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需要付出什麼代價?會有什麼收穫?
聲明:
這可能是我寫得時間最久,刪改次數最多的一個回答。因為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來小時候的一些事情,它們一直影響到我現在對世界的認識。我希望自己能夠寫得清楚,但可能有點長。如果沒有耐心看完的話,可以保存起來,每天看140個字。
正文:
記得小時候,我偷過一次東西。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犯罪」,可能也是最後一次。
那時,我尚住在鄉下,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周圍有幾戶人家,小孩比我大幾歲,都已上學。每天早晨,我能透過霧蒙蒙的玻璃窗,看見幾個男生女生趕著上學的身影,到了下午,他們又從這條路上放學回家。我那時的願望,就是能跟他們在一起玩,哪怕是坐在旁邊聽他們聊天,我都會覺得特別高興。可是他們從來都不帶我。不僅是因為他們的年齡比我大,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遊戲(足球、籃球、騎車、滑板),我都無法參與。
後來有一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樣坐在院子里,突然有四個臉色煞白的男生從遠處飛奔而來。他們每人手裡提著一個撐得滾圓的黑色塑料袋,看樣子很沉。我喊住他們,問他們手裡拿的是什麼。這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他們從別家偷來的、還未長熟的西瓜。我問是在誰家偷的,其中一個帶頭的叫小野的男生低聲細語地說,是在老王頭的西瓜地里摘下的。
聽到「老王頭」三個字,我心裡頓時一緊。
老王頭是一個退休幹部。住在這附近的人,沒有不知道他的。他當過幾年領導,所以平常為人處事,多少有些霸道。平常最恨別人偷他果園裡的水果。有一回,不知道哪裡跑來一條流浪狗,扒了他家的西紅柿,叫他捉住一頓好打。細長的藤條上下揮動,把那條流浪狗的脊背抽得皮開肉綻,鮮血順著斜坡填滿了旁邊一處小土坑。旁人越是勸說,老王頭下手越是狠辣,似乎要把之前所有的怨氣,都撒在一條流浪狗的身上。最後,那條流浪狗,寧是當著大傢伙兒的面兒,讓老王頭給活活打死。
那幅畫面,我一直記憶猶新。
沒容我再多想,小野問我家裡有沒有人,我說沒人。他提出要在我家裡躲一下,要是看見老王頭追上來,要我替他遮掩過去。當然了,不讓我白乾,事後作為回報,我可以跟他們一起分享那幾個比蘋果大不了多少的西瓜。對於小野這個提議,我當時感到非常興奮,也有點緊張,但最後還是咬咬牙,一口答應下來。
我之所以會同意,當然不是眼饞那幾口西瓜,而是因為這件事第一次讓我覺得自己跟他們是「一伙人」。這樣的感覺是我以前從未體會過的。我一邊在院子里等著老王頭,一邊想像著等會吃西瓜的時候自己應該說什麼,我甚至已經想到將來如何跟小野他們統一口徑。
就這麼過了大概五分鐘,我看見老王頭手裡握著一根藤條,氣勢洶洶地走了過來。他瞪著一雙差點將眼眶撐裂的眼睛,問我有沒有看見幾個小孩,他們往哪去了?我說沒看清是誰,只看見他們往那邊(我指了一個相反的方向)去了。老王頭警告我,說如果我撒謊,他等會兒回來就要打斷我的腿。我說隨便,反正我的腿也沒什麼用,別打臉就行。
老王頭走了以後,小野和另外三個男孩躡手躡腳地從我家走出來。確定對方真的走遠了,他們才算是鬆一口氣。
小野擦了擦臉上的汗珠,帶著那三個男孩就轉身離開了。我問他去哪,他說回家。我說他不是還要給我分西瓜嘛。他哈哈一笑,說要是我能追上他,他就給我吃。說完,小野帶著他們幾個人奔向一座台階,背影漸漸的遠了。
當時,我坐在輪椅上,不能去追。若是去追,輪子撞向台階,肯定是要翻車的。但那一刻,我真想去追。我想要翻車,我想要摔倒,我想要流血,我唯獨不想就這麼看著他們離開……
我就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鼻尖一酸,眼淚不可遏止地湧出眼眶。透過淚水的扭曲,我彷彿看到面前那座台階變成了一道牆,輕易地將這世界一分為二,將我們分成兩個不同世界的人。
後來,小野因為偷東西這事兒,被他爸打得遍體鱗傷,那三個男生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戒。而我,因為撒謊,不僅受到嚴厲的訓斥,外加一盒酒心巧克力被全部沒收。
從那以後,我就對「跟別人一起玩」這種事兒,沒有多大期待,也沒有多大興趣了。我開始學會一個人玩遊戲:一個人組裝樂高積木;一個人拼2000塊的拼圖;一個人打小霸王遊戲機——那時我最喜歡玩的就是《忍者龍劍傳》,因為那是單人遊戲。
再到後來,父母從外地帶給我進口的變形金剛。在別人還沒聽說過擎天柱和大黃蜂的時候,我已經把它們擺在了自己睡覺的床頭上。到了下午,我還要在院子里開一會兒遙控賽車。過去是我托著腮幫子,看小野他們在空地上踢球;現在是小野他們抱著髒兮兮的足球,圍成圈兒看我開賽車。如果有人想借我的玩具,我會面帶微笑地回答他:不行!當旁人圍成小圈子,談笑風生的時候,我不再試圖融入他們的談話,而是一個人在旁邊靜靜地讀書。等到大家各自聊完,我的一本書也剛好讀完了。於是,常有不明者誇道:「這孩子真是愛讀書。」
其實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只是缺少一個不讀的理由。
有時候我會想,自己在小野他們的眼裡,是不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或許算不上「特立獨行」,但至少是一個「獨特」的人。無論是我的身體,我的玩具,還是我的習慣,都與他們顯得大不相同。
但,這是我想要的嗎?
絕然不是!
我曾經一度陷入迷茫無助的精神沼澤,而且越陷越深。每天早晨起來就情緒低落,甚至一場大雨都會使我充滿悲傷。而令我感到如此煎熬的一個問題就是:假如學業、事業、愛情、婚姻、家庭、子女、健康是評價一個人不同階段、不同時期,最重要的衡量指標,那麼失去這一切的人,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如果仍有價值,那麼他的價值應該用怎樣一把標尺來衡量?
站在時間的制高點審視過去的自己,我發現有時候人們之所以感到迷茫、痛苦和無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標尺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我們不確定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有沒有意義,也不知道做什麼事情才算是有意義。因為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事情,所以我們對自己存在的價值都會產生質疑。畢竟,面對整個社會的評價體系,渺小的我們實在顯得太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特別羨慕那些特立獨行的人。因為他們不需要在社會的評價體系中苦苦掙扎,也不需要用普通人的價值標尺來衡量自己。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評價體系,有一把專門衡量自己的價值標尺。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活得洒脫而自在。旁人可以羨慕,卻永遠也學不來。唯一值得我們思考的就是,那些「特立獨行」的人,是如何變得「特立獨行」的?那些「特立獨行」的人,彼此之間是否存在共性?而那些嚮往「特立獨行」的人,又是如何走向庸俗與浮誇的?
我相信,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真正特立獨行的人,會將「特立獨行」當作自己的本意。而刻意追求「特立獨行」的人,最後都不免淪為一個嘩眾取寵的俗眾。只因,「特立獨行」不是一種行為,不是一種氣質,不是一種追求,更不是一項能夠供人思前想後的選擇。它是一種反抗,是一種受到強大壓迫之後,內心深處產生的反抗意識。這種壓迫通常來自於兩個方面——即環境與精神。前者如王小波,後者如黃家駒。
在王小波的成長歲月里,「老舍跳了太平湖,胡風蹲了監獄,王實味吃了槍子兒」。一個荒唐時代對於正常人的情感表達,有著近乎窒息般的束縛。就像王小波自己說的:「我總覺得自己有一種寫小說的危險。」正是那種極度壓抑的成長環境,才能造就王小波後來天馬行空的文學激流。而同樣作為特立獨行的人,黃家駒則與王小波有所不同。當譚詠麟和張國榮等人的「軟情歌」充斥香港樂壇,街頭男女都唱著小情小愛而「背棄理想」的時候,家駒沒有像一般音樂人那樣,用廉價的傷感情歌來向這個時代獻媚。他帶著自己的才華與夢想,遠赴日本。最後以生命的方式,傳遞出一種永不妥協的音樂信仰。就像《海闊天空》中唱的:「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対黃家駒來說,音樂既是人生的勳章,又是靈魂的桎梏。
他們一個受到外在環境的壓迫,一個受到內在精神的壓迫。兩種不同的壓迫卻使他們成為同一種人——一個奮起反抗的人,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一個敢於挑戰禁忌的人,一個敢與世界為敵的人。他們對旁人的眼光視而不見,對世俗的評價充耳不聞,對浮華的虛名輕蔑一笑,對無恥的陷害冷靜回擊。他們並非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仇恨。恰恰相反,他們是太愛這個世界,他們希望這個世界跟自己一樣真誠而善良。
越是與世界為敵的人,越是渴望世界對他的認同。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與其考慮要不要當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不如先想想自己是否受到任何一種壓迫。沒有壓迫就沒有反抗,沒有反抗,「特立獨行」就無從談起。而你一旦有幸、或不幸地成為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所失去的一定比你得到的更多。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會給你最痛;你想體會「特立獨行」的瀟洒,首先就要失去平凡純樸的歡愉。
「特立獨行」就像是絕路上的一座橋。行走於橋上之人,早已被命運逼向絕境。
如果有可能,我更希望這世上沒有所謂的「特立獨行」。我們不必再人云亦云,也不必再嘩眾取寵。每個人都能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喜好,毫無顧忌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所有人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得到尊重,不用為了搏出位而標新立異,不用為了活得體面而苦苦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會再因為一個無法踏上的「台階」而眼睜睜看著別人離開。
我希望,每個人因為平凡而獨特,卻不因為獨特而平凡。
廣告:
豆瓣個人主頁:伯爵在城堡新浪微博:伯爵在城堡
「我想,真正的特立獨行,應該是低調而沉靜的,這樣的特立獨行放射著一種錦衣夜行般的光芒:你清楚地知道你想要的並為之努力,外界的任何人或事物都不足以影響你的航向;你默默的前行,並不向別人炫耀自己的種種進步;你不在意別人的評斷,只詢問內心充實與否;你沉默而謙卑著,明白平凡也是值得敬畏的;你不將任何人奉作神明,也不想成為任何人的神明。
我想我明白了,特立獨行,指的是,你的內心,比任何人都要沉靜而篤定。」
原文鏈接:做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
特立獨行是別人加於你的帽子,由不得你;
你能做的,就是堅持你相信的,做你自己;
你若追求這頂帽子,做了別人,
沒有了信念的支撐,定會喘不過氣。
又是一次回憶殺。看到這個問題,想到高中語文老師,給我留下的印象是獨立睿智有美感,當時就感嘆,哎呀呀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女人!
關於她的事是:
一,三十歲未婚。這是我第一次遇到主動選擇三十歲不婚的。在我們當地,二十齣頭結婚的很多,晚婚到三十歲是不正常的。
二,語文老師總是找來一些開化心智見解獨到的好文章讀給我們,內容記不得了,但當時的情景記憶深刻:老師關掉擴音器,壓低了聲音,在教室認真踱步清晰地讀,我們一個個目光緊隨豎起耳朵聽。那些內容是課本上沒有的,而我,是何其幸運能了解到。
三,高二那年語文老師自費報名學習心理學。一片嘩然,聽說心理有病的人才學。這是繼三十不婚之後第二次被詬病。撇開別人不談,我很喜歡她這樣,充實有趣,有精氣神。
四,高三,上午下起了雪,已經厚厚一層了,大課間所有人都在教室里坐著學習或者發獃,下節是語文課,老師來的很早,一看我們這麼安dai靜zhi,差不多是喊出來的:你們這是怎麼了,下雪了哎!外面下雪了!你們就一個個坐在這! 你們這個年齡正是活波好動好奇心強的時候,可不能這樣。於是乎,接下來的語文課就讓我們到外面去,我們這些小崽子們一出來就瘋了,在雪地里追呀鬧呀……
五,臨近高考,語文老師給我們放了幾期《感動中國》,其中有一個女人收養一百多個棄嬰的故事,說,我是非常不願意讓你們看這些的,你們得知道,它把社會的價值觀都扭曲了,這些人做的事情,本來是政府應提供的保障,不應由個人來承擔,現在卻來頌揚…
醍醐灌頂的感覺!
六,她不介意得罪人來保護自己的權利,比如物理老師占課。
關於語文老師的事太多不一一詳說了,有關於所有學校對語文課態度的討論,還有無用論之類的,美文和電影等等,讓我感覺到她生活得如此理性而美好…總之是一個有智慧有魄力的女性。
為師當如是。為人當如是。表面的特立獨行容易做到,衣食住行,不走尋常路即可。
內心要堅持特立獨行就難了,結果很可能是人嫌狗不待見。
如果平庸無為,你就是各種負面形象(性格怪異、傻逼、神經病...)的代名詞。
特立獨行是一個人自然流露出來的性格,和你的人生經歷,生活方式有關,不是說做就能做的。
很多時候我覺得現在的年經人在努力解放思想,努力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這種刻意追求的個性,實際不能算是特立獨行。
特立獨行究竟是什麼,是對世俗眼光不屑一顧,對自己負責的一種態度。如果你還在乎特立獨行所能帶來的收穫與代價,那你根本就不適合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怎麼自然,就怎麼來吧。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收穫與代價,就去試著聽聽你一隻手的聲音。
代價就是:沒有人真正懂你,沒有人理解你,沒有人願意搭理你。
在你做什麼都做不好的時候大家都以為你是傻逼。
特立獨行的人總是令人反感,因為他們與眾不同的方式使周圍的人感到自卑
雖然收入在同學中可能是最低的,但參與的公益項目幫了幾十萬孩子,付出財務,收穫自由。
你胸中明明有一個宇宙,卻無人知曉。
但正因如此,整個宇宙都是你的。
感謝邀請。
放到當下的社會語境,特立獨行,不是刻意的的有所不同,是對於「信念」、「原則」和「熱愛」單一的堅持,缺乏妥協和偽裝。本質上,是作為一個「正常人」。
所謂的付出,是選擇,也是堅持。對他們而言,別無其它,更談不上代價。
只是在旁觀者看來,選擇恰似失去,堅持恰似盲目,甚至各種心理狀況累加,心嚮往之,卻惶恐而不能及,只好揣測。
所謂的收穫,在某個時期,都有不同。在二、三十歲的階段,精鍊思想而強化內心,再磨礪鋒芒,以達到更從容堅定、取捨隨心的境地——恐怕是最大的收穫。
脫離語境看這個問題,會很不一樣,就不能多說了。一點淺見:
個人認為,這個時代至少有兩件事情讓「特立獨行」變得更加困難、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 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傳播途徑);
- 資本主義的商品化、規模化生產(生產方式)。
得益於 IT 和互聯網的發展,當下的一切特立獨行、獨特、獨立的思想、行為、生活習慣、審美情趣,都在不可避免地被大肆傳播、被「簡化」、「流程化」和「套路化」,一切降低信息獲取門檻的便利手段,都在成為使人類更為同質的助紂為虐的幫手。同時得益於商品社會的網路效應和規模效應,一切符合商業利益、審美情趣、宣傳需要的事物,都在以光速被挖掘、複製、迭代,被大規模製造成標準化的產品,以致實現市場中的完全競爭,不再有利可圖,甚至達到令生產者虧損、令消費者生厭的地步;各種貌似新鮮的觀點、產品、矛盾、符號、社會形態層出不窮,不斷刺激人的短期注意力。而所有反其道行之、有悖於這些特徵的,都在被迅速地淘汰。這種淘汰速度當然是相對的,但人的生命周期、注意力終究無法實現指數增長,人所能處理信息的深度只會隨著廣度提升而降低。
我並不是在否認互聯網和商業社會的重大意義,相比於古代,我當然更希望自己活在便捷、發達的 21 世紀,我只是想說,互聯網和規模化生產在降低人們主動尋找適宜的、獨特的精神生活的門檻的同時,也降低了人們願意為之付出的努力,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生活的信噪比(信號/噪音)。
你以為你發明了一種創新的金融產品你就站在世界之巔、捨我其誰了,你以為你聽日本迷幻噪音、賞 Glenn Gould、收集黑膠唱片就小眾得不要不要了,你以為在一個只知道張愛玲、村上春樹的人群中懂卡爾維諾、奧康納、布羅茨基就成為特立獨行的人了,實際上在芝加哥某個燈火通明的辦公室、北海道某個不知名的錄音棚、白俄羅斯的某間燈光昏暗的閣樓里,有著比你專業百倍、投入千倍、小眾萬倍的幾群人,在解讀、創造、構建著更「特立獨行」的偉大作品。
就不說這些離生活稍微有點遠的了,單說我們每天的衣食住行、八卦談資,這些話題中「特立獨行」的元素,早就被高端論壇、時尚雜誌、專業沙龍甚至知乎討論過無數遍,在你第一次聽說的幾個月前就被南方某個代工廠加班加點造出來了。
所以這麼看來,世界不(只)是更加同質化,而是思維、審美的金字塔更加陡峭,「特立獨行」的定義和生存空間更加狹小了 —— 為了爬到金字塔頂,你不得不選擇攀附性能更好的鞋、鍛鍊出更堅實的臂膀、耗費更多的體力、下更大的決心。
於是在這種背景下,有一些東西開始變得更為珍貴:在「元認知」而非單純思想、生活方式、審美情趣上與你處在同等水平的個體;能夠真正進行深入討論的、有價值的交流的朋友;能夠獲取真正獨立的一手信息的小圈子[1]。
最後,我想了想,為了保持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大概要做到以下幾點:- 承認「客觀上」的非獨立性,不刻意在思想、生活方式上保持另類、標新立異;真正「客觀上」保持獨立性的,理論上應該是從未融入過現代人生活和文化語境的事物;
- 保持「主觀上」的獨立性,在接收信息時保持警惕性,主觀「排斥」一切默認的、已被接受和反覆認可的觀點;主動花費精力去探索新的可能性;
- 主動創造未知的「獨立性」。
為了獲得上面段落[1]中提到的事物,以上三點的重要程度依次遞增。
只是一點淺薄的想法。似乎有點答非所問,各位莫怪。
以上。
========================
PS: 其實不難發現,目前一切的網紅經濟、眼球經濟、粉絲經濟、自媒體(包括以寫故事、編段子、抖機靈、灌雞湯為生的知乎大 V 們)等互聯網時代的產品營銷,走的都是「反特立獨行」的路子,都是針對沒有辨識力的大眾進行洗腦式的灌輸和思維衝擊,讓人誤以為「互聯網時代終於有懂我、理解我、和我想得一樣、跟我一樣有趣的人了」。實際和我們一樣「平庸」的人太多了,基本上所有人想的、做的、吃的、穿的、用的都一樣,只不過以前不上網,平時沒照面而已。這也是我厭惡網紅的原因。從小到大都喜歡特立獨行標新立異,容易獲得更多的青睞和機會,經常會有驚喜。
會更自信,強大,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做事更果斷,更獨立自主。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
上學時就不說了,反正每次轉學都是老師們快速注意到並喜歡上還記得住的那個,答主大學以前轉學不下十次。。。
現在用在工作上,總是能讓目標客戶群更快捷方便地從同行里把我區分出來,客戶非常優質且忠誠。
並沒有覺得需要付出多大代價,本身就是自己的個性,遵從內心我爽了,我的目標也達到了,你爽不爽與我何干。大概目前的生活工作也比較自由,不太需要在意大環境吧。
從小到大這個性格特徵帶來的效果大多數都是利比弊多,甜頭嘗太多了。至於其他答案的答主說的會引起別人不滿啊人緣好不好之類的,完全沒有感覺啊,因為根本不care那一小撮傻逼的看法啊。
連動腦子想想它們會有什麼看法的功夫都不樂意浪費…(/ω\)
答主看起來是像很容易得罪人那種,尤其同行,抄襲我剽竊我直接各種盜用(答主以前做電商的,曾經業內排過前百)滿網多了去了,簡直風靡一時隨處可見,以答主性格殺伐決斷又不怕得罪人的毒舌狗卻從來不詆毀不詛咒不罵,反而我覺得抄我是認可我。所以後來很多同行還加我微信成了好朋友,而且是業內做的很好甚至比我還好的那種。
所以我也沒怎麼體驗過其他答主說的人緣不好會被人嫉妒看不慣之類的,大概是自帶光芒萬丈,別人都愛我又垂涎於我的美貌吧。
上一張答主照片讓你們見識見識
要看你的同理心 (empathy) 是否比較弱,我覺得這是前提條件。
如果你的同理心比較強,你就別折騰自己和身邊的人了。你知道,你做的事情對你身邊的人來說是陌生的,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他們都會不喜歡,覺得自己的安全感受到了威脅。因為你知道,所以你自己也會不舒服,結果是你更傾向於做符合大眾期望的事情。
如果你同理心足夠弱,好像 Steve Jobs 那樣子,其它人感受如何你根本感覺不到,你感覺到也只是因為你要操控他們而已,其實你一點都不在乎。那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歡的事情,結果很可能就是特立獨行。
如果你看過《Steve Jobs》,你就會知道他們確實給 Steve Jobs 的癥狀安了個名字,而這個癥狀就是缺乏 empathy。我不評論這是好還是不好,因為至少有個 Steve Jobs 在那裡,要說好或者不好都會有一堆人反對。猶豫再三.還是來答了.
我並不能夠得著"特立獨行"那麼高境界.用"與眾不同"來形容我或許更恰當一點.當然,也有人說我"令人側目"或是"奇葩".這也沒問題.
其實我小時候還好,越長大這種特立獨行越明顯起來.也不是刻意去做或是學誰學來的.個人認為和家庭教育,三觀還有性格都有關係.我受家庭影響非常大.我親爹親媽都屬於非常特立獨行的人.且我們一家子從內心來說都挺心高氣傲.因此也吃過很多苦頭惹來很多麻煩.
至於我,不太懂得"圓滑",性子很直且非常固執.對於不待見的人不會維持一些心口不一的表面關係.不合群.不會主動產生對別人的"討厭"的情緒因為懶得管別人的事兒.對於別人送上門的討厭也基本翻個白眼無視掉.有嚴重人際關係潔癖,自己的朋友一定要善良,一旦發現有嚴重三觀不合,哪怕沒有影響我的利益也會絕交.從不怕撕破臉.遇見突發事件異常冷靜,永遠一副處變不驚的表情.對和自己無關的事情完全沒興趣也不在乎.所以有時候顯得冷漠讓人覺得很有距離感.只保護自己愛的人和想要保護的東西.按照自己所堅持的規矩活著.一旦認定的東西,絕對不會改變和放棄.有穩定的三觀.不在意別人眼光穿什麼做什麼都是隨心情和喜好決定.作為女生不喜歡看言情劇最恨綜藝快樂大本營之類也不愛八卦所以經常和女生沒話題.遊戲廳街機小霸王,投籃拳皇絕對強項.純直女但是愛看美女且對男男無感.這點被噴一萬次我也要說,我自己喜歡就可以我為什麼非要喜歡大多女生喜歡的東西啊魂淡.
對於"我"的意識很強.很少也很難受到外界影響.所以經常做出一些和主流背道而馳的事情.從而招來異樣目光.說誇張一點就是就算全世界與我為敵也會堅持自己覺得正確的東西.原則性強底線非常明確,這個從小就是.一旦觸犯你哭也沒用求我也沒用軟硬皆不吃.傲嬌.
小學一個女生字寫錯了我沒有給她一百分,她當場就哭了.我們語文老師聽完後罵我太嚴厲了並給了她一百分.當時我就覺得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並不是大多數人說你錯你就錯.而是誰哭誰就贏.中學包括現在都無法忍受別人說我朋友的壞話,一旦聽到會當場表示不認同然後從此變成了那個人謾罵的對象.
之前還有朋友說,我好羨慕我覺得你這樣很好我以後要向你學習.其實有的特質對於我來說是非常頭疼的事情.並不是不知道怎樣做有利於自己,只是你無法違背你自己的心.我其實知道有些特質不改變真的很難適應現在的社會,比如說就算不認同也不用當面指出,心裡明白就行.漸漸也有所改善.但是一旦有人涉及到原則問題的時候,還是會直接翻臉.
我只能說,做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是痛苦並且快樂的.你必須承擔自己這種特別所帶來的後果.首先大多人對你投來的奇異目光,你必須無視他們的指手畫腳和七嘴八舌且不能抱怨,誰讓你和他們不一樣.很少有人能理解你.大多時候你都是孤獨的.感覺受了委屈?一肚子苦水只能自己咽下.你必須非常堅強,學會忍耐.心理素質好,且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任何時候都能保持自信.
我並不後悔被當成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因為我只是在選擇我想要的生活,穿喜歡的衣服,吃喜歡的東西,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從來都不是將就.這就是我所獲得的.
代價是投江,收獲是粽子。
代價:從此放棄我的舞蹈生涯算嗎……
收穫:從小到大收穫了無數親戚朋友的哈哈哈……
我從小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從記事到現在,我幾乎特立獨行了十幾年,這中間吃了一些苦頭,也做過一些思考。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對題主說:天生的特立獨行是一種原罪,人在這個原罪本身上是得不到任何收穫,也不用付出任何代價的。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人為什麼特立獨行,說實話這個詞在這個奇葩輩出的年代已經被某些人搞爛了:鄉村殺馬特看起來算是特立獨行、逃課打架開起來算是特立獨行、濫交一夜情看起來也算是特立獨行。但真正的特立獨行不是這樣的,這是一種偽裝出來的特立獨行,這是一種對生活失控的體現。因為不能正確判斷美的意義,所以殺馬特、因為承受不了學業的壓力,所以逃課打架、因為沒有尋找安寧的本事,所以濫交一夜情。這才是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所謂的特立獨行的真面目。
那麼什麼叫真正的特立獨行?
在一群殺馬特村友中間保持襯衫筆挺,鞋子乾淨,出門記得洗臉、逃課跑出學校,沒去網吧也沒找人打架,而是跑到山頂上大呼三聲,然後向老師道歉回到學校繼續努力、分手後收心七天,不用報復的眼光去看前任,不用填補的眼光去看異性,直到自己的心智回復正常,再投入到自己駕馭得住的社交行為中去。
——這才是真正的特立獨行。
特例獨行不是一種逃離責任的方式,而是一種對於自我矛盾的開解。特立獨行是不需要教導的,它是一種建立在人格上的自發追求。特立獨行是一種精神潔癖,一個人如果真的具有這種追求,那麼這種追求無論到何種環境,都會有體現。
偽特立獨行的人,乍一看挺像那麼回事,但他們與常人不同的生活只有一面,那就是想表現出特立獨行的那一面。再舉鄉村殺馬特的例子,他們有的穿的卻是挺像樣的,但是呢?他們用的手機是大屏山寨機、他們出行坐的是村頭賣的三無電單、他們休閑時只會去網吧打勁舞團、他們家裡沒有一張視覺系樂隊的海報,小燕子四天王或者闔家團圓寶寶只要一個好之類的海報倒是貼了不少。這種行為充滿了心裡失衡,充滿了對於未知環境的錯誤判斷,講難聽點,就是出於無知,而且還是及其牢固會自我保護的無知。對於他們來說,「特立獨行」的代價是讓他們與自己正常的生活嚴重脫節、讓自己的喜怒哀樂完全建立在幻想之上,以致於讓自己的人生出現一個或長或短的真空期。在這個期間里,這些人基本就是活在夢裡,等他們醒過來,就會發現什麼叫真正的「閑雲潭影日悠悠,物轉星移幾度秋」了,而收穫,他們能收穫的就是盲目的虛榮、自顧自憐的崇拜、以及若干年後悔恨的眼淚。
好,現在排除了偽特立獨行對我陳述的干擾,我們終於可以切入正題了。
第一點我要聲明的是,真特立獨行和偽特立獨行最根本的一個區別在於,真特立獨行是當事人自身感受不到的,是在無意識間就具備的。這也是導致對於真特立獨行的人來說特立獨行對他而言既沒有收穫也沒有損失的原因之一。因為意識不到,所以他們不會因此喜悅,也不會因此悲傷。
這就像河豚永遠也意識不到自己的肉是什麼味道,所以河豚肉的鮮美被世人稱讚,對於河豚來說絕不是什麼收穫,相同的,那些河豚食客對於河豚毒素的恐懼以及誤解,對於河豚來說也絕不是什麼損失。我敢下斷言,在一個特立獨行的人還年輕不諳世事時,他對於周邊人對自己的那些評價,是絕對不會理解的。因為他發自內心的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麼不同。這將導致他們的行為對於這些評價缺乏一種應對心理,從而使這些評價成為一種固有印象……說句不好聽的,這些評價一般都帶有偏見和誤解,從而導致很多特立獨行的人一般都會有一個不那麼開心的童年。
那麼他們的成年階段(16歲~22歲)會怎麼樣呢?
基本而言,這個階段是他們的覺醒期。這種覺醒是一種對自我認知的覺醒,因為接觸的人開始增加,監護人的保護逐漸減弱,理性開始佔領思想的高地。小男孩六歲的時候喜歡拿姐姐的衣服穿著玩,人們會說他淘氣,家人也無所怪罪,但如果他二十歲的時候還喜歡穿女裝呢?想必周圍人對他的反應和童年時期相比絕對不是一個量級。同理,六歲的時候喜歡鑽到床底下睡覺,周圍人會怎麼想,?如果二十歲的時候依然喜歡穿床底下,周圍人又會怎麼想呢?這種他人反應的變化會催發特立獨行者對自我的思考,這還是極端的比喻。前文提到,特立獨行的特質是在各種環境都會得到體現的,所以一般而言,特立獨行這種特徵會呈現出一種碎片化的表現形式。就如《神探夏洛特》中的福爾摩斯,他不管在辦案上還是在生活上,在愛情上還是在友情上,都帶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節奏。雖然這個例子出於影視作品,但這個角色無疑是成功的,讓觀眾立馬就在心中建立起了他那特立獨行的形象,這種到位的人物塑造蘊含了編劇對於這種特化人格的充分剖析以及總結。
當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徹底認知到自己的不同時,那麼他就正式步入題主所問的「有什麼收穫,又有什麼代價"的階段,而在那之前,他的一切都是「無意識」,哪怕有所反應,也是未啟蒙狀態下受限的反應。在這裡,我要重申一遍我的答案:特立獨行不需要代價,也不會有收穫。
為什麼我說特立獨行的人既沒有代價,也沒有收穫?
因為那些因特立獨行才來的,他們不是成果,只是特立獨行本質的延伸;那些因特立獨行未有的,他們不是損失,只是一種從出生起就不曾具備的品質。
所謂收穫,是指獲得經過努力得到的成果。我們可以說農民伯伯因為勤勞收穫了果實,可以說愛學習的小紅因為努力收穫了知識,也可以說運動健將因為堅持收穫了金牌,但我們絕對不會說小鳥因為是小鳥所以它收穫了飛行的能力、小魚因為是小魚所以它收穫了游泳的能力。
舉個例子:
喬布斯因為對於純凈的追求,開發了整個Apple的生態環境,這是收穫嗎?不,這只是喬布斯過於追求純凈的這種特立獨行的本質的一個延伸,它並不是一種商業行為,再重申一次,這不是一種商業行為,喬布斯之所以被稱為天才,是因為他的「特立獨行」引起了人們的共鳴,是符合這個世界上的某種主流價值觀的,這種共鳴是真的也好,是假的也好,是俯視也好,是仰視也好,都屬於情感上的行為,正是情感催動了早期Apple產品的設計,也是情感促使Apple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種標誌(無貶義)。Apple的產品從最早的個人電腦時代開始就充滿了不兼容,充滿了不妥協,儼然就是一種「我自己玩我自己的,你們覺得好玩就來不好玩就走」的狀態,這是喬布斯去世前有目共睹的事實,為什麼他不改?因為特立獨行本身就是與隨波逐流完全相反的存在,特立獨行怎麼可能真正的被「主流人群」完全接受呢?有人會因為對於Apple產品的評價有異而撕個痛快,那會有人因為對食鹽品牌的評價有異而撕個痛快嗎?別說撕了,可能評價本身都根本不會有。這就是「獨」與「眾」的區別。
再來說代價。所謂代價是為了某種目的所付出的物質。講到這裡,我覺得自己講得已經很清楚了:特立獨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追求,並不是為了表演而存在,也不是為了成功而存在,僅僅是為了化解一種個人矛盾而存在的,這種矛盾體現在追求但又不能完全追求到的永恆矛盾上。承上所言,我們能說小魚為了游泳,而付出了永生不得飛行的代價嗎?
特立獨行不是特意為之,也不是特殊情況,對於具備特立獨行的人來說,它就是一種普遍情況。特立獨行有好的,並不是因為當事人想要它好,而是因為它「恰巧」很好。特立獨行有壞的,並不是因為當事人想要它壞,而是它「恰好」很壞。如果喬布斯最大的追求是讓手機具備馬桶功能的追求,那麼就不會再有「喬布斯」。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的距離,這些句子我們都講爛了,聽爛了,我今天說了這麼多,也不過是把這些東西掰開了說,揉碎了說,主要宗旨還是不變的,道理大家都懂。
嗯,說完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其實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中可能都是特立獨行的,孤獨,死亡,自由,無意義,這些我們都逃不掉。……那些被我們記住的特立獨行的人們啊,說不定他們被記住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敢於面對那個不同的自己,而已。
你說呢?
特立獨行,是相對盲從群眾而言的;但並非對普遍性的特徵而言。
換句話說,中國是個集體主義的國家,所以特立獨行,敢於忤逆成為一種可貴的「精神」。但並不等於,中國人端午節都吃粽子,你偏不吃,這不是一種「精神」。
而我跟她說,大家之所以都喜歡一些服裝是因為這是大家的認同,普遍性的審美。
如果在審美上你對大眾抱著敵對的態度,那麼你就無法獲得利益。(認同)
想起來一件事應該不算特立獨行,但是當時也算令人側目了。
高中的時候,班上的桌子都是一桌兩人,一排4桌這樣的格局。作為一個省級重點高中,男女之大防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於是,安排座位,都是男生與男生,女生與女生同桌。分班時已經按性別分好,自然也不會出現單個男生與單個女生同桌的情況。
直到高三我也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所有班級都這樣,所有年級都這樣,多正常呀。
但是不知為什麼到了高三我突然就從一個很悶的人變成了一個話癆。課餘看的書總想跟人分享讀後感和生髮出來的種種奇思妙想,下課逮著人就嘰里呱啦聊天,聊著聊著就跟後面桌的男生特別聊得來,說著說著就覺得下課那點時間不夠用。
於是我很自然地做了一件事。
我跟同桌商量了一下——我覺得應該是威逼加利誘——讓她同意,我們兩桌打散交換。於是我就幫她把桌子和後面桌對調了一下。這樣,我就能和男同桌在上自習的時候也能寫字聊天了。是的!就為了聊天!我發誓我完全沒有想過聊天之外的事情!
……老師進來看到,臉黑了一下,沒說話。
……同學們走過的時候,驚訝地哦一聲,繼續走過。
過了兩個星期,另外兩桌打散交換了同桌。
再後來,我和同桌沒有話聊了,換了另一個男同桌。
再再後來,我們畢業了。
特立獨行有什麼代價呢?我覺得最大的代價就是要克服自己的懶惰、膽小、從眾心理,把事情干出來,這是最難的。後面的事情,無非就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算不上什麼事了。推薦閱讀:
※男人是否需要注意著裝?
※有什麼顯氣質的女裝推薦么?
※80年代以來,有什麼曾流行的東西現在幾乎消失了?
※如何讓中國傳統文化輸出到全世界?
※錢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