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價值觀有沒有高下之分?
比如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高尚和卑鄙。
如果有,是不是每個人都應當追求更高的審美跟價值觀?
《快樂大本營》跟莎士比亞戲劇相對比,有沒有誰高雅,誰低俗之分?我記得桑德爾公開課舉得是《辛普森一家》跟莎士比亞戲劇的例子。這裡的意思是相同的。
我認為沒有高下之分,或者說,根本沒有辦法建立起這個評判體系。因為(正如@詹昊恂 所說,)評判價值觀的高下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觀的應用,而一個評判體系是不應該憑藉他所評判的客體、或因其所評判的客體而改變的。
you can"t have the cake and eat it too =) 當你用一種價值觀來衡量所有其他的價值觀的時候,你就只是在履行該價值觀體系內的判斷而已。這種不客觀就已經使得這種價值觀脫離了成為該評判體系的可能。
至於說有的,我認為他們所指的只是一種大眾或階級審美和歷史所造成的偏好罷了(人們往往會把審美標準和自身價值聯繫起來,也願意相信自己所嚮往的價值觀/審美觀是更加永恆和高尚的, 事實上,任何主流的價值觀往往都是時代的產物而已)。這種偏好或許在一定歷史時期中得到許多人的共鳴,但卻不能稱得上是一種客觀的評價體系。
回評論:
雖然說整體上是贊成的……不過為什麼我們不允許每個價值觀都評價每個價值觀呢?……
如果一種價值觀真的不能評價其他價值觀的話……那麼恐怕任何評價都不再是可能的了……甚至包括評價一種說法是否可信……包括你自己的那種在內……
每個價值觀當然都允許, 並且很自然的會評價其他的價值觀. 但這種評價, 只是一種自我維護而已. "高下", 即"優越感" 在我看來, 則是虛假的.
所以並不是價值觀不能評價價值觀, 只是除非我們是上帝能夠達到全知全能, 真正的"客觀"這種東西, 可能的確無法達到. 事實上, 如果我們真正達到全知全能, 包羅萬象, 我認為"觀點"也就不存在了, 存在的只是"現象". 不知道是否回答了這個問題.
偏好無高低,品質有高低。一個美女就是比大眾臉更美(更有品質),但至於你喜歡哪種美,則是蘿蔔青菜更有所好。舉個簡單的例子,吳亦凡就是比郭德綱更帥,但這不妨礙有人也粉郭德綱。
"品質"也是人為的, 或者說是時代或者階級愛好, 甚至進化的產物. 有一種比較廣泛的說法, 是說中國人以白為美, 是因為白的人很少在田間工作; 西方人以麥色皮膚為美, 是因為只有有錢和時間去旅遊的人才能曬出黃色的皮膚. "美女" 之所以為"美女", 和社會環境, 主流價值觀, 和物種本身的偏好有關的. 胸部大小, 腰臀比, 都和生育能力有關; 好的皮膚, 唇紅齒白, 健康的頭髮, 是身體健康的直接反映; 相對對稱的面容, 說明成長中沒有收到寄生蟲等等疾病的困擾... 人們評價或者直觀感受美醜的時候, 並不會去想這麼多, 但是的確是"審美"傾向無數原因中的原因之一. 一個喜歡低腰臀比的男人, 和喜歡尾羽更加豐滿的孔雀, 和喜歡羽毛更加紅的火烈鳥, 和喜歡蛋蛋更藍的長尾黑顎猴, 在進化的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那就是尋找繁殖力更高的伴侶: "趨利避害". 只是人們把因為這種"趨利避害"而產生出的在外觀上的傾向, 取了個名字叫"審美觀"或者"價值觀"而已. 這些審美或者價值觀, 當然有他們的道理, 但是說一個比另外一個更加"高", 更加"優越", 是不恰當的.
按照問題中的例子, 在我們現代的時代中, 假設主流審美認為"吳亦凡"類型比"郭德綱"類型更加好看, 這些原因可能是: 前者看上去更加年輕, 五官更加對稱, 體型更加勻稱更加高大. 但假如有一天有一種廣泛傳播的出生攜帶, 早年致死, 後代遺傳的疾病, 其表徵就是如上因素, 那麼相信幾代之後, 人們的審美觀就會有很大轉變. 認為"郭德綱"類型, 比"吳亦凡"類型更加好看, 也不一定. 所以我認為說審美觀"優越", 在宏觀上是不恰當的.
這個問題需要設定範圍。
1. 在純屬私人的領域,審美與價值觀別人無權干涉,因此沒有高低之分。
2. 在公共領域,妨礙到他人的審美與價值觀低於沒有妨礙到他人的。
由第2點可知,當然應當追求不妨礙他人的審美與價值觀。
這不是審美與價值觀綁架,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默示契約在起作用。
每個人要經由妥協,才能得到社會生活中所能得到的利益。
我一直覺得存在即有道理。根據這一點可以推知,對於個體自我判斷是存在審美的高下之分的。而對於群體來說需要需要一套廣泛審美的標準的體系來區分高下,但這種體系對於個人來說是束縛、不自由進而虛偽的。所以我認為在自由選擇的前提下,價值觀也好審美也好是不該存在高下的,就好像百家爭鳴,大家自由選擇自己所能接受的道。人類追求進步是一種本能。自我追求自我的道,而不是應該跟隨大流。
這個問題很不錯,讓我們來反思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而不是盲目相信別人的告訴我們的東西。
結論先提前說一下:審美和價值觀都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
社會給我們的教育,那自然是有高下之分的。在包括中國的很多地區,社會文化都告訴我們,從看黃片中獲得愉悅顯然不如從欣賞芭蕾舞中獲得愉悅顯得審美取向更好。捨己為人也比沒有捨己為人要高尚。
這些都是長期以來的社會文化告訴我們的,審美有高下之分,價值觀也有高下之分。
但如果我們仔細反思,就會發現。這種高下區分有什麼理由嗎?
AV、《快樂大本營》、《辛普森的一家》、《哈姆雷特》,這些不同的審美,究竟有沒有高下之分?
如果把這些活動擺在同一個標準框架之下,那它們有高下之分。比如我們可以比這些活動哪個出現得早,那肯定是《哈姆雷特》要早,但AV的前身,性表演,則比《哈姆雷特》要早得多。
我們還可以比這些活動誰的名字更長,那《辛普森的一家》勝出,它的名字有五個字。
但有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來衡量這些活動,誰更符合「審美」呢?
有沒有一個「審美專家」,他能像珠寶鑒定專家一樣,鑒定不同的活動的審美價值呢?有沒有一個「審美之神」,他說的話就自動成為真理呢?還是說,審美標準應該由大多數人決定,哪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認為《辛普森的一家》比《哈姆雷特》更受歡迎呢?當每個人都說真話時,AV有什麼理由不是最受歡迎的那一類呢?
或者說,「審美的標準」既不是由單個專家制定,也不是由神制定,也不是由大多數人制定。而是由一群懂得審美的專家組制定的。那這個懂得審美的專家組又是怎麼懂得審美的呢?這個專家組是都拿到了劍橋的心理學博士學位嗎?他們在人腦里搗鼓來搗鼓去,發現某一種電化學刺激比另一種電化學刺激更「高尚」?更「優雅」?
我們可以設想一種審美,比如對於一幅畫,如果這幅畫越接近現實,那這幅畫就越好。在這一個標準之下,我們比較哪幅畫更接近現實,更符合這種「現實主義」的審美觀。但如果現在我們有另一種審美觀,並不要求畫要符合現實。那我們如何比較這兩種審美觀的高下呢?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人類都有一種「證實偏誤」,人們習慣於搜集能佐證自己觀點的證據,而無視那些對自己觀點不利的證據。如果在太平洋上有一個小島,上面的土著人有著和我們完全不同的審美取向,價值觀,那我們就會認為人家是怪胎,他們的審美和價值觀是不正常的。一些堅持認為審美和價值觀有高下之分的人,也會想出種種證據來支持他們的想法。比如有人會認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核心精神,我們要為國奮鬥不惜捐軀。這群人回去古書典籍中找證據,全然忽略現代國家的概念都是在一百多年前才形成。有人會認為,人人生而平等。但問這群人為什麼女性在社會中找工作就是比男性要難,這群人就會編造一些神經科學的證據來說明女性更適合干別的活,只是那些活恰好工資要低而已。
對於審美,我們可以在一個標準內有高下之分,但我們沒法比較不同的標準哪個更正確,因為不存在一個可以作為大背景的「絕對正確的標準標準」。
價值觀呢?價值觀其實和審美也很類似。我要為「價值觀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作辯護的話,那基本思路也就和我為「審美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所做的辯護一樣。
審美、價值觀等等,這些都是人類想像出來的東西,你無法在自然界中去找,發現某個化合物的組成成分中寫著:凡是毛主席說的都是對的;京劇比肥皂劇更高雅;對待別人要比對待自己更好;優先保護自己而不是別人。
既然審美、價值觀都是人類的想像,那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全體人類其實是有同一種想像方式,這群人類都認為某一種審美比另一種審美「更高」,某一種價值觀比另一種價值觀「更好」?
沒有。
好了,我們無法從生物學上找出證據,發現某種審美或者價值觀就應該比另一種更好。
但我們還可以有一種證據,那就是,如果某一種審美或價值觀比另一種更好,我們就可以獲得更大的好處。為了獲得這個更大的好處,我們應該認為某種審美或價值比另一種更好,也應該如此宣傳,而不用去管我們的想法是否符合事實。
是啊,如果我們都認為,有一群人天生就是奴隸,來為我們服務,這樣我們就可以獲得更大的好處啊。所以我們應該認為有一群人天生就是奴隸,然後我們也要去這麼宣傳。這樣就能獲得更大的好處了。而事實是什麼,重要嗎?
很抱歉,事實是什麼,很重要。審美有高下之分,這種高下只能說是大部分人有甄別認同或無甄別認同(即不懂但接受),它是由主流社會群體認可的一種意識形態,但不是一種精確的、量化的判定標準。
而且,這個標準是不斷演化的。今天的高雅藝術,以前可能是被認為低俗的,如京劇等過去的民間表演發展成為今天的中國正統文化,現在也叫做中國歌劇。
如果審美沒有高下之分,那麼今天的許多職業將因為產出無價值而不存在,如:藝術家、各種設計師(時裝設計、汽車造型設計、裝修設計、廣告設計)。
「黑鞋配白襪,普通男人穿了是土鱉,MJ穿就是Pop King,事實上在沒接受所謂時尚達人的洗腦以前,應該沒人覺得這麼搭配有何不妥」這個觀點,以為審美在於什麼人穿而非搭配,由此可以推出:億萬富豪就是穿了拖鞋赴正式晚宴,也算低調的美——可惜這恰恰是沒有審美能力的癥狀。MJ的黑鞋白襪,一直受到其家人和娛樂評論人士的抨擊。不過,作為強化腳部動作效果、充分展示舞蹈節奏的一種手段,它勉強被接受了,只是局限於特定的場合(表演或展示)和特定的人物(表演家)。在歐美,有見識的人這樣穿參加商業會談或晚宴典禮,會被恥笑為異類(這是禮儀文化審美),如果是鄉農穿,則雖覺不妥也可能會被寬容的對待——就跟演藝或藝術家們著裝怪異、不按常理也可被接受一樣。但這其中的確是有審美和禮儀的高下之分。
且不論每個人所謂的高級審美是否真的是公認的高級,但多數人都在追求比自己當下更高級的審美,這是事實,如穿更漂亮的衣服,住更精美的房子,到美麗的地方旅遊參觀訪問,進而到培養高雅的談吐氣質,甚至追求高尚的道德觀念。這促進了消費和社會文化進步。但不能據此就說每個人都應該追求更高的審美觀,這方面不應強迫也無法強迫。人擁有自由權利,強迫很可能會變成「獨裁式的強制思想統一」,就像建國初期、文革期間的審美。培養高級的審美往往需要一定的財力和精力,底層的勞動者就算有這個財力精力,可能也不會聽歌劇而寧願去釣魚。這不妨礙主流社會認為歌劇比釣魚的格調要高級。
價值觀是指?如果是審美價值觀,同上。如果是人生價值觀,另說:人生價值觀沒有非常明確的高下之分,只有接受度廣或窄之分。
只要不是反人類、反社會的價值觀,舉例說:你認為街頭賣唱很有價值,是一種有意義且有貢獻的生活方式,那很好啊,雖然這種價值觀不是百分百被人認同。
多數人認為會賺錢證明有能力,證明對社會有貢獻,但從另外的角度也可以說:唯錢是問,庸俗腐臭。今天我想大多數人寧願庸俗的擁有很多錢:-)但我們要承認這不是一種高級的價值觀。
一般說來,我們認為:對社會貢獻大的行為,應該視之為高級的、有價值的,比如說為世界和平、保護人類而犧牲自己。其次是對家庭或周邊小團體貢獻大的值得認同,最後是能滿足自己需要的能力值得肯定,大概是這樣一個順序吧。
由於多元化價值觀的存在,這隻能說是常見的一種,如許多信教者的價值觀可能有悖於此,如果斥之為下流則為當前社會觀念所不允許。
.............................................................................
知乎、微博、公眾號,一個都不能少 ←點擊關注
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莊子《齊物論》
我認為沒有。
如同你認為有「高下之分」並不能在實質上影響我一樣認為「沒有」一樣。站在每個人的角度來說,每個人的審美只有標準的不同,沒有優劣的差異。
凡是認為自己審美品味高尚的人,我就認為其在思想上便不是高尚的。首先,單次審美和價值評判是有高下之分的,否則我們將無法審美,也無法評判價值,因為不能形成觀點。
一個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由這個人的所有審美觀念和所有價值觀念組成,因此如果題目中的審美觀、價值觀是指的個人所有審美和價值觀點集合的話,那麼審美觀和價值觀應該繼承審美和價值的特點,即有高下之分。
然而如果說理解的審美觀與價值觀的高下之分是指不同人之間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的高下之分的話,那麼我們很難找到這樣的一個客觀標準,憑藉什麼客觀標準(非主觀評判)才能認為他人的審美、價值觀就是高於、低於自己的呢。因為所有評判他人審美和價值觀都依據的是一套自己的審美、價值觀而非客觀存在的標準,並沒有能夠實現一種超越的可能性,因此主觀上你可能認為有高下之分,客觀上卻無這樣的標準,也許這件事情根本不存在什麼客觀的標準,從頭到尾都是主觀的。
審美和價值觀當然是有高下對錯之分的,因為一切的「美」和「好」自有其底層邏輯
我原來上大學時曾經看過一篇文章,這文章說在國外有個機構曾經在女性中做過一個調查,讓女性投票選出男性身上最具魅力的一個部位,最後調查問卷收上來一統計,發現有一個選項得票出奇的高,這個選項是:男人臉上的稜角換句話說,有非常多的女性認為男人臉上的稜角是男人最具魅力的部位
當時我看這篇文章時雖然對這個結果不感到意外,但是當時我並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後來在學習進化心理學時才得到答案
男人的臉龐是否稜角分明,取決於臉上骨節的大小,而臉上骨節的大小則取決於這個男性的睾酮水平。睾酮水平越高,這人臉上的稜角就越清晰,看著就越顯人陽剛,但是睾酮對於一個人的免疫系統是有傷害的,一個人睾酮水平越高,對其自身的免疫系統造成的壓力也就越大。
那陽剛的臉龐實際上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我體內的睾酮水平非常高,而我的免疫力更牛逼,完全可以承受睾酮帶來的壓力
在智人20萬年的歷史中,絕大多數時間都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生活,對於石器時代的人來說,免疫力非常重要,錐子臉的男人可能被野獸抓了一下就感染死掉了,要不然就是吃了不幹凈的食物躥稀躥死了,而喜歡這種錐子臉男人的女人也可能因為失去了伴侶而橫遭不幸或者沒能繁育後代,久而久之,喜歡陽剛臉的女人和陽剛臉的男人在群體里所佔的比例就越來越大,他們的審美也就成為了主流。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審美當然是有高下對錯之分的,誰的審美能更加符合生存的實際要求,誰的審美能更加與生存環境相契合,誰的審美就是對的,就是好的。
其實這種支配審美的底層邏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俯仰皆是
為什麼有的人長得帥有的人長得丑?因為長得帥的人往往臉部的對稱性更好,而臉部對稱性不好的人是因為母親在懷他們的時候攝入了對胎兒有害的物質或者受到了寄生蟲的侵擾,使得臉部發育不均衡
為什麼魅力四射的超模們都一個個長著大長腿?因為長腿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幾率偏低
為什麼皮膚光潔乾淨的人對異性更有魅力?因為體毛少在運動中容易散熱,而且光潔的皮膚讓寄生蟲無處藏身...
為什麼在一些社會中男人更喜歡苗條的姑娘?因為身材苗條往往意味著理性和剋制,意味著對生活的規劃,這也使得在一些社會裡體重和財富之間有著明顯的負相關關係
為什麼這個世界上不同的族群對美景有著跨文化的認同?因為我們的祖先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東非的草原上生活的,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告訴他們什麼樣的環境是好的,什麼樣的就不好
實際上,當我們要對生活中的一個個實際問題做出選擇的時候,我們祖先成千上萬年以來深埋在我們基因里的程序就會啟動,變成一種直覺來幫我們選擇,這種直覺比理性更接近底層,以至於我們有時候並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選,這種直覺就是「審美」
無論我們是在選擇配偶,還是在選擇商品,還是在選擇生活的環境時,都會發現,那些看起來很好的往往就是好的,審美就是一種判斷,一種對於好和壞,強和弱,安全和危險的判斷。
能給你正確判斷的審美就是好的審美,反之就是不好的(在舊石器時代,喜歡錐子臉的審美就是不好的審美,代價就是被環境淘汰)
價值觀也是同樣的道理
美國著名學者Jared Diamond教授在新幾內亞考察時,有一天他的一個土著嚮導向他請假,請假的理由是他要回村子吃自己的女婿,那個美國學者嚇一跳問他為什麼要吃人,那嚮導說他們這就這風俗,人病死以後親人要將死者的屍體分而食之,當然還會給這種行為做出一些迷信的解釋,諸如什麼靈魂啊,保佑啊之類的說辭
其實這種吃人的習俗在米拉尼西亞地區,密克羅尼西亞地區和波利尼西亞地區是非常常見的,特別是復活節島,曾經是個食人樂園,以至於今天島上罵人的髒話還和吃人有關(你媽的肉塞了我的牙縫)
之所以這些地方會有這種食人的價值觀,根本原因在於這些太平洋海島上不適合大規模地飼養牲畜,海島上也沒啥大型動物可以捕食,可是智人這個物種是非常渴望動物蛋白的,在動物蛋白匱乏的地方,蜘蛛和船蛆都得扣出來塞嘴裡,有人死了,那更不能浪費了呀...
復活節島上生機盎然的時候大家還其樂融融,等島上的耗子都被吃光了的時候,食人的價值觀也就孕育而生了
當然,這種食人的價值觀也給新幾內亞和復活節島的土著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錯就是錯的,大自然根本就不聽你爭辯
由以上這些例子可見,價值觀是環境的產物,匱乏的環境,糟糕的環境,不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就會孕育出錯誤的價值觀,low逼的價值觀,瘋狂的價值觀
今年過年的時候,大家在網上就曾經聲討過一些地方的習俗或者說價值觀,其中被大家炮轟最多的一個就是吃飯的時候不讓女人和孩子上桌,網友紛紛表示,這習俗簡直是low逼回到了low逼村:low逼到家了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low逼價值觀,是因為很多地方常年地在匱乏中掙扎,家裡有點糧食得緊著家裡的勞動力(男人)供給,久而久之女人和孩子就不能上桌吃飯了,這一切是匱乏導致的
在一些環境惡劣的沙漠環境里,也同樣面臨著匱乏的問題,因此這些沙漠地區也產生了壓迫婦女,歧視婦女的價值觀,同樣非常low逼,非常邪惡
環境有優劣之分,那環境塑造出的價值觀也自然有優劣之分
最後我想說,無論是審美,還是價值觀,想往高層次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消除匱乏,無論是精神上的匱乏還是物質上的匱乏都要消除
就價值觀來說,low逼的人是因為匱乏,整天吃著T骨牛排和三文魚沙拉的人不會想著吃自己女婿的屍體。在曼哈頓買了500平米豪宅的人不會不許自己的老婆孩子上桌吃飯,low逼的事往往是苟且的人做出來的
就審美來說,欣賞水平低下也是因為匱乏,沒看過好東西,沒見過好東西,沒感受過好東西,自然也就不知道什麼是好東西,先看個1000部影片或者戲劇,什麼類型的都看看,都感受感受,好東西見多了,欣賞水平自然就上來了,困擾題主的問題也就消失了
有。
簡單可用「雅」「俗」劃分, 不過,考慮到世界上還有一眾「媚雅」「媚俗」,即以裝逼或合群為目的忤逆個人真實審美的兩種極端特例,以及中間各種不極端亞分類,再以及人身上複雜的綜合屬性,這麼分類未免過於簡單粗暴。
但不是每個人都應當追求,而是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不然的話,可能就變成觀念綁架了。
至於是不是要享受這種權利,要看馬斯洛需求階梯我們現在在哪一層呆著;然後,假設我們不是非常的幸運,還處在比較基本的層次,那是否又願意跨階梯追求(例:梵高等一眾溫飽尚未滿足卻追求審美的藝術家們)。
另外,審美和人的經驗、知識、直覺都有關。生活水平早就超越了生存需求,可支撐審美的經驗知識還停留在艱苦奮鬥的歲月,比如:不懂德語義大利語,也不懂音樂本身的語言,交響、協奏、女高音,一聽就瞌睡;開車放起口水歌倒是津津有味----坊間一般稱這種人為「暴發戶」。也不是什麼稀罕事。
哈,多年前寫的文章了,稍有稚嫩感,拋磚引玉吧
論藝術欣賞的層次,以及雅與俗的問題
審美有高下,但無優劣好壞,下≠劣≠壞。
同學,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你說的那些叫審丑。個人認為:
1.審美有高下之分,但沒有對錯之別。有人喜歡瓊瑤,有人喜歡王小波,我們很難承認這兩者的審美是沒有高下之分的,但無論如何,我們不能說這兩者中這個對或者那個錯(即每個人都有喜歡某個人或某件事物的權利)。
2.審美觀和價值觀其實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可以說,價值觀包括了審美觀,審美觀是價值觀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如果審美觀有高下之分,那麼價值觀也就有高下之分。
理論上說,每個人都應該去追求更高層次的審美和價值觀,但現實中因為經濟狀況、學識、經歷等等因素的制約,很多人沒辦法這樣做(這也反證了審美是有高下之分的)。
品味這東西幾乎不可能提高。
一個人的心靈很難改變
萬事萬物都有其因緣,不穿越一下,重新開始,是很難很難提高的
誰要是不顧自己的本心,去追求品味,是會鬧笑話的
個人覺得,審美沒有高下之分,只有主流與非主流之分,被大眾接受的是主流,被小眾接受的是非主流,而且大小眾也是在相對而言。否則你告訴我,什麼是高,什麼是低。
但是追求有高低之分(馬斯洛需求階梯),處於不同物質水平的人的追求是不一樣的,生理追求被理解為「低」,自我價值的實現被理解為「高」,但這裡的高低只是馬斯洛階梯里的高低,而不是誰比誰牛逼的關係。審美有高下之分。
審美的人沒有高下之分。
就審美來說,沒對錯之分,但顯然是有高低之分的。
這個世界上啊,就是有很多人,完全不能接受自己有什麼東西比別人「低」。然而實際上呢,他們的整個人從頭到腳,從思路到行動,都是慘不忍睹的。
王爾德說,藝術只有美醜,沒有對錯。換言之,美醜還是有的。
我覺得價值觀和審美系統都是人精神領域裡非常重要的東西。我基本認為,知識是價值的基礎。但是,價值是審美的基礎這種觀點還有點猶豫,覺得不及知識和價值觀那種比較對應和決定的關係狀態,但兩者肯定有不算微小的直接作用區域。但我覺得審美是比價值觀相對而言更加客觀或更能客觀的事情(因為是說客觀,說事物更恰當些)。而且我也認定,壞的、糟糕的審美觀是比壞的、糟糕的價值觀更加糟糕的事情。
私以為,審美只有多寡之分,而無高下之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