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自行車賽選手必須要佩戴頭盔嗎?

為什麼?


其實公路自行車比賽一直都是一個富於冒險精神的運動且歷史悠久,先不長篇大論的講,只簡單講講自行車歷史上關於頭盔的掠影和事件。(寫完之後發現本文可以定義為中篇,但結尾比較有趣

環法歷史上最早佩戴頭盔的著名運動員是1947年環法冠軍:讓·羅比克,這個天生其貌不揚且身材矮小的法國人被稱為布列塔尼沼澤怪,他因為幼年頭部外傷導致的顱骨損傷,所以他在比賽中偶爾會戴一個皮製的小帽,以防他脆弱的顱骨再受到什麼致命的打擊,那個時代的真皮製品遠比發泡塑料要容易製造,現在我們一般管這種造型的皮頭盔叫Danish Helmet

右上角讓·羅比克佩戴的就是這種頭盔

(關於讓羅比克我這篇回答里也有提及:MuA馬:用音叉修自行車輻條是什麼原理?

而且那個時代的人對如何在劇烈撞擊中保護頭部還沒有實踐經驗,所以這種皮帽子頭盔直到80年代還有生產,比如Cinelli的這頂。

但是具體的防護效果不得而知(反正我是不會去試的,但是為了裝樣子我買過)

很多80年代的公路自行車比賽中我們可以看到這種頭盔和塑料頭盔一起出現的畫面,當然絕大多數情況下,公路自行車比賽,不佩戴頭盔的選手是絕大多數。其實公路自行車比賽佩戴頭盔的歷史,最遠也就是千禧年以後的事情。

插播一個,自行車頭盔是1970年代美國自行車熱潮中,出於對兒童的保護最先提出來,確保安全的,而自行車頭盔的靈感明顯來自摩托車頭盔,那時候的自行車頭盔通風孔非常少,很熱,但對於兒童的運動量來說還算剛剛好,但是對於公路自行車比賽這種高強度的競技項目,頭盔是被很多選手抵制的。來自維基百科:Bicycle helmet - Wikipedia

我們最熟悉的關於早期公路自行車選手的典型畫像都是佩戴小帽的(Cycling Cap),比如60-70年代最著名的自行車運動員Eddy Merckx,騎行帽的短小帽檐設計不像棒球帽那樣容易被吹飛(此人作為最偉大的公路自行車運動員,計時賽、平路、爬坡都是冠絕天下的,同時下坡技術也非常恐怖,當然我看過Eddy Merckx的一個紀錄片,他在下坡時候真的就吹飛過一頂,你可以想像那個速度嗎?)

1972年Eddy Merckx在墨西哥城打破場地1小時世界紀錄時佩戴著Danish Helmet(1972年差不多是他職業生涯的末期,很多著名的公路選手都會在巔峰的末期選擇挑戰1小時世界紀錄為自己職業生涯畫一個圓滿的句號,比如布拉德利威金斯也是這樣安排的)

但我們見到最多的畫面是他像這樣

1971年環法,西班牙選手路易斯·奧卡尼亞在暴雨中追擊Eddy Merckx摔車,被追來的選手撞成重傷,雖然沒有佩戴頭盔,但有身負重傷,退出了冠軍的爭奪

而到了80年代很多選手開始使用髮帶等配件,這類飾品我猜是從網球場和籃球賽場上傳播起來的,因為髮帶可以很好的防止「汗流滿面」(另外我好像也見過馬拉多納戴著髮帶的照片)回歸主題,比較有名的自行車運動員比如洛朗·費尼昂和佩德羅·德爾加多

圖為1989年環法「最後一戰」格雷格·雷蒙(中)逆轉洛朗·費尼昂(左一)8秒鐘奪得環法冠軍,右為季軍佩德羅德爾加多。

而在當年這種小帽和皮盔混搭的畫面也很常見。

實際上騎行帽和髮帶的作用差不多,都有止汗帶的作用,也有遮陽作用,當然最最重要的是能為贊助商帶來曝光率,商業體育就是這樣,能打廣告的地方越多越好。

和公路自行車比賽不同,場地比賽很早就有佩戴頭盔的規定,一方面因為場地比賽是短兵相接的,碰撞事故頻發,同時80-90年代側重空氣動力學的場地賽車的研發,將選手的身體納入到設計因素當中,頭盔成為減低阻力的重要配件之一(但具體關於場地賽車什麼時間規定選手必須佩戴頭盔,歡迎給我留言、評論、指正)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前蘇聯場地自行車隊選用的義大利品牌Rossin(念Rrrrrrossinnnne)採用無把立設計,前傾上管,車把固定在前叉前端,前後輪徑大小不同的設計如今已經在賽場絕跡(被UCI禁止)

到了90年代,第一件關於選手佩戴頭盔的巨大爭論發生在1995年7月18日的環法自行車賽,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公路自行車比賽金牌選手,24歲的義大利人法比奧·卡薩特利在第15賽段比利牛斯山的下坡途中發生摔車,頭部撞到了水泥墩上,獻血流了一地,場面非常非常慘烈

儘管當時直升飛機火速將他送往醫院,但是不久他就被宣告死亡。這件意外是環法歷史上最驚人的事故之一,絲毫不亞於1968年湯姆·辛普森的猝死事件,比賽結果出於體育精神,大集團緩慢的跟隨他所在的摩托羅拉車隊結束了當天的比賽,賽後選手用獎金設立基金募捐給卡薩特利的家庭。3天後他的隊友,美國得州運動員蘭斯·阿姆斯特朗獲得第18賽段的勝利,「藥王」(當時人設還沒有崩塌)雙手指天紀念法比奧。1997年以後環法把最佳新秀獎命名為「法比奧·卡薩特利獎」。

但是這還不是促使環法強制選手佩戴頭盔的最重要原因,世紀之交時期的環法還沒有迎來被蘭斯·阿姆斯特朗統治的時代,1996年德國電信車隊的比亞內里斯終結了安杜蘭的五連霸,次年他的隊友德國人揚·烏爾里希,異軍突起為德國首奪環法冠軍,1998年,」海盜「馬可·潘塔尼憑藉無敵的爬坡表演,接連拿下環意、環法冠軍,成為譜寫這一壯舉的第二個義大利選手,記環意王法奧斯托·科皮之後最偉大的義大利自行車運動員。可以說在那個年代的環法是競爭非常激烈的,比賽的觀賞性也極強,最重要的是,你能直接看到選手的臉。

那時相信無論是現場還是通過電視畫面都可以清楚的分辨選手的樣貌

精心修飾的鬍鬚(還染過)光頭的造型,偶爾佩戴頭巾,腳尖指向地面奮力的握住下把搖車,不知道那時候你們有沒有看過他的比賽,反正只有14歲的我是覺得:這比羅伯特巴喬也不差啊!這光頭哥們太帥了!

所以即便是21世紀初的公路自行車比賽,佩戴頭盔除了在個人計時賽中成為「標配」,大組比賽中並沒有強制性的要求。

直到2003年3月,巴黎-尼斯的比賽中,法國科菲迪斯車隊的選手,安德烈·基維列夫在摔車中受到重傷暈厥,直至送往醫院後不幸身亡。因為基維列夫是法國頂級車隊的頂級選手,參加的也是頂級賽事,惡性影響極大,這促使UCI堅定決心推行佩戴頭盔的命令,但即使是這樣,當年的環意依然頂不住車手和輿論的壓力而允許選手在山地賽段的最後五分鐘可以拋棄頭盔全力衝刺。畢竟自行車運動歷史上,頭盔是一個「外來入侵物種」,選手們不適應,記者們不適應,觀眾們可能更不適應,但是沒有辦法,UCI痛下決心的前提是不希望有再多可以過去選手生命的意外發生,因為無論是法比奧還是基維列夫,都是因為頭部遭受猛烈撞擊而不治身亡的,佩戴頭盔也許不能改變當天比賽的結果,但是也許能挽救他們的生命。

所以直到基維列夫的意外事故才成為UCI規定必須在比賽中佩戴頭盔的最關鍵誘因,2003年底,這一規定被嚴格執行直至今日。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頭盔製造技術已經今非昔比,從過去密不透風的摩托車頭盔技術轉讓產品,到擁有一半以上的通風面積,同時輕如羽毛(競賽級頭盔的重量普遍低於300克)還兼具低阻力的空氣動力外形,這個時候!不插一條頭盔廣告真是可惜啊!所以[+++廣告位招租+++歡迎私信垂詢]

後記:雖然我們如今的比賽很難通過選手的臉這一特徵就可以一眼分辨哪一個是你支持和喜愛的選手,很多車迷觀眾因此練就了通過頭盔、隊服、號碼甚至鎖鞋、眼鏡等細節分辨選手的火眼金睛,但是不得不承認,頭盔將公路自行車比賽中的致命事故概率儘可能的降低了。

雖然我們如今看到的是這樣的畫面

對了,還是來個彩蛋娛樂一下吧,和潘塔尼同時代也來自義大利的一個頂級衝刺選手:馬里奧奇波里尼,人稱「超級馬里奧」。是的,在體育行業能與他共享此美名的人只有巴洛特利了

有趣的是,這兩個馬里奧都是個人能力超群,且性格張揚至極!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250,屬於不瘋魔不成活的類型。以下是作為90年代最偉大衝刺選手的輝煌瞬間:

圖為馬里奧在遙遙領先時抽煙,雖然他只是抽煙並沒有發表什麼寓言,但是他依然收到了組委會的罰單 @李開復

圖為馬里奧在領獎時Cos凱撒

圖為馬里奧被扒皮

圖為馬里奧遭到磁暴步兵楊教授電能攻擊

以上這樣的經典照片,奇波利尼經典影像這個關鍵詞在Google上不少於100張,我不一一列舉了,重要的是,他在退役後打造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很多喜歡他的車友都是非常了解,號稱100%義大利製造等等,和今天的主題呼應的是,2013年我們超級馬里奧為自己的新車「BOND「拍攝了一支極其自戀同時製作又有點村兒的視頻廣告,片中,他扮演一個超級特工(其實就是007唄,圖樣)在視頻高潮的部分他展示了自己不佩戴頭盔高速下坡躲避摩托車追捕的神技。

看到了吧,就是這麼政治不正確

(國內沒找到合適的資源有能力的朋友梯看吧: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lKRxk7uq8U Chipollini Bond The Movie) 這個視頻當時引起了很大爭議,畢竟在這個時代正確佩戴頭盔是政治正確的,而且我看過這支視頻的幕後花絮,拍攝是在一條完全沒有封閉的山路進行的,這廝確實是放得飛快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c0NzM2NDA4.html?spm=a2h0k.8191407.0.0from=s1.8-1-1.2 幕後花絮(來自優酷)

很多人看到這裡迷惑了,這廝難道值得我們學習嗎?其實作為世紀之交的選手,馬里奧有這個底子和這種經驗應付這種山路的拍攝,雖然他的行為很不值得「推廣」但是當時作為新品牌的Chipollini因為爭議做到了一鳴驚人,他賺到了,更重要的是

希望各位看官50歲的時候,也能這麼健美(賤臭美)


差點因為沒帶自行車頭盔掛掉的人來回答一下:

任何自行車競技都需要帶頭盔,在美國很多州規定騎自行車必須戴頭盔。加州規定18歲以下騎自行車必須戴頭盔。

注意,不管多麼好的頭盔,在摔了一次之後理論上就不可以使用了,因為力學結構已經變形。


頭盔是必須的。有次騎車剎車太猛前空翻落地,在頭盔的保護下只掉了半顆牙和下巴要縫針,如果沒戴頭盔真是腦震蕩都算輕的了。。。


國內對自行車賽是否帶什麼裝備沒有要求,國際賽有要求,是一體式的頭盔。其實就算沒有要求該帶也得帶不是?公路賽車速一般在50左右,而且帶寬較細,近年來碳素的推廣使得車更輕,也就更容易摔車,50邁速度摔車很容易腦震蕩,有一體式頭盔的爆裂減震可以起到較好的保護效果。
頭盔不是越結實越好,其實好的頭盔,比如specialized或者essen什麼的基本摔一下就裂,只有開裂了才是減震效果起到了。頭盔是消耗品,摔一下就完蛋就得換。
如果是參賽為了自己的安全還是帶上好,如果城市騎,為了省錢還不如騎慢點不是。


爬坡賽段的最後5公里可以不戴,因為速度也提不了多快。但是0幾年有個點實在背厲害的哥們居然死了,從那以後就必須戴了。


環法以前爬坡賽段可以不戴頭盔,這是真的,但是自從阿姆斯特朗的隊友,亞特蘭大奧運會自行車冠軍義大利的法比奧·卡薩特利出事故身亡後,環法全程強制戴頭盔。

2003年巴黎—尼斯公路自行車賽哈薩克車手安德烈·基維萊夫未戴頭盔,在事故中顱骨受損去世。從此以後,國際自盟規定車手強制性佩戴頭盔。


頭盔,手套,護膝必備。一次天擦黑的時候因趕路疏忽撞上了一個農用車,人飛了出去,起來後發現手套已經磨透了,如果不帶手套。。。。


需要的,特別是特殊天氣和路段(如果雨雪或山地),頭盔的作用更明顯。
別抱僥倖心理。


頭盔最重要的用處是保護頭。這是廢話,你肯定知道。一般來說,你被各種大車小車撞飛的可能性還是不大的,但是頭盔還是有用的。拿我來說,自詡車技不錯,下山時前剎抱死,我沒有懸念的飛出去了,並沒有腦震蕩,但是因為沒帶頭盔,臉著地的時候直接鼻骨裂了。這也能解釋為啥自行車頭盔要前面多出來一節。他能保護面部。

但是,自行車最重要的護具不是頭盔,是手套。好的手套能讓你在飛出去的時候用手改變著地位置,而手不會挫傷,這太重要了。

無論如何,祝你騎行時平安。


跟汽車保險帶一樣,安全保障的作用有,但是有多少並無定論;同時是否使用保險帶多數時候還是看個人意識。
自行車頭盔不能確保騎行者的生命安全,但可以減少騎行者受傷或身亡的幾率。


如果在街道上騎行且速度不高(&<25km/h)可以不戴,如果在郊外速度很快最好帶上。若不戴騎行眼鏡,且頭盔對抗風也有一定好處。

且不談戴與不帶,我之前戴過後發現高速下坡的時候若不戴頭盔你的膽子會小很多的。

還有一點的就是腳踏太緊應急的時候有時候會掣肘你。


專業賽要求必須佩戴頭盔和騎行手套,業餘賽一般也兩樣都強制要求或至少頭盔。否則不予上道參賽


你只要騎過車,自己就會覺得不戴頭盔是腦子不好使。

開車都懂安全帶。還記得考駕照的感覺嗎?科目二離合放大一點就慌了。

騎車沒有車身保護,速度接近汽車的速度。連頭盔都不帶,就問你慌不慌吧。公路車,30km/h起步,塊的可以50+。平時城市裡計程車司機飆車,也就60。

頭盔,能買多貴買多貴!

頭盔,能買多貴買多貴!

頭盔,能買多貴買多貴!

不戴頭盔不是冒險,是傻x。


有!
因為沒有戴,環湖騎行時,車禍失憶的在此。
失去了倒地到醫院蘇醒大約6小時的記憶,醫生表示我比較幸運。
還有些人沒能醒過來。比如來問需不需要戴的。


特意找圖怒答,身邊朋友真實經歷。

下顎骨斷成兩截,我當時很自責,因為我嫌空氣不好,沒有一起去。


這問題就像開車要系安全帶嗎。
一定要
公路車速度不低,外加國內路況不算好,為了安全要,就這些。


理論上騎車就要帶。我反正是不戴,因為我騎山地,時速最高36公里,平時騎18就不錯了。

但是公路車有速度上的天然優勢,一旦出事,你知道你30到40+的速度,是個什麼後果嗎?

輕則傷,重則死!

我騎山地車到30以上,我自己心裡都發慌。而且即使是18到20公里的速度,摔一下也很危險,能帶盡量帶


戴頭盔有三個優點:
1.裝逼
2.安全
3.降風阻
回答完畢


那我說一下在不考慮頭盔的保護作用的情況(事實上90%的損傷也不是頭部)
自行車運動是一項與風阻作戰的運動 頭盔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減低對空氣的阻力 減低運動耗能以增加運動能力...


肯定要戴,就算技術再好,你也很難保證會不會有人來給你找麻煩。安全的東西從來都是有備無患的


頭盔、手套、護膝是必備的。


作為公路自行車運動的關注者我大致說一下吧。
其實,也就是2003,uci(國際自盟)雖然早就提出了車手需要佩戴頭盔的倡議(並不是硬性)。但是由於車手的部分抵觸情緒,在紀錄片和錄像中可以看見,在一些爬坡為主的賽段,車手沒有選擇佩戴頭盔比賽(更有甚者在非高山賽段也沒有佩戴)。於是乎,在2003年,由於沒有佩戴頭盔,一位車手(原諒我忘記是誰了)頭部受撞擊在比賽中身亡。 由此,無論是uci還是車手都開始重視頭盔的地位。1,uci硬性規定戴頭盔。 2,車手處於安全和對死者的緬懷,無論之前是否抵觸佩戴頭盔,都開始自覺佩戴。 至於哪種是最後uci規定的起源,我也學淺,不能準確回答。


推薦閱讀:

NATOOKE 是一家怎樣的自行車店?它與一般的自行車店相比有哪些特色之處?
你騎行過哪些地方?經歷是怎樣的?
死飛與普通自行車相比,安全性如何?
自行車座前面多餘那部分是幹什麼用的?

TAG:自行車 | 自行車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