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讓你反感小清新、小確幸的價值觀?

究竟它們哪些地方令你感到不適,它們只是一種價值理念,一種生活態度


我是農村人,前半輩子種了十幾年地。
感謝國家和社會,好不容易辛辛苦苦跳出農門。老家也通上水泥路,公交車,電話和網路。
結果這幫人天天鼓吹什麼田園牧歌,說什麼農村不再是凈土了。
去他娘的,有種自己過去種地,自己下雨連個小水坑都不敢跳,天天喊著讓別人踩泥坑。
說白了,文青就是把農村人和少數民族當猴子看罷了。自己看的開心就好。別人過得咋樣不關他事。


一個二十歲上下的小姑娘,有棉麻襯衫、長裙和小白鞋。喜歡旅行,常發自拍,偶爾矯情。
前些年喜歡陳綺貞,後來又迷上麻油葉。
家裡有一摞幾米的畫冊,還喜歡看麥兜的電影。
和大家一樣,老老實實的讀書,工作。過普普通通的日子,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關心時事,也不怎麼能沉下心讀書。
陽台上有幾盆多肉,大肥貓在打哈欠。

這在中國,簡直是小清新的標杆。姑娘安安靜靜看著小說哼著歌,你扇人家一巴掌,嚷著美帝國主義霸權,無產階級掙脫鎖鏈,沒有什麼皇帝神仙。

自說自話

活在一個和平安穩的時代不容易,能有資本矯情更是非常幸福。有野心的人能乘風破浪,沒野心的人也能過小清新,小確幸的生活。這是什麼?
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的驕傲。


任何的價值觀只要不強行對外進行輸出,都無所謂反感不反感。。。

所以小清新只要老老實實自己清新自己的去,本身就是無害的,甚至是值得鼓勵的。畢竟隨著社會的發展,有這樣只在乎自己小生活品質的人,也是很正常的。

但任何價值觀只要是跳出來對其他價值觀強行指三道四,那就沒法不反感了。。。

不管是狗粉也好,小清新也好,白帽子也好,甚至是共產主義,其實都是這個道理。。

非要強迫別人認同自己,否則就要踏上一萬隻腳的話,那麼這不清新這不清真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


我一直很好奇,小清新具體的定義是什麼?

而這個問題下的很多答主,似乎都是在答案里給出一個他們自己理解的定義,或者描繪一個他們自己理解的場景,然後根據這個「自我擬定」的定義和場景展開猛烈的批判。

這種態度,顯然很解氣,但是非常不科學。

對這個概念的界定,其實就已經可以看出很多問題的本質。

小清新這個詞,原本只是一個亞文化標籤。

小清新,由清新一詞而來,最初與一類清新唯美,曲風溫和、多為音樂人獨立創作的音樂風格綁定,之後隨網路及文藝青年群體的擴大,使用範圍擴散到文學、電影、攝影、衣著、設計等文藝領域。作為形容詞所指的小清新風格,八九十年代文化解禁,港澳台、日本、歐美文化進入中國後便已出現,在日本,台灣出現得更早,只是彼時小清新一詞尚未流行,一般用重疊度較高的小資一詞表示。現小清新一詞逐漸成為名詞,指代這一文化現象或有此文化偏好的人群。

而我們如今可以看到,在很多答案中,對它的解讀卻早已經偏離了亞文化範疇,而把它放大成為某一個特定人群的代表性標籤來批判。換言之,對於特定人群的反感和批判,被捆綁到了對於小清新這個概念的反感和批判上,形成了一種協同效應——我們很多時候並不是在批判小清新的概念,而是在批判我們以為被小清新代表的一群人的行為上。

於是,問題的關鍵變成了:小清新的標籤到底被貼到了何種人群的頭上?

很多答案中都預設了場景,卻沒有系統的總結。我想,這個人群其實並不是現實中的任何一個特定的人群,它其實是批判者自己預設出的,一個更加寬泛的概念化的人群。而這個人群,其實被批判者投射了多種複雜的矛盾。

廣義地看,其中包含了:體力勞動者對於腦力勞動者的矛盾。底層人群對於中上層人群的矛盾。知識階層對於非知識階層的矛盾。年長者對於年幼者的矛盾。勞動者對於好逸惡勞者的矛盾。男性對於女性的矛盾。國家主義者對於自由主義者的矛盾。等等。

它甚至包含了一種隱性的矛盾:成熟的自我對於不成熟的自我的矛盾。即很多人可能自己曾經是小清新人群中的一員,而隨著價值觀的轉變,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成熟,需要自己的不成熟劃清界限。於是,他們開始批判小清新,以此完成對不成熟歲月和經歷的「切割」。

更進一步,對於小清新的批判本身,其實本質上也是批判者尋求社會意義上的自我定位的過程。通過批判小清新這個概念化的人群,他們實際上試圖和上述幾個特定的價值觀拉開安全的距離,標榜自己的成熟,比如不再年輕,不再好逸惡勞,不再自由主義,不再無知,等等。

這裡提供一個可能的論證我這個觀點的方式:對於小清新的批判,其實更多流行在網路而不是現實中。如果能夠做一個統計也許就會發現,在網路上,「小清新」這個詞很多時候一開始就出現在批判它們的網路言論里。換言之就是,真正在網路中用「小清新」來定位自己的人其實並不多,但只是大多數想批判它的人下意識的以為這樣的人很多。在這個意義上,批判者們利用網路的「個案放大器」效應,將出現於幾個個例身上的「小清新」的負面形象,親手放大成對於一個群體的解釋。這种放大的過程,也就是如前所述的概念化人群的構建過程。

總之,對小清新這個亞文化標籤的討論和批判早已經超出了文化範疇。小清新被用來指代一個概念化的人群,「他們」承擔了批判者們想要拋棄的一切標籤,哪怕他們曾經被貼上過其中的一個或者多個。批判小清新,對於他們而言是一件「政治和社會意義上正確」的事情,是自我宣揚成熟,和「不正確價值觀」拉開距離的行為。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6%B8%85%E6%96%B0


【提示】
請在有WIFI的地方觀看。
反正我現在沒有WIFI。

在小清新和小確幸這兩個詞還沒出生的時候

我去爬了一次泰山

聽說泰山頂上原本沒有泉水

後來有個虔誠的仙人拄著拐杖爬了上去

拐杖戳到的地方就冒出了神仙水

那時候的我對泰山的泉水非常嚮往

絕不亞於朝聖者對西藏的嚮往

就是這種虔誠支撐著我沒坐纜車

一個幾歲的小人兒堅強地徒步爬到了山頂

朝聖的途中,買了一個泰山特色小吃

小米煎餅卷大蔥

但是我不吃蔥

吃完小米煎餅之後繼續往上爬

此時已經是正午時分

又渴又累又熱

就去休息區的小賣部買水

結果,兩塊錢就買了個瓶底

如果不是對神聖泉水的渴望

我已經要家長背著才肯走了

可是我覺得只有自己徒步爬上去

虔誠地喝山泉才能成功渡劫

於是我又繼續爬

就這麼虔誠地又爬了半下午

總算爬上去了

我看到了南天門

一個離我心中聖水如此近的地方

我那時候的心情可以用一句歌詞來形容

我要飛的更高

於是別人忙著在南天門前留影合照

庸俗

我忙著四下找我的神聖泰山泉水

既然是神仙的拐杖戳出來的

那就應該直接在地上找水流咯

找到之後我就撒丫子奔過去

一頭扎進水裡痛飲起來

emmmmmmmm……

怎麼一股蒸饃水的味道?

算了

管他呢

喝完神聖泉水的我格外神清氣爽

兩天後坐纜車下山了

回到家裡

喜滋滋地完成了我的暑假作業之旅後感

用方格稿紙洋洋洒洒寫了一千二百字

詳細記錄了我的泰山之旅

重點描述了泰山泉水的美妙(除了一股抹布味

甚至還打算配個照片來補充說明

這可是神聖的泰山泉水

是每個登泰山的人都必須喝的聖物啊

能看看照片也是你們的造化

然後沒幾天照片洗出來了

我拿過來一看

倒是有我喝水的照片但是

好像哪裡不對勁

這個照片是個全景

清晰地照出了我的喝水地點

我滿懷著虔誠

徒步爬到海拔1500米的地方

就是為了喝一口地上排水渠里的水

這一定是我此生小清新的巔峰時刻


我不覺得去西藏旅行說洗滌心靈有什麼不好,那裡天高地闊確實讓人覺得放空心思。
我不覺得沒事坐在咖啡廳里一杯茶一杯甜點看看書有什麼不好,這種時光悠閑自在隨意。
我也不覺得出國去做義工,去潛水,去穿著一襲長裙輕撫長發來張自拍發個朋友圈有什麼不好。
但我特別反感標榜這種行為多麼高大上,好像日子只有這樣過才是對的生活。
其實不過是生活百態的一種罷了,誰比誰高尚多少,你願意這樣過日子自可以去過,看不起別人柴米油鹽醬醋茶就沒必要了。
說白了誰不能沒事來個小清新呢,這事有多難?可一年365天,天天都是這個調調的那是有病。生活這事本來就是接地氣的,一天到晚的在天上飄的也不怕哪天風大直接吹沒影了。


那可就多了,從小動保到點蠟燭,到地球一小時整天雞湯成功學之類的蠢貨。不過激起我最純粹厭惡是前些年墨脫公路竣工後一群傻逼野驢小清新埋怨共黨毀了他們的徒步聖地。
講真,我要是墨脫人當場就能打死三個這樣的蠢貨不帶喘氣的。


遠的不說,就看看最近微博上那些緬懷泰王的……
很多時候,小清新,小文青們都是知識不夠,情懷太多養成的。
而我們本能的厭惡低智商人群。


小清新眼中世界上最幸福的三個地方:西藏,不丹,尼泊爾


小清新三大夢想: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咖啡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西藏窮游洗滌心靈


小清新三大特質:歲月靜好,冷暖自知,生性薄涼


小清新的三種看:驚鴻一瞥,深情對視,人群中多看了一眼


小清新拍照常見地點:書店,古鎮,星巴克

小清新的三種笑:淺笑嫣然,回眸一笑,.嘴角上揚

小清新的三次戀愛:他愛我我不愛他,我愛他他不愛我,我愛他他也愛我

小清新的時間:白馬過隙,彈指流年,此去經年

小清新的三種難過:眼眶濕潤,獨自流淚,悲傷逆流成河


更新:看了一下回答下的評論,有些朋友有些不同觀點,爭論的地方在於認為我沒有搞清楚小清新的概念。因為寫答案的時候是在手機上編輯的,略顯倉促,並沒有好好整理自己的觀點,讓一些人產生了誤解,對此我感到抱歉。自己回身再看這個答案,的確寫的很不周到,沒把自己意思表達出來,而且戾氣略大,我重新表述一下我的觀點吧。

  1. 在回答之前,我也注意到有些答案所批判的是自己認知當中的小清新,將帽子強行扣在小清新頭上,為了解惑,我查閱了小清新的定義確認自己沒有理解錯誤之後才寫下答案。我回答中所提到的現象只是列舉了我所經歷或親眼見過的一些自詡小清新的人的行為態度,並不是說所有的小清新都如此膚淺,具有我所描述的行為特徵。
  2. 我本人對小清新和小確幸雖然沒有好感,但並不帶有敵意,我並未把小清新一棒子全部打死。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處世態度和生活方式,小清新追尋平淡自由的生活沒有錯。小清新作為一種亞文化自然有其存在的土壤和依據,在不影響其他人的情況下,我沒有任何理由干涉他們的存在。
  3. 最後著重解釋延伸一下文章結尾的觀點。我的看法是:有一些不負責任的文章通過不負責任的描述和表達將片面的小清新大肆宣揚推廣,導致相當多的之前對小清新一無所知的人覺得自己契合文章當中的描述而主動為自己貼上小清新的標籤,並且將小清新當中本來就不是特別好或者本身不具有的內涵發揚光大,比如說沉醉於自我構築的唯美精神世界,遠離主流社會,刻意追求小眾,什麼都是TMD淡淡的,一個人看電影淡淡的寂寞,突然下雨了淡淡的哀愁。我反對的就是大量這樣的人,他們的自我世界已經與真實的社會產生撕裂,然而恰逢互聯網自媒體時代的來臨,每個人都有了發聲渠道,一些熱衷對時事發表看法的偽小清新將自己幼稚的態度表露在很多政治社會事件當中,一些有粉絲追捧的人尤甚。我剛接觸互聯網的時候就被所謂的「公知」忽悠的不輕,覺得中國沒救了,全世界只能靠美帝了。現在這種形式的蔓延,對沒有是非分辨力的人造成了錯誤的誤導,不利於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小清新的污名化就是這些人帶來的。所以這類人我堅定不移的反對。

周末,囊中羞澀且無人來約,只得一人待在幾平米的出租屋內,卻安慰自己我的孤獨,雖敗猶榮。走進廚房,除了孤零零的泡麵碗別無其他,打開冰箱拿出昨晚買的水果拌了份沙拉,端起盤子來到桌前,面朝鏡頭微微一笑,拿起手機咔嚓咔嚓幾下,在十幾張里找到最顯臉小的,用軟體稍微過曝加上lomo濾鏡發朋友圈並寫上《歲月靜好》,心想下次該買個機器做烘焙了。拿起牆上落灰的吉他想自彈自唱來首《南山南》,半天卻彈不到調上,無奈放棄。打開手機上的網易雲音樂,播放收藏的歌單《民謠里是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看了歌曲後面的精彩評論,略做思索寫下:那一年我獨自來到北京,從此沒人和我說話。床邊是翻開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望著窗台上半死不活的綠植,心想自己何時能夠逃離這眼前的苟且,去讀詩,去看遠方。
如今數量龐大的小清新最讓我無法忍受的就是對於自我感情的放大,把自己的處境全歸咎社會黑暗,覺得自己就是俗世的一朵白蓮花,反正就是不承認自己撈。而且多麼複雜的社會問題在他們眼裡只有清新與不清新,缺少基本的社會常識,以自己有限的閱歷和感受做支撐,憑個人好惡評判著這個世界,完全不懂法律道德為何物,不分事情曲直,看見賣蔥油餅的老大爺被關門了,就覺得這個世界黑暗無比,對弱勢群體缺乏尊重,簡直糟透了。又看見有人救助小動物,又覺得這個世界一片暖意,充滿愛的光芒。
總結陳詞:我不反對小清新和小確幸的價值觀,我只是反對一言不合就小清新,世間萬物皆可清新,小清新快TM被用濫了。當今時代,很多名詞都因為大量非專業群體的湧入而偏離了原本的含義,比如文青,公知,大學生。再比如知乎因為像我這樣的人多了,變得越來越像菜市場。


去西藏去大理旅遊並不能洗滌心靈,真正洗滌心靈的方法是把出去玩的錢都捐給慈善事業,再把到處浪的時間拿去當義工;

在雨中走進一家咖啡廳,不會就因此邂逅一段卡布奇諾般的愛情,你的桃花運如何主要是看你的顏值水平;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不代表青春的洒脫不羈,而是說明你為人盲目衝動,花光了旅費還死撐著窮游,說白了不就是消費沿途路人的善心來為你的虛榮買單;

嘴裡嚷嚷著「懂我的人自然會懂,不懂的人多說無用」,果然沒人搭理她,又說「如魚飲水,冷暖自知」,最後「抬頭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將淚水化作微笑,絕不能輕易被這個世界打敗」。世界表示 ,對於這種既矯情又玻璃心的人,你若安好,那還得了;

手捧一本外文書籍偽裝文藝少女拍照,但至少先查一下那本書的名字叫《挖掘機維修指南》;

說到底,我只是討厭一些人明明就是在裝逼,卻要擺出一副自己比別人活得精彩,比別人睿智優雅,你們這些俗人根本不懂生活的樣子。


好端端的徐匯和盧灣不叫,叫法租界。

「大漢奸賣國賊」汪精衛同志1943年就告訴你們的法蘭西,這地咱不租了。哦,忘了,1943年的貴法蘭西斯坦都亡了好幾年了。


評論有部分朋友好生有意思。真真為我豎了個討厭小清新的典範。

你說歸有光喪偶兩年後婚娶,是無情?

那什麼是有情呢?非得守鰥十年,孤苦伶仃,或是終身不婚,乃至殉情,這才算是你們口中的深情?是這樣嗎?

真正的思念和時間長短無關。真正的思念哪怕只有一秒,都刻骨銘心。
逝者已逝,人生卻還要繼續。世界上沒有任何人真正喜歡孤苦無依。沒有任何人。

憑什麼,在孤獨兩年後選擇幸福,就是無情?
憑什麼,在失去所愛後再次選擇去愛,就認定他沒有愛過?就認定他沒有過思念?
你憑什麼給他扣這頂噁心的帽子?

非得來這麼一出道德綁架,非得用他人撕心裂肺、半生泣血,甚至付出生命,這才配得上你認為的情深?否則就是無情?

要他人盡極痛苦去成就你口中的佳話,世間真沒有比您更無情的人了。
這和道學家給殉夫的寡婦頒貞烈牌坊有何區別?真有意思。

知道我為什麼討厭小清新嗎?
因為你們不但無知,而且偽善。
你們總是為自己的自私,披上溫情和善意的皮。

我很愛我現在的配偶。非常愛。若我先他而去,我自然不希望他忘了我——可我決不希望他為我守好些年也不再覓偶——那樣的日子太苦痛難熬,我絕不要這種情深,如果這才是你們認定的情深。

要求他人半生甚至終生之痛去成全一個你口中的佳話、好讓你為他滿足地抹抹淚、好讓你繼續做你的瑪麗蘇春秋大夢……這和吃著豬扒牛扒罵別人吃狗肉火鍋,用著廉價勞動力再為他們掉眼淚,一模一樣。

——————————————————————————
單說一點。

《項脊軒志》分明全文都寫得那樣好,作者在筆墨中注入了那麼多隱含的哲思與情感——然而,小清新們只看得最後一句。甚至對這一句也只是一知半解。

繞是這樣,還總要拉著這一句出去遊街,展現他們讀過點書,以及他們的愛情歲月靜好。
-------------------------------------------
大家好,我是核桃街。由於知乎寫作題材易受限制,我以後會於簡書上更新部分文章,或許還會開始連載小說,而今天已更新了第一篇文章《戒煙記》。日後每逢更新,都會在我的微博提醒大家。我的簡書帳號為「核桃街」,新浪微博昵稱為「核桃街WalnutStreet」。感謝大家一路的支持。


雖然見識了不少父母雙親尚在苟且,自己卻在詩和遠方的情感過於澎湃的需要讓生活抽幾耳光的青少年,但是真正厭煩起「小清新」卻是因為一點小事。
就是看到一些小文藝小清新們不管去的是哪兒,發出來的照片都是一片葉子一杯飲品一隻貓咪一個琳琅的紀念品攤什麼的。雖然世上有「以小見大」「窺斑見豹」的事情,但從這些位小清新提供的視角里,不管那一端是雪豹雲豹金錢豹,能看到的永遠是飽滿度固定形狀固定的一個斑。突然覺得這份狹窄十分可怕。


1公共場域關於小清新的身份政治

現代社會,隨著傳統社會結構的逐漸解體與現代媒體和信息網路的興起,人們逐漸擺脫物質匱乏狀態,從以傳統宗族血緣認同為基礎的人情關係共同體當中解放出來,個體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逐漸提高,人們追求個人自由與自我表達,血緣認同和宗族認同逐漸被公共場域的價值觀念認同所取代,公共場域的價值認同成為大多數現代人的重要認知方式。個體需要通過觀念共同體實現觀念認知、自我身份確認和群體認同歸屬,否則就會產生身份焦慮。

公共場域的爭論大多是因三觀不同而引發的模因戰爭,不同的價值觀共同體為了爭奪話語權在網路等公共領域產生激烈的觀念衝突,雙方相互進行指涉,力圖將對方的話語進行壓制與貶低,從而達到消弭對方的合法性,爭奪公共場域話語權以及擴大已方影響力的目的。價值觀共同體是以相互抱團和觀念情感共鳴的方式團結起來的,每一個共同體成員都必須為維護普遍認同的價值共識而努力發聲。雙方在經歷激烈的模因衝突和話語衝突之後會暫時達成妥協,形成某種彼此各方都承認的價值「共識」(並非具有真正的認同度),並把這種共識加入到共同體內部共同價值的更新迭代當中,個體則依據共同體觀念完成自我建構和身份認同。而最初引發爭議的話題在價值「共識」產生之後逐漸失去效用而被遺忘,至此模因戰爭結束;直到新的爭議話題在公共場域產生,各個價值觀共同體又重新開始新一輪的戰爭。此為公共場域的身份政治的大致模型。

身份政治需要團結已方受眾對反對方的指涉進行否認,雙方通過話語進行相互指涉,然而在公共場域這種「講道理」方式的效率極其低下,指涉話語的理由甚至是無比荒謬的,但話語只需達成指涉的目的即可,話語的真實性和邏輯理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爭奪話語權和擴大己方影響力。身份政治嚴重依賴於價值判斷,而價值判斷的極端形式即為偏見與歧視,將處於低生位價值的事物的落後或缺點進行放大並標籤化,以形成一種簡單易懂、方便傳播的刻板印象,因此在公共場域里,概念的泛化和無腦標籤化是不可避免的。於是公共場域的爭論衝突往往會成為單純發泄情緒而缺乏理性的名詞或標籤之爭,在公共場域的大部分身份政治衝突都是源自於這種以身份標籤作為價值判斷的預設標準而引發的吵鬧的模因(meme)戰爭。

因此從身份政治的角度來看,公共場域里的「小清新」概念的泛化和簡單標籤化也就理所當然了,因為各方只是為了發泄情緒來尋求情感共鳴和價值觀認同的,所以對於「小清新」的嚴格概念定義,各方並不關心,在爭論的過程中,小清新概念由代表一種亞文化&生活態度從文化領域泛化到各個領域,成為指代「無腦幼稚矯情不成熟」等行為的專用標籤。批判「小清新」的人和贊同「小清新」的人各自根據價值觀念形成共同體,雙方通過話語指涉形成激烈衝突,為各自信奉的價值觀念而努力發聲,最終會妥協形成關於「小清新」的價值共識,並加總到各共同體的共同價值觀念的構建當中,而共同體成員把「小清新」的價值共識加入到自我觀念認知的迭代過程當中,個體依據共同體完成了群體身份歸屬。而寫答案、點贊、反對、評論甚至謾罵等具體行為都屬於身份政治的一部分。

公共場域的眾多爭論大多數都是這種身份政治模式。

2小清新文化特徵

小清新文化只主張關注個體自我的感受,拒絕任何具有宏大敘事性質、宗教歷史永恆特性和沉重嚴肅性的事物,注重的是個體現時的、孤立的、微小的自我感受和細膩的情感,小清新看重自由的個體生活體驗和自我表達,不關注群體事物,遠離公共群體、政治、社會、宗教鬼神甚至是大自然,她們關注的不是真實的大自然景象,而只是從大自然抽取相關的元素組成的人工「自然」盆景,比如想像中的風景優美的鄉間別墅和現實生活中醜陋的鄉村土屋的差別。她們可以從窗外的朦朧細雨、明媚的陽光、灰暗的天氣、藍天白雲草地星空月亮螢火蟲大海麥浪等所有美好的自然事物得到自我情緒的放縱和個體精神的升華,但她們並非是對真實的自然景物著迷,而是看重從中抽取美好的元素構築屬於個體自我的美麗世界,以便於放縱自我情緒和升華精神;它們只是小清新的道具,只要它們擁有美麗的元素即可,她們關注的是事物局部的美好而非其真實的全部。

小清新排除所有不愉快而沉重的元素和令人煩惱的事物,煩惱只是她們放縱自我細膩情感的借口和外殼,發獃是她們放縱自己思緒的常見方式。小清新文化的感情是輕快而扁平的,拒絕嚴肅,不關心別人的苦難,喜歡沉湎於失戀、失落和苦難帶來的苦澀感和憂鬱感,因此濃郁苦澀的咖啡正好符合她們的需要。她們僅僅喜歡失戀或失落帶來的苦澀,但她們並不想真正克服困難去解決實際問題,喜歡的是苦難帶來的苦澀以及對愛心的自我感動,而非真正的悲天憫人情懷。她們崇尚簡單、唯美、絢麗而超脫的表面,而非真正沉重壓抑的現實深層。她們沉湎於咖啡濃郁的氣味和苦澀的口感,卻忘了咖啡背後的辛苦的種植和工藝製作。

她們往往喜歡宣稱自己熱愛自然隱居的生活方式,然而他們未必是真正羨慕類似梭羅在瓦爾登湖的個人獨居、建造房屋和親自耕作的生活方式,長期離群的孤獨、親身勞動的艱辛以及直面真實卻不美好的大自然等因素會讓她們感到恐懼而逃離;實際上小清新羨慕的生活是既有大自然的美好(片面而不真實)又不需要進行艱苦的勞動改造世界、享受現代科技的便利又排除技術理性對人的異化,擁有充足的物質基礎以便擁有足夠的時間發獃、放縱細膩思緒、升華自我精神,因此麗江、鳳凰和廈門等這些既有美麗風景又有現代便利生活保障的地方是小清新們嚮往的聖地。

小清新文化是建立在高度的現代性和個體性之上,歷史和永恆等一切宏大敘事都是被排斥的,現代工業社會裡,技術的發展進步解放了人力,讓人擺脫物質匱乏帶來了充裕的物質生活,產生了一大批「有閑階級」,充裕的物質條件使他們能夠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緬懷、感傷和審美;同時現代社會信息爆炸,使人產生信息疲勞和審美疲勞,因而崇尚簡單樸素,號召回歸自然成為眾人的普遍需求。

自從尼采高呼「上帝死了」之後,現代社會一直處於理性和感性的激烈矛盾衝突之中。現代人長期生活在由理性建構而成的人工城市森林當中。現代人追求個性的解放、個體自由和自我實現表達,由崇尚公共生活集體價值轉變為對個人自由的推崇,視公共生活為人格完滿的標誌轉向個人生活方式造就自我。人們在追求個體自由的同時卻逐漸失去了「共通感」,理性日益成為機械抽象的和系統精密的,感性則變得破碎而毫無意義的。人們逐漸渴望重返自然,希望重新感受自然的本質。然而工業的發展使大自然失去了感性的完整性,人們失去感受本質的能力,失去了那種人類祖先與生俱來的對感覺的原始信賴和對自然的親切感。失去了共通感的人類只能在技術理性的牢籠里默默忍受著孤獨。與古代人通過感性現象來把握其背後的本質不同,現代人通過跳過感性形象去直接感受本質,感性形象成為無足輕重的附庸和外表,重要的是內部的理性本質,「內部結構」、「設計性能」、「操作系統」等等,抽象能力取代感性認知成為人的主要認知方式。人在把握自然的本質規律之後疏遠了感性的自然。現代社會層出不窮的新鮮刺激事物使人不再關注純樸的自然田園,人們僅僅通過擬像和模擬就可以建構出整個世界。然而長期生活於技術理性世界而失去感性能力的人們卻逐漸感到苦悶空虛,陷入了粗鄙的精神生活,於是他們擺脫這些技術森林,渴望重返自然,獲得感性認知的能力。以上為小清新文化流行的深層背景。

3對小清新的批判

小清新的文化建構是現代性的,是具有符號特性的,屬於現代社會特有的文化現象。它是消費主義和文化工業共同產生的一種基於消費符號的文化標準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小資身份的建構什麼叫小資? - 知乎用戶的回答。小清新和小資一樣,屬於小布爾喬亞文化的一種。雖然小清新文化表面上反對消費主義的庸俗和虛假特性,主張自然簡潔樸素的生活方式,然而小清新文化並未脫離消費主義的框架,仍然屬於現代性的一種表現形式——即《現代性的五副面孔》中所說的媚俗藝術,媚俗藝術並不具備「歷史深度」而是現代的,它沒有「審美自律性」,帶有壞趣味特性,僅僅是為了滿足大眾消費者的心理情感需求而生,讓現代人感到放鬆和快樂,填補現代人普遍的精神空虛;媚俗藝術是「有效率」的,方便更好的模仿、複製和再生產,具有虛假的審美意識,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意識形態需求,媚俗藝術屬於一種具有審美欺騙和自我欺騙的虛假藝術。小清新的審美同樣也是媚俗的,是可以快速進行複製的。

消費主義是用文化工業品通過販賣小清新價值觀念制訂形成小清新文化標準,其標準帶有一種虛妄的強迫性,驅動你去進行種種消費行為和小清新的身份認同,彷彿你不去認同和消費小清新文化符號,你就會與小清新群體脫節。個體通過小清新式自拍、陳綺貞音樂,棉麻長裙、旅行、咖啡、幾米畫冊等符號消費方式建構出小清新身份和生活方式。最終消費主義通過文化工業完成符號生產、符號消費需求、文化標準的制定,通過符號消費的形式建構出小清新身份的和生活方式,進而完成小清新個體自我的身份認同。

因為只關心個體自由和自我細膩的感受,小清新群體很難對真實的大自然、社會結構、宗教信仰以及政治事物等所有宏大複雜的事物具有真實而系統的深入了解,因此她們在很多方面往往顯得很「幼稚」,這是她們遭受他人詬病的原因之一;同時小清新群體過於依賴情感而忽略理性,一昧地放縱自我的情緒,以至於排除掉事物的真實性,因而往往被指責為過於矯情與沉湎於幻想;小清新文化主張清新自然、享受悠閑生活,而社會上的大多數人仍在為生存而奔波勞碌,因此小清新很容易被指責為不切實際。

小清新生活方式往往需要充裕物質基礎和安全的生活環境作為前提,一般是父母長輩和社會為她們提供了這些條件,小清新是社會承平日久、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之後的必然流行產物。但是能夠放縱於私人世界而不關注外在社會的前提是,有足夠數量的其他人對公共領域保持了足夠多的關切,和所有聲稱不關心政治等公共事物的人一樣,小清新不關注社會屬於一種「搭便車」行為,這反映的是個體自由和公共領域的深層衝突;而當今社會仍然存在很多貧困不公的現象,小清新群體只關注個體自我情緒而不關注社會不公的行為很容易被指責為自私;儘管她們往往表現出來自己很有愛心,對貓狗等動物很關心或偶爾對新聞里遠方的窮人表露關切,但卻很容易被指責為只是出於滿足自我對道德愛心的需要,而並非真正了解窮人、關注社會並具有真正悲天憫人的情懷;而且她們往往習慣對重視可愛的貓狗優先於人類,這是社會輿論不能容忍的。

由於現代社會的複雜性,對社會結構缺乏系統而批判性的認識的並非只有小清新群體。而且私人領域的個人生活方式屬於個人自由,把小清新作為一種私人領域的生活方式,在不侵犯他人自由的情況下,他人無可非議,但是小清新群體在公共領域的種種幼稚言論和行為則值得批判。因此真正的問題在於,小清新們能夠一直待在自我滿足的個體世界而不涉足公共領域事務么?或者是小清新們能分清群己權界么?


有房有車,有對象,有穩定事業,的確可以有小確幸的價值觀。
畢竟有了經濟基礎,隨便你怎麼去追求精神享受。

但你什麼都沒有的話,還是趕緊醒醒吧。
我知道你光是活著都已經竭盡全力了,不要騙自己了~~


五公斤的魚缸毀了宇宙重啟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愚蠢,不通事理的兄弟叫小清新和小確幸,他們打算造一棟美麗的三層樓房。
於是,他們找到附近的一個木匠,問道:「你會造一棟美麗的房子嗎。」
木匠回答道:「么problem啦,小case啦。」
兩兄弟說:「侯啊侯啊!」
木匠就開始在他們兄弟兩的土地上丈量,打樁,砌磚。
愚蠢的兄弟兩看著很疑惑,上前問道:「what r u doing!?」
木匠說:「我在蓋三層樓呀!」
智障兩兄弟說:「我們不想蓋下面兩層樓啊,我們要最上面的那一層啊!」
木匠說:「不可以喲,要先造第一層,再造第二層,最後才能造第三層呢!」
兩兄弟鬧到:「本寶寶不要,本寶寶只要第三層,第三層又高又漂亮!本寶寶只要住在第三層!第三層。。。。哭哭。。。。---------------------我分-----------------大家寫的都好有意思,,看到樓下有個提到陳綺貞的我就想到一張圖分享一下,很有意思

------------------再分----------///-/////////////////////// -----------------------------大家所處的空間時間不同,必然對事物的理解不同。可能有的人無法理解街角咖啡店床前那個端著咖啡拿著最小說的女孩,或者是義無反顧在西藏徒步幾天後被發現躺在河邊的男孩,每個人都有自己想過的生活,邯鄲學步也種信仰。
我呢,假裝以一副客觀的口吻吐槽著我覺得有意思的。客觀做人太累了,主觀點開心點,哦,對了,提下郭敬明真傻逼,,印象很深高中有個同學(一個班,男)看最小說看哭了,我初一的時候還讀完了幻城(...wtf……)(don"t act like you don"t read…)奇怪,我在說什麼,我的武當山法式香草不卡玫瑰芒果latte要涼了……omg~


我忽然明白了為什麼說現在知乎戾氣太重


———————————以上原答案———————


既然有人看那我就多說幾句,原問題是為什麼討厭小清新,底下全是諷刺和挖苦,戾氣比較重的回答,我就隨口吐槽了一句。

任何東西在不清楚其定義的情況就妄加評論是非常不理性且不客觀的行為。

「小清新」最初指的是一種以清新唯美、隨意創作風格見長的音樂類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Indie Pop,獨立流行,之後逐漸擴散到文學、電影、攝影等各種文化、藝術領域。偏愛清新、唯美的文藝作品,生活方式深受清新風格影響的一批年輕人,也叫「小清新」。無論是作為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還是個人憧憬的美好意境,小清新都是秉承淡雅、自然、樸實、超脫、靜謐的特點而存在著的。小清新,似乎已經漸漸成為了青春與活力的代名詞。

——來自百度百科對「小清新」的定義

在我看來,小清新是一種對於自己生活在浮躁社會的一種不滿意,在任何不影響他人即社會的情況下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這種生活態度我不覺得哪裡不好。這也是我一直想追求的生活態度。

放幾張我在學校寢室的圖,大家應該可以看出一二

牆上貼的是梵高和莫奈的畫,我自己桌上的地方貼了一張我最愛的電影《花樣年華》的海報。書桌上是我最近想讀的書《瓦爾登湖》《白夜行》《生如夏花》
《豐乳肥臀》。

在物質生活等到滿足的情況下為什麼我們不能去追求我們精神上的富足?

我們只是一介布衣,普通人,只是想過好自己想過的生活,讀想讀的書,住自己想住的環境,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請問哪裡有錯?

對於不危害社會,不阻擋社會進步的人不分青紅皂白首先批判一番,認為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就是錯的,認為所有人就應該按照自己的價值觀過活,否則就是恨之入骨的嘴臉接著狠狠地批判,這和楊永信的戒網中心有什麼分別?就差一座臨沂網戒中心。

要送你們一座嶄新的奧斯維辛嗎?

————————再補一個例子—————————

以前我在其他的一款社交網站上遇到一個人發牢騷,是一個女生,她說她有一個室友沒事就喜歡看一些書,什麼《飛鳥集》之類的詩書,她就在那個社交軟體上說第一次看到這麼裝逼的女生,不去學學怎麼化妝怎麼處理人際關係,就知道看這些裝逼的書,還總是想著去日本旅行,就是個漢奸就知道給日本送錢,有那錢還不如捐給慈善機構,後面就是一些更難聽的辱罵的辭彙。

你們覺得那個發牢騷的女生在這個提問下面多嗎?


他優雅地切著牛排,品著紅酒,動情地批判著吃狗肉的暴徒。
他住在繁華都市,高大的玻璃房子里,義憤填膺地控訴政府推倒農村土屋建起高樓大廈。
他離鄉十幾年,在雲南艷遇,在東北搞基,在西藏洗滌內褲(啊不,內心),每天都在不同的他鄉思念故鄉。就他媽不回去。。。。。。
---------為反高票答主說幾句-----------------------
該答主想消解一下大家對小清新的怨氣,便把「清新」解釋了一通。這顯然是緣木求魚。「小情新」重點不在「清新」而在「小」,就如「後現代」重點不在「現代」而在「後」。小清新說白了就是反清新。感謝那位答主把「清新」解釋得這麼清楚,各位在他的解釋上加個否定便是小情新的定義了。
真正的「清新」沒人會反對。陶淵明的田園,甲殼蟲的搖滾,希區柯克的電影,高曉松的民謠(儘管高這個人我不喜歡)我們不僅不會反對,還會膜拜得五體投地。
那些真正潛心熱愛自然和藝術的普通人,我們也絕不反感。就像我的一個朋友,他每年都要辭職四次去遠方旅行,每年都要花幾萬聽演唱會和看藝術展。我對他不僅不討厭,還十分佩服。為什麼?因為他是真熱愛!真熱愛和假熱愛還是很容易看出來的。看我的原答,假熱愛一定是裝模做樣的,裝模做樣一定會自相矛盾的。而我們批判的正是那種裝模做樣的假熱愛。
想不通,高票答主看起來也挺「清新,卻為毛要替小清新出頭?


推薦閱讀:

如何挑選一條適合自己的印花裙?
你對自己的要求有哪些?
有哪些生活小习惯,慢慢地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或者生活?
有沒有一句話讓你醍醐灌頂?
你見過哪些大隱於市的得道高人或者在某個領域深藏不露的絕世高手?他們給過你何種啟示?

TAG:價值觀 | 生活方式 | 交流 | 小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