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海軍水兵服的發展和特點?

特指海軍軍裝與海員制服而非11區校服


謝邀。
這裡先講一講舊日本海軍和英國海軍的軍服,以下圖片大多出自《日本海軍軍裝圖鑑》與《日本的軍裝》
多圖預警。

————————正文開始————————

這是慶應元年,也就是1865年的幕府海軍的軍裝,御軍艦役,可以看出,日本傳統服飾的影響依然很大,仍然帶有濃重的武士風格,佩刀也仍然是武士刀。

而慶應三年,同樣還是御軍艦役,軍裝已經變成了這個樣子,同時髮型也發生了改變,可以看出幕府海軍在這三年中的巨大變化,服裝中日本傳統服飾的影響幾乎看不出來了,帶有濃重的西服的風格,鞋也變成了皮鞋,這時服制上已經逐漸傾向於向英國等西方國家學習了,但是佩刀仍然是武士刀。

這是慶應三年御軍艦役並勤方蒸汽役一等,類似於機關大尉,負責船上機械的,這張圖可以更加明顯的看出幕府海軍軍服的變化,特點就是西方化,著制服大衣,內穿西服,並且穿了長筒靴子,帽子也和慶應元年時的帽子不同。

這是慶應三年蟠龍號的艦長服飾。

這是慶應四年時,軍艦富士山號的水手們,服裝形式已經完全的西化了。這也是舊日本海軍軍服早期發展的一個大的方向。

各地藩閥海軍的軍裝和幕府海軍是不同的,上圖是薩摩海軍軍艦春日號的三等士官著裝,時間為明治2年,這時候不僅是服飾,連職位的稱呼也開始了改革。在日本海軍的創設期,開始了被稱為英國化的時期,服飾的英國化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明治2年開始,中央政府開始接收了大量原幕府的軍艦和地方藩閥的軍艦,這時候,統一制服成為了當務之急。明治3年,兵部省開始統一海軍的階級名稱以及服裝形制,並且採用英國式。這是舊日本海軍對於服裝第一次正式的大改革。

上圖是明治3年,也就是1870年日本海軍的士官制服左邊是海軍少尉的略服,右邊是少佐的正衣,可以看到正衣採用的是經典的雙排扣設計,同時過去幕府海軍裡帶有日本傳統服飾的元素則徹底消失了。

上圖是明治三年時海軍一等火夫的制服,這也是下級士官的制服。

這是明治四年海軍少將的正衣,從禮帽和佩刀可以發現這濃重的英國式風格。而過去的武士刀則消失不見了。

這是明治四年海軍服制的圖,大家注意禮帽,典型的英式禮帽,實際上這種帽子不太適合黃種人戴,不好看。
明治6年的時候,舊日本海軍的服飾又發生了一次大的變化,很多服飾進行了重新設計。

這是明治6年時海軍大佐的大禮服,整體設計上體現為徹底的英國化。

明治6年一等炮夫的禮服,這撮小鬍子畫的很容易讓人以為圖上的其實是個外國人。

這是明治十五年時,比叡號陸戰隊長,大尉(左),陸戰隊,水兵長(右),陸戰隊,一等水兵(中)。

這是明治16年到26年海軍大佐的禮服。

這是明治20年時海軍少尉的常服,和後來大正年間的常服有不少區別。

到大正3年的時候,舊日本海軍的服制又有了較大的變化,主要是服制令的制定,同時,大正年間日本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對海軍的軍服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特別是海軍航空兵的出現,也使得軍裝中增加了海軍航空兵制服這一門類。

上圖為明治晚期到大正3年的海軍兵學校的校服包括常服,軍服,半白服。日本開戶後,軍裝主要是模仿西方國家,陸軍為法式,海軍為英式,下級士官多採用美軍軍服。1872年太政官宣布日本正式採用洋服,警察、鐵道員、教員、學生通用陸軍軍服。我們可以發現,上圖的衣服和中山裝是很像的,也是由於當時中山裝在設計時對當時的日本洋服有所參考。

這是大正3年-8年的海軍大佐軍服,職務是第二艦隊參謀,從圖上可以看出,常服的形制已經與明治年間的服制形式有不少的區別了,特別是領口的設計。

這是大正五年時的海軍航空兵服裝,由於當時的飛機並沒有機艙蓋,又是在空中,夏天還好說,冬天的話,就要考慮保暖的問題了。

這是海軍元帥東鄉平八郎的正裝。待更新


講一下我國近現代海軍。
多圖預警
時間為晚清至國民政府時期。人民海軍就不說了,網上資料很多。
先上幾張照片

中國第一批留歐海軍生(攝於1877)順序從上至下,從右至左
羅豐祿 黃建勛 將英超 林永升 葉祖珪 林泰曾 薩鎮冰 劉步蟾 林穎啟 方伯謙 何心川 嚴宗光 江懋祉

江南水師學堂教員

海軍提督薩鎮冰

福建水師「揚武「艦水手,著舊式號衣

北洋水師水手,著舊式號衣

北洋水師

"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與英籍輪機長Purvis及其他軍官合影

1911年"海圻"艦參加英王喬治五世加冕觀艦式, 回程繞道訪問美國與墨西哥, 這是在美國紐約向格蘭特總統墓園獻花的隊伍。此次出訪中,大清也搞了次炮艦外交。墨西哥和古巴發生了排華事件,海圻艦前往護僑,古巴政府懾於中國堅船利炮,而墨西哥政府因為在美墨戰爭中打怕了均表示不再發生類似事件。海圻在歸國途中,國內發生了辛亥革命,艦長程壁光響應號召,率艦起義。

——————————————————正文開始——————————————————


——————————晚清海軍————————————————
晚晴海軍軍服始於1882年,提督丁汝昌作《北洋水師號衣圖說》。第一次對海軍制服作出規範
(此書來自Google Scholar, 有興趣可以自行搜索)

內頁之一

以下為書中內容解說:
仿照英國海軍的制度,北洋水師的軍官制服在顏色上採用了海軍藍,當時稱為石青色,這種色彩在當時中國的軍隊中是絕無僅有的。軍服上衣和軍褲的顏色面料保持一致,春秋兩季使用線絨,夏季採用穿著舒適的寶紗,冬天使用厚重禦寒的呢子。軍靴則採用的是傳統的薄底戰靴。
顏色上參考了西式的制度,但服裝樣式卻是完全中國化的。軍服上衣為傳統的中式馬褂,袖口寬6寸,腰擺緊小,袖口、領口、衣襟、下擺都裝飾有傳統的鑲邊和雲頭圖案,夏季用黑色綢緞製成,其他季節用黑絨布。配合這套制服,著裝時軍官還必須腰束皮帶,攜帶指揮刀。
制服的每邊袖口裝飾的3個空心雲頭圖案內,引入了類似西方軍銜符號的標識設計。但是當時的中國並沒有近代化的軍銜制度,因而在參考西方海軍的制度進行設計時加以了變通,改成了艦上的職務符號,分為統領、船主、駕駛、管輪、槍炮、帆纜、軍醫、文案等多個崗位部門。和參考西式顏色,引用中式樣式的制服一樣,參照西式軍銜制度,卻設計出了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識別圖案。統領官即艦隊司令,袖口的每個空心雲頭內用金線綉制3個古體的「壽」字,中央為長型,2側為圓形,每袖3個雲頭內,共9個古「壽」字。艦長、大副、二副等航海軍官的識別符號為長型的古「壽」字,區別在於數量的多少,例如艦長每袖7個古「壽」字(中央的雲頭內3個,兩側的各2個),而大副的只有6個(中央雲頭內比艦長減少1個)。管輪部門的軍官則形象化地用圓形的古「壽」字識別,同樣以「壽」字數量的多少來區別大管輪、二管輪等職務的高低。由此也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寓意,艦隊司令的軍銜上同時具有航海部門的長型「壽」字和輪機部門的圓形「壽」字,意在統領全局,知識全面。
航海和管輪軍官之外,其他具體技術軍官的識別符號更為形象化。例如槍炮官的符號是方天畫戟和紅纓槍,醫官的符號是靈芝壽桃和蝙蝠圖案,帆纜官的符號則為中國結,文案的符號乾脆是毛筆、宣紙,同樣也是通過數量多少和圖案的豐富程度不同,來區別職位高低。
(來源:百度百科)

此圖應為北洋水師時期,洋槍隊即為當時的海軍陸戰隊。

1888年,清政府實施《北洋海軍章程》。北洋水師改稱北洋海軍。章程中對冠服有單獨規範。基本為對《圖說》的補充。
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著裝的樣式。從留存的照片看,已經出現了藍色軍官服和白色馬褲的組合,即西方海軍中標準的半白服搭配法,這種著裝樣式應該可以認定為是在艦服務時的常服,與全藍色的穿法可以混用。
其次是軍銜標識。可能是因為存在難以識別等缺陷,早期在鏤空雲頭裡標識職位的做法被取消。原先裝飾在袖口的雲頭更改為簡單的黑色鑲邊,而雲頭內那些複雜多樣的職點陣圖案則進化為簡單明了,更類似西方海軍的軍銜標識。新出現的軍銜標識仍然裝飾在軍服的袖口,位置較高,接近肘部。最初是金線綉制的龍紋,軍官一般為雙龍戲珠紋,龍珠的顏色的寓意目前只有一份北洋海軍水兵的口述可以研究,這位名叫苗秀山(1873-1962)
的北洋海軍水兵,在1961年10月13日接收研究者戚其章先生採訪時稱,「當官的都穿青紗馬褂,邊上帶雲字,級別以袖口上分:炮手是一條金色龍;管帶、大副、二副都是二龍戲珠,但珠子顏色。不同,管帶的珠子是紅色的,大副的珠子是藍色的,二副的珠子是金色的」。但這一說法僅是孤證,而且出於低層水兵的理解,是否可靠屬實,抑或是龍珠的顏色是否會與頂戴顏色一致,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另根據存世照片推測,在甲午戰爭前夕,為了進一步與西方海軍接軌,北洋海軍的軍銜標識又發生了變化。在原先的龍紋軍銜符號之下,增加了完全西洋化的金線袖飾,即所謂的金杠。以金線的寬窄、數量來區分軍銜職務的高低,比照清末新建海軍的《海軍旗式及章服圖說》中相關記載,可能的標準是:高級軍官(提督)為1寬道,艦長為4中道,由此類推,直至1窄道。

補充苗秀山回憶錄:水手都穿藍褲褂,褲子前面打折,腰間系藍帶,頭上扎青包頭,腳下穿抓地虎靴。冬天棉褲棉襖外罩藍褲褂。假日上岸另換服裝:夏天白衣褲;冬天藍呢衣褲。操練都用英國式,喊操也用英語。官兵級別不同,袖飾也不一樣:三等水手一道杠;二等水手二道杠;一等水手三道杠。水手頭腰裡不系藍帶,袖飾因正副有區別:副水手頭一口紅色錨;正水手頭兩口錨。掌舵的級別相當於正水手頭,帶兩口錨。幫舵相當於副水手頭,帶一口錨;也有時用一等水手充任,帶三道杠。搞油的級別和正水手頭相當,也帶兩口錨,但餉銀略高些,每月能拿十四兩半銀子。炮手以上都是宮,夏天戴草帽,冬天戴瓜皮帽。水手們背地稱當官的是「草帽兒」。當官的都穿青紗馬褂,邊上帶雲字,級別以袖口上分:炮手是一條金色龍;管帶、大副、二副都是二龍戲珠,但珠子顏色。不同,管帶的珠子是紅色的,大副的珠子是藍色的,二副的珠子是金色的。
來源:戚其章,《北洋艦隊水手回憶錄》,口述材料


甲午戰敗後,清政府重建海軍,作《海軍旗式及章服圖說》,此書藏於故宮博物院。

《海軍旗式及章服圖說》,不分卷,未注撰者,清宣統年間(1909-1911年)彩繪本。縱34.2cm,橫22.7cm,黃綾封面,無框欄,1冊。
本書以圖文並舉的形式詳細說明清末海軍擬定的長官旗式、官兵的軍服樣式及官階等級標誌。其內容分三部分:
  一是海軍長官旗式圖說,包括海軍大臣旗、正副都統旗、協都統旗、統帶旗、隊長旗、當值旗、長旒、艦首旗等旗的樣式,詳繪其圖案,並註明質地、尺寸、長寬比例等;
  二是海軍軍官章服圖說,包括軍官帽章、帽沿、大禮服帽、禮服帽、肩穗、領章、參謀帶、飾帶、袖章、大禮服全圖、禮服褲、肩牌、刀帶、軍刀、手套、鞋、雨衣等項,註明其樣式及配件;
  三是海軍士兵章服圖說,包括呢帽、草帽、褲褂、肩章等,其中肩章列出三個等級,總共47類,諸如:信號兵、槍炮兵、魚雷兵、銅鐵匠等等,極為詳細。
(來源:故宮博物院網站)

————————————南京臨時政府時期木有作為————————————

————————————北洋政府時期——————————————

——————————補充民國初年海軍軍服————————————————

民國初年海軍官佐們在"海圻"艦主炮前合影,打領結與帽沿較窄的盤帽是這個時代的特色;請注意這時的冬常服雙排銅扣有四對,而後來的只有三對. 中國海軍制服這時已經與西方完全相同了.

小六子穿著白色海軍夏季制服在"海圻"艦上與官員們合影. "白甲"服型式多年延用至今未變. 中國海軍的制服是仿效英國,與美軍的略有不同,以白甲來說,美軍的口袋有蓋,我國則和英日等國相同,是暗袋型式,到今天還是一樣.

中國海軍軍官的冬季常服與日本海軍的十分類似,不同的是中國是黑色而日本是深海藍,中國的階級章為袖章而非如日本的領章,此外大盤帽是白色的且帽沿較寬(左圖穿冬季常服的是電雷學校教育長歐陽格中將). 至於白甲服的階級肩章也與後來的不同,反倒比較像日本海軍的肩章

————————————國民政府時期————————————————

馬紀壯海軍冬季軍常服,袖口代表階級,為上將軍階,色質為黑色呢料。(現藏於國軍歷史文物館)
PS:想要了解目前中華民國海軍制服請去對岸「國防部」網站
地址:http://navy.mnd.gov.tw/Publish.aspx?cnid=2895p=47845Level=2
請叫我紅領巾

————————————喜聞樂見偽政權————————————
——————————偽滿洲國————————————

——————————————汪偽政權————————————

——————————戡亂救國時期——————————

戰後在日本投降與賠償軍艦上工作的水兵. 從前沒有像現在這種美軍式的灰藍工作服,而是採用深藍色的水兵服型式. 披肩上的白線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兩條.

頭戴日軍鋼盔的中華民國海軍水兵,連救生衣都是日本式的.

40年代海軍閱兵方隊,打的是陸軍式的綁腿. 注意他們領結的打法是方塊型的,這種領結的打法直到80年代才變成美式的兩條尾巴岔開

1945年九月十七日接收日軍在華艦艇的典禮,中央的是國府海軍總司令陳紹寬上將,左二戴眼鏡者是參謀長曾以鼎中將,當時他們穿的制服仍是戰前的型式,右二是美國第七艦隊司令金開德上將


戰國,秦始皇漢代都有海軍的,西班牙古代也有這個回答可以很複雜


推薦閱讀:

男士應該怎麼穿polo衫?能推薦一些款嗎?
創辦自己的潮牌服裝需要做些什麼?
用水彩畫服裝設計需要準備什麼材料?
衣服上的印花圖案是如何設計的,是通過什麼技術手段製作出來的?

TAG:海軍 | 服裝設計 | 軍裝 | 服裝史 |