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生過哪些「外國行我也行」的成功或失敗的事例?

鏡像問題:

國外發生過哪些「中國行我也行」的成功或失敗的事例?

http://www.zhihu.com/question/63536572


「核潛艇技術複雜,價格昂貴,你們搞不了;你們也不用搞,蘇聯海軍有這種武器,同樣可以保衛你們。」

——赫魯曉夫(1959年率團訪華)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
評論區有朋友問,拋棄父母,真的對嗎?

可能這件事本來就沒什麼對錯吧。
家人需要他,整個民族也需要他,他選擇了後者——這本身並無對錯,只是選擇問題。
在當時的條件背景下,他選擇了奉獻出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為這個國家換來了核威懾利器,穩固了祖國和平。換句話說,他的拋家棄子,換來了百萬士兵們的完整家庭。
沒錯,他「拋棄」了家人。
佛家說,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為了世間安寧,誰該下地獄啊?
為了這個團體中絕大部分人的安危,總得有人下。

身為這個團體中一份子的我們,對這些人除了能表現出我們所有的尊重,還能做什麼呢?


如今國家實力增強,真心希望,以後我們的英雄們可以忠孝兩全,人生再無遺憾了。
————————————
2017.10.26
恭喜二位院士獲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
致敬。


比如,

航天發射是個相當複雜的系統工程,發射過程中牽扯的因素最多。

根據不完全統計,

有7成的航天發射失敗都是在發射過程中產生的,其中有4成是來自於「振顫」。

振動台對於提前檢驗裝備可靠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國為首的西方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
1噸推力以上的電動振動台對中國實行禁運。

20世紀90年代,5噸以上的仍實行禁運。

即便小噸位的民用進口,
也要約法幾章,
不準用于軍事,不準移動位置,不準無關人員靠近等等。

中國逐漸自主研發出1噸、5噸、10噸,
直至2007年的35噸級電動振動台和2012年的50噸級電動振動台。

目前,
中國自主研發的振動台已經有70噸的推力,
而世界除了中國以外,最大的推力在29噸。

對於振動台的這項技術,
中國隨即制定了非常嚴苛的出口條件。

2013年,美國需要引進中國50噸振動台,

中國經過審核批准了出口請求,

但是出口裝備也是有條件的。

1.振動台禁止讓軍隊使用;

2.進行試驗操作時必須是中國的專家和技術人員;

3.美國不準單獨使用振動台;

4.所有的試驗的參數必須對中國曝光;

5.所有維修用的部件必須使用中國的。

如美方違反中國有權收回振動台。

你做初一 ,我做十五

我想,如果有這東西,美帝應該會來一片吧。

關注答主,獲得各種新鮮/有趣姿勢 (ゝ。?)

中國和日本怎樣才能消弭百年來的宿怨? - 知乎

消費者如何機智應對飯店找借口不開發票? - 知乎

美國人能有多浪費資源? - 知乎

最近去了印度,發現印度有非常多的優秀工程師,為什麼是中國而不是印度抓住了全球化的機會? - 知乎

為什麼西方說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 - 麥托什的回答 - 知乎

你看過最震撼或感動的一張照片是哪張? - 麥托什的回答 - 知乎

有哪些第一眼就感到震撼的圖片? - 麥托什的回答 - 知乎


中國法學研究和司法改革這三十年信奉拿來主義,失敗的例子三天三夜都說不完。中國這兩年轟轟烈烈地搞「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目的是為了庭審實質化,讓定罪量刑都真正在法庭上由控辯對抗解決。可是這種目標從1996年刑事訴訟法前一次大改到現在仍然還是在「地平線上」。期間經歷了從學習美日的起訴書一本主義到部分恢復卷宗移送主義等等反覆。

根本原因在於不管美英的控辯對抗,還是法德的職權主義,人家訴訟程序中法院最大,偵查受司法制約,我們是公檢法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三國演義,實際上是偵查最大,除了逮捕,限制人身自由和財產權利的偵查措施,偵查機關自己就可以決定,檢察機關想用竊聽,跟蹤等技術偵查手段居然還要公安機關審批。這還沒完,馬上還要來一個更加強勢的偵查部門(調查部門)——監察委員會,人家壓根不承認自己是偵查機關,不受刑事訴訟法約束,一留置就是六個月,根本不用經過檢察院法院,律師都見不到。你看將來職務犯罪案件庭審搞起來,審判為中心還能不能玩得轉。你不管整什麼外國制度過來,最後都是水土不服。不是說中國的三國演義一定不行,而是照搬外國制度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三國演義的國情。

比如學者都不理解為什麼中國是檢察院批准逮捕,世界各國包括檢察院批捕的老祖宗俄羅斯,現在都是實行法院決定逮捕,中國怎麼能例外。人家外國不是檢察指揮偵查(德法),就是司法控制偵查(美英),再加上檢察機關強大的起訴裁量權。你中國是三國演義,而且檢察院只能端菜、不能做菜,甚至不能決定不上菜。如果檢察院沒有批捕權卡一下偵查機關,偵查機關就是想怎麼搞就怎麼搞,案子不管偵查成什麼樣子都要端到法官面前,到時候面對一塌糊塗的證據材料,搞毛控辯對抗,證據裁判,庭審為中心,法官判也不是不判也不是,你看那幫教授到時候能幫什麼忙!你們不要以為法官決定逮捕就是保障人權,中國檢察院批准逮捕要審查七天,你到美國大城市,基層法院治安法官能有七分鐘解決一個犯罪嫌疑人的羈押問題就不錯了。

為什麼要用司法控制偵查,或者檢察指揮偵查,並不是說司法官就天生比警察正確,而是司法官的判斷權是在訴訟程序的控制下,依據證據裁判規則做出,基本立場傾向於人權保障,可以最大程度防範偏見和專斷。但是,在中國不要空談什麼「以審判為中心」,法院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超不過警察,法院院長的政治地位也不會超過公安局長,220萬警察不可能聽命於40萬法官、檢察官,連知乎上的警察都不會有同意的,甚至廣大人民群眾也不會同意。你現在空口白話問網民:「司法獨立、審判為中心好不好啊?」所有人都肯定說好。可是真要是出現了富人、高官、黑惡勢力涉嫌犯罪,法院判不下來,定不了罪,你看人民群眾答不答應!

現實的道路是把中國的「三國演義」搞好,公檢法誰弱了就加強誰,現在「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好像看似要加強法院,法院搞起來也最起勁,你百度上搜「以審判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九成以上都是法院的新聞,公安那邊一聲不吭。「以審判為中心」根本上是以證據為中心啊,法院一不能生產證據,二不敢隨便判無罪。它拿什麼讓公安、檢察「以審判為中心」?「以審判為中心」作為訴訟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對的,但是並不是路徑,我們要思考的是怎麼才能實現這個目標。現在官方還有一種新的思路——用信息化提高案件質量,也就是通過智能化的辦案輔助系統,提高證據質量,防範非法證據。我這心希望他們只是用這些軟體做審判輔助工作,而不是寄予太高希望。真正能輔助裁判的AI是要等「終極演算法」出現的。對證據材料真假的判斷沒有那麼簡單,不是從幾個形式標準判斷就可以,而是要動用科學知識、邏輯推理和人的整個人生經驗。有經驗的檢察官和法官都知道,如果一個案子的證據形式「過於完美」或者重要證據「過於完美」,這個案子很有可能是假案。比如一個過去很長時間的犯罪事實,犯罪嫌疑人從剛到案,到起訴前,每次供述都高度一致,不是說這些筆錄沒問題,反而是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假就很值得懷疑了。總之,我對用技術手段防止冤假錯案是很懷疑的,以審判為中心才是出路,而不是以技術為中心。

我也打算提幾點建設性的意見,沒有新東西,就是把現有的規定落實了:

一、加強辯護律師調查取證的權利

現在律師的會見、閱卷權保護已經沒什麼問題了,可是有效辯護比例還是很低,關鍵在於律師沒有調查取證的手段,以至於沒本事的律師無所事事,有本事的律師尋求媒體炒作,沒多少人真正從法律、從證據去認認真真做案子。有人主張給律師調查令,讓他們有類似司法機關的調查取證權。不要忘了律師雖然能維護司法公正,但是本質上還是私人僱傭,為當事人服務的,你給律師這樣的權力,誰能保障他一定用在保證司法公正的路上?關鍵是要把刑事訴訟法上辯護律師申請檢察院、法院調查取證的規定發揮作用,而且兩高三部今年發布的《關於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決定》重申了。但是,不止如此還要與律師的申訴、控告權聯繫起來,如果檢察院、法院應當給律師調查取證而不調查的,律師可以向上級檢察院申訴。

二、加強檢察院的調查核實權

2013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光禿禿加了幾個非法證據排除的條文,可是沒有任何程序手段,說了也是空話,取證是不是非法,是不是有刑訊逼供、暴力取證,都是要調查的。然而,任何非法證據線索都要作為瀆職侵權案件來查,這是不可能,有時候也是殺雞用牛刀,刑事訴訟法應當規定檢察院對非法取證有調查核實的權力,偵查機關必須配合。

三、要讓檢察官、法官敢於說不

檢察官說不就是不起訴,法官說不就是無罪。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時候,檢察官要有權作存疑不起訴處理,法官要有權做無罪判決。有權力也要有制約,法官作無罪判決的權力有檢察院的抗訴制約,檢察院不起訴決定不但要有公安的申請複議、複核的制約,更重要的是要讓受害人有申請人民監督員審查的權利,也就是要把現有的針對檢察院職務犯罪偵查權的人民監督員制度擴展到普通刑事案件里(監察委成立後原來的人民監督員制度已經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

四、偵查人員、司法人員瀆職侵權犯罪的偵查權仍然保留在檢察院

監察委不在刑事訴訟之中,無法了解訴訟程序中製造冤假錯案、刑訊逼供等瀆職侵權的情況,它不是刑事訴訟中的權力機關,介入起來也不方便。這個權力還是要保留在檢察院,但是對法官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的調查是不是可以由檢察院來做,這個還要研究。我考慮審判為中心和司法責任制兩者之間背道而馳,法官責任應當豁免而不是強化,法官如果有受賄這種不廉潔行為,可以由監察委這種獨立機關來查,法官如果只是水平低下,嚴重不負責導致錯誤判決,可以由檢察院來調查,調查結論提交法官懲戒委員會,只追究司法責任。


2003年9月10日,美國軍方正式開始了EFV兩棲遠征戰車計劃。這是一款革命性的兩棲戰車,它可以將士兵從離岸37~46千米的地方運送到岸,其水上速度在37千米/小時(20節)以上,是現有兩棲平台AAV的3倍。EFV的地面速度可達72.4千米/小時,其機動性相當於或高於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是世界上第一種可以在水面上滑行的兩棲戰車。

就是這貨,很帥吧?

兔子是最大的鎂粉,一看到美國陸戰隊的這個計劃,陸戰隊立刻就打報告說:「我到美利堅來,看到EFV好棒好棒的。我們的水陸兩用裝甲車和人家一比都是渣渣,倫家也要這樣的東西嘛!」

於是科研兔子們發揚山寨精神,開始研製自己的EFV,最終,推出了自己的產品:05式兩棲戰車。

激萌神器,閃亮登場。

使用了大型前滑行板和水翼型尾滑行板,在水中,05式兩棲步兵戰車可以通過首尾滑行板製造的升力將車身逐步抬離水面,減少航行阻力,從而使得水上航速達到了驚人的40公里每小時!與此同時,阿妹你看卻因為獨有的國情,將EFV砍了,將EFV砍了,將EFV砍了!於是05式兩棲戰車就成了世界上唯一的一種服役了的,採用滑行結構的,水面速度速度超過20節的兩棲神器。

2015年,大毛在裏海舉行「裏海賽馬」兩棲戰車比賽。不懷好意的兔子就把05式派去和大毛玩玩,然後下水轉了一圈,水上40公里時速,親,見過嗎?

然後大毛立刻就不開森了

在發動了特技讓我想想之後,大毛果斷的拿出了絕活:改規則!咱們不是賽馬嗎?賽馬哪裡有在海里賽的?咱們在陸地上比跑圈吧好不好?什麼?你說我這比賽有兩棲這個詞?嗯,看見前面那條河沒有?過那條河就算兩棲登陸。然後,BTR-80輪式裝甲車(輪式的,輪式的,輪式的),就在公路賽中,順利的獲得了第一!


氫彈。

中國用了兩年零兩個月。

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英國四年零三個月,法國八年零六個月,前蘇聯四年零三個月。

從原子彈到氫彈,按照突破原理試驗的時間比較,外國行,中國更行。

要知道當時誰會把技術告訴你呢,蘇聯老大哥也實行了專家撤回,於是中國靠自己硬是造出了大國重器。

使用的工具甚至樸素到了圓規直尺,甚至國內只有一台每秒萬次的電子管計算機,就這樣硬是鼓搗出了原子彈氫彈。

外國當時做夢也想不到中國的速度會如此之快,但中國用蘑菇雲告訴世界,中國不再怕核訛詐了。

蘑菇雲的確震撼了世界,但是翻開那些鑽研的時光,背後其實有許多血淚,甚至可以說那群科研工作者無私奉獻到了一定境界。

到了如今再提無私精神,的確有違時代潮流,但是回首當時的中國,若是沒有這麼一批無私奉獻的科學工作者,我不敢想像後面的事。

忽然想起一句話,功成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說的就是他們吧。

說幾句題外話。

8月3日是程開甲院士百歲壽誕,祝老人家生日快樂,萬事如意。

當時看頒發八一勳章,看到程開甲院士坐著輪椅出來時,眼淚又不爭氣流了出來。上次看于敏先生得國家科技獎時,我也忍不住哭了。 每次看到兩彈元勛,就想到當年他們意氣風發,憑自己一雙手開拓出一片新天地,何其壯哉。 可能是良將不許見白頭,他們這些人創造了不世之功,本應該享享清福,但總是有一分光總要發一分熱,看得真是心疼。

前幾天鄧稼先那個回答引起了許多人看,我很欣慰,有人發私信給我說他很敬佩鄧公,但是他說自己做不到那樣,其實不光他做不到,我自問我能做到嗎,最後我也只能如實回答我做不到。但是我雖然做不到,但是我能夠不嘲諷他們,不污衊他們,能夠做到這一點,也就不會寒了他們的心。


11年前,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了一部12集歷史題材電視紀錄片,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大國崛起的歷史規律。這部紀錄片相信大家還有印象,這就是《大國崛起》。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

從這9個大國的歷史中不難看出,國家的崛起,都經歷著從「無」到「有」的過程,都或多或少都進行著學習和借鑒,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始終是不斷總結和改進的過程。改革開放近40年,我國從「自行車王國」到「高鐵大國」,從「解決溫飽」到「全面小康」,歷史成就不勝枚舉,國民的心態逐漸從「外國行我不行」的自卑感轉變成「外國行我也行」的自豪感,近兩年來,我們更不乏看到「外國不行我才行」的種種事例,今天,我們就一起簡單來看看。

「外國行我也行」

—高鐵—

1978年,鄧小平坐在日本新幹線上感慨萬千,他說:「就像推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直到十幾年前,中國普通百姓也鮮有人了解高鐵是什麼,沒有人能想像在地面上每小時300km的速度是什麼感覺,像「新幹線」這樣的鐵路,僅僅出現在日本動畫片和其他的影視作品裡。

2017年,美國加州州長布朗,特地從南京南站搭乘高鐵到北京,學習我國高鐵建設經驗......如今,中國高鐵1.6萬公里總里程,已超過其他國家高鐵里程總和(佔全球總里程的60%),在國內,高鐵這樣的小眾交通工具已向大眾普及,乘坐高鐵,已經沒有任何新鮮感而言。

—手機—

2000年前後,手機才開始逐步在我國普通百姓中流行,年輕的朋友們可能印象不深,當時的手機品牌選擇面很少,無非是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愛等歐美日韓品牌,2007年,僅諾基亞一個品牌的手機便擁有了42.00%的市場佔有率,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三星等品牌也都超過了10%的市場佔有率,而國產手機的市場佔有率僅僅不足5%,當時普遍認為,還是外國手機靠得住。僅僅過去了10年,現在我們再來看看......

「外國不行我才行」

—無現金支付—

無現金支付在我國已經是非常普遍的情況,現在很多人出門只帶手機鑰匙就可以了,付款完全只要用手機掃碼,這種現象被外國人看到,好像發現新大陸一般。《紐約時報》做過一個長達5分鐘的視頻,該視頻的題目是《看看中國正如何改變你的互聯網》,該視頻稱此中國的app平台滿足了用戶的所有需求。用戶每天用app出行,支付、娛樂、交友、生活等,可以說是無所不能的。

在「外國知乎」Quora上有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中國?」其中很多生活在中國的外國人都對無現金支付讚不絕口,認為這是最有中國特色的發明。然而對我們來說,這已經司空見慣。

—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並不僅僅是一輛自行車,其背後有著物聯網建設、衛星定位系統、移動支付、大數據等諸多科技成果支撐。甚至有外國人說,共享單車是我國新的「四大發明」......中國創業者在全球率先將這些科技元素結合到一起,開發出共享單車模式,最近已開始進軍新加坡、英國等海外市場。

同樣在Quora平台上,有外國人表示「在上海,6個月前共享單車剛出現的時候,我一天大概可以看到5-10輛;第二天,100輛;一個星期後,整個城市到處都是共享單車,共享單車的便捷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像的。

我們是年輕的一代,也是幸運的一代,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我們經歷過「外國行我不行」的歷史,經歷過「外國行我也行」轉變,更會迎來「外國不行我才行」的明天。


Dr.Z:闌尾和包皮手術是不是最簡單常見的倆個手術,怎樣從進化論的角度看待? 以前回答的丁丁再造

--割--以下原文--

不請自來,獻個丑

在燒傷領域,有一個著名的埃文斯公式,美國人提出來的。

Evans formula - Wikipedia

五幾年那會兒,老美在燒傷領域可以說是如日中天。

不過根據埃文斯公式補液的話,補液量是偏低的,埃文斯自己的統計,燒傷面積超過百分之五十,死亡率百分之八十,燒傷面積百分之八十,死亡率百分之百。

1958年大鍊鋼鐵,上海有一個嚴重燒傷的病人,邱財康,燒傷面積將近百分之九十,在那個一窮二白要啥沒啥的年代,史濟湘、張滌生等帶領廣慈(現上海瑞金)醫院的醫務工作者打破了超過百分之八十必死的魔咒。邱財康1958年燒傷,康復以後又活了55年,一直到2014年才去世。

瑞金人與「鋼鐵英雄」邱財康的故事(組圖)_手機網易網

以此為起點,我國燒傷專家在實踐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一系列的公式,如瑞金公式,南京公式,三軍醫大公式,304公式等。

史濟湘_手機互動百科

首都醫科大學的老校長王忠誠院士是另外一個例子。

王忠誠_百度百科

我國的神經外科起步較晚,且面臨技術封鎖。

國內最早的造影就是王老自己摸索出來的。

八十年代,經過動亂的摧殘,神外亟需重新發展,王老做了兩件很重要的事:操作顯微化以及攻克腦幹腫瘤難題,一舉將我國神經外科推入世界先進水平。

http://m.youku.com/video/id_XNjY0MDQxMzI=.html?spm=a2h0k.8191393.bodydiv.5!2~5!6~Afrom=s7.8-1.2source=http%3A%2F%2Fwww.soku.com%2Fm%2Fy%2Fvideo%3Fq%3D%25E7%258E%258B%25E5%25BF%25A0%25E8%25AF%259A 採訪王忠誠

還有,手外科的陳中偉,最早的斷指再植,目前以北京積水潭和上海華山為代表的中國手外科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世界前列。

陳中偉_百度百科

http://m.youku.com/video/id_XMTk5NjM5NjQ0.html?spm=a2h0k.8191393.bodydiv.5!2~5!12~Afrom=s7.8-1.2source=http%3A%2F%2Fwww.soku.com%2Fm%2Fy%2Fvideo%3Fq%3D%25E9%2599%2588%25E4%25B8%25AD%25E4%25BC%259F 採訪陳中偉

最後一個,張滌生院士,中國整復外科祖師爺,上海九院老院長,老爺子的資料太亮,列位看官自行百度。

張滌生_百度百科 老爺子牛逼閃閃的簡歷

八十年代的時候,陰莖損毀再造是二期手術,老爺子根據七巧板的啟發,發明了捲筒法,把陰莖再造變成了一期手術,且患者的生殖功能仍得以保存,後來同行把這個方法也叫中國捲筒。

guess what,老爺子是學口腔出身的,在口腔領域輩份很高。

http://m.youku.com/video/id_XMjUwODgyMTkwNA==.html?spm=a2h0k.8191393.bodydiv.5!2~5!24~Afrom=s7.8-1.2source=http%3A%2F%2Fwww.soku.com%2Fm%2Fy%2Fvideo%3Fq%3D%25E5%25BC%25A0%25E6%25B6%25A4%25E7%2594%259F 採訪張滌生,17:32有中國捲筒


九十年代末,我們的縣委書記去了趟美國,學習發達國家的城市建設經驗。

回來之後大幹一場,學美國小鎮,街道邊拆了人行道,修草坪;拆了政府前的廣播局大院,花了300萬引進澳大利亞的草種,修草坪;最後想拆掉我們的廣場,修中央綠地(後被老幹部聯名反對,沒完成)

剛修好哪裡都是綠油油的,挺好看。後來發現管理草坪費用巨大,最後人行道的草被踩禿了,政府草坪雜草叢生。。

這書記還搞過「拆牆透綠」運動,也是受美國小鎮啟發,把所有單位嚴實的圍牆全部換成欄杆,原本圍牆還能遮遮羞,這樣一些單位後院垃圾堆、破房子全漏了出來。老百姓說:以前還有個三角褲衩,現在褲衩也給人扒了。


補充:看來這個拆牆透綠哪裡都搞過啊。。 現在搞拆牆透綠,我是資瓷的。畢竟除了個人奮鬥,還要看歷史進程。
現在連一個小縣城的基建都動輒上億,回過頭來看90年代種草坪拆圍牆,簡直是小打小鬧。


五代機啊

F-22「猛禽」是世界上第一款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於2005年開始服役於美國空軍。

2011年12月,第195架也是最後一架F-22上線。

F-35「閃電Ⅱ」是美國第二款第五代戰鬥機。並於2006年12月15日實現首飛。

T-50是由俄羅斯研製出的第五代戰鬥機。該機於2010年1月29日進行了首次試飛,並於2011年在莫斯科國際航空航天展上公開亮相。
隨著T-50的推出,俄羅斯打破美國獨佔第五代戰鬥機的局面,成為「第五代俱樂部」第二位成員。

到了2011年
準確的是說2011年1月11日12時50分,殲20在成都首飛。
剛開始它是這樣的

這樣的

後來它是這樣的

這樣的

美爆了好嗎?!!

而在殲20首飛當日,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羅伯特·蓋茨正在訪問中國。。。。。。
在他的回憶錄《職責》(《duty》)一書中,講述了他與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之間發生的軼事:2011年1月蓋茨訪問中國時,中國「碰巧」進行了下一代隱形戰機殲-20的試飛,以顯示實力。蓋茨引用他「親近的人士」的分析稱:這是對我最大的侮辱。
試飛2個小時後,胡錦濤輕鬆地解釋說:這是預定的科學測試。但蓋茨在回憶錄中說,我不相信中國人的解釋。
而正是這位蓋茨先生,曾在2009年放言,中國2020年前不會擁有隱形戰機。
。。。。。。

沒想到一年後,網友又拍到了在車上運載的包裹的嚴嚴實實的新型戰機,又恰逢端午節,故稱粽子機。

緊接著在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殲-31(FC-31)成功首飛。
中國成為繼美國外世界上第二個能同時獨立研製兩種類型五代機的國家。


當然是所謂的素質教育啊。

想當年中國學生讀書苦啊,除了全國能坐前幾排的極為有限的那麼幾個人,其他人甭管你是一輩子沒出過縣城的農民兒子還是出門就有蹭公車的官員兒子,想讀好學校只能死讀書死考試。

結果出過國的某些精英看到外國的素質的教育,簡直拍斷大腿啊,這尼瑪簡直太好了,讀好學校不僅僅看考試成績,還可以看什麼校長老師推薦信,還可以參考平時成績,也能以文藝特長的名義招進去,而且家長的社會貢獻程度都可以作為參考。更爽的是公立學校全都是在養豬,美其名曰快樂教育,反正你丫不會當文盲就夠了,只有精英階級能進的私立學校才和中國的公立學校似的老師拚命教,學生拚命讀校規嚴厲的不行,別說還能開這麼多外掛了,就是光考成績私立貴族學校就能吊打公立學校的屁民了,哪像中國一樣泥腿子把精英後代的資源都霸佔了。

於是精英們能量大啊,上到政府下到媒體一時間都在高呼高考有罪,高考禁錮孩子天性,西方的快樂教育才是真正培養人才的,學校就是要搞快樂教育,大學不能光以成績取人,還要"適當的考慮其他因素"。一時間老百姓真的信了,真的以為素質教育好,各個大學立馬開放各種非考試的口子招人,然而近二十年來凡是以所謂"綜合素質"招進高等大學的人,都是哪個階層的人,都是些什麼玩意,老百姓不是瞎子,也不是白痴,立馬都明白西方素質教育是個什麼玩意了。

雖然中國老百姓可能懂得不多,但是從古代開始中國政府都明白,國家開科取士關係著政權的穩定,中國老百姓不是外國的豬頭們,都聰明著呢,你權貴階級想用漂亮口號壟斷教育資源?沒門,於是一場老百姓與權貴關於教育資源的交鋒拉開了,我們的家長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教育可以自己風餐露宿也要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我們的老師也是全世界最偉大的老師,雖然人渣也不少,但是像外國老師一樣心安理得的養豬的不多,絕大部分還是覺得自己有教書育人的責任,我認識的許多老師,他們都說過我們責任心也不強,現在也不想管不願意學習的學生,但是願意學習的學生我們也不能耽誤孩子的前程。這就是中國絕大部分的老師對自己的最低要求,哪怕我懶得花費精力拉你一把,但是我也得當一個合格的渡手,有像西方老師一樣心安理得的養豬不思教學的,都是會被中國老師鄙視和瞧不起的。
當然在老師和家長雙重影響下,中國的學生也是全世界最勤奮的學生,快樂教育計劃徹底失敗了,敗給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

那所謂"參考其他因素"呢,現在是全國人民都盯著的事情,每年媒體曝光出某某學生被特招進學校,都會是全國人民的鄙視和罵聲,而且光是現在加點分已經是全國阻力非常大了,已經民憤極大了,而且這些操作都和做賊一樣,更別說一些省都已經在全民壓力下減少和不承認加分了,更別說引進什麼推薦信制度,需要"社會知名人士的推薦",還要"參考家長的社會貢獻"制度,估計敢這麼干政權都得不穩定了,精英們只能天天在媒體痛罵高考然後罵中國老百姓都是愚民,罵中國教育是奴才教育了,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讓他們的後代不得不和泥腿子競賽。

所以無論怎樣,中國人都得感謝儒家知識分子,他們雖然後期迂腐了,但是在嚴厲教育和唯學問的考試選拔這方面,真的是迂腐得可愛,也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教育觀。

現在中國人的態度:素質教育?可以啊,歡迎歡迎,想不考試去讀大學?滾你媽的素質教育。什麼?我們去讀大學還得精英們推薦?艹,大家起來造反吧。
精英:媽的中國老百姓怎麼就沒有外國的那麼蠢呢。

另外說一句題外話,古今中外,有一個驚人的巧合,壟斷知識的階級地位都是地位最高的階級,而且是高於掌握武力的階級,比如西方掌握知識的教廷地位高於掌握武力的國王,東方掌握知識的儒家知識分子地位高於武將,南亞掌握知識的婆羅門高於掌握武力的剎帝利,誰掌握了教育資源,誰就是社會的主宰,武力甚至都是屈居於知識之下的,這也是為啥教廷要燒死布魯諾,儒家知識分子要把其他的知識斥為奇淫巧技或者歪理邪說,真的是他們迂腐嗎?我看是為了壟斷知識罷了,如果承認了非儒家或者非聖經的知識,特權階級對於知識的壟斷會徹底崩潰,這是關係到他們的根基,能不拚命嗎?


夏令時。
一開始實施時說外國搞得好,中國搞這個能節能。忘了中國是五個時區統一時間,與人家單獨時區或分時區國家有根本的不同。結果實施了沒幾年沒節約到成本,停了。
現在每次看歐洲球賽,聽著歐洲夏令時就想起這個。
哈哈,好像知乎大部分人根本不記得有這件事。這麼說吧:1986年4月,國務院決定實施夏令時。全國都改時間。1992年,國務院悄悄廢止了這一方案。


先說說成功的,超市,一米線,無人售票公交車。

現在超市好像已經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當年,80年代,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中國考察團,對外國的超市是讚不絕口卻想也不敢想怎麼在中國也開起來。

賣東西怎麼能讓人們自己拿呢?不偷光了嗎?

在沒有超市的時候,就全是櫃檯分隔,售貨員接待顧客,要什麼拿到櫃檯上,現在還這樣做的大概只有金店了。

1983年,中國第一家超級市場在北京海淀區開業,只有200平方米,只賣包裝蔬菜和肉類,價格比農貿市場高的多,包裝上只有價格沒有物品名和其他詳細信息,幾乎只有外國人顧客。

後來慢慢的,聯華,華聯,麥德龍,家樂福,等等等等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從大城市到小縣城,人人都離不開了。

順便說一句,世界上第一家超級市場在美國誕生,庫倫買下了弗瑞德特朗普(就是特朗普總統爺爺)的商店,開了第一家超市。

一米線,也是大家非常艷羨外國人搞的多好,可是那時候中國人能排隊就不錯了,排隊簡直是前胸貼後背那樣,唯恐有人擠進來插隊啊!老外排200米,中國人只需50米長度就能擠下同樣的人數。

最早就是在銀行引入,後來漸漸的,醫院,售票,機場都普及了。

無人售票車之前,公交車上都是司機加上售票員,有時候還有兩位售票員前後各一個。

因為當時車上很擠,汽車來了大家趕緊上,呼啦啦上去以後,售票員挨個賣票,還要負責報站。著名的全國勞模李素麗就是工作了20年的一位北京售票員。

曾經也有人說,中國國情如此,無人售票實現太難了。

1992年,與香港相鄰的深圳開通了中國第一個無人售票車線路,此後全國各城市先後普及,不到十年時間,現在大概只有很少一部分售票員依然在崗,包括北京。

失敗的有哪些呢?

安利公司退貨門事件。

安利公司在全世界實行的無理由全款退貨,在中國遭到挫敗,虧損到最後不得不停止實行,改為使用一半,只退一半,全部用完,不予退貨。

盲道。

這真是最大的浪費。因為盲道要想用起來,必須是全部盲道都能用,否則只要一個地方出了問題,就等於是個漏水的桶。所以中國花了那麼大代價,城市裡面處處可以看見高於普通地磚造價的盲道,全是擺設,沒有盲人在上面走。

1991年第一條盲道在北京鋪設。2004年交通安全法又規定了行人道要設盲道,但都是鋪一段就完成任務,最後變成了這樣:

這樣花錢都是糊弄誰啊,嚇的盲人說什麼也不敢走,錢都打了水漂。


中國剛建國時跟蘇聯買了彈道導彈的資料,自己做出了東風1(其實就是v2),實驗成功。看,中國人也是可以做導彈的!

然後把東風1等比例拉長做出了東風2,結果失敗了,半空炸了……

這回知道了,科學技術不能想當然……


成功的有
飛機

新中國第一架自製飛機,是初教-5初級教練機。該機於1954年7月3日首飛上天。於1954年7月26日,舉行了隆重的「初教-5」教練機試飛典禮大會。

初教-5的製造成功和順利首飛,結束了新中國不能自行製造飛機的歷史,掀開了中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毛澤東主席曾親筆簽署嘉勉信給製造初教-5的航空部三二O廠,表示祝賀

高鐵

四代戰機

戰略轟炸機

大型軍用運輸機

運-20

打飛機

支線客機

ARJ21-700型支線客機是我國第一架自主設計、自主研發,以全新機制、全新管理模式、全面應用數字化設計-製造技術研製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支線噴氣飛機。

導航衛星

三代主戰坦克

兩棲坦克

航母

核潛艇

洲際導彈

深海載人潛艇

載人航天飛行器

太空站

航空發動機

相控陣雷達

預警機

超級計算機

VLCC(超大型油輪)

跨海大橋

廈門大橋中國第一座跨越海峽的公路大橋

海底隧道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中國大陸第一條海底隧道

公路網

鐵路網

核電站

秦山核電站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第一座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

活下去

她行他也行

失敗的有
運10

運-10(中國代號:Y-10,英文:Shanghai Y-10)客機,是20世紀70年代由中國上海飛機製造廠研製的四發大型噴氣式客機,這是中國首次自行研製、自行製造的大型噴氣式客機。

運-10飛機設計參考美國波音公司的波音707飛機,因與波音707外觀極為相似,曾經有誤傳說運-10的機體設計是由波音707的逆向測繪仿製而來,但運-10飛機的研製者和美國波音公司都否定了這一說法。運-10計劃採用渦扇-8發動機作為動力。最終運-10隻製成兩架,由於各種原因始終沒有正式投產[1] 。

1970年8月,國家向上海飛機製造廠下達運-10研製任務,1972年審查通過飛機總體設計方案,1975年6月完成全部設計圖紙,1980年9月26日運-10首次試飛成功。1982年起,運-10研製基本停頓。1986年,國家財政部否決3000萬元人民幣研製費用預算,運-10飛機研製計劃徹底終止

直-7

直-7(代號:Z-7,英文:HAMC Z-7)直升機,是中國哈爾濱飛機製造廠(簡稱:哈飛)和中國航空研究院直升機設計所(簡稱:602所)等單位自行研製的單旋翼帶尾槳式大型運輸直升機。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許多國家研製和生產了起飛重量在10噸以上的中、大型運輸直升機,中國在研製輕型和中型直升機產品的同時,也開始研製適應中國南方高溫、西南高原使用條件,能裝載排級單位的大型直升機。

直-7直升機在設計過程中嚴重超重,最終項目下馬、被直-8取代

殲9

殲-9飛機是一種全天候高空高速要地防空截擊機,以蘇聯圖-22「逆火」和美國B-1B 超音速轟炸機為主要作戰對象。殲-9飛機設計技術指標達」雙26」(即升限 26千米,時速2.6倍音速),是當時中國裝備和在研的殲擊機性能之最。

殲-9飛機與殲-8為同期立項、平行研製的兩個項目。殲-9項目設計方案幾經波折調整,最後因為指標要求過高,技術條件無法實現而於1980年取消繼續研製計劃

東風102

中國空警一號預警機

中國空警一號預警機是中國空軍利用前蘇聯Tu-4轟炸機改裝的預警機。「空警一號」是中國研製的第一架預警機。該機現在北京中國航空博物館珍藏。

wz111重型坦克

上世紀50年代末,中國陸軍最新型的59式中型坦克只是蘇聯T-54A坦克的許可生產的產品,並且因為新中國脆弱的工業基礎,59式還存在不少小毛病,重型坦克也較為落後,當時只有200輛蘇聯IS-2型坦克,並且常年沒有進行技術升級。為徹底更新裝甲坦克庫,提高軍隊作戰實力,中國領導人在1959-1960年間計劃同時研製和量產3種坦克,分別替代62式輕型坦克、59式中型坦克和IS-2式重型坦克,其中WZ-111則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種也是最後一種重型坦克。

WZ132輕型坦克

為與敵坦克集群相抗衡,我國先後於20世紀60年代初、中期開始研製69式中型坦克、WZ111重型坦克、超輕型傘兵戰車等性能先進的坦克裝甲車輛,並針對東南沿海抗登陸作戰的迫切需求,決定研製新一代輕型坦克(研製代號為WZl32),以改變南方「鐵騎」部隊火力偏弱的被動局面。該型坦克的研製持續近10年時間,1975年計劃停止。

59-16輕型坦克

59-16輕型坦克是一款中國於1950年代研發的輕型坦克。這款坦克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年獻禮工程」之一。按照其設計計劃,這款坦克的重量在16噸公噸左右,裝備一門76毫米火炮。但因為這款坦克裝甲過於薄弱,無法與同期的歐美坦克匹敵,故59-16的設計工程最終被取消。

足球

唉,何必呢?晚節不保啊。


非線性光學晶體

我校化學系有位老院士,沈德忠先生,14年過世,享年73歲。

可能因為我不是做無機的,本科時幾乎只在一節文化素質核心課上見過他,那節課上有個同學還不小心打碎了他帶來給大家看的非線性光學晶體。後來知道是因為他覺得老辦公室離實驗室近,方便觀察實驗,沒有搬到我當時在的化學新館何添樓。

知道這些事情,大多是在他過世後了。

1987年,杜邦公司首獲KTP專利的J. D. Bierlein,為開發KTP的波導應用,又苦於水熱法生長的KTP晶體尺寸太小,特別是不能得到Z截面大的KTP晶片,於是向全世界尋求,挑來挑去,最後選中了人工所的KTP,並簽訂了購貨合同。人工所每年向杜邦公司提供10萬美元的Z切KTP片。當然,在合同敲定之前,我們打報告請示了當時的國家科委:美國此前對我國實行KTP禁運,現在他們反過來要購買我們的KTP晶體,我們能不能賣給美國?經過科委仔細研究後,由當時的汪宗榮司長代表科委作了答覆:同意出售。

1986年4月,美國48位材料科學家在馬里蘭州的安納波利斯市召開了一個關於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討論會,與會專家首先對非線性光學晶體的重要性作了闡述,然後對當時能夠接觸到的較出色的激光頻率轉換材料進行了評估,認為中國研製的β - BBO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可是美國那時還沒有可供使用的β - BBO晶體;中國的摻鎂鈮酸鋰基本上解決了抗激光損傷閾值低的問題,當時美國還沒有供利用的商品Mg:LN晶體;KN是一種可用於半導體二極體激光倍頻的材料,當時美國也沒有這種材料,並指出KN單晶的製備技術難度大,不易長出(10×10×10)mm3的晶體。在此次會議上,與會專家還對一種名為磷酸氧鈦鉀(KTiOPO4,簡KTP)的非線性光學晶體進行了評論,認為該晶體產生頻率轉化的閾值低、溫度帶寬大,非常適於中功率激光的變頻,而那時美國能買到的KTP變頻器尺寸只有(5×5×5)mm3,且價格昂貴。與會專家感到在非線性光學晶體領域,美國已經落在中國的後面。

沈德忠. 鞏固優勢 再攀高峰——記我國無機非線性光學晶體的發展歷程[J]. 新材料產業, 2009 (10): 80-83.

他首次研製出國際上最大的KN單疇晶體,主持的「鈮酸鉀晶體的研製」成果於1988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他首次用改進熔劑法研製成功大塊高光學質量的KTP單晶,打破了西方國家對該晶體的壟斷和對我國的禁運,實現了批量生產和出口,主持的「熔劑法電光KTP晶體的研製」成果獲得200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科技部代頒的美國杜邦科技創新獎。

沈德忠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俞正聲、劉雲山、張高麗等敬獻輓聯[J], 中國建材, 2014 (5): 58-58.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間創造了數百萬美元的外匯。

以上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造出來!!


1959年國慶節,赫魯曉夫率團訪華。毛澤東當面向他客氣地提出希望幫助中國研製核潛艇的要求。赫魯曉夫傲慢地說:「核潛艇技術複雜,價格昂貴,你們搞不了!你們也不用搞,蘇聯海軍有這種武器,同樣可以保衛你們。」

這句話深深地傷害了毛澤東的民族自尊心,當初蘇聯向中國提出建立「聯合艦隊」意圖控制中國海軍時,毛澤東就曾憤怒地對蘇聯駐華大使尤金說:「連半個指頭都不行!」他氣呼呼地對這個盟友說:「要是這樣,你們把中國所有海岸線都拿去好了,我們總要有自己的艦隊。」這次毛澤東沒有發火,冷冷地回答了赫魯曉夫:核潛艇研製,我們自己試!

不久,毛澤東一句名言便傳遍了部隊、院校和全國的相關科研單位:「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62年中共研製核潛艇計劃,十大元帥誰贊成誰反對!

本文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作者:吳殿卿

聶榮臻向中央建議啟動核潛艇項目
作為最先進的海軍裝備,核潛艇誕生於1954年。至1958年,美國已先後有「鸚鵡螺」號、「海狼」號等多艘攻擊型核潛艇裝備海軍。1957年,蘇聯第一艘核潛艇業已下水。尤其是美國經過改進後的「鰩魚」號核潛艇,在成功橫渡大西洋後,潛行北冰洋,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廣泛的關注。更令新中國領導人警覺的是,有信息表明,美國已把原子武器運進南朝鮮,妄圖使南朝鮮成為其原子武器在亞洲的戰略據點。

與此同時,美國軍界公開宣稱,要幫助國民黨軍隊組編五個「原子師」,其「鬥牛士」式導彈部隊已開進台灣……這是不折不扣的核威脅、核訛詐。

反對核威脅,首先要打破核壟斷!中央主管科學技術工作的軍委副主席聶榮臻坐不住了。1958年6月13日,中國第一個核反應堆達到正常運行水平。據此,聶榮臻果斷決定,即刻向中央建議,啟動研製可攜帶導彈的核潛艇(時稱「原子潛艇」)。

獲悉聶榮臻擬建議中央啟動研製核潛艇,海軍首腦機關大為振奮。蕭勁光司令員當即主持召開首長辦公會,與政治委員蘇振華等研究決定:裝備部門立即彙集資料,提出研製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意見;工作啟動後,由主管裝備工作的海軍副司令員羅舜初參與中央核潛艇研製領導工作。

經過幾天的準備,第一次關於研製核潛艇的會議於1958年6月18日在軍委會議室舉行。聶榮臻主持會議。參加人員,都是軍隊、國家主管船舶、核工業、導彈、裝備計劃等方面工作的負責人。


其中有海軍副司令員羅舜初,第一機械工業部(以下簡稱一機部)副部長張連奎,第二機械工業部(以下簡稱二機部)副部長劉傑,國防部第五部部長萬毅、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王諍,總參裝備計劃部副部長安東等。會議首先由海軍艦船修造部副部長薛宗華彙報海軍關於核潛艇研製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接著大家發言,按照海軍的意見討論核潛艇研製計劃、任務分工、領導機構設置等問題。

最後,聶榮臻綜合大家的意見作出指示。他說:看來同志們都做了準備,意見都很好。下一步由海軍根據這次會議討論的幾個問題起草一個報送中央的請示報告,經海軍首長審核後,報給我。今天是第一次會議。希望大家從現在開始就要集中考慮這個問題,搜集資料,考慮參加工作的人選,使核潛艇研製工作能儘快啟動、展開。

薛宗華接受任務回到機關當天,就組織人著手起草報告。一個星期的時間裡,幾次研究,羅舜初修改,蕭勁光、蘇振華審核。6月27日一早,中國核潛艇研製工程的第一份文件《關於開展研製導彈原子潛艇的報告》,送到了聶榮臻案頭。

報告說:「我國的原子反應堆已經開始運轉,這就提出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原子動力利用於國防的問題。關於和平利用方面,科委曾開過幾次會研究,已有布置。在國防利用方面,我認為也應早作安排。為此,曾邀集有關同志進行了研究。

根據現有的力量,考慮到國防的需要,本著自力更生的方針,擬首先自行設計和試製能夠發射導彈的原子潛艇,待初步取得一些經驗以後,再考慮原子飛機和原子火箭等問題。」接下來,報告說明了研製工作的大體方案、組織機構、任務分工、進度設想等。同時,建議成立專門負責此項工作的領導小組,由羅舜初任組長、張連奎任副組長。

報告全文不足千字,簡潔、明了。聶榮臻反覆看了兩遍,稍作訂正,簽上自己的名字,以「絕密」件形式呈報中共中央。周恩來接到報告的第二天,即6月28日,即在文件上批示:「請小平同志審閱後提請中政局常委批准,退聶辦。」短短几天,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澤東均圈閱批准了這一報告。由此,核潛艇研製工程籌備工作緊張而有序地展開。

7月中旬,核潛艇工程領導小組召集首次工作會議。組長羅舜初、副組長張連奎一起邀請海軍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專家、技術人員,具體討論研究了《關於開展研製導彈原子潛艇的報告》的貫徹落實。

會後,兩人聯名給聶榮臻寫報告,對核潛艇設計、製造任務的具體分工,研製進度,相關單位間的協作,以及經費申請等,擬定了意見。同時提出:「為了縮短對原子動力單獨摸索的時間,爭取早日完成任務,需要通過一定途徑告知蘇方,請他們對我們進行必要的技術幫助。」7月22日,聶榮臻在報告上批示:「同意所提的安排。經費問題由各單位承擔,不另列預算。」

月內,核潛艇總體設計組(對外稱造船技術研究室)正式成立,由海軍艦船修造部和一機部船舶工業管理局分別派出專家參加,薛宗華兼任組長;很快,以二機部設計院核動力專家趙仁愷為組長的核動力設計組等研究機構,也先後組建。隨後,經兩個設計組領導和專家推薦、挑選,一大批年輕的專業技術骨幹從四面八方彙集到核潛艇工程的大旗下。短短几個月時間,一支專業齊全、人數可觀的核潛艇研製隊伍成軍了。


說起這個話題,答主首先想到的就是80年代家喻戶曉的「長江漂流」活動,手殘人懶,網上找來一篇展現了事件全貌的新聞稿供大家參考,侵刪。

---------------------------------------------------------------------------------------------------------------------

今年五月,我們收到一封郵件,來自一名69歲的美國老太太,叫做簡?沃倫。她跟我說,她的丈夫30年前在中國家喻戶曉,因為他要做地球上第一個漂流長江的 人。但現在,中國沒有人知道這件事。她想在中國出版長江漂流的回憶錄,出版社要她自費。她得了癌症,想最後來一趟中國,重走一遍長江,聯繫到的中國電視台 找她要贊助,但她連機票錢也出不起。她對我們說:丈夫去世後整整20年,我都活在憤怒和痛苦中,沒法談論這事。你知道嗎,這是唯一一次由「最高行政機關」 批准的探險?

1986年,在國務院批准下,美國探險家肯?沃倫和簡?沃倫率隊漂流長江。為了爭奪第一個漂流長江的榮譽,10多支裝備簡陋、毫無技術的中國隊伍和他競 爭。最終,中國人以10條人命的代價勉強漂完長江,第二年在黃河上又失去7條人命。而肯?沃倫的隊伍在大水面前陷入猜忌,互相指責,終於分崩離析,他回國 後便陷入官司,在破產中突發心臟病死去。

讓雙方都付出如此代價、一度與振興中華、女排五連冠、洛杉磯奧運會首金並列的「長江漂流」,卻成了80年代被遺忘得最快的一次愛國主義運動。

致命的誤判

1983年,成都,一對美國夫婦在到處找人,他們已經待了一個月。在美國,一個華裔美國人騙他們說,自己可以拿到漂流長江的許可。為此,他們花費40萬美元,帶來了整個隊伍和9噸的漂流物資。

幾番倒騰,美國職業探險家肯?沃倫和他的妻子簡?沃倫,被介紹到了國家體委旗下的中國體育服務公司(簡稱「體服」),體服開價80萬美元,當時體服官員一 個月的工資才40人民幣。雙方約定,肯?沃倫回國籌錢,並訓練三名中方隊員,組成中美聯合長江漂流隊(簡稱「中美隊」),1985年8月正式漂流長江。這 被美國報紙 USA Today 稱為「人類對地球的最後一次征服」。

肯?沃倫

在此之前,中國沒有漂流運動,卻有漂流愛好者。西南交通大學的攝影員堯茂書偶然得知了肯?沃倫的漂流計劃,這與他從小的夢想不謀而合。1979年開始,堯 茂書就在金沙江試漂,到長江源頭和虎跳峽勘察水情。回家後,他給體服寫了封信,希望加入中美隊,到美國接受肯?沃倫的訓練。但體服只在內部篩選,拒絕了這 個四川眉山的愛好者,並建議他不要漂。

堯茂書也拒絕了體服的建議,並且他決定,要搶在肯?沃倫之前出發,成為第一個漂流長江的人。他對記者說:「中國人的長江,應當由中國人完成首漂!」

6月20日,堯茂書從長江源頭下水,入沱沱河。臨走前,想到萬一自己犧牲,妻子一個人帶著孩子難以再嫁,堯茂書做了一個悲壯的舉動:他讓妻子把肚子里4個月大的孩子打掉。

就在堯茂書下水的同一天,美國俄勒岡州羅格河上,代表國家體委的三名中方隊員褚斯鳴、張繼躍和徐菊生結束了最後一天的訓練。3個月里,肯?沃倫帶領他們下水12次,漂流了8條河流。

為了籌錢,肯?沃倫幾乎傾家蕩產,他放下戶外公司業務,到處借錢、選人、挑裝備、拉贊助。主要贊助商是保險公司,條件是與ABC電視台合作拍攝一部長江漂 流的紀錄片。直到中方隊員結束訓練、即將回國時,肯?沃倫仍然沒有湊足錢。他給體服打電話,稱無法籌齊80萬,請求取消原定1985年8月的漂流計劃,推 遲到第二年,體服同意了。

7月24日,漂行了1270公里後,「龍的傳人號」橡皮船被發現扣在金沙江通迦峽的岩石上,堯茂書遇難,年僅32歲。

俄勒岡的賭徒

1985年12月,在寫給贊助商的信里,前橄欖球四分衛、探險家肯?沃倫這樣評價堯茂書和他的後繼者:

「如果有一支中國隊伍『嘗試』漂流長江,那體服對我們的收費很可能大打折扣……請注意,我強調是『嘗試』,因為狂熱的愛國者們絕對不知道他們將遭遇什麼。」

「在六月份堯茂書瘋狂的個人冒險之前,他通過孔慶文告訴我,他已經考察過800公里長江。但就像我回復孔說的,這毫無意義,我們已經極其仔細地研究了長江 的坡度……堯茂書翻船處在沱沱河沿鎮下游約600英里,他漂到了坡度在9英尺/英里的青藏高原邊緣,落入落差60-100英尺/英里、白浪滔天的水汽中, 屍骨無存。」

「你記得(1977年)漂流恆流時,當時一支捷克斯洛伐克漂流隊搶先我們兩周出發,結果兩名船員溺死,為我們這次探險增添了難度和戲劇性。」

「中國隊伍的出發時間很奇怪。那時,水位極低,青藏高原被雪困住,我確定他們只是想先我們一步。所以,我們一路上應該能替他們撿起傾覆的船隻!」

「總之,這幾乎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最好的事情。」

1985年年底,沃倫夫婦仍未籌夠80萬美金,申請降價,體服降到30萬美元。雙方簽訂合同:中美聯合長江漂流將在7月初開始,從長江源頭一直漂到宜賓,全程預計2個半月。長漂結束後,體服授權肯?沃倫戶外公司第一個來中國開展商業漂流。

肯?沃倫挑戰長江的主要武器是7條5.4米長、3.6米寬、可承重2噸的橡皮艇。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漂流設備,用他的話說,「幾乎堅不可摧」。中美隊 每名隊員擁有上百種裝備,僅服裝就有40件,包括防寒泳衣、保溫救生衣、保溫防水靴等等,供應商有 Woolrich、North Face、Nike、UGG 等100多家,物資總重量超過9噸。肯?沃倫面試了每個隊員,他向全隊保證:「所有槳手都經過仔細篩選,有著極高的專業水準。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會有生命危險。

中美隊在肯?沃倫的精心準備下,物資豐富,進展有序

漂流長江時,肯?沃倫已經59歲,大高個,極強壯。他出生在大蕭條中,富有運動天賦,讀大學時拿到橄欖球和籃球雙料獎學金。他酷愛讀書,大學時主修歷史, 崇拜西奧多?羅斯福。老羅斯福打贏了美西戰爭,當上美國總統,卸任後又去非洲、亞馬遜熱帶雨林探險,同時主張環境保護,建立起黃石國家公園。肯?沃倫常 說,自己晚了一百年出生。他認同那個時代的探險家們。

在35年數千次漂流生涯中,肯?沃倫的總漂流里程超過11萬公里,無重傷、撤離記錄,肯?沃倫戶外公司是美國西北部最大的戶外公司。他一生都保持鍛煉,體 力極其充沛。他強調團隊合作、敬天、尊重河流,他認為河流孕育了周圍一切生命,人與自然一體。每次出行,肯?沃倫都隨身帶個垃圾袋,把自己和其他遊客的垃 圾撿起來。肯?沃倫絕不認為自己在「征服」河流,漂流對他是愛好,也是他和自然融為一體的方式。

在他的船上刻著一句話:Go with the flow.(隨波逐流)「不要和大水搏鬥,你要順著它走。」他告訴隊員,「在河上你不能有任何投機、輕慢的心理,把自己交給河流,河流會保佑你。」基於這 種哲學,肯?沃倫對漂流中最危險的事故,翻船,有著不尋常的理解:船是被浪打翻的,但當浪太大,把船灌滿水以後,船就成為河流的一部分,就不會翻了,你反 而安全了,「因為河不可能把自己翻過來」。一年後,在長江最致命處,肯?沃倫的這種漂流哲學將放大長江的驚險。

工作之外,肯?沃倫只有一種消遣方式:喝威士忌。傍晚,一天的工作結束,他會在家裡找一個寬敞的地方,喝一種叫 Canadian Clubs 的威士忌,他只喝這種牌子,每天如此。邊喝邊坐著聊天,他就放鬆下來了,他稱作 Ken"s Medicine(肯?沃倫的葯)。

就在出發前三個月,肯?沃倫處理了一筆醫療訴訟,在一次手術中,他的左腎被誤診切除。他拿到8萬美元的調解金,不再追訴。為了漂流長江,肯?沃倫投入 190萬美元,他的公司破產。電視台的贊助不夠,他不得不拿自己的錢投入到探險隊中。家裡電話停機、燃氣被斷,只能撿樹枝生火。他將所有希望寄托在紀錄片 版稅和日後中國的商業漂流上。

但中美隊多數人並不像肯?沃倫那麼嚴肅、投入,他們的平均年齡比肯?沃倫小20多歲。年輕人們抱著來玩的心態,打成一片,很快有隊員談起了戀愛,還衍生出三角戀。抵達中國前,最後一次隊伍會議,肯?沃倫問隊員們還有什麼疑惑。隊員問他:漂流時,我們能在船里讀小說嗎?

大院子弟

活著的堯茂書默默無聞,但死後,他聲名大揚,狠狠地刺痛了中國人敏感的自尊心。

1985年9月,《四川日報》刊發《長歌祭壯士》,第一次詳細記錄了堯茂書的漂流遇險。這篇重磅報道引得一百多家媒體轉載。人們反問:「龍的傳人,難道就只一個堯茂書?」

80年代的中國,這樣的問題就是一枚炸彈。為了搶先美國人一步,1986年6月,國內自發組織的漂流隊動身前往源頭,他們毫無準備。一支從上海出發的隊 伍,到源頭時只剩下一個人,這人掙扎到沱沱河,看了一眼才甘心返回。另一名武漢的漂流者,漂流船就是三隻輪胎綁在一起,中間放一塊木板,他也在源頭附近被 勸回。

最後堅持下來的是兩支漂流隊。一支是洛陽漂流隊(簡稱「洛陽隊」),民間自發組成;一支是四川省政府支持的「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簡稱「四川隊」),多家媒體支持,資金相對充裕。但兩支隊伍都沒人漂流過。

洛陽的隊員多數來自洛陽市委和市政府大院。兩院只隔了一條街,住的都是市委、市政府的家屬,他們從小接受著「英雄主義」教育,卻在最好的年齡趕上了文革,不是下鄉,就是在街頭閑晃。

大院子弟天然抱團,是街頭鬥毆的一大勢力。後來成為漂流隊主力的郎保洛因為打架,多次出入勞教所。隊長王茂軍曾因失手殺人,到龍門煤礦背煤。副隊長雷建生 的父親是洛陽玻璃廠廠長,副廳級官員,文革時被打為「死不改悔的走資派」。後來雷建生報考飛行員,所有環節都過了,最終政審被拒。

沒有受過正經教育,街頭經歷又給他們增添了污點,最後,大院子弟們多數進了工廠,郎保洛是膠鞋廠幹部,報考法律系研究生失敗,雷建生曾在軸承廠做乾熱處理 工,王茂軍在紡織廠做鍋爐工。和他們從小崇拜的英雄相比,工廠的工作是那麼碌碌無為,和「建功立業」沒半點關係。他們的理想,「把鍋爐燒翻了也沒法實現, (還得算)安全事故。」王茂軍說,「快憋瘋了」。

長江漂流就像一個出口,釋放他們年輕時未能迸發的激情。儘管他們對漂流既無知,也沒興趣,家人更是不支持,整個隊伍的訓練就是在洛陽公園裡划船,但他們還是出發了。1986年5月,洛陽漂流隊背著家人、躲開體育局的堵截,偷偷踏上了去西寧的火車。

才到青海,他們就發現摸到長江源頭都很難,更別提下水。一路上都是無人區,風大,乾燥,隊員嘴唇開裂,血流不止。腳下的路一會兒是冰冷入骨的雪水,一會兒是綿軟的沙土,幾次折騰,隊員們腳都爛了。

無人區生活

食物也不夠,洛陽隊險些餓死。他們最開始不習慣吃炒青稞,後來掰開硬咽下去,吃了幾天,嘴全爛開,稍不注意上下嘴唇就黏在一起。青稞也快吃完時,只能抓草 充饑。加上高原反應,每走半小時,他們就停下來喘一會。沒有大容量的儲水裝備,渴了就只能喝混著死牲畜味道的沱沱河水。長江在源頭一段被稱作沱沱河,沱沱 河水小,橡皮船根本漂不起來,而且河岔多,拖不好就陷到另一條河床上。

6月24日,洛陽隊終於到達沱沱河沿鎮。他們得知,獲四川省支持、人員眾多的四川隊同樣在源頭下水,而且,肯?沃倫的中美隊也已出發,設備精良,船隻眾多。此後的江面上,兩支中國隊伍時而合作,時而競爭,但都把「漂在美國人前面」當作目標。

和外國人搶時間的不止是漂流。洛陽隊在曲麻萊縣招待所就遇到一位畫家,正自費步行考察長江,準備創作長達1127米的《長江萬里圖》,計劃在1997年香 港回歸時完成。問及原因,畫家說,他得知日本畫家平山郁夫到中國創作長1100米的《絲綢之路》萌發此意。又一個和外國人搶時間的人,洛陽隊立刻邀請他上 船漂流。

洛陽隊晝夜兼程,花了三周漂到玉樹,但他們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玉樹的記者告訴他們,肯?沃倫6月30日到沱沱河沿鎮,坐大卡車,只用了5天就到源 頭。他們聽說,肯?沃倫是經驗豐富的職業漂流探險家,漂過密西西比河、尼羅河、亞馬遜等大河,為了挑戰長江,他帶來12條、價值10多萬美金的船。洛陽隊 的裝備是「104軍用登陸艇」和橡皮圓筏,加起來才值6000人民幣。

這大大刺激了隊員們。洛陽隊開會,有人提議單船漂流,其餘人上岸,但是密封船無法駕駛,商討後覺得不妥。副隊長雷建生又提議,單獨放小敞船,直達巴塘,然而補給無法保證,也被否定。最後,大家決定仍放三隻船,但讓之前上船的畫家等人上岸,再減輕裝備,儘快抵達巴塘。

牛仔與嬉皮士

按原計劃,中美隊每天需要漂流80公里,相比之下,洛陽隊用了一個月才漂到堯茂書遇難的地方,平均一天40公里。與20世紀早期的探險不同,長江漂流的一 大任務是拍攝紀錄片,電視台是最大的贊助商。攝製組聽從製片人而非肯?沃倫的命令,矛盾首先出現在攝製組和漂流隊之間。肯?沃倫要帶隊趕路,但攝製組希望 收集更多的素材。快到激流處,船隊就要停下來,攝製組下船選機位、測光,每次拍攝起碼要選定三個機位,這都會耗費大量時間。

隊伍中,年輕隊員大多也是抱著來玩的心態。「我們這麼老遠來漂長江,不是為了參加比賽的,每天跟苦力似的拚命划船。」但肯?沃倫是一個老派的西部牛仔,自 稱約翰?韋恩,這是美國最著名的西部片演員,他的角色誠實、保守,富有個人英雄主義。漂流時肯?沃倫從來不戴安全頭盔,卻經常戴著一頂牛仔帽。所有河流他 都第一個下,所有危險他也第一個上。他嚴格按照合同去趕時間,「何況我們一路上已經延誤了」。

每天早上,肯?沃倫第一個起床,一個個叫醒隊員。「沃倫勁特別足,因為這是他的項目,他的所有的野心、激情都在裡面。」中方隊員褚斯鳴說。他把肯?沃倫當周扒皮,每天天不亮就催他起床,天黑了還沒停,停下來就要扎帳篷、打樁,人極累。

兩種探險心態和目的,造成越來越大的分歧。隊里傳言,ABC電視台給了已經破產的肯?沃倫一個條件:如果他能提前完成,幫助ABC節省人工費、設備租賃費,他將獲得一筆額外的獎金。這筆獎金與隊員無關。

這種心態上的差異最明顯地體現在槳手托比身上。托比是肯?沃倫戶外公司的員工,他稱呼肯?沃倫為「爸爸」。前往長江源頭時,托比害怕不敢去,便借口整理裝 備和食物,留在沱沱河沿鎮。留守期間,中方隊員逗他,給他喝啤酒,教他學漢語,「哥們」。「什麼叫哥們,哥們就是,有什麼東西都分享。」托比沒上過學,他 就把肯?沃倫的威士忌拿出來給中國人「分享」了。

回到沱沱河沿鎮後,肯?沃倫驚訝地發現,中方專門在廣州給他買的威士忌,被托比喝得只剩1瓶。他大發雷霆,後來一犯酒癮,他就非常難受、六神無主。

托比負責的後勤也出問題,每次裝的食品都不夠分量。一餓,隊里就互相指責,有美國人說,肯?沃倫偷偷藏著食物自己吃,或者說中國人藏著食物。在中方隊員 中,褚斯鳴英文最好,他聽到美國攝影師抱怨:「中國人提供的罐頭食品,比美國的狗糧還不如。」美國人也不信任中方隊員的划船水平,不肯坐他們的船。過玉樹 後,中方隊員要求自己劃一條船,食物也分開吃。

從沱沱河沿鎮下水後第3天,美國攝影師西皮呼吸困難,臉色煞白。第5天晚上11點,西皮死於肺炎。托比和西皮一個帳篷,西皮死的那一刻,托比看到無數淡黃 色的氣泡從他嘴裡冒出來。張繼躍看到,哭哭啼啼的托比找到肯?沃倫,肯?沃倫沒有安慰他,反而斥責他說:「哭什麼哭!這是探險,弄不好下一個就輪到你。」 在長江上游,下水後便是無人區,河邊沒有路。肯?沃倫打開無線電求助,結果信號無法接通,廣播里聽到的都是俄語。

隊員把西皮埋在岸邊,在槳上拴了5面美國旗,紀念他在河上度過的5天,中方隊員提供了1面中國旗。在西皮葬禮上,褚斯鳴鳴槍數響。肯?沃倫當時沒有直接反對,但後來他對褚說:不該浪費子彈,那些旗子和槳也有專門的用途。

美國隊員把西皮埋在岸邊,並掛了五星紅旗,以示紀念

西皮死後,隊員更加恐慌,開始狂吃,每頓吃兩、三盤食物,撐到幾乎睡不著,早上賴床也更嚴重。肯?沃倫很生氣,「好像如果不這麼吃,他們自己也會死掉一樣」,他更嚴厲地催促隊伍加速漂流。

抵達玉樹後,美國人得知中國隊伍已經在葉巴遇難。葉巴是玉樹的下一站,恐懼進一步滲透到隊中。隊員們要求肯?沃倫下台,他們指責說,肯?沃倫對西皮毫不關 心,對待隊員態度極差,尤其是對托比,「像對一坨狗屎」。另一個由來已久的爭執是,肯?沃倫禁止隊員在河上和晚上十一點後放音樂,也不許他們在船上看小 說。「沒有隊員把長漂當度假,但有些人意識到這事有多嚴肅時,為時已晚。」一名隊員說。

最終,包括托比在內的三名槳手和一名隊醫退出,乘飛機回美國,中美隊繼續漂流。開會時,不少隊員畏懼玉樹和德格之間「最危險的一段河流」,肯?沃倫說:「不可能。虎跳峽才是最兇險的水域,在那兒,光是勘察和架機器就得花兩天。」

一路上,中美隊不斷發現翻船、斷槳和橡皮艇碎片,褚斯鳴撿到過一根一米左右的塑料槳,「小孩在公園裡坐充氣船劃著玩的」。他覺得好笑,心想:這怎麼可能呢?

8月17日,中美隊從玉樹出發,逐漸進入長江最危險的江段。金沙江在3000公里的流域內跌落3000多米,長江即將顯露它的威力和磅礴。

葉巴灘遇難

中國隊伍更早感受到了這一點。進入金沙江,江面收窄,兩岸陡峭,水流湍急,船隊難停。洛陽隊和四川隊使用的都是小型橡膠船,吃水淺,碰到大浪極易翻船。更危險的是,江中密布礁石,急水流過,不規則的河道形成紊亂的漩渦,有的形成水灣,一旦進入便很難脫離。

當時長江水文資料極少,隊員們都將虎跳峽和堯茂書遇難處作為重點。隨著在金沙江頻繁翻船,洛陽隊決定提前拿出為虎跳峽準備的特殊武器——碉堡式密封船。

這是洛陽隊發明的「特殊漂流船」,其形狀如飛碟,周身封閉,呈扁圓形。人進入後,扎住入口,抱住氣柱,靠艙內的氧氣袋呼吸,很像抗日電影中的黑碉堡。兩支中國隊伍都認為這種封閉式漂流設備更安全,4名隊員第一次進入密封船,順利漂過大灘。人們對密封船充滿了信心。

密封船示意圖

然而,密封船遠比它看上去危險。由於無法操控,人在船里只能聽天由命,既不能躲避礁石,也停不了船。在老君灘,四川隊進船前喝了壯行酒,結果過灘時劇烈顛 簸,一名隊員把雞肉和壯行酒都吐出來。另一名女隊員碰到嘔吐物,也哇地吐了。於是,嘔吐物在船里上下翻滾,粘了隊員們一身。

密封船的迷信在葉巴灘被打破。這是玉樹往下第一個大型險灘。7月25日,洛陽隊和四川隊決定用密封船綁著敞船闖灘,當晚便翻船,7人落水。敞船上5人陸續 找到,密封船內3人卻失蹤。幾天後,接應隊撈到了空無一人的密封船,都驚呆了:密封船中間撕裂,破開了2/3,像張嘴的貝殼。隊員推測,大浪時3人困在其 中,天旋地轉,最後船體開裂,3人被甩出去後失蹤。

這是1986年的長江漂流中,第一次出現水上傷亡。搜救隊伍進山,一無所獲,失蹤3人基本沒有生還可能。出發前,洛陽隊完全自發,提前商量好,生死自負。他們通知後方的遇難者家屬,隔了幾天,後方來電:「家屬均正確對待」,隊員們很受震動。

但此時的漂流已經複雜起來。葉巴事故後,路透社、法新社等媒體報道,人們開始知道中國的長江上,正展開一場慘烈的探險競賽。8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啟 立批示,讚揚漂流隊為國爭光的拼搏精神。隨後,四川省派了副指揮到前線,要求隊伍的每一步行動都要報省里。洛陽市政府也派人來勸返,一時間洛陽隊便要解 散。

更急迫的是,8月13日,巴塘縣宴請洛陽隊,席間官員透露,中美隊已漂過玉樹。洛陽隊沒想到中美隊速度如此之快。「他們來了要超過咱……乾脆,直接到虎跳峽,賭一次,咱們賭成功了,就行了;賭不成功就讓人美國超過去了,也不難看。」

緊急磋商下,裝備盡毀的洛陽隊不顧勸說,直接跳過四川段,決定在最險惡、也是最著名的虎跳峽一搏。8月17日,洛陽隊乘卡車前往虎跳峽,四川隊也跳過葉巴,直奔虎跳。

兩支隊伍還沒到,幾十家媒體就已經在虎跳峽等著了。新聞界的長槍短炮已架好,每個人都期盼著長江上即將到來的中美對決。

殺手河

然而,中美隊到不了虎跳峽了,他們在葉巴經歷了最恐怖的一段水上探險。

8月29日,陰天,隊伍先派獨木舟槳手夏普去勘察水情,獨木舟輕巧,易停,可以貼在河邊蹭著走,適合開路。夏普看到了令人震驚的景象:前方河道有一個極深 的大水洞,將下游30米的水都吞入其中,中美隊的船會「直接掉進去,完全消失」。夏普對船隊說:「我的天,這個洞太大了,掉進去就死定了。沿著河邊走,你 們也許能擠過來。但你們必須先勘察。」

河邊山高崖陡,一直走到下午3點,中美隊才在右岸找到能看到水洞的地方。肯?沃倫判斷:水洞右側有水流流出,應該向右劃。這天,攝製組架設機器又花費大量時間,下午4:30,中美隊出發。

現在的葉巴大水,攝於四川省白玉縣蓋玉鄉葉巴村

在當天的記錄里,肯?沃倫寫道:「我們進入了全世界最大的激流中,10.8米長、7.2米寬的船隊被拋來扔去,如同玩具。」為了漂過大洞,中美隊把4條船綁到一起,紮成一個菱形的大筏子,以增加浮力和穩定性,但最大的浪起碼有兩個船隊那麼高。

褚斯鳴驚悚地發現,雖然船綁到一起避免了翻船,但由於載水多、船極重,沒人能停住船了!所有人只能跟著水走,充滿氣的橡皮船綁在一起,互相摩擦,發出怪異的聲音。

「非常窄,非常多的彎曲,走幾步就拐彎,走幾步就拐彎。轉彎處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有一種心理暗示,如果轉過去一看,My God!河沒有了,前面是一個斷面,特別可怕!因為你不知道它下面斷得有多深,它可能只有2米,問題不太大。但你在上游是看不見下游的,所以就看見往上濺 的白色的水花,那河就斷了,似一條線斷下了。

「就停不住,非常可怕,最後那段誰都不說話,就聽著橡皮的聲音、濺的落水的聲音,就好像變成拍電影的慢鏡頭一樣,把個別的聲音抽出來,別的聲音就空了。所 有的注意力都盯著下面看是什麼,很自然地沒人說話,誰的心裡都特別緊張。有一種特沉重的氣氛壓在那兒。陰天,走了好長時間就是這麼個狀態,那天是心理折磨 很厲害的。

「那段時間就特別集中地一直往下,你就停不住。它就一直特別窄,一直往下不停地跌,跌水,就只能走,所以就特危險。如果有類似虎跳峽那麼一個東西,那麼下 去,就玩完了。由於是首漂,誰也不知道前面的路況,誰也不知道葉巴大水到底是什麼樣的,中方怎麼死的不知道。所以那個心理陰影一直在。」

「房子那麼大的水」向中美隊打來,船隊被掩埋在浪群中,隊員們多次落水。褚斯鳴和張繼躍落水後,河裡全是渦流,就像「被扔進洗衣機裡邊攪」,兩人拚命扒住船的救命繩才沒被甩下。

這時,美方槳手安索看到:「洪流像褐色的被激怒的巨龍拚命地搖動著,似乎想甩掉自己身上的蟲子。褚斯鳴和張繼躍奮力扒住筏子邊,浪頭把筏子頂得幾乎要豎起來,又跌入水中,划過攪成旋渦的水洞的邊緣……絞在一起的膠皮、筏框和水摩擦的聲音讓人膽寒。」

「此時,浪花沖向兩側絕壁,憤怒地卷回來,被扭曲,被擊碎。我們像軟木塞一樣被甩出去……水波的聲音和筏子的吱扭聲攪在一起,其他聲音都聽不見,就好像火車穿過隧道時的情形。筏子里灌滿了水。」

失控的船高速下行,水流巨大,似乎置身海洋之中。在最大的激流處,肯?沃倫告訴槳手們「停止嘗試」。第二年再度隨肯?沃倫去印度漂流的夏普觀察到,肯?沃 倫在無法判斷水情時,就會轉向自己的漂流哲學:"go with the flow"(隨波逐流)。「與其說他相信人的機巧和好運,不如說他堅信人在全心全意把自身的命運和江河萬古奔流的必然,毫無猶豫地結合到一起去後,冥冥中 會有超自然的力量保佑你。」30年後,褚斯鳴這樣理解肯?沃倫當時的指示。

於是,在關鍵時刻,肯?沃倫讓槳手們放棄了與河流角力,相反,他讓滿灌著水的船隊半沉在河流中,「變成河的一部分」,隨著河流急速下行。翻船的危險避免 了,取而代之的是對瀑布的恐懼。正在這時,前方出現一塊巨石,船無法躲避,肯?沃倫的船騎到石頭上,船底被拉開一個大口子,水開始湧入,船逐漸下沉,但肯 ?沃倫並沒有立即意識到。

突然,本來半個身子就在水中的肯?沃倫發現腳底沒有船了,他和槳手安索掉落水中。他迅速反身抓住旁邊一條船,船速極快,他沒有時間爬上來,只能死命抓住,隊員們大呼:Hang on for your dear life!(拚命抓緊了!)

褚斯鳴在後船,驚濤駭浪繼續往船隊打來,「站起來就被甩下去」。他緊抓住船,完全無力把肯?沃倫拉上來。眼看著前方河道有個急彎,拐彎處一塊大峭壁稜角向外,水沖著船就往峭壁走,失去控制的船直奔峭壁而去。

肯?沃倫和安索此時還在死死地抓著船邊,大半個身子都在水裡,頭朝船內,峭壁上突出的大石頭正對著他的後腦勺。褚斯鳴準備閉眼了,他不想眼睜睜地看著這兩 個人的腦袋被擠癟。萬幸,過彎時,撞向峭壁的激流又撞回來,回水的力量把肯?沃倫的腦袋往回推了幾十厘米,肯?沃倫的腦袋幾乎擦著峭壁過去了。

褚斯鳴越想越後怕。「他要是看到(峭壁),他肯定害怕了,肯定覺得會被碾碎在裡面,肯定會鬆手,鬆手這船就走了,他們倆就廢了。就是他們倆不知道,傻乎乎地拚命在那抓著抓著,就衝下去了。」

一直等水稍緩,褚斯鳴趕緊竄出來,把肯?沃倫二人拽上來。他第一句就說:Congratulations.(祝賀你)

肯?沃倫問:祝賀什麼?褚斯鳴說:你離死只有這麼遠,剛才太危險了。

大筏子靠岸後很久,駕駛獨木舟的夏普才划到,靠岸後,他帶著難以置信的表情,說:Is everyone here?(都活著吧?)

這一晚,不需要催促熄燈,每個人都精疲力竭,迅速睡去。四名隊員受傷,部分攝像設備被撞碎,船隻受損嚴重。「長江拿走了它的過路費。」肯?沃倫在當晚的日記里寫道。

誤解與逃生

8月30日發生的事是一連串誤解,最終導致這支立意偉大、準備充分的探險隊,還沒有到達虎跳峽,就分崩離析。

第二天醒來,驚魂未甫的攝製組和槳手找到肯?沃倫,告訴他不想再漂了,要就地扎帳篷、等待救援。尤其是主力槳手羅恩,他被前一天的水情嚇壞了。隊伍在河邊 等了一天,這時,負責勘察水情的獨木舟手夏普坐不住了,他要划到下游看看。夏普在攝製組中職位最低,但他堅強果斷、自有主張,在漂流前他聽說一天要漂80 公里,就認為不可能,「這讓我不信任肯?沃倫的領導」。

夏普划到下游後,又逆流划上來,他帶回來的消息打擊了所有人:下面的河流比之前還要兇險。「我看到隊伍士氣低落,肯也不打算繼續。」夏普心算出食物儲量撐 不了幾天,「這時我的角色變了:我是隊里唯一的獨木舟手,也是唯一有勇氣的人。」他把船划到對岸,然後棄船向深山徒步,他要去找救援,然後「帶著修船工 具,回來繼續漂」。

但夏普並沒有把自己的意圖告訴其他隊員,在他們看來,夏普害怕逃跑了。連貼邊走的獨木舟都過不了,只能從河道中間過的大筏子就更不可能,隊伍更恐懼返回水 上,只幻想空中救援。直升機成了全隊的夢魘,三天時間裡,每個人都在望著天空,尋覓直升機引擎的聲音。當導演把發電機打開時,隊員們開始大喊:直升機!直 升機!連負責聯繫空中救援、最清楚不會有直升機的褚斯鳴也出現了幻覺。探路時,他在山上把水花聲聽成螺旋槳,心想:「壞了,直升機現在來了,把他們接走 了,就把我一個人擱在這兒了。」然後拚命往山下跑。到後來,他聽什麼都像直升機,動不動就抬頭看,直升機來了沒有,「狗屁都沒有」。

第五天,三名隊員沿陸路勘察水情,回來後,槳手羅恩對肯?沃倫說:下面的河可以漂,他會儘快修好船。兩個小時後,肯?沃倫走到羅恩的帳篷檢查修船進度,他口袋裡揣著錄音機,羅恩接下來說出的話震驚了他。

「我騙了你,肯。河流很危險,我不想再回去了,我想等直升機救援。」羅恩情緒崩潰了。這不是羅恩第一次情緒失控,他有情緒躁狂癥狀,在玉樹,就是他大吵大 鬧,要求肯?沃倫下台。後來他又第一個和解,哭泣著和肯?沃倫擁抱在一起。他情緒波動極大,等肯?沃倫走了以後,他又和隊伍分析,認為此處徒步實在困難, 反而往下漂了一天才上岸。

「好。」肯?沃倫回答。

「你沒生氣,我真高興。」

肯?沃倫心裡想:「我生氣?羅恩,媽的,我為什麼要生氣?你這個瘋瘋癲癲的混球。我現在就這麼跟你們打交道。」

但他還是說:

「當然,沒問題。」

在隊里,羅恩的划船技術僅次於肯?沃倫,同時他還是修船專家,所有的船架都由他製造。肯?沃倫沒法單獨操作一個大筏子,如果羅恩不去,有一艘船無人能劃, 再遇到大水就加倍危險。肯?沃倫也深知羅恩的反覆無常,加上從白玉縣出發已經漂了6天,他誤以為離下一個接應點很近,走出去會很快抵達。

於是他找到褚斯鳴,三名中方隊員一直服從他的指令,「隊長說什麼就做什麼」,是他在隊里最後信任的人。在玉樹美國隊員嘩變時,肯?沃倫曾說,「即便我們槳 手只剩下中國人,我也絕不懷疑會成功。」確認了直升機救援不可能後,肯?沃倫先說:我出去勘察,要行我就回來再一起走。又說:褚,我一定要走,「就算這幫 人都不幹,哪怕我從美國找人接著漂,也要做完」。褚斯鳴覺得不可思議:你怎麼可能到美國找人回來漂呢?還沒等他想明白,肯?沃倫就背包走了。

葉巴附近是茫茫的原始森林,走之前,肯?沃倫對著錄音機留下了對妻子簡?沃倫的話:「由於我不相信他們,我決定走出去……我不知道說什麼好,這種該死的、 滑稽的恐懼已經穿透了這片營地……他們的合作精神每況愈下,勇氣不復存在,只想著自我保護。沒有團隊合作,什麼都沒有,只是狗屎,完全的狗屎……」

出發後,肯?沃倫走到利於勘察的山頂,往下望,河流湍急,儘管他還想漂,但他覺得「不可能說服其他人繼續了」。於是他接著走,帶著對所有人包括對自己的憤 怒徒步出去了。跟著肯?沃倫走的只有導演,導演說,如果肯?沃倫不回來,紀錄片得有結尾。於是他扛著攝像機,一直拍到肯?沃倫孤獨的身影消失在山那邊,第 二天導演又一個人回來了。

肯?沃倫剛走,一個隊員就跑來告訴大家:他不會回來了,「我掂了一下他的背包,起碼有70磅重」。隊員們跑去翻肯?沃倫的帳篷,整個長漂,肯?沃倫從不跟 隊員們一起露營,他會跑到遠離大家的地方,有時甚至到對岸扎帳篷。這讓褚斯鳴都覺得他孤僻,「好像你挺討厭我們」。隊員們拆開他的帳篷,看有沒有留下信 件,卻發現了跳蛋和充氣娃娃。中國隨隊記者沒見過這玩意,拿著跟美國人捅著玩。大家把充氣娃娃、防潮袋吹鼓了,寫上SOS,往下游丟。

肯?沃倫離開後,中美隊又划了一天,才決定上岸徒步。攝像機、電池、鏡頭、膠捲和船隻都擱在江邊,只帶吃的、帳篷、衣服和水。為了輕裝,褚斯鳴把1985 年肯?沃倫送他的牛皮皮帶都丟了,換了綁船的一根繩子。他只帶了自己拍過的膠捲和兩本薄薄的日記。當時,全隊的食物只剩下一點挂面和干白面,如果坐等肯? 沃倫求援,非餓死不可。

在山裡徒步數天後,隊員們終於找到一個村莊,掏出所有錢買了一頭豬。結果沒人知道怎麼殺豬,隊員們把豬嘴給捆起來,「想給它憋死」。這時候,信佛教的錄音師走過來,漂流時,他每天都念佛經、給日本妻子寫信。他說:這得等什麼時候去!上去「噗」的一刀,把豬捅死了。

一天後,搜尋了十多天的救援隊也終於找到他們。出深山的路上,因為馬不聽話,羅恩的躁狂情緒又發作,他脫下鞋,拽著馬籠頭狂打馬腦袋,大喊大叫。在他們抵 達縣城的半小時前,獨自徒步出山的肯?沃倫也遇到了藏民村莊,他白皙的皮膚、新奇的裝備吸引了藏民,很快,消息層層上報到巴塘縣。肯?沃倫獲救了。

回到巴塘後,肯?沃倫宣告漂流結束。四川省某位領導告訴他們,中國人有「秘密武器」密封船,一直在陸上做接應的簡?沃倫,在電視上看到了密封船,她說:「那不是漂流。」

宣告結束的當天,伴隨著巴塘徹夜不歇的犬吠聲,肯?沃倫在日記里寫道:「長江的威力即便對一個漂流老手也難以描述……我們選的這些人,這些簽了合同、要為長漂奉獻的人,最終只關心自身安危。如果這次探險有失敗之處,那就是缺乏決心和勇氣。」

在日記最後,他說:「我說過,和長江峽谷的人們見面是這次旅途的全部,有太多太多的感人場景。但我最珍惜的時刻,是我孤身一人時……我也許再也見不到長江了。對於它的氣勢、力量、速度和湍流,以及這難以言喻的咆哮聲,我滿懷感激。」

虎跳峽決戰

8月下旬,兩支中國隊伍趕到虎跳峽,他們並不知道肯?沃倫已經遇險。

虎跳峽位於雲南西北部,在麗江和香格里拉的交界處。峽谷在哈巴雪山、玉龍雪山之間,全長17公里,谷深水急。順江而下,江心有三塊突出的大石頭,被劃分為 上、中、下虎跳,上、中虎跳間還有20多個特級險灘。這裡是世界著名的徒步聖地,早在20世紀初,西方探險家就撰文描繪過它。

洛陽隊和四川隊猶豫了,虎跳峽的險惡遠超想像:原本碧綠的江水,到橋頭向東拐,跌進兩座雪山的夾縫中,江面迅速收窄,三公里的峽谷陡峭、多碎石。當地人 說,把砍好的木頭從上游放下,過了虎跳,能撈上來的不過一半。要麼被拍碎在江心的大石上,要麼掉入水灣,幾個月都出不來。

隊員們走半山的懸崖路勘探上虎跳,還未見水,就聽到磅礴的水聲。走近一看,跌水不斷,巨石暗布,浪頭激起有十米高,江水瞬間化成濃霧,赫赫水聲震耳欲聾。人們互相說話,即使面對面吼叫都難以聽清。

在虎跳峽山路行走,如果聽到轟隆隆聲,人就要立刻縮到路內側,緊貼石壁。經常有氂牛或者山羊滾落,轟隆隆滾下去,砸到大石上的一命嗚呼,掉入江中的瞬間淹沒。後來營救懸崖下的郎保洛時,一名四川記者就在山路上被落石砸死,年僅23歲。

四川隊指揮部在等上級指示,遲遲不下命令,一些隊員開始反對冒險,他們打牌,出去玩,回家探親。一名四川隊隊員最開始偷了隊內設備,提前上了源頭,遇到危險第一個退出了:「那麼危險,不漂了,祖國人民會原諒我們的。」

但是數十家媒體的記者等不及了,又一次膠著的會議上,一名記者諷刺隊員:「你們太撇(四川話,差勁)了,都是癟火藥,你們不敢漂,我是記者我都敢漂。」四川隊隊員李大放一下子被激怒了:「沒有人上我要上!」

「我當時年輕嘛,血氣方剛,受不了被別人小看,之前都漂了那麼長的路了,你還敢小看我們?」30年後,李大放對記者說。

每天都有記者去詢問隊員,漂不漂,何時漂,《四川日報》記者找到洛陽隊隊長王茂軍,第一句話就是:「你們究竟漂不漂虎跳峽?」

「怎麼不漂?不漂虎跳峽乾脆回家去算了!」王茂軍說。記者又將洛陽隊的態度傳遞給四川隊,四川隊也壓力巨大。

在把長江漂流從一個民間活動,推向全國性愛國運動的過程中,新聞記者的作用就像催化劑,無論結果好壞,都是他們「寫稿的佐料」。1985年時,就有記者和 漂流隊員孔志毅找到張繼躍,「大家一塊搞個漂流隊,我們記者可以給你搖旗吶喊。」張繼躍拒絕了,水性極差的孔志毅溺死在葉巴灘。

漂中遇難的孔志毅和萬明

記者也經常向隊員們傳遞新消息,8月底,洛陽隊在虎跳峽勘察,在一家小飯館遇到兩名記者,其中一名興奮地向他們高喊:「美國隊死了一個人!美國隊也死了一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並不清楚細節,只是反覆肯定說,錯不了,死了一個隊員,叫大衛?西皮。

兩岸民眾也都知道了漂流,他們每天都來到江邊,看哪方會先衝過去。洛陽隊在核桃園村附近勘察,遇到村書記,書記都知道後面「美國隊」在追趕,勸慰他們,一定可以先漂過虎跳峽。

9月4日,新密封船運到,洛陽隊決定先把一條狗放進去,從上虎跳下水,「試漂」。結果密封船開裂,狗不知所蹤。但這並不影響記者的「信心」。第二天,四川電視台記者告訴隊長王茂軍:「老王,你們當時如果坐人,也就過去了,狗不是人,它只能躲,人則可以抓船。」

躁動中,也有記者保持清醒。《渡口日報》記者戴洪芳就很不滿激進記者的勸說行為,她反而對王茂軍說:你們可不能聽那些不負責任的記者,說些煽動的話,他們是為了寫新聞,發報道,虎跳峽你們能過就過,不能過就繞著走,人們會理解的,幹嗎非要把命搭上?

採訪完,她讓王茂軍寫幾句話,王茂軍寫了:「長江巨瀾,積之於涓涓細流 / 中華振興,有待於萬千黎原」。王茂軍也要她簽名,戴洪芳卻只寫了一句:「願上帝保佑你們!」王茂軍一愣,這是之前極少見的贈言。戴洪芳說,「我沒有豪言壯語,我只能默默地祝福你們。」

試漂船破後,洛陽隊找不到合適的工具補船,就用補自行車的膠水,粘上麗江客運站送來的舊輪胎。此時,恰好在虎跳峽的重慶橡膠廠技術員趕來,他看著連連搖頭,得知洛陽隊要拿這艘船下水,他掏出五十塊錢,塞給王茂軍,轉身離開。

9月10日,洛陽隊雷建生等二人上船,當天衝過上虎跳,艙門連接處撕破,人沒有受傷。各大新聞單位立刻發出報道:洛陽隊衝過上虎跳!

洛陽隊士氣大振,再次連夜補船,衝擊中虎跳。艙門連接處不易修補,他們就把一塊紅色氣墊床塞到裂口處,又用膠水反覆加固。兩天後,郎保洛和孫志嶺上船,下 水後第一個大浪,紅色氣墊床就飛出來,密封船撕裂成了半敞船。孫志嶺失蹤,漂過中虎跳後,郎保洛在峭壁邊的大石塊上岸,等候營救。中虎跳一死一傷,兩隊都 停下來,全力營救郎保洛。

這一過程被多家電視台拍攝下來,並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中播出。各大媒體長篇累牘地報道營救,郎保洛成了家喻戶曉的英雄。9月16日,岩縫裡的郎保洛被救出,舉國歡騰。

就在3天前,肯?沃倫宣布中美隊結束漂流。「美國人退縮了,我們絕不退縮,寧可不要命也要完成漂流!」站在虎跳天險前,洛陽隊對著吼聲如雷的大跌水立誓。之後,兩隊都利用密封船漂完整個虎跳峽。

漂完虎跳,兩隊立刻成為民族英雄,受到了沿途民眾的瘋狂追捧。洛陽隊在雲南大具縣給船打氣時,一名納西族青年背著一筐梨要求入隊,他說:「中國人漂長江, 也應有少數民族一份。」招待所的服務員也要求加入。在長江上游第一個大城市渡口(現攀枝花),四川省委常委和洛陽市副秘書長帶領的慰問團迎接。

渡口市萬人空巷,離開時,江邊幾萬群眾送行,把大橋上的一個圍觀群眾都擠掉下去。一名少女突然跳入水中,向漂流船游去,沒有追上,放聲大哭。在狂熱的民眾 面前,漂流隊員明白,他們出名了。「他們看我都是一種崇拜的眼神,我都不明白他們在看啥子,看外星人嗎?又不是從南極回來的。」一名漂流隊員說。

成名與再戰

肯?沃倫和中美隊的放棄,反而加劇了洛陽隊和四川隊的競爭,兩隊都要搶「首漂」榮譽。

和洛陽市商量後,洛陽隊直接派一隊人乘汽車到武漢下水,兩地同時開漂,直奔上海吳淞口。四川隊措手不及,過了宜賓,長江便可通航,僅靠槳劃,怎麼也沒法追 上汽車。四川隊開始強調「一寸不落」,派人去補漂之前在四川、雲南跳過的4段江段。葉巴受阻後,洛陽隊跑到虎跳峽,直接跳過半個四川,「一寸不落」正是它 們的軟肋。

11月,四川隊的4隻補漂分隊赴四川、雲南。在莫丁險灘,補漂隊3人除一人在渡口後曾上船漂流外,其餘二人都是第一次上船,之前一直在負責隊伍的後勤和裝 備。結果船翻落水,3名隊員全部遇難。這是長江漂流死亡的最後3個人,加上葉巴失蹤3人、虎跳峽和白鶴灘遇難2人、病死的西皮和被飛石砸死的記者,長江漂 流三支隊伍共死亡10人。

金沙江最後一搏遇難的三位勇士:楊前明、王建軍、王振

越往長江下游,歡迎群眾的規模越誇張。每到一處,都有盛大招待宴會,並請到禮堂作報告。11月12日,洛陽隊進入上海吳淞口,上海市委、市政府、海軍上海 基地、河南省和洛陽市的領導迎接,上岸後,手捧鮮花的上海市民簇擁著漂流英雄入城。隊員們在同濟大學做演講,被學生的歡呼聲打斷。隊長王茂軍受上海電視台 邀請,拍攝節目《真正的男子漢》,他特意颳了鬍子,導演大為失望,「唉,我們拍的就是你那絡腮鬍……」

休整兩天後,洛陽隊乘火車返回河南,數千名上海民眾到火車站歡送。次日,凌晨五點十七分,洛陽隊乘坐的火車經過鄭州,河南省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在站台等 候,看望路過的隊員。上午九點,火車抵達洛陽,數萬人湧入火車站廣場。「汽車都開不動,老師也不上課了,人群把隊員們拋起來。」一名親歷者回憶說。

報道漂流的記者們也獲得了他們的獎賞,他們將當年的全國好新聞獎、全國新聞攝影評選一等獎等獎項攬入囊中。接下來的一年,全國大大小小的江河裡都擠滿了漂 流探險的人,他們希望用同樣的方式沾染英雄的榮光。長江漂流的故事也被搬上熒屏,堯茂書的故事被改編成電視劇《長江第一漂》,由春晚上名聲大噪的朱時茂出 演,洛陽漂流隊的經歷被改為電影《天鼓》,主角包括李幼斌、遲志強。

長江漂流時,洛陽隊就想過再漂黃河。在四川,一位小朋友問洛陽隊隊員:「你們漂完長江幹什麼?」隊員回答:「漂黃河。」結果小朋友大哭,說:「都讓你們漂完了,我長大以後漂什麼?」隊員們聽完熱淚直流。

1987年,洛陽隊再赴黃河漂流,在黃河上,洛陽隊堅持不用密封船,堅持「一寸不落」。但這一次,長漂時的隊內矛盾公開並放大。組隊時,郎保洛以「加里森 敢死隊」為模板,挑選了一批勞改犯、強姦犯、搶劫犯作為隊員。《加里森敢死隊》是1980年中央電視台引進的第一部美劇,講述二戰時一群囚犯在隊長加里森 的帶領下建立奇功的故事。該劇播出後轟動全國,無數年輕人效仿,引發1983年的嚴打,該劇也被強行掐斷。在黃河上游,這支「敢死隊」與沿途藏民發生沖 突,屢次動刀子。在達日,由於內訌,隊伍自相殘殺,一名隊員被捅傷,一名記者在勸架時腹部被捅一刀。

在拉伽峽,洛陽隊強行沖灘失敗,雷建生、郎保洛等4人死亡,這成為漂流的轉折點。國務院辦公廳發出《加強江河漂流活動的管理通知》,漂流立刻由「民族精神 的弘揚」變成「過熱」,中宣部下令,對漂流「不宣傳、不報道、不支持」。但黃河上的3支隊伍堅持漂完,最後以7人死亡為代價結束。等洛陽隊到達黃河的入海 口時,在場記者只有3人。長江漂流連同一起,被迅速忘記。

1986年,當漂流隊到南京時,女排五連冠隊長孫晉芳說:「你們不僅是不怕苦、不怕累,還要加一個不怕死!你們中間還有隊員犧牲,我們非常感動,要向你們學習。」

但是今天,曾經一度與振興中華、女排五連冠、洛杉磯奧運會首金並列的長江漂流,成了80年代被遺忘得最快的一場愛國主義運動。

長江漂流地形圖

褚斯鳴

回到美國後,肯?沃倫很快面臨西皮家人的訴訟。在玉樹放棄的隊員提前回到國內,接受採訪,將肯?沃倫描述成一個惡魔,並對他提出指控。因為西皮的死,美國國內對長江漂流的報道絕大多數是負面。「他寧可踩著屍體也要首漂長江。」一則報道這麼形容。

1990年6月,長漂4年後,法院宣判,否認了4名離隊隊員的證詞,肯?沃倫無罪。西皮和醫生偽造了一份體檢報告,隱瞞了自己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病史。西皮 極其渴望參與長漂,但他的報社毫無合作慾望,停薪、不準假、不承諾保留工作,西皮想藉此跳槽到華盛頓的報紙。肯?沃倫贏得全部6場官司,但欠下18萬訴訟 費。由於負面報道過多,他的漂流業務難以為繼,他的公司和個人相繼宣告破產,房產被出售。

6月的一天,肯?沃倫回家時,帶回一束白色羽毛,他對簡?沃倫解釋:「對印第安人來說,白色羽毛是懦夫的象徵。」他寫了8封信,分別寄給4名在玉樹退出的隊員和4名從前的仇敵,並附上一根羽毛。

1990年12月,褚斯鳴正在準備出國留學,肯?沃倫對他說:褚,你不要急著來,咱們一起把漂流做完,我負責給你交學費。

肯?沃倫再次獲得體服的許可,一家日本的電影公司願意贊助,褚斯鳴把張繼躍、當年隨隊記者都喊上。當肯?沃倫的代表正在日本談判時,1991年2月,肯?沃倫在家中突發心臟病死亡,享年63歲。

褚斯鳴這樣解釋肯?沃倫對長江的執念:「曾有過那麼一個時代,在人們心裡有愛。人們因為愛而欲罷不能,於是被高山大河、深海太空所吸引,孤注一擲地去捨身探索,很像人在為情所困的極端處迸發出的不顧一切。沃倫從心底里摯愛長江,他魔咒在身,無法擺脫,只有以身相殉。」

褚斯鳴

1993年,當年的中方槳手張繼躍成立了中國最早的漂流公司,公司的一條經典漂流線路正是當年肯?沃倫看中的玉樹到曲麻萊。在中國,漂流幾乎只在公園以 「激流勇進」的形式出現,遠無法成為一項大眾運動。張繼躍的主要客戶是日本人。接受採訪時,英國才通過脫歐公投,日元升值,張繼躍的漂流公司剛剛收到一筆 匯款。他對銀行的朋友說,緩些時候再把這筆匯款換成人民幣。另一名中方槳手徐菊生,後來成了中國國家皮划艇隊教練。

在印度,肯?沃倫播下的另一顆種子卻發展壯大。1985年,與褚斯鳴、張繼躍同在肯?沃倫家裡訓練的一個印度年輕人,Shauket Sikand,回國後創立了印度第一家漂流公司。他介紹說,每年有10萬人在恆河上漂流,他們公司佔了十分之一。Sikand說:「在印度,肯?沃倫幾乎 被老一輩漂流家當作神。因為他,漂流才在印度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提起被媒體稱為「最後的偉大征服」的長江漂流,他說:「你不能征服長江。因為長江已經 存在了幾百萬年,他還很可能會繼續存在幾百萬年。我們利用河流來抵達每個人,我們必須感恩長江。」

肯?沃倫去世後,帶著一個孩子的簡?沃倫生活困難、個人破產,法律不允許她擁有個人積蓄。但即便在最困難的時刻,她每個月也省下90美元,租下一個儲物 間,把所有1986年的資料、檔案儲存其中。一直到25年後,從痛苦中恢復,她決定寫下長江漂流的回憶錄,書名叫《當夢想撞擊恐懼》。在1983年因為被 騙損失了40萬美元後,肯?沃倫一度想放棄,但簡喝止了他。「我不允許任何人跟我說放棄這個詞,」她說,「現在,滾出我的辦公室。」她在書里寫道:「女人 如茶包。把她放到水裡之前,你永遠不會知道她有多堅強。」

病故前有段時間,沃倫夫婦經濟條件稍微好轉,他們買了一座新房子。沒多久肯?沃倫去世,遺孀簡?沃倫申請個人破產,為了躲避債務,她必須賣掉房子。同年, 褚斯鳴來到美國留學,暑假他想去看望簡?沃倫。簡?沃倫對他說:褚,你快來,這個房子我已經賣了。因為要讓你看一眼,我跟房主商量了,他先不搬過來,再多 給我幾天時間。

1991年夏天,時隔6年,褚斯鳴又回到了俄勒岡州波特蘭市。他來到簡?沃倫已經出售的房子,房子里擺滿了紙箱,大大小小的箱子已經分類,沃倫的個人物品 已經打包封存。房子沿著河修建,前門通著道路,周圍都是樹林。簡?沃倫對褚斯鳴說:我就等你來住兩天,看一眼,這是肯活著時最想要的房子,他在這兒沒住多 久就去世了。

褚斯鳴推開後門,有一條小河,河水嘩啦啦地流過。每天,野鴨就順著河流游過來,到這裡上岸,沃倫夫婦會往地上扔許多玉米豆給它們吃。在樹上,一個木箱被小 石頭拴著,拿滑輪拽起來,裡面也裝滿了花生、玉米,小松鼠就順著樹跑來吃,吃完就走。這是肯?沃倫一輩子夢寐以求的、在河邊的房子,每晚,他枕著河聲入 睡,這個63歲的老人還想像著有一天能乘上他的 What"s Next 號,再度擁抱白色的水花。


1956年,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時,錢學森手下除了抽調來的幾個教授和高級工程師,剩下的主力是一群剛從大學畢業的大孩子


「當時陳賡大將問我,中國人搞火箭行不行啊?我回答得很乾脆,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就不能搞?中國人比他們矮一截?」


60年11月,東風1試驗成功
64年6月,東風2試驗成功
66年12月,東風3試驗成功
70年1月,東風4試驗成功,克里姆林宮第一次需要防備從遠東方向射來的導彈
同年,以東風4改裝而來的長征1火箭把一顆叫做東方紅1號的衛星送入太空


殲-9戰鬥機

1964年,601所在瀋陽召開的「米格-21和伊爾-28改進改型方案預備會」上提出發展新一代戰機的兩種方案,也就是殲-8和殲-9戰鬥機,其中殲-8為米格21的漸改型,殲-9為米格21的大改型(改機頭進氣為兩側進氣,換髮動機)。

殲-9初期設計要求為升限20000M,最大馬赫數2.2,基本航程1600KM,重量10噸的中輕型制空戰鬥機,性能相當於美國F-4B鬼怪Ⅱ。1966年4月,中央軍委根據三機部上報方案,審定修改設計指標為升限21000米,最大馬赫數2.4,最大爬升率200米/秒,最大航程3000千米,作戰半徑600千米,續航3小時。1965年,601所拿出了四套氣動布局方案以供選擇,而後WG導致研製工作陷入停滯狀態。1969年恢復研製並敲定氣動方案後,1970年6月,航空工業領導小組對殲9的性能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活動半徑900~1000千米,重量13噸,使用過載8g,升限25000米,飛行馬赫數2.5,即「雙二五」方案。1970年11月,空軍領導對正在研製中的殲9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雙25太小,雙28太高,應該是雙26,即最大使用馬赫數2.6,靜升限26千米」。殲-9原定的氣動布局無法滿足要求,而後改為鴨式布局,腹部或兩側進氣的方案,也就是殲9VI方案。研製一段時間後,發現指標太高,渦扇6發動機無法滿足要求,1975年1月三機部打申請給軍委要求調指標為最大馬赫數2.5~2.6,升限降為23000米,最大爬升率220米/秒,基本航程2000千米,作戰半徑大於600千米,軍委同意後1976年,611所在殲9VI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了殲9總體氣動力布局和設計參數,形成殲9VI-Ⅱ方案,根據殲9VI-Ⅱ方案,殲-9戰鬥機已經能和F-14等三代早期戰鬥機抗衡。而後因殲-13方案被提出,成飛又承擔殲-7大改的任務,殲-9研製工作收緊。到了1980年,由於當時南海形勢緊張,國家決定尋求先進作戰飛機應急,殲-9研製工作全面停止。(之前錯寫成進口蘇27,已修改,謝指正)

該機從1964年提出設想,至1980年全面停止歷時16年,由於多方原因和對標國際領先水平,硬是把一個二代機改進型的研發需求指標改成了三代機指標,完全無視了國家工業基礎薄弱、發動機落後的根本事實,浪費了大量的資金和時間,對比同期殲-8戰鬥機的順利研製,唯一值得稱道的是,殲-9戰鬥機的技術儲備被成飛用在了殲-10戰鬥機的研發上。

評論比贊多是什麼情況,請不要吝惜點贊啊。


關於中國的股市有一個笑話就是寶馬進去,自行車出來;鱷魚進去,壁虎出來;蒼鷹進去,蒼蠅出來.................................意思就是,中國股市一般人不要去碰。

在經歷2015年的牛市和股災後,國家在考慮怎麼抑制中國股市的大幅非理性波動。於是,就借鑒國外的股市熔斷經驗。

所謂的熔斷,就是股市如果漲或者跌達到一定幅度後,交易自動停止。

通俗解釋熔斷機制就是,你帶5000元去打牌,半個小時輸光了,立馬休戰15分鐘,去樓下銀行ATM取了7000元,上來又打,又光了,於是贏家說~今天你手氣太差,散了算了 。

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熔斷基準指數為滬深300指數,採用5%和7%兩檔閾值。該規定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016年元旦假後,第一天上班,A股非常給面子,第一天熔斷機制就測試成功。

2016年1月4日,A股遇到史上首次「熔斷」。早盤,兩市雙雙低開,隨後滬指一度跳水大跌,跌破3500點與3400點,各大板塊紛紛下挫。午後,滬深300指數在開盤之後繼續下跌,並於13點13分超過5%,引發熔斷,三家交易所暫停交易15分鐘,恢復交易之後,滬深300指數繼續下跌,並於13點34分觸及7%的關口,三個交易所暫停交易至收市。

然後,A股再接再厲,僅僅幾天後,在2016年1月7日,早盤9點42分,滬深300指數跌幅擴大至5%,再度觸發熔斷線,暫停15分鐘。兩市在9點57分恢復交易,開盤後,僅3分鐘,滬深300指數再度快速探底,最大跌幅7.21%,二度熔斷觸及閾值,提前結束交易,收市。

這天相當於只交易了30分鐘,就收市了,交易員也不用幹活了。當時有個笑話,一在交易所上班的哥們睡過頭了,遲到了二十多分鐘。快到時趕緊打電話給老闆說快到了。誰料老闆說,算了,不用來上班了!哥們急了,別啊,不就遲個到么,至於么。

在經歷這麼一出後,從2016年1月8日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機制。

就這麼一個熔斷機制,也就幾天的時間A股4次熔斷 股民人均浮虧10萬。


推薦閱讀:

宋朝鹽酒茶專營等手段是否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西周貴族為何依靠井田制來獲取經濟積累,而非一開始就實行稅制?

TAG:中國歷史 | 軍事 | 世界歷史 | 經濟史 | 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