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哄騙了我們學生時代的雞湯故事?


學生時代聽過的毒雞湯多了去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老鷹的重生」這個故事了。該故事無數次出現在中小學各類優秀作文中,我敢保證只要你買過作文書就一定看過這個故事。
鑒於年代久遠,我就憑著記憶描述一下這個毒雞湯故事。當鷹活到40歲的時候,一切功能都已經退化,在這個時刻,鷹要麼選擇等死,要麼選擇重生,如果選擇重生,它會用喙猛擊岩石,直到脫落,等到新的喙長出來,把指甲拔掉,讓新的爪子長出來,把羽毛拔掉,讓新的羽毛長出來,這一殘忍的過程歷時150天。而熬過了這150天,它就可以重新稱霸藍天再活三十年。故事還是很勵志的有木有,一隻涅槃重生,搏擊長空的雄鷹形象躍然紙上,一般作文寫到這了就要開始扣題了。比如,在我們的生命中,有時候我們也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開始一個更新的過程。我們必須把舊的習慣,舊的束縛拋棄,使得我們可以重新飛翔。
只要我們願意放下舊的包袱,願意學習新的事物,我們才有機會能發揮我們的潛能,開創另一個嶄新的未來balabala...
但是了解點自然科學的都可以看到這故事個巨大的bug

鳥類的頭骨都是長這樣的

這樣的

和這樣的
鳥類的喙是和頭骨連在一起的,如果真的把喙敲掉,就相當於我們把上下頜砸掉,連骨頭帶肉,血光四飛,腦漿子都有可能流出來,還重生個毛呀。
就算骨頭碎了還不死,那麼「重生」的五個月中,沒嘴沒爪子沒羽毛,吃飯的傢伙全丟了,鷹吃什麼呢?五個月不吃飯,你個直腸子的鳥類,還不會冬眠,餓不死你。
最後,作為一個資深吃貨,我想問一下,哪兒能找到自己拔掉爪子羽毛的鳥?在線等 ,急。

老鷹:我tm招誰惹誰了


小迪瀏覽了黃色網站,然後攔路搶劫,強姦,16歲不到被判刑。爸爸出車禍,媽媽精神失常,姥姥腦溢血。原因只因為他上了黃色網站。我覺著假如這個事情是真實的,這肯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歸結於他的家庭教育

————————來自初中政治課本
感謝@神探亨特張2同學提供的圖片一個家破人亡的故事有沒有


老師在黑板上隨手畫了個圈,問這是什麼。

高中生都異口同聲:

「圓」

小學生卻七嘴八舌:

「輪子」

「太陽」

「大餅」

「足球」

……


以此說明應試教育對學生的摧殘,使學生失去了本應擁有的豐富想像力……


扯淡!


其實我個人一直本能地反對這種觀點,但是不知以何理由辯駁,然後——

最近讀《信息簡史》才明白,這是口語文化與文字文化之間的巨大區別。

以下引用

《信息簡史》第二章

……蘇聯心理學家亞歷山大·羅曼諾維奇·魯利亞在20世紀30年代深入中亞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的偏遠地區,對不識字的居民進行田野調查。

魯利亞在不識字與哪怕識一點字的人們之間發現了驚人的差異——不在於他們掌握知識的多少,而在於他們的思維方式。

邏輯直接涉及符號系統:萬物各屬其類,而類,則各有經過 抽象和概括 而來的屬性。

但口語文化中的人缺乏 範疇 的觀念,比如幾何形狀。而範疇這一觀念已經成為書面文化中人的第二天性,即使是不識字的個體也是如此。


如果給口語文化中的人看圓形或正方形的繪圖,他們只會說這個是「盤子、篩子、桶、錶盤或月亮」,那個是「鏡子、門、房子或杏仁曬板」。

他們不可能,或者也不會接受邏輯三段論。

當被問及如下一個問題時:

在極北之地,那裡有雪,所有的熊都是白色的。

新地島位於極北之地,常年積雪。

請問,那裡的熊是什麼顏色的?


他們常常會回答:「我不知道,我見過黑色的熊,別的熊我沒見過……每個地方都有它自己的動物。」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哪怕只學過一點點讀寫的人就會說:「依你所言,那裡的熊肯定都是白色的。」(此處討論邏輯的 有效性 ,不討論原命題真偽)

依你所言——就這個小短語,反映出來的卻是一種境界的提升。現在信息擺脫了個人經驗的束縛,而存在於一個個文字當中。

口語同樣可以傳遞信息,但它不會像書面文字那樣給人帶來某種自覺意識。

會讀寫的人將他們對於文字的意識視為完全理所當然,類似的還有相關的一系列機制,如分類、引用和定義等。然而在文字出現以前,這些技術卻完全不為人知。


魯利亞曾這樣問道:「請給我解釋一下什麼叫樹。」一位農奴回答說:「為什麼要解釋呀?所有人都知道樹是什麼,他們不需要我來告訴他們。」


「從根本上說,這個農奴說得沒錯。」翁神父這樣評論道,「在原初口語文化中,你沒辦法駁斥他的說法。要想做到這一點,你只能離開口語文化,而進入書面文化。」……

結論:

小學生(典型的)還停留在口語文化中,他們只能感覺這些東西相似,但是無法提取出共性。他們不是想像力豐富,而是沒有邏輯,沒有範疇,無法定義,無法歸類。他們唯一的手段就是用實物進行描述。擁有文字才能擁有邏輯。

————————注————————


1.這個故事與一般毒雞湯的區別是它不是偽造事實,而是強行帶入一種邏輯,而且,這種邏輯非常簡單粗暴,但又無懈可擊。


2.這個故事甚至不能單純憑邏輯推理就能反駁,你無法解釋為什麼同樣的問題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回答場景,如果你說高中生遵循日常習慣,那就正中圈套——應試教育。

3.如果不是經過科學研究,誰能知道這會與懂不懂文字有關?我們可以通過空間移動來橫向比較,但是我們無法回到遙遠的過去來縱向比較。

特別是——你竟然想用文字與邏輯來詮釋「沒有文字,沒有邏輯」的時代?

最後向大家推薦《信息簡史》。

不得不說在《人類簡史》大熱之後,市面上出現了大量跟風堆砌、強行「簡史」的爛書。

《信息簡史》要比前者提前一年引進出版,絕非嘩眾取寵,翻譯慢工出細活,立意高,有深度,歷久彌新。


黃鼠狼在養雞場的山崖邊立了塊碑,上面寫著:「拋棄傳統的禁錮,不勇敢的跳下去,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是一隻鷹!」 接下來這畜生每天就在崖底吃著摔下來的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閱讀所謂的「心靈雞湯」需要智商和智慧,大多雞湯都是黃鼠狼燉的。

——轉自貼吧


貝多芬為盲人小女孩譜寫月光奏鳴曲的課文。說起來我二十多年來的人生真是和這個坑爹的故事有一段傳奇的緣分。先貼原文:

月光曲
兩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樂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該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裡,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你愛聽嗎?我再給你彈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裡的一切好像都披上了銀紗。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醒過神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在小學課本中,貝多芬胸懷神奇的情愫,寫出了充滿了對貧苦的勞動人民同情之心的月光奏鳴曲。當時這個溫柔帥蜀黍和蘿莉的故事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少女心,我學完了課文回家以後立即纏著粑粑買了一本《古典作曲家排行榜 (豆瓣)》。作者選了50位非常棒的作曲家居然還排出了座次。而大腦洞的我突然就水滸傳了有沒有!感覺一大波古典音樂作曲家都集中在聚義廳推翻北宋腐朽政權啊!

美髯公勃拉姆斯啊!!!

浪子柴可夫斯基啊!!!

智多星莫扎特啊!!!

巴赫么肯定是宋江啊!!!雖然性格不太一樣但是也沒辦法了啊誰讓他是古典音樂的源啊!!!

黑旋風老貝啊什麼的啊!!!

這本書滿足了我了解古典音樂作曲家們得各類八卦,小時候我不知道翻閱了多少次,但是音樂一首都沒好好聽,不過好在確實打下了基礎,後期開始補音樂的時候,每一個名字,他們所處的時期我都很清楚,像見到老朋友一樣高興。不過都是後話了。

話說那個六年級的我得到書後,翻開書就看老貝那頁,尼瑪為啥我家老貝排第三啊!這麼英挺神武胸懷世界的男神,為什麼還坳不過巴赫和莫扎特啊,不公平啊喂!還有長得這麼帥,這麼剛毅的下巴堅定的眼神飄逸的假髮,他自己為什麼老說自己長得丑啊!要求太高了吧?!

然而,後來我發現那個一開始讓我上鉤的課文是這樣的:

義務教育課程試驗標準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本第二十六課《月光曲》一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月光曲」為標題杜撰的一個動人故事。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

動.......動人..........的........杜撰......

然後我又進一步了解老貝的性格組成的時候,發現:
這廝一生為大貴族寫了多少讚歌啊!
這廝因為寫讚歌成為了多麼富有的作曲家啊!尼瑪莫扎特最後窮死了呢還,這廝死的時候寶藏簡直多得像史矛革啊!
這廝寫嚴肅作品的時候從來是認認真真嚴嚴謹謹的,什麼時候激情作曲過啊!
這廝一生性格傲嬌,是霸道總裁啊!哪會這麼平易近人心思細膩啊!
百度百科裡說了啊!月光是題贈給他1801年時熱情的對象:朱麗埃塔·圭恰迪尼的一首作品啊!
熱情的對象啊!不是盲人蘿莉啊!!
蒼天啊大地啊,開腦洞寫小說是很好的,但是你符合一下基本人設好不好啊!為什麼要把一個腹黑傲嬌改寫成一個溫柔帥蜀黍啊!
還微波粼粼水天相接,粼粼你個毛啊粼粼!

當我意識到到幼年時期對老貝的了解基本其實是老貝的中國登陸人設而已,我驚慌地想到,他一生中多次強調自己長得丑,然後在淘CD的時候無意中看到:

。。。。。。。。。。
。。。。。。。。。。。。。。。。。。。。。。
。。。。。。。。。。。。。。。。。。。。。。。。。。。。。。。。。。。。
這個面癱是誰啊?他.....他不可能是老貝吧?吧?!不能吧,這個畫風不一樣啊!設定不一樣啊!!世界觀不一樣啊!!!

w(?Д?)w

他們為什麼要欺騙我幼小的心靈!!!!

然後我pia得再也不聽古典樂了,一幫死騙子,為了讓我們聽音樂不擇手段地勾引小朋友....

多年以後我就遇上了我家專業古典音樂愛好者.......在初期交談的時候由於我擁有古典音樂家生平史這麼個東西在肚肚裡,成功騙取到我家專業古典音樂愛好者的信任,然後被發現我壓根沒好好聽過音樂:

「你老貝交響奏鳴四重都沒聽全還咋呼什麼深愛老貝啊!」

於是重拾起舊年的愛好,被迫修行古典數年。

=============================================
最後我再來說一個動人的故事,據說之所以要這樣杜撰老貝的故事,是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一小群真正喜愛古典音樂的學術人員和翻譯人員,為了不使古典音樂成為眾矢之的,不得不利用語言的優勢將一位位作曲家包裝成革命的同情者,使他們的音樂至少能在中國傳承下去而做的妥協。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個十分美麗的謊言。【這個是無法考證的觀點,樂一樂就好】根據《當代中國人對西方音樂歷史的觀念變遷》、《文本的歷史性與歷史的文本性——中國語境中的貝多芬傳記研究述評》兩篇短論文都給出了類似的觀點,革命性的的貝多芬這個形象基本上應該還是由於特殊時期的政治要求所導致的,但是由於我現在沒有看50-70年代的原版書的渠道,查源只能到此為止。

最後的最後,老貝是非常偉大的作曲家,高度推薦。


記得以前看了小學考試的閱讀理解 ,我覺得那個作者分明就是個白痴+單身狗
大概就是一個年輕女子(不是很記得是不是了,或者是老師?)去地震區救人,救出個小寶寶,小寶寶一直抓著女子的胸部,想要喝奶,女子覺得自己未婚並且周圍有那麼多人不想露出乳房,所以拒絕了,還非常討厭那個小孩子。後來被大家抗震救災的精神感動,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所以閱讀理解那裡最後一句話,她坦然地撩起衣服露出飽滿的乳房放入孩子的口中,周圍男女老少投來欽佩的目光。

然而,只有哺乳期才有奶的啊喂,平時穿的內衣有鋼圈不是那麼容易撩起來的(不過如果年代比較久遠不一樣),要那種無鋼圈才比較容易的啦,還有啊,你沒有奶你給孩子吃他會哭得更加厲害的,還有可能咬呢,告訴我,你這樣子有什麼意義?
我感覺後面應該是無論男女老少投來傻逼的目光吧

所以有多少直男被誤導覺得女票的奶子分分鐘有奶?你當奶牛啊?
奶牛也要哺乳期才有奶啦


初一學校里抓早戀,班主任特地開了一節班會課,意味深長的對我們說:「你們現在是不是都荷爾蒙躁動,想要談戀愛?但是我告訴你們,一個人在什麼階段就會遇到什麼層次的人,你在初中就只能遇上初中層次的,在大學就會遇上大學層次的。所以戀愛真的不是越早越好,只要認真讀書,日後你們會遇到那個真正光芒四射的另一半,只要肯耐心等候。」

話畢,掌聲雷動,只有我一個人信了,所以現在還是單身。


很多人都讀過這個美國總統林肯各種死媽、死女友、丟工作的故事。下圖是從一本名叫《告訴自己我最棒·中學版》的青少年勵(ji)志(tang)書上截的,你們讀的版本可能不一樣,答主姑且以這本書為準,歡迎在評論區里補充其他版本的內容。

身為歷史宅和林肯腦殘粉,答主覺得是時候好好掰扯掰扯這個事兒了。答主不太清楚之前有沒有人做過詳細的考據,沒有的話答主自然是當仁不讓,如果有的話老實說答主也無所謂……總之我們首先按照這篇文章的年表捋一下林肯的生平好了。

1816年:林肯一家被趕出住所,林肯(7歲)必須工作撫養家人

首先要明確的是,19世紀美國西部的生活是非常艱苦的,但是所有美國西部的居民都過著同樣艱苦的生活。林肯一家的境遇固然說不上有多好,但是和同時代的肯塔基州家庭比起來,並沒有什麼慘的。7歲的孩子要每天勞作,為家庭創造收入,根本就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倒不如說不這樣做才怪了。用今天的眼光看待當時的生活,認為林肯遭遇了不幸,答主覺得是很可笑的。

其次,林肯一家搬出肯塔基州去印第安納州完全出於自願,沒有人把他們踢出家門。林肯的父親托馬斯·林肯(Thomas Lincoln)做出搬家的決定,主要是出於這兩個原因:

  • 肯塔基州是蓄奴州。老林肯對奴隸制度十分憎惡,自家的農場也沒有蓄養黑奴,全靠自家人辛苦勞動。因此在經濟上也無法與其他大量使用黑奴,出產廉價產品的農場競爭,不得不去自由州的印第安納州發展。
  • 肯塔基州一直沒有經過完整的土地測量,導致早期移民與後來的移民經常圍繞土地所有權發生糾紛,而州政府對此毫無作為。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的老林肯最終決定搬家。

當然啦,如果你說林肯家是被使用黑奴的農場主/非法佔據土地的移民逼走的,答主當然贊成。但是我們應該達成一個共識:林肯家並非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他們的麻煩是經年累月累積起來的。

最後,成年的林肯身高1米98,7歲的林肯已經體壯如牛。像他這樣高大強壯的小孩,主動分擔家計不是理所當然嗎,哪有什麼了不得的。還是那句話,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當時的生活……

1818年:林肯母親去世

這倒是真·悲慘,答主也沒什麼可說的。順帶一提,奶牛吃了某種草會產出帶有有害物質的奶。林肯的母親是喝了這種奶而病死的。可見毒奶死媽古而有之(誤)。


1831年:林肯經商失敗

我們說起【某人經商失敗】的時候,一般默認了下面兩點:

  • 此人是企業的擁有者。
  • 此人應該對企業的失敗負責。

打個比方,我們說黃鶴經營皮革廠失敗,我們就承認了黃鶴是江南皮革廠的老闆,而江南皮革廠倒閉也是因為黃鶴吃喝嫖賭欠下3.5億,他應該對此事負責。再來看林肯的情況:

  • 1831年,林肯去伊利諾伊州一家新開張的雜貨店打工,工作認真、勤懇
  • 1832年,雜貨店老闆試圖擴大規模失敗,資金斷裂,宣布破產,遣散員工。

答主覺得不用說太多,聰明的你一定能看出【經商失敗】和【因為老闆的無能丟了工作】的區別。這算人生的挫折嗎?當然可以算,但是答主覺得這挫折並不是林肯的錯。


1832年:林肯競選州議員失敗,丟了工作

1832年春,林肯丟了雜貨店的工作,也沒選上州議員。雖然雞湯文沒有寫,但是熟悉美國歷史的你一定已經知道,這一年林肯獲得了多麼巨大,多麼振奮人心的成功:林肯加入了伊利諾伊州民兵團,在對原住民的作戰中嶄露頭角,被擢拔為上尉。這場戰爭以黑鷹戰爭( Black Hawk War)之名流傳後世,是林肯軍事生涯的起點,也影響了他日後指揮更龐大、更血腥的戰爭時的表現。林肯後來回憶道:

Then came the Black-Hawk war; and I was elected a Captain of Volunteers---a success which gave me more pleasure than any I have had since.

然後爆發了黑鷹戰爭,我被選為志願兵的上尉。我人生中從未有過能如此讓我快樂的成功。

答主覺得展示林肯生平的時候,只談(雞湯文作者認定的)失敗,不談(林肯自己為之自豪的)成功,並不是值得讚許的做法。不知道你們怎麼看,至少作為林肯的腦殘粉,答主是不喜歡這樣的。


1833年:林肯借朋友的錢經商失敗,花了16年才把欠債還清

1833年,林肯和在軍中結識的,名叫威廉·F·貝里(William F. Berry)的友人合夥在伊利諾伊州的新薩勒姆(New Salem)買下了一架雜貨店。林肯沒有並從貝里那兒借一分錢,但是在簽署轉賣合同的時候,說好了這店有他的一半。所以同年雜貨店倒閉的時候,他也承擔了債務。反正結果都是一樣的。畢竟雞湯文的作者和讀者都不是歷史宅企鵝,不會在意這種細節的。

為什麼林肯的店開了1年就倒閉了呢,因為新薩勒姆有一家規模更大、貨品更齊全、資金更充足、服務更優秀、管理更科學的雜貨店。小賣部開在沃爾瑪旁邊,真是不倒閉才奇怪了。

然後就是債務。林肯的友人貝里在破產後就急病死了。按照合同,林肯只需要負擔他自己那一半就行了,但是林肯堅持貝里的債也由自己來還。管鮑遺風,令人感佩。這也是為什麼他花了那麼長時間還債的原因。這個時間具體是幾年,答主讀過的林肯傳記都沒有記載,但是肯定不會是16年。雞湯文的作者也是張口就來。而且【花16年還債】這種說法,是不是給你一種【林肯在還清欠債之前的16年里都過著困窘的生活】的感覺?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在雜貨店倒閉幾個月後,林肯就找到了新工作,而且從他此後的經歷來看,也不是一副特別拮据的樣子。


1834年:林肯競選州議員成功

值得慶賀的成功。上一次他競選的時候,他只是雜貨店裡打工的。這次他是以新薩勒姆郵政局長和桑加蒙縣(Sangamon County)土地測量員的身份競選的——沒錯,他在1833年底就得到這兩個體面的工作了。熟悉美國歷史的你一定知道,在西進運動方興未艾的美國,土地測量員可是相當重要的。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就做過土地測量員,林肯後來也做了總統,所以說是不是有一種欽……啊,當然這種成功,雞湯文作者是不會在意的。


1835年:林肯的未婚妻去世,他的心都碎了

林肯和安· 拉特里奇(Ann Rutledge)的關係究竟發展到什麼地步,今天依然是諸多歷史學家和傳記作家感興趣的問題。可以確定的是,在林肯開始和拉特里奇交往的時候,後者已經和別的男人訂婚了。所以林肯究竟有沒有和拉特里奇訂婚,至今也是眾說紛紜,而這其中大部分是猜測,缺乏文字記錄的支持。但是無論如何,女友——答主覺得這是目前最合適的稱呼——的去世讓林肯很痛苦。


1836年:林肯精神崩潰,在床上躺了6個月

林肯死了女友很不爽這是不假,不過說他在床上一躺就是半年,雞湯文的作者也是張口就來。答主相信,聰明而且熟悉美國歷史的你一定也一眼就看出這是胡說八道,根本不值一哂。老實說,答主已經不知道這是在讚美林肯堅強,還是黑林肯是傻逼了。

下面說史實。女友的葬禮後,林肯花了幾周的時間去各地見了幾個老朋友,不出1個月就恢復了正常的工作與生活,重返土地測量員的崗位。1836年,他先是測量了梅納德縣(Menard County)的彼得堡(Petersburg)附近的土地, 緊接著就投入到州議員連任的競選準備當中。在連任成功後,林肯勤勤懇懇地做著州議員的工作直到年底。在床上躺了6個月?真是要笑死人了。也對,雞湯文的作者和讀者都有一顆脆弱敏感的小心臟,死了女友要在床上躺半年這種事,對他們來說一定是常識吧。


1838年:林肯競選州議員發言人失敗

在1838年,林肯已經是伊利諾伊州議會經驗最豐富、能力最強的成員,在同僚中深孚眾望,在民眾間廣受歡迎。很難說這次失敗是什麼了不得的打擊,對林肯的政治生涯造成了什麼嚴重的負面影響。老實說,答主覺得雞湯文作者把這件事兒單獨拎出來,已經是單純地為了尋找失敗而尋找失敗了,真是難看啊。

順帶一提,1836年到1838年之間,林肯兩次連任州議員,每次都以最高票勝出,把其他候選人甩得影子都看不見。1837年,伊利諾伊州最高法院授予他執業律師資格。口才出眾、善良正直、風趣幽默的林肯很快就在伊利諾伊州的法律行業中鶴立雞群。還是那句話,雞湯文作者是不會在意這種成功的。


1840年:林肯競選選舉人失敗

這一條完全就是造謠了。1839年10月,林肯在輝格黨(Whig Party)代表大會上被任命為選舉人。在此後的1840年、1844年、1852年總統大選期間,林肯一直擔任輝格黨的選舉人。1848年的缺席是因為那時候他在國會任職。

順帶一提,這一年林肯第一次在伊利諾伊州最高法院申辯。作為律師,這也算是職業生涯中里程碑一樣的事件了。還是那句話,雞湯文作者是不會……


1843年:林肯競選國會代表失敗

國會選舉是1844年,而不是1843年。而且林肯也根本沒有參加,因為他沒有在1843年輝格黨代表大會上獲得國會眾議院代表的提名。失敗倒是有,只不過基本史實是錯誤的。


1846年:林肯競選國會代表成功

1846年,林肯成為伊利諾伊州在國會的眾議院代表。值得慶賀的成功。


1848年:林肯競選連任國會代表失敗

又是低端的造謠。林肯根本就沒有謀求1848年的伊利諾伊州眾議員席位。按雞湯文作者的邏輯,沒有參加選舉等於競選失敗的話,答主是不是也可以說自己在2000年競選香港特首失敗啊?真是要笑死人了。答主競選香港特首失敗,競選英國首相失敗,競選美國總統失敗,每一個都是足以壓垮個人意志的磨難,答主還真是堅強呢。

那為什麼林肯沒有參加選舉呢?輝格黨的政策是做了一屆國會代表的黨員要主動讓位給黨內的新人。輝格黨死忠的林肯當然是毫不猶豫地聽黨指揮了。其實他不讓位也沒人能把他怎麼樣,但是他就是這樣的實誠人。


1849年:申請伊利諾伊州土地局長失敗

林肯在1849年申請的是國家土地總局局長(Commissioner of the General Land Office),這是一個聯邦職位,不是伊利諾伊州的,職權可說是相當之大。打個比方,就像吉林省林業廳和國家林業局的關係。

其實林肯的友人和同僚勸說他去申請這個局長的職位,林肯一開始是拒絕的。1849年,林肯獲得了美國最高法院的執業律師資格。律師事業蒸蒸日上的林肯還不想放棄,只是因為輝格黨看林肯在國會的任期馬上就要結束了,逼著他再找一個聯邦的工作,留在華盛頓上班,他才勉強答應的。既然林肯本來也不太拿這次申請當回事兒,這就不算什麼了不得的失敗。

順帶一提,俄勒岡領地(Oregon Territory ,當時還不是州)請林肯當總督,林肯也拒絕了。像林肯這樣堅定了自己人生方向,撲在自己鍾愛的事業上的男人,什麼樣的offer都不能讓他分心的。


1854年:林肯競選參議員失敗

在林肯那個時代,國會參議員不是選民直選的。伊利諾伊州的選民先投票選出州議會成員,再由州議會指定參議院代表。嚴格地說來,1854年還有1856年,林肯都沒有競選參議員,他只是以輝格黨員的身份,競爭一個伊利諾伊州議會的席位而已。

當然啦,1854年之後,林肯就公開說自己要做伊利諾伊州的國會參議院代表,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競選了。1855年州議會第一次選舉,林肯在6輪投票中雖然始終保持票數領先,但沒能獲得絕對多數。後來林肯主動退出,請求他的支持者把票投給雷曼·特朗布(Lyman Trumbull),因為後者雖然是民主黨員,卻難得地是一名堅定的廢奴主義者。這是林肯超越黨派之爭而做出的決斷。往小了說是為了國家的未來,往大了說是為了人類的尊嚴。

原文寫的是【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媽的智障,這種話還用你說。他不競選美國的參議員,難道競選大清的參議員嗎?


1856年:林肯爭取副總統提名失敗,得票不到100票

雞湯文作者總是喜歡在莫名其妙的地方誤導人。林肯沒有【爭取】國會代表,沒有【爭取】國家土地總局局長,這一次也沒有【爭取】副總統提名。共和黨代表大會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召開的時候,林肯還在伊利諾伊州呢,他要是那麼想爭取的話,會不去費城嗎?

史實是這樣的:林肯沒有主動參選,但是有共和黨代表提名他。就像《哈利·波特》第四卷里哈利本來也沒想參加三強爭霸賽,有人把寫了他名字的紙條放進火焰杯里而已。

然後就是票數。當時總票數是363票,林肯獲得了其中的110票。什麼得票不到100票,雞湯文作者也是張口就來。打個比方,你是瀋陽人,轉學到長春的學校上學,過了幾個月學生會選舉,有人提名你當學生會副主席。而你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回事,選舉當天你也沒出席。結果你拿到了接近1/3的選票。這哪是失敗,根本是奇蹟好嗎。


1858年:林肯競選參議員失敗

如前文所說,林肯不是直接競選參議員席位的。這次和1854年那次一樣,只不過輝格黨已經崩壞了。但是話說回來,在選舉之前共和黨內部已經決定了,如果共和黨能拿下伊利諾伊州議會的多數席位的話,就讓林肯取代民主黨的斯蒂芬·道格拉斯(Stephen Douglas)。所以說林肯是【競選參議員】其實也不算錯。當然啦,共和黨沒能拿下州議會的多數席位,道格拉斯的參議員也保住了。

當時道格拉斯有《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加持,風頭正勁,能與他勢均力敵的也只有林肯。民主黨取得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席位,現在想想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

1864年還連任了。


回顧一下林肯的生涯,真的很多【足以壓垮個人意志的磨難】嗎?磨難當然是有的,但是相對的,林肯也在許多領域順利取得了成功,憑藉過人的膽識、才幹和高尚的品格擁有了許多他值得擁有的東西。林肯沒有出場自帶主角光環,人生絕不是一路順風順水。但是他也不是雞湯文里寫的那種倒霉蛋。

作為林肯的腦殘粉,答主恨不得寫每天寫100篇雞湯文,宣傳林肯的偉大,給林肯乾的各種傻事兒洗地。但是一顆歷史宅的良心又在提醒答主,不要發明歷史,不要玩文字遊戲帶節奏。這篇回答很長,又沒有好玩的圖,非常慚愧。但是只要有誰能通過閱讀這個回答,增進了對林肯的了解,不再被雞湯文誤導,那答主就心滿意足了。


======================================


最後說說林肯的名言。值得慶幸的是,這句名言確實出自林肯之口,但是並非他某一次落選後所說,而是在1864年連任總統後說的。原文如下:

I remember, the evening of the day in 1858, that decided the contest for the Senate between Mr Douglas and myself, was something like this, dark, rainy gloomy. I had been reading the returns, and had ascertained that we had lost the Legislature and started to go home. The path had been worn hog-back was slippery. My foot slipped from under me, knocking the other one out of the way, but I recovered myself and lit square, and I said to myself, "It』s a slip and not a fall."

我記得,1858年的那個決定了我和道格拉斯先生之間勝負的夜晚,也是像今天這樣,一片漆黑、下著雨、霧氣蒙蒙的。我讀完了選舉速報,確信我們沒能拿到州議會的多數席位,就回家了。那條路坑坑窪窪的,還特別滑。我的一隻腳滑了一下,把另一隻也碰得站不穩了,但是我緩過勁兒來,對自己說:「只不過是滑一下而已,又不是摔倒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一)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

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

得到魚的人高高興興的大吃大喝了幾天,最後魚都吃光了,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一個人靠著魚桿天天打魚,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蓋起了房子,有了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二)

後來,又有兩個北京的流浪漢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套《全棧土木工程師速成秘籍》和一間兩居室。

其中,一個人要了兩居室,另一個人要了《全棧土木工程師速成秘籍》。

得到房子的人,立刻把房子隔成好幾間,自己住主卧,其他都租出去,並且抵押整個房子貸款,用租金還貸,又買了一套。如此操作,幾年之後居然有了5套房子。自然,他順利地娶了老婆、生了兒子,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而得到秘籍的人立馬掌握了土木工程技術,開始了加班畫圖的日子。幾年後,他參與設計了很多房子,獲得了高級工程師的職稱,工資也漲了好幾倍。這天,工程師的工資又漲了50%,他非常高興,因為他的工資終於足夠去租當初他沒選的那套兩居室了,以後晚上打飛機的時候再也不用害怕室友會突然進來找他借打火機,並且還會在尷尬之後摸摸他的禿頭說,「注意頻率,保重髮際線。」

哦,第一個人的後4套房子都是工程師設計的。

——————

這裡是老實人報


說到哄騙我們學生時代的雞湯文怎麼能少了《尊嚴》,此文可謂屌絲逆襲,迎娶白富美,擔任CEO,走向人生巔峰套路開山之作。

此文大意為:流浪到美國南加州的年輕難民執意用勞動換來食物,鎮長傑克遜大叔很是讚賞,把女兒許配給他,預言他將會成功,因為他有尊嚴。這個難民便是石油大王哈默。

看完之後,有沒有中國古代,一個地方鄉紳看中一個窮酸秀才他日必定高中狀元,然後將自家千金許配給他,最終秀才金榜提名和千金小姐過起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的即視感。這就是一個披著美國夢外衣的中國評書式故事。

關於文中主角石油大王哈默,我特意查了下資料:哈默1898年生於紐約,21歲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期間即接管其父製藥廠,經營有術,成為美國第一個大學生百萬富翁。23歲去紅色蘇聯投資辦廠,30歲回美國,投資釀酒和養牛,58歲攜第三任妻子遷往加州,投身石油生意,一躍成為石油大王。

其前兩任妻子一個是俄國的女男爵,一個來自新澤西州,並無南加州小鎮鎮長女兒。


小時候都聽過這麼一個雞湯故事吧

一隻老鼠,貪心的老鼠


有一天爬進了米缸里,發現「哇,這裡是哪裡??天堂吶!!!」

然後一頓胡吃海塞

期間想過吃飽了就出去,也有同伴在外面告訴他要快出來

然而我們的主人公老鼠,看誰嘲諷誰,老子在裡面快樂似神仙,出去了跟你們天天喝西北風啊???

繼續各種不服各種拽

故事的最後說是米缸吃空了,老鼠跳不出來了,被困死在米缸里,好像餓死還是被人捉住了,具體忘了

然後巴拉巴拉一堆大道理,什麼人不能太貪心啦,不要只看一時的利益要目光長遠啦,要虛心聽取他人的勸告啦,等等等等

然而,只要你稍微推敲一下,老鼠把米缸吃空了,那他

不拉屎么?

各位看官,看完左下順手點個贊可好,感謝


凌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真的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搜狐教育

(此文鏈接,此回答為轉載內容)


就當我坐在哈佛最大的懷德納圖書館(也是世界藏書量第一的大學圖書館)寫這篇文章時,還有同學在微博上發私信詢問:Leo,我就想知道,凌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是不是真的永遠燈火通明啊?

來哈佛前,我在微博上問大家最想知道關於這所大學的哪些事。結果,不少同學請我「驗證」哈佛圖書館凌晨的景象。

這令我始料未及。我本以為,大家最關心的理應是哈佛最牛的教授、最受歡迎的課,以及這裡的學子是如何學習的。

在耶魯讀本科時,我第一次從網上看到題為《哈佛凌晨四點半圖書館》的文章。那是一篇被瘋轉的、言之鑿鑿的10萬+火文,至今還時不時在微博和朋友圈裡蹦出來唬人。

凌晨4點多的哈佛大學圖書館裡,燈火通明,座無虛席……文章里附了「燈火通明,座無虛席」的圖書館照片,還羅列了哈佛的「校訓」和「箴言」,可惜每句英語都千瘡百孔,語法錯誤連篇,令人不忍直視。


而那些錯句也讓我對文章的真實性不以為然。再者,耶魯和哈佛是兩所很相似的大學,我熟悉的耶魯學生可沒使那麼大的蠻力學習,哈佛同胞又怎可能如此苦哈哈呢?

但抱著對大伙兒負責任的態度,我還是決定到哈佛後,就來一次不含糊的盡職調查。

出發前,我百度了「哈佛凌晨四點半」,搜索結果讓我吃驚 —— 原來市面上已經有了以這個片語命名的勵志書,還不止一種,銷量也很不錯。圖書的百度百科裡更有一段雷人的描述:

哈佛的學生餐廳,很難聽到說話的聲音。每個學生端著比薩可樂坐下後,往往邊吃邊看書或是邊做筆記。很少見到哪個學生光吃不讀,也很少見到哪個學生邊吃邊閑聊。

在哈佛,餐廳不過是一個可以吃東西的圖書館,是哈佛正宗100個圖書館之外的另類圖書館。哈佛的醫院,同樣的寧靜,同樣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診的人也無一人說話,無一人不在閱讀或記錄。醫院仍是圖書館的延伸。哈佛校園裡,不見華服,不見化妝,更不見晃里晃蕩,只有匆匆的腳步,堅實地寫下人生的篇章……

我不知這真的是書中節選,還是百科撰寫者的大膽創作。但我相信,稍有點常識的人都能看出這段話就是個joke吧。到醫院候診時都「無一人說話,無一人不在閱讀或記錄」 —— Excuse me,他們還是人嗎?

Anyways,言歸正傳。8月28日我抵達哈佛。辦完入學手續後,便準備全面系統深度客觀地把凌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真相查個水落石出,給大家一個靠譜的解釋,消滅一切甚囂塵上的臆斷猜測。

我的盡調由三部分組成:

● 哈佛官網資料查詢

●哈佛學生現身說法

●哈佛圖書館實地走訪

哈佛官網資料查詢

我首先訪問了哈佛大學圖書館官網(http://library.harvard.edu,如下圖),在首頁點擊進入「Libraries/Hours」(圖書館/開放時間)欄目。


「Libraries/Hours」 頁面顯示了哈佛80家大小圖書館的基本信息,其中就包括 「Today』s Hours」(今日開放時間)。

下拉頁面逐一查看,發現幾乎所有圖書館都在零點前閉館,只有Lamont Library的開放時間是「24小時」,這是位於哈佛庭院(Harvard Yard)的一座本科生喜歡去的圖書館。

為保證足夠嚴謹,我又繼續點擊了「Library Hours by Week」(按周顯示的圖書館開放時間)這個欄目。這麼做的理由?因為我想看一看期末考試期間,圖書館的開放時間是否會為了方便學生複習而延長。

12月初到中旬是哈佛大學各院系的期末考試周。我將時間調到December 4 – December 10 (12月4日到12月10日),再次查看各圖書館開放時間。然而並沒什麼改變,Lamont Library仍是列表顯示的唯一24小時開放的圖書館。為避免漏看錯看,我專門在頁面上查找「24hr」這個關鍵詞,結果全頁面只有7個「24hr」,均出自Lamont Library. 其他圖書館最晚只到「midnight」(零點)就閉館了。

結論:

根據官網信息,大多數哈佛圖書館都是「今天開門今天閉館」,只有Lamont Library一家「燈火通明」;所以,哈佛學子若想在凌晨四點半的圖書館裡發奮苦讀,就基本只能去Lamont了。

哈佛學生現身說法

想到文字信息和實際情況可能有出入,我在哈佛校園不同區域和院系隨機採訪了30位在校生,覆蓋不同種族,既有剛入學的大一新生,也有已在哈佛苦讀多年的博士生。

以下摘選最具代表性的幾個回復:

問題:

你經常在哈佛的任何一家圖書館學習嗎?你通常學多久?你是否會在圖書館熬夜到後半夜,比如凌晨四五點鐘?

回答1:

(哈佛本科大二學生Jessica)

我每天都去Lamont學習,基本學到十一點多就回宿舍了。我每天需要至少睡六小時,不然大腦會沒法工作(笑)。十一點多離開時,圖書館裡的人通常就很少了。不清楚到後半夜還會有多少人,但估計是寥寥無幾。

回答2:

(哈佛商學院二年級學生Liz)

商學院學生去圖書館學習的相對比較少吧。HBS(哈佛商學院)的Baker Library每天關門都挺早,絕不可能學到後半夜的。

回答3:

(哈佛法學院法學博士二年級生Hassan)

HLS(哈佛法學院)圖書館都是零點關門。我有時會去HLS Library做reading,但更多時候喜歡一個人在寢室學,論文提交前會熬得晚一些,但幾乎不會超過凌晨3點。

回答4:

(哈佛本科大四學生Yoon-Al)

啊,過去這幾年確實熬過幾次通宵,主要是為了寫paper,但絕對不是常態!(做輕鬆狀)平常習慣去懷德納圖書館的自修室學習,那裡的雜訊近乎零分貝,每個人都認真學習的氣氛非常棒。平均每次去圖書館學習3小時吧,不會到太晚,完全沒必要的。

●結論:

不同的哈佛學生給出了類似或乾脆一樣的答案 —— 自己不會在圖書館苦讀到後半夜,沒看到或聽說身邊很多同學這麼做,更不認為這有必要。

唯一可能讓學生呆到凌晨四點半的Lamont圖書館,在隨機受訪的三十個學生中並無高人氣,去那兒學習的學生也對「熬到後半夜」這一說法給出了否定答案。

上面兩種方法的盡調實際上已讓真相浮出水面了:網上瘋傳的「哈佛凌晨四點半圖書館的盛景」,並不存在。

哈佛圖書館實地走訪

為確保萬無一失,我還是決定把整個盡調做完,在夜裡實地拜訪幾家哈佛圖書館和每家的管理員。

我選擇了四家最有代表性的:

  • Baker Library(貝克圖書館,位於哈佛商學院校區)
  • Harvard Yen-Ching Library(哈佛-燕京圖書館,位於東亞研究學系區域)
  • Widener Library(懷德納圖書館,位於哈佛本科生院校區)
  • The Lamont Library(勒蒙圖書館,位於哈佛庭院)

貝克圖書館

下午4點半進館(因為5點就關門了)

圖書管理員回復:

據我了解,商學院學生喜歡在宿舍或咖啡館學習,而且啃書到深夜的少吧,因為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做。貝克晚上是不開門的,其實即使白天,人也不多 —— 商學院學生白天除了忙上課,還得穿梭於各種社交和招聘活動啊!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926/6d28aaeae0fc4fe39d29b93ec305ccd7_th.jpeg

哈佛-燕京圖書館

晚上9點半進館(因為10點就關門了)

圖書管理員回復:

來我們這兒查書借書的教授和學生多,但來這裡自習的非常少。燕京圖書館關門早,到了9點以後就很少有人了。

懷德納圖書館

晚上11點半進館(因為12點就關門了)

圖書管理員回復:

我在這裡工作的幾年裡,從沒碰到過這家圖書館破例通宵開放。來這裡學習的學生確實很多,但11點以後就走得所剩無幾了,因為每個人都知道12點閉館嘛(笑)。

勒蒙圖書館

凌晨2點半進館。此時圖書館的自習室只剩1、2個學生

圖書管理員回復:

(給他看了《哈佛凌晨四點半圖書館》里的「燈火通明座無虛席」照片)這肯定不是Lamont圖書館的照片!我們這兒可沒有這樣的自修室。平日到了晚上11、2點時人就很少了,更別提後半夜。只有在期末考試前的一兩天,人會稍微多一些,但也絕對不是「人滿為患」,那樣有點誇張了。

對哈佛大學圖書館的盡職調查至此告一段落。凌晨三點從勒蒙圖書館出來時,整個哈佛校園都沉浸在睡夢中,只有早起鳥的鳴叫和我的腳步聲在夜裡迴響。

網上熱傳的「哈佛凌晨四點半圖書館的景象」,只是一個不存在的想像。

調查後的一二想法

整輪盡調結果容易給人一種印象:哈佛學生沒有大眾輿論所描繪得那樣「努力」和「苦逼」 —— 你看,他們並不是每天都刷夜學習啊。

且慢,「熬夜」與「勤奮程度」真的呈直接正相關嗎?哈佛學生,或者說以哈佛和耶魯學生為代表的美國一流大學學生真的不那麼刻苦嗎?

我認為,以學習時長衡量一個人刻苦與否是一個不太make sense、甚至有點愚蠢的方法。在哈佛和耶魯,我沒有看到誰以「刷夜」為榮,更沒有學生暗自較量誰能熬得更晚。這些學校學生崇尚的,是一個叫做 「productiveness」(效率,多產)的詞。

我沒有在國內讀大學的經歷,不能對咱們國家的大學生妄加評論。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哈佛耶魯的絕大多數學生都相當productive,具體表現在這些方面:

  1. 相較於國內同學,他們不輕易翹課(在很多美國大學,翹課是要扣很多分的)
  2. 上課時全神貫注聽講、記筆記,遇到不懂的就實時向教授發問,甚至展開一場辯論。力求在下課前就把新知識點都搞明白,而不是抱著「聽不懂也沒關係,反正課後還能再學」的補救心態
  3. 幾乎所有人都會用Google Calendar等工具做每天的to-do list,把當天的學習任務用1,2,3列出來。一些同學還會進一步劃分優先順序、給自己設置完成一項功課的時限(比如,「7點鐘晚飯前必須把50頁的閱讀做完」)
  4. Work hard, play hard ——該學時就集中精力學,該玩時就使勁玩。我的很多同學前一晚還在派對上喝酒狂歡,第二天就可以做到完全的與世隔絕。他們會把自己「關起來」,心無旁騖地讀完一本書、做完一份習題集、寫好一篇論文。你有時會找不到已切換成學習模式的他們:手機關機,Facebook message和email都不回。高強度的閉關,往往能幫他們在短時間內快准狠地把學習任務搞定
  5. 目標感明確:我的很多同學在學習時都會帶著一個很明確的goal. 比如,「我讀這本書,就是要找到A, B, C三個證據,來支持我的論文觀點」「我下午去上這堂複習課,就是為了搞懂xx概念,yy函數,zz曲線;不弄明白不回家」。有了目標,或者說目的,效率往往會高很多,而不是迷迷糊糊地學了一通,到頭來還是不知道自己收穫了什麼.

有了上面這些讓人非常productive的習慣,難道還需要每天都為了學習熬夜到凌晨四點半嗎?

以熬夜傷身為前提的刻苦,不是好刻苦。不要再盲目崇拜「哈佛凌晨四點半的圖書館」了,那不真實,也挺愚蠢的。

  NELTS(奈思)英語等級考試是針對所有英語學習者階段性的學習質量分析、指導和反饋的第三方診斷性測評體系,涵蓋幼少兒、中小學、高中與大學的階段性英語語言測評, 專業、公正、完善的外語考試評價體系深受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沒想到我居然被四點半的哈佛騙了這麼多年。。。


一個妹紙去一個名企面試,,面試結束後,在走廊里看到地上有一張扔掉的紙團,就彎腰撿起來放進了垃圾桶,這一幕被老總看到了,然後錄取了。。。。。


我覺得真實情況應該是:妹子彎腰撿紙團的時候,老總從衣領處看到妹紙的胸比較大,於是錄取了.....


長大了才想到教科書里「愛迪生試驗了1000種材料,最終發明了燈泡」這個故事,其實可以用來教育小孩子要懂得現實。

這個事情說明,有些科研工作(比如生科,比如化學,比如…),其實主要就是機械地試錯。所以,要有刻苦精神。也要心無旁騖,因為如果一分心,可能就試錯了。

還說明: 人們只能記住愛迪生,卻不知道他的學徒工。其實愛迪生有很多學徒參與到他的發明工作中。那1000多種材料的燈絲實驗,其中包含了學徒們的多少辛勞,這個故事沒有說。
不知道那些人的薪水怎樣,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專利,也不清楚他們學成之後去了哪裡。反正,教科書沒有寫他們的事情。因為他們是小人物。
愛迪生自己說,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而且強調1%的靈感是核心。其真實表達的意思是:發明的靈感是他提出的,而汗水則是他和參與的學徒付出的。他自己的貢獻,是那天才靈感的「1%」,這才是核心。


我記得上學的時候看過一個故事,大概意思是一個屌絲在一個大戶那辛辛苦苦打了幾年工,然後說要辭職回家娶媳婦,大戶冷冷的說那你就滾吧(好吧原文沒有說滾),給你個麵包路上吃,工錢就別想要了。然後屌絲心想他媽的老子給你賣命幹了好幾年活兒你一個麵包就把老子打發了真他媽王八蛋,氣鼓鼓的往家走。回到家之後屌絲冷靜了一下覺得餓了於是就打算掰半個麵包吃,結果把麵包掰開發現裡面有一大堆金幣還有一封大戶信,上面寫著「其實我對你這幾年的工作很滿意啊小伙咂,這些金幣就是你的工錢,放在麵包里是為了給你個驚喜呵呵呵呵」,最後結尾說了一堆什麼人與人要信任不要隨便冤枉別人之類的。

後來我再想起這故事的時候就覺得這大戶真是他媽的有病,沒被屌絲當場砍死是他運氣。

再後來我又想起這故事的時候就覺得這作者他媽的真有病,能活到寫出這文章的歲數他真得感謝文明社會。


大概小學的時候看過一篇雞湯文
一個殺人犯,大年夜回去看自己老婆孩子,警察在門外抽了一宿的煙,滿地都是煙灰,等他過完年準備逃竄才逮捕他,當時特別感動

現在覺得我腦子當時真是進醬油了,居然同情一個逃竄多年的殺人犯,然後對於在一線為我們吃苦受累的警察蜀黍在門外凍了一夜覺得他很有人性……
我要是能回到過去,肯定會用那本書來引柴火

突然冒出這麼多評論(*′艸`*)我都忘了這個回答。《人民的名義》我也在追啦。警察叔叔為了保護犯罪嫌疑人的孩子的心理健康等孩子和其他家人不在了再實行抓捕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很多雞湯書會搞得迷之溫情,好像警察叔叔不這麼做就不對了一樣……實際上我個人覺得如果沒辦法控制住罪大惡極的犯罪嫌疑人還是儘快抓捕比較好,畢竟社會危害性太大了。像貪官這種也沒有那麼緊迫的社會危害性嘛……等待時機進行抓捕是沒有問題的!
@劉青禾 講出了這個雞湯的問題所在啦~ 但是我不會引用就只能先把她的評論置頂了


我就說一個故事:鐵柱磨成針

配圖上面那鐵柱差不多有......

黃瓜那麼粗!黃瓜那麼粗!黃瓜那麼粗!

能搞得到那麼粗那麼長的鐵棒,我不信賣了它連一根針都買不到。

老奶奶是裝傻還是真傻?

(PS:老奶奶:導演要求我這麼演,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心疼鐵柱1秒鐘


歪個樓,前陣子看鳳凰衛視的《笑逐言開》,裡面主持人講了一個川普女兒伊萬卡的故事(真假不知):

說伊萬卡小時候想要體驗生活,所以打算自己在家泡檸檬水再到特朗普大廈擺攤去賣,結果川普覺得丟臉,不同意她出門當小販。

伊萬卡沒有因為父親的反對而放棄,而是將小攤擺到自己家的莊園里,讓裡面的傭人和保鏢來當自己的顧客,最後,伊萬卡成功掙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伊萬卡在自己的回憶錄里寫到這件事時,說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能輕易放棄,而是要轉變思路,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嗯,這很「我能力外的資本等於零」~


中日小學生夏令營的故事。


愚公移山的故事

最後講到

拿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愚公他們不停地挖下去,將這件事告訴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負著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從此,冀州的南部,(到)漢水南岸,沒有山岡高地阻隔了。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下面的人(愚公)干到死,也沒上面的領導(玉帝)一句話來的管用


推薦閱讀:

在餐館怎麼叫服務員才合適得體?
你在剛出國時鬧過哪些笑話?
用 EMS 被拆包偷東西的幾率真的那麼高嗎?
可以把生活設計成一個讓人沉迷的遊戲么?
你遇過的最溫暖的瞬間是什麼?

TAG:生活 | 文化 | 大學 | 社會 | 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