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否被過譽?

孔子對我們大家的影響不必多言,我也不是找事,我很清楚,偉人之所以能成為偉人,定有他的偉大之處。但是,歷史長河中,有深度有思想的人不乏少數,為什麼孔子相當受主流文化推崇呢?

原本問題是孔子是否被過譽了,後遭到大家批評,大概是我表達不清,我絕非是想通過批判質疑前人來找優越感,只是讀書時突然發現中國歷史長河中,被定義為思想家的人,確是以孔子為佼佼者。古往今來,無論百家爭鳴時代,還是百花齊放時代,思想家不計其數,而孔子成為最主流的思想家,其中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題主資歷尚淺,鼓起勇氣妄言,卻也不為引戰,而是真心求問,謝謝大家的回答了。


雕像上的三個人,右邊是梭倫,中間的是先知摩西,左邊的是孔子。

他們分別代表 政治(梭倫)、神意(摩西)和道德(孔子)——人類一切法律的三個源頭。

凱撒的旨意、神的啟示和人性的善念。


人類與天地之間的飛禽走獸有所不同,正在於人類懂得為自己創設規則並遵守規則。

孔子相比其他二人,他不問鬼神,不求強權,只問蒼生你是否心有善念。

憑此一點,他就足以永遠地閃耀在人類文明的星空之上。


雕像位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建於1935年。


孔子沒什麼巨牛逼的背景資源,沒造過反,沒參與什麼改朝換代,一輩子混得凄惶落魄,如喪家之犬。

平凡甚至失意。

就是這麼一個人,經濟物質條件上的布衣,被司馬遷列入「世家」,號稱「至聖(人種上跟一般人就不是一個維度的)」、「素王」(超越時空、疆土的王者),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

簡單而言,孔子達到了一個人能夠達到的極限。


1.生逢亂世,垂萬世之統。

簡單說,就是孔子締造了一種延續千年的文化認同,可以說在傳統中國社會裡達到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境地。

這個東西有多重要,看看今天就知道了。那麼多國師,也沒結出什麼繭。

孔子生於亂世,禮崩樂壞,他一直試圖尋求解決之道,包括延續周公以降的禮儀復古等,並殷切地盼望通過干政來完成文化復興。

可惜命運乖蹇,不如人願。

孔子曾感嘆說,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給我一個實施三年計劃的機會,我就能把復興大業給做起來。可惜當時包括晏子在內的清醒的政治家都不認同他,孔子可能適合這個文化族群,但是不適合這個時代。終其一生,孔子都是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孔子這種「通過干預君主來改革法度」的思維模式,就此傳了下來,成為士大夫與君王共治天下的最初版本。

不能生逢際會,孔子也沒有閑著。隨著年齒日增,他的焦慮感越來越強,一方面是作為倜儻之士深恐人死名滅,更大層面則是害怕斯文淪喪、世道就這麼壞下去,於是就有了筆削春秋的事兒,孔子講,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嚴格來講,春秋並不是狹義的史學範疇,而屬於經學或者子學(經學不過是經典化的子學),是孔子借歷史事件承托文化觀念的著作。

通俗講,它包括了:一個人的本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人應該怎麼樣立足一個無神的世界去獲得生的意義。

講到這裡,你可能明白孔子做的是什麼事情了:在不使用「彼岸世界」這一常規的忽悠手段的情況下,孔子完成了世尊等宗教家的功業。

從孔子而後,中國人(從智識精英到普通民眾)不用再在宗教的圈子裡打轉,才算是真正的、完全通過政治的方式構建自己的世界。

孔子身上有很重的功利實用色彩,相比求真,他更在意求用。他把哲學、宗教、政治所追求的東西,通過政治(自然包含道德)的方式給構建了出來。他不是亞里士多德式的精英分子,他不會有「真理不會隨著周公之死而消亡」的想法,他讓精英的存在意義,和庶眾的幸福緊密聯合在一起。如此以來,精英不必另闢領域,民眾被置於知識精英分子的引導下,二者間建立起一種緊密的權力義務關係。

通過建立政治、倫理、宗法上的差序格局,孔子安排了一張「若網在綱、有條不紊」的身份—生存意義圖,每個人都各安其位,穩定則壓倒一切。

政治失意的孔子,反而取得了超越時代的文化成就。這不是什麼三不朽,這曾一度是不朽本身。

這也是為什麼,要推翻舊社會,必先打倒孔家店。

任何一次對孔子的推翻,都印證了昔日世界裡孔子文化觀念體系的完美。正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件衣裳穿了幾千年,不能因為棄舊換新,就否認這衣裳在過去幾千年的存在價值。

這是孔子的德性指數,滿分。


2.有教無類,打破階級壁壘的盜火者。

孔子出身沒落貴族,在他之前,教育是貴族的事情。孔子第一個提出「有教無類」的說法,並身體力行貫徹之。所謂「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意思哪怕你提個臘肉來見我,那我沒有不教你點啥的道理。

這種辦學觀念非常前衛,首先,面向的學生對象是極度廣泛的,拿著束脩來的,我都讓你進門;其次,學生必須是尊師重道的,確立了二者的地位關係;最後,先生傳播知識是有報酬,而不是純道德主義的無私奉獻,這保證了教育工作的可持續性。

通過有教無類的辦學理念,孔子打破了貴族對知識、學術的壟斷,當然也讓那些擁有一技之長的沒落貴族失官之後在民間找到了繼續存在的價值和物質保障。

有教無類這個事情,為之後平民階層提供了階層上升的通道,從而也增強了統治的穩定性。沒有教育的普及,平民參政便無從提起,中國社會勢必是另一種情況。

另一方面,在亂世年代,造反組織里也少不了底層知識分子的身影,他們往往能賦予造反以社會重建的意義,不至令造反者淪為流寇。

家財萬貫,不如詩書一卷。如果有人搞土地革命你能看到好,文化革命可是比土地革命牛逼多了——而且還成功了幾千年。


3.作為學術共同體的儒。

這一點的話,無疑對鞏固孔子的歷史地位更加現實。

比如說,如果不肯定孔子,那麼所有以孔子學說繼承者自命的人的歷史地位,都需要重新評價。

包括但是不限於:孔門十哲、曾參、子思、孟子、荀子、董仲舒以及兩漢經學家、司馬遷、韓愈、朱熹等宋儒、王陽明等心學、康梁等維新派……

中國所有的知識分子,都是讀孔夫子的書長大的,要扳倒孔子,多少人的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另一方面,孔子不是光沾好處,也為他的徒子徒孫們劃定了人生信仰,這包括你發達的時候做什麼,窮困的時候做什麼。什麼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什麼在廟堂之上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些政治道德觀念,都是打孔子這兒繼承的。


4.作為史學家的孔子

章學誠講,六經皆史,可謂是很有見地的史觀。六經是什麼?記載先王陳跡的歷史素材,學習六經,即學習歷史和教化。就此而言,孔子又是個史家、及史學普及者。後世著史與著文頗有不同,著文講究有發明創新,處處描摹古人,那就不成文章了;著史則講究述而不作,如此才能有根基、有來歷,不止淪為歷史發明家。述而不作的祖師爺,自然也是孔子。是後司馬遷作《太史公書》,也是以孔子繼承者自命的。

現在你還覺得孔子被過譽了嗎?


歡迎關注公眾號:凱鵝讀書看電影


題目改了,所以現在不太切題

——————————————————————————————————————————

我們來看看世界影響力排名前100人物中前十的dalao們:

1、穆罕默德

2、艾薩克·牛頓

3、耶穌

4、釋迦牟尼

5、孔子

6、聖保羅

7、蔡倫

8、約翰·古騰堡

9、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10、卡爾·馬克思

除開科技發明界的人物和近代的馬克思,剩下穆聖、耶穌、釋迦牟尼、聖保羅和孔子。

除了孔子,其他幾位都是創教或者傳教的,而孔子創立的是儒家學說。

相比之下,我們的釋迦牟尼和孔子幾乎同時代,創立了佛教,教你不能做愛不能生育不能吃肉補充蛋白質(經評論區提醒,不吃葷是後人加上的,在此修正)。

五個世紀之後,耶穌裝神弄鬼自稱死而復活,盜版猶太教搞出一個宗教,洗腦你自己勞動所得的糧食其實是主給的所以吃之前要感激主。血旺這些食品也因為紀念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了所以不能吃了。還教你要對不信教的人發動聖戰。

接著他的門徒聖保羅把這事發揚光大了。

再過了五六個世紀,我們偉大的穆聖創立了不可說教,這就厲害了,豬肉不能吃了,女的要戴面紗裹黑袍了,明文規定要求教徒對不信教的人發動聖戰。

再回過頭來看看孔子,和年代最早的釋迦牟尼幾乎同一時代,儒家學說教你什麼?敬重父母,尊師重道,積極入世,仁義博愛,禮貌誠信,順便還推薦大家學習音樂、體育(騎馬射箭)、數學......這些主要思想放在現代,大多數都是適用的。

不要說後人搞出來的三綱五常,要論變種,基督教在中世紀收什一稅、迫害異教徒,佛教在西藏剝人皮、把「淫亂」稱歡喜禪,吃相難看多了。這裡點名表揚一下某不可說教就很不錯,從創立開始之後基本沒怎麼變更惡劣,可能是已經是最高級了吧。

孔子時代幾乎最早,站的高度卻比其讓人高,你說牛逼不牛逼?

當然,我不是說孔子和他的思想沒有糟粕,比如一言不合祭天祭地祭祖宗就是糟粕,但是這些黑點,跟其他三位發教的朋友我就不說了。拿儒家學說和宗教比確實有點不公平,中國也有本土宗教道教,道教卻沒有佔據主流,這裡如果我說是中華文明的選擇,你們肯定要罵我「皇漢」,那隻能歸功於孔子比較厲害了。

孔子丟掉了宗教的包袱肯定比其他人跑得更輕鬆走得更遠,理論更容易自圓其說,孔子不依靠傳教式的發育把儒家學說發展到有一定影響力,能和其他宗教一樣為後輩的宣傳做好鋪墊,說明其確實有獨到之處。

一直很慶幸中國大地上出生的是管子、老子、孔子、莊子、墨子、孟子、荀子、韓非子這些人,而沒有什麼狗頭先知。中國人的主流思潮不受宗教影響一直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那些批判「中國人缺乏信仰」的人真的不是蠢就是壞。

回過頭來,孔子即使真的被過譽了,也是多虧世界上其他人襯得好

——————————————————————————————————————————

評論區爭論排名的來源,你們可以百度一下啊,這個排名流傳度還是非常廣的,關於耶穌這個人是否存在存疑所以有人認為他不該參加評選這點,可以理解為把耶穌替換為基督教發教的人,就是創教者,聖經里的耶穌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是發教人肯定是存在的。

至於這前10的人的地位爭論,三大宗教的發教人,影響中國文明兩千多年的儒家學說的創立者,影響了蘇聯中國兩個龐然大物和很多社會主義國家並間接改善工人生存狀況的馬克思,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不管是不是埃及有更早的莎草紙,蔡倫造的紙工藝比較利於推廣,造價也低,把人類記錄和受教育的成本降低了很多),西方活字印刷的發明者古騰堡(活字印刷重要性理由同上,他和畢昇至少應該有一個上榜),至於牛頓和愛因斯坦,這兩位在知名度上講基本屬於最有名的兩位科學家了,分別是近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沒有經典力學的理論基礎很難說會有兩次工業革命何來工業時代?愛因斯坦的學說把把人類又推進了原子能時代。只有聖保羅,其他宗教都是一個代表,基督教選了兩個,個人覺得也許可以替換成摩西,或者是哥白尼,再或者是哥倫布、麥哲倫之流,這個仁者見仁,就不提了。

所以我個人而言,經過思考還是覺得,前十排名順序也許有失偏頗,但整體來講進前十人物的取捨基本上還是令人信服的。


一般情況下,「孔子」這兩個字,縈繞著三層意義:作為人的孔子、作為作品作者的孔子、作為文化符號的孔子。

一般媒體或者什麼人,想要引人注意地搞個大新聞的時候,就把這三重意義一攪和,可獲奇效。


問題改了,答案也就不合適了。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你看,孔子的八個字就把這件事講得很清楚了。
為什麼孔子能夠倍受主流文化推崇,就是因為這種樸素的仁的概念。雖然其中有糟粕,有局限於時代的錯誤思想,但仍然不妨礙他的智慧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薪火相傳。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概括和總結放之海內皆準,這才是能夠倍受主流文化推崇的原因吧。


孔子在今天的評價如果和老子、韓非子、墨子等等一樣的話,那當然不能說是被過譽。問題是孔子的評價遠高於其他諸子,這就很奇怪了。

站在先秦看孔子,他和當時的百家諸子一樣,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同時心懷天下,希望結束亂世。當然在先秦時期,孔子的思想是不錯的。當然,孔子是春秋末期人,後來的戰國時期證明,結束列國亂戰的最有效方法,是法家。之後的漢初,黃老之學對於天下的休養生息起到了積極作用。所以,在孔子的學說沒有為統治者改裝之前,對於孔子的評價應該是:哲學家,教育學家,先秦百家之一。

儒家真正崛起,是在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然而漢武帝喜歡的儒家,和孔子的學說並不完全相同。實際上漢武帝推崇的,是董仲舒的理論。之後到了宋朝,程朱理學又把儒家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無論是董仲舒還是程、朱,都把整個儒家的功勞歸到孔子身上。但是,無論董仲舒還是程、朱,都對於孔子的理論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演繹。有些甚至是歪曲。比如「君讓臣死臣不可不死」,比如「身死事小,失節事大」。

我們不得不說,統治者選擇儒家,並將其不斷推上更高的地位,正是因為這些演繹和歪曲。因為這些改變,使得儒家學說可以成為君王增強統治的利器,這才有了儒家的地位,要才有了孔子的地位。

現在我們來看看今天如何看孔子,評判標準很簡單——權利和義務對等。如果說如果說某些人覺得孔子是萬世師表,絕對不存在過譽的問題,那麼你這是站在漢朝乃至宋朝以後看問題。當然,這不是不可以,畢竟古代就是這麼尊孔的。但是之前所說的那些對孔子言論的歪曲,以及歪曲之後帶來的惡果,是不是應該也請孔子照單全收?董仲舒也好,程、朱也好,他們對孔子學說的改變使得孔子的地位登峰造極,而同時也造成一系列不良反應。現在有功是孔子的,有過是後人的,怕不那麼厚道吧?

而另一種方式,就是將孔子與後世儒生徹底割裂。我只遵循《論語》,後邊的人改的東西及其所帶來的正面負面的影響與孔子無關。在這種評判方法下,孔子依然是哲學家,教育學家,先秦大師之一,也不用為後人那些狗屁倒灶的篡改擔責任。比如那局「君讓臣死……」,孔子沒說過,所以出了事和孔子沒關係。

但是,必須說明,按此規則評判,孔子可就不是什麼不可觸碰的聖人了。因為在當時,孔子的學說並不是一家獨大,而春秋戰國整個時代的終結者,是法家。

至於為什麼孔子被主流社會推崇,不難解釋——孔子在他的時代是大家,後世因為歪曲的理論利於統治,孔子又得到了歷代帝王背書,而後世歪曲孔子產生的問題又有人背鍋,自然倍受推崇。

而至於有沒有過譽,就看到底是不是只要功名不背鍋了。


==原問題是: 原本問題是孔子是否被過譽了 ==答案就不修改了


孔子被過譽是必然的。

作為漢至清的政權合法性的最主要基礎,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士子都瘋狂加封、讚美、歌頌孔子。

這兩千年下來,所有人都老老實實、嚴格考據、確保其加封、讚美、歌頌都沒有一絲過譽。

我是打死也不信的。


=======分割線======

話說評論里竟然有人說我不配當華夏人……也是神奇。

這問題又沒問【當今】孔子是否過譽。

那我回答【古代肯定存在過譽現象】,怎麼就要給開除華夏籍了?

人家哥白尼搞出了地心說,教皇也只是燒了布魯諾、關了伽利略,也沒說這仨要被開除出地球籍、要去當火星人呀 _(:3 」∠)_


要是非要說,「這問題雖然沒有明說,但言下之意顯然是討論當前對孔子的評價,古代不能算,你偏題了」,那我覺得還有道理;

至於不是因為這一點,而就開始破口大罵的……真要我把歷朝歷代對孔子的褒美貼幾條上來瞎瞎眼?

======================

光撕也不行……最近玩知乎越來越喜歡抖機靈了……不能墮落……也上點乾貨吧。哦,乾貨不敢當,頂多算是,正經回答一下個人觀點。


我覺得,孔子的貢獻和影響。可以分為三部分:

1、對個人道德修養、精神世界的提升

2、對教育理念的改變

3、對政治理念、政治制度的影響

古代就不說了,全面過譽是毫無疑問的,這是政治需要。好比咱們建國初期的政治宣傳,對毛主席、林副主席,也是顯然過譽的(特指最狂熱的那幾年,撕逼請注意不要誤傷)。

現代的話,我個人觀點是:

對於1,過譽了。借著國學熱,大量孔子學院,各種讀經熱復興,


前排沒有看到心儀的回答,自答一個。

單從技術角度而言,孔子之所以為主流文化所推崇,原因是孔子的思想更適合「文官治國」。

孔子的思想強調內省、自律,克己復禮,以「內聖外王」為最高宗旨,包括孟子也強調「養浩然之氣」。這種思想用於自我修養,自然是極好的,但是用於管理國家卻存在著極大缺陷。

我們知道,在經濟學中有一個首要的前提,就是「經濟人」假設,把人看做是一個理性的、懂得趨利避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如果抽調這個假設,現代經濟學的基礎就不復存在。

單單依靠個人的內省自律,使人人都成為「聖賢」,而忽視現實社會中「理性經濟人」的行為模式,這在現實社會中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但孔子卻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利用宗族制度,完美地解決了文官治國的可行性問題。依靠道德建設的文官制度不適合管理國家,必須輔之以宗族制度才能有效地管理國家。而宗族制度必須依靠血緣關係、孝悌觀念才能有效地維護。因此,這也是為什麼儒家社會特別重視孝悌觀念的緣故。因為不如此,儒家就無法維持宗法社會,更無法有效地管理國家。

從這點來看,孔子的思想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政治發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官治國」的解決方案。

因此,孔子的思想受主流文化推崇不是沒有道理的。


高中之前我曾經認為孔子是迂腐的代名詞,認為孔子是維護傳統文化的保守派,認為他的理論長久的遮擋了本該照射進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曙光。之所以這麼認為是源於父親的認知,父親是忠實的毛粉,而他經歷過那麼一個歷史階段,批判孔子代表著反對腐朽的封建主義。

後來考入大學有一些時間去認真的了解這個被歌頌了兩千多年的曠古人物,才發現之前的認知是多麼的愚蠢,孔子在歷史中的形象不但高大,有血有肉而又因其思想無比豐滿。年少時以為他只是一個唯唯諾諾的書生,只會講大道理,只會紙上談兵,後來才知道孔子精通禮樂射御書數,嘗盡人情冷暖,是一個為了理想敢於付諸行動的浪漫主義者,偉大而又充滿悲憫。我們不談他的理論與著述,就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已經完美的闡述了君子二字。
讀論語時覺得每一條裡面都有非常深的智慧,反覆的咀嚼每每有不同的體會,曾讀到這樣一條,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說伯牛病的很厲害,孔子去看他,從窗外握著他的手,說,這就是命啊,這麼好的人怎麼會得這種病?而且重複兩遍。當時覺得,論語經過這麼多年的流傳,肯定去除了不少贅述,留下來的都是精華,怎麼會有這麼一句?去看望臨終的病人,還隔著牆,說的兩句話不痛不癢啊!直到讀研究生的時候父親身患重症,彌留之際我在陪伴中才終於理解。那麼我們來逐字理解一下,先說伯牛,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之一,官至中都宰,也算是有臉面的人物,得的病在今天看來是麻風一類,孔子隔窗握手並非是嫌棄一個有傳染病之人,麻風病手腳可是病症的重災區,之所以隔窗有兩層意思,一者顧及伯牛顏面,二者於心不忍……我們再來看孔子說的話,亡之命矣夫,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非常遺憾命里得了這個不治之症,當時讀到這裡覺得這也太殘忍了,一個將死之人,為什麼要斷絕的他的求生希望呢?在父親病重期間才有體會,那時候很多親戚朋友來探望,多數表達諸如堅強啊,放心吧總會過去的,好了我們一起再喝酒之類的,父親卻心不在焉,面無生氣。有一次,我的一個表嫂來探望,她本身是一個傳奇女性,她說你們要多跟他說說他的成就,比如兒女都挺有出息啊,比如把一個教室全都是危房的學校幾年內建設成省級規範化學校這些,你這輩子也夠了!當表嫂講這些的時候父親眼神中有了一些光芒,我才明白孔子這幾句輕描淡寫的智慧所在。人到了這個時候,其實是知道自己的結局的,已經不再希望聽到一些不咸不淡的鼓勵,這些本質上是欺騙,更想得到的是褒揚與尊嚴!孔子怎麼做的呢?首先給予尊嚴,我不騙你,你確實要死了,然後是肯定,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這樣的人也會得這樣的病,這麼好的人也會得這麼惡劣的病!這是多麼有智慧的臨終關懷啊!這只是論語中非常微不足道的一個小故事,沒幾個字,表面看也沒什麼大道理,有些事情你不經歷你就讀不懂。
事實上,孔子之後所有的其它主流理論多少都有摻雜或者借鑒孔子的東西,而且沒有孔子全面,半部論語治天下所言非虛。不光是中國,可以說整個東亞文化圈主流文化的基礎就是孔子的理論,四書五經,除了孔子親自著述也都與孔子有關,這些都不展開詳談,因為過於博大。
怕引起誤解,我要略微提一下另外一個 比的人物,就是上世紀讓我們批判孔子的那位,我只想說他並沒有不理解孔子的偉大,對他我是肯定否定再肯定的,他可能是近代最理解孔子的人,所以孔子被他反用了,用來幹嘛?那麼我就說兩點,其它自己去思考,一,大躍進,這個很厲害,你們虛報產量沒關係,我要相應的稅啊,拿來幹嘛?你以為改革開放之初的外匯是天上掉下來的?今天的朝鮮這麼窩囊就是因為沒有外匯啊……之所以七十年代初澳門可以回歸,領導層決定先不要,也是因為澳門還沒有完成資金與技術的跳板這個使命,還有很多先不展開。二,66年到76年,很多人至今認為這是落後的十年,這是渾渾噩噩的十年,喪心病狂的十年,那麼你去看一些事實,兩彈一星,袁隆平水稻,銀河大型計算機,核潛艇的關鍵技術,中國的基礎鐵路網,公路網,十幾萬座水庫,甚至馬王堆漢墓的意外發現到挖掘保護,這些需要半個世紀才能完成的科技積累與基礎設施建設只用十年而且幾乎沒有產生GDP,多了就不用說了吧


主席認為,孔子當年,他那套東西沒有市場,周遊列國,到處被趕出來,為什麼?戰國七雄,唯獨秦國是不允許孔夫子的弟子進去的,從商鞅變法以後,其它國家允許孔子的弟子(那時孔子已死)去講學,可為什麼那些相信過孔夫子的國家都滅亡了!唯獨秦國,不聽孔子那一套的秦始皇能統一,是不是這個道理!歷代都行秦王政,從秦始皇死了以後,農民起義,楚漢相爭,劉邦把項羽打敗了又統一了中國,這以後,漢以後,從三國、魏晉,一直到南北朝元明清,歷代皇帝都是罵秦始皇的,但是做起事來都是學秦始皇的,說一套,做一套,想想看道理是不是這樣?都罵秦始皇是暴 君,但是他們做起來並不比秦始皇手軟,秦始皇坑了四百多個,後來的皇帝不是照樣罵!文字獄一個比一個歷害!都學這個,所以歷代都行秦王政,實際上孔學名高實枇糠。主席說,孔夫子的很多話都是好話,現在看起來也都是好的,但是拿到現實社會裡,那種複雜的矛盾他都處理不了,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又都是廢話屁話!這都是主席的原話。主席說歷代農民起來造 反,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改換皇帝,他們起兵造反的時候都是批孔,為什麼呢?因為孔夫子講的君君臣臣,臣是不能反君的,你要造反,把皇帝換掉,你得違背,違背孔夫子儒學理論,他必須得批孔,要不然師出無名,造反無理,特別是農民起義,舉了個例:如劉邦,最看不起儒生的人是劉邦,見了儒生把帽子拿下來灑尿,史書有記載,可是到漢武帝時,獨尊儒術,這就說明到了統治地位以後,又要把孔子請回來,為什麼呢?要用他那套理論管理國家。宋太祖趙匡胤他搞陳橋兵變,軍事政變,發生在河南,把皇帝推翻,皇袍加身,自己當皇帝,這不符合孔子的理論,他肯定不符合。但他當皇帝以後又把孔夫子請了回來。造反的時候批孔,治國時尊孔,都是這樣。成吉思汗他讀過論語嗎?他的鐵蹄殺遍歐亞大陸,見人就殺,簡直是要把所有的農業區都變成牧區、草地。可是到了元朝後邊皇帝,到山東去祭孔啊,給孔的地位那麼高,戴高帽,封的很高,好象元朝皇帝給孔子封的帽最高,朱元璋起兵造反,你不批孔,造反有理嗎?沒理,他很反孔。但朱元璋上台以後,要到曲阜祭孔。清朝也一樣,努爾哈赤讀過什麼書,滿清入關,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那符合孔子的理論嗎?可是等到清朝皇帝入位以後,要把孔夫子請出來。太平天國洪秀全也是從批孔開始,不批孔他敢造反嗎?可是等他到了南京做了天王以後又要尊孔。

國共兩黨的領導人孫中山也好,陳獨秀、李大釗也好,「五 四」運動就是批孔開始的,是不是這樣?等到蔣介石坐上了寶座以後去尊孔、祭孔。蔣介石把孔家的後代請到台灣,現在還在那裡。中國歷史不就是這樣嗎!當要起來造 反的時候,都要批孔,用我們的話說,你是革命黨的時候是批孔的,當成了執政黨,鞏固地位時又要尊孔。中國的歷史就是這麼走過來的,為什麼?這是什麼道理?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席說到現在孔夫子已經不是當年的孔丘本人,歷代的統治階級都給他梳妝打扮,根據統治者的需要,用魯迅的話說,後邊講的孔孟之道,是御用文人經過梳妝打扮過的孔夫子,他們就是以這套思想來束縛統治人,是思想專 制的工具,回顧中國歷史是不是這樣?

你說蔣介石真正相信孔夫子嗎?對共 產黨員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孔夫子什麼時候教過他這一條?孔夫子是和為貴,所以主席那個時候搞那個東西,為什麼主席提出要批孔,就是說,中國共 產黨員要保持自己的革命性。主席還說,你看看歷代,革命的時候都是對從批孔開始,等到他掌權的時候,都要把他請回來,幹什麼呢?把他作為對人民統治的思想專制的工具,所以主席的結論是什麼的,他說孔子作為中國者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子、荀子和他們一樣,都值得我們尊敬,紀念,值得研究,因為他們的思想實際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每個人都值得我們尊重。但是作為孔子的這套理論,它是唯心的,主張政治倒退的,不能接受的,至於說我們現在說批孔,(魯迅說)已經各朝各代梳妝打扮以後的孔,不是當年的孔夫子,孔子不過是說(唯女子與小人難養)?可是到了南宋以後,你讓婦女纏小腳,這是對人體的傷害,男尊女卑,不知道比孔子發展了多少倍,男女不平等,孔子那時還沒到這個地步,但是理論根據是孔夫子。

 主席說我們共 產黨人,是從批孔起家的,但是我們決不能走前面他們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來與老百姓的思想時,落入歷史的這種循環,這是不行的。如果共 產黨也到了自己沒法統治或者遇到難處了,也要把孔子請回來,說明你也快完了。

主席還說,中國沒有一個真正能夠占統治地位的一個宗教,不象西方。主席舉例子,主席說西方耶酥和孔子差不多,他那個時候也是到處受人迫害,還被釘在十字架上,他創立的這一套東西,在當時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到了歐洲的中世紀,教會是統治和奴役人民的一個最壞的工具。主席說你看資產階段革命,從歐洲文藝復興開始,首先就是對著教會,批判神,就象我們批孔一樣,但是這個教會不是說耶酥本人怎麼樣,只有打破這個東西,資產階級革命才能起來,那個時候教會是宗教裁判所,有時比法院還厲害,科學家好多都是被他們迫害死的,像哥白尼,伽利略,你必須自己改變理論,不改變就要處死!這能怪耶酥嗎?不是耶酥問題。但是因為中國沒有這樣的宗教,就用孔夫子的這套東西來統治中國的老百姓。在中國,是實用主義。有病了,生不下孩子就想神來了,孩子生下來病好了,早把她忘了。宗教在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對它進行了一次批判,然後進行改造,改造以後他適應資產階級的社會。所以現在的宗教和中世紀的宗教大不一樣。

主席想的是,我們既然已經認定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就應該以這個思想來教育人民。孔夫子那一套雖然話都很好聽,拿出哪一句話你也不能說他錯,但他不能解決問題。現在講和諧,和為貴。引起矛盾,處理不了,和的起來嗎?


辨士文化如果在中國發揚光大,那麼中國很有可能就像戰國時代的那樣分裂,漢朝之後無中國。但是辨士主流思想很可能會催生出很先進的邏輯學、科學提前產生。不過這些都沒發生,也不是一定的。

孔子的思想以及後世發展的2.0版本可以說是維持中國大統一的基石。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怎麼誇耀孔子都不過譽。


「最穩妥的對於歐洲哲學傳統的概括:一系列對柏拉圖的註腳。」懷特海。(自己譯的不夠細,大意如此吧)

歐洲在柏拉圖之後出過無數大哲學家大思想家,但沒人能夠不受柏拉圖的影響:你可以不同意柏拉圖,但無法繞過柏拉圖。

也許可以很不嚴謹的把孔子對中華文化思想的影響類比於柏拉圖對於西方文化哲學的影響。


上來懟一下某人的答案,順便聊聊孔子與儒家的關係。

所謂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學秦始皇那一套——很抱歉,真正學的是韓非李斯那一套,而不是秦始皇那一套。

而且學韓非的皇帝也必須得學孔孟,否則也是不得好死。

不信我們稍微點個名:

漢高祖、呂后、漢文帝、漢景帝:從無為而治到道體法用儒形。

漢武帝:早年儒體法用兵革巨大成功,晚年學秦始皇差點崩盤(對,晚年稱讚秦始皇祖龍雖死魂猶在的那位也一樣,差點玩崩盤。)

漢宣帝:儒體法用,提升了法的程度。

漢光武帝:儒體法用,但由於其未能正確處理儒法關係式,導致儒勝於法,最終仍然崩盤。

三國的曹魏走的仍然是儒體法用的路子,雖然亂世之中,儒家影響力大幅削弱,但並不影響它繼續為三國亂世輸出高質量的人才——雖然大家關注的更多的是武將與謀士。正如工作中大家更容易關心老闆、市場和銷售三個崗位(互聯網時代技術也受到關注),但政治上更看重的是行政、組織、管理、財務、人事等工作。

西晉建國後,儒體法用的路子基本沒變,以後的唐宋兩大帝國(好吧,宋不算),也基本走的這個套路。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唐肅宗唐宣宗宋太祖宋太宗用了都說好。

明初算是法勝於儒了,可惜並不長久。

即便是清朝,也未能改變儒體法用的本質,只是伴隨著宋以來的理學和明以來的心學,儒家的路子越來越偏罷了。

這個時候,我們基本可以明白一個特點、儒家雖然是封建的護身符,但同時也成了社會進步的阻礙。

封建社會的最大問題,唯心上是民主意識,唯物上則是生產資料佔有,而儒家在孔子孟子時代,還算有這種進步作用。但自從董仲舒以後,就變成了封建統治的護身符,並在朱熹以後大放異彩——更加阻礙社會進步。

但這並不能說是孔子的鍋,因為他本身並不是這個意思,也不是這麼做的。

所以後世儒家雖然奉孔子為聖,卻並沒有按照孔子的想法和思路去發展儒家——但這並不妨礙孔子走上更高的思想者的地位。

換言之,孔子的開創的儒家學術體系,雖然漸漸面目全非,但也結結實實地成了封建時代一以貫之的本體,而非某些人所謂的偽裝。

甚至,儒家的存在也成了封建帝國的阻礙。

明朝搞分封制,大家覺得是朱元璋在開倒車,其實朱元璋正是為了避免歷史重演——他認識到士大夫集團不如宗室可靠,儒家那些人嘴上喊著仁義忠孝,其實是有奶就是娘。

只可惜,宗室傳個幾代以後一樣靠不住。

在宋以前,儒家的學問集中在春秋三傳、禮記、周易、詩經、尚書這所謂的五經之上,但學者本身學得好,和他們做不做是兩回事。

事實上,儒家的許多學者大多跟知乎某些V一樣,喜歡站隊,撕逼,搞黨爭,互相吹捧。

假如古往今來的學者都能按照儒家的思想去做,按儒家的標準行事,那麼孔子的想法也就能夠實現了——但是這是理想化標準,並不實用,所以帝王們用法家來約束不是聖人的人,順便摻雜些自己封建統治的私貨和糟粕。

以上——孔子的思想和行為,決定了他將受到推崇,但並沒有保證,封建帝王們為此提供了背書——代價是孔子的思想被篡改。


論語里記載一件事 馬廄失火,孔子聽說後不問馬的損失,問傷人了沒有。那是在春秋,馬代表財富。以擁有多少駟馬來證明家族多有錢,以多少乘馬拉的戰車來代表國力強弱。馬廄的下人,可能是奴隸,誰會把他們當人呢?孔子沒有這麼做。人文主義就是這麼來的。

人文主義就是不把人當達成目的的手段,而把人當最終的目的。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的。比如孔子曾經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這話很重啊。孔子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要知道儒家的核心價值「仁」指什麼?仁就是把人當人。態度奴顏婢膝,使用花言巧語的目的是從上司,長輩那裡獲取好處,潛意識裡就沒有把上司,長輩當人,而是把他們當成達成目的的手段。所以這就是不仁。我們大部分人生活中不都是這樣嗎?為了獲取利益,上司利用下屬,下屬哄騙上司。孟子說這就是上下交征利。

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如果沒有孔子,我們跟畜生有什麼區別呢?這人間有什麼美的呢?都是像禽獸一樣弱肉強食,把人當工具。所以司馬遷激動的說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沒有孔子,就沒有中華民族。他的歷史評價,一點也不過譽。

再多說兩句,西方主流哲學本質上就是承認叢林法則,人跟畜生差不多的內在邏輯。而弔詭的是,他們又認為自己足夠強大後,可以破壞這個法則。我們儒家思想則是從內部就批判叢林法則,人哪能跟禽獸一樣茹毛飲血啊!人得吃滿漢全席。詳細內容可參看天下體系一書


其實吧,《論語》里已經說過你這種情況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題主你既不學,又不思,這讓人很惆悵啊。一個人的思想在幾千年後的今天還能不落伍並且依舊成為人生中的各項指導準則,這充分的說明了這個人的超前,雖然他有部分思想囿於時代的局限,但瑕不掩瑜,一個人的貢獻遠遠超出其局限,並且這貢獻還成為中華文明基底,為什麼你會覺得他過譽呢。一個人在恰當的時機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就我個人來說,毫不吝嗇讚美之詞。


一切超脫時代背景 以現代尺度評判先人的都是耍流氓


孔子的思想,在現代來看,很多是過時和不合時宜的,這個當然要承認,但是指望一種思想能對標2500年後的現實,本來就不實際。

你能想像公元4500年的、知識面比我們開闊的未來人,嘲笑我們這個時代那些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不值一提嗎

所以如果我們把孔子放到2500年前,那麼你就會發現,相比之他的先人,相比之他同時代的其他人,孔子簡直先進的不能再先進好嗎

首先,在他所處的春秋晚期,孔子是卓越的教育家,是知識從貴族大夫向民間擴散的重要推手之一。在春秋以前,各級學校都是政府辦的,只有貴族子弟(可能還有部分居住在城裡的國人)才能接受教育,這種情況下普通人即使有志於學習求知,也只能蒙昧一生。

而孔子積極辦學,雖然在西周末期與春秋,官學已經在衰退,私學已經興起,但在其中孔子又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他老人家提倡有教無類,學費只不過是「束脩」而已,這樣就極大降低了教育的門檻,是許多人接受了教育,所以「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


接受教育之後,這些人又繼承孔子廣興教育的理念,為更多人傳道受業解惑,春秋時期的士大夫階層,也因此被戰國時代掌握了更多知識、出身普通的士階層取代。


因為孔子的思想決定了主流文化。

或許說決定不合適,但起碼是影響了。

所謂主流文化里的聖人,道德,倫理,合乎情理,中庸,仁義等概念都或多或少由孔子提出或發揚。

主流文化為什麼不擁護孔子?

換句話說,孔子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你目前對一個人或一個社會好不好厲不厲害的定義和理解都是由他提出來的並逐漸影響到你和你身邊的人的。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原問題為:孔子是否被過譽了。
所以我以下的回答的根據原問題而答的,望悉知。
————————————————————————————
孔子不是被過譽了,而是譽得方向不對。
我們老認為他是偉大的思想家,是「萬世師表」,而事實上,他真正的偉大之處,是作為一位中國歷史先驅哲學家的身份存在。
他開創的一系列的哲學思想,經過一些學者和帝王將相所發揚光大,並且運用到實際的政治手段中,對中國人的思想啟示和政治發展都起到了深遠的影響和一部分良好的作用。
或許有人會問,思想家和哲學家有什麼區別?
其實這是個學術規範的問題,或者你可以這麼認為,哲學家是高級的思想家。就像我們當今國人了解的馬克思一樣,往往是通過政治的層面,也認為他是一位思想家。但其實這樣太低估馬克思了,若馬克思只有在政治層面的這點思想的話,他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位置。毫無疑問,馬克思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當今中國的政治思想核心內容的一部分,不過是他哲學思想的一些實際作用。
反觀一些比如孟德斯鳩、伏爾泰之流,他們的思想也對當時的社會和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但是相對於馬克思,我們就很難把他們當做真正的哲學家。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思想還沒有真正達到哲學的高度。
很多人不讀哲學,不了解哲學,總認為哲學就是一些深奧問題的堆砌,一提到哲學張口閉口就是宇宙的終極奧秘,或者我從哪來到哪去的人生終極哲理。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你看你也看得懂論語,說明哲學並沒有你們想得這麼難以理解。

另外一方面來看孔子,相對於中國古代的具體環境而言,他的貢獻其實還不夠大,思想也有相當的局限性。對比一下他同時期的蘇格拉底,雖然老蘇的思想還沒有孔子的系統,但至少具有相當的可發展性,他的徒子和徒孫,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是哲學上開山立派的祖師爺級的人物,而後者甚至還是整個科學體系的鼻祖。
而孔子這邊,除了孟子、荀子這些在其思想體系上進行完整的人物亦或是可以將其思想做實際運用的董仲舒之流,其實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發展。當然,這也不能全怪孔子,這跟中國的地理和歷史因素都是緊密相關的。

因為孔子沒有自己的作品,所以很多人了解孔子都從論語中來,但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想真正的了解這位偉人,還須回到歷史中去,了解他同時代的各種人物以及他們的思想,和對後世產生的各種影響。

手機碼字,很亂,見諒。


因為人家說的話有道理,真正遵循人家說的道理,能夠越來越清醒,越來越豁達,越來越謙遜,越來越淵博,越來越通達,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智慧,越來越有操守,越來越能安身立命,越來越能頂天立地,在天地之間站得越來越穩。

總歸一句話,因為人家的道理契合「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普世真理,有用,有大用。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這麼一股風氣

小到知乎大V,大到歷史名人

全都拉下神壇踩碎撕爛

我以前也愛干這事兒,但後來發現除了內心一點賤賤的滿足感之外沒有任何實質收益

他們排名的下降,並不會給我帶來任何提升,畢竟差的太多了~


子曾經曰過:

學人好的地方,別人錯的地方要多寬容,不去學他


推薦閱讀:

誰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誰可以真正的稱為國士無雙?
有哪些人生經歷精彩程度超過小說,卻不廣為人知的傳奇人物?
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歷史照片?

TAG:歷史 | 政治 | 人物 | 文化 |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