能一個人苦逼的在樂器課上受罪,晚上還要寫作業寫到很晚。就這樣,我堅持了兩年半左右,到後來因為頻繁換老師,基本兩周就換一次,我的技術完全沒有長進,實在學不下去了。
我第一次正式和家裡說,我不想學了,我覺得沒有意義。他們告訴我,「你既然選了就要堅持。」意思就是「老子給了你花了那麼多錢你說不學就不學了?」我只好硬著頭皮堅持了一年。
倒霉到頭好運就來了,碰上了一個人很好脾氣很對味的老師,帶了我們很長時間。他叫劉鐵成,是一個很和藹的大叔,年輕時候騎個摩托車風裡來雨里去的到處隨團演出,上了年紀之後騎著摩托給我們上小課,他帶我考級什麼的,總算是告別了在學校樂器課瞎混的日子。他常說兩句話,一句是「要想人前顯貴必定背後受罪」,另一句是「學這個,得肚子里長牙。下得住決心,自己跟自己較勁。」
隨後我趕上了人生一大狗屎運,藝術生提前招生。
小學擇校的方式是提前招生和電腦派位,有關係的托關係,成績好的去考試,總之最好能提前找到好一點的學校提前收了,要不然就只能靠電腦派位撞大運了。然後順理成章的,我就依靠考級證書被後來我的初中以特長生錄取了。
被錄取之前有個小插曲,我先去了一所我們區的一個最好的區重點初中去考試,老師發了三張卷子,語數外每張一百分,我的英語水平屬於分不清am is are的那種,於是果斷先寫數學,決定最後再蒙英語。
一打鈴,監考說,交卷!
我數學剛寫完,問,交哪個?
他說,三個。
於是沒有過。
然而我在小學的時候數學考試基本上是做完還有時間檢查的,轉身問同校一起來考試的同學,他們也沒寫完,再問問其他學校來考試的學生,說時間還好。這時候我知道,我又被我的小學坑了。
====2016.2.10 更====
初中之後碰到了另一個樂器老師,他的樂器水平應該說在國內是排的上號的,但是說實話,他的教學方面就是一坨屎。聽他上課,旁邊的家長和不懂的人都覺得他碉堡了,水平太高了,心甘情願的掏出錢來讓子女上他的課。比如他給我講一個曲子,在我還不能把這個曲子吹下來的時候,就開始講這個曲子的意境,應該怎麼處理。就好比你還不會走,他就開始教你跨欄的動作。我記得很清楚,有一個曲子他說這個曲子的感覺是一個宮廷里的演奏樂器的滄桑的老人,坐在一個陰暗的暗室里,彈奏曲子娓娓道來的感覺,其他的達官貴人都在外面富麗堂皇的大廳里,一邊吃飯一邊交談。
等他說完一通雲山霧罩的東西之後,他開始留作業了,這也是讓我最崩潰的地方。他拿起我的考級書,然後開始說,這個曲子很簡單要會吹,這個也要練一練,恩,這個剛才跟你講過了,回去練下來。。。我聽到這裡就傻了,他給我布置的這些東西我是不可能做完的,一次給我布置一個練習曲加一個曲子的一部分,我或許能磕下來,他說的這個量大概是七八倍我的極限, 我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我到練習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心情了,不知道從哪兒下手,就隨便練習了一部分。第二次上課他開始抽查,說,來我給你找一段簡單的給你抽查一下。我當然不會有幸剛好練過那裡,就不會吹。然後他就說了,哎呀,你這樣我沒法教啊。然後轉過頭去看我媽。
下課之後,我跟我媽說,這個老師不行的,比之前的劉鐵成老師差太遠了。
她說了一句我永生難忘的話,她說:人分四等,最下等的是有脾氣沒能耐的,好一點是沒脾氣沒能耐的,再好一點的是沒脾氣有能耐的,最頂級的肯定是有脾氣又有能耐的。你覺得他不好是因為他有脾氣,但是他肯定比之前的那個老師有能耐。
我覺得她說的完全沒有道理,但我根本沒法反駁。
在這件不幸的事發生同時,我又碰到了另一個狗屎運。
入學時候有一個考卷,語文15數學70英語15一共一百,超過80分是其他住宿生的正規入學標準。我們作為音樂特長生只要過60就可以,後來我知道很多人考二三十也讓進了。由於數學的比例對我很有優勢,我考了74分,還是沒過。。。
我們藝術生少這麼多分被招入學校顯然也是有代價的,最主要的就是,我們有時候要曠課完成學校的演出任務,即使是在初三。所以學校為了讓我們這些學生方便一起補課,把我們放到一個班裡了,叫音樂特長班。
所以我說的狗屎運是什麼呢,是我們班的老師和全年級唯一一個重點班的老師高度重合。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的老師比住宿班正經考進來的還要好。這個原因導致,我們班成績的年級排名,在全年級11個班裡,永遠是第二名。我不知道為什麼學校這麼安排,或許這就是狗屎運吧。
有的時候,努力這個東西,個人意志在裡面的作用很小很小。在一個好的環境下,在一個順風順水的運勢中,你做什麼都事半功倍。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從全年級三千人的兩百名考到穩定在三十名以內,穩定全班第六,再往裡就不行了,瓶頸了。就是說,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你才能順利抵達自己現階段水平的極限。我聽過一個句話,說什麼是好的老師好的學校?就是把去往名校的路都給你鋪好了,所有要注意的地方,都提前給你交代好了,你只要按著他指引你的走,就能直接成功。這就是捷徑。無能的老師總是說沒有捷徑,怎麼可能呢,當然有,他不知道罷了。而你一旦走上正確的道路,根本就不用擔心意志力的問題。因為你的付出能看到回報和反饋,你能真真切切的看到自己的長進,而不是做無用功,所以你自然而然就越來越有動力。不行的教育者總喜歡指責學生不夠努力,實際上是自身根本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而推卸責任。
後來中考不出意外的很不錯,考上了一所看起來很不錯的學校,但是差一兩分被分到普通班,遇見非常一般的老師。三年後的高考成績並不好,和發揮有關係,但說實話,發揮好了也考不上理想的學校,真正喜歡的學校就不敢報。這讓我切實的感受到,在中國要想通過教育這條路來實現理想,除去特別高的天賦並且不偏科這一個可能,天賦平平的人真的需要很好的運氣,容錯率極低。小升初、中考、高考這三次考試就像三次走鋼絲一樣,你一次失敗的機會都沒有,任何一次失誤,任何一次你走了霉運,你這輩子就很難翻身了。我參加過小學聚會、初中聚會、高中聚會、大學聚會,從這些同學身上,我看到了我人生的各種可能性。
要是我沒有學過樂器,第一次走鋼絲我就掉下去了,和很多我的小學同學的前途可能是一樣的,進一個爛學校,與染得五顏六色的頭髮的殺馬特同學勾肩搭背,忍受校園bullying,以後在一家小公司混吃等死。或者早早就進局子了。
要是我沒有在初中遇到實驗班的老師,第二次走鋼絲就掉下去了,後果從很多初中同學的人生中能初見端倪,下場應該比前面好點有限。
我顫顫巍巍的走過了兩次鋼絲,最終還是在第三次栽了,所以現在在這裡碼字。。。
所以你說我恨不恨我父母讓我堅持學樂器,我又不是傻逼,我當然不恨,如果我不學樂器我連當初那個區重點都進不去,我第一次走鋼絲就掉下去了。
但是你說這件事值得提倡嗎,我覺得不值得提倡,我不喜歡樂器,我從中得到的快樂遠遠少於痛苦,而且那些僅有的一點點快樂很多也只是毫無用處的虛榮心作祟而已。
但是再讓我選一次,我還學,痛苦我也認了,因為這是我唯一的機會。然而人生沒有如果,也沒有人能預知未來。這裡說什麼也是馬後炮。
多數人的生活不會是一出喜劇,也遠遠算不上悲劇。上帝是小丑,他喜歡黑色幽默。
小時候學過三門技能:畫畫、書法、以及武術。
畫畫學到後來老師出國了,書法是被逼學的,武術是自己要求學的。
畫畫因為學得太早,5、6歲時學的,基本的線條、色彩理論都沒教,只是照著圖畫畫,略等於沒學。
學書法,父母的想法是:書法能讓人心靜!書法能提高人修養!關鍵的,寫書法,字能夠值錢。
我爸經過「又一村」(長沙的一家快餐店)的時候時常告訴我:「你看,這個是是史穆寫的,一個字值幾千塊。」那時候才九幾年,一般人一個月的工資才幾百塊錢,聽到「一個字幾千塊」的我都快崩潰了。
當然,當時的我也絕想不到,那個「一個字幾千塊」也是我爸自己想像出來的。
武術能強身!武術不能強身,防身對付壞人也可以!
總之,對於大人來說,你學點東西,比坐在家裡什麼都沒幹要好。
最重要的,家長老是想像著這樣美妙的情景:他們希望自己的小孩,在班上開什麼會啊、單位舉辦什麼活動啊,自己能上台去露兩手。
我唯一一次現場展示的興趣班成果是武術,在小學的一次元旦晚會上。冬天裡的長沙,接近於0度的天氣,上台之前我把棉襖一脫,露出裡面單薄的武術服:綠色的衣裳,綠色的褲子,就只差帶頂綠色的帽子了。我忍著冬天的寒冷,在舞台中間打了一套「長拳」,儘管在他們看來很可能是一套「猴拳」,最後迎來了稀稀拉拉的幾個掌聲。
書法也展示過,但是限於技能限制,一般都不是現場表演,而是參加比賽或者寫好了送人。比賽的時候需要帶毛筆若干只、筆簾、布墊、硯台、墨汁、宣紙,偶爾帶磨塊。每次包一打開,墨汁的味道時隔二十年仍舊記憶猶新。
參加過一次全國「雙龍杯書畫大賽「,得了個銅杯獎。當時的我以為名次是這樣的一個東西:像奧運會一樣,第一名得金牌,第二名得銀牌,第三名拿銅牌,每個名次只有一個人。獎狀拿回來,印刷得也很高大上,銀色的封面金色的字,放在桌前閃閃發光,看著就叫人喜歡,讓我得意了好一陣。
後來才知道,所謂的銅杯獎,全國有若干個,這種比賽其實就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幾等獎,發多少個,完全由他們支配。有些獎之所以發給你,意思是:你寫得還不錯,仍需努力,下次記得再來參加哦!
市面上的興趣班,從課程班到比賽舉辦方,很多看起來很正規,事實上良莠不齊的佔了很大的比例。
學習興趣班,家長們能找到很多理由:比如提高自身修養啊、專註力上升、培養小孩的定力等等。興趣班裡老師的水平參差不齊我暫且不論,光是理由就很搞笑。我以前集郵的時候,還見過有人說集郵是「開闊知識和眼界」、「了解祖國大好河山」的。事實上,集郵的人最想搞明白的是「我收藏的郵票幾時能升值」,以及「我什麼時候才能搞到那套夢寐以求的郵票」。
在現實生活中,我見過練書法的、見過練鋼琴的、見過下圍棋的,按照家長的想法:這些都是培養人定力的,應該像武俠小說里那樣,仙風道骨、與世無爭、性格柔且平和,很不幸的是,我看見過很多人都是脾氣很不好,和他們參不參加興趣班沒什麼關係,倒是和他們成長的家庭關係很大。
比如,我以前一直以為下圍棋的都是謙謙君子、謹言慎行、不驕不躁,直到認識了這位:
才知道原來下圍棋的也是很傲嬌的。
因為我們的固有思維里想的是:通過興趣班的學習,順帶著把人的性格帶起來。但我想告訴你的是,情商這個東西,不去專註著刻意去練習,他是什麼樣子就是個什麼樣子,別想著又學了技能又帶好了性格,天下沒有那麼好的事。
至於說成長,我現在三十歲已經過了,還沒有幾次能用上書法和武術的,我爸唯一的希望:通過練習書法讓我寫得一手好字的願望也沒實現,因為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兩者實在是相差太遠了。
進入社會,辨眼識人、看事深淺、為人處世、良好習慣、眼界長短這些都至關重要,沒有一個是這些興趣班能教我的。
講一講我是如何主動要求去學武術的:作為一名智力正常的少年兒童,去之前我已經知道,學武術不能像聖鬥士星矢那樣打出天馬流星拳,也不能像武俠片里那樣飛檐走壁。
但是,我還是期盼著練習武術至少能一掌將磚頭給劈碎、打架的時候能一對多——如果不能同時打幾個人,至少放倒一個正常人總是要的。這些都做不到,不然怎麼會有人花錢去學武術?
但是事實上,輪到我自己學武術的時候,內容整天不是趴一字、下腰,就是按照老師的指導將每個動作練標準:比如你這個手沒放平,那個馬步沒蹲標準,跟實戰沒什麼關係,從這一點看來,學武術跟我國的應試教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該受的苦的受了,想要的卻沒有得到,最後我覺得太苦,就不練了。
那時候老師經常向我爸反應:「你家萬方中,學武術太懶了,不是塊練武術的料,還是趁早別學了吧。」
有一段時間,父親的喜怒哀樂完全由武術班的老師掌握,覺得自己出了錢又每晚帶我去練,功夫都白費了,回家一不高興,就拿著我罵。老師說我有進步,又會什麼都滿足我。年少的我並不善於表達,經常只能忍氣吞聲。
我覺得如果我父親在帶我看興趣班之前,事先了解清楚,然後告訴我:學習武術並不能一打多,頂多只能讓我像練廣播體操一樣,擺出來幾套姿勢讓人看看。讓我自己多多思考,在參觀的時候多多觀察別人學習的內容,教會我從小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方式,我想這些會比學個什麼武術重要得多,家長,永遠是小孩的第一老師。
所謂的興趣班,都應該是先有「興趣」再上班,而往往家長喜歡代表小孩的興趣,來幫他們報班。
家長的想法非常單純而粗暴,以為參加了興趣班,就能怎樣怎樣:小孩子就能自信了,就能健康成長了,就能有一技之長了,在別的小孩面前不至於丟人。事實上,我當年花了很多時間去學奧數,在現實生活中一點用都沒有,而奧數唯一學習的理由「鍛煉邏輯思維」和我們平時所說的邏輯也是相去甚遠。
在培養小孩方面,中國的父母,有兩個很嚴重的問題:
1.價值觀單一:
還沒讀書的時候拼技能,比如我的孩子會書法、圍棋、唱歌。孩子讀書了,開始拼成績,讀完書畢業了,拼誰賺的錢多。
在小孩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唯一的參數值來衡量他們。這個參數是檢驗小孩是否成功的標準,該項參數到達同齡人上等水平,就是不錯、是驕傲,否則就是不爭氣。
比如你讀書的時候讀「金庸」,則被視為無用。你讀課內書,就是有用的。當然,如果你每天讀了課內書但成績還是不好,則是你的「學習方法有問題」,反正成績不好都是要被批判的。
至於子女幸不幸福,快不快樂,這些都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畢竟,他們對你的嚴格要求是「為了你好」。
有時候他們還會替你想一部分問題:你成績好了,考入名牌大學,將來就能拿高工資。你想想看啊,工資高了,有了錢,難道還會不幸福?
事實上這些都是他們所想當然:以為考入名牌大學就從此走向陽光大道萬事大吉、以為有了好文憑就能找到份理想的工作、以為有錢就是幸福……
2.喜歡攀比:
年輕的時候同學聚會,喜歡比車、比房、比工作、比配偶,等結完婚了,就開始比小孩了。有一天我爸從同學聚會回來,臉上很不高興:「別人的孩子都是在重點高中,只有你在普通中學,我在同學會上抬不起頭來。」
很多家長逼著小孩學東西,他們會跟小孩說:「我這是為了你好,今後你長大就明白了。」
實際上是想在飯桌上有更多談論的資本,為了面子,家長們犧牲再多也願意。
很多家長,並不是什麼覺得能提高小孩的綜合素養什麼的,他們跑過去,是總覺得與其閑著,不如學點東西,時間浪費了,多多益善。
有一天,我爸笑著跟我說:「你知道現在的孩子多辛苦嗎?你那時候我們還只讓你學習了一項技能,跟現在的家長比,已經是對你夠好的了。我有個學生家長跟我說,他的小孩一天要學四門興趣課,寒暑假早上6點就起來,早上鋼琴,下午奧數、圍棋,晚上書法。」
聽到這些我只感到一陣莫名的辛酸,除去經濟因素不說,家長很多想當然的事情,都是以犧牲小孩的童年和時間作為成本的。
我把這段經歷分享出來,並不是要指責誰,或者痛斥過去。因為我知道,現在看我這篇文章的有很多都是家長,我想告訴各位家長,興趣班這種東西,千萬不要逼著他們去學。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比「變強」重要得多的東西,比如說純真、比如快樂的童年、比如健康的身心。我在社會上這麼多年,看見人人都想變強,快樂的真沒幾個,大家活得都很狼狽。
有很多小孩會自己要求去學,家長則會歡呼雀躍:啊,自己的孩子真是爭氣啊!你看,從小就要強。
即便是這樣,也應該仔細觀察小孩的動機:有些的小孩是為了討好大人,至少我小的時候,由於內心的自卑,為了讓大人承認我很努力,還干過冬天裡披著一件單衣起來做題的事情,直到父母再三勸慰才答應穿上衣服……但實際上,我並不是真心地想去做、喜歡去做。
年幼的時候,有一顆健康的心靈,一副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一個人,二十歲可以拼,三十歲可以拼,但是幾歲確實沒什麼好拼的。我們每個人,每當回憶起自己的人生,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
因為童年是人的一生中,對未來最充滿想像力的時期,之後現實將把他們的幻想一一擊碎。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和成長環境,是創造美好童年的首要條件。
我記得我學武術的時候,劈叉腿老是壓不下去。有一天老師看到了,覺得我是偷懶,直接一屁股坐在我的後腿上,這下一字是趴出來了,當即痛得我頭冒金星。這次劈腿,痛了我好幾天,我跟大人們訴苦這個事,中間沒有一個人懷疑老師下手太重的,只是有人告訴我:「這只是肌肉疼而已,疼完以後就長肌肉了。」
「老師嚴厲是好事,是對你負責,現在難得見到這樣的好老師啊!」
還有告訴我:「我們小時候就是沒人教,現在我老了,想劈叉都不行了,骨頭長好了,再要我劈腿,骨頭都會斷掉。你趁著現在年紀還小,練好了,以後不會像我們這樣。」
小的時候不懂事,還以為劈叉是什麼令人稱道、至關緊要的事。長大後才知道,哪怕是腿叉到天上去,也沒什麼好值得稱道的。要是早知道這一切,我寧願自己沒有經歷過什麼劈叉的人生。
小時候每當我不想學興趣班的時候,家長總是非常神秘地對我說:「等你長大以後你就明白了。」
如今我長大了,我終於明白了,這些興趣班沒有一個是有用的。
小時候學書法,是辛苦至極的事情。九幾年的時候,還沒有空調,夏天再熱也只能吹風扇,常常一滴汗掉下來,就浸潤了宣紙。
我的父親是這樣的:每天練完字,比如說5張紙,他要檢查一下。判斷標準完全由他來定,他覺得我是在用心寫,那麼我晚上就可以放鬆一下,玩一會了。他如果覺得我沒有用心,在敷衍,那麼晚上會站在我旁邊督促著我寫。常常因為一筆兩筆沒寫好,上來就是一個爆栗子,一晚上下來,腦袋上全是包。
練字的日子裡,常常分不清宣紙上哪些是汗,哪些是眼淚,而哪些又是水。
如今回望開來,這麼多年,當年學的書法都已忘卻。而那些受過的苦、流過的淚,除開給人辛酸的記憶,彷彿什麼也不曾留下。
我記得小時候寫文章,我們都喜歡把時間比喻成為一個老人,倘若這個世界上真有時間老人,我想,我和我的父母,都應該對時間說聲抱歉。
倖存者偏差的體現,由於父母的錯誤教育方式毀一生的人基本不會在這裡答題。
感謝感興趣或者有用的部分,痛恨不感興趣或者沒用的部分。
我這輩子最討厭的事就是拿筆寫字!最討厭書法!最討厭!最!討!厭!
其次討厭的是樂器。
讓我跳舞畫畫唱歌主持跆拳道做手工背詩速算下棋寫作,我一點意見都沒有!不去上幼兒園,就泡在少年宮,這一點意見都沒有!都沒有!
做的不好也沒關係,覺得有趣,覺得學會了有用,就願意學。
以後寫書就給自己起個筆名叫丁一一,這麼少的比劃才對得起我討厭寫字的心,管我姓不姓丁!只要能少寫字,改姓我都干!
小學還是初中時候參加過全國書法大賽,記得是入圍還是優秀,反正是最低的那一級獎。被逼練字並沒產生逆反心理,但是我對書法毫無興趣是肯定的。現在我的字是出了名的差,你想想連大領導都知道自己手下有一個無名小卒字驚天動地的差,可想而知有多麼恐怖。
我現在拿得出手的技術,幾乎全都是當年被父母激烈反對的。
興趣不是可以培養出來的。沒有興趣,你做到頂天也就是三腳貓,更別說絕大部分還到不了三腳貓的水平。
其實我有點好奇當年自己要是學了音樂會怎麼樣,據說有人有絕對音感,那我就是處於他對立面的人,絕對的無音感。別人唱音階各音都不同,我唱DOREMI是一個音,我是無所謂啦,但是我覺得教我的老師絕對會留下心理陰影。周杰倫小時候被媽媽逼著學鋼琴的故事很出名,所以很多人就以為從小媽逼了學鋼琴就能成為周杰倫。
你去問周杰倫是否感謝母親,在他還沒有回答前,你先在心裡給出了回答。
為了培養出一個「周杰倫」式的孩子,很多父母也是拼了,他們不會感覺到侵犯了孩子的童年和快樂,他們只會一廂情願的認為這是為孩子好,現在他恨我,但將來總會明白。
他們像被洗了腦的傳銷分子,他們甚至有一種為子女而殉道的神聖感,他們自發的為自己頒了一道獎章,上面寫著六個大字:
一切為了孩子。
小時候住在廠里的家屬區,四周都是領導,大家熱衷於送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最常見的是英語、畫畫、奧數,男孩子會學武術,架子鼓,女孩子學跳舞。
每一樣我都學過幾天,然後就不去了,母親也曾聲淚俱下的教育我,但我仍舊不去,沒別的原因,不喜歡。
除了奧數,奧數我學了好多年。
因為我對解題著迷,那時候壓根不是為了中考高考加那麼點分,就是為數學本身的魅力折服。
現在偶爾陪母親聊天,她還會笑著說起這些事來,她說沒準小時候我學畫畫,現在已經成了畫家,然後拐個模特兒回來當老婆。
她說沒準我小時候學武術,現在已經成了肌肉男,一看就給人安全感,然後拐個漂亮女孩兒回來當老婆。
你要知道,所有大齡青年的母親都會有這個特異功能,不管說什麼,最終都會導向「戀愛結婚」這樁偉大事業,像是百川終到海一樣。
拋開這個,我在想,假如我現在真的成了畫家,牛逼閃閃的那種,含口染料吐到畫布上,四周就啪啪啪的拍照,然後賣了個大價錢,我是不是就會很感謝幼時逼我的父母?
誠實地說,如果站在現在的角度,是要感謝的,因為眼下確確實實的享受了它帶來的好處,因為小時候的記憶已經模糊的像是姑娘們加了濾鏡的照片,你只看到一層朦朧的美好,真相被掩蓋在下面。
但我們忽略了一些東西,周杰倫只有一個,大部分被逼著上興趣班的人都不能算是有一技之長,很多都是半瓶子醋,只能在不懂的人前顯擺一下。
而小時候被逼時的痛苦和折磨,卻是實實在在的,雖然可能早已忘掉,但它已經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腦海中,淺移默化的影響了你的性格,成了你人生的一部分。
無論是行為主義還是精神分析學,都喜歡關注一個人的童年經歷,並且認為童年的經歷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成年後的思維、性格和行為模式。
包括我們看到很多影片,探究到最深層的原因時,常常會回到主角小時候。
所以,那些想當馬雲之父或者周杰倫之母的爸爸媽媽要注意了,逼著孩子上興趣班,孩子能否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中有所成就,值得商榷。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就是你必定會抹煞掉孩子的一部分好奇和興趣,在孩子的童年薄上留下了不美好的幾頁。
興趣需要引導,而非被逼。
當然,也許你還是會打著「一切為了孩子」的旗號逼他們做這做那,還委屈的把眼淚流到心裡,卻從不肯承認自己的功利和自私。
你以為用心良苦,事情就一定會向好的一面發展,至少不會那麼壞。
蝴蝶就笑了。
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是什麼情境? - 張兆傑的回答
謝邀~
學鋼琴這事兒我爸媽倒是沒逼我,因為他們當初問我的是「學鋼琴還是學小提?」我想了想說學鋼琴。
你們看,他們多有智慧,不問「學不學鋼琴」讓我還有個回答「不學」的機會,也不說「你得學鋼琴」顯得是在逼我。
而是說「學鋼琴還是學小提」,這樣不管我選了啥都是我自己要學的。
高啊。。題主,還有不少答主,都希望小時候有人逼自己學一項技能,或者後悔沒有聽父母的話,覺得父母當初不夠狠。在我看來,這種心態不過是為自己的懶找借口而已,真要有興趣,有行動力,現在開始學也不晚,當你發現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初中的時候,學校管得很嚴,課餘時間少的可憐,班上有個女生熱愛畫畫,就用課間休息時間畫,畫得惟妙惟肖,求畫的人絡繹不絕,人家成績還能保存名列前茅。大學時,我們學校的臨八是出了名的「變態」,比起高三有過而無不及,有個朋友照樣抽出時間做坦克模型,一個最簡單的都能賣幾百上千。還有學吉他、二胡、琵琶等樂器的,學街舞相聲小品的等等,也有很多是硬擠出時間來鑽研,然後拿到證書參賽得獎的。天天說自己忙,沒時間的,有多少是真正一點時間都擠不出來的?其實就是給懶找借口而已,歸咎於不會回來的過去,惋惜感嘆一番,心理便覺得慰藉了。
上過的興趣班雜七雜八啥都有,大家說了的我就不說了,大家說的都挺好的么么么。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很小眾的嚴格來說不是興趣班的興趣班——五年級的時候,我媽有一天買豬頭肉回來,輕描淡寫的告訴我:「你明天去走模特吧,我給你請假了,大概走半年。」
當時我嘴裡叼著一半的蘋果,整個人一臉懵逼星河倒灌七竅生煙。還沒來得及問為什麼,我媽就已經把手起刀落將買好的豬頭肉碼好上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世間承擔本來就大於承受,而我與豬頭肉一樣,都是沒有選擇的,第二天我就站在了訓練室里。
老師說,你站一下給我看。
我站了。
老師說,這是走台步,不是跳芭蕾,你站那麼端莊幹嘛,重站。
我站了。
老師說,這是走台步,不是跳街舞,你站那麼痞幹嘛,重站。
我又站了。
老師說,得了你別站了,站的什麼都像,就是不像走台步。你在這裡站著琢磨吧。
琢磨什麼,琢磨大猩猩怎樣學會貓步,琢磨小鴨子怎樣學會天鵝展頸,琢磨我媽為什麼會買豬頭肉的時候想起來讓我走模特。琢磨著琢磨著,老師過來問我想明白沒。
「模特走的是氣質,你懂嗎。」
這麼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怎麼懂,我低頭試圖數螞蟻,結果地板太光滑,只倒映出我試圖找螞蟻的臉。
「算了你看著。」
然後她走了一段,一來一回五十米,肩膀起伏紛揚的都是欲言又止,胯骨自然扭動流露的都是起承轉合,她腰一動,眼一瞥,性感搖曳在陽光里,卻沒有色情的味道。
我目瞪口呆,原來兩條腿還能走出來這樣的風情,之前自己走的路果然算爬的。
那天回去我看著桌上的雞腿發獃,同為兩條腿,真是。我媽把雞腿拿過去吃了,邊吃邊說,沒啥別的意思,就是讓你多經歷經歷,能練一身不在乎還能免費穿一堆漂亮衣服。
走模特前,我總有一個覺得什麼事都不過如此的毛病,哎呀有啥大不了的不就是啥啥啥,要是我試試我也能啥啥啥。當看到女模們天天吃草我便知道自己太naive,一個姐姐哭著說我真的就胖了一點啊怎麼就塞不進去了的場景也是慘烈。哎呀不就是瘦下去走兩步嘛,哎呀不就是扭扭胯嗎,哎呀不就是努力學習一下就能念博士嗎,哎呀不就是多練練就能當朗朗嗎,這世上哎呀總是最容易的,反正我是做不到天天吃草保持體重不過90,豬頭肉總是在瓦解我的意志,在它手下我總是敗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能在美食手下生還的人我都敬她們是烈士。反正我是做不到穿十厘米高跟鞋臉不紅心不跳平穩走個來回還能比個心,能走得淡定從容的我都忍不住誇一句豪邁。
這世上哪口飯吃的容易,翻手江山背手空,台後琴弦斷桌前頭懸樑,紅袖蓮步搖腳底繭成霜。
每人在台下都是吃瓜群眾,磕著瓜子指手畫腳,哎呀這個人腿好粗這胸肯定是整的這臉跟尿包一樣這種都能上台肯定有乾爹這個還行但是眼睛小了這個眼鏡太大違和的很。
每個人如果上了台,想的都是哎呀妝花了沒我美嗎我還是挺美的雖然不美但是也要走完半路不要磕倒高跟鞋會不會不穩算了不管了上吧就這麼個來回親愛的自己你是最棒的。
高標準嚴要求對別人,低標準松尺度對自己,都是這樣的。只有上了台才知道台上的忐忑,下台會忍著不亂說別人,都是一步三晃悠,半斤八兩的誰嫌棄誰啊。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眾口難調人言可畏不過就是一個台上一個台下的距離,高興了把你碰上天不高興了把你扔下井的都是台下這群人,自己能做的也就是練個愛誰誰的盔甲,不至於跌下去時摔個頭破血流,還能爬起來說句不疼不疼,我受得了。
總之,感謝我媽那天買紅燒肉時的突發奇想。
不要把逼和逼混為一談。
逼也有不同的逼法的。
記得之前看過一則關於教育的文章,同樣是逼,但是有填鴨式和權威式兩種不同的逼法。
什麼是填鴨式呢?就是忽視孩子自己的興趣和天賦,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念去塑造,並且,除了強迫之外,沒有合適的鼓勵,引導和陪伴。
什麼是權威式呢?重視孩子自己的興趣和天賦,用鼓勵,引導和陪伴的形式逼著孩子突破難關。
比如,我爸媽反對我的一切興趣愛好,把我的一切投入在興趣愛好上的努力說成是偷懶,強迫我去讀我厭惡的補習班,他們自己在家看電視。結果呢,成績沒上去,興趣也荒廢。
而我在大學畢業後,認識了一個很可愛的小女孩。她很喜歡輪滑,她的父親每次都陪著她練習花式輪滑。如果沒有她父親的陪伴和鼓勵,她肯定會被我們這些成年人帶著免費吃喝玩樂然後成為泛泛之輩。但是她在父親的陪伴下,努力練習每一個動作,最終在韓國一次世界比賽里得到了冠軍。她從廣告商和贊助商獲得的收入,就遠遠超過剛剛大學畢業就業的我了……
逼和逼,能一樣么?非常感謝。上面已經有個高票回答 @晴天 跟我經歷很相似,心有戚戚焉。
幼兒園的時候班裡有架鋼琴,老師不讓我們碰,唯獨有個她特別偏愛的同學可以隨意彈。然而那個小姑娘也沒學過琴,每天就在我們眼巴巴的羨慕嫉妒恨的目光下一個勁瞎砸琴。終於有一天我嫉妒的小火苗爆發,跟媽媽說我也要彈鋼琴,媽媽看了堅定的我說:"你既然決定學,就要堅持下去。"年少無知的我心懷嫉妒的立了個大FLAG說一定堅持!
於是苦逼的過程略去不表,無非是被押著一邊哭一邊彈哈農599849299各種創意曲奏鳴曲,考音協業餘級直到10級。我媽從不打我罵我甚至從不對我重話的,然而因為逼著彈琴打壞了四把尺子(打鋼琴上嚇唬我)。對於童年的記憶也幾乎是母親風裡來雨里去的送我去學琴的背影。
說說為什麼感激吧。
因為鋼琴這項技能,從小學起就是學校合唱團的鋼琴伴奏,我所在的小學合唱隊是全省數一數二的,經常到處演出,於是我也跟著四處登台。要說除了一堆沒什麼卵用的證書外,有什麼卵用的就是培養了自信。到了大學之後才發現很多人對面大眾隨便說點啥都會緊張,別說需要展示觀點和情感的演講和演出了。
還有就是能體會到藝術的美。藝術無論音樂、繪畫甚至是建築,都是人類思想的抽象體現,美都是共通的。也許除了鋼琴曲和交響樂外,看到一幅畫,一支舞蹈,我不能像鋼琴那樣說出作者想表達的意境和說不上來它為什麼美,甚至不知道作者是誰,在什麼情況下做出來的作品,但是就是能體會到它的美。俗稱陶冶了情操,是真的被陶冶了。
最有卵用的就是培養了對枯燥的重複性工作的忍耐力,也就是堅持和努力的能力。堅持和努力不是一種雞湯式的口號,而是一種需要學習和培養的能力。生活學習中絕大多數事情要做好和學好,都是要經過枯燥的重複性的積累一步步達成的。我可以一遍遍的刷題刷GRE紅寶書,就像小時候一遍遍的刷哈農599299一樣。鋼琴老師說過莫扎特練琴的時候一個小節會彈8000遍,所以我也會一個曲子練不好,一個小節一個小節的重複無數次直到半夜把我拍醒都能無意識的彈出來那種程度。在以後遇到困難的事情,退回根本,反覆重複,直到解決它。這種方法也許不是最優,也不是最便捷,但是至少是練琴給我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啟發,並且我一直堅持著這麼做。其實回憶起學鋼琴的苦,畢竟太小了,已經沒什麼記憶了。甚至枯燥的重複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因為我曾經見過重複的美好結果,所以對重複性工作能忍耐更多源自於對美好結局的可見預期。
其它沒啥卵用的就是現在工作累了學習累了,也不想看什麼視頻小說,就想彈彈琴,想彈快彈快,想砸琴砸琴,想彈啥彈啥,在鋼琴的小世界裡自己就是主宰。而這個小世界,源自於被母親打斷的四把尺子,和在我對世界沒有足夠判斷能力時的逼迫的堅持。
我非常感謝她。我非常感謝她。
我非常感謝她。
……看著身邊小夥伴個個身懷絕技,好生嫉妒……
你現在學也不晚啊?健身、讀書、學古箏、學相聲……幹什麼都行啊!為什麼你自己不去做呢?
我最不想聽到的就是:我這是為了你好!
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讓孩子去承受痛苦,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或者虛榮)。
利益相關:
- 從小憎恨興趣班,好像短暫的上過一期什麼什麼班(忘了)
- 小孩7歲一年級,寒假正在她鄉下外婆家「放羊」——她要去找她的「好朋友」……
對她的期望:
我曾經仔細的思考過,如何教育我的女兒,或者說,如何規劃設定她的人生。最後我的答案是:不設定任何期望——除了幸福。怎樣才算幸福,她自己說了算。對她的引導和教育,終結於十八歲。
這是一個非常冒險的決定。假如她要做一個流浪歌手,身無分文的街頭藝術家,或者炮火紛飛的戰地記者,關注艾滋病人或者同性戀患者(好吧,我刪掉「患者」二字)的聖母……我該怎麼辦? 除了祈禱,只有支持。因為這是她自己的選擇,她在苦苦的堅持,她一定覺得幸福,這是她的人生!
鏈接:http://zhuanlan.zhihu.com/zheteng/20252311
其實不管是鋼琴 芭蕾 還是國際象棋 每一種興趣所帶給我們的 遠遠不止一技之長
小的時候 突然看到電視里穿著深藍色露肩禮服的美女姐姐彈鋼琴 千層雪在玻璃碗里化了一千次 我再也沒有移開視線
後來才知道 這首好聽的不行不行的曲子 叫夢中的婚禮
當天晚上 我跟爸爸說 我做夢都想彈鋼琴
於是第二天 家裡多了這麼一個龐然大物 小小的我踩著小板凳坐上黑色的鋼琴凳 驕傲的不行
第三天上午十點鐘 我上了人生中第一堂鋼琴課 教我的是一個溫柔的姐姐
從那以後的每個周六周天早上十點 我都在陽光中或者雨聲里練習沒完沒了的鋪子
哈農 巴赫 練習曲一二三四五六七
為了彈琴 我砸過一千次黑鍵 狂按過一千次白鍵 掰壞過一千次節拍器
為了彈琴 我把所有的譜子藏起來騙大人說找不到了
為了彈琴 我在姐姐面前哭得連媽都不認識
當時多恨它啊 左手錯完右手錯 合在一起錯 加上踏板錯
恨到自己都忘了當初 多羨慕那個深藍色禮服裙 開始懷疑 自己當初愛上的 只是深藍色禮服裙 和夢中的婚禮
後來有一天 姐姐突然說有事 停課一次 我開心的不要不要的
後來 她去了夢想中國
後來 她演了薛寶釵
後來 我再也沒有繼續我的鋼琴路
痛快 真的 在我最恨鋼琴的時候我擺脫了它
可是直到多年以後 我終於明白不可能有什麼事情我們會愛得自始至終 不可能有什麼東西帶給我們的只有快樂 不可能不付出就得到
現在
唯一的執念就是守著當初的那個龐然大物不要被賣掉
曾經我想過 如果父母堅持一點 讓我學下去 我現在會不會 就穿得上那身深藍色禮服裙
但是現在我明白 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而就像高票答案里說的那樣 感謝那些付諸東流的水 讓我成為了現在的我
簡單的道理 講給孩子聽 她聽不懂也沒關係 你懂就行
-
逼兒子學鋼琴。
幾個舅舅聽兒子發勞騷,說實在太辛苦了,講情,要我放棄。
我堅持不同意,理由很簡單:
這個世界上,父母留給孩子再多的遺產,再多的公司股份、
再多的房產金錢、再多的古董字畫,都可能會瞬間而逝。
只有兩樣東西是他丟不掉的:
一個是基因(長相美醜,身高體格,聰明愚笨,疾病遺傳……)。
另一個,是拿時間和金錢,辛苦堆砌出來的技能(比如彈琴)。
我堅信這個邏輯,所以我連「教兒子騎自行車」,都不準讓舅舅們染指。
那是作父親的權利,也是作父親的義務,更是作父親的光榮。
長大後,問兒子,後不後悔鋼琴被逼彈到十級(國小五年級)。
(六歲時,兒子骨折幾個月復彈,發懶,挨我大罵 + 小揍,吃過我拳頭。)
上了高中的兒子,說了四個字,「我又不傻。」
(當然,不傻,還是得感謝你爸我的基因。)
------------------------------------------------
討論串中搬出。
關於「天賦」,只要找的正經老師(非常重要),彈上幾堂課,老師就會跟你說有無。
因為學琴投資不小(七八年前結算,破14萬),正經老師會保證啥時能考到十級(學成)?
(我兒子原來預定是四年級,因為一次開刀,一次骨折,前後誤了一年,變五年級。)
我當時決定,若兒子學琴沒天賦,我就教他打鼓。
我的鼓技若不夠,就找學院打擊樂老師。
打鼓再沒天賦,就找老師教他畫畫。
要是畫畫老師不收,再沒天賦,就找老師教他第三外國語(非英文),
甚至,我要找人教兒子寫程式……。
我打定主意,總要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留下一個技能,不然,我會看不起自己。
只因人活世上太苦,多一個技能,多一分強項,總能輕鬆一點。
別以為這是為人父母的特權。
其實,這是為人父母的原罪。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